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十篇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十篇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54:57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大病保险;“合署办工”;功能探析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112-02

中国大病保险采取政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自主经营模式,这是中国医改制度创新,其目标是将医疗费用控制和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结合起来,抑制过度医疗,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实现这个目标,大病保险实践中出现“合署办工”制度。本文对“合署办工”制度功能作一探讨分析。

一、中国大病保险“合署办工”基本做法

中国大病保险“合署办工”是商业保险机构在相关政府部门内设立联合办公室,派遣联合办公人员,依靠政府从事大病保险业务运作。日常工作主要有:医保中心、医院医保经办、参保病人的关系维护;住院病历、门诊急诊、两特病、药店刷卡的病历审核;异地报销、手工结算、特殊补助异地零星费用审核;现场核查、不定期巡查、医疗稽核实地审查;参与政策制定;医保辅助工作;区县医保审核人员审核知识培训工作。岗位包括医疗审核岗、医疗监督岗和综合支持岗,医疗审核岗职能为:核对参保人身份、诊疗、费用等信息;根据医保目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临床诊疗常规)进行审核,剔出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定期到定点医院抽取病案进行核查(稽核),提出扣款意见;将医疗审核和扣款意见反馈定点医院;根据定点医院对反馈意见综合分析,确定出最终扣款,生成结算数据。医疗巡查岗职能为:医疗费用发生预警;医院巡查工作安排、监督和结果汇总反馈;驻院代表(医保专员)招聘、培训、考核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协助医保进行医保政策宣传;协助参保人员办理入出院、转院手续(异地就诊),告知医保结算报销政策和办理手续;协助参保人员索取、提交有关医保申请材料,并进行初审;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巡查和参保人员住院情况核实与随访;参保人档案管理。综合支持岗职能为:业务档案归档、保管工作;电话咨询及问题整理反馈;医保大厅窗口服务;收集社会保险政策法规文件和业务实务问题,建立完善政策法规资料库和知识库;零星手工报销申请登记、材料收取、移交;数据统计分析;核心系统理赔案件受理和结案后给付确认;定点医院结算与对账管理。

政府医疗保险中心负责向商业保险机构通报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规定;负责对商业保险机构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进行医保政策、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等业务方面的直接指导和培训;按照合同约定向商业保险机构进行投保;协助商业保险机构对大病医疗费用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信息系统协助其采集理赔案件明细清单、就诊医院的医疗费用结算清单,授权可巡查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同时协助完成调查工作;督促商业保险机构建立内部考评制度;通过对商业保险机构的诚信、服务、管理水平进行日常及年终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确定下一个年度商业保险公司承保资格。

商业保险公司负责承办投保工作(医保中心按被保险人缴纳的保费向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投保);负责承办理赔工作(在一个保险年度内,被保险人在医保中心认可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累计发生的超过本年度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部分,并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的医疗费);对在定点医疗机构出院的参保病人的住院病历、门诊医疗费用进行抽审;对确认的不合理医疗收费提出处罚意见;完成医保中心交给的现场核查、医疗保险事件调查等工作;建立保险公司间的共保内部考评制度,每季度进行日常考评,年底进行年终考核;针对审核人员拟定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对相关工作进行管理和量化考核。

二、中国大病保险“合署办工”功能分析

从“合署办工”做法中我们看到,“合署办工”主要涉及四方当事人:一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如医院、医生和护士;二是要求并消费医疗服务的个人;三是政府医疗保险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他们提供保险以支付未预期的个人医疗成本。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天生具有技术的垄断地位,一般比消费者更多了解所需的服务,医生推荐某种检查或治疗程序,绝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资格去质疑医生的决定,而且许多消费者不愿意(或者认为这样做成本太高)征询医生的第二次意见。结果,医疗服务提供者对其服务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在极端情况下,提供者会创造对其服务的需求。而医疗服务的消费者由于人的本性,会产生两方面道德风险:一是由于个人缴纳的大病医疗保险费与个人期望索赔成本没有很大关系,在个人生病之前,他们可能以一种更为危险的方式生活;二是人们犯小病时,会不计成本接受医疗专家等服务,医疗服务出现过度利用。在目前中国医保支付制度下,医疗服务的提供和保险的提供是分开的,这种分离使患者在不需要特别关注成本的情况下,倾向要求过多医疗服务,或者愿意接受提供者提供的过度医疗,加大了消费者的道德风险。由于提供者的收入会随所提供服务的增加而增加,既然提供者大部分成本由保险人而非病人自己负担,提供者就有动机提供任何服务,包括额外服务、不必要的服务,以减少出现误诊诉讼可能性。当绝大部分成本最终由保险人承担时,被保险人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就都缺乏动机来经济地利用费用高昂的医疗服务。随着服务数量不断增加,病人边际收益减少,而提供成本逐渐提高,当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时,过度医疗就出现了。

在现实中,人们愿意到专家那里就诊,愿意在医院停留过长时间,医疗机构也愿意过度投资医疗检查设备和其他医疗技术,这样的好处是人们活得更踏实,坏处是医疗资源浪费,医保系统出现亏损。如何减少过度医疗,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这是世界医疗保险的难题。在理想的情况下,保险机构在合同中将会载明,医疗服务成本超过期望收益的医疗服务将得不到保险费补偿,但这个医疗服务最佳数量是无法预测的。“合署办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合署办公”机制,商业保险公司及时得到第一手的理赔资料,防止可能出现的过度赔付。有利于发挥商业保险公司风险管控专业优势,尤其在对医院的审核力度上,通过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审核人员对住院、门诊病历的抽审,现场核查、专项审核,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监管,防止医疗费用虚高,促进医疗机构的医疗收费合理化。

三、中国大病保险“合署办工”制度实施建议

“合署办工”将保险费用与医疗服务结合起来,以最少医疗成本达到最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中国大病保险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应围绕“合署办工”功能,完善机制,有效促进中国大病保险可持续发展。

(一)不断提高医保局和商业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水平

医保局是大病保险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是大病保险经营委托人,具有政策、信息等优势。商业保险机构通过“合署办工”机制,在医保局指导下开展大病保险业务,两者在业已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制度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合作水平。政府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监督和调节权利。商业保险机构依据政府委托权、调节权,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对评价好的医院进行奖励,对评价差的医院进行罚款。监管方式由事后监管逐步向事前管理控制迈进,向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相结合的综合管理迈进。医保局应科学确定大病保险的价格,使大病医疗统筹基金能达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或略有微利,使商业保险公司有持续经营的能力,为共同推动大病保险事业做出贡献。

(二)不断提升商业保险机构“合署办工”专业化服务能力

大病保险是一种服务,只有保证了服务的质量,才物有所值。政府部门要规范商业保险机构服务行为,不断提升其专业化服务能力。首先,建立大病保险管理信息平台。大病保险是公共产品,一方面和基本医疗保险相连接,另一方面和商业保险机构相连接。有些信息政府不能提供给商业保险机构,但没有疾病发生率等信息,商业保险机构不能对大病保险精细化经营,因此,政府应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纠正信息偏差,加强实时监控,规范商业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和被保险人行为,使市场成为有效市场;其次,保监会应对承保大病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实行动态监控,对服务质量、队伍建设方面作出要求,建立大病医保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经营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机构给予减免保险监管费等政策的支持,对恶性竞争等行为进行处罚。再次,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以参保人满意度为核心、同行评议为补充的医疗服务行为评价体系,建立以保障水平和参保人满意度为核心的商业保险机构考核办法,加大对违约、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提高商业保险机构的服务质量。

