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管理信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4:25

制度管理信息篇1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

引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简称“67号文”),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做了系统安排。67号文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可见,作为医改主体和主责的公立医院,改革核心逐渐聚焦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架构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1.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政策框架

67号文是我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文件,整个制度通过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维度,勾画出现代医院管理的结构框架[1],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理清了三方面的关系,即明晰了政府与医院、社会与医院、党与医院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政府举办职能、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政府监管职能三份权力清单。也明确了两种监督力量: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并明确了一个方向:加强医院党建。从微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对医院内部治理也进行了制度安排:首先,以医院章程为基础明确了医院的运行规范;其次,明晰了医院内部决策机制;第三,明确了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的八项核心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是八大核心制度之一;最后,强调通过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施全面便民惠民服务三种软性力量来加强医院内部治理。该顶层设计第一次把信息管理制度作为医院内部治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彰显了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该顶层设计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2],该主要目标中提到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之上。首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诸多先进管理理念的落地,基本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系统来实现。其次是运行高效,评价医院是否运行高效的3e指标[3],即“效益指标、效率指标、经济指标,同样需要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支持。第三是监督有力,更需要拿数据说话,比如上海申康对所属市级三级医院的监督,非常有力,主要是依靠医联信息平台上的真实数据[4]。67号文第十一部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别提出:医院要强化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与医保、预算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等系统有效对接。信息化建设要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药品耗材管理、绩效考核、财务运行、成本核算、内部审计、廉洁风险防控等功能。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医院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要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如上要求可知,现代医院管理需要医院信息化全方位介入。医院最重要的医疗安全保障,越来越依赖医院信息系统的先进性。24小时连续运行的医院业务,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的使用而导致的内外网融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信息系统需要提供给越来越多的内部和外部人员使用,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临床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应用是否成熟,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集成化水平的高低。信息系统越集成,就越能发挥出信息系统在存储资料、传递资料和检索资料三方面的惊人能力。当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水平越高的时候,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越高[5]。如图2米歇模型所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发展方向是“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尚处在“管理信息系统”走向“集成化系统和技术”的阶段,离“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尚有距离,医院信息部门还有很多的信息化、集成化的工作需要做。从现代管理的角度讲,所有这些信息化、集成化工作的推进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保障———信息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加上《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下简称“等保2.0”)对安全的新要求,医院需要重新思考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健全问题。

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很多,目前各家医院并没有统一的命名规范,同样命名的制度在不同的医院其内容也不太一致。为构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需要有一个好的视角。鉴于医院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可能更容易理解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以下结合2019年5月1日最新的等保2.0,来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2.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框架

2019年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正式,标志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由1.0迈入2.0,和等保1.0相比较,等保2.0的安全通用要求的框架已做调整,相关的技术细节要求也有不少变化[6]。医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制度构建也需要重新对标思考。总体来说,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应该覆盖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所提及的所有相关内容,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系统运维。等保2.0安全扩展要求主要是技术方面的考量,在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上可以和安全通用要求一致。

2.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

如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医院内部治理体系,强调首先需要建立医院章程一样,等保2.0和等保1.0一样,针对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健全首先提到三点建设总则,具体如下:①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②应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③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上述原则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很多医院只注意制度建设,而不太重视相应的操作规程的建立以及记录表单的设计。上述原则作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严格遵照执行可以提升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全面性和一致性。2.3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主体框架根据等保2.0新的基本框架和安全要求,可以勾勒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主体框架。相应制度的具体条款及制度的建设边界的编制,需参考等保2.0中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描述。另外也要部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确保制度的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持续改进健全医院信息管理制度

