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50:51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1

1.1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定位为数据库、编程语言、开发模式、开发平台的综合运用课程,作为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信息管理等本科相关专业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适合在数据库、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及软件工程等相关课程全部完成后开设。该课程利用企业级计算机系统平台———iBmpowerSystems来直观地呈现相关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设定的教学目标为:

(1)熟悉企业级服务器系统的基本操作与系统管理方法;

(2)掌握企业级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及应用;

(3)了解企业级应用的组成、模块之间的关系;

(4)掌握企业级应用的开发模式及开发方法;

(5)能够开发简单的企业应用系统。

1.2案例驱动的教学内容设置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利用教学案例承载教学内容,并按照案例所涉及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课程内容、结构。

1.2.1案例设计

课程内容围绕案例进行组织。利用案例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因此课程案例设计是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企业级应用开发方法来设计,以案例实现为导向,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由此推动创新。其设计原则为:

(1)案例具有完整性。案例项目无论大小,应该设计成包括前端、应用逻辑、后台数据库等涉及相关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的一个相对完整系统,满足课程培养目标。

(2)具有扩充和拓展性。有利于学生的拓展和完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可组装性。学生能够按照提供的源码和实现步骤组装完成原型系统。

1.2.2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案例背景介绍、实验平台系统基础、实例数据库、应用开发方法及工具。案例背景介绍案例需求、应用流程框架、模块逻辑关系图等;实验平台系统基础介绍企业级服务器(iBmi系统)技术独立的体系结构实现、基于对象的管理、消息机制、工作流管理,以及系统安全机制;实例数据库介绍企业数据库(DB2fori)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方式;应用开发部分介绍企业级应用开发方法、相关语言,以及集成的开发工具。

1.2.3实验内容

根据案例实现的要求、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顺序设计实验。实验内容的特点是实验模块之间有先后依赖关系,需要学生按顺序完成实验,实现课程案例。实验内容包括iBmi系统接口、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应用逻辑设计与实现、屏幕设计与实现、打印报表设计与实现,以及应用系统维护等多个实验。

1.3案例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

案例实践教学方法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采用案例驱动、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并以实验为主导的多环节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讲述概念术语、基本理论、方法原理以及实现机制,并根据需要进行实时演示操作。课堂讲解力求少而精,注重启发、引导,并与学生互动。

(2)实验教学突出实验的目的性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多地实施个性化指导。利用案例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并加深和拓宽理论知识。

(3)精心设置单元练习,以巩固各个部分的知识点、重点与难点。

(4)最后通过期末考试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全面复习、归纳总结,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倡导“做中学”,教学案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把知识、能力的学习过程置于实际应用环境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更多的是引导、指导、示范和答疑。

1.4多因素成绩评定法

有效的考核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该课程采用多因素考核:

(1)上机实验(占总成绩60%)考查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生需要按照实验任务要求上机完成实验,并上机提交包含源代码的结果。

(2)课后作业(占总成绩10%)考查学生对知识点及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30%)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基本知识点、知识结构以及原理方法的掌握情况。

2课程特色

这门综合实验课程在实验平台选择、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特色。

(1)集成的实验平台。依托iBmpowerSystems(p570),同时支持安装aiX、iBmi和Linux3种操作系统。其中iBmi是一款具有独特体系结构的集成操作系统,可以看成是最早的一体机,具有集成的关系数据库(DB2fori)、各种编程语言环境(RpG,CoBoL,C,C++,Java,pHp等)、集成的开发工具(aDts,RDp,wDS,RDiforSoa等)以及多种应用运行环境,包括Java、webSphere商业智能许多软件,这种集成式、一站式的系统为综合实验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2)案例驱动课程内容。根据案例需求,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通过案例设计的完整性保证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直观地进行展示。课程内容包括了实验平台基本操作、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相关编程语言知识、界面设计、集成开发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在设计和实现案例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3)案例实践教学方法。采用以案例为背景,融理论和实验一体化,并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模块,实现课程案例。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发现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获得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

(4)精品教学资源网站。网站(http://222.200.181.101/i/)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堂教案、电子书、部分视频、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课后练习与答案、考试重点、模拟试题与答案以及相关网站链接等。课程网站整合了相关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课后复习及进一步深入学习提供方便。

(5)资深专业教师团队。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实验平台系统操作等综合业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曾多次参加企业高校师资培训,获多项全球专业技术认证,具有专业特长。同时还邀请了企业(例如,iBm公司)资深教育专员、资深专家讲授部分课程内容,并与学生分享他们在企业工作的体会,开阔学生视野。

