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安全保卫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8:22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1

【关键词】医院;安全保卫;防范体系;问题;构建

在当前形势下,医疗系统要想真正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就必须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巩固改革成果,实现医院发展的新跨越就离不开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的科学构建。但是现在医院安保形势依然很严峻,不论是频发的袭医事件还是医患矛盾纠纷,都导致医院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感。所以探讨医院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的构建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医院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安保工作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对于医院安全保卫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导致许多医院安全保卫工作难以展开。对于一些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行为只能以劝说为主,无法采取有效的主动措施,医院的安全保卫力量薄弱。不仅如此,一些医院领导和管理者只注重医院的发展,对于其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则关注不到位。根据我国相关要求,一级医院必须配备独立的安全保卫部门,二级、三级医院也必须设置安全保卫组织,保障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但是目前看来,很多医院仅将安全保卫部门看作无所谓的组织,影响了综合防范体系的科学构建。

(二)安全事故频发,提高了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众所周知,医院每天的人流量大,医院无法完全充分调查这些人的详细信息,因而增加了医院日常的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及医院的矛盾、纠纷等问题也逐渐增多,安全保卫工作日趋多样化。再加上一些医疗纠纷事件的增多,使得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难以有效展开,自然影响到医院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的构建。

(三)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组织保障方面缺乏统一、有效的领导,各医院仅仅是有安全保卫部门、机构,但是如何工作、与其他部门怎么配合等考虑不足,使得安全保卫工作只能以被动预防为主。其次,对于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定义与规范也有所欠缺,各大医院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构建,只能空喊口号。第三,资金保障力度不足,医院往往将资金投入到能够产生效益的层面,对于安全保卫工作则不是很重视,对于“人防、物防、技防”保障不充足,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建设效率不高。

二、有效构建医院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的措施

(一)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成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要包括医院各职能部门领导与科室主任,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以保证安全工作落实全面,实现“两手抓,两手硬”的局面。除此以外,医院的安全保卫机构领导要联合病区护士长、外包单位负责人等,共同构建完善的安防网络,定期就安全保卫工作信息进行协商、交流,并组织对医院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考核,严格督促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人员管理,完善人防体系。首先,医院加强安全保卫队伍建设,通过安全保卫机构确保队伍成员各司其职。保卫机构要配备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专职安保人员全面负责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其次,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与专业安保企业合作,聘请专业人员对医院安全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第三,充分发挥医院基层安保人员的作用,确保其能夜间巡查、岗位值守、突发事件处理等,以便最大化安全保卫工作的效果。最后,医院可以进一步加强警医结合的力度,全面落实安保综合防范体系建设。以便通过警方配合,提高打击涉医违法犯罪的力度,缓解医患纠纷矛盾。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物防水准。医院要改变传统的重医疗轻安保的观念,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全面更换陈旧、落后的监控安保系统、设备。通过加大监控探头的数量、改善监控画质,构建完善、先进的监控平台,将医院纳入到整个安全防范网络之中。医院还可以将安防、消防体系加以整合,以便提升处理应急突发事故的能力。

(四)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与标准化体系。总的来说医院可能存在较多的突发事故,为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需要全面、完善,内容涉及面广,如消防事故应急预案、医患纠纷安保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安、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理应急预案等。预案内容必须分工明确、流程科学,以便相关人员根据预案采取措施,成功应对。另外,医院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的构建还离不开医院对安全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这就要求医院的安保机构能够及时编制安全保卫工作标准化手册,保证医院安保工作的标准化,为医院安全工作提供参照标准,避免差异化问题的出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加强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建设,构建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巩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的关键措施。面对当前严峻的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形式,医院管理者与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现阶段安全保卫综合防范体系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提高重视程度,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构建完善的医院安全保卫网络,确保医院正常稳定发展,保证医院与患者的人身安全,构建治病救人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罗超.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助力平安医院建设[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4(16).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2

为深入开展百日安全活动,我部于2009年4月17日-26日组织专家对16个省、直辖市百日安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具体名单见附件)。现将督导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督导内容和对象

根据各地上报的活动总结及近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针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部门和环节,我部组织专家反复修订完成了《百日安全活动检查表》,内容涵盖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急诊、麻醉、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血液安全等7个方面,共222个标准明确的检查项目。

本次督导是近年来我部第一次针对医疗安全的专项检查,并首次将县级医院纳入实地检查范围,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16个省、直辖市的省级三级医院、设区的市级医院和县医院,共48家;血液安全主要抽查采供血能力相对较弱的边远地区医疗机构血库(输血科),共62家。督导组还收集了被检查医院20*年有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总结材料及部分县医院日常运行的统计数据。

二、督导方式

督导工作由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带队,从全国抽调44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8个督导组,分别负责2个省(市)的督导。每个督导组由管理、医院感染管理、麻醉及iCU、血液净化、血液安全5个方面专家组成,其中湖北、湖南增加医用氧舱专家,甘肃、青海增加病理专家。督导采取听取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模拟操作、临时夜查等多种方式,帮助被检查医院查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督导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三、督导结果

(一)各地的主要做法。

百日安全活动启动后,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等26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厅(局)长或主管副厅(局)长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及时转发文件,周密部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对773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百日安全活动专项检查。

在百日安全活动中,各地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黑龙江、江苏、浙江、新疆等22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评价工作、平安医院考评工作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辽宁省政府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消防、餐饮卫生、环保等各项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医院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的通知》,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省卫生厅、公安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组成的百日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全面推动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四川省卫生厅将百日安全活动同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针对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灾区医疗机构恢复重建的情况,组织专家现场查看,及时纠正部分重建医疗机构布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为保障重建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经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百日安全活动的整体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被检查的基层医疗机构采供血服务日益规范,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现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医疗服务环境、流程明显改善,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1.深入开展全员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着重围绕医疗安全高风险科室,认真查找安全隐患,针对存在问题召开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会,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改进。吉林省卫生厅对全省9个市、州68家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针对查出的340余条问题,召开了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400余人参加的大型通报会,反响强烈,收效明显。湖南省卫生厅制定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教育活动;围绕该主题,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过开展医疗安全专题知识竞赛、讲座、演讲等活动,强化了广大医务人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2.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基础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合本院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三基三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配合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加强对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的质控,使基础医疗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高,乙级病案率从百日安全活动前的15.4%降到2.4%,基本杜绝了“不正确涂改”、“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等问题。

3.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各级医院普遍采取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大自查力度、明确责任到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运转有序,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分工明确,且记录完备。山西省卫生厅针对省内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化压力为动力,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病历书写、核心制度落实、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为突破口,把自查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切实敲响医疗安全的警钟。

4.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内涵得到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对急诊科、手术室、iCU、麻醉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科室建设予以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改进、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青海省针对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情况,着手制定全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百日安全活动中,下决心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血液净化安全管理,完善血液净化安全工作规程,规范各项常规质控指标监测,有效地保证了血液净化质量和安全;增派医疗专家,充实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力量,扎扎实实推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和医院感染高危环节、高危因素的监测,以监测结果指导临床诊疗,较好地发挥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作用。

5.健全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机制,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甘肃省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制度,深入分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督导考核制度,以及参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质量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并将制度的落实情况列入对省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江苏省卫生厅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以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截至20*年底,江苏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一级以上医院达到了1484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225家,投保总金额达到7091.8万元;设置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74个,已经调处医患纠纷2258件;同时加强医院内部技防设施建设,医院内部治安管理得到了加强,医患纠纷和院内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医院内部发案数呈下降态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督导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各地医疗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医疗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医疗机构满足于医疗纠纷的解决,缺少针对医疗安全事件和医疗差错原因的总结分析和具体整改措施。部分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县医院在医疗安全管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与省、市级医院相比差距较明显,亟待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百日安全活动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部将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评审评价等工作,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巩固百日安全活动的工作成效,提出以下几点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大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开局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要根据督导发现的问题,切实督促医疗机构做好整改工作,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管理。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专业组织的优势,全方位推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二)城乡支援,对口扶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涵建设。

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中明确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城市医院支援县医院工作,重点帮助引导县医院加强管理、学科、人才等方面的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三)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3

ConstructionandoperationofanovelGridSecuritymanagementSysteminaLargepublicHospital

YangJing-lin,maoXun-xun,Zhangpeng,Zhangwen,wuChang-sheng(pekingUniversitypeople’sHospital,Beijing100044)

abstract:Securityworkisanimportantcomponentofthehospitalmanagementsystem.asoundandeffectivesecuritysystemplaysacrucialroleinmaintainingnormaloperationofthehospital,ensuringthesafetyofpatientsandhospitalstaff,andsafeguardingstateassets.Bybuildinga"people-oriented,information-supported"gridsecuritymanagementsystemaccordingtothespecificcircumstancesofourhospital,weachievedtheinformatizationandspecificationofsecuritymanagement.Suchgridmanagementsystemcouldbereferredasaninnovationinthisareabychangingthetraditionalhospitalsecuritysystemsandmakingthesecurityworkmorerefined,comprehensiveandcost-effective.

Keyword:HospitalSecurityworkGridmanagement

医院是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场所,承担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除具备公众场所的共同特性外,还具有许多专属的特性,其特性主要表现在人员财物聚集、火险隐患难消、危险物品众多、治安管控困难等方面。[1]因此,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以下简称安保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行、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医院的社会形象等。[2,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医院的安保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地增加,尤其是近几年各类医疗纠纷等案件逐年上升,一些打砸医院、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等有关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医院的安保工作以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稳定。作为医院安保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做好新医疗形势下医院的安保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进一步推动医院安保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2年起,逐步探索构建了“以人为本、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安全保卫网格化管理体系。本文将结合我院安保工作实际,对大型公立医院安保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一、网格化管理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网格化管理问题的研究日渐兴起,基本概念也日趋成熟,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研究者对它的定义因其所关注的侧重点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学者从总括性的视角阐释其内涵,如程方升等将其定义为“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4]有的学者侧重于从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角度予以界定,如郑士源等将网格化管理定义为“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资源,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5]综合各方观点和我院管理实际,笔者认为,医院安保工作的网格化管理是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单元格,在医院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同利用,达到提高安保服务质量、保障医院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6]

二、网格化管理工作原则[7,8]

(一)全面覆盖原则

安保工作的网格化管理应遵循全面覆盖的原则,以确保管理区域无盲点、管理对象不遗漏、服务内容多元化。

(二)一岗多责原则

安保工作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应按照一岗多责的原则履行医院安保事务综合管理员的职能,各相关人员要切实当好安保信息采集员、安保事务协管员、安保政策宣传员。

(三)群众自治原则

安保工作的网格化管理要推行自治,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引导的作用,使安保工作的网格化管理真正融入医院事务,走进医务人员心中。

