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家庭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0:51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1

第一,必须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德育方面。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从小就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关心他人,艰苦朴素等。目前,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祖国为人民而勤奋学习的教育。

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平均年龄十四岁,他们的聪明才智超出同年龄的青少年,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都有一个较好的学习习惯,勤奋读书,刻苦钻研。这就要求家长从子女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对天资突出的孩子应该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及早地使他们接受和吸收更多的知识。

体育方面。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特别爱动,家长必须适度地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得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鼓励孩子做些正当的安全的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发育。应该保证孩子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要睡足十个小时。看书写字要注意光线适中、不能太亮或太暗,以免造成近视眼。饮食方面要教育孩子不偏食,样样菜都要吃,以吸取多种营养,控制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发育。还要教育孩子讲究卫生,每天要刷牙、洗脸,经常剪指甲、洗澡、洗头,勤换衣服等等。

第二,必须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讲科学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这类孩子的家长都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一般放学后完成家庭作业,饭后可以看一会儿电视,家长要为孩子挑选一些有益的节目,像儿童节目、科普、新闻、开心词典等。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些孩子在家中大多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阅读面广,这样既补充加深了课内学习,丰富了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第三,必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除此之外,在家庭教育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2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又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安全依附”的情感需要。健康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习惯用学校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给孩子讲深奥的大道理,给他们补习功课,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偏偏倾向于这样的教育。其二,在金钱的满足中放纵孩子的行为,自由发展。这种现象多发生在距城镇较近的乡镇。总以为给他们吃好、穿好就算尽到了做爷爷奶奶,老姥姥爷爷的责任了。第三,有些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无论是家庭温暖还是物质金钱,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奢望。由此导致这种孩子产生偏激。思想、行为都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也是我们学校和家长教育的重要所在。

2让家庭成为孩子依赖的幸福港湾

大家都认同:和气的家庭,才是每个孩子们成长的幸福港湾。为了营造这一幸福港湾各校家长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

2.1帮助孩子们寻求和谐因素

在家庭驾驭中,家长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为孩子们营造平等民主、和睦温暖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幸福港湾。为此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把家长请进来,或走进个别家庭中给家长讲课。讲课的重点内容可以是如下几方面:

2.1.1夫妻和睦让家庭幸福

因为夫妻和睦是家庭的幸福的基础。要想夫妻间不吵不闹,夫妻双方都要加强自身修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正确理智的道德信仰,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去影响孩子。使孩子生活在愉快的、真诚的、开放的、和谐的环境之中。感受亲情、感受温暖、感受幸福。

2.1.2尊敬长辈,身体力行

“百善孝为先”。生活中,父母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都在为孩子树立尊老爱幼的榜样。从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谦逊之行。家长在家庭中应多为孩子创造这种身体力行的机会。

2.1.3邻里融洽,互帮互助

平日里,家长要教会孩子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邻家事,关爱邻家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2.1.4放手育子,引导得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不去溺爱,不去放纵。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和谐的家庭中健康幸福地成长。

2.2给特殊家庭以重点关注

2.2.1父母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会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而对于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来讲,他们与父母沟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2012年六月,我们县关工委领导一行3人去了农村几个学校走访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这已经是一个足够引起我们关注群体了。这部分学生无论思想、品行、还是学习习惯,都较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差。其中也不乏逃学、上网吧等现象发生。对此,我们组织培训了各校家长学校的骨干教师,并建议他们以创新意识,开拓工作思路。对这类学生的家庭教育共同研究出解决方案。

2.2.2启动校讯通网络联系平台,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

然后,我们在校讯通上组建一个家长群,再把他们的孩子组成一个在校群,群主有我校教师担任。每周一、三、五都在午休和放学后开通一小时,让他们互相沟通。中间环节中的传递是我们教师的工作范畴。实施半年以来,效果非常好。

2.3第三个措施,引导父母和孩子做知心朋友,破解青春期困惑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3

