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十篇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十篇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4:57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教法说明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5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77-0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是专业主干课。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每个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为使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开设该课程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计算机基础、财务会计、成本等,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

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当具有计算机和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从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全面讲述会计电算化、会计数据的综合运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内部控制和审计等基本问题。通过一套典型行业的系统化会计实验数据,从建账和系统初始化开始,完成设账、凭证输入、审核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的主要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的全过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传授会计电算化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步骤和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操作,在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达到或者超过国家对会计电算初级人员培训的要求。

技能教学目标。1、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数据流程;3.学会用友财会教学软件的使用,如账务处理、往来账、工资、固定资产和报表等;4.了解会计软件维护的基本原理和内容;5.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每周6课时,以正常18个教学周计算,该课程总课时108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6课时,实操课时计划安排72课时,实操在机房有电脑教室完成,理论课时建议在多媒体完成,能起到更好的互动效果和实践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及要求如下: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会计电算化的意义。4.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教学要求:1.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含义。2.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3.应当掌握5个方面的意义。4.掌握单位会计电算化实现过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账务处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账务处理软件的概述.2.账务处理软件的初始化功能。3.账务处理软件的凭证输入功能.4.账务处理软件的登账、结账功能。5.账务处理软件的输出功能。教学要求:1.熟悉并掌握账务处理软件的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与其它会计软件的关系;2.了解账务处理软件与其它各软件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情况;3.熟悉账务处理业务的手工流程与电算化流程之间的区别与特点;熟悉建账前准备工作的基本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初始设置(建账日期、凭证种类、系统人员权限、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增加修改、外币汇率及摘要等);2.录入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练习;教学要求:1.熟练地进行操作员增加,建立账套,修改账套,掌握设置基础档案,像部门、职员、客户、供应商、外币、会计科目、凭证类别,掌握期初余额的输入试算平衡.2.掌握凭证输入,凭证审核和凭证记账结账过程,特别是出现错误情况下如何修改,熟练地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登帐与结帐。

第三章往来账款核算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往来账款核算模块概述。2.往来账款业务核算的手工流程。3.建立往来账的准备工作。4.往来户管理。5.往来账款余额初始化及数据输入。6.往来账款核销.7.查询往来账款.8.输出催款通知单及往来账。教学要求:1.熟悉并掌握往来账款模块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在整个会计软件中的地位。掌握核销往来业务,按照自定义条件查阅,浏览往来对账单,利用账龄分析表对设置为往来核算科目的往来款项余额进行账龄结构分析。2.掌握与其它部分会计软件的关系。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进行往来账前的准备工作。2往为账户的管理。3.往来账款余额初始设置及数据输入。4.往来款核销和查询往来账款。教学要求:熟悉往来账业务核算流程,了解合同管理、历史合同数据输入、新增合同、合同审批、合同查询及兑现以及合同报表查询等。

第四章报表处理软件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报表处理软件概述。2.报表处理。3.报表软件的其它要点。教学要求:1.掌握表的概念及本质;2.理解表的分类和表的分解以及通用报表的处理原理;3.熟悉会计报表处理模块的一般方法及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通用报表的处理方法和步骤。2.在表内数据生成定义,编制公式,常用函数的表间运算。教学要求:比较熟练地使用所学软件完成一般报表的编制、汇总、核对查询与打印。

第五章工资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工资业务的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区别。2.工资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工资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教学要求:1.掌握工资系统初始设置。2.掌握工资数据的录入。3.掌握工资计算公式定义,工资变动数据录入。工资分摊设置。4.了解工资数据的输出。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基础信息设置。2.日常处理。3.期末处理。教学要求:掌握工资管理系统的操作流程。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2.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3.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教学要求:1.掌握固定资产核算业务的手工与计算机处理。2.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初始设置。3.掌握固定资产核算软件的主要功能。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1.固定资产基础设置。2.固定资产日常处理。教学要求:掌握固定资的操作流程。特别掌握部门设置,设置部门对应折旧科目,资产类别设置,录入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变动处理,固定资产制单处理,单一和合并处理。

第七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硬件系统.3.计算机软件系统.4.计算机网络.5.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教学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相关的概念与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定义与分类。熟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了解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应用。2.掌握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之间的关系。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作用和分类。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含义。3.掌握计算机安全隐患和保护。了解因特网的含义和主要服务。熟悉电子邮件和服务,网址的表示方式。了解黑客的含义和防范黑客入侵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法规制度。2.核算软件的要求。3.岗位及权限。4.替代手工记账的要求。5.档案的管理。教学要求:1.了解会计法和其他法规。掌握这些法规制度对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和在会计数据输入功能,会计数据输出功能和会计数据处理功能3个方面对会计软件的要求。2.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3.掌握会计电算化岗位和权限的要求。掌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设置要求以及这些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基本过程及要求。

第九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理论教学主要内容:1.windows操作系统。2.汉字输入法。3.文字处理软件。4.表格处理软件。教学要求: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启动和关闭的方法,了解运行会计核算软件的方法,熟悉桌面环境上放置的常用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使用方法。2.能用一种方法输入汉字。3.掌握文字和表格处理软件。熟悉woRD窗口的构成和功能,掌握新建,打开,保存文档的操作方法,熟悉文字内容的录入编辑和排版操作。熟悉表格的建立和编辑方法,了解表格数据计算功能。

学时分配如下:

四、教法说明

1、本教学大纲是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相应的用友软件为U890的并且为广东省会计电算化考试用友通用教学软件。

2、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因此尽量将会计软件(用友)最新变化、最新形成的理论共识、使用的新快速方法的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3、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精讲多用电脑操练。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电算化理论,并通过实操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灵活利用电脑解决实际手工作账问题的能力,并且顺利通过财政局会计电算化考试的能力。

4、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广泛阅读、勤于用电脑操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采用理论加机房实操方式。

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30%(通过上课回答问题、考勤、作业等来体现);(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总之,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研究对高职来说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会计电算化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霞.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2]陈世文.会计电算化实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2

