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素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7:37

职业道德素质篇1

1对病人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是来自护士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做到想病人之所想,也就是要想到病人需要得到什么帮助。如病人离开亲人离开家庭和工作,带着疾病的痛苦来住院,在医院这个陌生环境,他的生活习惯要改变,还要接受自己不理解的检查、治疗、手术等,又要考虑愈后,家庭、生活、经济、工作、婚姻、子女等,因而产生寂寞、空虚、思念、忧虑、焦急、恐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情绪,如果护士缺乏同情心和爱心,就不会去了解病人心理变化,就会在工作中用简单生硬的语言,甚至对病人产生意见时,就会用讽刺、挖苦、不文明的语言和态度对待病人。反之,如果护士认识到良好的语言、友谊的态度、愉快的情感、亲切的照顾、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舒适的环境都可以使病人紧张情绪得到松弛,思想情绪健康时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护士就可以做到急病人之所需,用安慰、信任、鼓励的语言。通过分析、暗示、解脱、转移情绪等方法,帮助急性病人维持精神情绪的完整,帮助慢性病人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及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所以说护士工作已进入病人个体生命空间,可以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来接受治疗。

2护士的言谈、举止、作风对病人的影响

护士的举止、言行、衣着、仪表等都来自道德情感和道德的认识,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病人的复杂的心理变化,有的临床医学家认为:病人对每个护士神态、举止的观察分析,往往超过了护士对他们以及护士对自己言行举止的关注。如护士上班衣着整洁、朴素大方、礼貌热情、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就会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尤其是第一次见面,不仅使病人产生亲切感、信赖感,使病人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这种情感往往会较长时间影响病人对护士的态度,无疑对病人一种安慰和鼓励。这种职业道德,它一方面使病人增强治疗信心,发挥机体潜在的防御功能和抗病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如果遇见护士衣着不整洁,服务态度生硬,情绪不稳,迁怒病人,挑剔斥责病人,工作懒洋洋,病人就会产生对医院治疗信心不足的思想情绪,对护士则产生不信任,使病人产生心理负担,甚至造成心理创伤,削弱抗病能力,认为住院治疗缺乏安全感。

在护士的言谈、举止作风中经常出现不正常,不健康的行为。如在病人旁边聊天、谈论电影、议论别人、商量购买物品等对病人不一视同仁,不深入病房,聚在一起闲谈,工作不严肃,服错药,打错针等都可使病人思想上产生不良刺激,造成不满情绪,甚至放弃治疗机会,回家等死或到别处住院。护士应该认识到语言是直接与思维相联系的,思维认识和活动结果是通过语言反映出来的。语言污染和不礼貌的举止给病人心理上造成极大挫伤,对疾病治疗会带来不利。

护士要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是靠有礼貌、温和亲切的语言和熟练精湛的业务技术取得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护理这个直接为病人服务的职业,应认识到忽视的举止、言行、衣着、仪表和病人的康复有密切的关系。

护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表现为举止大方、端庄有理、服饰朴素、清洁整齐、和蔼可亲,工作热情,精神饱满,作风正派,不谋私利,一视同仁,认真负责,掌握心里,实事求是。

职业道德素质篇2

关键词:在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教师进修学校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基地,未来高技术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素质教育培训,特别是良好思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的培训,就成为时代与现代高科技教学对进修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在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内容

今天的一线教师,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眼界比较开阔,思想比较活跃,进取心较强,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强,但受市场经济观念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走上弯路。如果说一名学员的智力不合格是“废品”,体能不合格是“次品”,那么他的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成为:“危险品”。大家都知道,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一名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始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多年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育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爱校如家,精心育人,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赢得了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也存在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的现象,以及热衷于“有偿家教”,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问题,甚至有个别教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刑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社会舆论反映十分强烈,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

1、培养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要培养学员爱国主义情感和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必须培养学员的法制观念

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3、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必须使学员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二、培养在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措施

在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并非―蹴而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之中,具体地讲应注重采取下列措施:

1、采取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师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采取“划一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教师必须破除这种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创造性、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

2、采用理论灌输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要改革教学的传统观念。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是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根本区别之一。传统教学观认为,对知识记得越牢固越好,并把知识作为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来掌握,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培养,长期下去就会受到压抑和扼杀。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

