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设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3:12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1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232-02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的教师。”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并落实到备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其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有效手段。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概述

1.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含义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就是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的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从大的方面说,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设计等;从小的方面看,教学导入设计、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小结设计、教学提问设计等等,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实际的教学设计都基本汇聚在教师的教学方案中,都通过教学方案来体现和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案的设计。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及其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特点的工作。它是上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一般来讲,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这是由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只有认真了解研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日常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并将其精神实质贯彻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中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从而才有可能全面地、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

2.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国家课程,其课程标准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普遍性、统一性和强制性。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熟悉它所规定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明确教学的主旨。此外必须通读教材,分析其结构,在掌握了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后,明确各部分的重点、难点,为教学计划奠定基础。

3.熟悉了解学生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熟悉学生,解决“谁学”和“为谁而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求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知识实际以及实际能力,从而使教学方案更具有针对性。

4.搜集整理资料

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属于社会科学范围,社会科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说理,而说理要凭事实,要占有翔实的资料。因此,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必须广泛地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事实和资料,并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和筛选。这样,既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领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不致将思想政治(品德)课讲成枯燥的教条,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失去学习兴趣。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教学方案和课时教学方案。学期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学期学科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宏观设计,课时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次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微观设计。这里主要研究的是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要做到使内容全面且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同时,目标设计应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教学目标兼容表现性和生成性目标。在设计情感教学目标时要依托课文知识,紧扣认知和思想教育目标。此外,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的素质发展变化状态,使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2.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组织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的思想、点子、途径、程序、策略、手段和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方式。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必须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及课程标准规定的时间和过渡进行设计和选择,坚持情理互动原则,在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同时,关注学生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其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的内涵、外延、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第二,概念、原理的教学要融入一点概念、原理的发展史和问题解决史;第三,教学过程要凸现动态性,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原则;第四,教学过程方案要留有空白,体现方案“弹性化”原则;第五,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一般采用活动元设计法进行设计,即首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资源情况和学生实际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再根据教学模式的程序过程,将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活动单元,分别对活动元进行设计;然后,再将各个活动元有机地结合成教学活动过程

4.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要按照本课程的新理念和教学方法,将静态性的教材“文本”加工成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适合于教学展开、有利于教学内容创新的组织状态。具体讲,教学方略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内容要进行情境化、生活化和问题化设计,此外,还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5.作业设计

思想政治(品德)课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应用,督促学生作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其功能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在具体设计中,要做到,重点与全面相结合、复习旧课与预习新课结合、科技知识渗透结合、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一般要求和不同档次要求相结合

6.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

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筑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系统,还必须设计一些必要的课前或课后活动,如搜集资料、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堂小品设计与编排、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一般由课前活动方案、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后活动方案构成。其中课堂教学方案是核心,课前、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前或课后活动设计应当服务于课堂教学,在设计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因地因时制宜,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活动的安全。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说课设计

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说课可以把教学的成功建立在教师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的基础上,使教师全面掌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说课可使教师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使教师由普通的教学匠成长为学者型的老师,提高教师教学的整体素质。

说课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说课具有简单易操作、理论性与科学性、交流性与示范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说课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教学过程。在对思想政治说课进行设计时必须思路清晰,结构清楚;教学程序要具有科学性、深刻性;主次要分明,此外要详略得当,虚实有别。

五、综述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预先的规划与设计使得相同的问题在今后类似的教学情况下不再出现或减少其出现的频率。虽然说教学设计对教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有利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有助于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利于组织系统中参与者的协作;教学设计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此外,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减轻教学负担,加速自身的培养,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所以,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每个教师都必须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时机,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应江.谈新形势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林琼慧.谈谈高师实习生的备课[J].池州师专学报,2002,(3).

[4]赵丽霞.说课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有益形式[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7).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2

关键词:政治学概论;全程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66-02

一、全程案例教学概述

全程案例教学针对的是相对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论学习课程,通过每个章节的案例设计教学将内容晦涩的理论转化为较为生动感性的经验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得教学环境从被动消极接受转变为自主积极探索的多元氛围。在案例讨论分析过程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材料,组织关于案例本身的讨论。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学生依据案例材料信息对该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团队的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经由讨论过程实现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深化对相关理论的认识。

二、政治学全程案例教学探讨

政治学概论是政治学、行政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现教材中出现大量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和概念,使教学内容庞杂,概念繁多,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政治学概论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基本构思就是通过全面建设多层次的政治学案例库,适合“90后”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从而提升专业学生对政治学理论概念的兴趣,帮助学生加强对相关政治学重要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把握。通过一个个有趣生动的结合社会现实的中外案例的介绍与讨论,增强政治学概论学习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精心设计组织的案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学生掌握用理论去探究政治现象与政治问题的素质与能力。

三、全程案例教学库的建设

实施政治学概论的全程案例教学已证实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相关教学案例并建立一个系统丰富的案例库却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政治世界多姿多彩,政治现象光怪陆离,政治学相关的案例材料也汗牛充栋。但是如何合理组织材料和编写案例,如何对相关各种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如何能够紧密结合课程相关重要的理论和概念,围绕课程教学的宗旨、各部分章节知识点的要求,建立层次多元内容丰富有社会意义和政治价值的教学案例库,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清晰的思路。当今世界尤其是现实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大量真实丰富生动深刻的政治学案例素材,这些材料和我们大学生的生活现实有各种各样的关联,能够引起共鸣和感想。通过客观材料的积累与沉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编排和组织相关数据和资料,尽量使之生动和丰富,从而能够引起学生讨论与思考的兴趣和热情。用于课堂的教学与讨论,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来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平时敏锐的关注政治生活中一些热点事件,并注意收集相关各类评论及影像资料,注重典型味性和开放性,从而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精心编排和组织各种典型事件案例材料,如小月月事件、爱心妈妈事件、大月份强制引产事件、“80后”官员“火箭”提升事件、昆明“躲猫猫”案等,这些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事件,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引导大家的积极思考,对学生课堂讨论与发言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政治学全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安排