论文摘要: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中,也能窥见我国古代时很强调家庭教育。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也告之了我们家庭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真是不言而喻了。下面就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20世纪初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中曾说过:“您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不要认为,只有当您与孩子谈话,或教导他,或命令他的时候您才在教育孩子”,“在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即使您不在家的时候,您都在教育着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就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父母应从细节处做到以身作则,如信守对孩子的承诺,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如果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处,做到长幼有序,给孩子留下文明、礼貌的做人之道。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等都是有影响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要有效地抓住教育时机。在孩子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接触家庭之外的人和事物时,自然会受到所接触人和事物的影响。这当中既有积极正面的,也存有消极负面的。比如,当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绩、做了好事的时候;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时;孩子没有做错事而被人误解,或好心办了坏事而被人责怪时等。在他们遇有这些难题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或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家庭的结构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我国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据调查,与同龄人相比,城市居民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达90%了。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的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无论是智力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是大量投入,这样就使这些孩子智力成熟比较早,兴趣爱好也比较广泛,知识面也相应更宽。同时,独生子女也因为“独”而得到了父母全部的关爱,甚至有时是过分的“溺爱”,在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里,父母既不敢打,也不舍得骂,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家庭没有灌输他们要懂得关心别人,没有教会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以致造成大量的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高高在上,或者上学后不会穿衣等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关心爱护孩子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关爱过度。所以独生子女父母不仅应该在注重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更应利用有利的条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使其能身心能得以健康发展。 

三、家庭的氛围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亲密的亲戚关系,和睦的邻里关系,民主平等的父子、母子关系,在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又严格要求且积极鼓励孩子,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与引导下,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在与人的接触过程中懂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礼。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或使其心情压抑、或使其自我封闭、或使其性格扭曲、或使其生活态度悲观消极等,很多犯罪分子大都是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的。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4

构建和谐社会要着眼于和谐家庭的构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基本单位,如果家庭不和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要想建成和谐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换句话说,只有作为组成社会最为基本的单位——家庭,和谐了,幸福了,这个社会才会实现最为基本、最为稳定的和谐。因此,家庭教育问题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最为核心的问题。要使每个家庭的愿望和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和实现,就必须建立起健康、积极、进取、和谐的新型家庭。

在当前形势下,家庭的观念已突破温饱型、生存型的要求,开始关注家庭生活的质量和家庭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成为绝大部分家庭的首要问题。但是由于理念上的陈旧与缺乏、方法上的错位与低效,使家庭教育存在不少误区,影响了家庭和谐,造成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关注家庭教育和谐、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千百万个家庭的稳定和谐,事关国家前途与民族的命运,这不仅是家庭的大事,也是学校的大事,更是全社会的大事。这是我们回顾和总结过去家庭教育方面丰硕成果基础上的一大超越和提升,更是在构建和谐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出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二、家庭教育是建设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核心

家庭教育不是封闭的,也不只是家庭自身的事情,而是需要多方参与、多方配合、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各种有利于家庭教育的要素协同作用,才能使家庭教育步入科学化、开放式、艺术性的轨道,从而构建起和谐家庭。

1.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代沟”下移是家庭教育中普遍面临的现象,与孩子一起成长,要求父母具有全新的成功观。发展、选择、和谐的新成功观,应变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用成功引导成功。好的关系包括信任、理解、尊重,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朋友与伙伴。“家庭是孩子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老师”,教子成功是要从培养习惯开始,习惯不是号召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教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一个好习惯的培养时间在30~50天之间。孩子成长固然要表扬,但必要的批评不能缺少,缺少批评和挫折的教育是缺钙教育。

2.家庭教育要关注孩子人格的发展。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两个阶段:一个生理上的断乳期,还有一个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在孩子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和品格形成过程中,青春期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而时下的家庭教育普遍推崇智育、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人格教育关注度明显不够。所有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如果没有一颗善良博爱的心、缺乏同情责任感,孩子的成长是不健全的,也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要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父母要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多给孩子创造道德实践机会,不能忽视挫折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对那些犯有错误或品德有缺陷的孩子,不能歧视和放弃,要善于挖掘“闪光点”、找准“感化点”,利用亲情和社会的力量,既要动之以情,又要晓之以利害,持之以恒地进行帮扶。了解、尊重和信任是良好教育的基石,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不信任孩子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

3.帮助孩子搭建通向成功的阶梯,要从保护心灵开始。孩子健康成长有三种力量,即体力、心力、脑力。体力与睡眠、食物、运动有关,心力是心里的力量与心态、情绪、安全感与障碍有关,脑力则包括语言、音乐、运动、逻辑、空间、交往、反省等多元智能。孩子的成功教育有三大法宝,即要有爱心、充满自信、拥有梦想。父母要充满信心地对待孩子,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让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和困境,让孩子的心灵受到尊重、呵护和激励。

