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1:08

会计核算方式篇1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方式

一、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部门职能弱化

由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可知,只有在客观、独立的情况下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但从目前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上看,会计核算普遍缺乏独立性,究其根本原因是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未进行有效的分离,由此使得会计核算无法独立。同时,会计部门的工作岗位也没有进行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企业领导层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会计核算经常会受到约束和干预。(二)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企业为达到降低税负、操纵会计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等目的,经常对会计核算进行违规操作,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企业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增加经营成本,会计人员仍然将不合理、不合规的发票进行入账处理;会计人员在存货计价、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擅自调整核算方法,如将原本使用的年限平均法随意变换为双倍余额递减法,以达到调整利润的目的;企业会计政策变更不及时,没有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调整,导致会计核算出现偏差。

(三)内控与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经常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内控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内控机制的作用是保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由于企业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未能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使资产的流失与浪费成为可能。监督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性的监督,若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则会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这样会使企业的集体利益受到损害。

(四)会计核算资料保管有失妥当

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大部分企业不重视会计资料的保管工作,没有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会计资料保管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使得会计资料随意堆放在会计部门,易造成会计资料损坏、丢失,不利于会计资料的长期使用。

(五)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偏低

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优劣。从当前企业会计队伍建设来看,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大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没有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政策变动,使得会计核算随意性较大,缺乏对会计准则、政策的有效执行。同时,部分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较差,易受企业管理层的干涉而出现做假账的行为,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还有部分年纪较大的会计人员,没有掌握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操作技术,难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改进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建议

(一)保证会计核算部门的独立性

客观性和独立性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想要使会计核算更加完善,就必须确保核算部门的独立性。首先,要对会计核算岗位分离予以重视,并对部门职责进行明确分工,由独立的部门开展核算工作,梳理好核算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保证核算工作的高度独立性。同时要对会计部门的岗位进行分离,由此可以防止舞弊等问题的发生。其次,应当不断提升企业领导对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使其确立正确的观念,对会计核算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为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再次,应加快建立会计核算责任保证体系,明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会计责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所需要承担的会计责任。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责任非常重大,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必须严格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进行,杜绝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规范会计核算方法

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要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杜绝会计人员随意调整核算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效。首先,明确会计核算确认标准,要求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数据必须具备可确定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可靠性,以确保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其次,明确会计核算计量属性,会计人员要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确定计量属性,常用的计量属性包括现行成本、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再次,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核算结果,所以会计人员必须审慎选择核算方法,针对同一经济事项选定的核算方法,在日后的会计核算中不得随意更改。最后,在会计报表列报中,要一一标明对企业财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并在报表附注中注明所选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以便报表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健全内控与监督机制

完善的内控制度与监督机制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但从目前国内企业的总体情况上看,其中仍有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到位,由此导致会计核算常常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必须加快健全内控制度与监督机制。首先,企业应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内控制度进行完善,并不断强化对财务信息及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重点应对如下制度进行完善:会计岗位责任制、财务分析制度、会计管理体系、内部牵制制度等等,以此来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水平。其次,对于企业而言,外部监管尤为重要,它是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外部监管可以使会计核算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因此,企业应依据有关法规的要求对会计账簿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发现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必须及时进行处理,税务和上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督促企业依法记账,确保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加大会计核算资料保管力度

企业必须提高对会计核算资料保管的重视程度,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会计资料档案室,对会计资料进行专业化保管,避免会计资料出现流失、损坏、外泄等情况。会计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分类进行保管。当会计资料达到了保管期限,则要根据保管规定填制会计资料销毁申报表,将其上报到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当批准之后再执行销毁,同时还要将销毁的内容记录到销毁会计清册中。此外,企业会计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会计资料电子档案库,实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会计资料的使用价值。

(五)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对核算工作的开展具有直接影响。为减少并杜绝会计核算问题的发生,企业应当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应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企业除了要适当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之外,管理者还应对培训予以重视和支持,通过培训来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全局观,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会计核算岗位注入活力,这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再次,会计人员要注重自我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并掌握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关的内容,如金融、贸易等等,并对新的会计核算原则及核算方式加以熟悉。最后,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正确的个人行为,增强他们的荣辱感,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从强化会计核算入手,夯实财会基础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为此,企业要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规范会计核算方法选用,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管理,重视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建设,从而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推动企业长远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5):37-38.

[2]宋芳丽.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适用范围的变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交通财会,2015(3):56-58.

[3]方堃.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公开制度立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9):88-89.

[4]林敏莉.浅谈“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4(2):76-78.

[5]吴丽,纪海荣.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5):43-44.

会计核算方式篇2

伴随国民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对服务式政府的呼声越来越大,社会公众或相关事业发展也给政府会计带来很大挑战。中西方国家政府会计核算基于社会、历史与文化等差异,导致二者在会计核算基础、核算要素、核算对象、核算主体等方面差异明显,本文接下来会一一展开叙述。

关键词:

中西方政府;会计核算;核算模式

前言:

会计是社会生产下的产物,会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发生改变,会计体系及其分支亦是为满足公众对财务管理需要随之诞生的。放眼古往今来会计发展史,也都是依据会计核算对象与适用范围不同而对其种类进行划分的,在古时有民间会计和官厅会计的划分,而国外会按会计主体不同经营目的进行划分,其中有营利与非营利性质的,而政府自然就属于后者。中西方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存在很多相同与不同之处,本文接下来就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对比,并进一步探索对我国政府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改革迫切性

(一)政府财政公开与公信力要求

十报告指明应当加快改进行政管理制度,打造服务式政府,使行政成本尽量减少,提升政府财政公开与公信力。打造服务式政府也就表示政府要充分急民之所急,公众对政府履责有权也有义务加以评估,促进政府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公开与公信力表示政府应对自身履责进行充分披露。十除对政府改革做了必要说明外,对其信息公开与公信力也作出明确要求,而这其中就包括有对政府会计核算信息的披露。

(二)政府提升绩效要求

我国曾推出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价体系,这表明我国各级政府绩效评估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此评估体系却又因为缺少定量信息引发实务界和理论界较多疑问[1]。西方国家对政府会计核算和绩效评估间关系做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政府年度报表是公众监管政府工作有效手段,而年度报表价值是提供深度加工会计核算信息,让有关利益群体对政府资金使用等有更加透彻的了解;民主社会背景下,作为权责发生机制前提,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报表等对政府提升绩效很有帮助。中国政府当前结合收付实现机制,对资产运行等信息披露不够。想要促使政府提升绩效评价能力,为其提供足够定量信息,就务必建立起以权责发生机制为基础政府会计核算系统。

