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十篇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十篇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3:06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课堂;删繁就简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94-1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现在的语文课堂,为了追求课堂的完美,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品读课文,又要认识生字词,这种面面俱到的目标设定,学生并不能真正有所收获,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简明有效,针对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

如在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目标定位在“信赖”这一情感目标上,使学生在学完课文以后明白“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这样一来,教学目标简约而不简单,如果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再加上我们要爱护小鸟,保护小鸟等内容,就会让学生不知道到底该注意些什么,使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被弱化,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仔细研读教材,明白它的精髓是什么,它的命脉在哪里,教师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学会取舍

对于短短的一节40分钟的语文课来说,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取舍,面面俱到,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只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简约,每节课确定好自己的训练重点,然后围绕重点展开教学,既使学生有所得,又显得语文教学合理有效。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文章主要记叙了母亲生病了,“我”去医院照顾母亲,在帮助母亲换洗床单时,才发现母亲那么轻,“我”很自责,自己对母亲了解太少了,以及我想尽力补偿母亲的事。整篇文章体现了母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作者在描写时观察入微,写的很细致,在教学时,如果按照文章的记叙顺序全盘让学生掌握,一方面没有那么多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有些句子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就可以理解、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有所取舍。我在教学时,就直接从重点内容入手,围绕文中的三处“没想到”引领学生品读,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而使学生明白作者对母亲的崇敬,爱戴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最有价值的内容展开教学,有的适合个性品读的,有的适合填补空白,拓展想象的,有的需要内化语言,提升认识的……教师要合理取舍,确保教学真正有效。

三、教学手段要简便――返璞归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就是从以前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变成了现在的不用多媒体就不会上课的情境,整节课就只是图片的播放,展示,学生缺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因此,我们提倡简约课堂,就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大家都知道于永正老师对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促写。其实语文课就是在学生简简单单的环节中,让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顾茅庐》一课时,文章主要描写了刘备为了统一天下,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故事,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刘备,关羽,张飞在邀请诸葛亮途中他们各自语言神态的句子进行品读,并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文本,仔细品读,很容易就从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这样教学,既避免了多媒体课件的华而不实,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动脑,思考的时间,教学效果显著。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有许多其他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量体裁衣,合理运用,确保课堂教学短时高效。

四、教学环节要简化――合理整合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过分重视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一切都是围绕着教师的课前预设进行,使课堂教学按部就班,流水线似的操作,缺少了课堂生成的精彩。因此,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整合,让语文课堂扎实有效。

如孙双金老师在《林冲棒打林教头》一课时,就只是让学生围绕“什么样的林冲?什么样的洪教头?”这一专题让学生研读课文,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深入文本,一步步总结出了(谦虚技艺高超机智)的林冲和(骄傲自负)的洪教头,在这儿,孙老师用一个问题的引领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学的内容涉及广泛,教师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段教学重点,提纲挈领,简化教学环节,确保语文教学的简洁高效。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2

为了能更好的传达嘉华情感文化,增进消费者对“嘉华珠宝”的印象和记忆,以品牌带动销售,现制订本活动方案。主要是借助“母亲节”这一事件,以“嘉华珠宝”名义传播“母亲节”概念,提醒目标消费者对“母亲节”的关注,引发其对“母亲节”的庆祝活动,使“母亲节”深入目标消费者情感深处,从而起到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指名购买率的营销目标。

二、目的

1、为天下所有的母亲送一份真诚祝福

2、带动嘉华店内产品销售

3、承载嘉华品牌“万种情怀,由我表达”的品牌使命

4、传递传统婚姻观念,确立嘉华珠宝婚庆市场第一珠宝品牌的市场地位

三、主题

感恩母亲,珠宝传情!

四、目标市场

迎合目标消费群心理,满足情感需求。

目标人群是25岁~45岁之间,在政府机关、企业担任中高层职务的人士。由于工作繁忙,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一般较少,特别是与父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更少,所以一般都存在“回报养育之恩”的心结,可以引发其潜在情感需求。

五、活动时间

5月11日—5月14日

六、活动内容

1、凡活动期间光临嘉华珠宝店的顾客,均可领取康乃馨一枝。

2、在嘉华店内消费满5000元以上(折后价),xxx婚纱影楼为您的父母免费拍摄婚纱照一套(执行方式:可在当地联合一家婚纱影楼,另外设计一套简单的婚纱照系列,并以“献给母亲的爱”为套系名称。)

3、结婚13周年以上的母亲,可凭相关证件,到嘉华珠宝领取精美礼品一份。(名额有限,赠完为止),并可享受折上8.8折优惠。

七、宣传方式

1、城市主要街道悬挂“母亲节”内容条幅

5月11日~13日,在城市人流量大的街道高密度悬挂条幅,以“嘉华珠宝”的名义,采用富有煽情色彩的语言提醒大家关注“母亲节”,形成浓厚的节日气氛。

2、发送“母亲节”亲情短信;短信发送活动内容。

5月11日~13日,以“嘉华珠宝”的名义,向“嘉华珠宝”新老顾客发送“母亲节”精彩短信,提醒消费者5月13日是“母亲节”,以情感交流打动消费者。5月9日、10日,通过短信发送活动内容,告知目标消费者5月11日~13日“嘉华珠宝”的活动内容,以及开展活动的主要地点。

条幅及短信可选内容:

1、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是儿女们感情的温度表。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爱。

———————嘉华珠宝

2、妈妈,您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今天是母亲节我想对你说:“妈妈我爱您。”

———————嘉华珠宝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祝母亲节快乐!

