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观察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14:19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1

关键词:警察;核心价值观;内涵

基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重要报告[1]、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见以及对新时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相应的调研,在今后针对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在不同的方面不断的努力,做到同时提高自身认识、创造新的形式和丰富其中的内容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取得更好的实效,才能真正让队伍正规化,从而达到提高公安工作水平的最终目标。本文就“如何完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做简要解析。

一、加强统筹规划,提高思想觉悟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是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共同的责任和需要。在培育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的过程中,包括了众多的领域和方面,不仅宣传部门要做好工作,公安队伍自身责任同样巨大。各级党委贯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硬的方针及路线,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放在相应的重要位置,让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每一样任务落到实处,各项工作中融入核心价值观,密切的配合、通力的合作。

其次,在教育中,要在思想认识上进行控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也同时反映着它的丰富的内涵以及实践中的要求,同样也是他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的表达。

二、完善组织形式,提高教育针对性

1、党员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公安机关的领导管干部在该教育活动中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对自己提出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高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三观方面做好带头作用,守卫共产党人的心灵净土。却终做不到的我要做到,别人能做到的我要先做到,用自身的行动推动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建设。

2、要明确和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教育活动中不免会遇到许多不同情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同时也要结合因事施教,是每一个民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习,把我个人的学习重点,只有这样核心价值教育才会有真正的实效。

3、要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知认同

运用传统的大众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传播,创新传播方式,从而做到情理交融、浅出深入,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价值观成为名进的情感寄托和内心指南针,更进一步的提升公安队伍精神。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活动,拉近警民关系,让群众更了解警察的价值观,更好的支持公安机关的工作。

4、要有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完成制度的保障,着重有效的完善奖惩机制,为教育活动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第二个方面是要加大从优待警力度,在实现、发展并且维护公安民警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关爱民警的氛围,让民警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感觉。

三、丰富教育活动,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内容上,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着重在中华名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方面,从道德层面出发积极宣传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人们往这方面引导,这样就能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以下分为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加强警察职业忠诚度教育

职业的忠诚,要有认真的态度、献身的精神,将自己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职业中,警察也不会例外。忠诚教育终生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终生教育机制,使人民警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觉性,做到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体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注重警察为民服务教育

1、要明确警察权力的来源,牢牢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在对广大人民警察队伍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首先要让所有警察对自己的历史使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来源有个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人民警察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一名人民警察,必需从人民警察权力的来源、警察的忧患意识、职责意识等方面对其展开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排忧解难上面。

2、树立服务人民的公仆意识

新时期背景下人民警察队伍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警察在工作中,需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人民群众的安危收到侵犯时,要不惜一切代价,敢于牺牲自己,去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在人民群众受到患难时,能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做到心系天下、心系人民,真正树立人民警察的公仆意识。

(三)重点开展公正廉洁执法教育

公安机关的这种法律和职业属性决定了其必须树立公正、公平、执法的观念,真正加强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权限意识,能够不惧暴力、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以维护社会正义为已任,坚决维护法律的公正公平,不断促进社会和平正义。人民警察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这一维护社会和平正义的神圣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地为之拼搏、为之奉献。更要时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制度、机制的约束,更好地促进政法干警廉洁自律。

深入开展人民警察队伍的公正廉洁教育,是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人民警察队伍中狠抓公正廉洁教育,才能提高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充分发挥人民警察的先进模范作用[2]。

四、健全教育机制,提高教育效果

(一)加强考核评估,提升整体效果

人民警察绩效考核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教育的整体效果。通过建立人民警察日常考核评估工作与《公务员法》的衔接机制,能够有效的提升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利用公务员年终考核,可以有效的把年度考核与日常绩效考核相结合,更加便于测评警察日常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完善激励措施,强化教育效果

通过激励优秀,鞭策落后,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实际效果。合理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能进一步提高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力,增强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建立奖惩机制,是推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警察教育培训中,需要制定严格的奖惩要求,制定相关制度方案加以落实。在实际教育培训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奖惩机制的落实工作,充分体现,教育培训工作与人民警察经济利益挂钩,与立功受奖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这样才能够使教育培训工作要与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大大提高人民警察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巩固教育效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样,必须有着强有力的物质及经费保障,为日常教育工作及特殊教育奖励提供支持,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人民警察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经费方面,经费来源是重点,一方面要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需费用纳入到单位日常工作支出中去,使其成为单位的正常和必要经费支出项目,保证教育的充足;另一方面,要努力在更高一级的政法部门建立人民警察教育奖励基金,上级部门定向定额的对基金进行正常划拨,用于人民警察考核并奖励的经费来源。只有保证了经费来源的固定性,才能为教育工作提供最大的稳定性。

在教育办公设备方面,首先要确保有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其次应当注重对教育设备的更新及维护,及时的引进最新的最科学的教育设备;再者要注重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打造不同氛围的教育环境;最后要注重软环境的建立,例如图书、影片的购买等。良好的办公环境及设备可以提高教育效率,引起人民警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63-165.

[2]曹国柱.论新时期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构成与培育[D].复旦大学.2009.

[3]杨玉海.试论人民警察公正执法的标准及实现途径[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2:34.

[4]黄明.建设一支执法为民、廉洁高效的警察队伍[J].求实.2013.19:34.

[5]蔡蓉英.公安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1:57.