3.1大型三级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健全

大型三级医院近几年通过三级等保测评或者电子病历测评等,逐步建立了相应的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但现有的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制度不太健全。很多制度有了,但可能没有明确的操作规程,也缺少相应的记录表单,需要健全。(2)部分制度需要更新。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很多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都在快速更替,制度中的少部分描述会显得陈旧,需要考虑予以及时更新并进行版本控制。(3)部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部分制度是为了应对某些测评建立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需要结合等保2.0的规范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相应修订,以确保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并在实际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制度管理信息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实现信息的国际交流,同外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相联接。第三条凡进行国际联网的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用户),互联单位和接入单位,都应当遵守本规定。第四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管理,实行控制源头、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有利发展的原则。第五条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工作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主管或指导本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工作。第二章保密制度第六条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第七条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包括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经审查、批准与境外特定对象合法交换的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第八条上网信息的保密管理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凡向国际联网的站点提供或信息,必须经过保密审查批准。保密审批实行部门管理,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保密法规,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健全信息保密审批制度。第九条凡以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为目的而采集的信息,除在其它新闻媒体上已公开发表的,组织者在上网前,应当征得提供信息单位的同意;凡对网上信息进行扩充或更新,应当认真执行信息保密审核制度。第十条凡在网上开设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的单位和用户,应由相应的保密工作机构审批,明确保密要求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上、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面向社会开放的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开办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保密义务,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有信息,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当地保密工作部门。第十一条用户使用电子函件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得利用电子函件传递、转发或抄送国家秘密信息。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对其管理的邮件服务器的用户,应当明确保密要求,完善管理制度。第十二条互联单位和接入单位,应当把保密教育作为国际联网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互联单位与接入单位、接入单位与用户所签定的协议和用户守则中,应当明确规定遵守国家保密法律,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信息的条款。第三章保密监督第十三条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有相应机构或人员负责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管理工作,应当督促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及用户建立健全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国际联网保密管理制度规定的执行情况。对于没有建立信息保密管理制度或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管理混乱,存在明显威胁国家秘密信息安全隐患的部门或单位,保密工作部门应责令其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保密要求的,应当督促其停止国际联网。第十四条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的保密检查,依法查处各种泄密行为。第十五条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和用户,应当接受并配合保密工作部门实施的保密监督检查,协助保密工作部门查处利用国际联网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行为,并根据保密工作部门的要求,删除网上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第十六条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和用户,发现国家秘密泄露或可能泄露情况时,应当立即向保密工作部门或机构报告。第十七条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和机构接到举报或检查发现网上有泄密情况时,应当立即组织查处,并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监督有关单位限期删除网上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第四章附则第十八条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第十九条军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工作,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规定执行。

制度管理信息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安全信息管理,畅通安全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现场安全生产动态,准确处理各类安全信息和资料,切实提高对安全信息的分析、统计、处理能力,更好地发挥用安全信息指导安全生产和预防安全隐患的作用,逐步建立、完善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网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的安全信息系指在公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行车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生产安全隐患、设备隐患、治安事件、管理问题、职工违章违纪及其它影响安全生产的信息。

第三条安全信息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凡反馈的安全信息,必须做到件件真实、来源可靠、实事求是,具有可追踪性,杜绝虚假信息、失效信息、重复信息,保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

2、准确性原则。各类安全信息的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要做到全面、客观、准确,避免错、漏信息的发生。

3、时效性原则。安全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快捷,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周期提报,不得人为拖延,影响信息畅通。

第四条充分利用办公信息系统网络资源,通过信息交换中心,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传递安全信息,逐步实现安全信息网络化管理。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要完善安全信息管理办法,对安全信息的报道、反馈、处理等环节应作出具体规定,形成安全信息工作管理的闭环。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司领导职责:掌握安全生产动态,超前预测、超前防范,及时处置安全生产重要信息,组织解决危及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公司安委会等监督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通报有关单位、主管部门和贵州铁路实业集团公司,并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处理突发安全生产重大事件,审核或直接向贵州铁路实业集团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或通报发生的安全重要信息。

分管领导:负责监督指导分管部门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督促分管部门及时掌握现场安全生产动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审核分管部门日常向贵州铁路实业集团公司(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报告或通报安全重要信息;按规定参加分管部门安全生产分析会议,对分管部门安全信息进行分析,查找倾向性、关键性问题,指导分管部门制订整改措施,掌握整改措施实施进度,督促危及安全的倾向性、关键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整改。

第七条安委会职责:公司安委会是公司安全信息管理的监督部门。负责公司安全信息的收集、统计、综合分析,跟踪处理领导督办的信息,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安全情况及重要信息,按规定向集团公司安监部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报送、反馈安全信息,按规定对公司各部门安全信息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考核。

第八条部门职责:公司各部门是安全信息的主体单位,负责本单位安全信息的收集,按规定时限和要求向公司安委会报送、反映、通报安全生产信息。

第九条信息主要来源:1、安全事故信息;2、领导干部监督检查信息;3、公司安委会监督检查信息;4、公司各部门检查发现、反馈的信息;5、上级通报的信息;6、其他信息(群众举报,新闻媒体等)。

第十条信息分类:安全信息分为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和其他安全信息

事故信息包括:行车安全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火灾、爆炸、中毒、治安、交通事故信息。

其他安全信息包括:严重威胁行车安全,劳动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的重大隐患;未构成事故,但对于行车安全有影响,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信息;特种设备发生故障影响正常使用,运输不畅,装卸车多,卸车困难;公司布置的安全工作重点落实情况;安全监督检查情况;上级通报的信息;各种安全报表资料;明确要求上报的材料(活动安排工作小结,整改结果等)和其它有关影响安全生产的信息。其中:事故信息为重要信息。

