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的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2:29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1

【关键词】会计专业技能职业道德

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目前的会计就业市场也面临着较大压力,其中在面试中经常会碰到类似于“你认为会计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哪个更重要的?”的问题。竞聘者往往承认两者都很重要,但忽略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会计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一般职业道德都会规范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职业道德的概念上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职业关系中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大都是狭义的职业道德,但是就现在的经济发展对经济参与人员的要求来看仅仅依靠狭义的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进行约束很难满足发展要求。因此,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基于广义的职业道德概念的。

任何一种职业道德都是经过长期的职业活动实践逐渐形成和规范的,会计职业道德也不例外,据有关会计史学家资料表示,早在西周就已经存在类似于今日会计的官员了,名为“司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职业的相关领域与职业活动也在不断扩大,尽管在各朝各代对会计的职业要求都有所规范,但是真正能在法律法规中见到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还是出现在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检发会计法训令》中类似于“会计人员非根据合法之原始凭证,不得造具记账凭证,非根据合法之记账凭证不得记账”,“……应使之更正,不更正者,应拒绝之,并报告该机关主管长官”的规定还是很多的。新中国成立后,从《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草案)》、《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然后又通过《注册会计师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来进一步约束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以下的主要内容。恪尽职守,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把会计的管理只能充分发挥出来,对会计的工作抱有极大的热忱,主动积极学习掌握新的会计管理知识,钻研会计业务。改变传统的消极被动的记账、算账、报账的观念,积极协助领导解决经营管理的问题和困难,参与到管理中去。遵纪守法,如实核算,严格地做到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同时还应该大胆的改革提高效率,促进会计的发展。

二、会计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又称为职业能力,常见的定义为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是必须能够承担所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职业责任的能力。不同的职业自然需要不同的专业技能,就会计这一职业来说,首先应该是最基本的是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的账务处理,同时还包括理论水平的不断学习、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搜索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等。

根据我国现在的会计职业从业技能要求来看,会计的主要技能包括珠算、点钞鉴别假钞、小键盘录入、会计实务,会计软件应用等技能。虽然很多技能比较陈旧简单,但都是会计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技能。会计实务要求准确运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记账、算账、用账、报账,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填制与审核,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凭证汇总装订,活页账簿整理、装订,其他会计档案整理、归档等,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会计软件应用成为了一项新的会计技能。

在过去的会计史中,会计人员拥有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方面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就足以应付各方面的需要,而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会计人员必须融合专业技术于现代化软件之中才能得到并保持竞争优势。不只如此,尤其是在经济利益不断驱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会计人员诚信缺失严重,诚信事件频出的时代,社会呼吁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以上方面,总之,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会计工作者专业技能的提高无疑是一巨大的挑战。

三、两者的关系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会计职业道德从严格定义上来说是不同的,但是从实践的层面上讲同时又是相辅相成,互相包含,不可割裂的。

职业道德不仅要有职业之“道”还要有职业之“德”。我们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忽略了“道”,单单看“德”显然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现在的“德”中对“道”也有很多要求。朱基曾对会计提出过“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可以认为这四句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框架。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想达到这四句的要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同时在会计准则中也对专业技能有很多要求。可见“德”中有“道”。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道”之不存,“德”将焉附。我们所说的会计职业技能,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会计人员操作层面上的职业技能;二是会计职业道德。其中的会计人员操作层面上的职业技能前文已经有所叙述,其中的职业道德则更偏重于对会计工作的态度,工作作风,对道德冲突的正确解决等问题。会计人员的技能水平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和核心,同时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保证,没有娴熟的会计技能,再好的个人道德品行,也无法干好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2]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2

一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定位

(一)教学目的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是将“会计”与“英语”教学结合于一体的活动。它是以英语为学习载体和工具,以会计专业知识的掌握为目的的教学形式。由于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所以开展以专业内容学习为核心目的的教学具有现实可行性;同时,对于完全不同于以往中小学学习内容的会计专业学习,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使用母语学习尚需努力,若采用英语学习则是相当高的一种挑战,需要教学部门和相关人员认真思考该种教学的特征和方法,切实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任务

根据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教学任务较中文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以自身的语言能力为基础,逐步培养和提高其专业语言技能,即使用会计专业术语与表达来完成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够进行针对会计工作内容的听、说、读、写、译;但从会计实务工作要求来看,多数学生在读、写和译三方面有所专长,就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况且从我国学生的客观情况而言,满足所有要求的专业英语教学是不现实的、是难以企及的过高目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尤其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内容,通过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述,了解和认识其内容的全貌和精髓,有助于学生运用非习惯性思维循序渐进地深入其中,将已有的中文知识储备与其进行比较、消化和吸收,并跨越语言界域形成学习印迹和意识,真正获取所需的知识营养。

(三)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教学分为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两个基本部分。因此,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也应涉及对应的部分。从专业基础课程上,开设会计原理类课程,把西方国家的基本专业理论和内容进行综合地简要介绍,如美国的会计工作程序(会计循环accountingcycle)和公认会计原则(Gaap),使学生能够同时掌握中外会计原理的有关内容,便于他们进行比较,这也是学生适应专业英语学习,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奠基阶段。此外,从专业课程上,开设一定必修类和选修类英语课程,将西方国家成熟的系统的、具有实用意义内容的专业课程配合中文课程进行替换或交互设置,如美国的管理会计类、理财类或经管类内容,以便学生逐步提升以英语为载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结合自身的条件、兴趣和个人职业规划成长为一定领域中的国际专业化人才。

二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分类

从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来看,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所开设的课程划分两类:

第一类,会计英语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常一个学期或不超过一个学年)集中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词汇、术语和表达,能够进行英语原版资料信息的阅读与理解,该课程开设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部分方面的专业语言能力,即可以使用英语进行基础的专业沟通和交流。因此,笔者看到目前出版的各类版本《会计英语》教材不论繁简基本上涉及两种内容:一是财务会计基本框架介绍;二是涉及会计知识和相关经济管理知识范围(如财务管理、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的综合概述。此类教材专业知识体系较为全面、资料丰富但内容浅显,侧重专业知识的常规性、一般性阐述。通常,高校开设会计英语课程会安排在学生学习的高年级阶段,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和多数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会计英语课程学习能够有效利用已学中文专业知识的优势,充分发挥学习中的正向迁移作用,快速掌握必要的专业英语知识,从而实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

第二类,会计专业双语类课程。此类课程包括会计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一般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语言能力在低年级或者高年级阶段层次性开设,主要涉及会计学科中与西方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联系密切、体系规范且适应会计职业市场需要的课程,如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控制、公司理财等。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以英语为认识和思维工具完成相应专业内容学习,掌握西方国家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与所学中文专业知识进行比较和融会,成为通晓中外会计知识、具备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这类课程的设置专业覆盖面较宽、时间跨度长,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适应使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使其专业视野不断扩大,培养多种学习思维和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多数高校正在努力推进双语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设置工作,双语类课程已经成为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类别和发展趋势。

三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主要难点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

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是按照其高考成绩分不同批次录取到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知识基础在高校间差距较大。一类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较强,以他们为对象开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尤其是双语教学)易于被接受,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数的二类至三类院校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同样是双语教学),期望值高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吃力、教师授课费力,最终将导致学生既没有学好会计专业知识,也没有提高英语水平,同时还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形成违背教学目的的恶性循环。因此,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开展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具体教学目的和计划。

(二)适合的配套教材少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开展英语教学时普遍感到适合的教材较少,基本上都采用国外影印版或原版教材。虽然国外各类原版教材使师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同时又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但这类教材对师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除了少数英语水平较高的高校师生能适应以外,大

多数师生对使用进口原版教材感到吃力,而且很难买到与之配套的习题集和有关教辅材料。另外,这类教材内容全面、信息量大、书本厚重,往往首先在感官上给人一种压力感,不利于师生的心理接受;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中的内容要面面俱到地讲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书价较昂贵的诸多原因使得真正适合我国实际教学需要的教材相当缺乏。值得欣喜地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一些高校及大型出版社一直密切关注这一问题,正在尝试在引进专业原版教材基础上聘请国内专家和专业人士进行缩减、改编的方式形成符合我国教学需要的教材内容。

(三)教学师资力量欠缺

强大而充足的师资力量是成功实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要真正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就要求任课教师既要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相当扎实的英语水平。在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能同时满足以上两个要求的教师不论是在绝对量还是相对比例上都并不多。这是由于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侧重词汇教学和应试教育,所以培养出来的非英语专业教师的英语笔试成绩虽不错,但绝大部分的口语成绩却差强人意,很显然这种重语法轻应用的教师难以承担双语教学的重任。而外籍教师虽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不错,但其人数相对学生而言过少,而且多数不是会计专业科班出身,对我国的会计制度、会计方法更是知之甚少,请他们用英语来讲解会计专业知识,往往结果也不理想。

(四)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很多高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讲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加上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很多人出现厌烦、应付了事的状况。即使一些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师灌输到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教学模式,实际的结果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和学生学习任务量双增的情况下也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会计专业英语教学适合的教学模式,无疑也是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 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规划

(一)市场需求与院校定位相结合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不能被市场所接纳、认可,成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担当责任、创造价值的真正人才。一方面,会计专业是一个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岗位类别,无论组织单位的大小、性质如何都需要会计人员的工作,高等院校应当为社会输送所需要的会计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各院校定位差异、综合实力强弱有别,因此具体到每一所院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去衔接特定的市场需求,并以此来确定具体专业的教学目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本校的定位是一所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组织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本校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应是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掌握基本专业英语实务技能、适用于中小型外资或外向型单位组织的会计人才。

(二)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会计专业英语类教学课程及其教学内容就是急需解决的下一问题。此类课程和内容的确定需要谨慎论证和认真选择,遵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在专业英语方面的需要,考虑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难易程度,并结合院校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开展、稳步推进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覆盖。在此过程中,要避免急于求成的态度,使学生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和紧张感,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三)寻求多方合作确保专业化师资力量

合格、充足的师资力量是保障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和较高的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复合型教师是对会计专业英语师资的要求,目前各类院校此类教师均很缺乏,需要学校特别注意这类师资力量的培养,并且在培养方式和范围上不拘泥于常规,敢于尝试。通常情况下,师资队伍都是来自学校内部培养,而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教师本身具有强烈的意愿勇于进行尝试,投入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又要求各院校积极为教师提供种种渠道和途径,帮助他们获取新知识和技能,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或制度,促动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此外。院校还应将师资获取的眼光投向非教学领域的涉外单位或组织里的会计专业人士资源,他们处在会计实践的第一线,丰富、具体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使其具备了最为直接而实用的专业英语技能,学校可以聘用他们以兼职的身份为学生进行授课或开设系列讲座,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技能应用的实战感和效用感,同时培养社会活动中实用的专业能力。

(四)丰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大部分院校在课堂上普遍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开设网络课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趋势使很多教师从教案、板书等传统手段中解放出部分劳动量,从而可以转移到教学手法的设计和实践摸索中来。会计专业英语学习具有先天的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需要多样、灵活,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地融合、互动起来,教师的讲授不再是专业内容的直接输出,而是专业理念、原理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自身积极参与的课堂上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还能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利用多媒体环境模拟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感受现实,拉近社会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具体授课中可以将讲授法、讨论法、习题法和案例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在教授不同知识点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在确保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前提下,培养其理解力、应用能力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清刚,朱耀,试论会计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问题,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3)

