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运筹学的分支十篇运筹学的分支十篇

运筹学的分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5:10

运筹学的分支篇1

关键词:系统;运筹学课程;教学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元素为了特定的目的组成的有机集合,现代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系统内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它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的规律。运筹学是考虑整体优化、多学科配合及模型方法应用的一门综合学科,是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进而求解的科学方法。运筹学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但是,目前关于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个点上,如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提升、教学队伍的建设等,即使研究教学体系也缺乏整体全局的思考。因此,从系统角度研究运筹学课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运筹学课程教学现状

1.运筹学是考虑整体优化、多学科配合及模型方法应用的一门综合学科,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既没有按专业进行教学,也没有分层次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同质。

2.运筹学课程教学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和专业教育模式的惯性思维局限,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与市场化时代背景下面向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相矛盾。运筹学的实际教学体现的理念是毋庸置疑的,但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3.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运筹学实践技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不匹配。现行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理论与相应的算法,但由于学生层次比较复杂,对运筹学的前续知识如线性代数等掌握不足。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主要就是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与算法,忽略了运筹学实际上是一门实践科学。

4.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一般都是以试卷考试为主考核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考核,造成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重优化理论推导证明与解题技巧的传授。

5.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运筹学的学习需要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学生一旦数学基础不牢,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上课无精打采,下课无所适从。

二、运筹学课程教学系统

运筹学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等属性。

1.运筹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性。运筹学教学不是孤立的,既受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内容等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企业生产实践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运筹学课程教学必须从整体出发,充分协调内外部各种因素,将运筹学教学和内外部环境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

2.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运筹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进而求解的科学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等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运筹学课程教学定位于面向企业生产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培养学生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运筹学方法的作用,而实际情况又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运筹学课程教学也要动态变化。因此,运筹学课程教学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

3.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相关性。运筹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运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分层级进行教学,即“二表生”的数学基础较好,可适当讲解理论基础、数学建模及算法求解;对“三表生”的教学不仅要侧重于数学建模和算法求解,更要和专业、企业实践相结合进行授课,这是运筹学课程教学系统的相关性决定的。

4.运筹学课程教学的目的性。运筹学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它有一个统一的功能目标,就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继承文化、培养人才。运筹学课程教学从属于社会系统,培养的人才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运筹学课程教学定位于面向企业生产实践,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三、基于系统视角的运筹学课程教学

运筹学课程教学是由一般要素、基础要素、功能要素和支撑要素构成,这四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一般要素。一般要素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学生专业、层次等的不同,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分层次教学方法和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等;通过游戏教学、案例教学等措施提升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案例教学是学生生产实践的演练,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建模求解的能力。

2.基础要素。基础要素是由教材和参考资料、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基地等构成。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用要紧扣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设计,理论教学方面,可分层次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方面,在灌输学生运筹学思想和建模方法的同时,运用LinDo、LinGo等运筹学专业软件,对多数的建模及算法求解进行讲解。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和学生的层次、专业及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而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最好方式。

3.功能要素。功能要素包括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通过板书和ppt相结合,运用案例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运筹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而是一门严谨而有趣的课程。学习的效果通过考核方式进行检验,而单一的考核方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应该从多角度进行考核,可采取“实践能力+课程设计+基础知识”的考核模式。实践能力的考核,目的是增强学生建模及软件求解的能力;课程设计考核学生从问题的描述、分析到建模、求解及确定最优方案整个过程的能力;基础知识的考核是针对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算法等知识点的考核。

4.支撑要素。支撑要素是由教学网站的建设、学校给予的支持、企业生产实践等构成。运筹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学院与学校的支持,要与企业生产实践动态协同,其过程和效果可以通过教学网站的建设体现。

运筹学是经管专业的基础课,是后续课程的支撑,是与企业生产实践动态协同的一门课程。以整体性、稳定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等为原则完善运筹学课程教学系统,一般要素、基础要素、功能要素和支撑要素四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协同,可以使运筹学课程教学发挥“1+1>2”的整体效用。

参考文献:

[1]常绍舜.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系统科学学报,2011,(8).

[2]刘德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运筹学”教学改革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6).