(四)信息管理原则

安保工作的网格化管理要以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为依托,通过核心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运用,及时发现、收集和反馈区域内各类新增和异动信息。建立网格化管理的综合信息库,做到信息掌握的全面、及时和信息处理的高效、准确,真正确立信息化管理在医院安保工作中的基础性、指导性地位。

三、网格化管理工作措施及实施

我院总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现开放床位2000余张,职工5000余人,2014年完成门诊量260余万人次,人流量巨大,安保工作任务艰巨。为加强我院的安保工作,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院采用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基础设施、宣传培训和制度体系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逐步探索构建了一整套符合我院工作实际的安保工作管理模式。

(一)明确组织架构及人员分工

医院结合安全管理和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明确了各级组织及单位承担的责任与任务,建立了“金字塔式网格管理体系”。我院成立了安全防范网格化管理领导组,由院长及党委书记担任领导组组长,位于金字塔的尖顶位置,负责直接指挥医院日常综合管理和安保工作;金字塔式网格管理体系的中间层为三个专项工作组,即消防、治安、交通工作组,由保卫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全院各科室组成金字塔式网格管理体系的塔基部分,各科室分别成立安保单元格,任命单元格负责人,统筹本单元格的秩序维护和安保工作,做好本单元格内的人员管理、隐患排查、纠纷处理、治安安全、消防安全、水电安全、危化贵重物品安全等相关事项。[9]

金字塔式网格管理体系不仅明确了各层级人员在医院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做到了“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义务”,而且提高了对各类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指挥协调能力,使得医院各层级人员的责任心大大增强,同时也避免了在某些方面存在的推诿扯皮现象。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配合安保工作的网格化管理,我院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在视频监控方面,我院以HimSS7级医疗信息化系统为依托,在原有电视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在全院公共区域加装高清摄像头300余个,总摄像头数量达到1000余个,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视频监控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医院斥资500万完成了视频监控中枢控制室的升级改造,真正实现了现场高清摄像、信号快速传输、视频实时显示存储和中枢系统全面控制四大功能。[10]在治安消防方面,我院依照规定对建筑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检测和更换,确保完好有效。在交通设施方面,购进先进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实行一车一杆一卡电脑自动控制,进行车辆出入场实时监控管理。[11]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医院安保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地方便了医院安全保卫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构建防控体系

针对我院建筑布局特点,我院先后制定了《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保卫处应对患者殴打医务人员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反恐应急预案》、《防侵害应急预案》、《科室灭火应急预案》、《应对医务人员应急预案》、《停车场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疏散预案等各种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22项,并由相关科室按照既定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定期组织演练。[12]在此基础上,我院还定期派专人进行消防设备、安防器材等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此外,各单元格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每月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所辖区域内的制高点、地下空间、重点道路沿线、要害部门等重点位置的电器设备、易燃易爆品、消防设施等进行重点关注,及时了解各种不安定因素,迅速排查化解各种矛盾,并如实填写自查反馈表。[13]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为增强我院职工的安保工作意识,提高火灾等危险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我院积极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针对火险隐患问题,我院合理进行消防组人员配置,强化消防管理工作,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在役消防官兵对医院的医护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实战应急演练,教授救火灭火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正确疏散人群的方法及自我逃生能力,每年培训人数1000余人,另外每年组织100人到周边消防支队进行实地学习演练。[14]针对医院有可能发生的等方面我院多次组织反恐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高了医院应对恐怖事件的处置能力,达到了预防及时控制恐怖袭击的危害,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维护医疗机构和谐稳定的目的。[15]

(五)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各单元格负责人与保卫处签订年度安全责任书,做到领导责任到位、主体责任到位、监管责任到位。自2012年我院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每年签订各种安全责任书1100余份,明确各单元格负责人的管理范围和相关职责。各单元格负责人对本科室的安保工作进行定期考评,保卫处对各科室的安保工作进行年终考核评比,对不达标的科室,保卫处将根据有关规定扣减其安全分并进行全院通报批评。

(六)建立外包安保服务监管体系

为保证外包服务公司保卫人员在医院提供足时、达标的服务,我院制定了《社会化公司管理规定》。《规定》要求外包服务公司巡视保安进行指纹考勤,由相关科室管理人员进行监管,改变了单纯靠巡查或抽查的管理模式,避免了合同规定的配备人员数量和工时与实际数量和工时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同时,保安外包费用结算方式,也根据出勤人数和出勤时间来进行实时调整,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从而避免了“吃空额”现象的发生。[16]同时相关科室对2个外包服务公司的180余名安保人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开展全院性的消防演练,提高了医院保卫人员的消防应急能力和实战能力。[17]

四、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总体效果

医院安保工作自2012年施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秩序明显改观,治安形势显著好转;二是医院安保管理工作领导有力,组织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日渐完善;三是培训宣传及检查督查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各科室安保工作的切实落实;四是医院内外联动机制的顺利运行有效地维护了医院的环境秩序。在医院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医院消防、治安隐患及各种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18,19]

表1中可以看出,消防、治安隐患数,医疗纠纷数,民事纠纷数,医托、号贩子扰乱医疗秩序等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真正有效地降低了我院安全事故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医院职工在安保工作方面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明确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主动采集人、事、物信息,建立医院安保工作的数据库,构建医院安保工作平台,通过有效的网格化管理实现医院安保工作的信息化、精细化,最终达到以科室的小平安保证医院的大平安,以医院的安全平安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20]本文希望能够为我国医院安保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能够实现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孙瑞强.构建和谐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5(11):189-190.

[2]张华云,董国群.保卫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8(04):109-110.

[3]李德宁.运用团队管理理念强化医院保安队伍建设[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8):3-4.

[4]程方升,张敏娜.网格化管理:数字时代城市治理的新取向――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问题的探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5):51.

[5]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03):1-7.

[6]颜慧娟.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运行机制中的法治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宛天巍,王浣尘,马德秀.网格化管理原则及网格结构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07(03):456-461.

[8]唐卫华.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创新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148-149.

[9]张彦.借鉴奥运安保经验建立校园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Z].20099.

[10]崔贤,张福勇,刘广军.关于医院电视监控系统建设的几点经验[J].医疗装备,2012(03):3-4.

[11]潘树民,车军,郭锡斌.大型医院交通秩序管理新模式的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2(04):25-26.

[12]孟丽莉.新华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演练的实践[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1):16-18.

[13]陈长泉.和谐创新保平安――医院保卫工作管理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7):184.

[14]陈巨岩,肖迪.三级甲等医院消防管理工作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25):172.

[15]韩沙滨,宋晓彬,何健,张秀莲,赵俊芳,张月梅.重视模拟演练内涵健全医院应急机制[J].中国医院管理,2008(02):34-35.

[16]王洪国,武亚琴,闫华,王晶桐,王杉.指纹考勤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5(08):55-57.

[17]梁芳,杨树宏,王文忠.强化儿科医院安全保卫工作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2(22):92-93.

[18]竺乾威.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从“无缝隙政府”到“网格化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02):1-21.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4

一、创立活动的首要目的

在镇党委县政府指导下,有关部分协分配合,卫生院积极参加,深化开展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经过采取响应办法,使医疗执业情况分明改善,卫生院及周边安全情况分明好转,医疗服务质量分明提高,卫生院内部医患纠纷、刑事案件、治安事情和安全隐患分明削减,卫生院治安防控才能分明加强,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医患纠纷调处机制逐渐完善,并努力构成安全病院建设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发明安全有序的诊疗情况,促进卫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

二、首要工作任务

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社会治安综合管治,保证政流行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施行、促进和谐卫生建设的目的,着力处理新情势下执业情况面对的突出问题。

(一)明确镇党委县政府的责任,增强部分间的共同与协调,提高行政部分执行力,坚持县政府在朝为民、依法行政的优越形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不变。

(二)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着力施行医疗纠纷人民调停工作,保证医患两边正当权益。

(三)坚持健全医疗纠纷补偿风险分管机制,大力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加强医患两边抵挡医疗风险才能。

(四)完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医疗投诉治理组织,患者投诉有详细人员招待,医疗事情获得实时有用处置。

(五)坚持安全防备系统和治安捍卫工作长效机制,严格打击风险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富安全和毁坏医疗次序的行为,保证医疗机构周边情况优秀、医疗机构安全运转。

(六)进一步增强卫生院治理,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安全,增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卫生院治安防备节制才能和突发事情应急处置才能。

三、首要工作内容

(一)增强指导,明确责任,加大县政府和部分对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治理力度。

1、镇县政府及相关本能机能部分将安全病院建设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办法,作为正直政流行风的主要手段,把安全病院建设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管治目的治理,采取有用办法,切实增强指导。

2、综治办要将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作为本年工作的重点,坚持多渠道化解医疗纠纷工作场面。

3、明确部分工作职责,研讨制订创立安全病院工作的详细办法,坚持健全创立安全病院工作机制,施行部分联会准则、部分工作信息通气准则、督导检查和督办工作机制,增强部分间协分配合,构成创立工作的合力。

4、县政府和相关部分根据创立安全病院建设标准、审核评价指南等文件,对创立安全病院活动进行严格督导检查和评价,将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医疗责任保险、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停机制,妥善处置医患矛盾。

1、坚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停工作机制,在司法部分指导下组建第三方调停工作机构—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该机构是自力于”行政、医、患”之外的中介服务机构,承当调停医疗纠纷、化解医患矛盾工作职责。

2、坚持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各类工作准则和人员职责,完善招待注销、纠纷受理、调停指派、查询取证、调停结论等调停工作顺序,标准调停工作流程,提高调停程度。

3、设立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工作招待室,完善工作场合、设备等需要前提,组建调停工作专班,实行奉告职责。

4、增强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与卫生行政治理、司法诉讼、司法援助、劳动仲裁和保险等部分的工作联接,健全指导机制、服务保证机制、调停与理赔联调联念头制和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机制。

5、坚持医疗责任风险社会分管机制,履行医疗责任保险,处理医疗责任补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患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防护风险的才能,维护医患两边正当权益。

6、医疗责任保险依照统一组织、分级负责、好处分管的准则进行,坚持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奖惩机制,指导保险两边有用协作。

(三)提高医疗机构治安防控才能,打击毁坏医疗次序、风险医患关系的违法犯罪过为。

1、卫生院将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提高医疗机构治安防控才能摆在主要日程,成立创立工作专班,按期研讨工作,制订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人身财富安全、维护正常医疗工作的各项准则,认真组织施行。

2、根据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捍卫工作条例》和公安部《机关、集团、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治理规则》以及内部安全治理准则、标准和标准,增强医疗机构治安综合管治和消防安全治理,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查准则。

3、坚持健全卫生院内部治安捍卫组织,增强夜间治安巡查,增强技防、消防设备建设,增强主要部位、重点科室和麻醉、、放射源的安全治理,实时排查和消除不安宁要素和安全隐患。提高安全认识和防控技艺,不断加强应对突发治安事情、火警等事故的才能。

