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一流课程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04:46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1

【关键词】数字化课程平台中国元素在线开发课程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编号:2015JSJG514。

【中图分类号】n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1-02

1.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在线开放课程是传统课程以网络为平台,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者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称,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数字化课程平台突破现有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与学习方法的限制为教师和学生个人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使学习资源无限丰富,并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正是基于此背景,江苏省教育厅和爱课程网共同打造了为省内各高校服盏脑谙呓萄平台―江苏省在线课程中心。在此背景下,我院选取了部分已在校内网络课程平台上建设及使用效果出色的课程,在江苏省在线课程中心上进行创建及使用。《中国元素》于2011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选课学生每年近千人。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本课程团队编撰,“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元素》。本课程已在学院课程资源平台上建设,并已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本文根据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实践,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研究符合本课程特点的网络教学模式。

2.课程特点与总体结构设计

《中国元素》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选修课,属于人文艺术素质类课程,主要向学习者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的人文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课程同时指导学生了解具有中国典型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学习、鉴赏、运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成因、过程和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的教益,增强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主要讲授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民俗的内容,饮食文化中国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历史、分类、营养健康等知识,中国肴馔文化的发展与中国菜系特色;讲授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生产劳动民俗、社会生活民俗和精神生活民俗。

《中国元素》课程结合“爱课程”平台的特点,将课程建设主要分为公告、课程标准、评分标准、课件、测验与作业、考试、讨论区七个部分。其中课程内容部分主要包括中国饮食习俗概述、人生岁时食俗、茶俗、汤羹、肴馔文化、肴馔艺术、中国菜系、中医药膳、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招幌与市声、节日习俗、姓氏与谱牒、祥瑞吉物、风水与游艺民俗等。

3.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原则和流程

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与设计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以网络为基础,提倡的是“双主”教学模式。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不仅应遵循课程建设的一般原则,如科学性、艺术性、完整性等,还应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开放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从“围观”到“参与”教学活动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进度,在线组织、实施、管理教学过程[2]。

利用“爱课程”进行课程网络建设,教师注册登录后,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创建课程,并对课程进行设计、和修改,同时对作业进行批改、备份和管理。《中国元素》课程网络建设的流程见图1。

图1课程网络建设流程

4.在线开放课程运行流程

在线开放课程在上线之后的运行流程主要包括课程预告、开始每周授课、答疑互动、结课考试、确认成绩五大部分(见图2)。课程预告是在开课之前2个月左右课程介绍页,提前预热课程,进行招生宣传。随后进行每周授课,首先设定评分规则,创建好每周的教学单元结构,添加教学单元内容后,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并配合每周的教学内容,本周教学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开课欢迎、本周内容导学、重难点解析、教学进度安排等。第三部分即答疑互动,是课程开课后,课程团队需关注和引导讨论区的互动交流,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课程内容教学结束后,可安排结课考试,确认成绩。

图2在线开放课程运行流程图

5.课程与网络结合的教学优势与效果

(1)“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中国元素》课程资源平台界面友好、美观,富有吸引力和人性化,有良好的学习意境,依托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以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类混合式教学应用,深入探索网络辅助教学的新模式。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强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多元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为载体,围绕活动设计和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在有效网络交互、师生与资源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提供了在线辅导、讨论答疑、评价等功能支持学生之间、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有利于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2)拓展网络第二课堂,改革考评机制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拓展网络第二课堂。教师拥有了双重身份,即:课堂上的“真实教师”和虚拟学习空间的“虚拟导师”,密切了师生关系。此外,虚拟导师和网络平台的课程教学管理功能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监控与过程性评价。改革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更突出以学生为本,强调学习过程,弱化期末成绩,形成人性化、综合性、激励性的考评方式。

相信本课程通过进一步的推广使用,配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有趣的视频,高水平的教师,易于操作的平台,合理的考核体系,会吸引更多的校外学生和社会青年学习,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2

一、在线教育网站基本情况

根据网站运营主体来看,目前我国开办在线教育网站机构主要有传统教育机构、综合门户网站、新兴网络机构三类。

1、传统教育机构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高校、中小学、职业培训机构等传统教育机构最早开办在线教育,涵盖了各年龄段的学习对象,开展了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项内容,包含了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根据在线教育的办学主体,又可细分为两类:

(1)政府办学机构主导。政府办学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学校。代表性的在线教育机构有:国家开放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北京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北京四中网校等。本文以国家开放大学、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为例进行分析:

a、国家开放大学(http://ouchn.edu.cn)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主要定位为成人教育。截止到2011年6月,建有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23门,广播电视大学精品课程107门,14000多学时的数字化视频资源和近750门网络课程。

B、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jingpinke.com)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主办,主要服务于全国广大高校师生。内容涵盖全国本科和高职院校各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名师主讲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课程、欧美亚高等学府的4000多门开放课程、国内外知名企业优质课程。其中,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266门课1929集,2003-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185门课4141集,名师名课共28门课150集。

(2)民营办学机构主导

民营办学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培训学校、文化教育传播相关公司。在其综合性官网中,开辟了视频教育版块。代表性的在线教育机构有:新东方、巨人网校、沪江网校等。本文以新东方、巨人网校为例进行分析:

a、新东方视频(http://v.xdf.cn/index.php)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主要定位为各年龄段外语类考试培训。网站主要由考试解读、英语学习、小语种、出国考试、百家讲堂、公开课等部分组成。课程总数无官方统计,站内搜索关键词:搜“英语学习”970个、搜“公开课”1000个、搜“小语种”348个视频(有交叉)。

B、巨人网校(http://juren.cn)由巨人学校主办,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课程体系涵盖小一到高三各主干科目课程。

2、综合门户网站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随着在线教育市场逐步扩大,各大网站普遍看好其发展前景。网易、新浪、搜狐、优酷、腾讯、百度、淘宝、奇虎360、超星等综合门户网站纷纷开办在线教育网站版块。如新浪公开课、搜狐视频教育频道、优酷教育频道、腾讯精品课、百度教育、淘宝同学、360教育在线、超星慕课。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网易、超星、淘宝门户下属网站为例进行分析:

a、网易云课堂(http://study.163.com)于2012年12月底正式上线,注重学习,是一个满足大众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平台,面向全国用户。现有超过2000门课程、9900份学习计划、28400课时、280700份笔记、19300道真题的庞大课程资源。其课程体系偏重实用技能,内容主要涵盖高等教育、it与互联网、兴趣爱好、生活家居、外语学习、职场技能等。

B、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于2010年11月1日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提出“传播属于全人类的知识与智慧”口号,注重公开、共享,是一个单向知识传播平台,服务于全国用户。提供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其课程体系偏重人文社科,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网站现有中国大学公开课526门、teD785门、Coursera354门、国际名校公开课355门课程。

C、超星慕课(http://mooc.chaoxing.com)含有学术视频129980集、专题及课程7839门、名师5850位、博导4320位院士285位,35万授权作者、150万本电子书。其立足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按学科分类,主要服务于全国广大高校师生。

D、淘宝同学(http://xue.taobao.com)于2013年底推出,主要是搭建交易平台,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教师、课程等资源聚合起来,服务于全国用户。网站主要由课程分类、限时抢购、今日直播推荐、精品课程、学习动态等部分组成。其现有课程?1436?门,内容主要为语言、职业认证、音乐文艺、生活、亲子类课程。

3、新兴网络机构开办的在线教育网站

除了互联网巨头外,众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公司也纷纷进军在线教育。其代表性网站有:传课网、51talk、课程派、YY教育等。本文以传课网、51talk为例进行分析:

a、传课网(http://chuanke.com)主要是搭建交易平台,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开设学校,服务于全国用户。用户可以同时拥有校长、教师、学生三重身份。该网站由传课网、传课KK、直播教室三部分组成。传课网是主体网站;直播教室是实时教育平台;传课KK是客户端,可以学习、管理课程,也可进行用户之间即时通讯交流。该网站获得了百度1000万美元B轮投资。