———————嘉华珠宝

4、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您是我至上的阳光,比钻石更夺目。

———————嘉华珠宝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深入细致地研读新课程标准,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课外阅读的具体课例《母爱》,例谈教育装备在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作用,力求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

1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以小学生的视角,深刻理解母亲,真正读懂母爱,培养感恩之情,激发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语段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情分析

目前,小学生阅读时间少,很多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急需提高。通过近几年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自主意识的培养,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阅读积累,但阅读积累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意识相对较差。通过阅读指导课的阅读交流和指导,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创新思维,掌握查阅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教给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阅读素养

方法是成功的钥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Flash课件、网页链接、录音、影像资料、专题图片、电子图书资料)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对学生课前自主阅读、课上合作探究与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母爱,掌握查阅整理资料的方法,运用阅读和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著名歌唱家的视频歌曲《白发亲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白发亲娘》这首歌感动了无数人,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和思念。同学们,此刻,你思念母亲吗?”学生回应思念。“那么,我们就带着对母亲的思念走进《母爱》。我们说,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母爱,是我们最熟悉的词。可是,事实上,能够深刻理解母亲和母爱的,有几人呢?”从而引入课题。

3.2利用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进行交流感悟

对于母爱的作品很多,在进行《我与地坛》的课外阅读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作者的一句话——“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进行引导:“其中蕴涵着无尽的歉疚和终生的遗憾,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母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接触过有关母爱的作品,但那时候的理解都是较浅层次的;这节课,我们就以小学生的视角和思维,进行交流,一起来深刻地理解母亲,真正地读懂母爱。”笔者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感动于心,激发交流兴趣。

活动过程简要说明:教师课前给各小组布置阅读任务,各小组按要求先在本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拿出小组的阅读交流成果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适时进行阅读方法和交流技巧的点拨。

1)课外阅读《我与地坛》。第一小组搜集的阅读材料《我与地坛》,对此进行拓展阅读。第一小组学生发言交流母亲的形象、母爱的特点、写作手法。其他小组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播放Flash视频朗读片段,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品味语言,学习朗读技巧,通过视频启发和引导,探讨人物描写的方法。

2)诗歌两首。第二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古诗《游子吟》《晒旧衣》(摘抄笔记),略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典型而熟悉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兴趣)。在此让学生交流积累资料的方法——笔记法。

3)老舍的《我的母亲》、钱学森的母亲。第三小组搜集的阅读材料是老舍的《我的母亲》,个别学生通过选读片段来展示母亲的形象特点;在这个小组交流的时候,还说出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如图书借阅需要注意的问题——用书签,防止破损,保护书籍,以及积累资料的方法——复印、剪贴等。第三小组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要学有所成,要报效祖国。

4)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母亲。第四小组学生通过网页展示当代数学奇才安金鹏和他母亲的事迹,快速默读。查阅整理资料的方法——上网复制法。学生交流了本组的阅读感悟: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很差,母亲教育孩子要有吃苦的精神。自然引起学生将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与安金鹏的条件进行对比,适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5)《母爱与你一生》。第五小组学生朗读了散文《母爱与你一生》,用多媒体播放母亲的视频,与同学们交流了普通人的母爱,表现了母亲的爱伴你走一生,而很多人给母亲的回报很少。引发普通人对普通母亲的感恩之情,学生深受感染,掀起高潮。随后教师播放电影片段《漂亮妈妈》的片段,让学生交流影片简介,从而体验母亲对残疾的孩子特殊的爱,体验母爱的坚强、宽容、伟大。

6)展播2008年汶川地震视频资料。教师播放相关地震的视频,尤其是看到妈妈在危难来临时,对孩子的那份特殊的爱的表现——选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掉下的楼板,妈妈在临死前的那条短信: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记得妈妈爱你……学生十分感动,很多学生热泪盈眶,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3.3在阅读交流中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小组成员在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时,视频新闻引发了学生内心情感的震撼,以及由作品引发的联想,适时让学生说出来,自然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教师适时增加教学任务,还要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展播2008年汶川地震视频资料时,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还要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我们看了这条新闻都深受感动,试想那个孩子和你现在的年纪相仿,那个孩子可能对母亲说什么?你替那个孩子写一条短信吧,不超过50个字。由此有效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师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题总结

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丰富,从古代到今天,从文学家到科学家,从名人、伟人到普通人……这些资料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母亲以她伟大无私的至爱,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生命之歌!母爱无言,真情无声。母亲不是哲学家,但母亲通晓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地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于无声处有大爱,母爱是深沉而坚实的人间大爱!正因如此,全世界有母亲节,每年的母亲节,我们要记住献给母亲一束康乃馨,或者给母亲一个电话……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教师在总结时适时播放图片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5课后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母爱是毫不张扬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母亲的一言一行,用心去体验母爱,用文字去表达母爱,写出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幕或一件事,300字左右。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深刻领悟母亲的伟大和母爱的内涵,产生要对母亲表达感情的欲望,让学生把心里话写出来,自然会写成“我以我手写我心”的优秀作文,有效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4

近年来,中考小小说阅读有两点变化值得考生注意:一是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各地对命题材料的选取,大都比较注意其内容所蕴涵的教育意义。如:赞美社会的真善美,抒发家庭的人情乐,剖析精神的高尚性等。学生阅读了这样的文章,可谓一举多得,受益匪浅。二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改变以往不针对学生实际,选取脱离学生阅历的难懂、枯燥的文章,而是选取反映青少年成长历程的文章,这样就使学生读来饶有兴趣,有利于深入理解、完成试题。

阅读和鉴赏小说,必须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环境描写和品味艺术特色。下面围绕这几方面简要谈一谈:

一、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的基础,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常见的题型有:(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指出这篇小说的高潮部分。解题方法是一读二理三揣摩。在此基础上,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等。另外概括小说的主题,还应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一起考虑。

