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灾害防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44:39

森林灾害防控篇1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原则;发展对策

1.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现状及原则

汤原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西部边缘,北依小兴安岭千里群山,南邻松花江、汤旺河两大水系。县域面积34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33%,全县活立木蓄积量375万立方米。主要有松、柞、桦、杨、椴等20余个树种。林区有占地7171公顷的大亮子河国家红松原始母树林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1.1森防基础设施建设

汤原县现有县级森防站1个,8个国营林场,1个国营苗圃,10个乡镇。近年来,国家在防控体系基础设施上加大了投资力度,大大提升了汤原县森防的防控能力,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技术先进。

1.2防控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是一项系统工作,过去对有害生物防控主要以迅速压低灾害势头为目的,方法简单,见效快,从不以环保角度来对待防控,所以大量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给生态系统造成灾难。为了减少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给环境造成的破坏,现在人们开始使用对环境安全效果明显的防控措施。

1.2.1植物检疫

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国内调运量逐年提高,因检疫把关不严造成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随调运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传播扩散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林业和生态建设构成极大威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申报制,结合产地检疫合格证和调运检疫证书,加强对种苗的产地检疫力度。开展了集体、个体苗木的产地检疫工作,同时,抓好各种林木、花卉、木材的检疫复检,防止林木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害随植物产品调入调出,及时消除灾害隐患,从而保障林业生产和造林绿化的安全,确保造林成果和森林资源安全。

1.2.2营林措施

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营造不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生存条件的森林,合理利用树种之间、林龄之间的搭配,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自身抗御灾害能力,起到防控作用,维系森林生态平衡,减少有害生物发生。

1.2.3生物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是一种或几种有害生物在短时间个体数量剧增,造成森林受到危害。为控制有害生物的增长速度和数量,人们利用天敌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采用招引益鸟益兽,施放寄生蜂寄生蝇,扑食性天敌等方法,增加天敌数量,达到减少有害生物数量的目的。

1.3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原则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是一个有效组织协调可利用的一切资源,应对林业生物灾害事件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林业生物灾害进行系统的监测和分析,进一步改善灾害应急管理周期中减灾、准备、响应和重建等方面的措施,以尽最大可能通过有效的组织协调,来保障生态安全,并将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林业生物灾害管理,必须根据有害生物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不同生物灾害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其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科学性。林业生物灾害的管理,必须遵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有害生物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生物灾害的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因害施策;按照生态健康原理,对不健康生态系统或亚健康生态系统进行合理调控,恢复并维持生态系统健康。

(2)系统性。林业有害生物不仅侵害生态系统,同时还危害人类社会系统。因此,要进行高效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就必须运用系统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

(3)社会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管理不仅是针对生态系统,还涉及到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必须融入到全社会发展中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使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公共化、社会化。

(4)时间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时间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必须针对这一时间约束,作出快速反应,才能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有效防控。

(5)政策性。一方面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开展管理活动。另一方面,为使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活动规范化,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法律法规、技术规范、防治标准,使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规范化、高效化。

(6)目标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活动,必须实现生态健康这一目标,以保护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生态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

(7)计划性。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管理活动,按照不同的阶段目标,制定严密的管理计划,才能有效调配人、财、物,使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8)层次性。在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管理活动中,国家、省、市、县乃至社会个体,其所处层次不同,管理范围不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情况不尽相同,其管理内容也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1.4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情况

汤原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认真贯彻《预测预报管理办法》《部级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全县测报网络体系逐渐完善,有效地指导了全县林业有害工作的开展。预报准确率每年达90%以上,信息数据实现网络化传输。由于基础设施加强, 汤原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各类数据、信息都实现了信息数据网络化传输,及时反映了汤原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实现了森防信息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信息服务。测报新技术得到了全面应用,为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

1.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积极开展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实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责任目标制,逐级分解落实到各乡、各单位。明确防治区域、目标、任务,并对防治过程进行跟踪督导和检查。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同时,积极推广无公害防治措施,通过人工、物理营林措施,实现了可持续控灾。

1.6科学技术队伍建设

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汤原县森防站开展了“汤原县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活动,掌握了县域内林业有害生物基本情况,全面提高汤原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此外,汤原县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对从事林木防治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了森防的队伍建设,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整体水平。

2.发展对策

2.1完善森防机构,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各基层防治机构,在各乡镇建立乡级森防点,负责本辖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防治、检疫执法工作,形成县、乡、村防治、测报、检疫体系,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提供保障。各乡镇政府应设立森防专项经费用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购置防治、测报仪器设备。森防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投放,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和截留。

2.2加大防治力度,提高防治水平

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森防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推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采用人工、物理、生物、营林等综合防治措施,科学防治。对重点区域加大防治力度,以减少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达到减灾控灾目的,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森林灾害防控篇2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防火;病虫防治

abstract:theforestfiresbringsignificantlossestothecountryandpeople'slivesandproperty.therefore,inordertoreallydoagoodjobofforestfirepreventionworktoeffectiveensurethatinpreventingandfightingforestfires,toensurethesafetyofpeople'slivesandproperty,thispaperdescribedtheworkofforestfireprevention,pestcontrol,aswellastheprotectionandmanagementofwetlandresources.