关键词:核算型财务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问题与应用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下开发的、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核算型财务软件明显不能满足管理要求,需要开发和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发展的需求。

一、管理型财务软件应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财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整个系结构中的核心,其功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得到长足发展,财务软件亦日臻完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完善,只是针对目前我国财务软件核算的功能来说,也就是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事后分类与汇总,基本上是传统手工财务核算过程的一种模拟和再现,这种软件只能称为财务核算软件。然而,财务的职能不仅仅是核算,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管理,要求财务能够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提供管理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仅仅完成事后的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必须要在现有的财务软件中增加财务及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要素,使财务人员能够在核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核算所产生的大量信息,准确分析企业的现状,预测未来,辅助企业的决策层进行决策,真正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提供预测与决策信息。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这些理念都需要复杂的数据模型和知识库、方法库的支持。同时,企业自身的业务量也比以前明显地增加,这些因素都不是核算型财务软件所能解决的,这必然要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跨越。

二、管理型财务软件名称的界定和特征

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发与应用财务软件,是为了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直到20世纪80年代,财务软件仍被称作会计核算软件。国家财政部颁布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如《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功能规范》、《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都使用了“会计核算软件”这个称呼。现在我们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的全面管理型的财务软件,为了与前述只有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软件有所区别,我们称其为管理型财务软件。经过几年来的使用,管理型财务软件已经为财务软件业界大多数人所接受。根据人们对财务软件发展及其功能的需求,笔者认为管理型财务软件应用需具备如下特征:

1.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具备完善的核算功能。核算是管理的基础,管理型软件只有利用会计数据的核算结果,才能对其进一步处理,产生企业所需的管理信息。所以,管理型财务软件必须包含核算型软件的账务处理、工资、成本、销售、固定资产、报表等子系统,它是建立在核算型财务软件基础之上的。

2.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具备预测、管理的功能。对于管理型财务软件,我们不仅需要它有完整、全面的事后核算,更需要财务软件能够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分析、预测以及事中的调整与控制。为了让用户高效、方便地使用软件,必须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综合化的多功能系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

3.管理型财务软件应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管理型财务软件为我们提供的是企业综合、全面的管理信息,如果只依靠财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等部门与管理型财务软件建立紧密的接口,及时、准确地将数据传递给会计系统,从而建立起以管理型财务软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三、管理型财务软件应完善的问题

1.关于核算型财务软件的完善程度。由于管理型财务软件的管理与决策所需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会计信息系统,因此,核算型财务软件是为管理型财务软件提供数据的基础。基于此,形成了以现有核算型财务软件为基础,对其功能与结构加以扩充与完善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开发思路。如:将应收应付账款处理扩展为从材料采购、产品定货的合同管理,到材料库存、产品销售的整个进销存系统管理。这就对核算型财务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核算型财务软件要易于扩充和修改,能顺利实现二次开发;二是由于管理会计所需数据有许多要对财务核算的证、账、表进行分解,因此要求核算型财务软件要对有关数据进一步分类细化。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3

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同时,也给传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一,如何实施对计算机财务会计软件本身的审计。实现计算机信息数据处理的财务会计软件自身的合法性、具体处理规则的准确性以及对非法处理的控制等,是决定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否准确的关键要素之一。

第二,如何实施对系统数据的审计。尽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仿照传统会计的凭证、账簿及报表等格式处理输出各类会计信息,但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对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何按照审计方案的要求获取基础数据,并进一步进行审计处理,是对系统数据实施审计的关键。

二、计算机审计的主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被审计单位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供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由于数据及有关资料”。

从《条例》所赋予的权利来看,计算机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即财务会计软件)及其系统数据。

(一)对计算机财务会计软件的审计

在计算机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中,会计核算的具体过程、核算方法以及对核算过程和方法的控制,基本上都是通过软件程序的方式固定实现的。这样,对会计核算过程的审计,就主要体现在对计算机财务会计软件的模式和主要功能的审计上。

1.对计算机财务会计软件模式审计

计算机财务会计软件模式,是对会计核算组织及核算业务过程的具体体现。会计核算的组织是否严密,核算业务过程是古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等,都可以通过对计算机财务会计软件模式审计得出结论

对计算机财务会计软件模式审计,可通过运行系统的最长业务流程和最短业务流程实现,其中,关键的业务环节的控制可通过简单运行进行检测。例如,会计制度要求,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才能记账,就可以通过对样本凭证的审核和记账操作结果验证。

2.确保系统安全的功能审计

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系统的使用安全控制功能;其二,是系统的数据安全控制功能。

系统的使用安全控制,是指系统所具备的禁止非法使用和禁止越权使用的控制功能、在财务会计软件中,是通过对系统使用人员的密码设置和授权设置以及进入系统的身份验证功能实现的。对这些功能的审计,可通过简单的测试试验得出结论。

系统数据,按时间划分,可分为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按数据的处理性质划分,可分为基础数据、中间数据和结果数据。对系统数据的管理,是按照系统数据的组织模型借助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的。

为确保系统数据安全。系统不仅要具备对历史数据的卸出和重新装入功能,还应具备对基础数据的完整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对这些功能的审计,不仅要测试其功能的完整性,而且要重点测试其与基础设置的一致性。例如,在存货核算系统中,若上年度采用移动平均法,本年度改为先进先出法,则对上年度的历史数据恢复后,系统对上年度的存货计价方法也应相应的采用移动平均法。

3.保留审计线索的功能评价

计算机系统中,电子数据的特点、使原有在手工方式下的直接修改数据的“痕迹”消失,但是,利用计算机的“海量”存储能力,从软件设计的理论上分析,任何处理过程都是可以记录并查询的,这就为审计线索的保留提供了技术基础。例如:应收账款的核销处理,却早需要,系统可以详细的记录每一笔核销的对应账项;同样,对于使用者对系统的每一步操作.包括其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系统都可以详细的记录,等等。当然,考虑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在财务会计软件中,应保留哪些审计线索,审计部分首先应提出具体的要求,否则,就没有评价的标准。

