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9:17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1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风险;资产负债率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房地产行业体量大,涉及广,会拉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但房地产行业有着明显的高杠杆的特点,投资成本高,经营不确定性大,容易导致严重的财务风险。张养民(2009)认为财务杠杆理论也是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且有着比其他方法更灵活的特点,计算简单和结果直观,公司财务指标的变化可以被财务杠杆灵活的反应。房地产行业在使用财务杠杆时应注重财务杠杆的双面性,即合理使用财务杠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反之,财务杠杆负效应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短缺、丧失投资机会、研发活动难以开展等问题,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基于此,本文从财务杠杆理论的角度,研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泰禾集团概况

泰禾集团是一家以住宅和商业地产开发为主,兼顾化工、矿业、金融、医药等多领域多元发展的公司。成立于1996年,并在2010年借壳福建三农成功上市。公司在2019年营业收入为236.21亿元,2020年在房地产百强企业中排在第27位。

2.泰禾集团财务现状分析

2.1资本结构分析

财务杠杆效应是由公司负债经营所引起,资产负债表可以清楚的反应企业负债经营的情况,是衡量企业财务杠杆水平的重要方法,其中最直观的指标是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泰禾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2018年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19年有所下降,整体呈上升趋势,五年平均资产负债率约84%。产权比率2015年-2017年从340.79%上升到626.75%,上升幅度高达285.95%。2017年-2019年呈下降趋势。根据新浪财经数据库的行业数据来看,商业地产百强代表企业在2016年-2019年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呈小幅上升趋势。四年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约为70%。泰禾集团五年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84%,远高于行业均值,所以泰禾集团财务风险大,应该受到重视。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可以用来评价资金结构的合理性。泰禾集团属于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其产权比率在2018年明显下降,是由于企业把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放在稳定现金流,降低负债率,采取收缩战略所取得的效果。但企业整体的产权比率还是偏高,财务风险大,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由表2可知,泰禾集团2016年-2019年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变化幅度小,偿债能力稳定。流动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值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加大。公司应注重债务资本结构的合理性,确保发挥财务杠杆的正效应。

2.2财务杠杆效应分析

研究企业财务杠杆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财务杠杆系数、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与负债利息率、权益资本税前利润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判断企业的财务杠杆发挥的正负效应。根据财务杠杆的计算公式: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债务利息表3财务杠杆系数在2016年-2018年处于财务杠杆的合理区间,但2019年财务杠杆系数下降幅度大,且财务杠杆系数为负值,主要是由于息税前利润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了约30.5亿元,同时公司利息支出上升明显,说明公司通过大量借款进行投资,但盈利能力不足。资本息税前利润率在2016年-2019年一直低于负债利息率,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各种指标的综合分析下,泰禾集团这四年财务杠杆呈负效应,财务风险加大。

3.泰禾集团财务风险分析

3.1负债规模风险分析

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为2时,速动比率为1时比较合理。从表4可以看出,泰禾集团的流动比率2015年-2016年小幅度上升,然后逐年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大。速动比率五年内逐年下降,远低于1的合理标准。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逐年减弱,流动性不足,短期偿债压力大。其次现金比率从2016年开始持续走低,说明企业现金趋向紧张。低现金比率以及流动资产不充分,实际用来偿还债务的资金不足,短期偿债压力大,目前泰禾集团负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3.2资金回收风险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泰禾集团这五年运营能力指标呈下降趋势,存货周转率从2015年的0.19到2019年的0.12,速度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幅度大,从2015年到2019年下降14.54。且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均下降。泰禾集团存货所占总资产比例大,加上低货周转率,影响企业现金流动性。总资产周转率持续走低,说明泰禾集团总体的资产利用效率不高,未发挥应有对收入的拉动作用。此外,由于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资金链循环有效性低,很难达到资金的使用的最大效益。所以在综合营运能力情况分析下,泰禾集团存在资金回收风险,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

4.泰禾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4.1完善资本结构

减少负债所占总资产比重。资产与负债的比例是衡量企业财务杠杆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财务杠杆的正负效应又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风险。泰禾集团从2017年-2019年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但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已超过80%的警戒线,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影响企业的后续融资,造成潜在的财务风险。短期偿债压力大,需要长期稳定的流动性资金给予保障。因此可以通过降低负债来完善资本结构,增强偿债能力,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4.2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由于房地产行业本身的高杠杆的特点,项目实施之初,往往会有较大的资金缺口,这就需要企业进行负债融资以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目前向银行借款仍是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且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近年国家政策调整和银行风险控制,房地产企业仅仅通过银行借款远远不能支撑其对资金的需求。泰禾集团主要通过信托借款、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传统融资方式。可使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或者海外融资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融资渠道,可以减少因银行借款和信托借款带来的财务风险。

4.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基于上文分析可知,泰禾集团潜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公司迫切需要建立全面的内部财务分析模式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便企业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早制定应对措施,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外部风险因素上,泰禾集团主要受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如短期偿债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债务资金投资风险。首先公司应制定灵活的财务战略,根据外部情况实施调整。其次,结合自身情况设置合适的风险预警指标,风险预警指标要根据定性和定量分别制定,适度增加企业的财务弹性,以应对多变的市场情况。

5.结语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2

关键词:经济效益;财务管理;理论实践;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需要管理者能够对财务风险管理有一定的预知性,能够全面的了解风险管理的来源以及特征。管理者要在此之上,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的预防措施,即使企业的资金依然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但是一定要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1.对各高校中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研究

财务管理是一门需要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项目,这就需要老师在教授财务管理时,不能够只进行理论教学,从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老师一般都是以教材为教学工具,在课堂上系统的对学生讲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却降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对高校中财务管理课程实践研究

老师在向学生讲授财务管理时一般都是在学校进行,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缺少了一定的真实性,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财务管理系的学生在校外实习时,却因为在没有任何的资历,企业单位是不可能给学生一个财务决策者的身份,只容许学生查看关于财务管理的相关资料或者是财务会计。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1.由于一直受到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有的还一直残留着传统的管理方式。比如: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财务的职能依然是传统的分工模式;在设计企业的财务流程时,利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根本不能准确的计算出企业的财务以及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看,企业不断进行一定的改革,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的发展,也不能够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

