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产品上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4:33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1

一、我国农业贸易促进工作面临的任务农业贸易促进是指政府及相关组织为改善农产品对外贸易条件和环境,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效益,推动贸易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近年来,我国农业贸易促进工作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中介组织以及部分企业已着手开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工作,诸如: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指定专门机构对农产品出口提供技术服务,对优质农产品实行出口免检;实施农产品食品认证补贴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实行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包括农产品出口退税、出口信贷支持、出口信用保险等;开展系列农产品贸易促进行动,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和企业开展市场调研,组织参加国际展览展示、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国家及部分省市还多渠道筹集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农产品营销促销工作等。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仅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距离,而且与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和人世后新情况的要求相差也甚远。在农业贸易促进工作中,政府公共服务缺位、规划指导滞后、鼓励政策乏力、支持资金不足、营销促销工作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协调性的问题同时并存,直接影响国际市场开拓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我国的农业贸易促进工作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二、世界主要农业大国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普遍做法世界主要农业大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支持农产品市场开发工作,不断加大境外市场开拓工作力度,为本国农产品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尽管他们的机制不尽一致,做法各有所异,但都对推动本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比较普遍的做法主要包括:(一)设立专门的贸易促进机构美国、加拿大、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均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制定或提出出口促进政策、参与对外农业谈判、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同时还有分布全国甚至全球的中介机构参与具体执行出口政策,形成了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中央(联邦)政府和地方(州、省)政府、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国内与国外密切配合的出口促进网络体系。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包括14个部门在内的海外贸易促进委员会,在国内分设区域性食品出口服务机构,联邦政府农业部在海外设有农业服务局,州政府农业部设有农产品出口局,此外还有100多个各种协会和农业团体,协助政府开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工作。加拿大联邦政府农业与食品部设立市场与产业服务局,负责加拿大农产品贸易服务,各省政府农业与食品部设有农产品出口部。联邦政府农业与食品部市场与产业服务局设有国际市场处,省政府农业与食品部设有农产品出口部。印度商务部设立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食品出口开发局和海(水)产品出口开发局,分别负责农产品和海(水)产品的开发、管理及开拓国际市场。2002年3月,印度政府为促进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明确了20个重点农业出口区。2003年,印度政府又成立了出口促进委员会,专门负责出口产品市场开发业务。(二)为农业贸易促进提供财政支持绝大多数wto成员国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大国都利用“绿箱”政策,投入专门资金用于对农产品的促销营销服务。美国、欧盟近年来用于农产品促销服务的资金增长迅速,占农业一般服务支持的比重分别上升约70%和45%。2005年,美国国家财政预算安排农产品海外市场开拓资金为6.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该国农产品出口额的1.05%。在实施的新农业法案中明确规定今后10年美国对农业出口实施的各种补贴和财政支持总额将达1900亿美元。日本2005年直接用于农产品国际市场开发的资金为6.56亿日元,相当于当年农产品出口额的0.2%,2006年该项资金翻了近一番,达12.58亿日元。瑞士工业品和农产品出口不足我国的1/3,但用于国际市场开拓的预算竟高达4400万瑞士法郎(折合2.2亿元人民币)。韩国政府在颁布实施的《农产品流通改革具体推进对策》中,规定用于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的资金达242亿韩元(折合1.76亿元人民币)。此外,一些国家还针对某一特定目标市场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如美国政府明确规定,在每年2000万美元的国际禽肉市场开拓基金中划出200万美元专款用于中国禽肉市场开拓;土耳其政府为其国产榛子进军中国市场,一次性资助200万美元,将其广告直接做到了北京的公共汽车上。(三)为农业贸易促进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提供的各种出口促进公共服务内容包括:一是强化多边、双边贸易谈判工作,争取有利的农业贸易环境和“游戏规则”,有效地运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贸易救济措施,实现农产品公平贸易。如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国在多边和双边的农产品贸易谈判中始终坚持强硬条件,尽最大的努力为本国争取有利的条件。二是开展农产品出口市场调研。为便于对国外农产品市场趋势做出综合分析判断,各国都积极开展农产品出口市场调查研究。世界主要农产品贸易国家如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巴西等,在其驻主要贸易伙伴国使馆派有农业参赞或专员或设有农业贸易办公室,一些国家的农产品协会或商会也在主要目标市场设有办事处,这些机构和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所在国农产品生产、消费状况和贸易前景等重要市场信息,收集和整理并加以系统的分析,对不同出口市场的未来贸易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提供信息服务。构建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向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是各国开展贸易促进工作的共同做法。如美国推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已有近90年的历史,其农业信息化程度甚至高于工业。美国国家立法明确政府管理职能和制定信息服务工作规范、标准,形成了一套完善、规范有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和制度,美国农业部海外服务局通过互联网和出版物向美国农民和农产品出口企业农产品贸易相关信息,内容覆盖农业生产经营指导、技术推广、国际农产品供应形势、市场信息、技术标准、各国农产品贸易政策法规、农产品价格动态等各个方面。(四)为农产品出口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一是提供出口补贴。当一国农产品国内价格人为地高于国际价格时,政府为实现产品的海外销售,以现金支付形式进行补贴,鼓励产品出口。目前,wto成员国可使用的出口补贴共计136.7亿美元,其中125.5亿美元由发达国家使用,欧盟最高,为85亿美元,挪威、瑞士其次;美国近6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仅为11.2亿美元。此外,印度政府尽管已逐步取消对农产品出口的直接补贴,但对水果、蔬菜、花卉、禽类和奶类产品的出口提供国际空运补贴,每吨补贴170美元。二是提供出口信贷。为外国食品进口商提供优惠银行贷款以鼓励其购买本国产品,一些国家政府在直接信贷、还款期限、本金偿还、延期支付、循环信贷和保险费用等方面予以大量补贴。美国是提供出口信贷最多的国家,金额达到120亿美元。加拿大的联邦出口发展银行也向国外进口商提供投标押金。印度政府在2002年出台的进出口政策中也规定银行为农业出口区的农产品加工者和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贷,用于农民种植作物所需投入品的成本和农产品出口促销营销活动。三是提供信贷担保。美国通过进出口银行为农产品出口提供85%的贷款风险担保,商业银行承担另外15%;加拿大通过农业金融服务公司为农业企业提供数量为总额度85%的出口信贷,只收取3%的担保费。此外,美国进出口银行还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解决贸易中的资金不足、收汇风险等问题,同时还向客户提供海外市场信息、推荐经纪人、推荐投资项目、寻找海外买主等相关服务。(五)组织和支持商协会及企业实施市场开发行动各国组织开展的海外市场开发行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在本国举办的国际性农业展览、组织本国企业赴国外参加各种农业专业展览、支持邀请资助国际购买商来本国采购农产品、组织或支持各类协会召开贸易洽谈会、产品推介会、研讨会以及以文化推介的方式进行的系列宣传活动等。