全程案例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总是主要是针对政治学概论的理论众多、概念抽象、体系庞杂多元的特点,在授课全程选取和各个章节知识点联系较为密切的相关主题案例,任课教师事先充分准备,认真计划案例教学教案,组织好相关材料,每次课要提前发放相关材料,并将学生事先分好小组,各个小组做好分工,通过讨论形成观点,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分好的各小组选出案例分析主讲人来发言,发言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对小组的观点加以评判,适当开展讨论,老师控制好时间,把握好节奏,然后老师进行总结性评述,结合知识点和同学的发言讨论情况进行主题归纳概括。另外也可根据课程时间进度情况适当鼓励一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同学自主结合,根据课程章节安排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归纳案例,结合自己领悟和感受做成相关课件,上课集中时间由同学进行讲解,之后其他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适当的互动与讨论,从平时成绩等方面适当对这样的同学给予激励,进而充分调动不同学习习惯爱好的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政治学全程案例教学过程关注重心

1.案例材料选择应有时代感,社会性,应该选择具有生动时代特点、内涵深刻、材料丰富的经典案例。只有吸引同学关注的案例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要精心挑选相关主题案例。要分层次选择设计相关案例,既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

2.案例教学过程对学生也有相应要求,比如学生事先要对相关资料有充分了解,对相关主题相关理论概念要有一定预习。这样在案例讨论或者发言过程中才能有理有据,言之成理,讨论中也才能形成思辨的过程,所以需要任课老师指导学生适当投入时间与精力认真去准备。

3.认真设计案例分析问题。案例材料丰富的同时,相关授课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能很好地激励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考,问题的设计不宜过于宏观也不宜过于具体。案例问题应该能充分反映章节基本知识点的内容,深入浅出帮助同学们掌握相关重点难点,提升各方面能力。

4.通过网络课程网站建设提供交流互动平台。通过学校的一些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为学习课程的学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如设置论坛中心、在线辩论、等板块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激励引导学生在讨论版块对一些热点问题思考,课下丰富的交流过程也可以使得大家在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5.教师注重程序过程的把握。教师要对讨论的主题、小组发言的顺序、时间的控制等做好事先的计划,要充分考虑好同学会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予同学简要精练的概括和总结,使得案例教学过程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

政治学概论课程教学引入全程案例教学手段,可以较好的体现政治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可以较好地促进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分析社会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老师也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引导激励,发挥案例教学的积极功能,使得政治学概论课程变得有趣生动,不再晦涩抽象。

参考文献:

[1]杨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案例教学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7).

[2]张建伟.行政伦理学全程案例教学初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游静.全程式案例教学在《会计软件应用》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0,4(7).

[4]萧志强.在市场营销策划教学中实施全程案例教学初探[J].南方论刊,2009,(8).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30-01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将各教学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以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和流程的计划和设想。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基础和支撑,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整节课各个流程和环节进行预设的过程,准备充分的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师自如地掌控整个课堂,灵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反之,如果教学设计准备不充分,就有可能发生脱离课堂主题等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不能按计划顺利地进行。

(一)有利于教师把握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节奏

通过充分完善的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整节课的各个环节有一个大体的掌握,能够把握住整堂课的时间进度和课堂氛围。也能够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找到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整节课的教育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二)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

通过做好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知道学生的知识水平,从而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中w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和推广,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但目前我国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没有认真分析教材

教材是一门课的基础,不论教法怎么变、学法怎么变,都不能离开教材这一最基本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教材,按照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但现阶段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却很大程度上仍旧运用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也没有对教学案例的更新和探寻。

(二)教学方法单一

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做好教学设计的关键。但一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师要么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既影响教学质量,又加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心理。要么一味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通过课件、视频、图画轮番上阵来吸引学生眼球,这其实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方向指引,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顺利、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绩,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

(一)认真熟读教材,明确教学目的

教材是一门学科的基础,一堂课的顺利进行首先离不开教材。老师熟读教材不仅可以明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还能从中分析出教学流程,找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它有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因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作用。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确立教学方向,找到教学侧重点,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明确重难点

重点、难点部分的学习是一节课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高低的呈现和判断,最主要就是体现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每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并寻求解决办法,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采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的顺利进行和学习效果的增强都有良好的作用。

(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案例与探究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原本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1]越贴近学生亲身经历与生活的案例,越能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本上的很多案例对学生们而言,都已经离他们太遥远了,并不能引起他们学习和探讨的兴趣。因而,尽量保持信息的更新和拓展,运用更“接地气”的课堂案例与探究更为重要。

(五)设计合理、有趣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课程基本占据了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可见,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多么的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50-03

案例教学是西方学者最早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后,在许多课程的教学中迅速得到运用和发展,也成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但也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推动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效益和教学价值。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观点,分别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角度研究其内涵。如果深入研究案例教学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状况,不难发现我们还是应该更多地从教学方法的层面去探讨其内涵与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原则,通过案例的展示、讲解、讨论、辨析等教学活动,使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认识与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特点及类型

1.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

法,但对于到底什么是案例以及案例与举例是否相同等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往往认为案例就是举例,就是教师为了证明自己所讲授理论观点的正确性而提供给学生的例证。其实这种看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应该说,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并不是简单的举例,能够称之为案例的教学材料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和鲜活性。一般来说,作为案例使用的教学材料应该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真实性。这一点和举例就有明显区别,教师举例可以是假设的,或为了教学需要虚构出来的,但案例一般来说是真实的,而且要尽可能保持事件的原貌,尽可能不去做加工和处理,更不能虚构。此外,案例最好具有时代气息,不能过于陈旧,要具有一定的鲜活性。