[3]刘霞,刘艳伟.运筹学课程教学的模式分析与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4]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运筹学的分支篇2

关键词:运筹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一、运筹学学科特点

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1],其核心是研究优化的理论与方法。运筹学内容丰富、分支众多,已经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领域:运筹学应用、运筹学科学和运筹学数学[2]。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运筹学课程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运筹学课程已逐渐成为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工程管理、系统科学、信息管理、计算机、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运筹学课程必须既能满足理工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又能兼顾经管类等专业的要求。

运筹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定量分析。运筹学使用各种数学工具和逻辑判断方法,对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化的决策支持。(2)最优性。所谓最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空间上来讲,寻求整体最优;二是从时间上来讲,寻求全过程最优。(3)实用性。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筹学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工程优化设计、工程优化控制、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等。(4)多分支性。www.133229.Com由于运筹学是面向实际问题的,因此运筹学形成了很多分支,而且还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运筹学的分支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图与网络模型、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排序与统筹方法、决策分析、动态规划、预测、搜索论、随机服务理论和可靠性理论等。(5)以计算机为工具求解问题。由于实际问题通常变量较多,运用运筹学理论手工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且常常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应该借助于计算机工具求解。实际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本校的运筹学课程授课对象为理科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专业)、管理学科专业(包括管理科学、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管理、金融管理专业)以及工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大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是理科生源,管理类专业中除部分专业为文科生源,其余专业又为文理生源兼有。相比而言,理科生源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文科生源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如何做到在同一时空内,让学生们都能认识、理解、领会和掌握该门课程,并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尝试与改革。目前,我校在运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厌学现象较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日益增强,只对他们认为有用的课程感兴趣,而对其它课程则仅仅追求达到学分要求。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不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很难主动和教师形成互动,整体学习效果一般。他们将学习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上,甚至连计算方法和步骤也采用死记的方法。

2.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加强。运筹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很多老师在授课时,采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法,教学手段不够灵活,信息量少,如讲解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方法时,一节课画一张单纯形表,解一道迭代三次的题目时间可能就不够用了,教师只在黑板上孤立的画表格,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师生互动性差,教与学信息反馈不及时,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重视不够。由于大部分教师是重点高校数学专业出身,在给本科生上运筹学课程时,过多注重定义的解释,定理的推导,手工演算的培训上,对应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授不多,从而造成学生对运筹学的基本理论、模型求解方法多有较好的掌握,但当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却都显得茫然无措。很少有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不会用运筹学优化软件(如lingo、lindo、mathematic、matlab等)求解最基本的运筹优化问题,更难去解决实际问题。

4.课程考核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是以学生平时作业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习运筹学课程效果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只会套用书上算法,机械的进行手工计算,忽视了运筹学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偏离了运筹学的本质。

三、教学改革建议

1.分专业教学,体现专业特色。不同的专业,需

要不同的运筹学知识,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分类设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并有所侧重,如应用数学专业更应强调运筹学数学和运筹学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算法的证明和原理推导,还应具有一定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掌握运筹学的基本优化理论和优化方法,掌握课程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及其应用;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更应强调运筹学应用和运筹学科学,教学目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基本方法的应用上,使学生通过运筹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运筹学的思想、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多种灵活多变的实践方式,解决实际应用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教学手段、方式进行改革。

(1)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整数规划的分支定界法时,对于举例求解约束条件只有两个的例子时,可以选两个层次不同的同学当堂练习,启发学生用图解法求解,从而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2)改革教学手段,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突出应用性。传统教学模式的板书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段休息、思考准备的时间,但有时显得单调和低效、课堂信息量少,而且可观性差。对于运筹学这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推理和运算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应该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组合应用,实现运筹学课程教学的优化须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最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交互式教育,使学生及时了解运筹学发展动态,领悟新思路、掌握新方法,增强运筹学课程的前瞻性和应用性。应用这些最新科技成果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更好地为实际应用服务。

(3)改进教学方式。变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为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计算机实验、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举办专题讲座能较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沿动态,为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性人才打下基础;开展计算机实验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主要是通过创建计算机能识别的运筹学模型、编写运筹学算法程序和运用计算软件去求解模型这三个环节去实现;参与社会实践则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运筹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生产实践的活动中接受检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本课程的实践需要和社会价值,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获得成就感。