(三)加强政府预算管理要求

预算为权力部门对政府收支进行合理监控有力举措,而预算报告是体现政府某时期内预算执行状况信息媒介。政府完善会计核算系统对政府强化预算控制是十分有利的,对政府预算相关内容全方位体现也很有帮助。同时伴随改革步伐的大步迈进,对政府预算信息披露也日臻公正透明。但是当前我国会计核算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缺少完整核算环节和基金会计衔接不当等,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对政府会计核算进行整改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西方政府会计核算比较

(一)会计核算主体比较

中国是社会主义人民制国家,各级政府也都是人民代表形成,政府是直接对人民代表组织对接的,也是受到人民代表组织督管的,各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与国家事务方面采取统一宏观调控,层级式管理机制。参照本国政权结构与预算、政权与事权协调统筹的原则,政府的会计核算还分有中央及省、市、县与乡等几大层级,所有级次依次受政府总会计核算与其下属机关共同构成,我国政府拥有一个整体会计体系,政府本身就是会计核算主体[2]。而西方政府多为联邦国,联邦国政府和州及当地政府将国家权力分割开来,政府是选民选出来的,国会负责。国家与地方政府均具有预算管理与财政预算的权力,因而统一政府会计核算体系迟迟无法形成。西方政府其法律体系非常完善,具有对公共财政核算的相关法律,而且还有诸多基金帮助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政府会计核算过程中,基金是指依据相应法律,设置特定账户进行资产清算,收入、支出、余额与负债等相互平行发展会计核算个体。基金不同设置理由对政府运用基金程度会形成制约,依照法律条令构建基金,政府对这些基金用途没办法改变,但是行政目的设置基金,原则上却可以略作调整。

(二)会计核算对象比较

会计对象同报告或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记录、计量与报告等内容范围界定存在直接关系。在会计对象方面中西方两方政府基本一致,不同之处是国有企业产权在不在核算范围内。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主要以国有经济为主,因而国家政府对全国主体经济具有宏观调控作用,但是由于大改革与大转型所致,现在市场经济也多被划分成事业单位与企业等,也就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相脱离。但西方政府主要是个体经济,由国家占据大部分产权同时用以为公众事业提供服务企业也有公营企业一说,其性质类似我国的国有企业。但该部分企业规模不大,一般也都是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当中涵盖的,是权益基金所属企业基金负责核算的,而且它的核算方法同企业基本无异。

(三)会计核算要素比较

本国政府核算要素主要包含收支、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等几种,西方政府主要包含收支、资产、负债与基金余额等几方面,纵观整体两者似乎并没有多大区别,另外我国核算要素基本满足国际统一标准。但究其本质,二者差异最大之处便在净资产和基金余额方面。西方国家核算要素选择采用基金模式,而会计要素主要体现基金使用状况,但是中国会计要素建立在预算模式基础之上,主要反映政府达成预算的相应状况,同时对资金使用情况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四)会计核算基础比较

所谓会计核算基础即进行会计核算时对收支情况确认依据。国家《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当中明确表明中国会计核算会结合收付实现机制当作前提。收付实现机制会计前提对于会计确认相关工作来讲给予很大帮助,规定会计只确认实际收取及支付现金即可,对责任关系并不需要深究。但若不用现金交易则就享受不到这种便利,对后期现金流动确认造成很大困扰,也易致使会计信息反映不够彻底、公正、公开,对政府财务委托责任没办法科学合理衡量。而西方国家核算基础最大特点是采用权责发生机制,把收支确认构建于实际出现权责关系情况下。

三、我国政府在会计核算方面得到的启发

(一)会计核算主体方面

对会计核算主体也就是中国政府对基金会计接受程度,在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时期,在行政单位或是国家整体预算之中,采取基金核算制也是势在必行的。对事业企业及行政企业等资金使用用途不一,尤其特殊用途那部分资金,均应当依据相应用途分门别类予以核对,同时依据需要与规定要在报表中也有效区分开来。这同时证实我们对基金会计理念已经认同,我国亦在朝着基金会计并拢,但是对基金实际划分方法,本文在这里认为对西方国家模式不应是拿过来就用的,需要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符合我国发展规律基金会计模式。尤其我国刚进入大转型时期,把基金太过详细划分显得不太现实,还是应该为政府整改提供很多机会的,为最终设置同步我国发展基金模式,预留相应空间与时间。

(二)建立双轨制模式

中国目前采取将预算完成情况作为主要依据的会计核算单轨模式,对筹集资金非常重视,但对使用资金却明显忽视,致使会计核算未能将政府该会计主体资金动向充分体现出来。西方国家基金制主导下采取复合型会计核算模式,其基金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对我国简政放权、综合提升工作效率等需要也不能很好满足。所以我们在未来工作中应该着力把两种模式优势融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求出真正符合我国国情双轨制会计核算的模式。其一,按照不同资金流向对双轨制模式进行科学应用。国家或各地方级政府日常小批量财务运转和经费支取时,将主要看预算模式保留下来,经行政部门收支、负债、资产与净资产会计要素来核算会计主体。对国家划拨大批量专项使用资金,就需要选择基金主体复合式核算模式,对每类基金要做细致划分、规划,要监管好各笔款项运用情况,对基金价值、债务、所剩权益与变动情况都要认真记录在案。其二,按资金周期不同对双轨制核算模式加以利用。以政府资金流向信息为基础,对较长周期资金流结合复合型模式,而周期相对较短资金流采取单一式核算模式。

(三)对核算要素科学设置

应向西方国家借鉴相关经验,由多角度设置会计要素。其一,政府进行会计核算时要对社会效益做适当添加,把预算资金的运行情况当成主体,把预算执行和使用资金社会管理作用体现出来,会计核算应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更多服务,会计核算也应由单纯资金流过渡至价值流。其二,使财政会计核算相关内容不断丰富。要摒除以往只做收支预算行为,同时应把负债和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规划到核算要素当中,构建相应折旧核算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能力。对预算账户进行拓展,在传统预算账户前提下添加基金收入这一项。同时要给政府支出添置预留,并且要积极吸收先进理念与技术,清晰记录政府的每笔采购订单,对政府做好公共管理打好坚实基础。

(四)核算基础从收付实现过渡至权责发生

国际货币组织《财政透明手册》当中明确表明政府应该把权责发生机制当成会计核算先决条件。中国政府同时要向imF和oeCD等先进组织取长补短,也应结合本国国情贯彻落实权责发生机制模式,促使绩效考核与财务运行等更加精准科学。其一,会计确认方面结合权责发生机制,这一点已在文中多次提及。政府出现有关财务事件以后,应当先放眼权责关系,做好实时登记与计量工作。核算资金流过程中,也应核对好固定资产有关内容。把政府绩效和会计确认有机融合在一起,以给全方位成本评估作为参考。其二,政府预算过程中引进权责发生机制。以往政府结合收付实现机制对完成资金预算过度重视,而对如何使用资金却显得漠不关心。所以,就应当引进权责制,然后把它同预算结合在一起,并在确认会计服务与产品时,按照收益期不同把现金流依次划分开来,接下来预算时应当结合资产负债理论,通过利润确认等先进方法,以资金使用率为出发点,促使盈亏核算更为精准,会计信息披露更客观透明。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为知识经济时代,也为国际经济融合时代。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世纪,我国政府会计更应当对国内经验进行充分总结同时,积极掌握西方国家发展动态同时吸收前沿科技成果,但也不应该是一味拿来主义,要走我国特色化发展道路,相信在此前提下我国政府会计也会日益完善与成熟。

