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基层养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3:10

道路基层养护篇1

abstract:inthepaper,theeconomicbenefitofthemaintenancecostsofthetraditionallayeredpavingprocessandtlayeredcontinuouspavingisanalyzed.thecostofpreventivemaintenanceanddiseasetreatmentatdifferentstagesiscalculated,anditisfurtherconcludedthatthelayeredcontinuouspavingtechniquecanreducethemaintenancecostinmaintenancephase.

关键词:分层连续摊铺;养护;经济效益

Keywords:layeredcontinuouspaving;maintenance;economicbenefits

中图分类号:U416.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161-02

0引言

公路养护成本是为使公路使用性能保持在预定水平而进行的日常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工作所需的费用。公路养护一般分为预防性养护和维修性养护。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的有计划、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不能及时养护,在随后的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次下降40%,而养护成本要增加2-3倍。维修性养护一般是修补路面的局部损坏或对某些特定病害进行养护作业,适用于路面已经发生局部性结构损坏,但还没有波及全局的情况,是一种事后、被动的养护方式,治标不治本,各种局部病害累积起来将引起整个路面结构的破坏,最终导致昂贵的大修费用。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技术是先摊铺一层,养护7d后再摊铺一层,而连续摊铺是一起摊铺两层,再养护7天,这样可以缩短工期,而且由于其施工的特点,后期病害也会减少,养护费用也会下降。

1水泥稳定碎石摊铺两种施工工艺对比

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可以采用传统分层摊铺工艺和分层连续摊铺两种施工工艺。两种不同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图见图1、图2。分层连续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一个日作业段1d摊铺一层,养护7天,常规工艺至少需要16天才能交工验收,而连续摊铺一个日作业段1d摊铺两层,养护7天,只需8天即可完成一个日作业段内,与常规工艺相比,至少缩短8天时间,大大缩短工期,能够确保在合同期段内完成建设单位下达的建设指令。

2病害的处治方法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和超载车辆的增加,很多半刚性基层在设计年限内出现一定的破坏,如:裂缝、龟裂、唧泥、网裂等现象,有的甚至在通车第二年就出现一定的破坏,使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维修幅度提高从而增加养护费用。目前,国内对道路的养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案:①修复老路面。即针对路面产生的轻度裂缝、坑槽、脱落等局部的损坏,主要的修复方法有裂缝填缝、局部开挖修复等;②处治老路面及加铺罩面。此类修复方案主要是针对诸如路面表面平整度不足、路面抗滑能力不满足要求及连续的轻微破损等功能性病害。③铣刨部分厚度老路面及加铺罩面层。在桥梁、隧道或标高收到限制的其他路段,需要先对老路进行部分厚度铣刨,再进行加铺沥青面层;④处治老路基基层及加铺沥青面层(或面层再生)。老路面面层发生结构性损坏,将老路面面层过挖出后对基层进行相应的处治,再加铺沥青面层或进行面层再生。⑤再生老路基基层及加铺沥青面层(或面层再生)。老路基基层发生机构性损坏时,需将其基层挖出再生,再加铺沥青面层或进行面层再生。

3维修方法及费用标准

对于长期使用状况下养护所需费用的对比,主要是针对由基层引起的病害所耗费的费用。由基层引起的病害主要包括基层反射裂缝引起的路面开裂、基层冲刷产生唧泥以及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面层结构性辙槽。表1为由基层病害引起的路面损坏的维修方法。

通过对当地及其他地区各级公路维修费用的调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了某地区一级公路(路面宽度按15米考虑)每公里在不同维修等级下的大致费用,见表2。

3.1使用年限的确定道路的使用是一个过程,维修的次数和维修力度与使用年限有关。在相同的使用年限中,为维持路面的正常使用,不同方案的维修次数和力度是有差异的。所以维修费用与初期增加投资的差值与道路的使用年限有关,考虑道路的正常使用年限,在计算中使用年限确定为5年、10年、15年、20年。

3.2使用年限内两种施工工艺维修频率根据与该地区工程性质相似道路使用的使用情况,预估使用年限内两种施工工艺情况下路面维修的频率及次数,分别见表3、4、5、6、7。

因此,在使用年限内原有施工工艺条件下,各等级维修次数为:小修14次,中修3次,大修3次。

采用分层连续摊铺施工工艺,基层强度增加,承载能力提高;上下基层层间粘结增强,两层相互之间的反射裂缝减少,从而减少面层裂缝,进而降低水损害。因此,根据对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条件下基层承载能力提高的计算以及面层裂缝减少情况的预估,可以认为采用新的施工工艺,基层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的情况能够维持在10年左右。

在开始的10年内,基层工作状态良好,路面在正常的交通荷载下出现结构性破坏的可能性比较小,其病害多大属于表面破损,路面不会出现结构性破坏,在此期间,只要对路面进行日常养护剂定期的维修就可以保证正常的使用,维修方式以小修或中修为主,不会涉及到大修。在道路使用10年之后,采用新工艺施工的基层开始出现承载力下降,路面结构性损坏开始出现,需要采取大修措施才能够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但是由于新工艺条件下,基层性能高于原有工艺施工时的性能,大修的频率也可降低。

