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实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15:57

工程造价实训篇1

关键词:以就业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习方法

《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课程是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安装工程的计量的方法。是一门涉及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调、电气等专业、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独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各专业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安装工程定额的制定方法和实际应用,掌握安装工程造价的费用构成及价差调整。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领会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的内容及应用,理解建筑安装工程的电气、水暖、消防、通风、空调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报及竣工结算的编制原理与方法,具备编制安装工程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投标报及竣工结算文件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能服务于建筑企业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独立从事工程概算、工程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工程招标标底价以及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的专业人才。由于《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作为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本课程围绕这个核心从理论、实际和实践方面对学生加强培养。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再具体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认为学生经过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安装工程识图》、《安装工程造价与实训》的学习,应能熟练应用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完成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清单投标报价的编制,掌握安装工程工程造价的审核及工程结算的方法,成为造价工程师的预备人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都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但重视理论学习,更主要的目的是对技能的培养,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来进行教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以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并结合我多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经验,在此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提出建议如下:

一、安装工程识图

通过大量的读图,增加对工程施工图的感性认识,最后达到能够熟练读图的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需要大量实际工程施工图来进行举例和讲解。在方面学校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教材的局限性,我们使用的教材中大部分只是对常用图形符号介绍很多、很全,但读图实例较少,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与实际工作结合性不足。希望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方向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编制符合高职特点,以大量施工图为背景的教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快的融入社会和适应工作。

二、预算基价及预算软件的应用

以地区预算基价为基准,并结合广联达预算软件,详细介绍预算基价的组成,工程量计算规则,字目划分以及子目包括的工作内容。为此在教学中要增加建筑工程个专业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结合课时合理的制定对实例的讲解,在不耽误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增加对预算的认识,逐步建立起对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思维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为实践服务。为了补充教材中实例的缺陷,可以采用北京广联达惠中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建筑工程钢筋工程量的计算与软件应用、以及建筑工程图形工程量的计算与软件应用等系列教材,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推动我国工程造价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主材、设备市场价格------询价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问题。高职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可以在课程设置、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案例教学、实验室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办特色教育,改善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据我多年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经验,结合市场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实例教学、实行2+1教学模式。实行2+1教学模式,即前两年为基础学习,大三第一学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和兴趣和其实际的能力给与建议,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别,如:土建施工图预算编制,装饰施工图预算编制,电气施工图预算编制,安装施工图预算编制,建筑工程图形算量,建筑工程钢筋算量等。由有经验的教师或造价工程师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学而不精的问题,在现在这个需要有一技之长的社会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大三第二学期进行实习,接受市场的检验,巩固和完善他们所学的知识。

2、购置预算软件用于教学。在教育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实习基地或模拟实习工具,无疑会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从而间接的减少毕业生的“适用期”,甚至达到“零距离”的最佳状态。利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人使用广联达预算软件的亲身经历,希望更多院校选择广联达预算软件加强教学,丰富课堂。

3、建立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购置预算基价、工程造价信息、标准图集、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等,收集典型的住宅、办公楼、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各专业施工图,服务于教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大量的读图、识图工作,增加实践环节,增加感性认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4、提供高校间工程造价专业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机会。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量之大,更新速度之快是以往所不可比拟的。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与其他高校的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和学习。这样才能更快的解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外校老师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避免他们犯过的错误,更有效率的进行教学工作。通过交流,也能使其他学校增加对我校的了解,增加我校知名度,对我校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意义。

工程造价实训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基本技能实训

技能分成两大类,一是基本技能;二是专门(或专业)技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用人单位、职业对人才的需要,向“复合型”、“多面手”发展。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技能)的具体要求是: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熟练,上岗工作适应期短;知识面广,能力宽泛,适应性强;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交流能力、交往能力;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想觉悟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社会、用人单位、职业、市场对职业学校毕(结)业生的基本要求。

技工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培养真正能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的学生。高级技工工程造价专业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它与实际工作中的工程招投标,工程计价,工程审计,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密切相关。本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是施工企业的造价员和资料员。

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也穿插有参观、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但均不够深入,与现实工作场景毕竟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到知识技能,而知识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及职业综合素质在课堂内是永远也学不到的。这一模式必然造成学生技能的缺乏,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