4.养育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放手。培养孩子要不欺负弱者、能呵护弱者,能与人友好相处、分享与合作,与持强凌弱的“侵犯者”能正面交锋、不轻易示弱。在家庭教育中,要对孩子的未来进行引导和培育。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淘气和经常犯下的“错误”。父亲在帮助孩子控制情感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带领,孩子遭受挫折常常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种行为。母亲的稳定从容、聪慧体贴、敏感温柔对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可缺少。对孩子的精心养育不能给孩子以成长过程中依赖和拐杖,而是要磨砺他们的意志、强硬他们的羽翼,让孩子带着幸福感在该飞翔的年龄勇敢地飞起来。

5.家校合作要与时俱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大改变,孩子的成长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网络游戏、学生早恋、意志脆弱、轻视生命等消极现象呈上升趋势。家庭教育属于基础性体系,学校教育属于主体性体系,社会教育属于人文性体系,三着之间各有优势、各有特点。孩子的成长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更是学校和社会问题,必须对传统的家校联系与合作方式进行改革,家长要随时或定期与学校、班主任沟通,交流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况,达成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方法、策略。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5

从我国与美国家庭教育现状的对比,可以看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吸取美国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独立个性。美国的家庭教育是要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在美国家庭中,父母非常注意发展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靠自己挣钱来读书。美国的家长普遍都支持自己的孩子通过打工、做兼职等来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

2.民主开放。美国的家庭教育崇尚民主,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能维护各方面权益的规范。父母们常能宽容孩子们的顽皮、淘气,不太注意小节,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开放的。

3.创造能力。在美国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他们会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环境和条件进行劳动训练,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4.经济意识。美国的父母从小注意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经济观念和经济独立的意识,父母们教导孩子怎样有计划地消费有限的零用钱,如何想办法去赚钱。

二、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

2.养育代替教育。现在不少父母仅仅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会忽略孩子内心世界,这样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这种教育十分的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3.为孩子,更为自己。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家长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就有权利支配孩子的行为。

4.家庭教育氛围缺乏。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过于陈旧,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其实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一不在言教之中,无形影响,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

三、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家庭成员关系不同。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2.教育方式不同。我国教育孩子的方式是:生活上包办代替;社交上过度保护;经济上任意放纵;学习上过于严厉。而美国家长重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宁苦而不骄;家富而不奢;严教而不袒。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方式。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需要家庭的抚养,更需要家庭的教养,而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家庭教育教人学会走路、说话,教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无论是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是良好道德品质的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正确的教育。社会活动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游戏、学习、劳动。处于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主要从事前两者,当年龄逐渐增长以后,才慢慢过渡到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劳动中。而家庭正是为儿童提供了最初的游戏与劳动场所,并在家庭中逐渐过渡到参加劳动的过程,这种由家庭逐渐引导的方式,便是家庭教育。所以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础与起点。

一、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孩子教养行为总体特征的概括,是在抚养教育孩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正确的教养方式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榜样,管束合理;恰当评价与赏识;关爱有加,进行挫折教育;平等沟通,适当引导等都是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与港湾,在这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无形中效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学习成绩更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在家庭教育中,每个父母都应该努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鼓励与赏识。并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恰当评价他们的行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爱没有人可以轻易代替,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也只有充分感受到爱,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去爱;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他们理应拥有自由的空间与独立的人格。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摆正位置,平等沟通、遇到问题民主协商,并在一定时机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命令,令其服从。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更多地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家庭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家庭的不完整,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个健全的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才是最安全与温暖的港湾,完整的家才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障与快乐的源泉。当变故发生时,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往往需要比成年人承受更大、更多的痛苦。这也就造成了,未成年人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由于脆弱敏感导致的过分自卑、由于缺少关爱导致的冷漠自私、由于过分保护导致的溺爱娇惯、由于缺少管束导致的肆意妄为、由于情绪疏导不畅导致的焦虑抑郁或者更加极端的攻击报复行为,这些都是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健全的家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疑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会导致不良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加。然而我们无法避免家庭结构的调整以及家庭变故的出现。唯有做到当问题发生时,给予孩子最及时与正确的疏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结构,重新树立开展新生活的信心,并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才能避免让孩子在家庭结构调整后受到更大的伤害。

三、家长的自身素质

家长的自身素质代表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家庭教育环境也只有依靠高素质的家长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尤其是在处于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国民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巨大责任。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只有靠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才能得以实现。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的水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教育如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是整个家庭教育的根,根系的强壮与否决定了花叶的茂密程度,也就是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四、结语

毋庸置疑,教育不仅丰富了“人”的内涵,也充分拓展了“人”的发展,更使人具有了更加深远的价值。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未来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使得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们能够更好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终身财富。在这种情况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衔接,同时才能保证教育在方向上的一致性,以及实现不同教育方式理念等的互补,从而更加增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

[2]王勇.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兰州学刊,2005,05:352-353.

