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0:02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1

__镇村、组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五五”普法规划要求,紧紧围绕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镇、村、组级干部,提高镇、村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观念意识,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三、宣传教育培训对象

全镇各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

四、宣传教育培训目的和内容

宣传教育培训目的:

(一)提高全镇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广大基层干部依法依规处理与国土资源相关的各项工作能力,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维护好国家利益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乡(镇)基层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责,强化基层干部及群众的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三)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自觉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和和谐稳定。

宣传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一)重点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大政方针,尤其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重点介绍和普及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

(三)重点讲述经常发生在基层的各种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认清其危害性。

五、组织实施

全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培训任务纳入我镇“十一五”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培训计划,主要依托镇党校培训基地,利用20__年一年的农闲期间,组织各类国土资源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结合工作任务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一)组织领导

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镇国土资源所、镇司法所、__镇小、镇广播站、各村民委员会共同负责“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工作,各有一位相关领导负责,并设联络员。全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设在镇国土资源所,负责“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协调、联络工作。

(二)时间安排

“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从20__年1月1日开始到20__年12月31日结束,历时一年。整个活动分为组织动员(20__年1月至3月)、教育培训(20__年4月至10月)、总结验收(20__年11月至12月)三个阶段。

1、活动启动

20__年3月下旬,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下发文件,统一部署开展全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各项工作。

2、组织动员阶段

20__年3月。确定各站所、各村两委负责人、联络员,并在镇国土资源所设立“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根据国家、省级和市、县级实施方案以及本镇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__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全面动员部署本镇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3、教育培训阶段

20__年4月至10月。按照我镇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的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工作,注意安排利用农闲时间培训基层村级干部。

4、总结验收阶段

20__年11月至12月,完成本次活动的总结验收工作。20__年1月,进行“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总结。

(三)宣传教育培训方式和具体要求

为使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组织培训骨干进行宣讲,宣讲活动要做到法律法规知识和当地实际相结合,专题讲座和以会代训相结合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形式上注意分层次、分级培训;内容上注重应知应会、通俗易懂;效果上注重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具体要求如下:

1、由镇党委、镇政府、镇国土资源所及各站所、各村两委等部门配合。一是组织镇级主要领导参加市、县培训;二是组织基层镇、村干部参加县、镇培训;三是负责教育培训基层村民委员会干部。

2、镇主要领导干部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培训人数不少于应培训人数的90%;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的方式,通读《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并认真做好笔记,基本掌握国土

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3、站所、村级干部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培训人数不少于应培训人数的80%;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和研讨交流的方式,以学习培训《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试行本)和其他辅助讲义为基本要求,掌握了解基层干部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知应会内容。

(四)师资队伍

组建西盟县“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讲团”。宣讲团由县国土资源局、县司法局领导和业务骨干以及县委党校教师等组成。具体承担我镇范围内村级干部的宣传教育培训任务。

(五)教材组织

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以普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为基本教材;教育培训乡(镇)、村级基层干部,以《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试行本)为基本教材。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要将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作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治本之策予以高度重视,摆上重要日程,并同县委组织部门制定的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村级基层干部培训计划和“五五”普法规划相结合,统筹考虑、全面部署、坚持不懈的抓好落实。

(二)精心组织实施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抓紧制定本镇的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受训人员,确定师资队伍,确保全员培训;从严治学,精心组织,切实落实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教育培训的新方式,积极采用研讨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培训方式,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座谈交流、现场考察等,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三)强化督促指导

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将按时间安排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对各村(组)参加培训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并向县培训活动办公室报告我镇工作进展情况。

(四)搞好宣传报道

镇“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应协调当地主流传媒,适时开展对活动的宣传报道,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信息”,推动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五)保证经费投入

我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经费镇政府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和向上级争取支持解决,严禁向受训对象收取培训费。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建立以集中轮训和现代远程教育为主要形式,分类分层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培训新机制,着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分层负责,构建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在任务分工上,区级建立每季一次的村主要干部集中轮训制,重点培训村书记、村主任,每年不少于2天;镇乡(街道)一级,建立村干部学分制,抓好村三委会成员培训,每年不少于4天,并对全体农村党员进行轮训,保证每名党员每年至少接受集中培训1天;村一级,主要抓好每月一次的党日活动,并每月1-2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组织党员收看远程教育播出内容。同时,从区级部门抽调28名区管领导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讲师团”,分专题轮流到农村基层巡回讲课,并要求每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为农村党员上一次党课或业务辅导课。今年以来,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已为基层党员上课近100场次。

二是紧扣主题,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在村干部层面,注重突出思想政治、组织领导、发展经济、依法治村、廉洁自律和做群众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注意安排重要涉农政策的讲解,由区级部门“一把手”亲自为村干部上课。对农村一般党员,重点进行政治理论形势政策、理想纪律教育,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崇尚科学、反对等方面的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参与村级管理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三是强化领导,严格督查考核。专门成立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年度计划、教育培训的班次、内容和方式,逐项明确实施主体的责任。乡镇(街道)党委也把农村干部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增加这项工作在年度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考核中的比重,做到严格管理考核,提高教育培训的刚性约束。在村干部层面,实行教育培训学分制,通过分等级分课时记分方式,对行政村干部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收入报酬及评优评先挂钩。在农村党员层面,建立党员学习培训登记卡制度,党员凭卡参加教育培训,登记到课、学时情况,参加教育培训情况进入村级党务公开栏公开,并作为年度考核评议和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3

一、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市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开展基层党员和干部以及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市镇党校的教学培训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校建设必须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教学对象需要延伸,教学内容需要拓展,必须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构建以市镇党校主要阵地为依托,能够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使基层党员干部及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既要培养大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干部队伍,又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客观上要求市镇党校必须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延伸”,即实行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和各类人才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提高能力、素质和各种实用技术延伸,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基层党员和干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从而实现党建工作、人才工作和农村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

(三)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多年来,市委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党员干部全员培训,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方式比较单一,培训对象广泛性不够,科学开发教学资源意识落后,管理考核服务制度不规范,导致培训任务不饱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尤其是农村党员,得不到有效培训。镇党校是培训农村党员的重要阵地,但在发展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镇党委重视党校规范化建设不够,工作制度不健全,党校地位不明;党校办学经费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数量极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市镇党校的发展。从改革教学体制入手,完善教学布局,加强市镇党校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体现主阵地作用是市镇党校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党校教学体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出发点,通过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构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充分发挥市镇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协调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发挥市委党校的主阵地和整合协调作用,优化配置全市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新格局。

2、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提高,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农村党员学得会,用得上。

3、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既要推进党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又要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尤其要注重抓好培训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对象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4、坚持开拓创新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拓宽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实现市镇党校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目标任务

通过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形成以市镇党校为中心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新体系,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通过对市内各部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市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调配、统一使用、提高效率的新机制。

2、通过对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宽教育培训的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使市镇党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实际需要。

3、通过对市镇党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职能分工、目标责任、监督检查、日常管理、跟踪服务、奖惩激励等制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4、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农村党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新型教育培训体系

通过对现行市镇党校教育培训体制的改革,构建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纵向建立由“市委党校——镇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同时把部门党校、街道、社区党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校也纳入到培训体系中;横向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利用各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把各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市镇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之中,构建市内以市镇党校为中心的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大党校”格局。

(二)拓展教育培训对象

市镇党校在重点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包括市镇党政部门的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的基础上,把教育培训对象拓展到全市范围内的全体党员以及各类人才(包括街道、社区全体党员、企事业单位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种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