Keywords:forestresources;forestfireprevention;pestcontrol

中图分类号:p4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森林防火

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在破坏森林的各种因素中,以森林火灾最为严重。它能在很短时间内,烧毁大面积的森林和大量的林副产品,破坏林分结构和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造成气候失调,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洪水泛滥或水源枯竭。有时引起山洪暴发,冲毁农田,直接危害农业生产。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1.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森林火灾作为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生态建设,常常是以突发性强、毁坏性强、难以控制的特点对森林资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当前,要结合气温逐步升高、气候干燥的实际情况,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继续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防火值班、防火战备和通信联络,严密关注当地气象和林火动态,坚决杜绝火灾火情的发生。要同各单位鉴定护林防火责任状,年终考核时一并进行考核,确保一级对一级负责,不论哪个环节、那个单位出了问题,都要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2加强火源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火灾火情的发生。火源管理是护林防火的重中之重,也是控制林火发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3团结一致,统筹兼顾,全面作好护林防火工作。

1.3.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由于很多林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灭火用水又完全靠拉运,灭火难度大,如何适应特定的林场灭火要求,对灭火队伍建设和灭火器材的配备、维修、保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部门要及时对防火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强化训练,不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都要及时进行训练,扑火工具、机具要及时保养、维修。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提高处置火情的能力,适应新时期、新环境下的现代防火灭火要求。

1.3.2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在开展护林防火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决不允许有,违法办事的情况出现。对不利于防火工作的人和事要坚决制止,对,不负责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林业执法人员要努力转变工作作风,热情服务、依法办事,确保国家林业资源安全。

1.3.3团结协作,共同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护林防火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的事情,要求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火工作,目的就是提高公众对火灾的防范、扑救意识,使这项工作走上“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道路。各单位要警钟长鸣,一旦发生火灾火情,要迅速出动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立即报告市护林防火指挥部。

2、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设施

2.1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设、维修防火线和防火巡护步道;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发生森林火灾时是扑火人员进入和离散的主要通道;也可以阻隔森林大火的蔓延。组建和发展消防专业队伍是扑救森林火灾的有力保障,加强消防队员的扑救技能和业务知识训练,在防火期间要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训练、保证防扑火的需要。预防工作坚持以群众为主专业队伍为辅、群专结合;扑救工作以专业队伍为主,群众为辅,专群结合。

2.2抓源头;控火源。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火环境、火源、可燃物、根据林火灾发生机理,没有火源和可燃物就不存在森林火灾;火环境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只要管理好人和可燃物,就可堵住森林火灾的源头,预防为主的方针也就得到体现。

2、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培育,从种子、苗木、幼林直至成林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病虫害,严重时,害虫可能把树叶食光,蛀空树木枝干,使树木枯死;或咬断苗木的根系,造成缺苗断垄;或食空果实造成颗粒无收。为了减少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通过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和检疫,加强预防和除治,控制其发展与蔓延。

病虫害防治是森林培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内容包括对森林、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病虫害的防治和除治。国家颁发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已规定了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还明确指出区、乡林业站负责组织本区、乡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可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和管理,是乡镇林业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2.1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分疫区进行封锁,对种子、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2.2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2.3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子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2.4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2.5适地种树,培育健苗、健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

2.6营造混交林,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2.7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面临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最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结语: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不仅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美化环境,净化大气,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以及对加强国防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保护好森林资源,有很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森林灾害防控篇3

关键词:林业灾害;防灾减灾;借鉴

收稿日期:20120320

作者简介:周英梅(1982—),女,贵州瓮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19603

1都匀市林业自然灾害特点

1.1气象灾害

1.1.1雪灾

冬季积雪过多可导致林木折梢、折干、翻兜,产生机械损伤,损坏林木干形,造成生长势下降,引发病虫害。

1.1.2低温冷冻

包括冻害和雨凇害,冻害主要指低温对林木造成的危害。都匀市大多树木不能耐强低温,不同的树种或同一种树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忍受的极端最低温度和持续时间都有很大的差别,一旦气温低于极端最低温度,容易造成林木枯梢甚至死亡。雨凇害指过冷却雨水在林木表面凝冻而成的冰层(雨凇)对林木造成的伤害,雨凇常凝聚在林木枝干的迎风面,因重力作用使枝干弯曲,严重时折断劈裂,甚至根倒。

1.1.3风雹

包括雷雨大风和冰雹,雷雨大风在都匀市以夏季为主,林木常因遭到大风的袭击而发生风拔,风倒和风折。冰雹多发于春、夏两季,可造成苗木、幼树死亡,林木枝叶损伤,严重时甚至折倒古树名木。冰雹造成的伤口使林木容易被病虫侵袭,严重影响生长。降雹的同时,常伴有狂风暴雨,对林木危害很大。

1.1.4干旱

对林业产生危害的干旱主要是春旱和伏旱。冬春是都匀市主要的造林季节,苗木定植后,根系尚未完全恢复,春季温度回升后,苗木抽枝展叶,蒸腾量大,此时如遇春旱,苗木、幼树常因水分不足出现凋萎,枯死现象。7~9月正值林木生长高峰期,需水量多,如遇高温伏旱会造成林木生长减缓、落叶或落花落果,幼树灼伤、枯萎死亡。

1.1.5灾情特点

雪灾和风雹全市各地都有发生,危害程度因每年气候变化而各异。低温冷冻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加重,不同坡向低温冻害的差异与冷空气活动的路径有关,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坡的冻害重于南坡;南北走向的山脉,东坡和西坡的气温也有显著的差异,位于冷空气通道的坡向气温低,林木冻害较重。

1.1.6受灾程度

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0年都匀市因雪压、风雹而折断、翻到,需要进行清理的木材蓄积近32.5万m3,而2008年元月凝冻灾害风倒雪压木就达23万m3。