[3]黄小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30-131.

[4]郭时永.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3:196-197.

[5]何琼.浅析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J].老区建设,2014,12:50-51.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7

在现代婚姻观发生巨变的环境下,家庭离婚率的飙升使单亲家庭的数目日渐增多,单亲子女增多,这就给未来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必须重视起来!如何通过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健康成长,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通过家访对单亲家庭孩子家庭了解,对其心理特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分析,单亲家庭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

1.内向自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各方面发育处于不平衡状态,家庭结构的巨变,导致家庭经济的改变,再加上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导致孩子自卑而缺乏自信。

2.抑郁冷漠。单亲对孩子的创伤会伴随孩子很长时间,在这期间孩子心灵也会受到极大伤害,经常表现出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往往见到别的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封闭自己,不愿和同学、老师交流,长时间就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3.充满憎恨。很父母离异后,就会再婚,对孩子的关心会越来越少,有的甚至直接将孩子置之不顾,这样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人爱、没人关心,也不会去关心别人,久而久之就对父母、甚至对同学老师充满憎恨。

4.放任、暴躁易怒。有些单亲家庭孩子,由于家庭的缺陷,缺少关爱,有的单亲父母在物质上会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这样长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天,自由、散漫、放任、不受管教,自然到学校对老师的教育也是置之不理,自己约束能力差,此外,由于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所以会出现打架、斗殴等行椤

5.嫉妒仇视。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十分强烈的仇视心态。他们排斥周围的人,甚至仇视周围的人,因为在家庭中缺少爱,所以孩子心中就缺少爱,再加上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置之不理,重则伺机报复机,经常做一些恶作剧去报复,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心情浮躁,性格孤僻,情绪不稳。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孩子的情感、心理和品德的发展。

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的家庭情况帮助孩子形成积极情绪和健康的人格,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孩子入学起,就着手建立单亲家庭的学生档案,去家访,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细的记录。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心理咨询室,可以带着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经常进行学习辅导,在生活上给予关照,在行为上进行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所有代课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细心地观察、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在我教的学生中,有个叫娟娟(化名)的单亲家庭女孩,她个性孤僻,脾气坏,经常与同学为一些小事闹得不可开交,隔三差五与同学吵架。后经家访、谈心,她对同学的态度大有好转,处事也好很多,并被推选为小组长。而在家里与父亲新交的女朋友关系不好,她认为那个女人会夺走父亲对自己全部的爱,导致女方提出让她父亲在孩子与爱人之间做出选择的条件,这使其父亲非常痛苦,甚至到了分手的地步,我了解了这情况,找孩子谈话,教育孩子从对父亲的爱,家庭生活各种负担方面去着想,告诉她,她不能陪伴父亲一辈子,当父亲年老时,他会很孤独。终使孩子接纳了父亲的女朋友。

2.让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消除抑郁的心情。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作为代课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关注他们,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多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觉得同学、老师都很关心他们,尽可能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让他们感到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改变,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生活方式,不能歧视、嘲笑单亲孩子。其三,要多观察,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优点,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班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良好形象,使同学们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适时和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教育措施。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8