[6]陈菲.浅议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培育途径[J].辽宁.品牌.2012:35-37.

[7]何修猛.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丰富和发展[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11:23-25.

[8]黄鹏红.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2:24-25.

[9]刘德伦,戴安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培育路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01:22-25.

[10]陈桂香.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06:133-134.

[11]方蒸蒸,吴小虹.论公安文化视域下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J].森林公安,2015,05:46-48.

[12]郭紫怡.当代警察形象的重塑[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9:421+424.

[13]李建宁,李亮.公安院校学生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与探索[J].公安教育,2011,10:70-73.

[14]樊爱霞.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探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70-73.

[15]陆东,刘华瑜.关于培育“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21-24.

[16]杨司.关于建立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思考[J].公安研究,2009(6):36-38.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2

理论紧密联系实践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条极重要的原则,理论是教学经验的沉积与提炼,同时理论研究的目的又在于指导教学实践.观察法是维系这一联系最简便的纽带,为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最可行的实证工具.通过对不同类型观察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供及时调控教学行为的信息数学教学一线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然观察,随时捕捉教学信息,或者通过录像带进行自我观察,以局外人的身分审视教学,寻找差距,进行反思,以便及时改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经验.

2.提供数学教育研究的一手真实资料在数学教育研究中,对教与学的发生过程尤其是数学思维过程或心理过程的研究,一般的理论描述难以做到细之入微,且有空中楼阁之感,观察法则是获得此类研究资料的最佳手段,且能保证获得一手真实资料.例如,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只有通过对各种教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才能把握一手资料,而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等都无法替代,因为一旦打破了自然条件,研究就失去了真实性.

3.提供数学教育研究的理论假设和课题在数学教育研究中,对一些教学现象的洞察,以及对一些新思想的捕捉,观察法有自身特有的优势.理论研究也会有一些新思想的萌生,但这与观察所得的经验资料往往息息相关,事实上,经验资料匮乏,理论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认为,自然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有效方式,而科学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初步形成研究课题的重要手段.上海周卫先生的《一堂几何课的现场观察与诊断》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研究者曾对课堂中师生问答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分析,发现当前这一教学形式有利也有弊,于是提出如下研究课题:“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多元需要;”。

4.提供验证数学教育理论观点的重要手段数学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是一种实证性研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观察分析,可以验证一定的理论观点和假设,为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打下基础.比如,《观察》一文曾提到这样的观点:“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显著相关.”正是基于验证这样的观点,研究者对数学教学行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研究.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3

关键词:新教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进

当今的教育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新课程把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1中学体育教学方法要学生由“会”向“懂”的方向发展

从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几十年来中学体育教学在强调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时,缺乏对运动技能、身体锻炼与学生对田径原理理解之间的重要关系的讨论,具有轻视“理解原理和明白道理”的倾向。近年来,体育教学理论界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效果“懂”与“会”的结合,认识到“懂”与锻炼身体能力的有机联系,认识到“运动认知能力”与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学生“懂”的重要性。因此,未来的体育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应朝着“学懂”的方向发展,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并使这种理性的教学为终身体育服务。这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2中学体育教学方法要学生由“懂”向“评”的方向发展

2.1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理念的改变

体育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判断,通过信息反馈调控教学,保证教学达到预定目标。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只注重对学生所掌握的技术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基础差异、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无法准确评价先天客观条件不同学生的后天努力程度。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除了要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身体素质提高以外,还要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课堂常规的执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完成课外作业、参加课外活动等情况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还可以由班主任、体育委员、小组长等组成评价小组,对每位学生做出最终评价,使评价工作更加民主、公正合理。这样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

2.2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自我评价

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所学动作的性质、方向、路线、幅度、力量和速度等,通过感官对所学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思维,初步建立动作概念和表象。观察也是评价的信息来源,观察学习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观察同学的练习、观察教学录像等都属于观察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往住被学生所忽视。教学实践证明,一个聪明的学生在自己做完动作之后,总是仔细观察其他同学的练习,虽然本身的肌肉活动结束了,但大脑的思维活动仍在继续,通过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的对比,从中悟出规律性的东西,供自己练习时借鉴。这也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认识过程,能减少练习的盲目性,少走弯路,尽快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总之,体育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肢体的活动,也是集肢体与大脑、情感等因素的共同协调活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时要教会学生进行观察与对比分析,这样才能有事半功倍的佳效。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观察也是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动作技术内涵的重要途径。

评价是更有效的“学”法,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评价自己或他人,说明学生的能力有提高,认知有进步。学习评价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如学习目标评价、动作质量评价、运动负荷评价等。其次是必须具有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让学生自定标准进行相互评价,这是培养学生掌握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第三是把握评价的时机。第四是自评与互评结合,起到相互帮助与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进行体育学习评价之前体育教师要对学生所观察评价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指导和说明。要求包括:①明确观察动作的内容和步骤。指导学生先看完动作,后看分解动作;先看上肢动作,后看下肢动作。观察后要求学生对动作做出评价,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②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让学生观察两个质量不同的动作,指导他们区分好坏或正误,逐步找到观察动作的最佳着眼点,并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动作的方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既渗透了学生的“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更让学生对动作技术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法的质量。

3小结

3.1把教师的教学观念统一到新课改的教学之中。从本地区、本校实际出发,制定有特色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3.2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是体育教学改进的核心所在。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把知识技能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自通于课外”,促进学生终身受益。

