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十篇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十篇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55:18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1

一、目前两区在财政资金使用、扶持服务中小企业、资产管理和项目建设上的具体做法。

(一)XX区的具体做法

1、财政资金使用。XX区20__年财政总收入为XX亿元,财政总支出为XX亿元。其中社会公共事业和民生投入XX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2%。在具体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有以下特点:

(1)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XX区通过网络平台,设立了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平台”,辖区企业和个人通过网络,轻点鼠标即可了解扶持政策、资金额度、申报程序、已申报企业情况并办理申报等事宜,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绩效。

(2)注重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南山区充分利用自身在深圳市所具备的科教优势及金融产业优势,围绕>!环保、文化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支出。

2、扶持服务中小企业方面

XX区通过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担保资金”以及通过制定出台《XX区总部经济扶持专项办法》、《XX区金融企业评选办法》等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扶持中小企业、打造金融生态区、激发自主创新能力,将南山区打造成深圳的金融产业中心、创新金融中心、物流金融中心、金融配套服务中心、自主创新示范中心。20__年南山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占深圳市全市总量的39%和41%,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量占全深圳市总量的51%。

3、资产管理方面

在国有资产管理上,通过制定《南山区区属国有企业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南山区区属国有企业薪酬与考核管理办法》、《南山区区属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实现了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在集体资产的管理上,设立了直属区政府的事业单位“南山区集体资产办公室”,对全区的集体资产进行统一规范的、产权清晰的市场化公司运作管理模式。

(二)蜀山区的具体做法。

1、财政资金使用方面。蜀山区20__年财政收入为21元,财政支出近20亿元。其中人员刚性支出(主要为工资性支出)占比约为30%,专项项目支出约为70%。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有以下特点:

(1)资金支出刚性约束不强。财政预算编制虽然也实行了开门办预算、零基预算,但预算支出进度不够均衡,部分项目存在年底集中支出的情况;财政监督、绩效评价、信息公开等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无预算、无支出”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

(2)财政资金的产业引导作用不强。虽然区财政也设立了工业发展资金、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但资金设立的规范性需要完善,对产业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资金的使用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2、扶持服务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方面。

蜀山区20__年12月底共有各类纳税工商企业约为17000余户,其中小微企业约占到80%以上,对区内的税收贡献接近50%。一方面区内中小微企业为区内税收收入、促进就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自身却在发展中又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发展瓶颈制约多等困难;但另一方面区内真正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政策、奖励引导政策,特别是金融扶持政策却基本没有。同时,虽然在我区区辖范围内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众多的高校,但自主创新的潜力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区内自主创新的潜力还有待从财政引导,产业扶持上进行更多的挖掘和提升。

3、资产管理和项目建设方面

我区国有资产目前在管理上存在着:城司管理了一批资产、工业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一批、商业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着一批,教育、卫生等一些主管部门又管理着一批资产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国有资产的收益上,国有资产和国有经营收入还未全部纳入预算,国有资产的收益和收入,事实上还是谁家拥有谁家使用。对国有资产的经营和收益,还缺乏一套动态的考核激励机制。在集体资产的管理上,特别是在集体资产的处置和收益上,更是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建议

1、整合财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的引导作用。

可以通过设立和整合我区的科技经费、残疾人保障金、商务发展资金、城中村改造资金等,设立蜀山区“产业引导资金”或“城市发展服务资金”。通过奖补结合、市场运作、总量控制、专项扶持的方式,支持我区范围内的产业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改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建设发展等的需要,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扶持中小微企业,鼓励金融创新。

对于中小微企业,可以根据中小微企业每年的纳税情况,拿出百分之几的区级所得,设立区级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经过政府评审、资格条件限定等,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发放委托贷款、贷款利息补贴、、担保贷款、担保费补贴等多种模式,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可以结合我区辖区范围内银行业态丰富,既有杭州银行、科技农村商业银行等一批城市商业银行的一级分行和总行,又有省信用担保集团、皖恳小额贷款公司等一批实力雄厚的类金融机构,且我区交通条件便利、环境条件在全市最优等多种优势,可探讨借助已有优势,借势造势,支持金融企业发展,鼓励金融创新,打造合肥市的金融生态区。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小微企业内控企业管理

一、目前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制度现状

目前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管理部门设置不够完善,在日常管理中往往由一人经办整个业务过程,缺乏职务牵制;没有规范的成文的财务管理制度,一些事项的处理随意性较大,具体情况如下:

(一)缺乏预算、决算监控

目前小微企业普遍未编制全面的财务预算与工程成本预算,基本建设投资缺乏预算监督,施工结束也没有工程决算审计。实际经营支出和工程支出,全凭老板一支笔,给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和经营管理带来很大风险及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控全面、有碍长远发展。

(二)支付审批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成文的财务审批制度,办理支付手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费用支出无事前的申请与批准制度,也无事后的相关证明,仅凭一张发票就在财务入账;部分办公费用和预付工程款未见审批记录;总经理费用报销不够规范,大额费用报销缺乏监督。预付款项有些虽有总经理审批,但没有相关协议、合同,不能充分说明预付的依据、理由。借款借出时没有专门的董事会决议。

(三)物资采购制度不够完善

物资请购、批准、采购、检验、使用职责不分,基本由物资使用部门负责采购,即是球员又当裁判;大额工程材料未公开招标;物资采购不事先经过申请,无采购计划,采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四)物资管理簿弱

大多数工程物资没有专门的仓库,材料领用无书面审批手续,材料领用凭证不在财务汇总,平时未进行仓库材料盘点并与财务数据核对。固定资产无专人保管,不进行定期盘点并报告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

(五)工资计算与发放制度存在缺陷

农民工的工资无具体计算标准,每天从80至150元不等,农民工的招用、考勤、工资计算大多由一人负责,较多的农民工工资存在代领现象。

(六)会计核算方法不正确

按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建造合同应按完工百分比法核算收入和成本,而大多小微按照开票结算额确认收入,不符合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要求。按此做法,需要大量暂估工程成本,如不能及时取得发票,容易造成税务风险。

(七)会计监督力度不足

一般小微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数量较少,会计监督力度不足。此外,各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充分,大额工程发包合同、采购合同,未全部在财务部备案,不便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监督。

(八)税务处理不够规范

较多成本和费用未取得正规发票;某些职工工资福利未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存在未开票收入等。

二、对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议

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护公司资产安全、维护投资各方权益、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公司治理,提升决策能力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按公司法规的相应要求,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公司项目投资的计划、预算和其他重大事项,董事会对公司的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并维护出资人的权益,公司经理具体执行经营计划,公司应当按上述要求,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的相关职责权限。

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相应机构的权限和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任何个人不得代替股东会、董事会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上述机构的决策意见。

(二)职务适当分离,改进授权审批

公司的业务和事项,如果决策、执行、考核均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能帮助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一个有效的制度应能够形成职务牵制,不兼容岗位由不同的人员担任,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

至少在以下几方面,涉及的各个环节的人员应当适当分离:

1、货币资金收支、授权批准。

2、工程项目预算、执行、考核。

3、物资采购预算、采购审批、采购执行、物资检验。

4、物资领用审批、物资保管、物资盘点。

5、员工招用、员工考核、工资发放。

(三)编制财务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编制详细的财务预算,包括工程项目预算是非常必要的,经过股东会或董事会批准的项目预算,不仅可以合理安排资金、对工程成本管理与控制也有较好的作用。

以项目投资预算为前提,根据阶段性成本核算结果,比较实际工程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以及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的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管理层商议解决并向董事会汇报,从而改进和提升工程成本管理。

(四)加强支付审批、维护资金安全

资金支付,不仅需要有书面的支付审批单,还应当附有相关的原始凭证,预付款项,需要有合同约定;出借资金,至少要经董事会集体讨论批准,形成专门决议;采购付款,至少要有送货单、过磅单、入库单、发票等单据;费用类支付的,需要有费用预算和批准单据等。