作者:巩晓文郑权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方式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80

1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门专业技能课。让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是让他们掌握财务软件和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解决财务会计业务技能和使用会计岗位的整个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二是知识更新较快;第三、较强实用性。

2课程教学内容变革

该课程主要介绍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

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新增实训项目主要包含三个账套,考察学生对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的应用及技能锻炼。

3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3.1知识教学目标

(1)学习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需的电算化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注重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可以利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来解决会计信息的分类、汇总、处理,并可以用它来进行会计信息的分析、控制和预测。

(2)学习科学的操作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实施过程中应执行的基本过程和思维方式,运用各种软件进行会计工作,举一反三,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

3.2能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会计业务问题的能力。

3.3素质教学目标

具有从事财务会计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会计软件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会计电算化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考核形式变革

《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的原则是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贯彻落实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院高职生的实际,重在发展学生能力,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打实基础,突出专业需求,结合平日学生表现,通过自查互评,将学生学习过程纳入考核,取消卷面成绩定能力的做法,让考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情况的有效手段,而不是学生的负担,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围,真正反映出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1知识考核

4.1.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4.1.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可以概括为会计信息化基础知识、账套主管岗位工作任务、总账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出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薪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和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

4.1.3考核方式

不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笔试,知识考核于复习周进行。基于本学期学习内容出具相关论述题,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平时上机操作总结学习心得,通过自己总结,去反思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对于薄弱部分加深印象。最后上交纸质文件。

4.2能力考核

4.2.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40%。

4.2.2考核内容

主要采用“应用能力”模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本部分基于课程综合实训,将实训内容、结果纳入期末考核中。主要包含账套一《北京赛瑞商贸公司》、账套二《会计电算化练习账套》、账套三《郑州康普特软件技术公司》。

4.2.3考核方式

在本课程后期进行,即本学期的15-18周共四周时间,在实训大楼机房随堂进行三个实训账套的演练。

根据给定资料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运用用友8.72进行上机实训。主要上机任务如下:(1)按照资料给定参数建立账套和其他初始工作;(2)完成日常账务工作;(3)进行期末结转;(4)进行报表编制。

其中三个账套分值比例不一样,账套一与账套二各占10%,账套三占20%。

4.3过程考核

4.3.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4.3.2考核内容

(1)考勤。

考勤应严格认真地进行记录,并具备原始记录的留存文件。

(2)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平时上机操作等各种学习过程中的评测成绩及学习效果评价。

4.3.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按总分30分计。在考勤、作业、平时上机操作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

(1)考勤(10分)。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扣分每次1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

(2)平时学习成效评测(20分)。

因为本课程的特殊性,实践操作性较强,本课程考核更多的是实践运用能力。所以平时上机操作练习占据分数很重,每次上机操作练习结束,都需提交本次电子档作业。根据平时操作情况,以及提交作业次数和完成情况进行加减赋分。每少交一次上机作业的减2分;如果上课不认真练习,上网、挂QQ、玩手机等,一经发现,扣5分。以此类推,在20分总分基础上进行减分制度,如若此项扣完则本门课程不通过。

5结论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深入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课堂角色。教师不再是一味的说教,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倾听;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辅助者,反而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提高变成了主导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改善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方式篇4

电子商务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所承接和处理的业务量飞速增长。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交易行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但是由于是新兴的支付方式,在会计核算方面会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规范的方面,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及相关的规定没有对这种新的支付平台的交易等相关行为进行明确的说明,造成这种支付方式存在一定的法律缺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人钻了漏洞,给企业的交易行为和会计资产核算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的流转模式,然后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代表支付宝为例来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所涉及会计账务处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平台;虚拟账户;运营模式;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人们对于资金交易的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虽然能够安全地将款项直接转给对方,但是对于买卖双方来说,容易产生给钱不给货或者给货不给钱的诚信缺失问题,对于贸易的正常发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针对买卖双方对于这种资金交易安全性方面的考虑,第三方支付平台便营运而生了。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以促进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功效。下面,笔者就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中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模式概述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虚拟账户的含义。与银行所设立的账户不同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流转主要是靠网络虚拟的账户为基础的。同时与银行账户相比,这种账户往往是以交易双方习惯用的一些邮箱号码、手机号码等习以为常的、容易牢记的组合为账户名称,更易输入。从功能方面来看,用户经过注册获得账户以后可以进行相应的充值、提现、转账、查询、缴费等业务。这种支付平台所依赖的是pC端或者移动客户端上所装载的相关软件,节省了交易双方的时间,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营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是随着买卖双方对于诚信问题的需求而产生的,独立于买家和卖家之外的第三方来分担交易款项风险的支付平台。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行为不同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所依赖的是互联网这一平台,不需要交易双方通过面对面的支付交易就可以简单地实现款项的流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有赖于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是自身具备一定的实力和信誉,能够取得交易双方的信任;第二是拥有过硬的互联网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抵御金融诈骗,保证资金的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与传统交易的另一个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的支付交易往往是与账务的处理同步,账务处理完,资金交易也就结束。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在交易双方或者交易双方与银行之间多追加了一个环节,导致资金的流通存在一定的延时,这就出现了账务虽然处理完了,但是款项可能对方还没有收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营流程是:交易双方中的买方先将相关的货款支付到双方确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然后支付平台将款项信息推送给卖方,卖方接到推送信息后进行发货,等待买方确认收到货物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买方支付的货款转移到买方账户,进行结算。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的规定中明确指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备付金额不得随意挪用,这也是为了保持资金流动的随时性和提高资金交易的效率。无论是从运营时间还是技术支持角度来看,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平台在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方面都显得更加成熟。下面笔者结合对于支付宝的相关案例分析来对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进行探讨。支付宝是阿里巴巴公司于2004年10月推出的一款第三方支付平台。其运营模式为:首先,买方在淘宝网上挑选自身需要的商品,并通过网上银行等方式将货款转移到支付宝的账户中进行某一时间段的存放,待卖方发货并经买方确认收货后,将货款转到卖方账户之中。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推广,支付宝的支付功能已经从淘宝网转移到其他相关领域的款项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的会计处理思路