来我校培训的学员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有赖于在校全过程的系统培养。专题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是全过程育人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为此,要从学员入学开始有针对性地安排一系列专题讲座。比如,通过让老教师中的优秀代表献身说法,使新学员的心灵和思想得以启迪,进而坚定自己争做优秀教师的信心;通过邀请外省市的先进典型来我校报告其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模范事迹来感召学员,激发学员热爱讲台、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通过举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使学员逐渐认清学法、懂法、遵法的必要性;通过革命传统教育,陶冶学员的思想情操,纯洁学员的思想意识;通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专题教育,激发学员“终身事业一教鞭”的光荣感和责任感;通过优化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管理环境和校风、校貌等,使学员在耳濡目染中不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通过优秀学员讲台上热情洋溢的演说,激励全体学员走向基层、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的坚强意志。

总之,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认清在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并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之中,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素质篇3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后备力量。要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应当“有道德”.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在强调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基础上,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这不仅是对全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对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职业教育的日益深入,在教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的种种误区逐渐显露了出来。表现之一:部分教师常常把职业教育片面认为是一种培养目标十分简单、突出实用技术培养的就业培训.而削弱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制观念、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与提高。以至于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共道德修养不高,不关心集体,不守纪律,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心中只有自己。从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信息来看,表明不受企业欢迎的大多学生不是因为技能低下不适应生产需要,而是因为不会做人。

职业教育虽有素质教育的优势,但它并不等于是素质教育,那种认为职业教育无须实施素质教育或职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能够看到,虽然职业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并无追逐“应试之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但在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上,职业教育并不占优势。职业教育不是天然的素质教育,它与素质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重视一般素质和迁移能力的教育,而把职业能力放在职后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也就是职业角色教育。从教育过程来看,素质教育重视基础性、面性和可发展性;职业教育则强调定向性、用性和灵活性。从教育策略来看,素质教育重视终身教育,要求从学校到社会实行终身学习。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把文化课、理论课限定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素质教育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工作,特别是职业教育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虽然是这个系统工程中已被足够重视的主要部分。但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善与发展,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而道德素质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道德就是一种力量。数千年前,老子迫于过关,留下《道经》、《德经》,首创“道德”一词。今“道德”一词已成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更突出约束性与规范性。其实,“道德”一词本义于《道德经》,为“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国有国德,人有人德。以德治国,是一个国家的美德。以德做人,是一个人的美德。道德层次的不同,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价值高下和生命意义的美丑。人无德不善。美的道德是一个人屹立于传扬社会的脊骨。道德的内涵应当包括勤劳,真诚,勇敢,善良,明理和创造相统一的精神体现。《公民道德规范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20个字:“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很“大”又很“小”。说道德很“大”,是因为它凝结着民族性格,展示着社会文明,构筑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基础。说道德很“小”,是因为它时时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真切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道德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认为,道德、健康和知识,既是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而道德又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误。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没有道德的人,知识再丰富,也难成大器。道德建设要务实不要务虚,要少说多做;少指责别人,多反思自己;要少教育他人,多教育自己;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要强调自觉而不要依赖别人约束。每一位具有道德的中国人。都应该加入到这场道德文化鼎兴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而奋斗!不重视继承传统美德,凭空是不可能建设新道德的。道德建设表现在社会阶层各个方面,但是表率的示范作用影响力最大。从排队、不随地吐痰和遵守交通规则做起!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需要道德来维持和平衡社会秩序与人的心理状态。道德建设靠自己,靠社会,靠国家。道德就是家风国风。在职业教育中德育素质的培养.主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理想追求,培养为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奉献精神。养成遵守纪律、谦让助人的良好品格。以保证在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人才与守法公民。其中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是重要的一方面。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和结果。社会上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职业道德既具有职业特征,又具有各个职业所共同具有的一般要求。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第一步工作是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这是职业学校对学生的特色教育内容,也是多年来的传统教育内容。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学动机。学生可以通过征文、演讲、报告会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要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在我国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每一个大学生都应恪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协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性职业道德准则,这是各个行业都应遵守的。大学生是将来的某一个职业的中坚骨干,懂得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程,掌握某一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将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素质篇4

关键词:会计基本素质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由当前会计职业现状来看,会计职业道德开始出现整体下滑趋势,社会各行各业中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行为频繁出现,给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想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需针对会计职业道德现象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会计人员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内容,寻找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途径,从根本上推动会计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会计人员基本素质与职业道德

(一)基本素质

业务素质:很多单位或企业在针对会计工作分工时并未完全细化,因此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常常需要负责多个流程会计工作,这对会计工作者基本业务素质有较高要求,而能够处理会计业务信息是一个会计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素质:除了业务素质外,会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等,在处理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能力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情感素质:情感素质的本质便是沟通交际能力,会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情感智慧,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交流技巧,尤其是会计主管人员更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各项会计信息工作。

