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十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十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3:12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4-0072-03

一、引言

自我认知及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人对自身所具有的所有特征都愿意去了解、去面对,并且无条件地接纳,能确认其客观存在和正面的价值,[1]不因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正如塞万提斯所言:“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课程。”[2]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准,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当前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约占30%,[3]因此加强大学生自我认知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与具体指导。

自我认知是个体获得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也是自我客观评价的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将不确定的自我认知、自我概念看作是引起个体严重心理问题的决定性原因,认为个体只有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才会减少甚至改变引起个体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4]自我的概念总体说来是个人对自身的特质、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审视与理解,其可以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对自身特质的全面感知;第二,对与自身相关的人与环境的感知;第三,对感知到的经验与实际相关价值感的理解;第四,对于自身正向亦或负向的目标与理想。明确的自我的认知及接纳可以有效地提升自我的心理幸福感。一个自我不接纳者,会感到痛苦和烦恼,无法以充足的热情、创造力和精力去应对学习和生活,也阻碍了人心理潜能的释放和人格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建构起一个自己可接受的、趋于理想状态的自我是很重要的。这需要三个阶段: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改变。而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则是自我改变的前提与基础。erikson的发展理论也认为,青春期要完成的主要的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若未能发展此认同,则为自我混乱。[5]其中是否对自我有充分地认同是个人心理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否平稳度过青春期对成年以后的幸福程度会产生直接影响。除上述外自我概念也具备如下三点功能。第一,可以有效地使自身保持心理平衡状态。通过维持自身的平衡,自我概念起着引导自身的思维、情感、行为平衡的作用。第二,对自身的生活经验解释起到决定作用。自我概念影响着自身对事件的归因,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负向的,那么每一起事件所得到的经验都会与负向的自我判断联系在一起,相反,每一起事件所得到的经验都会与正向的自我判断相联系。第三,对自身的自我感觉反馈产生影响。自身的自我反馈建立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之上,并与自我概念相统一,因而自身指向自我感觉反馈结果的行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健时期――青年期,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作为自我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自我认知及自我接纳,对自身的个体成长、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人如果有自我接纳的态度,他必然会更加客观、真实地去认识自我,无条件地正视和接纳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将这些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自我不断趋于完善。

自我认知与自我接纳对于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有影响。如果一个人可以完整地认知并接纳自己,对自身往往是自信的,不会揪住自身的局限性过于埋怨与苛责,而是思考并调整局限性产生的原因并最大程度上予以纠正,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这样的人不会轻易地被负向情绪所控制,可以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克服遇到的阻力。一个人可以完整地认知并接纳自己的人,往往也能够很轻松的认识并接纳他人,不会过于苛求他人,可以包容他人的缺点,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周围和谐相处。因此,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对个体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状况等有密切的影响,并已得到很多研究的证实。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况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由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或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6]

二、自我认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自我认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客观积极的自我认识在个体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健全的自我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各部分和谐一致的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pajares、Vispoel、Bandalos等研究都发现,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指标。青少年较高水平的自尊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等反应。所以,自我认识失调的确是会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自我认知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选拔考上大学,发现周围都是与自己能力水平差不多甚至高于自己的人,发现自己不如以前出类拔萃,以及远离熟悉环境开始独立生活等。如若不适时正确调整自身心态,就会有产生自卑、嫉妒甚至敌对等心理的可能,进而使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活动,对他人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对别人来说可有可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阻碍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自我认知团体模拟实际环境为实际问题解决提供范例

在自我认知团体活动中可以生动模拟还原实际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并为案主提供了更为综合的模拟社会现实环境,易于将辅导中收获的效果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在辅导中使案主接受到多方面刺激,来思考、学习、面对自身的现实问题。团体中沟通交流与现实中的相似使得辅导效果更容易巩固与应用。团体辅导中指导与学习正确解决方式的过程也促进了案主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也为案主建构了适合其自身的社会支持体系。需要对自我认知进行团体辅导的成员大多因为社会支持薄弱对自身现状感到无助、无力与悲观。而在自我认知团体中因各个成员的相像性以及建立的平等和团体中的归属感、被认可的社会场境以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环境,事实上又建构成或改善了成员的社会支持体系。

(二)自我认知团体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找到了共同体归属感。在团体中因成员有着相同的经历或相同的愿望,所以成员间有着平等的感觉,有着强烈的被接纳感受,自己不再被边缘化,感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对团体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

可以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成员通过诚实地回应其他成员的成长,表达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这种接纳和肯定使成员彼此之间愿意和乐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四、自我认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作用

依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中。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而随着生活环境变化与社会活动变化,自我在生活环境中找到的共鸣就越来越少,从而产生对自我的怀疑、否认等负面态度。较敏感的大学生因为以上心理性压力源而焦虑,对自身莫名自卑起来。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感到不自在,封闭自己,超常地需要他人同情地尊重。希望同学们尊敬他,真情地爱护他,自己焦虑的对待考试,对于一切竞争的活动都不敢参加。自卑的焦虑,使其与人的关系上发生了各种障碍。会强颜欢笑地去向人表示友好的态度,因为做作与小心更容易使他人怀疑虚伪,又因为自己时时在做作与虚伪中,导致不敢相信他人对自己的夸奖。他人善意的批评会激怒他。不能听到和他不同的意见,认为这是看不起他的明显的表示;但又不放心别人会真心地采纳自己的意见。多疑、焦虑、敏感、封闭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过重。总觉得与他人缺少话题,难以交流。使人际关系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使机体处于不平衡状态。而恰恰又因为得不到满足有与人恰当沟通的强烈愿望。