4、充分发扬卫生院门卫值班、电子监控系统的效果,积极共同公安机关依法维护卫生院工作次序,保证医患两边正当权益,防止因医患纠纷激发治安事情。

(四)增强医疗机构治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治理司法、法律、规章和诊疗护理标准、惯例,做到依法执业,标准执业。

2、健全卫生院规章准则和人员岗位责任准则,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准则。增强卫生院内在建设,狠抓中心准则落实,落实首诊负责制,施行单病种治理,开展临床途径工作,履行诚服气务。

3、增强医务人员“三基三严”练习。依照《护士条例》、《医师按期审核治理方法》要求,严格对医务人员施行审核。

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执行卫生部《处方治理方法》,结实坚持“以病人中心”的服务理念,准确施行医治和护理。为患者供应完善生活护理服务,供应康复和健康指导。

4、增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就治和转诊治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急救成功率。增强卫生院传染治理工作,提高卫生院传染节制程度,有用预防和节制病院传染。

(五)制订和完善防灾祸事故、防群体性突发事情练习训练,加强突发事情应急处置才能。

1、坚持应对突发事情的应急组织机构,制订工作准则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完善应对突发事情长效机制,做到“事前防备”、“事中应对”、“过后总结”;制订和完善防灾祸事故、防群体性突发事情应急预案,预案应与本单位营业范围和实践状况相结合,预案应具有应急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应对突发事情工作队伍,执行24小时价班,做好“四防”工作备勤和应急值守,实时精确上报相关信息。合时组织相关应对突发事情练习训练,提高应急处置才能。

(六)增强招待工作,完善化解医患矛盾和预防、排查医疗纠纷的工作机制,依法、公平、实时处置医疗纠纷。

1、坚持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和预案,完善患者投诉处置准则,坚持优越的医患沟通平台,有用开展沟通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做到关隘前移,重在预防。

2、培育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才能,对重点科室和部分负责人进行常识培训,使医疗服务和工作向重质量、重保证、重安全、重服务、重法治方向发展。将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标准化轨道,运用综合手段,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避免医患纠纷的频发和群体性事情。

3、坚持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首访负责制,注重初信、初访工作,对医患纠纷隐患按期排查。坚持预防在先、发目前早、处置在小、妥善化解、决断处置的准则,降低化解矛盾的成本和精神。

4、对要求过高、无理取闹形成严格影响的上访当事人,要在把握现实证据的前提下,依托公安和司法部分采取实时、有用、决断的处购置法,依法维护正常的工作和医疗次序。

5、坚持“安全病院”的每月例会准则,对有关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排查、总结经历,实时化解各类矛盾。

四、职责分工

(一)“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由镇综治办牵头,卫生、宣传、公安、司法、民政、安全办、共青团、妇联、保险等部分参加,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二)镇综治办将创立“安全病院”作为本部分目的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共同司法、保险部分坚持健全第三方介入调停医疗纠纷工作机制和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增强监督治理,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努力把医患纠纷处理在萌芽形态,削减越级上访事情,防止因医患纠纷激发治安案件和群体性事情。

(三)镇派出所按照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捍卫条例》等规则,指导、监督并组织协调卫生院增强内部治安捍卫工作,严格打击损害医务人员、患者人身财富安全和建设扰乱侵犯医疗机构次序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针对病院场合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合时开展治安专治行动,大力增强卫生院场合的治安治理,依法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次序。

(四)司法所协谐和坚持第三方调停机制,指导医疗纠纷调停委员会依法调停医疗纠纷,开展对卫生院相关人员进行司法培训,为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供应司法支持。

(五)党政办采取多种有用方式,积极宣传党的卫生政策,深化宣传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严重意义和首要办法,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指导患者充分了解和尊敬医务人员的劳动,指导医患两边理性、客观、公平地看待医疗服务能够呈现的风险。

(六)食品、药品安全办要贯彻执行药品、医疗道理监督治理的方针政策和司法法律;监督治理药品、医疗道理质量安全,监督治理放射性药品、品、进行有用监管。

(七)共青团针对青少年制定以推进“安全病院”建设工作为主题的宣传方案和方案,采取多种有用方式,在青少年中宣传推进创立“安全病院”的相关工作。

(八)妇联依法教育、指导广大女人医务人员发扬自我尊重、自傲、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综合本质,促进安全病院发展;增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络,协谐和推进社会各界为妇女儿童办实事。

(九)镇卫生院成立创立“安全病院”指导机构,落实人员,明确分工,精心组织,完善内部医疗质量保证系统、治安保证机制和工作机制,实时处理因医疗事故、医疗过失、医患矛盾等激发的医患纠纷,依法维护医患两边的正当权益,妥善处置大好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五、工作安排

“安全病院”创立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常常性、艰难性的工作,必需常抓不懈。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2月~年3月):发动部署,制订方案

成立活动指导小组,落实人员,学习相关文件,制订下发镇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施行方案,明确创立活动总体目的、首要任务、办法及工作要求,并召开现场会进行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年3月~6月):自查自改,建章立制

1、镇卫生院对照“安全病院”创立目的和要求以及“安全病院”建设标准,依照方案部署,增强宣传教育,查找单薄环节,制订整改办法,推进创立工作。

2、司法部分协调相关部分,积极做好医疗纠纷人民调停机构建设,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准确处置和化解医疗纠纷。

3、镇卫生院积极共同保险部分坚持合适本镇的医疗责任保险并组织施行。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增强医疗风险节制与医疗质量安全治理。

4、由综治办牵头,会同派出所、司法所等部分结合开展卫生院及周边治安情况整治专项行动,对卫生院内部治安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

第三阶段(2012年6月~7月):督查整改,完善准则

1、镇成立督查组,对卫生院开展创立“安全病院”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2、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进一步查摆问题,完善准则,推进创立工作深化开展。

第四阶段(年8月~9月):严格审核,总结验收

1、由镇综治办牵头,成立创立“安全病院”工作审核评价组,对“安全病院”工作进行阶段性审核。

2、报请县创立“安全病院”指导小组验收。

3、坚持创立“安全病院”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研讨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是具体贯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学习科学发展观,增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工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行动;是维护社会和谐不变,推进和谐、健康茅坪建设的有用办法;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打造安全病院的有用路子;是镇党委县政府关注民生,在朝为民最直接的表现。因而,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关于保证医疗机构安全和不变,准确处置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和谐,维护社会不变具有主要意义。

(二)增强组织指导。相关部分要把“安全病院”创立活动作为当前维护社会不变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要把“安全病院”创立活动纳入本部分、本单位治安综合管治的主要内容,构成指导注重、部分共同、社会参加、上下联动的活动气氛。成立由镇综治办牵头,相关本能机能部分构成的创立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创立活动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镇卫生院,张宏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增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要成立部分工作指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缜密安排、增强办法、注重结果、认真施行。

(三)明确创立职责。相关部分要准确处置抓发展与抓不变的关系,要依据创立“安全病院”的目的任务,切实承当指导责任,认真实行工作职责,要以创立“安全病院”活动为载体,增强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增强准则和机制建设,完善工作顺序,落实各项工作办法,坚持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查制,实时处理创立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将安全病院创立工作作为维护社会不变、认真处理民生问题的主要工作抓紧抓好。

(四)亲密部分共同。综治办、卫生院、宣传、公安派出所、司法、民政、食安办、经贸办、共青团、妇联、保险等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研讨制订各部分施行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详细办法,坚持各项协调工作机制,构成工作合力。各部分依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紧紧围绕开展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首要任务,增强协分配合,构成创立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式。一起推进创立“安全病院”活动的深化开展。

(五)增强卫生院治理。镇卫生院要结实坚持“以病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直办院方向,增强医疗质量和安全认识,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增强内在建设,认真执行各类医疗护理治理准则、操作惯例和技能标准,提高医疗质量和技能程度,标准医疗服务;要加大医疗安全治理力度,尊敬患者各项权益,积极实行奉告任务,增强医患沟通,认真处理患者投诉,不断标准医疗机构的执业行为,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开展各项专治活动,果断打击违法行医行为,依法取缔无证行医和游医;要严格打击不合法采供血液,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维护供、受血者的正当权益,积极发明卫生院安全的各类前提,到达安全病院的目标。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卫生强市的总体目标和新医改的要求,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本着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方针,把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信息化带动卫生事业发展,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一网多用、资源共享;大力开发利用卫生信息资源,架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为保障人民群众和卫生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二、基本原则

——顶层设计,点面结合。坚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实际相结合,以信息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共享性”为核心、“个性化”为特色,进一步推动我市卫生信息化的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合理布局和共享应用,做到上下衔接、点面结合、统分有序。

——服务导向,应用驱动。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卫生信息化以管理为导向逐步向以服务为导向,融管理于服务转变;坚持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促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遵循标准,保障安全。坚持把卫生信息标准和安全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统一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完善区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卫生信息安全机制建设,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切实履行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投入、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科研学术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有序竞争,合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和省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设计和部署,结合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建设连接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坚持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严格的安全管理,以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结构化的电子病历为两大核心数据来源,通过四个区域技术(区域医院信息系统HiS、区域检验信息系统LiS、区域医学影像归档和传输系统paCS、区域电子病历系统emR)的卫生信息资源中心来实现医疗服务、健康检查、疾控、血液、卫监、应急指挥等公共卫生信息的整合,实现覆盖全市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实现新医改提出“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统一高效、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目标。

在建立卫生信息资源中心基础上推进公安、医保、计生等部门信息同享,进一步构建卫生行业战略数据仓库,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宏观管理和决策的数据依据;同时逐步开放面向公众的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中心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一个基于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联省、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下接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网络,支持区域范围内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整合。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一应用支持环境,为市区域卫生各项综合应用系统提供集成的、统一的、安全的、完整的、快捷的信息查询、资源调度、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等服务。

2、基础数据中心:建立基础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三大数据库: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和管理分析决策数据库。

(1)电子病历基础数据库:电子病历是医疗机构对门诊、住院患者临床诊疗过程的系统、规范记录,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电子病历内有效整合临床路径,更好地实现专科、专病的精细化管理。

(2)健康档案基础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三大传染病专项档案是健康档案的一个子集,其涵盖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管理。

电子健康档案建设要符合《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功能规范和数据集规范。

(3)管理分析决策数据库:该数据库为动态海量数据库,涵盖卫生资源数据库、妇幼保健数据库、健康和疾病监测数据库、临床医疗数据库、医学科技类数据库、卫生经济类数据库、卫生政策法规类数据库等,可随时构建需要的数据类型,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应用。