(4)建立多种联系方式和学习平台。建立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以学校的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起师生交互式的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将电子教案和其他教学资源放在网络系统里,供学生查阅、复习或下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给学生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通过qq,e-mail等现代科技技术加强联系,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加大案例分析和建模培训力度。单纯的讲解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例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运筹学在理论上很完美,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目的性。第二,真实性。第三,结果的优化性。加强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运筹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加强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动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而数学建模的主要方法都来自于运筹学的内容。目前来说,建模竞赛几乎受到了所有高校的高度重视,我校从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将数学建模带入课堂,适当介绍建模竞赛的历年考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竞赛,通过竞赛来带动运筹学的教学。

4.改变考核方式。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但是传统考试方式考核的只是理论知识与解题技巧,而运筹学的考核重点应该是学生的优化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与其他课程相比,运筹学的考核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多样化的。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既要体现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在成绩考核方面应当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方面。基础知识考核用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算法的理解及应用,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每堂课的课后习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初步的

数学建模、应用运筹学理论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做几道应用型的题目,并且只建模不必非求出解;创新能力考核主要是通过布置几道优化方面的数学建模案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优化方法求解,不仅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能运用相关优化软件求解出精确的结果。

5.适当介绍分支由来和现今理论前沿。不同的运筹学分支有各自的特点和经典方法,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非线性规划的kuhn-tucker条件,对策论的划线法,这些经典方法都有着各自的创始人和来龙去脉,通过对各分支名人和历史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把握运筹学的发展史,从宏观上对运筹学各个分支有整体的认识。同时,通过名人的介绍还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运筹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运筹学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相信通过对运筹学课程教学做一系列的改革,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辅助作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既掌握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取得令人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运筹学的分支篇3

关键词:运筹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一、运筹学学科特点

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1],其核心是研究优化的理论与方法。运筹学内容丰富、分支众多,已经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领域:运筹学应用、运筹学科学和运筹学数学[2]。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运筹学课程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运筹学课程已逐渐成为应用数学、管理科学、工程管理、系统科学、信息管理、计算机、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运筹学课程必须既能满足理工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又能兼顾经管类等专业的要求。

运筹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定量分析。运筹学使用各种数学工具和逻辑判断方法,对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化的决策支持。(2)最优性。所谓最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空间上来讲,寻求整体最优;二是从时间上来讲,寻求全过程最优。(3)实用性。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筹学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工程优化设计、工程优化控制、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治理等。(4)多分支性。由于运筹学是面向实际问题的,因此运筹学形成了很多分支,而且还在不断的向前发展。运筹学的分支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图与网络模型、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排序与统筹方法、决策分析、动态规划、预测、搜索论、随机服务理论和可靠性理论等。(5)以计算机为工具求解问题。由于实际问题通常变量较多,运用运筹学理论手工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工作量非常大,且常常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应该借助于计算机工具求解。实际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本校的运筹学课程授课对象为理科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专业)、管理学科专业(包括管理科学、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工商管理、金融管理专业)以及工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大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是理科生源,管理类专业中除部分专业为文科生源,其余专业又为文理生源兼有。相比而言,理科生源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文科生源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如何做到在同一时空内,让学生们都能认识、理解、领会和掌握该门课程,并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尝试与改革。目前,我校在运筹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厌学现象较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日益增强,只对他们认为有用的课程感兴趣,而对其它课程则仅仅追求达到学分要求。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不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很难主动和教师形成互动,整体学习效果一般。他们将学习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上,甚至连计算方法和步骤也采用死记的方法。

2.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加强。运筹学是一门实用性课程,很多老师在授课时,采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法,教学手段不够灵活,信息量少,如讲解线性规划中的单纯形方法时,一节课画一张单纯形表,解一道迭代三次的题目时间可能就不够用了,教师只在黑板上孤立的画表格,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师生互动性差,教与学信息反馈不及时,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重视不够。由于大部分教师是重点高校数学专业出身,在给本科生上运筹学课程时,过多注重定义的解释,定理的推导,手工演算的培训上,对应用运筹学的理论、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授不多,从而造成学生对运筹学的基本理论、模型求解方法多有较好的掌握,但当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却都显得茫然无措。很少有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不会用运筹学优化软件(如lingo、lindo、mathematic、matlab等)求解最基本的运筹优化问题,更难去解决实际问题。