在使用年限内采用新工艺,维修次数为:小修14次,中修5次,大修1次。

3.3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养护费用的对比根据前面确定的维修等级每公里的养护费用以及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路面不同维修方式下维修频率,分别计算两种施工工艺下,道路养护费用的差异。

从表8、图3可以看出,不考虑初期道路建设成本的差异,在道路使用的前5年内,采用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养护费用是相同的,在5年之后,采用传统施工工艺修筑的道路养护费用开始大于连续分层施工修筑的道路所需的养护费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道路的设计使用年限20年内,仅用于道路养护的费用,采用连续分层施工的道路便可节省近130万元。

4结论

根据对两种施工工艺条件下修筑基层养护费用的经济性分析,可以知道,采用连续分层施工工艺修筑基层在后期的使用养护过程中能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军.厚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层连续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

道路基层养护篇2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预防性养护

abstract:Highwaymaintenance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thehighwayoperationmanagementinmountainarea,isoneoftheprincipalmeanstoguaranteetheexcellentservicelevelofmountainoushighway.thetimelydiscoveryofthedamagewithdifferentdegreeofmountainoushighwayandtheeffectiverepairhelptokeepthegoodservicestateandservicelevelofmountainoushighway,toprovidetheuserswithsafe,quick,convenientdrivingenvironment,tosetuptheexternalimageformountainroad,andeventuallytoimprovetheeconomicandsocialbenefitsofmountainoushighway.thispaperanalyzesthecommondiseasesoftheasphaltconcretepavementinmountainousareasandtheandmaintenancemeasures,andmakesacomparisonwiththepreventivemaintenancemeasures.throughtheanalysis,itverifiesthatthepreventivemaintenance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longingtheservicelifeandimprovingtheservicefunctionsofthepavement.

Keywords:asphaltconcretepavement;commondiseases;preventive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山区路网的逐步完善,山区道路管理的重点逐渐从道路建设转移到道路养护上来。由于受到天气、温度、行车及路面材料等方面的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出现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等病害,影响了道路使用质量和安全。为确保这一病害不进一步发展,需针对不同的路面损坏情况采用适合的养护方法。

传统养护的分类及补救措施

1.1开裂类病害由于形成原因不同,其适用方法亦不同。

若由基层水稳定性不足导致网状裂缝,则需补强基层;若由温差产生轻微裂缝,可在夏季喷洒并压入沥青料,或在冬季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对于油料老化引起的裂缝,可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

1.2变形类病害常由于强度或水稳定性不足导致。

对于较重的沉陷、拥包、搓板等需挖除基层,补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后再做面层;对于较轻且已稳定的沉陷、拥包、搓板等可在夏季铲平、补平面层;如因面层与基层间有夹层,则应挖除面层后清除夹层。

1.3松散类病害由面层缺陷而导致的情况比较多。对于大面积松散,需重做面层,而局部松散可用挖补方法;对于较轻坑槽,可在坑壁涂粘层油后将沥青混合料铺入、摊平;由于面层与基层或面层与封层粘结不良引起的脱皮,应先清除脱落部分,清扫干净后重做封层及面层。

1.4对于泛油、磨光等病害可撒入粗矿料后强行压入,以提高路面粗糙度。

上述传统养护对策虽然能够较好地改善病害路段,一定程度上恢复道路功能,但总体上属于被动应对,其时效性及经济效益并不十分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道路预防性养护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被提出,这一概念有别于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在美国aaSHto《路面设计指南》对预防性养护最新的定义为: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的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有计划地、基于费用--效益的养护策略,预防养护在没有提高路面结构能力的情况下,延迟路面的损坏,维持或改善路面现有的畅通条件,通过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来推迟昂贵的大修和重建活动。

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2.1封缝:可以作为常规或在其它措施实施前进行裂缝预处理,防止水或碎屑进入,从而大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常用材料有热沥青、乳化沥青、专用压缝带等。

2.2同步碎石封层: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和粘结材料(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几乎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轮胎压路机碾压或自然行车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这种技术能有效治愈路面松散、轻微网裂、车辙、沉陷等病害,使路面具有良好的抗防滑性能和防渗水性能。

2.3雾封层:主要用来恢复那些由于沥青在正常使用中氧化造成的轻微干裂、损失小骨料等现象,而且可以封住细小裂缝及表面孔洞。常用方法是将慢裂乳化沥青稀释液或特制路面保护剂喷洒(雾化)到现有沥青路面表层。必须严格掌握单位面积的喷洒量,过多的喷洒量会在路面表层形成一层薄膜而使路面丧失摩擦阻力。

2.4微表处:一种特殊的稀浆封层措施。稀浆封层是将慢裂或速裂型乳化沥青、优质细集料、矿物填料、添加剂、水等材料构成冷拌混合料设于路表面。而微表处是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为粘结料的冷拌混凝土薄层施工技术,填补了普通稀浆封层和热拌沥青混凝土摊铺各自存在的缺陷。用来修复基层基本稳定但面层已有相当程度损坏的道路,恢复表面抗滑能力,还可以进行微车辙填充、标高微调等。