1.2生物灾害

1.2.1病虫害

对都匀市林业造成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有10多种。病害主要有松赤枯病、松赤落叶病等。虫害主要有松褐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萧氏松茎象、栗实象、松毛虫、金龟子、叶甲、侧柏毒蛾、银杏大蚕蛾、松叶蜂、松尺蛾等。

1.2.2鼠(兔)害

指鼠类和野兔啃食林木、苗木的幼枝、嫩叶及根茎所造成的危害。

1.2.3杂草害

危害都匀市林业的杂草害主要隐患是紫茎泽兰。紫茎泽兰入侵林地后,挤占生长空间,毒化土壤,减缓林木生长,造成幼树、苗木死亡。

1.2.4区域、范围及影响程度

森林病虫鼠害在全市范围内都有发生,2006~2010年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面积为2.22万hm2,仅2006年就发生0.61万hm2,其中虫害发生面积0.45万hm2、病害发生面积0.17万hm2、鼠(兔)害发生面积较少,但主要发生于退耕还林等新造幼林地。

1.3森林火灾

都匀市森林火灾起因以人为火为主,极少雷击等自然火。2006~2010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405次(其中森林火警332次、一般火灾73次),火场总面积3011.7hm2,受害森林面积169.8hm2。森林火灾受害率5年平均为0.3‰。

1.4林业自然灾害发展趋势

2000年以来,都匀市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林业建设全面提速,到2011年全市森林面积已增加到11.1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54.13%。随着森林资源的迅速扩展,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加上全球气候异常,干旱、高温、风雹等灾害性气候增多,从总体上看都匀市林业自然灾害呈上升趋势。

(1)气象灾害呈加重趋势。“十一五”期间,都匀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2万hm2,新增的大量幼林,尚未郁闭形成森林环境,稳定性、抗逆性差,遭遇大雪、低温冷冻、风雹、高温干旱等灾害性气候,往往损失严重。

(2)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多,防治困难,造成损失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国际、市际间物流日益频繁,国外、省、市外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扩散、成灾的压力不断加大。

(3)森林火灾有所回升。由于森林面积增加和气候异常,加上实施天保工程后的禁伐政策,林区可燃物载量严重超标,林区用火和人为活动日益频繁,森林防火的范围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近年森林火灾又有所回升。

2防灾减灾工作的措施探讨

2.1气象灾害

(1)科学造林、营林,提高林分的抗逆性。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造林地块的土壤、气候条件,科学规划设计,选择适生乔木或灌木树种,加大乡土树种的运用力度,培养健康树势,增强林木对低温、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抵御能力;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增强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加强中幼林抚育间伐和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合理调整林分结构,解决人工林“过密、过疏、过纯”问题,促进森林健康;及时清理风倒、雪压等灾害木,减轻灾害损失,改善林分卫生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大力推广林业减灾适用技术。采用容器苗在雨前、雨后适时造林,减轻干旱危害;运用生根粉、保水剂蘸根造林,促进苗木根系恢复生长,提高吸水、保水和抗旱能力。

2.2生物灾害

(1)大力强化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搞好省际、州际、市际检疫协作和联防联治,加强对国外、省外有害生物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及时林业有害生物入侵警示通报,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防止新的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抓好重点地区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确保森林生态安全。

(2)全力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按照监测全面、预测准确、预报及时的要求,努力探索监测和调查的科学方式方法,完善有害生物立体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3)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综合防控能力。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疫检验、天敌繁育、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等技术难题,力求在防治技术上取得突破。

(4)落实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检疫率等“四率”指标,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实行防治目标管理检查监督制度和《林业有害生物限期防治通知书》制度,确保防治各项工作的及时到位。

(5)建立健全突发灾害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贯彻落实《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准确、科学地对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做出预警。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急防控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力度,保障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

(6)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意识和防治观念。

2.3森林火灾

(1)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按照《森林防火条例》规定,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行政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地块责任和包片责任,积极开展群防群治。

(2)组织开展林火隐患排查。开展经常性的森林火灾隐患大检查、大排查活动,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排除、不留隐患,降低森林火灾风险。

(3)加强火源管理。强化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根据火险等级超前预警,特别是高火险时要落实超常规的应急防范措施,做到路口有人把、山头有人看、坟头有人守,坚决杜绝上坟烧纸等引发火灾。

(4)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全民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火意识、紧急避险能力和火灾扑救能力。

(5)落实岗位责任。一旦发生火灾,各级防火责任人按要求到岗到位、履行职责,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处置,做到打早、打小、打了。严格责任追究,做到火灾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6)健全森林防火体系。健全全市森林火灾应急处置系统,建立森林消防物质储备库。“十一五”期间,都匀市投资300余万元,先后组建森林防火扑火专业队3支,半专业扑火队16支,开设防火线、防火林带5614km,防火通道5km,重点区域建设了望台5个,新建永久性森防标牌200块,建成生物防火林带1085km,配置防火指挥车2部、防火巡逻摩托10部。

3结论与探讨

针对都匀市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都匀市结合自身职能,发挥部门优势,把防灾减灾贯穿于整个林业工作的始终,取得了一定成效。

(1)依靠科学技术,增强林分抗逆性。科学规划设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趋利弊害,合理选择造林树种,加大乡土树种和针阔混交林造林比重,培养健壮的树势,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增强对各种气象灾害和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的抵御能力。组织开展对石漠化山地等困难地段造林技术的科技攻关,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大力推广使用容器苗、生根粉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造林质量,促进幼林郁闭,减轻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

(2)加强检疫测报,全力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制定并由市政府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载体,建立市、乡、村三级测报网络,及时林业有害生物趋势预报和病虫动态。以松材线虫病、松毛虫、萧氏松茎象等部级重点治理工程为龙头,大力开展无公害防治,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十一五”期间,都匀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防治率平均达到75%以上,均高于国家、省、州规定的年度管理目标。

