数字化管理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40:40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1

【关键词】数字化;档案;管理

数字化档案管理不仅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储存技术对档案进行了有效保管,而且通过档案馆与馆之间的互借以及网络相互联通的方式构建了一个高速、及时,准确系统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并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共享性。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内涵

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档案资源因其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基于大规模的数据库系统以及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以下几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如:科技、实物、文书、声像、照片、财务和人事档案等。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价值较高的档案数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电子存取。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可看成是存储数字信息的仓库。是计算机有序组织的、可处理的信息集合,它使用数字技术对档案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与组织,并能够存储大量信息,使用者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来方便高效地检索查询和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且使用者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对档案管理进行储存和访问。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将迎接信息技术时代的重大挑战。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高科技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将信息数字化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走向。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特点

(1)经济效益高。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庞大的信息量和落后的办公方式形成矛盾,之前一直使用的粗放型模式,造成了企业成本大量增加。即以增加办公费用和办公人员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而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机读档案,不再是传统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这样不仅节省了占地面积,节省了保管费用。而且方便查阅,因此也避免了重复印刷而造成的纸张浪费和不必要的增加人员的费用。(2)办公效率高。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使信息资料能快速归档,并尽快使用。以人事档案管理为例,由于管理对象的范围,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如工人进厂,退休,流动性等,要想准确了解统计这些情况,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必须“归档”后才能进行查询。数字文件通过网络计算机管理,能够准确地反映当前情况。数据查询通过数字化档案管理变得十分简单,可以真正做到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数字文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边界文件,档案保管也形成了文件实体保管基地到信息控制中心的转变。(3)档案利用率高。由于传统的档案大都以纸质为载体,通常保管在档案馆、档案室,给使用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找档案更加方便快捷,使用者可以准确地查询到到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网络的实现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使用着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加便利快捷。

三、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建议

(1)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服务意识。单位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颇高,所以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进一步落实加强。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强有力支持。同时还要在思想层次上支持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在网络信息社会条件下,档案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新形势,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加强档案管理的主动意识,提高自身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及服务意识。(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单位档案管理者和部门应该提高职业技能,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档案信息系统的操作的技巧,应当鼓励档案管理者积极参加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技能学习和培训,并给予必要的支持。档案管理者还应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单位还要积极向社会各界引进网络信息数字技术精通的专业人才,并对在职员工定期培训,使之成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坚强后盾。基于此,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团队的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技能,而且为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档案管理数字化的真正实现要依靠档案馆之间、档案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档案室之间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靠某个档案馆所能独立完成的,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的真正实现,不仅要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各级档案管理主管部门要及时制定和更新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积极促进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实现档案管理与时代和信息科技的同步发展。

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相比,其最大特点就是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查询,其流动性也更快。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有利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随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创新发展,数字化档案管理将彻底代替传统的档案给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姜亮,张宇阳.浅谈数字化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08(1)

[2]朱宝钧.浅议高校数字化档案管理[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6)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2

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目标

针对现代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数字化需求,学校应加快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改革。通过临时招聘、严格符合等方式使现有纸质文档学生学籍尽快实现数字化学籍档案。同时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对软硬件系统进行完善。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软件较多,不同学校、不同地域教委的规定也存在差异。其造成了数字化软件系统以及信息存在不同。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国教育机构还应加快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的评测。以统一的软件使数字化信息档案更加便于管理与利用,促进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注重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组织架构的改革,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针对现代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应加快管理组织架构的改革。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特点实现管理架构的优化,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学校应对学生生源情况、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读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需求进行探讨。确定学籍档案工作内容及目标后,分析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组织架构需求以及人员配置需求。通过完善的基础分析与评测,确定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组织架构的建设以及人员的配备优化。

针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有别于传统纸质文件档案管理,因此,其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内容也有着很大的区别。针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在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进程中还应加快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以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学籍管理特点进行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改变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法以及管理重点,以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另外,针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特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中还应注重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以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特点为重点,针对原有管理制度中的不适用内容进行改革。从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入手,实现科学的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

针对现代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强化人员素质

针对现代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额需求,学校领导应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并加强教职工档案意识的强化。将学生学籍档案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开展持续的管理。落实人员、经费及设备,优化人员架构。针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根据学校所采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同时,建立内部档案信息网络、强化数字化学籍档案的信息备份,以数字化学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强化学生毕业后的转档管理,保障学生学籍档案的安全

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中,学生毕业后的转档工作是档案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毕业的转档时间集中、工作量大的特点。以往这个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多采用多人员参与的方式进行康,但是这样的方法极易造成档案的丢失或错乱。为了保障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质量,应积极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开展毕业后的转档管理。并利用不同学校间开学时间的差异进行档案转档,以此促进档案管理目标的实现。针对现代学籍档案内容需求,各院校还应加快学生学籍档案内容的丰富,针对学籍转档需求以及内容需求进行学籍档案管理。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机房;数字化管理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学校的崛起,教育事业也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存在也是同样受到人们关注和青睐的。职业学校,顾名思义,是一个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园地。对此,它除了有效的人员管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注重对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本文就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房的数字化管理来分析,阐述现代机房管理存在的特点和状态以及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现代职业学校机房管理的特点和现状

  现代职业学校机房的管理通常呈现出的比较类似的问题和状态,拥有着类似的特点,所以在做数字化管理之前,必须对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解剖。以下我们就来分析其特点和现状。

(一)、特点

  其一,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房主要使用面向的主体是学生。在职业学校就学的学生,在年龄上可能存在的差距有所出区别,而且在升学和学历教育方面也有所不同.而且他们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对电脑设施的运用上不够精细和了解。而学校机房却承载着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等实践课堂的繁琐的教学任务。