B、51talk(http://51talk.com)是真人外教一对一授课模式的网络英语学校,服务于全国外语学习用户。用户可选不同外教,也可固定几名外教进行一对一学习。聚焦外语口语交流能力培养,这种独特新颖的专题教育模式,可为众多致力发展大而全的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不一样的发展模式。该网站获得了DCm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二、在线教育网站用户体验

笔者对以上三类常用代表性网站进行深入体验,发现它们在课程布局、结构形式、特色优势等方面有着较大不同,分别简要陈述如下:

1、国家开放大学。该网站课程分六类:视频公开课、网络核心课、名师经典课、五分钟课程、国内精品课、国外公开课。因课程来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属分支机构、其他网站或自主开发提供,故其课程内容、结构、形式等显得不太统一。该网站特色是开通了“学分银行”,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是具有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功能的新型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学分银行”是学习者获取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新渠道,自学成才的新途径;另有“五分钟课程”可提供专题性的碎片化学习。不足之处是课程章节数不全,教学内容少,知识系统性差;教学资源不全;师生交流感弱,社群关系尚未建立。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站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课程页面布局合理。每门课程由四部分组成:课程概况(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课程内容(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实验实践、例题习题、参考教材)、互动交流、相关课程。该网站特色是课程结构较合理,资源较丰富。不足之处是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度总体不高;师生交流感弱,社群关系尚未建立。

3、新东方视频。该网站课程内容主要是各年龄段英语考试、英语学习、小语种学习、人文社科公开课等。教学形式主要为视频教学。该网站特色是注重应试知识讲解,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课程章节知识系统性不强,专题讲座过多,师生交流不够。目前,线上课程系统性、影响力远不及线下教育。

4、巨人网校。该网站课程内容主要为中小学各科课程。网站课程主要由课程录像、课程详情、课程大纲、评价列表几部分组成。网站提供少量免费体验课时,课程收费一般为300-500元/门。教师群体较年轻,教学气氛轻松。该网站特色是培训对象细分精准,从小一到高三,按年级按科目细分;付费课程能激励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不足之处是网站访问量较小,这与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动机不强,付费学习习惯没建立起来有关。

5、网易云课堂。该网站是目前国内实用技能课程数据量较大的在线教育网站。课程页面有视频教学区、课程目录、笔记、问答区,返回课程首页后还能查看学习该门课程的其他人,学习该课程的人还学过其他课程列表。该网站特色是学习体验较好,查看学习进度方便,学习系统性强;学习者可将笔记公开,也可评论、收藏他人笔记;自定学习时间,系统能提醒学习;可为课程打分;能进行师生问答;用户有个人主页,可看他人感兴趣的课程和主页,同学之间可相互关注,社群关系较好;界面布局专业美观。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完成度还需增强;目前仅支持ipaD客户端。

6、网易公开课。该网站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课程数据量较大的在线教育网站。每门课程有视频教学区、章节列表区、跟帖区等,提供笔记、划词翻译、收藏等工具。该网站特色是世界级名校公开课较多,分类较细,用户跟帖评论量较大;支持各种移动客户端便于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师生间难以开展交流。

7、超星慕课。该网站是目前国内课程数据量最大的在线教育网站。课程体系按学科、学校分类,课程主要由课程介绍区、视频教学区、章节列表区、资源下载区组成。该网站特色是课程数据总量大;依托其庞大的专业期刊、电子图书数据库,课程能引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提供教学资源下载;课程信息表现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完整;教学内容充实,课程建设总体完成度教高;界面布局合理,美工精美;提供各种移动客户端下载。不足之处是学习进度管理、社群关系还有待增强;目前该网站访问量较少,与其课程建设数量、质量不成正比。

8、淘宝同学。该网站目前仅允许教育机构上传课程,限制个人。课程页面主要由视频区和目录区组成,略显简单。付费课程可免费试看5分钟,课程收费一般为1-200元/门。淘宝有优良的电商基因和庞大用户群,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在线付费教育的突破点。该网站特色是聚合各中小教育培训机构,搭建在线教育交易平台;开设了白富美、高富帅特色课程;限时抢购有利于课程的商业营销;直播课程是一种新颖的学习体验,即时交流性强;开辟“互助社团”,有利于聚拢社群人气,体现“同学”共同学习特征;用户自定课程收费标准及方式。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完成度不高;学习体验感觉一般,暂不支持移动客户端;学习者人流量少。

9、传课网。该网站主要有技能、考试、中小学、生活文艺课程类型。课程页面主要由课程简介、课程目录、课程评价、学生信息、老师信息、课件、购买收藏排行区组成。

该网站特色是开创个人在线售课新途径;可同时拥有多种用户身份,符合“术业专攻、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传课KK客户端使用方便,学习交流、社群互动体验较好;直播课程即时交流性强;技术平台易用性好;用户自定课程收费标准及方式;支持各移动客户端便于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课程建设总体完成度不高。

10、51talk。该网站允许师生用QQ或skype进行视频交流。教师一边语音通话指导,一边用英文打字辅导表达。教师发送课程页面链接,学生打开后可以看到教师的同步教学操作。课程有页面区和即时通讯区,有中英语言界面选项,有翻译工具提供。语音和文字对话是主要的教学方式。用户可以免费预约体验课程。课程收费约为15元/节。该网站特色是打破一位老师对多位学生的在线教学模式,每次上课保证一对一教学,针对性强,师生交流沟通更有效,学生体验更佳,学习效果更有保障。学生可体会不同老师的语言风格和口音习惯。该网站专业性强,能较好地发挥在线教育优势。不足之处是外教多为非主流英语国家的老师。

三、比较与分析

笔者用站长工具评测以上10个有代表性的三类在线教育网站,对其网站的访问量和排名参考值进行分析,综合之前的研究,得出如下数据比较表:

在网站数据方面,预估百度流量反映了每日通过关键词检索访问该网站的预估流量大小,百度权重、站长排名反映该网站关键词检索程度及访问量大小。因每日网站检索流量变化,以上数据仅能体现所测当日网站访问流量,不能作为客观准确不变的排名依据,但可作为网站访问量的当日参考依据。排名靠前的是网易公开课、新东方视频、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这与网站上线时间早、学员动机强、用户人群多等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排名靠后的是巨人网校、超星慕课、国家开放大学,说明网站规模、课程数量并不是决定访问量的决定因素,还与网站用户定位、用户数量、用户习惯、推广方式、上线时间等因素有关。

在课程数据方面,课程门数、视频数量靠前的网站是超星慕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易云课堂,靠后的是51talk、巨人网校。这说明大型学术机构、行政机构、商业门户因其经济实力强、重视程度高而建设较好,而中小培训机构因其用户群体较小,专业性强,课程数总量不高。

在学习体验方面,传课网、网易云课堂、超星慕课、51talk总体较好。传课网多用户身份、客户端、社群交流体验较好;网易云课堂学习过程、进度管理等学习体验好;超星慕课内容完整、资源丰富、界面美观;51talk一对一教学针对性强,师生电脑教学画面、声音、文字信息同步,学习交流体验好。其他网站相对体验一般,原因主要是内容不全,形式单一、交流不畅等。

在特色优势方面,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和五分钟课程较有特色,为在线学历教育、碎片化学习做了探索;淘宝同学打造在线教育交易平台;传课网也做交易平台但开创了个人销售网课先河;51talk一对一教学模式体现了外语在线教育特色优势。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易云课堂、超星慕课的课程布局较合理、资源形式较丰富。