第十一条事故信息传递要求

1、行车安全事故信息

凡施工装卸作业、调车作业、轨道车辆故障中断行车的信息,货场部发生或收到后,要认真做好记录,立即报告公司安委会,公司安委会在事发12小时内将事故发生地点、事故概况、初步影响范围、事故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报集团公司安监部,详细情况24小时内书面上报。

2、人身伤亡事故信息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区域内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不论原因、责任、伤亡人员归属情况是否属于工伤事故,相关部门都应认真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公司安委会,安委会电话速报集团公司安全部、人力资源部和党群工作部(工会)。

3、特种设备事故信息

发生严重以上的特种设备事故(有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设备、事故或有人员伤亡的设备爆炸事故)。货场部立即报告公司安委会,公司安委会立即报告集团公司安全部、质量技术部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并同时报告设备使用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4、火灾、爆炸、中毒、治安、交通事故信息

1)火灾、爆炸一般以上事故,治安事件、交通(涉及人员轻伤)、中毒事故,公司安委会事发2小时内电话报集团公司安监部。

2)发生较大治安事件、交通安全事故(重伤及以上严重事故苗子和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的交通事故),公司安委会电话速报集团公司安监部,并于2日内书面上报。

3)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火灾大事故、重大治安事件、重大交通事故及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含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特种设备事故,公司安委会电话速报集团公司安监部并于20小时之内书面上报。

4)发现或收到事故信息,除立即报告主管上级部门外,应向驻站民警通报和报案。

第十二条其它信息传递要求

1、发生或收到未构成安全事故,但对行车安全有影响,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信息,公司安委会要认真做好记录,必要时,应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并在公司交班会上通报。

2、集团公司布置的安全重点落实情况、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安全通报信息,公司安委会在规定时间内反馈;上报信息处理情况。

3、集团公司明确要求上报的材料(活动安排、工作小结、

整改结果等),公司安委会必须按规定时期上报。

第三章综合分析处理

第十三条信息的综合分析

1、公司安委会定期对本系统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按照等级管理和时效管理要求,纳入本系统安全问题库。

2、公司安委会结合公司的安全信息、监督检查信息和上级通报的信息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3、公司安委会每月定期对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月度安全分析报告(纪要)。

4、公司把安全生产信息纳入日交班、周大交班等会议及时进行分析。

第十四条信息处理

1、公司各部要充分利用安全信息的预测功能、许价功能、导向功能,把信息作为安全决策的重要依据,运用信息正确指导安全工作。

2、对安全信息做到三不放过的原则:不弄清责任不放过;不分析管理原因不放过;不制定措施不放过。

3、针对安全信息反映的倾向性问题采取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强化控制等多种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对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各部门反馈的安全信息及时调查、处理、反馈。

5、建立安全问题库,从信息的收集、分析到处理形成动态的闭环管理,保证安全信息畅通和有效利用,对上级通报、反馈的安全信息,公司各部要按要求及时上报调查处理及整改结果。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公司安委会是公司安全生产信息中心,任何部门、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安全生产信息进行隐瞒、迟报、越级上报,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人责任。

未按规定上报的信息分为漏报、迟报、错报。凡未上报视为漏报;凡超过规定时限上报,视为迟报;不符合完整、准确、质量要求者,视为错报。

第十六条公司安委会对各部门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并将抽查检查情况纳入季度考核、奖惩。

制度管理信息篇4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具体承办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二)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组织编制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四)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五)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第七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协调机制。行政机关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与有关行政机关进行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

第八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公开的范围

第九条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第十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一)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第十一条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三)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四)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四)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五)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七)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八)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第十三条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三章公开的方式和程序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十七条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二十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第二十一条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第二十二条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

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该行政机关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

第二十七条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的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确有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公民存在阅读困难或者视听障碍的,行政机关应当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四章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第三十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第三十二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二)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三十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四条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保密审查机制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五条行政机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机关、上一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不及时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四)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的;

制度管理信息篇5

第一条为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加强团的信息工作,规范信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更好地发挥信息的宣传、指导、交流和服务作用,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信息是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是实现领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全局各级团组织应认真做好信息工作。

第三条团的信息工作要紧密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运输生产经营中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团的工作特点,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团的建设服务,为基层工作服务。

第二章信息网络

第四条建立路局、站段团委两级信息交互网络,局属各单位团组织向局团委办公室进行信息上报。专兼职团干部和有写作特长的团员青年可以吸收为信息员,站段团委要建立固定的信息员队伍,进行造册登记,形成高效、灵敏、畅通的信息网络。