就此,我校管理工程专业科在不断探索,找准专业定位: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把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培养良好的岗位职业能力视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唯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深化改革,谋求发展。

一、深化教学改革,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发展的基础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体制的基本依据,也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我专业科在制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时,以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走访了学校所在地的湖南建工集团总公司、中建五局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及私有的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充分了解建筑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工程造价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工程造价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资料员。

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施工各工种(钢筋工、抹灰工)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材料试验工。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建筑材料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建筑工程算量实训、安装工程算量实训、清单计价实训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工程招标投标等)。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44%,而理论教学学时还包含了数学、英语、思政、体育等基础课,从而加大了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第一学期进行整体感觉认识实习、《建筑材料》认识与实验集中周实训;第二学期进行《建筑识图》和《水电工程识图》集中周实训;第三学期进行《建筑工程预算》、《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建筑资料制作与整理》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设计集中周实训和常用岗位工种操作实训;第五学期进行造价员考证模块教学;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学习不断线:第一学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二、三、四学期开《CaD》、《图形算量》、《计价软件》;第六学期利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调研、毕业实习、模拟管理工程招标投标和毕业设计。针对核心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理论和实训各半,有些主干课程更偏重实训部分,另外,应紧跟市场,紧跟社会,拓宽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适应社会,附加如《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等课程,穿插《三法一条例》、《安全法》等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业规范知识;并进行安全、组织、预算、管理等案例或名人专家讲座,尽可能与社会接轨。

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安排主要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也体现了技工教育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践操作的原则。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培养基本技能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首先是建立一支具有特色的师资认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已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占80%以上,最终要求达到100%。教师是教育的先驱,办学特色的首要条件是以师资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课程的开发和落实都要靠教师,师资队伍代表学校的力量和水平。只有结合技工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是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养成。因而,在能力培养上,应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的要求,为满足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除相继建成了建材实验室、钢筋算量工作室、资料制作与整理实训室、预算工作室,满足了正常的实践性教学;还将对外承揽业务,由我专业科教师具体负责,并为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实战条件,是我专业科产学结合、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工程造价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均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仿真情境,边学边做,现场模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经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为后期向实战型现场转变典定了基础,既培养了学生的市场运作能力,又避免了单纯消耗性实习的弊端,节约了大量的实习经费。

三、服务行业,依托行业,强化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发展职业教育不能离开行业的参与和支持。高级技工工程造价专业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它与实际工作中的工程招投标,工程计价,工程审计,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密切相关。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单项技能等,均可以在校内通过讲授、实验、实训完成,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到建筑工地进行。我们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湖南建工集团六公司、二公司、长沙智多星软件公司、湖南中堂项目管理有限等单位合作,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的种类、规格、数量,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提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内外发展动态,使学校及时掌握行业发展信息。企业同时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我校的兼职教师,他们除了从事专业教学、实习指导外,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建设和修订。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工地顶岗工作,在工地技术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制图员、预算员、资料员等岗位的实训,真正走出课堂,走进岗位,真刀实枪的干起来,从而受到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真实环境下的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项目中的设计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达到完成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的。

另外,这不但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的结合;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从事工程实践的现场,为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产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又使科技人员能够及时地接触新知识、新工艺。

四、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抓落实,促实效,确保技能的实现

1、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确立教学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建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上有系主任主管,下逐层设立实训中心主任和各部门负责人,任课教师也列为目标责任人。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建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考核扎实到位,达人人考核成绩合格。

2、在校外实训基地,引入现代学徒制,通过签订学生培训合同或协议,在企业内设立组织教学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实习计划、实施、监督、检查与整体协调,实施教学目标标准化管理。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基地后,按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实训教学任务书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有详细的实习日记,实训结束时由企业及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给出评语。对于成绩不合格者,将继续实习,直到合格。否则,将不得毕业。

我专业科紧抓两项制度的落实,一方面确保技能得以实现,同时,还轻而易举的考取了工程造价专业相关的各类岗位证书,为后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和通行证。