二、分析人物性格

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中考这方面的常见题型有:(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指出人物塑造的方法;(3)评价小说中人物形象。近年来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出理由”,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答题时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抓住描写内容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还必须把握整个故事情节和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三、理解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里说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常见的题型主要有:(1)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理解小说所描写的环境,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能从既定的标签中去做落实。

四、品味艺术特色

这方面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阅读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等表现手法,语言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等。要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

[拓展演练]

(一)

购买上帝的小男孩

一个才几岁的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们莫名其妙,一个一个地都把他打发走了。

天快黑了,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他。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什么呀?”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他要救大人的命。

说到这里,你一定以为这个小男孩是儿子,要救他父亲的命吧?不,他们不是父子关系,但却比父子更亲。小男孩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于是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头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的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差点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个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头花重金聘来的。

帕特鲁普感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头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子,实在太幸运了,为了救你,他拿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但你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选自《短小说荟萃》)

[练习题]

1.“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医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邦迪是怎么理解的?

2.小男孩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去购买上帝,店主们对他是怎样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3.从文中摘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

4.你喜欢小男孩,还是那位60多岁的老头?请简要说说理由。

5.根据选文给你的启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3个不同的喻体。

爱是什么?是________,是________,是________。

(二)

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县人民医院。

“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急切地问主治大夫。

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

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出了诊室,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他公司的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

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

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

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折磨,杨帆就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儿,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有一天,他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

母亲微笑着念:“大。”

他手指着另一个字读:“小。”

母亲微笑着念:“小。”

……

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支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

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

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趣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

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

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泪眼朦胧的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

(选自《百花园》)

[练习题]

1.结合文章内容,试给文章拟个标题。

2.文中的杨帆用行动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试从文中摘录两个这样的语句。

3.“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这句话颇有深意,试谈谈你的理解。

4.试概括这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

5.文中的母亲是天下母亲的形象。读完本文,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那就请你给妈妈写一句简短而有深意的话。

(三)

文具盒

厉劲的北风篦子似的梳刮着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英听了,眼泪就扑嗒扑嗒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

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是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同桌的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丽说,你真爱惜……

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选自《美文精粹》)

[练习题]

1.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你怎么评价小说的主人公“英”?

3.面对红毛衣和文具盒,“母亲”和“英”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理解她们的选择?

4.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5.这篇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一)1.医生的意思是,小男孩的叔叔没救了。邦迪理解为上帝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能救活他的叔叔。2.作者用对比写出了店主们对小邦迪的两种不同态度,大多数的店主对他不理不睬,把他撵出了店门,只有一家店主热情地接待了他。这说明不少人缺乏爱心。3.“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4.不管喜欢哪一个,都要说出理由。但只能喜欢其中的一个(注意题目中的“更”)。5.夏日的阴凉,浅浅的微笑,母亲轻轻的抚摩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5

(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卷)

应 聘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她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

3.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4.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而人物又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时代背景下生活,成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的那一个。在阅读时,多问几个问题很关键。譬如文章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何?人物个性怎样?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个性?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透过这些人物,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在问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信息,获取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合理运用答题技巧,正确处理阅读思路,用流畅简洁的语言表述答案。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就能培养良好的小说阅读和欣赏能力。

第1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把握能力。本题从问题设计中可以看出围绕“应聘”这一中心事件出现了两个关键人物:母亲、儿子。通读全文后不难发现母亲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儿子只是个配角。作者想借母亲帮助儿子应聘一事,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儿子应聘,母亲不放心帮助应聘,帮助中有不满、有嗔怪,更多的是包办代替,由这“一斑”可窥见目前普遍存在着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全豹”。家长不放手,孩子不自主,导致孩子缺乏责任心、主动性、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充分展示自我优势的能力。因此,在应聘的整个过程中,孩子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表现出漫不经心、抱怨、不自信及缺乏责任感等问题。而母亲却始终处于积极强势的状态,或替儿子说话做事打圆场,或表现对儿子做事不满意,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在概括事件时,要尽量把妈妈所做的事情找全,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答案示例:(1)母亲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2)母亲替儿子填写表格;(3)母亲替儿子打圆场;(4)母亲陪儿子面试;(5)母亲替儿子回答问题。

第2题考查对重点词语蕴含的意义的理解和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这是作家在描绘人物时使用的评述类词语,它会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个性、思想和生活态度。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能把这些词语还原到具体语境中,根据语境进行思考;还要从描写人物的方法入手,并能说出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1)“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人群拥挤以及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2)“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

第3题属于拓展题,考查对情节、主题的理解能力,并鼓励考生多角度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可以从情节发展、作品整体倾向的角度进行判断,并根据母亲与儿子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在场人员都“面露微笑”这一情况,给出答案。

答案示例:选择a项,理由可以从文中母亲表现出来的超常能力、积极态度着手,也可以从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写法着手。选择B项,理由可以从母亲的心理落差着手。选择C项,能自圆其说即可。但是在通读全文后,应该可以判定a答案出现在小说的高潮(也是结局)部分,应该是最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于揭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培养孩子的方向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即负责任、有能力、善思考、能担当、自信独立。而母亲具备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儿子却欠缺太多。从母亲接电话时的“非常高兴”,到听过电话却“呆了”的结果看,这样构思更精彩,更能突出小说的主题。因此选择B、C两项不能给满分。

第4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探究能力。小说反映的主题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引发我们对主题的深思,即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作者赞同什么,反对什么,从小说情节的设置,从最终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母亲被录取的精巧构思,从儿子与母亲的表现中已经有了答案。如果再能联系我们的切身体验,反思现实生活,我们对主旨的理解将会更加透彻。当然看法源于真实事件,既要有自己独到的新颖的见解,又不能架空分析,理由要从文章中找,要以文本为依据,要准确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答案示例:可从家庭教育、子女成长等多个角度提出看法,阐述理由。例:我认为这种现象揭示了家庭教育的问题。母亲为儿子包办一切,导致儿子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