经调查发现因为自卑而造成沟通障碍问题的群体大都因为对自我意识存在偏颇的理解。理想我与现实我,主体我与客体我难以统一。如成就期望与现实失望间的冲突,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的冲突,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冲突,自信心与自卑感的冲突,追求上进与消沉的冲突等。无法正常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言语沟通能力与情绪表达方式存在障碍,知、情、意、行、人格未协调,无法适应环境。

为了减轻此群体的不安情绪,增强其适应能力,开发其潜在能力,建议此群体组成自助团体,在团体中深入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的发展。针对自身自卑而产生的沟通障碍的共性问题,建议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彼此提供建议、彼此之间加强沟通、协作、进行相互鼓励及情感支持。如对大多遭受过的共同经历,团体成员一起分享当时的情绪感受,并讨论出较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起能够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达到相互支持的目的。在可以安全的自我暴露的环境下进行自我认知与探索,从而克服自身的不足,达到接纳自我、正常沟通的目的。

大学生群体是成长中的人,是变化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动态的。模式体系要讲究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也要注意周期性与变动性。大学生本身就处于渴望交流,希望被理解的心理发展阶段,自我认知团体对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实际的意义,是大学生们心理健康发展、保持个性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中的问题群体通过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改变了现有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成长。通过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无条件的正视和接纳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能够将这些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自我不断趋向完善。摆脱了现存困境。重新愉悦的融入到具有青春朝气的大学生群体中。

参考文献:

[1]李彦牛.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自我接纳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6).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m].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

[3]王.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研究[J].护理学报,2012,(6a).

[4]李淑臻.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自我认识的团体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2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定位

一般认为,学校心理键康教育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治疗性的、预防性的、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以预防性和发展性的目标为主。是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积极向上的、活泼可爱的、心理正常、健康的学生。当然,治疗性的目标毕竟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这就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懂得一些精神医学知识,能鉴别出极少数学生是否真正产生了某种心理疾病。如真正出现了心理疾病与障碍需要与医学模式配合或依靠医学模式进行及时的治疗与补救。但这一目标不能做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应以预防性和发展性的目标为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遵循“面向全体”原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定位也必然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目标应以预防性和发展性的目标为主。扩展到具体目标为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强调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促进心理全面的发展。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强调教育发展的模式,应具有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1)以积极向上的中学生为其主要对象;(2)强调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3)根据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对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4)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心理机能,促进内在潜力的开发,加速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体系:三维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有其自身的目标三维体系,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三维目标和一般学校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联系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三维目标和一般课程的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并且三维目标的每一部分之间也是紧密相连的,如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既体现着对基础心理知识的认知又体现着对心理调节方法的认知,同时也包括参与者对认知对象态度的转变过程;区别在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中认知和能力被区分为独立的两个方面,认知是能力的基础,但认知的地位与能力养成相比又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能力的养成过程本身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情感作为认知和能力养成的中介是认知的基础又在强化和加深着学生的认知;从三者的地位来看,认知、情感和能力是不断递进的关系。

(1)认知目标。认知即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能够形成或澄清对某一问题或生活事件的正确认识。认知目标就是指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所要形成的或经过打乱、整理而重新形成的对某一问题的认识目标,这一目标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是有助于个体积极、健康体验形成的,也是符合个体成长和发展规律的,能够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启发逐步形成或得以澄清,在学生的心目中逐步得以确立和强化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2)情感目标。情感即个体在活动参与中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由于活动或事件的发生而在个体心理上引起的内心反应和情绪体验变化。情感目标即通过一定活动要实现的,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行为方式引起的,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的积极或消极反应,从而引起个体在面对某一问题或行为时做出积极主动的行为或者消极、抵制行为的目标。

(3)能力目标。能力即一个人在从事某件事时能够完成一定任务或目标的力量。能力目标既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某些事件时,能够有效应对或处理此类事件或问题的能力标准。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和开展的重要指向,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培养目标。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新趋向:关注生命全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探讨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关怀学生生命全程。

其一,心理辅导要融入生命教育的元素。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人的身体、心理与精神境界紧密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活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虽然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充满生命活力、生活幸福。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3