  其二,计算机使用操作性强。

  其三,机房中计算机的应用软件种类多,管理维护复杂。

  其四,机房中电脑设备损坏程度与维护状态。

(二)、现状

  其一,机房管理涉及的领域广,维护过程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机房是全校的主要实践课程所集中的区域,对于它的维护必然是复杂和难度较大的。它所涉及了大量的课程数目和种类,而且对于每个学科和知识的更新都需要专业人士来维护。其二,计算机病毒严重危害到机房使用。正因为它的使用范围较广,而且主要指用群体多为学生,遇到困难和计算机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且不说,更多时候对于在网络上被感染的病毒处理如果迟缓,所带来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了。甚至于造成学校机房与校园网的崩溃。

二、中等职业学校机房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什么是数字化管理

  提起数字化,可能有的人说用数据来分析和呈现,量化就是数字化。还有人说机房的管理就是数字化管理,eRp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那它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说明。对于电脑的输入,大家都不陌生。有一种印刷是通过扫描仪输入完成的。图片可以直接被扫描入计算机,但文字的呈现方式是图形而并非文字。这就需要识别软件处理后,文字才能通过数字化的转换成文文字。这样才可以编辑使用字符。现在计算机就会把文字转换成代码,不论是什么字体、什么字号,每一个都有统一的内码。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使用计算机并不一定是数字化,同样的计算机管理也不一定是数字化管理。更多的是对于事物内在属性的掌握和联系分别。所以真正的数字化管理不完全是信息的管理和计算机的使用。

(二)、中等职业学校机房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数字化管理对于学校的机房来说是项比较符合现代计算机发展技术的措施和有力的保障。对于职业学校的机房,所面临的问题对于普通的高校可能更为严重。而要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革现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数字化的管理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说带来的优越性和特点作了以下简单的归纳。

  其一,对资源的整合和管理。数字化管理对于以往的管理有着卓越的进步。以往资料的零散和分类众多都是相当复杂和费时费力的工作,而查询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工记录来完成的。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快速的将资源输入计算机,方便得将多需要的资料调出。有序的进行整合和分类管理。

  其二,提高的教学质量。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的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方便快速的调用教学资料,资源共享等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辅助效果。

  其三,增进投资效益。更有序的管理对于学校来说就是一笔潜入的投资回报。只要有效的管理,就会带动学生学习的成效,自然会培养出更多地人才,相继就会增加学生入学数量。不仅可以有效教学,还可以正确利用学校资源。

三、中等职业学校机房数字化管理注意事项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房,数字化的管理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潜力,也会存在很多相应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方面。他们归纳为:

其一,要让计算机处于合理的工作状态下,充分地利用资源。其二,严禁进行各种非常规操作,严厉惩罚各种破坏、偷窃行为。其三,严禁使用各种非法来源的磁盘、U盘、光盘等。其四,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操作,不允许自行使用、拔插及拆卸计算机。其五,清理机房,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提供高效率的学习环境。其六,合理高效地管理计算机,严格控制非法途径使用计算机。最后,配备各种管理软件和还原软件。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只有把纷繁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得迥然有序,学生才能充分的合理的使用计算机。并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为了防止计算机中的宝贵资源被有意或者是无意的破坏,还应该配备各种管理软件和还原软件。关于管理机房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主要通过使用网络管理软件的形式来实现。学校机房几乎都在使用服务器软件,目前流行的服务器软件有microsoftproxyServer、winGate等等。为了防止本地资源被破坏,还要尽可能的安装各种还原软件,如还原卡或者是还原精灵。

机房数字化的管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不仅减少了机房管理的复杂性,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资源,更方便的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提高了教学品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成效。合理的资源整合也是机房数字化管理的优越体现。

参考文献:

[1]董青.浅谈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几点经验[J].网络通讯与安全,2006.

[2]刘缨霞.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4

[关键词]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

一、引言

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的提供和软件的开发等都需要高级的人才去做。掌握现代文献情报信息组织管理知识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的人力资源,是赢利性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只有拥有了必备的人才资源,才能在当前的竞争和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优势。因此,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的竞争恰恰是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

二、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使用特点

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的员工以本科学历层次以上为主,大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才华,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加之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鲜明的价值观、性情清高、流动意愿强,而工作又具有很高的创造性、过程难于监控。所以在对他们的使用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给予充分的信任。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型员工拥有某种意义上的创造力,加之他们的劳动比较特殊,不愿意接受上司严格的程序化指示和控制,在使用中希望得到充分的信任,自我引导、自我尝试。

2.不断给>!

3.给予充分的尊重。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明显特点是扁平化,并广泛采用基于任务导向的团队化工作方式。因此,在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中职位和职别并不是决定权威和影响力的主要因素,而技能的特殊化和重要性,往往可以决定员工在赢利性数字图书馆内的权威和影响力,但也容易使员工产生清高的特性,藐视行政权威。所以,单纯依靠权利来控制这样的员工将是徒劳的,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

4.重视高层次人才的表现。赢利性数字图书馆应将高层次人才的表现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状态的“晴雨表”和“消息树”。以他们近期工作状态或一定时期内的流失情况,作为分析、判断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性指标与重要依据。

三、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赢利性数字图书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赢利性数字图书馆层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二是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层面对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从第一层含义讲: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组织赢得竞争的支点。赢利性目标对数字图书馆的要求是:在产品、服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从而赢得利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先赢得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而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恰恰是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优势。因此,赢利性数字图书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一是要达到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二是要做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

从第二层含义讲,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需求特点与使用特点,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须: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始终贯彻权变的管理思想;领导的方法、方式适合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使用特点;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考核制度适合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使用特点。

一方面,这两层含义互相协调、依托才能做好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赢利性数字图书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是根据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的目标、环境和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需求及使用特点这三个方面提出来的。

1.实现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供需平衡之目的。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供需平衡是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供需平衡可分为即期平衡和中期、长期平衡三种形式。人力资源的中期平衡可以通过人力资源规划达到;人力资源长期平衡通过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来实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可以达到即期平衡。

