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创新点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6:49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参加苍山县“文明创城绿色进家”家庭社区环保行动启动仪式,感到非常高兴。“文明创城绿色进家”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一项事关苍山改革开放、发展繁荣、稳定和谐的大事,也是每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广大家庭的广泛参与,要引导更多的家庭参加到节能减排家庭行动中来,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推动全县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推动文明创城、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和家庭在节能减排行动中的主体作用,抓住节能减排与创城工作的结合点,找到妇女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以家庭和社区为重心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创建,大力倡导节能环保新理念,积极改变当前家庭生活中与节能减排不相适应的观念、行为方式,带动家庭成员积极投身节能减排行动。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倡导绿色消费,需要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全县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要利用一切新闻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文明创城、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第二,立足家庭,全面开展“文明创城绿色进家”家庭社区行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和家庭的主观能动性,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按照全国妇联“家庭节能六件事”的要求,使用节水器具,使用节能电器,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拒绝过度包装,注意一水多用,重塑生活消费新模式,着力改变当前家庭生活中存在的与节能减排要求不相适应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倡导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2

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电厂作为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不仅是公司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公司竞争力、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公司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制定了“管理一流、指标先进、效益显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奋斗目标,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节能减排、节能降耗活动,公司工会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营造“我为节能做什么,我怎样为减排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作为节能减排主战场的班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四点:

一、提升节能意识,在强化宣传中营造氛围。节能减排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充分利用班组这个平台,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全面提升班组成员的节能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倡导节能减排,人人参与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二、结合生产实际,在不断学习中提升员工技能。节能减排需要技术支撑。我们将把“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与建设学习型班组活动紧密结合,更加注重班组的学习培训,更加注重技术信息的收集、积累,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和交流,让班组成员全面掌握设备检修的要点、难点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员工设备缺陷的发现、分析、制定技术措施、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和本领。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3

关键词:节能减排,科学规划,科学管理,技术创新

 

随着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节约资源成为我国基本国策,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都面临着危机,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

企业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企业作为利用能源和排放废物的社会生产者,是节能减排的主体,肩负着节能减排这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企业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企业家们的重点课题,也成为了企业经营考核的硬性指标。企业如何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呢?关键是从“科学发展”入手,重点做好“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节能减排的指标考核,鼓励节能减排的试点与创新。这也是企业做优做强、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工作之一。

一、科学规划推进节能减排

规划先行,依靠规划指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节能减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以化学工业为例,通过化工产业科学规划实现合理布局,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开拓一下科学规划发展的思路。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于原材料工业,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有石油、煤炭、化学矿、原盐等,而化工产品大都是为其他工业配套,又作为其他工业如建筑、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原料。化工企业一般都是“大进、大出”的生产厂,即大量的原料进厂,经过生产环节后的大量化工产品需要输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所以化工企业的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国内国际早已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对原料,还是最终产品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化工企业的布局一定要优先考虑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好的沿海或沿江地区,不论是原料运输距离的缩短,还是产品运输半径的收缩,带来的不仅是竞争力的增强,更是直接推动了节能减排。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协调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化工产品有一个特点,经过不同的反应工艺或反应工段,可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也就是说,一种原料进厂可以生产一系列产品,这一般称为产品链。在一个企业或一个车间生产的产品,可以作为另一个企业或车间生产用的原料,也可以直接上市销售。例如,煤炭进厂,经过造气、合成反应可以生产出甲醇,甲醇经过羰基化反应可以生产醋酸,醋酸可以进一步反应生产醋酸酯、醋酸纤维等等;石油进厂经过裂解可以生产乙烯,乙烯经聚和反应可以作聚乙烯,聚乙烯可以做薄膜、也可以做保险杠为汽车配套,还可以作建筑的上下水管;乙烯还可以经过催化氧化作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可以生产乙二醇,乙二醇又进一步生产聚酯制作纤维或软饮料瓶等等。由此可见,一个化工企业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通过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化工企业的原料、产品链,实现化工企业的园区化,互为上下游,相互配套、相互供应、协调发展,实现节能减排。

通过科学规划实现集中处理,推进节能减排。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工艺都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水、废渣(通常称的“三废”)。化工生产厂分散了,“三废”的量也就分散了,人们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企业这么少的废水或废渣,一是不值得处理,二是认为量小不会造成什么危害。可是众多的生产厂产生的“三废”加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排入江河湖海、或者渗入地下就会对人类、对自然生态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通过科学规划形成化工园区,把各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集中起来,统一处理。。由于形成了规模便于处理,有的还可以实现废水处理后的回用,废气有效成分的回收利用,或废渣变废为宝的综合利用,不仅实现节能减排,还会产生一定的效益。

二、科学管理落实节能减排

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大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的水平。通过科学管理严格操作程序,落实节能减排。科学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在生产过程中少出废品、次品。工业生产中有的为了赶进度,有的片面抓产量,有时忽视质量、忽视操作规程,造成大量次品、废品的产生。工业产品的次品、废品有些是能再利用的,而有些是不能再利用的,就是能够回用或再利用,也是费时、费工、费能源,就会造成大量浪费,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严格监督,在生产过程的每一名员工、在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操作程序,确保产品质量,少出或不出废品、次品,实现节能减排。通过科学管理杜绝跑冒滴漏,落实节能减排。在生产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老企业,跑冒滴漏似乎是司空见惯的情况,很多人都见怪不怪了。走进生产车间,有时会看到一些蒸汽泄露、水截门或水龙头没有关严的情况,这些都是“显性“的跑冒滴漏;有时我们还会闻到一些刺鼻的气味,这说明会存在原料或气体的跑冒滴漏;有时生产车间有些岗位还会存在一些我们平时看不到的“隐性”跑冒滴漏,例如,某一段管道的保温层已坏,虽然不像跑蒸汽那么明显,但日复一日损失的热能同样可观,这也对企业的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层要加大巡检力度和仔细认真的工作精神,不能把巡检当成走过场,更不能在工作中碍于脸面放松了管理力度。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而且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在企业形成从管理层到广大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做起,从自身做起,把节能减排落实到生产车间的每一个工段、每一个岗位。