第二,能够承载特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些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往往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为了证明其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或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就会举出案例进行分析,用来论证之前的观点。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和机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事实上,案例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应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成功的案例教学应是以案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得出某种结论,不知不觉地获得理论知识,认同某种理论观点,而不是生硬地先讲理论,再举案例。因此,能够承担这种教学任务的案例就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内容,才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能够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具有一定的问题导向性和互动性。案例教学的本质是要激发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师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案例本身蕴含着一些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也便于教师根据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内容过于浅显或直白,没有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空间与余地的案例不是好的案例,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案例。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选取案例时,首先要考虑案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案例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

第四,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除具备以上几个特点外,还应该尽可能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这样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选取的案例内容过于陈旧,学生基本都已知道或了解,没有新鲜感;或者案例的语言表述比较生硬刻板,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亲切感和吸引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试想,如果学生对案例本身都毫无兴趣,又怎么会对案例进行积极思考与讨论呢?因此,教师应多选取那些内容鲜活有趣,语言表述生动亲切的案例,这种案例对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类型

按照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起的作用,案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导入型。这种案例一般在一堂课的导入环节使用,教师首先通过引入案例,营造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由此顺势导入教学内容。教师可在案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在后续内容的教学中,也要考虑到与之前导入案例的呼应,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适时进行解答或进一步深化。

第二,论证型。这种案例一般在教师需要突破某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时使用,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点,帮助学生加深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在这种类型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采取直接讲授教学内容,再举出案例加以论证的模式,而是首先展示案例,提出需要学生讨论和回答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分析和点评,引导学生对案例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结论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师生的共同学习讨论中学生自主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完成了预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三,深化型。教师在完成了某个内容的教学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并锻炼其运用该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用这种案例达到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教师可以举出案例,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也可以就案例设计一些有利于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和项目,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对案例的运用缺乏精心设计

在实践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把案例教学简单地理解为举例,在教学中没有认真分析和思考案例的作用,缺乏精心的教学设计,基本还是按照原有的教材体系讲授,只是在中间穿插几个案例,用以论证自己讲授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或者以此作为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增加一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的教学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可有可无的,并未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必须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学习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案例教学是无法实施的。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这一点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整堂课都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环节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案例过于简单,其中蕴含的问题一目了然,没有给学生留下多少思考和讨论的余地,教师也就无法以此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有的是因为教师没有设计案例讨论环节,本来应由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解决的问题被教师越俎代庖,教师通过讲授直接告知学生答案,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机会。所以,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案例教学是没有灵魂和生命力的,也没有体现出案例教学真正的内涵。

3.缺乏优秀案例资源,教师搜集编写案例存在诸多困难

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较大困难和问题是优秀案例资源的缺乏。因为难以搜集到高质量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效果。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搜集、编写和管理等重视不够,缺乏相关制度和机制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孤军奋战,搜集编写案例面临很大困难,导致许多教师知难而退,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使用、研究和推广工作的开展。

四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改进策略

1.精心设计课堂,增强案例教学法的活力和作用

成功的案例教学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师要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必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要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认真思考分析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承担的任务和作用,通过精心设计使案例能够承载更多的教学内容,并最大限度地运用案例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激发案例教学的活力和作用。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采取讨论、完成项目任务、归纳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的不同阶段,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中提高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3.重视案例的搜集、编写与管理,不断丰富案例资源,提高案例的使用效益

优秀案例的缺乏已成为影响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一个瓶颈。重视和加强案例的搜集、编写与管理已成为迫切而必要的任务。案例的搜集和编写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依靠每个思政课教师单打独斗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院校应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从学院层面加强案例的搜集、编写与管理工作。学校应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和组织教师积极搜集和编写案例,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中,并由专人负责,持续不断地推动工作,对工作的成效进行检查和考核,并给予适当的奖惩。同时,学校要推动案例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使搜集和编写的案例能够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曹燕丽.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

[2]韩淑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运用问题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操作模式探析――以“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内容为课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5

关键词:财政学;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课题项目:本文为2009年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专业能力导向――我校财政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温桂荣(1970―),女,陕西户县人,湖南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税政策和财政学专业课堂教学规律。

一、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基本状况分析

财政学是以经济学为核心,结合管理学、政治学等相关内容形成的一门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都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使经管类本科生能够系统掌握财政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提高学生在财税以及公共经济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教学方法基本情况

湖南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自1994年正式开设财政学。十几年来,财政学课堂方法100%实现了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财政学课程自身的特殊性,很多老师将多媒体手段简单化,出现了很多教学问题。

2.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设计。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财政学教学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财政学科是一门由多学科渗透而成的科学,财政研究方向和领域的成果众多,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教学内容过多与教学时间有限的矛盾。我校在实行16教学周以来,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课堂教学内容往往通过播放ppt,突出学科知识比较确定的一面,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对现有体制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对学生思维能力、深层次分析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的实践训练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少有机会运用财政理论提出问题并讨论问题,只是在考试的指引下学习教材所限定的知识点,所学的知识主要是现成结论,难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

遵循传统,缺乏创新。目前,财政学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教师播放ppt、学生复制ppt死记硬背,考试大部分考ppt的内容,整堂课教学方法单一、单调,而且层次、重点不够清晰,再加上ppt和板书不同,播放结束后一般不会回头再看,学生往往学了后面忘记前面,很难将各知识点之间的脉络有效地联系起来,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目前这种方法几乎占据了财政学不同学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