关键词:家庭教育;沟通交流;以身作责;赏罚分明;耐心说服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87-01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使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随着近年来的务工热潮,许多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或其他监护人照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孩子厌学,逃学,甚至弃学。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心呵护,多沟通交流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大多家长每天因为忙于家务,很少关心过孩子,更谈不上什么交流沟通。其实,作为家长,要关心孩子。当然,这里的“关心”不只是关心他的衣食住行,更应了解孩子、懂得孩子。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情况明,判断才能准确,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选择得当。家长虽然每天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特别孩子的年龄越大,思想越复杂,越具有封闭性。好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慢慢学会,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更本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作为父母,只是一味地在孩子身上强加自己的愿望,而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更不知孩子是否真正需要这些东西。家长平日里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洞察孩子的思想情绪。孩子每天在做什么?怎么做?精神状态如何?和那些人交往?言谈话语都流露什么情绪,家长都要看到眼里,记在心上,不断地进行积累。家长要主动接近孩子,和孩从谈心解决孩子思想中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依赖性强和家长形影不离,有什么话愿意跟家长说,有什么事也愿意请家长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少年期,独立意识日渐强烈,要摆脱家长的束缚。有话不愿意跟家长说,有事也不愿意让家长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要主动接近孩子和孩子交朋友,共同讨论问题,以便从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要创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暴露真实思想,家长才能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以身作责,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善于模仿是少年儿童在成长中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在家庭教育中,模仿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而父母的言行在子女的心目中便成了模仿的基本对象。是强有力的教育要素,子女对父母的模仿,往往是无选择的。父母身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和正确言行,是防子模仿的榜样,而父母身上的不良言行,对子女也有强烈的影响。甚至某些不自觉的言行,往往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造成很坏的影响,导致学校和社会某些教育措施的失败。所以,家长必须做到以身示范,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不允许孩子做的,自己也一定不做。这就是家长必须具有严谨的作风和刻苦的精神。没有严谨的作风和刻苦的精神,不能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而是忽冷忽热或者言不由衷、诚而无信,不仅不能很好地对孩子起到示范作用,还会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

三、赏罚分明,不粗暴简单

我们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都会犯错,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过程中慢慢长大,慢慢成熟的。所以,作为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每次犯错,把每次犯错都当作孩子成长的一个转折而不是一次惩治的机会。家长对孩子的缺点或毛病,不能粗暴简单,予以棍棒、体罚或恶语斥责,这样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而应关心体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明确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如今的孩子判逆性都特强,在错误面前,若父母处理不妥,往往会适得其反。

四、耐心说服,不敷衍了事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作为父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何种重大事情,都必须坚持耐心说服,不敷衍了事的教育方法,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家长要启发和诱导孩子积极参加社会的公益活动,学校的各种劳动。如学雷锋、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帮助残疾人,学校的大扫除等,通过劳动和活动,使孩子们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光荣,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对人的重要,在各种公益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劳动的价值、劳动的光荣。孩子们是否热爱劳动,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现在,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孩子的将来。让孩子们一定要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后代,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有一个勤劳的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长要不失时机的让孩子参加劳动,培养劳动习惯、劳动观点、劳动能力,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珍展生活,知道自己一定要通过劳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体现人生的价值。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9