4.课程考核方法比较单一。通常是以学生平时作业加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习运筹学课程效果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只会套用书上算法,机械的进行手工计算,忽视了运筹学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偏离了运筹学的本质。

三、教学改革建议

1.分专业教学,体现专业特色。不同的专业,需

[1] [2] [3] 

要不同的运筹学知识,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分类设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并有所侧重,如应用数学专业更应强调运筹学数学和运筹学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算法的证明和原理推导,还应具有一定的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掌握运筹学的基本优化理论和优化方法,掌握课程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及其应用;经管类专业运筹学更应强调运筹学应用和运筹学科学,教学目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掌握以及基本方法的应用上,使学生通过运筹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运筹学的思想、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采取多种灵活多变的实践方式,解决实际应用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教学手段、方式进行改革。

()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整数规划的分支定界法时,对于举例求解约束条件只有两个的例子时,可以选两个层次不同的同学当堂练习,启发学生用图解法求解,从而鼓励学生举一反三,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改革教学手段,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突出应用性。传统教学模式的板书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段休息、思考准备的时间,但有时显得单调和低效、课堂信息量少,而且可观性差。对于运筹学这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推理和运算复杂的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应该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组合应用,实现运筹学课程教学的优化须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最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进行交互式教育,使学生及时了解运筹学发展动态,领悟新思路、掌握新方法,增强运筹学课程的前瞻性和应用性。应用这些最新科技成果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更好地为实际应用服务。

()改进教学方式。变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为课堂讲授、专题讲座、计算机实验、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举办专题讲座能较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沿动态,为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性人才打下基础;开展计算机实验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主要是通过创建计算机能识别的运筹学模型、编写运筹学算法程序和运用计算软件去求解模型这三个环节去实现;参与社会实践则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运筹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社会生产实践的活动中接受检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本课程的实践需要和社会价值,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获得成就感。

()建立多种联系方式和学习平台。建立基于校园网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以学校的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起师生交互式的网络交流平台,教师将电子教案和其他教学资源放在网络系统里,供学生查阅、复习或下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给学生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通过QQ,e-mail等现代科技技术加强联系,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大案例分析和建模培训力度。单纯的讲解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例题,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运筹学在理论上很完美,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目的性。第二,真实性。第三,结果的优化性。加强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运筹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加强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动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共事的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而数学建模的主要方法都来自于运筹学的内容。目前来说,建模竞赛几乎受到了所有高校的高度重视,我校从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将数学建模带入课堂,适当介绍建模竞赛的历年考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竞赛,通过竞赛来带动运筹学的教学。

运筹学的分支篇4

【关键词】运筹学农业院校农业系统

【中图分类号】o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13-03

【abstract】thisarticlefirstlydescribesthedevelopmenthistoryofoperationsresearchinagriculturaluniversity,thenintroducesthechangesanddevelopmentofcoursenature,coursecontentsandteachingmethodsintheteachingofoperationsresearchinagriculturaluniversity,theapplicatioonprospectsoftheteachingcombinedwithresearcharediscussedattheendofpaper.

【Keywords】operationsresearchagriculturaluniversityagriculturalsystem

一、运筹学课程在农业院校的历史

运筹学是一门20世纪30年代在英美发展起来的科学,首先应用于军事,二战结束后转入民用,[1]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钱学森、许国志将其引入我国,并由华罗庚等一大批科学家结合国情加以大力推广。运筹学主要是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辅之以计算机运算,来研究和解决各类系统中的最优化问题。在钱学森提出的系统科学体系结构中,运筹学和控制论、信息论一样,属于基础科学之下的技术科学,可应用于各类工程技术,如军事系统工程、能源系统工程等各类系统工程。[2]运筹学在农业系统工程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众多优秀应用范例,可用于粮食调运、场地选址、劳力安排、作物布局、沟渠管道铺设等诸多方面,[3~4]例如我国运筹学运用初期最广为人知和容易明白的“打麦场选址”问题,曾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黄淮海平原农业时空开发配置模型”,曾于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等。1985年在西安举办了首届非运筹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讨论会,我国的一些农业院校,如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中已有多年开设运筹学课程的历史,一般作为经济管理、工程、计算机与数学等专业的必修或专业选修课程。目前,随着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全面改革与调整,农业院校里运筹学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二、农业院校运筹学课程变化与发展