(二)建立卫生信息数据业务专网

按照全省卫生虚拟专网的标准和市卫生专网规划要求,建成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运行的局域网(内网)、连接全市医疗机构的内部局域网的广域网(卫生基础网)、连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生、社保、民政等外部系统的广域网(卫生扩展网),实现市内市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医疗服务机构与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做好与市、省卫生业务专网的对接。

(三)建立标准化社区系统

1、在全市范围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统一的涵盖三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的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及三大传染病专项档案系统,并实现健康档案的动态、规范管理,实现省级、市级、县级平台的互联互通。

2、在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健康体检系统,实现健康体检报告自动上传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业务无纸化,社区卫生服务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得到规范。

3、在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门诊输液管理系统,通过条形码、无线网络等,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准确核对。在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及时响应病人的求助,提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差错。

4、在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设国家数字卫生项目的HiS系统,实现就诊信息、用药信息、体检信息等记录自动上传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从而做到每个建档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就医记录全部过程,通过平台接口实现与电子病历互联互通。

(四)建立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

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安装远程会诊系统、区域影像诊断系统、转诊预约系统及远程教育系统。实现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中心,建立上连省、市级医院,下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镇四级网络医疗服务体系。

1、远程会诊系统。在每个医院建立一个点,配备可浏览、视频等相关设备,通过外网提交省、市、县专家会诊申请资料,会诊专家通过与面对面沟通及浏览病人病历资料(如医学影像、心理图、病理图片等),出具诊断建议报告及时反馈申请会诊医院。

2、区域影像诊断系统。基层卫生院影像(CR、Ct等)信息资料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到上级医院或影像诊断中心,由专家进行审核、会诊或者出具诊断报告,诊断结果通过专用网络及时反馈给卫生院,患者可在当地卫生院所做的检查能达到上级医院的诊疗水平。图像资料储存在数据库中心或影像诊断中心,可随时调档查看。

3、转诊预约系统。基层医疗遇到疑难病例,把病人信息通过信息平台传输到上级医院,上级医院能及时安排专家诊治或安排床位进行诊治;康复期的病人,上级医院可把各种信息反馈给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师及时了解情况并随访。

4、远程教育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建立视频远程教育系统平台,上级医院的各种培训通过信息平台在各基层医院都能实现收看,实现基层医疗单位可以不离开工作单位进行培训的模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建立涵盖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系统

按照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标准,建设医院电子病历与临床路径,遵循省级电子病历传输标准,电子病历上传县、市、省三级平台。市级医疗机构结合本院推广的临床路径,逐步开展临床路径的标准化电子病历系统的示范应用,并通过平台接口实现与电子健康档案、区域HiS互联互通。

(六)建立药品动态监管系统

各医疗机构通过已有的HiS系统,建立基药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门诊人数统计、门诊输液比例、药品使用情况排名实时统计、处方限制额度等数据实时统计功能,进行整理归并,定时上传到药品监管系统,药品监管系统通过掌握基层医疗机构实时用药数据,结合预警机制和统计分析功能,对医疗机构进行用药监管。

(七)建立医联农保(社保)“一卡通”、“银医通”系统

融合三卡(医保卡、新农合卡、银联卡),完成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等的接口改造,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构建基于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标准体系,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之间临床诊断、用药、检查检验结果、住院信息、预防保健、档案等诊疗信息可交换与共享,新农合、医保、健康卡实时结报等“一卡通”功能。在确保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不变的前提下,逐步推进“银医通”建设,达到小额金融支付、预约挂号、“先诊疗,后收费”、双向转诊等功能,并进行医保卡、新农合卡、银医通等多卡合一,进行功能整合,达到医疗、金融、社保联合同步服务等功能,促进一卡多能,方便实用。

(八)建立规范化的妇幼保健专项系统

参照卫生部《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以及数据集规范,改造和完善现有的妇幼保健系统,通过卫生信息平台与电子健康档案的妇幼保健子系统,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各主要阶段所产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同时,妇幼保健机构对其服务对象进行长期、连续的追踪管理,开展优质服务。

(九)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依靠卫生信息网络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及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加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分析、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建设,与其它应急救援机构联动协作,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十)建立健康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系统

完善市卫生局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卫生服务信息公开,方便人民群众的学习和监督。按照省政府,卫生部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建成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网上医疗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网上医疗服务功能。深化网上预约服务,预约对象扩大到二级医院,预约项目上增加预约检查、预约治疗。增加网上实时查询功能,建立网上平台与数据中心的接口和基于短信的身份验证系统,提供检验检查、健康档案等数据查询服务。

五、实施步骤

(一)一期建设(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建立相关组织领导体系,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分解,需求方案起草、制订、论证,预算出支撑软件功能的硬件设备并论证,确定信息中心的设址,落实资金保障,建立建设项目考核评价体系,进行软、硬件的投标。

2、在利用原有新农合平台及网络的基础上,初步完成数据中心机房、交换平台和新农合系统改造建设,确立数据标准体系,完成“银医通”一期基础建设,建立小额支付、预约挂号、“先诊疗、后收费”服务功能,完成卫生信息专网及区域HiS、区域paCS系统建设。

3、建立区域电子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初步建立与完成基础数据中心和基础建设。

(二)二期建设(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建立区域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区域HiS及各联网等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互通共享。

2、完成区域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银医通系统等的接口改造,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诊断、用药、检查、住院信息等诊疗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在“银医通”基础上,融合“农保卡、医保卡、银联卡”简称“一卡通”,实现“多卡合一”,实现挂号、就诊、双向转诊、新农合结算、医保结算、电子健康档案调阅、“先诊疗、后收费”等多功能,方便群众就医,实现“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4、完善基于市卫生局信息网站的健康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系统。

5、建立规范的妇幼保健专项信息系统。

6、建立药品动态监管系统、门诊输液管理系统和健康体检系统。

(三)三期建设(2015年1月—2015年12月)

1、整合卫生监督、预防疾控、妇幼保健,完成与信息平台和医疗机构互通共享项目建设。

2、各医疗机构通过外网建立远程会诊系统、转诊预约系统、远程教育、远程监护系统互通共享。

3、建立卫生行政管理决策分析支持系统,完成相关应用系统的数据应用。

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5、完成异地容灾机房建设,保障信息平台的稳定和安全,降低运行风险。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对整个卫生系统的重要性;要总揽全局、着眼长远,高起点科学规划和设计,抓好顶层设计,循序渐进、统筹整合,逐步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

(二)强化信息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信息领导组织和管理机构建设,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要求,建设完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业务和管理应用系统,并将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系统应用情况列入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6

一、深入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省厅能力建设规划,从“五个方面”入手,强力推进“五种能力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107项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目标任务。力争“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一)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能力达标率≥80%,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达标率≥70%;县级以上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培训率≥70%;加强血防机构基本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县血防机构疫情监测及信息化管理数据库,提高预防控制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健全市、县(区)两级卫生应急工作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强化队伍建设,改善装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3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完成业务用房改扩建,完善装备,80%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建设标准;继续创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和“母婴安全乡卫生院”;60%的县(区)健教所达到建设标准。

(二)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争取全市75%的县达到初级卫生保健标准;市直各医院分别与3所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推进县乡卫生机构纵向技术合作;全市县级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全面达到建设标准,90%的村卫生所达到建设标准。

(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覆盖100%的城市街道和98%以上的城市社区居民;争取用两年时间,完成国家2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做好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区和机构星级复评工作;利用社区卫生人员夜校开展“三基三严”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基本技能,通过城市医院支持社区工作,制定社区医护人员短期进修计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业务骨干到城市医院进修,90%的机构达到建设要求;继续做好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卡的使用,向城市居民免费提供1859万元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为60%的社区适宜居民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

(四)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医院评审,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执行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基本建设标准,强化医院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应急救援能力。

(五)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推进卫生执法网络向基层延伸,全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或在乡镇、街道、学校设立助理卫生监督员。争取国家资金,推动业务用房建设,落实监督车辆、快检设备和信息化建设。开展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执法评估,提高执法办案能力。

二、全面实施“六大工程”

(一)农民健康保障工程

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统一筹资水平,每人10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3万元;指定病种的门诊特殊治疗费用按住院补偿标准补偿;新农合基金当年结余不得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15%,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筹资总额的25%;全面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直补”,以县(区)为单位,开展一次性报账率考核(≥90%);探索参合农民在相邻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医药费用按县内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扩大大病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试点,增加进贤县、安义县开展门诊统筹试点;严格新农合基金监管,推行基金专项审计,坚持基金使用和补偿,县、乡、村三级公示;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执行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医疗收费、药品价格“三公开”,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严格控制自费药品和大型设备检查,推动单病种定额限费。

(二)社区卫生优质工程

推进机构用房国有化、固定化,争取用三年时间逐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装备基本设备,2009年完成目标任务的30%以上;合理配置服务资源,根据《*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调整网络布局和结构,使其更趋合理;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机构、人员和技术的资格准入;完善运行机制,继续推动运行机制综合改革,启动“医院牵手社区行动计划”,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三种慢性疾病的双向转诊试点,探索建立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的有效途径,探索社区慢病管理有效模式,建立社区家庭责任医师、服务团队工作制,开展社区康复试点;加强与劳动保障、残联、计生部门联系,搭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平台;探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和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完善社区首诊、经费筹集、药品采购、绩效考核等运行机制。

(三)公共卫生服务工程

落实规划免疫政策,巩固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90%达标考核成果;抓好预防接种体系建设,建立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加强传染病防治,加强霍乱、人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直报,及时有效处置疫情;实行传染病归口管理,提高救治能力;加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监测网络的监督管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确保涂阳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0%以上,病人治愈率达到85%以上;加大农村地区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抓好全人群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巩固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成果,制定*市血防中长期规划;重点抓好进贤县金溪湖三里片区和*县金溪湖泾口片区的封洲禁牧和以机代牛、赣江流域血防综合治理、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螺地带的综合治理;做好疫情监测、急感防控、晚血病人救治。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财政补助经费与考核结果挂钩,将政府投入切实转变成富有成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加强妇幼保健,落实“一法两纲”,规范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监管和技术服务;落实“降消”项目,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全市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规范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服务,落实孕产妇死亡评审及责任追究制度,使全市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0/10万和18‰以下;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制定《*市围产儿死亡评审方案》,探索建立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对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加强婚育咨询指导,推行产前筛查、诊断,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推动健康知识进社区、进农村,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为切入点,重点加强农村健康知识普及,做好大众、社区和医院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创建卫生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完善预案,落实社区卫生应急责任主体,健全社区综合动员机制,开展培训和演练。