2 刘晓盈,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8)

3 梁燕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究与实践,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方法实践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56-03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它把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代替人脑完成部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从而实现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业务质量;促进现代化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满足实时性要求,极大提高核算速度;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积极促进会计职能转换,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既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又懂会计业务处理的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中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达到会操作、熟悉操作、能独立操作的目的。为此,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其课程内容必然和计算机有很大关系。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行模式。它的实施将带来许多管理新理念,并体现在会计软件的思路上,然而多数教材却未及时修订,内容仍旧停留在核算型的财务软件阶段,使教材理论落后于实践,这将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与电算化直接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太少,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目前主要是VFp程序设计)。这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说,计算机方面的支撑过于薄弱,学生们普遍感到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太少,无法满足日后继续学习的需要。

第三,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大都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之后才开始接触会计电算化。就课时安排而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安排普遍较少。以我校为例,近几年来该课程的课时为72,即每周4学时,一个学期要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所有内容。由于课时的制约,教师只能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制约了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体系,弱化了部分模块的操作技能训练。

2.师资力量不足且知识结构不完善

教师要同时具备会计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是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性质决定的。有些教师一方面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专业知识从书本到书本,缺乏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是由原来教计算机或会计课程的经过短期的会计知识或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后来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因此,这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感觉知识有欠缺,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教师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感到压力太大,而计算机教师则对会计软件发展中所涉及的会计专业知识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哪一方面欠缺都将导致讲授内容不能深入展开,且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

教师普遍缺乏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不了解或不熟悉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只会照本宣科,而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教学方法落后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多依然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只是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补充。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输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虽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却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实训教学环节薄弱

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上机实训,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以教材章节为主,使实践教学内容仍然依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设置,从职业岗位角度分析其内容显得零散。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而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的许多经济业务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在验证型的实训方式下难以做到。同时,作业式的实训,一些学生会养成应付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另外,从一些学校所选用的教材来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知识体系虽然从大体上是相关的,但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二者未能有机结合。尽管职业学校在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整体的教学方式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分块插入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进行实践教学,极易出现知识掌握的脱节现象,从而制约了学生实践操

作技能的提高。

二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思考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明确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改革。

1.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不少学校都是在传统会计专业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最多再增加《Foxpro》课程,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这种做法实质上没有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合理安排。中职学校是培养初中级会计电算化人才的主力军,在课程设置上,应大幅增加会计电算化课时和学分比重,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便于学生学习巩固,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会计职业生涯,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除了开设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应重点突出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即应设置以下课程:计算机基础、excel电算化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如Foxpro)、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及其实践等。增加以上课程的原因在于:

第一,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涉及了excel,但没有突出其与会计结合的特点。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不仅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而且具有极强的数字和表格处理能力,尤其是其函数功能应用范围非常广。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

第二,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实际应用中的财务软件都是在其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人员,将《Foxpro》作为数据库的一门编程语言去学习和掌握非常必要。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发一些简单、实用的管理系统。

第三,当今是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已从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发展到了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因此,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增加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

第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开设《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理论和实践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会计电算化实务的操作基本技能。通过会计电算化实践,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具备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操作技能。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中职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将岗前培训作为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制定以“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政策,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下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工作部门去锻炼等方式,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学校既可以把相关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参与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通过兼职形式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聘请企事业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和指导学生实习。

3.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效率

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中,大都“重理论、轻技能”,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因而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强,因此,针对中职教育的目标应将实践性贯穿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逆向思维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等多种方法,弥补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设计案例时应注意尽量用少的版面,篇幅不宜过长;其次,要形象,尽量使用软件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计软件大都是沿着“账务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账簿处理—报表系统初始化—报表编制”等业务流程处理来处理会计业务的,但在运行会计软件中碰到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编制后却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要分析其不平衡原因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即“报表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账簿处理是否错误凭证处理是否错误账务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就是掌握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的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课程设计教学是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结合一定项目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设计可以小组或个人独立方式完成,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4.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加大实训实践教学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另外,目前各职校主要以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践、实训很少,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局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实战技能和就业能力,应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选择一些业务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进步能力。

总之,实践性教学是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结束语

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

而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通过讲授理论,结合案例,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需要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不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探讨,从而促进和推动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琳.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2~64

[2]朱振慧.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调查报告[J].商场现代化,2011(13):126~127

[3]财政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3.5.30

[4]吴克萼、陈桂仙.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职业技术教育,2012(7):13~14

[5]李海凤.浅析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对策[J].学园,2011(12):181

[6]于秀丽.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2012(12):101

[7]玄宏.关于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13~15

[8]杨会芳.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5):100~101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4

一、合理设置课程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企业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科学地设置课程。

笔者认为,学生在上会计电算化课之前要打下计算机和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因此一年级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基础会计。在此基础上,二年级上学期同时安排企业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已打好基础,同时上企业财务会计又可防止学生忘记专业知识。最后将两方面知识连接起来,着重教育学生如何使用会计软件。这样学生才能较为容易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并学以致用。课时安排也非常重要,实践性较强的会计电算化要求学生必须多上机操作。笔者认为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按1∶2的比例安排较为理想。