(3)教学方法考核。

只看结果,忽略平时专业积累。我校目前考试方式仍然是以笔试为主,考试内容主要是以已经确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主,成绩评定上则是以期末一次考试定结论。这样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教师省事,但缺乏创新,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有悖于我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我校财政学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形式

案例教学法自1870年在哈佛法学院创立以来,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逐渐扩大到经济学类的课堂教学中,包括财政学课程的课堂教学。由于我校为地方商科类院校,财政学每年开课班级和人数都接近1000人次之多,因此,如何将案例教学引财政学课堂成为当前财政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结合课程大纲合理设计案例教学整体思路

(1)总量设计。

我校财政学课程分为财政学专业3个学分和非财政学专业2个学分两种课程。案例教学思路可以设计为:3个学分的财政学课程,安排3~4次大的案例教学,2个学分安排2~3次大的案例教学。至于小的穿插案例和新闻解读可以控制在4~6个左右。从整体上看,大小案例总量控制在7~10个左右。

(2)思路设计。

按照财政学教学规律和主线设计一个案例教学体系。财政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主线可以概括为:财政收支为主线,基本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块:基本理论。包括财政概念和职能,授课主线和契入点可以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展开。第二块:基本内容。包括财政收支基本理论、预算管理基本理论,授课主线主要以财政收支为主线展开,最后涉及预算管理及财政赤字。第三块:基本运用。此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财政政策展开,属于基本理论的应用和分析。

基于以上主线,大案例设计基本思路为:第一块设计收入分配职能案例,讨论式。第二块设计两个。其一是财政基础设施投资――三峡案例;其二是农业补贴可以采取辩论式,辩论家电下乡和直补的利与弊。第三块讨论现时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内容和初步效果。小案例:

我国行政管理成本的国际比较;教育支出结构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的现行改革;国债规模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分税制改革的最新进展等。

2.案例教学的具体讲授形式

从案例教学基本方法来概括,一般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前沿案例解读的基本原则,一般可以采用大案例讨论式和小案例穿插式。

(1)大案例教学一般采用讨论或辩论形式。

大的案例教学一般要求提前布置背景材料,要求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材料并准备问题。可以提前将学生分组,最好是圆桌式或分组布置的实验室。上课时,老师先用5分钟左右时间提出讨论主题或辩论主题,并要求每组代表总结陈述自己小组观点,然后互相讨论或辩论(约30分钟)。最后由老师分组点评,总结观点,提出继续改进的方向(约10分钟)。建议采用45分钟,并且以小班课(45~50人)为宜。

(2)小的案例教学一般采用课堂穿插或新闻解读形式。

财政学的前沿热点很多,小案例每年的具体数据和政策也会有新的变化。小的案例建议在老师讲授完某个知识点之后,利用3~5分钟的时间穿插一些新闻或整理好的实证数据,进一步论证知识点。小案例建议短小精悍,迅速概括要点。

(3)课后案例巩固可以采取专家讲座形式。

对于某些年度热点并且对本年经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问题,可以采取邀请财税界知名学者或实践部门的专家来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建议安排在课堂案例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充分自学相关资料,和专家面对面交流。这种形式需要学校的支持。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6

关键词:双高计划;三全育人;思政课;艺术院校

一、引言

我国职业教育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正在向着现代化高水平目标迈进,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已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也开始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阶段,正处在创新理念、完善体制、提高质量、拓展空间的改革攻坚期,“双高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双高计划”是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指2019年国务院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二者简称“双高计划”【1】。

中国特色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校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的重要指导和参与者,如何在艺术类(美术)学生中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是本文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分析和解读教职成〔2019〕5号文件,其中指出改革任务中: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臺,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这几个方面的改革任务,每一项都可为思政课教师借助和所用,帮助其更好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2】

二、艺术类(美术与设计类)院校思想政治课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情况,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不同,高职高专艺术类和非艺术类的院校又有差异,本文就主要针对艺术类(美术与设计类)的学校进行普遍性的分析。

课程情况: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4学分)和《形势与政策》(1学分)。三门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年级、大二年级的三个学期完成。

师资力量:2020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高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在学历上,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之前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本科和博士学历为辅,现在博士学历比例增大。专业上,以哲学、政治学、法学、等哲学社会科学为主,辅以其他专业。双师培养上,大部分思政教师无跟岗访学、顶岗实训的经历。

生源情况:据中国高校招生网高校库中统计,招有艺术类(美术与设计类)的高职院校有39所。其中,2020年高考投档分数算法:美术与设计学类投档成绩=文化成绩×50%+专业统考成绩×450/450×50%(以上海市为例),也就是说,高职高专艺术类高考招生的成绩普遍远低于非艺术类考生。由于高考需要考专业课,所以,考艺术类高职高专的学生需要花费一大部分时间在专业学习上,因此在文化课学习上,所占用的时间和热情都低于非艺术类学生,必然会造成文化课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的结果。

学情分析:艺术院校学生视觉型占比高出非艺术院校学生9.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艺术院校学生相对于非艺术院校学生思维更活跃,更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像、影片和演示中的感性的内容。【3】一方面,他们强调个性追求,敢于竞争,自我意识强;敢于冲破常规,易于接受新事物,思想开放复杂,奉行求新、求异、求变的创作观。另一方面,他们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危机感强烈,普遍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文化理论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他们对政治不太关心,政治理论修养不足,不喜欢“灌输式”的理论教育,缺乏学习积极性;【4】

教法分析:目前思政课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统编教材,遵循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学内容,采取标准化的课题形式、考核方式、实践形式等,同质化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个性化的发展需求。【5】

三、结合“双高计划”,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三全育人”有效性策略

“双高计划”中提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6】其中,双高计划中还提到要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就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