(三)有效促进医保局、商业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投保人之间结合

在中国目前医疗体制中,医保局、商业保险机构一般只关心为承保服务收取多少费用,而对提供服务质量不甚关心。医疗服务提供者最关心的是提供最好的服务,而对所提供服务成本考虑很少。投保人所希望的是用最少的保费来获得最高质量医疗服务,而不去考虑所投保险在此项服务开支多少。这些想法相互冲突,若四者没有协作机制,不将筹资和医疗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不将费用控制和服务质量提高结合起来,大病保险将不能达到其应有功能,与制度设计初衷不符。通过“合署办工”平台,在利益面前各有退让,四方利益有机统一,将形成一个廉价、高效、高质量的医疗管理体系。因此,要建立医疗服务提供者网络,各种服务通过预先选定的医疗服务提供者网络来提供;要实行包干制支付方式,按照预定的、按月预付的保险金提供所需要服务;要建立监督机制,对所接受的医疗和医疗成本进行监督,对定点医疗机构实地审核,对门诊抢救费用进行实地核查。

参考文献:

[1]陈文辉,梁涛.中国寿险业经营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李玉泉.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裴光,徐文虎.中国健康保险统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赵立新.德国日本社会保障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特勤疗养院;飞行员;药品管理;用药安全

三军联勤一体化卫生保障体系建立后,我院仍然是以接受空军飞行员为主的特色疗养院。为军队飞行员服务,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我们的办院宗旨。飞行部队战备训练任务繁重,要保证飞行人员的伤病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治,一年一度为期1个月的疗养制度对于维护飞行员的健康和飞行能力,提高飞行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飞行安全意义重大[1]。然而,多年来变化不大的工作程序已形成医院式的疗养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制约了疗养院药械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为飞行员服务的质量。我院的药品管理既有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严格药品管理,确保药品安全,保障临床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使“一切为了飞行人员的健康”的目标落到实处,我科从强化素质、规范管理入手,在确保飞行员安全用药,提高治疗效果上下功夫。现将我院药品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1强化群体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1.1学习业务理论,明确服务方向我们要求药剂人员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航空医学和航空药理学的相关内容[2];加强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诊断学、内科学等临床医学的学习;注重国内外飞行人员合理用药的研究现状,如使用镇静催眠药飞行员应考虑的问题[3],飞行人员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原则[4]等,激发药剂人员热爱祖国、热爱军队、热爱本职的革命精神,坚定了为部队服务的思想,自觉献身国防医药卫生事业。

1.2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做到人有守则,事有章程,言有依据,行有规程。较好地执行了《药械科工作制度》、《药品供应管理制度》、《药品调剂工作制度》、《制剂工作制度》和《消毒供应工作制度》等规定[5]。做到每季检查一次,半年讲评一次,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能以科室为家,以工作为重,以荣誉为贵。

1.3落实法律法规,规范工作言行国家有关药品法规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准则,只有靠严格的管理和法规,才能保持有序的工作作风,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势。我们定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疗养技术常规》[6-9]等药品管理法规。科室全体同志都能做到学法、知法、懂法、执法,确保了飞行人员的用药安全。

2规范药品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2.1完善供药中心,把准主供“窗口”中心摆药室是飞行员用药的主渠道,我们选配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好的同志上岗。要求上岗人员严格执行中心摆药室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药品质量的检查,及时补充缺额药品,贵重药品,做到账物相符。摆药时主要由药剂人员和疗养科护士共同执行医嘱,每天上午按服药卡摆药,临时入院,随时摆药。中心摆药室的建立有利于药品集中管理,集中使用,避免积压浪费,便于查对,防止差错事故,保证用药安全。

2.2适量储备药品,满足临床需求疗养院飞行人员的用药特点种类多而数量少。为此,我们采用少批量多批次进行采购;疗养科室的储备药品,根据不同的收治任务,制定药品备用基数,临时用药,由护士按医嘱摆药;储备品以外的药品只要飞行员治疗需要,我科随时予以重点保障。

2.3配齐急救用药,以利救治急需疗养院急症危重病员的抢救虽为数不多,但在空勤康复和老干部疗养中仍有发生。我们在抢救室、急救室药品配备方面做到紧急情况下能拿得出、用得上、救得下。科室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精的人员负责该类药品的保管,按照急救、毒麻、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2.4收集药学情报,开展信息服务我们利用讲座、药讯手册、板报、局域网、处方集等方式,向临床医护人员推荐与飞行人员疾病相关的新药、新制剂,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帮助医护人员了解药品的新动向,提高治疗水平。

2.5定期深入临床,指导合理用药我们定期深入临床科室,一是了解飞行人员的健康状况,征求科室的用药意见,及时保证药品供应;二是检查科室储备药品和急救药品保管使用情况;三是定期向每批飞行人员宣讲药物基本知识及药物与飞行关系的知识;四是对处方实行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近几年新分配来院的大学生较多,医嘱、处方存在的问题不少,我们将其常见错误整理成册,把调剂室常用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打印成册下发,供全院医师参考。

3加强科室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3.1严守职业道德,实施文明司药医德行为规范既是指导医务人员协调医患关系的准则,又是医德基本原则的延续和具体体现。药械科是服务于全院工疗人员的“窗口”,我们在坚持以部队服务为方向的同时,明确以特勤疗养为重点。我们制定了《药学职业道德规范》、《药师文明服务公约》,在履行职业道德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了优良的道德规范,较好地处理了人际关系、医疗关系、科室关系。

3.2改善服务环境,整改“四室一库”药械科的中心工作是保证质量优良的药剂,从药品的采购、保管、调配、制剂、发放等各个环节都采取严密的措施,不断提高药剂的质量,较好地发挥了药剂应有的作用。近两年院里投资近5万元,对调剂室、制剂室、药检室、消毒供应室、药库进行了整改,购置了部分器械,不仅改善了药剂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药品的药用效价。

3.3严把采购关口,确保药品质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部队的药品供应已由上级计划供应变为市场供应。只有严格把好药品采购关口,才能确保药品的质量。我们一是坚持正规渠道采购,供药单位必须两证齐全,杜绝不正之风的发生;二是坚持药品验收制度,对每批次入库的药品按规定要求逐项进行验收,合格者方可登记入库,有问题的立即与药供单位协商退货,保证药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空军后勤卫生部.空军航空工作条例.修改版.2002.7-8

2詹皓,伊长荣.航空药理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377-391

3HawkinsFH.Humanfactorsinflight.aldershot:Gowertechni-calpress,1987.322-323

4Khanma,amroliwallaFK.Lipidloweringtherapyandmili-taryaviators.aviaSpaceenvironmed,1996,67:867-871

5总后勤部.军队疗养院疗养工作规则.2002.74-78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事管理与法规.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77-90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事管理与法规.第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0-123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2007.4-7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3

治疗室作为医院护理安全保障系统,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就医安全,也是提高医护质量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提高对治疗室重要性的认识,成立科室管理小组,治疗室主要负责人制,使治疗室在有专人管理负责的前提下人人参与,人人把关[1]。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完善的《治疗室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职责明确,恪尽职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3知识培训

根据医护人员知识结构的不同,进行不同重点的培训,尤其对实习生、新上岗的护生,掌握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并付诸实施,全面掌握治疗室的知识,消除一切隐患。

3.1治疗室布局合理,宽敞明亮,标记明显,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标记醒目、规范。

