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十篇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59:54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1

一、总体要求

1、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理论武装的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围绕我局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安排我局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干部职工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能力。

2、紧密围绕“十一五”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确定培训重点和内容,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和全员培训的原则,安排和落实好各项培训,使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环保事业的发展。

3、根据我局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岗位要求和培训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优化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素质,使环保队伍推进历史性转变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本领显著增强,促进队伍建设。

4、各单位自行组织学习培训,要结合本单位、部门工作实际,积极做好职工教育及培训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学习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

5、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局统一制定计划,局各业务处室、局属各单位全力做好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讨论自学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从国家环保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省局专家学者中和局机关处长聘请授课,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公共知识培训

1、参照公务员管理初任培训。

参照公务员管理初任培训。培训内容为公务员法、依法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务礼仪等课程。为确保培训效果、质量和时间,采取脱产集中授课,统一组织考试。培训对象是列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己过渡登记的工作人员。由局人事处组织实施。

2、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想作风建设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经济危机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太原市绿色转型促进条例、健康讲座等内容,培训对象为局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由局人事处组织实施。

3、污染物减排知识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为污染物减排业务知识等,培训对象为局机关全体、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系统污染物统计和负责总量控制负责人。计划举办一期,130人,时间1天,在5-6月组织培训。由局计财处组织实施。

4、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营及维护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自动监控系统基础知识、系统操作、维护管理,培训对象为监察、监测、信息中心等人员,重点企业、运营公司,计划举办一期,70人,时间1天,在7月组织培训。由局水处组织实施。

5、环保业务知识岗位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领导力与协调、相关业务知识、应对突发事件,培训对象为局机关全体、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计划举办二期,160人,时间7天,在8月组织培训。由局人事处组织实施。

6、各项业务知识培训学习。主要培训学习内容为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废气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生态保护知识、张力军在全国污染防治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及新颁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等,学习培训对象为局机关全体。

7、行政管理研修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为管理沟通、团队精神,培训对象为局机关全体、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计划举办一期,时间1天,在11月组织培训。由局人事处组织实施。

8、公文写作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实用公文写作基础知识,培训对象为局机关全体、直属单位办公室主任及公文起草主要人员。计划举办2期,90人,时间2天,在8月组织培训。由局办公室组织实施。

9、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应急知识、排污收费、环境现场执法监察等,同时组织考试,培训对象为市环境监察机构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计划举办一期,在5月组织培训。由市环境监察支队组织实施。

10、全市环境监测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为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工业污染源监测等,培训对象为全市环境监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计划举办一期,时间3天,在9月组织培训。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实施。

11、专网网站应用技术培训班。主要培训内容为网站信息传输、、管理等,培训对象为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相关人员。计划举办一期,时间2天,在第二季度组织培训。由市环境信息中心组织实施。

三、组织参加省市培训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知识建模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3―0119―05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迅猛增长,并由此带动了培训市场的持续升温,但是培训效果却常常不理想。无论是e-learning形式还是面授形式,课程都是培训的主要依托,但却日渐成为培训的“软肋”。培训课程常存在课程目标模糊、知识组织凌乱、课程内容难于分解和组合、可移植性差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课程资源积压浪费以及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引进国外课程和培训方法、复制与效仿学校教育的尝试并没带来多少改观。问题的关键不是培训观念落后或者使用了不恰当的课程开发模式,而是缺少适于企业培训情境的课程开发技术的指导。

一国内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培训中的课程开发常遵循一定的过程模式,比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提供的aDDie(analysisassessment、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evaluation)模式,以及纳德勒[1]提出的短期培训课程开发的重要事件模式(包括确认组织需求、指明工作绩效等八个重要事件)。这些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为培训课程开发提供了合理的实践操作模式,但是实践表明这些模式未能保证课程的质量。因为它们只是描述课程开发流程的整体性框架。夯实每个课程开发环节并在它们之间建立基于数据的逻辑联系,让前一环节的输出作为后一环节的输入,才是保证培训课程质量的关键。下面我们来深入分析当前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这也是探索新思路的必要前提。

1开发需求常常因缺少恰当的分析技术而含糊不清

需求分析是课程与实践要求对接的先决条件,然而培训课程开发中基于经验的分析往往不能把握需求的实质、无法获取真实的需求信息。需求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培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确定目标状况和学习者当前状态的差距。理想状态和员工当前现状的分析是需求分析的核心内容。在对需求进行评估时应从个人发展、企业当前需要和战略发展需求等方面开展,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分析法、认知任务分析法等,收集数据的手段有问卷、访谈、观察等。一些企业内部的培训组织者,不能说不重视员工的培训需求,比如也进行受训者的培训需求调查,但只是停留在泛泛地填写一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诸如希望得到哪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等等);而一些接受企业委托的培训机构,似乎更不能说不重视客户,但他们往往重视的只是培训组织者或企业领导对培训内容和员工培训需求的基本判断。[2]可见,由于时间、资金等原因,需求分析大多流于形式。也有观点认为当今企业领域工作经历着“从预示(prefigured)到配置(configured)的转变”[3],而基于经验的任务分析方法未能胜任这一要求。

不论采用何种获得数据的方法和手段,当前需求分析实质上常停留在数据收集阶段,尚未深入到对需求进行分析的层次,简单的问卷调研和归纳统计只能获得一些宽泛的结论,很难指导后续的课程设计。我们要知道,即使通过结构化调查能够获得较多的信息,它们也必然是零散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如何促使它们形成某种知识结构以作为目标制定和内容选择的依据,还需要对照特定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显然,这已经不是凭借简单的问卷数据的统计处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2课程目标的制定缺少知识维度的依据

需求分析结论的宽泛性导致开发人员无法准确地制定课程目标,因此只能根据宽泛的结论含混地表述课程目标,或根据课程开发参与者的经验从培训目标中抽取演绎。培训目标指向的是课程开发项目的需求,它只是课程目标的约束条件,而课程目标是对学员在能力与价值观领域表现的预期。课程目标在本质上表现为能力体系和所需的态度、价值观。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和肢体特性,是应对特定情境时头脑中储存的知识、技能的临时组合,无需独立存储或记忆。而那些能够被储存、提取的知识与技能构成了整个课程知识的实体。因此,课程目标的制定不能仅依赖于培训目标和需求评估,更需要领域知识和学科知识体系作为基础。课程目标的表征必须超越自然语言描述,需以结构化的能力体系解析抽象的能力目标。

3课程本体的开发过于简化

为了区分抽象的课程概念和具体的课程实体,我们将具体的课程实体称为课程本体,它是课程的知识内容、资源组织以及学习方式的内在统一体。当前的课程开发中,存在着多种过度简化操作。一种常见的简化是将课程本体的建构简化为知识的选择和组织,滑入学科中心课程的陷阱。由于企业培训强调学员的实践操作技能、意在将学员导入工作系统,相应的,另一种简化就是将工作分析结论直接映射为课程本体。这种针对外显行为的工作过程分析只能涵盖取样人群在特定阶段、特定工作环节中所能表现出的一些离散的知识技能,难以挖掘问题解决、决策制定背后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因此,不适用于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协作的工作领域。即使通过认知任务分析方法[4]尽力挖掘领域专家的知识总体,把这类任务分析结果直接作为课程内容仍然是不妥当的,因为这种做法忽视了工作胜任能力需要特定的知识结构作基础、专家水平只是新手成长的预期结果而不是合理的学习过程等系列问题。另外,把工作任务分析结果映射为课程内容极有可能限定了学员所能从事的岗位,增加了学员在各种岗位之间流动的障碍,限定了员工的发展空间。因为在学习情境与运用情境存在差距的前提下,知识的非系统性增加了学员在现实情境中迁移的难度。

总之,回顾培训课程开发实践中的课程开发流程就会发现,需求分析缺少恰当的分析工具,一方面调查不充分,另一方面缺少调查之后的深度分析,从而不能有力指导和约束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本体的制定和开发,最终导致表面上环环相扣的课程开发过程实际上却各自为政,只能依赖课程开发者的经验把它们联系起来。再加上,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训课程的实施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讲师的作用很容易占主导作用,不同讲师教授同样的课程,收到的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导致课程的价值大跌,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也受到质疑。

二改进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的多种视角与思考

近年来,国内研究者们不断尝试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改造企业培训的课程开发方法,以期有效解决培训课程开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将学校情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向企业培训领域移植,比如有研究者将“双主”教学设计理论引入企业培训的课程开发[5]。我国课堂教学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制定、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等工作都是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分析阶段大大弱化,不再需要针对特定社会职业领域进行需求分析和内容选择,因此学校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制定通常先于内容分析,这使得人们误以为培训课程目标制定也要先于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这与企业培训的实际情况不符。二是借鉴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职业教育领域所提倡的“宽基础、活模块”已被一些研究者关注并引入培训中。“宽基础、活模块”是课程结构的设计,并不是门类课程的具体设计方法,无法直接解决上述问题。不过课程模块化的思想值得借鉴,可以增强课程的适应性、降低课程开发的成本。三是参考一些学习理论设计企业培训课程,如考虑到培训对象群体,有研究者基于成人学习特质[6]或成人学习理论[7]改进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模式,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以情境为中心的课程开发理论[8]。事实上,学习理论描述了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能告知人们该如何学习,更不能直接演绎出人们该如何教学。

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的确有利于推进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研究,但这些理论上的探讨未能指向培训课程开发中问题产生的根源――课程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未能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三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的技术化解决方案

1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框架与知识建模技术

基于对企业培训课程开发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笔者尝试提出一种新型企业培训课程开发的技术框架(如图1),主要包括培训需求评估、培训内容分析、目标体系制定、课程本体设计与开发、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估六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此框架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本框架有别于其他课程开发模式的关键。