第五条站段团委应及时将局团委网站上的《青年工作信息》进行下载、打印,并呈送本单位党政领导签阅,留存备查。局团委将对此项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三章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第六条信息收集的基本原则:

(一)准确性。坚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原则,做到内容真实,来源可靠,准确无误。

(二)及时性。及时迅速地报送信息,确保重要信息24小时内上报,做到大事不漏报,急事不迟报。

(三)全面性。全面、客观地反映事情的全貌和内在本质,切忌报喜不报忧。

(四)独特性。内容、形式有特色,有代表性。

(五)保密性。对涉及保密的内容,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不随意扩散。

(六)连续性。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进行溯源、跟踪,保持其连续性。

第七条信息收集的范围:

(一)上级团组织或同级党组织对团的工作的重要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及贯彻落实情况。

(二)围绕中心工作,具有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工作经验及典型。

(三)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团员青年的呼声、意见、建议和批评。

(五)团的工作动态情况、突发性事件。

(六)具有较强针对性、代表性的调查研究或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分析。

(七)党政领导和上级团组织领导对本单位团的工作的评价、要求和指示。

(八)团的主要负责同志的重要活动及工作动态。

第八条信息的处理一般是对收集到的原始信息进行登记、加工整理、传递等,其中关键是加工整理。重点掌握和运用好选择、鉴别、综合分析、推导预测等基本方法。

第九条对信息的加工整理,文字上应力求规范化,做到主题鲜明,立意深刻,创意新颖,语言精练,结构严谨,详略得当。

第十条信息报送的要求

(一)贯彻落实重要会议精神和重要工作的有关情况,结合实际,及时总结上报。

(二)重要情况的反映,报送时间不超过两天。

(三)突发性事件,在事件发生后六小时内报送。

(四)团的工作信息上报应通过西安铁路团委互联网站()或局域网站()主页上的“团的工作信息上报系统”进行上报(只能选择一种方式上报信息),信息的电子文档应留存备查。特殊情况下,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传递,上报信息及系统登陆密码要指定专人负责。

(五)除全路团的信息直报站外的所有单位一律不得直接向铁道团委上传信息,统一由局团委择优上报。

第四章考核评比办法

第十一条全局团的信息实行分组考核评比制度。

第十二条局团委每月对各单位团的信息工作进行统计,每季度进行通报,年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制度建设、信息上报及采用情况。

第十三条信息考核分组情况如下:

第一组:西安西站团委、西安车站团委、西安东站团委、宝鸡东站团委、宝鸡车站团委、新丰镇车站团委、安康车站团委、安康东站团委、西延公司团委、西安铁路公安局团委、西安建筑段团委、宝鸡建筑段团委、安康建筑段团委、西安生活服务段团委、宝鸡生活服务段团委、安康生活服务段团委(16)

第二组:渭南车务段团委、韩城车务段团委、宝鸡车务段团委、略阳车务段团委、安康车务段团委、汉中车务段团委、万源车务段团委、支线公司团委、西安客运段团委、宝鸡列车段团委、安康列车段团委、西安物资供应段团委、安康物资供应段团委、西安铁路职培中心团委、宝鸡铁路职培中心团委、安康铁路职培中心团委(16)

第三组:西安工务段团委、宝鸡工务段团委、阎良工务段团委、略阳工务段团委、安康工务段团委、汉中工务段团委、万源工务段团委、线桥大修段团委、西安电务段团委、安康电务段团委、西安电务工程公司团委、宝鸡机车大修厂、局机关团委、西安多元投资集团团委、局劳动服务公司团委、安康铁路办事处团工委(16)

第四组:西安机务段团委、新丰镇机务段团委、宝鸡机务段团委、安康机务段团委、西安供电段团委、宝鸡供电段团委、安康供电段团委、汉中供电段团委、西安客车车辆段团委、西安东车辆段团委、安康车辆段团委、局教育中心团委、局科研所团支部、局计量所团支部、临潼疗养院团总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团委、安康卫生防疫站团支部(17)

第十四条各单位每月向局团委上报信息基数为2条。

第十五条考核计分包括基础分、刊用分,两项得分之和为季度考核成绩。年终考核成绩为季度考核计分总和加减相关因素得分。

第十六条基础分:

各单位每月完成信息基数计10分;在完成基础篇数的基础上超报的信息篇数不再加分。未完成上报基数的单位基础分为零。

第十七条刊用分:

(一)局属单位团委上报信息被局团委《青年工作信息》每刊用1条综合信息计10分,每采用1条简讯计5分。

(二)被全国铁道团委《团内信息交流》和局党政主办的《工作信息》、《情况速报》刊用1条综合信息计20分;刊用1条简讯计10分。

(三)被中国共青团网站采用1条综合信息(带标题)计15分,采用1条简讯计10分;被《中国共青团》杂志和铁道部办公厅信息刊用1条综合信息(带标题)计30分,刊用一条简讯计15分;被全国铁道团委《铁道团讯》杂志刊用1条综合信息(带标题)计20分,刊用一条简讯计10分(各单位团委对采用的信息情况每季度进行汇总统计,并将汇总结果于次季度首月5日前传真至局团委办公室)。

(四)信息被重复采用,按照较高一级刊物、网站所对应的刊用分数进行计分,不叠加计分。

第十八条被全国铁道团委领导或路局领导批示一条加50分。

第十九条全路团的信息直报站信息工作要求。按照《全路团的信息工作管理及考核评比办法》,经局团委研究选定并报全国铁道团委批准,确定全路团的信息直报站。被确定为全路信息直报站的单位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签认后,可直接通过网络向铁道团委上报信息,同时报送局团委备案。每月上报铁道团委信息不得少于4条,对连续三个月完不成铁团信息数量标准和要求,不能发挥直报站作用的单位,取消其全路团的信息直报站资格并通报本单位党委,同时取消年度“五四红旗团委”评比资格。每年末局团委根据各直报站上报信息的数量、质量进行综合排名,对排名末尾的单位视情况由其他信息报送采用排名较前单位补递。

第五章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局团委每季度对各单位团组织的信息、报道采用和总分排名情况在全局进行通报,并抄送同级单位党委领导。每年评选一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信息员,并给予表彰奖励。本单位全年有两个月及以上未完成上报基数,失去评先资格。

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发生重要事件,开展重大活动未及时上报信息,发生信息错报、漏报,全年累计未完成应报篇数的,局团委将进行通报批评。各单位的年终信息考核情况将纳入年度“达标创优竞赛”考评。

第二十二条在年终检查中,凡发现未按要求将《青年工作信息》呈送党政领导的单位失去评先资格,并通报批评。

第二十三条对全路团的信息直报站作用发挥突出的单位,局团委将给予通报表彰,并优先评选路局优秀信息单位。

第六章附则

制度管理信息篇6

一、为了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广大农民用药安全有效,,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落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开展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二、协管员设在乡镇一级,每个乡镇设2-3名;信息员设在居民委员会、行政村一级,每个村、居委会设1-2名。

三、协管员、信息员的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三)在当地具有较高威信;

(四)协管员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分管领导为主要组成人员;信息员以村委会、居委会负责人、守法经营的零售药店、医疗机构负责人为主要组成人员。

四、协管员、信息员在开展工作前,应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药品基本知识培训。

五、协管员、信息员的主要职责:

(一)协管员的职责:

1.协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执法,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但不参与调查;

2.协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当地宣传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及药品基本知识;

3.协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当地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

4.发现制售假劣药品、从非正常渠道购进药品、游医药贩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行为及时通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信息员的职责:

1.协助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放有关通知,收集有关统计信息。

2.发现制售假劣药品、从非正常渠道购进药品、游医药贩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行为及时通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六、协管员、信息员应遵守如下纪律:

(一)不得利用职权从事药品经营活动(本人为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负责人的除外);

(二)不得向任何人泄露有关药品监督检查和当事人的秘密;

(三)不准接受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吃请,收受礼品、礼金;

(四)不准在没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执行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私自进行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或收缴罚没款。

七、奖励与惩罚:

协管员、信息员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违法行为及时报告,经证实情况属实的,可按《海南省举报制售假劣药品有功人员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制度管理信息篇7

【关键词】微博;信息传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micro-bloginformationSecuritymanagementSystemanalysis

LiYing-nan

(BeijingelectronicsScienceandtechnologyinstituteBeijing100070)

【abstract】"micro-blog",hasbecomeabuzzwordofnetworktimes,ithas3characteristicswhichhavehighpraise:convenience,originalityandbacktheface.themorepeopleuseit,themoreworthappearobviously.atthesametime,themicro-blog'sinformationsecurityalsoreceivedgreatattention,andwiththesystemanalysismicro-bloginformationsecuritymanagementalsohasamorerealisticsignificance,thispaperistheuseofsystemanalysismethodtothesafetyofthemicro-bloginformationcanrealizemoreeffectivemanagementforanalysis.