3.2进入治疗室必须着装整洁,戴口罩,严格无菌技术规程,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

3.3各种药品、物品分类放置,药品柜内药品,严格分开注射药、口服药、外用药,对毒、麻、剧毒、贵重药品加强责任人管理,上锁保管,严格交接班制度,每日检查有无过期药品。

3.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3.5加强对医用一次性物品、药品及无菌物品使用前的检查,确无过期、变质方可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3.6碘酒、酒精瓶闭封保存,每周更换消毒2次。

3.7室内每日进行2次卫生清洁后,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周彻底清扫1次,乳酸熏蒸1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1次。

紫外线照射消毒:用于空气消毒,每10m2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根,有效距离不超过2m,消毒时间30~60min;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有效距离为25~60cm,消毒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使其充分暴露以受到直接照射,消毒时间20~30min;用于液体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法或水外照射法,水层厚度小于2cm,并根据紫外线的幅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2]。

4定期监测

治疗室管理工作采取院、科两级监控,定期监测,分析总结,不断提高管理质量[3]。

4.1科护士长作为治疗室主要督察人,带领科室人员进行不定期检查,宜采取自查和互查,使每个人责任心增加,潜能得到发挥,杜绝违规发生,不断更新完善治疗室的管理。

4.2每月对治疗室的空气采样做细菌培养,以检测紫外线消毒及平时保洁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采取防范措施。

4.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监测:消毒液现配现用,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剂量,浓度准确并季度抽样做染菌量监测。

4.4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记录紫外线灯管每次照射时间,一个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输出浓度的化学监测和每半年进行1次输出强度的物理监测,运载输出浓度小于70μw/cm2的灯管立即更换,此项工作由院感染办及科室负责人专门负责,进行登记记录[4]。

总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治疗室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医护安全,使治疗室变成一个整齐、清洁、布局合理的区域。成为一个使患者放心,医护人员舒心的工作区域[5]。

【参考文献】

[1]袁有兰.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监控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40~441.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陈晓阳.加强护理部在医院感染中的监管作用.中华国际感染控制杂志,2002,1(1):61.

[4]刘胜文,陈民均,刘俊英.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4

【摘要】在医院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医院管理关注的核心是患者安全,落脚点是医院优质高效的运营。我国现行的医院评审评价标准也是以此为中心,这与国际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和方法有相似之处。文章综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并与我国医院评审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提高医院管理者对标准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医院评价;医院评审;患者安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enlighteningfromComparisonofHospitalaccreditationSysteminChinawithotherCountries/tenGmiao,CHenXiaohong,wanGShengyou,etal.//ChineseHealthQualitymanagement,2015,22(1):22-25

abstractinmodeaiminghighermedicalquality,refinedandinformation-basedmanagement,thecoreconcernofahospitalshouldalwaysbepatientsafetyanditsmanagementfocusingonqualityandefficiency.thecurrentnationalstandardofhospitalaccreditationalsocentersonthispoint,whichhassimilaritieswiththeexistinginternationalhospitalaccreditationstandardsandevaluationmethods.thispaperdiscussedsomerepresentativehospitalaccreditationstandardsimplementedindifferentcountries,reviewedtheircharacteristicsforreference,andcomparedwithournationalhospitalaccreditationstandardstopromotea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andbetterimplementationofthesestandardsforthehospitalmanagerialstaf.

KeywordsHospitalaccreditation;Hospitalevaluation;patientSafety;Qualitymanagement;Continuouslyimprovement

First?author’saddress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Chongqing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伴随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如何评价现代医院管理的质量显得刻不容缓。医院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引导着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为此,原国家卫生部于2011年颁布了新一轮《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卫医管发〔2011〕75号),并出台了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为代表的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

本周期医院评审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是突出医院内涵建设。通过评审评价把医院管理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达到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进医院全面质量的目的[1]。这一核心理念与国际上许多国家医院评审评价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通过介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并与我国评审评价标准相比较,以帮助我国医院管理者深刻解读现行评审评价标准,为医院全面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借鉴和思路。

1国外医院评审评价现状

1.1评价组织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开展了医院评价与医疗质量认证工作[6]。代表性的有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等。国际上医院评价工作一般由第三方组织具体承担,见表1。

1.2评审评价特点

现阶段,不同国家或地区医院评审评价体系虽然名称不一,形式不同,但基本原则基本一致。其共同特点有:(1)评审评价标准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基本一致。虽然标准来自于文化背景、经济实力和社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国家或地区,但其核心理念均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医疗服务过程的质量和安全。(2)由第三方评审评价组织组织完成评审评价工作。不同国家或地区均成立有健全、完善、独立运行的第三方评价组织,能够确保评审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公正性,其评价结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3)标准定期修订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KtQ标准一般每两年修订1次,JCi已于2014年起执行第5版标准,iSQua也于2014年起执行第4版标准。(4)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引入社会力量监督。KtQ由德国联邦健康保险公司、医院协会、护理协会和医师协会等组织参与。JCi由美国外科学会、内科学会、医院协会、医学会以及加拿大医学会等联合组成。中国台湾医策会有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台湾医院协会、私立医疗院所协会等参与。这些评审评价机构能实时听取不同层面、不同方向的声音,以便及时调整和持续改进评审评价工作。而不同的参与组织能够互相监督,以确保评审评价的公平开展。

2评审评价目的

纵观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台湾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医院评审评价体系发现,其开展医院评审评价目的是为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与发展[4-8]。其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从政府角度,通过制定针对本国医疗机构的国家标准,建立医疗服务的质量保证与改进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医疗机构角度,通过评审评价发现自身围绕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安全医疗服务方面的问题,借助相关咨询,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患者的角度,希望通过评审评价反映他们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并最终获得适宜的、安全的、可负担的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3中外评审评价标准比较

目前,国际上效果较好并受多国借鉴的医疗机构评审评价或认证标准主要为国际JCi标准、国际iSQua标准、澳大利亚eQuip标准、中国台湾医疗品质评鉴指标。其中iSQua评价体系还对各国评审评价体系和组织实施评价和认证。这4类标准与我国现行标准的对比见表2、表3。

从表2、表3可见,虽然不同标准的具体条款数量差异较大,但是均把医院内涵建设,尤其是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放在最重要、最核心的位置。尤其作为对各国评审评价组织实施认证的国际iSQua标准,其从不同角度要求各评价认证组织要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评价和认证。我国现行标准与之相比更细、更具体。这一点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关。相对于其它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医院评审评价工作起步较晚,经验尚不足,因此需要积累经验,以便持续改进。

通过对比发现,我国现行标准的理念和思路是正确的,是能与国际接轨,且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但是我国的标准还有许多不足,比如过多的条款导致医院在短期内整改面积太大,时间和人手出现捉襟见肘的窘相;同时,条款过多也不利于评审员同质化的培养。我国现阶段的标准相对于国外的标准在可操作性和可及性方面还有差距。国际上的现行标准已经多次修订,我们只要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在使用标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实时收集和整理评价各方反馈的信息,调研论证并定期修订标准,未来我国医院评审评价的体制将会更加完善,医院也将从中收获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的双赢果实。

4我国评审评价体系的特点

我国现行评审评价体系是在充分汲取国际先进评审经验,并总结20余年来我国医院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现状制定的。主要特点有:(1)理念更科学。本体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在“精简高效,公正准确”的前提下,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的原则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方针,以医疗品质和医疗服务成效为评审重点,将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强调服务质量及持续改进。这一理念与国际评审评价理念基本一致。(2)标准更全面。新标准促进医院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高效型转变,引入科学管理方法,调动医院管理自律性,强调基础质量管理,关注医疗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3)方法更科学。创新性地采用4个维度的评价方式,建立了全方位、多角度、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包括医院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学评价、现场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尤其是现场评价一环,在基于大数据、全样本病案首页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由6~9名评审员针对性地采用追踪法现场检查,力求达到评价结果可信、科学,公平和公正。(4)积极探索建立基于第三方的评价机制。新一周期医院评审工作伊始,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委托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实施技术性评审的工作[12]。随后,在政府主导、行业协会支持、医药卫生各领域专家参与、社会代表大力协助下,国内许多地方成立了卫生行政部门指导的第三方评审评价机构。如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委托上海市医院协会组建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开展本地区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工作。这为探索开展第三方机构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医院评审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做出了重要保证[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评审暂行办法[Z].卫医管发〔2011〕75号,2011-09-21.