法国政府每年拨款1.5亿法郎(折合2.3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法国食品和农产品推广协会等3个协会开展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促销工作。仅举办巴黎农业展览会一项,法国农业部即提供700万法郎(折合110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2005年,日本政府财政用于支持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开展农产品展览推介的费用达l亿日元,该机构每年都组织本国的优质、优势农产品和海产品参加或主办一些有国际性的推介活动。欧盟、加拿大、印度、韩国等的对外贸易机构每年都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和支持本国企业参与到不同的海外市场开发活动中来,广泛推介本国农产品,直接推动农产品出口。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各国政府支持有关民间组织开展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业务的力度越来越大,呈强劲增长的趋势。三、对我国农业贸易促进工作的启示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和众多处于竞争劣势的国内农业产业、产品和企业,如何加大和强化政府支持农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和手段,帮助农业在竞争中求发展,以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民利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为此,在wto规则允许范围内,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强化完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农业贸易环境农业贸易促进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需要各部门和各地方的积极配合和协助,应该加强领导和宏观规划,进行相应的体制调整和政策支持,切实加大对农业贸促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一是在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中为农产品贸易争取有利的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业及农民的利益,把国际贸易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和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时要尽快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立预警和检测体系,必要时及时依法采取贸易救济和保护措施,维护公平贸易,保护国家利益。二是要制定长远的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目标和战略规划。根据国内农业产业的发展及内需状况,在详细分析农业产品优势以及出口利益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开拓战略,选择有效的推介方式和措施,有计划地开展市场开拓业务。三是加强对出口农产品市场的调研,了解并定期农产品出口指导意见。提供消费目标市场国家对该产品的品质、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市场价格等信息,引导农民选择发展在国际市场相对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效指导农民生产。四是组织开展企业培训。根据我国农业企业规模小、势力弱、国际市场营销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应抓紧进行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既懂专业又懂市场的农产品营销人员。(二)整合资源,建设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农业贸易促进队伍我国目前的农业贸易促进队伍松散、职能分割、各自作为,不利于贸易促进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要加强政府系统农业贸易促进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协调机制,加大指导力度,以充分体现贸易促进主渠道的作用;另一方面,应建立以各类商、协会和农业专业协会为主的农产品贸易促进组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有全国性农产品行业协会48家,省级农产品行业协会约400家,县、市级农产品行业协会上万家。总的来看,这些农业行业协会通常做一些信息收集和、产品评优和展销、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但其职能主要侧重于生产、加工和国内流通,在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的能力和手段有限。应逐步强化其国际市场开拓职能,充分发挥商协会在协助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实行品牌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加强管理;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强化行业内部监督,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及服务质量。(三)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针对我国农业贸易促进起步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促进工作手段弱等现实情况,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促进专项资金规模,一方面,各级财政要增加贸易促进资金预算,加大政府一般服务中对农产品营销促销的资金扶持力度,目前我国由农业部门掌握使用的农产品营销促销资金每年只有1700万元,且这一额度已维持了5年,应该逐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在现有的中小企业外贸发展基金中要加大用于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份额,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农业企业应放宽支持条件。此外,要多渠道、多环节筹集资金,农产品出口企业本身也应重视国际市场开拓工作,增加营销促销资金,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四)进一步完善农业对外贸易政策一是出口政策。取消对大宗农产品的出口数量限制和统一经营,鼓励所有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参与农产品外贸经营。为防止放开出口经营可能出现的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和出口交货价过低的现象,建议由行业联合会协调出口价格。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检疫标准,简化农产品出口检疫检验流程,对鲜活农产品的出口运销,航空、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运输,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通关速度。二是金融支持政策。对资信良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运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手段,及时满足其资金要求,并提供融资、结算、信息咨询等服务。对企业收购出口农产品的合理资金需求,允许企业凭出口“订单”或出口信用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要按照国家外贸发展基金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使用条件的农产品出口项目融资予以贴息。降低出口产品运输检验检疫收费标准并给予一定补贴,以降低出口成本。三是税收支持政策。农产品出口企业优先享受国家“免、抵、退”税政策。调整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的低退税率结构,按照增值税征税率进行全额退税。(五)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促销活动一是打造境内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流国际型农业展览。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和支持一批社会效益好、已基本形成规模的境内国际性农业展览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借展览会平台,广泛邀请国际购买商来华参加各种相关的贸易洽谈活动,降低国内企业建立海外贸易关系的成本和增加出口的机会。二是鼓励和引导企业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参加境外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展览。加大对地方、企业、协会境外办展和参展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参展过程中,注重国家整体形象,着力于国家品牌和地区性品牌推介。三是开办网上展厅。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推介媒体,为企业及其产品搭建网上宣传及交易平台,办成永不落幕的展览展示交易会。四是开展文化促销活动。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主要目的,举办诸如产品周、美食节、文化节等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促销和推介活动,宣传介绍产品知识及特点,达到推介产品、引导消费进而实现贸易的目的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2