2.5开普封层:在新近铺设的石封层上再铺一层稀浆或微表处,防止石屑脱落,提供永久的磨耗层,并消散反射裂缝。

2.6超薄磨耗层:常用于老沥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的恢复。是按骨料空隙填充法设计的改性沥青热拌混凝料,是一种超薄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检测数据是判断道路是否进行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指标。对于结构性病害较为严重,尤其是承载力不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不适合进行预防性养护。

与传统养护方式相比较,预防性养护是一种主动的、有计划地养护方式。通过预防性养护可以确保路面服务性指数处于良好状态,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服务功能,实现了更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山区公路的养护管理是当前公路养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其管理工作,不仅是整个公路管理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可以尽量减少和避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酿成巨大损失的事故发生。通过工作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加强山区公路预防性养护的重要性。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使山区公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

总结

路面预防性养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公路里程的大幅增加,对公路养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传统的公路养护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公路养护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山区公路的养护,特别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维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路面的养护费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志鸿.沥青混合料动态性能参数标准研究报告[R].上海:同济大学,2000.

[2]闫振林,胡霞光,肖昭然.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估模型研究[J].公路,2008(1):175-179.

[3]马翔,倪富健,陈荣生.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试验及模型预估[J].中国公路学报,2008,21(3):35-39,52.

[4]庄楚强,吴亚森.应用数理统计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道路基层养护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工作;周期规律;技术措施

在当前的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道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除了要加强道路施工建设,更要做好已有道路的养护工作。只有道路保持路面平整通畅,才能充分发挥道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市政道路养护部门就是为此而设立的。在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中,养护人员总是在道路出现质量问题或缺陷时方才开始进行维修,而没有意识到日常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事实上,若能够做好市政道路的日常养护工作,就能够有效的防治路面发生病害,从而减少了因维修而对道路正常运行的影响,提高了道路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1、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概述

在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中,在道路运行正常或者路面出现早期病害时进行养护维修,以免道路出现更严重的质量病害,提高道路的平整度,保证道路的正常运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这种养护工作就是市政道路的路面预防性养护。采取预防性养护工作相较于路面出现严重的质量病害不得不进行大面积修补时进行的养护工作要更加简单方便、经济可行。可以说,对市政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原有的反应型市政道路养护方式由于成本高、效果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必须要引起市政道路养护部门的重视。

2、市政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期与周期规律

一般来讲,市政道路大都为沥青路面公路,这种道路的使用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沥青公路最初建成后的使用的阶段,这个阶段中沥青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都不断氧化或磨损;其二是沥青公路在运行过一段时间后路面出现些微缝隙或有小幅度的坑洼现象的阶段;其三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病害更进一步发展而导致路面病害加重的阶段,路面出现较大范围的裂缝,甚至开裂、沉陷等,使公路路面不能再正常通行车辆。可以看出,在这三个阶段中,市政道路的最佳养护时间为第一阶段,此时将可能发生的路面病害“扼杀在摇篮”中,就能够避免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来临,极大的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由于市政公路的车流量较大,路面性能磨损下降较快,因此需要进行周期性养护,并随时掌握路况信息,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定养护方案。在我国市政公路的养护周期一般是一年一次检查评价。对于一些特殊的路段可以进行季节性检查或半年一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市政道路的养护周期规律。

3、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技术措施

目前在我国的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中,对于道路的养护维修方法有很多种。在实际的养护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道路状况或路面病害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养护技术措施。以下我们就来介绍集中较为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

3.1灌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凸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3.2就地热补

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松散、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3.3稀浆封层

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3.4面再生密封

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3.5沥青混凝土罩面

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3.6路面裂缝填封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破损不仅影响路容美观和行车舒适性,而且会使路表水通过裂缝进入路面结构层内,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路面局部或成片损坏,大大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沥青路面大多数裂缝开始时皆为微小裂缝。对于微小裂缝通常采用沥青结合料或以沥青为基质材料的密封胶作为填封材料。沥青路面裂缝填封较佳的时期为每年的4—5月。此时环境温度较为适宜。填封材料受到的拉应力和压应力都不太大。

3.7路面局部缺陷修补

路面局部缺陷是指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而导致路面出现的坑槽、拥包、松散、网裂、唧浆等局部病害。对于路面局部缺陷,如果不及时进行养护修补,就会引发严重的路面破损。目前常用的路面修补材料主要分为2大类:热拌沥青混合和冷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作修补材料时施工工艺对修补的效果影响较大。相反,施工工艺对冷拌材料的修补效果影响较小,但其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3.8表面封层技术