[2]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accreditationStandardsforHospitals[Z].5thedition,2013.

[3]高欢,王华,冉丽梅,等.我国医院第三方评价模式的Swot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1):43-45.

[4]Guidelinesandstandardsforexternalevaluationorganisations[Z].4thedition,2013.

[5]theaCHSeQuip4HongKongguide[Z].theaustralianCouncilonHealthcareStandardsbySteeringCommitteeofpilotSchemeonHospitalaccreditation,2010.

[6]何有琴,刘岩,刘亚民,等.国外医院评审的历史与经验及其对我国医院评审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07,21(6):458-461.

[7]高欢,王华,冉丽梅.国外医院评审评价发展历程[J].中国医院,2013,17(1):34-35.

[8]冉丽梅,王华,高欢,等.德国医院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解读[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14-16.

[9]张宗久主编.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

[10]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策进会,主编.医疗品质指标理论与应用[m].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2006.

[1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通知[S].卫办医管发〔2011〕148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Z].卫办医管函〔2012〕196号,2012-03-06.

通信作者:

王吉善: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e-mail:wangjishan@vip.sina.com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5

1医疗服务的准公共性

1.1公共产品定义[1]。公共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的物品和劳务,它具有被各国学者所公认的两个标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一类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非排他性还有一层含义,是指虽然有些产品在技术上也可以排斥其他人消费,但这样做是不经济的,或者是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因而是不允许的。非竞争性是指公共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也就是指这种产品可以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个消费者消费的仅仅是其中的某一单元,不是消费整个产品,因而他不会同其他消费者的利益相冲突。公共产品一般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上述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1.2医疗服务是准公共性产品。首先,医疗服务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即外部收益[2]。医疗机构通过对病人的诊治、疾病的预防、卫生环境条件的改善等,使病人个体免除和避免了病痛,挽救了其生命,增长了人们的健康知识,从而提高了劳动力素质,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与进步,是维护公共利益的必需。其次,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的消费竞争性。一般来说,在卫生事业产品中,突发事故救护是纯公共产品,卫生防疫和基础医学研究是准公共产品,医疗服务是接近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

2政府介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范围内,医疗服务市场化是一个趋势,医疗卫生产品市场是客观的需求,也是客观的存在。但因为医疗服务的外部收益性,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性,公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就决定了其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政府必须介入[3]。政府可利用区域卫生规划这一重要手段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对突发事故救护、基本的卫生产品和医学研究产品采取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的方式,而医疗产品可在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情况下,构成医疗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即既可公共生产,也可非公共生产,而提供方式则以混合提供为主(即医疗保障资金的注入),市场提供为辅。医疗产品生产中的多元主体的存在,对提供更好的公众医疗产品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私立医疗机构的建立及运行不需要政府投资,而且布点分散,便于公众就医;另一方面只要规范得好,市场条件下的非公医疗机构要存在和发展,必须提供合理优质的服务,这就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竞争,从而使病人享受到更好的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3政府应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目标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政府卫生政策的公益利性质,符合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心理承受能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应是对这种价值观的强化而不是相反。

在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中,政府只直接举办部分公立医院,包括区域内最有实力的综合医院(含医学院附属医院)、布局合理的提供基本医疗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血站和急救中心以及部分社区服务中心(站)。[4]政府举办的数量合理的公立医院可以起到引导私立医院的经营行为,削弱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平抑医疗服务市场价格,保护医疗服务需求者的权益;纠正市场失灵,提供私立医院不愿意提供的福利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包括面向贫困者和弱势人群的服务,提供应急救援和急救服务等);打破私立医院可能形成的地区和行业垄断等。

4政府用规划、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发挥作用

在现代经济学的框架中,公共产品、外部性、自然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卫生服务产品因其准公共性及其特殊的技术特点,如外部性、供给方的专业性和垄断性、需求方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卫生服务价格对需求的弹性小等,导致卫生服务市场也存在市场失灵,使市场机制对卫生资源的配置偏离最优状态[5]。在卫生服务市场中,极少人愿意提供边际收益为零的公共产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其专业性垄断卫生服务的供给,他们在与患者的博弈关系中处于强势和主动地位,加之信息不对称及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小,使供方可能利用患者因医疗专业知识匮乏所导致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进行需求诱导、创造消费,使社会福利遭受巨大损失[6]。可见,单纯市场机制调节会带来医疗市场失灵,从而使政府调节管制这一非市场治理机制的产生与存在成为必要。它是对市场配置机制的一种替代,是弥补与矫正市场失灵,减轻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患者择医的边际成本、保护患者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福利、实现卫生资源配置最优的重要保证。但不恰当的政府调节和管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使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国家的作用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使干预后的社会效益比干预前要高,然而现实中的政府行为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7]。事实上,市场和政府从来就是相互依赖的经济调节手段,二者都有靠自身力量无法克服的缺陷,其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8]。因此,理想状态的政府干预是在健全相关法规体系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规则,引导卫生服务市场的规范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通过运用规划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建立包括微观管制制度、区域卫生规划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在内的医疗行业管理制度,履行规划职能、准入职能、监管职能、经济政策调控职能和信息职能对卫生服务领域实施宏观调控[9]。

规划手段。制定和完善区域卫生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在法律框架下,通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与结构、自然环境、卫生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区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布局和结构,调整和控制卫生资源的存量和增量,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对不合理配置进行改善,力求通过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和协调发展战略,改善与提高区域内的卫生资源综合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廉价质优、公平有效的卫生服务。政府要引导卫生资源的市场配置和战略性重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益;通过“总量控制、结构调整”,逐步理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调整技术劳务价格,为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10]。

经济手段。政府要运用经济杠杆引导医疗机构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医疗机构的经营活动更符合社会目标。经济杠杆包括:①卫生服务价格:政府对价格的调控管理包括合理制定价格水平和严格监督价格,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②政府卫生投入:包括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对卫生机构实施财政补贴和卫生免税政策,以便使非营利性医院获得自我发展能力。

行政手段。政府要加强对卫生服务行业的监管,建立卫生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对卫生机构实行严格的开业许可证制度,完善药品、医疗设备和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延伸服务监督,建立医疗信息与管制制度。卫生行政部门应主动评估制定涵盖卫生服务项目、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率、行为表现、患者满意度等几方面内容的指标体系,定期对医院执业情况予以监测和评价,并及时公布量化的评价结果。持续的信息公开制度将有利于消除医疗市场上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抑制暗箱操作和欺诈行为,实现市场的透明和规范,保障患者就医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同意权,有效保护患者和社会公众利益。

法律手段。政府通过运用各种配套法律、法规来规范卫生服务市场的运行和卫生服务行为,以实现政府对卫生服务市场的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医疗机构基本标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调整国家、卫生机构及从业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要适应加人wto后加快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卫生行业法律、法规体系,营造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环境。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但不能盲目照搬外国的发展模式,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坚持了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事业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崔运武编著.公共事业管理概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5-289.