工程造价实训篇3

关键字:高职;项目教学法;实训课程;工程造价

J218.7-4

一、高职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项目化

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学科本位的思想还根深蒂固,教学体系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由于理论化教学的观念造成学校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离,教学内容的学科化与职教人才类型不适应;与岗位工作要求不适应;与学做合一不适应;毕业生综合职业素质不突出,在工作中不能很快适应、融入工作。从更深层次看,是没有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方式,其教育核心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质量的专来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据,在校内实训体系的支撑下开展教学活动,向社会输出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教育部对高职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早在[教高2004]1号文件中《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向社会,向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岗位实践能力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实训教学在全国各地职业教育中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教育部在[2006]16号文件中再次着重提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其中,明确提出对项目制教学的要求。

为了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项目制教学的研究,但效果均不理想。现今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往往陷入了两个极端,即“打着项目化教学旗号的理论教学”和“完全脱离理论内容的技工性教学”。

由于学科化倾向的影响,许多项目制教学仅仅流于表面,或者仅仅在部分课程中加入部分独立的单个小型项目,没有综合性和贯穿性;最后变成了打着项目制的例题,标着项目制教学的理论化教学。

为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课程模式,我国高职教育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包括引进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引进的诸多模式中,近年来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影响最大的是项目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成功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等三部分构成。一般来说,每个专业由3-4个学习领域组成,各学习领域之间没有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直接联系,但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其基本内容都是以工作过程为取向的。

本校管理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院情和专业特色,创新出基于不同项目类型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跟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行业发展趋势,首先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后引入项目课程系统化开发理念和开发方法,建构系列项目课程,其次再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形成项目课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基于不同的项目类型,基本形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三大部分,每部分均包含有不同的理论、项目、实践教学课程,提出“以工作技能为内容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只能来自于其职业工作体系中”把企业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据。

二、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建设

我院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质量的专来技能要求为目标,以岗位实践为考核依”的思想指导下,结合项目化课程设计三原则:(1)实践性原则,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与学生走向社会后从事的专业岗位息息相关,这样的项目才具有能动性,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学习。(2)相关性原则,把企业实际项目细分成若干模块,把内容相关及兼容程度较高的任务模块组合在一起,形成按照企业实际项目工作流程体系进行课程项目化门类的划分。(3)启发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课程中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和学会思考,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研究后,拟完成以下几个目标:

1.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体系构建;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建筑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2.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体系构建;包括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安装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安装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3.工程造价专业“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课程体系”体系构建;包括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建立完整的实际性建筑工程项目案例库,完成建筑工程项目实训课程体系构建。

4.针对于三种不同的项目类型,建立完整的综合实训项目体系。

5.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理论体系构建;提炼上述三种课程体系的共同的基础理论,建立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理论体系。

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不同的施工过程为导向,学期领域采用前期以理论为基础,后期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并以项目(任务)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把企业真实项目、岗位工作任务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加强课程内容与项目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工程项目每一个环节,包括收集信息、设计方案、施工安装、施工预算及运行调试等工作。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专业技能,通过课程体系的划分,更好的明确职业方向,增强学生的专业方向的能力。

三、课程项目化的相关配套建设

课程项目化的相关配套建设分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

1.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核心内容就是教材的选择和自编,现实中的问题是实训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且种类严重匮乏导致了实训教学质量不理想,于是我院领导注重鼓励教师通过对课程概念、理论知识等的系统归纳编写和创新与课程项目化相配套的实训教材。自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课程教学软件、ppt课件、照片、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并且教材不是一层不变的,必须要跟据本地区本行业的不断发展进行动态的调整。

2.硬件建设:

建立实训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坚持现实化、实用化、专人管理化的原则,以满足学生日常实践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学生能在实训教学基地中扮演企业项目中该专业的不同角色,通过不同角度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而教师在实训教学基地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使得实训教学活动具有可控性、仿真性和重复性。

课程项目化的目标就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立足于学生、学校和企业多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进行设计。首先通过校内实训教学基地完成基于不同项目类型的项目实训课程;其次要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在保障学生健康安全为前提下搭建校外实训基地,可采用学工交替合作模式、项目化合作教育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企业优越的实践环境拓宽实践教学的领域,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此外,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进课程项目化的改革。比如:适当增加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专项经费投入;根据项目教学的需要重新制定引进人才的标准;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明确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岗位职责,加大对课程建设有功人员的奖励力度;对课程项目化的开发实行招标,实施专项管理;采取倾斜扶持政策,e极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相关“精品课”建设等。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春燕.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4(48):141-142