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能力发展,能力是头脑中知识的累积并形成了适于知识应用的内在结构,因此课程开发不能脱离知识而空谈能力目标,知识应成为课程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策略选择的坚实基础,而需求分析的实质也即获得工作、社会、自身发展对个体的知识要求,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此框架采用以知识网络作为操作对象和成果的知识建模技术,知识网络展现了课程中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基于规则创建、扩展、压缩知识网络的过程即为知识建模,图2展示了有关企业市场调研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绘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规范:

(1)以节点表示知识,节点的不同形状代表不同类型的知识。

(2)以带箭头的连线表示知识之间的联系,箭头的指向和关系类型均有特定规则。这些关系所形成的结构不是语义结构,而是知识之间的隶属关系结构。这种结构对于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知识网络为课程开发各阶段提供了决策基础并在各个环节之间建立了联系。通过绩效评估等方法确定了培训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合理且可行的方案之后,就进入培训内容分析阶段。培训内容分析阶段由知识分析技术、角色分析技术组成,二者相互参照、相互影响,最终产生的知识网络是课程内容的一个超集,在此阶段还包括学习者分析,主要是确定学习者当前的知识状态,其分析结果表现为知识网络的边界和课程本体设计的依据。然后,就可以在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制定课程目标和课程的内容纲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阶段中,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目标,依据知识网络选择并设计课程本体,确定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并提出学习方式的约束。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有必要请领域专家或目标受训者就设计状态的课程方案或课程原型进行初步评估。这样就完成了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进入了实施阶段,课程方案转换成为培训者和受训者交互的教学活动。课程评估是改进课程方案、检验并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环节,它融于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通常包括学员满意度、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学员行为是否发生变化、培训是否提高了部门或企业的绩效等多层次评估,其中学习目标层次的评估与课程目标、知识网络相对应,而后两者则关注学习的迁移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2基于知识建模的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技术框架的特点

明确了基本流程后,我们再深入分析技术框架具有的鲜明特点。

(1)知识分析、学习者分析与角色分析相互促进

角色分析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分析方法,它将社会看成是角色及其关系的集合。在培训中我们将培训的目标群体看作是各种角色的集合,经过角色分析获得他们在工作中参与的典型活动或者关键活动的特征以及代表某岗位形象的角色属性特征,包括某角色应具备的关键知识、关键能力、行为规范、价值观等。[9]角色分析的特点在于分析工作岗位关键技能的同时,兼顾角色文化,综合考虑与技能相关的上位知识,更全面地认识某个岗位,保证课程满足现实需求的前提下,为未来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角色分析方法进行课程需求分析的实质是分析内容从“物”的规格转变为“人”的规格。

为了增强需求分析阶段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本框架把知识分析、学习者分析与角色分析并行实施,相互补充,即知识建模角色分析|学习者分析知识建模的过程循环往复,直至分析结果不再有修改为止。如果是领域专家做需求分析,在角色分析之前他们可以通过知识网络图显性化自身掌握的领域知识,而如果是对工作领域不太熟悉的培训专家,在深入调查和分析之前,他们需要通过阅览工作标准、分析已有课程、访谈等获得任务领域所需知识的初始网络。参考初始网络,领域专家和培训专家可以采用问卷、访谈、观察、测量等手段进行角色分析、学习者分析,依据角色属性特征不断修正初始的知识网络图。通过需求分析获得知识必然是有限的、零散的,为此可以根据相应学科的知识体系补充知识网络,使得知识网络显示出受训者达到期望水平的知识路径,为课程提供一个知识选择的超集。

(2)以知识体系为基础制定课程目标能力体系

培训目标在此框架中仅是从宏观上指导培训课程开发的方向,为课程开发者提供培训的目标群以及对目标群知识技能的期望水平等信息,无法由此直接演绎推导出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实际上是对人的规定,我们将社会中的人看作各种角色,角色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价值观是构成课程目标的基本元素。而能力维度的课程目标不能以条目式简单含混的自然语言描述,要代以清晰的能力结构体系表征,并与能力背后的知识体系建立明晰的联系。图3为市场营销能力目标体系的简略示意图,目标表征的最底层将与知识分析结果对应。

(3)知识网络为课程组件化打下基础

知识网络展现了课程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将具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组织在一起,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多个知识模块,图1中虚线框代表一个知识模块。在知识模块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组件,就是对知识模块的学习方式和所需学习资源进行规定,而知识组件是课程本体的基本单元。知识模块可以有多种划分,这取决于知识网络自身的结构,只要联系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子图都可以被划分为一个模块。设计者可以根据知识特点、学习者特点、教学条件等决定知识模块的划分,并为知识模块规定学习方式、配置相应的学习资源。知识组件是实现课程模块化思想的有实质教学意义的训练单元,而不只是知识单元甚至几门课程组合成的泛化的宏观课程模块。有了知识组件,课程的构建便可以实现组件化,即利用知识组件作为基本单元来构建课程本体以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知识组件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可以相互交叉,这样课程内在结构开始有别于课程的知识结构,这为打破学科中心提供了条件。根据知识网络设计知识组件、构建课程本体,会使得门类课程不再局限于某单一形态,比如单纯的基于案例或者以讲授为主或者活动课程等。此外,知识组件对课程知识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提出约束,能够防止教师的行动失控,降低培训效果对讲师的依赖程度,保障培训至少获得一个较优的最低效果。基于知识组件的模块化课程结构不仅有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而且当需要维护、更新课程时,可直接对相应模块进行操作,不同名称或不同形式的课程之间也可以相互引用,降低培训成本的同时,也为建立起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奠定基础。

四新框架中的新技术――知识网络压缩/扩展技术

新技术框架从总体上是能解决企业培训中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的,但是采用这个框架进行课程开发所带来的理性是以处理大量信息为代价的。从图1所示的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网络起始于需求分析阶段,其作用贯穿于课程设计开发的各个阶段,而经由角色分析和知识分析获得的知识网络将非常庞大。为了适应不同阶段的功能性需求,知识网络图必须能被压缩和扩展,以提供不同颗粒度、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信息的网络图。为此知识网络拓扑结构的压缩和扩展技术成为课程开发技术框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包含了一整套操作规则以保证压缩和扩展知识网络规模的同时保留知识之间的隶属关系。所谓压缩,是指隐藏网络图中下位的、相对较为微观的知识,保留上位的、较为宏观的知识,扩展则是将压缩过的网络图恢复原状。扩展的实质是恢复隐藏的知识点,所以不需要规则,但是压缩需要按照规则来进行,这种规则规定了何种模式的网络子图需要隐藏哪些知识点变成何种样子的子图,比如,对于表征事物属性或概念隶属关系的“具有属性”、“是一种”等关系类型,可以通过“隐藏下位”规则隐藏属性描述和下位概念节点。知识网络压缩过程即利用“隐藏下位”等系列压缩规则,对知识网络图进行多次遍历,直至获得的网络图规模能够满足决策需要。图4展示了运用2条压缩规则经一次遍历后将图1压缩后的形态,由原来的60个节点压缩为21个节点,更便于观察和宏观的课程决策。

五结语

基于知识建模的课程开发技术框架以知识网络为基础,以角色分析技术、知识建模技术、知识网络压缩/扩展技术为分析工具,把需求分析、目标制定、内容和策略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估联系起来,使得每一环节的输出成为下一环节的输入,在保证课程开发理性的同时,还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其中,需求分析阶段和课程评估阶段都可以根据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课程开发技术框架为其提供了实操性技术,而设计则表现为在约束条件下的创造,为此课程开发技术框架只为设计开发阶段规定设计对象的结构和明确的目标约束。另一方面,可视化的知识网络及其绘制与压缩规则也即课程开发的技术语言规范,抛开条目、表格等方式,为开发者们建立了共同的话语体系和技术规范,减少了歧义性,为有效沟通奠定基础。总的来说,基于知识建模的课程开发技术为实现各个环节的有效联结提供可能,不再仅仅追求开发过程表面上的完整性,而是赋予每一环节以真正的意义,在保证课程产品的高质量和较优效果的同时,为完善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并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度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参考文献

[1]郜岭,高勇.现代培训课程开发模式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3(19):31-34.

[2]中国企管网.最有效的培训模式[eB/oL].

[3]GordonJack,ZemkeRon.theattackoniSD[J].training,2000,37(4):42-53.

[4]JonassenDavidH,HannumwallaceH,tessmemartin.taskanalysismethodsforinstructionalDesign[m].mahwah,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1999:107.

[5]胡兵.基于双主教学设计理论的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与实践[D].湖南:湖南大学,2008.

[6]乐传永,曾宪群.基于成人学习特质下的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20-21.

[7]赖晓云.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系统化培训课程的开发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3,(10):18-20.

[8]侯锷.以情境为中心: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新趋势[J].中国培训,2008,(11):14-15.