(四)医疗服务优化工程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完善并落实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强化专科“三基三严”训练,开展“技能大比武”;实施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规范手术的操作范围和权限,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安全风险;继续探索建立临床路径;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责任;贯彻实施《护士条例》,稳定护士队伍。强化医疗服务要素监管,落实《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全面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开展专科医师准入试点;严格机构、人员、技术和设备准入管理,重点监管国家强制准入技术,强化技术论证和效益评估;实行机构违规执业记分管理,规范机构校验,规范临床科室和实验室管理;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建立医疗事故点评制度,力保医疗安全。切实维护群众权益,落实《关于规范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的若干措施》,完善临床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优化服务流程,落实便民措施;创建“平安医院”,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完善预防处理医患纠纷工作机制,协助做好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引导和鼓励医院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维护正常医疗服务秩序;确保医院网上药品采购工作取得实效。巩固血液质量与安全,加强采供血机构和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做好急救用血保障;落实血液安全管理,规范全程质量控制,实行输血治疗技术准入制,推行科学用血,确保用血安全。

(五)中医中药振兴工程

落实《关于加快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实施“中医三名工程”,加快推进3所中医院省级特色中医院、2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部级重点专科(专病)、15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步伐;加强以名师带徒、专项传承等方式培养中医人才,培育中医名家。推动“中医三进工程”,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科、中药房,参合农民在定点医院使用中医药,补偿比例可在同级别基础上提高15%;逐步扩大“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实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探索建立和完善融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技术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

(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完成全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医疗网点,扎实推进市疾控中心大楼、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大楼、市洪都中医院异地新建、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康复中心、市中心医院新建、市血站大楼、*县中医院、新建县中医院、县医院门诊综合楼、进贤县中医院、县医院门诊大楼、安义县医院住院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2008年国家新增投资项目2月底前必须开工、6月底前必须完工,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医疗条件。积极承接国家宏观投资方向调整,将“理思路、争项目、促发展”作为近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落实项目跟踪责任;积极争取社会资本对医疗服务的投入,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卫生事业发展新格局。

三、认真落实“六个保障”

(一)思想认识保障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全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统一到国家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上,统一到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上,统一到全市卫生工作的具体要求和部署上,做到认识一致,方向一致,步调一致,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奠定良好思想基础。

(二)运行机制保障

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保障机制,落实补助政策,确保现有在编人员基本工资补助达到100%;做好定编定岗;实行绩效考核,财政补助与考核结果挂钩;落实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办法,按《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工作考核细则》,规范乡村医生行为,并依据年度考核结果发放补助津贴;提高待遇,稳定队伍,实现80%以上的乡村医生集中执业;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农村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政策,使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卫生人员得到合理的职称晋升机会。试点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在市九医院、新建县中医院及其所有乡镇卫生院开展“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改变“以药养医”模式。对接国家医改方案,做好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研究和基础准备工作。

(三)卫生科技保障。

实施“一院一品”工程,深化“三名”工程,以争创“省级领先学科”为主要抓手,在人才、设备、资金、管理上给予重点支持,提高竞争能力,提升科技水平,创立医院品牌。抓牢技术项目关键,注重引进新技术,推动开展新项目,鼓励参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投标,支持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重点科技计划,培育一批创新性卫生科技项目;制订奖励办法,奖励高层次科研成果和高水平论文论著。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协调管理机制,实行“三统三分”,加强教育培训过程监督和培训结果考核评估;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双卫网”功能,率先建设“农村地区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平台”;培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农村5047人、社区598人、临床药师4人。创新技术引进推广渠道,灵活运用服务、教学、科研资源,建立博士工作站;完善科技计划评估验收制度;筛选10项适宜技术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严格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确保无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四)卫生人才保障。

制定一个纲要,制定《*市卫生人才队伍发展纲要》(2009-2011年),对全市卫生人才队伍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以高层次人才和基础人才为重点,力争通畅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建立基础人才流动机制;建设管理干部队伍,开展管理干部岗位培训,规范管理干部的培养、考核和选任。创新“三个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探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评价标准。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领军人才;实施医院岗位设置管理,实行执业准入;鼓励采用岗位、项目、任务聘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自主聘用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把绩效工资与工作数量、质量、业绩、职业道德、群众满意度挂钩,打破以业务收入为基础的分配模式,激发活力,调动积极性。

(五)卫生监督保障。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坚持索证制、公示制、量化制和承诺制;开展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抓实重点单位、关键项目、特殊时段、群体聚餐现场监督执法。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按《*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评估方案》,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规范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以及涉水产品、健康相关产品监督管理;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在全市住宿业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医疗服务市场和采供血监管,落实医疗服务和采供血安全的监管责任,100%建立监督档案;打击非法行医,督查督办重大案件,强化监管责任问责制;做好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依法查处违法医疗广告;投诉举报查处率达100%。

(六)卫生行风保障。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7

2012年8月17日,2012中国卫生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卫生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健康中国2020”的总目标为: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提高国民健康生活质量,减少不同地区健康状况差异,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报告》中指出,卫生部将推出611亿元预算进行“全民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超过总投资4000亿元的1/7。《报告》称,该工程的关键是推进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三项工作。

在电子健康档案方面,目前全国大约有100多家机构在设计居民健康档案,但是各地标准不一,启用的数据库难以对接。《报告》建议首先在试点地区投入经费组织编写健康档案的标准(共性部分基础上增加个性化设置),同时进行软件的编写与开发升级,在试点省选择10个城市进行全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程。

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建设,医疗信息平台标准的编写和软件开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与大型综合医院、CDC、社保中心、其他相关的业务主管单位的信息化系统的对接,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建设等。前期选择全国8个省份作为试点。

《报告》公布了21项具体的工作计划,“国家健康信息系统行动计划”便是其中之一,该计划的10个工作重点包括:制定和实施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落实医改方案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信息标准与规范建设;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国民健康信息系统;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好国家、省、地市等三级信息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建立以电子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病理远程会诊系统;重点抓好卫生信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中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和相关的技术体系建设,切实保护个人隐私。

点评

从《“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所的内容来看,卫生信息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首先,投入加大,超过总投资规模的1/7用于“全民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其次,根据目前医疗信息化的现状,提出明确细致的建议和部署;最后,设置“国家健康信息系统行动计划”,确立未来几年内医疗信息化的十大工作重点,有利于分阶段有计划地解决医疗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首批试点地区和医疗机构发放居民健康卡

2012年3月1日,卫生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锦州市、广东佛山市人民政府,同步举行居民健康卡首批试点地区发卡仪式。此外,2012年8月15日,武汉同济医院也举行了居民健康卡发放仪式。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河南省的启动仪式上指出,试点地区要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成立居民健康卡专门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确保居民健康卡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积极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知卡、用卡环境和社会氛围,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持卡就医的方便、快捷和实惠。积极探索与市民卡、金融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做到“人手一卡、服务一生、卫生通用、开放兼容”。

居民健康卡主要有4项功能。一是身份识别;二是跨机构就医一卡通。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各类业务应用数据库进行交互处理,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逐步实现全国就医一卡通;三是存储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居民健康卡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联结载体,支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在各系统间的共享交换。还可以脱机存储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有关信息,满足异地交换共享和社区及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四是新农合费用结算与扩展功能。支持金融等扩展功能,如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卡,用于金融结算等。

为了规范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居民健康卡的定义及卡号编码规则,并从卡介质的选择、卡体材料、制卡要求、卡片外形规则、芯片位置以及印刷要求方面规定了健康卡的基本制作要求。在技术方面,《规范》在终端接口要求、卡数据标准、数据框架、数据格式以及数据安全、基础信息采集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技术要求,使得患者诊疗信息的跨医院、跨地区共享成为可能。

点评

居民健康卡的发放以及使用涉及到卫生主管部门、银行、医疗机构与广大患者,银行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而完善的政策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银医合作”以及实现居民健康卡功能的前提。除此之外,居民健康卡的发放使用也需要县(市、区)、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市级区域医疗平成系统改造和升级工作,完善信息化建设。若没有良好的用卡环境,居民健康卡的功能将被大打折扣。

卫生部加速建设新农合部级信息平台

2012年2月29日,在卫生部召开新农合工作2011年进展和2012年重点通报会上,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司长杨青表示,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的信息化系统,正在做部级的平台。由于没有部级信息平台,我国的新农合还不能实现全面的跨省报销。对于跨省的农民工,卫生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农民工输出地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输入地的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这样在务工地点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以即时报销;二是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的部级信息化系统平台,部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以后农民工到任何一个跨省的医疗机构就医,他的信息可以通过部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即时结报。

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现已经实现业务监测、分析评价、费用核查等多项功能,河南省、海南省2个省级平台及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丰台长峰医院等3个医院信息系统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已完成联通。为加快部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进度,尽快发挥国家新农合平台在新农合业务运行监控和跨省就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卫生部办公厅于10月下发关于推进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等7个新农合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省份和北京协和医院等26家跨省就医参合农民较多的部属(管)医院或电子病历试点医院,作为第二批联通省份和医院。

通知要求各联通省份(医院)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完成联通工作,非联通省(区、市)卫生厅局积极建设和完善省级新农合平台,尽快实现省(区、市)内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卫生部将于年底对联通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全面实现省级平台与国家新农合平台的联通。

点评

2012年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周年,在十年的时间里,信息化为新农合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全省联网实现“及时结报”,“一卡通”实现持卡就诊、刷卡报销等。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新农合仍然不能全面实现跨省报销。部级信息平台若能够建立,便破解了农民工异地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为相关行政部门进行新农合费用核查、基金监管、分析评价和方便参合农民跨省就医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也将有助于提高新农合的科学管理水平。

信息化内容在三级医院复审中比重大

2012年6月25日,卫生部下发《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叫停了2010年初重启的医院评审工作。《通知》要求对2011年前通过评审的等级医院进行复核评审,对2010年12月31日后新增的三级医院一律不得发放等级证书和标识,已发放的要立即收回,并对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部颁布的评审标准,分别取消其评审结论或予以重新评审。自2010年年初重启评审以来,获评三级医院的有400多家,但其中240多家因没有区域规划而遭卫生部摘牌或重新评审。

此次复审的标准将依照2011年12月23日卫生部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该细则共设置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评审工作将强调由各专业技术评价,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系统性评价目标转换;由过去强调医院人财物等硬件条件达标,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

其中,第六章第五节“信息与图书管理”中明确制定了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评审标准,有五大评审要点: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有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建立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有与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医院信息系统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技术支撑;医院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集成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以及按照政府的要求,支持卫生信息的区域共享和交换;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推动系统运行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落实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有针对信息化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保障。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梯队,应与医院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匹配。

除了以上内容外,在细则的第一到五章都有涉及信息化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医学影像与电子病历的管理与改进标准等等。

点评

从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可以看出,医疗信息化在其中占了较大比重,信息化对临床和管理的强力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同,成为医院运行的重要支撑。在细则中,除了明文提出的信息化评审标准外,信息化还渗透到评审的其他方面,众多检查数据的提取都来自信息系统。通过审查使医院更好地梳理管理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联通,真正发挥信息化在医院运行中的支撑作用是审查之外医院的收获。