3结束语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2

1.1针对有关课程的课程设计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有许多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这些课程进行学习及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实践的有利途径,其中最典型的课程就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在对这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根据课程安排,借助计算机进行相关零件的课程设计。具体来说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具体的任务安排,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要想有效的进行实践活动做好课程设计,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应对具体的任务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任务的类型,工艺的流程,细节的要求,进行了解,为课程设计的准确进行提供保障。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辅助,因此学生应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掌握工程设计必须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确保工程设计的顺利进行。

(2)按照标准独立完成,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工程设计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生在工程设计中应尽可能的独立完成。同时端正课程设计的态度,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具体任务的规范进行设计,掌握工程设计的流程,规则等内容,将课堂所学知识综合的运用到课程设计中去,提高自身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针对数控加工的综合实践

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实践,是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学校将抽出一周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数控加工的综合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的来说数控加工综合实践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1)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机械设计制造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因此在数控加工综合实践中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2)完整的进行零件设计的操作。学生在日常的课程设计中对于零件的设计仅停留在某一阶段,没有完整的进行过零件设计的操作,因此在数控加工技术综合实践中,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完整的操作机会,从零件的设计,图纸的敲定,到零件的成型,学生全程予以参与。使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1.3机电综合课程设计

机电综合课程设计是在数控加工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其与其他实践活动一样,在实践过程中着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顺应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较于前两种实践,机电综合课程设计其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更进了一步,对学生计算机的应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的来说机电综合课程设计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总方案的制度。在机电综合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总方案的制定是关键,其左右着课程设计的成败,因此学生在进行机电综合课程设计中首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设计内容,从任务实际出发,对制定的方案反复分析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方案,指导课程设计的进行

(2)重视机械设计中的重点部分。机械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各个部分,在这些部分中有些重点部分学生应给予注意,确保重点部位的设计。例如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等。

(3)数控系统方面的设计。数控系统的设计对于机电综合课程设计至关重要,其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进行这方面的设计时应,认真仔细的进行设计,全面的考虑课程设计的需要,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

(4)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机电综合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对整个课程设计的主旨,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说明,是对课程设计的概况。

2总结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3

针对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楚,计算机和财经管理知识培养厚此薄彼的问题,构建了培养具有财经特色的计算机专业综合能力的知识框架。根据财经类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建立培养这种能力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合理课程体系。知识体系的科学设置将有效提高学生解决财经领域实际问题的计算机综合能力。

关键词:财经院校;计算机科学;综合能力;课程体系

0引言

当前计算机学科发生的巨大变化对计算机专业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历史上看,计算机学科发展早期,数学、逻辑、电子学、程序语言和程序设计是支撑学科发展的主要基础知识。20世纪60、70年代,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程序设计与程序语言、数据库系统原理等成为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20世纪80年代,并行与分布计算、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开始成为新的学科内容。近几年,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学科内涵和外延又发生了深刻变化,数据科学和智能技术在计算机学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当前计算机专业教育应将这些变革性技术纳入其中[1]。作为财经类院校中的计算机学科教育,与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计算机学科教育存在明显不同。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具有鲜明的管理、金融和财经特色,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经济、金融、管理和会计等领域的工作。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学科普遍存在定位不清楚的问题,一些院校遵从通用的计算机学科培养方案,忽视财经类背景知识,而另有一些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财经管理类课程过多,弱化了计算机核心知识体系培养,这导致了学科重心严重偏移,名不副实。因此,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学科教育不能完全照搬综合类或理工类院校的计算机培养模式,而应该平衡计算机与财经两类知识结构体系的比重,结合当前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学科培养方案,实质性地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能够适合于各类应用领域,包括财经金融领域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1财经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综合能力

财经类院校计算机学科毕业生大多从事财经和管理领域的it工作,例如银行、证券、保险、咨询、it公司、事业和政府部门等。这些工作需要的计算机专业综合能力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⑴计算思维能力[2-3]:形式化、模型化描述和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用计算机求解一个问题之前,程序设计者的头脑中已形成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处理逻辑和方法。

⑵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建立系统模型,分解解题步骤,分析并优化算法复杂性。

⑶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求解问题,设计程序执行过程,用软件或硬件实现。

⑷系统分析、开发与应用能力:从系统的全局看问题,利用软件工程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实现系统级优化。