3.3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方式方法要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评价形式应采取自评与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那种在期末“算总账”的方式,同时改变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倡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参考文献:

[1]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4

一、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一)科学方法教育内涵的解读

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事物研究探索的正确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数学方法、系统论方法、信息论方法、控制论方法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实验法。

所谓的科学方法教育,就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应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有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和渗透某种学科知识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增强学生的个人修养,并且使学生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学习方法,促进知识掌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过程。

(二)初中生物教学应用科学教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引导学生懂得科学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具体化、系统化等互动过程,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实现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活动。而科学思维是思维形式与思考方式的统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教育学生,能使学生的思考方法科学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让学生了解各种思维形式,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能使实验的结果减少失误,更加的准确。比如:在探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这个实验中,有光和无光是我们所要控制的变量,只有控制好有光和无光这对矛盾,这个实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促使学生的思维方法更加合理、科学。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意识

观察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观察更是必不可少。老师在实验中应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懂得用观察法、类比法、模拟法等科学方法来进行实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发现意识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在初中生物关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植物的蒸腾现象进行描述,解释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践。首先,教师对学生提示观察思考的顺序:实验中先观察塑料袋壁上所发生的现象,再看容器内的水量变化,进而思考上述两个现象之间的联系,然后探索控制水分散失的主要结构,分析水分是通过何种形式由植物体内到达塑料袋内壁上。接着,提示学生结合教材,回忆“叶的结构”中所讲述的内容,对观察前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得出结论: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液滴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产生的,植物水分的散失主要通过叶片气孔;同样容器内的水分明显减少,这是植物在进行吸收作用。通过这个观察实验我们更能看出,观察法的运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的提高。

3.能够提高学生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开发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宗旨。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课堂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生物教学恰恰包括了很多素质教育的内容。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老师应好好地利用课堂,使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方法教育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应用创造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生物教学上能够多提出疑问,比如:“种子的萌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怎样进行的,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是呼吸作用,怎样做关于呼吸作用的实验”等,并将这些疑问付诸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这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科学方法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二、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对策

(一)通过生物科学史“解读”科学方法

生命科学史是以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为载体,以历史发展过程为线索,将科学性、思想性和历史性融为一体,用丰富的资料论述科学家的创造性劳动,描述科学家科学探索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范例,无疑是实现科学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生命科学史的教学内容,比如: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的事件:第一,瑞典分类学之父林奈提出关于生物的分类应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第二,英国的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所有的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的祖先;第三,英国的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发现;第四,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破译人体内全部的Dna所含的遗传信息。这些科学发现是科学家科学探究的结果。生物老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为学生讲解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方法。

(二)通过知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生物学科是理科中的文科,它要求学生了解、记住的知识有很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阐释生物课本中的科学概念、定理和规律并加以分析概念、定理和规律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主干时,就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思维操作去观察、发现,这一过程就体现了科学方法教育。例如:在生物课上分析观察法时,老师可先讲解它的含义,所谓的观察法就是指观察者在自然发生的条件和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以此获得被观察事物现象或特征的一种科学方法。然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使学生观察“不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不同的关系”“观察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等。通过知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并投入实践中,能有效地加深科学方法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能更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而对科学方法的认识最有效的就是进行实验。科学实验法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利用相关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和改变客观事物或者过程,以此深入地探究自然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应具备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法、对实验数据或资料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这七个过程。提出问题是一个实验的开端,它能确定实验研究的方向;随后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挑选合适的实验设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与观察;最后,对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整个实验都是有序的,具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在“探究影响鼠妇生长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教师对学生运用实验法进行指导。在应用“实验法的基本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捕捉鼠妇时,教师要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鼠妇的行为以及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鼓励学生带有好奇心的提出问题。然后,在使学生理解实验法的基本过程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实验前,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所提出的假设和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如:在这个实验中,所设计的对照条件是什么?对这个实验最后所得的结果有什么预想等等。通过讨论交流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科学方法的了解,并加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接着,在实验中指导学生找到并控制单一的可变因素。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中,要强调不能同时研究“阴暗”和“潮湿”这两个可发生变化的因素。只有在实验中找到并能控制的单一可变因素,使其他的因素不变,所得到的结果才能够减少误差,更为准确。在这个实验中,可变的因素是光,对照条件为是否有光,只有控制好光明与阴暗这一对矛盾,这个实验才能取得成效。由此可知,通过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对科学方法进行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训练有目的、有条理的观察能力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在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观察法。在大自然中学习生物使学生感到新奇,绚丽多彩的生物现象使得学生目不暇接,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导致盲目观察,所以教师要在室外课堂中训练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在讨论讲评中围绕观察的目的,各小组分别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小结。在讲评中,侧重表扬那些能排除干扰,克服盲目性而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的观察小组,使学生在之后的观察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收获成果。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多样性时,学生能按照教材上的检索表认识到校园内的各种裸子植物,并通过自己的自我学习和仔细观察,认识了水杉和雪松,制作了一张新的检索表,将水杉、雪松纳入进来。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目的性增强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有条理的观察是观察和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教师要训练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观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条理性。比如:在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野中的一个细胞上,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在之后教学的观察活动中,要结合不同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训练学生确定合适、科学的观察顺序,逐步培养学生的条理性。在初二生物课程的小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同的观察顺序及观察方法,如:观察一个目标时,可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进行观察,可以由外及内或由内到外进行观察,或是由周边到中心或由中心到周边进行观察,或是可以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等等。通过有计划地进行条理性训练,不仅使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表达和交流的条理性不断增强。