表面封层材料可以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也可以是沥青与集料组成的混合料表面封层可以用来复原或延缓表层沥青材料的老化,防止集料的散失,恢复路面的抗滑能力,密封表面的微小裂缝,防止水渗入路面结构层,提高路面行车能力。目前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主要包括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和石屑封层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其预防性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在最佳的养护时期对公路路面进行全面养护,并总结一定的养护周期规律,定期对道路进行检查评价。在选择道路的养护技术时,要结合实际的路况以及路面病害程度的大小来选择,通过合理有效的养护技术来维护路面质量,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道路基层养护篇4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坏成因养护对策空隙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加一条高速公路或者农村道路、通连道路,标志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又迈进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公路的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在运营的过程中,如若不加强养护或养护不当,将会促使沥青混凝土过早的进入大中修,也就意味着固定资产贬值,养护成本的增加;若能及时得到养护,将会使道路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这就说明固定资产得到了有效的保值或增值。为了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就需在路面状况即将大面积破损的关键时刻采取适合本路段的预防性养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延长路面使用周期。

一般公路在通车三、四年后,就会产生唧浆、坑槽、开裂等多种病害,而且破损数量逐年不断增加,养护费用也逐年递增,这不仅加大了维护成本,而且使公路外观形象受到严重损坏。在修复病害过程中,特别是在慢车道,经常发现由水引起的破坏,然而,水是怎样进入到路面中,怎样切断水源,什么时候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等问题凸现出来。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现以新疆省内乌昌、乌奎等公路(本路段所处区域为中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温差大,平均气温6.4℃,年降水量240-280mm)为例,凭借以往在公路上的养护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以渗水率和空隙率作为预防性养护的决策参数。根据新疆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本文我们将对分析与研究成果做一简要介绍,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一、空隙率对水损坏成因分析

1.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一般情况下,路面结构的设计是多层设计,各层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降雨过程中,水向路表下渗透时,通过每一层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当其中某一层的渗透速度大大小于上一层时,水就在上下结合两层形成滞留层。在大量重载车辆高速行驶的作用下,就有可能产生诸如坑洞、网裂、变形、唧浆等病害。

新疆省内公路沥青路面较多地采用了面层为密集配的沥青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结构。我国《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所有密集配的沥青混凝土,除了JtJ-014的aK系列,其它种类的沥青混凝土空隙率都小于6%,密集配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可视为是不透水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又被称为碾压型贫水泥混凝土,它不仅有几乎不透水的特性,而且有施工质量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不开裂的情况下,水是几乎无法通过。

虽然水的活性强于沥青,但在降雨过程中,水若长时间滞留在沥青路面开口空隙中,有可能将粘附在级料上的沥青置换出来,降低沥青路面强度,产生坑槽、裂缝、变形等路面病害。而唧浆病害则是路面中的水透过了沥青面层到达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在行车作用下,自由水将产生很大冲力,不断冲刷基层表面形成白色灰浆[1],同时产生很大压强,尤其在面层、基层产生疲劳下沉时,它的破坏影响更为显著。在车载不断的作用下,其间的自由水在如同“皮老虎”的作用下不断挤压面层和基层,导致其开裂、变形,并衍生一系列其它路面水损坏。这种破坏现象几乎每条高速公路上都有发生。这些水破坏,用常规的挖补、封缝方法处理后,在一到两年后又会复发,而且面积更大,处理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不断扩大,养护成本也逐步增高,使得养护部门不堪重负。

2.路面破坏分析

要搞清水是如何进入到面层以下的,我们用排除法对疆内高速公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农村公路和连队道路沥青路面的早期养护研究对策。一般高速公路为双向六车道公路,设计时速为80~100km/小时,半幅路面一般断面示意如下。

(图1高速公路半幅路面一般断面示意图)

从断面图上分析,水进入路面基层的途径只有四条:1、降雨时和浇水时,水从绿化带进入到路面中;2、当挖方边坡岩层层面平行于开挖面或角度大时,地下水沿岩层层隙进入到路基和路面中;3、路面水通过沥青混凝土路面下渗到基层上;4、地表水位过高浸水进入路面。

1.1是否从绿化带中渗入

在绿化带更换树木时发现,绿化带中的土壤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附近,且无滞留水。也就是说,绿化带中的水没有多余的量可进入到路面中产生路面水损坏。而且,上世纪90年代末期设计的高速公路,一般采用了在绿化带下方设置防水层或沿绿化带和路面边缘挖超过路面面层、基层深度的槽,用防水混凝土浇筑的方法,阻隔绿化带中的水,绿化带中的水,不可能对沥青路面造成水破坏。

1.2是否从边坡层隙渗入

填方路基不存在该问题,仅有挖方边坡存在可能。但挖方地段都设有边沟,在深挖和有层隙水压地段还在边沟下和路基中设有盲沟。因整个结构深度达到1.7m,大于1.5m的临界水位,因此层隙水也不可能产生水破坏。

1.3沥青混凝土路面渗水

一般部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从上到下为:4㎝厚aK-13B+5㎝厚aC-20Ⅱ+6㎝厚aC-25Ⅱ,整个沥青路面厚15㎝。施工配合比空隙率均小于6%。在竣工验收时,检测到的路面渗水率最大不超过20ml/min。此沥青混凝土路面基本不渗水。

1.4地表水位过高浸水

浅挖地段的公路都存在排水沟,在雨季及农用灌溉时的水位确有所提高,但通过浸湿路面基层进入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在养护挖补过程中还未发现,由于水有自身重力,因此浸水表面张力不可能产生水破坏。

从分析看,以上四个因素都不成立,但路面中的确有大量的水损坏病害产生,那么这些水究竟从何而来?