[2]崔运武编著.公共事业管理概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8.

[3]胡善联.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刘虹.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在即.健康报,2003/11/20.

[5]胡善联.卫生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6]邱鸿钟.新编卫生经济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92-193.

[7]钱振明,钱志荣.比较行政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268.

[8]王雄元,严艳.强制性信息披露的适度问题.会计研究,2003,3:13-18.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军队医院是全军会计核算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军队行政机关会计性质,又有地方事业单位会计性质,其经费来源既有军队拨款,又有对外有偿服务收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军队全部“吃皇粮”以后,军队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而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对于完善军队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军队医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来说又是至关重要。

一、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军队医院经济活动

军队医院与地方医院一样,处处存在着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存在着医疗服务收入。从后勤管理来看,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能够规范各种物资出入库的登记以及钱变物后的管理;从医疗角度来看,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有效监控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器材、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消耗,防止军队资产流失;从有偿服务来看,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能够约束和监控收支数据,规范军队医院有偿服务收入的核算以及各种奖金、福利的发放等;从会计信息来看,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能够使会计报告更加全面的反映医院经济活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单位领导经济决策。

(二)有利于提高军队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军队医院是国家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地方卫生法规、政策、措施的出台,必将对军队卫生事业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医院已经实行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医、药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的出台,地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定点医疗单位的确定,对军队医院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有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规范成本核算的范畴、要素、方法和考核指标等,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运作模式、满足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才能区分核算对象、增强与地方同类医院的可比性,才能取悦于被服务和保障的对象、提高军队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有利于军队医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多年来,国家为军队医院投入了不少的财力,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卫生资源。军队医院在利用这些卫生资源为全军官兵提供医疗保障的同时,对外实行有偿服务,并适当需要添置了一些医疗设施、设备。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军队医院永远属于国家军队的公有形式。军队医院现有的卫生资源是军队一代代卫生工作者逐年积累起来的,其姓“军”为“兵”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为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在为社会提供有偿医疗保健服务时,就需要明确区分卫生资源对军、地不同的服务对象。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满足各类卫生管理信息的需要,明确区分卫生资源对军、地的服务对象,从而确保已积累起来的国有资产能够合理使用和有价运行,使军队国有资产在保值的前提下能够增值、发挥出最大的能效。

二、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为了适应现阶段军队医院、疗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规范军队医院、疗养院的会计工作,根据《中国人民会计规则》及相应法规,总后勤部、财务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在遵循军队会计规则的基础上,对医院成本核算办法进行了细化。在充分考虑军队医院会计单位性质、资金来源双重性的基础上,管理方法规定军队医院通过设置专门的科目、账户及报表体系,采用债权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该办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收入、轻支出,重追加、轻效益,重拨付、轻核算等问题,促进了军队医院单位实行成本核算,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实施的时间不长以及其办法本身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军队医院成本核算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勤俭节约思想与成本核算观念相对淡薄

由于《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实施的时间不长,很多医院根本就没有形成成本核算的观念。各项费用的核算仍然停留在军队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上,成本核算管理的观念淡薄。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实不彻底,医疗服务收入以及支出的确认标准混乱。医院领导及广大职工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有偿服务收入,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相比之下,对于支出增长、节约的内涵却很少有人问津。许多科室,不问投入多少、只问收入多少。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资源浪费。比如,地方病人入院到出院,到底消耗了多少成本费用,在账上得不到体现。如何降低科室的水电消耗,人员经费怎么控制,减员增效是否落实,都直接影响着医院成本核算。

(二)队伍素质存在差距导致成本核算规定落实不力

《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更高了,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军队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业务,而且要掌握地方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业务。然而,目前很多军队医院的会计人员是从其他岗位上转调过来的,没有接受正规的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科班”出生的会计人员很少,他们对成本核算业务不甚了解,对军队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业务也不是很熟悉。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整体比较低,导致成本核算的各项规定难以落实。

(三)成本核算责权不清导致成本核算秩序比较混乱

现阶段军队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由院务部下设的财务科和医务部下设的经管科负责,各医疗科室不负责医疗成本的核算。由于财务科与经管科分属不同的部门领导,二者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的业务划分不是很明确。谁都想自己的核算范围更大,因此出现抢业务、重复核算的现象。同时,由于各医疗科室没有成本核算的责任和权力,医疗科室医疗成本大、没法控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机构设置的不科学,成本核算的责任、权力划分不清,导致各项会计工作运转不畅,核算程序混乱,经费浪费严重,经济管理效率低下。

(四)军地医疗、药品管理费用分摊不够科学合理

军地医疗、药品管理费用主要核算军队与地方就医人员共同发生的医疗、药品费用。月末结账前应进行计算分摊,合理分配到“军队人员医药”、“地方人员医疗”、“地方人员药品”各成本科目中去。目前,管理办法规定以军地人员医疗、药品收入为分摊依据,按各自的比例计算分配。这种分摊方法过于简单,没有抓住费用发生的真正动因,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差距。军地医疗、药品管理费用中血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等不同明细支出费用发生的动因是不同的,不应该统一按军地人员医疗、药品收入的比例分摊。

三、对加强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按照《军队医院会计核算办法》的要求,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医院的任务以及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地方医院成本核算的经验,加强军队成本核算管理,提高军队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学习贯彻管理办法,牢固树立成本核算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军队医院同样如此,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能够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全院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核算的观念。会计人员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严格按管理办法的规定确认、计量、记录发生的各项医疗收入和费用,而且还要组织全院其他工作人员学习管理办法。由于实施成本核算对各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有医院各级领导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全体医疗服务人员的支持以及全体后勤工作人员的参与。同时,各医院还应根据《军队医院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医院的医疗保障任务实际和对外提供有偿服务的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本核算管理规定。

(二)注重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针对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的特点,医院领导在任命会计人员时,要充分考虑人员的受教育情况和工作经历,尽量任命“科班”出生、有会计工作经历的同志担任单位会计工作。同时,要注重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可以定期聘请军队和地方的专家教授给单位会计人员讲授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地方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先进方法;根据地方和军队会计政策变化的实际情况,输送会计人员到军内外相关财经院校学习,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理论,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实行军队医院责任会计,建立院科两极核算制度

实行军队医院责任会计是完善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实质性措施。根据医院内部组织结构,划分责任中心,确定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通过对医院医疗成本进行细化,按照成本可控原则将成本归属于不同的责任中心,谁能控制谁负责、谁易控制谁负责,特定的部门负责特定的成本核算,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建立院科两极核算制度,在医院各职能部门、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指定专人任专职或兼职核算管理员,作为科室核算责任人,负责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主要负责本科室的支出等数据的收集和汇总工作,为会计核算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网络。同时,医院财务门部作为院级核算门部,要制定的成本核算总体目标和各责任中心成本核算分目标,根据各科室提供的资料和上报的责任报表考核其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对整个医院的各项医疗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