(五)通过生物习题来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生物习题练习,老师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进行很好地把握。在生物教科书中,每节课程的后面都有生物习题,有基础的也有疑难的。基础题要求每位学生都应掌握,疑难题或者实验题则要求在小组内进行学习和实践。如:“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和体验。学生只有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更好地掌握生物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5

【关键词】英语课堂观察意义实施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场所,是知识传输的一个平台。任何知识的传授和获得都离不开课堂,为了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我们一直在对课堂进行研究。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青睐。并被迅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课堂观察可以有效地对课堂进行记录、分析、总结,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堂观察的含义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特点

1.目的性。课堂观察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一切观察行为无论是观察对象和场所的选择、观察内容的设定、观察方法的设计等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的。

2.系统性。课堂观察需要我们对整个观察过程制定一个系统地计划,计划越是周密细致,就越能够达到观察的目的。

3.理论性。课堂观察拥有大量的理论作为基础,只有在理论支持下的研究才能顺利开展,研究结果才能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

4.选择性。课堂观察不可能面面具到,他需要观察者明确一个中心,根据这个中心选择所要观察的问题,对象,选择观察的方法等。

三、课堂观察的意义

课堂观察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学校的改进,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学生、提高教师的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最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英语课堂观察中,不论是观察,学生、老师还是其它方面,最终都是指向学生的学习,由学生获得的知识多少来检验。也就是说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就是为了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通过课堂观察更加全面了解学生,有利于设计更合适学生学习英语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英语课中,通过课堂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他们都拥有各自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而每个班集之间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也是各不相同。去了解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去了解每个班级学习英语的整体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组织适合的教学。

2.通过课堂的观察,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率。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3.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课堂观察的开展促使大家一起参与,把平时的个人奋斗变为大家的集体努力。团结力量大,当然也就事半功倍。良好的学校氛围将增进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教师可以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施课堂观察,四步走

1.课堂观察前的准备。课堂观察需要有一定的系统,所以观察前应先开小组会议,确定观察的目的并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的中心和焦点。确定观察的时间、地点、次数、确定统一的观察方法等。

2.进行课堂观察:课堂是资料的来源地,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给我们带来真实的资料。所以首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应该相互理解信任,消除紧张心理,呈现真实的一面。其次课堂是我们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地方,在课堂中作为观察者应该高度集中精神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法对所需的信息进行客观记录。

3.课堂观察后分析、总结。观察结束后,教师将集中在一起,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放在一起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再总结,然后得出最终结果。总结、分析、讨论、再总结这一过程正是教师发现不足,寻求解决方法,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的一个过程。

4.理论回归实践。到此为止课堂观察似乎已经结束,其实不然,只有把刚从观察中获得的理论运用到新的课堂中进行实践,让实践来检验理论,只有真正起到了效果,我们才可以说是真正完成了本次目的的课堂观察。

总之,课堂观察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基层教育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开展好课堂观察,为提高整个教育团体的教学水平而努力,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林高明.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6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数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要实现以上能力必须具有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主动的感知活动,并不是简单的事物在人的意识中的直接反映过程,必须有人的积极思维活动。换句话说,在观察活动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升华,否则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具有观察能力,才能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当前教育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创新能力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能力。初中数学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信息表达能力。无论哪种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每种能力的提高都间接或直接提高着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中的观察不同于狭义的直观观察,需要眼、脑并用,并且由于观察对象多为数形,对于学生智力要求较高。所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学生具备较高数学素养的需要。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来源于内在动机,兴趣是内在动机的集中体现,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借鉴以下方法。(1)利用学生对美的天然渴望。数学具有其自身的美,其逻辑的奇异美、数形结合的简单美、图像的对称美都散发着魅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数学的美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去观察然后发掘出其中的魅力。当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魅力之后自然就会自觉地学习数学,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际应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可以激发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3)通过成就欲望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成就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非常看重肯定和成功。成功和肯定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进而使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积极地去观察。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练习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品尝到了努力后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观察产生兴趣,积极地去观察。

第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初中生还缺乏观察事物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并不丰富,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掌握数学的特点。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以保证观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观察的合理顺序,比如如何从整体到局部、如何从局部到整体。如果有学生采用不合理的观察方法,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进行纠正和引导,以使学生能最终将观察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数学角度来观察,既要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观察其内在的隐蔽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引入观察的方法,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广泛观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观察的各种方法融入教学中,比如分类观察、从一般到特殊的观察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法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做好相关知识的储备,在观察的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在观察结束后总结、归纳、整理。学生要自如地使用这些方法去观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鼓励学生坚持使用,直到使学生的观察成为一种习惯。