在开放性方面,淘宝同学、传课网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免费为机构、个人课程;超星慕课对高校课程收费;而其他网站则以自己组织课程为主。对用户收费方面,淘宝同学、传课网允许者定付费,51talk、巨人网校对用户收费,此外网站则以免费为主。

结语: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3

关键词:mooCs;教学支持;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03-04

2013年秋季学期,北大一共有11门mooC课程分别在edX、Coursera和学堂在线三个平台开课,这在国内外同行看起来颇有些“不可思议”的做法,一方面体现了北大教师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也与工作组建立了一整套项目建设的流程及有一支专业化的支持团队密不可分。我们在此总结北大mooCs建设的流程和关键环节,希望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后续即将开展mooCs建设的学校提供一些启示。

一、北大首批mooCs建设历程回顾

2013年3月6日,北大党政联席会议批准启动“北大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随后工作组组织了四场有关网络开放课程的学术报告,邀请了包括edx总裁anantagarwal教授、Coursera总裁吴恩达教授在内的专家学者介绍mooCs的理念和做法。

2013年5月13日,工作组召集首批报名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教师开会议,工作组组长李晓明介绍了学校精神,朱青生、张铭、陈江等老师交流了对mooCs的认识,共有14名教师参加。

2013年5月21日,北大宣布加入由mit和哈佛大学联合成立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联盟edX。

2013年暑假期间,工作组组织了两次备课进展交流会,根据课程建设的进展速度确定了首批上线课程名单。

2013年9月4日,edX平台了北大首批mooCs课程,分别是:《20世纪西方音乐》、《电子线路》、《民俗学》、《世界文化地理》,这几门课程在2013年9月23日正式对全球用户开课。

2013年9月9日,为进一步寻求并尝试多样化的、适合各种学习者的mooCs平台,北大加入Coursera,并在其上三门课程,分别是:《生物信息学》、《计算概论(a)》、《大学化学》,这三门课程在2013年9月30日开课。2013年9月19日,北大在Coursera平台上又三门课程,分别是:《数据结构与算法》、《人群与网络》、《艺术史》,这三门课程在2013年10月20日开课。

2013年10月10日,北大一门课程《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在清华大学推出的学堂在线上。至此,2013年秋季学期北大共开设了11门课程,这些课程为期12―16周,平行于北大校内的面授课程,将在12月或1月结课。

二、mooCs工作组团队的五种角色

每一门mooC的制作和上线的背后,是整个课程建设团队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师、助教及工作组支持团队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北大mooCs工作组由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牵头,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部分老师组成了支持团队。以下为教育技术中心支持团队的五种角色和工作范围:

1.项目总协调员(1人):主要负责规划项目的技术支持流程,调度中心技术人员和拍摄环境使用,协调组织培训和媒体交流活动,相关项目活动通知,响应各课程团队需求,与美国平台方协调开课事宜,管理平台账号,与字幕公司沟通联系等。

2.教学支持团队(4人):具有教学设计专业背景、熟悉网上教学策略、具有网上教学支持经验。主要工作包括:mooCs教法相关研究,承担教师培训、助教培训工作,提供针对mooC课程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包括提供有关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具体建议,进行课程上线前准备情况检查、跟踪开课进度、观察讨论区情况、研究课程相关数据等。

对于首批教师,我们进行了相关培训,具体包括:

*mooCs的理念和发展情况(针对教师);

*体现mooCs特点的教学设计及资料准备要求(针对教师);

*课程视频的录制方法和剪辑方法(针对教师和助教);

*mooCs平台使用方法――建课与授课(针对教师和助教);

*mooCs开课后助教需要做的事情(助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门课程专门指定一位教学支持人员作为联系人,负责跟进和协调与课程相关的各个流程和各种需求。这样一来,教师有任何问题就不必与工作组的多个业务人员联系,可以直接与课程联系人沟通,再由课程联系人协调解决。所以这里的教学支持人员还兼顾类似课程项目经理的职责。正是因为这些教学支持人员的专业背景,他们了解mooC的特点,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中间的偏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技术支持团队(3人):包括编导、拍摄、后期制作、ppt美化、技术路线选型、拍摄环境布置、设备调试等相关技能的人员。主要工作包括:课程宣传片制作、课程教学视频拍摄和制作、录播室建设和日常值班等工作。部分课程由教师的助教团队做技术支持。

4.项目展示团队(1人):主要是负责项目展示网站的设计和维护、课程图标设计以及项目相关新闻的撰写。

5.财务和后勤团队(1人):主要是负责小型设备及耗材采购、助教费发放、报销、会议签到服务等。

三、mooCs课程建设的五个阶段

北大首批mooCs的建设基本包括了启动阶段、确定上线名单阶段、课程设计及制作阶段、课程上传和测试阶段、正式开课阶段。以下分别说明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

1.启动阶段

首先是学校通知,申报采用组织推荐、教师自愿的方式,教师填写报名表提交至工作组,近1―2年内有兴趣加入的教师均可报名,第一批我们收到了20余名教师的报名意向。

接下来是工作组组织的几次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建设mooC的要求和工作量,教师可以权衡自己的时间确定是否在近期加入。与此同时,教师报名的名单通过领导小组的审核确定哪些课程同意开始备课。

随后,希望在2013年秋季开课的教师开始正式进入备课环节,也就开始有工作组的支持团队协助教师进行备课。这时,每门课程开始组建团队,确定包括教师、助教、工作组支持人员。

2.确定上线名单阶段

为了保证课程能如期开出并且保证质量,工作组需要进行备课准备情况的把关,并考虑首批上线课程的学科分布。于是,在2013年暑假期间,工作组组织了两次备课经验交流会,一方面是让各位教师交流经验和体会,提出遇到的困难。因为是第一次做这样的课程,大家经验都不足,多创设交流的机会可以帮助各位教师相互取经,快速找到感觉进入状态;另一方面,也借此了解哪些课程已确定了制作的技术路线,有望在秋季开学前完成至少五周的课程准备,哪些课程在教学设计上特色更突出。

在第二次交流会结束后,相关专家和领导小组确定了首批上线名单,但对具体的上线日期没有做出安排,这对于课程影响力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损失。按照edX的统计,提前一年预告课程接受注册的可以有10万人报名,提前一个月预告课程开始注册的往往只能吸引不到1万人注册。北大首批课程就是如此,从注册到开课只有20天,报名学生最多的课程差不多1万人注册。

3.课程设计及制作阶段

这个阶段的部分工作实际上是在确定上线课程名单之前就完成了的,以进行备课交流展示,比如:编写课程介绍、设计课程大纲、划分各周知识点、准备样课等。待确定上线后要对课程进行更精细化的设计和制作,并且要在上线前准备出至少五周的内容,预防上线后发生意外情况而导致制作进度不能保证。

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对建课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课程介绍页及宣传视频的完成时间、三周课时内容的完成时间、五周课时内容的完成时间、课程上传和调试时间、开课时间。

课程设计首先要做好各周的教学安排,要将课程内容划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对应不同的教学周,再将每周的内容规划成若干10分钟左右能讲完的知识点,拟定每个知识点的名称作为视频名称。需要注意的是,mooCs中知识点讲授的时间不一定与校内课堂教学用时一致,通常会短一些,因为这里会采用更简练的语言、更直接的方式讲述,就更需要考虑在短时间内讲清楚的方式。一般对应于每周3学时的课程,每周应该有100分钟左右的视频。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对应知识点的测试题、作业、扩展阅读材料、讨论主题等。

测试题的设计也颇有讲究,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习题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生作为自主学习者需要了解自己学到了什么程度以及学到了什么。所以更需要按照学习过程和记忆规律为不同的教学目标出题,其中测试类型可以有客观题、主观题、编程题,而对应不同题型的提交次数、计分规则、和截止时间等细节都需要事先考虑好。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为学习者准备更多的资料,提供多种学习路径。除了准备一些必学、必读的内容外,再提供一些高级、扩展的内容,以及一些补充基础知识的内容,这对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来说会大有裨益。