(四)借鉴企业作业成本法,合理分摊军地医疗、药品管理费用

军地医疗、药品管理费用类似于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包括血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业务管理费等不同的明细费用,并且各项明细费用发生的动因都不尽相同。有的发生动因是军地人员医疗共同消耗医疗材料、药品等,有的发生动因是军地医疗人员共同享受医务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等等。因此,在月末进行费用分摊时可以借鉴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方法。详细归集发生的各项明细费用,找出各项成本费用发生的真正动因,依据费用发生动因将各项明细管理费用在军地医疗人员之间合理分摊,使费用的分摊合乎实际情况,达到正确核算各项医药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正起.军队会计学[m]海潮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7

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众多医疗行业信息化提供商。其中,专门针对医疗行业信息化需求专门推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万户ezoFFiCe医疗版的万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万户网络)格外引人注目。

万户网络是我国领先的协同管理软件提供商,而整合各种已建的业务系统形成业务协同正是当前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管理系统不能拖后腿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在演讲中表示:“(医疗信息化应)以市民健康管理为核心,建设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实现人人享有电子健康档案,从而让市民、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有效共享、利用健康信息,为市民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享有方便、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但是从当前的医疗管理水平来看,要实现高解春提出的这一愿景,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医院都根据业务需求建设了高效的业务系统,如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疗影像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USiS(超声信息系统)、piS(病理信息系统)、CmS(成本核算系统)、peiS(体检信息系统)等。甚至有些医院已经对电子病历、区域医疗等进行了初步规划。但是这些系统通常都是孤立的,医院的各个部门之前缺乏有效的协同。

尽管还有医院在几年前就开始部署oa或者协同办公系统,但是这些系统通常功能过于简单,难以满足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需求。因此,升级系统,或者采用功能更为强大、更贴近医疗行业需求的协同办公系统,成为医疗机构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

上海市肺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国梁告诉记者,他们在2005年自主开发了具有邮件收发、公文分发等功能的oa系统,但是随着需求的深入,该系统难以满足新的管理需求,于是决定上线新的oa系统——万户ezoFFiCe医疗版。

上海市胸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袁骏毅也透露,他们在2012年开始部署万户ezoFFiCe医疗版。在此之前,他们的oa系统只有值班安排、会议管理等简单功能,无法满足公文流转、电子审批等更多应用需求。

关注业务协同

“我们要将过去的行政管理、审批等系统整合到一起,做一个协同工作管理平台。”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信息中心主任彭永安在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也表示:“oa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它要和临床等系统进行交互。我们希望以oa为平台,包含个人的工作平台和医院的管理平台,集成医院现有的更多流程,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业务流转,从而提高医院运作的效率。”

确实,现在医院管理正在从以往的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行政办公越来越重视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的协作,医疗机构迫切需要构建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协同办公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升管理。

万户网络针对医院用户的特殊性,在万户协同管理平台ezoFFiCe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大量适用医院的特色应用,推出了医疗行业协同办公解决方案万户ezoFFiCe医疗版。万户ezoFFiCe医疗版包括ezoFFiCe医疗版基础套件与ezoFFiCe医疗版扩展版,从而为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应用现状提供不同选择。

黄国梁说,上海市肺科医院选择万户的产品,考量的关键因素还包括系统的灵活性。“我们自己做过oa系统,深刻了解到oa系统一定要灵活。目前医院管理水平还不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管理会不断完善和精细化,变化会比较快。管理软件是工具,需要能够跟随医院管理的提升而不断完善。”他补充说。

关注廉洁风险防控

本次大会上,记者发现廉洁风险防控也成为医院oa系统应用的一大热点。随着2011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的,各省卫生部门开始关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的落地。

在此背景下,万户网络和上海市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项目组成员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和制度加科技的监控机制进行研究,对与廉政风险防控相关的2000多个制度进行梳理,整理出医院关键的风险点。万户网络将这些“易发多发”的关键风险点整合到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平台。

“医院通常的做法是梳理廉政风险点,据此梳理出工作流程和规范,然后打印、印刷成册,要求医务人员按规范去做。这样做很容易出现管理漏洞。”黄国梁向记者介绍上海肺科医院通过oa系统来实现廉洁风险防控的优势,“我们是通过oa系统来实现的。我们把廉政的相关制度落实到oa流程中去,以‘制度+科技’的方法实现廉政风险防控,效果非常好。因为如果相关人员不按规范做,就无法执行流程。”

现在,上海肺科医院和万户网络采取的“制度+科技”的做法得到了各大医院的认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等上海多家三级医院全面启动廉洁风险防控平台建设。

关注移动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热点。在oa、医疗行业oa领域也不例外。万户网络充分挖掘用户的需求,开发出移动版本的oa产品。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公益性补偿机制医疗服务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024-02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相继,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框架和政策措施,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工作安排已基本确定。{1}在我国,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领域的主力军,也是我国卫生事业单位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资源,其改革的成败、发展的好坏,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成败具有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意见》和《实施方案》中对公立医院改革方向有详细论述。笔者根据《意见》和《实施方案》中为公立医院改革设定的政策环境,提出对公立医院在新医改形势的发展思路。

一、坚持公益性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前提

1.公立医院改革的简要回顾。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发展卫生事业的新思路:鼓励多渠道办医;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随后我国公立医院通过“放权让利、扩大自和分配制度改革”,有效调动了公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大幅度增加,缓解了“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突出矛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卫生投入的不足,公立医院创收动力趋强,居民医疗费用快速上升,“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日渐显现,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问题。2003年“SaRS”危机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受到人民关注。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此报告被广泛解读为失败由市场化改革所致,“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焦点议题,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而成为众矢之的。

2.回归公益性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必然选择。《意见》中一大特色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其核心在于改变医疗卫生机构的营利性趋势,重新回归其公益性的定位。新医改强调政府的责任和主导作用,作为公立医院必然要摒弃市场化经营模式,回归公益属性,带头为国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公立医院的主要职能是以医疗救治为中心,向社会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维护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要起到一种“国家安全网”的作用,保证病人不会因为支付能力而得不到服务。为此,公立医院应把保护公共健康安全作为主要责任,把保护弱势人口的健康而非营利作为主要目的,是政府实现再次分配的手段和途径,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主要以政府的投入为实现的保障。

二、完善政府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保障

1.公立医院投入机制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医院在筹资来源、领导管理体制、财务管理、职工奖金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就是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又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使公立医院从纯福利型转变为政府福利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从政府唯一拨款转变为多渠道多形式办医,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对公立医院实行了“全额管理,差额(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制度;90年代末国家对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公立医院的全额管理为核定收支,取消了差额补助的办法。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国内公立医院为出现了营利化经营趋势,逐渐形成了追逐利润、以药养医的不合理体制。

2.完善政府补偿机制,弱化公立医院营利动机。《意见》中首次把首次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由政府向全体国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提出,是新医改“核心价值”的核心表述,也表明政府认识到以“泛市场化”为取向的“旧医改”之“恶”,强调政府责任的回归,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货物。鉴于公共产品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2}《意见》中提到“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公立医院仍然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意见》中指出,“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因此,政府在要求公立医院坚持公益属性的同时,必须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来弱化公立医院营利动机问题。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偿机制,一个很重要的含义就是收入再分配,国家用财政包揽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投入等等费用,将服务价格降下来,减少公立医院运行过程的成本。从制度的角度来看,补偿机制的到位就是要弱化公立医院营利动机,这是和财政体制、付费机制紧密相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总之,政府职能的转变、责任的回归,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到位,将从根本上弱化公立医院的营利动机,为解决群众看病看、看病贵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公立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实施方案》中提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这是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重大改革。表明政府彻底改变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服务收费将是除财政补助之外的第二收入来源。因此,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好坏,对公立医院的发展将有决定性的影响。