⑸财经系统理解能力:掌握经济和金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深入理解财经系统的运作过程,特别是对其it系统运作原理的掌握。学科基本概念涉及计算机和财经两个领域。其中计算机学科重要概念有:时间排序、空间排序、复杂性分析、安全性、一致性与完备性、重用等;财经学科重要概念有:稀缺性、机会成本、公平性等等;两学科的共有概念有:问题抽象、效率、分层结构、折衷策略、形式化模型、演化等。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这些共有概念对计算机和财经的综合能力培养意义深远。对这些概念简析如下。①时间排序。以时间作为参数,进行进程同步和资源调度,时间序列在财经领域中也应用广泛。②空间排序。表示局部性和近邻性的概念,可进一步分为网络拓扑和存储空间等物理性空间、软件的耦合和内聚等概念性空间。③复杂性分析。度量不同数据规模、问题空间和程序规模,是算法性能度量的重要指标。④安全性。软件和硬件系统在异常和攻击性环境下的安全性保障,如系统承受灾难事件的能力。⑤一致性和完备性。系统的正确性、健壮性和可靠性等概念。⑥重用。所采用的技术和系统可在新环境下继续使用。⑦问题抽象。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抽象描述,用之对具体问题恰当表示。⑧效率。对空间、时间、人力、财力等资源消耗的度量,在计算机系统和财经管理系统中均需重点考虑。⑨分层结构。在处理复杂事物和系统时,所采用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相邻层次之间交互,避免跨层操作。这种结构在计算机领域的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企业管理中的分级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⑩折衷策略。在多因素组合问题中难以求得最优解的情况下,通过多因素间的折衷方案获得次优解,这是求解现实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如算法研究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折衷,金融投资中收益和风险的折衷等。11形式化模型。对问题进行形式化、特征化、可视化,这是计算机问题和经济金融问题求解的最典型方法。12演化。系统对用户需求和周围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研究系统随时间演化或进化的能力。13稀缺性。表征资源的有限性,例如调度算法中的资源受限性和经济领域的投资组合问题。14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15公平性。在计算机中的进程调度和经济社会中财富分配方面的重要概念。要掌握这些概念,需要用到的典型方法有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①数学方法是指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推导形成解释和判断;②系统科学方法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力争系统的整体优化。一般遵循整体性、动态、最优化、模型化等原则。

2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构建

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构成。①普通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外语、体育、实践训练等。②专业教育。学科基础、学科专业、专业实践训练等。③综合教育。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在财经院校中,加强普通教育中的“经济管理”部分,重视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培养。我国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4](简称“计算机教指委”)和美国计算机协会aCm[5]分别对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知识体系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例如计算机教指委将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划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共14个知识领域,132个知识单元,总计560个核心学时,其中的知识领域对计算机学科课程设置指导意义重大。本文将二者归纳总结成表1所示(前4列)。财经类院校需要学习管理、经济和金融方面的课程,因课时限制,无法全部覆盖计算机教指委和aCm推荐的知识领域。我们的思路是:计算机核心课程保质保量完成;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关系不够密切的知识可合并讲授。例如财经院校偏重于系统设计、开发以及数据处理等课程,因此可考虑减少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人机交互、信息安全、并行与分布式系统、软件开发基础等课程内容,将其基本知识融合于其他相关课程。例如,并行与分布式系统是云计算、大数据、C/S系统、B/S系统的基础,可在基于平台开发和软件工程课程中讲授。另外,增加了管理科学、经济管理和数据分析三个领域知识,以突出财经院校的特点,财经院校的知识领域分布如表1所示。

3财经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

知识体系只是一个学科的知识框架,而要实施这个框架需要合理建立该学科的课程体系。根据以上财经院校的知识领域,结合院校特色,本文给出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教育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个性化培养课程、课外学习与实践等五个知识模块构成,可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背景知识(管理、经济学)模块、原理知识模块、技术知识模块四个部分。值得说明的是,与理工类院校相比,财经类院校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应重视开设实验性课程,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具体课程体系设置如下。

⑴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文史哲学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课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概率论、数理统计、高等代数等。

⑵学科共同课。强调信息类专业的硬件、软件技术基础以及具有财经特色的管理经济基本理论,主要课程包括: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字电子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信息系统导论、财务管理、运筹学、普通物理、计算机理论算法与复杂度等。

⑶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计算机基本理论、思路、方法和工具,主要课程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⑷个性化培养课程。从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特长的角度开展,涵盖管理、财经、计算机多领域交叉类课程。主要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及实践、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管理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决策仿真、会计学、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eRp)、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会计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web程序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⑸实验和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重视实验课程建设,建立综合实验集成平台,将学生学习的各阶段课程通过实验环节建立起一个有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主要课程包括: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综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机器学习实验等。