4.系统功能的合法化审计

系统功能合法化审计助重点,是审查软件是否提供了支持系统进行非法处理或违法处理的功能。例如:某些系统提供的“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就是支持使用者实现“无”痕迹修改历史账簿的功能。这些“违法”功能,在软件中往往隐藏较深。最直接的审计方法是分析软件的功能模型或数据组织模型,但这涉及到软件产品的技术秘密,可操作性几乎没有。这一方面内容的审计方法,本文在后面的计算机审计测试系统中介绍。

5.软件业务处理规则的审计

业务处理规则是软件系统进行某一业务处理的原则、步骤和具体算法。例如:期末转账处理,不仅有具体的各类成本费用的计算、分摊和结转的算法,税金的算法,还有严格的处理原则和结转顺序;存货成本的计算,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其对应的业务规则是不同的;等等。业务规则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系统的运算处理结果。

对软件业务处理规则的审计,同样是十分困难的,本文在后面的计算机审计测试系统中介绍。

(二)对系统数据的审计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计算机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中,所采用的财务会计软件是由专业的软件公司研制的,专业软件设计者与系统应用者的不同,客观上限制了故意作弊的动机和可能。但是,由于财务会计软.件的通用性特点,其灵活程度足以满足使用者的部分作弊和造假需求,加之计算机系统本身数据处理的隐蔽性和不可视化的处理过程设计,使利从计算机系统作弊和造假的审计更困难,因此,对系统数据的审计在计算机审计中就更加重要。

对系统数据的审计重点包括初个方面:

1.进入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数据审计

由于各企业信息化的程度不同,使得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数据的获取方式不一致,按目前国内企业的实际分析,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全面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如:已实施eRp)的企业,其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数据,一部分源于业务系统,这部分来源于业务系统的原始数据(记账凭证为主)可以通过系统的查询功能直接查询到其对应的具体业务,另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的自制记账凭证的人工输出或系统内部的机制转账凭证;其二,仅在财务会计部门实现计算机处理的企业,其系统原始数据(记账凭证为主)来源于各类凭证的人工输入和系统内部的机制转账凭证。

由于系统原始数据的复杂性。决定了传统手工审计的困难声是计算机审计系统的重点力作之一。

2.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输出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审计。

在财务会计软件中,对系统输出的设计,完全是一种工具化的设计,也就是说,系统具体输出什么、以何种方式输出、输出格式是怎样的?等等,基本上是由使用者决定的;软件只是提供了实现使用者输出要求的机制和功能。例如:在利润表中,尽管系统可以准确的核算出任意一个会计期间的营业收入,但是,使用者完全可以通过利润表的初始化设置,使利润表中输出的营业收入与系统的核算结果一致或不一致,而这种一致或不一致都是系统无法控制的。

因此,对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输出信息的审计,同样是计算机审计系统的重点功能。

三、计算机审计的定位。

计算机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对计算机审计提出了客观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系统间数据接口技术的发展和数据接口标准及数据接口规范(如:XmL标准等)的发展,为计算机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根据对计算机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审计的对象和目标的不同,一部分审计工作可以在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中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进行或沿用传统的审计方式,但是,更多的工作需要计算机审计的支持。结合不同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要求,计算机审计可分为:计算机审计系统和计算机审计测试系统。

(-)计算机审计系统

计算机审计系统,就是按照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的要求,获取转换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数据,并能利用各类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案进行审计处理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审计系统的目标是计算机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的系统数据,包括系统原始数据和输出信息。

计算机审计系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

1.能够按照审计要求,获取转换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

这一功能可通过统一的数据转换接口的方式实现,当然,由于各软件的设计差异,导致其系统数据组织的模型设计不同,尽管目前大部分软件都设计了输出标准数据文件格式的功能,但仍然无法满足审计的要求,这就需要有关审计管理部门,从实际审计工作出发,设计并统一的审计数据接口标准(或依据已有的标准),以实现计算机审计系统与计算机财务会计系统的数据对接。

2.能够按照审计方案的要求设置对获取数据的再处理业务模型

不同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的要求,具体体现为不同的审计方案,在具体的审计方案中,体现的是对数据的不同处理业务规则和具体的算法模型。部分模型可以在审计系统中以程序加方式固定,但还有一部分模型是无法固定的,这些模型需要在具体审计时,由审计人员依据审计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

3.审计数据处理及或出和对比输出功能

审计数据处理是指按照系统设置的业务处理模型和算法模型进行系统数据重新处理的过程。

输出是按照审计要求对系统处理结果进行查询和打印输出的功能。

对比输出是指审计系统的处理结果与原系统的处理结果进行对比输出的功能。

(二)计算机审计测试系统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准确,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系统基础数据及其处理的准确和系统模型及系统程序的准确,通过计算机审计系统,可部分或全面地检查计算机财务会计系统的基础数据和对数据的处理,计算机审计测试系统的目标,就是测试检查计算机财务会计系统的系统模型和系统程序。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1.样本数据检测法

目前国内的财务会计软件,尽管各软件公司的产品不同,并且同一软件公司又有多个不同的版本.但其基本功能是基本一致他。这样就为设计统一的检测样本提供了基础。根据对财务会计软件检查的主要功能点、控制点和主要业务处理规则及相应算法的审计要求,可以设计一套全面的软件审计样本检测数据,通过与财务会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将样本数据导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财务会计系统;并进一步将系统处理结果与标准结果对比。可以实现对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测试。

2.处理过程跟踪测试法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会计电算化的简称就是指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当前,很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经过工作实践,使得企业在会计核算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运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逐步向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发展。还有很多企业也正在试行会计电算化软件。我所在的单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工作中的教训,通过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践,我认为在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