三、技术创新加强节能减排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国家已逐步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试点和技术创新,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节能减排。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工业节能减排。围绕节能减排重点做好二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是针对现有生产装置和工艺,重点突出规模大的生产工艺,加大通用和共性技术的创新,并及时组织推广应用,推进现有企业和生产装置的科技进步;二是加大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工艺和装置的力度,不断提升现有生产装置的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实现节能减排。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产品优化,实现节能减排。目前我国工业产品的结构不合理,初级产品占比多、高耗能产品占比多、高污染产品占比多;附加值高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牺牲的是我们的资源和环境,所以我们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加大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快初级产品和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替代和淘汰,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实现节能减排。通过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循环,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也是有效措施。例如:利用磷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磷石膏制取硫酸和水泥、利用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石渣做水泥、利用电石炉尾气发电、利用焦炉气生产甲醇,等等,以及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废旧轮胎的翻新再生都是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这些过去是难以做到的,随着技术创新和组织科技攻关,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过去的废弃物变成了今天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料,实现了经济循环,实现了节能减排。因此,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一定要放宽眼界、放宽思路,一定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节能减排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思考和部署,紧紧围绕循环经济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技术关键解决了,整个科技水平进步了,实现了经济循环,获取的不仅仅是节能和减排,而且还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4

在今年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因为执行节能减排可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并为产业结构调整指明方向。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如果不注意把握投资方向、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就有可能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继续向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业倾斜,有可能导致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加快由沿海向内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制约服务业的发展。

而且,通过节能减排,有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曾公布题为《节能化2020年:在信息时代推动低碳经济》的报告。报告认为,如果将信息通信技术充分用于节能减排,那么在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比不充分采用该技术减少15%,所节约能源的总价值近9000亿美元。专家强调,信息技术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有助于减少社会经济活动对部分物资的消耗,从而减少生产这些物资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产业可以带来更大的节能效果。比如,提高工业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全球到2020年有望减少9.7亿吨=氧化碳排放,所节约能源的价值达1072亿美元。

但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双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仍然任重道远。去年以来,国际经济危机日益加剧,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明显逆转,我国工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工业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加大,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部分主要工业产品大幅下降,价格大幅波动,部分产品存货增加、出口持续萎缩,部分行业亏损面增加,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难。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长期以来形成的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差、产业集中度低、能耗物耗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更为凸显,这使我国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更加艰难。在此情况下,如何推进节能减排?

要切实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突出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第一,要把全面推动工业节能减排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紧密结合,通过规划,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两高”行业过快增长;通过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分类指导和准入管理,狠抓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一批节能减排项目,鼓励企业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通过自主创新,加快先进技术的开发,加大重点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力度,用系统论方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三废”污染防治。

第二,要认识到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是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电子信息产业要完善和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环保的指标体系,建立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监控制度;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太阳能电池、电力电子器件等清洁高效的新型电子节能产品;做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和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应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提高传统产业节能减排的水平。

第三,绿色工业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要发挥信息产业“倍增器”、“转换器”和“助推器”作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经济的调整与振兴,应用信息技术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

第四,信息技术助推绿色制造,需要相关标准的护航。“绿色制造”目前尚无严格的可供遵循的行业标准,但在市场层面上对“绿色制造”和“绿色产品”有如下的共识:一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用少量能源和资源且不污染环境;二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极少污染环境且能耗低;三是产品在使用后易于拆卸、回收和翻新,或能够安全废置并长期无害。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对象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的生产、产品的包装运输、产品的使用和废弃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产品的环境因素必须与其他因素(如用途、性能、安全、健康、成本、可销售性、质量等)综合考虑,取得平衡,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5

一、要把开发区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园区建设客观现状的需要。许多县(市)开发区凭借良好的优势,成为吸纳重大项目和产业转移的“强磁场”。但少数开发区对进区项目把关不严,导致一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造纸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落户园区。由于开发区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比较差,加之园区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地区承受着先进地区淘汰产业转移之痛。节能减排对一些县(市)开发区来说显得尤为紧要和迫切。

二是县(市)发展新形势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县(市)已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开发区建设也进入了由“数量”扩张向“质态”提升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县(市)开发区承受更重的双重压力和双重责任。坚持一手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抓节能减排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略,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三是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追求的需要。一些县(市)虽属经济发展落后,但人民群众同样有着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他们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更加追求“蓝天、碧水、绿色、洁净”的生存环境。县(市)在推进开发区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切实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和能耗治理,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促进发展。

二、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需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县(市)特殊的区情要求开发区建设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但不可否认,认为“快速发展”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发展速度慢就意味政绩差的思想,在一些地方的领导脑子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只关心开发区经济“量”的增长,而对“质”的提高重视不够,结果是开发区总量指标年年超,增长率年年攀高,而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指标却相形见绌。县(市)领导干部要承担起科学发展的重任,首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开发区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地发展园区经济。

二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政府居于主导地位,真正的主体是企业。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是做好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法宝。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对节能减排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根本原因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政府保护,不想节能减排。其二是成本太高,不敢节能减排。其三是能力有限,不会节能减排。县(市)领导干部要胸怀全局、放眼将来,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问题,狠抓节能减排责任落实和执法监管,确保开发区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抓好节能减排要把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作用统一起来,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但事实上,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单纯以行政命令方式抓工作,造成开发区节能减排阻力大、进展慢、效果差。如何处理好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是县(市)领导干部抓开发区节能减排工作必须认真研究、正确把握的问题。一方面,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对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的调控力,把政府应该管的事真正管住、管好,抑制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实现园区经济稳定增长。

三、扎实推进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一)源头控制是基础。突出源头治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是推进县(市)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当务之急。要坚持规划先行。在编制和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的过程中,要大力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全方位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协调布局工业、交通、商贸、居住、绿化、集中治污等各类用地,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全覆盖。要充分发挥规划对节能减排的龙头控制作用,把是否影响环境质量作为建设决策的“红线”,使开发建设始终建立在规划控制和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要严把准入关口。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进区项目的强制性条件,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通过抬高项目进区门槛,吸引更多大而优的项目落户开发区,逐步把开发区建成新型工业集聚区和绿色生态园区。要整治“五小企业”。通过依法关闭一批、限期整改一批、转产调整一批、提升改造一批和区内转移一批的方式,集中整治“五小企业”。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6