[9]杨开城.社会角色分析与课程开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4-37.

thetechnologicalFrameworkBasedonCurriculumKnowledgemodelingforenterprisetrainingCurriculumDevelopment

SUnShuangZHanGXiao-yingYanGKai-cheng

(R&DCenterforKnowledgeengineering,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3

少年儿童环保习惯培养的研究已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培养少年儿童环保习惯的实践主要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活动;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自觉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加速校园生态环境建设;动员和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建议培养习惯要从“意识”入手,培养意识要通过“有主题的系列性活动”进行;坚持“快乐训练”的原则,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习惯成为自觉行动。

【关键词】少年儿童;环保意识;行为习惯;培养;实践

一、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现状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少年儿童道德的研究之中。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少年儿童道德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少年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少年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少年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少年儿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少年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

习惯不是一般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根据陕西省德育现状和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在一系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如果在学校支持下教师采用适当且有创新的行为训练、生活体验、同伴教育、激励强化等方式认识和体验提升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就会使学生逐渐将其已有的环保意识转化成自觉遵守的环保行为习惯,并成为自身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出一批用绿色理念武装头脑,积极参与社区的环境监督和宣传教育活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逐步实现,教育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人民。

二、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形式

本研究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陕西省范围内确定了一批学校作为实验基地。通过实践,对少年儿童环保行为习惯培养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借助环保这个平台来探索少年儿童良好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1、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的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活动

实验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创新的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活动。陕西汉中洋县南街小学依据当地的动物资源优势设立了爱鸟周,集中开展护朱行动。为激发广大师生爱鸟护朱的积极性、自觉性,使保护朱行动持续发展。每年的4月第二个星期天,学校集中开展护朱系列活动。到巢区学校开展“我为朱搭个窝”保护朱行动,写一句爱鸟宣言,优秀宣言写成标语悬挂在巢区,开展“我眼中的朱”主题创想绘画比赛和爱鸟护鸟征文及“爱鸟周”签名等活动,来烘托“爱鸟周”的氛围。在整个县城乃至更大的范围内都掀起了爱鸟热潮;创立了朱节,成为学校传统节日。每年的12月20日为朱节,同学们穿着朱服装、带着朱头饰,开展爱护朱系列活动。举办爱鸟护鸟知识竞赛,评出“智慧星”、“爱鸟护鸟宣传使者”和“爱心大使”,评选出爱鸟大使,开展才艺展示,评选出舞蹈天使等,总结一年来的活动成果,对做出贡献的集体、个人进行奖励。建立了爱鸟岗,组织学生自愿参与“少先队志愿者爱鸟岗”,随时在街道、社区、巢区开展实践活动,记录和宣传“爱护朱,爱护鸟类”,促使每个同学养成爱鸟护鸟良好习惯,使孩子们成为一个个“爱鸟小使者”。该校王明同学,在岗位执勤时发现一只受伤的朱,急的团团转,最后求救110帮助,公安机关协助把受伤的朱送到朱救护饲养中心救治最终脱险,为洋县朱救护树立了榜样,在爱鸟岗位上作出了成绩。在当地传为佳话。

2、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自觉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

正确处理环境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自觉地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插入或渗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开发智力、增长才干。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小论文和科技创新项目,教师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延安育才学校教师苏生梅的《如何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发表于2010《延安教育》专刊;延安育才学校教师高延《论“我的环保”》,发表于《延安日报》,获延安市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建立校园网站,在网上交流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信息。带动环境保护教育向纵深发展。各学部、各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范围,订出了行动计划,以环境教育系列丛书为蓝本,确定教学内容和渗透切入点,并编写了一批切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环保读物作补充。组织了一些示范课公开课、主题班队会,评选出一批比较优秀的教案。

西安高新二小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主题班队会是实施的有效载体,根据实际情况,课题实验班以“爱惜粮食,学会吃饭”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提高认识的主题班队会活动。在班、队会的活动中,通过审视和发掘自己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少先队员的认知水平提高了,他们深深了解了浪费现象带来的严重危害,树立了节约粮食的意识,培养了忧患情感。还以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演讲为阵地,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粮食最光荣”的观念。

3、加速校园生态环境建设

使其成为隐形的教室,绿色的课堂,优美的公园,科学实践的基地。为此,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合理地开发利用现存土地。如:近85%的课题学校在墙角、屋后、路边的小块零星空地,采取简易办法进行绿化、美化。还有的学校,对现有的绿篱、花园、草地进行充实提高,使其四季长青,花开不断,各有特点,颇具文化品味;发动学生及家长支持学校生态环境建设,利用寒假期间,每个学生学种一株植物或培育一个盆景。开学带回学校,装点每班教室阳台,形成室内花坛或绿色角。这样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美化、净化教学环境,扩大学校的绿化面积。利用植树节、地球日及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全校师参加植树、育花草,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使校容校貌有明显的变化。例如陕飞一小以养花护草生活为切入点,开展“写日记”活动,引导学生把养花护草活动中的点滴心得体会写下来,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绿色环保情感。

4、动员和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

动员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参加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探索活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环保知识、技能的普及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迅速提高。在此基础上,成立绿色行动志愿者协会,组织会员参加校园和社区的环保行动,使他们在行动中接受锻炼,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还创建了一批省级绿色学校。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陕西汉中洋县南街小学在洋县朱保护站、洋县爱鸟协会,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学校紧紧依托世界珍禽朱为载体,开展以宣传保护世界珍禽朱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保护活动,先后接受日本Hnt电视台、日本佐渡市专访。多次到赠送日本、韩国的友好使者――朱野化放飞现场作画,2008年12月学校“朱”队代表西北五省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绿野寻踪》栏目寒假特别节目的录制,并和日本佐渡市、日本新小学长期进行着书画友好往来。学校先后荣获部级环保教育先进单位,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绿野寻踪》栏目先进收视单位,2008年学校编排的舞蹈《朱,飞呀飞》代表西北五省登上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进行展播;2010年7月日本小朋友和南街小学学生共同举办中日《我与朱共生存》征文及绘画作品展,南街小学20余幅优秀作品送往日本参展。

三、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研究的建议

1、培养环保习惯要从“意识”入手,培养意识要通过“有主题的系列性活动”进行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主观反映,意识一方面通过人体器官作用于外界,另一方面也通过改变人脑本身的结构而形成记忆。有了记忆,就有了对事物的认识。在许多时候认知具有决定作用,如果认识或观念有了偏差,一定会导致行为的偏差。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首先就要建立“环保”的意识,进而使学生在这种“环保”意识的支配下,主动、自觉地去养成自己习惯。而培养意识要坚持激发兴趣的原则,学生对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学习并积极探索、实践。我们设计的“以活动激发兴趣――用兴趣确立意识――以意识培养习惯”的基本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少年儿童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定要附着于“能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上,以环保作为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的附着物,无疑是可行的,有一定操作性的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入手,通过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主动参与的体验教育、目标明确的训练教育和教育实践的强化教育,将“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细化到了“能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点一滴的活动上。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去主动体验,在环保的具体行为活动过程中获得内心感悟。依据斯金纳的操作习惯条件发射原理,只有按良好习惯去做了,才能获得快乐、进步、成功,尝到的是“甜头”;按不良习惯去做得到的是烦恼、退步、失败,吃到的是“苦头”。这种主体体验越深刻,习惯“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变化才越可能实现,这是习惯养成逐步“内化”的关键因素。

“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情感,强化了学生的环保习惯,促进了学生环保行为、环保品德、良好环保习惯的不断提高,让学生懂得了“环保责任”的重要性。

“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3、环保习惯是“练”出来的,要坚持“快乐训练”的原则,并注意和多样的方法结合

“熟练”是形成习惯的条件和基础。通过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所以习惯是“练”出来的。对于小学生的训练要根据其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新颖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坚持“快乐训练法”。“快乐训练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保证习惯训练的效果。此外,训练时,还应注意方法的多样性,防止学生感觉枯燥,而产生厌倦、抵触心理。在注意方法的多样性的同时还要很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要把检查评比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家长点评,写出心得、感言等,让学生在训练中深化体验,在体验中自觉形成习惯。如:在“环保”这一习惯的培养中,我们依据“快乐训练”的原则采取了比赛和情境模拟这种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训练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我们在训练时还注意了持之以恒,反复训练,把训练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每学期、每周都在举行,这样不断强化,使得教育效果更加稳固。

四、问题讨论

1、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习惯成为自觉行动。经过教育与训练,所有参与课题实验学校的大多数同学已经养成了环保的习惯,要使这一习惯持之以恒保持下去,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制度一定是长期有效的。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2、在课题实验中,如何将少年儿童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有效地与健全人格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如何超越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将环保习惯延展到与同学和睦相处、关爱师长、关注社会方面,进入更高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的情商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宁建主编.基础心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2]吴剀著.学校与少先队教育科研操作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3.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知识;职工培训;重要性;作用;优化措施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内容的介绍

心理健康是一种精神上的良好状态,是指活动正常,心理素质较好,能够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与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与协作。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性的积极发展心态,心理健康的主体能够对外部环境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能够充分发挥独立自主的能动性作用,发挥潜能。职工的心理健康受到工作环节的刺激和影响,同时也与职工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保健服务措施相关,虽然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教育水平没有呈现完全正相关,但是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教育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企业仍然要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中的重要性。与身体素质衡量标准一样,心理健康也有大概的评价标准,职工心理健康标准衡量标准有:职工能否了解自己的工作目的,是否能够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做出客观的估计和评价,职工能否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是否能够使自己的价值观适应社会标准并与企业文化要求相符合,是否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注意力,是否能够在工作经验中学习并在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是否能够在与同事的合作中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

二、职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由上述的职工心理健康标准可知,职工的心理健康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下将对职工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的影响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总体心理素质水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的心理素质健康在这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作质量。社会伦理观既区别于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也区别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个体的心理与社会环境平衡发展,个体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体心理素质。职工心理健康,个体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个体的个性保持统一和稳定,进而从个体心理健康扩展为群体心理和谐,从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的总体心理素质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职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素质较好,有助于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的心理素质较好,他们就可以根据环境变化的要求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职工更加容易获得的新思路,掌握新技能,实现新创造。其次,职工心理素质较高,其团队协作能力越强,这样就会有助于企业降低组织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员工之间的协作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实现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下,企业的人力资源和职工素质是重要的竞争资源,职工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当今时代背景下,资本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弱化,职工的能力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职工的心理素质健康将有助于职工对自身工作能力的客观评价,保持与企业文化相适应,进而保证职工行为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协调,提高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能力,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增长,有助于企业经营的目标达以实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

(一)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培训职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强化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有助于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有助于强化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弱连接,进而有助于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团队合作的效率。同时,企业培训职工可以根据社会准则的要求提升职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强化职工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企业要重视对职工心理健康的了解,要重视员工的个性和独立,尊重员工的选择,并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实际心理需要出发制定培训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以便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

再者,企业在职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培养,符合企业职工培训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同时,企业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帮助职工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战略,了解职工培训的意义,提高员工的主人翁精神。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职工的心理越健康,就越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使员工慢慢融入到企业中。

(二)有利于稳定职工培训工作质量,激发员工活力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法人组织,其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是开展资源配置和整合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培训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有助于稳定职工培训工作质量,加深职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企业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地位,有助于提高职工心理素质,职工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职工人格的完整和健全,进而提高员工对自己认同和满意度,提高员工的幸福感,进而反向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质量。心理作用是强大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员工的人格形成和日常工作具有一定的反向塑造能力,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影响或者说是导向作用,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因此企业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在职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性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活力,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优化职工培训模式,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效率

企业在开展职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作用,有助于培训人员慢慢深化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内容,提高培训人员通过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机制来优化以往的职工培训模式的能力,进而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认知对职工行为和观念的反向塑造能力是直接而巨大的,培训人员可以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升培训方式,根据职工的心理素质要求选择培训模式,以便降低职工在培训过程中的压力,减少职工对培训内容的认知错误和抵触,进而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效率,稳定培训工作的质量。

【结语】在市场经济中,职工的心理素质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企业提高协作效率和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职工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在培训过程中重视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稳定培训工作的质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月星.不同年龄段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因素调查分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2011(2).