本文就以“三教”改革作为切入点,以“双高计划”的发展为契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三全育人”的有效性。

“谁来教”从教师改变开始,补充“三全育人”主体。

第一、“引进来”从思政教师队伍的构成改变开始。目前,思政教师主要是专职教师和学生管理、党团工作等兼职人员共同组成,基本都属于思政类、党团口的专兼职。从以技能为学习主的职业院校来看,教师队伍的结构略显单一,会降低全员育人的效果。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优势资源作为补充尤为重要,比如可以挖掘大师工作室中的大师们、校企合作中的劳模们,将他们引进来,补充到“思政队伍”中,形成双主体育人。将思政教师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以达到全员育人效果。

第二、“走出去”从双师型队伍建设开始。职业院校很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这个双师型基本以专业课教师为主,思政课教师很少有实习、实训、顶岗等相关下企业经历。因此,借助“双高计划”,学校在顶层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时,将思政教师也纳入到计划中,让思政教师能“走出去”,到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企业中去。同时,学校能给与他们考察、考评、晋升等一系列配套的考核,以此来激励思政教师参与相关双师型培养。参与双师型培养,既能丰富思政教师对艺术专业的了解、认知、认同,又提高了思政教师在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政课上的感同身受和吸引力,以达到全方位育人效果。

“教什么”从实践教学开始,丰富“三全育人”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使用的思政课教材都是马工程统一编写的教材,该教材于2018年重新修订,是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成立专门的教材课题组编写而成。教材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气质,又符合新时代的实践特点。从马克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兼具有理论性和时代性。但是基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层次和专业等实际情况不同,赋予了思政课教师“教什么”的个性化设计。比如在艺术类(美术和设计类)院校,教师通过丰富实践教学方式,兼顾思政课的共性和艺术院校个性特点,形成“三全育人”的新模式。

第一,增加艺术表现形式,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艺术类学生表达爱国的情怀,莫过于用一支画笔来抒发所思所想,所以,爱国主义+时代特色+艺术专长是他们将思政内容化为实践的一种常用表达方式。学生既通过作品完成了他们对爱国情怀的表达,又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艺,一举两得,具有可持续性。比如,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典型,美术类的学生,就用他们手中的画笔画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设计类学生则会用制作动画片、视频等方式来表达对这些英雄们的敬重等等。

第二,参与社会服务,践行知行合一。传统的思政课社会实践以学生对爱国主义场馆、红色基地、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福利院等进行参观、调研、考察、写调查报告为主,那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思政教师借助“双高计划”的平台,比如在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促进民族传统工艺、民间技艺传承创新方面,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如:非遗+脱贫、文创产品设计等实践,这样既丰富了传统实践教学的内容,又使得学生们践行了工匠精神等价值观和理念,丰富了实践育人的内涵。

“怎么教”从混搭式教学和教法开始,完善“三全育人”方法。

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互联网+思政教育,适应伴随网络和社交媒体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停学不停课,是2020年上半年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流状态,教师和同学们借助云端,采用线上直播、录播、听课,在线点名、签到、小组讨论、完成作业和考试。教师们各显神通,打破了传统建班制、课堂教学、学习机制和考核机制,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到2020年下半年,学校基本复学复课,教师在线上积累的宝贵经验,与线下协同进行。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软件,都成为线下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多种教学方式混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主题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思政课、实践课中混搭使用,比如理论课可使用案例教学法、主题教学,实践课中可使用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既符合理实一体的教学规律,又能克服学生单一学习模式的疲惫。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7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教育是社会稳步发展的基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引方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为建筑学科、城乡规划学科及风景园林学科开设在大一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在进行专业设计训练前的基石,对学生专业的基本认知、基本设计技能的掌握以及专业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建筑设计基础的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及思想道德培养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课程概况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一方面会通过学习基础的建筑设计理论,使学生对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行业现状、建筑历史、建筑设计方法等有较为系统的认知;另一方面提供循序渐进的设计思维引导和专业表现技法训练,通过绘图表现技法训练、设计构思、绘图、模型展示等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学生的设计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创造性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设计思维能力。课程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在之前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因各种绘图软件更新换代快,操作更便捷,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需要平心静气才能做好的建筑手绘表达技法缺乏兴趣,觉得对今后的工作、学习用处不大。学生学习目的过于功利,心态浮躁,具有畏难情绪,工匠精神缺失。因此在建筑设计基础课中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职业操守,提高专业学习素养与技能的问题已成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建筑设计基础思政教学目标

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为课程的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通过课程不仅是知识的输送、能力的培养,还需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2]。基于此配合原有的教学目标,设置了相应的思政教学目标:

2.1了解专业,价值引领

刚入学的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大多懵懵懂懂,本门课程将从如何认识建筑、建筑与技术、建筑与艺术,建筑设计方法、当前行业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专业与工作性质,配合我国优秀建筑案例,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增强他们为国家、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2.2建筑思维,创新意识

通过对各类优秀建筑案例的学习,理解建筑设计与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三者之间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建筑思维意识。并结合各种小设计的实践,启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

2.3职业责任,敬业奉献

通过了解建筑的等级划分与建筑师的行业注册体系,配合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建筑行业的职业注册机制,理解建筑师在职业中所背负的职责,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职业的敬畏感,引导学生建立起职业道德感,理解大国工匠精神的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最终,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建筑基本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对应的职业道德标准和工匠精神,培养出对专业的热爱与兴趣,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以适应建筑产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