一、研究背景

农民收入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共中央最近5年出台的一号文件(2004-2008年)都与“三农”有关,其中2004、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随着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欧盟、美国等我国出口商品的主要进口国经济增长放缓几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已成为多方共识,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提高农民购买力显得更为迫切。但是,一方面,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始终制约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另一方面,技术落后也一直是困扰我国实现农民增收的因素(黄祖辉,2005)。从理论上讲,FDi不但可以给东道国带来充足的资金,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因此研究利用涉农FDi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可行性更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把农业及其相关行业视作农业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可以分为为农业生产提供原料的行业、农业自身、农产品加工业。由于我国对农药、种子、化肥的生产实行较为严格的垄断,使得FDi鲜有机会进入农业上游领域,而我国农业的种种不足使得FDi较少投资农业(详见第三部分的分析),涉农FDi主要投向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橡胶制品业等12个行业,在农产品加工业FDi中,农副食品加工业FDi、食品制造业FDi占了较大比重,例如,2004-2006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外资企业资产总额占农产品加工类外资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0.92%、20.55%、21.05%,本文便是立足于农副食品加工业FDi和食品制造业FDi,把这两类FDi定义为食品类FDi,着重分析食品类FDi对我国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以及我国利用食品类FDi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食品类FDi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分析

作为一般性的食品类企业,外资食品类企业会进入农产品流通市场寻找生产和加工原料,他们会同农民接触、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购买农产品:对于农民而言,一方面,协议的签订意味着提前锁定了农产品价格,这有助于降低农作物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农民按照订单进行生产,相当于农民取得了来自公司的关于农产品未来市场需求的有效信息,这将大大减少农民由于盲目跟风而造成“谷贱伤农”局面。

此外,作为一种FDi,食品类FDi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又有着其自身的巨大优势。同我国私营食品类企业相比,食品类FDi有着显著的规模优势,我国2005、2006年外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为0.89亿元、0.80亿元人民币,而2005、2006年私营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平均规模分别只有0.22亿元、0.20亿元人民币;我国2005、2006年外资食品制造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为1.03亿元、0.92亿元人民币,而2005、2006年私营食品制造企业的平均规模则只有0.27亿元、0.24亿元人民币。较大的经营规模将促使食品类FDi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将触角向产业链的上端、下端延伸,使得其资金与技术同农业相结合成为可能。

我国国有食品类企业尽管拥有着与外资食品类企业相似的平均规模,但其在公司经营管理、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同外资食品类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图一显示了1999-2006年外资食品类企业与国有食品类企业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收益/资产总额)的变化情况,相关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局网站。可以看出,国有食品类企业在效益上与外资食品类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很可能是因为外资食品类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模式方面具有优势,凭借着上述优势,外资食品类企业将通过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来促进国有食品类企业与私营食品类企业的发展,促使我国食品行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食品行业投资的增加,进而使农业的投资增加。另外,食品类外资企业还具有在整条食品产业链下经营运作的丰富经验,如已投资于中国的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四大跨国粮食企业都很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的完整性。在食品市场前景看好、自身资金充裕且进入壁垒较小的情况下,外资食品类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更易于投资农业,促使资金技术与农民充分结合来最大限度提高食品产业链上端领域的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表一列举了食品类FDi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案例。农民购买力的增加将促使农民增加对高附加值食品的消费,因此就会吸引更多的外资食品类企业来华投资以打开我国农村市场,由此便会形成一个“FDi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吸引FDi”的良性循环。

三、利用食品类FDi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

(一)利用食品类FDi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

已有学者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认为中国食品产业FDi主要是以中国国内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出口为导向(吕立才,2006)。以2004年为例,我国食品工业的销售额为15880.13亿元,而出货值只有1258.80亿元,仅占前者的7.93%,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有着厚重饮食文化的国家,消费者进行饮食消费的意愿较强烈,但由于我国居民收入较低,目前我国加工食品消费只占饮食消费的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产值方面,200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仅为0.5:1,而发达国约为2.0-3.7:1。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逐年增加,我国的食品市场,尤其是高附加值食品市场的前景将变得更为广阔。图二显示了1997-2006年我国城镇、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年支出额,以1996年为基期,根据中国统计局网站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剔除了物价波动因素。

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都呈增长态势,而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增长显著。尽管我国食品类FDi目前的规模相对于其它类FDi而言并不大,但是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购买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无比广阔的食品市场必将促使更多的食品类FDi流入。

(二)利用食品类FDi促进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农业是食品类企业的上游产业,农业的发展事关食品类FDi的发展,随着食品类FDi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必然会向上

游领域延伸,表现为直接投资于农业。但是,食品类FDi直接投资于我国农业的量很少,这表现为我国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利用外资量很少,且明显滞后于其它领域。我国2004-2006年度第一产业实际利用FDi金额与我国实际利用FDi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4%、1.19%、0.95%,比重过小且不断下降。究其原因:首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过小,目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使得有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技术应用受限,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受到的自然灾害损失居世界第三,经营农业的风险较大,以上使得农业的生产效率相对低下;其次,为了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倾斜配置资源的战略,大量资源流入到工业,而农业则通过“剪刀差”的方式哺育工业,这使得我国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特征,这一特征制约了食品类FDi流入农业领域;再次,我国对待FDi的某些政策影响了食品类FDi的投资,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侧重于吸引有助于短期提高GDp的外资,因此对第二产业FDi提供许多优惠政策,而对第一产业FDi提供的优惠政策则相对有限。此外,我国对农业的某些领域限制较为严重,如对农药、化肥、种子生产环节实行较严格的垄断,同时对农产品流通环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控制。

上述因素阻碍了食品类FDi投资于我国农业,使其不能顺利地将触角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食品类FDi进人我国的热情。因此,食品类外资企业通过投资农业而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便较为有限。下面我们建立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检验农业FDi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农业FDi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因此为了增加说服力,我们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是我国吸收农业FDi较多的省份之一,以2005年为例,江苏省第一产业FDi吸收量与全国总额的比重为10.82%。我们把江苏省农民年纯收入额的对数值拟作为被解释变量,用Lni表示。用该省第一产业FDi代替农业FDi,将江苏省第一产业FDi年流入量的对数值拟作为解释变量,用LnF表示,时间跨度为1998-2007年,相关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网站。

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干扰模型统计结果,我们对两组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表二为两组时间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LnF为零阶单整序列,而Lni不是零阶单整序列,两个变量由于具有不同的单整阶数而不具有协整关系,因此江苏省农民年纯收入额的变动不能由该省第一产业FDi流入量来解释,实证检验也证明了食品类FDi通过直接投资于农业而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不足并存在着较严重的进入壁垒所致。