此外,在按审批权限审批前,公司财务部门需要先对相关单据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

(五)完善采购制度,避免采购风险

1、企业应当建立采购申请制度。一般由物资或劳务的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分管副总审批后,再根据采购金额的大小,由公司总经理或董事会批准。

2、建议公司成立采购部门或确定专人负责日常采购事务。由总经理或董事会批准的采购事项,由采购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3、小额的物资采购,可由采购部列出采购的意向、供应商和采购价格,由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部执行。

4、建立公开招标制度。一定金额以上的物资采购,经由总经理或董事会批准后,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由采购部公开的招标信息。

5、应建立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应当由企业的股东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

6、应当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和物资使用部门共同对采购项目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涉及大宗和新、特物资采购的,还应进行专业测试。

(六)加强物资管理,防止物资流失

1、企业应当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定期对存货进行检查,存货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2、企业应当明确存货发出和领用的审批权限,大批、大额存货发出应当实行特别授权。仓储部门应当根据经审批的(出库)通知单发出货物。

3、加强生产及施工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被盗和流失。对物资领用,应先经过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审核用途、数量是否合理。

4、企业仓储部门应当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每月将出库单汇总报送财务部门,做到存货记录与实际库存相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存货管理部门进行核对。

5、企业应当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盘点周期、盘点流程等相关内容,核查存货数量,盘点清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

6、建立固定资产的专人保管制度,定期全面盘点固定资产,形成书面盘点记录,报告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使用状况。

(七)完善民工考核,改进工资发放

1、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应当工程部、综合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共同制订。

2、招用农民工,应当由工程部提出申请,列明农民工的工作量、工时预算交人事部与财务部备案,由人事部门负责招用农民工并在财务部备案。

3、农民工的工时统计,应由人事部负责统计与考勤,月末,应由工程部将农民工的实际工作量统计后交于人事部,由人事部根据工资标准与农民工实际工作量计算工资,人事部计算完成后,应将所有计算资料交与财务部复核后再发放工资。

4、发放工资不得代领,必须由农民工持身份证自行到财务部领取或由银行代为发放工资。

(八)细化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

1、参与公司合同的制定。财务也应参与公司各项合同的制定中,发表专业意见,保证合同的可靠履行,减少财务风险。

2、进行项目成本核算与分析。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应当按项目进行,不同项目之间的成本不得混同,以月度或季度为周期统计各个项目的实际工程成本,与工程部共同做好工程成本核算,形成分析报告供董事会审议。

3、加强对相关凭证的审核。入账的凭证不仅应当有发票,还必须有反映业务原始发生情况的各项单据,如请购单,付款申请单、合同等,对物资采购业务,还要有送货单、过磅单、入库单等原始凭据。每月都要有专人对会计记账凭证进行审核,以便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防范税务风险。应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提高全公司对税法的遵循程度,及时查找漏洞,防范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财政部会计司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小微企业预算管理财政税收

一、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概况

齐齐哈尔市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是东北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辖1市(县级市)8县7区,幅员面积4.2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72万。截至2014年末,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8200户,在城市市场主体中占比4.8%;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业、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吸纳就业人数14.5万人,在城镇就业人数中占比5%。截至2014年末,齐齐哈尔市小企业创业基地3个,基地地上总建筑面积90000平方米,共入驻企业1790户,从业人员9000人;共有3家省级和1家市级孵化器,孵化器地上总建筑面积35077平方米;1家大学生创业基地,基地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中小商贸企业8.7万户,大型商业网点(商贸企业集聚区)总建筑面积为121.97万平方米。

二、齐齐哈尔市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采取的措施

(一)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大力拓展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

齐齐哈尔市被列为黑龙江省推行工业企业助保金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首批试点城市后,市级财政先后两次投入资金共计7000万元设立了“市级政府风险补偿金”,并争取到省级政府风险补偿金2758万元,为齐齐哈尔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增信,创造了“存量+增信+增量”的助保金贷款新模式。几年来,已累计为70余户企业发放助保金贷款10亿元。

(二)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动齐齐哈尔市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集合票据”)成功发行

针对齐齐哈尔市中小微企业单体规模小、实力弱,难以独立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状况,齐齐哈尔市积极抓住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区域集优”融资这一宝贵政策机遇,启动了区域集优直接债务融资的相关工作。设立了市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市政府还出台了给予发行成功企业补贴扶持的相关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2013年,齐齐哈尔市发行了东北三省首单“区域集优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为齐齐哈尔瑞盛食品制造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直接融资1.2亿元,不仅有效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也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拓宽融资平台,鼓励企业上市

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其企业挂牌孵化基地,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接近资本市场。截止到目前,齐齐哈尔市的瑞盛食品、乾嘉木业等4户企业已在上海股交中心“Q板”成功挂牌。

三、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1.政策落实不到位。中央和地方政府近几年来不断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但是,齐齐哈尔市的一些小微企业对政策的感知度并不是很高,有的小微企业认为,优惠政策是不少,但要想申请到却是很难,他们形象地把这些优惠政策比喻成“空中楼阁”。同时,信息的不对称阻碍着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了解优惠政策,一些小微企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政策不知情或是知情晚的现象。

2.税收扶持不完善。一是齐齐哈尔市的税制政策体系不够健全。就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套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系统规范的中小税法体系。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税政方面更是缺乏一定的创新;二是齐齐哈尔市的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仍然较重。我国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税收方面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从政策调控时限看,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大都是以3年为一个周期,甚至还有1年期的税收减免,优惠期较短,缺乏连续性,所以齐齐哈尔市很多小微企业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优惠。我国税法规定:“生产和销售型企业在连续12个月内销售额分别达到50万元和80万元的就自动按一般纳税人的17%税率缴纳增值税”,而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的一些小微客户及生产的各种成本开支都无法提供增值税票,无法作为进项税抵扣,因此17%的增值税几乎成了销售额的17%,这样极大地增加了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的负担。

3.经营成本持续不降。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相对较高,经营利润比较微薄。一般的食品行业平均毛利率是30%左右,税负率约为6%,贷款率约为14%(含担保费用等),再加上各种生产成本要素的增加,利润所剩无几。从2012年受通货膨胀影响开始,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不断上升,经营利润不断下滑,小微企业是步履维艰,出现大面积的亏损,有的还面临着破产。

4.融资成本高。由于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很难获得风险投资,只有小部分的科技创新企业可以获得有限的风险投资以外,其他行业获得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对于上市融资方面,齐齐哈尔市目前只有4家上市企业,按照我国上市公司的条件要求,小微企业更是很难迈入上市的门槛。小微企业另外一根救命的融资稻草就是借贷。目前借贷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及民间借贷。虽然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这三种渠道进行借贷,但借贷的金额有限,缺口还是很大,很难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大的商业银行对每一笔的贷款审批程序都是一样的,都需要信用评估、企业的财务分析及调查报告、审核等一系列的审批程序,这样使得小微企业向大银行贷款的成本加大,再加上小微企业的抵押物有限、社会成本信誉不高等,大银行根本无暇关注小微企业。齐齐哈尔市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民间的借贷利率更是远远高于银行的利率,所以,齐齐哈尔市的小微企业为了存活下去,不得不选择民间贷款,但选择了民间贷款就意味着加重企业负担。

(二)企业内部自身环境

1.小微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变革。齐齐哈尔市大多数小微企业自身的素质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企业内部没有制定相应的预算制度、监督制度、考核激励机制等,目前主要的管理模式还是家族式、小作坊式,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股权结构单一、财产家企不分、任人唯亲等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所以需要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加快变革管理模式。

2.小微企业缺少创新能力。齐齐哈尔市大部分的小微企业缺少制度上、技术上的创新能力,同时又不肯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方面投入资金,往往还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生产一些低层次的产品,甚至生产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形象,损坏小微企业的诚信度。