二、选择适用教材

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校选用会计电算化教材多以理论型教材为主,甚少选择实用型教材。这样,上课时教师就要把软件的每个操作步骤写清楚,浪费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学生课后复习时也没有参考书,不利于教与学。笔者认为教材的选择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多个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比较后觉得,财务软件公司编制的教材通常附有实验手册与资料,有的还附有实验软件光盘,可以满足教与学的要求,比较适合中职学生使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参照选购的财务软件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1.将理论知识予于实际操作中讲解。笔者发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开始就讲理论知识,效果很不好。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也难明白,自然就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学习激情。将理论知识予于实际操作中讲解效果就不同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多样的问题,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理论。这样就会学得有兴趣,并且理解得比较深入透彻。

2.涉入其他核算系统。笔者经过了解,部分学校为了应付考证,只让学生学习考证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其他子系统的学习并没有联系手工资料进行授课,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财务会计与企业其他业务部门的联系,造成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工作脱节。

3.采用比较法教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比手工账简便。先让学生做一套业务量不多的手工账,包括上一年12月和这一年1月两个月的财务数据,再通过电脑来处理这两个月的财务数据。手工做账,每年一月份都要买新账簿回来开账,要将上一年12月份的每个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登记到新账簿当作1月份期初余额。而会计电算化只需选择软件上“建立新年度账”和“结转下一会计年度”这两个功能就达到目的。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出会计电算化的简便性,从而坚定学习会计电算化的信心。

四、建立仿真实训基地

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而提高其岗位能力。因此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中职学校要投入专业资金,筹建一个仿真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工作过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等方面全真模拟企业。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5

会计专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进入大学两年,对于会计的基础知识我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对会计工作流程还不是很了解。为了将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作到学以至用所以我来到了北京文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实习。

我希望通过我的实习来增进我的会计实际经验,以后工作之后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去。该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CaD/Cam)开发和生产。文泰系列产品均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包括多项软件著作权、多项产品专利。

文泰公司的软件产品已被广泛用于标识、装潢装饰、工艺礼品、模具、家具制造、工业制造等多种行业。文泰的目标是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辅助标识和制造软件(CaS/Cam)的研发企业,产品供应中国和国际市场。

(二)实习内容

(1)第一天上班,内心忐忑不安,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两年的所学。紧张的则是,没有经验,万一做错,或做不好事,很容易就会被人讨厌甚至责骂!最重要的是,我不愿因为自己而给别人带来麻烦!我希望能给人一个诚实、端庄、守信、细心的好印象,我觉得这是一个职场新人应该最起码具备的。

公司很大,我被分到了财务分管室。他们虽然人员不多,做的事却不少;办公室虽不大,但学到的知识却不少。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并不只有一间公司,而是分租给了其他的几个企业进行经营。物业管理办公室里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两个会计人员以及一个出纳。办公室里的时会计负责带我,不知是否因为我与他的姓同音的缘故,他对我特别照顾。他先带领我去熟悉周围的环境,并带我去拜访了承租我们公司厂房的公司。对此,我有些不解其意。但他却乐此不疲地逐一将我介绍给各间公司不同部门的职员。在回到物业办时,他才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说,人际关系不能只局限于这小小的办公室,就算办公室很大,也要走出去接近外面的人,尤其还是经常会跟自己打交道的人!“人认识的多了,事就好办多了!”刚来的第一天,他就给我上了一课。告诉了我团队的重要性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虽然没有拿到抽屉、柜子、资料室的钥匙,但我拿到了办公室的钥匙,我决定利用它作些事情。第二天,我早早的来到了办公室。开门进去后,便着手对办公室进行清洁。果不其然,在上班时间准时来上班的人员都对我进行了“公开式”的表扬。接着,时会计遍拿出了他们以前做的帐给我看,说是让我熟悉一下,今天就可以开始接触真正的业务了。这使我很兴奋,突然有种英雄终有所用的感觉。于是,草翻过了那些凭证及账目,迫不及待地便想大显身手。然而。很快我就为我的浮躁甚至是自信付出了代价,也受到的教训。我一直以为像公司的普通账目我应该是信手拈来,但是我却做错了。 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子,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以前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只要用红笔划掉,在写上“作废”两字就可以了。

2.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对摘要栏很不看中,认为可写可不写,没想到这里还有名堂呢!真实不学不知道啊! 3.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而不能乱写。所有的帐都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就是所谓的月清月结,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别以为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常有人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可以先用铅笔进行记账,以妨出错时不好改。

会计师傅说,会计的责任重大,别看只是单纯地动动笔,但关系的内容可广了,责任更是重大。若是一不小心,可能连自己违法犯纪了都不知道呢。到那时后果才是真的严重!时会计的语重心长,使我有如醍醐灌顶,不敢再有所懈怠。吸取了今天的教训,在回到宿舍后,立即拿起了已被我搁置在旁很久的会计专业的书籍再次翻读。以免自己再犯其它错误,还是防患于未然比较好。毕竟会计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别人负责。时会计的教导让我认识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操守甚为重要。要细心,耐心,还要有恒心,具备了这“三心”才能作好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 接下来的几天,我跟着会计师傅一直熟悉公司的各个账目,会计师傅说,要先熟悉好各个账目,才能更快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时会计请教,他总是无比耐心,不厌其烦的回答我的问题。

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好师傅。

(2)她教我如何核对银行日记账,并且带我一起去银行,实地熟练地操作,教我为几个常有业务往来的单位汇款,教我看税率,教我如何计算各种所得税,并教我怎样帮职工派发工资等。我真是受益匪浅,得到的知识良多,最起码比我预期中的多。我为自己刚来时的幼稚想法感到羞愧,还好我已经在时会计的带领下渐入佳境了。到月初的时候,师傅让我跟着她一起来派发公司员工的工资。我很认真的看着师傅的每一个步骤,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来证明自己。师傅对于我的认真劲很是赞赏。她告诉我,每个月的月初时非常的忙碌的,不仅要派发员工的工资,还要和各个客户来结算账目。我仔细的听取师傅说的每一句话,生怕漏掉了一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作的工作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师傅对我说,在处理业务时要多核算几遍,你是新手,要有耐心,