拍摄及后期制作的工作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课程五分钟宣传视频,二是课程教学视频。

课程宣传视频:课程的宣传视频是学生选课时了解课程的第一直观的窗口,工作组在配合教师制作宣传视频时,一般会事先与教师进行约谈,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喜好,并从视频呈现效果的角度挖掘该课程的亮点,之后与教师共同确定拍摄脚本和解说词再进行拍摄,制作完成后由教师提建议,并提供2―3次的修改。

课程教学视频:为了课程教学视频拍摄的方便,需要建立专门的自助录播室,提供不同模式的录制设备,对于动手能力强、对设备比较熟悉的教师可以自行录制,其他教师则由技术团队提供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摄录人员人手不足的负担。图2即为录屏式录播室和人像录播室的实景。

为此,工作组开发了一个演播室的预约系统,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北大统一身份认证账号,登录预约合适的时间。每位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自己的风格选择适合的视频呈现形式。

大体来说,北大首批mooCs一共有4种视频制作形式:一是原有的质量较好的随堂录像进行剪辑;二是采用以ppt显示为主、以教师头像为辅,有一定的手绘操作的录屏方式;三是直接在演播室进行人像连同ppt背景的拍摄;四是在演播室以绿屏为背景拍摄人像,后期通过扣像再与其他背景结合。不同的模式所用的工时不一样。课时与制作用时的比例大约在1∶5到1∶100之间。随着课程的进展,老师与课程制作团队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拍摄一遍成功率大大提高,制作用时也会大为减少。

4.课程上传和测试阶段

这个阶段,工作组将进行平台的操作方法培训,协助各课程进行课程资源的上传,并进行开课前课程的各项设置,包括教学活动序列、评分规则、各周各项内容开放时间、论坛结构划分、欢迎信编写等。工作组还会进行开课助教的培训,介绍网络讨论区的交流技巧,比如:如何将共性问题汇总成FaQ进行公布、如何组织网上有成效的讨论等等。

在课程上传后,我们鼓励各课程先提前1―2周在北大校内试用,以便尽早发现各种内容和技术上的失误。此次北大首批mooC课程有几门课程是采用平行模式授课,即北大学生要比mooC平台上的学生提前3周学习相关内容。

5.正式开课阶段

课程如期开课后,教师和助教需要保证课程视频和其他材料在对应周之前上线,每周课程更新通知,并有计划地参与课程论坛。工作组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跟踪进度和平台的运行数据,收集讨论区的一些反馈意见,并协调解决平台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开课期间,工作组还会组织开课教师参加午餐会,就开课的感受、与面授的差异、对支持服务的建议等方面交流想法。

目前,北大首批mooCs都进入了尾声,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成绩统计,对通过考核的学生发放电子结课证书。

四、结束语

在北大首批mooCs的建课和开课过程中,教师和工作组一同探索,走出了一条现在看起来还算成功的路。尽管中间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制作的时间往往有拖延、使用国际平台还有一些技术和沟通上的障碍等等,但这并不妨碍北大对未来mooCs教育的期盼。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4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冬奥服务英语;iSmart平台

一、混合学习模式

科技发展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重塑教学环境和教学生态。混合学习(Blendinglearning)作为“互联网+时代”衍生的新型学习模式,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为核心理念,强调在恰当的时间运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它在形式上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实质上是在分析学习者需要、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的基础上,不同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混合式学习模式注重线上、线下交流互动与评价反馈,注重学习者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全面锻炼,改变传统静态和教条化教学范式,拓展传统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促使语言、教学、技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构成相互需要、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关系。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育的一大变革,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将被广泛运用,成为常态。

二、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奥运服务英语课程设计

为推动奥运服务英语课程扎实开局,有序推进,确保实效,需要从学习内容设计、学情分析、教学平台选用、模式构建等方面做好调研与组织工作。

(一)设计学习内容

奥运服务英语课程是针对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英语服务人员紧缺的现状,开设的一门英语在线课程。以服务冬奥会为理念,该课程涵盖了冬奥服务交流用语、奥运文化和张家口历史文化三个国际交流的主要板块。团队教师巧妙编排教学内容,恰当选取视频、音频资料,精心制作ppt、微课,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样的作业、活动,以提高学习者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二)分析学习对象

奥运服务英语的学习对象是面向专科、本科生以及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有从事对外服务的愿望、有进行对外交流机会及需求的学习者和涉外工作者。这部分学习者形象称之为“数字原住民一代”,他们很大程度上依靠信息技术来获取和进行社会以及专业的交流,擅长快速处理信息,反感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喜欢主动探索和意义建构式地主动学习。同时,这部分学习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兴趣各异,个性化学习需求大。

(三)选择在线学习平台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的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可以依托云题库进行外语单项技能自主训练,多终端同步交互式学习,是一个深度整合建课工具的外语教学内容资源平台,其独特的集成学习、通知、测验、学习过程记录、跟踪等功能,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资源共享,实现了外语语言教学的个性化与智能化。

(四)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

教师全面开发课程,重新演绎教学内容,建构学习者学习自由、自主、自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互动的混合学习模式。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三、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奥运服务英语课程实施

(一)课前教师在线部分

团队教师DiY在平台上建设课程各个模块,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如制定自主学习任务表、课程简介、课程目录、教学模块的重、难点、评价方式与细则等;依托iSmart平台,教师教学视频、微课、课件、电子文本等各种教学资源;问卷,进行教学分析;技术监控,设置“过关条件”管理课程;在线指导,追踪学习者学习进度、学习时长、学习效果等学习轨迹,努力打造“学习友好型”环境。

(二)课前学习者在线部分

在具体任务地引导下,学习者自主设定目标、自主选择路径探究,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习得交通、餐饮、购物、医疗急救、应急处理、场地介绍等奥运服务英语知识,涉猎冰雪、奥运文化与张家口文化。在具体模块内容SpeakandRecite部分,角色朗读,跟读录音;在ListenandDecode部分,反复听读,选择或填写答案;在textUnderstanding部分,重点句型点读、重点提问、翻译讲解;在Simulateandact部分,模拟情境,交流互动。整个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详细记录,及时反馈,积极探讨。

(三)课中面对面部分

信息化手段永远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学习者需要有“温度”的交流,持续激情,点燃活力,因此,课堂学习是学习者知识内化与能力拓展“温度”交流的关键阶段。首先,学习者分组,以演讲、ppt介绍、微课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汇报在线点滴收获,本组或其他组成员抱团取暖,适时补充、拓展相关资料,纠正语音、语调、措辞等语言错误,提出在线学习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教师答疑解惑、讲解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习者巩固、掌握、吸收知识。随后教师公布课内话题,开展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竞赛等活动,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地将张家口剪纸、打树花等地方特色文化与奥运冰雪文化巧妙贯穿到奥运服务情景话题中,学习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针对学习者的回答和独特见解,或师生协商讨论,或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反馈性评价,以期在交流的碰撞中,激发学习者积极地情感体验,引起学习者的高级思维和认知,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实现深度学习与合理运用。最后,教师就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炼精讲,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总结和评价。

(四)课后巩固、拓展部分

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查漏补缺,教师布置在线练习与作业,设计在线小规模测验题目,学习者继续通过平台进行作业展示、交流讨论、互动答疑等活动;同时,教师鼓励学习者积极进行课后实操训练,如参加志愿服务,表演情景剧等,以实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教学目的。