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它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而家庭是记忆开始的地方,是漫长的成长岁月,是出发的方向。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方向将左右一个人的命运,家庭是命运的摇篮,一个人的性格、品德和选择的人生道路,都无不打上家庭的烙印。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给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一、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作用。家庭环境犹如一片土壤,它所蕴含的营养,以及周边的天气、环境条件,直接决定着孩子这颗种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并成为参天大树。在父母关系和谐、家庭关系融洽、老老小小都能尊老爱幼、领里关系和睦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便能安心地学习、愉快地成长。二、对于孩子的兴趣特长,家长们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日益感受到了社会的竞争与压力。这样的压力,大人们也在顺势转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各种辅导班的学习和音体美样样不落,哪怕家里经济不宽裕,也要勒紧了裤腰带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适得其反,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应该让孩子在玩乐中去享受学习,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有的孩子天生的好噪子,音质纯美、音域宽广,这就为培养他们成为歌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性;有的孩子生来好观察,这就为他们学绘画、搞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辩可能有乐观的前景……根据孩子的遗传素质,因势利导,让孩子如鱼得水,能有效地发挥他遗传优势,培养他成为有大用之才。三、家长要为孩子传递正能量,将社会上一些负面的、不利的因素进行过滤,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孩子接受外界的机会与方式越来越多。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和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和社会控制逐渐松弛,使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正义与邪恶,博爱与自私,善良与狡诈,热情与冷漠……作为家长,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对的。孩子的模仿能力较强,这一点不可忽视,我们大人只有严格要求自我、身先力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使他们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四、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学习环境,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许多父母都在抱怨,自己每天为了生计早出晚归,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倾尽所有,可孩子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有的孩子越学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导被孩子视为罗嗦,还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他们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想想自己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其实,在这种关爱下成长的许多孩子也觉得苦恼。为什么作业总也写不完?为什么兴趣班越来越多?为什么怎么努力也不能让大人满意?为什么父母总说别的孩子好?为什么许多好的想法不能被理解?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孩子们衡量父母的尺子也在变。作为父母,并不是单纯地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注重他们的生活就够的,还应该了解和重视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变为孩子心目中的现代好父母。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1)作为家长,也可以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调整心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面对成长中的烦恼。家长的本分是工作,孩子的重心是学习。如果说孩子的生活是幸福的,就必须要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为支撑。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要化为“苛求”与“压迫”,你可以以实际行动陪伴在孩子左右,毕竟最好的爱是陪伴,于无声中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与期望。孩子取得了进步,你可以鼓起掌为他喝彩;孩子犯了错,你可以指出其不对之处,以理服人;孩子遇到了挫折,你可以像个朋友一样,倾听他内心的苦闷,并试着拨开他心头的乌云……(2)给孩子“学习”以应有的空间。孩子入学后,也在一天天长大,他们的身体在发育、心理也在逐渐变得成熟。作为家长,对孩子进行监督教育是必须的,但也要适可而止,否则问得太多,孩子会觉得唠叨,开始和你反着干,造成物极必反的不良后果。作为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自觉努力学习,不管是否有趣都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在家里应该给孩子安排一些固定的学习地方,如果有一间属于孩子自己的房子最好,在这个地方里,应该有一张桌子供孩子读书、做作业,有一个可让孩子放自己课外读物和小物品的柜子(或抽屈)。家长要和孩子一道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以安排好读书、学习、休息、睡觉的时间,并要求孩子自觉执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入学之初,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同学习(最好在晚饭前后),并询问孩子上学的情况、班里发生的新鲜事等,父母这样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强化孩子对学习的重视。(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孩子的一生。我们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学”,首先应该让孩子拥有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一种智力劳动,它的成功是智力活动的综合成果,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习惯,也影响着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家长需要明智地在孩子开始学习之时,就和学校携手,播下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种子。对孩子来说,完成家庭作业是日常学习活动中的必然的组成部分,它是反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回到家,第一件事应是完成当天的作业,切不要因为一般的原因更改它。做作业时,要像上课一样严格,不说话、不搞东西、不吃东西、不离位,更不能看电视等,完成作业要一气呵成;做完后要认真检查,不能满足于做完了事,要收拾好书本、文具、装好书包。另外,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外,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看书,养成事事动脑、动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从小学习就比较吃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就越来越困难,甚至成为孩子望尘莫及的事了。因此,关心、重视并帮助孩子学习,将成为孩子学习的助推器。

总之,作为家长,必须有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和方法。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也为了我们自己,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吧!

孩子的家庭教育篇10

【关键词】单亲家庭孩子;感恩教育;急不可待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单亲家庭孩子的问题很多,对单亲孩子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单亲家庭孩子在学会感恩父母亲人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恩朋友、感恩集体、感恩人民、感恩祖国,就会给和谐社会增添无穷的色彩,也会使单亲家庭的孩子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

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的出现,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家庭的缺损,受伤害最深是孩子,无辜的孩子。在他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还没学会如何去爱人,还需要他最亲近的人带着他去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要承受家庭突变事件!受伤的心,欠缺的爱,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全。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来说会比较自私、自卑、冷漠、孤僻、缺乏爱心、嫉妒心强、沟通有困难、甚至是破罐子破摔,多的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迫切需要“感恩”为其疗伤。

1用感恩之心,平衡心理

让单亲家庭孩子用感恩之心调整思想认识,使他们知道自己家庭的缺损,无论是父母的离异或因病因故的丧亲,自己是无法左右的。

特别父母离异后的单亲家庭孩子要让他们对这一现实给予理解,让他们认识到父母的离异,是父母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伤害到自己,但若能用感恩之心正视这一不幸,让他们站在父母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父母之所想,体谅父母的不得以,那么怨恨父母的情结会缓解或消失,甚至可以乐父母之所乐,为父母都从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而释怀。这样可使单亲孩子形成乐观个性。

同时,应让单亲家庭孩子知道对于家庭的缺损自己是没有责任的,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应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要用感恩之心去体会生活,不要认为父母什么也没给自己,要知道至少父亲或母亲给自己一个家或许是个不完整的家,但比起无家可归的孩子要强上百倍;或许这个家不够温馨,但至少还有一定的物质保证,比穷避山区没吃没穿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要强百倍。