[2]王海鸥.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缺陷及对策《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43-43

[3]于桦楠.基于课程项目化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探讨《西部资源》,2012(2):44-45

[4]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3):33-38

工程造价实训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经济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国家的工程投入越来越大,工程建设事业告诉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同时,为满足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必须在各大高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并且要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以突破传统的工程造价教学模式。实施“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以为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效果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时期下,为满足我国工程造价发展的要求,必须创新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工程造价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在工程造价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全新的“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以保障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的质量。这种工学结合模式是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具有先进性,有利于实现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所谓的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采用的是三段式教学方法,而在第三学年则只分为两个时段的学习。而且在每个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段都要让学生进行校外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能,并且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积累一定的工程造价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与相关企业协作配合,实现有效的企校合作,从多方位、多角度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技术。总而言之,“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和解决。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主要有这些问题:第一,工程造价专业因地制宜,具有较高的地域性,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局限性。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针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或是一些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单位,工程造价专业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主要服务于以上工程项目建设企业。而在工程造价的课程教育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所采用的教材都是由各个地区字迹编写的,部分地区的教材编制并不够规范,缺乏合理性,学生很难理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就目前而言,教师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未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是,实践能力未能得到提高。

三.工程造价专业中应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一)丰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新调整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丰富工程造价课程活动,建立健全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在构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而事后,可以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项本岗位标准为依据,以确保课程体系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采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之后,所制定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合企业工程造价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以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造价中的任务,将工程造价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传授于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中大概有十三门课程的学习,在教学模式改革之后,可将这些课程进行重组,将其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既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又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可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和工程清单计价等课程中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应用课程交替工作。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资格证的考核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证的考察。

“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的而开展,需要学校在课外建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工程造价工作的流程和每个岗位要求来选择合适的企业来展开教学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看,从而提高我国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例如,某市一学院与当地企业工程造价主管部门达成协议,通过合作来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学校可以派遣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实习,可引入高级工程造价师来为学生讲解工程造价的内容。在讲解专业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的某案例来为教材,由学生来辅助教师完成相应的工程计量、计价等工作。

(二)创新工程造价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其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创新。在工程造价的实训教学部分,不仅要由校内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重视校外即企业中导师的考核评价。可在工程造价教学评价体系中引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来开展指导工作和评价工作。在总结评价的时候,学生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学校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做出实训评价,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进行评价,以确保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更为客观。

(三)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

采用订单式培养方案,是工程造价专业“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中的必然要求。例如,某市学院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源,并为这些学员提供份工作岗位。这种订单式培养计划,不仅能为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训机会,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双赢局面。签订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既能受到校内教师的指导,还能接收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教育,从而可提高工程造价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渴望有更多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投入于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尤其是工程造价人才更是珍贵。鉴于这种情况,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则显得愈发重要,颇受教育学者们的关注。因为工程造价专业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实践性比较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实际生活中。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应用“多方联动、学训交替”工学结合模式,有利于改善现阶段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状况,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实训篇5

【摘要】本文结合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实际,论述了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实训模式问题,认为应优化课程设置,开展职业资格培训,科学设计实训模块,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实践教学改革;实训模块;能力培养

一、引言

公路工程造价专业涉及公路工程技术、工程经济、管理等多门课程,突出特点是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实际动手能力如何,能否让用人单位满意,成为衡量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创新公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改革探索

1、课程目标的重新确立

区别于本科院校、中职院校和培训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定位于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结合实践,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从工作岗位的一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都提出了具体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