四、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奥运服务英语课程评价

评价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反馈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从设计、组织到实施的全程动态的评价过程,是基于网络与课堂、过程与结果等不同层次展开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与平台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评价维度设定为:平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如学习次数、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互动交流频率、作业、测试等方面进行客观量化评价;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态度、作品展示、讨论交流等进行主观性量化评价;学习者对学习、活动采用的方法、实现的途径、表现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主观性自评、互评。时机成熟后,社会力量亦可参与评价。通过多层次、多元性、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体系,不断加强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提高混合学习效果,也促使教师加强iSmart平台和奥运服务英语课程建设。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5

关键词:抛物线;标准方程;活动单;思维链

为进一步推进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市教科研中心将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大力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单”导学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市教科研中心对课堂提出三点基本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限时讲授”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间不得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合作学习”指教学中必须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在组间或组内互动交流;“踊跃展示”指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表达,大胆、踊跃展示.为此,市教科研中心于2013年12月27日在南通市三中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笔者借市三中高二(6)班上了一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同课异构课.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大胆创新,精心设置活动单,明确每个活动的内容、方式、过程、目的,公开课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笔者整理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以期抛砖引玉,供专家、同行研讨并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苏教版)2―1第二章第四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二次函数有关知识,对抛物线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已经研究了椭圆、双曲线的相关知识,对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比较熟悉,这些都为抛物线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本节课是“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第一学时,是进一步研究抛物线的性质和运用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几何作图,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抛物线模型的过程,掌握抛物线的定义.

2.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建立标准方程,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3.在已有经验(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解析几何的研究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

2.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方法.

■教学难点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方法

情境・类比・探究・猜想.

■教学手段

多媒体几何画板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活动一阅读交流方法引领动画演示建构概念

1.阅读交流:阅读教科书p26的本章引言,试结合椭圆、双曲线的学习,谈谈你对解析几何研究方法的理解.

2.回顾生疑:回顾初中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揭示研究主题.

3.建构概念:动画演示抛物线的生成过程,剖析抛物线上点的特征,建构抛物线的概念.

设计意图:由本章引言中美国数学家克莱因的名言“解析几何彻底改变了数学的研究方法”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学生结合椭圆、双曲线的学习再次阅读本章引言文本内容,对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的体会一定比起始课时更实在、更深切.通过小组内交流、师生对话,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椭圆、双曲线的一般思路(定义―方程―性质),从而为抛物线的研究指明方向.回顾初中二次函数有关知识,既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新知识提供生长点,同时又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为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抛物线上的点究竟有怎样的规律?由此对抛物线定义的研究呼之欲出.教师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呈现抛物线图形,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揭示抛物线的本质特征,即抛物线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自然生成抛物线的定义.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并非直接抛出定义,而是通过提问、追问,逼出学生将概念中的“平面内”、“点F不在直线l上”等条件补充完整,从而建构完整的抛物线概念.

活动二类比迁移小组讨论建立方程板书展示

设焦点F到准线l的距离为p.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推导抛物线的方程.

图2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椭圆、双曲线的学习,学生明确在研究了抛物线的定义后必然研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两种不同的建系方法,一是以抛物线的准线为x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推导出抛物线方程为x2=2py-p2;二是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推导出抛物线方程为x2=2py.这一阶段的活动安排是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板书展示、学生评价、师生完善、投影完整推导过程.通过比较不同的建系方法下得到的抛物线方程,自然生成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最简解析式,解决了活动一中产生的疑问:为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在得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后,再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明确焦点及准线的位置,明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处理,既是对标准方程的认识,也为接下来新知的运用做好铺垫.

活动三数学运用巩固新知规范展示理解提升

例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1)x2=4y;(2)y=2x2.?摇

设计意图:设计两道简单例题的目的: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简单运用;②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必须将方程化成标准形式.在此由学生展示解答结果,师生共同辨析第2题中2p=2对不对,进而明确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辨误能力.

练习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为(0,6);

(2)准线方程为y=-■;

(3)过点(1,2),且开口向上.

设计意图:通过反向设问,根据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求抛物线方程,学生进一步认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抛物线的焦点在y轴的正半轴时抛物线开口向上,为接下来研究其他位置的抛物线标准方程时应该考虑焦点位置及开口方向埋下伏笔.通过练习(3),明确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也就是求参数p,可以选用待定系数法.

活动四大胆猜想合情推理合作交流完善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在研究了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基础上对照二次函数,猜想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接着类比椭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原因,进一步猜想出抛物线的开口还可以向左、向右,进而研究此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填写,完善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结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的运用,让学生通过举例来探究该表格的作用.学生举例: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0,-6),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焦点为(6,0),(-6,0)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学生思维顿时打开,各种问题精彩纷呈:已知抛物线标准方程为y2=2x,求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已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x=1,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坐标等等.通过师生的充分交流,学生总结出在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中能够知一求二,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研究抛物线的运用做好铺垫.对照表格,引发学生课后思考:二次函数与标准方程都是在研究抛物线,它们有怎样的异同点?这样处理呼应上课之初对二次函数的回顾,同时又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

活动五自主归纳梳理知识反馈练习拓展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困惑?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①没有采用教师总结、学生记录的一般做法,避免出现临下课学生有懈怠的心理;②学生通过自主归纳,梳理抛物线的研究主线:定义――标准方程――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明晰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较深刻的印象;③教师一方面及时补充,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指导学生,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抛物线,指出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是抛物线的性质及其运用,为下一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摇?摇?摇(1)x2=6y;?摇?摇?摇?摇?摇(2)y=6x2;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为(0,■);

(2)准线方程为y=-■.

3.求以直线2x-3y+6=0与y轴的交点为焦点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选做题

4.求二次函数y=ax2(a>0)对应的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思考题?摇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F在l上)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设计意图:适度训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选做题是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进一步研究,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三者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思考题是对定义中焦点F不在准线l上的进一步理解,留给学生课后思考,避免了课堂上冲淡主题,同时又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抛物线定义的理解.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6

[关键词]慕课;Swot;应用型本科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01-0022-03

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雏形形成于2008年。近年来,慕课浪潮席卷全球并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目前涌现了“国际在线教育三驾马车”――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课程提供商。[1][2]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无论在传播内容、渠道,还是在受众体验等方面均具有传统教育传播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师生的教与学都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我国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2]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情况,探究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中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及面临的挑战(threat),以期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资源建设与利用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

一、学生学习慕课基本现状

(一)通识教育共享课程选修情况

2014-2015学年,学校以慕课形式共计开设10门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供学生学习。经统计,全校共计有3388名学生参与了选课并进行了学习,其中选修现代社交与礼仪课程的学生人数最多,为460人,占总人数的13.6%。

(二)学生学习通识教育共享课程情况与常模的比较

为更好地了解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运行模式下学生学习慕课情况,本研究将其与184所合作高校学生学习现状数据常模进行了校际横向比较。常模高校的慕课学习人均登录次数为18.9次,人均在线教程完成率为81.1%,人均论坛参与数为0.61,平均成绩为60.4分,成绩合格率为62.6%。结果说明:1.学生在通识教育共享课程上的学习自主性有待加强,即使网络助理教师通过在线方式定期督促学生学习进程,但是仍有18.9%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在线教程;2.尽管在线课程论坛资源在解决问题时非常必要,但是进入论坛进行互动的学生偏少,人均论坛参与数仅为0.61;3.学生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合格率偏低,平均成绩仅在及格线上下浮动。虽然,本文中案例研究高校学生在人均登录次数、人均论坛参与数、人均在线教程完成率、平均成绩及成绩合格率方面均高出常模水平,在184所高校排名中依次排在19、53、85、99以及107名。但总体看来,以慕课形式开展在线式通识教育共享课程学习质量还有待加强。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Swot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优势