卫生部要求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

2012年4月16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了目前卫生统计与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除了总量不足、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外,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等方面还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机构性质不明确、人员待遇偏低和编制限制等因素,现有人员变动频繁、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缺口问题突出,直接制约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除了提出现阶段的问题外,《意见》还指出了建设总体目标以及主要任务: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总量基本适应卫生统计和信息化事业发展需要,各级卫生行政、统计信息、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进一步配备专兼职人员从事卫生统计和信息工作,人才区域分布和配置机构趋于优化,人才短缺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人才整体水平全面提升,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卫生统计和信息人才发展的工作机制,着力造就一支规模适宜、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技术与管理兼备的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队伍。

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四个工程”,即实用型卫生统计人才工程,实用型统计人才为具有较为丰富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统计技能,从事相关卫生专业学科(如医疗服务、妇幼卫生、疾病防控、卫生监督、财务资产和人才管理等)专项统计的人才;高层次卫生统计人才工程,高层次卫生统计人才为具有统计专业教育背景,熟练掌握统计专业技能,同时具有卫生管理知识,熟悉卫生政策的一类专业统计人才,主要从事卫生统计的组织、管理和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及利用等工作;实用型卫生信息技术人才工程,实用型卫生信息技术人才为具有基本信息技术和系统操作教育背景,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一类专业人才;复合型卫生信息化人才工程。复合型卫生信息人才为既掌握信息技术,又了解医疗卫生专业特点,熟悉工作流程,具有一定卫生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的人才。

点评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医院,都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实用型卫生统计人才、卫生信息技术人才,高层次卫生统计人才,复合型卫生信息化人才对于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都必不可少,卫生统计和信息化的发展正需要这种多层级的人才队伍。按照不同层级的不同特点,将其安排在不同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除了政府部门、省市级医院需要引进医疗it人才外,基层医院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做好基础建设。

电子病历评级结果

2012年5月,卫生部了电子病历评级结果。此次评级按照2011年11月卫生部印发的《电子病历系统成效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举措及标准(试行)》进行。参加评级的共29个省的178家医院,其中电子病历试点医院165家,非电子病历试点医院12家。评级结果是:分别有1家医院获评6级和5级;12家医院获评4级;78家医院获评3级;3级以下的医院共86家。在所有上报的医院中三级医院占78%。

从2009年至今,电子病历经历了调研阶段、正式启动阶段、开展试点阶段和加速推进阶段。2009年7月,卫生部发出的《电子病历基本构架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表示,建立电子病历是为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以实现医疗过程监管。2010年3月,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2011年11月,卫生部印发《电子病历系统成效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举措及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体系和改进体系,全面、客观评估现阶段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引导it厂商研发先进适用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标准》选取了医院业务流程中的9个角色,37个考察项目,每个考察项目界定了0~7级共8个不同级别的信息化应用深度。其中,从3级以上,考察重点从“信息系统的流程覆盖,数据采集能力”向“信息系统利用临床数据向使用人员提供临床辅助决策支持能力”转变;在第5级以上开始要求集中统一的临床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以及电子病历数据的集中二次应用(科研应用为例)。

此外,2011年HimSSanalytics开始受中国卫生部委托,对国内医院电子病历采纳模式(共8个等级:0~7级)进行跟踪评比。2012年5月,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公布了最新的评选结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和西安长安医院的电子病历采纳模式达到6级水平。这是我国首批获评HimSS6级的医院。

点评

三级医院复审的评审标准中明确提出“医院推进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从2009年至今,电子病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始终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新医改政策关注的重点。从2011年开始,卫生部便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此次对电子病历系统成效应用水平进行分级评价,有助于督促被评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以及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

2012年7月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取得的成效,并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同时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对相关保障措施做了具体的阐释。

《规划》提出中医药信息化“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满足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业务应用的需要;初步建成基于信息平台的5大主要业务系统,形成一批覆盖中医药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中医药数据资源库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建立一支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基本构建覆盖国家、省级、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规划》中明确要求,初步建成基于信息平台的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中医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5大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如在建设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上,具体要求是建设中医药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满足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行政办公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建立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实行全国中医药项目经费网络化管理。通过5大主要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形成一批覆盖中医药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

点评

“十二五”是中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改、实现中医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信息化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即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与《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中分别明确了加强中医药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良好的发展机遇下,如何采取行动贯彻落实指导思想、高效率实现目标是重点所在。

全国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2012年,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各省市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护水平,全国各省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2012年2月1日,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全面开展全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规定各卫生单位要于2012年12月30日前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并通过等级测评;2012年4月6日,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指导意见细则》,规定地市级卫生局应当于每年12月20前,向省卫生厅报送辖区内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自查等工作开展情况;2012年5月16日,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做好迎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

2011年底,卫生部相继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将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并要求以下重要卫生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原则上不低于第三级: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传染性疾病报告系统、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跨省全国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国家、省、地市三级卫生信息平台,新农合、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部级数据中心;三级甲等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卫生部网站系统;其他经过信息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评定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的信息系统。

《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卫生行业各单位要根据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情况开展等级测评工作,查找安全差距和风险隐患,并结合自身安全需求,制订安全建设整改方案,要于2015年12月30日前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并通过等级测评。

点评

我国区域卫生、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正在逐步建立,而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才刚起步,但随着医疗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重视。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中,对信息安全有明确规定: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推动系统运行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落实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大量资金投入医疗信息化建设

《2012年中国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预测,2012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将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12年中国医卫行业的it投资规模约为190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同比增长25.5%。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已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79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逐步建立起涵盖城乡居民健康管理、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并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综合改革。

除了中央加大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预算外,在今年,地方政府在也将大量资金投入医疗信息化。比如:天津滨海新区投2.9亿元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河北6.5亿财政拨款追加医改,其中包括加强基层卫生和医保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费用。

天津市滨海新区总投资2.9亿元用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利用3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全市领先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新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全程管理居民健康。滨海新区启动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括区域联网架构建设、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内部信息化升级改造两个方面。在区域联网架构建设方面,新区将依托滨海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建立区卫生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全区的医疗健康信息,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依托滨海新区政务专网,连接区域内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实现区域内数据中心、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之间的数据高速链路全覆盖。

7月11日,河北省政府召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暨深化基层医改工作推进会议。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崇勇指出,今年在已有医改投入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再追加6.5亿元资金,用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提高村医补助、建设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支持开展重大疾病救助试点、加强基层卫生和医保系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点评

对医疗it行业的大量投入,既包括硬件投入,如医疗设备的更新;也包括软件建设,如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大大增加,但是与所需要的资金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有专家认为,投入的不足极大制约了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加大医疗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是促进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也至关重要。

卫生信息化标准正走向统一

2012年11月6日~7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市召开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项目预试验现场工作会。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卫生信息标委会主任委员孟群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孟群指出,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深化医改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及时推进开展科学、量化、公正的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对于指导各地规范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孟群在去年的中国卫生论坛上说:“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发了一些标准,但和我们现在信息化发展以及对标准的要求严重不相符。由于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所以出现了一些‘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情况。”

相比于“十一五”期间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缺失,卫生部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信息化建设的“3521”工程中,将全面建立全国统一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在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卫生部将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标准化工作:第一是修订完善、试点示范;第二阶段是推广应用、强化监管,在已有标准研发的基础上,把重点力量放在标准的推广应用尤其是标准的管理上来,保证企业、用户都要用标准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第三阶段是要深化发展,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对标准体系、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保证今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卫生信息化标准亟待统一,相关政策也提出了对建立统一标准的要求。2012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指出,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医疗服务、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统一的标准能实现医疗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出于这一目的,HL7国际委员会(HealthLevelSeveninternational)于2012年9月宣布将免费开放HL7标准及其他选定的HL7知识产权,这一政策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生效。HL7国际委员会在给其会员的公告中说:免费开放政策体现了HL7一贯坚持的协作精神,旨在医疗领域推动标准的使用并实现互操作,即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8

我院的综治维稳工作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公安机关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建设依法治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狠抓治安管理工作,落实院科两级责任制,强化内部管理,确保了院内安全稳定,现将2016年终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落实

医院领导班子历来重视综治维稳工作,始终把维稳工作列入领导责任制和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部署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院长办公会议上专题研究解决综合治理和维稳重点问题,并结合院长行政查房、查岗,经常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工作。

医院建立有综治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医院还与各科室、各科室与工作人员签订了综合治理责任书,明确党委书记、院长赵志毅为综治第一责任人,保卫科为综治责任科室,综治维稳领导小组成员负具体责任,各职能科室各司其责,真正对维稳综治工作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维稳责任,做到机构、责任、措施、人员四到位。

二、抓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治安防范意识

㈠、医院安全保卫工作长抓不懈,坚持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检查,半年和年终有总结。医院院长办公会定期研究落实安全防范工作,在抓普法教育基础上,坚持对职工开展法制和治安管理宣传教育。在开展医院管理年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实施活动中,落实“xx”普法教育,结合实际学习保卫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做好防特、防盗、防火、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的“五防”宣传教育并落实防范措施。

㈡、一年来,医院重点宣传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法》,编印《防火防盗安全常识》、“一畅两会”宣传单张1800多份发给全院员工,利用院周会、科室早会、讲课、电教、自学、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全员法制和安全教育,今年以来综治维稳工作结合安全生产消防工作进行安全教育12场次,达9200人次。出黑板报4期,坚持新职工岗前安全培训,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治安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㈢、保卫科不定期组织保安员进行治安技能培训、进行队列、仪表仪容训练,学习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法》,并进行知识考试,提高安全意识和治安维稳应急处置能力。结合医院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着重狠抓队伍建设和思想教育,落实自查自纠,促行风,抓实效,增强安全服务意识和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确保医院安全稳定。

㈣、医院还订阅了《法制日报》、《民主与法制》杂志,收集《法制日报》、《xx日报》、《xx日报》的治安信息,通过网络收集xx市治安警情通报,及时了解治安情况,适时通报情况,调整治安防范措施。将有关资料整理,建立安全保卫电子档案,便于工作中搜索参考。

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内部治安防范

医院制定有《治安搜捕堵截捉拿方案》、《综治维稳工作应急处置预案》,保卫科积极协调各科室认真落实管理制度,并将相关开展活动资料整理归档。

2016年11月,设备科对全院600多台医疗设备进行了多次检测和维护,有效保障了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总务科坚持每月定期对供水、供电、电梯、锅炉、空调制冷等设备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投入2万多元对消防水泵机组更换,确保了后勤设施安全正常进行;保卫科经常性地对消防和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维护,配置职工宿舍楼灭火器80瓶,住院部和门诊增加灭火器40瓶,到期灾火器能及时更换,消防安全维护资金投入27400多元。根据医疗卫生安全专项督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给配电房增设消防应急灯六盏,疏散指示牌二块。检查维护消防灯505具,消防栓176具次,维护消防带,修理消防栓3具,坚持每月检查消防水泵二次,现有消防设施功能良好,安全疏散出口通道畅顺。