(二)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会计工作者要求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工作具有繁琐、复杂的特点,倘若会计工作者没有“追根求源”的敬业态度,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纰漏;熟悉法规:会计人员必须要熟悉相关会计法律,在处理各项会计经济业务时做到懂法知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依法把好信息关口,确保提供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对于自己知悉的内部机密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应严格保密,切记不可因私人利益而随意向外界透露。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自我评价法:有直接性自我评价和间接性自我评价两种,前者需会计工作者对自己各个阶段工作情况有明确认识,展开准确评价;后者是指会计工作者将自我工作情况和其他会计人员工作行为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全面、综合、准确地评价自己;内部评价法:指会计部门对相关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行为展开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单位或企业内部考核评分、跟踪评价、效率和质量评价以及对比评价等方法。优点是能够对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进行全面、综合、详细的评价;外部评价法:通过组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组织,来实现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判断及自我立法,这种评价的特点是能够将自我约束和行业约束结合在一起,实现双管齐下;社会评价法:一是由社会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机构针对单位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二是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对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进行监督,比如会计师事务所;三是社会成员或者是单位其他工作者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评价。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一)营造优质会计工作环境

会计工作几乎各行各业都有所涉及,会计人员在进行经济活动中需要面对许多财务问题,受到的金钱诱惑也来自方方面面,因此会计行业需为会计人员创设优良工作环境。结合会计工作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保会计人员各项工作内容都能够有法可依,在出现经济纠纷时能够保障会计人员基本权益。企业或单位除了要确保会计人员物质需求外,还应尽可能满足其精神需求,为其创设优良工作环境。另外,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人员为了避免自己的贪腐行为被发现,强制要求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企业领导人行为进行规范,对领导者进行道德或法治宣传教育,并对企业或单位领导者进行全面监控,以此来确保会计工作环境优良性。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监督

加强监督是保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可成立专门的职业道德监督小组或监督部门,对会计人员工作情况和职业道德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定期或不定期针对会计人员工作进行检查和整改,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会计人员出现的财务信息失真或泄漏等问题进行重点处理。一方面,可以从单位内部展开监督,比如内部审计和职能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从单位外部进行监督,比如外部审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财税部门以及注册会计师审查等。借助内外两方面监督,确保会计人员能够严格依照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开展工作,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健全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许多会计专业学校在进行会计人员培养中都更重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教育,而对于其职业道德建设则相对较欠缺,因此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对会计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完善。会计专业课程中还需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在学生进行会计学习初期便对其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培养。现阶段国内很多地区会计后续教育在内容上少有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内容,即便有些学校涉及有相关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僵化等问题。所以必须要对我国会计人员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切实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后续教育,保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会计人员应对自身职业道德有全面、准确的认识,结合市场发展形势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建设,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素质篇5

关键词:法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

在职业道德养成中,法官的法律信仰、良好的品德、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公正无私的胸怀非常重要。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战略指导下,对法官进行良好的法律教育,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机制,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已越来越重要。

一、法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腐朽思想的泛滥也必然影响到人民共和国尊敬的法官们,如,有些禁不住利益的诱惑而铤而走险,成为人民的罪人。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1.司法不公平现象较严重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违反程序、徇私枉法等司法不公现象,有些引起了人民的极大反感。如,湖北佘祥林案、河南赵作海案等案件,暴露出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仍存在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和监管漏洞等现象,余祥林案与赵作海案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属于较严重刑讯逼供,光就这两起案件所曝光的现象,就已经令人触目惊心了。[1]这些司法机关仍存在的司法不公问题不免令人民寒心。

2.司法腐败现象较严重

司法腐败现象的存在,更是令人民寒心,影响到人民法院和法官在人民心中的神圣地位。司法腐败是司法权力被滥用的结果,一部分司法人员不能依法行使权力,而是利用所掌握的国家权力,向当事人索要财物、要求当事人提供赞助,更甚至以钱代罚。[2]有些法官,公然向律师索取一些好处费,对一些应判重刑的罪犯及其家属索要钱财,或甘心接受其贿赂,严重违背了法院所宣扬的体现正义的原则。司法腐败现象的治理已是刻不容缓。