(一)会计科目设置。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科目进行虚拟账户核算,也可以在相关一级科目下,例如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下设置关于虚拟账户资金核算的二级科目。在网购交易的高峰期比如双十一等商家推出的购物狂欢节的情况下,企业要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来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与核算。一般来说,企业可通过“虚拟账户存款———××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科目,核算企业在虚拟账户进行的充值业务、收/付款业务、转账业务、体现业务等一系列与资金流动相关的业务。

(二)会计处理。作为买卖双方与银行之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关于资金流动方面的业务要经过银行的转账功能来实现,即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所进行的转账、充值等业务所处理的资金是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将资金转移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虚拟账户中,然后再接着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发挥的是资金“代管”的作用。买卖双方关于交易的会计处理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买方在网上选购商品并付款后,为了保证买方能如实得到商品,货款暂不支付给卖方,而是由买方账户转到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账户。对于买方来说,如果是直接用虚拟账户里的余额支付,则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虚拟账户存款———××第三方支付公司”科目;对于卖方来说,买方付款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会通知卖方发货,但是由于网购“感受不到实物”的特殊性,在淘宝网等购物平台上卖家一般会向买家承诺“七天无理由退货退款”。虽然有这样的承诺,但是仍然不足以满足买家对于货物质量安全性方面的需求,如果直接将货款打给卖方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在买家未确认收货或者未达到第三方平台默认的收货时间内,这些交易的资金或暂时被冻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虚拟账户中,此时应借记为“发出商品”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第二阶段:在买方企业收到货物且验证无误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会根据买家反馈的信息对交易资金转移到卖家的虚拟账户中,此时买方应借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而对于卖方企业来说,由于买方已确认收货,商品的货款也已进入自己的虚拟账户中,交易行为暂时完结,企业可以对这笔交易的成本进行计算和登记,卖方在会计核算中应借记“虚拟账户存款———××第三方支付公司”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发出商品”科目。除了买卖双方自身交易的成本核算外,还要对交易发生的第三方支付费用的成本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在淘宝、当当、京东等购物平台上购物时,这些网上购物平台是会从交易额中扣取商家一定金额的佣金,这对于卖家企业来说,也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对于卖家来说,这笔支出是因为销售商品而产生的费用,应该借记“销售费用———佣金”科目,贷记“虚拟账户存款———××第三方支付公司”科目。

(三)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分配。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中冲当的角色主要是交易资金的代管者。首先,在买方选择货物并付款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代卖家从买家那里收取了货款,实际上是代买方暂时保管这部分资金;而到买方确认收货后,第三方支付平台代买方将这部分货款转移支付给卖方。由于货物流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考虑到物流等原因,发货与收获、付款与收款之间也必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就产生了买家在付款后到卖家在收款前的这一时间区间内,交易资金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沉淀资金存在的。而这部分资金的存在是会产生一定的利息收入的,对于这部分收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如何进行核算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的争论比较多。笔者认为这部分利息应该属于买方所有。从交易过程来看,在买方未确认货物之前,其所支付的货款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那里暂存的,相当于银行存款一样,那么这部分沉淀资金所产生的利息理应归属于买方所有。但是如果每笔交易都需要第三方支付平台返还利息收入的话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有些交易额比较小,容易出现返还利息的成本超过利息本身,导致收益低于损失;另一方面,会导致对于利率问题的争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营成本会大大增加。为此,可以通过划定交易额分界线的方式来处理,即利息收入的处理按照交易额的大小情况分类处理,对于交易额在该分界线以上的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将利息收入减去银行托管成本后剩余的部分返还给买方;若交易额低于分界线,则将这部分利息收入继续保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银行账户内,由银行冻结这部分资金,然后由银行定期从利息收入中扣除银行托管成本,再将剩余的部分反馈给消费者保护机构。这种方式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利息收入就是一项负债,在结算利息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买方(利息收入)或消费者保护机构(利息收入)”“应付账款———××银行(托管成本)”科目;将利息收入返还相关方时,做相反的分录。

三、关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相关会计处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顺应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对于网络交易的安全性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虽然这种支付平台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方式,我们要需求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来对其加以完善,以充分发挥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要从法律的层面上对第三方平台的相关会计行为进行规定,保障运行的合法性。

(二)采取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对于会计核算来说是非常有必要,但是却又比较困难的事情。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产生的风险大致包含以下三种类型:①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会计制约机制尚不成熟,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经营信用风险,导致支付账户余额不能回兑为商业银行的货币,给客户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同时对于行业信誉影响也较大;②资金沉淀问题容易产生支付平台的金融风险;③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利用自身平台为非法转移资金和套现提供便利,形成潜在的金融违规风险。除上述风险外,第三方交易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将存在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对于这些风险,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上保障支付平台系统的安全性能,降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技术风险,为顺利支付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要从法律制度层面上加强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督约束,切实保障资金的安全。

作者:梁海涛单位: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方式篇5

[关键词]地勘单位;会计核算;思考

一、地勘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是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在当时制定的时候地勘单位的经费少,会计核算制度也比较简单。当时资金的拨入只需要使用“中央预算拨款和地勘工作拨款”科目即可,地勘单位资金的使用只需要两个科目就可以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当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以后它的事业属性就变得更加的浓厚,它的地勘费拨款也有了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其性质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除了退休人员的经费外,还增加了公用经费、在职人员经费以及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等费用。当费用产生以后,现行的制度当中并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因此地勘单位遭到了新的不同挑战。

(二)制度不能适应目前的要求

1.《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固守不求变。自《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出台以来,地勘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允许地勘单位承担国家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有节余额,节余额留在地勘单位可以按照4∶3∶3的比例分到地勘发展基金、公益金和应付工资三个科目内,而目前实际工作中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如有节余,必须返还财政。另外,目前地勘单位又出现了许多新型业务,比如:探矿权、采矿权等问题,地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至今也没有就这些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提出有效的办法。相对于近年来财务会计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而言,《地勘单位会计制度》十余年来没有任何变化,显然早已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成为地勘单位财务领域发展的障碍。

2.地勘费性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会计核算相对简单,资金拨入主要使用“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科目,资金使用主要使用“地勘生产”和“其他经费支出”两个科目就能满足核算要求。属地化管理以后,地勘单位事业属性更加浓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勘费拨款有较大幅度增长,拨款内容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地勘工作拨款除了有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地勘项目经费以外,新增加了在职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内容。资金拨入时,增加“地勘工作拨款―中央预算拨款”,费用发生以后,现行的《地勘单位会计制度》中没有合适的会计科目对这些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地勘单位会计制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个别业务无法处理。地勘单位事业账册部分还有部分业务账务处理亟待解决。如:计提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问题。目前,地勘单位事业部分财政支出严格按照预算开支,专款专用,资金不能混合、交叉使用。预算资金中没有拨付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固定资产折旧。但是,《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要求必须计提工会经费和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也必须按月计提。三者均形成费用,出现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计提的工会经费要上交工会组织,但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与当年的使用数经常不等。按照《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购买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科目,资金被使用但没有形成费用,计提折旧时,增加了当期费用但没用占用资金,这三者均导致账、表严重不一致。