2.实现赢利性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的赢利性目标要求其产品低成本,避免高成本、低质量。同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是如此,在低成本或零成本的情况下使人力资源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是数字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想状态。因此,数字图书馆在选拔人才时,应重能力、重适用。在选拔过程中,应做到不一定选聘资质最好的人才,但一定要选择资质最适用的。

3.在管理过程中始终贯彻权变的管理思想。由于赢利性数字图书馆的员工多属于知识型员工,均具有突出的个性,故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权变思想,强调区别对待:一方面,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过程中,任何粗放式的“一视同仁”、简单化的“一刀切”和“平衡”,在本质上都是对高层次人才的轻视或嘲弄;另一方面,应随着人才个体的成长而随之不断地调整管理策略(如当某人才个体的层次明显提高后,应适时地调整其待遇、岗位以及参与、授权的范围、力度,等等)。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5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始建于1953年,是一所校园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秀、校风好学风正、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市重点中学。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关怀下,学校已形成一校四址的发展格局(即高中部、初中部、国际部、未来科技城),其中高中部实现了全部班级的特色化建设,并建构了支持各种特色类型班级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全体二附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经过60多年的办学实践,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教育理念与特色,形成了二附中以“人文、自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教育特色:人文教育、自主发展

教育理念: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

教育主张: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教育;重视环境熏陶、强调道德实践

发展特色:发展以人文教育为基础;育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管理以人文精神为主导

图1校园风景

在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与指引下,学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重视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的渗透。基于此,学校积极实践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业务应用,认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以建构和谐的“数字文化”,促进信息化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在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特色的指导下,面向校本实际与未来发展,我校数字校园核心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支持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始终如一地坚持课程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先后实践研究性学习课程、高中新课程改革、班级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教学模式探索等。为此,学校提出了以下建设需求:(1)建设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有效实施的管理系统;(2)建设支持学校新课程体系实施的管理系统;(3)建设支持数字互动课堂教学实验及数字化学习的网络与资源环境。

2.支撑人文精神主导下的学校管理与服务

在管理方面,学校倡导以服务促管理,通过即时的消息互动、精确的数据驱动与展示,促进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在此方面,学校先后提出了建设校园即时通讯系统,用于解决学校教职员工间的信息互动;建设办公用品领用平台与后勤报修系统,既实现低值易耗品的公开透明化管理,又促进学校服务工作的改进;建设学生学习行为评价平台,以数据展示促使学生日常行为的改善。

3.支撑数字校园的应用集成、便捷使用与可持续

伴随数字校园业务应用的渐进发展,软件平台众多,数据、信息分散,软件设计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功能聚合度低、重复建设的功能组件多,从而导致用户操作体验差、运维管理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据此,学校形成了建设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支撑系统的基本需求。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在学校办学理念与发展特色的指导下,我们以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现已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系列成果。

1.结合校情并有普遍性的数字校园建设的理论探索

在充分领悟数字校园内涵后,结合建设实践,形成了以下支撑数字校园建设的系列理论。

(1)形成了服务师生发展的、具有中小学特征的数字校园业务规划方案;在此方案中,我们提出了构建数字校园五大业务中心(即课程中心、指导中心、发展中心、服务中心、数据资源中心)的概念内涵,为学校建设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数字校园提供了思想导航。

图2数字校园五个中心

(2)结合实践体验,总结出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模式与发展路径”。

(3)形成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五层技术模式(即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业务层、表现层),以及面向微应用开发的、支持未来发展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基础架构方案。

图3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校园发展高峰论坛上的专题交流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先后撰写并发表了与实践应用有关的论文8篇,供校内使用的文件手册2本。先后多次在全国性数字校园建设会上、市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会上做专题发言;曾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全国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面向来自全国各省会城市的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做了系列专题讲座。相关建设理念与做法得到了专家、同行乃至有关社会团体的普遍赞誉。

2.分层次、有重点的数字校园软件建设

结合学校原发性需求,我们先后建成了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数字校园应用软件系统和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支撑系统。

数字校园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

(1)支持学校课程管理与实施的软件子系统,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软件和高中课程管理平台。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软件是结合课程实施流程,将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课题申报、指导、交流、评价、过程监控、消息管理等集成一体,由学校自主研发的互动型课程管理软件。该软件是学校第一个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覆盖全体师生使用的软件系统,对提升教职员工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起到极大作用。到目前为止,该软件已支撑了学校近2000个学生课题的研究与实施,在其支撑下,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荣获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4研究性学习管理平台

高中课程管理平台是依据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兼顾普适性与特色性,自主开发的课程管理软件。其功能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课程管理、辅助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社团管理、系统管理等内容,涉及支撑高中新课程从开课、排课、选课到学生最终学业评价等整个实施过程的管理。该软件也与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有效助力了学校新课程的管理、实施与改革。目前该软件已运行多年,是学校数字校园软件系统中的支柱性软件。

图5课程管理平台

(2)支持学校办公协同与服务管理方面的软件系统。此类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办公协同通信系统、学生日常行为评价系统、办公用品领用平台等。其中,办公协同通信系统有效解决了教职员工间信息的及时互通、电子文件传递的问题,极大提升了办公协同的效率;办公用品领用平台则集中对学校低值易耗办公用品的信息及使用情况进行了网络化管理,开启了线上订单、线下配送的服务模式,有效促使学校资源的公开透明化管理,促进后勤服务的改善;学生日常行为评价管理系统则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了网络化管理,学生能随时在线看到自己的行为表现记录,有效促使其自我行为的改善。