50岁学英语,60岁学电脑,73岁二次创业,77岁还在路上……

黄戊朴在创业前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毕业于上海产业大学,是共产党培育的第一批红色大学生,工作后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到大三线经济建设当中”,在四川的落后地区生活了20年。改革开放以后,他又成为了国内第一批合资企业长飞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假如不是黄老醉心于科学研究,他做上长飞的一把手也不成问题。”回忆起黄戊朴在长飞的日子,20年前的老部下,现在的合伙人李涌说。

1995年60岁的黄戊朴从长飞退休,退休的他并没有选择像其他老人一样颐养天年,忙碌了一辈子,忽然闲下来让黄戊朴无所适从,“本以为退休后自由了,可没想到后来自己给自己套了个紧箍咒”,黄戊朴口中的紧箍咒便是他对创新的追求。他的一生都在和自己较劲,不理会世俗的眼光。

固然退休了,可他仍然心系工作了几十年的长飞。为了给公司做一个网站,黄戊朴从60岁开始自学电脑,当时CpU还是586,一台电脑要两万多,61岁时他开始接触互联网,从市场上买了个美国软件就开始自己研究,长飞公司的第一个网站就出自黄戊朴之手。为了把公司生产光导纤维的工艺教材做成动态的,他就自学Flash,到最后他的水平已经可以将玻璃纤维拉成丝的过程演示得像真的一样。

黄戊朴说:“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就不会觉得累。”由于要跟康宁等很多国外的光纤公司谈判,黄戊朴从50岁开始自学英语,那时候他天天早晨听Voiceofaustralia(澳大利亚之声),到了单位在房间里还要跟自己讲2个小时,有很多同事不理解说:“傻子,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学英语干什么。”但是他绝不理会。

那时的黄戊朴坐公交时也想着构思英语句子,天天学14个小时,谈判时尽量讲话,等到跟荷兰和日本合作的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后,就可以写文章了。基本上是第一年学会看文件;第二年能说话;第三年给武汉的一些设计师们当翻译。“当时就想着长飞需要跟国外合作,所以英语学起来就特别快。”黄戊朴说。

2000年的时候,黄戊朴曾去深圳创业,那一次他差点成功,当时他受邀和一个长飞光纤光缆厂的美国客户去深圳,用微波等离子技术做二氧化硅,这是来自于长飞的技术灵感。这个项目很好,科技含量也很高,但是遇上了互联网泡沫,股市一落千丈,由于资金不足项目最后夭折。闲不住的黄戊朴回到武汉后不但没有受这次事件的影响而退缩,反而搞出了更大的动作。

那时候新技术层出不穷,尤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领域更是出现了很多震动世界的研究成果,这让通讯专业出身的黄戊朴心惊不已,于是60多岁的他做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决定:从零开始自学新能源知识,并创造出一项可用于量产的专利技术。黄戊朴50岁时自学的英语再次派上了用场,他通过浏览国外的技术类网站,下载麻省理工等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报告,利用几年的时间进行了一次跨领域的知识长征。“我扫描了全世界的新能源技术,发现自己手头上的材料能启动的项目,就只有做节能减排装置。又想到中国庞大的汽车,发现即使有10个大厂同时做这种节能减排装置都不够用,当时我就觉得这个项目一定会成功。”

黄戊朴确定了创业方向便进入了艰苦的试验阶段,他用自己的积蓄买太阳能盘模子,在家里的阳台上做实验,模子转得很快,那一刻他更确定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但是,第一次实验最后失败了,发生了强烈的爆炸,后来的实验越做越难,越做越复杂,投入也越多。这让本就积蓄未几的黄戊朴变得捉襟见肘。“我当时就想,只要有钱就做,没有就算了。但我会一直坚持,我总感觉节能减排需要我,研究这些东西又是一种乐趣,对我来说,这些就是生命里的一部分。”

李涌是在黄戊朴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的,用黄戊朴的话说他们两人是忘年交,一对“70后”。那时候黄戊朴的钱只够维持半年,而李涌对节能减排的项目一直很感爱好,他看到20年前的老领导黄戊朴的实验演示后立即便决定投资。

“他说我老骥伏枥,我说他慧眼识宝,我们在产业发展上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合作计划一拍即合。”谈到黄李二人的合作,黄戊朴满面东风,这次合作为黄戊朴的创新之路解决了后顾之忧,于是他便开始了在家中潜心研究这套节能减排装置,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合资企业的骨干技术员工,黄戊朴有着坚实的“闭门造车”基础,“在长飞的时候,国外的先进设备运到中国,我们用两周的时间就能造出一套比原设备效率更高、本钱更低的新设备。”黄戊朴所要做的节能减排装置在国外同样存在技术原型,但是每套设备大概需要1万~1.5万美元,这样的价格在中国很难推广。

黄戊朴似乎面临着和他在长飞工作中一样的技术困难,那就是如何在保证功效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本钱。只不过这次的他没有了同事,没有了丰富的行业知识,而只有自己的一腔创业激情。项目的实验过程非常艰苦,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采集数据,检测自己组装的oem核心部件。不管白入夜夜,一开就是一万公里,李涌有时深更半夜还要在高速公路上开车。70多岁高龄的黄戊朴有时也跟上车,在上面坐三四个小时,查看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找规律和数据最佳值。

经过两年的实验,黄戊朴成功地研制出了同样功效的节能减排装置,它能使车辆的耗油量降低10%、尾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50%。并将美国1万~1.5万美元的设备价格压缩到了1万~1.5万元人民币,这是一次成功的中国式技术创新。2005年微氢集团创立,李涌任Ceo,黄戊朴任Cto,从产品研发到产业化,公司走得很顺利,节能减排装置也成功地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的技术成果鉴定。2010年公司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经过前期的投入,从研发产品到小批量生产,再转化成合格的产业产品一共经历了7年。目前,这项节能减排技术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也在申请过程当中。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7

一、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

《凉爽地球能源技术创新规划》确定国家重点研发的21项能源创新技术,这些技术是2030年前后能够实际应用及普及,对2050年世界大幅减排将做出较大贡献的技术,是通过新原理、新材料、新制造流程及关键技术的系统化实用化可实现技术性能跨越性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及普及度大幅提高的技术,也是日本领先世界的技术。