小说向来都是各地中考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文体之一。小说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择具有以下特点的文章:篇幅千字左右,贴近时代、文短意长、以小见大、情节完整、结局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内容使人回味无穷等。

小说阅读应特别关注如下四个方面:

(1)关注人物活动的环境。人物活动环境包括自然、社会环境,它对解读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与思想、挖掘作品的主题等非常重要。

(2)关注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自然景物是由许许多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关注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人物性格、挖掘作品主题。

(3)关注作品中人物的成长历程。小说中的人物随着小说中人与人之间、人物自身思想与行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性格特点越来越突出。客观地认识人物形象,则必须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对人物在某一阶段表现出的性格、思想等作出正确判断。

(4)要把人物形象分析放在全文中考虑。这类试题的设计要求考生要理解全文,能够从全文中找到刻画人物形象所用的方法,并能敏锐地把握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又是如何发挥其社会效应的。唯有站在全文的高度才能准确把握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首先,要了解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对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明确其写作意图。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6

一、让英语知识“活”起来

在现代的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在教sefcb2unit5music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几乎所有青年学生耳熟能详的著名歌星的现场演唱录像,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那激情燃烧的现场,然后借此情景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关英语问题。问题一步一步深入,把他们的兴趣引向教材中的课文。在教sefcb3unit1festivalsaroundtheworld时先在网上找到了大量有关中外节日的图片,并用avi文件,video格式的音像文件展示节日中人们的表现及节日的由来和作用,使学生不仅增进了对中国节日的理解,且对外国的一些节日也有所了解和感悟。我把这些资料制作成集图、文、声、动于一体的演示幻灯片,一边播放一边提问学生。同时引进竞争机制把全班分成4个组,让他们积极思考举手回答,每答对一题,我就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最后看哪组获胜。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符合他们需求的东西,在困难再枯燥乏味的课文他们都会有决心去弄懂它。这些情境的创设都能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开拓思维,畅所欲言,积极体验,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中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蕴涵的情和意,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那么英语就由难学变为乐学,在玩与乐中得以掌握。

1.巧妙创设情境,合理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活”起来。

英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选择既适合本堂课又生动有趣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thetigerandthemonkey”这一课教学中,我试着采用了动画设计法。首先我用透明胶片制作了一只会动的老虎和一只猴子,上课时用幻灯一边表演一边用英语配音,句子出现的生词和短语通过表演和动作,学生便马上猜了出来。课文比较熟悉后,可让学生做导演、扮角色,上台来演示动画,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效果很好。

2.为学生找到成功的突破口,使课堂“活”起来。

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英语教学中尽量做到“投其所好”,以此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如:让爱好文娱活动的同学来教唱英语歌曲,上台表演英语对话或英语短剧;让一同学说出有关体育运动的英语名称,而另一体育爱好者来表演动作,如run、jump、playbasket让有书画特长的设计出版英语板报;让擅长英语口语的领读课文等。又如:有位女生英语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对英语既无兴趣又无信心。但笔者了解到她有文学特长,故把介绍英语学习方法的文章让她读给大家听。她以极标准的普通话和充满激情的朗读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笔者借机鼓励了她。此后英语课上总见她精神抖擞,还抢着表演对话呢。

3.游戏法能使课堂“活”起来。

在外语教学中,游戏法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好方法。比如教字母,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也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和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其乐融融。这样就会把死教材用活,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也能使英语教学“活”起来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7

通过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感恩意识,激发感恩之情,同时付诸行动。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感恩主题班会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感恩主题班会活动1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感恩,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

2.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

班会过程:

一、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导入班会主题。(出示幻灯片1.2)

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二、讨论:自己怎样认识感恩的?(出示幻灯片3)

学生1:所谓“感恩”,就是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学会报答那些给自己帮助的人。

学生2: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多帮助父母,多体谅老师,那就是感恩。

学生3: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只有学会了感恩,生活才会快乐,生活中才会有真挚的情感。

学生4:生活中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帮助过我的人。

教师总结:刚才几位同学都说了自己对“感恩”的理解,非常好。老师想,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感恩的是父母,因为他们生养了我们;其次,我们要感恩的是老师,因为他们教育了我们;另外,我们还要感恩朋友和对手,因为他们促进了我们的成长;甚至我们还要感恩自然,因为自然给了我们阳光雨露,蓝天碧树,四季变换。可以这样说,面对生活,我们就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三、讨论:

1.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为什么要感恩老师?为什么要感恩自然和身边的人?

学生先自己考虑,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

四、继续讨论:

1.怎样感恩父母?

2.怎样感恩老师?

3.怎样感恩自然和身边其他的人?

学生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而后教师总结。

1.分组讨论发言

2.教师总结

3.教师出示三篇文章:

(1)宗教是最崇尚感恩的。他们感谢天神,感谢主。当然,我们感谢的,远比他们要多很多。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

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

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不是乐观么?感谢对手,感谢敌人,不是乐观么?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利处,从而去感谢它,不是乐观么?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

感恩是画笔。学会感恩,生活将变得无比精彩。感恩描绘着生活,将生活中大块的写意,挥洒得酣畅淋漓;将生活中清淡的山水,点缀得清秀飘逸;将生活中细致的工笔,描绘得细腻精美。所以,感恩,是一种多样的艺术

(2)常说:“三有三为。”

心中有祖国,为祖国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伟大的祖国么?

心中有集体,为集体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温暖的集体么?