(3)支撑数字校园应用整合、集成与发展的基础运行支撑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基于现有软件系统的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消息分散,共享困难,功能聚合度低,通用组件存在不同应用中时组件无法重用,软件体系缺少开放式接口,数字校园运维管理复杂等系列问题,而构建的数字校园基础运行架构与体系,是学校基于岗位的个性化信息、个性化资源与个性化应用的聚合平台,也是学校公共数字服务、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的网络空间。系统主要包括:支持用户可配置的个性化门户系统;支持多种形态的单点登录与统一认证机制;嵌入了良好的系统消息自动触发与服务机制;提供良好的eSB系统总线机制与权限管理机制;构建了统一的数据中心,能实现包括统一用户管理、数据交换等于一体的相关功能;提供了组件机制、相关规范及若干基础数据接口等;提供了统一运维管理中心,能实现数字校园统一运维管理。

3.数字校园应用成果及案例

学校建成了支撑学生自主与泛在学习的数字化环境,主要表现在:

(1)网络方面,建设了信号覆盖全校的高性能、可控可管的校园无线网络。

(2)资源方面,引进了高校包括CnKi、龙源期刊等在内的几乎全部电子资源,为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主题研究等提供了泛在资源环境;同时建设完成了鲁迅专题的精品资源网站,能有效支持教师备课及学生专题探究。

图6学生自主探究

(3)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引进了支持课堂教学互动的iteach平台,可支持师生高效率课堂互动;搭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所开发的moodle平台,能有效支持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引进了上百种ipad学科应用软件,可支持学生学习与自主探究。

在当前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校于2012年9月创办了数字化学习特色班,并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开展了常态化的数字课堂互动教学实验。目前,班级规模已扩展到了高中三个年级共9个班,形成了在线式主题研修等特色应用案例;地理等文科综合学科的部分教师已在课堂上自发地常态化使用课堂互动教学软件;全校9大主要学科已开始全面推进了moodle系统的使用;部分有独特教育思想的老师已经开始探索技术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指导的问题,学校信息化工作也迈向了“智慧校园支撑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之路。

图7数字课堂上的主题探究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建设数字校园的宗旨应是服务教育,服务于人的发展;其自身的发展路径应伴随学校现代化改革与发展而逐渐演进。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演进的过程。在建设中,学校需立足自身办学思想,突破传统管理体制的限制及对技术认识的局限,既要把握好数字校园发展方向或战略,又要掌控好数字校园的建设方式、节奏与发展路径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建设的数字校园才是一个高效的、能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数字校园。我们认为,以下几个观点值得与大家分享。

1.在项目运作与管理上,推行项目管理机制

因数字校园项目覆盖范围涉及全校、操作过程需跨部门协作、流程优化会涉及部门业务创新、高效运行可能涉及人事改革、项目建设与持续发展需资金与制度保障等,要推行数字校园建设高效运作,则需突破传统层级式管理体系的限制,实行以项目团队为主导的扁平式管理机制(简称“项目管理机制”)。

2.在恰当阶段选择合适的数字校园建设形式

考虑信息化人才培养、数字校园投入成本及应用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按数字校园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设形式。

(1)数字校园建设初期,适合自主开发模式

采用自主开发模式,可以起到以下作用:分阶段建设小应用,逐渐迭代学校需求;培养学校的技术支持队伍,培育师生it应用意识;控制好数字校园建设风险与投资成本。建设起点:从资源聚合与后勤服务开始。

(2)数字校园建设发展期,适合与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降低数字校园应用集成与数据梳理的成本;便于学校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为数字校园未来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建设起点:适合于从技术支撑架构与基础数据开始。

3.把握好数字校园建设思路与恰当的演进策略

(1)主要建设思路

基于校情,以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学校数字校园的发展;一定避免追求建设大而全的数字校园,要立足校情,建设实用的数字校园;在目标引领下,分阶段建设,主导快速原型开发方式,促进项目螺旋式发展。

(2)项目演进策略

结合实践提出了如下数字校园建设演进的策略:“体验、服务、支持与共享”的建设策略;开发典型应用,实现“骨干人员的参与带动全体师生应用”的项目建设策略;以数字校园应用整合与校园文化融合为导向,提供个的项目建设策略。

专家点评:

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的第一批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首先,学校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作为一个行动研究和发展的过程,避免大而全的数字校园,立足校情,分阶段推进,以“骨干人员参与带动全体师生应用”的典型应用生成策略,建设实用的数字校园。在建设初期采用自主开发模式,积极组织学校力量开展了面向应用的建设,采用内部项目管理机制,以较少的投入,自主探索数字校园建设,明晰了数字校园建设的需求,锻炼了数字校园建设的队伍;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与专业性力量结合,使数字校园建设深化发展。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6

当前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开始于2008年教育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了可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作为当今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该管理办法下,突出了高效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一是提升档案管理服务质量,二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其中结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出路,作为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指南,在理念上实现了更新,特别是把握当前计算机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下,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大大提高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

2信息数字化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1推动了档案形式的革新

数字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媒介,从原始信息诸如人们日常耳闻目睹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录音机都实现了数字化,其储存媒介和传播媒介的革新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用于档案管理的新的文件形式一数字文件(digitalrecords)大量产生,这种新的类型的文件的载体是磁性载体材料或光学材料。能够保存大量的文件,转换成数字化档案。从比如“古代的石刻档案、甲骨档案”都可以转换成纸质档案、缩微档案,这个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虽然对于档案操作人员在接受时会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

2.2档案工作人员观念的更新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方便,一方面档案馆将不只是一个实体机构,同时实现了存储实体与虚体共存,另一方面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以虚拟化方式存在,工作重心不在是传统的客户,而是能够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我国长期以来都努力构建完整的档案管理理论,用于指导档案工作人员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这就促进了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方面观念的更新,特别是改变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的观念,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因为观念上的落后,势必上会阻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人―计算机的双向互动,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有效率且具有深度。数字化管理的改革一方面需要技术上是革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培训,内部和外部推动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化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3实现了信息组织的标准化