(一)发电输电部门

1、高效率煤炭火力发电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在超超临界发电领域,开发700°级的a―USC技术,发电效率2015年达到46%,2020年达到48%。在煤炭气化复合发电领域,2010年左右发电效率力争达46%,2015年达48%。开发1700°级的发电机,2025年发电效率达50%,2030年以后发电效率达57%。在煤炭气化燃料电池复合发电领域,2025年发电效率达55%,远期达65%。

开发普及举措。实施CCS(碳捕捉及封存技术)大型实证试验,强化材料和触媒等相关基础研究。

技术效果。发电效率如提高到57%,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3成,发电效率如提高到65%,排放将减少4成。如果发电技术和CCS(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组合运用,实现零排放成为可能。

2、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一是开发分离膜等技术,到2015年左右将二氧化碳的分离和回收成本由目前的4200日元/吨降低到2000日元/吨,21世纪20年代降低到1000日元/吨。二是推进二氧化碳的动向预测技术,尽早实施大规模的实证分析,2020年实现实用化。

技术效果。该技术应用于煤炭火力发电等,可实现零排放。

开发普及举措。该技术需在CSLF(碳封存领导人论坛),app(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伙伴计划)等国际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在国外参与大型项目积累知识和技术,推进其实证化发展。在国际合作框架下,继续探讨有利于技术引进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建设和社会承受性等相关研究。

3、太阳能发电

以结晶硅为核心的第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硅太阳能电池)已实用化,课题是需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开发第二代超薄型硅太阳能电池、超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色素增感型等有机太阳能电池等,2030年发电成本降到7日元/度,发电效率达40%。

技术效果。二氧化碳排放为零。

开发普及举措。引入优惠政策,鼓励官民一体研发,改进蓄电技术和系统控制技术,使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电力输出稳定化,并进行实证试验,取得成效后投入市场。

4、高效天然气火力发电

1500°C级的天然气发电机已实现实用化,发电效率达52%,处世界领先水平。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15年左右,发电效率力争达56%,2025年左右与燃料电池技术结合,发电效率力争达60%。

技术效果。发电效率从目前的52%提高到56%时,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7%,发电效率提高到60%时,排放可降低10%。技术上看,和碳捕捉及封存技术(CCS)结合应用,可实现零排放。

5、核电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开发下一代轻水堆技术,在现有核电设施大规模更新换代的高峰期――2030年左右以新型下一代轻水堆替换现有反应堆。在2025年左右建成快中子增殖堆及核燃料循环利用设施,2050年前实现商业化运转。推进中小型反应堆相关技术的研发。

技术效果。二氧化碳排放为零。

6、超导高效输电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20年后实现钇(Yttrium)类超导电缆的实际应用。

技术效果。能将5%输电损耗再降低1/3。

(二)运输部门

1、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电力汽车(eV)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15年左右电池容量提高为目前的1.5倍,成本降为目前的1/7,实现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电力汽车(eV)的实用化。

2030年左右电池容量提高为目前的7倍,成本降为目前的1/40,成本与燃油发动机汽车持平,行驶距离达500公里。

技术效果。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燃油汽车的1/2至1/3,电力汽车(eV)的排放量为燃油汽车的1/4。

开发普及举措。推进稀土替代材料的基础研发,探讨标准化、规格化,在技术取得进展的同时,需研究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

2、燃料电池汽车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10年、2020年燃料电池汽车价格分别降为汽油车的3―5倍和1.2倍,行驶距离分别达到400公里和800公里。

技术效果。燃料电池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降低到汽油车的1/3。

3、生物质能源从燃料向运输用替代能源转变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15年以稻秆、砍伐剩余林木等为原料制造的植物乙醇的生产成本降为100日元/升,以大规模种植作物为原料的植物乙醇生产成本降为40日元/升。

技术效果。生物质能源在京都议定书上被视为减排的核心手段。

4、高速道路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最尖端的新系统、新技术将人、车、路连为一体,解决道路交通问题,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和新型汽车社会的交通系统。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12年采用电子测定器监测交通信息的信号控制技术实现实用化,尽快着手与经济驾驶相关的信号控制技术的研究,在21世纪20年代逐渐实现实用化。

技术效果。利用智能交通系统(itS)1台车每行驶1公里可减排二氧化碳25%以上。

(三)产业部门

1、新炼铁流程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研发能高效分离炼钢高炉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液,将制造焦碳时发生的伴生气体――氢气用于还原铁矿石,形成低碳化生产流程。2030―2050年实现实际应用。

技术效果。如能实现上述技术共用,炼铁流程创新可消减3成二氧化碳排放。

技术开发及普及措施。积极参加国际钢铁协会(iiSi)、欧盟(eU)的共同项目,在掌握欧洲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探讨在基础领域共同研究的可能性。

2、玻璃制造流程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运用等离子等技术,开发可瞬间熔解玻璃原料的工艺,使玻璃熔解工程控制在半日以下,形成新的生产流程,在2015年左右在小型炉中使用,2030年前在大型炉中使用。

技术效果。利用等离子技术熔解玻璃可节能1/3。

(四)民生部门

1、节能住宅、宾馆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应用高强度(压缩)绝热陶瓷粒子技术、陶瓷聚合物复合化技术等,开发传导率为0.002w/m・K、热贯流率为0.3w/m2・K的超绝热绝缘材料、热传导率为0.003w/m・K、热贯流率为0.4w/m2・K的超断热窗材料,2015年左右实现实用化。

技术效果。高绝热、隔热化等技术应用可使空调用能源削减1/2。

2、下一代高效照明

技术现状。课题是开发发光效率远高于目前日光灯(80―100lm/w),演色性良好的照明技术。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10年左右LeD(发光二极管)照明发光效率达100lm/w,2020年左右达到200lm/w。

2020年左右有机eL(电致发光)照明发光效率达100lm/w,2030年左右达到200lm/w。

技术效果。如果将白炽灯、荧光灯都置换为下一代高效能、发光效率达150lm/w灯的话,消费电量可减少1/2。

3、定置型燃料电池

技术现状。自行开发及进口的定置型燃料电池已有约2200台。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20年至2030年,千瓦级(K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FC)的系统价格由现在的400―500万元降到40万日元,寿命从目前的4万小时提高到9万小时。