二、软件开发人员与会计人员应充分沟通,优势互补

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比较熟悉,对本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要达到的效能和目的比较清晰,只是由于不同专业领域的局限,不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更不清楚会计核算软件通过何种途径来解决本单位的具体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对于计算机程序、自己开发的专业软件所具备的功能了如指掌,而对要运用该软件的具体单位的具体业务并不熟悉,软件本身具备的功能未必适合使用单位,使用单位也未必具备运行该专业软件的客观条件。因此,在决定使用商品软件或使用针对本单位开发的财务会计软件时,软件管理人员或开发人员与单位的实际需求人员应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商,要针对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业务、具体的会计核算要求、财务管理的需要反复讨论,明确陈述,交换意见,避免日后使用上的不便以及造成软件频繁的修改,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不断更新、完善的,因为企业的经营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财务管理要求都会发生变化。软件管理人员或开发人员应根据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发展状况,在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过程中,应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尽可能利用其他行业乃至于国外的成功经验,拓展会计电算化系统,以适应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软件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要做好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四、会计电算化后的财务安全问题要重视

(一)内部控制制度要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重要手段。因而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基本的内控制度应该包括会计人员权限的合理设置,人员之间的明确分工,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制约。通过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避免给企业在工作上造成不必要的推诿和扯皮,在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手工作账时要考虑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分设。同样,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不相容职务也不能由一个人承担,应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赋予相应的权限。一般情况下,应设置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档案管理人员、复核人员、核算人员、出纳、财务主管等岗位,每个岗位既互相牵制,又层层负责,日常工作职责明确,一旦发现问题责任界限清楚。

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全面性、广泛性、适应性原则;内部牵制原则;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

我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初,即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

1.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对出纳人员、凭证编制人员(软件操作员)、审核记帐人员、电算维护人员、电算主管、数据分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

2.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了计算机的操作程序、授权、更换口令、对外提供数据、日常备份、操作规程等。

3.软件、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对财务系统所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环境、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存储、软件修改、故障排除、运行日志等做了具体规定。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5

【关键词】管理型会计软件;商品化会计软件;软件通用性

21世纪初,随着核算型会计软件的成熟,管理型会计软件受到各界的广泛重视,得到了较好发展。软件公司推出了功能较为完善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企业界也跟上了潮流,会计软件升级成管理型会计软件。时至今日,管理型会计软件层出不穷,概念不断推新,但是由于软件适应性差、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管理理念滞后等诸多原因,管理型会计软件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了公司华而不实的摆设。本文旨在分析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瓶颈,并探究其推进对策。

一、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现状

(一)商品化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快

随着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编程软件的不断发展,我国会计软件和软件公司取得了同步发展,领头的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已经成为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主推的会计软件不管是单机版还是网络版(基于c/s和b/s结构)都较为成熟稳定,操作简便且用户界面友好,软件规范性强且品种繁多。有面向集团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的,也有面向中小企业的,适应于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建筑施工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各行业,能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设计有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等常见的财务管理功能,能与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管理模块进行对接,具备erp系统的诸多管理能力。133229.com商品化会计软件为我国会计核算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我国会计信息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管理型会计软件普及推广迅速

管理型会计软件设计一般分模块进行,会计核算(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功能(管理会计)往往分开设计,客户可以有选择地分开购买,不影响其独立运行。由于行政部门的强制要求和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基本上我国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已经购买了会计核算软件,实现了会计核算电算化。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由于以下原因,管理型会计软件得到了迅速推广:1.系统软件发展迅速,如网络操作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编程语言及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设计提供了基础保障,软件公司在此基础上设计的运行稳定、基本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软件,是管理型会计软件得到快速推广的前提。2.当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与核算型会计软件基于相同的软件设计架构,使用基本相同的编程软件,两者实现无缝对接,有利于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推广。3.企业经营环境变幻莫测,市场竞争激烈,管理者对经营决策信息需求急迫,引进管理型会计软件是管理者的必然选择。4.当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通用性强,于软件公司是规模化的大批量生产,相比个性化的定制软件成本低,这一特点虽然制约了管理型会计软件的进一步发展,却为管理型会计软件的迅速推广创造了条件。基于以上原因,管理型会计软件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推广迅速,稍有管理需求的单位基本上安装了会计软件的管理模块。

二、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瓶颈

(一)软件自身先天不足,是管理型会计软件应用的最大障碍

当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是在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靠核算型会计软件形成的基本数据及其提供的数据接口,进行简单的数据分类、汇总、计算、加工、提炼后形成一些常规的报表分析和综合数据及图表显示。这种软件数据来源不足(特别是外部数据基本上没有进系统),系统性差,缺乏总体设计,没有创新性的管理理念,没有更多的管理分析模型和方法,所生成的数据和形成的资料结构单一、关系简单、加工层次浅,不能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较多有用信息,造成管理型会计软件先天不足,是管理型会计软件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通用性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会计软件的推广,商品化软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推广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为了满足软件的可推广性,商品化会计软件一般功能完善、普适性强、大而全,必须考虑各种不同规模企业的特点和满足不同行业对软件的需求,提高软件的通用性。这种软件对个性化需求不高的核算层体现出低成本和高规范化的优越性,但是对专用性强、独特性要求高的管理型软件却暴露出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大而全的软件系统定义过于抽象,初始化工作量大,简单问题复杂化,让使用者望而生畏,提高了运用难度。其次,通用性强的软件不一定专,面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众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各行业管理指标、管理方法、管理模型大相径庭的情况,这种通用性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往往不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三)复合型专门人才缺乏

管理型会计软件从设计到应用需要多学科有机结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核算软件的专业性、规范性、政策性非常强,其开发设计不同于一般软件,需要以精通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为主,配以软件设计开发专门人才,才能设计出满足会计核算基本要求,符合会计运行基本规则的专业软件。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人员需要在会计核算软件的基础上,懂得企业经营之道,熟知企业管理必需的各种决策指标,精通各种决策方法和管理理念。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也是一门高深学问,静态的指标和数据只是一个方面,对动态过程的理解,对数据的加工提炼和正确解读,都需要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有效支撑才能发挥管理型会计软件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专业划分过细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企业又急功近利,很少自己培养专门人才,大都奉行“拿来主义”,造成今天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缺乏的现状,阻碍了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