[2]董春诗,田晓军.企业基层员工培训工作流程与培训保障探析[J].中国市场.2016(27)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意义;新模式

作者:胡霞

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进步,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会出现跟不上节奏,造成企业设备先进、技术发达,可是在人力资源以及工商管理方面能力比较薄弱的现象,导致企业发展不能全面完善。于是,必须合理地进行工商管理的培训,从而实行适合目前形式的工商管理新模式。

先谈谈工商管理的培训问题。之所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因为工商管理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是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意义。人才作为企业的主要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基本决定着一个企业是否能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立足,而对于人才的管理和企业的管理,则就决定着企业是否可以在经济大潮下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那么,掌握好有关工商管理的知识就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企业人才和格局的控制。

二是工商管理对企业生存的基本意义。资金和实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但是在企业以后的发展中,是否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就决定着企业能否走得更稳更远。在实际生活中,因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成熟和忽视而导致的以失败告终的企业数不胜数,所以,通过高质量的工商管理培训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基本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工商管理对企业在时代的顺应中存在的重要意义。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我国各大企业来讲不但是一个机遇还是一个挑战――在国际经济市场中我国各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身的扩大和向外延伸,但是同时由于国际化的发展,企业的前景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因此,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潮流,只有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能力,提高企业发展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市场经济的大潮冷酷无情,不管企业多么的巨无霸型,只要不顺应潮流就一定会千疮百孔,因此要想在潮起潮落的市场经济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就要学会适应环境的发展。在西方国家,企业的管理是一门特别重要的学问,而时代的发展也要求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仅仅只有企业的发展和制度需要管理,更重要的还要重视企业中人才的管理。

另外工商管理培训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不是很高。在不少的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还处于过去阶段,没有随着外界经济的发展而更新进步,因此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会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进步对企业管理的要求。而且,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是凭借着在岗位上工作时间长而做到管理阶层位置的,并没有真正的专业的管理知识和能力。因此,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体系就会落后于时代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变换。

二是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能满足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就是指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国际贸易知识、金融知识、管理知识等的讲解,并帮助他们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培训方法。近几年来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付出实际性的行动,没有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管理制度上的明确指导,没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没有必要的监督体制,甚至有不少企业仅仅只是把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领导和员工穿插进行学习的小活动,不能明白这个管理培训对于企业以后的发展产生的近乎于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导致企业在实际培训中,被培训人员不注重对知识的汲取,培训教师不能认真负责进行管理知识的讲解,导致即使存在工商管理培训,却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甚至有一些企业担心员工参加培训后跳槽而直接拒绝员工参加培训,这些现象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面貌。

三是实施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培训师资力量的薄弱和培训方式的落后。在实施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由于对培训形式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因为资金的不足导致培训机构没有深厚的实力。我们都知道,对于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是针对整个企业进行的,需要培训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培训的内容需要针对于自身企业的实际管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培训中体现对该企业错误管理方式的纠正,才能起到培训的真正目的。但是实际培训中,存在不认真教学的机构,或者教师水平不能达到企业所需要的标准,或者是在培训中没有实践经验以至于不能帮助企业的被培训人员正确深刻理解工商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另外,在培训过程中,生搬硬套的讲课方式对于大多数企业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生活中的大人们而不是学校的学生,对于单调无味的讲课没有很高效的接收能力,因此缺乏实践相配合的单调的讲课方式,可以说是很难取得理想中的培训效果的。

针对于上文提出来的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现状问题,笔者就与此进行相应的问题解决,列出以下几种培训措施。

一是整合企业管理队伍,保证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实力。工作人员是企业精神面貌的一方面体现,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养,因此首先要整顿企业管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挑选不再以工作时间长短为依据,而是根据其自身的实力和其他同事的评价,民主公正地进行选举,保证企业管理人员的质量,另外要及时更新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讲座、知识培训等方式,强化管理人员的时代意识和经济潮流意识,摒弃落后、陈旧的管理方案,保证企业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浅谈工商管理的新模式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6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的重点;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育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随着科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越来越提到主要的位置上来。展望XX,回首XX,我园坚持以中心的培训指标为工作宗旨,本着提升保育员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的原则,在园长的领导下尽心尽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本学期制定的“保育员培训计划”为基础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严格对保育员进行每月一次的保教方面的培训,不时提高保育质量。积极参与园里举行的各种保育学习活动,努力提高保教素质和保教质量。

  二、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

  本学期,我园有6名保育员,2名炊事人员。全体后勤组人员都能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培训,在培训中,大家通过学习与交流,使每个后勤人员看到自己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工作。从而推动了我们工作效率的逐步提高。

  九月份,我园进行了本学期首次保育员培训,学习的内容为《保育员工作职责》、《保育工作内容》、《清洁消毒工作》、《餐前餐后管理》。通过此次培训,保育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为孩子、教师服务,使园所的保健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

  十月份,我园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保育员常规操作演练活动。练兵项目包括:餐桌消毒和床铺整理。此次活动,不仅让保育员们提高了认识,锻炼了基本功,还为我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十一月份,我园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食堂饮食卫生工作》、《食物的加工与烹调》的知识培训。此次培训,让食堂工作人员提高了食堂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识,他们一致认为要把安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搞好服务,让全体师生满意。

  三、主要措施和具体工作

  我园保育员坚持每天的消毒工作,教室、寝室、用具、玩具用84消毒液消毒,床上用品勤洗换,保证被褥都晒足够阳光。使孩子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幼儿营造通风、干净、温馨的学习环境是我园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避免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除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外,还定时对教室和寝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同时做好有关各种传染病的多方面的预防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四、树立正确意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幼儿园后勤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奠定扎实的保教基础,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xx年7月5日——7月19日,我与全省幼教界的700多名园长相聚在美丽的避暑之都贵阳,共同参加贵州省幼儿师范学院组织的贵州省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在这短短的15天时间内,我们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参观了著名幼儿园,观摩了优质教育活动,听取了知名园长的管理经验介绍,课余时间我还与来自全省各地的部分园长同行就办园经验、管理方略、幼儿园特色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培训活动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洗礼,给我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聆听讲座,更新理念

  此次园长岗位培训班受到省教育厅、省师资处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教厅副厅长李厅长、幼教处处长谢晶亲临现场并作重要讲话。最近发生了两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大事情:首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里面,有一章节是专门写学前教育的;其次,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研究学前教育并且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从中央到乡镇都召开了学前教育会议,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它让我看到了“学前教育事业规模空前发展、多元化办园格局已形成、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制度基本建立、公办优质幼儿园辐射作用强化、建立了较完整的教师培养培训方式;贵州省《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了更让我领略到了省的政府逐年在学前教育加大财政投入的欣喜。随着乡镇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等紧锣密鼓地展开对学前教育的前景充满期望,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前教育的盛夏已经来临了。

  丹麦幼教总监蔡伟忠对“幼儿园园长领导力研究”提出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现实的或潜在的领导力这种观念让我对加入幼儿园园长队伍充满了信心,听了他关于领导者的专业解释更是对领导者有了重新的认识,懂得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知道了领导者应该是行政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等多重角色的综合体,也知道了园长与校长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总编苏令教授提出的“五向度模型”对照自己,认识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贵州大学法律系教授陈玉斌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让我回顾了幼儿园触目惊心的安全事故;了解了幼儿园事故产生的僚本特征;懂得了幼儿园安全事故处理可遵循的原则,如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等;学习了幼儿园安全管理与事故处理的政策法规。

  贵州省幼儿师范学院副校长翟里红教授的“标准”视野中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探讨向我们解读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了解幼儿教师发展的历史,才知道是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第一次提出了幼儿园教师,也就是把有幼儿教师归入专业队伍中了,名称变了,地位也提升了,相应的收入也提升了。而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不高跟专业性直接相关,现在整个教师队伍正朝这个方向走。也学习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必须具备的的六大特征。

  听了杨先予博士的讲座后,我对如何开展幼儿园园本教研有了更深的认识。目前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是教研内容指向不明;其次是园本教研组织建构缺少活动;最后是园本教研策略缺乏系统设计。造成了活动形式单一,大部分是研教材或是同课异构,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在模仿,而不是原创,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杨教授在分析了这些问题后并指明了园本教研的出路:园本教研的内容指向应该是帮助教师建构学科知识也就是pCK,所谓pCK,就是指领域学科知识加教学法知识再加教育情境知识。并指出教研改革应基于教师的pCK以领域分类选择首席教师,建构首席教师负责制的新型教研制度。

  二、跟岗实践,参与管理

  参观了贵州省第五幼儿园,现代第九幼,e智幼儿园,真是让我眼界大开,不论是总园还是分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每一处、甚至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得独具匠心。绿草、大树、花园生机勃勃,点缀着美丽的幼儿园。各种专业设施和教玩具齐全,墙面的装饰与布置展现出积极、博爱、专业的文化氛围。我禁不住感叹:这才是孩子幼年的幸福摇篮啊。