三、空隙率的诱因

为了彻底找到水害产生的根本原因。从郝培文教授等人提出的沥青上浮理论中得到启迪,根据行车时产生的真空负压与行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理论,我们大胆地提出:在高速行车时,开口空隙产生的真空负压将一系列空隙击穿,路面产生大量的贯穿型空隙,导致水从空隙中渗入,从而导致水破坏。为了准确地找到渗水原因,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

在一般情况下,超车道(1道)车辆主要是小型车,速度都在100km/h以上;行车道(2道)主要是高速车辆,也有少数重车行驶,速度在80~100km/h之间;慢车道(3道)主要是低速大型货车,速度一般低于80km/h。因此,超车道的沥青路面所承受的真空负压最大,最有可能产生贯穿型空隙,使雨水进入到沥青路面下方。而慢车道(3道)承受的压强最大,基层和沥青面层的空隙很快被压密,路面容易产生疲劳下沉破坏。但巨大的压强使路面空隙变小,水分很难通过沥青路面空隙自然挥发,产生水分滞留现象,又由于慢车道在重车作用下有下沉现象,破坏了设计横坡坡度,使滞留水很难通过水泥混凝土路肩下方排除,因此容易造成沥青路面水破坏(详见下图)。

(图2路面水损坏过程示意图)

降雨量选用年降雨量为指标,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新疆处于第4区,属于干旱少雨区,由于新疆昼夜温差非常大,沥青粘结的剪应力容易破坏,增大了沥青料之间的空隙,导致雨水容易渗入路面层,从而引起路面部分不同程度的损坏。下表1为降雨量分布区:

(表1区域划分以30年年平均降雨量为指标)

为验证我们的上述观点,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段分车道取样,进行旧沥青路面空隙率、沥青含量和渗水试验。由于旧路面试件的混合料缺乏材料密度及配合比,沥青混合料密度是按日本道路公团《沥青铺装试验法》(即真空法)求得最大密度[2],其余均按我国的试验规程进行。试验成果见下表。

(表2旧沥青路面试验结果汇总表)

试验结果表明,超车道空隙率较大,水很容易进入到混合料内部,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横坡流入慢车道,而慢车道基本不渗水,但沥青含量已经相当低了。存在于慢车道沥青层与基层之间的水分又不会自由流动,以毛细水的状态存在,在强大的荷载作用下,产生巨大的毛细管压力,成为动力水,导致了沥青路面混合料水破坏。这也就是为什么慢车道经常破损、修复量较大的原因。

二、早期养护对策

1.转变养护观念

找到了路面水损坏原因,就使在制定养护方案时更有针对性。转变养护观念,一改过去“哪里出问题修哪里”的被动养护思想,从而变被动养护为主动养护,在路面病害出现初期进行有针对的、适当的预防养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使水损害之类的病害发展速度降到最低,确保路面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在平时的巡查和每季度路面养护质量调查中,由于渗水系数和空隙率不参与进行路面养护指数pQi的评定[3],若按车道评定养护指数的话,超车道每km仅有3~5条横向裂缝,其路面养护指数pQi可达到99分以上,而行车道和慢车道近些年来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路面修补。目前还比较完好的超车道往往被人们忽视,而水则是由比较完好的超车道进入的事实确实存在。因此,在养护过程中不仅要及时修复行车道和慢车道的病害,而且要注意超车道的渗水,治水是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是养护观念的转变。

2.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

在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进行过多种试验,例如:刮油法、雾封法、薄层表处、沥再生、微表处、Sam[4]等等,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要达到经济、快捷,更要具备以下条件:

2.1路面封水效果好。

2.2具有一定填充性和强度。能够填充部分路面空隙,防止短期内再次被真空负压击穿;

2.3厚度薄。因为只处理超车道,必须使行车有一定安全性;

2.4施工工艺成熟。成熟的工艺使管理者在试验前可做到胸有成竹,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2.5施工工期短。施工周期越短,行车干扰越小,社会效益好。

2.6要有一定糙度,以提高路面抗滑性能。

综合以上要求,我们最后选择了微表处技术。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已大面积推广使用。微表处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技术要领已在有关刊物上介绍过,这里不再熬述。我们在铺筑微表处的部分路段超车道选为试验路段。通过雨季及雪融水季节的考验,本次试验取得了一定效益,试验路近几年公路养护指数比较见下表。

(表3公路养护质量指数对比表)

(注:由于对公路养护指数进行考评的新规范《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从2008年2月1日开始实施,较原《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方法(试行)》增加了修补面积扣分,因而导致2008年pQi年有大幅下滑。)

三、结束语

道路基层养护篇5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预防性养护

由于受到天气、温度、行车及路面材料等方面的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出现裂缝、水破坏、松散等病害,影响了道路使用质量和安全。为确保这一病害不进一步发展,需针对不同的路面损坏情况采用适合的养护方法。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程度的组合使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显得极为复杂。因此,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应从一条路的设计、招标、施工、竣工、养护整个过程的控制做起。