四、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广阔的食品消费市场对于食品类外资企业来说充满了吸引力。从这个角度讲,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食品类FDi流入,这将增加食品类企业对农业的投资。但是,我们还应注意到,我国农业的种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品类外资企业投资于农业,从而降低了其投资我国的热情,利用食品类FDi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也将较难实现。因此,我们应该从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人手,着力为食品类外资企业和国内食品企业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首先,要切实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食品类企业投资农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权相关法规的出台,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方便食品类外资企业将适用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技术应用于我国农业;再次,加快垄断性涉农行业以及粮食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逐步消除食品类外资企业的进入壁垒。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3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304.3;F74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1)出口规模扩大,逆差呈扩大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业和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农产品出口量越来越大。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贸易额从2001年的279.1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540.3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8.8%,从世界第五大农产品贸易国上升到第三位。尽管出口规模逐年增加,但出口增速明显低于进口,其中,2003年与2004年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17%和10%,远低于进口额增长幅度的52%和48%。因此,从2004年开始,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我国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大国。进口额度在2008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三次大幅度增长,使2011年的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939.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601.3亿美元,逆差额达到337.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2)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比较优势产品趋于明显。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和水果等,这些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逐年提高,在2009年达到65%,其中水产品占25%,水果和蔬菜产品占23%,畜产品约占17%。蔬菜、水果类产品是近两年来我国主要的顺差产品。在农产品出口变化中,谷物的变化最为显著,从2002年的1484万吨下降到了2011年的121.5万吨,降幅巨大。而蔬菜的出口量则逐年增加,在2011年达到755万吨,成为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

(3)市场结构多元化,出口集中度下降。我国入世后的进出口市场格局较为平稳,从洲际来看,亚洲国家是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而美洲国家则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入世前的格局变化不大。从国别的(地区)出口市场来看,集中度下降,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入世后,向日本出口的农产品所占的比重开始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35.5%下降到了2011年的18.3%。其次是韩国与香港,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而美国所占比重则增加至11%,并成为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从进口来源地看,美国所占的我国对外进口农产品比重从2000年的23%上升到了2011年的25%,并一直保持着我国农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出口管理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中不仅缺乏统一管理农产品出口的权威部门,而且缺乏一套比较完整的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我国农产品出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质检总局、财政部、卫生部、税务总局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农产品出口管理,从事贸易促进环节多、效率低,不能提供有效服务。不同部门之间的各自意见难以协调,同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有差异,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效率低下。

(2)出口服务促进体系不够完善。一个完善的出口服务促进体系,不仅要求要有完整的机构设置和政策体系,还要有功能齐全的服务内同,包括政策指导、资金支持、信息服务、市场开发和对企业的扶持等等。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在为企业服务方面,缺乏协商、对话机制,企业对国家政策不了解;在促进企业横向沟通、相互交流方面,缺乏有效引导;在办展、参展推介农产品方面,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运作。在供求信息服务方面,缺乏有效的外经贸信息,缺乏快捷、全面的信息渠道。

(3)财政资金支持缺乏。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资金是指在不违反wto补贴的原则下,财政资助促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性资金。财政资助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善出口要素质量,改善出口环境,从而增强本国产品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由于我国促进政策没有统一,政策的配套性差,难以形成稳定的财政出口促进资金管理体系。现有管理体系建设缺少长远的规划,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整个资金流动链条没有形成健全的运作和监督制度,鼓励效果之后,额度偏小,监督制度不配套,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稳定的财政促进出口的资金管理体制。

三、完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1)明确出口管理节后的职能定位和分工。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以商务主管部门为贸易促进工作的核心,积极协调发挥商协会等中介机构的效能,提高贸易促进动作水平。应当以地方政府为主,相关中介机构配合的贸易促进工作机制,加强与中央相关部委及国家相关贸易促进机构的协调,强化对出口企业的服务。改革多头分割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管理、职责分明、分工协作、富有效率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农业立法,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出口标准,组织出口企业和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逐步实现对出口农产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一条龙检验服务。

(2)健全农产品出口服务体系。第一,加强对农产品出口的信息服务,及时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供需、价格状况、各国农业概况、质量标准,国际会展信息、贸易政策研究等各类信息。第二,加强政策指导。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鼓励支持政策以及国际市场信息及时传达给企业,让企业能够及时掌握政府出台的相关鼓励政策并积极利用,使政策真正发挥实效。第三,建立研究咨询机构,提供有关绿色壁垒的咨询服务。应当建立专业研究机构,对国际上绿色壁垒方面进行专业研究,包括对我国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进行分析,为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标准提供技术支持;与有关国家的环境和贸易管理机构及环保组织进行环境标准的协调与交流,尽可能减少因环境标准的差异及衔接等方面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阻碍。

(3)加强财政、金融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一是要对农产品出口采取优惠的税费政策。我国应当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制度,提高优势农产品出口退税比例,对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增值税实行“征多少、退多少”的政策,由国家财政保证农产品退税优先实行。二是要构筑长期稳定的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资金管理新体系。三是要调整财政性贸易促进支持方向。应当转变支持重心,将过去侧重直接补贴前移到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上,或后移到市场开拓、品牌推广、风险转移与补偿等方面,重点支持出口产品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知识产权保护、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与国外开展技术交流等。对获得国际市场认证的农产品企业给予适当补助。

参考文献:

[1]庄佩芬.农产品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300-306.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4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税收政策;体系构建

中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遇到了最佳发展时期。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系列化、一体化、社会化的发展过程。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各产业的分工逐渐深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因而得到相应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税收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也是国家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农业产业化需要税收政策支持

我国农业产业化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综合的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纵多优越性,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途径。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距离农业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基础产业,我国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解决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农业问题。自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政府无论是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应对wto对我国农业冲击而需要扶持角度出发,都迫切需要从政策层面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税收政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调控宏观经济杠杆。现行农业产业化的税收政策集中体现在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联合发出的《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主要规定有:国家认定的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企业所得税均暂免征收;重点龙头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研究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所发生各项费用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对于符合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和国家有关部分批准引进项目的农产品加工设备,除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我国从2004年开始逐步降低了农业税税率,2005年全国有28个省(市、区)免征了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废止了在我国有47年历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除烟叶税外,所有农业税、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已全部废除。此外,税务部门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制定了一系列“以税惠农”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实体减免所得税,降低了农产品经销和加工的增值税税率。

二、现行涉农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增值税对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保护力度不够。现行增值税规定,对农民生产的初级农产品销售免征增值税,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对收购农产品的企业按13%的扣除率抵减进项税额,虽然解决了部分销项税额按13%计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负问题,但对按17%计算销项税额的企业来说,仍然存在税负偏重的问题。再者,就增值税率而言,对农业投入物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优惠税率还不够完善,保护支持力度不够。