智力发展的基础是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时需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深刻意义,进而将其内化成一种内在的品质。学生观察能力和学生思维发展紧密相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学生具备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就相应具备了观察事物内在隐含条件的能力;学生具备对事物隐含条件的观察能力,相应其思考就形象化、具体化了。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7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社区精神疾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南口社区与精神病人密切接触的和具有护理职责的各类人员共60名,分为观察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在精神疾病健康教育中观察组应用角色扮演法,对照组实行传统的讲授方法,观察受教育者的评判性思维和对各自方法的态度。结果在评判性思维测量中,观察组学习后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普遍对在社区精神疾病的健康教育中使用角色扮演法持肯定态度。结论应用角色扮演法进行社区精神病人健康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精神疾病;健康教育;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最初是美国精神病学家于1960年创建的社会心理技术[1],它是基于米德的角色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是通过情景模拟,要求被试者扮演指定行为角色,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行为技能的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通过要求被试者扮演一个特定的角色来观察被试者的多种表现方式,了解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提高社区精神病人及病人家属、社区医生、村委工作人员、精神病院护工、片区民警等直接接触精神病人的人员对精神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受教育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为临床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增强治疗的针对性及康复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精神疾病发作带来的人员财产损失。探讨角色扮演法在社区精神疾病健康教育实践中应用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北京昌平区南口社区60名受教育者为研究对象,具体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的60名研究对象分别是处于稳定期的精神病人及其家属和朋友、社区医生、村委工作人员、精神病院护工、片区民警,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男性17名,女性13名,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5.9±1.14)岁;对照组男性18名,女性12名,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6.7±2.23)岁。两组受教育者在性别、年龄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受教育者均为自愿参与,均具有初步应对精神病人的知识,所有受教育者均了解本研究的方法、目的和设计。

1.2方法

1.2.1实验病例选择方法所有病例选择均查阅了笔者长期保存的南口社区6名精神病人就医用药档案及电话随访记录,依据Roy护理模式选取临床病例,分别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狂躁症等病例。

1.2.2健康教育教学及分析方法(1)观察组角色扮演法教育教学及分析过程。第一步,观察组的受教育者应用角色扮演法从不同角度对精神病例进行分析。把30名受教育者根据身份或意愿分成6个小组,分别是病人组、同住家属组、日常朋友组、护工与社区医生组、诱导组、片警组。教学过程为期1个月,每周2次,每次2个小时。前两次主要是由教师讲授角色扮演法的概念、作用及在精神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各情景中不同角色应当承担的职责;其余课时的实验课程均是各类角色的具体行为与操作,包括各组人员自身与团队之间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的精神疾病情况的辨识和处置演练。第二步,这是角色扮演法最为复杂和关键的一步,由笔者创设情境,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强化、测评教育效果。先随机从每个组中抽1人,组成一个临时角色扮演团队,考察精神病人病情复发时的应对情况。第一个团队角色扮演结束后,大家可以共同讨论,笔者进行总结点评,然后进行下一个团队的角色扮演。总结制订出护理计划,提供整体护理,扮演场景的项目和内容是:①场景一由病人组扮演:某位具有精神病史的病人出现了疲倦、易怒、睡眠不好、情绪低落等先兆症状时的自我辨认、应对及描述,对不同症状应使用药物功能的正确认识及自我处置技能进行演练。②场景二由病人与同住家属扮演:家属帮助病人发现先兆症状并判断出严重程度的等级,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疏导病人;动态观察并填写先兆症状频率表,每日正确填写药物计划表,症状严重时联系治疗师等。③场景三由病人与日常朋友扮演:朋友对病人的不同言行及认识能力的变化做出精神疾病类型的判断。④场景四由病人与护工及社区医生扮演:预约复诊,掌握预约及复诊的沟通方式方法、注意事项、相关预案等;制订回归社会计划表,评价应急计划表的制订质量及实施效果。⑤场景五由病人、病人家属、病人朋友、护工、社区医生扮演:病人家属、病人朋友、护工、社区医生辨识持续症状的各种表现形式,找到并有效运用处置持续症状的技能。⑥场景六由病人与诱导组扮演:创设诱发影响康复的不同情境,并观察各团队对诱发因素应对方式的选择、坚定性、技巧及执行效果。⑦场景七由病人、病人家属和片区民警扮演:精神病人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民警与监护人、民政和卫生等部门加强协调与管控,对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病人依照法定程序强制收治,同时保障相应人员的救济权等。第三步,在健康教育中采用角色扮演法,同时进行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估,详细观察记录病人病情有无变化、服药的情况及副反应、是否被迫停药等,并对病情处于稳定期的病人是否参加了读报、书法、下棋、唱歌、听广播、料理家务等回归社会的活动及各项活动的计划是否合理、时间安排是否得当也进行监控记录[2]。(2)对照组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学及分析过程。第一步:健康教育教学过程。对照组受教育者一直使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来开展健康教育与病例分析。同样将30名受教育者分成6个小组,学习期也是1个月,每周2次,每次2个小时。前两节课主要是让受教育者认识针对精神病人处置的护理程序和关键点以及如何使用相关程序进行病例分析。第二步:病例分析与处置过程。需要分析病例时先让受教育者单独进行,然后再分小组展开分工与合作。在小组合作分析阶段,先由笔者创设上述观察组第二步中的不同情境,再由各小组阅读分析病例资料和组织讨论,并依据程序评估资料,制订护理计划,确定护理目标及推测预期效果。笔者选择一组讲解本组分析病例的情况,任务实施后,由笔者总结点评。第三步:观察记录效果。方法同观察组的第三步,展开随访,进行监控记录。