  第五幼儿园是一所省示范幼儿园,在建园以来,迎来了累累硕果。在生活中学,在规则中养,在探索中寻,在行动中知是他们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通过“师徒结对“充分发挥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基本功比赛“使新教师尽快提供业务能力;通过“教学沙龙“提高教师教科研的能力,幼儿园就这样通过通过多途径的教科研、园本培训使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学者型的优秀教师。如何通过园本教研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正是我们这些乡镇中心园园长最困惑的一大课题吗?此次在机关幼儿园的跟岗实践,无疑让我们茅塞顿开呀!的确,通过园本培训、园本教研,帮助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成长起来,已成为我园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任务。

  另外,我们还跟岗观摩了“贵州省语言文字教学活动研讨会”,通过听专家讲座、名师上课、专家评课等形式,让我们今后对如何开展幼儿早期阅读、如何选择适宜的幼儿早期阅读图画书有了更深、更准确的认识,收获很大,对今后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很有帮助。

  通过实践引领,我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总结自己的管理得失,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三、交流互动,分享经验

  在这次园长培训开班仪式上,谢晶处长就向我们所有成员提出几点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要我们在培训中积极互动,及时反思。我们不仅在专家讲座时积极互动,在跟岗实践时,我们与跟岗幼儿园的领导、教师甚至保育员也不时地交流、沟通。另外,在餐桌上、寝室里也会不时的听到我们交流办园心得、互传管理经验。当然,这种交流还延续到了培训后,我们培训班专门建立了一个QQ群,我们跟岗实践小组也另外建了一个QQ群,以供以后继续交流、学习。

  最后,真诚地感谢贵州幼儿师范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班主任王新华老师的付出,给了我们这次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习各领域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一定能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好好总结,好好反思,争取早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当中去,使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保育员工作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如流水一般,在不知不觉之中,为期一个月的国培计划“影子教师”的培训任务就要结束了。一个月前,我们国培班的20名学员一同分到了焦作市实验幼儿园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我被分到了大三班,大三班的李老师和孔老师,是两位非常优秀的老师,对待孩子亲切,耐心,对待我们非常的热情,这份热情打破了我们之间的隔阂,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这是刚到幼儿园班里的老师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李老师是一位在教学上非常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她和孩子们说话,总是会说“请”“我相信你”“你可以的”等等,言语上的鼓励和肯定的眼神,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可以大胆去做,不怕失败,非常的欣赏李老师;孔老师在引导孩子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不会绕很多的弯然后才回到问题上,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转眼一个月就要结束了,我和孔老师,李老师一起,学到了很多很多,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1、生活活动包括:一日餐点、午睡、盥洗、喝水

  在这些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做人做事的行为习惯与情感,培养幼儿个人生活能力和共同生活能力。在生活活动中着重提出了关注幼儿的喝水问题,这个一直是我工作中经常要忽视的环节,也许是一直教大班的缘故吧,因为大班的孩子喝水都会自己主动地喝,活动过后总是会喝水,平时提醒的不多,所以对于小班的孩子估计往往过于高了,以为他们也会主动提出喝水,结果总是忽略喝水的环节。经过学习才知道喝水对于幼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作用,多喝水有利于感冒等各种流行性疾病的恢复。不过喝水也需要老师特别的关注,因为关于喝水也存在的安全隐患,喝水的水温需要保育员根据季节准备好,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安全的饮水。

  2、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也就是我们幼儿园的课程,有综合课程,包括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安排,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如何实施每一个领域的课程,下一次的培训课一定会着重学习,到时候再仔细分析和反思。

  3、游戏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每个幼儿园把游戏时间调整为每天3小时。幼儿游戏种类很多,包括:自主游戏、建构游戏、语言游戏、智力游戏、娱乐游戏等等。

  4、户外体育活动

  每天幼儿在户外参加体育活动时间需要不少于1小时,包括:晨间体育锻炼、体育游戏。户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由教师组织和指导的,有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活动内容:基本动作、器械活动及各种体育游戏。特点是:在动作发展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动作。

  5、自由活动

  既然是自由活动,那就是在内容、地点、对象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可以充分展示自我,轻松地交流、交往。一般自由活动安排在上课后、餐后,这时候教师的任务是观察材料的适宜性,孩子的愉悦性,以保证自由活动的科学合理。

  6、入园、离园活动

  离园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安全隐患最多的环节之一,需要教师高度的警惕,安抚好幼儿的情绪,杜绝安全隐患。但是离园活动也是建立良好家园关系的宝贵契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和家长做好沟通与交流,达到家园教育一致。入园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首要环节,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晨间接待,

  因为这样可以使幼儿身心愉悦,开心的来园,同时让家长也能够放心的把幼儿送来幼儿园,实现家园的无缝联系。

  二、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规范

  为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规范化、合理化、多元化,必须要有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和一日常规保教细则。一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以教学内容分,有自然常识类和社会认识类:以教学组织形式分,有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活动及个别活动:以活动的空间场合分,有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以获取教育结果的方法分,有教师演示式、传授式教育和幼儿动手操作式、游戏式直接得到经验等。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7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和员工学习能力的竞争。培训作为开发与发展人力资源的基本手段,已突破其原来的纯教育意义,成为现代企业提升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效果,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确保企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已成为当前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1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是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较以前有了提高;另一方面是一些大企业的培训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总体上讲,我国员工培训状况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对培训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培训会加重企业负担。作为成本,当然应该尽量降低,资金不足时干脆不培训。这种错误的培训理念,致使许多企业经营者偏重广告投入,轻视显效期较长的“培训”投资。二是认为培训是灵丹妙药。有的企业把培训当成万能的,视“培训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企图通过培训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三是认为培训应立竿见影。四是认为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培训只是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高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资质,经验丰富,本身就是人才,不需要培训。五是认为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培训后的员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就不安于现状,离开本企业,企业不但损失了其人力资本投资,而且,经过培训的员工若进入竞争对手企业,还会给本企业形成威胁。

1.2培训缺乏系统性对培训需求缺乏科学、细致的分析,企业没有将公司发展目标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来对员工培训,培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具体表现为:有的企业虽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但重视程度不高,执行更弱。一些大中型企业每年虽制订了书面的、正式的员工培训计划,但计划没有连续性。培训仅仅是有一纸计划,而该计划往往是废纸一张,根本不能按计划执行或根本没有执行。而有的企业只是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才临时安排培训,培训变成了一种救火式、应急式的工作。

1.3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培训方法单调许多企业的培训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培训内容还是培训方法上都存在不足。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强,与员工实际工作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培训需求的制定,一些企业完全由员工本人提出培训的要求,企业人事部门简单予以同意或反对;有的则是由培训部门的负责同志凭经验或模仿他人而机械地制定培训内容。而且内容大都是以学习和掌握既有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因素为中心,对非智力因素如员工的工作兴趣、工作态度、意志力、敬业精神、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等方面的培训不够重视。培训方法上大都还停留在教师讲、学员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学互动性差,学员在课堂上感到乏味、单调、缺少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培训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1.4培训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培训的主体―-培训师,他们的综合素质、授课水准是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承担企业培训的教师大都由两部分组成:企业内部教师和外聘教师。企业内部教师是在本企业中成长起来的,有足够的实战经验,但是在理论和教学方法上却火候不足;外聘教师大多是大中专院校的老师,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经验。而好的培训效果要求培训师不但有丰富的培训教学经验,又要有多样的工作阅历,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有独特的工作技能,集知识、经验、技能、态度于一身,能够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经验、行业经验、管理经验、专业技能、个人魅力激励和感染学员。就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培训教师而言,其综合素质普遍不能满足培训需要。

1.5、工学矛盾突出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生产繁忙时,往往只顾生产,无暇顾及培训。无奈,致使一些企业培训主管为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培训任务就挑选工作相对清闲的员工参加各类培训班,出现了所谓的“培训专业户”,而许多真正需要培训的技术生产骨干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接受培训的机会。

1.6监督手段不力,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培训进行监督、评估是保证企业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培训的监督、评估可以发现培训存在的不足,以便改进培训,同时也可以发现新的培训需求,使企业培训活动实现良性循环。然而,很多企业的培训是“虎头蛇尾”,只重视培训前准备工作,而忽视培训的真正效果,缺乏对培训应有监督和评估。培训一旦开始实施,管理部门就很少有人过问,直到培训结束时进行简单的测评一下,作为此次培训的效果。这种流于形式的监督、评估,对培训真实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不利于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开展。

1.7成果转化环境的缺乏培训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因此,培训后返回岗位,员工需要有一个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但在员工的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如部门管理者的不支持、同事的不支持以及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工作本身原因。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的环境造成“培训没有太大实际用处”的观点产生,对培训工作又是一大阻碍。

1.8培训投资仍严重不足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为保障职工培训经费,企业应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作为专款专用。这与发达国家(工资总额的10%~15%)相比,仍处于很低的水平。今年4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对全国40个城市、1.8万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劳动力需求状况调查得知:目前我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仅占员工工资总额的1.4%,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1.5%。虽然大多数企业名义上开展了培训,但实际上用于员工培训方面的花费并不高,人均教育经费投入仅为195元。还有些企业,把该用于员工培训15%的培训经费用到了领导出国考察参观、管理干部外出进修上,甚至用于购买生产原料、购置房地产、招待客户上。在这样的企业,员工难享用培训经费、鲜有参加培训也就不足为奇了。

2应采取的举措

2.1将科学的培训理念纳入企业文化中,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每个员工都需要不断培训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求。企业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与管理有关,管理问题不解决,只培训员工的技能是无效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决策人,更应率先学习和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创新、高效地工作,才能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企业要认识到,企业不仅是雇佣劳动的组织,而且是激励劳动者,使其劳动价值得以真正体现的场所。培训虽然使一些人才流失,但不能因噎废食。事实上,员工跳槽的最大原因是“公平”、福利、制度、人际沟通等问题,并非因为接受培训所致。另外,就是人的观念和知识不是一朝一夕的培训能够解决的。作为企业领导,不要将培训看成是万能的,它需要一个接受、消化、运用的过程,需要正确的激励机制和一个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一训就灵”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2.2制订系统、合理的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培训的首要目的应该是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种持续培训机制。并根据企业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认真分析企业员工思想、态度、知识、技能等现状,结合岗位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找出员工能力差距并针对此差距,分类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制订详细的企业培训计划,使培训真正达到及时为生产服务,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的目的。