3.法官心理素质较差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保持平衡的心态;在遇到外来行政权力干涉时, 容易受其干扰,甚至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恐慌的情绪,严重影响办案效率和质量的提高。[3]心理素质不高,就会影响到案件的正确判决,更会影响到对罪犯的量刑,一些冤假错案就容易发生,从而造成对一些罪犯审判的不公,也容易导致一些罪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法官心理素质的脆弱,随时都可能给他人带来危害,是导致一些罪犯没有得到法律应有惩罚的重要原因。

4.司法权威不够

司法权威是指司法机关的裁判在解决争讼的活动中所应当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在现实生活中,司法权威与法治理想中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法院的公信力还不够高,法官的职业形象受到质疑,裁判的公正性受到质疑,程序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很多社会公众不视法院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实现正义的最终途径,甚至有些人不视其为有效途径。[4]因为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等现象的存在,造成人们对司法权威的怀疑。一些外来的、不正当干预的行为, 造成了一些案件难以公正的判决,使得司法权威的力量无法发挥。

二、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的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提高法官职业道德素质,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寻求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期盼。

1.确保司法公正,充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惩恶扬善,是人民法院和法官应尽的职责。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建设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官道德建设,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官职业道德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法官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法官的职业道德是通过具体的司法活动体现出来的。[5]法官是承担维护公平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责任人,必须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彰显这一神圣使命。

2.抵制司法腐败,提高法官综合素质

(1)提高法官的专业素质

司法腐败的主角自然是法官,抵制司法腐败还须从其自身做起。实现司法公正,不贪污受贿,为社会弘扬正义、捍卫正义,是法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应作出的贡献。培养法官的崇高法律精神和信念、勇于护法的胆识与使命,到改革和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利用图书馆培养学习和探讨法学理论和审判业务的习惯,是提高法官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6]

(2)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素质

除专业素质以外,在法官的综合素质中,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是否会陷入司法腐败的陷阱之中。单纯地以政治素质代表职业道德的作法,单纯地由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灌输的教育方式,都没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司法活动的职业特点,必须改变以前那种认为职业道德属于可抓可不抓的观念,认识到法官职业道德是法官行为的基本准则,关系到司法能否公正和公众对法治的信仰等根本性问题,同时积极营造崇尚公平正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操守规则的环境,这些是培养法官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措施。法官应确立公正、独立、廉洁、行为正当、勤勉尽责、忠于职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规则。[7]

(3)提高法官的心理素质

法官心理素质如何关系到对案件审理判决的结果。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做到不骄不躁,担负起法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过程中,须保持乐观豁达、大公无私的精神,克服不良情绪,扎实于繁琐的案件之中去,理清思路,才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作为法官,应多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一是为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二也有利于探究犯罪人员的心理。

3.树立司法权威,震慑罪犯,有效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树立司法权威,增强法院的公信力,提升法官的职业形象,大力整治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使人们真正体会到法院和法官的重要作用,切实能通过法院和法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可以威慑到那些企图犯罪的人,使其自觉打消犯罪的念头或中止正在实行的犯罪,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法官职业道德的养成是法官公正执法的迫切需要,是法律严肃性的必然要求。法官应是法律法规的忠实执行者,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案件判决的结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法官无疑是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全面发展的守护神。法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真正从内心认识到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也才能更好地为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秩序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邓烈兴. 浅析我国司法不公现象及司法公正的出路[J]. 法制与社会,2011(32):179-180.

[2]陈丹丹. 论司法公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北方经贸2011(11):47-48.

[3]刘麦霞,刘兵.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法官素质的提高[J]. 商洛学院学报,2007(1):122-125.

[4]甘小平,谢茹. 法治理想、社会现实与司法权威[J]. 法商论坛,2011(2):215-216.

[5]贺志明. 建设法官道德实现司法公正[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101-104.

职业道德素质篇6

关键词:会计岗位;职业道德;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4-73-02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以及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是一般道德在会计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因此,笔者认为职业道德中包含了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培养的概念。

一、从会计总账岗位谈自身体会

作为一名在会计总账及管理岗位20年的会计人员,本人以为不仅要思考“会记账、填表、写分析就是一个好会计吗?”还要进一步思考“做好三张报表就够了吗?”