1.常见病害的成因

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下渗要求,宜选粒径较小,空隙也较小的密级配混合料,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由于沥青贯入式碎石层是有大量孔隙,雨季渗入贯入式碎石层中的水如不能及时排除,贯入层就会成为蓄水层,使沥青与矿料黏结力降低,促使沥青从矿料上剥离,这样,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就产生各种病害。这种现象在养护中更为严重,因而经常出现前补后坏的现象。常见病害的主要成因:①路面沉陷主要是地下水的浸入和路基不稳定因素造成的。②松散主要是混合料级配不合理或集料发生离析所造成。③拥包主要粘层油洒布质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沥青混凝土离析造成的。④裂缝的类型通常有三种:即纵向、横向、网状裂缝,它们的成因:纵向裂缝:主要成因有两种可能,路基加宽压实不均匀和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作用下逐渐开裂。横向裂缝成因是: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和当地的气候温差所致。网状裂缝:主要是路基沉陷所致。⑤坑槽主要因面层的龟裂成因,网裂等其它损坏未及时养护修复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2.沥青路面养护类型

2.1沥青路面传统的养护技术

2.1.1开裂类病害由于形成原因不同,其适用方法亦不同

若由基层水稳定性不足导致网状裂缝,则需补强基层;若由温差产生轻微裂缝,可在夏季喷洒并压入沥青料,或在冬季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对于油料老化引起的裂缝,可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

2.1.2变形类病害常由于强度或水稳定性不足导致

对于较重的沉陷、拥包、搓板等需挖除基层,补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材料后再做面层;对于较轻且已稳定的沉陷、拥包、搓板等可在夏季铲平、补平面层;如因面层与基层间有夹层,则应挖除面层后清除夹层。

2.1.3松散类病害由面层缺陷而导致的情况比较多

对于大面积松散,需重做面层,而局部松散可用挖补方法;对于较轻坑槽,可在坑壁涂粘层油后将沥青混合料铺入、摊平;由于面层与基层或面层与封层粘结不良引起的脱皮,应先清除脱落部分,清扫干净后重做封层及面层。

2.1.4坑槽的修复用切割机将修补的范围按几何形状切割清除

检查基层,基层完好时,将基层清扫干净,在坑边和坑内洒刷粘结沥青,用沥青混合料填筑、整平用光轮压路机碾压密实,使新旧混合料紧密无缝隙,开放交通。

2.2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病害出现之前或者是道路病害发生初期,对现有的道路系统进行预先的、有计划的、基于费用和效益的,防止病害产生或进一步扩展的一种养护形式。预防性养护在不提高路面结构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速率,维持或改善路面的路用性能,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以推迟昂贵的大修或重建工作。

2.2.1封缝

可以作为常规或在其它措施实施前进行裂缝预处理,防止水或碎屑进入,从而大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常用材料有热沥青、乳化沥青、专用压缝带等。

2.2.2同步碎石封层

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和粘结材料(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几乎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轮胎压路机碾压或自然行车碾压形成单层沥青碎石磨耗层,这种技术能有效治愈路面松散、轻微网裂、车辙、沉陷等病害,使路面具有良好的抗防滑性能和防渗水性能。

2.2.3雾层封层

此类封层是将雾状的乳化沥青或专门的再生剂喷洒在老化的沥青路面上(专用的再生剂要求渗入路面6cm左右),其目的是更新和还原表面已氧化的沥青膏体。雾层封层和还原剂封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施工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开放交通,必须严格掌握单位面积的喷洒量,喷洒量过多会在路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而使路面丧失摩擦阻力,必要时需用铺砂的方法来改善其抗滑阻力。由于上述原因,雾层和还原剂封层通常主要用于低交通流量、低速的道路和停车场上。

2.2.4稀浆封层

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推广,近几年出现了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它是由乳化沥青、破碎的集料、矿粉、水和添加剂组成的稀浆状的混合物,它在拌和均匀后被摊铺到原有的沥青路面上,形成一层与原路面接合牢固、具有抗磨表面结构的均匀养护层。稀浆封层技术对沥青路面的裂缝、光滑、老化、松散、坑槽等病害有良好的预防和维修作用,能够迅速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抗滑、防水、耐磨性能。具有凝固快、施工周期短的特点,施工后一小时即可开放交通。稀浆封层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乳化沥青在裹覆性、粘结力、流动性和渗透力等方面的优势,封住表面较好但已产生氧化的路面,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同时还可以避免细集料的散失以及沥青混合料的松散,封住微小的路面裂缝,减小噪音,改善行车舒适性。但当路面出现明显的疲劳裂缝、温度裂缝较严重或车辙较深时不宜采用稀浆封层。