慕课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形式冲击着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慕课可以解决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师资不足问题。通识教育选修课能够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外其他知识领域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但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内的大多数高校受限于师资条件及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因素,多数高校往往只能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开设成科普课、讲座课等,课程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3][4]同时,因为师资不足问题致使通选课只能采用大班授课,参与式等教学方法使用受限。而将通识教育选修课引入慕课中就可以实现校际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多个高校联合组成教学共同体,学生到慕课平台上去学习,然后通过官方或本校组织的考试获得学分,这既有效发挥了重点高校对普通高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又相对减少了教师工作量,缓解了师资和知识资源不足的问题。2.拓展了学习方式的时空界限,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慕课作为“可移动式”课堂,学生学习地点更加灵活多变,只要学生有学习意愿和时间,就能根据个人情况通过包括平板电脑、手机等在内的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同时依据课程讲授内容掌握程度合理分配时间。3.慕课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慕课模式下一节课约20~30分钟左右,完全符合成人注意力高度集中规律,另外在保障各章节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又通过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来呈现教学资源,充分活跃了学生思维及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促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学生可在慕课课程论坛中进行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等活动,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劣势

慕课在发挥固有优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特性上的缺陷,具体表现在:1.“人机互动”缺少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师生面对面互动中的肢体语言、情感交流等均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及情操,而“人机”互动使师生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难以实现以情育人的目标。2.慕课平台适时监控学生学习效果有待加强。Udacity创始人Sebastianthrun曾表示,慕课在线教育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硬伤”就是“很少有人能将课听完”,而致使学生在线通选课学习成绩合格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只是“鼠标滚动完整个教程”。[3][5]慕课模式下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式更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由化的学习方式对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约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慕课传授的知识“碎片化”及“表面化”。慕课为了追求“引人入胜”的“人性化”教学形式,将本应该一气呵成的深刻讲解切割为碎片化知识点。另外,慕课的“开放性”使其面对不同教育群体时不能“因材施教”,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通常将艰深问题和深刻理论的解释变得表面化、庸俗化。[4]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机遇

慕课风暴不仅在教育技术层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机遇。1.慕课平台能集中全国优秀资源。即使慕课平台下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了最优化,但是一流大学提供的慕课未必契合地方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发展需求,因此集中全国优秀资源,借鉴其慕课建设经验,主力打造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能够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校本“精品”课程势必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效率。2.“明星教师”效应的聚集。慕课平台能集中某专业、领域内掌握专业前沿知识、教学能力强的“明星教师”,进而能调动学生学习慕课的积极性和高效性[5],其“明星效应”会激励大批教师借鉴其成功经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建设的挑战

慕课的出现不仅对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1.促进教育资源重新分化组合,优胜劣汰。鉴于一流大学拥有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其在慕课建设及学员选择方面占有相对优势,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受自身办学条件等局限性的影响,如何避免自身沦为一流大学慕课教学的实验室及辅导室,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2.凸显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统一问题。慕课提供的有偿或免费课程打破了时空界限,注册学习者众多,使提供慕课及学习慕课课程的成本缩小,同时慕课还提供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型课程,在降低教育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慕课资源建设与利用对策

(一)以精准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慕课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

慕课引人入胜及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深得人心,但是面向不同层次高校及不同教学背景的学生群体,其很难精准化地实现不同类型、层次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联盟发展的特色模式正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的必然选择。联盟可以分为区域联盟、行业联盟、同类院校联盟多种形式,如上海30余所高校共同开发并共享优质课程资源,重庆大学联合19所同类院校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机制。[6]基于共同特征的群体进行慕课联盟,实行共享课程开发及学分互认,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组织性,更重要的是基于相似的办学特征,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共享课程,实现精准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立足学校实际,开展“校本慕课”建设

慕课平台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无疑迫在眉睫。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自身办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下,开展慕课平台下传统基础课程的建设,其竞争力明显不足。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及区域优势,打造富有地方传统文化底蕴及文化特色的“校本慕课”,同时加强合作发展,争取区域与高校间的联盟及合作,进一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这无疑是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竞争优势的最佳选择。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

大学课堂教学怎样实现由教师主体到师生对话、知识灌输到能力提升、共性教学到因材施教、封闭课堂到开放教学的转变,是高校亟须改革的问题。而将慕课与传统教学紧密结合,处理好线上学习慕课,线上线下辅导答疑的关系,是提高慕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慕课的发展不代表传统课堂教学的消亡,就慕课的价值取向而言,其深层含义是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调查,在案例研究高校中有87.60%的学生倾向于通识教育选修课采取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线上自主学习+讨论(作业)+线上或线下考试”。因此,将慕课融入传统教学,能使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线下“面对面交流”层面,引导教师认识到慕课发展带来的“能力危机”,不断钻研专业业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四)加强教学团队的培育,打造一流核心课程

慕课打破了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脑在线注册方式,共享到最优质的课程资源。部分特色不够鲜明、核心优势不够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将会被同类院校相对优秀的课程所替代。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培育一流的教学团队,着力打造特色核心课程,同时借助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对学生海量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问题,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改变以往单纯靠经验和简单的分数进行评估的方式,从而使整个学校的教学运行、动态追踪、评估反馈、质量监控等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才能使学校在同类院校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90-194.

[2]张振红,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0-27.

[3]杨满福,焦建利.大教学、大数据、大变革――edx首门“慕课”研究报告的分析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6):34-37,50.

[4]徐武生.互联网翻转课堂:慕课模式的教育传播学思考[J].当代传播,2014(2):74-76.

[5]方鸿琴.“慕课”能否引发大学教学模式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9-30(a03).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7

关键词:mooC;组装与维护;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61-03

1概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应用已经覆盖到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以及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知识,已经成为在信息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1]。依靠目前网络平台的普及,在已有成熟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教学基础上,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形式,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开放教育理念得到快速推广,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和互动交流[2],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突出计算机硬件的行业特征和实用性,选取了企业需求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岗位中的各环节为主要教学内容,针对组装与维护就业岗位群中的计算机组装、系统维护、网络工程、数据恢复、计算机营销等核心工作能力的要求,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并实现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预期的组装与维护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常见计算机故障的能力。

2011年《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被我院立项为院级精品课程,2013年被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不断加大对该课程的软硬件投入力度,完善课程资源建设,目前课程网站已经在学校网站开通,在信息技术类各专业中均开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2014年我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依托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平台网络,将课程资源上线,使学习者可以方便地通过在线平成课程的学习与考核,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的互动和建设中,体现网络学习模式的快捷性和高效性。

2传统精品课程建设的不足

2.1课程资源不丰富

传统精品课程受课程网站设计的限制,在线课程资源主要是教师授课视频,同时由于网站服务器空间限制[3],视频资源的上传与更新速度较慢,学生通过网站获取的课程资源较少,不能够体现计算机硬件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

2.2课程互动平台不完善

传统精品课程平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还是停留于被动学习模式,学生只能通过网站的课

件和视频进行学习,很多新媒体工具如微信、QQ、论坛交流方式无法在网站中体现,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渠道较少,一方面教师无法得到学生学习后的实时反馈数据[5],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与教师快速沟通,没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网站的效果[4]。

2.3课程受众面较窄

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局限于将课程的受众面放在校内学生,这和现在

的开放教育模式理念是有差距的[6]。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不仅仅要服务于在校生,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中的在职员工和自学人员,努力拓宽课程受众面,这样才能给体现出精品课程的优势所在。

2.4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传统精品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模式,导致精品课程在实施中的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体现出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同时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虽有所运用,但是基于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3基于mooC形式的课程建设

3.1教学模式的改革

1)实践教学为主,夯实岗位能力培养。

在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下,项目组编制《安徽省mooC示范项目课程规范文档》,从企业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出发,确定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作业、评分规定等标准,从而使课程的整体框架更为清晰明了,便于在授课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通过项目化的实训教学,将工作中所需的能力目标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通过反复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自己组装计算机、自己应对和处理软硬件故障,也只有通过实际动手才能发现自身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将组装维护的实践课程分解为模块化过程(见图1),同时把学生分为项目组,在单位时间内,优先完成实训任务的项目组会有加分等奖励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与市场接轨,了解最新业界发展趋势。