(四)企业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建设

管理型会计软件说到底只是一个管理工具,应用管理软件是强化企业管理的必备手段,但它并不会解决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有些企业觉得自己资金利用率不高,成本控制失效,管理效率低下,于是配置高规格的管理软件,招聘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整理相关数据,“硬件”配置积极。一段时期后,发现成效并不明显,管理效率没见提高,想当然地认为管理软件不行,或者相关人员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可能与企业重“硬件”配置、轻“软件”建设有关。购买软件,聘请专门人才,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管理软件发现的问题能不能及时解决,整理的数据能不能有效利用,形成的结论是否遵照执行,定量分析的科学性是否依然让位于个别管理者的定性决策,有没有相关制度让管理型会计软件发挥其作用,这些工作往往没有受到企业的重视,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效用也就无从发挥。

三、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推进对策

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到现在,一方面普及推广迅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常规化管理决策信息;另一方面,要想靠管理型会计软件处理更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提供更多非程序化决策的深加工信息,需要对软件结构进行重构,进行全方位升级,并配以相应的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以推进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应用。

(一)重构软件结构体系,改善软件服务能力

现有管理型会计软件以核算型会计软件为基础,以核算型会计软件的业务流程为基本处理流程,基于核算型会计软件所提供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量分析和功能拓展,这种结构体系受到诸多局限,注定管理型会计软件存在先天不足。管理型会计软件应该是比核算型会计软件功能结构和处理逻辑更复杂,管理为主、核算为辅的综合性软件。其开发设计应该摒弃核算型会计软件的处理逻辑,以管理型会计软件的主要业务流程(管理、分析、预测、决策、控制)为主线,整合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的数据流程分析和逻辑结构设计,重新考虑软件的主要数据源及其数据结构关系,形成管理型软件全新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这样才能突破核算型会计软件的一些固有枷锁。以核算为主兼备管理功能和以管理为主兼顾核算是有层次差距的,这也是国内管理软件(包括erp软件)与国外大型管理软件的差距,必须通过结构体系的重新设计,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二)重视二次开发,提高软件专用性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早期,企业各自为政开发自己的会计软件,软件的专用性很强,设计人员储备充分。可随着商品化软件的发展,其软件符合财政部门的基本规范要求,且功能较完善,安全稳定性高,用户界面友好,易于使用和维护。这种状况提高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水平,推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但也加大了企业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依赖性,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动力。当商品化软件过度强调其通用性,以满足大众化需求时,却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这是商品化软件与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矛盾。面对这种情况,有条件的集团公司或大型企业,可以与商品化软件公司实现定向开发并定期升级,以提高软件的专用性和适用性;没条件定向开发的中小企业,必须重视软件的二次开发,针对自身企业独特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模型,专用衡量指标和行业数据,个性化的管理需求和管理理念,只有进行不同程度的二次开发,才能提高软件的专用性,保证软件的使用效率。

(三)培养优秀人才,提高软件使用效率

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与应用需要懂管理,精通计算机、会计的优秀复合型专门人才,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划分过细,强调学历提升,较少关注复合型人才培养。短时期内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矛盾难以破局,需要企业与高校共同努力,联合培养具备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高校签订定向委托培养协议,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对口性;没条件联合培养的企业,可以提早与优秀高校学生达成就业意向,提前引导学生专业学习方向,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优化人才引进机制。此外,企业不能一味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单一化人才评价机制;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也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学历培养,可以通过双学位、双学历或第二专业辅修等形式,培养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四)配套企业改革,全方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管理具有科学与艺术双重属性,从科学层面看管理,需要管理者在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与突破,提高定量分析的精确性。因此,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随着管理理论和方法发展而不断改进。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处理流程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实现难度高,但科学性更好的管理方法,管理型会计软件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克服困难,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要想全方位提高管理水平,企业不能只依赖于管理软件,必须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必要时可以进行企业总体的信息化改革,甚至业务流程重组或企业组织变革。软件公司也不能只提供软件销售,应该与软件配套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和咨询,辅导企业走好管理信息化之路,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刘广瑞,孙静,杨微露.基于erp系统探讨如何提高财会专业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j].财会月刊,2009(11下).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

会计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结合会计工作的要求,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

1.会计岗位的划分

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后,会计岗位可分为如下两类。

1.1基本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是指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等工作岗位。

1.2电算化岗位

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岗位。电算化岗位可分为以下几种。

(1)系统管理员。负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协调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

(2)系统操作员。负责输入会计数据,启动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打印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账簿、报表),要求具备会计知识及上机操作知识。如果由基本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负责上机操作,系统操作员可由除出纳岗位以外的其他各岗位会计人员兼任。

(3)凭证审核员。负责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审核,以保证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凭证审核员由具有会计师以上职称的财会人员担任较好。

(4)系统维护员。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要求具备计算机知识。采用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需设立此岗位。

(5)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负责存档数据软盘、程序软盘、输出的账表、凭证和各种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以及软盘、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保密工作。

2.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

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2.1系统管理员岗位责任

系统管理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本系统的正常运行,达到合法、安全、可靠、可审性的要求。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修复正常运行。

(2)协调本系统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

(3)负责计算机输出的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负责本系统各有关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手续。

(5)负责对本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考评,以及提出任免意见。

(6)完善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并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考核制度。

2.2系统操作员岗位责任

系统操作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有关子系统的数据输入、数据备份和输出会计数据(包括打印输出账簿、报表)工作。

(2)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数据输人操作完毕,应进行自检核对工作,核对无误后交数据审核员复核。

(4)对审核过的凭证及时记账,并打印出有关的账表,交有关人员审核。

(5)每天数据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

(6)注意安全保密,各自的操作口令不得随意泄露,备份数据应妥善保管。

(7)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2.3凭证审核员岗位责任

凭证审核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负责凭证的审核工作,包括对各类代码合法性、摘要规范性和数据正确性的审核。