市委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市镇(街道)党政部门的乡科级党员干部、村“两委”、社区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农村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骨干,党员中心户、示范户负责人,以及乡村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同时,依托市行政学校开展对公务员和党外干部的培训。

各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镇直机关党员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镇电子信息馆管理员。

部门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职工、部门管辖二层机构负责人、部门责职范围内的各类人才。

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非公经济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非公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产业工人。

街道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居委会主任、城乡下岗失业人员、辖区全体党员干部。

社区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党员、社区义工党员、社区居民、辖区退休党员干部。

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和数字农户骨干。

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农村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中心农户和数字农户。

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才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

(三)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市镇党校的教育培训内容,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这一目标,按照“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拓展教育内容。

1、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加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国情、区情和市情、镇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加强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法制意识。

3、加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一是对乡科级和村“两委”干部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以及组织领导群众发展生产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重点进行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四是对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五是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能力。六是对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重点进行街道、社区管理、社区教育、卫生、家政服务等培训,为街道社区搭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教育平台。

(四)改革市镇党校的班次设置

1、改革市委党校的班次设置,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发挥市级党校在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教育培训以及新农村建设各类人才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拓宽市级党校培训范围,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在坚持办好乡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和任职培训班、理论骨干培训班等主体班的基础上,增设农村(社区)“两委”主要干部、党员致富能手、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和技术人才、农村专业协会骨干、农村中介组织负责人等专题培训班。同时,还要办好相关师资培训班,为各镇(街道)党校、农村示范基地、农家课堂培训师资。要充分发挥市委党校作为市委工作部门的职能,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街道社区基层党员干部、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协调指导。以市直各部门(单位)培训基地以及镇(街道)、村(社区)培训点为延伸,协调指导市直部门、各镇(街道)党校、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农家课堂举办各种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班。

2、改革镇党校培训班次设置,加大对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各镇党校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协调下,按照市委党校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办好本镇机关党员及干部职工培训班、村干部培训班和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培训班、农村党员骨干培训班、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专业协会骨干人员培训班等。同时,依托本地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开设各种农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要根据企业需要,协助企业搞好企业工人岗前培训、职能技能培训。要结合“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试点活动开展镇电子信息馆管理员培训班。

3、完善部门党校培训班设置,加强对部门单位党校的宏观管理。各部门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口支持农村、企业,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员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重点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术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部门工作人员的各类培训班。

4、改革街道党校培训班设置,加大对辖区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各街道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按照市委党校培训计划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办好街道所管辖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居委会主任培训班、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城乡失业下岗党员再就业培训班等,重点提高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整体素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5、完善社区党校培训班设置,搭建一个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教育平台。各社区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区党员、社区义工党员、社区退休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等培训班,要以社区党校为依托,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采取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家政文明礼仪、科普知识、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提高文明素质,构建和谐社区的教育平台。

6、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培训班设置,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培训工作。各非公经济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完善非公企业党校建设,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农民工岗前培训。要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培养产业工人,把培训放到生产车间,重点加强《》、《劳动法》、《合同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构建节约型社会等知识的培训,使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加快企业发展的先行者,合法经营的示范者,共同致富的促进者,实践宗旨的领跑者。

7、完善农村专业协会(培训基地)培训班设置,提高农村协会在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村专业协会要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服务,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要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培训示范基地,吸引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培训,重点举办致富能手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数字农户骨干培训班。

8、改革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班设置。要在农村党员、科技能手和经济能人家中设立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和中心农户,并在他们家中开设农家课堂,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政策法规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新型农户培训班等,要把培训延伸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施教。使党员成为实用技术的推广者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五)创新市镇党校的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还必须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不断探索符合市、镇、街道、非公经济组织实际的新型培训模式。一是创新培训方式。要根据党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到“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理论培训要改变目前“老师讲、学员听”的现状,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业务技能培训要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特别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力求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

四、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时间安排

我市作为全区10个试点县市之一,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精心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案的内容和有关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和经费,认真探索,努力取得我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为全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时间安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8月1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人员和办公设施,制定实施方案;

2、培训网络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制定实施方案;

3、召开有关会议,落实具体分工,明确各培训网络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

4、建立师资库,由涉农部门和市委组织部提供有关人员名单;

5、建立教材库,由各专题老师编写汇编成册;

6、组织教师编写、收集本市生产建设、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建立案例库。

7、各级培训网络确定好所设置的培训班次、办班时间、参训人数、授课老师等;

8、准备有关的文件资料;

9、做好经费预算。

第二阶段:8月16日-10月31日为办班培训阶段

1、市委党校举办10期培训班,每期100人,共培训1000人;

2、各镇党校培训3期,每期100人,每镇共300人,全市共培训6600人;

3、各部门党校培训3期,每期60人,全市共培训18000人;

4、各街道党校培训3期,每期60人,全市共培训540人;

5、各社区党校培训2期,每期50人,全市共培训2360人;

6、各非公经济党组织党校培训4期,每期100人,全市共培训2000人;

7、各村专业协会每村培训100人,全市共培训27800人;

8、每村设5个农家课堂,共1390个农家课堂,每个农家课堂培训30人,全市共培训41700人。

培训网络共培训10万人。

第三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为总结交流阶段

召开*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一个镇召开,选择几个参观点。同时写好总结报告和经验材料迎接全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现场交流会的召开。

第四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

五、推进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这在客观上要求市镇党校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进一步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从农村基层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拓展”,积极为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搭建平台,同时,各部门、街道、社区党校也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各类人才。因此,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不仅是市镇党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提高对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决策上来,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强化市级党校的协调功能

市委党校既要体现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市委工作部门的作用。要在市委的领导下,负责对各级培训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对各部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协调,负责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经费和培训设施的统一调配使用、培训绩效的评估检查、培训资料的归档管理等日常事务。此外,还负责协调指导各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加强“三库一地”建设

针对当前党校现有培训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缺乏实用技术培训师资和实习场地的实际,重点抓好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和实习场地建设。

1、师资库的建设。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领导干部+党校教师+科技专家”结合、专家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党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在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各类人才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党校教师队伍。二是从市内各部门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培训兼职教师队伍。三是从自治区、*市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聘请一批专家、教授和相关课目的兼职教师。四是选拔推荐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生产技能高的农村党员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五是与其他市、县党校系统联系建立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六是建立领导干部师资库,根据领导干部的专业特长,聘请他们给培训班上课。

2、教材库的建设。要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充分利用市委党校电教C级网站的作用,筛选符合本市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片;从本市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作实用技术专题片,以发挥其作为培训“师资”补充手段的作用。市委党校要建立专题片库,专题片库存量要达100种200部以上,各级党校也要不断更新充实电教片。

3、案例库的建设。在普遍研究收集国内培训案例的基础上,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特别要注意编写我市范围内各种成功典型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案例成为培训的重要“师资”。

4、教学(实习)场地的建设。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每镇最少选择10个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示范现场。采取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教学(实习)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四)理顺市镇党校的管理体制

一是成立*市行政学校,市委党校与行政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归属市委党群口统一管理。各级党校业务上接受市委党校的指导,行政上归属本级党委领导。二是加强党校的内部管理。要加大市委党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对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进行调整,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明确工作职责;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使他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要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师及管理人员,完善进出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三是各级党校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配备1至3人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级党校的培训工作,并对负责对下一级培训进行指导。