1.3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1.3.1评判性思维测定由笔者用引导和总结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评判性思维培养,教学前后均使用评判性思维量表(Ct-Di-CV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开放思想(o)、寻找真相(t)、分析能力(a)、评判思维信心(C)、系统化能力(S)、认知成熟度(m)和求知欲(i)维度,每个维度包括10个项目,使用6分制,得分越高表示赞成度越高。得分在280分及以上表示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呈正性,<350分表示倾向性较强,<210分表示态度倾向呈负性,在210~280分间表示倾向性不明显。

1.3.2评价形式使用调查问卷对角色扮演教学法进行分析评价。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所有数据均用百分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教育者的评判性思维测量情况观察组受教育者学习前后的评判性思维测量,除分析能力和开放思想的得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求知欲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教育者学习后评判性思维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观察组对角色扮演法的评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态度值均在3分以上,此结果表明观察组对角色扮演法持肯定态度,具体见表2。

3讨论

使用传统的精神病人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该方法不能很好地凸显社区的各个主体对各项处置护理措施的首要职责、沟通技巧以及各治疗措施适用的阶段与情景,致使受教育者制订的处置护理计划脱离社区精神病人实际状况及特殊需求[3-4]。此外,不能帮助精神病人在实际操作中对复杂病例信息进行分类,进而很难对病人进行整体把握,不能针对病人制订出个性化的处置护理方案。社区精神病人的护理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情形需要实施服药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家庭环境护理等家庭护理措施和卫生、社区、家庭、民政、公安等多个机构的分工参与。角色扮演法在精神疾病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可帮助不同的人从自身角度分析问题,提高专业化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健康教育教学,观察组各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有明显提高,除分析能力和开放思想的得分之外,其余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学习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习后评判性思维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观察组受教育者能够对复杂病例信息进行全面捕捉并重点锻炼了实操技能,制订出符合病人实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增强了他们参与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加深了他们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理解,使其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自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增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对角色扮演法持肯定态度,均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常用角色扮演法。同时,调查问卷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普遍认为角色扮演法对情境的创设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在精神疾病健康教育中应用角色扮演法效果非常显著,有利于将精神病人的保健护理知识普及给家庭和社区并用于病人,达到预防和康复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但如何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增强教学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邹燕梅.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护理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40):287-288.

[3]潘茜,王哲,井欢,等.新医学模式下病例分析在护理学专业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11(2):24-25.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8

[关键词]中医;健康教育路径;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3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8(c)-0173-02

传统的健康教育存在很多问题,缺少科学的工作模式,护士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不如人意。中医健康教育是具有组织和计划的健康教育,运用集体与个体的方式,普及养生保健方法和中医的基本知识,注重患者的饮食起居、药物预防疾病、锻炼身体。按照每天的标准护理计划,按照每个病种需要进行的治疗、检查以及护理通过发生的时间进行图表指定,护理人员负责向患者介绍,从而形成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的护理标准路径[1]。为探讨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在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的住院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中风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50~78岁。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52~8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按照工作的具体情况和时间进行讲解,讲解的方式、时间与内容没有具体的要求,不进行后期评价。

观察组按照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运用一对一的教育方式,责任护士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各项内容宣教,进行评价并签名,积极了解患者的需求,按照情况进行多次教育、评估。护士长定期进行健康教育路径表实施情况检查,对患者进行抽查提问,促进宣教的有效实施。

1.3中医健康教育方法

1.3.1路径制定护士长负责病区管理,责任护士要掌握患者与家属对健康教育的基本需求,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结合中医辩证施护与中医护理技术以及健康教育路径表,结合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制定中医健康教育路径表,时间作为长轴,入院指导、化验指导、检查、饮食、休息、药物直到、心理指导、活动指导、术前指导、术后指导以及出院指导作为纵轴。术前指导有患者术前皮肤清洁、床上大小便练习、饮食、术中配合要点、手术过程讲解以及心理指导等。术后指导有术后指导、术后不适例如腹痛、发热、呕吐、恶心、护肝药物、水化治疗、心理指导以及饮食指导。医护人员要数量掌握中医健康路径的流程,观摩手术过程,掌握入院护理、出院护理以及常规检查指导等知识。

1.3.2具体内容患者入院第1天,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介绍入院宣教、相关管理规定以及病区环境、辅助检查的意义、辅助检查需注意的事项、情志指导。患者入院的第2~3天,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介绍各种中药与西药的治疗作用,进行服药指导,进行饮食调养,协助患者摆放肢体良肢位。患者入院的第4~14天,按照辩证分型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起居、饮食、康复、运动指导。患者入院的第15~19天,要进行康复体操、血压自测方法、自我病情观察、服药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预防复发对策、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方面的学习。患者入院第20~21天,护士长与责任护士进行晨间查房时同时检查健康教育效果,并作出评价。如果患者和家属部分掌握或者没有掌握健康教育项目,就要对患者进行再教育,确保对患者进行有计划、动态、具有针对性的中医健康教育。

1.4评价指标

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DorotheaBarthel与Florencemahoney设计的Barthel指数量表,其中包含着10项内容,按照是否需要帮助与程度分成0、5、10、15分,总分为100,得分越高的患者,说明其独立性越高。总分>60分为良好,60~41分为中等,具有功能障碍,具有一定依赖性。

1.5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第1天,通过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做出能力评定,患者出院的第1天,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的评定。

1.6统计方法

运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

2结果

①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②观察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

③通过比较与观察,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94.26±9.30)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0.12±8.26)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0.25

④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64%,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0.013

3讨论

中医健康教育路径能够帮助、指导患者运用健康的理念处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护士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过程中,可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爱、照顾与同情,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感与依赖感。使患者可以配合医生治疗,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2-5]。

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94.26±9.30)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0.12±8.26)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ZhengYuhong,Chenweixin,mawei,etal.Researchonapplicationof[J].tCmhealtheducationpathinhighqualitynursingactivitiesintheChineseguideofChinesemedicine,2013,33(12):222-223.