现代社会的会计工作已不仅仅是单纯地记账、算账和报账,套用一句流行语,“学做账,先要学会做人”。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可以在其工作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会计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较低,但会计工作肩负重任,所以会计就得有自我牺牲精神,因为会计工作默默无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日常工作涉及的输入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提供资料、撰写分析,只能存储在计算机里,印证在账簿上,凝聚在决策层的报告里,其实正是靠这种不图名利的无私奉献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才能使财务人员为决策层科学决策提供有效的服务,使各项政策得以贯彻落实,单位的工作可以正常运转。会计人员担负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任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容易得罪人,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以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具体分析、正确对待。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并选择时机进行沟通,以便应变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

(一)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

财务报表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所以必须提高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以更好的为管理层服务,事实上这也是会计职业素质的自我提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仅需从横向纵向加以分析比较,还应结合财务管理指标,对企业营运能力,经营管理提出建议,以真正使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能满足企业管理层的要求,并通过企业管理层的行为与结果来满足其他相关利益集团的要求。

企业普遍采用以财务业绩为重心的,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要形式的财务报告来揭示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虽然这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企业管理层的信息要求以及决策要求。但是现行的财务报告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会计信息存在不完整性,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现行的企业报告只关注过去而不重视未来。所以作为与时俱进的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增强财务分析报告的决策有用性,才能符合新时期的要求。

(二)成本会计上升到管理会计是必然趋势

由于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往往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疲于应付日常核算、资金头寸、会计数据,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介入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忽视了财务管理,轻视了对经济活动的深入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所以会计人员不能拘泥于一名成本核算员,停留在成本会计的低层次,应努力提高职业素质,上升到“当好参谋,参与管理”的新高度,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应该积极运用大量的财务管理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资金周转率、投资收益率,动态的分析各种数据的潜在意义,同时运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例如eVa(经济增加值指标)等对企业真实盈利状况加以测评。第一做好预测,第二参与决策,第三制订计划,第四严格执行,第五做好效果评估。

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工作的核心。会计工作必定围绕这一中心来开展,于是会计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对各项资金、物资的管理、监督,以保护财产安全,挖掘增产潜力,少花钱多办事,加速资金周转;另一方面要通过收支管理,以合理组织收入,节约费用支出,少投入多产出,增加财富收益。

会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要不算死账,算活账;既要合“理”,也要合“法”,在企业管理中大胆提出不同见解,发挥其管理参谋作用。新形势下的会计人员不仅应是一个懂得会计核算的人,更重要的应是一个善于理财,善于管理的会计人员。

(三)使财务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价值

有效的财务决策信息将全面的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这是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息息相关的。因此财务信息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提高,更能左右企业经营决策的方向,从而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

企业的财务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

随着国内外经济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企业决策层也充分认识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必须要看得懂财务报表,必须要学一点财务知识,因此会计人员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会计人员可以更经常地接触到企业的经营预测和决策过程中。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将不仅需要为经营管理人提供预测和决策所用的信息,甚至还要代为作出经营决策和预测。因此,会计人员要丰富自身的业务水平,拓宽专业领域,比如引用“理财学”、“投资学”等内容,以适应企业决策和预测的需要。财务指标有很多,但只有那些能创造价值的指标,才是对企业管理确实有用的指标,而选择和利用这些指标也是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

职业道德素质篇7

教师的素质是当今社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依然是一个崭新的话题。面对形形的诱惑,教师们如何保持自己的高洁与无私,值得我们深思。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交给了老师,老师对这个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其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教师这一职业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崇高地位,因而备受人们的推崇和尊重。人们不仅把教师誉为“春蚕”“蜡烛”,还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桂冠毫不吝啬地送给了教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许多人,从小学开始,就唱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路走进大学的校门,直到自己踏上三尺讲台,用青春和热血,无怨无悔地书写青春年华;用实际行动,奏响着人类进步的乐章。没有豪言壮语,甚至很多年以后,没有人会记得一位普通教师的名字。然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真实的写照和豪迈的宣言。

二、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教师们始终没有忘记也没有辱没自己的历史使命。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教师并没有淡漠高尚的情操,依然坚定着职责和信念。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如何恪守这份“清贫”和职责呢?这不仅成了许多社会研究家担忧的问题,也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最近几年来,一则又一则有关教师的负面新闻撞响了我们耳边的警钟,虽然这些新闻不足以成为人们对教师和教育质疑的根据;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恪守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虽然这些负面事件只是个别现象,然而,这些个别现象却不容忽视,“小虫和大船”的故事固然不会在教师队伍里上演,也没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危言耸听。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对这种现象等闲视之。这些个别现象固然不会令人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却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对教师职责和权利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职业是一门特殊又重要的职业,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很大,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以立法的形式来建立健全教师队伍,不仅需要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关键还需要实施具体措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对教师提出了战略性的要求,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要身体力行践行人类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和职责。