1.课程性质的扩展

一方面,因为培养方案的改革需要进行课程压缩与调整,所以运筹学在一些原来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商学院、工学院中面临着学时压缩或者被取消的局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业院校将运筹学纳入了公共选修课范围,使得更多农科专业的学生也有机会接受运筹学优化思想和方法的学习,农业院校中普及运筹学教育有如下两点益处:

(1)有助于调整和完善农科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运筹学是一门典型的应用技术性学科,能应用于各个领域,运筹学课程能帮助农科大学生提高科学管理与决策的水平,学习到一些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适应能力。

(2)有助于学科交叉而产生农科专业上的拓展性应用。运筹学的本质决定了,一个好的运筹学实践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对运筹学模型方法的熟练应用,二是对所研究专业问题的深入了解,两者缺一不可,紧密结合。通过对农科专业大学生开设运筹学公选课程,突破了运筹学应用瓶颈,使他们成为两个条件都具备的复合型人才,更好的在所学专业中应用到运筹学优化决策的思想与方法,从而产生学科交叉所带来的科技创新、拓展性应用等诸多优势。

2.教学内容的调整

运筹学作为一门较新的学科,本身在不断的发展着,较之几十年前,又有不少新的分支,如多目标规划、预测、稳定性理论等,因此授课内容根据专业需要也不断有新的内容加入并对原有内容进行调整,如物流、交通运输等专业学生应加强运输问题、存储、网络流等方面内容,工科专业学生,可增加稳定性理论,而生物专业学生,可加强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内容等。运筹学内容的扩展使得更有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运筹学中一些新的算法,如内点算法、分支定界法等算法的更新,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模型的复杂程度,使得农科专业大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只要具备一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方面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就能较好的学习和应用。因此,新算法的引入也有助于农业院校中运筹学的普及教育。

此外,在早期的运筹学教学中,主要强调数学模型和方法的应用,而现在除了工程、计算机和数学专业的学生仍然将此作为学习重点以外,其余专业的学生更多地注重运筹学的应用与实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的运筹学教育中逐步呈现出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运筹学教材中加入案例教学的内容,如胡运权的《运筹学基础与应用》即在第四版时增加了案例作为综合练习。对非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引入实践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更多的各专业的管理人才。

3.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出发,运筹学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课堂讲授,而是大比例的增加了上机实验和案例讨论的学时,从而形成了集“理论学习――实例讨论――上机求解”三大步骤为一体的完整学习过程,更好的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凸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一些重要结论、方法的思维过程,开启学生智慧,同时有计划的组织安排学生写小结、写小论文,并进行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例如,在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等数学规划的学习中,更多地启发学生自己去体会运筹学“初始方案――最优检验――方案调整”这种逐步调整直至最优的思维模式,以使学生对这种算法思想有更深刻的体会,并可联系到学习生活中,只要坚持正确的目标(最优检验),不断的进步和改进(方案调整),则不论起点高低(初始方案),都可以最终到达理想境界(最优方案),以加强学生印象。再如,启发学生用反证法去“发现”贝尔曼的“最优化原理”,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定律并不总是高深晦涩,动态规划这一重要分支的理论基础“最优化原理”其实来源于一个众所皆知的简单道理,更好的领悟到运筹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特点。