2020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寿命达到4万小时,每千瓦系统价格降到100万日元。

技术效果。燃料共用系统HHV(净发电效率)可大于80%。

4、超高效热泵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通过提高冷媒和热交换器的效率,通过关键技术开发,2030年成本达到目前的3/4,效率达1.5倍。2050年成本为目前的1/2,效率提高为目前的2倍。

技术效果。占民生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约5成的热水用能源,如能应用热效率高的热泵技术,对减排将有所贡献。

5、节能型信息器械、系统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15年实现智能节能系统的实际应用,该系统是以信息中心为控制中枢,以节能型空调、服务器、电源装置等组成的节能系统。2012年路由器的消耗电力减少30%。2012年左右,液晶后灯消耗电力减半,2020年有机eL显示器寿命达5万小时。

技术效果。以it技术为中心的节能信息系统效率提高2倍。

6、家庭用能源管理系统(HemS)/建筑物用能源管理系统(BemS)/区域能源管理系统(emS)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通过开发通信硬件、家庭内感知系统,建立在家庭及宾馆联网的能耗管理信息系统。

技术效果。应用家庭用能源管理系统(HemS)、建筑物用能源管理系统(BemS)、区域能源管理系统(emS),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15%。

(五)横跨各部门的技术

1、电力装置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15年左右实现SiC,Gan(氮化镓)系电力装置的实用化,2020年实现DiamonD装置的实用化。

技术效果。SiC电力装置用于混合燃料汽车和电力汽车,运输部门可减排2―10%(根据负荷不同变化)。用于计算机电源,可提高效率4―5%。

2、高性能电力储藏

蓄电池是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电力车辆普及所必需的装置,课题是开发高输出、高容量的电力储藏技术。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研发改良型的性能高、寿命长、安全性强、价格便宜的锂电池,2030年太阳能电池、风力电池寿命达到20年,成本降为1.5万日元/千瓦小时。

技术效果。使用电力车辆、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可实现减排。

3、氢气制造、运输和储藏

技术现状。开发在燃料电池车和定置型燃料电池上所应用的高效、环保的制造、运输、储藏氢气的技术。

目标及技术开发路线。2020年氢气价格降为40日元/nm3。

技术效果。氢气制造与可再生能源利用、CCS(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相结合,用于燃料电池车,可有效减排。

二、能源技术创新对世界减排的贡献

根据日本能源综合工学研究所计算,创新技术对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减半的贡献将占全部技术的6成。各领域能源创新技术的贡献度分别为:高效火力发电・CCS:12%,现阶段原子能发电:12%;创新太阳能发电:7%,产业部门(氢气还原制铁及新材料):8%,民生部门节能机器(热泵、燃料电池、it机器等):11%,下一代车辆(燃料电池/电力车辆、生物能源等):11%。CCS、原子能、太阳能等发电产业的技术以及运输产业的技术创新对减排贡献显著。

如果《规划》得以实现,能源供给和需求系统效率将大大提高,世界可望实现经济社会和二氧化碳减排的两利发展。

三、几点建议

日本围绕其“凉爽地球”构想,推出《能源技术创新规划》体现了其突出技术优势,以环境为基轴,谋求全球领袖作用的考量。建议我国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应对。

一是通过双边机制和国际框架寻求技术共享和技术引进。日本为实现《规划》,将通过国际能源署(iea)等现有国际框架,加强国际研发合作。我国可肯定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及国际研发合作的做法,并通过双边节能减排合作机制和国际框架督促、寻求技术共享,零成本或低成本引进先进技术。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8

最近,住建部与财政部联合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超过30%。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节能减排能否推进绿色建筑尽快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孙惠琴。

孙惠琴告诉记者:“建筑节能减排工作除了政策的约束与导向外,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进步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平台,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科技与经济互动,企业与市场互动,促进技术产品和产业的创新发展,便是组建成立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出发点。”

技术创新是关键

“‘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前身是‘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孙惠琴介绍说,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引导企业新技术新产品走向市场,经“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批准,联盟于今年5月份进行重组更名。

“技术创新是关键,这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生命。对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论大中小,只要找到我们,联盟都会给予全力支持,从政策、标准的贯彻执行到专家技术咨询、产品鉴定、融资对接、市场推广等,联盟都会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具体定制服务。”孙惠琴向记者强调。

秉承扶持技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理念,很多中小企业在联盟的帮助下逐渐做强做大。原北京华伟佳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实例。

当初,公司董事长、技术专利人带着50万启动资金和自己研发的膨胀玻化微珠技术从湖南来到北京,希望可以将这种质轻、保温、隔热、防火的砂浆投放市场。但是由于对市场、行业以及相关的技术认证不是很了解,技术投放到市场还有困难,联盟得知情况后,认为这项技术很有开发意义,于是针对膨胀玻化微珠轻质砂浆组织了专题研讨会,并组织有关专家去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在联盟的支持和帮助下,企业的发展平稳上了台阶,通过了一道道严格的技术试验、工艺改进和设备升级,其产品最终获得国家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国家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

新技术的研发成功,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让人刮目相看,愿意与其合作者纷至沓来。企业专利人也通过技术专利入股加入了一家较大型科技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典、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对其膨胀玻化微珠产品和生产技术设备提出了购买、或进一步合作的意愿,目前一些项目已在开展。

看着曾经的会员闯入国际市场大有所为,孙惠琴深感欣慰:“这就是联盟存在的意义。”

为中小企业搭桥梁

近年来,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使得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愈发明朗。但是就具体的市场操作来说,仍然存在节能服务市场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的产业瓶颈和市场困难。

“以产业联盟的形式,对接政企和供需信息,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推广渠道及交易平台,可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大大提高节能技术创新和项目落地的效率,有利于建筑节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孙惠琴如是说。

现阶段,联盟的主要工作是提供行业咨询服务,建立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提高联盟成员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孙惠琴表示,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务求实效,联盟专门设立了专家委员会和科技项目开发组。前者是为了组织专家队伍更好地咨询服务于企业,后者是为了加强联盟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