(3)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努力减少森林火灾。制定并由市政府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认真落实森林防火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加强林火监测、防火通信、道路及防火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防火组织和专业扑火队伍,切实加强巡防体系建设,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十一五”期间,都匀市森林火灾受害率平均为0.3‰,均低于国家、省、州下达的0.9‰控制指标。

参考文献:

森林灾害防控篇4

一、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存在问题

发生概况。南部县现有林地面积130万余亩,主要树种有柏树、马尾松、桤木、杨树、栎类等用材林和核桃、大枣、柿子、桃、梨等经济林。林木病虫害以蜀柏毒蛾、杨树食叶害虫、杨树蛀干害虫、杨树病害及经济林病虫害等为主。林业有害生物逐年上升,危害日益加重,对我县造林绿化成果构成威胁。

全县森防机构现状。我县现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个,工作人员14名,各乡镇生态管理办公室配备有1名兼职测报人员,全县现有兼职测报员73人,各测报站点基本能按时开展病虫情况测报,及时病虫信息,适时组织开展病虫防治工作,积级开展森林植物调运检疫和种苗产地检疫工作,但是,我县森防站建设及网络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层森防人员不够稳定,对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测报、检疫设备较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报、防治和检疫的质量;森防人员素质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测报,检疫,防治信息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测报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我县狠抓了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其中部级中心测报点1个,设置固定调查样地40个,同时设置临时调查样地1100个,配备专职测报员2人、兼职测报员73人。为搞好此项工作,我县每年制定《南部县主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越冬前后及发生期病虫情调查,各测报点加大测报力度,及时调查虫情,为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存在问题:一是用于测报的经费偏少,影响了测报工作的开展;二是测报设备手段落后,缺乏测报车辆;三是测报人员不足。

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几年来,我县强化了森防目标管理工作,继续推行了森林病虫害限期除治制度,完善了防治、测报、检疫体系建设,主抓了柏树、杨树、核桃等树种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了蜀柏毒蛾、杨树食叶害虫、杨树蛀干害虫、核桃举翅蛾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使我县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存在问题: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蜀柏毒蛾年均发生量达20余万亩,杨树食叶及蛀干害虫危害日益加重,若不及时开展防治近几年有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可能性。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且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病虫害同步增加。

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

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没有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用于防治工作的经费短缺,用于防治的仪器设备偏少,人员偏少,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科技成果及新技术应用情况。我县积极组织森防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了蜀柏毒蛾飞机防治技术推广,每年飞防面积达5万亩,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控制了虫情的蔓延。

二、全面提升森防工作的对策措施

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森防工作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中的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病虫害防治贯穿于森林资源培育的全过程,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在营林的各个环节如引种、育苗、选地、造林、经营、抚育及采伐中,注意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来源,协调各生物间关系,提高树木抗性,是实施森林病虫害由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的根本途径。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始终,逐步实现森防工作的“四个转变”,切实把森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工作上来。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一是要完善营造林的有关标准和方法,从制度上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逐步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二是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健全和完善主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加快各级测报点建设速度,建立起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三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抓好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依法建立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严格执法,严防危险性病虫的传播蔓延。

进一步加强以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为主要内容的森防体系建设,提高我县森林病虫害的防灾、控灾、减灾能力。一是加快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健全森防体系建设,坚持常年监测与定期普查相结合、部门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实现监测数据处理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二是建立健全检疫御灾体系,要健全各级检疫机构,加强检疫检验设施、除害处理设施、隔离试种苗圃、检疫信息系统建设。三是完善防治减灾体系,加强机动施药设施建设,加快防治器械的更新换代;建立完善社会化防治服务体系。

应加强森防法规宣传,普及森防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森防工作的认识;不断建立健全森防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森防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依法管理、依法防治上来,要对重大危险性病虫害推行防治通知书制度,提高除治工作的强制性;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执法监督。

加大森防科研和成果转化力度,必须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和示范等推广工作,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要增加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要组织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部门的专家联合攻关,应用先进技术,研究解决森防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森防工作的科技含量,真正发挥科学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森林灾害防控篇5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系统工程

一、影响和导致森林病虫害出现的原因

1、缺乏专业系统的监控体制

没有完善的监控系统与合理有效的布局来展开工作,在灾害出现时无法以最快速度去进行救治,在防灾方面也是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资金的不足使得整体防灾救灾的水平低下,在设备上不能与先进地区保持协调一致;在灾害发生时不能有效的解决,出现浪费大量资金却没有将灾害解决的情况。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没有予以高度重视,没有与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相结合;忽视了森林病虫害的危险性,使防治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

2、对天然树林的滥砍滥伐严重

林业的发展核心就是加工树木木材,肆意的对树木进行砍伐造成天然树林已经严重流失,很多地区天然树林的数量与质量都出现下浮的趋势,林业的植被破坏严重,失去了原有的形态和结构;没有了坚实的基础,树木就失去了成长的区域,这样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病虫进入到森林中,侵蚀大量树木,重则引发虫灾肆虐,轻则危及树木的成长质量。

3、病虫害的传染

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大部分的病虫害都是通过其他带有疫情的虫传染来的;病虫害主要是由于在虫灾区域被扩散,有些带有严重疫情的生物最初是在国外的树林作物中出现的;引进国外的树林产品对我国造林工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出现虫灾问题之后,我们就要严格控制对引进树种的质量,避免出现带有疫情的树种进入到造林过程中,出现虫灾传播现象。