3.小微企业人才的缺乏。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人才的匮乏更是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由于齐齐哈尔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气候相对恶劣,这样导致没有人愿意落户于此,即使企业提供丰厚的待遇也很难留住人才,更何况齐齐哈尔市的一些小微企业自身发展规模和格局较小,更是很难为人才提供各种优厚的福利待遇,资金薪水也相对很低,在职称晋升、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上很难落实,所以,小微企业很难聘请到合适的人才。

4.部分小微企业缺少诚信。有的小微企业在生产、销售、纳税等方面缺少诚信。生产低劣、假冒产品,严重扰乱了社会的经济秩序。有的小微企业为逃税、偷税,对内对外设立多套账目,编制虚假报表,在不同程度上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同时丧失了企业的信誉。

四、预算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小微企业发展途径

(一)创新财政扶企资金的投入模式

实施新《预算法》后,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方面,首先,要做好财政预算,合理运用财政存量资金,在资金理财上创新思路,在盘活资金存量上下功夫,合理利用国库间歇资金建立小微企业发展调度资金,实行年初调出,年底收回,重点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骨干企业发展。其次,设立中小企业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基金由政府引导,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机制,并不断创新支持方式,根据项目的不同,可以采取注入资本金、阶段性参股、短期调度、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示范和引导作用,积极吸引大项目落户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市拟设立中小企业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在其项下设立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子基金)。基金总规模在5亿元,资金来源为本地政府注资1.5亿元,引进国内外投资机构、社会资本投资3.5亿元。

(二)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落实国家、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一是从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依法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扩大到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二是将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由今年底延长至2017年底。这一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对小微企业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建议,凡是进入市县区产业园区的企业,以及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外的重点项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大学生见习补贴、职工培训补贴、贴息贷款、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对接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等一些优惠政策支持。

(三)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落实人才政策

黑龙江省去年底出台了《黑龙江省重点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扶持办法》,宗旨就是要重点推进企业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依托人才资源使企业“强筋壮骨”发展壮大,同时,也为我省经济发展缓慢寻找到了突破口。齐齐哈尔市要在贯彻落实的同时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状况,抓紧制定相应的引进人才的管理办法。相信优厚的待遇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会引进所需人才。

(四)落实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

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就是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在产品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是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能力还是很弱,其单独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的难度很大,这就要求齐齐哈尔市政府制定一些向小微企业倾斜的非限制性条款,鼓励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建议多家小微企业可以组成联合体或是以分包商的形式参与。建议制定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中,进一步凸显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明确小微企业作为服务提供商的主导地位,规定小微企业在政府购买服务合同中所占的比例,细化小微企业参与的方式,便于对小微企业的扶持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纪元.关于张家口市财政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5,(15).

[2]吴颖岩.提升企业预算准确度的流程与方法[J].商业会计,2016,(2).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4

摘要:管理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管理会计工作的精细化为企业管理精细化的基础铺垫。基于此,做以下初探。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精细

0引言

在国家、地方和企业对经济管理职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成为微观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会计工作适应精细化管理发展的需要,转变职能,发挥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整体进程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1管理会计的职能应与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相呼应

管理会计,又称“对内报告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会计。管理会计是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监督和决策的需要服务,它注视市场、立足企业、面向内部,对企业将要发生的未来经济行为进行预测、规划和调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多的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是做细事、算细帐,而管理会计的首要职责就是算帐。算帐不等于算细帐,且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操作的是最基础的核算资料,把帐算细,才能有效地履行自身的职责。精细化管理是通过细分核算单元,用“显微镜”观察数据,透过这些数据了解过去、审视未来,找出工作的薄弱点,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因此精细化管理与管理会计密不可分,二者相适应、相呼应,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管理会计与精细化管理结合的工作着力点

2.1在管理会计与精细化管理融合方面所谓市场化精细管理,是指将企业内部的各生产系统、各单位以及单位内的各班组、各道工序,用市场用户的关系加以链接,使各系统、各单位、上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和为下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实行有偿往来结算,以达到激励员工、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中,具有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职能的管理会计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2发挥内部核算体系的作用在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下,充分借助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规则,根据管理的需要,完善了内部核算体系。市场化精细管理模式下的内部核算,与原来的核算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在核算人员上,将会计人员充实到核算岗位上。二是在核算方式上,由统计核算变为会计核算。三是在核算内容上,由部分成本核算变为完全成本核算。为将各单位逐步做成“经营实体”,必须加大成本考核力度,除管理费用、维检费用、塌陷补偿费用等由矿业公司统一控制外,将制造成本中的其余各项指标全部分摊到各单位的成本之中。同时,还要对各单位的成本构成进行细分,将内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辅助成本和虚拟成本三部分。四是在核算的层次上,实现了核算主体的下移。按照层次核算到区队、班组和员工,分类核算到科目,使用情况核算到工程,真正体现了精细化的特点。

2.3发挥企业内部银行在精细化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为了规范内部结算、内部核算、内部控制等业务流程,确保公司内部各单位间经济往来结算和经营成果核算的高效、准确、有序运作,依据市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煤业公司建立了内部银行。内部银行具有以下主要职能:①管理职能:负责制定内部银行的业务范围、运营程序等管理办法,经公司审批后执行。②结算职能:这是内部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它主要是对企业内部各级市场主体的有偿经济往来进行结算,为内部核算、绩效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③信贷职能:开展内部资金信贷业务。以服务生产、满足生产需要为根本宗旨,按照公司市场化精细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内部材料、设备资金及工资等方面的信贷业务。④监督和控制职能:以公司预算为根本前提,对各级市场主体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及时对各内部资金信贷用户及信贷情况进行逐月统计分析,确保贷出资金的合理有效流动,并逐月向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分析结果,为公司领导做出准确的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2.4充分发挥内部价格体系的杠杆作用为确保内部结算准确、核算可靠,煤业公司本着“从微观管理入手,以实现宏观管理为目标”的原则,以历史数据为基础,以预算管理为手段,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测算工作,健全了企业内部价格体系。公司的价格体系由单一价格和综合价格两部分构成。经过多年来的积累与完善,全公司形成了四大系列、16种类型、共计近3万种价格,为有效结算、核算奠定了基础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班组、员工个人通过精细化核算系统可以快速查阅当日当班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材料及电力消耗情况、煤炭质量情况和日、班的劳动成果评价,知晓个人的当班和当天的劳动收入,为下一个工作日追赶先进、克服不足定下目标。使按劳分配原则在基层得到很好的体现,工人劳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3规范预算管理体系对管理会计乃至企业管理精细化提供保障

企业经营预算是经营活动的起点,是引导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预算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为加强预算管理,开滦集团煤业公司成立了预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5

一、推进经济立法工作,为全省经济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财经委按照常委会立法计划和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重视立法选题,积极参与法规初审、法规清理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深入调研,努力提高地方经济立法的质量,共组织完成了13件地方性法规的初审工作。

在经济立法中,委员会立足我省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在既注重前瞻性、又突出实效性的基础上,区分轻重缓急,切实建议把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的、急需的、条件比较成熟的立法项目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围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加强经济建设管理,先后初审了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城乡规划条例、信息化促进条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航道管理条例和道路运输条例。围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继初审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在这些法规草案审议中,注重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发挥了地方财经立法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

根据法规清理工作相关要求,做好法规清理工作。2009年,按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对涉及财经方面的54件地方性法规进行认真清理,提出了建议保留、修改、废止和重新制定的意见。2011年,开展地方性法规行政强制专项清理工作,对57件法规清理审查后,建议修改12件,根据情况逐步处理3件。