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日新月异,早已超过了著名的摩尔定律的速度,教材上所反映的硬件知识点,往往比市场最新的发展趋势要滞后[7]。这就要求多到互联网上去浏览,多去图书馆查阅最新的计算机发展动态,多深入电脑市场去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硬件产品。让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走出教室,改变过去课程一定要在教室中完成的传统模式,到市场上去接触最新的计算机硬件产品,开拓学生的知识面,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

3)与企业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学院和系部与计算机销售和维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针对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要求,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革,聘请企业资深员工担任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师,企业讲师和校内教师共同完成课程大纲的制定,共同参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将实训课程搬到电脑公司的实地场所,让学生与公司员工面对面进行交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工作过程的具体实施。在周末和假期时间,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岗位实践,更好地将课堂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岗位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

4)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建设中要不断完善网络课件的建设,加大网络教学的改革。依托日趋完善的校园网建设,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网络媒体互动式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在整个教学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网络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

在学校网站上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网站上公布,及时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计算机硬件发展趋势,为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精品课程网站真正成为学生获取资源的宝库。

同时在网站上建立师生互动版块,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工具,增强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通过网络打破原有45分钟的课堂时间限制,从而实现课程与学生学习时间的无缝衔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3主干知识点采用“微课模式”

以往的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单纯在教室里录制视频,只是将传统的上课过程搬到屏幕上,上课过程缺乏生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微课”是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一次课程的片段长度为5-10分钟,这样更便于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度,同时把教学过程相关的测评和各种教学资源以模块化的形式贯穿起来,形成微单元形式的学习情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采取在实训室、电脑公司、市场调研等场所的情景化视频片段,突出“微课”模式的资源容量小、资源情景化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教学反馈及时等特点,在原有的精品课程视频资源上进行尝试性改革,以期达到更高的在线视频教学效果。

3.4特色与创新

1)建设三个“三分之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学与企业实践密切结合

根据课程的特点,按照培养和引进并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原则,实现将三分之一的专业教师送到企业中顶岗锻炼,聘请三分之一的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到校内为实训指导教师,三分之一的课程要由企业专家授课。通过三个“三分之一”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2)基于工作岗位的网络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

对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制定课程培养方案,依据职业能力的目标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选取有代表性的工作能力需求模块,组织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将教学资源进行归纳总结,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满足师生的在线资源共享需求,进一步发挥课程网站的作用。

3)开展基于在线课程资源的主动学习方式

通过实施慕课教学方式,将对传统课程教学产生变革,通过多种新媒体工具,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网站提供的课程资源,自己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需要和学习进度[8],自己选择学习片段,自己选择学习时间,这样就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体现出在线课程的优势所在,更方便地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完成答疑和解惑,发挥在线学习系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4总结

在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建设中,采用慕课形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将课程知识点使用微课程形式进行组织,将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贯穿于课程建设中,同时加大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类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张莉.高职计算机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转型道路[J].科技展望,2015,25(31).

[2]王朝岗.高职计算机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

[3]杨姝,赵玉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知识转换能力的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1).

[4]唐新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3).

[5]夏德宏.关于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原理与方法[J].信息化建设,2016(2).

[6]余孝奎.浅谈项目化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6(2).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8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理念;在线学习

跨学科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几个相关学科内容,形成一个综合项目,该项目以解决某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核心,强调培养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高职影视艺术类专业是以培养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能力训练的最终结果不仅体现在职业技术的掌握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方面,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者美学意识及影視制作技术。集优秀资源为一体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我们可以利用影视艺术类在线课程优质资源及其内在组织结构,将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合不同学科,设计不同的项目,例如:情景导入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项目针对性训练、模拟实训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职业能力训练达到最佳效果。

1跨学科教育理念在高职影视艺术类在线课程中的应用模式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在线课程的优势以及跨学科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跨学科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影视艺术类在线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可以采取下述方式构建:

(1)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依托在线课程平台创设影视艺术项目实施情境,利用案例学习、专题研讨、项目训练以及设计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建构学习。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其他的教辅人员以及课堂外的学习者都可以以在线课程为平台,利用在线课程提供的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共享资源。例如,教师针对学习内容,设计一个主题,分类设计不同话题,话题内容可以涉及学科本身,也可以涉及到学生学习体会,还可以融合多门学科内容,让学生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匿名或实名地针对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隐藏身份,在网络技术中扮演学习同伴角色,发起对话,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的谈话更紧绕主题。

(2)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专长、兴趣以及个性差异,维持学生专注学习的意愿,以及认真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对知识进行建构,进行自我人格的形成,培养创新精神和沟通能力。影视艺术在线课程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中,起到的既是基础支撑作用,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交互、反馈的媒介与桥梁。

2跨学科教育理念在高职影视艺术类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原则(1)从职业活动出发。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前,详细深入地进行职业活动调研,根据企业实际工作和作业流程,按照岗位实际需求来确定该课程的地位,通过分析教学对象的学前状态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职业素质,还需具备怎样的工作能力才能胜任该岗位,这些前期分析的结果都可以作为组织教学的基础。

(2)创设情感体验情景,进行“案例教学”与“项目训练”。在线课程向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优质资源,教师可以以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以岗位过程性知识为主线,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媒体、超文本和友好交互的特点,创设数字化情感体验情境,供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也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构建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科学分析,培养研究态度和工作能力。在学习任务上,依据“基于工作过程、实际工作情景”的课程观,将学习内容模块化,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采用案例和项目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高职教育“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9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系统;在线实验;公式在线录入;公式搜索

abstract:inviewofmathematicscoursesinengineeringknowledge,abstractproblem,andothersubjectscloselyrelatedtothedesigncharacteristicsofthenetworkteachingsystem.tosolvetheproblemofinteractiveon-lineparametersexperimentalusingiiS6.0andmatlabwebServertobuildacommonon-linetestsystemsothatstudentssubmiton-lineparametersexperimentalcorrespondingmanner,theoutputresults.inordertosolvecomplexmathematicalformulaofentry,storage,searchanddisplay,mathmLbasedontheaSCiicodeforthetranslationfunction,theclientsoftwaretoinstallmathplayeronthebasisoftheformulatoachievetheon-lineentry,search.inaddition,thesystemhastolearngardendesign,teachingresources,onlineexaminationsandsoon,havebettersupportteachingfunction.thesystemasaqualityschoolcurriculumconstructionprojecthasbeenrunningfornearlyayear,receivedgoodresults.