4.教学条件的进步

近十年来,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首先是高等院校中普遍具有了多媒体授课的条件,使得运筹学课堂上可以摒弃教师满堂讲授、算法推导的内容设置,而采取以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为主,以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线,通过典型案例引导、重点讲授原理、理论,结合课堂上应用计算机软件上机求解、个人研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设计性课题分析等课堂内容的设置,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典型模型并初步掌握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模型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运筹学上机软件有了更多的选择。2000年以前国内介绍运筹学上机软件及模型实现的资料十分匮乏,上机时大多采用国内一些院校自行编写开发的一些运筹学软件包,能实现的模型有限。发展至今,运筹学上机软件已经有了极为丰富的选择,推出了一批介绍如何利用eXCeL、LinDo、LinGo、winQSB、matLaB等软件实现运筹学模型的教材,使得实验老师有了更多的参考和选择,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和学时的差异来安排上机软件和上机内容,使之具备运用计算机软件求解、分析各类运筹学模型的能力。同时,高等院校近年来大多改善了实验机房上机条件,建设了课程支持网站,使得教学条件全方位得到提升,为提升运筹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起着风向标的导向作用,近年来运筹学的教学考核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从单一的结业考试发展到将课堂讨论、课外论文、上机实验等全方位学习过程都纳入到考核体系,使课程成绩不仅反映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反映了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与用计算机解运筹学问题的能力。

三、农业院校运筹学教学的意义

农业院校中的“运筹学”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在农业经济、农业工程、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等诸多研究领域中存在着丰富的可研究领域,能够将运筹学的优化思想和模型应用于其中,这些都为运筹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案例和课题资源。在每节运筹学课堂,笔者都要求学生去搜集运筹学模型方法应用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论文并将此作为一次课外考核,以引导学生思考运筹学与自己专业的结合点。近年来,在本科毕业论文和研究生论文中也越来越多的看到了运筹学的应用,如用目标规划做农业系统区划,用层次分析、灰色系统等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用蒙特卡洛模拟、系统动力学做系统预测等。

农业院校坚持“运筹学”教学对于学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7年科协年会上发言开篇所指出,系统生物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目前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大多是运筹学模型的应用,运筹学中的数学规划、组合最优化己经成为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广泛地用于生物分子序列比较,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复杂网络的结构探索等方面的研究,[5]近来又有研究者尝试着将排队论模型应用于基因代谢途径研究,也产生了创新性的成果。可见,运筹学与生物学科的进一步紧密结合,研究方法手段的进一步成熟,必将快速推动学科的发展,使这一交叉学科成为21世纪初的科学研究热点和重点。农业院校中农科、生命科学占据着重要地位,为紧跟当今学科发展前沿,在农科专业中进行运筹学的公选课、通识课的普及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运筹学在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反之也为运筹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辟了新的领域,打开了一扇通向新探索和新创造的大门。[5]农业院校通过将运筹学模型和定量方法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农业院校的运筹学研究地位,提高运筹学研究水平,同时也将有助于我国早日达到运筹学应用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四、农业院校加强运筹学教学途径

1.注重专业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农业院校运筹学教学面临着教学对象专业差异较大的现实情况,应根据各专业将运筹学作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或公选课开设的不同性质,在选择教材、设计课程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案例、制作电子课件等时,均需根据对象不同而分别设置,做到因材施教,尽量贴近学生专业,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例如对于授课专业较为复杂的公选课,着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采取案例教学、计算机求解的方式,避免学生在解题技巧、作业上耗费过多精力而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也使学生有充分时间熟悉案例,提高实践能力。坚持注重专业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是保证运筹学教学质量,扩大授课面的根本所在。

2.关注学科发展,积极革新内容。

关注运筹学研究领域新的发展,将新的理论和应用及时引入到课堂上,使学生能紧跟发展前沿,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专业内应用新理论方法,训练他们发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另一方面,由于运筹学分支众多,每个分支都在农业领域有着丰硕的应用成果,因此在介绍每个分支的模型和方法时,尽量结合学生所在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以激发学生兴趣和获得更多的认同感,由此,也使得教师更了解校内研究和应用现状,有助于学科交叉催生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合作,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

3.结合数学建模,优化课程体系。

运筹学是数学建模中的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蓬勃发展,参加人数众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将运筹学和数学建模培训相结合,优化了校内的资源配置,也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全面。此外,要解决好不同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叠和交叉的问题,例如运筹学中的“决策论”中的决策数方法,也出现在管理学课程的内容中,运筹学中最小数在数据结构课程中也有涉及,因此需要将运筹学相关课程整合起来,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的优化与融合,以推动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