二、紧紧围绕经济形势变化,加强经济工作监督

五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委员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做好计划审查工作,加强对经济发展中突出问题的监督,着力推动中央和省委的经济决策落到实处,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密切关注全省经济运行,认真开展计划审查监督。近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成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委员会密切关注全省经济运行态势,坚持季度分析经济形势,着重做好年度计划审查、半年度计划执行监督工作。围绕省委年度中心工作,在计划审查监督中突出重点,就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加强有效投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议题,认真听取省有关部门汇报,深入开展调研,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督促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全省经济稳中求进、转中求好。

认真审议“五年规划”纲要及中期评估报告。对规划纲要评估报告进行审议是监督法实施后一项全新的工作。2008年,为做好对省“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的专项审议工作,委员会确定以科技、环保、重大项目建设和社会发展四个专项报告作为重点,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明确将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各项指标完成进展情况、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及评估后需调整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作为审议重点。由于准备充分、重点突出、工作扎实,这次审议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年,还开展了《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专项调研,提出了要充分体现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发展指导意见、省委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重大决策的内容等修改意见。2010年,组织力量开展了“十一五”规划执行和“十二五”规划制定专题调研,听取政府相关部门汇报,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水平等建议,得到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纲要制订修改过程中采纳。

开展跟踪监督,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小微企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相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2009年,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提出改进融资方式、完善涉企政策、提升创新能力等建议,支持督促政府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促进条例的贯彻实施和中小企业的发展。2011年10月以来,针对小微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困难和问题,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此,委员会建议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专项报告列入2012年的重点监督议题,并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客观地反映了我省小微企业的现状及发展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完善政策强化落实、加强分类指导和金融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议。2012年4月,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再创新优势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年来,委员会围绕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还组织开展了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收入分配改革、现代服务业发展、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等专题调研和监督工作,促进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三、加强探索创新,不断提高预算审查监督实效

根据监督法、预算法和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要求,委员会认真做好预算审查、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监督、决算审查工作,提出预算、决算审查报告,在拓宽审查监督内容、创新审查监督方式、增强审查监督实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继续开展部门预算重点审查。把部门预算审查监督,作为深化预算审查监督的重要抓手和载体。部门预算提交省人代会审查的范围不断扩大,从2007年的20个,增加至2012年的69个。每年选取两个省级部门预算进行重点审查。重点审查采取了专家审查与代表专题审查相结合,会前审查与会中审查相结合、年中监督执行与决算审查相结合的方法,有力推动了政府部门强化预算观念,规范预算行为。本届已对省农业厅、科技厅、环保厅、林业厅、国土资源厅、教育厅、商务厅、文化厅共8个部门的预算进行了重点审查。

组织财政决算和审计工作专题询问。2011年,省人大常委会将专题询问2010年财政决算和审计工作报告列入当年监督工作计划,这是省人大监督工作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创新。为做好专题询问前期准备工作,委员会会同办公厅专程赴外省市学习考察,起草了调研报告及专题询问实施方案;通过征求各专委会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梳理代表议案和群众来信来访,网上征求意见等多种途径征集选题;加强同省政府及财政厅、审计厅的沟通协调工作,配合做好宣传报道、会务等其他工作。专题询问会上,13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财政资金的投向和管理、地方政府性债务和土地出让金管理、财政预决算公开及发挥审计功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询问,省财政、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做了认真的回答。多家媒体对专题询问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深度报道,受到广泛关注,产生积极反响,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个亮点。在询问和应询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次专题询问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会后,委员会及时总结,整理形成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参阅件。赵洪祝书记在参阅件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这次专题询问工作。

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专项监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是近年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2010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的摸底,对其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这在省级人大中尚属首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政府性债务风险意识、完善落实管理办法、清理整合投融资平台、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等意见,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了参考。省政府根据常委会审议意见,制定了政府融资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

本届以来,委员会在推动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和完整性上做了很多的努力,进一步推进了我省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配合相关专委,就涉农、教育、科技、环保等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开展专题调研和检查。督促财政部门进一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支持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多次听取省财政厅有关预决算信息公开情况的汇报,支持、督促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及时公布预决算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

委员会在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财经监督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重点民生问题的监督,支持、督促政府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做好食品安全监督工作,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9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委员会积极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并起草了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草案,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健全体制机制,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切实保障食品安全。2012年,委员会配合教科文卫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推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

加强物价工作专项监督,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2010年以来,我省物价水平呈整体上涨态势,给人民群众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2011年,委员会经过4个月的深入调研,联合农委提交调研报告,强调要关心低收入群众,从体制机制着手,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将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发放对象扩大到九类群体,并适当提高价格补贴标准。

做好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在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2011年,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专项调研,向常委会提交调研报告,梳理起草了审议意见,形成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投入机制、加大征缴力度、加强基金管理、强化服务能力等意见,并督促政府抓好落实,对促进养老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专项监督,努力改善城乡困难群体住房条件。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工程。2012年,委员会通过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科学合理制定建设目标、切实提升保障房品质、重点发展公共租赁房、加快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等建议,为常委会审议省政府相关专项报告提供参考。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今后各地要把公共租赁房作为城镇住房保障的主要形式,并于2012年7月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意见》,从项目审批、用地供应、资金筹集、税费减免等方面提出了扶持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行业系统、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共租赁房。

此外,委员会还分别于2008年、2012年组织开展了劳动合同法、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执法调研,改善宜居环境,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五、做好代表议案办理等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省十一届人大历次会议交付委员会承办的代表议案44件和重点督办建议4件。委员会高度重视,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及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办理意见并当面征求领衔代表的意见,代表对办理情况表示满意。在办理重点督办建议时,将督办工作和委员会的监督工作有机结合,积极与承办单位沟通协调,重视发挥代表在建议办理中的作用,提高了督办工作的实效。如,在开展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又重点督办了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参保缴费的激励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法规初审等工作中,都邀请代表参加,认真听取、吸收代表的意见,既密切了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又增强了财经监督的有效性。结合财经监督工作,委员会每年组织财经组省人大代表视察部分重大建设项目,就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反映,督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中政策处理难、落地难、资金筹措难的问题。

六、加强自身建设和对外交流,着力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委员会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和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各次全会精神以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结合委员会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有关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议事能力。健全工作机制,注重工作实效,把各项工作都建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具体工作分工负责、日常工作互相配合协作,保证工作有序开展。

积极参与全国人大财经委组织的有关工作和座谈会、培训班。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开展节约能源法、劳动合同法等4项执法检查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等近20项专题调研。先后与近20个兄弟省市区人大财经委、预工委负责人进行了工作座谈,就经济立法和监督赴兄弟省市区学习考察,积极参加华东地区财经工作座谈会。与对口联系的省级经济工作部门保持畅通的联系,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提出意见建议,加强相互的沟通协调。

注重发挥全省人大财经系统的工作合力。举办全省人大财经干部培训班,召开全省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就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分别举办了全省性的研讨会,邀请各设区市人大财经委同志及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在组织立法调研、计划预算审查、执法检查、经济运行分析、专题调研等工作中,都注意吸收市县人大财经委人员参加,听取市县人大同志的意见,互相支持配合,共同推进人大财经工作。

五年来,委员会组成人员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了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的各项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这些成效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省委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要求相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主要是经济立法调研和审议工作需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监督需进一步深化,经济工作监督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不足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人大财经工作水平。

关于未来5年的工作,建议新一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继续加强经济立法工作,顺应新时期地方立法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主动承担一些重要法规草案的起草任务,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探索和加强监督工作,抓住当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多做工作,使人大财经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更有成效。在计划、预算审查和经济工作监督中,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根据常委会工作要点,财经委要做好以下工作。

关于立法工作。根据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对列入一类项目的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省价格监督管理条例、省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等3件法规,明确分工,加强立法调研,认真做好初审工作。对列入二类项目的法规,继续保持与相关部门的联系,进行必要的前期调研工作。