2.税收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比较单一。税式支出的形式包括优惠退税、优惠税率、税式扣除、投资抵免、税式豁免和加速折旧等,不用形式的税式支出会产生不用的效果和功效。现行税收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主要是对所得税优惠,在流转方面的优惠不够,这就使得现行税收制度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照顾作用远大于鼓励作用。单一的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但不利于农业、乡镇企业及涉农部门的投资增长和技术进步;主要是对部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及农业科研机构,覆盖面较狭窄,没有形成全程的渗透机制,缺乏促进传统落后农业结构和产品向现代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缺乏对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生产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扩大农业生产基地,提升农业生产规模。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偏高。国家对“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主要是以规模和效益为标准,对于固定资产规模及近3年的年销售额,东部地区是5000万元以上、2亿元以上,中部是3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上,西部是2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上,还要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得超过60%,a级(含a级)以上银行信用等级的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需经过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审查确定,这就使得大多数企业无法达到认定标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中小型企业不能够像大型涉农企业一样享受所得税优惠,造成税收优惠资格的差别,不利于发挥税收政策的刺激效应。

4.财政体制不规范,政策和管理服务有待改进。现行分税制“以基数加增长”的分配方式划分地区政府财力,经济越发达地区得到的财力支持越多,越落后地区得到的财力支持相对越小,地方财力增长缓慢,导致地区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无法保障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资金投入。税收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服务和管理服务待改进,我国缺乏规范性的税法公告制度,宣传力度不够,降低税收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三、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经济和增加农业收入,政府应加大力度在政策手段方面加以改善和促进,但是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体制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必须对税收政策完善,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1.确立保护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多环节、多层次、协调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保护和扶持农业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政府把对农业投入作为重点。调整我国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保护和扶持农业的重点,充分利用wto规则,在不扭曲农产品市场和贸易的“绿箱”条件下,明确农业生产、交易、加工等领域的税收倾斜,建立保护和支持农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尽快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鼓励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城市金融机构投资农业经济、为农业经济建设,对农村信用社实施更为优惠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投资农业的收入或者支农资金的信贷收入减征、免征营业税。

2.用足用好现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倾斜政策的经济效应。调整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区域性税式支持政策,加大对落后地区农业优惠力度,使得落后地区能够以投资软环境的相对优势弥补硬环境的不足。同时,充分运用好国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集中扶植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带动农民增长增收作用显著的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的“一条龙”产业链经营机制的形成,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化。认真贯彻落实好涉外税收和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优先办理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和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运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积极参与研究开发农业优良品种和农业生产技术,鼓励生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绿色产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税式优惠政策对农业倾斜的范围不仅包括农业自身的种植业、养殖业等,还包括与农业相关的产业、行业,如农村生产资料的生产行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乡镇、村镇企业以及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农业服务业等,使农业处于一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中。

3.改善现行增值税制度。大力推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制度,按农业产业的不同行业确定最低的合理税负水平,对实际税负超过合理税负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推动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对于农户,现行增值税规定销售额免税,但实际农民还需承担进项税,可比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入农产品依据收购凭证按13%抵扣进项税管理,农民购入农用机械、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依据普通发票或其他合法的销售凭证,经税务机关审核通过的,即可对其所含的进项税实行退税,从而有效解决农民的税收负担问题。

4.进一步挖掘税收政策扶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潜力。尽可能降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门槛,取消规模、效益认定限制,中小型企业只要能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政策的就予以相应的税收支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使其能真正融入市场竞争,增强发展后劲。结合各种税收支持形式,将税收豁免、优惠税率等直接税收支持与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加速折旧、税收扣除等间接税收支持相结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和促进、引进、利用闲散资金流向农业产业,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报酬率,还可以对税率、税基制定优惠政策,实施更广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

5.全面加强税收管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税务环境。按照wto透明度原则要求,建立和完善税法公告制度,提供良好的税收政策服务,将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背景下出台的,散见于各种法规、文件和补充规定中的农业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清理、归集和分类,装编成册,使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政策公开、易得,易于操作。我国城乡差距较大,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差距同样存在差距,可考虑对特别落后的农村地区通过制定法律明确其标准和地域界限,采取与经济特区类似的全面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方便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另一方面有利于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地区间投资或服务农业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应通过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渐把资金引向农村和农业产业,充分发挥税收的激励和限制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项目,理顺农村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城乡关系,加速农业向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各产业的分工日益深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将带动农产品加工、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因而得到相应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继而使三农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但是农业因其自身原因制约使得发展受到很大限制,需要国家政策扶植和保护,税收政策就是其中一个保护手段,因此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税收政策加以保障,我国应从符合现实国情的情况出发,构建一个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政策,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周波,施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与思考[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2)

[2]董洪肖,汪固华.税收政策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4)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经济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D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44-01

在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前景下,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增强农村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农村整体发展,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与生活质量。

一、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进行商品交换的商务活动,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基于买卖双方互相沟通达成交易,通过电子货币进行实际交易,具有一定的便捷性,打破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民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对相关的产品信息、市场行情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信息对产品进行调整与完善,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与消费趋势。其次,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载体,将具体的农产品信息进行宣传,以达到交易的目的。电子商务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总额,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经济发展的创新途径

要想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全面推动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对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就是农产品自身的创新。第一,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的口碑效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了,对于农产品也是如此。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重视农产品的质量,要在根源上保证产品的整体品质,这样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属性等方面自会有好的评价,进而达到提高产品的美誉度与知名度的目的,提高农产品的口碑,达到对农产品宣传的目的。第二,实行绿色营销模式。随着环境的恶化,人们倡导绿色产品的营销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将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以及环境因素充分地结合起来,在根本上践行绿色营销理念。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在绿色营销理念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理念的认知,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第三,体验营销发展模式。在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能力。要根据具体的产品情况提高其具体的影响,提高顾客的体验能力,丰富顾客的直观感受能力,让消费者真实地感受到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而达到促进农产品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如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产品的种植、养殖以及生产的环境直观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刺激其进行消费;也可以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试吃、试用等体验模式进行;也可以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理念设计、场景创设以及亲身体验的方式,开展休闲购物、农家乐购物模式,进行现场采摘方式等,加强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经济的长期发展。