(五)加强市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市委党校要逐步完善包括办公场地、教室、宿舍、图书资料室、电脑室、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二是各镇、各部门、街道、非公企业党校要做到有培训场地、图书资料室、多媒体等教学和办公设施,有条件的镇还要尽可能建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三是要对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予以扶持,完善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

(六)多渠道筹集教育培训资金,不断增加投入

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争取自治区和*市对我市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一是把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增长的状况,逐年予以提高。二是市级留存的党费应主要用于党员教育。三是各部门的培训专项经费,要按照“来源渠道不变、使用途径不变”的原则,纳入全市教育培训体系经费的总盘子。

(七)建立健全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各培训网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办学及示范的作用。三是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年初及时下达教育培训计划,年中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进行总结表彰。

2、建立健全成效评估机制。改革现行教学考核办法,建立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市委党校由自治区党校、*市委党校组织评估,各镇、各部门、街道、非公企业党校由市委党校组织评估,各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由各镇党校组织评估。在评估中,参加评估的人员构成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既要重视对实施培训工作过程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既要重视年末考核结果,也要重视平时的考察,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出台相应的检查评比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党校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定期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及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把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学习表现和成效纳入党员和干部管理、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4、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每期培训结束前,由培训部门负责向培训学员发放信息卡,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受训学员的相关信息。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构,对受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受训对象的培训成效,对受训学员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相应的扶持,以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4

一、近年来*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围绕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促进海西区绿色腹地跃升发展,积极探索新途径,推出新举措,使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党员的需求、贴近时代的发展,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据统计,20*年1月至20*年12月,全市累计受训党员421.24万人次。

1、创新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党员干部大规模培训工作有效落实。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对党员干部进行轮训,是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为了创造性地落实好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20*年开始我市在全市推行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即干部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在职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经过有关考试后,进行学时登记,累计达到规定学时的确认为达到干部培训要求。该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党员干部培训的工学矛盾问题,促进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省委组织部向全省推广了这一创新做法。在积极推行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市又相继创新推出“武夷领导干部论坛”、“自主择学”、“现场教学”等举措,并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赴江苏苏州、浙江台州、绍兴等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20*年,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清概在“武夷领导干部论坛”上为市委党校全体学员和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作了一场《融入大局跃升发展》专题报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我市还于20*年在全省率先为市、县两级党校和市党员干部电教中心建成中央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提高了党校教学层次。这些创新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五年来全市共培训干部18.61万人次,其中党员干部17.82万人次。

2、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机关党员经常性教育有声有色。围绕理论武装、服务发展、提高能力、改进作风,积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方法,着力提升机关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为了引导机关党员更加主动地投身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去年底牵头有关部门,精心组织编写了《*发展我知道知识问答》读本,发放给每一位市直机关党员,并从今年2月开始在市直机关开展“*发展我知道,服务发展当先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机关党组织也都纷纷采取党课教育、专题讲座、办班培训、电化教育、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如市委组织部党支部在坚持每周一晚集中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学习方式,20*年以来相继邀请市直部门单位领导及专家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习辅导》、《机关效能建设知识讲座》、《条例学习辅导》、《物权法》等专题讲座11次;组织观看《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电教片16片;组织机关党员学唱了《公道正派歌》、《公务员之歌》、《心里装着谁》等富有时代特色的歌曲。

3、从闽北实际出发,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闽北共有农村党员8.55万,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对于推进绿色腹地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的作用。全市116个乡镇,23个街道全部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中心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管理和服务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农村党员先进性管理,加强了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考评。二是扎实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广泛开展“党员电教科技兴农”活动,市委组织部相继制作下发了《走进*机制》、《村帐托管》等一批较高质量的电教片,农村基层党组织广泛推行了“1+X”播放制、“电话预约制”、“电教超市”等富有特色的播放收看方式,全市共建立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326个,培育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3560户,增强了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的实效。三是“流动党校”送教下乡。如建阳市从20*年起每年在乡镇开设“流动党校”培训班,采取集中面授、分散自学、集中考试的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三年来,共办流动党校学习班13期,培训农村党员1400余名,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培训质量。四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我市从20*年开始,在全省首创通过举办面向村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大专学历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招收学员过程中,注重推荐比较优秀的农村党员参加学习。实施这一计划以来,全市共有952名村干部和实用人才参加了各类大专班次学习,其中农村党员占学员总数的84.24%。

4、健全和落实保障机制,整体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在阵地和经费保障方面,各地共建设各类党员教育培训阵地2531个,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达2626.73万元。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党员电化教育双机配备率达到100%。在每年安排党费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非公企业党组织、退管站片党组织实行党费回拨。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经费保障比较到位。如建阳市将口镇镇财每年拨给每个村5000元用于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在师资保障方面,各地都很重视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由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组成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市委组织部已建立了由150多名省上专家、教授和本市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并进行滚动式管理。结合市委党校升大专体制,将市委讲师团与市委党校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党员教育培训专兼职教师1472名,其中兼职教师1346名。在学习时间保障方面,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时间作出明确规定,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党员累计不少于12天,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

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各级党组织都普遍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党员教育培训时间难保证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流动党员。这些党员白天大都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工学矛盾问题较为突出,专门组织集中教育培训不大可能。晚上和周末则或由于居住分散难集中;或由于党员参与集体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识不强而不想集中;或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而不愿组织集中,所以集中教育培训也很少,主要以党员个人自学为主。而对党员个人自学的“考学”机制还不够完善和落实,造成这些党员教育培训时间实际难以保证。

二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形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丰富,较大地影响了党员的积极性。从机关党员的教育培训看,很多机关党组织还是以读报、读文件或观看一些电教片为主,政治理论学习没有与业务能力提高很好地有机结合,形式也比较枯躁单一,党员兴趣不大,难以收到实效。特别是一些党员人数较少的机关单位,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这些单位党组织要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集中教育培训更加困难。调研中,一些机关党组织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一个党支部就三五个党员,集中在一起读读书念念报收效甚微,想邀请一些领导或专家作专题讲座又不好组织。”对于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培训时间尚且难保证,就更难说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是党员教育培训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总的来看,在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上,市、县管党费由于总量不大,投入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有限。各级财政的投入也有限,据统计,20*年至20*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党员教育培训经费920.37万元,平均每个党员每年19.32元,但主要是用于确保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不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社区和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阵地建设比较薄弱。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基层师资队伍弱化问题不容忽视,如政和县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普遍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尤其是缺乏中青年专业技术带头人,全县只有4名专职教员和44名兼职教员。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一些党员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够强。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自身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一个党员的基本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对参加集体学习培训或个人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一些行政村还存在党员参加党组织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拿误工补贴的现象。二是少数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够有力。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以应付的思想抓党员教育培训,不愿积极地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有效形式,致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三是外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流动党员8284名,其中外出流动党员8150名。已建立驻外党组织27个,有641名流动党员、112名入党积极分子纳入教育管理,绝大多数外出流动党员还是由流出地党组织进行管理。而由于人力、物力及外出党员流动性大等原因,流出地党组织对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往往不够到位。三是党员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是组织领导上,抓干部教育培训的机制比较健全,而抓党员教育培训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够落实。中央、省上尚未出台专门的工作规划,缺乏强有力的推进举措,导致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保障,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也缺乏抓手,如对于一些非公企业主不愿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问题,只能靠多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措施。

三、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事关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的基层基础。要结合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针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持续力度和落实力度,着力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