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做件事。不是为了回报、感谢生活中的每个人么?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学会珍惜你的幸福,学会感谢你身边的一切,因为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生活。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快乐。

(3)学会感恩,应该是对待他人的一种积极态度;学会感恩,本质上就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做出回应,做出回报,而不是漠视,而不是淡然处之;学会感恩,是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优点;学会感恩,是温暖的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学会感恩,是感情的黏合剂。只有学会感恩,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只有学会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五、感恩小故事

1.六旬老父捐肾救子:___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2.年轻母亲舍身救儿:___4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

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__的全部。”

3.《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

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

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4.孝顺儿捐肾救母:___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田世国得知母亲刘玉环患尿毒症后,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作了血样检查;

配型成功后,瞒着母亲,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她。

六、结束语:

做老师的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你们做好人,二是希望你们学习好。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类: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无德无才。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人才,因此希望你们做有德有才的人,不要成为有才无德的人。要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做文明的学生。父母养育你们,老师栽培你们,虽然这些是父母与老师应该做的,但大家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父母、老师对你的好和爱。学会感恩,你才会去帮助应该帮助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总之,希望同学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会感恩。

感恩主题班会活动2一、课程名称

感恩主题班会课

二、授课题目

珍爱生活,感恩父母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激之心,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爱的存在和感恩的必要性。

3、行为目标: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社会。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怎样对待我们的生活,珍爱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并感激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无条件付出。

五、教学思路

1、教师主导教学,整体引导、把握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讨论、分享;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3、注重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

4、运用动感、美感兼具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教学准备

1、收集和熟悉有关感恩的资料

2、搜寻相关的实例和视频短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八、课时

一节课(40分钟)

九、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的照片与文章

2、下载视频《说不出的爱—泰国感人广告》、歌曲《真的爱你》、《天亮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1.感念亲恩(用时6分钟)

教师:播放泰国感人广告《说不出的爱》,故事讲述一位女儿对聋哑人父亲的不满与厌倦,却在最后懂得父亲说不出的深深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感人的广告渲染气氛,让学生对父母逐步有了感恩的意识。

教师总结:父母对我们的爱很多时候是说不出的,为什么说不出呢?因为处于叛逆期的我们,很多时候将这种深沉的爱理解为啰嗦、唠叨,感受不到啰嗦、唠叨背后所隐含的深深的爱。尝试用心体会父母“说不出的爱”,心存感恩,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神奇的力量,让那些琐碎的小事变得无比亲切起来。心存感恩,知足惜福。

2.体验感恩(用时10分钟)

【游戏环节】《舍弃》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上“事业、父母、儿女、朋友、妻子/丈夫、自己”,现在你们思考,将这6个选项在心里排序,依次划去你认为可以先舍弃的,直到最后只留下其中的一项。

教师(适时引导):请同学们注意,在划的时候,虽然你的右手只是轻轻一划,很简单,但是你一定要想到,一旦你划去了,这样的东西就真的在你生活中消失了。如果你划去的是事业,那么你这一生就会失去生活来源,一生穷困;如果你划去的是朋友,那么你一生剩下的日子里,你的身边就再也没有朋友的呵护和关心,再也听不到他们的笑声……

教师:在课堂上做简单的统计,最后将父母保留下来的有几位同学,根据结果,可以说父母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我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很多同学没能完成,都在苦苦思索,进行着心理斗争:“到底先舍弃谁?”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换成父母的话,在选择时,他们思索的时间又会有多少呢?

3.如何感恩(15分钟)

【体验感恩】下面请看这样一个故事,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母亲。

(请两名同学为全班讲故事,配乐歌曲《天亮了》)

故事1: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在被子里面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故事2:5月12日下午2点,苏文图把打好包的五金配件放上摩托车。“我去送货了!”与妻子、女儿打了招呼后,他骑上摩托车离开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竟然是他和妻子、大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地震后当他赶回店铺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惨叫:隔壁一堵厚厚的大墙倒在自己店铺前,躺在路边上的是刚刚被邻居救出的奄奄一息的妻女。

地震发生时,妈妈在最后一刻用手拼死向远处推出孩子……妈妈和姐姐都“去”了……家住绵竹年仅1岁零7个月的福建小女孩苏菲菲,躺在成都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了整整18天,左脚被截肢的孩子从小听惯了爸爸妈妈说的闽南语,听不懂医院里叔叔阿姨说的成都话。为了唤醒孩子,爸爸忽然想起了一个特别的声音——3月27日妈妈录在手机里的一段8分钟视频:“乖乖,妈妈拿纸纸给你擦鼻子。一、二、三、四……”听着妈妈的话,小菲菲终于有了意识!

教师总结:大家都被故事里的母亲感动了,这种场面,这种永远失去的痛楚的的确确最能打动我们,也最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脆弱。但是,这种生死离别的场面,失去双亲的情境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可是,难道我们就不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看出父母对我们的爱吗?

现在就让我们每人拥有三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在《天亮了》这首歌中讲思想作一个沉淀。抛去任何杂念,用心去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付出。想一想他们日夜操劳的身影,想一想他们带病为我们做饭的情景,或者就想一想爸爸妈妈的音容笑貌……

【说出你的感恩】学生谈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师总结

学生发自内心地将如何感恩父母

教师表扬学生并进行总结

4.感恩他人、社会(用时6分钟)

教师启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感恩的又何止自己的父母呢?

学生讨论:我们还想感恩谁?还应感恩谁?

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社会等等

教师总结: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所处的环境,都不是理所当然的。这里有你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为你创造的,也许你会说这并不是我想要的,但我要告诉你的事,很多人想要都要不到,就是等一辈子也比不上你现在的万分之一。所以,我们要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你所拥有的一切!