[2]taoHaiyan,Xiexinger,ZhangJi,etal.applicationof[J].healtheducationpathinthequalityofnursingserviceJournalofnursing,2012,36(3):138-139.

[3]HuangJun.applicationofclinicalpathofhealtheducationservicesinhigh-qualitycaredemonstrationward[J].Journalofnursing,2013,2(2):121-122.

[4]骆敏霞.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2(1):7120-7121.

[5]李建荣,宋志英,樊锦春.健康教育路径表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1(1):104-106.

[6]王红梅,李颖.中医健康教育路径对CSⅡ患者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0,8(11):1327-1329.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9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自然观察智力;措施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改革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无论何种阶段的教育,都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将针对幼儿园教育中学生自然观察智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完善。

一、自然观察智力的概念

自然观察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加德纳教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其定义可以大致归纳为“能够识别植物群和动物群,能够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种分门别类,并且能够使用智力,在社会各方面事业生产处有效产品的一种能力。”由定义可以看出,所谓的自然观察能力是指识别植物群和动物群,对自然界中的物种进行分门别类的能力。

二、自然观察智力对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1.观察能力本质的变化

智力的本质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而绝非简单的心理能力,因此,自然观察能力的本质就是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因此,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是非常必要的,这将会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自然观察智力与传统的学生能力的比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育,而目前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化,我国现在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转变,一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应用与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

2.观察智力地位的提高

想要改变现有的一些模式和方法就必须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在传统的教育中,思维能力是教育中的核心,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而观察能力仅仅作为隐藏在思维能力教育之后的一种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了。在多元智力理论中,自然观察智力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其不再是隐藏在某种能力背后的能力了,而是作为一种人才必备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可以同日而语了。

三、幼儿园教育中培养自然观察智力的途径与方法

1.开放式教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开放式教学就是一种针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常规,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重视学生个性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只做相关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加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变了传统把受教育者作为工具来培养的观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本质所在。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利用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去体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例如,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户外踏青或写生,自然观察智力的培养本身就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实践活动来支撑的过程,因此,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相关的教育方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重视能力的社会,具有再深厚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社会实践活动,也终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实践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自然观察智力是基于时代的发展被提出来的一种新型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缜密思维能力的形成。

2.分层式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根据教材要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课外辅导,进行不同程度的评价等分层,从而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教师一定程度上也节省了时间与精力,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针对个体差异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由于成长环境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造成了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如果还是采取以前应试教育模式,就会挫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不利于其成长和知识的学习,如能合理的分层对待,就会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得到被重视的感觉,增强其对学习的信心,从而培养其对本门学科的兴趣。例如,对于一些智力发育较慢的幼儿来讲,教师可以适当的讲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而对于一些思维活跃、性格外向的幼儿则可以相对要求更高一些。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原来的教育方式方法,建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应对当前的环境和局势。自然观察智力是针对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而提出的一种能力培养,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幼儿时期的学生具有他们独有的特点,一些能力的培养可能会使其终身受益,因此,自然观察智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时期的学生是尤为重要的,无论学校、教师、家长都应该重视的。

参考文献:

[1]徐大有.浅析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2010

教育心理学观察法篇10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9.043

BasedonthepoliceprofessionaltoDeepenideological

andmoralCultivationteachingReform

wUJing

(innermongoliapoliceprofessionalCollege,Hohhot,innermongolia010051)

abstractthispapertakesparticularityofpoliceschoolasastartingpointtoexplorethemoralCoursetoreallyplayitsrolemustbereformedonthecontent.Fromthefour"basedon"expanddiscussed,basedonthetextbookshighlightthecommonmoralityof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spiritoftheagemoralityhighlightthetimes,basedonthepublicsecuritypolicevocationalcollegesprominentpersonalitymorality,basedininnermongoliapublicsecuritypoliceininnermongoliahighlightcorevalues.Soprepareofficerstodevelopgoodstyle,firmbeliefinthefuturetosafeguardnationalsecurityandsocialstabilitymakethegreatestcontribution.

Keywordspolicecolleges;ideologicalandmoralCultivation;teachingcontent;reform

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在公安院校开设的“两课”课程之一,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是对预备警官进行系统思想道德教育和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人民警察良好作风养成。目前在专科院校使用的是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安院校由于开设法律课较多,为避免重复,理论课教师一般只讲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课时少,教材只强调高校共性,不能突出公安院校培养警察个性特点。所以理论课教师必须立足于公安院校教育对象特殊性在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上取长补短,不断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鉴于此,笔者就自己十几年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在教学内容改革上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于统编教材突出高校大学生共性的道德修养

(1)彩绘人生、担当使命――适应大学生活教育(讲授绪论部分)。大学是是人生路程的一个起点,立足于社会的本领在这里铸就。大学生对崭新的校园、学习、生活充满好奇与迷茫,所以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才能为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讲清楚大学生活之特点、独立生活之能力、新的学习理念、优良之学风;勇于担当历史新使命;明确成才之目标、塑造崭新之形象,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努力成为心理健康,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继承人。