2、课程设计探索改革

(1)优化课程设置。通过优化不同课程组合,强调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针对学生识图能力差,看不懂图纸的情况,我们将“工程制图”课程分解为“道路工程制图”和“公路CaD”两门课程,并设置了识图与制图大作业,CaD实训大作业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①教学内容选取。针对造价员典型工作岗位要求,从宏观层面选取课堂教学内容,以实际造价管理工作为依据,从中观层面选取每个学习情境下的教学内容,最后从微观层面设计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②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区别以往的教学表现形式,提出教师授课活页与学生学习活页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列出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点等,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认真填写学生学习活页;③案例选择的连贯性。采用同一项目为案例,贯穿所有实训课程设计,使阶段性的实践得到延伸;④加强模拟实践。对于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等一些集体性实践课程,尽可能采用现场模拟方式来进行,一方面突出了实践的目的性,使课程更贴近于真实;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⑤改革考核方案。采用过程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案。过程性考核可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和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和认真程度。阶段性考核通过闭卷、开卷考试展开,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熟练程度。两种方法各占一定权重,累计之和就是学生的最终成绩;⑥开发配套的教材、讲义。通过课程改革,实训模式的变化,相应的教材、讲义也要与其配套。教师要争取依托现实工程,编写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汇贯通的教材。

3、开展职业资格培训

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是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一种有力手段。学院积极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开设了员资格培训,使得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学院还积极与广联达、同望等软件公司联系,对学生进行培

三、公路工程造价实训模式研究

在探索性地完成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外,对本专业的核心技能组成及对应的实训环节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实训模块,见下表1所示:

表1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实训模块

从上可知,表1从认知角度出发,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整体的过程,将公路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划分为四个模块,即基础实训模块、熟悉岗位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及顶岗、毕业设计实训模块。每个模块实训都综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能力。

1、基础实训模块

设置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图纸识读与造价编审有关的基础技能。这类实训可采用理论讲授结合多媒体、实物模型、现场参观、模型制作等教学手段来实现。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模型大赛和CaD操作大赛,通过此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带动了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基础实训模块只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工程项目即可,这一模块在第一学年完成。

2、熟悉岗位实训模块

本模块让学生基本掌握公路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方法、程序,能根据工程实际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审核工作。本模块是为后续的综合实训模块做铺垫,力争要把造价文件编制的基本要求在本环节实现,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完成。

3、综合实训模块

本模块是整个专业实训的关键步骤,是按本专业职业要求设计的仿真模拟训练,这个环节的实训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能力掌握与综合素质的评价,所以在实训内容的设计上要强调真实、连贯、系统,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完成。

4、顶岗、毕业设计实训模块

本模块让学生在一年的顶岗期内进行专业技能实战,再结合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对实际工作中的造价为上岗打好基础,在第3学年完成。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公路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应以岗位技能为目标,在实践教学设计上,要积极探索改革之路,开发适合学院实际条件的动态、系统、关联、真实的实训情景,从而为企业提供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孙久民,孙丽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公路工程造价课程开发研究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4)75-78.

[4]王丽,王争.高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实训设置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22)184-185.

工程造价实训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型工作过程导向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出大批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在,高职院校正处在新一轮改革创新的重要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高职院校应尽快从侧重追求办学规模,调整到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本文结合笔者从事所在院校建筑类实训室的管理经验,阐述本院校实训室基地的概况,分析实训工作的内涵特点,并从岗位工作过程入手,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供大家探讨。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我院工程管理实训基地是浙江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训基地,基地下设房产评估实训中心、智能物业实训中心、建筑财会实训中心、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四大实训中心,共有13个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中心下设2个招投标模拟实训室、3个造价规范实训室和1个造价工作室,其中3个造价电算化机房正在改建中。主要面向建筑经济管理、物业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专业的科研教学。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共6个专业共71家校外合作企业(其中工程造价16家,建经管14家,房地产15家,物业10家,物流12家,资产评估6家)。例如: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与上海、东阳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工程造价工作室,根据鲁班软件公司的具体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企业双方深度合作,按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共同研究设计教学课程及实训项目,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我院省优势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对该专业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按照高职院校生的专业特点及职业成长规律,找出其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课程及实训项目开发。以企业项目为导向,进行企业生产性实训,让学生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工作过程,并完成企业中职业岗位的技能技术训练。学校与企业合作,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生产工作实践,并获取企业工作中要求的专业技能证书,这充分体现了我们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的实践性、职业性及开放性,逐步把学生培养成面向企业面向社会胜任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我院工程管理学院在实施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使学生协调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院的职业教育思想,以职业能力本位为中心,以实践过程为主。在校三年期间,第一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学习训练,学习掌握专业的基本技术能力,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校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跟班学习,由企业师傅指导安排真实工作项目任务,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工作经历,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中国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体现了党的“教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