要有不怕重复的毅力。我很是高兴,因为我逐渐的融入到了这个大环境当中去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离开操作和实践,理论只能成为一种空壳。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做账。刚到会计部时我是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学习熟悉公司一贯的会计做账做法。由于以前在学校上过会计模拟实验和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并不是凭着记忆再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就可以完全轻轻松松地熟练掌握会计凭证。因为我们很容易疏忽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记录。在各项经济业务登记到账户之前,都要首先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确定所涉及的账户及其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因为会计分录不够熟悉,在尝试制单的时候,我感觉有点力不从心,除了多问会计师傅相关知识,我还得在晚上时加班补课。首先我认真读透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做好笔记,随身带在身上,有空就看看。虽然有很多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是现实工作中的一些银行账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领悟,这时候我对会计实操的印象更加深刻了。除此之外,会计师傅还叮嘱我平时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我开始进入到日常的记账凭证的审核当中。记账凭证的审核必须要注意到以下三点:

(一)、合规性审核:这就要求审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合规、合法,对于弄虚作假、涂改或经济业务不合法的凭证,应拒受理,并报请上级有关人员处理。

(二)、完整性审核:审核原始凭证的内容是否齐全,若填写不全,手续不完备,应退经办人员补办完整后,才予与受理。

(三)、技术性审核:主要审核原始凭证的摘要和数字及其项目是否填写正确,数量、单价、金额、合计是否填写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相符。若有差异,应退经办人员予以更正。

根据以上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我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开始进入金蝶会计软件的录入记账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账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到了审核凭证时就会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账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编制记账凭证,我还得熟悉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包括记账、打印所需要的账簿以及查询凭证等财务软件的一些常用的操作。从制单到记账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有的账都记好了,接下来就要对账和结账了。对账的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是账证核对,二是账账核对,三是账实核对。结账于各会计期末进行,所以,我们有月结、季结、和年结。除此之外,结账时每一账页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账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先用铅笔写数据,确保无误之后才用黑色签字笔填上去。?作为一名会计,整天要对着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难免会心生烦闷、厌倦,登账时就更加错漏百出。俗话说得好,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其实,只要你用心地做,就会其乐无穷。通过之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不仅是会计师傅对我是很看好,而且很多见过我工作的人都对我是抱有很大的希望。我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没有白白的浪费掉,我知道了自己是很有前途的。可是我却犯了好几次不应该犯得错误,虽然同事们都原谅了我,但是我感觉我自己很内疚,毕竟我都实践了很长的时间了。我感觉自己应该可以运用自如的,但是自我看好这个毛病影响了我的发挥。我感觉自己像是个迷茫的孩子。但是会计师傅的鼓励帮助我从中解脱了出去,他一直不停的鼓励我在去实践一下。在我一直的努力下,我得到了第一次工资的涨幅。我很庆幸自己能得到这样一次的鼓励。

(三)实习结果

古人说得好:“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只要爱我所做,自然就会成为做我所爱。出纳也是实习中的一个内容。提起出纳,自然就想到现金和银行。出纳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跑银行。跑银行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寒冬酷暑,刮风下雨,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非常辛苦。平时,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一名成功的出纳一定要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毅力!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的实际知识,而且领悟到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我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很大的一个档次,我明白此次实习的含义,我知道了为什么学校要安排人去实习。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也逐渐的成熟,比较流行的就是2+1的办学模式,其教学目标也就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更强调实用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实现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已开始重视这一教学环节,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实训教学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一、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上岗适应能力快的毕业生。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个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要完全达到优秀的水平,确实比较难实现,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学生学习会计,归根到底是要学会实际操作。然而,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实训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课程比重偏低。很多学校没有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即使有也是设备不全,难以使用,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偏少,比如不少学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只安排20个课时左右。按照这种模式去培养学生,当然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很差,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更低了。

(二)校外实训重视不足,与校内实训难挂钩

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在会计教学计划中,学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教学集中在前面两年,第三年则由学生进行实习,在短时间的教学时间的安排下,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由于中职学生基础差、课时紧、学习内容多,在规定时间不能完成全部实践内容,学校又很难给学生找到对口的实习单位。有的学校干脆把学生“散放”到社会上,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名义上是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而无法进行实习,有部分学生虽然联系到实习单位,但由于没有好的社会关系而无法接触到真正的会计业务机会,只能是走马观花似地看一看,根本达不到会计实习的目的。这样,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就根本没有办法相挂钩。

(三)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越来越普遍,对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学校必须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要同步结合,培养全面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很多学校都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即使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分别设置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在教学环节中,两个实验相互脱节。手工实验结果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进一步验证,二者的有机关联及相互印证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同学抱怨会计繁琐的一个原因,不仅提高了工作的难度,信息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四)实训教学师资力量较弱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且大多数学校包括在很多的高等教育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尤其是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不管在时间上、组织上或者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脱离实践的现象。

二、中职会计实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基层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和培养通过“对口高考”进入高等院校会计相关专业学习的预备人才。针对现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是会计专业改革的准绳。

三、中职会计实训教学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一)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的落选者,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较低,对课程是改革势在必行,应该从三方面考虑:1、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教学、学生自学等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使其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人格全面发展。2、调整课程结构,对原有的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综合和整合。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互相交叉、互相渗透、有机融合。3、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采用“双证式”课程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进行学历又进行认证教育,从而保证了学生在毕业时、甚至最后一学期参加社会实践时就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