关于经济工作监督。积极为人代会、常委会审议计划、计划执行做好服务,注重质量和效果。根据监督法规定,2013年常委会将审议省“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财经委要做好组织协调和前期准备工作,起草调研报告、审议意见。开好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形成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供常委会参阅。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记账助力大众创业

记账是指企业将本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记账公司完成,本企业一般只设出纳岗位,负责日常收支业务和财产保管等工作。近年来,荥阳市财政局每年组织专业人员,认真开展荥阳市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调研活动。活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从自身的知识层面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会计法》第36条明确规定:“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记账是指将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记账公司完成,本企业只设立出纳人员,负责日常货币收支业务和财产保管等工作。2014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河南省财政厅印发了《河南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荥阳市政府举办了多期法制大讲堂,相当一部分记账机构没有资质和个人记账已经不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新的预算法开始实行,记账怎么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拉动经济跨越发展成为会计管理部门的一个问题。会计工作理念已经相应发生了变化,逐步建立起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大数据为依托、以有利于自身发展为目的的会计工作新机制,《预算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27号――记账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能得到较好地执行,单位财务管理职责能够切实履行,对荥阳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但是,部分企业会计工作还比较薄弱,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亟待规范和解决。

一、记账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法》没有得到全面彻底执行,很多无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由于财政部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多年,预算单位只保留报账员,2011年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要求各单位重新设立财务科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会计人员,但部分老财务人员已经退休或者离岗,新进人员大部分无《会计从业资格证》,当时要求无证人员三个月内取得证书或者调整岗位,但截至2014年底仍有部分单位会计人员无证上岗。小微企业很多就是夫妻店,男人管业务女人管财务,账是布袋账,出于避税或者其他目的乱改会计科目,或者配备会计人员的首要标准不是有《会计从业资格证》,而是听话,遇到审计或者税务稽查出问题把责任推给会计人员然后换会计。

(2)会计人员缺口大,部分无资质机构执业或者个人记账造成行业服务质量低下竞争无序。荥阳市目前有各类企业、经济组织五千余家,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只有两千人左右,按照会计出纳岗位不相容原则会计人员缺口相当大,造成了大量会计人员个人记账或者无资质的中介机构非法执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缺失,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形同虚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急需整顿记账市场秩序,规范记账行为,记账市场竞争应从价格战转到服务战上来。

(3)记账重财务轻管理,业务范围过窄,满足不了小微企业需求。传统记账注重财务会计,轻视管理会计,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只起到事后记录分析得出下个会计期间改进的意见,但是,对当前会计期间起不到什么作用。大中型企业和比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设立有内部审计机构,有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随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对比得出调整战略改进管理的方案,但小微企业通常由法人代表兼管,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这些工作,传统记账满足不了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会计服务,为提升管理效率,需要选择管理会计工具。记账业务需要从事后记账扩展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管理,通过分析大数据得出业务拓展方向。

二、记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财政会计政策,存在模糊认识。部分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对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对《会计法》等财政法规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内部控制、内部牵制执行不到位,导致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出现上述种种问题。

(2)委托单位存在“重财务、轻管理”的现象。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资金的使用上“重资金审批、使用,轻会计核算、管理”,造成单位收入核算、会计科目设置、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不符合规定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单位收入和支出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支出缺乏绩效评价,不能给以后同类支出提供可以参考的价值。

(3)会计人员素质低,力量相对薄弱。小微企业出纳基本上是法人代表的爱人或者直系亲属,很少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甚至对会计科目都不清楚,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三、规范记账工作的意见

(1)简政放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记账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记账行业健康发展。

(2)简政放权等政府职能的转变,将有利于记账行业为小微企业提供更进一步服务。记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记账行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随着创新创业潮的兴起,小微企业的数量将高速增长,记账市场必将扩大。此时,改善记账行业外部环境,特别是简政放权,清除束缚记账行业快速发展的行政性樊篱,成为行业主管部门首先着手的方面。记账行业企业众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对于记账机构管理的进一步简政放权和有效监管,将有利于记账机构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助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3)代账机构借力“互联网+”扩大业务范围,工作重点从会计核算转向价值管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记账行业的服务和业务交付方式必将多样化,具有更大灵活性。网络记账、在线财务管理咨询、云会计、以会计信息化应用为基础的财务一体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联网管理、在线受理、通过网络会计培训会计人员等业务创新,不断扩大行业的内涵和外延,积极完善系统办公管理系统建设、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和行业信息化咨询服务,以便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从理论上看,“记账业务”与“财务共享”及“财务外包”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因此,记账机构需要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使会计信息处理更实时、动态、集中,会计核算更规范、高效、便捷。

(4)强化了记账机构信息报告公示制度,强化社会监管。记账机构有信息公示的义务,申请人经批准取得记账许可证书以及变更登记后,应当依法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目前行业存在部分没有记账资质、个人记账等现象,导致行业服务质量低下以及竞争无序。因此,记账行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对于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至关重要。诚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规范记账机构发展,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促进行业良性竞争。通过创新机制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探索会计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加强记账机构管理,规范记账行业,释放会计记账正能量。

(作者单位为荥阳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预算法[S].

[2]会计法[S].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7

一、实施企业所得税税源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企业所得税税源分布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源监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由于企业所得税既涉及生产经营全过程,核算复杂,又涉及计税收入的确定,还要对资产、成本、费用加强控管,同时涉及不同种类、地域的业务和税法标准,是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最复杂、管理最困难的税种。在传统属地化管户制管理模式下,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源税基监控中存在很多的弊端。突出表现在:

一是精细化管理不“精细”。原有混合管理模式,即机构设置完全按地域划块,不区分纳税人税种、性质、行业、规模大小,不考虑责任人特长、学历、能力、能级,日常管理内容一般只停留在政策事项层面,表对表、文字对文字的案头工作较多,各税种、各部门巡查、调查、核查、调研、服务、统计和临时性任务又令人应接不暇,结果是,重点税源户分散在各个责任区,管理员对大、中、小户投入的时间、精力比较均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采集涉税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和比对分析,导致精细化管理不深不透,多重点变成无重点,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管理同样不到位,制约了管理效率,税收风险未能得到及时化解。

二是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所得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全面化、专业化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汇缴相关政策、申报操作、申报审核、税前扣除、税收优惠备案审批纳税评估等方面比较欠缺,征管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县(市)级未设置专业管理机构。目前全省各县级税务机关未设置专业管理机构,企业所得税管理隶属于税政科,设一到两人兼职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管户的大量增加、比重的不断提升,加之新实施《企业所得税法》带来的工作量大幅增加,已明显地适应不了扎口管理、监控考核、业务培训、督查评估、上传下达、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和基层工作指导的需要。基层分局的绝大部分也未能从机构设置、责任区设立、人员职责等方面提供专业化管理保障。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所得税管理比较薄弱,长亏不倒、长期微利、低贡献率甚至于长期零申报企业大量存在,与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相距甚远。

二、实施企业税得税分类管理的主要思路与作法

所谓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是指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管理对象,区别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突出管理重点,增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实施有效控管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就是在属地管理基础上,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并根据类别特点,合理配置征管力量,突出类别管理重点,实施类别专业管理,以提高企业所得税质效。

(一)科学分类、明确管理范围、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

科学的分类是实现企业所得税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主要途径。纳税人遵从税法上的差异性是分类管理的前提。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的关键就是分类的标准或者口径。为此,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按照“科学分类、重点管理、规避风险、提高效率”的原则,在深入调查、逐户摸清纳税人经营规模、行业性质、财务状况、设立时间、纳税信用等级、所得税缴纳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所辖纳税人数量、类型、行业、地域分布等特征,根据纳税人税源规模、行业特点、财务状况和纳税情况、征收方式、纳税方式等的不同,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特殊类型企业、核定征收企业四类。

其次,明确四种类型的各自范围:

1.重点税源企业:包括按计统口径确认的省、市级重点税源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我市确认的重点税源企业(上年度应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