2.我国的企业一直都是以传统的分工分层结构来构建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生产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要求。传统的企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以集权的方式呈现的,很容易导致在进行财务分工时分工细密,在一定程度上复杂了企业的管理。企业进行生产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但是得到的生产效率却非常低下。

3.现代企业管理者由于一直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出现一些无用的单位部门的分化还有财务分流的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造成了企业部门为了达到相互平衡和制约的关系,将企业的完整财务系统分割成了达到每个部门为了获得自身利益的工具。从而企业的财务部门成为了集考核和核算为一直的职能部门。在每一个企业当中,员工的业绩水平都是由领导所决定的,所以员工在进行工作时,只为了满足领导的喜好,不断让领导满意;但是,很少考虑顾客的需求,顾客的满意程度都与他们无关,导致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时遇到空白的或者重叠的管理工作时,很难达到财务标准的要求。

4.随着现代化信息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也相应的引进了信息化手段。在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当中,只是单个部门引用了信息化。并且,这些拥有信息化的部门在进行工作时,只知道独自使用。信息化的少数以及独自享用造成了企业成为了信息孤岛,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缺少了一定的网络信息平台,无法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1.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当中,可能会受到企业的外部或者是内部的影响,导致未来企业在即将获得经济效益时会产生一定的变数,或者是因为这些变数造成企业产生赔偿或者是要破产的现象,这些我们都可以称为财务风险。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通常都呈现着共同的现象,就是集团都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各个企业的成员组成了集团的成员。在每个企业当中,各个成员身上都存在了或多或少的风险,何况是存在着多个企业的成员的集团。在进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时,要企业的各个成员对各自财务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管理,然后对财务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控制时要对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业务进行控制以及一定的财务风险管理。

2.企业经营者在对财务风险管理时要制定一定的财务战略。企业经营者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经营者在对财务进行分析后,要针对企业能够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能够使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从而制定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发展战略。同时,企业要不断的创新,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企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

3.一个企业必须要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有着优秀的组织团队,有着合理结构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都表明了这个企业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优秀企业文化的支撑。所以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要提高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每个员工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4.企业若想使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就必须要运用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技术,促进管理手段的发展。

5.管理人员要提高对财务的预算水平。在对企业财务预算时不能只是从单一的方面进行提高,需要全方位的进行财务预算。这就需要预算人员要对企业财务的一切相关活动进行一定的安排与分析,然后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企业的管理水平。

6.企业经营者在进行资金运作时,要对资金运作的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管,对资金的流向地也有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要进行有效的安排和控制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

7.会计是财务管理中最主要的人员,会计在对财务风险管理时,要对会计中的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与设计,必须要保证会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四、总结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要对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3

关键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1-0080-02

一、企业风险的产生与分类

1.企业风险产生的因素分析

企业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某些难以预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利润与预计利润发生离差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由于长期贷款利息、折旧、人员费用、税费等企业固定费用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有杠杆效应,这是产生企业风险的主要原因。

2.企业运营管理中风险的分类

企业运营中风险是由于企业存在固定财务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即存在固定成本费用杠杆由此产生,原因上看,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由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和外部市场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来自于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融资决策的变化。

二、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指企业在运营中因经营管理上的各种失误、缺陷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具体可以理解为公司的管理决策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能力降低从而产生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经营风险强弱程度

在企业产品结构和资金结构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论企业的市场销量如何,企业的固定费用都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市场销售量越多,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费用就越小,企业所获得的经营利润就越大,反之,销售量越少会使企业的获利水平降低甚至出现亏损。企业的销售额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变化,则表明经营杠杆风险影响的强弱程度。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程度分类,可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2.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量、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3.企业的经营风险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由于产品价格、战略选择、销售手段等经营管理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特别是企业使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作经营风险。因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外部因素经常发生变化,结合杠杆效应的存在,使影响被放大,使息税前利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系统不能良好适应外部环境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这些因素在企业外部,但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快速适应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具体表现在不能科学预见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应对措施不力、反应滞后,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必然伴随在财务活动中。然而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的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财务决策不够科学

导致财务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务决策不够科学恰当。为了避免财务决策失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是必须的。许多企业财务决策都有主观经验拍板的现象,“一言堂”、家长制、情感用事的决策风格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仍然大量存在。决策失误经常发生,造成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

企业财务风险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明确,企业内部各单位间、企业与上级企业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收益分配中存在的管理不善,权责不明确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资金发生流失现象,资金完整和安全的需要得不到保障。

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及协同性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关系到市场的不断变化,也关系到企业战略方向、内部管理、技术水平等,经营风险是相对长期的一种风险,而且企业在防控经营风险上,要投入很多资源和精力。

而财务风险更多地与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相关联,财务风险相对经营风险来讲,比较短期,存在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财务风险虽然没有应对经营风险那么复杂,但是却需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

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产生机制上的相互依存性深刻地影响着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两种风险的管理必须具有一定的协同性,才能达到最优的管理效用。

五、加强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

1.经营风险的防控管理

(1)明确受托责任、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实质的实质就是基于一种受托责任的法律合同关系,并以此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并让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公司价值的组织架构上的保障。从表面上看,世通和安然公司的倒闭是因财务舞弊引起的。但实质上都是由于公司治理上存在严重缺陷,才导致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造假行为成为可能,公司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因此,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不但要有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更主要的是要有基于受托责任下的企业治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的有效履行。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当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建立防堵查为主递进式的监控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在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改变以往注重事后监督的现象,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督机制,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但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控制还要分清重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对高风险点进行重点控制,以保证内控高效性和有效性。

(3)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经营风险防范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遇见的各种具体风险,必须建立相应具体风险防范制度进行防控。

2.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只能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制定财务管理战略

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经理,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做到有效运行,以防止由于财务管理体制对环境变化不适应而产生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以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控水平

通过会计政策和策略防控当前和未来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和环节,任何步骤和环节发生错误都会给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经理必须始终贯彻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防范。要注重建立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系统,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决策,采用定量计算与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做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的决策,应避免主观臆断。在融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首先根据生产经营的情况合理准确地预测资金需要量,再通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各种融资方式及风险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资本流动是周而复始的,可以说流动资金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快库存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做到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和资金链的高速周转。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决策,会大大减少发生失误的可能性,可避免财务决策失误带来的财务风险。