2.3精心策划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都应根据培训目的、培训类别、培训层次及培训需求精心选择。如对高层管理人员应以企业所处环境和国内外形势,组织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控制和影响、个人修养提升、社会责任感等为主要培训内容,运用专题讲座、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摹拟等培训形式,提升他们的现代管理技能和水平;对在岗技术工人,应以工作现场为培训课堂,以工作中出现的故障、缺陷、异常情况处理和职工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培训重点,开展考问讲解、案例分析、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等形式,切实提高工人动手能力、检修经验和水平;对新入厂员工的培训,要以企业文化和岗位基本技能为培训重点,以讲授式、讨论式、演讲式、视听、角色扮演等培训形式,提高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做到身心同时进企业,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

2.4强化教师学习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制约着企业培训的质量,要想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就要对企业培训师有目标、有计划、多种形式、持续地组织进修学习,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有力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培训师自觉向相关专业领域进军,向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领域拓展,把教师队伍建设成学习型组织,适应企业培训需求。

2.5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优化培训方式,解决培训中的工学矛盾企业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不能因培训而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因此培训要尽量避开企业生产高峰期,选择生产相对轻闲时集中开展;对于实在无法脱身的一线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可深入基层和现场,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现场培训,起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采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练代训。通过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激发一线员工立足岗位、自觉钻研业务、学习技术知识的热情,使广大员工真正掌握一线生产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技能素质。

2.6加强对培训的督导评估力度,确保培训效果督导评估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培训督导评估,能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整改,提高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了解培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后期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培训工作的实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培训的督导和评估,对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过程、培训教师、参训学员、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建立一个员工培训资料库,以便深入了解员工的知识、技能特长,开发员工潜能。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7培育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培训效果最终通过实践来实现,往往不能“立杆见影”,需要一个转化过程。企业应积极培育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首先,要提高各级管理者的支持程度,积极提倡将培训运用到工作中,奖励运用得好的员工;其次,为培训后的员工营造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氛围;三是同事给予必要的支持。只有这样,培训的效果才能得以彰显。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8

广西横县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乡村综合改造教育合作项目始于1993年、1994年实施项目计划。合作项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综合的教育项目提高全县人民的卫生保健和环保意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人的能力建设,实现横县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把横县建设成一个生态县。项目基于晏阳初先生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改造理论,采用学校式、社区式的教育途径,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实施卫生保健、环境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七年来,横县教育、卫生、环保和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在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兰英小姐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人的能力建设这个主题,运用了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和推广方式,参与式教育方法强调人人参与、互相了解、平等学习,在参与中共同提高,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交流学习过程。㈠项目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依据这是由项目的目的和实施对象来决定的。首先,从目的出发,项目的目的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人的能力建设。乡村改造是综合性的改造,要求人的能力建设应该是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或知识单方面的提高,还包括组织、交流、计划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它能够为参与人员提供各种能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从而达到人的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其次,项目实施的对象是机构层工作人员,基层骨干和平民百姓,他们对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的模式,技术和环境概念、可持续的理论是陌生的。传统的教育方法缺陷在于,难以让他们对在他们看来既陌生又抽象的理论概念感兴趣,而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可以使这些概念、理论、技术在操作中具体化,通俗化、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更重要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农村工作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和平民阶层,都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推广方式可以使他们的经验得到广泛交流,互相借鉴。这就是我们在合作项目中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主要依据。㈡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体现在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式工作方法充分体现在项目计划、编写教材、培训骨干、项目监测和评估、环境渗透教育和示范点等项目活动中。①编写教材合作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编写、出版了《健康、预防和保健》、《环境和人》两本书,两本书的编写都采用了敞开式的编写方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横县卫生、环保、教育部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工负责编写,并就各自的写作方法和写稿进行敞开式讨论,经过反复讨论,三改其稿,最后才定稿。这两本书是专家、学者的学术和当地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切合工作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比较适合农村成人教育。先后印刷了10000多册,并作为开展培训的教材分发给各乡镇成人教育专干、农民技术骨干、职业中学师生和分管环保、农业的政府官员和乡村卫生院,发给国内外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官员。②骨干培训从1998年9月至1999年11月,项目实施小组先后举办了环境教育培训班、垃圾综合管理培训班和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骨干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包括乡镇成人专干、乡镇分管城建、环保的领导,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职中教师、村委干部、环保工作人员、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农业推广员。我们采用的培训方法以学员分组为主。并以卡片、画图进行演示讲解,专家、主持人以启发提问和归纳点评为主:户外开展田间观察,走访农民,深入厂矿调查,培训过程尽可能让问题来源于学员,又回到学员解决,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安排游戏活动,既增加学习兴趣性、又能增进学员的交流和协作能力,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增强学员在课堂上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交流、调查、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每一学员的潜能,增进了解、共同提高。③项目监测与评估去年,项目小组对项目开展七年来的活动进行了阶段性的监测评估,在专家张兰英、丁多的指导下、教育、环保、农业和卫生这四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对项目活动进行了监测评估,从自身能力和机构能力两方面进行了"测试",运用"排序"、"卡片"等参与式方法进行练习,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对骨干培训的学员分别进行监测和评估。每个学员都参与了"测试"过程,我们更多地让学员"测试"结果展开讨论,减少对主持人的依赖性,我们还采取了"问卷"等测试方式。④制定项目计划合作项目的每一个子项目计划,都是iiRR专家与横县机构层人员共同讨论的结果,专家和各部门人员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各持已见,活动方案经过小组成员统一平衡以后,才形成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又根据实施人员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调整,始终体现参与人员一致意向。正因为合作项目每一次都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得合作项目得以逐步扩大、延伸。由最初的教材编写到骨干环境知识的综合培训,进而发展到专项内容的培训,直至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和环境渗透教育示范点。⑤建立示范点合作项目第一阶段是建立"一校两村"(一校:云表职业中学;村:周璞村、宿龙村)实验区,以此作为基地向全县辐射。在开展骨干培训之后,在实验区以外我们又建立了"农民田间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点和工业区污染源治理示范点"。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参与式推广方式,它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注重参与,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再从实践中找答案,提高农民的管理技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点采用行动研究方式,以了解居民的行为基础,以参与为出发点,探索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解决我们面临的垃圾问题;工业污染源治理示范点从意识入手,强调广泛的参与(部门、政府、企业领导、企业员工、居民的共同参与),从参与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加以推广。由于注重运用了参与式工作方法,避免了传统工作方法中过分强调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性,示范点的活动深受群众接纳,己引起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⑥环境渗透教育环境渗透教育贯穿于合作项目的全过程,项目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环境渗透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在教师中举办环保渗透教育竞赛活动,让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参赛教师涉及9个学科共1200人,评选出140篇优秀教案编印成册。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知识、环境绘画比赛,深入街道和厂矿开展环境问题调查。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加深了理解,也使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参与环保实践的技能得到增强。七年来,这个合作项目就象一张撒开的网,纵横交错。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实质上是一个科普队,从"一校两村"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它的科普对象从领导到农民,从成人到小孩、政府、企业、街道、农村、学校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全面性的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全面地渗透到学校和地区之中,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围绕着提高人的能力这个主题,运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和推广方式。㈢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骨干,它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参与项目的人员中已有10多人先后得到了提拨和重用。从项目的监测和评估表明,40名接受"测试"机构层人员的环保知识提高率达到80,知识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受训农技员知识答对率达92.5,项目采用骨干培训措施与项目目的、能力建设相关性最大,在知识的运用中,农技员对水稻总体生产和综合治理知识运用最多。乡村综合改造教育项目正是通过培训骨干,以辐射培训方式向全县辅开,带动了全县乡村改造的意识和行动。项目实施以来,我县在广大的农村中全面辅开了健康教育和环境渗透教学,大搞改水、改厕工程,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到1999年底,全县300个村委,700多所中小学校均有环境教育专、兼职教师,全县22个乡镇建立了2个以上生态文明示范村,1997至1999年,全县累积投入改水、改厕经费1638.9万元,共113500人参加改厕工作,全县改水受益人口103万,到2000年底,全县累积建成沼气池29756座,极大改变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涌现了周璞、宿龙、笔木脚、里依,旺宅等一批小康文明村(村群)。在县城,环境渗透教育已在中小学校扎实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正在进行,这将成为全县生活垃圾最终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突破口。项目的成效,也通过项目总结交流会得以展示。去年12月11-12日,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对项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实地考察,对项目所运用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交流会反馈意见表明,与会者对项目所运用的工作方法,今后的管理和发展予以极大关注。展望未来,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将逐步深入基层,广泛采纳,合作项目系列活动和实施过程中探索到未来思路,对横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及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㈣经验教训①经验⒈依靠iiRR学术和外联的优势,以及严密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建立项目技术支持平台,还有经费扶持保障。⒉参与式工作方法富含趣持味性、实用性、通俗易懂,不但适合平民教育,同样适合于开展项目计划,项目实施。⒊乡村改造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能获得良好群众基础。⒋参与式的网络培训成本低,收益大。⒌项目合作双方有资金配套,保证了项目基本按计划实施。②教训⒈横县方选派参与人员的不定性(不是专人专职),影响项目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的稳定性。⒉对项目活动的跟踪管理和阶段性的监测评估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⒊利用政府机构干预和社区组织的影响来提高项目效率力度不够。⒋参与式工作方法受到公共人群知识水平不平衡的消极影响。iiRR与横县合作项目实施小组2001年2月27日晏振东打字广西横县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乡村综合改造教育合作项目始于1993年、1994年实施项目计划。合作项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综合的教育项目提高全县人民的卫生保健和环保意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人的能力建设,实现横县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把横县建设成一个生态县。项目基于晏阳初先生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改造理论,采用学校式、社区式的教育途径,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实施卫生保健、环境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七年来,横县教育、卫生、环保和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在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中国项目负责人张兰英小姐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围绕人的能力建设这个主题,运用了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和推广方式,参与式教育方法强调人人参与、互相了解、平等学习,在参与中共同提高,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交流学习过程。㈠项目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依据这是由项目的目的和实施对象来决定的。首先,从目的出发,项目的目的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人的能力建设。乡村改造是综合性的改造,要求人的能力建设应该是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技术或知识单方面的提高,还包括组织、交流、计划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它能够为参与人员提供各种能力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从而达到人的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其次,项目实施的对象是机构层工作人员,基层骨干和平民百姓,他们对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的模式,技术和环境概念、可持续的理论是陌生的。传统的教育方法缺陷在于,难以让他们对在他们看来既陌生又抽象的理论概念感兴趣,而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可以使这些概念、理论、技术在操作中具体化,通俗化、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更重要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农村工作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和平民阶层,都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推广方式可以使他们的经验得到广泛交流,互相借鉴。这就是我们在合作项目中运用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主要依据。㈡参与式工作方法的体现在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式工作方法充分体现在项目计划、编写教材、培训骨干、项目监测和评估、环境渗透教育和示范点等项目活动中。①编写教材合作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是编写、出版了《健康、预防和保健》、《环境和人》两本书,两本书的编写都采用了敞开式的编写方法,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横县卫生、环保、教育部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工负责编写,并就各自的写作方法和写稿进行敞开式讨论,经过反复讨论,三改其稿,最后才定稿。这两本书是专家、学者的学术和当地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切合工作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比较适合农村成人教育。先后印刷了10000多册,并作为开展培训的教材分发给各乡镇成人教育专干、农民技术骨干、职业中学师生和分管环保、农业的政府官员和乡村卫生院,发给国内外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的官员。②骨干培训从1998年9月至1999年11月,项目实施小组先后举办了环境教育培训班、垃圾综合管理培训班和水稻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骨干培训班。培训的对象包括乡镇成人专干、乡镇分管城建、环保的领导,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职中教师、村委干部、环保工作人员、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农业推广员。我们采用的培训方法以学员分组为主。并以卡片、画图进行演示讲解,专家、主持人以启发提问和归纳点评为主:户外开展田间观察,走访农民,深入厂矿调查,培训过程尽可能让问题来源于学员,又回到学员解决,在课堂上,适时穿插安排游戏活动,既增加学习兴趣性、又能增进学员的交流和协作能力,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既能增强学员在课堂上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组织、交流、调查、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每一学员的潜能,增进了解、共同提高。③项目监测与评估去年,项目小组对项目开展七年来的活动进行了阶段性的监测评估,在专家张兰英、丁多的指导下、教育、环保、农业和卫生这四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对项目活动进行了监测评估,从自身能力和机构能力两方面进行了"测试",运用"排序"、"卡片"等参与式方法进行练习,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对骨干培训的学员分别进行监测和评估。每个学员都参与了"测试"过程,我们更多地让学员"测试"结果展开讨论,减少对主持人的依赖性,我们还采取了"问卷"等测试方式。④制定项目计划合作项目的每一个子项目计划,都是iiRR专家与横县机构层人员共同讨论的结果,专家和各部门人员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各持已见,活动方案经过小组成员统一平衡以后,才形成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又根据实施人员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调整,始终体现参与人员一致意向。正因为合作项目每一次都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得合作项目得以逐步扩大、延伸。由最初的教材编写到骨干环境知识的综合培训,进而发展到专项内容的培训,直至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和环境渗透教育示范点。⑤建立示范点合作项目第一阶段是建立"一校两村"(一校:云表职业中学;村:周璞村、宿龙村)实验区,以此作为基地向全县辐射。在开展骨干培训之后,在实验区以外我们又建立了"农民田间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点和工业区污染源治理示范点"。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新型的参与式推广方式,它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注重参与,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再从实践中找答案,提高农民的管理技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示范点采用行动研究方式,以了解居民的行为基础,以参与为出发点,探索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解决我们面临的垃圾问题;工业污染源治理示范点从意识入手,强调广泛的参与(部门、政府、企业领导、企业员工、居民的共同参与),从参与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加以推广。由于注重运用了参与式工作方法,避免了传统工作方法中过分强调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性,示范点的活动深受群众接纳,己引起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⑥环境渗透教育环境渗透教育贯穿于合作项目的全过程,项目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环境渗透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在教师中举办环保渗透教育竞赛活动,让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参赛教师涉及9个学科共1200人,评选出140篇优秀教案编印成册。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知识、环境绘画比赛,深入街道和厂矿开展环境问题调查。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加深了理解,也使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参与环保实践的技能得到增强。七年来,这个合作项目就象一张撒开的网,纵横交错。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实质上是一个科普队,从"一校两村"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它的科普对象从领导到农民,从成人到小孩、政府、企业、街道、农村、学校都是这张网上的节点。全面性的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全面地渗透到学校和地区之中,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围绕着提高人的能力这个主题,运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和推广方式。㈢项目实施效果项目实施以来,培养了一批骨干,它的直接效果是提高了参与项目的人员中已有10多人先后得到了提拨和重用。从项目的监测和评估表明,40名接受"测试"机构层人员的环保知识提高率达到80,知识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受训农技员知识答对率达92.5,项目采用骨干培训措施与项目目的、能力建设相关性最大,在知识的运用中,农技员对水稻总体生产和综合治理知识运用最多。乡村综合改造教育项目正是通过培训骨干,以辐射培训方式向全县辅开,带动了全县乡村改造的意识和行动。项目实施以来,我县在广大的农村中全面辅开了健康教育和环境渗透教学,大搞改水、改厕工程,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到1999年底,全县300个村委,700多所中小学校均有环境教育专、兼职教师,全县22个乡镇建立了2个以上生态文明示范村,1997至1999年,全县累积投入改水、改厕经费1638.9万元,共113500人参加改厕工作,全县改水受益人口103万,到2000年底,全县累积建成沼气池29756座,极大改变了农村的卫生条件和生态环境,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涌现了周璞、宿龙、笔木脚、里依,旺宅等一批小康文明村(村群)。在县城,环境渗透教育已在中小学校扎实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正在进行,这将成为全县生活垃圾最终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突破口。项目的成效,也通过项目总结交流会得以展示。去年12月11-12日,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对项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实地考察,对项目所运用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交流会反馈意见表明,与会者对项目所运用的工作方法,今后的管理和发展予以极大关注。展望未来,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将逐步深入基层,广泛采纳,合作项目系列活动和实施过程中探索到未来思路,对横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及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㈣经验教训①经验⒈依靠iiRR学术和外联的优势,以及严密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建立项目技术支持平台,还有经费扶持保障。⒉参与式工作方法富含趣持味性、实用性、通俗易懂,不但适合平民教育,同样适合于开展项目计划,项目实施。⒊乡村改造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能获得良好群众基础。⒋参与式的网络培训成本低,收益大。⒌项目合作双方有资金配套,保证了项目基本按计划实施。②教训⒈横县方选派参与人员的不定性(不是专人专职),影响项目活动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的稳定性。⒉对项目活动的跟踪管理和阶段性的监测评估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⒊利用政府机构干预和社区组织的影响来提高项目效率力度不够。⒋参与式工作方法受到公共人群知识水平不平衡的消极影响。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水上安保素质高职航海类学生意义途径