4结束语

本文综合借鉴了aCm和计算机教指委对计算机教学的指导意见,平衡计算机和财经类课程内容设置,较系统地梳理了财经院校的计算机学科的知识领域构成,探索计算机和财经两个领域之间的共性概念和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课程体系。经多年教学结果发现,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计算机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本文提出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及其课程体系,为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案。在今后教学中,将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建立财经领域的问题库,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财经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锰,左建安,陈雅.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J].图书馆,2015.4:90-95

[2]putationalthinkingandthinkingaboutComputing[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06.3:33-35

[3]蒋宗礼.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11-14

[4]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方向)专业规范.[2015-8-20].shtml.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4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实现问题,分析比较了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CarnegiemellonUniversity、清华大学和我校等几所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情况,探讨了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的重要实践环节的“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设计与实践;实践教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硬件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其它课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先修课程为“汇编语言”、“数字逻辑”,它又与“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密切相关。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和开发能力。“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后续课程和实践环节,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化到应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传授有关硬件设计的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不仅要将组成原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将知识综合灵活运用,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1]。

本文主要探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程实现问题,对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CarnegiemellonUniversity、清华大学和我校等几所国内外知名大学所开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研究,以期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重要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国际化接轨。

2国内外教学情况

2.1UCBerkeley

UCBerkeley大学的课程名称为“machineStructures[2]”,选用教材为patterson和Hennessy的“ComputerorganizationandDesign:theHardwareSoftwareinterface,thirdedition”。参考教材为Kernighan和Ritchie的“theCprogrammingLanguage,Secondedition”。

课程从机器结构高层设计的抽象描述到基本逻辑部

件的CpU设计,用C语言和mipS汇编语言来介绍机器的抽象描述。课程内容主要有数的表示、C语言简介、存储管理、mipS、浮点表示、输入输出、中断、磁盘存储、网络、缓存系统、虚拟存储器、逻辑设计、CpU结构,包括CpU数据通路、CpU控制等和流水线技术。

对应教学内容,都有相关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编写和调试C和汇编语言的编程能力和用硬件描述语言模拟硬件的能力。相应的作业和设计题目强化学生对机器结构和实现的理解,简单的设计包括用C语言写的机器语言解释器,缓存模拟器和一个CpU模拟器。

UCBerkeley大学的课程主要讲授C和汇编语言编程,高级语言如何转换为机器语言,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中断,缓存,地址映射,CpU设计等,课程内容较广。

2.2CarnegiemellonUniversity

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大学的课程名称为“Computerarchitecture[3]”,选用教材也是patterson和Hennessy的“ComputerorganizationandDesign:theHardwareSoftwareinterface”,参考教材为Donaldthomas的“theVerilog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Fifthedition”。

课程讲授如何选择和连接硬件元件来创建一个满足功能、性能和成本需求的计算机,介绍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的硬件结构,如何用Verilog语言设计处理器的控制单元和数据通路,如何使机器指令同时执行,以及怎样设计快速存储系统。

教学形式包括课堂讲授、作业、实验和报告。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实验要求学生用Verilog实现一个具有缓存和分支功能的超标量流水线处理器,处理器实现mipS指令集的一个子集。

成绩评定方式为作业占10%(共有10次作业),实验占30%(共有5次实验),两次期中考试(各占15%),期末考试占30%。

2.3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课程名称为“计算机组成原理[4]”,选用教材为王诚的《计算机组成与设计》。

课程主要介绍简单、完整、单处理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内部运行机制,主要讲授数据表示、运算和运算器部件,指令、指令系统和控制器部件,多级结构的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等。课堂教学48学时,实验32学时,其中16个课内学时和16个课外学时。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原理验证性实验,第二部分为工程设计项目,采用教学计算机teC-2000实验平台。验证性实验题目为“teC-2000-16位机教学计算机的简单用法与运算器实验(2学时)”和“teC-2000-16位教学计算机的控制器实验(2学时)”,工程设计项目题为“设计与实现teC-20008位教学计算机系统(28学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以16位教学计算机及其软件模拟系统为基础,独立设计和实现一台8位的计算机。

考核方式包括作业、验证实验,大实验、学习报告和期末考试。

3我校“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情况

我校的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选用教材为唐朔飞的《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各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实现技术,建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主要讲授系统总线、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数的表示、计算机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指令系统、CpU的结构和功能、控制单元和控制单元的设计。课堂教学52学时,实验16学时。为更好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做到教师与学生按1:15的比例,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思想。共有6个实验题目,包括存储器实验(设计型,3学时)、基本输入输出实验(综合型,3学时)、中断实验(验证型,2学时)、运算器实验(综合型,2学时)、控制器实验(设计型,3学时)和综合设计(综合设计型,3学时)。实验成绩根据预习、表现、报告等方面综合打分。