(2)对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不规范的凭证退还给各有关人员更正修改后,再进行审核。

(3)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和输出的账表不予签章确认。

2.4系统维护员岗位责任

系统维护员岗位具有以下责任。

(1)定期检查软件、硬件的运行情况。

(2)负责系统运行中软件、硬件故障的消除工作。

(3)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4)按规定程序实施软件完善性、适应性和正确性维护。

2.5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员岗位责任

(1)按会计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行使职权。

(2)负责本系统各类数据软盘、系统软盘及各类账表、凭证、资料的存档保管工作。

(3)做好各类数据、资料、凭证的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出借。

(4)按规定期限,向各类电算化岗位人员催交各种有关的软盘资料和账表、凭证等会计档案资料。

3.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知识结构基本要求

3.1系统分析人员

系统分析人员的工作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并通过对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接口界面、业务处理过程、数据流程和数据结构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目标,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是下一步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3.2系统设计人员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系统逻辑模型转化成可由计算机实施的具体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人员应确定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系统结构模块划分及功能、数据库设计等,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设计;系统开发技术附算机硬件、系统软件、软件工具等;程序设计及语言应用能力;财会业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预测、模型决算理论与技术。

3.3程序设计人员

编制程序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物理模型为依据,编制程序并进行调试。该阶段主要由程序设计人员来完成,因此对于程序设计人员,要求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技术及若干门程序语言、计算机使用、操作技能,应熟练掌握;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理论与应用;程序语言;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及其使用;财会业务知识;系统分析设计技术。

3.4系统使用与维护人员

在系统使用与维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工作以及硬件、应用软件的维护,这一阶段涉及的人员主要有:操作员主要负责系统日常运行、录入等工作,应具备材算机硬件基本知识,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计算机键盘操作技术。硬件维护人员负责计算机房、计算机硬件等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3.5系统管理人员

系统管理人员参与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主要负责系统开发项目组织与运行过程管理等工作,以保证系统研制顺利进行以及系统正常运转,他们应具备以下多方面的知识:财会业务知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知识;项目管理及工程预算;管理科学;计算机基本知识;系统开发技术;数据库知识;系统工程知识。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7

一、会计软件应用现状

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会计软件除有满足财政部门会计制度规定的基本功能外,同时具备许多辅助核算功能,基本功能已可满足会讨一核算的一般要求,足可取代手工记帐,辅助核算功能则是更深一层次的应用,尽管目前会计软件主流已发展到管理型,但绝大多数用户还没有使用这一类软件,还处于取代手工帐的阶段,只使用了软件的一部分功能,辅助核算功能较少被采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户方面的,用户在初次使用会计软件时对会计软件了解不深,特别是对软件的辅助核算功能缺乏深刻理解,认为软件的操作越简单越好,只要能取代手工帐,会计电算化就成功了。二是供应商方面的,按照财政部会计软件管理的有关规定,软件供应商有义务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在软件售价中含有一定时间的服务费(通常为一年),服务的内容包括操作人员培训、指导初始化、维护、软件升级等。服务人员在指导用户建帐初始化时不希望用户使用软件的太多功能,以免用户产生畏难情绪,辅助核算功能通常会被忽略。

二、辅助核算的意义

现行各种会计制度要求企业报送数张固定格式的会计报表,其数据来源于各级科目分类帐,即科目核算可以满足此类报表对数据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竞争日趋激化,企业要求财会部门提供更为详细的核算资料,在满足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报表要求的前提下,提供满足单位内部管理要求的资料。如反映各部门的收人费用结余情况的部门核算;反映职工个人的借还余情况的员工核算;反映客户的收支结余情况的客户核算;反映特定项目的收支结余情况的项目核算,如某一维修项目,基建工程项目,专项业务等。这些核算资料与科目核算资料同出一源,都来自原始凭证,但又不完全相同。所有原始凭证都要按科目进行核算,其中部分凭证又要按部门、职工、客户、项目等分类核算,与两类核算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即对同一笔经济业务在按科目分类核算的同时又按部门、员工、客户、项目的一项或多项分类核算(就笔者所知,目前大部分软件最多只能同时进行两项辅助核算,如用友软件等,金蝶软件只可选其中一项)。在手工方式下,科目核算外的其他项目核算通常是通过辅助核算的形式来实现的。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8

1.经济冲突

商品化软件带着浓重的经济意识早在几年前就粉墨登场了,一个企业要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经多方选择,最后敲定某一商品化软件,然后出资购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财务人员已较熟练的掌握该软件的操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业务的繁多,财务管理的需要,企业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作用,这时已有的软件已不能满足需求,成为羁绊。虽然此时的软件公司也在不断的适应市场,改进完善自己软件的功能,然而其目光往往巡视着新的用户,因为那里有利润更丰厚的市场,老的用户如果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电算化事业,或是升级已使用软件的版本,或是将本单位的发展需求向软件公司提出,希望其能给予针对性的设计,那么无疑又是一笔费用支出,财务人员又要重新适应新的版本,重新经历软件的调试、需逐渐熟悉的缓慢过程。

2.软件开发所依托的基本信息来源的局限性目前,市场上无论是通用型还是专业版财务软件,其信息采集都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其所开拓的市场却非常大,对于财务工作来说,即使是相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在核算上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电算化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因此用户在选择软件时所看到的软件公司对该软件某些功能的演示,经过本单位的具体应用才,发现有很大的差异,不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特点,即使软件公司根据用户要求进行了部分改动,其软件模式的大局已定,很难尽如人意,用户只能放弃该功能的利用,最终影响了企业电算化的效率。