2.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除重点纳税人、特殊类型企业、核定征收企业之外的一般查账征收企业。

3.特殊类型企业:新办企业、地税纯所得税户、减免税企业、上年度亏损企业、零盈利企业、汇总(合并)纳税企业及成员企业、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4.核定征收企业:对规模小、从业人员少、业务不稳定、财务核算水平低、难以查账征收的企业,按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实行核定征收。

再次,按照分类管理要求设置税源管理机构。以分局为单位,按照以上税源类型设立专门的企业所得税责任区,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管理员既懂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以及相关知识,又精通计算机应用,更掌握业务政策。责任区主岗必须具有较强工作责任心、较高政治素质、从事税收管理或税收稽查工作三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江苏省国税系统专业等级高级考试资格,从而为管好所得税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保障。

(二)细分管理对象、区分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

“对症下药”和“辩证施治”是税收管理的基本要求,分类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减少税收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效率和水平。这就要求抛弃过去机械切割方法的分区划片管理,或者简单按照类型、行业、大小进行划分,不考虑税务人员能力大小,不关注税收流失风险的“一刀切”混合管理模式,对不同风险特征、不同风险类型、不同风险因素、不同风险程度的纳税人采取与之对应的管理措施,细分管理对象、区分管理方式、明确管理内容,以更好地优化管理资源配置,减少管理消耗,降低执法风险。

重点税源户的管理:(1)对重点税源户应在强化管理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的统一,强化税源的监控分析,突出管理深度,确保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税务机关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加强对纳税人具体税收业务的指导,及时解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纳税人的权益。(2)以税源监控为重点,加强日常管理,全面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财务核算状况、涉税指标(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等动态变化情况,采集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基本信息及其能耗、物耗变动区间的管理信息,掌握其所属行业的市场情况、利润率情况,建立健全财务和税收指标参数体系,发现征管的薄弱环节,挖掘税源潜力。(3)通过管户抓税源,通过管事抓税基。在预缴和汇缴环节,着重抓好规范收入确认、规范税前扣除两个环节。前者是要明确对应税收入、免税收入和不予征税收入的范围界定。后者是要加强对企业的成本、费用和损失的真实性审核,规范税前扣除的项目体系;对必要性扣除项目,明确扣除范围和扣除标准,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对特定性扣除项目,要明确条件、规范程序、简化手续、严格审批,从而提高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

一般税源及小型微利企业:(1)针对其户数多,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综合使用行业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的方式,逐步建立分行业的征管模型,不断总结行业税收管理经验,抓住薄弱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征管措施,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2)要结合预警纠错系统,通过数据平台建立相关行业指标体系及其值域范围,筛选出的异常信息,发送给税收管理员加强日常检查,完善异常信息的处理和反馈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质量。(3)结合责任区管理,对长期严重偏离指标参数、值域范围的企业,重点行业、特色行业、行业税负异常较大的企业、实行重点评估或日常检查,以评估检查促管理。需立案的,及时移交税务稽查部门查处。

特殊类型户的管理:(1)加强对新办企业的管理。对新办企业要及时跟踪管理,加强巡查,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行业情况,督促辅导其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核算,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2)强化纯所得税户的税收管理。与地税部门形成协作制度,每季进行营业税收入比对,根据异常信息组织对纯所得税户检查,提高申报准确率,把信息比对制度化。对重点行业如房地产、建筑等,结合解读日活动,研究探讨新情况、新问题。定期与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沟通,摸清了项目开况。内部建立房地产企业管理台账、房地产行业开发产品备查表、房地产企业销售成本计算表等,及时掌握税源动态情况。把好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审核关,对重点税源户和申报审核中存疑的,实施走访查看。实地查看其开发位置、面积、套型、地价、配套设施等,核查每个搂盘的可售面积、可售总收入、施工进度、预售收入、是否已投入使用等,同时督促房地产企业建立房源登记簿,详细记载预售情况和最终结算情况,实现以房源控管税源。(3)对处于减免税优惠期间的纳税人,税收管理员应下户核查纳税人减免税条件的真实、合法性。超过一年以上减免税的纳税人,必须按规定实施年检。税收管理员应实地调查其减免税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对检查不合格的企业,要取消其减免税资格。同时对此类企业还应特别关注关联方交易,防止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转移利润。(4)对亏损企业,特别是连年亏损的企业和申报结果与行业较好情况不一致的亏损企业,要了解其产生亏损的真实原因,加强对相关项目、数据和指标的评估审核,查明其是否通过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利润等避税手段造成亏损,或者通过做账形成亏损。对零申报户一比对二实地检查三合力控管或劝其注销。(5)加强汇总纳税总分支机构税收管理,定期了解总分机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的执行及变化情况,督促成员企业按规定报送分配表及相关财务报表等资料,对分支机构着重审核财产损失等税前扣除项目。(6)加强对事业单位、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所得税管理。与民政等部门联系,做好登记与办证的核对工作,督促辖区内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通知未办证户限期办证,消除漏征漏管。辅导、督促企业依法进行纳税申报。尤其是要加强当期没有应税收入或处于减免税期间的申报管理,规范企业申报行为。对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审核,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情况。

核定征收户的管理:(1)针对其收入规模较小、财务核算不健全等特点,及时督促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着重加强计税依据的管理,强化收入总额与增值税、营业税申报的收入总额比对,及时发现和纠正申报差错,防止纳税申报的随意性。(2)对实行按销售收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除应按规定准确核定其应税所得率外,还应按照纳税人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其应税所得率防止高利润纳税人利用征收方式少缴企业所得税。对会计利润大大高于核定所得额的行业、企业,不得批准其核定征收。(3)征收方式每年鉴定一次,对规模较小、长亏不倒、长期微利、财务核算又不健全的小型企业进行征收方式的重新认定,实行核定征收,在保证收入的同时,降低执法风险。与此同时,与地税沟通协作,统一核定征收范围、条件、标准的把握,避免出现同一行业、同一规模、同一核算水平的纳税人征收方式鉴定的不统一。(4)对规模较大的核定征收企业要规范其财务核算,限期整改,跟踪管理,逐步引导其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8

一、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办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职工档案资料不齐全。例如在企业机构调整以及人员变动的过程当中,一些可以用于计算职工连续工龄的原始凭证与手续已经大量缺失,无法计算。出现这一问题,将会导致受影响职工背上严重的思想包袱,对企业也会产生强烈不满,造成企业形象大打折扣。

2.档案信息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企业职工在办理退休待遇时发现档案名与现用名完全不符。二是有的职工档案年龄和身份证或是户口本年龄不一致,其中多为以前为了满足招工条件而把年龄写的或大或小者居多,有的与实际年龄相差5岁之多。三是有的职工为了早退休或是为了晚退休,而把档案年龄进行涂改,改的档案前后不一,相当杂乱。以上种种情形都给职工顺利退休职工手续造成了障碍。

二、加快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办理的对策

1.加大对社保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职工能够“心中有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安排大量时间到基层范围广的社区、单位举办有关社保政策的座谈会、政策法规培训班,与企业职工进行面对面的讲解交流,以更好的宣讲社保政策的有关规定。同时,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特点,编制社保工作办事指南,发放至基层职工,让他们能够对各种事项的办理方法与流程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除此以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单位网站上建立社保政策专题网页,实时显示与社保政策相关的最新知识,扩大社保政策的宣传面,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工具”,最大限度的提高社保政策的宣传时效性,让企业职工对社保政策能够做到“心中有底”。

2.提前完成档案预审工作。企业方面需要加强与当地人社部门以及社保管理服务机构的沟通及协调工作,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职工争取社保政策以及审批时限支持,同时还需要强化与企业内部当年预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工作。为了提高档案审核的效率,可对审核流程进行改进,即各个部门以月度为单位提前完成对预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工作,及时发现预退休职工档案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档案通过率的提高,同时对缓解职工工资成本压力也有重要意义。