(二)注重建立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

实训教学也就为实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又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又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会计实训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改变多年来教学落后于实践的被动局面,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取得实际生活中的第一手资料,使会计教学与实践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3)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派出专业教师到高等学校深造,学习他们更先进的专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教学方法,学校在时间上、组织上或者经费上都能给予相应的安排,甚至是制度性的保障。

(三)组织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注重将手工与电算化实验紧密结合

当今社会对会计人员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是当前会计人员中层次较低的行列,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必须有较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两个实验室,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有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同时在实训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就某一技术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学生掌握。

(四)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

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第三年是学生实习阶段,学生通过一年的实习,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通过校企合作,不仅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训平台,建立校企合作也是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建立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实践教学单位,包括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彻底解决学生实习难安排的困境,使学生的校外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到校内的实训和校外的实习很好地结合,使校外实训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未来中职教育的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实训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中职学校必须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不断的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训水平,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兰.现行校内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完善之探讨[J].商业会计,2009(13).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119-2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实用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地方,在高等教育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众多专业中实用性更强,就业前景较高的一门专业,基本存在于高职教育的每一所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应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并应与于本科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所区别,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工作,展现会计专业的高职特色和实用性,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1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会计行业就业率的不断提高,国家各大院校基本都设立了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此外对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为进一步提高自己就业率,也会选择考取会计资格证书,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虽然国家每年都有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但由于高校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多的集中理论基础方面,而较少关注社会的发展需要,甚至说,高校的会计教学工作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步伐。对于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强,但实用性较差,一般只能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会计工作。

国家过度重视会计资格证书,以至于各个专业的学生都会尝试去考取会计资格证书。相对其他证书来说,会计资格证书的获取比较容易,对于获得会计资格证书的学生,他们虽然具有了从事会计行业的资格,但他们不仅缺乏理论基础,而且不具有实际经验,发展受到限制。因此虽然国家会计人数众多,但真正能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较少。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2.1课程改革不够彻底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工作应以培养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目前的会计专业高职教育中,随着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力度还不够大,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还没有摆脱学科教学的理念,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融合完全。

2.2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虽然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师资力量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以及可能改革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数量较少;能够真正满足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较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以本科生为主,硕士生为辅的模式,高学历专业人才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工程师较少,导致师资力量薄弱。在高职教学工作中真正具备理论和实践双佳的教师基本没有,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很难保证会计专业课程的全面实施。

2.3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还不完善

会计专业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重视学生实训,注重实践能力的、适应市场需求能力的培养。实训基地的不完善主要体现以下赘龇矫妫

一是能够适应高职教育的一体化设备、教学场地不完善,在综合模拟实训条件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二是校外实训基地较少,实训企业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三是没有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高职教学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为会计高职教学工作创造更好的校外实训条件。

2.4专业课程没有特色体现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还是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没有展现出专业的特色性。会计课程的教学高职基本还是按照本科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只有一些形式上的改变,实质上相似的,没有高职特色。

3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建议

3.1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彻底的改革

高职院校之所以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是因为两者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和培养目的是不同的,高职教学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应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确保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直接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作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利用对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可以采取分段设计的方式,对学生三年的教学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遵循社会发展需求,以确保让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安排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开始相关的课程,例如,会计基础学、会计电算化等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大概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学生第一阶段的培养计划,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取得助理会计师的资格。这一阶段的学习就比较倾向于专业的教学内容,在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可以开设以下课程:经济法基础学、财务管理学、初级会计实务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等相关课程。在学生完成了上述两个阶段的培养计划后,基本具备了从事会计行业相关的资格,第三阶段的培训就是以实训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具备直接从事会计相关工作为目标,主要开设纳税申报、税收实务以及出纳实务等实用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实现对学生这一目标的培养,确保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直接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3.2优化校内实训资源,完善校外实训建设

会计专业高职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就在于如何完善实训教学设施,加强学生的实训教学。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校内实训教学;二是校外实训教学。

优化校内实训教学可以在高职院校建设一整套智能实验室,集财务、业务和税务为一体,通过案例系统、考试系统和管理系统等教学辅助功能,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工作与社会发展紧密连接,避免教育工作与社会的脱节。将会计专业教学与财务系统相结合,培养学生财务一体化处理能力。通过智能实验室,可以对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模拟,让教学工作更贴近实际,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校外实训教学,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便更适应社会需求。作为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校外实训教学的力度,有效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去。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针对企业的选择也要慎重,应多选择优秀的企业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合作。

3.3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其他行业也是日新月异,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会计行业也是如此,随着各种财务软件的不断更新,为保证会计人员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也必须跟随市场需要即使调整。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企业越来越多,外贸会计人才成为市场需求的对象,传统的会计培训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培养实用性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培养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外汇业务核算、出口商品税率核算等,使培养出的会计人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同时,高职院校的培养工作也应围绕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为目标。

4结论与展望

高职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学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为国家培养实用性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工作也应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的。目前,我们国家对于会计专业的高职教育工作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如何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假设工作是确保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关键。针对现有不足,本位提出了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彻底的改革、优化校内实训资源,完善校外实训建设以及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的措施。笔者相信,随着国家的重视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完善,会计专业高职教育也会越来越适用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苗翠萍.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3(10).