新世纪需要新的健康理念。健康与否的根源正在看不见的大脑深处――健康意识。对此,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老教授协会顾问顾英奇说:“过去,人们重视智商(iQ)、情商(eQ);如今应该认识到,在新世纪还要有一个高的健商(HQ,HealthQuotient)。”健商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像智商、情商一样,健商也是一个人的特征之一。但是与构成智商的特点不同的是,健商不是先天决定的,教育、认识、毅力和情商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健商。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状态以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对其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健商(HQ)是2l世纪人类最新的健康文化和全新的健康理念。是由国际著名的健康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加拿大籍华人谢华真教授首先提出并运用。健商(HQ)即健康智商的缩写,是一个人或一个区域的居民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水平的反映。通常认为,健商由五个要素组成,即自我照顾、健康知识、生活方式、健康心理和生活技能。(自我照顾:指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健康,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的信念和对自己身体自我康复力量的认可来防治疾病,将机体调节至最佳健康水平。健康知识:指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一个人对健康知识知道得越多,就越能够对自己的健康做出明智的选择。掌握健康知识,是拥有高健商的前提。生活方式:指与一个人的生活、价值观以及情感友谊有关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我健康的保护十分重要。健康心理:指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保持乐观愉快的好心情。生活技能:指通过重新评估你和环境,包括供养系统的关系,工作和私人关系,来改善你的核心生活技术,从而掌握健康的秘诀和方法。)其成因是后天获得的,是通过知识教育来改善,通过意志和情感智力的作用来提高,通过身体力行来实践,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其目的是在于让人们自己主宰自己的健康。学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核心是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上,这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健商理论涉及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认为高校体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这样就会真正贯彻和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的健康问题呼唤新的理念,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当前我国不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特别是健康教育,即使开了健康教育课,都往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学生健康知识的贫乏。我们做过一份调查,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健康漠不关心或关心不够,自以为年轻、健康,有一种不切合实际的盲目乐观态度。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将错误的习惯行为误以为是正确的。认为没病就是健康的。健商强调的是身心健康,是通过自我保健来取得最佳的健康,使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它的目的在于让人们自己主宰自己的健康。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在体育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生体育内容为主体的新的教学大纲。这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健商理念,并用于指导实践,更有助于我们一步步地将学生引进健身文化的殿堂,达到提高学生健商的目的。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行为和社会行为,认识健商的重要性,能处理好各种矛盾,调节好心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自我照顾、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健康心理和生活技能五个方面得到提高。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1.淡化竞技运动课程,注重健身教学课程。

2.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

3.重视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课程。

4.增加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5.实施男女和班上课。

6.成立课外俱乐部。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4

【关键词】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健康教育;课程;学生

【中图分类号】R179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9-0812-03

effectofexplicitCurriculumaboutmentalHealtheducationtoUniversityStudents'HealthCognitionandBehavior/LiUXian-hua*,YaoShu-qiao,QUanHong-yan,etal.*ClinicalpsychologicalResearchCenter,XiangyaSecond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ffectofexplicitcurriculumaboutmentalhealtheducationtouniversitystudents'healthcognitionandbehavior,andtoprovideempiricalbasisforuniversitystudentsmentalhealtheducation.methodsthefroshesofauniversityparticipatedinthenaturalinstructionexperiment,andtwoquestionnairesabouthealthcognitionandbehaviorweretakenamong88subjectswhowasselectedbytwo-stagestratifiedrandomsampling.ResultsSubjects'healthcognitionandbehaviorhadsignificantdifferencesbeforeandafterexplicitcurriculum,an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genderandprofessioninhealthcognition,butitwasn'tfoundinhealthbehavior.therewasn'tsignificantdifferencesbetweendifferentteachers'educationaleffect.Conclusionexplicitcurriculumofmentalhealtheducationcanimproveuniversitystudents'healthcognitionandbehavior,buttheeffectisnotsynchronizedbetweenhealthcognitionandbehavior.

【Keywords】Health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Healtheducation;Curriculum;Students

我国有15%~30%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3],因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4-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从新的课程观来看,学校课程按其形态载体一般可分为显性课程(explicitcurriculum)与隐性课程(implicitcurriculum)。通常把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安排在课程表上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称为显性课程[6]。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上[7-9],近年来实证研究也逐渐增多[11-13]。本研究联系我国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通过教学实验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对大学生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的有效性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某师范学院2006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首先从5名任课教师所教教学班随机抽取1个班,再从此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最终有效被试为88人,其中男生47名,女生31名;文科、理科、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分别为28名、35名、15名、10名。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参照郑雪等[5]的研究编制,从体育锻炼、有病及时看医生、饮食营养、充足睡眠和休息、个人和环境卫生、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交友、提高对健康的认识等10个维度对健康认知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各有10个封闭式问题,健康认知用从“不重要”到“非常重要”5个等级、健康行为用从“从不”到“总是”5个等级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定。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2个问卷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6,0.81,构想效度分别为0.73,0.77。

1.2.2开课形式以公共必修课形式在大学一年级的第2学期开设,共8周15学时;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健康与心理适应、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情绪调控、挫折与压力应对、人际交往心理、恋爱心理与性心理健康、网络心理与行为;教学方法是讲座。将被试学生分为组1和组2,分别在前、后半学期进行学习。开课前,用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组1进行前测,课程结束后即进行后测;组2的前测在组1后测时进行,课程结束后进行后测。

1.3数据处理数据直接输入SpSS13.0软件程序,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总体情况由表1可见,2组被试的健康认知与行为前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由表2可见,“体育锻炼”后测比前测显著提高(p

2.2健康认知与行为前后测结果性别分析见表3。被试的健康认知前后测结果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在“体育锻炼”、“提高对健康的认识”上的后测结果比前测有显著提高(p值