数字化档案的产生使得档案管理的机制和组织更具标准化,刨去了许多人为方面的要素,改使得档案管理呈现了直接的、网状的方式。方便管理者和用户的检索,数字化管理的组织非常标准化、有序,而不是过去过于依赖人工的资源管理,以防止档案管理的杂乱无章,同时信息组织的标准化也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比如对“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推进技术,数据打包技术”等的改进,都为信息组织的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当前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现状

我国在全球档案数字化、网络一体化浪潮的?_击下,自1996年就加入了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国家档案局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直到1999年上海市档案馆与电脑科技公司,共同致力于档案信息数据系统的开发。2000年5月,经国家档案局批准,深圳构建了我国第一个高校学生数字档案馆,这也象征了我国开启了高校学生数字化档案的进程。纵观二十年来我国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我国当前虽然已经大面积铺开档案数字化建设,但是因为资金的限制,数字化管理的技术条件依然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技术应用的不经济以及成本较高,因为其主导方式依然是键盘录入和光学字符识别扫描输入,速度较慢的同时储存质量不高,容易受到诸多要素的干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跨区域的数据信息库无法实现对接和共享,所以说我国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1年由中国档案学会、北京市档案学会和清华大学档案馆在清华大学联合主办了“国际档案数字化研究与发展”学术报告会,议题是探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标准化问题,对当前档案数字化工作最为迫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比如对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原则问题、档案数字化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于近五年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看,目前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对于档案工作的数字化进程的认识依然不够,没有充分认识数字化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现实价值。

4高效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发展的对策

4.1统一认识,确定范围

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媒介对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统一认识,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日程中来,领导在体制上和管理上对高校学生档案数字化工作严格把关,顺应时代要求,扩大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特别是丰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功能,覆盖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使用范围,对于档案的“收集、鉴定、归档”的每一个步骤实行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操作。

4.2调整工作节奏,参与必要培训

如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免去了不少不必要的流程。但是在工作的方式和节奏上会有所改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充分适应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时序。比如要按照归档的关键时间点及时安排上传。如考试成绩在期末结束后一周内录入,过期即锁定,严禁改动。同时校园网也可以作为一个窗口接受大众的监督。同时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推进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管理人员能够接受相关的培训,不断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升级和优化工作。

4.3设置权限,保护隐私

数字档案系统一大隐患就是隐私问题,因为安全问题隐患造成的数据信息泄露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点在于区域范围内的数据共享,其缺点也是如果不注意权限的加密或是设置网络防火墙、数据加密传输等措施,容易造成个人数据的泄露(比如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生理缺陷)。所以设置权限,保护学生和学校的隐私变得尤为必要。

4.4拓展功能,完善服务

上述提到了高校?底只?档案管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在功能、管理和服务商不断加以完善,比如目前许多高校都在改善远程拓展功能,方便对毕业生的档案状态,如档案的去向、转出和接收时间等,应能通过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远程在线查询。数字化档案管理对于高效学生档案管理而言,无疑是一次深远的变革。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7

关键字: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特点注意问题措施

abstract:withthedeepeningreformthepowerindustry,powercompaniesaremarketingbusinessmanagementfromthepreviousextensivetointensiveshiftingthedirectionof,andintheconstantinnovationmanagementtoolstointegratedmanagementdirection.thisarticlefocusesmainlyinmarketingbusinessfromkeytechnologiesandtheirapplicationenvironment,discussestheimplementationofpowermarketingbusinessmethodofdigitalmanagementstrategies,andtoamethodhowtogeteffectiveuserecommendations.Keywords:powersupplyenterprisemanagementfeaturesofdigitalmarketingbusinessmeasuresattentionproblems

中图分类号:p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行业技术的不断改进,其管理模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成为今后的一个趋势。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就是指以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并借助有限和无线联网,建立起网络信息平台,能够技术的处理并交换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各种数据信息,以此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完成营销业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整合,最终建立科学透明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一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理念分析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是电网建设在营销领域管理中的一项智能化延伸,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以电网自身的远程配置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以及信息采集能力为基础,以此来实现安全化的管理和现代化的营销管理。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能够为电网的智能化运转提供更为精确可靠的数据支持。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推广需要以技术为依托,要不断的推动新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使得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理念深入到电力营销业务管理中。

二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构件该模式的关键技术,例如服务器系统、完善的系统体系结构、中间件以及工作流等,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充分运用高科技实现数字化。由于采用的是高科技,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需要加快调整电力营销业务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电力行业可以算作是垄断行业,之前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计划经济因素的制约,导致了我国的用电营销机构的设置也延续了这种传统的岗位,营销运作的水平不高,依然体现在计划经济的水平上,所以说要想实现数字化管理,一定要尽更时代的步伐,变革这种传统的机构设置,寻求创新的模式,这是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其次,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也不能够忽视政策研究中心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政策研究中心是电力企业高管机关中十分关键的部门,其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进展程度。所以说电力企业在进行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够忽视这一问题。

三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的特点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这些优势作用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具有定量化和智能化的优势。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该管理模式能够对于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模型设计,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层面上形成量化,实现营销业务管理的最优化,同时该管理技术集成的应用了众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使得管理模式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因素。

系统化是数字化管理的另一个特点。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也要在头脑中形成系统性的理念,并且能够细致的分析各项管理数据,从而能够研究和解决实际管理中的各种业主之间的关系。

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中的动态化特征也十分重要。营销业务的数据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中动态性这一特点正好符合了实际管理工作的需求。管理者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随着营销业务情况和数据的不断变化而进行数据和信息的补充和修改,这样就能够迅速的获得最新且最精确的信息,更好的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一定要有完善的措施和健全的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一)电力企业要将数字化管理作为营销的战略

数字化管理是在全企业范围内实施的综合性的战略计划,应用该计划的电力企业,一定要更新自身的观念,明确数字化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关键的,在营销业务管理方面的成就也是突出的。这样才能够从意识上和行动上为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为其今后的管理铺平道路。