4、过量的使用化学制剂

我国的造林工程中,对防治虫害的技术缺乏创新,一直引用传统的技术成果,使用大量批发的化学制剂对树木进行喷洒,第一次喷洒时可以在根本上对病虫的繁衍有所控制,随之而来,病虫已经增强了抗药能力,在对其进行喷洒也没有任何的作用,还会导致树林受到化学药剂的污染,出现大幅度的破损情况。这就要求在对病虫的农药研究上有所创新,借鉴国外典型林业工程中防治虫灾的经验,加以研发新型技术,在对病虫的治理上,做到较少化学药剂的加入,不允许在消灭病虫的基础上出现破坏森力资源的情况;寻找出与林业特征一致的治理药剂,提高防治效率。

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在森林资源的耗损中,森林虫害占大幅的比重,从经济方面计算每年的损失至少有数十亿,从生态环境上看破坏程度更是不能估计的,大量树林被虫害的侵蚀,出现不完整的植被群体,随之就会导致更多的树木被传染遭到破坏。因此加强对病虫害的控制是建设生态的主要工作,相关机构和部门都要明确职责,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对病虫害的侵蚀降低到很小的程度,要实行的方案有:

1、对森林植被的检查和预防

检查植被是避免森林资源受危害作用大的病虫侵蚀。对进行检查的区域加以控制从种子、幼苗和其余木材的运送上做到监管和处理,保证进入到种植区域的作物都是安全健康的;运用科学技术对病虫严格审查,与天气状况、当地种植环境相结合,判断是否有病虫出现,要在病虫出现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有效的生物治理措施

对待森林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

3、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4、昆虫病原真菌

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设施建设不完善,防治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因缺乏防治技术,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现行基层服务体系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相关资源普遍短缺。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工作责任制,外来有害生物的管理等相关防治技术和行业标准急需补充,对于有害生物引起的责任,也没有明确的惩罚规定。

三、对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对策

1、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减轻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此,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2、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体系

要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体系。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3、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高防治工作科技能力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组织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战略、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等研究,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疫检验、天敌繁育、病虫害评估、无公害防治等技术难题。

4、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

森林灾害防控篇6

【关键词】:森林防火工作;应对措施

城市建筑、水土流失、沙漠化、火灾、人为破坏等等原因使地球上的绿色植被越来越少,森林的面积也在持续减少。森林对于大自然而言是一个生态水库,对于人类而言是改善环境、减弱噪音的宝藏。森林的光合作用吸收着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着人们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对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保护森林等于保护人类自身,有些不法分子为谋私利偷树、伐树、放火,对森林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除了人祸还有天灾在威胁着森林,天干物燥引起的自然火灾,也在很大程度地危害着森林。做好森林的防火工作势在必行。

1、森林对环境的作用

海洋代表着水里的生态系统,森林代表着陆地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水和空气,水是生命之源。地球系统中的水循环是一个海洋――大气――陆地(森林)――海洋的循环过程。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代表,不仅可以保留住水分,还可以留住土壤。森林的地表层上覆盖着许多的枯枝烂叶,这些腐烂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还能减弱水流的冲击力。森林中的植被把根系深扎在土壤里,在暴雨季节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森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的沙漠化。

森林在阳光下进行的光合作用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现在很多人是谈霾色变,因为雾霾中的有害物质太多,进入呼吸道就会黏着在人们的气管或者肺壁上,对人们的身体危害非常大。森林可以在低浓度内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森林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很多,比如,防风、调节温度和湿度、减少冰雹、霜冻等灾害。森林为自然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应该意识到森林对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人人奉献一份力量,做大自然的朋友[1]。

2、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

森林火灾多半是指失去了控制,大火在森林中肆意蔓延和扩展,对森林的生态系统和森林周围的居民产生危害的火灾。森林火灾的突发性和破坏性极强,火灾一旦蔓延就难以制止。它不仅烧伤烧毁林木,减少森林的面积。还会严重破坏森林的生态平衡,使森林中的动植物减少。而且,严重的火灾还会直接烧伤土壤,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营养成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沼泽地。火灾对森林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找到森林发生火灾的原因,在根源上杜绝火灾的发生。

一般森林的火灾多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火灾;一种是人为火灾。自然火灾是指由自然天气引起的火灾,比如:雷电火、天气干燥引起的自燃等。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人为火则是生产性的火源和非生产性的火源,还有故意放火等等。生产性的火源顾名思义是由于生产用火引起的火灾发生,农业、养殖业、工矿运输等等都需要用火,在用火的过程中,容易不小心引发火灾。非生产性火源是由野炊、野外吸烟、烧纸或者取暖等途径引起的火灾,人们的一个疏忽大意可能就是一场灾难的Q生。故意纵火,是指人们在燃烧荒地里的枯枝烂叶,受风向的影响火势越来越大最后控制不住,引起森林火灾。吸烟过后,不把烟头熄灭后再丢掉,带有火星的烟头掉落在有枯草的森林里,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人为引起的森林火灾占森林火灾总数的99%。

除了人为火和自然火的原因外,火灾得不到有效、迅速的控制也是森林火灾不断蔓延的原因。有些护林的企业,没有先进的防、扑火设备,缺乏控制大火的能力和手段,不能在火灾发生的前期及时地遏制住火灾的蔓延。落叶虽然可以覆盖地皮表面,保持土壤的湿度。但是,在高温炎热的干燥季节,落叶也是火灾蔓延的原因之一[2]。