(4)大力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形式上是一种财务计划,反映企业未来的特定时间的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目标利润为宗旨,把销售预测作为起点,进而预测生产运营,经营成本和现金收入和支出,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预算表,来反映在未来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推行全面预算并不是为了最终实现全面预算本身,是为了将公司战略与经营绩效通过全面预算紧密联系。全面预算立足于企业整体战略需要,经过科学预测、分析和决策,以实物和货币、证券等多种形态来反馈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成果和运营成果等综合性的管理体系。良好的全面预算执行能使企业将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分配和运用,对企业各部门的业绩也能更好更准确地衡量、监控,使公司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贯彻。

参考文献:

[1]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4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状

1.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高速上涨,空置率过高

中国内地房地产从整体上看虽然仍然处于较为正常的发展状态,但是,区域性过热现象的例证也表现泡沫在局部地区实际存在。房地产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与高效益并存的行业,近几年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过快,空置率上升及房地产价格迅猛上涨等问题一直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008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幅高达21.8%,2009年投资增幅持续上涨,达到31.4%。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2008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显示,截止到2008年6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7亿平方米,增长2.2%。房屋的空置虽然是暂时的,但过高的空置自然会造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占压,在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收益和进一步发展,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

2.房地产开发企业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业发展过度依赖银行信贷

房价严重偏离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一方面使得房屋大量空置,另一方面房地产供求严重脱节,从长远的眼光看,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弊无利。房地产是一种投入大、价值高的资产,无论其投资与消费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从房地产企业开发资金来源分析,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多年负债率高的情况下,开发商的自筹资金主要是依靠预售房款和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远未实现规范化,不少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承受着巨大的财务风险。部分个人储蓄金外,相当一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活跃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资金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多是从银行出去的。换言之,房地产投资与消费都与银行信贷支持密不可分。

3.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巨大

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表现出四方面的问题:资金来源相对单一,银行风险大;房价增长过快,价格和市场风险偏高;城市开发过快,土地成本升高;粗放式经营,耗能过大。深万科、金融街、深振业等30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来的经营发展状况表明,房地产行业近年来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发展迅速,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逐年下降,经营管理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主营业务利润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存货周转率也放缓,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经营风险也正逐步显现。

5年来,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资产由540亿发展到841亿,增长了55.69%。其中,存货净额由264亿增长到了442亿,增长了67.78%。主营业务收入由141亿增长到274亿,增长了94.07%。资产负债率2001年最低为49.08%,2002年最高为54.55%,并呈上升趋势。由上可知,地产作为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与变现能力差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过于单一

大陆房地产金融业不发达,主要靠商业银行贷款支撑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需求。融资方式除银行贷款外,目前采用的还有信托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并上市、股权投资、基金等。但我国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尚未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体系,缺乏相互一致性与协调性,操作困难,直接影响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正常开展。其它融资方式一直以来受到较多限制,发展缓慢,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和风险分担体系远未形成。由于融资渠道过度集中于银行,导致房地产业对信贷的扩张与收缩十分敏感,信贷政策的每一次紧缩,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都遭受着巨大的冲击,难以从其他途径筹措到足够资金来满足连续再生产的需要,面临相当大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

2.资金分配随意性大,利润分配程序不规范

众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用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纷纷加入到房地产开发中,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企业成立时间短,人才匾乏,成立后往往忙于项目开发,没有时间来系统规划企业的未来走向。另外,如何分配利润往往由投资人决定,利润分配采取何种形式,分配多少以及何时进行分配往往基于投资人对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而不是根据企业的融资需求、资本结构及企业内、外部关系人的要求来确定分配的。投资人认为市场前景光明,会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获取的利润投资到新开发中去;投资人认为市场前景暗淡,就会通过利润分配方式会抽走资金,转向投资其他行业。

为了减轻税负,企业不是按照公司法及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利润分配,而是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将部分利润转嫁到各种成本费用中去,通过其他渠道提前将未来的利润转移出去。这样,企业的账面往往反映为亏损或微利。

3.财务管理机制薄弱

大陆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大都由国有资本控制或者本身就由国有企业转化而来,往往带有效率较低、管理水平欠缺、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缺陷。企业之间、各部门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往往无法得到保证;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内部财权集中在关键人手中,过于注重控制而疏于管理;记账的业务只是非开票不可的业务,有的账目只是走形式。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停滞在较低水平,在核算方法上还停留在简单的收付记账法,财务人员的财会专业知识缺乏,应用水平不高。财务人员制作的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决策者根据财务报表进行决策,就会导致财务决策失误。

三、抵御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1.发展多元化直接融资,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

适度放宽股票融资政策限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才能真正分散融资风险。中国内地《公司法》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发行条件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果严格按照目前《公司法》规定,那么长期债券融资的大门可以说对中国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来说都是关闭的。因此,国家应适度放宽限制条件,增加发行长期债券的额度,可以为房地产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还应以短期融资为契机,改善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结构。

现今各大银行在个人按揭贷款方面创新不断,但在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上缺乏创新。建议银行业针对房地产企业的特点和现状,提供一些有特色的信贷服务,如建立一种将中外银行、担保机构有效结合,为企业提供贷款的融资方式,具体可采取的模式,如:中资银行+外资银行、中资银行+信用担保机构、中资银行+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企业、中资银行+担保企业甲+担保企业乙等等,为企业提供各种担保

和抵押贷款。

2.高度重视可行性研究,加强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

可行性研究是对拟建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这是房地产及其他任何投资建设项目前期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随着市场的成熟和饱和,增加了房地产投资的风险,通过可行性研究为投资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风险的评估,分析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学科的开发队伍,加强房地产市场调研,充分掌握影响项目投资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资料,并且对此加以分析和综合,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通过科学预测,对项目准确定位,选择适宜的投资项目类型、投资区位和开发时机,减少房地产投资开发的盲目性。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利润分配策略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经营战略、投资及融资策略的需要制订长期的利润分配规划,杜绝分配的随意性。由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分配具有不规范、随意性的特征,导致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极高,严重影响企业到外部进行融资。同时,没有充分利用内源融资成本低的优点,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所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及融资策略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的内源融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利润分配以转增实收资本为主,减少分配现金。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制订利润分配战略应充分发挥内源融资功能,尽量减少分配现金,以转增实收资本为主。