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实验能力占总成绩的10%。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实验课外,还增设了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作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必要补充。该课程是一门以应用为视角,进一步提高学生硬件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课程。课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实践为主(18学时授课/60学时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硬件设计工具的功能和用法,初步掌握计算机部件和CpU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方法,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系统级的认识能力。建立整机概念,掌握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能力,既能理解系统各层次的细节,又能站在系统总体的角度从宏观上认识系统,然后将系统很好的分解为功能模块。这种理解必须超越各组成部分的实现细节,而认识到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结构以及它们建立和分析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应该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为基础的。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计算机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环节,学好计算机仅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课堂讲授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实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5]。计算机设计与实践就是从理论、抽象、设计三个方面将计算机系统内部处理器、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外设等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达到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目的。

培养学生完成工程项目能力。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不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重要的是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培养,也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学生完成项目实践的能力。

在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中,对学生来说,要求学生完成的设计内容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设计项目,这样的项目涉及到不同课程中所学原理的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把各阶段所学的内容都联系起来,达到综合应用的目的。

4教学分析

从上述几所学校的课程教学情况可以看出,目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课堂教学+课程项目实验”的模式,课堂教学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项目实验主要是为了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动手能力。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信息的表示,运算器,指令流程,微程序控制,组合逻辑控制,存贮系统,i/o,基本外设等。国外大学侧重于系统结构,侧重于软硬件接口,而国内大学侧重于组成,侧重于逻辑实现。比较而言,国外的教材在新技术的介绍、教材的更新换代方面较有优势。

从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基本都涵盖了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内容,最终都以实现一个处理器作为综合设计型实验内容。我校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之后更开设了一门实践性为主的“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来加强实践教学。

从考核方式看,考核形式都比较多样,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和考试等。在考核方式上,我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略显单一,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通过以上各学校课程教学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我校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上都基本与国外一流大学接近。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应适当引进介绍当前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或指定一两本课外参考书,使学生除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外,还能了解当前计算机的新进展、新技术。

在考核方式上适当增加实验的比重,增加大作业、报告等考核形式,使考核形式更多样化。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5

实践育人是目前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尽管多年来大学教育一直强调教学实践,但是如何完善实验环境,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新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体系,从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和事,使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突出计算机技术在相关专业和交叉学科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拓展学生的自我学习空间,构造多层次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渗透力,面对未来敢于挑战。基于新模式构建的课程体系突出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从单纯的技能培养上升到强调通识知识、文化的学习和对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新模式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构建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实践训练平台。

2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新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新体系以学分制为基础实施目标管理,设定总体学分要求,学生可据此自主构筑知识结构。新的课程体系内容包括如下3层:

(1)素质培养层。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培养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文化基本素质,在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方面打基础,为后继课程作准备。

(2)思维训练层。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和运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为目标。计算机程序设计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的一门重头课,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领域,覆盖面向对象的C++、Java、VB、web等不同的实践环境,支持实现分类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拓展创新层。该层目标是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创新意识。通过一组选修课程(如与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前沿技术的计算机课程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专业需求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以培养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3.1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按照新的教学体系,以文化修养熏陶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计算思维素质培养为核心,以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课程体系(以下简称“新体系”)。新体系横向划分为4个层次,重视操作型和技能验证型实验,普及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鼓励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第1层次为文化修养熏陶。学生通过计算机认知学习平台了解和认识计算机,注重计算机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作用和新的发展趋势,加深对计算机的学习与理解。该层次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文字处理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学生可通过立体化学习资源以及课外辅导自行完成。第2层次为基本技能实验。以操作型和技能验证型实验为主,注重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以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为主,如掌握信息获取、数据处理、信息展示等相应软件的使用。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实训等方式在开放的软件实验环境完成。第3层次为计算思维素质实验。以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为主,训练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重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主要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和网站与网页设计等课程。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根据专业需求进行选择。本层实验强调提高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第4层次为综合应用与创新实验。本层次包括计算机硬件、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课程,以创新型、新技术和高层次应用实验为主,重在启发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本层次的教学结合大学生创新项目,强调将教师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科研项目实验项目内容。学生选择相应实验项目后,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对实验项目进行分析和设计,以小论文或软件形式给出结果。