一要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结合落实“”制度、开展谈心交心等,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通过持久、深入的灌输,使他们进一步意识到,参与党组织开展的党员教育培训活动,以及经常性地加强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不仅是一名党员的基本权利,更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应付学”向“认真学”的转变。要结合推行党员承诺制,深化农村党员先进性管理等工作,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情况的跟踪管理,把党员参与党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落实党员奖惩的重要内容。对那些积极参加的党员,给予表扬激励,在评先评优中优先考虑;对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的党员给予严肃批评,并且不得参加当年优秀党员的评选,长期不改正的,按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要加大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不同需求,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在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头脑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知识培训,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对机关党员,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着眼于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着重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懂全局、融全局、促全局。党员领导干部还要突出抓好处置公共事件等方面能力的培训;对农村党员,加强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市委对新农村建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学习贯彻,加强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对城市社区、非公企业和流动党员,注重宣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对城市社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技能和维权知识等方面培训,增强党组织对他们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教育培训的形式上,一要注重“请进来,走出去”。如,对于机关党员,可以采取定期邀请领导或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组织机关党员到挂钩帮扶的互动联动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产业集中区或工业园区参观学习。对于农村党员,即要结合深化农村工作机制创新,发挥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实用人才作用,把“致富能手”、“土专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科技示范基地、党员科技示范户的作用,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增强党员对农村实用技术的感性认识。二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党建网站、手机短信等现代手段,变传统培训为现代培训,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三要互动交流学。在集中学习的形式上可采取互动交流、随机定人即席发言、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专题讨论。对于农村党员,可依托产业协会、户代表议事点、文化中心户等平台进行集中学习交流。四要机关小单位联合学。对于党员数较少的机关党组织,可以采取联合的方式组织学习。比如市委组织部在邀请*代表詹夷生同志作*精神学习辅导、以及邀请专家作《宪法》知识讲座时,同时邀请市直党工委、市委党校、团市委等机关单位党员参加,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要村企、社企共建学。对于受条件制约难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可结合村企共建、社企共建,通过联合村、社区党组织开办党员“夜校”等,充分利用企业所在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阵地等资源,达到共赢共促的效果。六要探索提升个人自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对于大多数党员,特别是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流动党员而言,经常性地组织进行集中学习、集中教育培训是难以做到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要以党员自学为主。要在如何提升党员个人自学质量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可以借鉴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的做法,对各类党员教育培训提出具体量化要求,制定出学时学分的量化办法。基层党组织提出学习目标要求,提供相应学习资料,由党员个人进行自学,并经过一定形式“考学”后,进行学时登记,累计达到规定学时的确认为达到教育培训要求。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5

**县共128个村(居)委会,委员896名,共有128个村(居)党(总支)支部,支部委员有787名,村(居)“两委”交叉任职的443名,全县共有村(居)“两委”成员1240人。今年村级换届结束后,该县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扎实开展“村官”培训,真正把农村党员“三培养”落到实处。

该县一是认真部署。该县县委、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把开展村级干部培训当做落实农村党员“三培养”的重要举措来抓,早在4月上旬,全县村级换届工作刚刚结束,县委就在全县组织人才工作会议上,针对村级干部培训问题作出了安排,要求各乡镇要及时研究,认真部署,组织好村级干部的培训工作。各乡镇按照要求,在5月底以前,对新一届村级干部全部进行了培训;县委专题研究并商定了全县村级干部的培训问题,在7月下旬,对全县村“三职”干部进行了统一培训。二是精心组织。由县干部教育委员会组织举办的全县村级“三职”干部培训班一共分三期,在县委党校举办,每4个乡镇为一期,共培训村“三职”干部384名;各乡镇除对村“三职”干部进行培训外,还扩大培训面,开展分层培训,即:乡镇党委、政府培训村“两委”成员,村“两委”培训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据统计,全县12个乡镇共培训不是村“三职”干部的“两委”成员796人,培训党小组长1222人,培训村民小组长1731人,培训村民代表3568人。在培训中,县、乡党委和政府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培训场所和讲授人员,并抽调专人组成具体工作组,做好材料起草、协调教员和参训人员的往返安全、食宿、医疗等服务工作,保了所有参训人员在吃得香、住得好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三是配强师资。县、乡两级都高度重视村级干部培训的师资力量落实,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优劣,县干教委在从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统计局、县档案局、县保密局、县局聘请教员的基础上,采取与县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联合培训的方式,聘请了县农业局、县科技局的主要领导讲授相关知识。乡镇党委、政府在举办村级干部培训班工作中,都做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授课,以党政班子成员和农科、林业、计生有关人员为主要授课教员,有的邀请县级联系领导和县级单位有关领导到会授课,有的与县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领导小组联系,邀请了相关教员授课,有效地保障了培训工作的质量,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提供了内在动力。四是丰富形式。在开展培训中,该县主要采取课堂授课讲解的方式进行培训,辅之以参观考察、电化培训等方式,全县村级“三职”干部培训期间,组织全体参训人员参观考察了徐营镇上庄科村委会的“三高”母猪、黄牛养殖和仔猪营销情况,雨露乡依托乡中学的培训基地开展村级干部蔬菜养殖及微机初步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多数乡镇都利用培训之余,安排观看一些有关党的理论和农村科技的电教片,进行电化教育。五是落实经费。在村级干部培训工作中,县、乡两级都克服困难,从紧张的财政资金中安排了必要的培训经费,县政府在常委会研究安排培训后,及时拨出培训经费3.2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各乡镇共投入村级干部培训经费5.3万余元。六是抓好结合。该县在村级干部培训中,结合工作实际,丰富培训内容。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开展专题培训,各乡镇在组织培训中,及时将省、州、县党委关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有关精神传达至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提高认识;结合当前形势,进行中央一号文件和《云南省农村工作条例》的学习;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开展种(养)殖知识培训;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开展“三农”问题知识培训;结合新任“村官”实际,开展村民组织法、司法调解、档案管理、保密工作、处理等知识培训。七是互动交流。在培训中,县、乡都安排篮球友谊赛、观看电影等文体活动,丰富了学员的培训生活,也使相互之间加强了沟通交流,在举办全县村级干部培训班期间,每期都安排各乡镇一名村干部进行交流发言,让村干部们现身说法,互相交流村级管理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培训中,广大工作人员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自身,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支持了村级干部培训工作,也加深了对村干部和村级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6

【关键词】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创新探索

【作者简介】李彦明,中共广西自治区区委党校副校长。

【中图分类号】C9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7-0047-03

干部教育培训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终身教育和全员培训的观念,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广西在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颇有成效。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三个层面

1.确定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理念

从教育培训理念来说,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应具有鲜明的指导性,即服务于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服务于干部的健康成长,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有效引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体来说,需树立两个方面的新理念。

(1)确立“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的理念,解决好干部教育培训的目的问题。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尖锐指出党内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划清六个界限,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干部教育培训就是要围绕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划清六个界限,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只有这样,干部教育培训才能找准定位,才能有所作为。

(2)确立“以人为本、按需培训”的理念,解决好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增强针对性,就是围绕发展改革的需要,针对干部思想上的困惑,针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释疑解惑,加强培训。增强实效性,就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与质量。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帮助干部在理论指导实践上找到结合点,改进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从而使干部真正从教育培训中受益。这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亟须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法的新思路

(1)以树立科学的教育培训理念为前提。科学的理念是正确行动的前导。要立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培训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为根本,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培训、常培训、大培训”。