武汉郎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联盟这一服务模式的受益者。据该公司总经理介绍,在联盟平台上,企业获得了很多的市场信息和项目资源,推动了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落地。“原来谈好的一个项目,计划订购我们空气源热泵三联供机组5台,但是经联盟推荐后,业主一下子增加到30台,现在继续增加到40台。这就是多赢啊!”总经理高兴地说。

“行业之间未必个个都是强强联合,还可以是按需联合,互相补充,配套完善”孙惠琴说,“联盟最开心的,便是看到一个有创新技术的企业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的技术,为行业、为社会做贡献,在这个过程中,联盟甘愿作一架桥梁,帮助企业通往成功的彼岸。”

目前,在产学研联合的基础上,联盟也在和很多金融投资机构进行对接。联盟深知目前中小企业借贷融资困难,对于那些有先进技术的潜力企业,如果解决不了资金问题,很难将技术顺利转化成产品、商品投放到市场,从而也就不能更快的让行业和社会享受先进技术成果,对企业、对社会都不利。为此,联盟努力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牵线搭桥,希望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臂之力。

抱团创新促发展

“‘以商业化推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品牌化,以品牌化实现标准化,以标准化推动国际化’是联盟的一个战略口号。”孙惠琴对记者说。“这个观念是‘联盟’多年工作的感悟,也是一些成功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经验和必由之路。”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建筑节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孙惠琴特别强调了今年总理在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讲话中指出:中国坚持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她说:“温总理这段讲话指明了中国工业化前进的方向,同时深刻强调了节能减排是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重要特色。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房屋建筑将是重要的载体。这为建筑节能减排产业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孙惠琴介绍,针对产业和行业目前发展需要,联盟正在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充实优化专家队伍,建立专家委员会,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技术咨询。

突出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适应企业需求的多样定制服务,提供政策指导、科研立项、技术咨询、标准制订、产品鉴定、市场推广等咨询服务。

扩大和充实联盟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华博在线”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强化行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形成建筑节能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

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共同开展“中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建设试点活动,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行业先进工程、技术、产品。

组织“联盟”成员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考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9

一、悬挂了节能减排宣传标语条幅和节能减排知识宣传板

6月20日-6月27日县直各单位、各部门在县城主要街道、路段悬挂节能减排宣传标语条幅56条,各乡镇和17户重点用能企业在各自办公楼悬挂节能减排宣传标语25条。

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12个成员单位在县城文化广场悬挂节能减排知识宣传板18块,节能减排宣传挂图12幅。内容涉及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节能成果、建筑节能、清洁能源、农村节能、煤炭深加工、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节约用水等方方面面。

二、开展了“节能减排”宣传征文

由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宣传部、县经贸局发起“节能减排”宣传有奖征文活动,征集围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作构思新颖、宣传节能减排的先进典型和好的做法和措施的文章。征文活动启事已刊登在6月13日的《丽江日报》**版上,征集到的好文章将陆续推荐到《丽江日报》刊登。征文活动将持续到11月15日。

三、建立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基地

县经贸局配合县教育局将**县中心中学作为全县的中小学生节能教育基地,利用地理课和思想品德课开展“节能减排一堂课”活动,向学生介绍我国的能源资源缺乏的现实,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节能宣传周期间,共有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节能减排一堂课”活动。

四、县经贸局委托**电视台制作了一期“节能减排看**”电视专题片

电视专题片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取得的成就和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直观地反映出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对工业企业、建筑节能、交通运输、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节能减排典型进行采访,重点是**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取得的成绩。专题片在**电视台黄金时间每天播出三次,连续播放了一周。

五、节能减排知识现场咨询活动

6月20日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12个成员单位在县城文化广场设立节能减排知识咨询点,散发节能减排宣传单,接受群众现场咨询。活动当日接受群众咨询200多人次,发放节能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1000多份。

六、《节约能源法》宣传

县经贸局组织了一辆节能宣传车,刻录了《节约能源法》vcd,利用各乡镇赶集人员相对集中的机会,轮流到各乡镇主要街道和路段播放《节约能源法》,并发放节能知识和《节约能源法》宣传资料。节能宣传周期间,宣传车播放《节约能源法》8天,发放节能知识和《节约能源法》宣传单4000多份。

七、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竞赛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当好节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经研究,决定由县总工会、县环保局、县经贸局主办,由华盛公司承办,在全县企业职工中开展“华盛杯”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

(一)竞赛主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二)活动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以及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7月20日—7月30日,确定参赛单位、落实各项事务,做好分工,拟订活动子方案。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共举行两项活动,具体安排为:

1、“华盛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点子大比拼

时间:8月1日—8月30日

内容:以“查跑冒滴漏、比节能创新、看节约贡献”为主题,以单位、部门、班组、处室、个人为单位皆可,提出关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小发明、小创新、小革新、小攻关、小建议等,参赛人员填写《“华盛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点子申报表》,要求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一人可填报多项项目。项目申报截止时间:8月30日下班前报送至竞赛活动办公室。

由县总工会、县环保局、县经贸局、华盛公司四单位的领导、专家联合组成评委会,在9月1日组织考评、材料评审,评出获奖人员并公布。

2、“华盛杯”节能环保知识竞赛活动

参赛范围:全县17户重点能耗企业必须组队参赛,邀请其它企业积极组队参加。

报名时间:8月1日—15日,竞赛内容以节能减排、安全环保为主题,复习资料报名时在县总工会办公室领取。

每支参赛队伍由3人组成,于8月29日下午15:00—19:00举行笔试,以队员笔试得分汇总进行排名,按得分高低筛选五支队伍进入决赛。

决赛采用现场答题和演讲的方式进行

时间:9月26日19:00----21:30

地点:华盛公司大礼堂

节能减排创新点子篇10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两型社会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市场嵌入机制

[中图分类号]D0;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48(2013)06-0019-07