3.依法执行社保政策。企业须严格按照人社部门的政策规定及文件精神,严格执行社保相关政策,杜绝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走样”的问题,杜绝不缴少缴社会保险问题的发生,并且还需要对政策执行程序进行规范,该公示告知职工的必须公示。针对企业职工档案中存在的记录年龄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同一职工档案中录用表、招工表记录出生时间不一致,以及缺档漏档等问题现象进行及时发现与处理。

4.增强对退休审批工作的透明度。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办理中对退休审批环节透明度、公平性、公正性、以及公开性均有严格要求。在退休审批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针对职工档案中对出生时间记录不一致的问题,需按照录用表、招工表等批准该名员工参加工作正式表格上所记录出生日期作为审批依据;若职工档案中出生日期信息有涂改,可辨认涂改前信息时以原记载数据为标准,若无法辨认,则需要进入组织查证环节,核实后共同确定。人社部门和企业对相应的人员名单需要提前在企业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期间若其他人员对信息有疑问则可以直接反应并重新调查,直至公示数据无异议为准。

5.最大限度争取并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在为企业职工办理退休待遇相关事项时,需要引入包括责任追究制度、首问负责制度、以及限时办结制等在内的制度规范,以提高对预退休人员档案审批工作的速度与服务质量。以往企业直接将退休人员档案送至相关部门进行审核,速度慢且效率低。现阶段已倾向于由企业内部组织专门人员构建档案预审工作小组,提前对各个部门预退休人员档案信息进行审查,以便能够提前发现员工档案中存在的错误或有争议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以避免员工在退休待遇方面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记账记账机构现状机遇发展策略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不仅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也是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会计。而对于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占市场主体绝对多数的小微企业,要设立会计机构、聘请专职会计人员显然成本过高、负担过重,但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等工作又不可避免且不容忽视,记账无疑为其提供了一种专业化的优势解决方案。记账以实惠的价格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的财税服务,这不仅为小微企业节省了成本开支,更为其提供了专业化的财会服务和纳税服务,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记账概述

记账是指内部未设立会计机构或未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为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出具会计报表以及进行纳税申报等工作的委托活动。外部机构或个人是指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外部机构可以是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是专门从事记账业务的机构,或者是具有记账资格的其他中介机构,个人是指兼职会计人员。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可以委托经批准设立的会计咨询、服务机构进行记账,这就在法律上为记账预留了发展空间。1994年财政部了《记账管理暂行办法》,对记账业务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1999年,再次修订的《会计法》规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进一步明确了记账的法律地位。2005年,财政部正式了《记账管理办法》,对记账机构的设立条件、记账资格的申请审批程序、记账的业务范围、委托双方的义务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2016年,财政部对《记账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新的《记账管理办法》放宽了记账机构的准入条件,建立并强化了信用监督与约束机制,体现了行业自我约束和组织作用。至此,记账已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

按照《记账管理办法》的定义,记账是指“记账机构接受委托办理会计业务”。本文所指的记账是指经财政部门批准取得记账许可证书的专门从事记账业务的机构所进行的账活动,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兼职会计人员。

二、记账发展现状与机遇分析

记账以其低成本的专业服务优势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了会计服务,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推动下,小微企业将不断增多,对记账的需求随之不断增加,记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记账行业的现状分析。自1993年修订的《会计法》首次明确“记账”后,财政部先后出台和修订了《记账管理办法》,也有10多个省、市相继出台相关的实施办法或细则,指导和规范本地区记账业务的开展。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公布,为记账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性指导。可见,记账法律法规体系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根据2013年财政部首次对我国记账机构开展的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记账机构数量在快速增长,且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比较集中;记账机构的规模普遍不大,在参与普查的12440家记账机构中,只有24家年度代账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3.9%的记账机构收入超过100万元,年度收入在10―100万元之间的有37.2%,半数以上的记账机构年度代账收入不足10万元;记账机构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比如2012年新增的记账客户比2011年增长了30.6%。

事实表明,记账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记账行业市场开发十分有限。根据财政部的普查数据来看,委托记账机构进行记账的小微企业数量尚未达到小微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小微企业的监管不到位,使得小微企业对依法建账以及记账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记账机构的负责人不擅长进行宣传和推销,大都被动地等待业务找上门来,此外,还有来自于未经许可的地下机构和兼职会计人员的竞争。二是记账机构的服务单一。多数记账机构只是提供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等基本服务,较少提供包含税收筹划、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和咨询等较全面的会计服务。三是记账机构发展缺乏动力。90%以上的记账机构规模较小,将近半数机构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大多记账机构处于初创阶段,人员、业务和资金不足,各方面条件有限,生存都困难,要持续健康发展更难。四是记账机构整体人员素质不高,吸引和留住人才存在困难。人才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记账机构的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整体偏低,具有会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及以上的人员不足30%,并且由于记账机构利润低,人员工资较低,导致水平较高的人员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就跳槽的现象频频发生。五是记账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公信力较低。一些记账机构内部制度混乱,人员配备不符合规定,人员资质不够,记账不及时,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更有甚者,法律意识淡薄,一味迎合客户的要求进行造假,违法违规。

(二)记账行业的机遇分析。就记账的发展现状来看,可以推测记账行业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第一,《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除了确实不能设置会计账簿的个体工商户外,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的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而目前,委托正规记账机构从事记账业务的小微企业不足其总数的10%,未委托正规记账机构的小微企业中,一部分聘任了专职会计人员,一部分委托未经许可的记账机构或者兼职会计人员,也有一部分未设置会计账簿,也未进行会计核算。与委托取得记账资格的正规记账机构相比,聘任专职会计人员成本较高,而由未经许可的记账机构或兼职会计人员进行记账的风险较大,如果出现了财税等风险,缺乏风险的承担和约束机制,会给委托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显然由正规的记账机构进行记账才是最优选择。

第二,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推动下,各类型小微企业不断增多,这直接增加了记账的需求。

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综合素质和法律意R明显提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建账的要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合法经营,谋求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第四,为了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有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将部分非核心会计业务外包,比如工资核算、往来款项核算等。

第五,随着小微企业财税风险意识和对会计服务于经营管理与决策的认识不断提升,其对记账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基础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对税收筹划、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和咨询等其他会计服务的需求增加,这也对记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记账机构做大做强的发展策略探析

面对记账行业发展的现实和机遇,如何认清现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抓住机遇,是记账机构做大做强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困境,比如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小微企业主建账意识淡薄等,记账机构很难左右,但是记账机构却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谋求长远发展。这就要求记账机构在业务范围、内部制度建设、人才保有等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同时与时俱进,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助力发展。

(一)拓展业务领域,提供全面会计服务。目前,大多记账机构接受委托为小微企业办理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和纳税申报等基础的会计服务,这些服务由于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通常收费都较低。而较高级的如税收筹划、内部控制、管理会计、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融资决策等其他会计服务的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些会计服务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企业增值,也可以为记账机构带来更高的利润。

随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记账机构要很好地生存并谋求发展,必须提供全面的会计服务。一方面,这是小微企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小微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经营理念的改变,将会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带来的效益、合理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所能规避的风险和带来的收益,以及专业的财务分析和咨询对企业决策的重要参考作用;另一方面,这是记账行业竞争的需求,较高级的会计服务是以基础服务的数据为基础的,也就是进行税收筹划、财务分析和咨询等将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为基础,如果小微企业有了较高级的服务需求,那必将同基础会计服务一起委托给同一家记账机构,从而那些只能提供会计基础服务的机构将失去原有的客户和业务;再者,这是记账机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目前记账行业利润率普遍较低,这与会计基础服务竞争激烈有着较大的关系,只有提供高水平的会计服务才能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促进记账机构发展壮大。所以,记账机构要发展,就必须拓展业务领域,力争提供全面的会计服务。