(2)以确立实用的教育培训内容为牵动力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确定上,要立足县情、乡情、村情实际和党员干部知识结构,本着实用、适用的原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党员干部个人知识技能需求,以提高党员干部参与培训的自主性,用实用的教育培训内容牵动教育培训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3)以创新教育培训模式为核心举措。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统一的要求,但没有固定的模式。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在实践中完善,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发展创新,探索创造适合于本地实际、适合于农村党员干部要求的教育培训模式。这也是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关键。

3.树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观念

(1)保持长久性。除了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理论性、常规性的知识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工作生活需要等实际情况自行学习;可以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一步吃透文件精神,熟悉和掌握业务工作的流程,同时,也对业务工作进行了宣传、解释,有助于他人了解、支持、配合此项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系统,让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发家致富的新典型经验,掌握致富新信息,提高致富新本领。

(2)强调针对性。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方法,也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地区、典型单位参观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等形式,引导村干部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可以引进案例教学的先进教育方式,组织村干部进行专题讨论,引导村干部在学习中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可以根据当地三农工作实际,采取农村干部易于接受、愿意接受的形式,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形成长效性。虽然各级党政部门都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纲要制度,每年也都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乏味,参训人员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敷衍的现象,并没有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当做是对干部有益的好事来抓,而干部本人同样没有意识到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并严格落实,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逐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改进和完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当前,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1.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式,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和吸引力

(1)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现在,农村党员素质已普遍提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村党员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教育培训形式,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真正“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开放式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本地科技示范培训基地的作用,把课堂搬到基地里,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把“示范户”、“土专家”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增加远程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另外,要探索通过网上学习、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外出学习等形式,切实促进远程教育培训效果的提高。

(2)实现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随着一年多来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我们用于党员干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日益丰富。因此,通过远程教育设备上各种网站的便利,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快捷、方便、灵活、实用的优势,通过自身制作、购买引进和复制下发等方式,把最新的致富技术、最高水平的专家,“请”到农村党员的家门口,“面对面”的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在各村都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点的情况下,设立流动播放点,让有条件的党员干部成为流动播放员,尽快让这一最新、最灵活、最便捷的信息化教育方式在农村安家落户,使全市农村党员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零距离”接触,促进农村党员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2.全面丰富与深化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奔小康提供有效保障

(1)丰富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提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首先要深化党的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教育,既要帮助农村党员干部打下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又要选择那些与当前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重点学习,提高他们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突出基本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同时,还要加强法制教育和领导科学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逐步减少和杜绝有法不依、以权代法和以言代法的现象,把农村党员干部真正培养成遵纪守法、为民服务、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2)突出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队伍。在今后的教育培训中,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来进行。内容上要重点突出农业科技、最新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等。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培训,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掌握种、养等实用技术,让大多数党员干部成为科技致富带头人,真正解决他们“想富盼富不会富”的问题。

(3)重视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党中央多次强调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也面临着科技和知识的竞争。针对农村党员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应以现代远程网等为依托,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多种形式的正规化教育,提高其知识文化水平。

3.建章立制,强化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1)建立定期教学考评制度。由当地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根据中央精神和当地实际,制定教育培训大纲和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教育培训大纲和年度计划,每年进行一次政治理论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阅卷的方式进行。并把农村党员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由组织部门备案。

(2)建立检查督导制度。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党员教育情况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体系,由县乡远程办联合教辅站、农业等部门,每半年或年终定期检查督导各乡镇、村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对每年各乡镇、村农村党员干部的参学、参训情况,要进行归档管理、跟踪管理、年终总评,确保各项远程教育培训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3)建立奖惩激励制度。一方面要出台具体措施,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县、乡、村三级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另一方面,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和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评先树优挂钩,与工作目标责任制挂钩。

三、整合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

从县乡党校改革来讲,整合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就是要改变目前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多头办学、重复培训、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的现状,必须逐步合并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构建一个新型的基层教育培训体系。以县直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和乡镇党校为基础,以村委、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为延伸,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赋予县(市、区)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安排全县(市、区)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培训工作的职能,把各类培训统一纳入县(市、区)乡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中,改变各部门分散培训、培训资源效率不高的局面,形成部门培训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整体联动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格局。

其次,积极筹措和合理使用培训资金。要利用本级财政投入、党费投入、上级部门扶持和社会资助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县乡党校建设及基层干部、农村党员和农村各类人才培训的投入。同时,加强对教育培训经费的严格管理。农业、科技、司法、劳动、扶贫、林业、水产畜牧等部门掌握的用于涉农培训的专项经费,要设立专用帐户,并将经费使用情况向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报告,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农村党员和涉农人才的培训。

最后,重点抓好四大培训资源的整合,即:整合培训经费,避免重复投入;整合教学设施,解决乡镇党校的办学场地,充实县乡党校教学设施;整合龙头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为县乡党校大规模开展培训工作提供“实习课堂”;整合师资力量,解决大规模培训师资缺乏尤其是实用技术师资缺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建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操作指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袁珈玲.广西农村发展报告[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3]本书编写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党员干部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4]王士官.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5]李爱平,张希贤.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6]刘大秀,王守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探析[J].红旗文稿,2003(22).

[7]荣守俊,张倩.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求是,2007(7).

[8]郭声琨.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体系[J].当代广西,2007(17).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7

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致富本领和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创新和不断完善村级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农村自治水平为核心,以提高村级集体收入、农村群众收入、农村党组织威信为目标,以“慧民连心桥、惠及千万家”活动为载体,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实现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1、村干部学历教育顺利完成。16名已参加学历教育的村党员干部,按期完成学业,取得相应的大专或中专学历。积极鼓励村党员干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制定并落实镇级关于农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的补助政策。

2、村级管理体制、机制逐步规范。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村级管理制度和“”、“农村党员千分制考核管理”等党内工作制度,探索推行农村无职党员“四定一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度公开述职两项机制。加大对村级管理知识的培训宣传,鼓励村级依托培训活动逐步拓宽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渠道。

3、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对农村实行分类指导,因村施训、定向培训,新型培训活动围绕农村主产业、主要资源进行,培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力争2年内村级集体收入都达到20万元以上。

4、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发挥充分。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其他领取绩效工资或补助的党员干部实行考核奖惩。加大对村干部致富带富能力的培训,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富余。村“两委”成员全部争创区级科级致富带头人,4个村全部创建为区级以上致富示范村。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镇党委成立新型村“两委”建设领导小组,副书记任组长,组织、宣传和分管农村工作的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站所和全体包村干部为成员。在镇校委会设立推进办公室,把新型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与“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区直部门包村、下派第一书记等涉及农村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全面实施。

2、加大社会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继续加大新型居民学校创建活动的社会宣传,利用广播、专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型村“两委”班子建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3、完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重点。依据各村实际,科学确定工作规划和工作重点。海星村以完善“村企合一”管理机制、加大企业帮扶为重点。振东村、卫东村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开展村庄改造整治、提高村民收入、推进与澳亚现代牧场产业对接为重点。渔村以扶持发展主导产业、增加集体积累为重点。由各村包村组分别制定工作实施计划。

4、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政策保障。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专项资金制度,由镇财政承担培训经费。镇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营经费保障由每年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并结合村干部年度考核进行绩效挂钩,提高村干部积极性。镇党委、政府制定实施“富民工程”,对农村干部培训、产业发展、项目争取、资金扶持等进行综合梳理,在严格执行上级相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把资金、政策和工作精力进一步向农村进行倾斜。

5、加强油地协调,推进村企共建。立足地处油区、油地共建优势,进一步完善社区汽车修理、北方公司机械加工、孤东采油厂就业培训站等新型培训实训场所,方便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就近培训。建立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对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帮扶推进,帮助农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四、责任分工