1.引言

总部设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国际海事局海盗活动报告中心,2011年1月18日年度调查报告说,2010年全球总计53艘船只和1181名船员遭海盗劫持。2012年1月1日将要实施的StCw78/10公约对船舶上工作人员提出了保安意识、保安职责、保安员三个层次的培训要求,真正体现了国际海事组织对船员进行船舶保安知识培训的高度重视。为了达到新公约的要求,各航海院校应积极行动,开设相关课程,提高航海类学生的水上安保素质。

2.提高航海类学生安保素质的意义

2.1增强抵御海盗劫持的能力。

近几年索马里海盗劫持船舶事件频繁发生,国际海事组织及各国政府纷纷重视船员安全防御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对船员安全防御能力的考核力度。航海类院校应从学生在校教育开始重视对学生安保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强化预警和干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预警敏感度和心理素质,能够在遇到突发安全事件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思维和身心状态,具备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能够具备全体人员同舟共济,化解面临的困难,走出困境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得来依赖于在校学习期间安保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此对航海类学生开展安保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是培养符合国际公约需求人才的基础,在校期间起开始的养成教育必定会增强学生安全防范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抵御海盗劫持的能力也一定会逐步提高。

2.2强化国防及海防意识。

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支柱。在学生日常安保素质理论教育中,要结合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命运,剖析旧中国落后与挨打的深层次原因,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介绍当代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历程,使大学生增强发展祖国国防力量的信心,牢固树立起国防兴国家兴,国防弱国家弱的“大国防”意识。同时,让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不仅仅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没有一个强大的海上防御力量,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海军及海军后备力量就无法完成辽阔的海上资源保护和陆地防御的使命。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群雄并立、多极化发展的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若想在国际竞争中自强,在国际之林中自立,就必须不断强化国防和海防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军事历史教育使大学生逐渐认识到为国家利益奉献是自己的责任,提高平时和战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政治意识。航海类学生安保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及海防意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抗击海盗攻击的防御素质,对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3提高适应未来海上工作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骄、娇”二气,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足,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航海类专业的大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在海上,长时间的海上航行,单调、寂寞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突发的海上恶劣气候状况,战时危险的航行历程,这些都对航海类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身体、心理、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而安保素质训练实践环节中的军事及身体素质训练,具有集中训练、管理严格、训练艰苦、环境多变等特点,对航海类学生的身体、意志品质会是严峻的挑战,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途径。通过安保素质训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品质和集体协作意识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些素质的提高无疑为航海类学生大学学业的顺利完成,为今后更好地适应海上工作和生活,为他们成为未来国家海防力量中的一员,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和心理基础。