3.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现阶段的电算化发展只是局限在孤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上,会计信息共享方面的发展非常欠缺。反观我国电算化发展的十余年,每一个基本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的单位,几乎都同时拥有几套报表程序,满足不同部门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需要。由于各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另外各软件的使用者,出于各自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对于企业来说,只能对同一数据重复录人,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另外,财务部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核算部门,其会计信息的积累过程与其他业务部门统计信息是密切相关截然不可分的,然而工资核算系统无法直接利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数据;材料核算不能享用物资供应部门的数据资料。凡此种种,这不仅仅是对人力和设备资源的浪费,更严重的是它增加了数据的差错率,降低了会计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4.人员问题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今天,对财务人员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既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目前,各专业院校都设置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了大批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财务工作的实际岗位上,正处在人才的青黄不接时期,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需要,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帐务处理,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

二、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解决方案:

1.商品化软件对其用户应一包到底商品化软件的开发自然是出于经济目的,如果我们要求商品化软件对用户一包到底是否影响了其经济利益,不会的。做为软件公司为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应高瞻远瞩,摒弃狭隘的市场观和短视行为,不能放弃老用户,应加强售后服务,与用户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老用户对其软件实际运用中发现的问题及用户根据发展需要提出的新要求,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产品,推出升级版本满足市场需要,同时用新的软件回报老的用户曾经给予的经济及信息反馈的支持,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及时为软件公司提供一手资料。避免了软件开发人员因信息采集范围局限性以至纸上谈兵,致使软件实用性差,使用问题多。而且售后服务、承诺兑现情况及老用户的满意程度也是新的用户对该公司信誉考核的关键。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9

一、建立核算中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核算中心的会计服务功能要求核算中心必须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核算中心的会计服务功能包括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其功能是否能够顺利、方便、高效地实现,其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是否比分散式管理有更大的提高,都要依靠先进、完善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来提供有力的支持。

2.核算中心的监督功能要求核算中心必须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核算中心成立后,在会计监督方面必须解决以下两个:一是众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如何有效地实施预算控制和资金控制,为今后实施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会计核算中心的权力非常集中,如何加强内部的监督和控制,降低和减少核算中心的内部管理风险(特别是领导的管理风险),防止产生新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仅仅依靠制度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于完善的会计软件,通过制度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来解决。

二、构建核算中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核算中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即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会计软件配置、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

1.硬件配置。核算中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采用系统,这是由核算中心的以下特点决定的:①核算单位众多,如果采用单用户版会计软件,则每台机都需购买一套会计软件,这将导致软件购置费用过高。而如采用网络版会计软件,则只需根据需要增加工作站点数,可节约大量资金。②在网络版会计软件中,不管建立了多少账套,其数据都是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中的,便于数据备份与管理。同时,网络版会计软件,大多采用SYBaSe、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结合网络控制与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保证核算中心的正常运行。③核算中心工作量较大,同时操作一个账套最少需要两个人以上,如果使用单用户版会计软件,将无法顺利开展工作。④由于基层单位的会计数据均存放在核算中心,基层领导不能随时掌握本单位财务状况。如采用网络系统,就可以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基层单位领导开通网络远程查询系统,以便基层单位领导及时了解单位财务状况。⑤采用网络系统便于与其他系统链接,如国库支付、工资统发等系统,以最终达到财政部提出的建设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2.会计软件配置。由于核算中心只用到最基本的预算控制、账务处理、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这些模块经过多年的使用与开发,都较为成熟,可供选择的较多。同时,随着核算中心工作的展开,许多公司开发了相应的核算中心软件。因此构建时需要对会计软件作出选择。不管选用哪家公司的软件,都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①已有资源。,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已建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量通常不大,因此大都购买的是单用户版会计软件。如果基层单位普遍使用同一家公司的会计软件,可以考虑与该公司协商,以单位退回多套单用户版会计软件,换取购买网络版会计软件的优惠,以免造成原有投资的闲置。②使用习惯。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通常是从被管辖的基层单位抽调上来的,这些会计人员原来使用何种会计软件,即软件的使用习惯,也是选择会计软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核算中心成立后将马上开始工作,不可能安排较长时间的培训,如果选择的软件与核算中心大多数会计人员原来使用的软件相同,则可使会计人员尽快进入工作状态。③选择基于B/S结构的网络版会计软件。一方面可以减少客户机端的维护工作量,从上来说,客户机只要安装好winDowS系统,配置好网络,上网就能运行会计软件,大大减少了由于客户机端系统故障造成的工作延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支持基层单位领导远程查询,便于核算中心与基层单位的信息交流。

3.制度建设。由于核算中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集中存放着多家基层单位的会计数据,使得原来分散的会计数据风险高度集中化,因此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显得尤为重要。①由于核算中心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采用网络结构,同时拥有服务器和工作站点数较多,因此必须设立专职的系统管理员,同时兼任系统维护员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②由于系统采用网络结构,使得计算机病毒通过网络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计算机管理制度,规范核算中心计算机的使用。③认真做好会计数据备份和档案保管工作,由于数据集中存放且数据量大,应每天做好当日备份,一式三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月末、年末应将数据资料刻录成光盘,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管。④做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预案,一旦发生如服务器硬件损坏、网络设备硬件损坏、计算机病毒破坏硬盘数据等情况,可以根据预案,以最快速度使系统运行恢复正常,以免核算中心的正常工作。

4.人员培训。虽然各地核算中心成立时,都是从基层单位抽调业务较好的会计人员到核算中心任职,但由于工作和模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同时使用的会计软件也有所不同,因此进行人员培训是必要的。①核算中心开始运作前,结合各单位账套的初始化,应邀请销售会计软件的公司对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使其掌握新软件的使用方法。②以后各年度应结合会计人员的继续,有步骤地对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进行轮流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运用会计软件的能力。

三、建立核算中心电算化信息系统需注意的

1.系统的适用性。通过认真,在硬件、软件配置上结合核算中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与软件,尤其是软件,一定要适合和支持核算中心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流程和账务处理方式。如核算中心只采用单一账套制,即以核算中心作为核算主体设立一个账套,则对会计软件可同时开设的账套数要求不高;如采用单位账套制,即为每个核算单位单独设立一个账套,则要考虑到会计软件能同时开设的账套数必须满足核算中心现在和将来的需要。