二、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的核算方式

1.在地勘单位进行定位的过程当中,需要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的政府部门根据管理情况来进行定位。

我国当前地质事业单位的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财政拨款。在国家进行拨款的同时,是以地质单位日后的发展为主要途径的,这是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单位的实际发行情况预算为重要依据的,合理和科学的对财政拨款进行使用才是保障。为了能够促进地勘单位的良好发展,国家财政部按照相关规定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并且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了《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地勘单位的运行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可靠的管理依据。

《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运行管理的过程当中,针对的主要是不同级别的地勘单位,使其在发展运行的过程当中,能偶规范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防范挪用、私吞以及贪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合理和科学的使用国有资产。在该制度当中,对地质工作事业单位的每个财务管理工作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上级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以及事业经营收入和补助收入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因此,这就需要地质单位负责财务管理的人员对其作出合理、科学的管理,使每一笔资金都能够正确的发挥出极大的效率。另外,该制度还对地勘单位的使用范围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在日常发展和管理的过程当中,对单位自身的自负盈亏以及财务核算以及多种经营水痘执行了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这些规定都是在会计核算的整体范围内。

目前,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有的《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了。所以,相关的单位部门要结合实际从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经济发展和单位的管理情况联系在一起,并且在该制度原有的情况下进行改善。为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指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2.科学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使单位能够稳步提升。

在地勘单位的会计处理工作当中,各个部门的会计人员要明确自身的任务,树立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并且能够强化大局意识,把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融入进财政和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不能够仅仅依靠企业的财务部门来管理,各个级别的审计和税务以及监察部门都要进行配合和互动,实施会计信息以及资源共享。于此同时,各个财务部门还要积极调动下属子公司和财务管理部门实施会计核算制度以及财务信息管理的主动性,认真实践和探索会计信息管理当中的收益分析和投资分析,切实促进地勘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能力。

三、结语

随着地勘单位和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已无法满足现在的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它不但制约着我国地勘单位的发展进步还影响地勘单位的日常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状况,在原有《地质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方式篇6

研发展用的不同会计核算方式及其比较分析纵观世界各国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方式,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类:其一,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全部费用化核算方式;其二,以荷兰、瑞士和巴西为代表的全部资本化核算方式;其三,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在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核算方式。而这三种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其不足之处。

1.全部费用化核算方式所谓的全部费用化核算方式就是指企业在进行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都记入当期损益。这正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2号中规定:当期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全部作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研究开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

采用这一核算方式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研发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难以确认和计量。这种做法符合财务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其次,这种做法比较简单,适用于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使用,避免了因为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进而通过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人为划分进行利润操纵。而且采用费用化会计核算方式的另一好处就是,它可以使企业尽早收回投资,早日分享税收优惠待遇,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

但这一核算方式也存在较大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是:第一,它不符合配比原则。众所周知,项目研发一旦成功,经济受益将是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但由于研发支出的费用化处理使得这些受益期间的费用几乎为零;而研发期间企业受益较小,却要承担较大的研发支出,并且这些支出全部列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显然违背了收入与费用在时间上的配比。第二,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依照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会计核算方式,即研发费用在研发活动进行过程中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一旦研发项目成功,它将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将惠及企业多个会计期间,因此这样的费用就应该被资本化;但由于研发成功与否的不确定因素,使得研发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收益性支出,按规定又不能进行调整和费用分摊,这种矛盾明显是违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第三,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核算应当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而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的结果将导致在研发过程中会虚减当期利润,在开发成功后的会计期间内又虚增利润,这难以真实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全部费用化会使得企业资产缩水。

2.全部资本化核算方式所谓全部资本化核算方式就是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等到开发成功取得收益时予以摊销。荷兰就采用这种方式,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只要在预期具有未来效益时即可予以资本化,并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摊销。

采用这种方式有两个假定:假定一,企业在连续几年之内存在着若干研究开发项目,其中总有些项目可以获得成功,因而将其与费用配比;假定二,研发活动必然产生某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并能够从中获取未来经济效益并增加现有价值和企业整体价值。这种资本化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一致性原则和配比原则,更能够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消除企业的短期行为。但这种做法有悖稳健性原则,原因是研发活动的风险性较大,尽管研发活动与企业未来的收益有一定关系,但这种收益能否取得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不适宜将其发生的费用完全资本化。尤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研发费用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经常性开支,如果全部资本化,会延长企业的投资回收期,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如果项目一旦失败,势必会直接影响企业后期的经营成果,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

3.一定条件下资本化核算方式所谓一定条件下资本化核算方式就是把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其他研究开发费用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一方式主要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在这种方式下,企业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项目被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在项目的研究阶段,企业不能证明将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就一定会存在,因此该支出总是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损益类账户;而在开发阶段,满足一定条件时,即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开发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这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做法,它可以避免全部费用化和全部资本化的缺陷,遵循了客观性原则和配比原则。但是,这一做法在实施过程中,"一定条件"是难以确定的,并且这个"条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其次资本化后的摊销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容易人为操纵利润。

新旧准则下我国研发费用会计核算方式比较分析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8项准则(以下称为"旧准则")中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首先,这一做法具有全部费用化核算方式的优缺点。其次,这一方式不符合一致性原则。对同一企业来说,来源不同的无形资产,计价方式不同。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并在受益期间摊销;而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则按照注册无形资产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金额入账,其研究和开发费用却计入当期损益,同时也违背了可比性原则。再次,与国际上通用的几种计价方法比较,只有我国把开发成功后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附带费用计入无形资产成本,而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却列作期间费用,直接抵减当期利润,这显然有违重要性原则。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与国际接轨,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中对企业研发费用的入账方式重新做了规定:首先是将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规定中共列出了五条资本化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这一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中关于研发费用的核算方式极为相似,这体现了我国在会计准则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新准则相对于旧准则来说,是一大改进,克服了许多旧准则的不足,具有一切研发费用一定条件下资本化的优点,它更能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和拥有的资产。但是新准则依然存着不足:

第一,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尽管新准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给出了"研究"和"开发"的明确定义,但在实际操作中,鉴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的复杂性和高风险,要把企业的研发活动清楚地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显然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本身并不精通科学技术的会计人员来说,这项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第二,新准则增大了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企业内部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开发阶段费用资本化确认的五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主观性太强,给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操纵企业业绩提供了可乘之机,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会计核算方式篇7