3.沥青路面的日常养护及管理

(1)加强路况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病害,研究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2)及时清扫路面,保持路面清洁。在清扫路面时,应采取洒水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环境。(3)禁止履带车和铁轮车在沥青路面上直接行驶,如必须行驶,应采取相对措施。重视超限超载运输的控制和管理,减少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的损坏。(4)雨后路面积水、淤泥要及时排除。沥青路面对气温比较敏感,所以要根据各地季节的气候特点、水和温度变化,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季节病害根源,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防护和保养的工作。

4.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公路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车辆行驶渠道化现象日趋突出。但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将为实现地区间均衡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养护质量的好坏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公路沥青路面的前期养护非常重要,它能够减少后期的大中修费用及次数,并能保证公路良好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JtJ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

道路基层养护篇6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病害;维修养护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citypeople'slifeareinseparable.inthispaper,theauthoranalysisthepracticeofroadpavementpreventivemaintenancetoconsolidateandimprovethecityroadtrafficengineeringqualityandservicefunction,discussestheroadrepairandmaintenancetechnique!

Keywords:municipalroad;pavement;repairand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U9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城市道路建设迅猛发展,城市道路状况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路面病害会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养护效益最大化是干线城市道路日趋紧迫的问题。

一、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基本分析

根据对路面使用,城市道路面层破损主要有6种类型较为突出,即裂缝、拥包、坑槽、沉陷、波浪、车辙,浅析其基本原因:

(1)在养护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针对性。对某些道路病害认识不足,习惯于头痛医头,足痛医足的做法,在还未能够搞清病害、查明破损原因,定出针对性养护方法和管理措施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某种指标,盲于补修,其结果是部分补修效果不佳,因存在质量隐患,导致返工复修。

(2)道路基础选用材料不良。为了单纯地侧重于增产节约,盲目地进行修补或以利用废料为目的使路基强度不一,不同的材料在达到同一压实度的条件下,在同一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和次固结沉降不相同,从而使路面后期继续形成龟裂。

(3)挖掘路基路面对城市道路的影响。近几年我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环境改造在路面下需铺设煤气、通信、热力、电力、自来水等管线,这些工程都直接破坏路面的整体强度,夯填不到位必然会引起路面的沉陷。

(4)部分道路强度不足。由于目前交通量猛增,重载车辆增长较快,致使原路面结构已很不适应当前的交通量及荷载能力。

三、市政路面常见的病害

市政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车辙、裂缝、坑槽、脱皮、松散五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城市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车辙。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20m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2裂缝。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导致渗水,危害面层和基层。

3坑槽。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4脱皮。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1m2以上。导致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5松散。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粗集料松动散失、多量微坑、表面剥落,面积1㎡以上。

四、城市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意义

1利于降低养护成本

养护业内有一句俗话:“小洞不补、大了三尺五”,众所皆知,小洞的养护比大洞的养护容易的多,同样,小坑槽的修复成本远远低于大坑槽的修复成本。处置小病害是防止大病害的有效手段。

2利于延长城市道路使用寿命

预防性养护是在城市道路及其设施尚未发生破坏或刚出现病害迹象时,通过维修路面、加固桥梁、疏通排水管道、整修路基、绿化路肩等综合性技术措施进行的强制性养护,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病害的扩大,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

3利于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一般情况下,预防性养护施工过程中,能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修复好以后,公路的通行能力将大大提高。

五、实施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原则

1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关键在于养护时机的选择。及时的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

2面调查和科学评价

通过研究对比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科学分析公路技术状况的演变,实现道路病害及交通状况预警,制订周期性养护工程计划,提高养护治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和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3强日常小修保养,及时采取中修措施

实施预防性养护应高度重视城市道路的日常小修保养,当路面出现疲惫、老化和磨损等现象时,及时采取一些经济有效的中修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中修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城市道路的技术状况和特点,又要考虑节约投资。

4制定适当的养护计划,合理控制大、中修比例

原则上,对于路况较好的地段,大修里程控制在总里程的4%-8%以内,中修里程不低于10%,对于路况较差的地段,在加大大修改造工程的同时,用于预防性养护的中修投入也不能减少。

六、道路预防性养护的措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性养护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细心观察,持续开展对路面、路基及附属设施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检测评定,并认真分析,制订预防性养护方案,以便及时消除隐患。

七、路面的预防养护

1路面早期出现的裂缝、松散、麻面、网裂、龟裂等病害,应用沥青胶灌缝、沥青表面处治材料封闭或进行罩面处理;对小坑槽应及时进行修补,连片坑槽一起补。

2混凝土路面要重点加强接缝养护、板底灌浆、微病害处治。

结束语

综合上述,市政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市政道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在路面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型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型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路面的服务寿命,这也就意味着节约了资金和保持良好的道路质量。

参考文献:

道路基层养护篇7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论述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二.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三.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手段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道路基层养护篇8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手段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道路基层养护篇9

1、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路面预防性养护(pavementpreventivemaintenance)(ppm)是市政道路养护的一种新的理念,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2、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2.1、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美国crafco公司路面解决方案中,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美国shrp计划的重要成果也指出了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2.2、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2.3、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上海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上海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2.4、上海在市政养护作业上实行了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常用的路面预养护手段