【Keywords】micro-blog;informationdissemination;informationsecuritymanagement;systemanalysis;

1引言

1.1微博信息安全管理

“微博”,即是微博客的简称,是web3.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它基于用关系是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端组件个人社区,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充分体现出web2.0信息聚合与共享的原则,每个用既是传播的主体也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媒介,每个用都成为了微博客信息传播的驱动力。

微博信息传播是由分散的网民自发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微博平台的传播不是像传统网站那样的自上而下、点对面的平台,人们更多的是在某些网络的“节点”中信息。微博利用社会网络来实现信息的扩散,反过来,这一平台上信息传播活动又会丰富与拓展个体的社会网络。例如,由于的信息引人注目,获得了很多的“粉丝”,这些“粉丝”就是个体的社会网络上的新节点,这样的进步同时带来的危害也加深了微博用的痛苦,这就是微博出现的信息安全问题。

2微博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依据

2.1目前微博信息安全管理的弊端

目前,相关部门对于微博的信息安全管理存在严重的管理缺陷。现今微博用可在微博客端发表言论,可谓之具有自由言论的权利,可是这样的自由没有具体的规定,一些用的言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益,但这时并没有部门对其进行指责,或是加以任何批评指正,这样公众的言论自由相应地被扩大化。同时,有公民提出自己的隐私也被暴露出来。微博用不仅发表言论,而且有上传分享照片的自由,其内容部分包含涉及他人隐私的方面,而对于这样的行为,当事人不会遭到阻止。政府部门具有保证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职能,而对于微博上的信息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政府无法提出关闭微博客端等具体措施,所以目前微博信息安全的解决迫在眉睫。

2.2微博信息安全管理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分析

由于现今微博的使用者数量庞大,微博信息安全已不只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的添加防火墙简单的设备就可保证的安全,而是成为一种系统和全局的安全。微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微博信息安全的基础,需要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来确保各类人员按照规定的职责行事,做到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和防止恶意侵犯。而相应的管理部门的制度包括: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害数据及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制度;敏感数据保护制度、安全技术保障制度、安全计划管理制度等都尚未完善,这是导致现今微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低下的重要原因。

3解决微博信息安全问题的制度抉择

在现行的微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要想丰富与完善,必须遵行多项原则。

1)规范化原则。各阶段都应遵循安全规范要求,根据组织安全需求,制定微博安全策略。

2)系统化原则。根据对于微博安全工程的要求,对微博系统发展各阶段,包括以后的升级和功能扩展进行全面统一地考虑。

3)综合保障原则。对于相关人员、技术等多方面综合保障。

4)以人为本原则。要不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促进全社会的道德素质修养的提高。

5)预防原则。微博信息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并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6)动态原则。根据现有条件的改变和技术的进步,提高微博系统的保护能力。

7)均衡防护原则。根据“木捅原理”,整个微博系统的安全强度取决于某些薄弱的一环,片面追求某个方面的安全强度对整个系统没有实际意义。

微博是比博客更轻便的一种信息形式,也是一种新的网络公共空间,个体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在微博上信息,并获得自己关注的对象的信息,所以注重对微博用个人的言论的管理也是可行方法,这也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关于微博用言论的管理办法,同样遵循上述制度原则。

作为最新的微博相关制度,《规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原则,加强微博客的建设、运用,发挥微博客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从实际情况看,开展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和微博客用呼吁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保障其合法权益;社会公众也普遍呼吁要建立网络诚信体系,网站和微博客用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不得提供虚假、有害信息。

作为整治重点的北京已经步入紧锣密鼓的微博秩序整改阶段,接下来应大范围整改,将进一步完善微博信息安全的鼓励体制,在相应的管理制度方面应提出同步的治理方案,结合现代微博使用的快速发展进行完整的系统优化,以求保障每一位微博用的权益,相关部门人员应当肩负重大的微博安全管理责任,力图将整个微博信息传播系统环境彻底优化。

参考文献

[1]王红伟,杨慧俊.河南商报,2011-7-8.

[2]北京市微博安全管理规定.2011-12-16.

[3]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2000年.

[4]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

制度管理信息篇8

按照国家、省、市及区的要求,结合镇实际,制定镇人口管理工作制度与规范,建设镇人口管理信息库,采用自主采集,部门交换,信息整合等各种方式,实现人口信息的及时更新,形成适合本镇实际的人员人口个案数据和流动人口个案数据采集及变更工作机制,推动与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人口信息交流与共享。基本建成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覆盖全部人口的个案信息库,建立人口信息化应用程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升人口计生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主要内容

1、统计口径。

全员人口信息。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管理统计对象为常住本地及户籍在本地的所有人口,以户为单位进行统计登记。

流动人口信息。离开本镇市区域30日以上(流出人口),流入现居住地30日以上(流入人口),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流动人口和随其一起流动的未成年人口。其中:市区与区之间人户分离人口及婚嫁人员除外;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访友、服现役、中等以上学校在校生等人口除外。