3.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下的财务风险防范,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生长点,对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如果政策效力过猛,调控力度过大,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抑制经济增长,因此政策力度选择应适当。同时,应当努力为房地产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完善市场功能。规范各种融资行为并加强监督管理,以防止在降低银行风险的同时产生新的隐患,引发新的融资风险。比如,我国至今尚未推出产业投资基金法,无法以法律的形式将房地产基金的发起、设立、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重要原则加以规定,房地产基金无法可依,证券投资基金不能直接投资于房地产项目。另外,债券融资的法律法规都还不完善,应对房地产证券化给予明确的法律依据,加快修订《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税法的修订,住房保险市场的完善等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亟需解决的。

另一方面是机制的完善,应在企业集团各公司及各有关部门间,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和相互制约措施,并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避免决策失误和舞弊事件的发生。尤其在资产处置、资金调度、销售结算、提供担保和对外投资等方面,明确决策人员和执行人员及会计人员、经办人员与保管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从而规避因管理松懈或内部控制不严给企业造成的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企业可能出现的重大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可控财务风险的管理,通过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科学地进行事前控制,减少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发展趋势,企业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集成化速度。这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郭仲伟: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2】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恩禄

汤谷良:论财务风险管理【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8,2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5

[关键词]财务危机筹资风险风险策略

一、财务筹资风险的产生及其在企业整体风险中的地位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融资活动中由于资金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融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资金主要有两个渠道:所有者投资和借入资金。筹资风险主要来自于资本来源和资本结构两个维度。资本来源方面,利率的波动导致企业负债筹资成本加大,进而增大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引发企业财务风险;资本结构方面,一些企业为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不合理安排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比例,资产负债率过高,一旦经营风险暴露,收益的不确定性极易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筹资风险。

财务筹资风险的在企业整体风险中的地位如下图所示:

二、构建企业财务筹资风险管理策略

财务筹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监管系统,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财务目标。如同任何可控风险管理,构建企业财务筹资风险管理策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基础之上。

1.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

第一步,通过资金预算表和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资本结构分析图对财务筹资风险进行识别。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企业必须把有限资金合理分配、使用,即通过预算企业投资规模来确定总体筹资规模。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务中,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一般是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前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负债筹资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每股净收益epS,反之则应当采用权益筹资方式。第二步,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主要风险进行评估,从资本来源和资本结构角度构建企业的财务筹资战略。

2.财务筹资风险管理策略的恰当选择――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

恰当地选择风险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将风险损失最小化,这是财务风险管理过程的关键阶段。(1)筹资风险降低策略。风险降低是基于企业不愿意被动接受特定的后果分布状态,而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不利后果的概率。为改变不利分布状态所做的努力,称为风险降低或者风险缓解。常见的风险降低形式是风险分散和套期保值。就企业财务筹资风险而言,为降低风险,通常通过多种筹资渠道、利用多种筹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如合理确定负债与权益筹资比重;负债内部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比重等。(2)筹资风险回避策略。财务风险回避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就风险管理的一般意义而言,回避风险是一种最彻底的处置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的做法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不是一种长久之计。如企业仅为了回避财务筹资风险而选择全权益融资,就损失了负债的财务杠杆利益。(3)筹资风险转移策略。财务风险转移策略是指将风险性理财活动通过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经济实体或个人,从而消除或减少理财活动的风险。转移风险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保险转移法;二是合同与财务协议法。对企业而言,前者是风险转移的最主要形式。(4)筹资风险保留策略。风险保留包括风险接受、风险吸收和风险容忍。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总是在各种不确定性环境中进行生产经营的,风险充斥着各种决策过程。理性的经济人更多采用风险保留策略来实现财务利益的最大化。如企业努力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增强自身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总之,财务筹资风险管理因各个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其管理系统的构建也各异。财务筹资风险管理策略的恰当运用,有助于企业把财务风险管理推向战略管理的高度,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少平李小燕: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2000

[2]刘存霞:关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再探讨.经济师,2003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6

摘要本文对网络条件下的财务系统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重点对风险的防范管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计算机联网条件下的财务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网络财务风险管理

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进程。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财务应运而生。

网络财务是互联网时代下财务管理的新模式,它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强化了集中式管理,成为财务管理史上的一次革命。

但是,随至而来的是财务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风险,需要在实践中用有效的方法去防范。

一、市场经济需要网络财务系统管理

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推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商务活动也向电子商务转变,通过internet来进行买卖和服务,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电子商务的应用也给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子商务要求财务工作虚拟化。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提供的通信手段进行交易,交易信息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子数据来交换的。传统的用来记录业务信息的纸质文件已显得无足轻重,全部的业务信息都以电磁信息的形式存在于电子计算机中。会计数据采集的基础条件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并要求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延伸,延伸到全球的每个结点,使会计信息的传递不受空间的限制。

电子商务要求财务必须具有动态性。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经济业务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务报告采用实时报告系统:在任何时候,任何会计信息使用者都能在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财务报告。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很难支持网上在线办公和电子支付,使得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环节的实效性弱化,造成了监管信息反馈滞后、办公效率差等结果。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网络财务的不适应性,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

网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和无纸化。网络财务作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传统财务管理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这个新生的模式除了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网络财务系统面临多方面的风险

(一)管理性风险

1.网络财务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发生差错往往是个别现象,而且由于数据处理各环节分散于多个部门、多个员工,一个部门或员工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一个环节中被发现并予以改正。而在网络财务系统环境下,计算机运行的高速性、程序运行的重复性,其处理结果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就可能在短期内迅速蔓延,使得相应的文件、账簿乃至整个系统的信息失真,出现反复性差错。

2.网络财务系统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存储方式。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信息被记录于凭证、账簿等质媒介上,很难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或伪造。而网络财务系统主要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信息载体,这些存放在磁性介质中的财务档案,可以被不留痕迹地加以修改,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3.网络财务系统中的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在手工会计系统中,数据处理与存储分散于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而在网络财务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呈现自动化、集中化的特点,因此给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网络财务系统中的全部数据高度集中于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可以利用指令来浏览所有的文件,一些机密数据可能被不法分子拷贝甚至被非法篡改。