我们学校2008年下期五年级一班的小亮同学,我上他的品德与社会课,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了,他产生了对父亲的怨恨情绪。在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幸福的时候,在羡慕别人家的天伦之乐的时候,尤其是当老师谈到要报答父母的时候,他会更加反感,认为是父亲造成母亲出走的,是父亲造成了他的痛苦。这种思维方式也使得他成为班级中最难管理的学生,学习一塌糊涂。我了解情况后,为了教育、转化他们,我专门到他家里了解他父亲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让他知道悲剧未必是由父亲单方面造成的,也许父母都有错,而其中一个人舍不得孩子,愿意和孩子同甘共苦,这不是你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吗?在触动了他的思想后,我又继续加以引导,帮他分析父亲的难处,及为了孩子付出的艰辛,教他体谅父亲,感激父亲。终于,真诚融化了他内心的坚冰,他原谅了自己的父亲,检讨了自己过去不理智的行为。后来,小亮告诉我,以前他很恨他父亲酗酒,大骂父亲,自从他亲近父亲、理解父亲后,父亲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今他看到父亲白天耕田太辛苦,为了帮父亲减轻疲劳,他主动帮父亲买酒,让父亲每天晚上适量喝一点,既保健身体,又能尽一份孝心,父子关系相当融洽。

让孩子心存感恩,让胸怀开阔,用感恩之心正视不幸,达到心理平衡,生活也就充满了快乐。

2感恩父母,回报亲人

单亲家庭孩子一般对父母长辈的爱已经习惯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父母。孩子们的家长既要忙于劳动或工作,又要教育孩子,十分艰辛。因此在单亲家长忙碌的劳动或工作而忽略了孩子的情感时,孩子会满腹唠骚,会在单亲家长无法满足过高的物质要求时,而心生不满;会在单亲家长带有赎罪心理的过分关爱,而心生恨意。对情感的无动于衷,对享受理解成理所当然,常挑三拣四,对家长的冷漠无情,让人为之心寒。

因此,对单亲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父母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爱进行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如平时能帮家长分担一些家务,母亲节或父亲节给他们写一张自制的卡片,写上发自内心的祝福;老人节给爷爷奶奶送上真挚的祝福等。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父母,回报亲人,在心中装满对父母给予生命的感激之情,对父亲或母亲生活照顾的感谢之情。在家庭生活中,要能理解家长的不易,学会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让自己能尽快地成熟起来,并用同样的心、同样的爱来关心父母及亲人包括爱他们的老师,通过感恩教育,让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炽热如火,让孩子的心河不再冻结。

3感恩朋友,帮助他人

没有别人的帮助,一个人就会一事无成,每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有许多人的支持。

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应缺少朋友的关爱。单亲孩子由于在心灵上受到过创伤,往往会忽略身边别人的帮助。如生病时同学的问候,师生补习功课;孤寞时同学的陪伴,失败时老师的开导;碰到难题时同学或老师的耐心讲解等。

对单亲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把帮助过自己的人视为朋友,并对朋友心存感恩,让每天发生的琐碎小事变得亲切而感动,学会发现身边点滴的爱,并把爱回报给需要帮助的人,做到感恩朋友,帮助他人。对单亲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其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学会给予爱、播种爱,让真情无时不在,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

4感恩集体,回报社会

人只有融入集体,人生才会灿烂,家庭是一个小集体,而单亲家庭孩子在这个小集体中已受到伤害,他们易产生对集体生活的厌倦,不愿融入集体,会出现以个人为中心的自私行为,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特别是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单亲孩子,我们可以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她),让他(她)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们在“大家”中获得成功;班集体的“大家之爱”虽不能代替“小家之爱”,却也能弥补“小家之爱”。

当开展集体活动经费有困难时,班集体的捐款让他们如愿以偿;当他们生病时同学们会轮流探望;过生日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给他祝贺,每人给予一句真诚的祝福等,让单亲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班级集体里,他们会感到生活充满生机,感到自己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这样单亲孩子会感恩集体,会用同样的爱去爱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做到用爱去拥抱每一天,用心去感动每个人。让他们知道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以至为将来能用感恩之心和社会上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作好准备,做到用爱回报社会,让爱心洒满人间。

单亲家庭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问题尤其特殊性,教育他们学会用感恩之心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走过心理的泥泞,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家庭缺损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让其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会到“爱”的真谛,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用“感恩”为单亲家庭孩子疗伤,并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心灵上的引路明灯,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做人做事》、《做人要有一颗忠诚心》.

[2]《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

[3]《中小学素质教育读本》.

[4]《教师科学素养读本》.

[5]《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