其次,创新农产品经济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途径。第一,基于电子商务背景,建立营销数据库。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状况,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数据库。对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不断拓展和创新市场,稳定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同时,要加强数据库营销的建设,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判断与观察能力,提高营销的专业性。第二,创新电子商务下农产品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发展途径。要充分发挥农产品的地域特征,提高产品的销售能力。地域性营销模式可以充分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可以全面地整合区域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农产品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规模化发展,有效地推动农产品的经济发展。第三,提高电子商务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营销。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要重视提高农产品经济的营销文化建设,创作核心的价值观,加强营销文化与营销环境的契合度,努力实现营销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营销策略,主要的侧重点就是提高核心价值观念,加强农产品自身的品牌建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第四,充分利用成熟的营销理念。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地应用差异化营销策略,提高农产品的针对性与独特性。可以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销售,如学生群体、孩子群体、老人群体以及孕妇群体等宣传相应的产品,在销售大众化产品的同时,提高此类产品的重视度,可以根据消费者存在的差异性提高农产品的消费渠道,进而拓宽农产品的社会占有率,加强其核心竞争能力。此外,也可以充分地应用4p营销策略、技术性营销策略以及移动营销策略等。

三、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据统计,至2014年年底,我国农民人口约有6.74亿人。这也就意味着,发展农村经济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因此在农产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融入电子商务因素,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农产品错位营销[J].安徽农业科学,2009(21).15-16.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6

近年来,党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卖难问题,尤其是在局部地区的丰产年份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剧。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除了在农产品提质、加工和流通等方面下功夫外,通过展会搭建农产品贸易平台,对于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进行品牌宣传等将有非常大的作用。

农业展会源于农产品市场交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它是会展行业以农业为特定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型、投入产出的高效益型、经济高关联性等特点,是增进信息交流、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代化平台。因此,借鉴以往经验,规范农业展会的发展,提高展会水平和效果,发挥其对于农产品贸易乃至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应有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业展会的现状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会展业仍未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2007年全国展会数量大约4400个,涉农类展会180多个。展会内容范围广,几乎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其中,农产品加工类、综合和畜牧类展会的数量占到了农业展会总数的50%。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是展会举办最集中的城市。我国农业展会发展很快,正逐渐成为农产品贸易的风向标,在农业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展会快速发展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会展作为最直接有效的农产品促销手段,由于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各级政府基本上都设立了农产品营销促销专项资金,多数的展览会、交易会等农产品促销活动几乎都可以得到政府的专项补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这就为农业展会发展明确了方向。

2、展览场馆增长迅速。目前,国内展览场馆的总面积已经跃居世界前列,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完全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展会的需要。

3、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有的高校相继开设了会展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有关协会和培训机构进行了从业资格培训和技能鉴定,再加上农业展会数量不断增多实战经验也随之不断丰富,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大幅度提升。

(二)展会举办城市高度集中

就整个会展行业而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沿海大中城市为集中举办地的区域格局,展会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成都、西安等城市。就农业展会布局看,由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普遍性和生产企业规模小、地域分布广等特点,导致了农业展会举办地分散,但是,趋势大体一致,大型农业展会也基本上分布在这些城市。

(三)出现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农业展会,虽然数量不是很多,却是农业展会发展历程中的亮点,这些展会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是很大的。例如,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中国国际花卉博览会、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等一批展会已经确立了品牌形象,在国际农业会展业中具有了一定地位和影响力。

这些展会中既有综合性展览,又有专业性展览;既有国际性展览,又有区域性展览;既有固定举办地的展会,又有巡回展会。可以说,我国农业展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涵盖广泛的完整体系。

二、农业展会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7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要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F0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144-01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呈现出经济主体多元化,经济关系市场化,农业经济持续增长,逐渐形成复合型的经济结构的发展特点。但是我国农业经济仍然存在科技水平比较低,农业投入不足,利用市场信息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针对存在问题,研究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对于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要取得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要不断进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首先,要进行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整合优化各种农业资源,并且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增加农产品的产出。例如,要根据市场、季节、地域的差异性,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业发展要向集中化规模化的产区进行转移和发展。其次,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关产业的发展,生产市场需要的高品质的农产品,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二、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农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建立信息监测系统与速报系统,可以对水旱灾害、生态环境以及农业资源等进行及时监测与预报;建立信息数据库,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信息和技术资源;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建立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可以推广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农业信息化发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进步,逐渐采用高效低耗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自动化发展;并且可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改变传统的农业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可以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从事知识劳动的劳动者增多,促使农业增长向知识密集型的增长模式转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增加经济效益。

三、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将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结合于一体,并且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完全统一起来,有效的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能够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将散落的资源进行集中并优化配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拓展了农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中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抵抗市场的风险给农产品带来的冲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可以有效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四、坚持科技兴农策略,并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转化能力

(一)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逐渐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但是,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农业科技的投资仍然很低。因此,必须增加用于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投资。只有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才能逐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

(二)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般包括技术研究开发、科技管理、技术服务以及科技企业等。重组农业的科学技术机构,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科技服务体系,组建稳定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五、结语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要结合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继续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促进农业的信息化和产业化发展,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转化能力,增加资金投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8

一、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趋向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广阔,由最初的“自给自足”转变成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业经济。为了更好的融入到国际农业市场,要对其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双向的接轨,促进我国农业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2.市场决定农业产品的产量

消费市场决定了农产品的生产,这是市场农业经济的显著特征,同时也能够反映农村经济的发展走势。在生活中,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农产品价格,这也造成了其价格波动性比较大,于此同时,会有农产品的产量过剩的情况发生,这也是因为市场具有不确定性。

3.科技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与利润最大化

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深入,农产品的生产就会越来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同时由于重视控制生产环节的成本,利用企业的销售模式进行农产品销售,同时将生产方式变得工业化,利润的最大化实现起来就比较容易。

4.我国的农产品质量需要提高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农产品方面,人们希望能够吃上放心的蔬菜与水果,用上质量过硬的农业产品,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提升,虽然在数量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但质量才是决定我国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的举措

1.依照市场规律完善市场农业经济体系

我国的农产品流通虽然受到市场农业经济体系的规范,但是依然有问题存在,比如,农产品质量没有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尤其是等级体系不够完善,而法律法规在这一块也是“盲区”,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甚至会产生很多质量不过关的现象。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一个完善的等级标准体系对其进行评级,经营与流通也不能够依照规章制度进行,包括农业活动也很少得到规范。所以,要保证市场农业经济的体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就要以wto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加强我国农业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2.重视市场消费能力的预估

健康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流程中,一定是生产量与收益成正比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却是产量有余但经济收入与其成反比,这是因为没有充分重视市场消费能力,一味的盲目生产才造成这种不良后果。我国很多农产区在思想上没有与时俱进,还停留在建国初期“两高一优”的思想层面上,新时代农业生产应该打破这种思想的束缚,重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进行一个预估,用消费能力限制生产量,才能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销路畅通同时收获更多的利润。