五、总结

正如运筹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一样,农业院校中运筹学课程也经历了高潮与低谷的交叠。尽管将运筹学作为专业必修、选修课程的专业在部分农业院校中有所减少,但是无论是将定量、模型和计算机方法引入到传统农科等专业中的发展潮流,还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近年来的蓬勃发展,都为运筹学在农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和环境。一方面运筹学自身正在不断完善着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另一方面运筹学将作为一门基础的优化课程,以选修课、公选课等形式介绍给更多专业的学生,更好的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农业领域中更多的使用运筹学方法来定量分析与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FriderichS.Hiller,markS.Hiller.introductiontooperationsResearch[m].newYork,US:mcGraw-HillCompany,2005:145~156

2上海交通大学编.智慧的钥匙:钱学森论系统科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日志.运筹学在农业中的应用(1)[J].江西农业科技,1983.1:30~31

运筹学的分支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筹资渠道;体制

一、我国高职院校筹资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筹资机制是高职院校为筹集办学资金而构造的筹资系统及其相互联系、作用和推进其运行的具体方式。国外发达国家在扩展高职教育筹资方面有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多数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筹资渠道成多元化势态发展,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投入、学杂费、助学金及合同款项、捐赠收入、销售与服务收入、其他收入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来自政府投入、学杂费、销售与服务三个渠道的收入占总经费的绝大部分。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十分紧张,高职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发展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而我国高职院校资金来源渠道又比较单一,仅能维持学校基本日常开支,用于教学设备与设施的建设资金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突破传统的筹资模式,拓展筹资渠道并提供制度保障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筹资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院校筹资渠道的拓展

近年,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呈增长趋势,传统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已满足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筹资经验拓展资金来源。

1.银行贷款。高校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只能满足日常教学活动各项开支,很难有大规模的节余资金投向基本建设。高校由于具备政府的有力支持,具有较稳定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行业的发展比较平稳,与企业相比面临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小,因此教育投资日益受到金融行业的重视,逐渐成为金融行业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普遍大规模地向银行贷款。

2.社会集资支教。社会集资主要是指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为高校建设垫付资金。例如,我国当前大学新校区的学生公寓大多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出资建造的。学校和企业签订关于资金投入和返还的协议。大学新校区建成后,学校将资金返还给企业的途径主要是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此外还包括新旧校区土地资产的置换收益、配套服务的经营收入,以及后勤部门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收入等。

3.科研、产业公司的运作为高职院校提供资金保障。高职院校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岗位培训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市场需求结合专业优势创建校办企业,加强企业运作管理水平,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4.争取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捐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接受捐赠办学经费的效果并不理想。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我国2003年捐赠收入在高校经费来源中的比例只有1.5%,社会捐赠的数量非常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国外为了鼓励社会捐资助学,采取了税收税减免、设立专门的筹资机构、强化对捐资的规范化操作,确保教育捐赠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并对奖学金和建筑物等冠以捐赠方的名称以提升捐赠方的社会声誉和地位等措施,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5.发行教育。国家可以吸取福利和体育成功发行的经验试发行教育,将所筹款项用于增加国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也可以将教育的奖项设置与教育挂钩,如获得受教育机会或学习基金等。发行教育是高等学校利用自身声誉来筹集资金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我国还不多见。发行教育募集到的资金可以用于高校资金周转、偿还债务或高校某些项目的建设。

6.试行股份制学校。可以借鉴现代股份制企业的运作方法,以股份制的形式办高校。股份制高校的股东可以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股份制高校可以增加社会及个人投资办教育的热情。同时,将教育成果同自身经济利益挂钩也可以有效地监督办学成果、提高办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筹资渠道的制度保障

本文通过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高职院校筹资制度保障体系。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外部保障机制;二是内部运行机制。