(二)为数字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

为了更好的发挥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的功效,需要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并且要确保该体系中有负责任的管理者,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管理战略规划。同时需要成立专门的营销业务小组,和数字化管理体系相融合,完成和管理活动相关的营销业务。由于数字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适应一定的组织形式,所以说在确定结构形式的时候要和数字化管理模式相适应,并且要建立起支撑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基础设施,获得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三)提高数字化管理者的综合水平

电力营销业务人员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技能,既要熟知电工理论知识,也要懂得计算机技术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管理者,更需要深入了解电力企业营销业务人员需要精通的营销业务知识以及和客户之间相互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当前情况下,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管理者严重匮乏,人力资源储备不足,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提升现有管理者的综合水平,并且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者。为此,电力企业能够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取输入和输出的战略方式,将营销业务管理者送到营销的一线去实际体验,这样能够积累管理的经验,同时引进营销业务的精英,不断的带动和提升整个管理团队的实力。

(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

电力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在电力营销业务的管理中必须要建立起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满足当代市场的需求,所以说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管理并服务于不同层次的营销业务。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即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以及营销管理决策层,明确了四个层面之后,管理者需要细致深入的了解每个层次的营销业务重点,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管理,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层次都能够实现数字化管理。如营销业务层,主要就是负责电力业务的扩充、用电营业、计量管理、线损管理以及用电检查等工作,明确了层次的工作内容之后,就能够更具工作的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数字化管理方案,这样不容易混淆每个层次的工作内容,也能够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效率,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对于促进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实现营销业务管理手段向着更为系统科学化的方向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以数字化管理为中心,从电力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理念分析、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管理的特点以及管理措施四个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以便能够为今后的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韩薇张伟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第22期

[2]朱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

[3]樊学萍供电系统电力营销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中国外资,2013年第07期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8

关键词:化校园,特征,原则

1.引言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近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高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重大。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这项计划以调查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目的,是迄今为止美国持续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教育技术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数字化校园的雏形,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1]。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这是我国高校普遍接受的对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网络建设工程,而是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过程,不光是教育设备、教育手段的数字化的过程,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制度、教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化的过程。“数字化校园是系统、数字化校园是工程、数字化校园是标准、数字化校园是文化”的思想已经被普遍认同。

3.数字化校园的特征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的全面数字化,即从环境(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资源(讲义、课件、图书等)到各类活动(教、学、科研教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面数字化,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推动高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形成一个先进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化校园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特征。仅从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平台网络化:数字化校园以校园网为依托,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互动。(2)资源数字化:所有教学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在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可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形成数字化作业和教案。(3)环境虚拟化:数字化校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虚拟大学。虚拟大学,通过internet(CeRnet)互联互通,开展网上学习和网上实验,实现资源共享,并且使得学员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学校的景色风貌、教育风格、学校管理等。(4)学习个性化:在网络上,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教学。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上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而数字化校园又为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5)教学智能化: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它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信息获取和传播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替或优化师生劳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3]。

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本质是将现代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及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渐进性的重组,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至关重要。

4.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手段,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以新的人才理论、教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出现偏差和失误,在分析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高校内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高校需树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科学发展观,从整体战略的高度,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出发,按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总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从纵向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程,又要从横向上处理好校内各个部门之间以及高校和其它校外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各项工程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

(2)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政策配套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全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需要制订各种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需要重组管理组织结构,需要人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高,而且可能会导致利益的再分配,这些将会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巨大的阻力。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理性、有序、健康地深入发展。为避免重复建设、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的出现,高校需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需求出发,而非个别部门的需求出发,统一领导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根据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实施、管理各项工程,防止出现各自为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在高校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费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政策配套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规范的制定是数字化校园能否顺利建设的重要前提,这包括硬件的规范、软件的规范、用户的规范、应用的规范、信息的规范、管理的规范等。只有这些标准到位以后,信息化建设才能以比较理想的速度推进。在技术上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的要求,制定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标准,构建学校数据平台,实现高校各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学校统一制定的相关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并能实现与应用平台的平滑对接。

(4)完善基础、强化应用、建用结合、以用促建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重视网络、数据中心、公共应用平台等基础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为高校各类应用的建设提供公共的支撑系统。同时,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心,数字化校园的意义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成功的应用能够吸引领导决策层和师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注,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强有力地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5)突出重点、突出效益的原则。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在短期内能实现的、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为试点,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资源开发一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程度。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6)重视人才、加强培训的原则。。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人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数字化校园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要重视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他们不仅要熟悉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充分了解高校的管理业务,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高校各项管理业务的细节。他们不仅需要启发需求、了解需求、满足需求,而且还要持续改进、提供贴身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7)强调先进性、实用性、扩展性并举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充分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应从高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做到够用、能用即可,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或盲目地追究技术的先进性。另外,信息技术和应用都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

(8)注重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的原则。数字化校园既要考虑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又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该选择可管理性、可维护性较好的产品,方便今后对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5.结束语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等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校园必将对高校的结构、运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数字化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对数字化校园的科学认识两方面。高校只有明确自身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遵循正确的建设原则,采取有效的建设策略,才能顺利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信息化社会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布拉戈韦斯特.森多夫.迈向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3)

[2]万里鹏陈雅.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情报科学,2004,(2)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博物馆

博物馆发展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其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未来发展趋势来说,将会逐渐呈现出普遍的信息数字化特点。数字信息技术改变了博物馆传统管理方式的缺点,更能够以直观形象的特点,对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展示与传递发挥作用,伴随文化继承发展,科学信息的纳入,博物馆将会成为满足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中心,而这要依赖于信息和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广泛应用。

1.数字信息技术概述

数字信息技术是指将图文与声音、影像信息转化成二进制数字形式的信息,对转化后的信息运算、加工与存储等处理过程。这种技术伴随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因为运算与存储等多种功能在其中的运用,数字信息技术也称之为数字控制技术与数码技术。