2.3健康认知与行为前后测结果专业间比较见表4。

被试的健康认知前后测结果的专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被试的健康行为前测结果在“体育锻炼”和“充足睡眠和休息”2个因子上专业差异显著(p值均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大学生对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的重要性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认为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评价显著提高,或者对相关因素的认识更为理性,对健康的认识更为合理,健康行为也有增加趋势,具体表现在体育锻炼、饮食营养、乐观人生态度、交友、提高对健康的认识等方面的行为明显增多,这与洪冬美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但课程对大学生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并不总是同步的,健康行为的改变多于或先于健康认知的改变,这并不否定健康认知对健康行为的制约作用,原因可能为:(1)健康认知首先会以一种能被个体接受的外部知识来影响个体的健康行为,而外部知识“内化”为个体的内在认知则相对缓慢;(2)受个体“元认知”的影响,个体的新健康认知已然“内化”,尽管没有被个体“元认知”所察觉或监控,但却已引起健康行为的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有使大学生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保持或趋向一致的趋势,具体表现在:(1)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性别一致性效应。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对不同性别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具体表现上有所差别,女生对体育锻炼和对健康认识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强,有病看医生和体育锻炼的行为增多;男生对个人和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强,采取乐观人生态度的行为显著增多。但在整体上,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仍保持一致或差异在缩小(如体育锻炼行为)。(2)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专业一致性效应。大学生的健康认知前后测结果都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但健康行为前后测结果则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这说明专业的差异并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认知但影响他们的健康行为,而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能消除专业差异对健康行为的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的交友行为在教学之前与其他专业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之后却显著少于其他专业学生,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能够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但对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影响并不同步,并有使大学生个体间或群体间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保持或趋向一致的趋势。

4参考文献

[1]马建青,王东莉,金海燕.大学生心理卫生课程十年探索.高等教育研究,1997(2):79-82.

[2]刘克善,刘衔华.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测试2994份问卷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4):146-148.

[3]罗军,廖北文,刘衔华.师范院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7,11(52):166-168.

[4]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7-19.

[5]郑雪,王玲.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0,21(4):283-284.

[6]陈俊珂,崔爱芹.论隐性课程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7-79.

[7]段鑫星,赵玲,宋冰.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煤炭高等教育,2004,22(6):85-87.

[8]程迪.后现代课程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教育评论,2005(1):37-39.

[9]韩丹,杨国宽.多尔后现代课程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高教论坛,2008(4):79-81.

[10]蔡宝鸿.绘画自我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07(9):22.

[11]卢宁,刘玎,蒲少华.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预防医学情报,2008,24(2):88-90.

[12]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高教论坛,2009(2):92-94.

[13]陈丁和,陈洁.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校园心理,2009(1):29-31.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5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122-03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应是多因素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教育理念由以问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教育内容从以防治为主转向以心理适应及潜能开发为主;教育模式从医学型转向发展型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领域将从专对心理问题领域的辅导扩展到生命教育、休闲引导与生涯设计等多方领域;教育功能从问题解决转向促进社会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方法将从显性教育发展为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向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当然,突出系统的全面发展并非主张发展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各要素不分主次。根据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在现有条件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各要素的齐头并进尚有一定难度。依据系统各要素的分工协作,探索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带动整体的发展路径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要选择。笔者在这里拟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目标、路径、方法和评价及其特点略陈己见。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性的原因

确立心理健康教育课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应是谋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高校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塑造健全人格,开发心智潜能,指导人际交往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它的实效性经常受到人们的怀疑。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性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化倾向特别突出,当前课堂教学中大量讲授系统的心理学健康知识,甚至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非常严格的考试。课程化倾向的直接后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而给学生额外增加了一门学科课程,使学生承受了更大的负担,最终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再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单一,有待进一步改进。最后,原有的考试评估体系单一测评教学结果,这种课程化的考试应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的、学生充分参与的评价,充分发挥其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目标

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学的途径帮助学生学到保持或恢复心理健康的知识,自觉地培养关心自己心理健康的态度,形成健康的行为,从而使自己达到最佳的心境状态。心理健康教育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同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由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转向新课程的主导者、塑造者;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进行教学探索和教学创新的平台。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考评体系,把团体辅导的技巧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情感宣泄,从而丰富教学方法、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时独立思维,已经将知识与其产生和应用的情景融合到一起。知识不再是与学生生活无关的东西,这样的知识的学习变得格外富有意义。

三、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路径和程序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心理学依据是皮亚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弗洛姆的学习期望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构建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弗洛姆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决策者,人们往往会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行为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行为,在备选方案的有利性和自己认识能力有限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它的哲学依据就是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人,人是自然主体,是社会主体,是自身主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使之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参与教学模式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参与式教学策略,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分析知识之间关系以及直接呈现这些知识的做法,强调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参与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安排了大量的合作学习,如研讨会、小组讨论、团体辅导等活动,通过这些多种形式的合作交往,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思路。在教学理念上,学生主体得到了创造更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使他们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一)研讨会