3.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农业的生产

市场是调节农业生产的一只无形的手,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之后围绕其开发农业的生产,将生产规模扩大化,同时将农业的发展集团化企业化,建立生产基地,生产市场上需求量大的农业产品。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进行农产品的生产规划,建立生产基地,对农业产品的龙头企业或者是以农产品为主导的地区进行重点的扶持以推动农业发展集团化的进程,同时更有利于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增加其附加值。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9

关键词:农产品经纪人建设培养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344-01

农产品经纪人在发展农业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因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不佳,致使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大打折扣。为此,应当详细了解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和建设农产品经纪人,最终形成优秀的、专业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本文笔者将围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

农产品经纪人就是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传递、农业销售服盏戎薪榛疃而获得佣金的人员。基于此,可以确定农产品经纪人所发挥的作用有:

1.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结构调整

相对来说,农民获得农业信息的渠道比较狭窄,很难及时且准确的了解到农业信息,进而了解整个农业市场的动态,相应的农民所展开的农业生产活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农产品经纪人不同,其长期活跃于市场与生产者之间,对农业市场了解比较深入,能够及时的收集市场信息,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能够评估农业市场的走向。此种情况下,为农民提供生产意见和技术咨询,使农民调整农业种植和生产结构,这必然会使农产品生产与需求有机衔接,进而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3]。因此,农产品经济人能够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促进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2.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上供求双方间存在密切错综复杂的关系,价格、规格、质量等方面存在信息障碍,以及一些繁琐的交易手续,这些对于不熟悉市场的农民来说,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参与市场活动的交易成本。但是,对于农产品经济人来说,就是非常简单且容易处理的事情,因此在与农民合作的过程中,农产品经纪人能够帮助农民及时且有效的疏通中间环节,这可以帮助农民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促进农业竞争,加强市场联系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促进农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就要改革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与市场产生紧密的联系,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农产品经纪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将不可忽视。因为农产品经纪人在农产品销售和运输方面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只有农产品经纪人持续不断的活跃,与购买商交易,才能使农产品的交易频繁,增大市场份额,相应的农产品的竞争实力将得以提升。

二、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农产品经纪人具有多种作用,但就目前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产品经纪人作用的发挥。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

1.农产品经纪人的主体经营能力及文化素质较低

据相关数据统计,确定半数以上的农产品经纪人都没有经纪人资格证书,并且大多数农产品经纪人的前身都是农民。因为市场准入的门槛较低,很多农民长期进行农产品销售,已经有一定的人脉和经验,进而转变成为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销售与运输等[2]。这说明了大多数的农产品经纪人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相应的他们的主体经营能力及文化素质较低,致使其难以对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和评估,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或自身利益,未能长远考虑,这对于良好的销售农产品,促进农业良好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农产品经纪人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较弱

之所以说,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织化程度低,竞争力较弱,主要是目前所进行的农产品经纪活动都采用单打一的模式,这就说明了农产品经济活动的规模较小,基本上都是有一个或几个经纪人负责,处理一系列的农产品销售、运输等工作,加之传统销售手段的应用,致使农产品经纪活动的竞争力不强。当然,也能侧面看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织化程度不高,未能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整个农产品经纪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执行活动,相应的活动效果自然不会很高。

三、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和培养的对策

1.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

鉴于当前我国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不佳及农业发展需求的考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变农产品经纪人现状,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那么,政府应当发挥那些作用呢?其一,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农产品经纪人予以约束,并且保证通过岗前培训才能上岗,如此才能提高农产品经纪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业务经验及服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为更好的进行农产品经纪活动创造条件。其二,应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也就是详细了解市场情况及农产品销售情况,进而提出金融、减负等政策,同时简化经纪人协会的注册登记手续,开通绿色通道,让部分农民可以进行节约性的经纪活动,如此可以增强农产品经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更加重视农产品经纪活动,良好的规划与落实[3]。

2.积极创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作为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在推动农业发展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良好的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的经济水平,应当注意创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也就是,详细了解农业市场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而加强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培养运销经纪人,使之主要负责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于优化农业生产的考虑,注意培养信息经纪人,主要负责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农业生产信息,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出于良好经营的考虑,还要注意发展贮藏加工经纪人,使之负责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提高经营水平创造条件[4]。

结语

经过本文一系列的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农产品经纪人在发展农业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因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不佳,致使农产品经纪人的作用大打折扣。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应当注意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与培养,即: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重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发挥教育机构作用、积极创新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发展状况》课题组.培养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浙江省农产品经纪人发展状况报告[J].中国合作经济,2015,(2)

[2]俸应菊.抓经纪人队伍建设促农产品流通顺畅――云南省红河州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调查[J].中国合作经济,2012,(8)

促进农产品上行篇10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06-03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农业,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营销是重中之重。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市场里,客观迫切要求农产品的销售不能再固守原来的生产销售观念,必须确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营销概念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农产品市场营销活动贯穿于整个农产品生产、流通和交易过程,这就要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农户等更新理念,注重市场营销,充分运用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现代市场的“10pS(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营销理论,在抓好市场调研基础上,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好农产品市场营销。本文笔者将对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问题即4p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1运用产品策略,创建农产品品牌

产品策略是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在生产、销售产品时所运用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的核心,是市场营销活动的支柱和基石。产品策略正确与否,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发展。在产品策略中,产品又是市场营销的客体和基础。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产品是指为留意、获取、使用或消费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而提供给市场的一切东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并已逐渐从需求群体差异化、需求个性特征化向需求个性瞬间化、感觉化方向转变,目前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以水果产品为例,产品结构特征是“四多四少”:即大路的、低档的、普通的、原料型的产品多;优质的、高档的、专业的、加工型的产品少,显然,我们农产品与市场的需求和欲望是不相吻合的。所以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必须运用产品策略,以现代营销观念看待生产的农产品,把农产品从其核心产品向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拓展。

(1)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关于品牌,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品牌包含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商标。

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品牌名称不可小视。创立一个好的品牌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好的品牌名称应与产品特性相符,突出产品独有的特色,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人产生联想,还要易读、易记,能够清楚地传达产品。并且,在品牌形象设计上,要综合运用美学原理,使品牌标志鲜明、独特、美观,能凸显民族和地方特色。品牌名称和标志要用创新的、独特的方法凸显出来,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如一些生产经营者把商标画在幼果上,让商标图与幼果一起成长,无公害又带有商标,效果很好。同时,要及时进行农产品商标注册。