(二)技术性风险

1.缺乏兼容性。许多财务软件是企业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方式各异。各软件公司为保密技术,相互间没有交流和沟通,不同的软件之间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所以很难在不同系统上实现数据共享。

2.系统内部衔接性差。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各子系统不能实现模块之间数据的自动转换,仍然直接使用基础数据,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由于人工核算、人工输入等人为因素,必然增加出错概率,使得财务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其管理功能和预测功能。

3.开发者和使用者的矛盾。以前的软件是由程序员专门开发,虽然能够实现数据处理的要求,但由于程序员对财务本质不了解和对用户使用水平定位不准,使这些软件使用不畅;现在的软件,大多是由程序员和专业财务人员共同开发,并在用户界面、系统平台、报表等方面做了改进,但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要求。

(三)道德性风险

1.内部人员道德风险

主要指企业内部人员对会计数据的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等方面的风险。网络安全的最大风险仍然来自于组织内部,据统计,大部分的非法闯入者来自于内部雇员。因此,内部控制仍然是基于互联网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基础。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互联网/内联网结构本身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远远超出了以往计算机系统的范畴,已从财务机构内部扩展到对整个企业内部人员的控制。

2.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

主要指关联方非法侵入企业内联网,以剽窃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数据;破坏系统,搅乱对某项特定交易或事务的记录等所产生的风险。企业的关联方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软件供应商或开发商,也包括银行、保险、税务、审计等社会部门。企业与这些关联方,过去各自的计算机系统在物理上基本是隔离的。

但在互联网条件下,为适应发展需要,企业与关联方存在特殊的业务和数据交换关系,需要建立统一的外联网(extranet)。在外联网内,企业之间的数据查询、数据交换、服务技术可通过互联网实现(松散型关系),也可通过虚拟专用网(Vpn)实现(紧密型关系)。因此,无论是从业务联系还是从网络联系上看,我们都可把外联范围内的企业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内部关系。特殊的内部系统也使相互间道德风险的发生成为可能,尤其是像软件供应或开发商这样的关联方,由于其对企业内联网的控制结构一清二楚,所以企业在接受网上技术支持和维护的同时,实际上也向对方敞开了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大门。

3.社会道德风险

主要是指来自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对企业内联网的非法入侵和破坏,包括来自网上的信息截收、仿冒、窃听,黑客入侵,病毒破坏等。这是目前媒体报道最多的风险类型。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没有国界和时空的限制,社会上的道德风险几乎不可避免。

三、网络财务系统,需要多方面的风险防范管理

(一)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防范道德风险

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学习,甚至世界观改造,全面提高道德修养。一是提高道德认识。会计人员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对其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自由选择的结果。会计人员的道德认识越全面、深刻,就越能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和解决各种道德矛盾,形成明确的道德判断,增强履行财务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在现实生活中,少数会计人员做出违反会计道德要求的事情,往往与他们的糊涂认识有关。二是培养道德情感。就是财务人员按照一定的财务道德观念,对会计道德要求和义务所产生的各种体验和所抱有的善恶态度的情绪,推动财务人员主动趋善避恶,追求自己情感所向往的美德,杜绝所不能接受的恶行。三是锻炼道德意志。就是指财务人员为了履行会计道德义务而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它是在精神上对会计人员行为的指导和支持,使会计人员具有坚强的会计道德意志,忠于职守,秉公理财,不徇私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如果没有会计道德意志,就不能抵制某些领导和群众违反纪律的行为,就不可能忠实地履行职责。四是树立道德信念。就是财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对会计道德理想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会计道德原则和会计道德规范行为的正义性。

但是,一般性地谈论职业道德,还不足以防范道德风险。许多单位在聘请财务人员时,还必须与之签订一系列协议,例如:保密协议(其中包括适当的保密费用);在本单位最低服务年限;离职后不能去同行业或与之有业务联系的单位从事财会工作等,以规避本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全面加强系统管理,防范管理性风险

在传统的手工财务管理向现代的网络财务管理转变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管理漏洞和风险,需要积极防范。

1.强化财务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会计软件必须通过设置密码、控制操作权限等方法来维护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杜绝某些会计人员设置的计算机操作密码过于简单:要么是自己的生日,或者是姓名的拼音缩写。这些密码很容易被别人破译,数据一旦被篡改,计算机只能将错误的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后果不堪设想。

2.实行严格的权限控制

利用财务软件的权限控制功能,明确岗位职责,对财务岗位中的会计主管、出纳、复核、稽核、档案管理及电算化岗位中的操作员、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等,要坚持明确分工、相互独立、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每个操作人员的操作口令和密码应不定期更换,相互间绝对保密,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建立操作日志制度,计算机程序中应对所有操作保留记录,包括操作人员的姓名、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

3.完善财务监督制度

传统的手工会计一般要保证账账、账实相符才能编制报表。而在网络财务中,一旦会计信息输入错误,计算机将按照错误的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引发错误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导致输出的会计报表等信息的连续错误。因此,财务复核人员必须认真审核操作员录入的凭证。如果事后稽核不严,只要原始输入数据发生错误,就会一错到底。会计复核人员如果过分依赖会计软件的批量复核功能,复核往往流于形式,使会计监督的作用大大削弱。

4.加强财务电算化档案管理

系统维护人员应将每天生成的磁性数据资料进行双重备份,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及操作员姓名。对磁性介质档案除备份财务数据外,还应保存相对应的财务电算化系统软件、会计软件源程序及操作手册,注意电算化会计档案与对应的财务软件版本的一致性,保证财务数据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减少损失。

(三)全面强化技术性规章,防范技术性风险

1.机器安装连接,必须严格区分内外网

内网和外网要严格区别开来。首先是网络连接要有区别,内网不能连接到外网,特别是不能连接到internet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保证有足够的内网机器,规定内网的机器绝对不能连接外网,不能私自拨号上internet,不能无线上internet。

若由于工作原因,需在办公室上internet,可以给财务人员配备两台计算机,分别连接:一台连内网,一台连外网。如果内网需要外网的有关数据,必须由内网的管理员在专用机上连接外网。