2、主要项目。

全员人口信息。主要项目包括:现居住地址及代码、户籍地址及代码、门牌号、户编码、联系电话、居住类型、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身份证、出生日期、户口性质、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建卡日期、退出日期、退出原因、配偶姓名、配偶身份证、父亲姓名、父亲身份证、母亲姓名、母亲身份证、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日期、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日期、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日期等。

其中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日期、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日期、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日期等信息项可从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奖励扶助信息系统中自动获取。

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家庭户信息、户籍所在地地址、公民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流动原因、流出(返回)日期/流入(离开)日期、婚姻状况、联系电话等12个;家庭户信息项目包括:是否家庭户流动、(已婚人口)配偶是否随同流动等2个。

3、数据标准。

全员人口信息的数据标准按照《关于印发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的通知》(人口厅发[2008]59号)、《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XS)基础数据结构及分类代码》国家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相关代码等现有标准执行。

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数据标准按照《全员人口管理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ZS)基础数据结构及分类代码》国家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现有标准执行。

三、工作流程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程一般为:信息采集与变更、信息录入与上报、信息汇总与分析、信息接收与下载、信息审核与监控等。

1、信息采集与变更。

⑴初次信息采集。

村(居)委会按照统计口径和指标的要求,参考公安、民政、卫生、劳动保障、统计等部门帐册、户籍等资料,集中时间入户调查,采集核实修正人口相关信息,认真填写人口信息登记表。

⑵变更信息采集。

人口变更信息的采集依靠系统自采,部门共享获得,村级根据信息进行核实、修正,保持信息收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2、信息录入与上报。

经核实无误后,由(区)组织人员负责将个案信息录入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以部门共享等方式获取的相关信息,经确认后再入库,数据录入变更一般在每月5日前完成,通过信息网络上报区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3、信息汇总与分析。

接收到信息后,镇级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与查询,生成相关报表及各类分析表。

4、信息接收与下载。

通过信息网络,镇定期上报各种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和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定期下载国家颁发的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并由镇级流动人口管理人员核查后再反馈区级人口管理信息系统。

5、信息审核与监控。

采取层级负责的方式,对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质量监控。镇规划统计人员加强对信息采集、录入、上报等环节的监控,提高信息准确率、上报及时率、信息完整率,确保数据质量。

四、工作安排

1、建立组织。

镇建立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由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社会事业中心副主任、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由财政所长、民政助理、镇统计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共五名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人口计生线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落实。并按联系的村(居)分片包干负责。

各村(居)由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全体村(居)干部参加,并分片包干。

调查员队伍的建立。各村(居)应按不多于300人一个调查员的要求配备调查员。调查员必须符合工作认真、字体端正、熟悉调查组人口情况的要求,最好是退休教师、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

每村(居)落实数据录入人员一名,必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电脑操作熟练,工作责任心强。

2、时间部署。

年初步建立人口管理信息工作制度,基本完成全员人口信息和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

镇制定方案,组建领导班子,选调信息采集员。

完成信息采集。

完成数据录入、修订,并初步运行。

健全完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各项制度,正常运行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建成人口数据库,利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开展相关分析及宏观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3、考核奖惩。

镇建立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区镇对各村(居)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进行百分考核,得分95分以上为一等奖,90-94.9分为二等奖,85-89.9分为三等奖,85分以下不得奖。其中信息采集工作占60分,在11月20日前完成并通过验收的此项工作占60分,在11月20日后完成的,每迟一天扣1分。信息质量占20分,主要考核数据项登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人口信息登记表的工整性和美观性;信息录入占20分,要求做到及时录入,准确无误。具体以区、镇考核登记为准。

这次调查采取以奖代补,根据考评总分、评出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500元、三等奖2000元,一等奖不受名额限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建设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是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是提升人口计生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各村(居)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各村(居)要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2、制定规范,认真实施。

各村(居)要按照省、市、区、镇的统一要求,结合各村(居)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步骤,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立即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全员人口信息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录入、审核、上报工作,把人口信息采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采集信息准确率。

3、强化质量,加强监督。

信息质量是系统的生命,建立数据评估制度。镇对上报数据要进行分析和评估,切实把好质量关。定期进行各种抽查,检查并考核系统质量。

制度管理信息篇9

第一条为了全市烟草信息网络体系安全,推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确保局域网正常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的局域网络系统,是指由市县局(公司)投资购买、信息中心负责维护和管理的局域网设备、配套的网络线缆设施及网络服务器所构成的硬件、软件集成系统。

第三条局域网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由信息中心负责,未经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网络设备。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局域网及局域网服务器的活动,不得危害或侵入未授权的服务器。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