我院工程管理实训基地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积极探索和总结实训课程体系,开设实训课程、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实践实训环节。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制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各个专业课都开设了实训课程,每门实训课程均制定有详细的教学大纲,每个实训课程都采用企业项目教学,门课程建立一个课程小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一般开设时间为一到两周,主要包括工程预决算-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实训课程,课程开课前按“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完整的实训项目及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实训课程,明确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和考核标准,讲授知识要点,分配任务及实训要求。

工程造价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专业,为了培养出能胜任企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时,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实训课程深度要适当,广度要足够,应充分覆盖工程造价专业必需的相关知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针对工程造价类实训课程来说,一是要求“走出去”,即专业任课老师带领学生针对制定的实训项目,到目标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工程造价类项目的施工过程和技术,感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收集整理信息、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校企互聘”从企业聘请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授课。三是“技能大比武”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丰富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这里的“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岗位工作中为完成一个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完整的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是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直接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工作岗位的实训课程系统。

3配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的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要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不但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而且要掌握使用新进的现代化设备,构建教学做一体的一流实训教学基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是加强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建设各个专业配套的实训室,重点开发工程造价专业应用软件,直接服务于工程造价教学,同时对任课老师进行实训基地教学知识的培训,组织任课老师制作实训教学课件,同时引进和吸收企业的技术和教学手段,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实训教学课程、实训项目,进一步推动实训课程教学。逐步使教学手段系列化、规范化,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学习专业知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应的实训室,在校内建设更接近企业工作环境,与企业工作过程相近或相同的实训教学基地。让学生接触真实的企业项目,更好的开展实训教学,通过企业真实项目的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为构建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突出高职特色,以办学质量为核心的实训教学基地,走一条有内涵的发展道路,重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实训课程的教学及实践模式,加强我们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以更好地服务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如我们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整体上专业技能强、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今年我院参加的各类技能竞赛,其中全国算量大赛获得四连冠,全国斯维尔建模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工程造价技能团体二等奖。这说明我院的工程造价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室建设及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可确保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工程造价实训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模式探索和转换的关键时期,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来进行课程改革与实践,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进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计,在充分考虑专业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领域学习情景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设计,力图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努力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一、人才培养现状与职业岗位

(一)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才培养现状

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建筑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0世8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一所职业高校开展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资金渠道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趋向分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设计施工、建设物资采购和供应趋向市场化等,对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6年,江西理工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第一个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培养工程造价管理应用型人才。20世纪90年代国家人事部和建设部确定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特别是1997年以后实行了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全国许多大专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相继设置工程造价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50多所高职院校设置了工程造价专业。学制为3年,主要是培养建筑工程行业地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多为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但由于受到我国工程建设体制改革后的制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始终没有跳出原来概预算专业的思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划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需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改革,重新确定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二)工程造价职业岗位分析

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我院2008~2012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主要从事投标报价、施工图预算、结算等编制工作;从事合同管理与索赔、项目管理以及工程财务管理等工作;从事建设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或工程招标标底的编制。调查还发现,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事投标报价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工程合同管理、成本核算、索赔管理等工作;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等中介咨询机构:从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投标报价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的编制与审核、合同纠纷处理等工作。

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能力要求

对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应按照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进行策划,寻找符合高职特点的合理适用的方案,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方法与测评体系,还要考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实际需求,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及工程造价学科特点出发,对人才培养规格及时进行调整,以突出工程造价学科的特点和行业特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与国民素质教育是统一的。