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篇10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计算机来进行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此种做法促进了企业财务核算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管理及相关部门提供了更准确、更全面、更及时的财务决策资料。但也同时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审计理论基础、广泛的财经法规知识、深厚的审计经验,还需要注册会计师对会计电算化有透彻的了解,在严格遵循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基础上,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方法,更有效的达到审计目的。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电算化的审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企业电算化的基础条件、系统的运行情况,对企业使用的电算化软件进行基本评测

   目前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品种繁多,有比较规范的经有关部门认证的,如用友、金碟、小蜜蜂、万能、博科等等,同时也有企业自己开发或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及软件开发者自主开发的财务软件,其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企业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否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将对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审计工作量产生重要影响。故对企业所使用的电算化软件的基本评测,应放在对此类企业进行审计的第一步。

   首先,应询问与观察企业所采用的财务软件的种类。财务软件的质量、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一旦在开发过程中产生错误,则在系统运行后,将影响到会计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在运行后,对该错误进行修改也极其困难,所以对财务软件的形成的了解是防止利用计算机舞弊,保证系统运行后的可靠性、效率性的重要一环。若企业使用的是商品化的财务软件,应查询其是否通过了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评审;若为企业自主开发或委托他人开发则要对其是否通过了财政部门的“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考核标准”进行核验,并应根据此种情况设计对其财务软件功能的测试程序,以验证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准确完成财务运算、形成财务帐薄及报表的可靠性(此步骤的实施可在实质性测试阶段进行)。

   其次,应参照财政部印发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所规定的标准,对企业实施电算化所拥有的计算机设备、人员素质要求、电算化内控制度、系统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测试,从而形成对企业实施电算化水平的基本印象和概念,据此来初步估算审计风险,设计审计计划。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首先应对实施电算化企业的在电算化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调查问卷法、编制流程图法及其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解,然后通过观察、重新执行相关业务、穿行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测试:一方面测试企业的实施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对电算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应注意如下要点:

   1.是否建立有会计人员岗位职责规范,并符合有关会计电算化规范的规定。

   2.会计人员的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企业整体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3.是否只有会计主管人员在会计软件中拥有最高操作权限,并按有关法规要求规定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内容和权限,负责对密码的管理,并定期更换密码。

   4.是否做到每个上机人员有自己的操作密码,长度六位以上,做到相互保密。

   5.是否做到电算维护人员不得参与凭证录入、审核及过帐。

   6.是否作到未经审核的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不得录入机内帐簿。

   7.是否有完善的保证计算机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措施和手段。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

   对于此部分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可根据1994年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的要求,对会计软件所具备的功能衡量和测试。除了需具备基本的输出、输入、查询等功能外,此部分的重点审计事项应放在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功能上面,会计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基于会计准则和企业的核算原则,从系统数据的初始化、凭证与凭证关系、凭证与帐簿关系、帐簿与报表关系、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各相关科目之间的相互结转等要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及企业的核算方法,数据处理虽然是不可见的,但处理的过程注册会计师必须清楚,即凭证录入后,经会计软件加工的结果要与这些凭证遵循会计准则及企业的核算方法通过手工处理的结果必须一致。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抽查部分会计凭证与相应的帐簿及处理的过程中生成的单据核验、抽查部分帐簿与相应的总帐和报表核验,以验证其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当然如果注册会计师能够使用审计软件,将企业会计数据通过接口程序结转到审计软件之中,利用审计软件进行分析、复核,则更能提高审计效率。

   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

   由于会计数据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正确与否。从本质上讲对此步骤的审计,其实相当于常规审计中的实质性测试阶段所实施的审计。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相应的审计软件,则只能通过传统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帐和机内日记帐相核对、验算等,从而形成审计结论。但随着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的普遍运用,有些软件公司开始开发了一些审计软件,注册会计师可利用此类软件替代一些传统审计的过程,但由于商品化的审计软件目前从功能方面还不够完备,尚须不断完善。笔者认为有实力的事务所可与软件开发单位共同开发适合的审计软件以利用在审计工作中。此类软件应能实现如下功能:

   1.能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关联,并直接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接口程序取数。经验证后,直接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取数,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中的未审数;如果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形成附注,则取附注形成工作底稿中的附注,否则审计软件应能形成初步的附注。各明细表应能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取数,如应收帐款的帐龄,应能从应收帐款模块中取数,期间费用明细表,也应能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取数。

   2.应能让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以前审计人员很多时间都消耗在抄抄写写和计算中,而计算机审计软件应能将这些工作减到最少。审计软件应能直接从报表模块中取数并进行各项财务比率的计算;形成会计报表的趋势分析、变动分析等等。抽样时,可以利用审计软件中的抽样工具设定条件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抽样列表。抽样检查底稿中的部分项目,也可由计算机审计软件自动取数生成。如凭证号、对应科目、金额等等。总之,尽可能让计算机去处理一些抄写和计算的工作,审计人员应做的事,应只是进行分析、职业判断一些职业性强的事务处理。

   3.审计软件应能形成一个资料库。资料库应包括各项法规、审计程序、企业以前的财务数据和基本情况资料等等。并在审计中随时可以调出相关项目的法规和规定。给审计人员工作提供最完善的资料。

   4.审计软件应能自动完成某些审计工作底稿的整理功能,如某项审计导引表的数据自动过到某项相关联的审计导引表,由审计导引表自动生成审计差异调整表、试算平衡表等。并可将项目经理的复核、主任会计师的复核工作融入其中,对复核过程自动记录,对更改数据自动生成正确的经复核的数据。

   5.审计软件应有扩充功能,应能对审计事务进行管理。如审计日程的安排,工时的计算,底稿管理,审计收费管理等等。

   未来的审计软件应具备上述功能,这也将是实现审计无纸化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