三、如何解决教师队伍出现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教育关系国计民生,教师任重道远,只有建立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富国强民的愿望才能实现,才能使国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经济发展靠教育,科学发展靠教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教育,而教师,便是其中的掌舵者。教师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舵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断学习强化业务素质。“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对于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从教十几年来,我深感自己知识匮乏,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常常感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便利用业余时间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另外还阅读《教师》《山东教育》《教育观察》等优秀刊物,并做了详细的笔记,在不断学习中,广泛猎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和灵魂,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第二,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法制的外衣。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应是一个依法者,这样,人格的天平才不会倾斜,教师才能在金钱、名利等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保持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思想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发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教师能否坚守“清贫”,是否能淡泊名利,专注于教育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第三,培养乐于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千百年来,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绝对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褒奖,“春蚕”“蜡烛”折射出的自我牺牲精神,正是对教师们的鞭策。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自我牺牲。其实,只要想一想,经过自己辛勤的付出,培养了人才,就不愧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而乐于奉献和自我牺牲,也正是教师品格的高贵之处。第四,要有一颗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爱心。爱弥儿说:“教育,本身就是爱的教育。”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高尚的品格,还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只有赋予了爱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呵护中轻松地学习知识。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而这盏明灯,也需要爱心来充电。在教学中,教师爱学生才会使学生爱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会接受得更快,课堂教学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第五,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航向标,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掌舵者,教师必须有坚定的责任心。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同时也把深深的期望与无限的信任托付给了老师,教师对孩子的人格、学习、生活能力的培养就有了义不容辞的责任。刚进入校门的孩子,他们还是习惯幼儿园的氛围,要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难免会有短暂的不适应。教师既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心,又要担起对学生人格塑造的责任。学生在学校里能否健康快乐地成长,与教师是否具备完善而坚定的责任心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责任心,才能不负家长的期望、社会的重托,才能不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从而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素质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和国民素质,国家的繁荣昌盛,有待教师队伍焕发崭新的面貌,学生在期待着,家长在期待着,学校在期待着,全民族都在期待着!

作者:王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户部乡王家大村小学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素质篇8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道德法律素质

职业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法律是统治阶段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一、遵守职业道德,追求高尚人格

在我国,遵守法纪是建立公共秩序的起码道德条件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对中职学生尤为重要。“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这是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一位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在被企业辞退的中职学生中有50%以上不是因为技能原因,而是因为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的因素。上班第一天就迟到一个多小时,工作时间拿着手机随便聊天;受到一点批评就受不了,随意提出辞职……这些中职学生中在试用期中存在的问题,是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列举出来的。某中职学生实习期间,模仿领导签字,伪造退货凭据,将退货款据为己有,随即不辞而别。事发后,即被追查。以上实例令人深刻的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中职学生既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未来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社会建功立业。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守法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尊严和荣誉,为祖国的富强做力所能及的贡献;要求我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明礼诚信要求我们在家庭生活、职业领域和公共场所,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守规则、行为得体、讲诚信、守信用、诚心待人,诚信处事。

团结友善要求我们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与人为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勤俭自强要求我们保持勤劳节俭,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

敬业奉献要求我们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要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克己奉献,造福社会。

2、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提升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有助于奠定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

“富润屋,德润身”。道德高尚的人,襟怀坦白,心底无私,有利于身心健康。“德者,才之帅也”。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利于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促进职业的成功;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中职学生只有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塑造健康人格,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3、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等。行有行规,业有业德,每年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是:诲人不倦,教书育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是:客观公正,廉洁自律;商业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是:顾客至上,公平交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其中敬业、诚信、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本校学生王宾毕业后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每天早来晚归,勤奋工作,不管分内分外,有无报酬,整个工地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工具、材料安排得井井有条。三个月后,老板让他看管工地,并负责收料。王宾更加努力地工作,干脆搬到工地上住了下来。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管理细致到位,一年下来,为工程节约几万元。老板把他提升为财务总管。王宾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让他在奋斗中感知职业之乐,在专注中享受职业之乐,在成功中分享职业之乐。

二、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1、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职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也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只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崇尚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公民职责,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纪律和法律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两者都要求人们遵守。学校生活必须有纪律。《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管理规定》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纪律规则。