Keywords:network-basedteachingsystems;onlineexperiment;formulaon-lineentry;formulasearch

1引言

网络辅助教学首先是传统教学的工具和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弥补了由于知识激增、课时缩短、特殊学科和课程需求而造成的不足。由最初的演示教学,拓展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个别辅导和探索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网络辅助教学目前自身还存在互动性不够、缺乏灵活性等缺陷[1]。对此,基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设计了本系统。主要提供了在线实验、在线交流等功能。为解决在线实验参数交互问题,采用iiS6.0和matlabwebServer构建在线实验系统[2],使学生通过在线提交参数的方式完成相应实验,输出实验结果。为了解决复杂数学公式的录入、存储和搜索的问题,基于mathmL的对aSCii码的翻译功能[3],将mathplayer嵌入网页,使学生可以在线录入公式,并进行相关问题及公式的搜索。

2工科课程网络化教学的特点

工科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分支,而课程本身具有实用性强、理论内容丰富且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课程涉及的数学知识多,包括高等代数、数值分析、概率统计、随机过程等[4-5]。同时,无论是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信号与系统等基础课程,还是通信理论、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以至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新兴学科研究都成为工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课程的概念抽象,对其中的分析方法与基本理论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作者针对工科课程的特点,建立了网络化辅助课程教学系统,实现了在线实验、网上交流、在线考试等功能。

3系统设计

硬件系统主要由两台iBm服务器构成。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硬件系统结构图

系统软件部分可以分为:课程简介、学习园地、教学资源、在线实验、网上交流、在线考试六项内容。

课程简介主要介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和内容体系,给出学习本课程所需要的先修课程,使学生对课程的主体结构予以掌握。

学习园地主要是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进一步扩展,从传统的频谱分析到现代频谱分析,从一维信号到图像的二维信号处理,以及与数字信号处理的软件、硬件实现方法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教学资源主要提供课程讲义和教师上课的视频录像的在线播放和下载,针对各知识点的matlab单机版程序,为学生课下学习调试提供方便。

在线实验主要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采用交互的形式实现在网上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看到该参数下的处理结果。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

网上交流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一个留言板,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直接将问题贴在留言板上,老师定期查看留言。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的提问空间,更成为老师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而及时改进的重要途径。

在线考试主要是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点形成试题存放在SQL2000数据库中,学生在题库中随机抽题,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做题并提交答案。系统自动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分,并进一步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得到对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定量评价,从而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并可作为下一次抽题的参考。

系统的六个功能模块之间互相补充,从内容上互相呼应,共同促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4网上交流功能模块的设计

系统提供了网上交流答疑的功能,其主要部分是一个开放式的留言系统,然而现在绝大多数留言系统、论坛系统对于数学公式的支持功能较差,通常是将数学公式转换成图片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显示,公式录入也多通过贴图的方式进行,对学生在线提问造成很大的不便,更不利于公式搜索。对此,作者基于mathmL的对aSCii码的翻译功能,将mathplayer嵌入网页进行公式显示,这样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文字信息,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复杂的数学公式的录入、显示及搜索。系统中公式的显示需要客户端安装Firefox浏览器或在ie6.0浏览器的基础上安装mathplayer软件。公式录入界面如图2所示,运行结果如图3所示。

在输入公式之前以$表示公式的开始和结束。

对“Σ”的搜索可直接在搜索栏中输入“sum”实现,运行结果如图4所示。

图4对“Σ”搜索结果

5在线实验功能模块的设计

为完成“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算法的在线实验和演示,本文利用matlab强大的信号处理功能基于iiS6.0+matlabwebSever进行开发,实现了信号参数的在线提交

、给定参数信号波形生成、FFt频谱分析和FiR、iiR滤波,处理过程参数均可通过网页在线提交。运行界面及结果如图5、图6所示。

此外,在生成给定参数信号和信噪比的基础上,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实现了生成信号的FFt谱分析,通过带噪声信号的频谱是学生直观认识信号的频谱结构。进一步,系统提供了参数滤波器频率特性分析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输入滤波器参数的方式查看该参数下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从而增强学生对滤波器工作过程的理解。此外,通过设置不同的截止频率、通带增益、阻带增益等参数对所产生的信号进行滤波分析,并将滤波后信号的波形显示在网页中。

在线实验系统以windows自带的iiS6.0信息服务作为网站调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connect()failure”错误,这是因为matlabServer服务未被启动,只要到“控制面板—>服务”启动该项服务即可。

6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网络化教学系统在传统网络化教学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增加了在线实验和网上交流的功能模块,实现了在线参数提交、信号在线生成、结果显示下载的功能,并且针对传统网络化教学系统中数学公式在线录入的难题设计了在线交流子模块,实现了复杂数学公式的在线录入、存储、显示和搜索。

该系统已正常运行近一年,效果良好。基于现有研究,作者认为该系统在以下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网上考试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在线实验模块信号波形动态显示功能的实现及完善。

参考文献

[1]龚德良,袁敏.基于校园网的网络化教学系统设计与实施方案.湖南学院学报,2007,28(2):89-93

[2]朱勇.matlabwebServer在交互式网络课件开发中的应用.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2):49-52

[3]周俊,冯军焕,钮小明.基于weB的数学公式编辑系统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4,15:69-70,75

线上一流课程建设篇10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自主学习

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全日制学校,绝大多数学生边工作、边学习还要照顾家庭,常因工作家庭冲突不能按时上课,使得投入学习时间少明显不足,加之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师生面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成人学生完成学业有很多弊端,要避开这些弊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1]。网络教学可以轻松解决上述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是远程网络教学,他可为成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服务。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挂在网上。学生通过注册,可利用工作之外的空余时间登陆到系统学习,完全不会与工作时间发生冲撞。网络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从而受益终生。以下是成人教育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过程及与自主学习的关系论述。

1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设对成人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等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紧密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之一。免疫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难,所有学生要学好这门课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要学好免疫学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课下经常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上课不能理解的内容,教师还要安排时间答疑解惑。这些对成人学生是很难实现的,他们会因为工作常不能按时到学校上课,更不能有时间和老师面对面交流了。为了帮助学生轻松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成人教育医学免疫学必须建设网络课程、搭建网络平台才能解决成人学生遇到的矛盾[3]。

2成人教育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建设

本课程是在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平台上建设的。Blackboard是成熟的平台,适合个别化学习。成人学生通过进行注册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登陆网站自主学习,此外网络课程有网上交互功能,可实施交互学习、作业提交与修改、在线互动答疑,协作学习、讨论问题等[4]。

2.1欢迎页面设计网络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灵活多样,给学习者一个全新且自主的感觉,因此欢迎页面(主页)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反映了该网络课程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制作水平。《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为在线网络课程,是针对北京地区成人教育学员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组织学员学习,实现交流与互动。本课程采用模块化管理,树型导航结构。课程框架为:欢迎页面、学习导航、信息公告、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中英文词汇、在线测试、师生互动、资源共享、案例分析、在线评价等11个栏目[5]。

2.2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框架内基本学习元素有:授课视频录像(即课程实时授课)、电子课件(本门课程全部ppt课件)、教学大纲、中英文专业词汇、免疫学知识点检索、医学免疫学试题和自测练习、相关网站信息等。基本教学元素涵盖了免疫学绪论、抗原、抗体、补体、适应性免疫应答、超敏反应等共十九章内容。课程制作充分参考了当前国内外著名医学免疫学教科书、一些最新进展和优秀网站,融入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以确保课程的先进性。

2.3立体化多媒体资源构建网络课程由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录音、录像等现代多媒体技术素材组成,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学习资源。详细展示了医学免疫学的相关知识点。直观性强,使学生很快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形式单一的缺点,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4]。

3网络课程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起源于西方国家,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pintrich,2000)指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5]。我国学者庞维国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定义自主学习。虽然中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各有差异,但他们都强调学习主体对学习活动中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自主监视、调控和评价[6]。

3.1师生互动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能学"、"想学"与"会学"[7]。网络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网络课程的特色之一是师生互动,通过教师学生之间交流、沟通与探讨,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3.2在线测试与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摆脱学生要对教师面授的依赖,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体[9]。在线测试包含针对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的大量自测题。它的最大特点是系统内部不仅有习题,而且所有习题都配有正确答案,学生登录系统可以自我检测,通过测试结果自我评价学习效果。通过对照正确答案纠正对某些知识点的错误理解,必将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线测试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另一特色,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网络教学是当今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全面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网络教学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自主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军厚,杨,单长民,等.面向成人教育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J].科技资讯,2012,(3):190-191.

[2]韦连登,黄衍强,杨珊,等.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6):943-944.

[3]张雷明,范华英,杜源,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网络课程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178.

[4]霍春月,纪颖,等.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7-48.

[5]王言根,学会学习一大学生学习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路建红,浅议大学生自主学习及其能力培养[J].文学界,2012,(12):347-348.

[7]吴保明,浅谈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