2.登录财务内网,必须使用隐藏的机器名或机器号。

登录财务内网需要使用密码,但对用户只告诉部分密码,用户登录时只须输入已知的部分密码,实际密码还自动加上隐藏的机器名或机器号。通过对单机windows认证登录的“用户名+密码”进行改进,采用“用户名+密码+机器名或机器号”的认证方式成为防止入侵者的第一道屏障。每台客户机的机器名或机器号是固定的,只有计算机管理员清楚。登录财务内网时,使用对用户隐藏的机器名进行登录限制,使非法用户使用合法计算机或合法用户使用非法计算机都不可能登录财务内网。

3.对U盘、移动硬盘和打印机等外设,必须限制使用

这里的外设包括软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网络驱动器和打印机等。这些设备的使用方便了数据的移动,但不加限制地使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

根据使用权限,对客户机用户的软驱、光驱(包括刻录机)、磁带驱动器、U盘、移动硬盘、串口、并口、SCSi、ieeel394总线、调制解调器、红外通讯设备以及笔记本电脑使用的pCmCia卡和蓝牙等设备,必须规定禁用或停用,从而杜绝财务内部网与internet的连接,避免财务内网数据被有意或无意的泄露。考虑到财务内网可能需要一些内网外的数据,有时也要输出数据到网外,利用U盘和移动硬盘等输入、输出数据是最方便的。对接入客户机的U盘和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进行控制,计算机管理员根据需要设定存储设备的使用权限(一般合法用户不能使用,个别合法用户只能读,特殊用户和管理员允许读写),这样既保留了移动设备的方便性,又消除了移动存储设备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4.对杀毒程序和病毒库必须及时更新,对客户机和服务器定期杀毒

经常更新杀毒程序和病毒库,并及时分发到各客户机上,这项工作由计算机管理员负责完成。客户机和服务器由计算机管理员设定自动定期杀毒,才能保证财务内网的服务器和客户机基本上处于没有病毒的状态,防止出现由于染上病毒而导致财务内网瘫痪。

5.对数据库必须设定自动备份

目前财务软件的数据库一般都使用SQLServer产品,它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很多版本。财务内网的财务数据库建在服务器上,财务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是确保财务数据安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人工进行数据库备份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工作,SQLServer产品具有自动化管理功能,它由SQLServer完成。设置SQLServer要先设置启动SQLServer服务,并使SQLServer服务和操作系统同时启动,还要使SQLServer及SQLServer在意外停止时自动重新启动。设置好SQLServer后即可制定维护数据库计划、规定自动备份时间、备份磁盘等。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7

   关键词:理财产品;争夺战;表外风险;监管

   随着持续的“负利率”、股市的低迷、房地产的限购,银行理财产品成了金融消费者的“新宠”,银行间掀起了理财产品“争夺战”,其伴随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一、理财产品“争夺战”的主要形式

   一是凭借竞争产品“价格优势”,揽储客户资金。各家银行为了揽存资金,理财产品发行也变得更加密集,预期收益率呈现不断上调态势,打起了“价格战”。二是实施多种理财“组合营销”,抢占市场份额。各家银行都竞相开发符合各类消费群体的理财产品,风险收益方面划分高、中、低;申购起点也呈现“收益梯次、因额而异”。三是依托客户经理“潜心公关”,争夺客户资源。通过“上门服务、集体攻关、售后跟踪”等方式掀起理财产品“营销狂潮”。四是利用网上银行“推波助澜”,拓宽争揽渠道。目前银行利用网上银行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并依托网上银行吸引了中高端消费群体,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网上理财”。

   二、风险隐患

   第一,银行存款出逃“理财资金”,可能引发商业银行表外风险。长期的负利率不断地逼迫银行存款资金“外逃”,形成银行负债方表外化。银行留住存款的压力很大,又在不遗余力地发展理财产品,将资金推向“表外”,最终陷入“囚徒困境”。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没有相应的风险对冲机制,表外业务出现风险只能转嫁给表内,一旦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出现恶化,消费者利益受损,银行被迫“埋单”,可能陷入“双亏”境地。

   第二,银行机构哄抬“收益利率”,可能引发行业不良竞争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价格战,是争抢存款和客户资源的一种无奈之举,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利率市场化的一种预演。由于经营利润驱使,各家银行在吸引客户的核心要素“收益利率”上“大做文章”,呈现了收益利率节节攀升态势,从而可能导致行业不良竞争,预期收益如果不能得以实现,不良后果是客户失了“信心”,银行丢了“信誉”。

   第三,理财产品截留“储蓄存款”,可能引发商业银行声誉风险。2010年以来,各家银行纷纷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旨在用这类理财产品截留“储蓄存款”以实现同业竞争中领先地位。各行挖空心思设计理财产品到期日和客户到账日,绕过存款业绩考核的关键时点,这样客户的理财资金就顺其自然地曲线转化为储蓄存款,从而迎合了存款考核需求。毋庸置疑,银行在季末、年末时点的指标考核确实承受较大压力,但是大部分对公客户在这一时段也有较大的资金需求,银行为了自身考核,用理财产品“绑架”客户资金,有可能给银行带来声誉影响。

   第四,理财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可能引发信贷调控对冲风险。监管部门实施日均存贷比考核,旨在控制贷款投放速度和规模,以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资金流向不详并绕过监管,可能导致大量的资金通过各种途径流到了房地产等热门领域,使得在如此严厉的房产新政条件下,房地产的价格依然如此坚挺,显然对我国的调控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对冲。

   三、政策建议

   第一,正确教育引导客户,强化市场调控。一是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理财教育指导。为了让银行理财产品更好地惠及金融消费者。可通过制定宣传册、成立宣传组等方式进行理财知识培训。同时成立理财专家组,定期对各类客户进行培训,以提升金融消费者的理财技能和风险意识。二是强化对理财业务宏观管理。央行要定期召开各金融机构同业理财汇报会,充分了解地区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情况,并引导各类机构合规经营。三是对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进行适当调控和计划。规定理财产品发行量的控制范围,包括时点(月、季、年)以及对应客户的产品发行量的相关要求,适当限制信托类理财产品发行,减少对宏观货币政策的对冲。