3、加强森林的防火工作

森林的火灾对人类和大自然都是一种伤害,预防火灾的发生,加强森林的防火工作是目前防火减灾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具有的防火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组建森林防火小队

把森林防火的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建立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设立指挥部与办公室,明确防火组织中的每个人的任务。在森林周边的乡(镇)、村等地区建立管火队、扑火队和督查队,这样在火灾发生的瞬间就会有专业的森林消防队伍对火情进行控制。经常性的召开防火工作的调研会,讨论、交流工作经验,找到最好的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合理的控制火情蔓延的方案。

3.2开展预防森林火灾发生的教育宣传活动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找到问题的源头,在源头上切断它,减少它发生的可能性。《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大力开展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每个人都能知道森林对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对人们进行森林着火原因的分析和讲述,让人们意识到烧荒、祭祖、野炊等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性后果,引导人们正确的用火方式。有多起森林着火的案例是因为没有熄灭的烟头而引起的,最典型的就是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事件。保护森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森林的消防工作应该在公民的自觉行动下进行。

3.3提高森林的自我防御能力

营造生物防护林带,在造林工程和森林改造的工程中,培育合适的树种。利用树种的覆盖率,增加土壤和植被的湿度,提高森林的自我防御能力,较少火灾的发生率。

结语:

森林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的保护伞。在国家经济水平提高的时候,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生态建设、绿色室内设计、绿色城市、绿色家园等等,一系列的绿色环保主题应运而生。森林的防火工作就是为了保护森林,保护森林里的生态系统,还人们一个绿色、无污染的空气环境。在这种城市化越来越严重的时代,保护我们仅有的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森林灾害防控篇7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县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整体推进,注重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扎实推进我县“平安林区”建设,促进我县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

二、创建范围

创建范围为全县各涉林单位和组织,包括各乡镇、国有林场、林业站、箬寮自然风景名胜区。

三、工作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改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群防群治的森林消防、防病虫害、防乱砍滥伐、防乱捕滥猎、防乱征滥用林地的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一)建立健全由县、乡(镇)政府主导、群防群治的森林消防、防病虫害、防乱砍滥伐、防乱捕滥猎、防乱征滥用林地的工作机制。把“平安林区”建设纳入我县平安创建活动,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的齐抓共管机制,形成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我县林区治安形势良好,涉林刑事案件零增长,涉林刑事案件侦破率达到95%以上。不发生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200立方米以上,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100亩以上、属其他林地200亩以上的案件。不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特别重大刑事案件。

(三)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年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每10万公顷25次以内,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严防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扑救人员死亡事故。

(四)我县林区社会稳定,群众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满意。涉林回复率达到95%以上,山林纠纷调处率在95%以上,严防发生进京、进省政府和市政府的事件,严防发生涉林和重大林业生产责任事故。

(五)提高科学防治水平,有效遏制林业生物灾害扩散蔓延。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大幅下降,逐步扭转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到今年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95%。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浙林公文件的要求,积极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加强森林消防、防病虫害、防乱砍滥伐、防乱捕滥猎、防乱征滥用林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切实担负起森林消防、生态公益林管护、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林木采伐管理、林地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职能,做到人员、报酬、制度、责任四落实。

(二)切实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加强村级护林组织建设,组织各种联村联乡联防组织,有效防止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森林公安继续开展以“三情”、“四网”、“两管理”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警务运行机制、勤务保障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群防群治机制,基本实现民警下基层,警务到一线,服务超前,熟悉“三情”,发挥民力、群防群治的目标。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涉林纠纷、涉林矛盾调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矛盾激化和越级上访。积极调处山林纠纷,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三)加大依法治林力度。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本着哪类犯罪严重就重点打击哪类犯罪,哪类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类问题的原则,适时开展林业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落实森林消防各项措施。建立森林火灾防范体系,严格野外火源管理,普及森林消防知识,宣传工作经常化,落实对痴呆傻人员的监管措施。根据森林火险等级和特定的野外用火高峰,调整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加强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的监管。完善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每个乡镇和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必须有一支以上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并进行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积极推行森林消防队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化解森林火灾风险。加强防扑火的物资贮备,完成省林业厅下达的森林灾害远程视频预警监控系统和生物防火林带等建设任务。

(五)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方针,以森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全力抓好森林生物灾害的实时监测、及时预警,以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为重点,加大检疫监管力度,以实施松材线虫病、刚竹毒蛾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为突破口,实行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大力推进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依法治理进程,有效控制危险性生物扩散蔓延,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国土安全。

五、创建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全面推进我县“平安林区”建设,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为副组长,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平安林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各乡镇党委、政府、部门要把“平安林区”创建活动纳入到平安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协同作战,共同完成“平安林区”创建工作。

森林灾害防控篇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必要性;对策

1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1.1保持生态安全

病虫侵害森林,也有天敌制约它,这3者的关系相互制约。这些生物会与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对森林的病虫灾害进行综合治理指的是在育苗、栽植、养护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生态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调节,创造有利于森林植被以及病虫害天敌生存而不利于病虫灾害生存的环境,从而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1.2保护环境

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特别地注重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的平衡发展。在使用化学农药产品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时,要注意科学合理的使用,把握病虫、天敌、植物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安全。比如,在城市园林的保护中应该选用高效、无毒、轻污染等特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加强化学农药对人畜伤害的控制是进行病虫害防治治理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1.3注重经济效益

每年,森林病虫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最大程度地降低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保障经济效益不受损失。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要掌握病虫的数量程度,以采取最合适的防治治理措施,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治理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病虫灾害指标,当具体的危害程度低于指标数值时,可以不进行防治。总的来说,森林的病虫灾害防治要以生态安全和保护环境角度出发,但也不可以忽略经济效益。