3融入课程思政后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把课程思政内容糅合到教学中。

3.1认真分析建筑设计基础每个教学环节,深挖课程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

从教学计划到课件都将重新进行梳理,认真分析建筑设计基础每个教学环节,寻找其所包含的职业责任感与思想价值,如何传授给学生。3.1.1理论教学阶段该阶段首先可在建筑与环境部分,在介绍建筑功能时,可通过人体尺度的介绍,启发学生思考人与空间的关系,说明设计需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再次建筑设计方法时可引入百色起义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建筑作为经典建筑案例,呈现建筑的场所精神与时空意义,宣扬爱国主义精神。3.1.2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首先在建筑空间感受部分,让学生组队测绘校园内建筑,充分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以身体为工具了解了建筑空间中人与建筑的关系,进一步体会设计当“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次在基础表达训练时,引入前辈的精美手绘图纸作为案例,并以施工精良的建筑与施工粗糙的建筑为实例,对比说明表现基本技能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再次通过构成设计的训练,让学生创新思维,综合理解设计中创新的重要性,并结合时事热点,举办相关的设计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组织,有效融入了育人内容,做到将知识及技能教授给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使用知识与技能为国家服务的观念。

3.2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自信从何处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建筑与最新的行业成就,如在介绍中国古代建筑史时,通过展示应县木塔等经典建筑结构精巧,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以此说明设计与施工中需要有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才能建造出稳固的建筑;在介绍现代建筑时引入国家体育场的建设过程,工程师们攻克重重困难,研发专为项目服务的新材料、新技术,施工人员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不畏艰苦、按时保质的精神完成了项目,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以上多重展示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有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勇气。

3.3寻找多种教学手段普及建筑设计领域的法律法规与职业体系

一改过去对建筑师职业体系、职责范围以及相关法律部分照本宣科地讲解方式,引入研讨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了解,身为建筑师应如何协调各其他设计专业,共同完成设计;也通过设计错漏引起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建筑设计图纸上简单的几笔,如果考虑不周,会在实施过程中带来怎样的损失。把建筑从设计到建成中的认真细致、协同合作意识融入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响应国家的工匠精神。

3.4加入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内课外统筹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现在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学生已经习惯了利用手机、电脑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在课前、课后充分利用中国大学生mooC等平台的线上课程,作为学生的预习、复习参考资料,并根据学习内容推荐相关的记录片与公众号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另一方面,利用雨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随时监测学生学习掌握情况。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思想政治的熏陶,并同时更深入地理解每个教学环节设置的原因,提升学习主动性。

4融入课程思政后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直接向学生灌输思政理念,还需要学生主动的感知、思考并消化,传统的满堂灌教室方式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感受的空间,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也成为课堂的发言人,才能获得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基于此,对整个的教学过程都进行了重新组织:

4.1课前,问题先导,引发思考

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课程相关内容的讨论题目,让学生自行组队后,准备课堂上汇报内容。如让学生们解读身边的建筑空间:通过身体感知、尺子测量,弄清楚人体与所处的建筑空间、家具之间的关系,并绘制成对应的分析图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设计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4.2课中,讨论与实践平行

在理论教学部分,依托雨课堂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在听课过程中随时检测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还可通过投票调研学生的兴趣点,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授了基础理论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讨论,尝试运用设计思维去分析问题,教师在这时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人,而在讨论当中充当引导者。从身边熟悉的场景出发,引导学生思考,由学生分享课前所准备的汇报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教师通过对学生语言、图面表达的评价,不仅是专业知识的输送,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点评中,继而引出对应设计表达训练。在实践教学部分,课堂上通过教师讲授、高年级学生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明白实操练习的做法,高年级学生的加入不仅拉近了教学与学生的距离,还能通过高年级学生的经验分享让学生了解实践练习重要性,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力。

4.3课后,加强实践,拓展训练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建筑图面表达上的不足之后,再布置相关的实践训练,学生会减少排斥感,会主动进行建筑表现技法的训练;而通过之前的分析训练亦会意识到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适时地给学生布置相关专业书单,让学生课后自行学习,既加深了他们的专业认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5结束语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改变以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说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师生关系由单纯的授受关系转变为合作探究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案例教学的起源和简介

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律和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教学,是举世闻名的“哈佛特色”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首先传入我国高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起先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后来才被引进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教学中,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从总体上说就是一种归纳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和指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深入角色,分析案例,运用课程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其重要作用在于:一是案例教学是一种归纳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纯由老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参与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能引导学生联系理论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性,其案例中所展示的社会活动中的现实背景、具

体场景、细节不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理性,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设计筛选案例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案例如何选择,新教材各个模块都提供了许多经典的案例。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也许不够充分,我们还可以自行设计案例来加以补充。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1.案例的能力层次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案例的能力层次要求不可过高,如果过高学生不能理解,在分析讨论阶段可能会出现冷场现象。设置案例最终是为让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理论服务的,设置的门槛过高或过低,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选择的案例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案例的形式要多种多样,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思想政治课较常用的案例有经典名言、典型题材、图表、漫画、故事、影像资料等等。课堂教学应该交叉运用案例形式,在一堂课中是这样,在多堂课中也应该这样,否则单一的案例形式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

3.案例必须新颖,符合时代特征

学生是不断变化的,学生生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师所设置的案例也要不断变化,贴近时代。过于老套,不够新颖的案例,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所设案例越新颖、越有时代性,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收到的教学效果就越好。例如,现在“”问题大家比较关注,教师设置案例时可以以此为背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4.所选案例要真实,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最具有说服力

所选案例必须真实,来自于生活。即使模拟的案例,也必须是对真实生活的模拟,而不能杜撰和主观臆造。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呈现案例的方式

案例的呈现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施,例如,可以事先印好文字材料,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前了解,课堂上再通过教师的口述,这样呈现的案例一般比较简单,内容较少;利用多媒体展现,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展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学生演小品的方式展现等等。呈现案例是为了引导学生联系书本知识去思考,因此,在展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突破口。

(三)分析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进行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而教师则帮助学生分析案例。这样就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例如,我在讲授《政治生活》时就选择“绿豆价格上涨”的案例,先让学生看一个五分钟的案例短片,然后围绕这一案例提问。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民主决策的途径提供建议?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大意义?