3.目前高职航海类学生安保素质教育的来源

3.1实践教学中的军事训练课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目前,国内所有高校在新入学后,都对全体新生开展为期不等的军事训练课程,立志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航海类院校每年军事训练课程中主要通过军事技能训练,使学生接受军事化的管理,磨炼意志、锻炼体能,培养顽强的作风;通过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使学生自觉接受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教育;通过教官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身心素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通过军训达到促进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目的,使学生以健康的体能、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文化学习中去,促进智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安保基本技能的培养。

3.2理论教学中的军事理论课程。

军事理论课程的目标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国防后备力量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军事理论课程教学通过讲授中国的国防历史沿革、中国的武装力量体制、中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国防法规、军事思想慨述、国家安全环境、军事高技术、高技术局部战争等知识,丰富学生军事知识,提高学生军事素质,有利于学生提高基本安保素质。

3.3涉及安保知识的专项技能培训和课程。

目前,在高职航海类学生教育过程中,涉及安保知识内容的课程数量很小。只有专项技能B01(熟悉基本安全)证书培训中《个人安全与社会责任》课程和理论专业教学《船舶管理》课程中有少量涉及。在根本上学生缺少一个系统学习安保知识的过程,无法对安保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在安保技能获取方面,学生根本无法涉及,更不能奢求有所提高。所以,高职航海类院校必须在航海类学生课程设计上改变目前的局面,满足国际公约的要求,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个较好安保知识和技能获取的环境,提高安保素质。

4.提高高职航海类学生安保素质的途径

4.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引入船舶保安员培训课程,提高学生的安保意识。

高职航海类院校应该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一个系统学习船舶保安知识的过程,应该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加入船舶保安员课程,既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求,又符合公约的要求。《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规定凡从事国际航行的客船、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和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的公司应指定公司保安员,并为公司的每一艘船舶指定受到过适当保安训练的船舶保安员,负责船舶的保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公司保安员专业培训、考试和发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保安员专业培训每班不得超过40人;培训不得少于26学时,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8学时,实操培训不少于8学时;培训的内容应包括iSpS规则概述、iSpS规则的框架和基本内容、船舶保安、船舶保安评估的内容和实施、船舶保安计划的内涵、制订和实施、船舶保安培训和演练、港口设施保安的基本知识、船舶保安审核和发证。船舶保安员课程的开设必将促进学生水上安保素质的提高。

4.2深化军事化管理制度,增加军事技能晨练项目,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当前,所有航海类专业日常管理实施半军事化或者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严格规定了学生一日生活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这种管理制度的实施在环境上符合安保素质提高的前提,但是缺少质的推进,必须采取有力的举措才能培养学生的安保技能。因此,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制度中早锻炼的时间,开展军事技能和技巧训练,提高学生个人的军事技能,从而提高军事技能应用能力,达到提高安保防御技能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御能力和行之有效的安全保卫措施,真正具备抵御外来侵袭的能力。

4.3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安保技能。

技能的提高不但需要理论的学习,而且需要不断实践并加以总结。航海类院校应该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多组织一些具有提高学生安保素质的综合演练活动,例如防海盗劫持演练、消防演习、自然灾害突发应急处理、应急情况下开展自救演练等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应急演习,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实践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从而,锻炼学生应急状态下的心理素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安保技能达到今后工作的需求。

5.结语

航海类学生水上安保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院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重视,也同时需要企业参与。为了培养出符合国际公约要求的高素质的航运人才,学校要不断探索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使毕业生满足国际化竞争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婵.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培养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环保知识的培训心得体会篇10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1

 

井林中心幼儿园的领导给了我这一次培训的机会,我感到很荣幸,通过这一周的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很高兴自己能够胜任保育员这份工作,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个孩子的点滴成长,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幼儿发展所需要的要求。

 

王凤老师的理论课讲了这几点:保育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忠于国家、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勤奋学习、热爱学前儿童、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保育员职责《幼儿园工作规程》: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2.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3.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玩具。林娜老师教会我怎样做好托幼园所的卫生消毒和物品管理工作;幼儿园日常消毒工作,消毒方法有擦拭、浸泡、冲洗、日晒,蒸汽消毒等。物品管理,基本要求:1.保育员应做到每件物品来路明、消路清、不丢失。2.做好记录。3.定时将实物与记录进行核对。这些都是生活中需要积累的基本常识。

 

时间在幼儿慢慢的成长中过去了,对于我个人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感谢园长蔡美华的栽培,感谢吴老师这一路陪伴着我们,跟我们一起学习!我要争取成为一位优秀的保育员!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2

 

今天去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保育员培训的考试,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学到很多,更加了解了保育员工作的重要。保育员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她辅助幼儿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虽然每个幼儿园的工作职责有所差异,但是其基本职责与要求都是一样的,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本学期制定的“保育员培训计划”为基础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严格对保育员进行每月一次的保教方面的培训,不时提高保育质量。积极参与园里举行的各种保育学习活动,努力提高保教素质和保教质量。

 

二、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

 

本学期,我园有6名保育员,2名炊事人员。全体后勤组人员都能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培训,在培训中,大家通过学习与交流,使每个后勤人员看到自己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工作。从而推动了我们工作效率的逐步提高。

 

九月份,我园进行了本学期首次保育员培训,学习的内容为《保育员工作职责》、《保育工作内容》、《清洁消毒工作》、《餐前餐后管理》。通过此次培训,保育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为孩子、教师服务,使园所的保健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

 

十月份,我园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保育员常规操作演练活动。练兵项目包括:餐桌消毒和床铺整理。此次活动,不仅让保育员们提高了认识,锻炼了基本功,还为我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十一月份,我园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食堂饮食卫生工作》、《食物的加工与烹调》的知识培训。此次培训,让食堂工作人员提高了食堂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识,他们一致认为要把安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搞好服务,让全体师生满意。

 

三、主要措施和具体工作

 

我园保育员坚持每天的消毒工作,教室、寝室、用具、玩具用84消毒液消毒,床上用品勤洗换,保证被褥都晒足够阳光。使孩子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幼儿营造通风、干净、温馨的学习环境是我园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避免各种传染病的发生,除每天用84消毒液消毒外,还定时对教室和寝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同时做好有关各种传染病的多方面的预防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四、树立正确意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幼儿园后勤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奠定扎实的保教基础,才能让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让家长们放心。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3

 

在幼儿园为期一周的教师学习交流已经结束了,但一切仍历历在目。这次培训中我得到了幼儿园有关领导和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照顾。一周的培训时间似乎太短,离别时我有太多的感慨与收获,感谢与留恋;它已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引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中严谨的态度,专业的幼儿知识,幼儿活跃的思维等,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教师的教学中,我知道了如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挖掘孩子们的天赋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在通过与各位教师及园长的交流中,她们的教学技能无不让我们叹服。她们的专业与态度,不仅令幼儿们从学习中得到快乐,从快乐中得到成长,更让我认识到,幼儿教育的伟大与快乐。教师们的工作态度与责任心,从园长到中级干部,再到各班级教师、生活老师,她们始终踏踏实实,遵守自己的岗位职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备课到上课,从班级管理到幼儿园的日常活动管理,从来没有半点儿的马虎与怠慢。

 

从幼儿园的日常安排看来,班级的三位老师之间配合的非常的协调,不管是早上的晨间活动、早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和户外活动的安排,她们都配合的非常默契,很自然地衔接每个活动环节,比如:小朋友们吃午饭的时候,教师和保育员很有秩序的安排幼儿的分菜工作,而且孩子吃饭时没有一个人说话,

 

这一切与老师平时培养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可充分感受到她们时时都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离不开练习,动手操作,直观形象的观察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动手动口动脑中无意识直接获得。幼儿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完成,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性学习、体验学习、相互交流学习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设计符合幼儿特点,趣味性强,操作性强,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幼儿园生活。

 

一周的学习交流,让我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上的许多不足之处,让我不断地去夯实自己的教学技能,更让我意识到幼教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师,每一位家长,乃至社会每个人的共同配合与努力。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4

 

保育员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是保育工作的详细实施者。虽说每个幼儿园的工种职责有所差异,但是其基本职责与要求都是一样的,其目的是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本身的各项工作程度。

 

一、不停学习,总结经验,做好本身的保育工作

 

社会形态在成长、对保育员不听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咱们不停学习,不停前进,才能当一位合格的保育员。在工作中,我以幼儿园下达的使命为中心,做到和各位老师和谐相处,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提高本身的保育水平。

 

二、体贴孩子,热心工作

 

“爱”是无私的,也是做好保育员的前提,打从我担任了保育员以来,体贴每个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紧密感情好联系,增进家园相互作用

 

在家园共建方面,要搞好工作,必然要家长的配合。日常我能热忱对待每一位家长,注意和家长沟通。接送孩子时和家长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现和体贴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家长都觉得非常贴心与亲近。

 

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保育员的细心,耐心和爱心。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保育水平,为每个幼儿搞好服务。

 

幼儿园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5

 

中心幼儿园给予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感谢蔡园长对我们的关怀,感谢吴老师的陪同学习,感谢一起去培训的伙伴们,一个星期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明白了保育员工作的重要性,保育员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员是保育员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她辅助幼儿教师的幼儿的保健,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虽然每个幼儿园的工作职责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是一样的,职责与要求都是一样的,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深刻的认识到从事保育员这个工作,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无论是教育还是保育都是我学习的目标,要把本来做得好的方面坚持下来,还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精华,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保育员。以下是我的两点心得:

 

一、主动学习,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有效解读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健康当成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我们保育员的工作不仅仅只是负责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等琐碎事务,更要配合好教师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举止、正确的人际交往等生活适应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保育员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才能尊重孩子、读懂孩子。

 

二、树立服务意识

 

幼儿园是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我们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保育员不仅要有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有一颗服务的心:为幼儿园服务,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