3.1、灌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3.2、就地热补。

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3.3、稀浆封层。

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3.4、路面再生密封。

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3.5、沥青混凝土罩面。

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其他预防性养护的手段在此不一一列举。

道路基层养护篇10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方法;

一、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的特点和要求

1.城市交通和城市配套设施受到路面养护维修的较大影响

目前,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有较快速度的提升,导致道路交通所受的压力逐渐增大,出现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在该情况下开展道路养护维修施工,能够使交通压力得到大大增加,对市民的正常出行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存在复杂的配套设施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各种城市配套设施的保护工作做好,增加施工设备的需求。其次,制约了施工场地及材料堆放场地,对施工组织及材料运输产生较高的要求。

2.城市环境会受到市政道路养护维修的较大影响

在旧路开挖、加热融化沥青、废料运输以及机械设备作业等过程中,均会有一系列的污染问题产生,例如:固体废弃物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废气污染等,严重影响了周边市民的工作、生活和城市环境卫生。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城市道路建设耗费了较多的资源和资金,且对周边环境有较大影响。现代环保和经济里面对城市道路养护维修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城市路面养护中,应对道路维修改造中的资源利用率进行提升,积极推广循环利用理念和技术,对道路改造和环境保护进行关注,确保道路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使道路改造建设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大力推广新型环保节能技术,使旧路改造或升级的技术新途径得以拓展。将旧路材料的回收利用和污染物的妥善处理工作做好,通过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取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的施工要点

1.市政道路维修养护中管理与工序的相互协调

在维修和养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中,由于影响沥青路面裂缝的因素相对较多,所以在维修和养护管理中,应结合这些可能引发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对合理有效的维修和养护方法进行制定。特别是对于市政道路来说,应对一个文明维修和维修管理的优良环境进行营造,有序地摆放维修和养护设备,并确保市政道路处于畅通状态,以此为维修和养护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及管理管理中,维修和养护工作的协调控制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必须对以下工作做好:

(1)严格按照工艺流程开展养护和维修,不仅是市政道路维修和养护工作中的根本依据,而且也是对工序维修和养护质量保障的前提条件。

(2)做好关键的维修及养护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对关键工序的维修及养护管理的强化产生关键性作用,以此作为关键工序得到有效地维修和养护管理。

(3)全程控制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维修和养护管理过程中的人、机、料、环、法等环节。只有有效且系统地对维修及养护人员、机具、材料、方法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控制,才能促使每道工序的维修和养护质量与相关相求相符。

2.市政道路水损害问题的维修及养护方法

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中,水损害产生的外因主要是由于车辆荷载导致水压力增加,从而引发水损害问题,通常与市政道路所处区域的交通组成、行车速度以及降水量等因素产生一定联系。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养护及维修方法主要包括:

(1)碎石封层

运用乳化沥青在沥青路面的面层表面进行喷洒,然后对集料进行立即的覆盖和压实,虽然通常在低交通量的沥青路面结构的防滑层和磨耗中对石屑罩面进行应用,但石屑罩面主要还是应当对沥青路面的防滑阻力进行改善,使其作为无荷载型裂缝的沥青路面封层。

(2)雾封层

即运用少量清水来稀释慢凝乳化沥青,并向表面的空隙和细小的裂缝中进行灌入,通常在旧沥青面层的维修、养护及治理中得到应用。

(3)砂封层

主要是由细集料制作产生的沥青路面混合料,在相对光滑的沥青路面抗滑能力的改善中得到应用,有效地避免水分和空气向沥青路面内侵入。

3.市政道路裂缝病害的维修及养护方法

与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相结合,将其划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网裂以及不规则裂缝几种类型。作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破坏的一项最主要的破坏形式,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在分段摊铺沥青面层的过程中,未能处理好相邻两幅的接茬处。在大气及交通荷载的作用下形成开裂问题。不均匀的路基压实度或由于路基边缘受到水侵蚀而造成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沥青路基和路面存在不足的压实度。沥青路面材料配合比出现不当或未能均匀搅拌沥青路面材料等。

针对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对于温缩造成的沥青路面裂缝而言,通常需要彻底清理裂缝区域,使其达到干净状态后在对少量的乳化沥青进行均匀地喷洒,运用干燥且洁净的粗砂或石屑在其上方进行均匀地洒设,最后由轻型压路机开展碾压操作。在处理由于不均匀地基沉降导致的裂缝问题时,应沿裂缝两侧的一定范围内实施开槽,并将沥青路面面层挖除,然后填实裂缝,再沿裂缝对一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实施加铺,最后对面层进行重新摊铺即可。

三、结语

总之,随着汽车的普及和现代城市发展程度的逐渐提升,人们对市政道路维修及养护的要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部门应与目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新技术的了解与应用的进程得到不断加快。在对维修技术进行选择和应用时,应结合市政道路情况的不同需求实施确定,例如:较短工期或较高质量要求等。同时,要想使公路检测效率得到不断提升,必须对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得到有效加快,促使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的综合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实现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技术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游江涛,张浩.加强公路养护,构建平安交通―公路养护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J].科技信息(科学调研),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