1、督导组。负责对新型村“两委”班子建设工作的调研、协调和督导指导。

责任单位:校委会办公室、推进办公室。

2、工业组。负责收集辖区企业用工岗位需求信息,协调推进村企共建项目,与对应企业衔接落实培训就业事宜。负责村级企业发展的扶持帮助。

责任单位:镇经济发展办、专业招商组。

3、农业组。负责农村油地共建项目的协调服务,油田帮扶农村建设资金的争取,5000亩青储基地的土地流转和与澳亚现代牧场的对接,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培训活动实施。

责任单位: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4、包村组。2012-2013年重点推进以下项目:海星村的海参育苗场实训基地建设,海星集团新盐田开发,海星村综合楼(社区)建设,海星村党支部功能党小组建设。渔村的畜牧小区建设、主干街道修缮工程。卫东、振东两村的道路修缮工程、文化大院建设、建安公司规范化运作、5000亩荒碱地流转和青储基地建设、澳亚现代第四牧场建设和产业对接。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8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试点市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建成基本覆盖试点市州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立健全“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为试点市州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为在全省和全国推开这项工作提供经验,做好准备。

(二)总体目标

按照中央确定的总体框架和要求,从县、乡、村三级终端接收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主要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用一年半时间基本建成覆盖两个全国试点遵义市、*南州和省内扩大试点贵阳市农村基层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到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农村基层的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或电化教育播放点;主要依托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辅以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育网,构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网络;配合全国中心资源库建设,编写、制作适合贵州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教材和课件节目,建立与中心资源库互联互通的省级资源库;培养一支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专兼职队伍;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三)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紧紧围绕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个中心和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来进行。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和加快新阶段扶贫开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2、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必须协调各有关部门和试点市州,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整体合力,避免重复建设。坚持艰苦奋斗,不搞铺张浪费,不向农民摊派。

3、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既要注重系统的统一性,也要注意试点市州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市州的实际状况,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重实际、讲实用、求实效。

4、分层进行,分级管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行分层进行,分级管理。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先普及到各乡镇,选择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信息站,再普及到村,选择有条件的小学或村党员活动室建立终端接收站点;省有关部门侧重于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试点市州侧重于终端接收站点的建设管理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5、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抓紧抓好遵义市和*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试点工作,为全省和全国提供经验;确定贵阳市为省内扩大试点,工作与全国试点地区同步进行;其他地区要根据省里的统一安排和本地实际,在抓好乡镇和部分村试点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二、主要任务

1、建立一个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天地合一”传输网相衔接的远程教育系统。主要依托全国统一搭建的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辅以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育网的教学平台组织教学,并运用我省广电、电信系统的网络资源,逐步组建相应的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辅助教学平台。

2、建设县和一批乡镇、村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站、接收站和电化教育播放点。县以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依靠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形成省、地、县三级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系统;乡镇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站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村级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根据实际情况,有村小的主要依托村小建立终端接收站,农村中小学覆盖不了的村在党员活动室、文化室和精神文明活动室建立终端接收站或电化教育播放点。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建站标准。

3、建设一个适合贵州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现代远程教学资源整合、开发与应用系统。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由省委党校牵头,建立省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和运用指导组,制定教学资源近期和中长期开发与运用规划;整合和利用教育系统、党校系统、农业系统、文化系统、林业系统、科协系统和农广校系统等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以上部门的人才和设备资源,组织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形成纵横贯通、上下联动的全省教学资源开发协作网;负责就教学内容安排和课程设置与中央有关部门协调,共同设计、编写和制作适合我省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的教材和课件;组织省有关部门建立与全国中心资源库互联互通的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指导试点市州建立与省级教学资源库互联互通的地级资源库。

4、建立一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依托各地现有的党员电化教育、农村中小学、党校、电大、电教馆和农广校的相关力量,建立一支由教师、管理与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兼职教学、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分层次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抓好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5、建立一套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适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激励约束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试点工作的范围、时间、实施步骤和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试点工作在全国试点遵义市、*南州和省内扩大试点贵阳市进行,从20*年6月开始,到20*年底结束,为期一年半,分为三个阶段:

(一)基础建设:

1、20*年7月已完成县(市、区、特区)委党校远程教学接收站建设,并投入正式使用。

2、20*年内完成两个全国试点遵义市、*南州全部434个乡镇(遵义228个、*南2*个)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站和1482个村(遵义市600个、*南882个)级站点的建设。20*年内完成其余5996个村的建站工作。

3、20*年内完成省内扩大试点贵阳市全部81个乡镇终端接收站建设和1171个村终端接收站或电化教育播放点建设。

4、20*年内完成其他6个市(州、地)946个乡镇终端接收站的建设。到20*年完成全省行政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或电化教育播放点建设。

5、逐步建立省级资源库和辅助教学网站。

(二)教学实施

教育培训的组织工作以县(市、区、特区)为主,负责制定、上报季度和年度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全国、全省“天网”和“地网”及光盘教育等渠道,重点对村支书、村主任和乡镇干部进行分批集中培训,对党员和农民群众,就近就地进行培训;采取集体收看,专家、领导随堂讲解,农技员和乡土人才专题辅导,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培训;要搞好教学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探索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

(三)评估总结

试点市州和省有关部门要对接收站点建设、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工作运行机制、学习考核办法进行总结,起草并上报试点工作报告;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评估、总结试点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向省委和中央上报试点工作报告,提出全省推开的实施意见和具体方案。

以上三个阶段的工作不能截然分开,有的可以交叉进行。试点市州和省有关部门要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在试点中,要重点研究解决以下问题并做好总结:

1、如何准确把握不同地区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调动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2、如何充分发挥乡镇、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的辐射功能,通过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带动农民群众参与政策法规学习,接受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3、如何准确评估党员干部参加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成效,总结经验,提出工作建议,为在全国全面推开这项工作做好准备。

4、建在农村中小学的乡镇、村终端接收站,加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牌后,如何将农村中小学教育、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群众教育有机结合,协调、管理和合理运用好教育资源。

四、组织领导和管理

1、建立工作机构,加强工作指导。成立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书记钱运录担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孙淦,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也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正福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委党校、省教育厅、省农业办公室、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科协。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兼任主任,党校一名副校长、教育厅一名副厅长兼任副主任,并设一名专职副主任。领导小组在省委的领导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掌握工作的进展情况,组织力量,加强对试点市州的指导和督促检查;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各试点市州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

2、明确工作职责,搞好工作协调。省有关部门和试点市州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切实做到教学资源落实、乡村接收站点建设落实、各级经费投入落实、技术总体方案落实、技术骨干培训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任务表,在终端站点建设、教学播出平台建设、网站建设、技术支持、设备配置、教学资源整合和开发、资金筹措、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任务要求。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确保试点市州工作任务的完成。

3、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实现培训场地、教学内容、建设资金等方面的有效整合,切实提高效益,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农广校设施接收农村党员干部教学节目。二是充分运用我省广电、电信系统的网络资源,逐步组建辅助教学平台。三是依托组织系统的电化教学点,用光盘播放教学内容。四是逐步形成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精神文明活动室、农民夜校和文化站、计生站多位一体的综合教学点。

4、加强人员培训和制度建设。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搞好人员培训,组建一支高效精干的专兼职队伍。20*年7月份完成对县委党校的人员培训,12月份完成全省乡镇和三个试点市州村级终端接收站点的人员培训,20*年完成全省村级终端接收站点的人员培训。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着手制定包括财务审计、招投标、管理维护、人员培训、教学组织、信息反馈、督促检查等制度。