3.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

堂上不曾讲授过的知识和问题,由于不能尽快获得教师的指导,使得一些疑难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此,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我们对教师工作进行重新配置,保证线上和线下都能参与辅导。同时,安排高年级研究生进行实时线上辅导,安排教师在实验室值班,承担起学生课外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辅导。我们构建以能力为主导的课程考试机制,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即学生如何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考试机制将提高计算机实测比例,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客观评判。总成绩为“基础知识+综合实验+教学参与”,占比为5:4:1。建立学习奖励机制,即成绩结构中的教学参与成绩,对学习拓展模块和参与创新型实验的同学,综合其实验报告、实验结果演示、答辩等环节,对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评价。在课程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所占比例由20%提高到40%,对其别优秀的,经过答辩组老师的评议,其成绩可直接作为该课程的成绩,免予期末考试。3.3“惠及大众,培育冒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aCm-iCpC(aCminternationalCollegiateprogrammingContest)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当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展示其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平台。为此,我们构建了以aCm程序设计竞赛为基础的拓展创新训练平台,坚持“惠及大众,培育冒尖”的主导思想,践行“赛课结合,赛练互动”的执教方法,重视“训练平台,管理机制”的建设环节,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aCm程序设计竞赛是少数精英型学生参与的活动,但是也不能曲高和寡、脱离大众。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国内、国际不同层次的计算机竞赛要求,在重点培养拔尖人才的同时,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面向全校开设讲座以及校内竞赛,达到鼓励一般、重点培养的目的。

4差异化教学实践模式

4.1基于学科差异的分类教学

好的教学体系需要一个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来支持。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对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每个专业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差异较大。在对北京交通大学各学院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专业需求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根据“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层次”构建如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分层和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学科专业分为3个大类:理工类、人文/外语类、经济/管理类。知识结构分为3个模块: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培养层次分为2个层次:基本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4.2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强基础,重技能,鼓励创新”的层次教学结构,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分为基础知识、专项应用和综合应用3层;实践能力分为基本技能、应用技能和创新技能。新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学生的个体和专业差异,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如图2所示,基础教学强调对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目标定位在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该课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各自的基础选择学习或免修。个体培养面向优秀学生(如思源班、卓越工程师计划班、国际班等),该部分教学与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相结合,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4.3基于过程的模块化课程教学

在分类、分层次教学体系中,每门课程采取“重基础、强实践、过程考核”的模块化教学。每门课程包括基础知识模块和研究拓展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为本课程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模块为根据授课对象构建的该课程的专项应用知识和技能。我国中学计算机教育状况不均衡,为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求知欲望,考试采用阶段性过关考核方式,每学期安排至少2次考试,对于已学习过相关内容的学生可以参加第一次考核,通过后进入优秀学生培养过程的学习,进行拓展模块知识的学习。拓展模块由任课教师根据所在教学班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体现个性化教育。

4.4实践教学新体系

建立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新体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新体系压缩了课内教学时数,增加实验时数,同时精选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师在课堂上讲出内容的精髓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练习实验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教学和实验时数一般达到1:1甚至1:2,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24学时上课,24学时实验教学,再加上24学时的课外实践。

5教学实践与成果

5.1新课程体系应用

2012北京交通大学新教学计划规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选修学分为4学分。根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教育理念,大学本科学生入学后先学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然后选修1门程序设计课及相应的课程设计。

5.2教学实践成果

新课程体系经历了“研究—实践—调研—修改”的螺旋式发展过程,我们从教学实践中找问题,发现新方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1)开展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利用自制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突出实验教学中的分类、分层的分级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新课程体系在2010年选择了3个学院、4个课堂进行试点,2011年开始在新生范围内试运行,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试行新课程体系。2)突出过程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能力检查机制。利用自主研制开发的在线考试系统和试题库构建灵活的考核机制。自2008年以来每届新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全部采用“实验作业+课程设计”方式,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笔试和上机编程相结合的模式,其他系列课程则分别采用开卷、半开卷等模式进行考核。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6

考试科目

西藏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考试科目录取类别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7

考试科目

四川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考试科目录取类别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8

考试科目

青海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考试科目录取类别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高等数学;2.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计算机;2.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9

根据这一目标,我校从2003年开始在本科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纵向上融合了学生四年所学的大部分课程知识,横向上包括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多门学科内容。

1课程设计理念

通常计算机专业课程可以分为硬件、软件、计算机理论和应用类课程。这些课程虽然涵盖了计算机机科学领域的全部基础知识,但它们只是相对独立地介绍某方面知识,没有串联在一起,学生缺少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科学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门实践课程,像串珍珠一样将这些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在系统层面上认识计算机。

一般课程中有不少都开设了课程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如果综合课程的实验内容没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会和这些课程的内容重复,不仅浪费教学资源,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最终达不到效果。

“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综合利用四年所学的有关知识,通过分组合作,自行完成一个小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因此我们在整体设计上强调一个系统的思想和创新意识。具体地说:

(1)强调系统软件与硬件贯穿设计的思想

计算机系统是一个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完整体系,通过大学本科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应该建立起软件/硬件关联。根据这一关联,我们把“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的目标定为:以多人为一组,自行设计一个包含CpU、接口、存储部件的SoC芯片,并设计与之配套的系统软件和简单的应用程序。这样整个设计过程就包含了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三个层面。这样一个完整系统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串联所学的分散知识,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整个软硬件运行流程。

(2)初步理解软硬件协同设计思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软件与硬件割裂开来,这主要因为大多数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教学分别在一条线上发展,很少有课程把这两条线合起来。如编译课程在讲到代码优化时,很少谈到根据具体CpU的体系结构进行优化的内容;在组成原理及系统结构课程谈到CpU体系结构的时候,也很少介绍利用系统软件弥补体系结构设计不足的内容。而“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全面考虑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实践机会。在系统设计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好软件和硬件模块,尤其要综合考虑设计难度、执行效率,规划好哪些模块用硬件完成,哪些模块用软件完成。比如在整个系统设计中,乘法、除法、浮点运算单元究竟用硬件实现还是用软件来模拟等。虽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考虑到这样的设计,但硬件软件协同设计的思想却得到了普及,这对培养高级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是大有好处的。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高校学生客观上确实存在能力差别,有些是因为基础不同,而有些则是因为兴趣不同。所以在设计“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我们做到了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那些基础好、兴趣高大且有志考研的学生,我们不断为其提供计算机系统技术的最新资料,鼓励他们认真地实现更复杂的设计,学会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设计的性能优劣、当前主流嵌入式系统的新特点等,使其尽早地适应研究型学习

对学有余力但不一定选择考研的同学,也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弹性空间,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冒尖,大胆提出新的思想,在设计的某一个方面进行一些新探索。对学生提出来的创新想法甚至是可能失败的方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并对其中不完善的部分加以积极引导

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组织他们从查找资料开始积极思考,对设计方案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最后独立完成实验。学生从中体会到从耕耘到收获的成功喜悦,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追求的欲望

对少数没有动手习惯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对他们也是一种鞭策,会逐渐提高其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奋起直追,在暂时的弱势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几年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可以激发出来的。每年教学都有优秀的实践小组实现流水结构、超标量结构CpU,尝试写C语言的编译器,而其他大多数组都会在某一个或几个模块上去做创新优化。

2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将课程设计的内容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学生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就可以通过,而要得到好成绩,则需要满足部分较高要求。

课程设计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完成一个简单SoC系统,并为其配备相应的软件。

(1)硬件部分设计一个可运行指定的31条mipS指令的RiSC型miniSys微处理器,具有32位指令,32位地址线和32位数据线

处理器采用哈佛结构,有独立的4KB指令存储器和4KB数据存储器

具有2个中断源入口,两级中断优先级

具有2个16位定时/计数器具有一个4×4键盘控制器和4位7段LeD控制器

具有一个简单UaRt串行通信控制器

具有一个pwm控制器

具有看门狗功能

含有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

含有硬件各部件测试程序

含有一个应用程序范例

较高要求没有专门的指标,只是提出一些可能的建议,由学生选择或自己设计高要求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常的建议有:

添加一个中断控制器,扩展多个中断源

在CpU中增加异常处理功能(如跳转地址错,栈溢出等)

采用多周期、流水线等技术设计CpU

可以参考单片机、嵌入式芯片的最新发展的资料,增加其他使用接口部件

考虑编写一个miniC编译程序

考虑用硬件或软件实现乘法、除法或浮点运算模块

……

3课程教学实施

为了给学生提供益于创新实践的环境,我们在课程准备中依据两个原则:第一,围绕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安排20时数的课内教学;第二,为该实践课程建立开放式实践环境,不定硬框框,给学生留有发挥空间,建立创新设计的软硬件环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全体学生分成5-6人一组,采用组长负责制,利用项目开发的方法进行管理。制定了“四个开放”的总目标,即开放的实践环境、开放的设计方法、开放的目标要求和开放的评价体系。提出了“四个不限定”的思路,即不限定学生设计的总体结构、不限定学生具体实施设计的步骤、不限定最终的目标与验证方法、不限定学生实施自己设计的时间和地点。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积极创新,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教师全程跟踪实验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导,并及时对学生的设计提出适当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学生设计结束后,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性能的估计和分析,在验收会上由小组推荐成员陈述本组的设计,宣传本组特色。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设计的性能、体系结构合理性、可扩展性和其他模块配合等进行验收并给出合理的评价。这种评价必须是从系统的角度去分析,而且是客观的和有建设性的。

实践课程完成后,安排一次总结课,主要内容是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在比较中对自己的系统进行再一次分析。这种分析往往能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学会更全面的分析方法,并激发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