2、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中职学生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认识到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树立起牢固的法制观念。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许多违法犯罪行为是从犯小错开始的,有错不改,越陷越深,若不注意防微杜淅,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因小失大,最终陷入犯罪的深渊。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职业道德素质篇9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68-02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培养就业者具有从业的职业能力,已成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热点,成为世界职业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进一步的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迅速兴起。该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为核心,将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等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符合职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发生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和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资格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能力是现实对高等职业院校研究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忽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中忽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致使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在求职、择业、就业方面往往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眼低手低,盲目就业等现象。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们从现代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的目标出发,通过对新课程、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学习,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渗透于各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就业指导等课堂上,建立全员指导,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为高职高专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提供具有方法意义的借鉴。

美国的通识教育代表,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柯南特领导的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晰地判断和正确辨别普通价值的人。美国现代职业指导权威帕森斯提出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使个人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相匹配的“人职匹配”概念。林晓亮提出的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等各种能力。这些中外代表性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理论工具。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必要性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虽然在学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因此,在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积累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职业实践更接近于生产工作实际,成为沟通理论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桥梁。职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最直接的方法。它包括模拟职业实践环境、实践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职业技术院校按照专业教学的要求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实习场所,利用这些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模拟的职业活动,使学生获得职业体验;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职业指导工作社会化,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开阔就业视野,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各种职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

高职高专在向“职”转化的过程中,要加强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着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掌握求职创业的必备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1.研究教学理论中有关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对学生进行职业导向教育。

职业的导向性就是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获得经营某职业的能力,并在其职业生涯中发展其职业能力。随着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责任的增加,职业导向在一般本科教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涉及,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层次开展。

以职业生涯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目标,明确高职院校所设专业的明确定位。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职业导向教育实际上代表着一种学习的方法,其目标是透过应用和实践学习,让学生领悟相关的基础理论,并以生活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它与传统科目的设计理念一样,需要兼顾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一般的做法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准职业人”培养为核心;以实训为手段;突出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和真实性;多种方式结合,把实训渗透进各教学环节等。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围绕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的建设者。

2.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并组织专家开发“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8项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资源。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第一需求。它不仅是学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而且是今后职业迁移和职业升迁所必需的基础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用人单位调查来看,高职毕业生的“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企业的忠诚度”等这些素质是企业最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可以弥补;缺乏这些素质,专业技能再好也发挥不出来。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就业的“独门兵器“,核心能力能使人找到工作,资格证只能使人获得面试的机会。所以,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进行研究,将对高职学生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对个人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也是当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是顺应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准备。

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开展研究,按照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研究目标。

3.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完善课堂体系设置。

推动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的根本改革,形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寻求实现培养目标(信心的有效建立、责任的有效养成、技能的有效生成和知识的有效构建)的最佳途径。

实施实践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选修课、学院和系学生会或团总支组织的社团文化、科技活动、志愿者义务劳动、技能大赛、体育活动,以及校园环境氛围的熏陶等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谦虚好学、团结合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实践探索,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

4.引入企业文化,加强对职业道德能力的研究。

(1)探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教学新模式,改变职业教育改革中学校热,而企业不热的局面,设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2)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让学生在毕业前就接受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熏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3)探索实训有效的运营模式,改变学生实训地点,寻求实训中心的造血功能。

职业道德素质篇10

关键词:警校;毕业生;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51-02

收稿日期:2010-02-08

资助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青年教师研究项目“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a21)

作者简介:刘东南(1975-),女,湖南湘乡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今社会人们对警察行业的评价不是很好,主要是由于一小撮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差而影响了社会对警察行业的整体评价,可以说是“一粒老鼠屎,打烂一锅汤。”要提高警察的职业道德素质,除了在岗位上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得从源头抓起。现在警察绝大部分毕业于高校,于是提高警察职业道德素质就得提高警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警校教师,分析出警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欠佳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尤显重要。根据调查得知,当前警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欠佳主要是受到了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最初环境,也是对人的发展有着长期影响的因素。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也成为现时代家长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是好样的,至少没有丢家长的脸。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闯祸就是好的,至少不需要他们到处去赔礼道歉。一些家长则是把孩子放到学校,就全托给学校了,自己不太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家长长年在外面打工、做生意等等,只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生活费用,其他完全由学生自主支配、安排。还有些做生意的家长,本身就不讲道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择手段地赚钱。这样,家庭给孩子在道德方面的教育相当缺乏,有时甚至还起着负面影响。家长之所以送学生进警校读书,觉得学生进了警校,自己就万事大吉了,至少是对孩子的成长可以放心了。认为警校严格,学生不会去违纪;认为警校是半军事化或者军事化管理,学生安全有保障。同时对孩子说,你看警察叔叔多神气、多威风。这样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几乎趋于零。