(2)从绿豆的涨价中,我们看到了国家管理方面的疏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民主监督?

(3)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负责任地行使政治权利?

(4)这些做法体现了政府哪些职能?体现其性质及宗旨是

什么?

(5)政府应该如何树立权威?

结合案例,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点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讨论的动态变化,适时引导、调整。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向和主题,避免偏离主题的讨论。(2)注意学生讨论的方式。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共同交流。(3)注意讨论的气氛。在讨论过程中如果学生情绪过于激昂,教师就适时提醒;如果讨论气氛过于沉闷,教师就可以适当活跃气氛。

(四)总结评述案例

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观点比较多,有的学生观点正确,有的观点错误,有的观点偏激,有的不合题意,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做总结评述,让学生对讨论案例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项目化教改

近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掀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其中以“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在全国不少高职院校已开始推行。笔者所在学院也不甘落后,从2009年5月开始以戴士弘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一书中提出的“6+2原则”为标准,在全院推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造。经过两年的尝试,项目化教改在专业课上有了一定突破,但在基础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如何使用项目化教学成效不大。在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教学改革中我们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困惑。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否使用项目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项目如何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项目情境如何设计?等等。本文试图从这些问题入手,寻求同行的答疑解惑,与同行共同商榷。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

项目化教学是指教师设计一个或多个能覆盖教学内容的项目并组织师生为实施“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按照戴士弘教授著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一书中的观点,项目化教改首先要符合“6+2”原则。这些原则对于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来说问题不大,他们早已经在尝试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但对于从事公共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来说难度较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正确认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1]因此,我们所做的一切教改,包括项目教改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把项目化教学改革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能否顺应课程建设的需要,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呢?通过一年多的项目教改摸索,笔者认为:项目教改也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尽管也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也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由于过分注重教材的结构与框架,理论讲授多,教师为主,学生多为被动听讲。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下,学生注重的是单纯的记忆与简单的模仿,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体验、自己探讨、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职业教育能力测评是笔者学院引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的经验,以项目化教改为切入点,为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这次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而不是改革的反对者,因为我们讲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改革和创新素质,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中的。所以笔者认为项目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冲突。只是在推行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不能用专业课教改的标准硬套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一定要有企业要素、一定要工学结合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的对象是全院学生,无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定同一标准的企业要素,最大限度上也只能从学生的职业道德上入手,而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是有共性的。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奉献精神等。这些又正是我们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的是社会要素,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热点问题的评析等项目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得出教师想让他们(她们)接受的观点,而不是由教师把这些观点强求灌输给他们(她们)。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项目如何找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改,最难的是项目如何找?在教改过程中我们被否定最多的就是我们找到的项目,评委们认为不是项目。通过接受相关的培训和一年多的教改摸索,笔者认为要首先认识项目教学是要在课堂上操作的,在课外开展的活动,如果与你的教改相关,最多只能算是辅线(B线)项目,如果设计了不少项目,但这些项目都是在课外完成,课堂上仍和以前授课方式一样,这不符合项目化教改的要求。例:本人最早设计的马、恩宣传小报和结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学习制订学习计划等都不是项目,只能是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所以项目设计好后,先在脑海里自己推演,如果能在课堂上实施,而且是学生主体,用这种方式上课更能提升学生的能力,你的项目设计可能是对的,相反肯定不对。其次,案例教学不是项目化教学。案例是已经存在的事实,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学生的思路、问题的范畴已经被界定,学生仍是被动学习。项目是一件没有完成的工作,要师生参与进去共同完成,完成项目的过程也是取得效果或成果的过程。但可以把案例改造为项目[2]。如由学生来表演案例全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得出真实的感受或认知。按照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老师一般采取案例告知、案例讨论、案例点评几个步骤,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具体案例和有效时间内,学生按照教师已经设想的问题作答,教师按照早已准备好了的方式进行点评。这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影响学生辨别问题能力的提高。再次,模块教学不是项目,不能把对应的知识模块改为项目一、二等。[3]但为了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先把教材分成几个不同模块,再针对模块设置项目。如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为例,笔者先把15章的教材内容整合成三个模块,再针对不同模块内容设计项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模拟法庭、角色扮演、人物访谈、重大事件评析、活动方案设计等都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的特点。

(二)如何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的情境

按照相关教师职教能力测评的要求,教师在课程整体设计的同时,也要对设计的每个项目情境进行设计。如何对项目情境进行设计,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情境?这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项目化教改中遇到的第二大难题。

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的情境不可能和专业课一样是仿真的教学场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项目情境是教师对项目操作的掌控过程。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每一个项目都要在实施以前先设计好情境,教师先有一个推演过程,然后才去指导学生。如果教师没有一个提前的结果推演和过程把握,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可能会流于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情境不是教师的教学环节展示。如原来设计的“9.7”海域撞船事件评析这一项目,情境设计是这样的:情境一:导入新课,引入本项目教学;情境二:告知本项目教学有关情况;情境三:撰写、修正、完善《“9.7”海域撞船事件评论报告》;情境四:举行汇报会。按照这样的情境设计授课,和原来的教学方法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在授课前多了个项目名程而已。修改后把情境变为以下几点:情境一、学生甲:介绍“9.7”海域撞船事件,引出问题;情境二、学生乙: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通过问题拓展,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情境三、学生丙:《美日安保条约》――日本制造事端的幕后黑手;情境四、学生丁:中国政府解决事件的态度和方针,分析在处理国与国争端中什么最重要?大学生如何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按照后一种情境设计展开教学,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了教学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又通过学生对问题拓展不但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教会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概论》课程项目设计的思路