医疗服务是医疗和服务的有机融合,特指医疗卫生领域的服务行为,是医疗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外在形式,具有两重性特点。一方面,医疗服务包含疾病诊断、治疗过程职业技术过程;另一方面,医疗服务又包含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素质需要的服务过程。{3}相对来说,医院和医务人员在评价医疗服务质量时往往较为关注医疗服务的技术方面,而患者则更重视医院、医疗服务中的人际关系。{4}因此,公立医院要想在新医改方针的指引下,坚持公益本色,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放在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技术层面。公立医院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严格质量管理体系,把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作为一个不间断的过程,这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精髓。二是服务层面。公立医院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用温馨周到的服务去赢得患者的信任,注重和患者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规范运行机制是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一环

1.规范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必要性。《意见》中指出要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包括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运行机制。外部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也促进了公立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由于政事不分、机制僵化、运行效率不高,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对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的发展形势客观上要求公立医院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建立优质、高效、低耗、集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因此改革创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立有责任、有约束,既有竞争,又有活力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2.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总之,现行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是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上建立起来的,政事不分、机制僵化、效率低下,长期日积月累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困难和问题,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新的要求和目标是:扩大公立医院运营的自,实行公立医院机构的自主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起有责任、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5}在新医改方针指引下,与时俱进,探索我国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外在动力

《意见》中指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外部环境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私人资本和海外资本对于投资于我国医疗服务领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外部环境中不确定和难以预测的因素会越来越多,多元化办医的格局也正在逐步形成,公立医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在就医体制上,要求逐步打破和取消公立医院分割的模式,医疗保险机构和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性越来越强,公立医院在服务质量、态度、价格、信誉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经济下人才的流动性,对公立医院的用人机制、分配和激励机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波特的理论(如图2所示),公立医院必须把握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战略目标和方向、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还沿用以前的固有的、僵化的管理模式,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面临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公立医院要积极面对同类别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的竞争,以外界的压力来推动自身的优化改革,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运行成本的降低。当然,最终的落脚点仍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回归,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解决。

六、结束语

新医改方案中还提出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研究探索注册医师的多点执业等新形式,这都对公立医院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公立医院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总之,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将在国家医改方针政策逐步贯彻实施中稳步实现,也为国家宏观卫生政策方针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尽快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宏伟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22400430015和132400410106。]

注释:

{1}张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J].求是,2009(8):14-17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3}易利华.医院经营新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蒋祥虎.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医药价格;管理改革;措施

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问题始终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必须花大气力,扎实有效地推进医药价格管理改革,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安排,协调各方,优化配置,整合资源,以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本文试就深化医药价格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向目标、具体措施等进行粗浅研究。

一、指导思想

深化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定位,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医药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价格秩序,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力度,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群众提供方便、有效、价廉、质优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定价与市场形成价格相结合,在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兼顾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利益,合理确定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的比重;压缩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抑制企业自主虚高定价出现药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完善政府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定价行为,提高定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制定和调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依据医疗服务项目的社会平均成本,结合市场供求状况及政府考虑的其他因素;有利于医疗机构公平竞争,有利于医疗技术进步;体现优质优价,适当拉开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不同水平的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差距;保持医疗服务项目合理比价关系,有利于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扶持和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方向和目标

“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一目标近期内难以实现。国家提出新的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是:2010年实现我国对wHo“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所有居民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新的改革方向应该按照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特点,把公共产品的性质和适度、有效、科学的管制与市场化的手段相配套,整体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四、主要措施

1.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发展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新路子。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分开、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改革思路,不断完善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切实理顺各类关系,坚决纠正准商业化、市场化的错误做法,明确医疗机构公益性的基本定位,优化整合医疗资源。通过财政补偿的方式来解决非营利性医院的生存发展和公益问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开放部分医疗市场,通过产权置换、经营方式改革、新建民营医院等,加快营利性医院发展步伐,提高医技质量,强化服务功能,充分满足医疗服务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实行医药分业(如南京市创新药品流通微观机制,试点医院药房托管的准分业改革),切断医生、医院和药厂之间的利益链条,净化就医环境。继续强化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医疗公共卫生的规划、服务、监管的行政管理职能。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不断改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和水平。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建立、发展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着力办好公立医院。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比例不仅很大,而且不断提高,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为国民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这也是执政为民的根本所在。作为政府的公共财政,要按中央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的幅度应不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要求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可根据各地的财政收入等情况,以保证本地公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确定若干个非营利性医院,即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政府免征税收,所需经费不足部分全部通过财政拨款解决。其他医院应完全走向市场化道路,实行医疗服务价格的市场调节,依法纳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营利性医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向社会融资,鼓励民间资本或外资投资入股,改制成股份制医院。营利性医院主要面向中、高消费人群提供高档和专业的医疗服务,以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3.进一步强化对药品的源头管理,切实解决厂售价差过大的突出问题。一要合理规划统筹布局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我国医药市场现有6000多家制药企业和100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药监部门每年需要审批上万个新药,显见很不合理。这就需要加强药品的源头管理,合理控制药厂数量和药品批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提高药品生产流通的集中度。二要加快现代药品物流工程建设。建立“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医药物流配送体制,在确保药品流通全过程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药品市场的集中度和透明度,推进药品分销企业的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大力发展医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建立高效的药品市场监管体制和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的行业中介组织,促进他律和自律的有效结合,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进一步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逐步降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比例。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采取不同的政策将各类人群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扩大覆盖面,逐步将三资、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纳入医疗保险实施的范围。同时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多形式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种类医疗保障体系,满足参保人员的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筹资力度,提高对农民的保障能力。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强化参保医疗服务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增长,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大力加强医保基金的使用管理工作。

5.进一步加强医疗行业管理,依法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医疗行业管理规范。一要探索建立医院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展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规范医生开方用药行为,严格执行费用清单制度和医疗收费及药品价格公示制度。二要积极推广医院之间大型设备检查报告和各类检测报告互认共享制度,尽量减少重复检查检测。建立和完善大金额处方、病例、用药量的医生分析通报制度。积极探索和推广单病种限价管理办法。三要规范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坚决制止和依法惩治医药购销回扣和用药开单提成等商业贿赂行为。四要清理和规范公立医院开办的特需医疗服务。严格限制公立医院竞相购置大型先进设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使用效率。五要完善医疗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医疗服务诚信体系。健全医疗法律法规体系,维护医疗信用秩序,建立医疗失信行为制约机制;完善医疗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信用评级制度,规范医疗服务业信息传递机制;建立医疗机构经营管理自律机制,把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日常教育工作中去,实行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医疗服务回访制度,主动接受社会评判和监督;倡导“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医疗经营理念,开展“廉医、诚信、为民”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实行价格公示,做到统一公示项目、内容和地点,进行医院与药店药品比价公示,为群众选购药品提供参考。

6.进一步改进定价政策办法,全面推进医院收费成本监审和收费方式改革,强化价格监管措施。一要适当扩大药品定价范围。处方药品、中央和省医保目录药品均应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以防止通过替代品变相涨价。二要适时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针对市场调节价的药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情况,依据《价格法》,适时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以有效遏制价格过快上涨。三要健全药品价格专家评审制度。用好专家评审平台,进一步提高药品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四要完善药品招标价格管理办法。实行相关部门联手运作,规范招标价格行为,降低中介机构服务收费。五要建立药品成本价格联动机制。国家定期、适时、统一公布相关成本、费率,制定价格联动的实施细则。六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帮助医院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医院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和收费标准,严厉查处各类违规行为。七要正确核算医疗服务成本。落实成本监审制度,执行社会平均成本标准,明确成本要素,区别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计算医疗服务成本。八要改革医疗服务收费方式。通过实行“按病种付费”等收费方式的改革探索,规范医生的诊疗和处方行为,抑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参考文献:

[1]赵小平.价格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5.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陈文玲.解决我国药品价格问题的政策建议——对药品价格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思考:中[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2).