[作者简介]胡炜(1975—),男,湖北黄冈人,法学博士,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法、环境法、法经济学研究。(江西南昌330077)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江西农村社区建设法治保障研究”(1304)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已经做出了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和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安排。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如何界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和两型社会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当前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对于整个中部地区而言,考虑到经济发展条件的相似性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同质性,总结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经验,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极大的现实意义。①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排放权交易作为一项市场嵌入机制,是人类制度创新的结晶,一方面可以利用市场嵌入的机制配合行政调控手段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成本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面运用排放许可及排放权交易市场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化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嵌入性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强制减排交易体系,既是一种总量控制与限额交易的模式,也是一种嵌入式的市场机制。其市场嵌入性由以下几点决定。首先,政策工具均有优缺点,理论上需要合理要素的相互嵌入。由于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而制定的各种政策工具都有其适应性边界和局限,没有哪一种政策工具具有取代其它政策工具的绝对优势,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彼此相互嵌入合理性要素对于构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性政策工具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其次,碳排放权交易脱胎于科斯(RonaldH.Coase)等人的外部性理论,是一种价值翻转和对污染的反向利用,存在脱域的风险。进而,这一脱域的风险要求碳排放交易制度嵌入到整个法律制度中去以保证其正义性或者说正当性。再次,市场嵌入的模式能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从而实现全球减排成本的最小化。此外,市场还存在激励机制,鼓励那些采用新技术减排的企业获取相应的制度收益从而推动减排技术的进步。最后,从实践层面看,在不存在超国家且世界各国无法达成政治共识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接受了这一可以率先进入行动层面的嵌入机制,如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采用了总量控制和限额交易的模式,肯定了这一市场嵌入机制。

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理论解读

(一)两型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两型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两型社会的建设决必须依赖经济建设。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生态等诸多层面的全面发展,并非单一的GDp增长,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调整仍然是全面发展中的最主要因素。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名称中隐含着经济约束条件,即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这一试验是一项社会试验,其最主要的部分是经济试验,而经济约束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共性,不是个性,故在命名时只强调了资源约束和环境友好的个性,但我们在认识时不能对共性漠然视之。二是,经济建设需要可持续的增长,必须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由于科层制下官员考核机制中的“唯GDp论”,两型社会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在为经济建设让路。世界银行2007年主题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首次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等收入国家陷井”的概念。从东亚和拉美的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容易出现中等收入陷井。②2012年,湖北省人均GDp刚刚超过6000美元,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可持续的增长。两型社会建设不仅是突破经济约束条件的试验,也是突破资源约束条件和环境友好社会的试验。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下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指标”,“强化约束性指标考核,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的权重”。这一方针政策将有效地扭转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唯GDp论”的不良影响。

(二)碳排放权试点工作与两型社会建设关系定位

少数试点单位认为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就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最主要内容,这种认识并不全面。两型社会建设的主题是“两型”,核心是“两新”,即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①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对应新型城市化,其核心在于土地资源的节约,需要靠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来调节和完成;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应新型工业化,其核心在于节能减排,需要靠产业结构转型来实现和完成。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一部分、一个突破口,主要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同时也能够衔接新型城市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衔接作用体现在:一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表征为总量减排的实现;二是通过碳市场发现碳价格,通过生产成本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三是将市场嵌入机制作为转变行政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三)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如何提升民生福祉破题当前急剧增多的社会矛盾,如何灵活运用市场手段来改善政府调控水平,并无固定经验,需要理论探索及实践总结。在2013年两会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说,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他强调,“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②这一指示深刻地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在创新,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总理也就这一问题作出了精妙的揭语,“创新是人类活力的源泉”。③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

只有具备科学试验的精神,通过理论探索和身体力行的实践才有可能实现理论和制度的创新,进而带动科技创新。两型社会建设的方法是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提高政府的灵活应对能力和宏观调控水平。在方法上,我们应将两型社会建设与行政职能转变结合起来,宏观调控手段必须多样化,注重市场手段的嵌入式制度设计。新公管运动在行政规制中嵌入市场要素,出现了行政合同管理、协商制定规则、杰出领袖工程、监狱外包等新的做法,④两型社会建设可以加强理论研究,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借鉴和改造。

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实践特点

(一)试点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其典型性

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七省市按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占比高,它们的经济转型从全国范围看典型性较弱。二是,沿海经济带的广东省和天津市主要是外向型的模式,处于工业化进程后期,它们已迈入人均GDp10000美元俱乐部。如天津由于一些大项目的上马,虽然2012年人均GDp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从阶段上看,仍然是工业后阶段。三是,湖北省和重庆市,两地2012年人均GDp较接近,均达到了6000美元以上,略超全国平均值。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在国内经济格局中位于中等偏上水平,是传统的工业模式,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武汉城市圈的第三产业占比稍低于长株潭城市群,但武汉城市圈的GDp能耗是长株潭城市群的一倍左右。①从这个角度看,武汉城市圈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对于重工业占比高的其它中西部地区来说更具典型性,或者说,从统计学角度看湖北省在全国样本中典型性更强。

总体看来,七省市试点代表了三类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模式。作为最具典型性的湖北省,其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深度工业化进程之中,重工业排放源较多,过度依赖重工业的产业结构需通过两型社会建设进行深度调整。

(二)京沪深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特点

当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已出台。总的来看,京沪深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模式,这些方案的共同点是纳入规制的排放行业广、企业多、标准严。从规制范围看,上海纳入200多家企业,涉及十几个行业,包括航空服务业、商业等非工业企业;北京纳入300多家排放企业;深圳纳入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物。②从排放标准看,北京、上海均将1万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企业纳入规制,深圳由于电子行业较多,企业排放规模相对较小,标准较低,将5000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企业纳入规制。从规制行业看,国际上一般都是从燃煤发电厂入手进行规制,因为电价作为基础能源,其价格具有传导作用,可以推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欧盟第一阶段只覆盖了五个行业,包括能源供应(电力、供暖和蒸汽生产等)、石油提炼、钢铁、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玻璃等)、纸浆和造纸。③深圳、北京、上海在强制减排试点中规制力度之大超出发达国家,既反映了这些城市追求环境保护的决心和行动力度,也反映了这些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自身的特点,但也存在过度追求减排目标而导致规制排放源扩大化的倾向。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减排目标是否设置合理。由于北京、上海、深圳能源外购比例极高,如北京外购电力60%以上,这些城市所设置的总量控制目标是否有偏大嫌疑,对经济影响的正负综合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特点