第五条局域网安全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信息中心、监察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信息中心在安全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具体的网络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信息中心配备网络安全专管员,实行持证上岗,负责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网络安全管理,对各项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各县局(公司)、部门指定1名网络安全专管员,负责对本单位(部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

第三章安全保护

第七条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登陆进入局域网、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盗窃、破坏网络设施;不得采用各种手段切断单位、部门或他人网络的连接。

第八条各单位从事施工、建设,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无特殊情况必须保证网络设备24小时正常运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关闭有关设备或电源。

第九条各单位、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备案制度,真实详尽记录各联网计算机的使用者和使用时间,并保留半年以上。

第十条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必须保持日志记录功能,历史记录保持时间不得低于6个月。

第十一条内网与外网出口处必须安装防火墙,确保网络不受攻击。电子邮件服务器应具有emaiL病毒过滤和关键字过滤功能。

第十二条各单位必须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并建立应急预案。业务、专卖数据必须每天备份一次。当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恢复数据,确保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十三条任何连入局域网络的计算机均须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信息中心应及时将有碍局域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断开连接后通报其所在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凡未通过信息中心自行与iSp联网的计算机不得接入局域网。

第十五条各单位、各部门不得泄露使用的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登录用户名及密码。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不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不得窃取他人帐号、口令使用网络资源。各单位必须对局域网内计算机实行ip地址与网卡maC地址绑定,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ip地址设置。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接纳网络用户。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单位分配的个人电子邮箱上公网注册信息,不得访问恶意网站和不健康网站,不要随意打开陌生邮件。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各种网络设备或软件技术从事用户帐户及口令的侦听、盗用活动,不得使用任何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信息。

第十九条局域网设备、连接线路及服务器等发生破坏案件后,信息中心必须及时向市局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第四章信息管理

第二十条网络用户必须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管制度》。

第二十一条局域网及子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要实施保密措施。信息资源保密等级可分为:(1)可向internet公开的;(2)可向广域网公开的;(3)可向局域网公开的;(4)在本单位公开的。

第二十二条局域网中对外信息的内容必须经本单位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审核备案,通过专用帐号进行。帐号由专人保管使用,不得随意公布转借。

第二十三条未经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主页上开设交互式栏目,不得设立游戏站点或纯娱乐性站点,一经发现,即从网上隔离,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开设的电子公告栏(BBS)必须建立信息审核员、站长和栏目主持人组成的三级管理、分级负责制;建立栏目主持人资格审定制度、用户登记制度、日志备份制度。BBS开放期间必须有专人管理,采取有效的身份识别、安全防护和有害信息过滤保存技术,并具有安全审计功能。

第二十五条未经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允许,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得为外单位人员提供电子邮件或其他网络服务。

第二十六条局域网内的所有用户有义务向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或有关部门报告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的、不健康的信息,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网络安全小组应不定期检查局域网信息的内容,督促信息中心和各部门对有害信息进行清除。

第二十七条局域网接入单位和用户必须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十八条严禁在局域网上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对于来历不明的可能引起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应使用公安部门推荐的杀毒软件检查、杀毒。

第五章违规处罚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信息中心向所在单位(部门)或个人用户提出警告,停止其网络使用。

1.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制度的;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宣扬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损害单位形象和利益的;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2.破坏、盗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和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活动的。

3.盗用他人帐号或ip地址的。

4.私自转借、转让用户帐号的。

5.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6.不按有关规定擅自接纳网络用户的。

7.上网信息审查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

8.使用任何工具破坏网络正常运行或窃取他人信息的。

上述违规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管理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六章其他

制度管理信息篇10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四条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五条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六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二)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第七条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应当持经营许可证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八条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办单位和网站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二)网站网址和服务项目;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对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编号。

第九条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拟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应当在申请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者办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专项申请或者专项备案。

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和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布取得经营许可证或者已履行备案手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名单。

第十一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经许可或者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不得超出经许可或者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从事有偿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变更服务项目、网站网址等事项的,应当提前30日向原审核、发证或者备案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其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第十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

第十四条从事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项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提供的信息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上网用户的上网时间、用户帐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的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十五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色情、、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六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第十七条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申请在境内境外上市或者同外商合资、合作,应当事先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其中,外商投资的比例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十八条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国家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许可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关闭网站。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履行备案手续,擅自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关闭网站。

第二十条制作、复制、、传播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发证机关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通知企业登记机关;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备案机关责令暂时关闭网站直至关闭网站。

第二十一条未履行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义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关闭网站。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其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义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备案机关责令关闭网站。

第二十四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其业务活动中,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