(一)教材整合与项目设计

笔者在尊重教材,不违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原则的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把教材整合为三个模块(见表1),根据不同模块的内容选择了不同的项目内容(见表2),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综合分析,提高学生对国家历史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正确认识,教育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线项目的具体作法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以学工处的工程为载体(就读就业创业工程、素质拓展工程、赛龙夺锦工程、励志助困工程、心理健康评建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评建工程、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工程、党团员先进性建设工程)。把实践教学融入其中。如校园文化节组织学生开展“中华颂”歌舞比赛;党团员先进性教育;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配合各系部组织的“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演讲、辩论赛等活动。

(二)《概论》项目教学改革尝试中的几点体会

1、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的优点

通过一年的项目教学改革探索,笔者认为有以下优点:

(1)以教学体系为核心,使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如把15章的教材内容整合成3个模块,把分散于各章的不同内容放在相同的模块中讲授,便于学生理解,也能体现出理论的完整性。每个模块都贯穿项目化训练,既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注重项目能力训练。a线共有七个项目训练,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信息处理等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例如,在讲思想这一模块时,以模拟建立“纪念馆”为总项目,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的身份是馆长,所有学生是馆员,分别承担生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初期、时期的讲解任务。按照教学进度,“馆员”要向“游客”讲解自己所负责部分的内容简介,还要回答其他“游客”的提问。

通过角色的改变,学生会主动地查找资料、认真准备讲解稿,为了不让“游客”的提问难倒自己,各组“馆员”相互配合,多方面查找资料,甚至先在自己“馆员”内模拟问答。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但让课堂教学真正活了起来,而且是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因为每一个组都不甘服输,讲解的效果和回答问题是否正确随堂打分。展现自我、争强好胜等年轻人应有的良好品质充分展示出来,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把期末一次性考试评定改为过程评定,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整体表现,把平时学生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表现,以及平时作业、调查报告的得分等与期末考试综合评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融合匹配

为了配合项目教学改革,笔者在《概论》课教学中更加优化了以前的教学方法,新增了以下教学方法:

(1)问题探讨法:把下次课堂教学中要讲授的重点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查找资料、进行思考,再上课时把这些问题的发言权让给学生,无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只作引导不作评议,把这些问题作为“黑箱”,等本次课上完后,师生再共同探讨。

(2)视频感悟法:在学生专心思考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的同时,播放精心设计的与问题相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能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思考问题,有身临其境之感,对问题有更全面的思考与解释。

(3)精典著作导读法:每一模块都给学生布置几篇精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利用课外时间学生自学,教师辅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鉴别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贯穿项目教学,但在推行项目教学中同样要辅之以其它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和其它教学方法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的。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概括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的的课程。如果想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实践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化解难点,使学生真正享受政治课的趣味性、现实性、主体性。以下是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的一点体会。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景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来阐明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只有适用的案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首先要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达到反映和说明教材内容的目的。其次,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取得预想的效果。再次,案例选择要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有热情和能力去参与讨论分析,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课时,我选取了修建青藏铁路这一案例,这一案例贴近生活,是学生所熟知和感兴趣的。案例材料的设计目的明确,即让学生通过分析能够自主构建生成知识。

通过青藏铁路概况的介绍,提出问题:(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2)活动的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自主生成实践这一概念。

通过介绍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种种困难,以及介绍从最初的设计到全面的施工中每一阶段工作的情况及特点,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出实践的特点,即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通过青藏铁路设计原则的制定,修建过程中三大困难的解决,以及我们用最终的铁路开通这一事实回应外国媒体曾经的质疑,让学生自主生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且一个案例贯穿始终,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他们对问题深入思考。整个过程体现了学习者主动的发现、研究和探索。

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大致为:情境设计——过程体验——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情境设计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开始。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体验和感悟,从而思考、总结和提升。在进行情境设计时,一定要本着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紧扣重、难点知识。同时情境设计既要与社会关注点结合,也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与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欲望。

如在讲“劳动与就业”一课时,我设计现场招聘会这一活动,学生通过模拟招聘者、求职者的角色,切身体验自主择业的感受,感悟正确的就业观,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

课前,我先设计了一份关于就业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职业及未来发展方向、地域、环境、工资等,全体同学填写上交后,我进行统计,课上感悟正确就业观时作为备用材料。

结合大连的实际特点及学生的能力范围,我们选定的招聘对象为导游。为了完成课上的“现场招聘”,课前先选定一名主持人,四名应聘者(课上时间所限)和一位招聘者(其余学生为其智囊团),同时设计好招聘者所提问题(4个)。整个活动过程以招聘者提问,应聘者回答,招聘者及智囊团打分的形式进行,每个问题淘汰一名应聘者,最后选取一位获胜者。活动结束后请参加活动的学生及其余智囊团学生谈体验、感受。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向学生传授关于就业的相关知识,而是大家在参与、体验、感悟、倾听、交流中获得的。这种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事先拟定的问题为载体,采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或全班集体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由学生对课文知识或者背景材料进行探讨、争论、交流、研究,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解决困惑、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认识、去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准确评价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并进行自我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平等交流,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除了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有意义,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解释生活现象,而且讨论的问题要能够促使学生去深层次思考。

例如,我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学生通过各种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后,提出讨论问题:“面对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个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具有现实意义,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展、深化了本节课知识,同时也为后面“公司的经营”作了铺垫,课堂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归纳法,实验法,对比法,事例法,谈话法……总之,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松年.政治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