相较于京、沪、深等发达地区积极型模式,湖北省则采取了稳中求进的稳健型模式。

1.规制起点较高,规制企业较少,但计量单位应与其它省市保持统一性。2013年8月正式印发的《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充分考虑了湖北省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的特点,拟纳入规制的排放源企业150家左右,系2010年至2011年单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或超过6万吨标准煤的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涉及钢铁、化工、水泥、电力、造纸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不涉及电子、航空等湖北省需大力发展的行业。④标准煤这一指标的直观性并不好,没有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挂钩。另外,从统一性的角度看,湖北省理应和京沪等城市一样使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指标,考虑到天津市纳入规制企业的起点是2万吨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湖北省可以设定3万吨或以上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为规制起点。当然,这样的规制标准将使得湖北省的规制排放源增加很多。

2.规制范围适中,淘汰落后重工业产能意图明确。该《方案》涵盖的150家排放源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省总量的35%,意图通过配额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增加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推动技术创新来实现节能减排。①湖北省淘汰落后的重工业产能的意图很明确,也充分考虑到试点工作的长期性,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以碳排放权试点交易工作促经济结构调整为核心来开展工作。

3.配套制度中认证机构安排合理。湖北省拟在试点工作初期选定5家左右第三方认证机构,每家第三方认证机构平均服务30家排放源,有利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发展壮大。相比湖北省,北京市试点实施工作初期即批准了30家第三方认证机构。虽然北京市第三方认证机构较多,但每家认证机构平均服务10家排放源,存在一定的利益平衡。

总的来看,广东省、天津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的特点表现在规制起点、规制范围、规制行业、配套制度等均介于京沪深和湖北省的实施方案之间,体现了相应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此外,七省市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对于能源行业特别是发电企业的规制力度均有所欠缺,不能充分发挥利用工业电价的价格传导机制来推动企业的节能技术创新。当然,能源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中央层面结合能源价格改革,进行统一安排和顶层设计。

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理论较为成型,但实践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环境治理目标与嵌入式市场手段之间的关系不明晰,必须通过法律方式进行严格控制

碳排放交易制度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各种利益诉求盘根错节的条件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一项灵活性政策工具,但其缺陷不可忽视,必须通过法律方式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必须通过法律控制使得私人偏好转化为符合公共利益的内在偏好,使私人运作方式切实符合公共目的。②交易金额只是碳排放交易效果评价的一个子项目,并非全部,过份夸大碳交易额的价值不利于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对试点工作的绩效评价应从总量控制目标实现、碳价格发现、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对行政规制手段的丰富与完善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当前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中倾向于尽快上系统,进行交易,应该说这样的思路存在狭隘性,可能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不能完全激发市场机制。

(二)经济发展速度与排放力度之间的关系需理顺,以市场化能源价格为突破口推动市场机制

试点工作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排放容量之间的关系,较为合理的方式是在发展中追求减排效果,而不因减排限制发展。我们要防止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唯GDp论”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是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思维的表现;二是,过份强调减排效果,犯形式主义的错误,阻碍经济发展。当前的核心问题是防止第一种倾向。

由于我国电价尚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电价,因此,从排放权交易试点角度看,进一步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是一项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理论上应该先行,但能源价格事关全局,能源价格市场化或者说工业能源价格市场化,是一项全国性的改革,实践中具有复杂性,只能由国家层面逐步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对于水电大省相关能源企业是有利的,而水电大省大多在中西部地区,因此国家层面尽早启动工业能源价格市场化,才能有利于发挥能源价格的基础性价格传导功能,推动中西部地区能源行业创新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三)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速度一般,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需加大业务创新

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各项宏观调控工具中,金融工具具有强大的市场引导作用。银监会了《绿色信贷指引》,通过应收账款抵押、清洁发展机制(CDm)预期收益抵押、股权质押、保理等方式开展金融创新业务。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创新意识较强的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创新业务处于前茅,如浦发银行在2010年至2012年这3年间,累计发放绿色信贷已超过1000亿元,且该行绿色信贷的不良率远低于全行其它贷款的平均水平。①湖北省省属金融机构如汉口银行、湖北银行等绿色信贷的金融创新业务相对较为薄弱,有待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均存在这一问题,这将是今后试点推广的一个共性问题,有必要大力开展绿色信贷的创新业务,提前积累经验。

当前由于上位法的缺失,特别是立法层面没有明确排放配额的财产属性,因而只能采取应收账款、预期收益抵押的方式,导致排放配额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只能变相地以应收账款抵押的形式开展。这一现状导致贷款审核更为严格、抵押率偏低,不利于金融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国内仅有深圳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的地方法规,但该规定仅有条文10条,并未规定排放配额的法律性质,仍较粗糙。试点七省市均未在排放配额法律性质的问题上有所创新,殊为可惜,理应在下一步工作安排时考虑制定地方性的《二氧化碳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鉴于地方立法尚需时日,而金融部门的排放配额抵押贷款等金融创新业务对法源的位阶要求并不高,因此可以先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制订行政规章,待经验成熟时再启动地方立法。制订行政规章时可参照欧美立法经验,采取“视为”的立法技术,②将排放配额/许可证视为商品,与之配套,一并规定(或财政部门通过部门规范文件规定)排放配额/许可证的会计处理方法。只有排放配额在会计帐目上记为资产,相关的金融创新业务才能顺利推行,而有关的成本损益的处理办法可以在实践中予以不断完善。

(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需提速,实现弯道超车

2012年6月国务院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要求“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到2015年,力争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达到2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约20家,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累计实现节能6000万吨标准煤;到2015年,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电力行业烟气脱硫脱硝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湖北省应大力利用科研资源丰富的优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扶持节能服务业的发展,培育这一新兴行业,为以后全国其它工业省份开展碳排放交易时争取其它省份工业企业节能服务市场份额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很大程度上将会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且利用市场机制实质上也能提高节能减排效率,这将有利于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经济增长点,以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①当前大量的节能服务公司(又称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都是轻资产型公司,初期资本需求很高,融资成本是一个核心问题,在当前立法缺失情况下,只能进行信托、pe等高成本融资行为,不利于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一旦有关排放配额的商品属性由立法予以规定,会计帐目上将其做为资产处理,那么在排放配额抵押、碳融资等金融创新业务的支持下,相关行业将能得到快速发展,有效推动减排目标的实现并完善碳市场的产业链,培育新的行业增长点。

(五)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带动可转让土地开发权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