5、勇于探索规律,务求取得实效。试点市州各级党组织要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努力研究试点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规律。要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结合起来,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要把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与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其它形成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确保现代远程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狠抓落实,真正取得实效,为在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富民兴黔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经费筹措

1、87个县(市、区、特区)党校远程教学接收站建站经费由省、地、县三级已统筹解决。

2、两个全国试点遵义市、*南州全部434个乡镇(遵义228个、*南2*个)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站,以及建在村小学的4161个和教学点的1917个村级站点建设,建站经费主要由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经费解决,教育部和省里按2:1的比例投入,省里配套经费按照5:2:3的比例由省、地、县三级承担。建在村小学及教学点以外的村级终端接收站,经费按照5:2:3的比例由省、地、县三级承担。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9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主线,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为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创造有利条件。要在充分利用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协调,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高标准、高质量的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推进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和实现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二)实施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针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把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2、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成开放性的教育体系,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3、坚持“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适用性强、品位高、覆盖面广、符合实际”的原则。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231”工程抓出效果,抓出影响,使其成为全县党的建设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保障。

4、坚持资源共享,协调管理原则。一要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使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与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既能体现相对独立性,又能保证整体合作性;二要充分利用全县的师资队伍,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受到教育;三要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纳入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中来,作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进行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

二、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实施对象

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科技致富能手。

(二)主要内容

实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1231”工程主要内容:①“抓好1个示范村”。在全县77个村党支部全面实施的基础上,每个乡镇每年要确立1个以上管理到位、设施齐全、各方面条件较好,村两委班子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发展前景好的村作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示范村。②“抓好2个教学基地”。每个乡镇每年要确立2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有代表性的种植、养殖及其他大户或基地作为远程教育的教学基地;③“抓好3个示范户”。每个村每年至少要培养出3名以上党员科技致富能手作为示范户,帮助参训人员掌握一至两门适用技术。④“抓好1个致富项目”。通过实施远程教育,确保每个村至少引进和推广1个以上致富项目。

(三)主要措施

1、采取“课堂+基地+协会+信息+项目”方式,大力实施“1231”工程

各乡镇在实施“1231”工程中,必须采取“课堂+基地+协会+信息+项目”方式,即:在远程教育培训中,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利用双休日在中小学远程教室集中学习;到示范基地通过远程教育辅导员现场指导、观摩,学习实践技能;依托村级协会,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相互学习交流;以信息反馈接收为支撑,提供致富信息链接平台;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促使农村党员干部典型户发展生产,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一是课堂教学。乡镇、村要提前同学校协调,制定年度或季度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党员干部收看远程教育专用频道,播放光碟,请有关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科技致富能手上课。同时,充分发挥“校校通”网络的功能,向农村基层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使农村中小学成为农民提高科技致富水平的基地。二是基地观摩。各乡镇可以从本地的种植、养殖大户和科技致富能手中聘请远程教育辅导员,充分发挥他们“土专家”的作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让群众更加直接地接受教育。三是协会指导。建立各类村级协会,以协会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充分发挥科技带头人的示范、帮扶作用,通过“互学、互助、互帮”活动的开展,结成科技帮扶对子,使农业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四是信息支撑。通过远程教育媒体平台,将供求信息互联互通,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信息服务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是项目扶持。各乡镇在帮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和生态农业项目等,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同时,党员致富项目无息贷款要重点扶持远程教育培训推广项目。

2、强化管理职责,确保远程教育规范化和制度化

各乡镇要按照管理目标要求,切实达到“六个好”,即:“组织好、设备好、环境好、运转好、培训好、效果好”。乡、村远程教育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作用,经常研究远程教育工作,加强领导,做好协调,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接收站点管理人员及信息反馈接收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乡镇党委必须与村党支部书记、中小学校长、信息反馈接收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管理和培训责任书,纳入统一考核和检查。

3、切实抓好培训,构建让“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一定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要印制“远程教育培训需求意见卡”,以村为单位一家一户征求意见,看群众需要什么技术,发展什么产业,使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明确培训内容。要有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内容、培训的组织方式、培训的会议记录和签到本、培训的效果评价。三是要分类进行培训。要把农村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乡实用科技人才、种养殖大户等编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训。在培训方式和知识结构上,一类是公共知识,比如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文化卫生知识,要求各个组都要学,一类是专业知识,比如农村实用技术,可根据各个组的实际需求,有重点地培训。四是要认真做好培训建档和跟踪服务工作。凡是参加培训的人员都要建立培训档案,一人一档,把参加培训的次数,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效果以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均记录在案,以不断改进培训的方式和方法。要建立培训责任制,乡镇领导干部要联系村,乡镇机关要帮扶村,包村干部要驻村,具体指导村一级抓好培训。五是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对在学习培训中,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性高,急需发展的项目,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扶持,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通过科技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党员干部和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发挥远程教育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4、要认真做好远程教育的宣传,使远程教育深入千家万户,家喻户晓

一是要认真做好远程教育的宣传工作。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要在各种会议上广泛宣传远程教育的目的、意义,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参加远程教育的培训;二是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要制作远程教育的永久性标语进行宣传,让群众直观、生动地了解远程教育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必然联系。三是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各乡镇必须每月报送一次远程教育信息,并实行登记考评,纳入年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考核,并兑现奖惩。

5、要认真抓好远程教育示范村的工作,以点带面推动远程教育的全面开展

抓好远程教育示范村,树立好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工作方式方法。各乡镇党委副书记要亲自抓好远程教育示范村的工作。一是要在组织培训,调查研究,重点扶持上狠下功夫,一边培训,一边管理,一边创新,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及时上报示范村工作的进展情况。县委组织部要定期不定期对远程教育示范工作进行检查,对抓得好的予以总结并通报表扬,对抓得不力或没有抓的,责成限期改正。

三、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人员配备

1、设置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县远程教育中心依托县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管理。主要职责;(1)制定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意见;(2)负责全县远程教育管理工作;(3)负责制作和印制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远程教育课件;(4)负责全县远程教育工作的信息汇总与反馈,做好宏观指导。

2、乡镇建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反馈接收站。接收站站长由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党员电教站站长担任,具体负责本乡镇接收站(点)的设备操作和维护、教学组织、联络协调和信息反馈和接收等工作。

3、村建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反馈接收点。各乡镇要派专人加强对信息反馈接收点学习培训工作的领导。每个村确定1-2名远程教育管理人员,由村两委干部担任,负责学习培训的组织、协调、考勤、班务等工作。中小学要确定一名教师专门做好设备操作和维护、信息反馈和接收等工作。

四、组织领导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件功在当前、利及长远的大事,对于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好。

1、成立机构,狠抓落实。县委成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施“1231”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曹立勋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斌同志任副组长,乡镇、组织、宣传、党校、财政、文广、教体、农牧、科技、科协、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司法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县委的领导下,协调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分工负责,加强协调配合。远程教育“1231”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夏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确保人员到位,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各村要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中小学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把教学活动开展好,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乡镇党委要从实际出发,精心抓好落实,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整合现有资源。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一个村,指导建设远程教育示范村和教学基地。