[5]陈文玲.解决我国药品价格问题的政策建议——对药品价格问题的调查研究与思考: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3).

[6]季树忠.药品价格管理面临的困境和改革方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5).

[7]季树忠.对深化医药价格改革的几点思考[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0).

[8]徐海燕.药品价格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J].江苏价格,2007,(6).

新版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药事改革中西药房合并

ZhangShibin(pharmacyDepartmentofno.2people'sHospitalofChengdu,Sichuanprovince,Chengdu610017)

abstract:medicalreformthatconcernsbenefitofthemasseshasreceivedfullattentionfromallcirclesofsociety.itiscloselyrelatedtothereformofmedicalandhealthsystemwhichisplanned,testedandcarriedoutineverymedicalinstitutions.thereformofpharmaceuticalaffairsinourhospitalispatient-orientedandcombinesdispensariesofwesternmedicines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withapurposetoraisethequalityofmedicalservices.thecombinationisapartofhospitalsystemreformandfunctionswellwithhighefficiency,highstandardandhighquality.

Keywords:reformofpharmaceuticalaffairs;dispensariesofwesternmedicinesan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54-03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逐步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逐步推进以及广大民众自身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提高药事管理水平的要求在医疗卫生工作环节上日显重要.成都市医疗卫生单位开全国先河,在医疗卫生体制上向深水区挺进―尝试中西药房合并管理.它符合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需要..不断地推出使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服务产品,才能激活市场,以此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成都市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在市医院管理局的要求下扬帆,开启改革之旅。

1法律法规上的规定,约束或支持

中西药房的合并,打破大型医院药房从来已久的中西药房分离状态.根据调查部分区级、乡、村级医院药房因为设备条件差和专业技术人员紧张,一般也只设立了一个药房。但大型医院中西药房分别独立存在的历史已有三十年,它符合当时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以及国家当时对医疗服务的定位。现在而今,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高质量生活水准的要求。因此对医疗服务的水平也提出并希望得到周到完善的服务。并通过对省级医院管理模式研究,省级医院也已逐步采取这种方式数年。通过运行,初步达到优化资源、提高服务质量的作用。

对人员技术配置要求来讲,国家的法律或相关规定中,没有明确西药剂人员只能负责西药的相关工作,中药剂师只能负责相关的中药方面工作。在法律上,没有不允许,就是可行。

对于处方书写第管理。2007年2月14日卫生部令53号《处方管理办法》并规定从5月1日实施,其中第六条(六)规定,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2国外发达国家的药房在医疗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国外有医药分业的概念,医药分业的定义是将发药调配与开处方分开。英文为Seperationofdispensingfromprescription。医师掌握处分权,由药师负责处方的调配管理。这是科技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结果,是优化医、药专业结构,强化专业技术服务,其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也是先进管理的体现。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小型医疗机构诊所医疗服务中心都是私人开业的营利性单位,其法人即是医师又是经济利益的直接受益者。医师既是诊所,又是调配处方者。故规定这些无病床的小型医疗机构不准买卖药品。

国外和台湾、香港等医院都设有药剂部,下设有住院药房和门诊药房。某些发达国家的少数医院不设门诊药房,主要是门诊病人少。而我国医院门诊病人占全院工作量。现阶段大门诊、大药房的设立符合中国国情。具体到药房的管理,目前全球药店经营模式大致可分为两派: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多元化经营,一德国和瑞典为代表专业化经营

3合并之后所发挥的理想作用

3.1方便病员,一站式双复核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效率低下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在医院都存在行政冗员,设置科室过多过滥医院临床路径混乱,流程不科学。以至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跑冤枉路、多跑路。中西药房合并从对病员取药带来了直接的方便。以前,病员手中有分别中西药两张处方,他会在中西药房两个不同的窗口,甚至不同的地点排队取药,耽误病员的有效时间和治疗时间。我院中西药房合并以后,采用一名西药师审方,一名中药师配方(或相反)的双复核发药方式,明显缩短病员取药时间,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明显提高发药的质量。

3.2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育高端的药学技术人员。

以前中西药房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彼此从业人员所学所用药学知识有相通之处,但的确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不是一朝半载就能相融通。合并以后,摆在中西药师面前是以前未深入学习的知识,新的工作模式下,督促彼此之间相互帮助,或通过自学、进修来补充所欠缺的知识。通过几年的实践,能培育出一批工作能力强,业务知识全面、扎实的药事服务人员。对于刚分配到医院的药剂人员,更是提供了一个新的、高要求的平台,从一开始就需要全面学习和掌握中西药的所有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培育出高端的、知识全面的药事管理人员,从而为病员提供准确、全面、可信赖的服务。并可以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药事从业的基地和大学毕业生实习的重要平台。

3.3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资源

中西药房合并可以直接降低工作人员数量、办工成本、门诊药房和库房的占地面积。以我院为例:我院为成都市三级甲等医院,去年年药品销售1.8亿

主任门诊工作人员库房工作人员门诊面积库房面积办工面积

合并之前436535020040

合并之后330328016030

优化率25%16.67%40%20%20%25%

相对应的办工材料,如电脑、打印机、纸张都较合并以前数据下降25%.

4合并后所遇到的困难、寻求解决的办法

中西药房合并,涉及不同的药品品种、规格1000余种数,从业人员要在短时间熟记其摆放的位置,熟悉所有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而够成短期的工作压力,我院通过临时增加工作人员,对药品摆放实行按药品功效不同、按内外制剂不同、按急诊抢救等多方式,便利的、便于记忆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对处方的审核存在专业技术的困难。学习中药专业的对西药处方,最简单的对医生的书写上就比较难于辨认,重要的是在短时间无法对医生处方是否合理用药、药品之间是否有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是否准确多在短时间一时难以掌握,存在一定医疗事故隐患。而西药专业人员对中药计价过程中中药的别名最为困难,我院通过抓紧业务知识培训,中西药剂人员相互学习,并在设计发药窗口时,采用一配一(一名西药剂人员配搭一名中药剂人员)的工作模式,能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并协同医院信息科共同开发计算机药房管理软件,用计算机直接编码定位药品的位置、数量、药品配伍禁忌、使用注意来帮助工作人员尽快熟悉掌握。

5讨论

5.1在三级甲等医院实行中西药房的改革,创新了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医院战略定位知晓度。正确认识时代变化引发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的转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对药剂工作提出新的探讨。

5.2促进培养药剂人员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危机感。加强药剂人员继续教育的自觉性,提高医院药剂人员创新意识、敬业精神,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加强医院药房的团队精神。

5.3增加了病员、顾客的附加值获得,满足病员需要被尊重、需要被关心的情感要求。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富裕程度不断提高,病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的数量、质量都在提高。人们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效果和显性需求的满足,同时更关注附加值的获得,因此,需要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医院药事服务。

参考文献

[1]《医药卫生法律适用全书》含标准规范/中国法律出版社编-3版233页iSBn978-7-5093-16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