研讨会的主题十分广泛,围绕着学生中存在或易于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使参与的学生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进行自我反思与反馈,领悟其中的道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研讨会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生个人的自我认识与反馈;二是团体研讨。以理性情绪理论部分的教学为例,可以引出一件有争议的事,如宿舍中有人丢了钱,丢钱的人说只有“我”知道钱在哪里,“我”怎么想,怎么办?或者利用主体统觉测验(tat)中的图片,让学生猜想人物的想法及延续的做法。当学生在表达看法时,不同的认识方式与自动化思维呈现出来。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同一件事看法不同,不同看法会引起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并就这个问题讨论,也可以利用心理测评的方法提出问题。用心理测验找出学生中较普遍的一类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心理方面的困扰(教师可以做一定的自我暴露以降低学生的自我防卫。必须具有普遍性,学生才能勇于作出问题描述)。提出的问题必须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必须是为理论服务的。如果提出的问题最终无法围绕即将介绍的理论开展,那就得不偿失了。问题必须是可以引发争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学生可以从不同出发点进行探讨。此外,研讨还有助于转变个人的态度。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讨论使学生可以发现分歧、发现看问题的其他角度,也可以更好地从他人角度理解问题,这既是学习方面的提高,也是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提高。提出问题并讨论是整个教学中的关键一步,是后面几步的基础,其作用主要是激发兴趣、加强求知需要、集中学习关注点和充分暴露旧经验,明白旧经验与新理论的相互关系。

(二)讲授理论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幻灯片)等向学生传授言语信息的方法,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活动。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科学知识,但也存在学生比较被动、师生难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及难以照顾个别差异的缺点。讲授法中的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都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而选择运用。从学生认知准备方面来看,学生头脑中关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是杂乱的,而且有不少经验性的认识是错误的。教师的讲授可以尽快使学生形成对心理健康的系统认识,同时及时扫除错误认知,为科学认识的系统化打下坚实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讲授决非照本宣科,教师应结合前阶段的讨论结果有所侧重点地讲授。虽然讲授的内容必须是为解释、解决问题服务的,但并非就事论事,要强调理论高度。

(三)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集体咨询、群体咨询、小组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主张以人为中心,提倡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鸣。可以组织“交朋友小组”、“敏感性小组”、“个人成长小组”、“潜能发展小组”、“团队建设小组”、“基础交友小组”、“感知小组”等多种形式。这些团体都强调团体中的人际交往经验,其目是促进个人的成长。团体辅导主要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团体,以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效果容易巩固。团体辅导可以弥补课堂单方面传授知识的缺点,还可解决高校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问题,得到师生的好评,在高校心理健康课中应受到重视。团体辅导的授课方式为理论知识+互动活动,开展形式为结构式、开放式。在以往的研究中开放性团体辅导未见有报道。在我国,高校所进行的团体辅导一直都是以结构性、封闭性的形式开展的。封闭性是指团体内成员一经选定不得任意退出,团体外成员也不得随意加人,而且成员人数一般要求8―12人为宜。封闭性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大班教学的要求。开放性是指团体内成员在人数上不做任何规定,可以随时加入也可以随时退出,但不论有无成员加入或退出,辅导方案和辅导进程都按计划进行,不做任何改动。开放性团体成员人数较多,不但可以降低参加者的紧张情绪,而且其中不乏活跃分子,活动气氛容易带动,加上其对活动场地的要求较低,在辅导过程中对成员的要求和限制较少,很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容易组织实施。在团体辅导中,对于不自信和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和帮助;对于没有想让自己更自信的愿望的学生,应多与其沟通,帮助其树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的愿望。在团体辅导中应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多设计一些相关活动,如音乐冥想可以用来平复情绪,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可以学习与他人沟通、交往等。在团体辅导中适当增加理论分量将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四)评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成长,因此,对这门课的评价应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的课程化考试,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参与评价,尤其重视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发展情况的检测,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完善自我整体监控和评价,充分发挥其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评价既要起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又要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课堂教学效果可以采用量表评估、过程评估和追踪评估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填写自评问卷,自评和他评、定量与定性评估等维度评估手段对课程效果进行评估。而学生真正的心理反应和成长才是教学效果最真实的评价,也符合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初衷。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合作性强

在此教学模式中,在提出问题与讨论、团体辅导和评价三个阶段都有学生参与。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相互解释来学习。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并且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课的课时有限,要把理论学习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要发挥学生的参与,仅仅课内时间是不够的。此模式的团体辅导和评价的一部分虽然是在课外进行的,比如,团体活动中角色扮演、心理剧等就是由学生在课后自行组织,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但在心理健康的学习和应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隐性教育包括学生的学习资源,除了课堂与教材,还包括图书馆、网络、同学问的互教互学。

(三)实践性强

此模式把握住学生需要的实际以及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强调教学要从生活实践中来,到生活实践中去,问题的提出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理论的应用也发生在实际中。

(四)灵活性强

由前面分析可知,学生实际需要具有多样性,认知准备具有复杂性,教学目标具有多层次性。这样,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必须灵活,否则以上要求不可能实现。问题的提出可以有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团体辅导有不同方案让学生选择,以适应学生特点和学习目标。