(2)设计坐标、报效祖国――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讲授第一、二章内容)。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是至少方向正确,要把握好人生坐标。所以本部分要使大学生树立远大之理想,坚定崇高之信念,继承爱国之传统,弘扬民族之精神,掌握安身立命之技能本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在新时代做忠诚的爱国者以期报效祖国。

(3)乐观心态、创造价值――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讲授第三章内容)。大学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大学生只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追求高尚之人生目的、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面对每一天,才能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还要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规定条件,正确对待人生环境,有效进行人际沟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浑然天成,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创造精彩人生。

(4)积善成德、锤炼品质――道德观教育(讲授第四章、第七章内容)。大学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良好道德品质对人一生影响巨大。所以大学生要了解道德的起源、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锤炼个人品德,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法律规范,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2立足于弘扬时代精神突出道德修养的与时俱进

新课程改革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性,但是教材一经形成就具有滞后性落后于现实,如若不能很好地把握实际,会使课堂缺乏现实感,使学生缺乏对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使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失去其初始之价值。所以思想道德修养课要立足时代注重教学内容的“三性”教育创新。

(1)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教育:主要是从教学对象和实际出发,把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体现到教学内容中来,使道德修养教学更加关注时事、注重实际、反映时代要求,从而突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现实社会变化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发挥积极因子培养大学生健康道德品质养成,从而切实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加强道德教学吸引力、感染力。

(2)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育:两课教学难,人尽皆知,所以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把空洞、抽象的教学内容采用必要的方法充实、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人共鸣才能认知、认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有效指导、引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增加趣味性就要运用丰富多彩人生实例,可以是人物或者事件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道德修养”课接地气、人性化,易于大学生接受。

(3)注重教学内容的启发性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授课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把握大学生的特点,正确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注重教学主体的参与性,引导教育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辨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由愉快选择空间里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励学生努力追求实现高尚思想道德境界的形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某一事件或热点,引导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增强教学针对性,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促成学生自主、生动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3立足于公安院校突出警察职业个性道德修养

要打造高素质的公安队伍为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就必须有强有力的生力军,警察素质好坏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公信力、执法权威和警民关系和谐,公安院校在培养预备警官时必须突出这一职业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思想道德与警察职业相互交融渗透有机结合,突出警察职业道德教学,对于警察德性的养成与培育更应该强调道德灌输、价值认同和精神自律,使为人民服务成为其唯一的价值导向。所以立足于公安院校要突出以下教育:

(1)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讲清楚社会和公安机关对警察的职业要求,掌握好新修订《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十个方面:忠诚可靠、秉公执法、英勇善战、热诚服务、文明理性、严守纪律、甘于奉献、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团结协作。使预备警官真正懂得忠诚可靠、爱岗敬业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最高标准,热诚服务、文明理性是人民警察必须履行的最高职责,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是人民警察总体价值的最高体现,严守纪律、甘于奉献是人民警察的最高天职,英勇善战、团结协作是人民警察应有最高本色等一些最基本道理。教学目的是使每一名预备警官的行为举止都符合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标准。

(2)纪律作风教育:明确警察必须遵守的指令性和禁令性的规章制度等,硬性约束警察的职业行为才能合理而有效地调控教学对象,才能保持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整体素质水平。要讲清楚五条禁令、内务条令、纪律条令、三项纪律等

(3)先锋模范和优秀典型教育:要使公安院校的德育内容从预备警官的实际出发,把公安一线的新经验、新成果以及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及时宣传公安一线的先锋模范和优秀典型。以身边涌现的大家认可的先进典型人物为标杆进行宣传,弘扬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气神,使预备警官自觉地向他们学习,立志将来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4立足于内蒙古公安突出内蒙古警察核心价值观

社会矛盾凸显、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用“核心价值观”占领警察精神制高点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使广大预备警官必须清楚作为警察“忠于谁”、“为了谁”、“维护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在将来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道德修养课要坚持用这一主导思想培养教育学生,学生才能具备成为合格人民警察的优良的政治素质和优秀的精神品质,所以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将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清楚“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主流导向,是新的历史条件和时展的客观需要,是新时期贯彻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是促使人民警察更好的履职,圆满完成党交办的各种任务,加强队伍建设的坚实思想基础。

(3)内蒙古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内蒙古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忠诚和胜利。“忠诚”是价值取向,就是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胜利”是价值目标,就是要使忠诚的价值取向通过敬业,勤政得以实现。立足于警察职业,忠诚胜利要靠平时日常点滴的养成,必须坚定信仰,牢记使命、宗旨,强化责任意识,用强烈的责任感,执着的追求,顽强的奋斗赢得最后的胜利。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是最终目标,也是思想理论教学的必然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在于定位,既要关注学生实际又要面向社会,既要直面现实又要着眼未来。当然教学内容要通过适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展示,根据大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施加教育和影响,努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所以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改革重在创新、重在实用,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公安院校才能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作出最大努力,内蒙古公安才能为守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的风景线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琨,杨淑艳.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2).

[2]朱耀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改革.甘肃高师学报,2006.11(1).

[3]张东宁,张永平,李庆民.谈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实效性.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