[2]杨亦民.李继志.我校会计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8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应改进中职考试制度,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知识两大考试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发展的核心作用。文化基础课考核评价,要体现不同基础学生的多层目标要求。核心专业课的考核评价注重“普适性”,要与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证书考核相结合。拓展专业课考核评价,要注重将“专深型”融合在教学实训和综合实践过程之中,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早在2002年底,教育部制定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新方案,评价的核心是促发展,评价的功能在于导向、激励、诊断和发展,评价的内容要多元,评价的方法要多样。2004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提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积极开发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对学习者就业有实际帮助,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相结合的课程或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和开发大类专业通用的课程,逐步满足职业学校建立复合型专业的需要。还提到,文化课要根据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劳动就业的实际需要,实施不同的课程目标,确定相应教学内容和学分。教育部的意见、指示指明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阐述了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要求。

随着对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以学者为中心”等新理念的深人理解,市场对人才多元化,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的探讨,课程改革和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现行的会考制度是检查、评价职业类学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但是,其基本痕迹仍停留于普教模式,与企业需求、中职人才培养不尽协调。如何改进中职会考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考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在新的课程改革基础上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是相关人员应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目前会计专业专业课会考科目设置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会考的专业课科目: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第三学期《财务会计》、第四学期《财务管理》。各学校的财会专业老师大都同时承担多门课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非常看重学生的会考成绩。教师为了会考科目迫不得已占用其它课的课时及缩短技能课课时,这样就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背道而驰孔

2.考核形式陈旧

三门专业课均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时间和空间规定很死,题型大多是填空、单项、多项选择题、判断、会计分录及综合计算,重视理论知识,不利于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试方式,不利于调动和发挥教师创新教育下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体现学生全面真实地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反应出对专业技能掌握的护砰和实际操作能力。

3.试卷情况分析

为了统一湖州市各中等职业学校考试范围,降低考试难度,市教研室提供模拟试卷,结果考分普遍提高,不能测试出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真实差异,连平时作业都不做的学生考前“临阵磨枪”也能考到及格,教研室把学生成绩(划分为a,B,C,D)都打为C以上,不仅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相反还会助长学生的侥幸心理,不利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利于教会学生对持久价值的知识技能和思考习惯的培养。

4一卷定等级不适合职业类学生

凭一张试卷来确定一个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并给予一个等级,这对运用型的学科来说不合理,忽略了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引发了惰怠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考核过于模式化、形式化,已经偏离了考试的初衷,起不到真正考核的目的,对一门课的掌握程度应该通过实践才能检验。

二、对会计会考改革的探讨

对会考改革,就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及考试结果的评价等进行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教材、教学不断改革的科学会考制度。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塔养目标

(1)从事会计职业的学生调查

①最有用的理论知识分析。通过一年或几年的实际工作后,毕业生认为原来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哪些最有实用意义(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上可知:毕业生认为最有实用意义的首先是财务会计知识,其次是基础会计和电算化,税法和成本会计比重也较大,而财务管理知识的动用次数少,而不太为企业看重。可见,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必须强化和细化学习。

②最有用的实践技能分析。毕业生认为最有用的实践技能是什么(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的最有实用意义的实践技能是会计操作技能、计算机技能和会计电算化技能。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该大量地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账本的登记和报表编制等会计技能的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会计电算化的操作,特别是从手工账向电算化账过渡的操作非常需要。而计算机技能应用最多的是word和excel软件的操作。税务处理技能是毕业生普遍认为更为陌生但又很重要的一个技能。(Z)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国家相关部门早有规定,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六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术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但由于用人单位及许多家长片面追求高学历,使得过去一段时间学校迁就这一思潮。根据对上述从事会计职业的学生调查,笔者认为必须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绝大多数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以达到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鼓励学生就业后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学习。这将牵动职业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的根本改变。

2.专业课程设呈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1)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所有的专业都是以课程为元素的,相同的专业可以有不同的课程设置,而课程又决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达到。中职学校的课程总体结构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①文化课模块。②核心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基础理论和核心技能)。③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含整合型课程及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本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专业课程及各种技能证书应开设《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的课程实习,《企业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操作,收银员的电脑制表、点钞练习、电脑开票、网上申报纳税的模拟实习等。总之,课程的设置应强调职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必须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为导向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式转变。课程设置、课程模式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应充分满足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模式。

(2)教学方法要创新。随着课程设置的改革,传统的群体化的授课方式很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因而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对普通文化课教学应实行分层教学,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分,具有不同的选择权利。对专业课的教学可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等为现代行为导向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3教学考核方法

为了进一步贯彻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必需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使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需要,构建有利于素质培养的评价体系。建立与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教育两大体系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真正形成职业中专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重中之重。

(1)文化基础课考核。应突出以专业应用为基础,分层考核,由学生选择层次确定该拿学先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各得其所。文化课在职业学校中具有双重的功能,即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知识铺垫的功能和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给予直接支持的功能。随着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递的渠道越来越多,知识学习的途径越来越灵活,前一功能正在逐步弱化;随着当前技能型人才紧缺,劳动力市场又供大于求,后一功能正在进一步强化。

(2)核心专业课程模块的考核。应与考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这种证书必须要有权威性,在企业中得到认可并可在各行业中通用。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劳动局联合起来组织相关证书的考核。学校结合考证应知应会的内容融人在课堂教育中,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学业负担,除正常的教学以外,不须再参加各种考证培训班学习,如:《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可结合目前财政局会计上岗证的考核,《会计电算化》教学结合财政局的《会计电算化》证考核,《企业财务会计》类似会计中级证的考核。这样能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避免纯理论知识的考试形式,还能起到衡量学生专业能力及从业能力的主要标志作用,做到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与技能证书相接轨。“以证代考”—课程最终的考核结果是证书或者用某些证书代替课程的考试。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9