虽然高校在大一新生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门有一节是讲述职业道德的。但老师一般就是花二至四节课将内容讲完,主要是讲学生如何面对当时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知识蜻蜓点水。我们作为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应该与学生探讨相关专业的职业道德,尤其是法律人职业道德要做一个专题来给学生介绍。往往学院忽视了这点,觉得完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知识讲授就可以了。每个学生毕业后都会步入社会,从事一定行业的工作,有必要重点把握职业道德的内容。学习好了理论,才能引导好实践。我们学院以前正是忽略了学生的法律人职业道德教育。

三、学校少数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在学校里,与学生密切联系的除了同学外,就是教师了。教师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大学生正是处于精力充沛,接受新鲜事物快的阶段,尤其是对自己的老师有着一种崇敬之情。出现“亲其师,信其道”的景象。而有的老师本身就缺乏职业道德。对学生不热爱;对学生不是一视同仁,而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嘴巴里讲的满是职业道德,而在行动中处处违背了职业道德。如评选优秀学生或者入党积极分子等等,要求学生请吃、送礼等,给学生留下了不良的印象,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学生觉得老师为人师表的都可以这样做,那自己参加工作后这样对待自己的服务对象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就形成职业道德的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四、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抬头,极大地影响了我们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社会上一些假象的影响,让少数人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些人在金钱物欲的诱惑下,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钻改革的空子,一心为个人捞好处。造成不正之风盛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坑蒙拐骗横行,为了一个钱字,牺牲起码的职业道德、良心和信誉。社会舆论也缺乏明确定位的正确导向,如社会上有个别所谓的致富能人,不管他道德品质恶劣,政治素质很低,生活作风败坏,只因钻了政策的空子赚了些钱,舆论不加分析大肆吹捧,少数人得出的结论就是只要能捞钱,其他都是小节。于是职业道德上,产生了一种畸形的道德价值观。

社会上权钱交易,屡禁不止。虽然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反腐措施,但是它的余毒仍然存在,给我们的学生产生了强大的负面影响。在职业道德领域部分职工对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人们当家做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主人”变成了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现在还谈什么职业道德,还谈什么“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于是心里想的是趁着自己还在岗,不捞白不捞。在思想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

五、学生本身的因素

(一)学生的不良倾向

价值观念发生错位。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四处蔓延,索、拉、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普遍存在。一些大学生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在消费上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因此负债累累。

价值取向比较庸俗。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多不怪。特别是少数人认为现在还讲什么道德,只要有钱就要得,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裸的利害关系、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再没有其他的关系,人的尊严和情感被淹没在金钱的冰水之中,从而引发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

道德评判出现偏差。部分学生不知道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时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那些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将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舆论宣传上的推波助澜也导致是非不分。而职业道德评判上的是非不分,造成的另一种现象就是一行业和部门,占山为王,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损公肥私、中饱私囊,把职业道德置于脑后。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还是处于可塑期,于是道德评判方面容易出现混乱,辨不清谁是谁非。

(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不够

1.部分学生理论上懂得少。部分学生不懂得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上课时讲过了,学生觉得不重要,也不愿意去认真记忆和深刻理解,不知道怎么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而没有实践中的习惯养成。部分学生懂得职业道德的内容,而且都能背出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别人不讲究职业道德,他很清楚和明白,那个教师缺乏师德,那个医生缺乏医德。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己日后也会从事一定的职业,而不知道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对自己专业相对应的职业道德的了解和积德。部分学生在有熟人在场时,他比较注意道德修养,一旦没熟人在场,或者他单个人在某地的时候,他就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如部分学生觉得考试抄袭夹带没有被老师发现是很爽的事情,而不认为是不诚实的事情。同时在学生会执勤时,只要是碰到自己班上的同学或者其他熟人未假而出时,会采取包庇的手段,而不是坚持原则,这不利于警察职业道德的清正廉洁的养成。

3.部分学生对职业道德实践的意识不浓。学校对践履道德者缺乏及时的发现,或者即使有所知,缺乏应有的宣传和鼓励。当将要毕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更多地是用专业方面的知识来教育和引导他,要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很少谈在岗期间,一定要讲究职业道德。学校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实践的鼓励和引导,于是学生在此方面的实践意识没有得到增强。

总之,当前警校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欠佳的原因是从以上五个方面来分析的,归为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关键是要从学生的主观方面来引导,让学生辩证地分析当前存在的各种现象,学习理论,学习榜样,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职业道德践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国杰,夏伟东,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