5.结束班会(用时3分钟)

教师:让我们一起大声唱出我们的爱,对父母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同学、老师的爱,对学校、社会的爱。让我们大声唱出《真的爱你》!用这首歌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用这首跟感恩一切令我们感动的一切……

感恩主题班会活动3一、课程名称感恩主题班会课

二、授课题目珍爱生活,感恩父母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激之心,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爱的存在和感恩的必要性。

3、行为目标: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社会。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怎样对待我们的生活,珍爱我们现在拥有的生活;并感激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无条件付出。

五、教学思路

1、教师主导教学,整体引导、把握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讨论、分享;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

3、注重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

4、运用动感、美感兼具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教学准备

1、收集和熟悉有关感恩的资料

2、搜寻相关的实例和视频短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八、课时一节课(40分钟)

九、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的照片与文章

2、下载视频《说不出的爱—泰国感人广告》、歌曲《真的爱你》、《天亮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1.感念亲恩(用时6分钟)

教师:播放泰国感人广告《说不出的爱》,故事讲述一位女儿对聋哑人父亲的不满与厌倦,却在最后懂得父亲说不出的深深的爱。

感恩主题班会活动4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班会让学生掌握有关教师节的知识,了解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具有尊师重教光荣传统的民族。

2、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尊敬老师的思想,以实际行动庆祝第__届教师节。

活动过程:

一、谜语

老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是班会课,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秋高气爽节日到,落叶翩翩来祝贺。

校园处处喜洋洋,辛勤园丁好快乐。

谜底:教师节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猜得很正确。那么今天我们这节班会课的内容就是“庆祝教师节”。

板书:庆祝教师节

二、知识抢答

老师: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教师节的知识竞猜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题时分,积分胜出。

1、教师节是哪一年成立的?今年是第几届?

2、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教师节?

3、你们知道哪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老师是谁?

4、人们常把教师比作什么?(春蚕、蜡烛、园丁、工程师)评比

三、故事

进行完激烈、紧张的比赛后,相信大家对教师皆有了新的认识。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尊师重教光荣传统的民族。下面就请两位同学讲述个感人的小故事。

故事:《程门立雪》

四、学习儿歌。

如果我们是星星,您就是蓝天。

如果我是小草,您就是大地。

如果我们是小鸟,那您是鸟妈妈教会了我们飞行。

如果我们是小树,那您是阳光雨露,滋润了我们。

如果我们是小鱼,那您是大海培育育了我们……

啊!我爱您!

五、总结:今天我们这节庆祝教师节班会课进行了知识竞猜题抢答、听了故事、还学习了一首儿歌,更重要的是大家懂得了尊师从教的道理,希望大家今后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辛勤的劳动。

感恩主题班会活动5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3、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教学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甲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甲:每个人一生中都承蒙过他人的恩泽,是恩泽一点点编织起我们的生活。

乙:西方有个感恩节,那一天,人们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

甲:人们按传统要用时令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

乙:人们还要送食物给那些饥饿的人。

甲:那一天,人们要吃火鸡、南瓜馅饼和红莓果酱。

乙:那一天,无论天南地北,再远的孩子,也要赶回家。

甲:在这里,我要感谢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

合:感恩伴我们进步,感恩让我们成熟。让我们的心灵因感受恩泽而再次震撼吧!

801班“呼吸亲情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

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亲爱的爸爸妈妈付出的血汗。

(2)学生讲述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之作出的牺牲和为之付出的血汗,或保括父母为我取名的含义。

(3)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4)讲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2)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呼吸亲情吧!

(3)诗朗诵《童年时看父亲》

(4)歌曲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

解多少呢?

(2)游戏:怀抱篮球弯腰捡书。头顶鸡蛋走障碍。

(3)谈游戏的感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1)甲: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

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乙:感恩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态,健康的心理才会拥有,拥有感恩的心才会感到幸福(2)小品《种瓜得豆》

(3)这个小品能让大家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女儿,你会怎么做呢?再深入的想想长这么大是否为父母倒过50杯水?联系自己谈观后感。

乙: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也许我们时常感叹于自己的似水流年,却不曾发现当我们长大的同时,我们的家人却在一点点老去。而我们那繁重的学业在父母的付出面前却显得微不足道,他们也正是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我们的未来。

(4)学生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封信。

(2)感恩倡议(以班会的名义,集体在音乐声中签名。)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十分的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主持人合:同学们,朋友们!感恩伴我们进步,感恩让我们成熟。让我们的心灵因感受恩泽而震撼吧!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心存感激,知足惜福!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情感和谐发展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语文课程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新修订的语文程标准对语文学习情感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大纲或课程标准,这时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的,也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不是一个没有毫无生趣的知识转移过程,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情感,而且情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是教师必须重点关注的教学目标。

一、树立新型师生观,构建民主课堂,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学习情感,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即让他们消除上语文课的顾虑,少担心多思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封闭式的孤立系统,教与学往往是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理想的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富有激烈的参与意识的主动灵活的接收,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动态的和谐的有序状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的精神,不要用“唯书”、“唯师”的桎梏束缚学生的思想。因此,要向学生提出不要迷信老师,要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发表不同于老师的见解。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比较、判断等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如果教师没有把发言权留给学生,而像“注入式”一样把自己的或教材的观点灌输给了学生,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就挫败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或只把尖子生的观点当成唯一的答案,那些后进生的观点永远保留,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也就会随之减弱。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得到的反馈来了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本身也得到了不少提高;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在成人看来就是赞扬了小白兔热爱劳动,并且能够自己种菜,才有吃不完的菜。批评了小灰兔只吃老山羊给的菜的做法。这时有学生提出来,小灰兔的白菜也是通过自己给老山羊帮忙是老山羊送给的,他也是一个爱劳动的,但他不知道还要自己种菜。教师对学生的这种个性化的想法要积极鼓励,促进学生良好语文学习情感的发展。