加强与辖区派出所协作,建立治安联防机制,医院设置了警务室,共同努力搞好治安联防,狠抓内部治安管理。

医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坚持“预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责任。为维护医院正常医疗工作和生活秩序在安全上狠抓制度落实,抓日常内部治安管理不放松,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医院管理,保卫科管理和科室管理的层级管理办法,督促各科室各部门“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强化内部治安管理,加强安全防范,积极营造群防群治的管理机制。

四、加强治安巡查,落实防控措施

医院积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重视日常检查和维护,为确保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卫治安值班,坚持24小时巡逻制度,设置了电子巡更系统,设点40个,坚持“三到一多”的巡逻方式,治安与消防巡查相结合。干部职工参加值班,督促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消除隐患。财务科住院收费处,“三铁一器”的技防措施落实,定期检测维护。

仓库等重点部位安装了防盗门、防盗铁网。毒性药品、品和化学危险品按有关规定管理。各病区对入院病人及其家属做治安防范宣教工作的同时,注意病房治安,保卫坚持巡查电子签到制度。注重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监控,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全面保障医疗安全与发展,营造安全的就医环境。

根据各阶段治安形势的特点作时间和人员安排调整,有计划地进行伏击,加大力度和采取有效措施打击不法行为,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维护了医院的安全稳定,治安案件明显减少。

今年以来安全检查19次,较大的检查5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根据治安情况,及时调整保安力量和重点防范,积极做好内部安全防范,躯赶医托和派发广告人员,协调解决和处理医患纠纷六起,转送弃婴八起,查找无名氏人员三起。为缓解院内交通的紧张状况在急诊室和停车场设岗,及时疏导交通,保障了“绿色医疗通道”顺畅。

一年来,医院没有安全生产事故,无治安灾害事故和违法犯罪人员,无政治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案件,未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医院安全稳定。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9

(一)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继续按照管办分开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完善配套措施,加大监管力度,不断深化完善医疗卫生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和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步伐,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市区和县城区每个街道(乡镇)、居委会都要按照省定标准分别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到20*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70%,到2010年覆盖率达95%以上。加快乡镇卫生与计生服务中心工程建设,20*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成卫生与计生服务中心。

(三)加快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各地要引导乡镇卫生院、乡镇医院职能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村卫生室职能向村卫生服务站转型。20*年,*县、*区分别要建成10个、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它县区各建成5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个行政村设置一个村卫生服务站,在现有村卫生室基础上择优产生,由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

(四)完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公共卫生部和医疗服务部。乡镇卫生院增挂“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部”牌子,开展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管、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从乡镇一级医疗机构中择优一家增挂“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部”牌子,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村卫生服务站主要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

(五)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制度。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辖区内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微机管理,所需经费从公共卫生专项基金中支出。坚持以预防为主,着眼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建立不同年龄段的参保对象基本体检项目制度,定期为参保对象体检,所需经费从相应的医疗保险基金中支出。

(六)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各级人事、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优秀人才引进和开发,通过举办农村卫生人才专场招聘会、外出招聘等方法,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充实卫生人才。对现有农村卫生人员要围绕培养、使用、稳定等环节,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途径,提高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素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并将学员培训考核合格作为其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七)建立城市医生服务基层制度。各地要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和其它卫生机构卫技人员在晋升中级和副高技术职称前必须到乡镇医院、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规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医疗卫生单位要完善支援方案,明确相关政策,确保每个乡镇医院、乡镇卫生院都能享受到城市卫技人员的定期服务和指导。

(八)重视城乡中医药工作。各级中医院要加强中医专科建设,发挥中医特色。各乡镇医院、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部要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逐步配备一名能开展中医医疗服务的医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医疗费用补偿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中医药费用补偿比例可提高20%。

三、逐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

(九)建立完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努力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从20*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人均不低于150元/年标准筹集,其中一般居民财政每人每年补助不低于90元,个人缴费不低于60元;城镇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困难居民,财政每人每年补助不低于120元,个人缴费不低于30元。

(十)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2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面要达95%以上,全市基本实现医药费用即报即结,资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努力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从20*年起,将城镇非职工居民(包括少年儿童和中小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十一)进一步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实行政府和社会资助方式,引导困难群众参加相应的医疗保险。建立健全惠民医疗服务体系,通过设立惠民医院和惠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困难群众减免相应诊疗和药品费用,减轻困难群众用药负担。20*年,全市选择一半以上二级医院、各县(区)选择3个以上乡镇(街道)进行试点,20*年在全市全面实施。做到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城镇医保定点单位,鼓励社区参保人员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四、加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十二)建立不同层次的基本药物制度。药监、卫生、劳动、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惠民医疗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四个不同层次的基本药物制度,推广能够满足一些常见疾病用药需求的基本药物,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十三)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按照安全、有效、必需、价廉的原则,针对四个不同层次的基本药物制度,分别确定四个不同层次的基本药物目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按现行政策执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药品目录参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本药品目录执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基本药品目录暂定60种(由市卫生局确定并对外公布)。对60种基本药物,通过政府集中招标形式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惠民药品零利润出售给惠民对象(城乡低保人员和五保户,凭惠民医疗卡就诊),按政策规定利润部分由财政部门补贴给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五、继续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

(十四)逐步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各级财政要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保证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每年财政投入增长的比例不低于地方一般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十五)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投入,保证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设施建设支出以及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取证工具、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执法车辆、办公设备、信息化建设等必备工作条件。

(十六)完善“以奖”机制。各地要改进“以奖”考核办法,将医院规模、业绩、履行社会责任和技术水平等作为主要内容纳入考评指标,形成利于激励、公开、公平、公正的医疗机构考评制度。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确保每年市级财政安排不少于100万元、县(区)财政安排不少于80万元的“以奖”资金当年奖励兑现到位,不累计,不顺延,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以奖”资金数额。

六、不断强化医疗机构行业监管

(十七)严格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卫技人员执业注册规定和医疗技术准入条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进一步完善考评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对考评不合格的医院予以限期整改直至取消等级资格。

(十八)建立医疗机构诚信档案和卫技人员医德档案。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诚信管理办法,卫生行政部门为所管理的医疗机构建立诚信档案,将其虚假广告、非法行医、无证行医、超范围行医、违规转诊、收受回扣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行为记入档案,作为医疗机构评比、校验、换发证的依据,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为医务人员建立医德诚信档案,对其不良执业行为实行记分管理,作为评优和晋升职称的评价依据。

(十九)加强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如实编制并定期向财政、卫生等部门上报财务报表。财政、卫生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收入分配、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监督,确保其非营利性质。税务部门依法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收征管。

(二十)进一步控制医疗服务价格。各地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管理办法,落实医疗机构医疗、药物价格公示和收费清单制度,规范医疗服务机构价格行为。实行单病种限价收费,自20*年起,全市一级以上医院都要逐步实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其中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实行限价的单病种不少于10个,一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不少于5个。各级卫生、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单病种限价的监管,保证医疗质量和价格合理。

(二十一)大力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各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机制,完善各种突发医疗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各地要在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下,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从事医疗责任纠纷的调查、调解处理及防范指导。严格落实医院各项内部安全保卫措施,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或配备警务人员,严肃查处和打击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探索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七、维护改制医院职工合法利益

(二十二)切实解决改制医院职工社会保障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改制医院职工利益,切实解决好职工的社会保险问题,确保改制医院职工按照“可企可事”政策一个不漏地纳入社会保险范围。要针对职工的不同情况细化职工养老保险“可企可事”政策,原则上由医院法人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维护改制医院职工的合法权益。

医院安全保卫方案篇10

一、2013年卫生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健全制度,强化措施,完善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2013年,我市在景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础上,又新增了安平、冀州、枣强、武邑、故城、阜城6个试点县。7月1日起,新增6个试点县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等工作稳步推进。截至年底,试点医院药品让利2329.93万元,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减收144.12万元,共计向患者让利2474.05万元。试点医院门急诊人次、入院人次、出院人次和医疗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24%。、11.11%、11.26%和37.37%,药品收入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3.03%。

2、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提高医疗保障能力。2013年,全市参合农民332.98万人,参合率98.35%,比20__年提高1.7个百分点。人均筹资水平由去年的290元提升至34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去年的7万元提高到9万元,正常产住院分娩定额补助由去年的200元提高到300元。新农合筹资总额11.47亿元,统筹基金使用率97.26%,全市总受益人数459.47万人次,比20__年增加54.96万人次,次均补偿费用3090.03元,县、乡两级实际住院补偿比分别达到60.1%和78.8%,累计补偿达到封顶线者69人。在落实儿童先心病等6类重大疾病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又将肺癌等14个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大病保障病种增加到20种。

3、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基层医改成果。全市38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132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执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全市4534个村卫生室中,3306个村卫生室实施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全年网上采购药品总金额8.66亿,其中,乡村医疗机构网上采购总金额1.44亿元。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达到25%以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额达到4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比例达到80%以上。全市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综合排名提升至全省第三。

4、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和督导力度,确保任务目标高质高效完成。全市城乡居民纸质档案建档率81.5%,电子档案建档率76.1%,孕产妇管理率87.27%,0-6岁儿童管理率83.99%,65岁以老年人健康管理管理率73.42%,高血压管理人数33.7万人,Ⅱ型糖尿病管理人数8万人,均达到或超额完成了医改下达的任务目标。全年累计录入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1134人,全部进行了诊断复核和建档立卡。

5、全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849个,总投资17111万元。其中,省级负担7144.5万元,市级配套3489.8万元,县级配套6459.7万元。二是争取中央投资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1个、县级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3个,规划建筑面积30686平方米,总投资809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75万元,地方配套3524万元。截至目前,中央资金已全部到位,各地正在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办理前期手续。三是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全部达到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河西办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是认真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按照《衡水市2013年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计划》,完成了228人次乡镇卫生院管理、技术人员和5294人次乡村医生的培训任务。五是继续推进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开展乡镇卫生院“三化三规范”创建工作,探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六统一”管理内容,确定冀州市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截止目前,共签约4769户,15217人,签约率达到95%。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有效。一是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全年共报告传染病12611例,较去年同期下降10.7%。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7004例,较去年同期下降1.3%;丙类传染病5607例,较去年同期下降20.2%。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等突发传染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提前完成60%县建成结核病县级p2实验室的任务目标,以县为单位DotS覆盖率达到100%,涂阳病人治愈率和初诊查痰率保持在90%以上,病人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针对艾滋病流行新趋势,加大高危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规范抗病毒治疗,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传染病报告管理进一步加强,报告及时率达到100%。二是免疫规划工作稳步开展。全年报告接种疫苗2076952人次,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保持95%以上。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完成8月龄至3周岁儿童预防接种174773人;对全市23万满2月龄-3岁儿童进行两轮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控制了麻疹蔓延势头,维持了无脊灰状态。持续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免疫规划督导检查。三是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管理进一步规范。景县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以哈励逊医院为基地医院的深州市脑卒中筛查干预项目和武强县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工作顺利完成。认真开展盐样监测和水氟、水碘、水砷分布调查工作,共监测盐样3900份,完成了水质监测点和市政供水7456个项次的检测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卫计委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期考核评估。