(2)加强农产品品牌管理,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美国品牌策略专家大卫•爱格认为:顾客感知质量、知名度、忠诚度、联想力是品牌四大要素。质量是品牌的本质和基础,是品牌的生命,要使自己品牌成为名品牌、好品牌,产品的品质是关键,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和认证,花大力气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从农产品种子的培育,到科学的种植和收获及农产品的储藏、运输及加工,都必须赋予更高更多的科技含量,以确保农产品质量稳定和优良,确保农产品独特的地域特色,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档次,彰显其品牌魅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如广西近年给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生态栽培”、“生态养殖”和“绿色植保”等重大技术,初步形成了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良性循环生态农业经济体系,迅速发展了一批独具广西特色的优势产业。现全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超过20个,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达到450个,80多个产品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63个水果产品获“广西名优产品”称号,蔗糖、木薯、桑蚕、秋冬菜、水果、畜牧业生产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在2010年广西名特优新农产品北京展销周上,广西名品容县沙田柚、荔浦香芋就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卖得好价钱,据统计,展销周上现场销售金额达3887.4万元,签署成交合同金额11.9亿元,达成意向合同金额33.4亿元。

(3)争创农产品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强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上的开发应用,加强名、优、特产品培育和生产,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提高竞争能力,2011年2月,“灵山春茶节春茶开采第一日”开采仪式在广西灵山县举行。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产出早春茶具有虫害小,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的特点,创建品牌早春茶,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开拓更广大的市场。

2运用价格策略,把握农产品营销主动权

价格策略是市场营销组合中一个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最灵活的因素。它可以对市场作出灵敏的反应。从营销角度看:价格是顾客购买商品和服务所愿意支付的经济成本,它是由商品的需求和供给所决定的。一般地,农产品价格p=f(市场需求、成本、费用、竞争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定价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定价客观上是买卖双方共同决策。这就要讲究定价策略,不能随心所欲。价格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对顾客需求的估量和成本分析,选择一种能吸引顾客、实现市场营销组合的策略。因此,价格策略的确定一定要以科学为依据,以实践为准绳,在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充分把控各种信息,准确预测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以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为基准,科学定价,灵活调控。但是事实上大多农产品生产者缺乏市场营销理念,许多农产品根本没有进行产品细分或等级划分,往往形成好坏一个价。也缺乏市场调研和分析,常常一拍脑袋就给农产品定了价,造成主观定价代替市场定价。另外,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又使农户在产品交易中处于劣势,农户成为产品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各地政府应建立当地主要农产品供求信息研究和机构,帮助农户科学定价,更好运用定价策略,做好农产品市场营销。

3运用渠道策略,构架农产品多维分销渠道

美国学者edwardw、Cundiff认为营销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者向最终消费者或用户转移时直接或间接转移所有权所经过的路径”,它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商业机构。即产品由生产者到用户的流通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环节。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是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发展迅速,类别越来越多,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之中。从广西看,2009年广西区投资12.3亿元建造一大型一站式数字化运作农批市场――南宁金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搭建净菜集中配送、农产品大宗物流调配运输及大型农产品网上交易等多种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大平台,成为南宁市农产品终端销售母体。其次,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4500多个,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分销体系,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如广西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再次,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里的新成员,各大超市成为了农产品较为高端的销售渠道,成为各级政府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之地,一些大中城市农产品超市销售量已占到当地农产品零售总量的20%以上。再有就是在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的中介也越来越活跃,这些构架起农产品销售渠道。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重生产、轻销售,许多农户根本没有意识也没能力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缺乏自主控制的信息来源和营销渠道,或营销渠道太窄,因而在农产品的分销渠道里,是完全处在弱势的、被动的状态中。因此,在农产品营销中,各级政府除了继续完善和发展销售渠道,大力促进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外,首先应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者进行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知识的培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时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使农产品生产者能根据当时的宏观环境因素和自身经济状态、产品特色等正确选择或者构建自己营销渠道,如市场调查证实:高端消费群体对农产品的消费主要以超市购买为主,如果自己农产品的目标顾客是高端消费者,那选择销售渠道主要应是超市。其次,积极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克服农户分散经营的缺点,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产品销售和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作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鼓励发展专业营销合作组织,或建立各种销售公司,促进农户与市场的联系,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降低市场风险,如广西灵山、荔浦等县依托其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各类销售公司,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再次,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为农产品提供安全快捷便利的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全球性销售,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营销效率。

4运用促销策略,开拓和创造农产品市场

促销策略是指企业如何通过人员推销、广告、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等各种促销方式,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信息,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行为,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农产品促销是指向顾客传递农产品信息,以增加需求和扩大销售,实质是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信息沟通。农产品促销策略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推式”策略和“拉式”策略。“推式”策略是指通过以人员推销方式为主的促销组合,把农产品推向市场的促销策略。其目的在于说服中间商和消费者,使其接受农产品。“推式”策略运用的结果是使农产品逐级地渗透到分销渠道中,最终到达销售终端。“拉式”策略是通过以广告方式为主的促销组合,将消费者吸引到农产品上来的促销策略。其目的在于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激发并强化其购买动机,进而使消费需求逐级地上传到农产品。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进行农产品营销,需加大促销力度和广度,在策略上可以以“拉式”策略为主,“推式”策略为辅。①充分利用公共关系手段,利用政府力量,打造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对接、拓展、交流和服务平台,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②整合各种资源,由各地政府组织牵头举办各种形式的展销会、信息会等,广泛宣传各类产品信息;如近年,农业部、广西政府多次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广西名优新农产品展销会,广西各地也纷纷结合当地实际和农产品特色,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如灵山县“灵山春茶节”、“灵山荔枝节”等,把农业、旅游业、休闲相结合,大大拓展农业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市场。③利用各种公共体资源,运用广告和营业推广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传播农产品信息,开拓、激发和强化消费需求,促进销售,如把广告做在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的高速、快捷和交互性,迅速、准确地、传播农产品的信息,彰显其产品的特色,比如可真实展示农产品生产管理全过程,传播“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产品”等新的消费理念,创造出绿色食品市场。

当然农业是弱质产业,能利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如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营造良好农产品营销环境,那更是锦上添花的事。

参考文献:

[1]王宁.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创新[J].现代化农业,2009(6).

[2]尹春兰.山西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问题,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