二、树立新型教学观,创设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学情境

培养积极的语文学习情感,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感情境。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味学习语文的乐趣。如教学《荔枝》一文,教师结合课文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句情感的高潮,引导学生拓展情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教师:“‘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句话同学们仔细品味,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我从‘依旧’这个词中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怀念。每年荔枝成熟上市时,看到荔枝,作者就会想起母亲,这是一种怀念的情感。”教师:“抓住重点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你真会读书。”学生:“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充满遗憾。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当作者得知母亲临终前没有吃到荔枝,都给了心爱的孙子时,他感到很遗憾。”教师:“‘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包含了作者多少情感啊!请你们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出作者没有说出的话来。”学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我却与母亲永远阴阳两隔。母亲啊,我想念您,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学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却已长眠地下,我真希望在另一个世界里,母亲也能尝到新鲜的荔枝。学生:“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母亲啊,您在哪里?儿子再也不能为您奉上几颗鲜嫩的荔枝了,这痛楚永远萦绕在我心头。教师:这简短的话语中包含着作者多少痛苦,多少惋惜,多少遗憾,多少怀念啊!为了让我们少一点痛苦,少一点惋惜,少一点遗憾,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学会感激,学会体贴自己的父母和关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教师深入挖掘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心灵的深处,读懂了作者的内心深沉的情感,学生随作者的“悲”而悲,随作者的“思”而思,教师及时把情感进行拓展,由作者拓展到自己的母亲,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无限关爱,从而使语文学习情感得到积极培植。

三、尊重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激发良好学习情感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9

一、连词成段,即学即用

在第二、三学段,学习叙事性较强、情节相对完整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关键词,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促进学生整体感知,又可检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笔者检查完生字词的读音后,出示一组词“大喜过望、垂头丧气、源源不断、与众不同、络绎不绝”,让学生读一读再运用这些词写一写课文的主要事件。有的学生就写道:“有人订购了‘我’设计的毛衣,‘我’大喜过望,可是无法及时完工令‘我’垂头丧气,不过‘我’还是想办法如期交货,从此,时装源源不断地从‘我’的店里流了出来。后来,‘我’又举办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展览会,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有了关键词,学生的语言叙述有了依托点,他们可以借助关键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从而较为轻松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这实际上就是微型写作形式之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用词、连句成段的能力。

二、说长道短,尝试评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把疑难问题、读书感想,随手批写在相应文句旁的空白地方,以便深入思考,帮助理解。这种圈点画写,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写的都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长期坚持,有助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但因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对欣赏和评价不能提过高的要求。从微型写作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可以因文而异,让学生充当评论员,从质疑问难、赏析语言特色、评价人物等角度进行引导,并力求在语言的形式上下点功夫,以期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例如,以写人物活动为主的文章,可在学完课文后出示话题提示:“你同意主人公的做法吗,为什么?”“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想?”等,然后让学生批注。比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笔者让学生想一想:你对巴迪父母对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有什么看法,并用精练的语言写下来。有的学生直接引用名言“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有的自创名言“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温柔的母爱让人自信,严厉的父爱催人奋进”。当然也有的持其他的观点。这种名言式的批语言简意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动笔兴趣。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微型写作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初步议论、评价的能力,其书面语言也将更加凝练规范,为思想的飞扬创造更大的空间。而文质兼美的文章,更适合引导学生从用词准确、修辞生动等角度进行赏析。比如,教学《珍珠鸟》一文,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珍珠鸟的句子,并在最喜欢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在第7自然段“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旁写道:“‘红、灰蓝色’写出了小珍珠鸟毛色漂亮,把小珍珠鸟肥嘟嘟的身体比作‘蓬松的球儿’,不仅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还表达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有的学生在第14自然段“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旁写道:“作者完全把小珍珠鸟当作一个淘气的孩子来写,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喜爱之情。”这样的微型写作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更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激发想象,添砖加瓦

在教学中,可根据文本的特点,寻找言语、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留白”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补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作者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父母的爱。《学会看病》一文中,那典型细腻的心理描写,让人感受到博大深沉的母爱。可是文中对母亲的神态、动作却鲜有描写。笔者抓住这一留白,在学生体会到母亲让儿子独自去看病,自己在家中忐忑不安、饱受煎熬的心理活动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在等待儿子回家的过程中,母亲会有怎样的表情、动作呢?如果让你来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你又会怎么写呢?接着出示一道微型写作题: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母亲焦灼不安起来。半个小时过去了,母亲;一个小时过去了,母亲;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提示进行练笔。这样的片段练习与文本内容交相辉映,学生通过练笔既加深理解文本中的母爱,又掌握了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学会了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感。

四、角色替换,表白心迹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设身处地揣摩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把自己想象成文本中的人物,从而升华情感体验,也是很好的微型写作练笔点。比如,在《刷子李》一课教学尾声,笔者安排了一个微型写作题:假如你是亲眼目睹刷子李刷墙的曹小三,你会有怎样的动作、表情,你想对师傅说些什么?提起笔来写一写吧。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人物进行角色转换,促使学生整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表达。有的学生写道:“我心服口服地说:‘师傅,您的粉刷技术果然名不虚传,徒儿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有的学生写道:“我回过神来,扑通一声跪下,说:‘师傅,我一定好好学本领,将来成为刷子曹,绝不败坏您的名声。’”……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又不露痕迹地让学生明白了高超的技艺是辛苦练习得来的,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母亲节主题标语简短篇10

现年45岁的科斯勒却是一个少有的职场牛人:他既是教师、律师,编剧、医生,又是导演,公司经理……这位职场牛人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

不屈不挠,惜时如金

科斯勒出生在英国伦敦的黑人区雷斯克达,父亲科威达是一名厨师,母亲丝吉芳是一名清洁工,生活贫困却十分温馨。

科斯勒5岁时,科威达所在的饭店倒闭,他到一家船厂谋了份差事。船体是很复杂的曲线多面体,但不懂电脑的科威达根本看不懂一系列复杂的图纸。

眼看来之不易的工作就要泡汤,科斯勒科威达急中生计,发现船体的形状很像萝卜!他高兴地跳了起来,抱起科斯勒,马上跑到菜市场买了个大萝卜回来,从横向、纵向、平面三个方向把萝卜切开,于是就看到了船体真实的三维空间!