【关键词】油田企业会计核算新办法

现代油田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在整个会计核算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油田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系统运行的好坏,关系着企业信息的准确性,甚至关乎国家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这方面来说,重视会计核算在现代油田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因为现代油田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要求的提高,先前的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逐步深入,油田企业对本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也日益增加,油田企业会计核算与油田企业的发展和油田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油田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顺应形式的发展,在工作中就必须解决会计核算与市场经济管理方面的矛盾,使会计核算能够更好地在油田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因此,研究适应现代油田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方式方法迫在眉睫。

一、适应新形势,采用新办法

(一)建立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1.可以采用现金流量表,用它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强化油田企业管理中的现金流意识。现金流量表的实行可以详尽的记录油田企业在资金运用方面的具体情况,更为重要的是,采用现金流表可以对油田企业的资金运行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对油田企业资金流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第一时间做出处理问题的措施,防止情况的进一步恶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油田企业损失。

2.在特定的情况下,油田企业可以采用重置价或公允价作为资产计价的参考方案。例如短期投资以成本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重新表述。这样,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财务管理和企业会计核算在价值上的差距,又可以为油田企业对各项决策的做出提供有利的参考。资产计价的这一参考方案,具有科学的实施意义,为会计核算在油田企业管理中的方法之一。

(二)对不足的核算方法进行完善

上面列举的几个方面,对于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在现代油田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不过,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油田企业员工对于一些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这些先进方法和条款的理解不充分,把一些先进的会计核算方法直接运用于油田企业还有些困难。因此,当务之急便是研究出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会计准则,以便让大多数人能够了解和利用。再者,油田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严格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油田企业的财务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在技术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管理,技术是关键

现代油田企业的管理必须以现代管理技术为前提,而eRp系统就是当今世界最为盛行和有效的管理系统。eRp是英文enterpriseResourceplan的简称,它的实施要求把企业的各个系统连接起来,使油田企业的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网络,在这个系统的网络中,企业的经营者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实时掌握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运行情况,实现事中控制。另外,eRp系统可以自动发出企业运行报告,使企业的领导者在第一时间内了解问题并采取行动方案,这实现了事后控制。eRp系统可以根据以往是统计信息进行信息汇总,从而使企业经营者根据汇总的信息总结出易出问题的岗位和地方,可以事先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事先控制。这样eRp系统就实现了油田企业事先,事中,事后的控制,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油田企业的运行效率。eRp系统适应市场要求。它的实施,使油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使油田企业在市场机遇面前迅速做出反应,并能够灵活进行供应链管理,给油田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方面的效益。

(二)在核算制度的建设方面,应加强完善核算体系

与时俱进,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源泉。对现代企业的管理也是一样。油田企业应不断的研究和制定一些新的会计核算制度,以适应油田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建立一套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油田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是油田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在人力方面,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不断提高油田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为会计核算提供人力资源保证。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什么行业,人才的地位不容忽视。在油田企业中,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油田企业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作用的基本要求。只有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那么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也就好说了。因为油田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在保证油田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首先得保证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四、结语

总之,要将油田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会计核算环节做精彩,做出色,必须在新办法、新技术、高人才方面加以重视,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方式篇8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核算;选择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一、会计核算信息化后的改变

1.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模式更加多样。会计核算细信息化后的核算模式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仍然遵循了原有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核算依据依然是会计科目,利用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作为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使得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其二,在原来有的会计核算模式上更加详尽,深化了会计核算。比如从序时核算看,传统核算模式大多采用三栏式日记账,而且只用于货币资金科目的序时核算。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序时核算可同时采用三栏式、汇总式、凭单式、联合式和多栏式日记账,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2.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模式信息化后,核算的内容与会计科目设置的程度、关联程度有关系。我国现行的会计科目的编码对应了不同的会计科目,主要以四级以及四级以上,并且编码的级数越多表示会计科目越详细化,信息化后的会计核算还突破了传统会计报表的结构,它巧妙的将会计报表的结构与棋盘样式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原来单一的一维、二维结构变成了多维核算的会计结构,然后通过电脑来进行复杂的程序计算,最终完成报表的编制,使得生成的报表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3.信息化丰富了会计核算的范围。传统的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根据会计核算尺度的标准进行划分的。然而,在会计核算模式信息化后,这一划分范围被大大的加大了,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对象,而且还将一些不属于货币信息的数据划入了核算对象的方位,比如对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进行会计核算。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某国际公司,它不仅需要一不同国家的记账本币进行会计核算以满足外部环境对本公司的会计报表的了解的要求,更需要利用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模式来更加详尽、系统、深入、全面的向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反应本公司的资金往来情况。

4.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的灵活性。会计核算信息化后可以随机进行会计核算也可以进行实时核算,可以充分满足不同情况下会计核算的需求。然而,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只能对会计实时核算,不具备灵活性。

二、信息化视角下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原则

1.核算方法的规范原则。鉴于会计核算信息化后,会计信息更加开放,更加智能、信息实时性更强,所以,对会计核算的方法的法则也要更加规范,这样才能使得提供出来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可比。有了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效率,还可以使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的与其他单位的会计信息即时传递,办理各种会计往来,增强了会计这一行为对本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了会计处理软件的更新和规范化发展;使得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的人为性被先进科学的电脑程序选择所取代,降低了人为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出现,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可靠,真实、可比。

2.核算方法的准确原则。会计核算是否准确是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标杆。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才是人们想要的结果,这样计算出来的会计数据才是有用的、科学的会计数据,才能准确的为人们提供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信息化模式下,全部的会计核算均由电脑计算生成,即使再大的计算量,计算机也可以分毫不差的提供会计数据,并且,利用互联网,可以轻松的达到会计信息共享的目的。所以,此时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重点是此种会计核算方法是否能够提供会计信息需求者所需求的精准度,而不是会计核算这一过程是否简易。

3.核算方法的及时原则。实时性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显著特征,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也不例外,对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核算信息的、交换、应用都离不了实时特征,要实现实时化、动态化,其核算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动态、及时原则。

4.核算方法的开拓原则。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会计处理技术更是如此。它为了不断满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新的需求,本身也必须进行不断的改进,要有一定的开拓性,这样才能准确、科学的提供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三、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

1.选择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计价。会计核算信息化模式下主要使用实际成本法。其原因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遍应用,促使会计核算数据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处理体现出高度集中和自动处理,在这一方面,实际成本法的优势明显,此外,信息化促进了会计核算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这是传统计划成本法所不能完全实现的。因此,企业应根据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对存货的计价方法作适当调整,选择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计价。

2.选择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分配。通常,手工会计核算总采用的是直接成本分配法进行产品的成本分配,核算的程序简单,但存在一定的假设性,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采用的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可实现会计信息化,不管被分配产品的类或数目,未知因素等干扰,均可采用代数分配法。因此,在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选择代数分配法进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是方法最简洁、结果最精确的分配方法。

3.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传统会计程序核算的方法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核算方法”、“汇总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多栏式日记账账务程序方法”等,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进行选择。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基础为会计信息的目标,与传统会计以处理会计信息工作量较大为基础不同,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目的为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各种会计信息,因此,传统会计程序核算方法已没有实际应用意义,基于此,信息化视角下的会计核算选择记账凭证账务程序核算方法进行会计程序核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互联网使得世界各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随着这一洪流,会计核算的方法逐渐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也成了必然之势。本文中,笔者将就会计核算信息化后的变化展开论述,并且介绍一些信息化会计核算后如何选用会计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卫娟.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J].科技资讯,2005(22):170-171.