   第二,坚决遏制理财产品不正当竞争。金融监管部门需“对症下药”。一是应对理财产品进行收益率管控。为了促进理财产品良性竞争,央行和银监会应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实施管控,进一步规定产品收益率的具体要求和浮动范围,下限相对保障消费者利益,上限抑制行业不正当竞争。二是要完善网上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规定。网上银行理财销售有规避监管之嫌,应适当细化对网上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操作规定和管理办法。

   第三,严防利用理财业务绕过信贷规模控制。监管部门对银行实行存贷比考核,进行信贷规模管控。同时,针对理财产品推陈出新的各类“招数”,监管部门应不断建立健全理财产品的监管制度,规范理财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四,增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后劲。一是鼓励银行自主研发理财产品。由于投入到产出时间长,目前各银行自主独立开发理财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大多走混业合作之路,跨领域的理财业务增加了监管难度,监管部门应创造有利条件,鼓励银行提升自主研发和产品创新的能力。二是提高专业理财人员职业素质。银行间要搭建理财业务交流平台,聘请各行理财专家定期进行讲座,支持业务人员考取aFp、CFp理财从业资格,提升专业水准。同时强化职业道德,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1.吴燕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现代商业,2010(5).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8

一、注重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策略运用的价值所在

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策略能够得到合理运用,则需要明确这些策略运用的价值所在。具体表现为:(1)建筑工程管理中若能注重财务风险策略的有效使用,则有利于保持建筑工程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使得其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得以及时消除,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影响工程施工效益;(2)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策略的合理运用,能够优化工程财务管理方式,使得管理中的问题发生率得以下降,不断改善建筑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状况,且为其财务风险的有效应对提供参考依据;(3)基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策略实际作用的发挥,有利于降低工程财务方面的管理成本,使其财务管理工作落实更具科学性,满足建筑工程整体效益持续增加的实际要求。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说明了注重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运用的重要价值。因此,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其管理中有效使用不同的财务风险策略。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策略分析

(一)强化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落实好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工作

为了使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得以降低,增强其财务风险处理效果,则需要注重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化,并落实好相应的财务风险应对工作。具体表现为:(1)建筑企业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并将责任机制实施到位,使得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以提高,并强化这些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确保他们工作高效性的同时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促使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2)在处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时,也需要落实好与之相关的应对工作,且在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出色的财务管理人员支持下,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科学应对,从而为我国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科学保障。

(二)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给予财务风险高效处理制度保障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进行财务风险处理时,需要在了解工程建设中财务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给予这类风险处理制度保障。具体表现为:(1)通过对当前形势变化的深入分析,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风险处理的实际需要,且在专业的管理理论、实践经验等不同要素的支持下,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使得建筑工程财务风险处理工作开展能够得到科学指导,实现对工程建设成本的科学控制;(2)通过对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合理运用,能够给予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高效处理制度保障,使得财务风险处理工作水平能够逐渐提升,从而为工程施工计划深入推进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提升财务风险处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由于建筑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人员因素、材料及设备因素、技术因素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而给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开展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并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无形之中加大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形势变化,则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逐渐提升财务风险处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具体表现为:(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强化自身的信息化意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并通过对不同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找出建筑工程财务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进行针对性处理,使得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风险处理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2)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应对工作开展将得到必要的技术支持,优化财务风险处理方式的同时有利于提升其处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改善建筑工程实践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状况。

(四)重视施工管理的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为了减少对工程财务管理方面的影响,降低其财务风险,则需要重视工程施工管理的内部控制。具体表现为:(1)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结合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及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机制,落实好相应的控制工作,使得工程施工中的财务风险得以下降,避免施工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施工企业及人员应给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内部控制足够的重视,且将内部控制理念融入到财务管理过程中,从而降低工程施工中的财务风险,逐渐增加工程施工效益,保持其良好的财务管理状况。

(五)及时回收工程款项,避免影响工程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管理中应对财务风险时,能否将工程款项及时收回,也体现着工程财务风险的应对工作水平。因此,需要及时收回建筑工程竣工完成后的工程款项,避免影响工程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1)在建筑工程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在财务核算工作方式的支持下,理清工程施工中的各部分款项,进而在财务管理人员的支持下,及时的收回工程款项,且需要对工程各项资金的流动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从而改善建筑工程实践中的财务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其财务风险降低的目的;(2)实践中若能将建筑工程款项及时收回,并发挥出财务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管控机制,则能为财务风险处理工作计划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避免对工程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六)加大财务风险防范基础理论研究力度,缩小财务风险影响范围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选用有效的策略降低其财务风险时,应加大财务风险防范基础理论研究力度,获取更多的研究成果并加以使用,使得这类工程实践中的财务风险影响范围得以缩小。具体表现为:(1)相关人员应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通过对财务风险可能造成影响的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其财务风险科学防范措施,并加大相应的基础理论研究力度,从而为建筑工程财务管理中风险防范措施的运用提供理论支撑,增强其财务风险处理效果;(2)在建筑工程财务风险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有利于拓宽其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工作思路,从而缩小财务风险影响范围,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强化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意识,并将其风险预控工作落到实处,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处理效果得以增强,并满足工程施工中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开展要求。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财务风险的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无法获取预期的经济收益,进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又具有可变性、不确定性和客观性三方面特点。第一,可变性。主要是指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的开展和更新,其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改变,所以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时必须要慎之又慎。第二,不确定性。行政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波及范围以及损失程度等等,这些很多因素都是没办法事先设想好的,所以在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就很难准确把控。第三,客观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其必须要面对的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而又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各项财务工作中必然要面对各种大大小小的财务风险,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风险管理,对其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各项经费的审批与监管

目前,我国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与管理工作都相当不规范,并且普遍存在着恶意授权和不作为等问题。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就应该从加强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做起,从源头上杜绝一切财政审核疏漏行为所导致的国家财政经费损失问题。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要不断督促和监督财务部门严格地执行财政经费的审核、审批程序,让单位上下的全体职工都充分意识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作为财务部门,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财政经费审批环节的检查和核准力度,严谨部门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态度:第一,要坚决取缔所有的无作为财政经费审批和使用事项,并且要追根溯源地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第二,要认真落实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审批会签制度,拒绝处理任何没有负责人签字的经费使用申请;第三,要及时纠正错误的经费审批事项,交予上级财务部门核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坚决和财政经费审批中存在的恶意授权与不作为问题说no!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切潜在的行为无所遁形!