3、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全新的事业,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要把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231”工程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4、培育典型,整体推进。各级党组织在活动中,要深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第一线,摸实情,查实况,发现典型及时树立推广,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要层层树立典型,典型要有层次性、要有特色,要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5、严格考评,狠抓落实。一是建立督查机制。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231”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到各乡镇检查督促,县对各乡镇党委每季督查1次,各乡镇党委对村支部每月督查1次;二是建立考核机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县委组织部要重点做好年终考评工作,各乡镇党委考评采取年初安排部署、季度自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办法进行;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县委组织部要把深化“三级联创”、“竞标树旗”、远程教育“1231”工程纳入党建目标管理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实施情况作为衡量基层党建工作好坏和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年底对评选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制度

(试行)

一、乡镇党委、村党支部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知识、政策法规、农村适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先进典型经验、反对封建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培训教育。

二、乡镇机关、站所和村队党员干部都要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认真听讲,积极讨论,做好学习笔记。

三、教育培训采取集中分层的形式进行,乡镇机关、站所的党员干部每半月至少培训一次,村干部和农村党员每月至少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半天。

四、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与中小学实现资源共享,依托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远程教育播放站点现有设备,接收中央党校卫星远程教育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等有关网站教育内容,下载有关资料,刻制光盘或录像,印制有关学习教育资料,为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培训服务。

六、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要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的领导,要专门安排2名负责人,做好学习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并确定1-2名工作人员专门做好学习培训的组织、考勤、班务等工作,中小学要确定一名教师专门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人员职责

(试行)

一、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各项工作。

二、参与制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长远规划、

年度计划、阶段安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搜集、下载、整理培训教育内容,制作必要的乡土培训教育节目,刻录培训教育光盘,印制学习资料。

四、严格遵守并监督他人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五、负责做好培训教育登记工作,记录讨论情况及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六、负责设备的安全保障工作,定期检查、保养、维护现代远程教育设备。

七、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情况,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保质保量地完成现代远程

教育工作任务。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试行)

一、建立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资产帐目,对所有资产都要分类登记入账,做到帐物相符。

二、建立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使用档案,实行严格管理,设备一律不得外借;光盘、资料等借用均要认真填写登记册予由管理人员、当事人签名。

三、购置设备及有关教育用品,要根据需要得到乡镇党委或中小学有关领导的同意,必要时要征得县委组织部的同意,做到经济实用;购置教育培训用品需由两大以上办理。

四、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要用于乡镇党员干部和学校师

生教育培训,实现资源共享。

五、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实行专人管理,专人操作或在专人指导下操作,因人为因素造成损坏和出现故障,要追究管理者责任。管理人员变动时,要办理移交手续。

六、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使用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

七、要保持室内整洁,设备、光盘等物品摆放有序。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培训考勤考核制度

(试行)

一、考勤制度

1、每次学习培训,要有专人对参加学习培训的党员干部进行考勤登记。

2、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学习培训纪律,按时参加培训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3、实行请假制度。副科级干部请假须经乡镇党委书记同意,乡镇一般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请假须经乡镇党委主管领导同意,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请假须经村党支部书记同意,无特殊原因一律不得请假。

二、考核制度

1、对党员干部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干部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

2、要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县委对乡镇党委进行考核,乡镇党委对乡镇机关、站所和村党支部进行考核。

农村党员于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制度

(试行)

一、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适用技术培训。

二、通过定期发放“需求意见卡”,了解农民对农业适用技术的需求意向,分层次、分阶段举办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

三、实施开放式教育,定期开放远程教育教室,农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培训。

四、积极引导、鼓励各种协会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为会员提供服务,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形成特色产业。

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篇10

大力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培养建设新农村骨干力量

农村党员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推动农业发展、增进农民福祉、促进农村和谐,关键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党员队伍,今年以来,××市整合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广校等教学资源,大力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高工程”,力求在三年内实现“干部人人有学历、党员个个有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按需施教,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

把握时代特点,适应党员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普遍培训与重点提升相结合,在全面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教育、保持先进性教育和农村政策法规培训的同时,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党员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现实需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本领。

一是因人施教。全市共设立党务管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6个学历教育专业、12个“绿色证书”技能培训专业,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基础比较好、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党员干部进行大、中专课程学历教育,对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进行“绿色证书”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党员群体,突出不同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

二是因地施教。我市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北部滩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差异,因此,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南部山区有林果种植的传统,重点抓好果树育苗栽培、嫁接改良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北部滩区土地、湿地较多,水产畜牧业比较发达,重点抓好优质水产品及奶牛的养殖和防疫、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中部平原地区现代农业比较发达,围绕发展都市农业、“菜篮子”经济,重点抓好绿色果蔬种植、储存和花卉苗木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三是因时施教。一方面,根据不同时期农村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新政策、新部署传达到农村基层,把科技、经济信息传送给广大党员群众,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上级政策要求和市场供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另一方面,结合农时变化,及时选派农技人员搞好跟踪服务和现场指导。春夏季节,以传授农耕、育苗、配方施肥、间作套种、授粉嫁接、病虫害防治和抗旱防涝等技术为主;秋冬季节,以传授良种筛选、农产品储藏加工、果树修剪、防寒抗冻等方面的技术为主,帮助党员群众科学管理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效益。

二、创新载体,采取方便有效的教学形式

为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我们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广校教育的特点,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教学形式,建立了三类培训课堂。

一是村级站点课堂。近年来,全市建起了覆盖20个乡镇、908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立了932个接收站点。为了发挥这一优势,我们把农村党员培训课堂建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上,每个乡镇站点都能保证200人以上的教学规模。每月固定3天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和农广校教师到各乡镇进行集中辅导,平时则由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负责组织各村学员在村级站点集中学习,收看上级统一制作配发的教学课件。市委组织部安排专人专车巡回检查指导,听取党员干部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既方便了农村党员参学,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是网络辅导课堂。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市委组织部建成开通了“章丘党建网”和“党员致富信息网”。利用两个网络媒介,设立了“点播课堂”和教学热线,实行“菜单式”教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可按各自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远程教育中心按照整体教学计划做好“套餐”,把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内容、知识要点向党员公布,由党员自主选择所修专业;按照各专业特点做好“自助餐”,根据党员干部意见建议,设立了“课件超市”,党员缺什么就补什么,想学什么就点什么;按照农村党员需求做好“加餐”,安排23名教师和技术人员轮流担任网络教学辅导员,及时为学员解惑释疑,帮助不同层次的学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实践基地课堂。为使教育培训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我们充分发挥市内3所职业中专、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80个科技示范服务基地的作用,在全市建立了96个教学实践基地,根据需要可以随时组织学员到基地实际演练操作,接受专家教授的现场指导。同时,各乡镇还通过召开现场会、开展技术比武和评选大葱、西瓜等农产品状元等形式,激发学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增强学习培训的吸引力。

三、强化保障,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素质提高工程”是近年来我市组织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农村党员专项教育培训。为推动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不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落实组织领导、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考核激励“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在强化领导上,把这项工作纳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列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整体规划。全市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远程教育中心、农广校及其他涉农部门联合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综合统筹、学员选调、教学组织、考核管理等工作,切实把组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在师资配备上,建立了由23名党校和农广校教师、74名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138名本地“土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并从省内部分高等院校聘请了15名专家教授,定期到各乡镇、村巡回辅导;同时,从市、乡、村三级选派928名远程教育管理员,专门从事教学组织和教务管理工作,保证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资金保障上,市财政和市管党费每年列支135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教育阵地建设、教师聘用、教材购置、党员教育补贴和优秀学员表彰奖励等,确保不增加乡村两级负担,确保学员全部免费接受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