会计核算方式篇9

论文摘要:会计核算模式是会计模式的要素之一。在新时期下,研究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不仅深化了会计模式研究,还结合现代化的核算手段,进而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会计核算模式

在手工会计核算时代,由于技术手段落后,一般只能采用一种核算模式,即传统的总分类、明细分类核算模式,而绝不可能同时采用其他几种模式,因而核算模式并未引起重视,它还不是人们的一个研究领域。会计信息化标志着核算手段的现代化,它完全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核算模式,因此核算模式也就成为信息化会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一、信息化会计的模式

会计信息化的目的是建立会计与社会、会计与技术、会计与管理等高度融合、实时、互动和共享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工作从思想观念到核算方式、核算手段都将有重大变化,代表了21世纪会计发展的方向,标志着一个全新会计核算时代的来临。在信息化会计核算系统中,各级账户一经设定,其级别就相对稳定,以此来保留传统核算模式。同时,允许在现有科目的基础上,扩充了多种会计核算模式,提供新的更为综合、动态与灵活性的核算指标,以满足现代管理的随机性需求,大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具体来讲,信息化促进会计核算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深化传统核算模式,促进会计核算的深度和广度。

1、是传统模式的发展

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系统,一方面仍然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以会计科目为核算依据,用会计账薄及会计报表作为提供信息的方式,保留了传统核算模式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在总账核算、序时核算、明细核算和会计报表方面大大深化了传统核算模式。一般而言,信息化能编制任何表格所需的数据,只要与科目编码有关,相应数据表能提供,都可以在三库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报表模块完成。

2、提高了会计核算深度

核算深度是指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和关联程度,而这又取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详细和关联程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科目设置表现为科目编码,有编码就有账。一方面科目编码至少可以达到四级,编码越详细,核算越深入。另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运用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利用计算机高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填制,使会计报表反映的指标更全面披露更深刻,从而大大提升会计报表的核算深度。

3、会计核算的范围更广

核算广度是指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主要表现为核算尺度的选择和指标的覆盖范围。在信息化条件下,除了传统的价值核算尺度之外,还可以设置其它数据库、表来存储非货币信息,如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并进行相应核算。在大型跨国公司,可设置多套账薄,分别采用不同的记账本位币核算,以满足经营管理及对外报告的需要,从面解决了传统核算模式下指标单一的缺陷。

二、信息化会计发展方向

1、实时核算模式

实时核算是指在会计核算期内及时响应或必须进行的核算,实质是生产自动控制、导弹制导等物理过程的实时操作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实时核算将产生核心的中央数据,它是控制随机核算数据准确性的唯一标准。实时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核算特点:一是采用实时核算制,可实时提供合乎会计核算原理要求的最新会计信息;二是严格按照现有科目编码和核算单位组织核算,这些编码存储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三是属于编码内的核算,是各种核算单位和现有各级编码的核算;四是采用汇总核算方法,不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这一点与传统的原理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五是核算时要受复式记账、会计恒等、平行登记和账账相符等会计核算原理所制约,带有明显的原理性核算特征。

2、零级核算模式

在传统核算模式中,一级科目是总账科目,级别最高,没有比一级更高的会计科目,按一级科目组织的会计核算负责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经济业务不断产生,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表现在会计核算上就是使用的总账科目越来越多。零级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核算特点:一是采用随机核算制,可随机性进行各种零级核算;是在现有一级科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类,形成新的、概括性的零级科目,并据此进行零级核算,这些零级科目在信息化的常规编码表中找不到,是现场指定的;三是既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又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四是属于编码内一级科目往上的综合核算,可提供新的、更概括性的核算指标;五是核算时要受复式记账和会计恒等所制约,带有基本的原理性核算特征。

3、分组核算模式

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对现有各级明细科目进行随机分组和概括,从而形成若干会计科目,可将其称为分组科目,根据分组科目组织的会计核算就是分组核算模式。分组核算模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打破原有明细科目的级别,重新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新的明细分类核算指标。分组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核算特点:一是采用随机核算制,随时准备提供新的明细核算指标;二是在现有明细科目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组,形成新的明细分组科目,并据此进行分组核算,这些分组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找不到,是现场指定的;三是只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不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四是属于编码内明细科目的重新组合核算,可按需提供明细核算指标;五是核算时要受账账相符所制约,带有某些原理性核算特征。

4、辅助核算模式

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对现有底层明细科目进行延伸,即进行编码外的更详细的分类,从而形成若干会计科目,可称其为辅助科目,根据辅助科目组织的会计核算就是辅助核算模式。在会计信息化中,科目编码很重要,有编码就有账,所有会计数据将按编码归集和加工。但是当编码无能为力时,可借助于往下延伸的辅助核算模式进行处理。因而辅助核算模式是一种编码外的核算,是编码内核算的必要补充,以便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辅助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采用随机核算制,可提供更为细致的核算指标;二是在现有某些底层明细编码的基础上往下延伸,形成新的辅助科目,并据此进行辅助核算,这些辅助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找不到,是现场指定的;三是既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又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四是属于底层编码核算的细化延伸,可提供新的、更详细的明细核算指标,以便对编码内的底层核算进行必要补充;五是核算时要受底层明细编码所制约。

5、混合核算模式

混合核算模式是指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对所有科目进行重组,包含一级和各级明细科目,进而形成若干新的混合科目,并据此进行会计核算。如果将零级核算与分组核算相结合,贯通一级科目与明细科目,按重新组合的混合科目进行核算,这就形成了混合核算模式,其意义就在于可打破科目的任何级别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新的混合核算指标。混合核算模式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采用随机核算制,可提供新的混合核算指标;二是不分编码级别,在现有科目编码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形成新的混合科目,并据此进行混合核算,这些混合科目在信息化的编码年表中找不到,是现场指定的;三是只采用逐笔序时的核算方法,不采用汇总的核算方法;四是属于科目编码的重新混合核算,可提供新的混合核算指标;五是核算时要受账账相符所制约,带有某些原理性核算特征。

三、小结

总之,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大大扩展了传统会计核算的功能,借助可视化编程工具和数据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在会计软件中全面实现多种会计核算模式,从而使其数据加工能力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灵活和多样。

参考文献

1、肖英姿.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事业财会,2005,(4):5-7.