(五)反馈性强

这种教学模式并非单向的,不是由第一阶段开始到第四阶段结束。比如,评价阶段既可能因为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而回到讲授阶段,也可能因为提出新问题而引出新的讨论以及又一轮教学。它克服了以往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反馈不及时的矛盾。

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能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此种模式下学习心理健康课,不仅能灵活深入地掌握健康知识,而且可以在实践中进行扩展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上受到触动,深层心理发生变化,而且行为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情感生活方面以及对今后发展道路的选择和人生意义的理解方面都有感触并努力调适。在学习后,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说学生获得了自助的能力,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中荷永,高岚,心理教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4]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黄希庭,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马建青,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7]夏海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问题探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6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心得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7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1这次培训共开课十一次,历时一年。每一次为我们讲课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和优秀工作者。我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认真参加培训,从不缺课。每次培训都认真做好记录,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笔记。按要求完成作业,认真复习积极备考,最终通过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更深入的认识了自我,面对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分析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更为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成为一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我所在的学校里有很多中职生,他们正处在心理上的转型期,有些学生心理成长的很好,在迈向社会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和力量,而也有很多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得不到成长,心理上的不成熟导致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常常让老师、家长头疼不已。中职生迫切需要有人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予他们心理指导。但是由于师资条件有限,任课教师负责教授各种文化课和专业课,多的是知识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和学生心灵沟通较少。班主任工作繁忙,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学生,精力有限。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较多,而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较为欠缺。我希望自己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帮助中职生重新认识自己,进而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着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态、满怀信心走向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多看书,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因为要想为别人提供帮助,首先自己内心要够强大。我还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通过我的帮助,学生能以更加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并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而我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2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节与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局本学期教育工作的要点的要求提出的,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__教师节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心育阵地作用,扎实地开展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并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的,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班主任和健康教师为组员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开学前,学校行政就心理健康教育召开专项研究会议,制定学期工作目标,并将此纳入学校行政工作计划之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校领导经常给以具体的指导、协调、检查和督促。学工委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直接分管部门,对班主任、家长、生活教师等进行了指导与培训,并给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

2、心理健康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实处,根据自己的工作任务,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解决的对策。

3、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意识,建立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的机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干部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同时学校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用严谨和健全的制度规范我们的行为。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隐私保密制度》《心理教育工作是制度》。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工作

(1)安排好咨询室的值班工作。学校安排专兼职教师在心理咨询师值班,认真做好心理咨询记录

(2)加强了宣传教育,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有问题时能轻松走进咨询室。

(3)热情接待好每一位来访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及时与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4、抓好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开办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广播栏目,对教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每周广播一至二次)。

(2)开办校园网站上的“心理健康”专栏。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是通过校本心理健康的通识培训讲座,加强对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引导老师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努力、快乐的工作,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波动;二是通过聘请专职心理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让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当中,逐步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主题班会、学法指导月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重视课堂主渠道建设。重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式的集体教育,上好品德与社会课、主题班会课。各班辅导员及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做好了心理健康档案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及时做好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档案,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档案的整理工作,通过规范档案的管理,为提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3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校中心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和大队部工作的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继续围绕学校校本课程教育主题,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及各班主任

学校心理咨询室兼职教师:

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标,我校这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程——继续完善“三全育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扎实开展“六心教育”工作,落实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强化“以德为本”的思想,坚持活动育人,贯彻“六心”“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崇尚和谐,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坚持“以德治校”的方针,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严守从业准则,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校风培养人,以真挚的情谊感动人。

3、坚持“活动育人”的理念。

与大队部、各中队结合开展系列活动,注重“课堂内外”的互补,坚持德育课程与日常德育活动齐头并进的教育模式,关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落实“六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上好心理健康课,开展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中德育教育的闪光之处,及时调整教育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争取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小学生.

4、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

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9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

2019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5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2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课还需要加强、改进,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还要进一步转变,我们仍然有部分班主任、集体备课组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重视还很不够。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5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德育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在新形势下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和补充。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建制建网

许多看似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质未必是品德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心理问题。我校一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制度、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

1.成立领导小组。

由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和德育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定落实制度。

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心理辅导老师工作守则》、《心理辅导教师道德守则》、《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等,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计划、活动到检查指导等各个环节,环环落实,避免因教育教学工作繁忙而出现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经费、做好台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的有效管理机制。

3.注重队伍建设。

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兼职人员,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研讨会,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任课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后援团,学校每学期都邀请专家、教授为全体教师举办普及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题讲座。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多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

二、全员教育,分层辅导

我校心理教育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1.初一新生一入学就会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碰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在入学教育期间就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与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利用每周的心理选修课,运用自编教材,综合各家之长,从中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心理知识,增加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针对初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特点,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情感教育,以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期望与生活态度,增强自律、自控能力,发展自尊、自爱的个性,增加心理稳定性。

3.针对初三学生时间紧,压力大的现状,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大众传播媒介(校刊、宣传橱窗等)进行如何放松应试紧张心理的指导,邀请演讲团为初三学子加油鼓劲,邀请苏大心理专家为初三全体学生开设了一次题为《自信、从容,走向成功》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年举行中考百日宣誓。

针对各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各班自行开展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收效显著。