(二)建立健全内部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才能有效地控制和规避经营风险,保证会计服务的质量,塑造良好的信誉和品牌。

首先,记账机构必须按照《记账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按要求配备符合资格的从业人员,只有保证了人员质量,才能保证服务质量;主动报备相关材料,接受财政部门和其他审批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其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并严格执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接受委托时,应签订规范的委托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这有利于后续业务的顺利开展以及问题的有效解决。二是建立复核机制,对于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纳税申报等业务,在业务员完成之后,应由更高级别的或经验更丰富的人员进行复核,以避免发生错报,保证服务质量。三是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分工和职责,规定合理的业务资料和数据的传递方式和时间要求,以利于各岗位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以及业务的顺利执行。四是完整保存客户业务资料,严守商业秘密。

(三)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培养并留住人才。记账行业人才素质整体偏低、留不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已成为行业的通病。记账机构工资水平较低,平台较小,很多人员熟悉业务、提升能力之后会辞职,另谋他就,但是记账机构要发展,人才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如何引进并留住高素质人才,将成为记账机构是否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在人才引进方面,除了常规招聘之外,可以尝试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引进在校财会专业的学生作为机构的储备人才。高校财会专业的实习生,已经具备了较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税收知识,具有一定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是缺乏实践的机会和经验,也迫切需要接触实际业务以得到锻炼和提升。如果记账机构可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定会吸引一批优秀学生进入记账机构。记账机构将实际业务交由实习生进行处理,给予适当的指导,实习生就可以独立完成业务工作。当然,记账机构必须对实习生的业务处理结果进行复核,以保证会计服务的质量。这样的合作方式,可以降低记账机构的运营成本,也是其社会责任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机构选拔优秀人才提供机会,况且,经过考核筛选留下的毕业生会更熟悉业务和流程,能更快地投入工作并快速成长起来。

在人才保留方面,薪资待遇问题通常是员工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培训和自我提升以及发展前景也是员工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于薪资待遇问题,这与记账机构的效益密切相关,只有创造条件接受更多的业务委托,拓展业务服务领域,提升服务的价值,提高机构效益,才能提高员工的待遇。对于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机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就特定业务或事项,以及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的变化,尤其是税法的变化进行培训,促进内部交流,也可以聘请外部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获得成长。对于发展前景和平台,一定的职位晋升空间会有效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充满希望,这就要求记账机构在内部机构设置上进行研究,比如设置业务经理、区域经理或者是合伙人资格等。

(四)与时俱进,助力发展。当今时代已是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可以获得重生和突破性发展的机会,而脱离互联网会很快被淘汰,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记账依托互联网也可以大有作为。记账机构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运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承接业务,在线接受客户的咨询、解答疑问。这样不仅可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客户,方便客户,也可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进一步稳固客户关系。而“云会计”的运用可以方便账机构和小微企业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处理和查询业务数据,也是记账机构水平和实力的体现。此外,对大数据进行挖掘也可能给记账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所以,记账机构与时俱进,依托先进技术并运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助力发展,是在现代社会谋求发展的必然之路。

(五)注重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体验。记账机构会计服务的质量是其发展的根本,但是在各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客户的委托体验和感受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将会计服务委托给谁。这就要求记账机构在努力做好服务质量的同时,能从多方面提升客户的体验。首先,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切实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其次,创造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的财务数据,主动挖掘配套服务,比如财务分析、融资建议、财务预警等,让服务超出客户预期。再次,可以探索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提供工商注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融资贷款等服务,这样可以增强客户粘性,培养长期、稳定客户关系。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小微企业不断增加,对于记账的需求随之增加。我国记账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记账机构应立足现实,接受挑战,抓住机遇,加强内部建设,提升服务数量和质量,积极探求创新和突破,谋求长远发展,做大做强。X

参考文献:

[1]杨敏,欧阳宗书,胡兴国,李静.我国记账行业发展情况报告――基于财政部首次开展的全国记账机构普查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3,(12).

[2]罗文兵,王妍,王娟智.小企业记账会计实务处理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6,(16).

小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篇10

绿色定位

保康财政自1986年摘掉补贴的帽子后,财政每年自求平衡的难度还异常艰巨。经济基础脆弱,保障水平低下是保康县始终面临的难题。

保康县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姜传玮告诉记者,保康作为襄阳后花园和生态旅游建设试验区,正处于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磷化工和特色农业为两翼”转型发展的建设阶段,政府投入大,建设项目多,加之生态旅游产业财税贡献率处于逆周期。另外,中央、省市利民惠民政策不断增多,增收因素减少,支出需求增加,收支矛盾更加突出。2015年又有十项增支政策。保康财政存量资金少,财政和单位的存量资金基本消化完。财政没有预算周转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从2013年出现赤字后,目前赤字已在0.8亿元左右,预计年底将达1.2亿元,这些财力缺口都需要以后年度发展经济,用新增财力逐步加以消化。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保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建设生态旅游试验区为统领,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保康自然优势,大力实施旅游立县战略,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为龙头、以磷化工业和特色农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打造美丽幸福新保康。

针对这种情况,保康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找到了总揽经济全局的“牛鼻子”,一方面通过大力培植财源建设项目,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保康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周德芳说:“发展生态旅游,修建四条高速并在今年投入郑万高铁的建设,只有交通发达了,才能对我们招商引资起到一定作用。因为毕竟我们还是山区,我们的生态资源,有它的特色。所以交通改善了以后,应该说招商引资就不需要再像过去出台一些违规的政策来吸引商家,以后就可以靠实实在在的环境来招商了。”

另一方面保康县通过调整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力求调动县、乡两级积极性。近两年保康县着力实施20项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并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办法。

如此一来,不仅确保了收入的逐年稳定增长,而且从根本上提高财政的保障水平,促进了保康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主要路径

随着保康迎来高速时代和旅游时代,立足生态资源和早期楚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九路寨、温泉小镇、尧治河、五道峡、野花谷等核心景区建设,加大南河库区、龙坪高山风光和古山寨等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引进大客商进行高端开发,开发建设南河水上旅游、国家滑翔伞训练基地等项目,积极推进旅游精品建设,着力培育3至5个全省、全国亮点景区,把保康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最美丽的旅游区域。

众所周知,农产品要是没有加工就没有附加值,财政也就没有收入,所以按照把农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的理念,加快推进牌坊湾、黄堡和店垭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延长加粗农产品加工链条,尽快把农产品加工链从上游推向终端。构建县内主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特色农业,县外主要发展磷化工业的产业发展格局。

周德芳认为,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品种是最重要的,要根据保康的地理气候特征来选。需要经过市场调查,在保康的地理环境下到底能发展什么,并且形成发展规模,否则肯定发展不起来。需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市场化、农民组织化程度。

破解融资瓶颈

在当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财政收入增量不足的形势下,发挥财政政策这只“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保康县财政局不断促进金融机构增贷,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让闲置、沉淀的资金正常流动起来,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县域经济“缺血”问题。

(一)整合资源支持绿色发展。一是整合上级安排的产业发展基金1.3亿元、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1.51亿元、实体中小企业发展基金0.47亿元和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0.32亿元,设立3.6亿元荆山楚源产业发展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二是县财政预算安排320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奖励办法,重点用于落实“营改增”政策、工业企业成长工程奖励、商贸企业成长工程奖励等。

(二)用活政策支持绿色发展。一是积极落实“营改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积极争取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产业集群、市场体系、贷款贴息、清洁生产、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国家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财政预算安排550万元专项资金,会同县旅游局制定具体奖励办法,重点用于旅游规划、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景区品牌升级奖励等。

(三)选准重点支持绿色发展。在抓好磷矿、烟叶、水电、服务业、房地产等骨干税源的同时,依托襄阳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茶叶、蓝莓、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