4课程设计成果与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开设了5年,经过我们的不断完善,该课程已日趋成熟,获得了同行与学生的赞许。本学院一位老师评价说:“该课程的改革力度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这几年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表现出了比较强的独立设计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全局考虑问题的综合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位老师评价说:“我感觉到,通过这门实践课程的锻炼,学生在做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时候,能够较好地从系统角度全面分析问题,较好地综合运用软件和硬件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意识。”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共发表教学论文5篇,教材编写也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计划。这几年,国内多所兄弟院校的同行来我校交流教学经验,课程建设在江苏省体系结构会议和全国计算机实践教学研讨会上都得到了同行的认可。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有些地方可以改进。首先,该课程要和先期课程硬件实验、编译、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逐渐结合,将这些课程的设计延伸到系统综合设计中。其次,该课程的后续就是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将该课程延伸到毕业设计中,激励学生设计出更加完善的系统。第三,将该综合设计课程做到本硕贯通,对嵌入式与体系结构方向硕士生的设计要求与其研究方向相结合,使他们尽早学会资料的收集和消化,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5总结

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篇10

关键词:软件设计;课程群;实践体系;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专业全国招生增幅变化和就业优势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我院作为地方高等院校,以“计算机系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和“计算机软件设计基础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建设模式的研究”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为契机,围绕软件设计系列课程群建设和教学实践模式的改革,在软件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材资源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创新性改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明显成效。

1课程群建设的理念和建设目标

我校课题组在分析我院现行的软件系列实践教学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以构建软件系列课程群为平台,搭建软件设计课程核心平台为基础的、分层次的实践平台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课程群建设定位以培养地方建设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软件人才为目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系统整合教学改革成果,打通科研与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全面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的质量。

2课程群实践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从我院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与软件设计基础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相对应[1-2],在对各实践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将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方法、软件工程八门课程组成软件设计课程群,纳入我院本科生综合培养计划五个专业方向的专业平台中,并明确软件设计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创新软件人才。

2.1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手段,共享教学成果

在学校2006年教学计划调整总学时压缩的大背景下,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及时跟进这种变化,将软件设计课程群相应的课时和内容进行了调整。计算机导论由原来的54学时压缩为18学时,减少了理论课教学学时;整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重复的教学内容;课程群各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2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调整课程群内各课程理论学时的同时,我们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总体思路是:强调应用,突出特色。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为突破口。课程群相关实验课程独立开课,实验类型有验证性、设计性、自主性和综合性实验,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

1)制订相关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形成科学、合理的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2)相关实践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的选用或论证及编写。

3)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手段的改进。

4)健全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分别包括对教师以及学生考核体系和管理标准的建立。

5)加强实验室建设,构建能力培养的硬条件。

6)实训基地的建设。我院先后与欧索日桥、无锡软通等数十家软件企业、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校企联合[4],创建实训基地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

2.3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师资培养

1)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师资力量强弱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通过软件设计系列课程群建设逐渐改善课任师资队伍结构。目前课程群任课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助教3人,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83%;实验技术人5人,拥有博士以上学位者4人。

2)注重青年教师的软件设计基础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使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岗位要求,我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青年教师分配到我系以后,由高职称教师在软件设计理论知识、实习操作、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一对一辅导,使其尽快胜任软件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

3)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为促进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综合业务素质,学院通过每周定期举办教学研究讨论班,组织专业讨论班报告会,每二周开展一次专家学术讲座,每年两个月的软件企业兼职等措施的实施,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学术骨干培训和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使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升。

2.4教学改革教材配套建设

2000年以来,我院面向全国出版教材及教学参考书7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3部。赵立江副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数据库系统简明教程》已被全国数十余所高校采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3建设成效

经过软件设计课程群的建设和实践,为我院成功申办软件工程专业积累了经验,在已结束的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新增本科专业评审中,我校申报的软件工程等三个专业经过激烈竞争,最终通过省级评审,并被推荐报送至教育部终审通过。这标志着我院专业建设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结语

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软件设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我校计算机学科近年来围绕毕业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教学课程改革创新,也为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35.

[2]陈道蓄.计算机学科发展与专业规范[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程序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8-21.

[3]赵立江,郑成增.关于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常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6):76-78.

[4]赵立江.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人才教育改革的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11):72-73.

establishmentofSoftwareDesignCoursesinRegionalUniversities

ZHaoLijiang1,2,ZHanGYongchang2

(1.GuangzhouSportstrainingandtechnicalCollege,Guangzhou510650,China;2.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

XuzhounormalUniversity,Xuzhou22111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