4.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在保密的原则下,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对减轻甚至消除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开展活动,形成特色

1.注重全方位渗透。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把心理辅导有机地渗透在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比如语文课,语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同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在写周记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珍视生命。从周记中还能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早实施必要的辅导与干预。

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目前每天上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和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它能增强体质、磨练意志、训练肢体的协调性和大脑反映的灵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调节身心、促进健康。

每学期举办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优秀的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的过程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培养健康高尚的情趣。我们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学校网站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宣传教育。

2.发挥同伴互助作用。

我们从本学年起开始在各班评选班级心理委员,让这些自身充满阳光的少年,开展班内“同伴心理互助”,倾听同学心声,协助老师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动周围伙伴阳光地学习、生活。

3.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为此坚持办好家长学校,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促使家庭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心理。另外,我们积极利用社会教育中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等有效的教育资源,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四、强化科研,初见成效

为了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我们参与和承担苏州市立项课题《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各种评比中获奖。

五、成果与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心中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逐渐形成了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整合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影响,拟确定每年的5月举办为期一周时间的“心理健康周”。每年定一个主题,以“广泛参与、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简朴隆重、注重实效”为活动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营造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8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成功与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一)

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二)

上周六,我们班组织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特别是刚进校的大学生,面临适应大学生活的巨大挑战,心理方面会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所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总之,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三)

对于心理健康,不的不说,现在的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表层意义上来讲,我们错误的认为有心理疾病是类似于有精神病一样的。但是这一次,我有幸坐在操场上,感受一次全新的心理班会。大家围成圆圈,席地而坐,一起来聆听心里部部员讲解有关心里方面的常识、知识。这让我抛弃了很多错误的看法和认识,受益颇多。户外形式的班会,使人眼前一亮,经历了太多次让我们只在室内团团坐好后,听导员和班委的讲解与指点的古板形式的班会,户外形式的班会使我有了新的体验。与其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如说是身心灵的一次重塑,在玩耍和交谈之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我觉得具有别样的风采。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们太过于看重成绩的分量,导致对心理认识太过浅薄,也太过表面化。我虽然没有听到太多专业化的知识,但是听到了很多让我有益匪浅的内容。

游戏环节也让我玩儿得很开心,击鼓传花,虽然这是一个比较经典古老的项目,但是在旧游戏中还是玩儿出了新花样,相互传递,隔空抛物,反方向回传等翻新花样更是为游戏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那些被选中的“幸运儿们”有才艺展示,她们有的唱歌又跳舞,有的念绕口令,真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当我看到有异国的留学生站在圆圈中央,努力地用中文唱着周杰伦的《告白气球》时,我才领悟到音乐无国界的真实内涵。

班会的全新体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讲道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一个身心全面健康的局面。以前,我就很喜欢心理学。一切的效果都是由心发出的,心理班会的开展,让我对心理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开班会之后我不由得开始对下一次心理班会有所期待,也有所憧憬。对心理认识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我们的心理班会与众不同,让我们在活动中更加真切的感悟到属于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心里健康教育原来就是一门艺术,探究这门艺术,可以开启我们的心灵之锁。社会往往重视教师和教育质量,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班会结束后很多同学都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颇多,大家不光相互帮助,共同的为一个目标努力而奋斗,还可以在认真玩耍中感受到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此次班会应该说达到了举办本身的意义。终究让我相信:原来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就是可以做到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四)

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务必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情绪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五)

总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态放正,身体健康而已。却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人们如此重要,特别是做教师工作的。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懂得了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地释放自己,从而去了解对方的心理,协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得到身心的正常健康发展。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是我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从学校入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是学科的学员,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样一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要保证。其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必须具备一是热爱教育事业,胜任教学工作;二是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是具有健全的人格;四是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影响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心里健康必须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要落实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选择和布置,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能表面化。学校的成人教育应定期培训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学生生活、学习的心理健康保障。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明白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双重方面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但对教师的自身有影响,对学生的影响更大,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教师的情绪不好,就会影响课堂效果;教师的失误判断,学生会产生对抗和偏激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

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我也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带有的指示性说教,而是强调学生的体会和交流,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常抓不懈,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只有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了,才能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师生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我作为一名教师,我庆幸自己学习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及时的提高了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本人真的是受益匪浅啊!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9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本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做好个案辅导、登记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3、重视学生心理团体辅导工作。

4、不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做好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6、充分利用班队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最少开设两节以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三、内容要求: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包括阅读、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夕、升学考试前夕。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承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4、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及性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5、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课辅导。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教师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

(2)心理咨询室。逐步开放心灵家园,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逐步做到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

(3)办好心灵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一般的问题由心理老师转交班主任回复,特殊的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个别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在红领巾广播站、多媒体教室进行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

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重点将继续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新环境,以及学习方法、职业兴趣、交友方式方法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本学期我们将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1、继续开展心理健康课

在预备和高一年级开设心理课,每周1课时。旨在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格水平。本学期开设的课程将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普及、提高学习效率系列、学习认识自我系列(性别意识、自己的价值、悦纳自我)、人际交往技巧系列(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情感系列(包括师生情谊、感恩父母、什么是爱情)、人生规划(职业规划、价值观澄清)等。本学年的课程不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由课堂向外延伸。为了吸引学生关注,心理活动课几乎每节课都使用多媒体,几乎每节课学生都有活动可以参与,甚至还有户外活动课的内容。