2病虫灾害防治措施

2.1加大宣传,提升意识

意识是产生行动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大宣传力度必不可少。首先,要加大宣传的覆盖人群范围,使人们对森林的病虫害有基本了解和认识,从而有益于发动全民进行预防治理,早发现早治理。其次,要从降低病虫灾害造成的损失,推动经济发展出发,来提升百姓的认识。森林病虫灾害会影响森林资源的累积,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能带动全民参与,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从而保证林农的经营收益。再者,要从林业跳跃式发展的角度提升百姓的意识。比如,预防森林的病虫灾害是对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能提升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推动产业发展等等。

2.2强化森林病虫害的预测工作

要想从源头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加强各种病虫害的预测工作必不可少。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中,应该将病虫害预测工作放在首位,对管辖范围里的所有森林植被资源进行实时的监测调查,调查应全面准确,以便能及时了解森林病虫害的具体情况,发展程度等。预测结束之后,对不同区域的森林,要确定专人对其负责,执行工作到位,坚持越早发现、越早治理的原则。最好是能尽早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大的预测网络系统,能实时监控并且相应的信息。此外,对于森林病虫害调研和监测的结果,应该建立一个数据库,以便日后借鉴。随着科技的发展,应掌握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进行监测和预防治理。

2.3做好森林的种植规划

森林能极大的美化城市环境,但是,在考虑森林对城市环境美化的基础上,也应该合理地配置植物的品种,要用长远的眼光来解决森林的病虫害问题。在具体的防治工作中,要根据每个地区的病虫害具体情况而定,减少相应的病虫害喜食植物的栽植,尽量多规划种植一些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的植物,以减少有害生物的寄生,从而从源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2.4推广无公害技术的应用

第一,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和治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对森林的各种病虫害进行治理效果十分显著,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在一定森林区域内,一旦有病虫害的天敌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对病虫害的抑制时间十分长,其效果是化学农药无法比拟的。在很多城市,都具有可以进行生物防治的条件。

第二,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护病虫害的天敌,消灭害虫。另一方面,对人畜以及对环境的危害污染都比较小,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其控制作用更持久。比如,利用Bt乳剂来防治国槐的尺蠖灾害,每年只需要喷2遍就可以实现有效控制,而化学农药的使用一般都要喷洒2次以上。目前,生物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除了Bt乳剂、灭幼脲外,花保、烟渗碱等也是在森林病虫防治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生物农药。

3结语

森林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的区域条件及当地的病虫灾害特性,选择最合适的病虫灾害防治方法,构建和谐的森林生态环境是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森林灾害防控篇9

论文摘要:随着林木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何有效地防治林木的雨雪灾害及病虫等灾害,采取有切实可行的减灾措施,文章进行了简要分析。

1林木雨雪冰冻灾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天然林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较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人工纯林受灾最为严重,经济损失也大。过去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绝大多数为杉木纯林,初植密度过大,抚育间伐不及时,树木为争夺阳光其高生长较快,冠幅较小,形成高、径、冠比例失调,稍部木质化程度低,当树冠积雪达到一定重量时,林木之间由于互相挤压,易形成大面积倒伏和折梢。毛竹纯林未实施钩稍,枝叉过多滞雪量过大,造成毛竹爆裂和翻桩。

调查发现阔叶树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易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受灾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选择树种时,只重视树种的经济性能,忽视了树种是否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气象条件是否适合,忽视了树种的抗气象灾害能力,没有足够重视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雨雪冰冻方面的特点,偏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例如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阴坡或迎风面营造大面积的杉木纯林,极易造成冰雪灾害。

从调查情况来看,混交林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而人工纯林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针叶纯林,很容易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竹阔混交林则抗灾能力很强。

森林经营状况好,经营水平高,林分质量高的健康林分抗冰雪灾害;而经营不好,林分质量差的林分,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林木长势较弱,冠幅较小,木质化程度低,高径比严重失调,极易造成折

梢、折断和倒伏。

2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2.1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3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2.4天敌防治法。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5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3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一是加强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学营造林,这是防灾减灾重要措施之一。

受灾林地清理包括受灾林木清理和造林与更新方案。要遵循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现有植被和目的树种的保护和利用,对断梢严重林分,针叶树仍有5-6盘枝条的或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及每亩有50-60株正常树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应只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以防止造成人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应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以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林早日发挥生态功能。对折断倒伏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分应及时全部伐除及时更新造林。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树种,本次灾害程度严重的林分多数未能遵循这一原则,如海拔800米以上迎风面营造杉木和毛竹纯林,同时应重视选用乡土树种,并充分掌握乡土树种的适地性。

调查发现,片林受灾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可见合理的林分密度,既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防灾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抗灾能力差。

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尽量避免营造纯林。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防雨雪冰冻灾害能力,还能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营造混交林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其次要强调栽植点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较均匀树冠。本次灾害中,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树木偏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至。并大力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分稳定性。

森林灾害防控篇10

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县组织过一次森林病虫害普查,取得了一些病虫害方面的标本和文字记载材料,但由于档案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技术档案全部丢失,之后再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普查和专业调查,技术档案几乎空白。在防治手段上几乎全是药物免杀,没有综合防治新技术。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比例偏低,实践工作中技术力量远远不够,而且没有高级职称人员,没有科技带头人,科技创新能力低,服务林农和生态建设实力有限,林业工程建设科技含量较低,不能在实质上取得技术性突破,技术人员后续教育缺失,培训机会很少,知识老化,新的科技成果接受转化困难。基层乡镇林业站已全部撤销,县上只设立县林业站,县林业站工作经费紧张,只有人头经费,财政没有专门预算技术推广经费,上级业务部门也很少安排具体的林业技术推广项目,即便有推广项目,也很难落实到具体技术人员来负责推广,责任不明确,奖罚不分明,没有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力不强,成果不能最大化。