1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理由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仍较多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理论切入教学,把全部专业概念、原理知识传授给学生。由于专业理论较抽象,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学生学习如同嚼蜡,内容枯燥较为难以理解,学起来很吃力,深入不下去,甚至有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想再继续学下去。在教学方面,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专业教师也经常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上课内容增加不少,课堂效率提高了,但实际效果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大部分课堂教学的策略还是使用讲授法加上多媒体演示,学生还是被动学习,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再加上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很好地消化,课后不能及时进行巩固,导致学生越学越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堂教学忽视操作。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给学生讲解会计理论方面的内容,至于实践的内容是实践环节的事,从而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指导严重脱节。

1.2仿真实训仿而不真。中职会计专业基本上都建有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室,提供学生会计仿真模拟训练,但很多学校实训室的配置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影响学生的实训效果。同时,教师给学生安排的仿真模拟实训,几乎是企业常规性会计业务所涉及的内容,一些极为重要的会计技巧,往往没有进行实训。

1.3校外实习名不副实。一方面,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很多企业会借口涉及公司商业机密,不让实习学生接触公司真实而全面的会计资料,也不让学生轮岗实习,更难以参与到会计实际工作中去。名义上是到企业进行会计毕业实习,实际上是干一些复印、打字及搞卫生等杂活。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表现为学生处于“放羊式”的实习,既没有给实习企业补助,也没有派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过程跟踪管理和指导,学生与企业之间无法就实习技能方面进行协调。

1.4学生平时的操作训练缺乏实效。教室布置给学生平时的训练作业,基本上是理论性的题目,操作性和C合性的题目基本上没有;有些教师为了批改实验报告方便,以布置比较简单的单向性实验为主,综合性试验几乎不布置,布置了也不批改,这样,教师就不可能了解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和技能掌握的水平,学生也不清楚自己做的实验对还是错。

2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1课前吃透教材。

《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甚至今后学生对职业的选择,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根据教学的目标,潜心钻研教材,研究并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整合、精简教学内容,适当归并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范围较广,在讲授时应尽量把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难点内容尽量分配较多的课时,讲解时做到逻辑关系清晰,使学生容易听懂又便于记忆。针对一些实际业务理由,要组织学生讨论。同时由于中职会计专业类教材内容陈旧,没有系统地融入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我们要在一个适度的情况,下,采取增减内容的变通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关于会计的专业篇10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中职教学中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六章第十五条中明确指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结合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其制度化水平。推动行业协会、公司积极创建职业学校,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优惠待遇,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是,近年来教学方面与实验室和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建设中暴露了很多的问题。

(一)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不完整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具体操作过程中仅仅包含在理论教学范围之中,不具备相应的机制,因此造成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了解并非特别全面,只单纯想要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但是在另外的职业技能还有职业价值观方面没有特别关注。目标非常模糊造成了从具体操作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非常明显的缺陷和问题,学生仅仅能够了解非常常见的会计核算技巧,但是在公司控制综合经营等知识的整体应用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及不足,人才市场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无法从具体操作过程之内得到有效的展示。

(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教学方法单一

时下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设置偏少,实践教学一般仅占总学分(学时)的10%-20%;而国外中职院校一般为35%左右。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偏低造成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差,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不能顺利就业。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是单元练习和测试,专业课校内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验及校外实习相结合,而案例教学、专家论坛、学生积极投身于课题分析过程之内等不同教育手段没有得到合理的采纳,造成了学生没有高昂的热情,会计工作者应当拥有的职业能力均不是特别强,和最低标准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不足,缺乏职教特色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主要是从校门到校门,大致而言不具备相应的实践基础,若学校没有明确要求老师从教育过程中应当实现的目标,老师通常情况下不会特别热衷于参加培训工作,造成了从具体教育环节之内工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教育质量没有坚实的保障。

(四)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校外实习从整个教育过程中为特别关键的步骤,能够推动学生在会计职业方面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过因为会计职业自身明显的性质,工作者能够掌握的资料往往包括了公司的重要机密信息,很多公司通常比较抵触学生实习,有的允许进行实习,同样仅仅是参观性实习,通常避免让学生顶岗实习,造成校外实习效果差一些。

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从重知识向重能力方面转变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倾向于对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所以,必须确立实践教学从整个教育过程之内的关键作用和影响。要慢慢的把实践课和理论课实现有机分离,自主安排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案还有实施步骤,通过上述方式方可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实际水平。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良好的实践课程体系必须能够保持连贯性,能够从整个教育过程始终得到充分展示。所以,一定营造合理的能够和理论教学保持有机分离的实践课程体系,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不断提高实践课程份额,强调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不断增强其处理难点的能力,还有不断提高交流水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借助各种各样存在明显差异的教育手段,通过这种方式来不断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按照教育部门提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要求外,教师每学期还要通过集中培训或自学的方式专业实践课时不低于20课时,而且最终要考核效果如何,成绩优异的奖励,没有完成规定实践教学任务的应当进行相应的惩处。

其次应当借助综合平台,科学合理的调派不具备实践经历的老师接受培训活动,积极开展沟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强整体能力,不断提高指导性还有针对性水平。

最后为校内实训此步骤,能够调派部分公司拥有非常突出的工作能力还有实践活动经验的工作者进行讲解,同时,可以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获得更多了解相关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要结合所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需求带进课堂。

(四)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基地的规模要适当,最好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都有,使学生能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千差万别的会计业务,丰富学生就业所需的会计从业经验;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财务工作,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毕业生校外实训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许萍.会计人才能力社会需求的国际比较——国内外用人单位招聘意向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2006.

[2]郭兰英.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08.

[3]白燕.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探析[J].会计之友,2006.

[4]陈月清.浅析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