2、健全心理咨询室的工作

咨询与辅导是达到学校心理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本学期延续了以前的传统,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15-13:00,丁洪春老师和郑佼佼老师会在心理咨询市或各自的办公室,接待来访学生的咨询或预约,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困惑。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各种形式及时必要的咨询、辅导。实践下来,这个部分的工作经过验证的确起到了一定作用的。不仅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而且好的口碑也在同学中传播,使得更多同学了解到这样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

3、网络BLoG公告站

考虑到学生上网的不便利,信箱设立的效果不佳。本学期网络BLoG的工作相对减少,仅针对课外拓展、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普及。一些学而有余力的同学在上网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并和老师进行交流。

4、管理心灵絮语栏目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与学校青春藤文学社联合,刊登一些文章介绍心理学常识,同时为心理咨询室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5、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通过全体测试儿童团体智力测验、Y-G人格测验,个别测试SCL90等来完成学校心理档案的建设。预测学生状况,防范于未然。配合教师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从以往工作的经验来看,这项工作往往会被大家忽视或者轻视,可有可无,可轻可重。希望通过新学年的努力,既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也能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崭新的形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

一、基础现状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具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我校的一大品牌,一大亮点,明确地表明了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以及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决心,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适宜成长的大环境。

2、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学年应该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发展方向分析

1、让教师更了解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当然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功能、实施途径与方法,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虽然我校教师对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论指导和深刻认识的教育是无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的,因此,本学年的一个重心应放在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正确认识上。

2、让学生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字眼来,内心极不舒服,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矫正性功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是本学年的重点。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年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都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的优势,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三、具体措施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集中解决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有机专题教育,如语文课,课文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可以直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体育课竞技项目教学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

3、整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材料,教师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可以通过召开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自学材料、外出培训等途径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设立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矫正性功能;咨询室设星星知我心信箱,专人解答学生来信;咨询室设星星和月亮谈心区,专人辅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做好心理咨询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5、编辑心理健康小报做到每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至少每班一份;发动学生采、编、出稿,办成学生展示认识成果和交流心得的平台;

6、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队会结合起来,落实发展与预防功能;尝试以队会的形式、班会的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春风化雨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途径,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红领巾广播站的月安排中至少有两周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开辟心理健康宣传专栏国旗下讲话主要围绕心理健康展开。

8、可以在学校网站开设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块,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档次,让更多人来支持、更多的专家来指导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9、注意收集活动材料,如照片、稿件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认知篇10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从课程管理、课程目标及内容、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力求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管理混乱

1、课程形同虚设

许多高职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摆设”,以应付各种检查,以一两堂全校性质的讲座就将该课程敷衍过去,课时常常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虽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但是在具体开设课程时往往忽略了它,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用以开设其他课程;部分高职院校教务部门甚至以“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安排紧张为由,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正式纳入教学管理体系,这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又一瓶颈。

2、课程归属混乱

部分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划入通识类课程由基础教学部门管理,由基础教学部门邀请相关教师上课,课程偏重于传授知识,课程实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而另一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划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管理,但是由于心理咨询中心是行政机构,不属于教学部门,在管理中缺乏系统的教学管理。

(二)课程目标理想化

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理想化倾向比较普遍。从课程目标设计上看,有些目标设置过于理想,而有些目标过于原则、空泛,不太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实际需要。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等提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目标无可厚非,但没有体现出目标的行为化、具体化和操作化。

(三)课程实施过程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把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的专业教学,学生大量背诵这些专业术语,对于解决自身心理问题,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毫无益处。

(四)课程考核过程中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缺乏理论指导,课程考核在实际操作中比较混乱。部分高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一个活动体验课程,这个体验的过程很重要,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过程认为并不重要,而部分高校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却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而仅采用书面考试的定量方法来考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这一手段很难反映出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水平。书面考试只能看出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程度,而学生了解到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并不能等同于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提高了。所以单靠考试这种定量的考核方法并不足以评价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效果。

二、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明确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灵成长,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感受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属性应当是体验性的课程,是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情境或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最终掌握调节健康心态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遴选适合高职大学生的心理教材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急剧变迁、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接受到多元的文化、多元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融合与冲突的过程中,高职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态度行为与需要上产生了显著的变化。笔者认为应当从大学生心理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所选择的教材内容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扰,为他们在生活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提供书面的指导。

(三)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

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选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实现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正如达克沃斯描述的教学观:“我为学生提供情境,促使他们思考,并观察他们如何做。他们告诉我如何思考,而不是我告诉他们如何思考。”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七环节教学法,这七个环节是:引起动机――创设情境――展开讨论―树立榜样行为――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引导同学们在提出问题、联系自我、深入讨论和相互争辩中获得对一些问题的亲身感受或体验,在深刻的体验中澄清对一些问题的错误认识,获得正确认识。当然,该教学法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要求较高,尤其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难度更大,所以应该与其他方法相互辅助,如: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

(四)构建科学地课程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