该技术具有4个方面的特点:一般性、抗干扰性、易存储、保密性。一般性是指信息为二进制形式;抗干扰性是指技术精度高,传递与加工、处理的信息为二进制形式,通常不会被外界所干扰;易存储,数字信号能够长久的存储,信息资源也同样能够长期保存;保密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能够以加密的形式进行处理,机密信息不会容易被盗取。

2.信息和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的必要性

2.1丰富展品内涵与信息的需求

文物是见证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物质、精神文化内涵。人们欣赏文物时不仅只是单一地欣赏映入眼前的实物,更重要的一点欣赏的是从文物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在欣赏文物中,能够了解到文化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博物馆中的展柜与说明牌,对文物发展历程难以进行全面的介绍,这需要虚拟化形式的数字技术对其进行补充。

2.2促进实体博物馆向数字化博物馆转变

在实体博物馆中引入数字博物馆,能够促进博物馆由实体化向数字化转变,能够使自身功能得以增加。伴随网络化不断推进,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其知识求知欲望越加强烈,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需要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实体博物馆受到场馆与接受能力的制约,接待参观者的范围有限,所以必须借助于数字技术的推动,加快转变,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2.3提高管理水平

传统博物馆的日常事务管理以手工操作的形式进行,管理效率较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质资源。伴随现代技术不断发展,其管理难度、强度都在增大,管理水平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得以提高,得到了管理人员的普遍关注。引进数字信息技术,使得管理时间大为缩减,对博物馆的管理更加全面快捷,信息交流没有障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网络化。

3.信息和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应用趋势

3.1处理对象、方式日渐多元化

未来信息数字化工作范围日趋扩大,在处理对象、方式上日渐多元化,打破了将藏品作为处理中心的模式,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是与博物馆有关的工作都可以作为处理对象,博物馆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因此处理对象与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范围跨度大,包罗万象。处理方式日渐呈现高科技化的特征,尤其是三维扫描与虚拟技术日渐成熟,其记录对象是物体三维坐标信息,和二维扫描比较有着本质区别,将会对平面形式的信息采集、展示手段做出极大的改变,信息采集更具全方位性,实现感知方式的交互式,数字信息化空间得到极大的开拓,便于发挥文物固有的作用。

3.2更注重与大众的互动效应

针对博物馆的数字信息化工作,满足于人们的知识需求一直以来是开展工作的出发、落脚点,在建设初期,考虑最多的是能够为人们提供什么东西,怎么做才能为检索提供方便。伴随使用者主体性程度提高,单向提供信息的形式逐渐落伍,咨询服务逐渐成为主流方式,对于这种变化还是缺乏必要认识。浏览目前一些相关机构的网站可以看到,以展示内容居多。展示固然重要,对博物馆的了解以及文物蕴含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但还是单向性的输出,对于浏览者而言,只是被动的接受,自主性没有发挥出来。而从教育学原理而言,双向互动的效果要优于单向互动。

3.3建立区域性资源网络

博物院所收藏展示的文物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对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业界都在探索独立运行模式,有着属于自身特征的收藏与研究、教育体系。伴随科技进步,网络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趋势,对此要重视起来。对博物馆来说,联结沟通不只是简单地在网页上做友情链接,而是在博物馆之间相互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发展策略,这是其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渐丰富多元化,竞争越加激烈,博物馆更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从容面对挑战。

3.4移动智能终端推广应用

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越来越普及,对于文化知识传授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提供藏品查阅等个性化服务成为创新发展的新课题。借助移动终端,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与平板电脑了解文物细节与三维图像等信息,这对于藏品数字资源传播范围来说是极大的拓展。

3.53D打印技术应用

作为当前一项尖端科学技术的3D打印技术,集多种技术于一身,借助于3D打印,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在有限的最短时间内制造出功能原型件。近些年来这种技术在文物修复、复制、仿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科技发展进步,在藏品数字资源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普及。

3.6呈现娱乐休闲性的发展特点

文物藏品对于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引入数字信息技术,模拟现实场景,博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馆内布局合理规划,建立娱乐休闲功能区,充分发挥出文化藏品的娱乐休闲功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开展历史文化知识问答,假扮历史人物进行真人游戏,使人们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又了解到历史文化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人们提供真实体会的机会。同时人们通过交流软件平台,提出宝贵意见,为博物馆发展出谋划策。

数字化管理特点篇10

关键词:数字化病案室;归档与存储;构建;管理;发展趋势

纸质病案作为传统的病案室的主体,伴随的是一系列基于纸质病案的的管理工作。而纸质病案的特点使得传统病案室在发展上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日益增长的病案、病案管理效率低下及病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较低,给病案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大量的纸质病案存储必然需要大量的空间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资大。而且纸质病案查询检索困难且只能同时供一个用户使用,其共享性差,借阅和流转不便。病案资料作为医院的重要财富,包含了大量重要的临床、科研和管理信息,却因其开发利用困难而很难有效获取大量的医学信息。因此,研究新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数字化病案室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数字化病案室的内涵、构建及管理等内容。

1涵义和表现形态

有研究者针对传统的病案室提出新的概念和模式。王景明提出了虚拟病案室的概念和电子病历无纸化存储模式[1-2],但具体定义未给出。董新昱、裘祖雄认为数字病案室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基于数据库的方式组织病案信息,通过因特网向需求者提供获取服务的病案信息系统[3]。美国国立医院研究所认为电子病历也就是电子化患者记录,其基于一个特定系统,通过系统,用户获得访问完整准确的医学信息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和权限[4]。完整的电子病历信息既包含原纸张病历的全部静态信息,还附上相关的影像资料、手术录像视频、药品知识库和知识库等,功能涉及信息采集、存储、传递、决策支持等,文字、表格、数字、图片、声音、静态及视频等是主要的显示形式[5]。郭志武刘银蓉对数字化病案室尝试提出具体的定义,认为数字化病案室是采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的以数字化病案为主体的病案室,其应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病案,并提供一系列基于数字化病案的服务,包括为各种用户提供病案查询、检索等各种信息服务[6]。数字化病案室的主要特征包括:采用信息技术对病案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具有高质高效的特点;数字化病案整合了完整系统的海量的病案信息而实现病案信息的高度集成。