(三)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治活动。依法严把医疗机构准入和校验关,规范审批事项和程序,增加社会监督透明度。启用《医疗机构注册联网管理系统》,市卫生局执业等级医疗机构完成信息核对和重新编码,对33家市管医疗机构进行了校验,对未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的两家门诊部予以降级转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活动,启用“国家基层医疗机构电子信息档案系统”,对基层医疗机构注册、审批、校验管理进行复核清理。二是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公立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等63家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努力促进卫生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三是做好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全年无偿献血32155人次,献全血量12.26吨,献血小板1959人份,每周为57家医疗机构配送血液3次,保障医疗急救需要。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提高临床输血整体水平,聘请国内输血专家开展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知识培训。四是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全市36所二级医院对口支援__所乡镇卫生院,支援、受援双方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建立了双向转诊、学术讲座、免费接收受援医院医护人员进修培训等运行机制。

(四)卫生监督工作统筹推进。一是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有力。全市职业健康诊断与体检机构建设做到了全覆盖,饮用水监测范围扩展到市区、冀州、故城、景县、阜城、深州六个监测点,圆满完成了水样采集、现场快检和实验室检验工作。深入开展了以医疗废物清理整顿、放射卫生专项监督和医疗广告治理为重点的“蓝盾行动”、打击无证行医的“暴风行动”和打击非法行医“雷霆行动”。共监督检查143个单位,立案查处117起医疗卫生违法案件,震慑了违法行为,净化了医疗环境。二是卫生监督协管项目在全省率先铺开,共建立协管站126家,确定协管人员344名,卫生监督范围延伸至基层。完成了监督稽查、放射卫生、公共场所、学校卫生四个学科的首席卫生监督员培训、考核、聘任、公开工作,推动卫生监督行业业务水平全面提升。三是完成了日常监督、行政审批与行政处罚三平台合一,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卫生监督和许可工作更加规范透明。全年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2088项,回复网上咨询17条。2013年,市卫生局窗口在市政务服务中心30个部门窗口综合考评中荣获第一名。

(五)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实施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5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衡水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签订了目标承诺书,全力推动提升工程开展。全市__所乡镇卫生院、4625所村卫生室、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有58%的乡镇卫生院和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中医科室,35%的村卫生室和4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二是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组织申报了市中医医院肺病科等13个专科纳入河北省公立中医医院“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项目库,遴选推荐了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等9个专科参加全省“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协作组。三是完成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把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作为提升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和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组织专家对各参评医院进行业务指导,配合省中医药管理局完成了市中医医院、饶阳县中医医院、故城县中医医院、深州市中医医院等4家中医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择优推荐27名中医药业务人员参加“杏林千人培养工程”,遴选中医药指导老师24人、中医药继承人41人加入“燕赵中医药薪火传承工程”,召开首届“衡水市中医药师承拜师大会”,做好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六)卫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一是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了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全覆盖,患者满意度评价系统门诊平均点击率达到87.5%,住院平均点击率达到95.4%,患者满意率达到90.7%。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市卫生局就此项工作做了典型发言。全市1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3家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和11个县市区卫生局主要负责同志对人事、财务、基建和采购工作“四个不直接分管”全部落实。二是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建立患者回访中心,对患者就治疗效果、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和医院环境等内容进行回访,市四院还率先开展了院长回访日活动。医院回访中心的建立运行,促进了医患沟通,改善了医患关系。三是正风肃纪活动效果显著。全年减少和合并会议33个,节约会议支出3万余元,精简文件51个,“三公”消费同比减少7.8万元。走访乡镇和村庄50余个,处理投诉举报20余起。深入开展“减项、提速、达标”活动,各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时间压缩5—15个工作日。

(七)卫生科教工作扎实开展。全年审批通过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__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75项。组织申报了2014年部级继续教育项目9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34项。申报省级科研项目8项,申报市级科研项目29项。组织哈院和市四院申报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计划,5个项目成功立项。积极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项活动,哈励逊医院和市卫校附属医院顺利通过省卫生计生委检查验收。完成了全市省级重点发展学科中期评审,选派8名中青年骨干医师参加了北大医学部组织的国家培训。扎实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培训人员1870余人次。

(八)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制订了《衡水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预案(试行)》、《衡水市防震减灾卫生应急工作总体方案》、《衡水市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衡水市重污染天气卫生应急预案》等系列预案。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举办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震减灾卫生应急、甲型H1n1流感、卫生应急管理等培训班,组织全市14支卫生应急队伍进行实战演练,积极推进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工作,11月份,枣强县被授予“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称号。

(九)爱国卫生工作成果继续巩固。结合全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进一步推进“门前四包”工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月”宣传活动和市级“卫生乡镇、卫生单位、卫生社区、卫生村”创建活动,经过考核验收,评选出16个“卫生乡镇”,12个“卫生社区”,41个“卫生单位”,91个“卫生村”,并予以命名表彰。阜城县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县城”验收。继续推进农村改厕行动,将3400户改厕项目任务合理分解,安排在深州、阜城、武邑、饶阳4个县市,加大培训督导力度,举办培训9次,开展市级督导16次,县级督导36次,有效保证了改厕项目的工程质量。

(十)红十字事业长足发展。加强农村红十字会组织建设,成立乡镇红十字会10个,村级红十字会员小组212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红十字组织网络,阜城县古城镇红十字会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发“优秀乡镇红十字会”奖。芦山地震发生后,及时向社会公布募捐账号,积极开展募捐活动,接收单位、个人捐款84086元,全部上缴省红十字会。救助特困先心病患儿43名,特困白血病患儿9名。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306人,采集血样306人份,其中45名志愿者进入高分辨配型,7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6人报名捐献遗体,4人报名捐献眼角膜。

(十一)哈励逊医院综合大楼顺利运行。哈院综合大楼20__年2月开工建设,2013年5月竣工,7月份投入运行使用。项目总投资3.04亿元,建筑面积57041平米。大楼设计理念先进,服务功能完善,“一卡通”、预约挂号、自助一体机、银行自助终端等现代化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就医效率,缓解了群众就医难问题。大楼投入使用后,医院开放床位增至1200张,增加了15个临床科室和病区,建立了中心实验室,购置了流式细胞仪、基因扩增实验室、蛋白电泳仪等国内高精尖设备,加强了院际联合、院企联合、院校合作,医疗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十二)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建设不断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位于开发区康泰街与南外环交叉口路西,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1.8亿元。该项目被列为衡水市政府2013年十件民生实事内容之一,市卫生局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妇幼保健院也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等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新院区项目建设筹建工作。截至2013年底,该项目已经完成了项目立项、土地预审、环境监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与批复、招标方案批复核准、规划选址、节能设计审核、招标单位和设计单位招标选定等前期手续步骤。用地许可、勘探单位和监理单位招标等工作正在加紧进行。

(十三)马拉松赛事期间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制定科学严谨的赛事保障方案,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监测工作力度,印制医疗保障手册2万册,召开培训会议6次,组织现场拉练3次,采集饮用水、公共用具样本1153份,下达整改意见书55份。指定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赛事医疗服务定点医院,建立就诊“绿色通道”,实行无节假日医疗服务和重点科室24小时高年资医师值班制度。沿赛道设置24个医疗救护站、点、组,配备284名医护人员和急救药品、医疗器械,指定2辆急救车单元负责全程巡回救护,救治肌肉痉挛、虚脱等伤员3807人次,圆满完成了赛事医疗和餐饮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市卫生局、哈励逊医院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单位”。

(十四)其他卫生工作。一是党建群团工作有声有色。扎实推进“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完成局机关党支部换届选举,开展“寻找我身边的健康天使”活动,举办“中国梦、卫生情”爱心献血杯演讲比赛,参加全省卫生系统“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书画摄影作品展,取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的优异成绩。开展“巾帼建功”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完成省市医德标兵评选工作,授予曹俊湘等100名同志衡水市“医德标兵”荣誉称号。二是妇幼工作顺利开展。在全市实施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饶阳县、故城县、景县、冀州市、深州市5县市实施了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项目,冀州市实施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人数50591人,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完成人数57262人,5个实施“两癌”项目的县市超额完成任务。三是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强化。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承诺制建设,9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直接与市政府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承诺书签订后,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单位法定代表人现场宣读承诺书,并将承诺书在显要位置长期公示,接受广大职工监督。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检查、火灾安全大排查大整治系列活动,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加强医疗质量、医院感染医疗、放射和医疗废物等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强化平安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认真做好纠纷排查,建立医院回访中心,开展“蓝盾行动”、“暴风行动”、“雷霆行动”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四是信息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刊发卫生信息快报34期,采用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信息260条,上报信息市委市政府采用14条,《河北卫生》采用37条,《健康报》采用10条。深入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督导各县市区完成卫生信息化项目审计整改,探索实行新农合、健康档案、卫生应急等信息化应用,认真开展软件正版化、政务信息公开等工作。五是考试培训工作圆满完成。认真组织实施2013年护士执业资格、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其中,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名参考考生1053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参考考生2774人,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报名参考考生3923人。在各类考试中,不断改进招考程序,规范招考工作,严肃考风考纪,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2014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继续深化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一是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景县等7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础上,启动其余4个县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推动医院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务人员经费支出比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提高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90元左右,其中参合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为70元,财政各级补助320元,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全面推行以总额预算、单病种付费、按单元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建立健全新农合基金监管机制,密切关注统筹资金使用率、次均费用增长、域外转诊率、住院实际补偿比和政策范围内补偿等重要指标运行情况,加强门诊统筹补偿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基金使用安全有效。三是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全力推动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达到80%以上。落实村卫生室零差率销售专项补助,合理增加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权重,制订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充分体现村卫生室工作量的考核补偿方案,切实稳定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采取定向培养、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乡镇卫生院“三化三规范”和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抓手,在全市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样板单位创建工作,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加强内涵质量建设,形成协调联动、优势互补、各负其责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探索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契约式服务的新模式。不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均等化,提高服务质量,扩大覆盖面。五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流动人口等薄弱环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工作标准、技术规范和服务流程,建立基层公共卫生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公共卫生经费专项补助和专款专用,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建立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个人奖惩挂钩的工作机制,确保年度任务目标高质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