小科斯勒歪着脑袋,看着切萝卜的科威达,眼里写满了疑问。科威达亲亲儿子的脸颊,郑重地说道:“方法和思维比知识更重要。只要你拥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思考和创造,任何工作都能胜任!”科斯勒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科威达此后果然依靠自己的能力,在短短的两年内,由一个普通的船厂学徒做到了小组负责人。而此前的他,仅仅是对船体制造一窍不通的厨师!科斯勒在科威达的启发下,从小就善于思考问题,喜欢动脑筋,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

但就在一家人准备迎接新生活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科威达在车祸中受重伤,一家人掏出了所有的积蓄,但他依然走了,并欠下巨债。坚强的母亲不得不同时兼职好几份并不光鲜的工作,例如洗碗工,厕所清洁工甚至街头性工作者等。

深知生活艰辛的科斯勒,从小就非常懂事听话,总是老师心中最优秀的学生。这常常引起同学们的忌妒,甚至以嘲笑他的家庭出身来泄恨。一次在课堂上,科斯勒受到表扬后,一个调皮鬼便挖苦道:“科斯勒以后绝对是一个优秀的,洗碗工!”立即引来一阵轰笑。

尽管如此,科斯勒依然对母亲充满了尊敬,他暗暗立誓,一定要用成功来扫除同学的歧视,并让母亲感到自豪与荣耀。他疯狂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中学期间,欣赏科斯勒的拉丁语老师布科斯交给他一份既能学习,又能缓解家庭压力的兼职:手工抄写并制作西班牙语、法语的圣经。在这个过程中,科斯勒惊讶地发现拉丁语与西班牙语、法语之间的联系,他经过思考、整理、归纳,很快便掌握了两门新语言的技巧与特点,并通过抄写、翻译对比来巩固印象。

两个月后,两本手写的圣经抄写完了,科斯勒也学到了两门语言。这让老师布科斯十分吃惊与赞赏。他将科斯勒推荐给一户富人家庭做语言教师,这极大地减轻了科斯勒与母亲的生存压力。为了得到更多的兼职机会,科斯勒疯狂地学习起语言来,并决心以此向同学们证明:只要努力奋斗,出身贫穷与低贱的人,一样能够获得尊重与赞美。

布科斯非常支持科斯勒的行动,他举出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10000小时定律: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音乐家,运动员,数学家等等都是如此。只要有的放矢地练习10000个小时,任何领域都能取得成功。

科斯勒给自己订下了一年学习6门语言的计划,为了节省时间,他规定自己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课余时间则全部用来自学。

在毕业典礼上,科斯勒作为优秀毕业生,用近10种语言完成了演讲,出席者无不为之震撼。毫无悬念地,科斯勒收到了多所英国顶级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最后,科斯勒选择了学科齐全的剑桥大学就读,以医学为他的主要专业。

不懈奋斗,屡创奇迹

进入大学阶段,科斯勒并没有因为自己优秀的过去而懈怠,反而变得比以前更加拼命。

虽然科斯勒每年都能拿到全奖,学费、生活费无忧。但看着母亲依然要做着繁重的工作来还清科威达的巨额债务,他的心就痛得流血。为此,科斯勒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申请书给学校,要求休学两年,帮助母亲还债。

他的恳求很快得到了校方的同意:“一个医生,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一颗爱心。”很快,早熟的科斯勒休学后立即融入了社会,他开设了一家语言培训班,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更以此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交际圈。

一个学生的家长,律师威拉斯,非常欣赏科斯勒的能力,邀请他担任一起国际官司的翻译。聪明的科斯勒很快又利用这次实践,发现了做律师的诀窍和巨大利润,他自学了有关的法律文件,并利用关系,担任了另外几起国际官司的翻译兼助理律师,均取得了成功。

科斯勒一直记得科威达给他关于工作的启示,为了尽可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科斯勒决定做一个“世界上职业最多的人”,但不是简简单单谁都能做的职业,而是尖端的顶级工作!

在朋友的帮助下,科斯勒先后担任了公司经理、助理律师、老师、传教士等高级职业,2年的时间不到,他就彻底还清了科威达遗留下的债务,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卖力工作着,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

回到学校后,科斯勒丰富的社会经验让他赢得了学生会主席的职务,经常要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并进行演讲。科斯勒不得不学习了ppt(幻灯片)的制作,为了让演讲更精彩,他又得准备一系列图片,这样就需要摄影与图像处理技术。就这样,科斯勒通过做相关工作又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技能,而这都来自于他善于举一反三的能力。

很快,科斯勒图像处理的水平日益完善。2000年,他联想到自己几十年来的生活,制作了一部小短片:《百万美元的梦想》,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是如何在贫困的生活中磨炼出一身技能的。这个短片很快便引起了导演多尔克的注意,他邀科斯勒作为编剧,制作一部反映底层人民生活的黑色幽默剧。2001年,电影《职场牛人》上映了,取得了不俗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