数字化病案是基于数字化介质对病案信息进行存储的模式,包括电子病历和数字化影像病案两种共存的表现形态。

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生成一系列的符号、文字、图形、影像、数据、图表等数字化信息即电子病历,电子病历是病历的一种记录形式,其实现了医疗记录的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作用[5]。而数字化影像病案是借助数字扫描和数码拍摄等方式将传统的纸质病案进行影像化,进而以文档或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利用,以便进行索引和标识的一种病案形态。通常需要先将纸质病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得到数字化病案,进而实现电子病历的创建。而当医院已经成功实现了电子病历的创建后,对代久远的历史病案和电子病历涉及不了的知情同意书等文档也应当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实现医院对病案信息保存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2归档与存储

按照统一的格式对不同来源的数字化病案进行归档存储以实现数字化病案的规范管理。通过扫描和拍摄的方式将纸质病案进行数字化,JpeG和pDF是两种常用的非结构化的文件格式。JpeG占用存储空间较小适合在网上传输。pDF是一种便携式文件格式,是常用的电子文件格式。

电子病历系统是以结构化的数据保存病例的,包含系统而大量的临床信息。将电子病历以单独的物理实体数据归档和存储以便管理和应用。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则认为电子病历应该集中保存在临床数据存储库(ClinicalDataRepository,CDR)中[7],而国内学者李包罗对这一理念表示支持和推介,认为CDR应该作为电子病历存储架构的核心[8]。电子病历存储的格式通常包括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和pDF两种。XmL是使用一系列简单的标记描述数据,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一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重要工具。但是XmL只能存储数据却不能直接展现数据。电子病历还可通过虚拟打印生成pDF格式的文件,pDF是一个开放标准,可跨平台进行使用,且其占用空间较小,传输和储存更方便,且易于阅读和展现。另外,pDF文件支持电子签名以及水印的显示输出,这对数字化病案的安全性和合法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因此,pDF是更为理想的存储格式,可以统一采用pDF对数字化病案的进行归档和存储。但是pDF文档作为一种非结构化的自由文本文档,缺点主要是在数据的共享、交换及挖掘利用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在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中还应当建立索引和标识,形成集成结构化的病案信息,以便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进行数字化病案的管理和利用。

3构建与管理

数字化病案室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引入信息技术,但是构建完整的数字化病案室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规划和实施。

数字化病案室的构建需要有基础设施的支持,同时还要有足够容量的存储设备和高效健全的网络系统。系统平台可选用windows、Unix、Linux等平台,数据库可选择oracle、SQLServer等。而且完整的数字化病案室至少要包括病历归档系统、电子病历归档系统、病案数字化影像处理系统、数字化病案信息检索系统和病历资料提供与服务系统等几大应用系统,病历归档系统是回收登记纸质病历的归档、生成报告和催交通知等系统,电子病历归档系统主要是对电子病历进行归档处理,主要是对电子病历进行归档时间整理并审查其完整性等。病案数字化影像处理系统是对纸质病案进行数字化影像处理,对现阶段电子病历无法包含的知情同意书等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主要有数字化扫描和数码拍摄两种数字化处理方式。数字化病案信息检索系统主要是满足医院临床和科研需求的系统,其功能上等同于数字化虚拟图书馆,该系统主要是对病案信息进行检索,获取目标病案信息列表,在授权范围内供需求者进一步阅读病案全文信息。另外还可以建立研究热点和医疗难点等专题病案数据库,以进一步满足临床医疗及其科研需求。基于web建设一个使用方便的数字化病案智能检索平台。病历资料提供与服务系统主要是满足需求用户复制病历资料的需求,根据需求打印数字化病案资料提供给用户,更简便快捷,但需要及时登记用户信息、用户身份证明资料以及相关的服务收费等。

必须加强数字化病案室的管理以确保数字化病案室能安全稳定的运行。首先是流程与制度管理应该实行全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优化传统的病案管理流程以适应数字化病案室的运行特点。所以建立一套对数字化病案室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作为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而对于数字化病案室的安全性管理应作为重点。也就需要选用安全稳定的数据库系统,具备良好的备份机制、容灾、容错能力,远程异地备份也很重要。应该建立完善的用户分级授权机制,用户必须通过合法验证才能获权访问一定范围内的病案信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应按照用户的类别进行相应的分类和个性化服务规范并严格遵循。

4发展趋势

数字化病案室作为病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病案室的建设需要病案管理工作着融入全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管理实践,促进了病案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病案室需要整合数字图书馆,建立系统的医院知识仓库,从信息来源上说,数字化病案室和数字图书馆分别属于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应该有效整合两者以建立系统的医院知识仓库,以便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完善的知识支持。数字化病案室可以用于开展培训需要,同时还能为需求者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访问,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当数字化病案室深入网络化后进一步有效解决资源安全性问题后,将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远程访问。当信息化标准确认后及其安全认证实现后,将进一步建立区域性的数字化病案室,以实现当地的医疗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景明.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条件下的一种管理模式[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0):11.

[2]王景明.电子病历无纸化存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2009(04).

[3]董新昱,裘祖雄.数字病案室使用者需求特点与病案信息服务[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3):271.

[4]余元龙,杜宜,张淑娟,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实施电子病历的难点和对策[J].中国数字医学,2009,4(2):8-9.

[5]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2010.

[6]郭志武,刘银蓉,陈海,等.数字化病案室的构建与管理[J].现代医院,2011,5(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