首先,素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特别注重情商的培养,而情商只能在后天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形成,社会能力的培养,是培养情商的重要手段。其次,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方法能力正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三,素质教育强调做人和做事教育相结合,把做人教育与未来的社会和职业角色相结合,职业教育培养的不再是简单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和职业特长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公民,教学内容也不是静态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人才培养措施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根据行业市场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应进行改革,即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方案。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专业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应采用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思维教学模式,即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形成与归纳后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行动领域,构筑与行动领域相应的学习领域。为此,应围绕职业岗位要求配备相应的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学习领域包括:1、公共基础;2、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3、建筑工程测量与放线;4、建筑结构基础;5、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6、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7、施工组织与管理;8、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9、水利工程造价文件编制;10、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11、工程经济与工程财务工程项目管理;12、综合实践;13、顶岗实习。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专业教师建设的重点是加强“行动导向教学观”的学习,让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能融入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为此学校也制定一系列计划,分期、分批地安排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法研讨会、或到校外实习基地挂职顶岗锻炼、或参与科研工作,下决心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另外,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已建设有一个由30多位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校外专家及能工巧匠资源库,实践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由资源库中的兼职教师讲授和指导,同时注重对校外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以适应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三)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首先,逐步完善本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在原有的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材料、力学等实验室基地――建筑施工实训场的基础上,新建CaD高技能培训中心、工程造价实训室。与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共享的实训室有建筑设备及给排水实训室、建筑装饰与构造展示室、建筑电气实训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建筑施工组织实训室、通风空调实训室等。这些校内实训室都紧扣建筑行业特点,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具有仿真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特征,避免了与工程施工现场的脱节,学生可以在实训室进行一些社会行业难以提供的训练项目。其次,依托行业优势,构建产学培结合型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积极与工程企业联系,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现已与十多个企业签订了长期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校外实训基地企事业包括有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和水利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公司、招标机构等。通过学生外出、企业进校培训及校企对外培训等方式对学生及社会企业人士进行实训。不断地从机制上进行探索与创新是搞好校外实训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乔庆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8(9):67-68.

工程造价实训篇8

关键词:综合能力;职教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180-03

工程管理类专业就业情况表明: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多元化,分布在工程建设流程的每个环节;该专业就业岗位有从技术管理向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流动并不断加强的趋势。就业单位类型和就业岗位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用人规格的提高。职业界对人才的要求日趋综合化和复合化,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出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工程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人文素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岗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合格工程管理类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教课程改革

前几年的职业教育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将高职教育办成压缩型本科,强调理论学习;近年来又过分强调技能训练,忽视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将高职教育办成培训班或考证班。这两种倾向都限制了学生的良好发展。高职教育应符合我国的实际,在综合国内外职教课程改革优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倡导“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本研究拟结合本省、本专业实际,妥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发展和提升为目标;有效选择不同教改模式的有益成分,实施课程内容的综合优化,提高课程设置的效益,探讨多元整合型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

依据行业和岗位对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工程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概括为:技术能力(对项目质量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对进度计划的管理能力)、计价能力(对造价确定和控制的能力)。本文以“计价综合能力”培养为着手点,详细探讨和分析该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二、基于计价综合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参照国家造价师(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确定的工程造价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程造价行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与经济复合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理论知识;具备工程造价确定和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能力;拥有胜任和向相近岗位迁移的素质。本文依据国家对造价工程师(员)职业资格的考核标准,确定出工程管理类学生的“计价综合能力”知识体系如表1。

表1“计价综合能力”培养知识体系设计

教学模块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国家造价师资格认证知识体系工程计价(控制)模块建筑工程计价建筑计价实训

装饰工程计价装饰计价实训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构成工程计价基本方法

建设项目造价确定建设项目造价控制工程计量模块计量实训含在工程计价模块中建筑工程计量装饰工程计量造价技能模块造价案例实训技能提升-毕业设计工程造价案例(二)培养内容分析与设计

“计价综合能力”的形成不是一门课程的任务,是由表2中相应多门课程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串”,再链接成的“知识链”,它是多元性的、经有效整合后拔高的知识——能力。知识链的连通只有在打通课程间壁垒并在知识融通基础上,在培养计划制定和执行中灌输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想前提下,才有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笔者对专业能力提升关键因素的调查表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综合能力和整合能力欠缺,经深入分析后认为缺乏知识点间的有效融通制约了这些能力的有效构建。知识点有效融通的核心在于双师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教学团队在调研岗位知识、技能需求基础上,明晰人才培养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符合学习规律的整体设计,提出与岗位能力适应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岗位体验等一整套培养方案,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完成学生从知识掌握到专业素养的积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现,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只有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的身份变化,才有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积极回应。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

表2“计价综合能力”培养内容分析与设计

能力要求知识体系能力形成示意熟悉建筑物构造建筑识图及构造建筑结构及识图熟悉工艺及组织工程施工技术组织设计实训专业入门掌握工程计量知识建筑工程计量装饰工程计量具有工程计价能力建筑工程计价建筑计价实训装饰工程计价装饰计价实训专业能力发展培养造价综合能力造价案例实训造价软件应用造价基础综合实训技能提升-毕业设计职业能力形成