会计核算方式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核算模式

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电子手段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手工操作,提高核算效率,推动会计核算模式改革的一种方式。

一、传统会计核算模式的不足

传统核算模式主要指的是利用手工操作完成不同账户的核算,由于本身数据加工能力有限,因此有着下面这些不足。

1.核算标准不变

(1)会计核算科目不变。利用手工核算方式,会计科目与级别不能出现改变,科目名称与科目级别都不能发生变化,如核算管理费用的二级明细科目时一般依据发生费用的地点进行,三级明细科目依据费用发生的种类进行,因此科目设置相对固定,核算指标也不会发生改变,与当前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2)会计报表指标不变。利用手工方法操作时,会计报表格式不能发生变化,因此核算指标也不能发生变化,这种模式与会计信息需求现状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在会计报表后附加大量的说明文件,有数据显示,2010年会计报表的附加说明突破了200页。那么会计信息需求人员要想在这200页的信息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那么将会消耗多少时间与精力。

2.核算时间延后

(1)记账时间延后。企业没有实行信息化管理前,因为不能及时传播信息,财务部门需要在业务发生较长时间后才能看到会计原始凭证,同时也不能马上处理,还需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记账,尤其大型企业这种现状更为明显。

(2)报表编制延后。利用传统会计核算手段,只有会计期完成后才能编制会计报表,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报表的编制存在较长时间的延后。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当中,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有效信息,那么信息极有可能迅速失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必须做到快速反应,而财务会计报表的延后性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管理的顺利进行。

3.核算深度不够

核算深度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指标与详细度与关联度,其实在实际管理当中,并不要求核算过于详细与较高的关联,会计核算也需讲求成本效益,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使用人力操作,核算手段不能与现在相比,核算深度当然有所欠缺,如会计报表不同指标不能有效关联。在现金流量表直接法与现金流量表间接法中,二者的指标就不能实现关联,现间表中不存在现直表的指标,现直表中也不存在现间表的指标,二者本来应该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却自报表中不能体现,现金流量指标不达标。

4.核算指标过少

核算指标就是会计核算过程中处理过的价值量数据。利用传统核算方法只能得到价值量核算招标,但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信息都不存在。如企业人力资源与绿色资产等,因为不具备合理的会计操作规范,导致这些价值不能体现,企业中会出现大量的隐形资产,这些隐形资产又可以表现为非货币信息。手工会计方法也会导致货币信息指标过于简单,在记账时只采用一种货币,也就是必须将非本位币转换为成本币才能记账,货币折算由此出现问题。

二、信息化创新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

1.信息化使传统核算模式得到了创新

会计核算体系实现信息化,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不会发生变化,还主要以会计科目作为核算依据,通过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获得各种信息,继续延用传统核算全部内容。在总账核算、序时核算、明细核算、会计报表等几个方面创新了传统核算方法。

自总账核算方面发现,传统核算当中只应用一种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同时应用多种会计核算手段,随着信息化手段的引入,总账核算可以同时应用六种以上会计核算手段,可以达到各个层次的要求。

自序时核算方面发现,传统核算方法通常采用三栏式日记账,而且在序时核算中只记录货币资金,引入信息化手段以后,序r核算能够同时开展三栏式、汇总式、凭单式、联合式、多栏式日记账,登记时也不再只局限于货币资金,而且可以同时记录不同科目。自明细核算方面发现,虽然账簿没有发生较多变化,但在记账口径方面增加了很多科目。如三栏式明细账的记账口径可以同时包括某一个编码、所属编码、系列编码、前导编码、全部编码等。自会计报表方面发现,引入了灵活性较强的“三库理论”,不但可以利用此类技术编制常规会计报表,而且还可以制作一些计算表,如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职工福利费计算表、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计算表、不同材料汇总表、销售成本计算表等。通常情况下,利用信息化手段编制的表格需要的数据只需与科目编码存在关联即可,就可以得到相应数据表,全部可以应用三库理论,使用报表模块生成,上面这些核算模式利用传统手工操作是完不成的,只有引入信息化手段才能实现。

2.信息化加强了会计核算深度

核算深度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指标的详细度与关联度,这一内容又与会计科目设置的详细与关联度有关。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科目设置主要包括科目编码,出现了编码就会有账目存在。科目编码能够突破四级限制,编码详细度越高,那么核算就会越加深入。传统会计报表的一维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当前全面引入二维结构的棋盘式报表体系,在计算机的有效应用下可以制作出各种复杂的报表,会计报表中出现的指标更加详细,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如棋盘式会计报表可以同时引入二种填报口径,表格结构同时应用纵向与横向,与现实中的围棋棋盘相似,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棋盘式表”,可以利用这种表格全面展现会计报表不同数据间的关系,是对会计报表形式的一种创新。当前关于棋盘式报表体系的研究已经收到了较好效果,今后必将得到普遍推广。

3.信息化推动了会计核算广度

核算广度指的是会计核算的范围大小,主要内容有核算尺度如何选择与指标涉及的范围大小。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不但可以继续应用传统价值核算尺度,而且还可以创建不同数据库来保存非货币信息,如实物量尺度、人力资源信息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对其进行核算。在一些大型公司当中,可以同时设计多种账簿,其中应用不同的本位币核算手段,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及时对外报告,使传统核算方法中指标单一的情况不再出现。指标涉及的范围方面,传统核算方法不能全面的、总体的表现会计资金流动的原因,而利用信息化手段下的“棋盘式对照表”则能够轻松实现这一目标。

4.信息化实现了会计核算活度加强

核算活度指的是会计核算中的是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主要有随机核算是否可以收到较好效果。利用手工操作只能现实时核算,达不到随机核算的效果,不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利用信息化会计系统,可以同时实现实时核算与随机核算二种核算手段,全部电子账簿可以依据操作者的意愿任意加工,可以为经济管理者随时提供各种信息,会计核算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利用信息化的实时核算可以使会计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利用信息化核算能够实现会计数据的灵活性,实现了会计数据的和谐发展。

5.信息化实现了即时会计核算

传统核算主要采用人工核算,信息化核算则主要依据计算机核算,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信息化传输数据主要依靠网络进行,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产生与传输速度。利用信息化会计体系,各种信息实现了随时传输,与实际经济业务的发生同步进行,时间上不会出现延后。会计软件突破了会计分期的影响,可以随时处理数据,得到财务报表,管理层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得到最新财务数据。

三、结论

总之,在会计核算当中引入信息化手段是时展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的会计软件解决了传统会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了会计核算模式,保证企业管理者及时获得有效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夏宏霞.企业会计核算模式的改革刍议[J].现代商业,2012(23).

[2]张友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会计核算模式[J].江汉论坛,19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