构建林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深化科普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及时传播林业科技信息,让林业科技更多的传播在基层和林农中。让林农能更多地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主经营能力,实现科技兴林,科技致富。

2、健全组织,完善机制,提升素质,激励争先。健全机构,设立县乡两级林业技术服务中心,合理划分职责,统一协调,紧密配合,分工合作,既服务于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又服务于林农,让广大林农从科技服务中增加收入,完善激励竞争机制,不断提升技术人员服务技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为科技兴林献策献力。

3、注重课题研发,增强科技创新力。为增强科技创新力要注重基础性科技研究,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林业生产的现实需要,安排研究课题,各负其责,积极开展广泛的技术专题研讨,力争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广泛开展上下交流和横向合作,凝聚多方力量,扩大课题研究成果。

4、强化科技推广,加速兴林富民步伐。在强化科技方面要制定科技推广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具体技术推广项目,推广项目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有能带动林农增收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生态的健康发展。要按技术力量分配推广项目,要培养学术带头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技术推广要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总结,有档案。要把技术推广项目真正落实到能让林农增收致富的项目上,只有这样技术推广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才能有力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

5、注重科技示范,促进辐射带动。做好科技示范点的引领带动,让科技人才走到山头地块,建立自己的示范基地,让可见的现实成果说服林农,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效率。根据现实生产需要安排示范基地建设,示范基地要有真正的示范效应和带动力,要把林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代表性,又具有推广价值,使之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6、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全面培训技术人员,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科技水平,才能真正提高科技服务水平,科技成果日新月异,及时接受新的科技知识,掌握科技服务真本领,更好地服务林业生产,让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开花结果。

对今后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针对我县林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必须构建以下四个服务体系,只有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林业技术服务体系,才能支撑林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使生态建设快速推进,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1、林业新技术成果推广体系。随着社会科技进步,林业科技日新月异,在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育苗、造林、营林等方面都有新的科研技术成果出现,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经常用新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生态建设成效。用新的研究成果解决育苗方面的问题,能有效提高苗木出苗率和苗木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使我们林业建设的成本更低,成效更大。用新的造林技术解决造林中的难题,会有效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我县是干旱地区,着力解决抗旱造林新技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必须对各种当地造林树种的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贯穿始终,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用和推广造林新技术,并不断总结新经验,全面提高造林的质量,降低生态建设的成本。用新的营林技术解决营林中的问题能使森林结构更趋合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发挥。在培育森林过程中,树立健康森林理念,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不断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自身抵抗力,把生态文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2、经济林丰产增收保障体系。经济林是林农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构建经济林丰产增收技术服务体系,有效提高经济林灾害防控技术,使经济林在灾害天气影响下,尽量减少经济损失,让林农增收,才能真正调动林农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我县山杏和仁用杏资源丰富,但晚霜冻对这项产业的危害非常大,几乎是三年两头冻,严重挫伤了林农的积极性,产业发展停步不前,解决晚霜冻技术难题是该项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只有果农掌握了晚霜冻防治技术,经济林果业让果农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发展经济林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林业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就会空前发展。经济林果业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技术进步过程,要从抗灾害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等多方面入手逐步解决,要建立指导和示范基地,技术人员要联系经济林果大户,长期系统指导灾害防控实用技术,让果农自己熟练掌握防控技术,最终能让灾害损失减轻到最小程度,保证林农在经济林果上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增加他们的收入,这是科技兴林富民的终极目标。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随着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的大幅度增加,有害生物对整体生态的潜在危险也逐步加大,被人们喻为无烟的火灾,我们必须构建起有效的科学预防体系,把有害生物防治最大限度的控制在初级阶段,使有害生物的入侵尽量不成灾,或者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既能保障生物的多样性,又能使整体生态处于安全状态。针对目前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大,病虫害种类增多和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有害生物的防治难度增大等现实,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对策,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的宣传力度,严把检疫关,做好引进苗木和种子调运的检疫工作,抓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建立有害生物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推行无公害防治,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实施工程治理,提高防治效率。有害生物防治要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做好有害生物的普查和抽样调查,全面系统掌握我县有害生物存在现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潜在威胁,只有对现实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才能对症下药做好防控工作,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技术档案,服务于我们的防控工作。再次是要提高防控的科技含量,保证有害生物调查准确,防控及时有效,尽量把有害生物控制在成灾之前。预防为主,积极消灭,营造能抵御有害生物发生蔓延的混交林,维持生态的自然平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森林动物食物链的稳定平衡,营林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维护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

4、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火灾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最大威胁和直接破坏者,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是保障森林植被安全的首要任务,只有有效防控森林火灾的发生,杜绝火灾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才能保证森林植被资源的安全,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生态环境才能逐步好转,生态文明才能逐步提高。但如何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必须依赖科学的技术进步和新的科技成果的具体应用,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装备森林火灾预警系统,提高森林火灾预防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把森林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生态破坏,保证森林植被的安全,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要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森林火灾的监测预警,制定科学的预防和应急预案,提高预防的整体水平,力争在火警发生时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预警和扑灭,森林资源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营造有利于抵抗火灾的各种混交林,提高森林自身抵御能力,也是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火情的预警、扑火动员和火灾扑灭的全过程提高科学技术保障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