(三)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改

“计价综合能力”据建设工程类别的不同,可分为“建筑工程计价”和“装饰工程计价”分项综合能力。此处以“建筑工程计价”分项综合能力为例说明工程管理类职教课程改革的关键点。

1《装饰工程计价》课程教改设计

“装饰工程计价”分项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装饰工程计价》课程为各知识交汇、整合及转化为能力的载体。本课程以计价基础知识(定额计价、清单计价)讲解为重点,将造价确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识图、构造、经济、施工工艺、施工组织等知识点全部融入到此门课程中来,彻底打通不同课程间的壁垒,进行不同课程知识的重组,有效重建所需的知识体系,为“装饰工程计价”分项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表3“装饰工程计价”课程整体设计

学习领域(内容)

合计80课时安排

(课时)学习情境楼地面工程计价10墙柱面工程计价9天棚工程计价7门窗工程计价4涂料工程、脚手架工程计价8垂直运输及超高施工

工程造价实训篇9

[关键词]: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岗位应具备的技能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识图的能力准确识读施工图纸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建设工程费用组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确定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希清.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09.4

工程造价实训篇10

我国教育部提出过相应的观点,规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将工学相结合,要注重专业调整和建设,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引导。以教育部的教育思想为依据,我们应该在定位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时注重社会需求和人才的应用性,因此,可将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定位成以人才需求、培养目标、能力培养、课程体系为培养理念的课程,并以此为目标,对当前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

二、当前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技能特色不明显

在当前的各个院校中,设置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时,大都偏重于工程造价理论知识而忽视准也技能知识和实践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和问题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授课时,必须结合相应的系统工程的实例。单纯的理论知识完全不能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创新性不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并且占据重要比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本身的枯燥性,极易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学习时精力集中度不高,学习效果较差。教师一味的讲解,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极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针对本专业的“双师型”队伍

“双师型”队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师队伍模式,即要求教师既有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水平又有专业的动手能力。虽然这一模式在许多院校已经被广泛应用,但针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落后,现有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老师虽然理论研究水平较高,但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和??位要求严重不符。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呆板,授课效果较差。

(四)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当前各个院校虽然普遍开设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但配备的实训场地等硬件条件不足,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效果影响较大,能够加快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现有的实训基地中,机器老化问题严重,实训基地的实训资金不足等都制约着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

三、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

(一)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设计

1.明确专业技能标准,合理设置技能考核核心课程。在分析社会和造价相关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等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指导各个院校更好的进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不同的公司和单位对工程造价人才的技能需求是不同的,以造价咨询公司为例,去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和跟踪审计等工作,而施工单位则需要工程造价人员能够完成投标报价、成本核算、现场工程量签证以及竣工结算等工作。

2.明确专业面向行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目标在于提高专业的职业对口性,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开展校企合作,可以邀请工程造价行业的相关专家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为了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学校要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以调整培养方向,以培养适用性更强的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有相关资历的工程造价人员担任教学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及时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实用性的不断提高。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根据核心课程需求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结构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来制定,传统的教授方式需要被改变来适应课程目标的新要求。因此,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可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通过ppt投影展示和辅导等,还可以多样化的开展课堂实操训练,进行归纳总结等。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可以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法、电子教案等多种教学手段,并且督促学生上交作业和存档等,以更好的监督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BBS、e-maiL、QQ以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依托于这些手段,要合理运用,才能真正改善教学效果。

(三)推动工程造价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要想建设出一支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风和师风建设,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教师只有在爱岗敬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切实的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寻求改革良策,探究教学方法;二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招聘教师时,要重视其专业职称、年龄结构及教学经验等。要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团队负责人,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含金量。对于青年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并为青年教师提供进修机会,鼓励其不断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增加自身含金量。对于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可以将他们派遣到相关企业学习并争取获得实践技能相关证书。还可以积极聘请企业造价时前来交流,并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三是不断提高工程造价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完善教师的进修访学制度等,以切实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准。

(四)加大实践教学条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