(二)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展部门预算

经济全球化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市场经济的各位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风险,特别是对于性质特殊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言,更是不得不面临更险峻的财务风险管理考验。而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却仍然处于财务预算工作的改革阶段,所以其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必然还有许多很好的构想与设计工作还来不及实施与完善。基于这种背景,为了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可预测性和计划性,首当其冲地就是要在落实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单位内部构建起一套科学而合理的部门预算体系。其次,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建立在深入调查单位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情况,和充分听取各职能部门实际需求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财务主管部门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情的财务预算方案。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必然还有一部分经费和项目是针对性非常强或者必须要进行强化的,例如:各部门的办公费用,办公耗材花费以及小车费用等等。对于这部分经费或项目,财务主管部门就一定要将其单独立项进行监管,建立起逐级分项预算体系,并将实际的监管责任细化到个人。进而逐级地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编制的管理与控制。

(三)加强财政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强化会计核算管理效力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顺利性与有效性,是降低单位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所以,在实施单位财务预算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单位各个部门绩效的评价工作,并监测部门绩效与财务预算执行之间的紧密程度。而为了能让这种对单位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设计和监督的工作获得理想成效,就要加强对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管。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领导也要积极地参与到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去,一旦后期预算执行因部门本身问题出现严重偏差时,就直接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如此一来,才能从源头上避免谎报预算、恶意多报预算等问题,才能让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工作更顺利、更有效的进行,才能让单位的每一份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此外,为了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还必须要加强对单位会计核算的管理效力。一般情况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高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最好辅助手段。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合理分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于会计工作,尽可能地杜绝任何“一人多岗”或者“权力集中”的现象,进而提升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可参考性,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合理、更准确。

三、结论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是属于国有性质的公益性单位,其财务资金也主要由国家政府直接划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不断深化,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行政事业单位也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财务管理风险。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风险管理,对其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理论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风险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进步,许多居民倾向于通过使用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来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对于理财服务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但是在个人理财业务不断发展蓬勃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风险,其中,最为严重的风险就是法律风险。个人理财业务面临的法律监管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同时,由于我国公民理财过程中法律一时的欠缺,也使得个人理财业务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对于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的探究不仅可以有助于社会成员防范个人理财风险,也能够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

1.1分业经营格局下的法律风险

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实行的管理模式,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证券、保险、信托以及存款等各个方面,但是《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和实施却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出现了混业经营的局面,虽然商业银行也与一些理财机构进行了一定的合作,但是其合作范围以及合作深度都有待提升,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改变,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范围也比较狭窄。居民在投资时,主要将商业银行的国债、金融债以及央行票据作为理财的对象,但是由于理财产品的性质划分不清,使得相关的法律法规适用范围并不明确,当出现法律纠纷时,法律依据也不清晰。

1.2理财业务从业人员资格引发的法律风险

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需要具备财经、法律以及经济、统计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素养,同时为了更好的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供给,相关理财人员的资格也是具有法律要求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监管知识和金融法律知识,熟悉金融业务的操作,能够根据理财产品的特性以及收益率等指标向客户做出科学、准确的介绍。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该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商业银行部分的理财员工的专业化水平不过关,由于理财业务人员专业素养的问题所造成的理财业务经济损失需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而这也是居民在个人理财业务办理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之一。

1.3投资风险揭示不充分的法律风险

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商业银行在提供相关个人理财业务之前,需要对理财业务的风险向客户做出完整、准确的介绍,保护客户的知情权,对于可能影响理财收益的各项因素,商业银行也有义务做出说明[1]。在进行风险提示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首先,风险提示必须遵照及时、准确、全面以及科学的原则,符合客户的本意,不可对客户判断做出不合法的干扰;其次,要按照客户的投资意愿以及个人投资能力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同时,理财产品的购买以及理财服务的提供需要遵循自愿、平等的原则;再次,理财业务人员有义务对将来可能出现的资产贬值以及收益受损等状况对客户做出详细的说明,提示客户理财风险的存在以及种类。但是在实际的业务开展过程中,难免存在风险提示不到位的状况,法律风险的揭示不到位使得客户的判断受到影响,也有可能对客户的收益状况造成不良影响。

2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

2.1完善监管机制,统一监管标准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市场支持,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且面临金融业风险及杠杆率增加、对传统金融体制、业务及运行等产生巨大冲击等问题,所以要根据我国实情,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建设,健全监管体系,充分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积极进行创新,减少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如此才能确保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2]。一是要进一步推进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相关的法律建设。应妥善解决好金融交易的合法合规性,支付货币、商业银行信用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及跨国银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制定出理财产品发行、支付及结算等相关的数字化制度。同时,应明确基于商业银行的信用在实际社会的征信中的效用,将其纳入到央行的征信系统中,逐步健全个人理财业务信用管理体系。同时,还应不断加强个人理财业务保密制度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规范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减少风险。最好,基于监管层面要拓宽规范商业银行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应对商业银行金融的影响力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对它的创新和发展予以合理引导,进而为个人理财业务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宽松、规范的政策环境,还应不断强化商业银行创新的知识产权意识,使新技术、新k理财理念、新的理财产品得到应有的保护。

2.2商业银行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理财业务和理财产品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不断变化过程之中,两者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相互碰撞、相互发展,最终决定了理财活动发展的整体态势。在传统金融的最先发展时期,交易需求的产生催生了理财产品的产生,由交易需求而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不断向着个人理财业务延伸。因此,在个人理财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集中精力于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和风险应对能力,避免赢者通吃的状况[3]。首先要建立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银行金融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其次,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应该将自身定位于服务性中介的发展范围。金融机构不再扮演资金融通过程中主导者的形象,而是充分推进金融市场的公开化、透明化改革,使得资金的融通统一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中。此外,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必须推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改革,扩大个人理财业务积累的渠道,增加个人资本流通的次数,加快个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同时,要促进个人直接融资的发展,刺激市场理财需求,增加市场理财投资,以投资的增加来刺激个人理财业务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金融发展态势符合市场化需求。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分业经营格局下的法律风险、理财业务从业人员资格引发的法律风险、投资风险揭示不充分的法律风险等方面,因此,要从完善监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加强对个人理财风险的控制,促进个人理财业务收益的提升,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佳栋,孙英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12,2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