1.外部保障机制

(1)政府教育经费的划拨制度。高校筹资机制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制度保障问题。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是高校筹资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目前我国高校经费拨款实行的是“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分配方式。其中少数高校由地区或县级财政划拨。这种教育财权和事权的分离和政府教育投资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高校经费分配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约束型的制度,它最大的问题就是综合定额的不科学和不能够较大程度地把拨给学校的资金同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益和按社会需要办学挂钩,难以发挥政府通过财政拨款调节教育供求关系的作用,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上更难以有所作为。因此,当前一方面要改革政府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制度,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一种“高校按需办学、政府按产办学”的需求约束拨款制度;同时还要逐步设立和实行教育基金制,使政府对高职院校拨款、科研项目合同拨款和学生资助拨款逐步结合起来。

(2)教育捐赠免税制度。社会捐赠是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另一种渠道,在美国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社会捐赠在高校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国一些名校接受的捐赠与捐赠基金投资收入,已有相当规模。而我国捐赠收入在高校经费来源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除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人们思想观念有关外,还与我国捐赠制度不完善大有关系。如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规定,国家鼓励自然法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公益事业进行捐赠,但在有关捐赠免税制度中,只有对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和红十字会的捐赠才准予全额扣除个人所得税,而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捐赠则没有相关规定。因此,政府应尽快制定企业、个人或社会团体捐赠教育资金免税制度,拓展社会对职业院校的捐赠资金来源。

(3)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学费作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要来源,收费标准的确定应依据高等教育成本和学生及其家庭的现实支付能力。但学费标准的确定以此为依据在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与学费相关的各方,包括政府、学校、学生家庭在利益上存在一定矛盾,政府更多关注的是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以及财政支付能力,学校关注更多的是教育成本,学生及家庭关注的是其对学费的支付能力。为了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还应采取以下措施:采取差别学费政策,不同类别的学校,不同专业,同一类别的不同教育质量的学校,学费标准应有区别。同时制定配套的学生资助制度,营造良好的学生资助政策环境。

(4)社会信用机制。我国高校筹资活动是建立在现代资本金融市场上的高度信用活动,建立适当的高职院校信任评价机制,使其保证高校资金营运过程中的诚信交易,避免产生人际关系网带来的负面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的高职院校社会信用环境对高职院校筹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内部运行机制

(1)筹资风险预警与防范。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高校的法人主体地位也基本确立。它赋予高校愈来愈多的独立和自我管理权利,高校在办学资金筹集、教育经费的使用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权。目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和基建规模的迅速扩大,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高校筹资渠道的拓展,一些高校开始出现负债运营,高等院校也成为新兴的债务人。高校通过负债筹资进行基本建设,在较短时间内高校的办学规模得到了扩大,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高校负债筹资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但是与此同时,负债运营又是一把“双刃剑”。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元到2000亿元。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认为,“高校债务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目。”邵鸿说,除去银行贷款,许多债务是通过工程建设方垫资和一些单位的投资,保守估计高校债务4000亿元。大学的巨额债务使银行增加了财务风险,有可能最终成为国有银行新的不良债务,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高校的高负债率已对高校的远期发展埋下了很深的隐患。因此,认真研究、防范和化解高校财务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防范机制,可以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建立高职院校筹资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建立高校筹资财务评价系统,可以对高校筹资工作的绩效进行全面、统的评估。由于考核高校的经济效益与考核企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与企业的成本费用概念相比高校运用资金的主要部分都是消耗性的,具有不可补偿性,因此,高校的产出成果形式比较复杂,具体表现为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等多目标形式,财务指标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高校筹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是按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以动态管理的要求为出发点,以绩效和风险评价为核心,从财务角度全面、系统地评价高校的最终实绩和运行效率,可以突出有限的评价目标,促进高职院校全面健康发展。

(3)类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制度。类企业行为分析是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提供的工具,对大学的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型构大学管理规划和组织文化的方法。在市场和全球化改革浪潮的冲击下,高校的企业性和技术创新职能日益突出,高校也不再是单纯的非赢利组织。从形态上看高等学校与企业具有组织的共型性。厉以宁曾指出,“任何一个教育单位,不管他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都要计算收入与支出,都要实行经济核算,设法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经营得当,教育单位不是不能带来利润。”高校组织和企业的相似性,决定了现代企业制度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高职院校筹资活动,应引进现代企业灵活多变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以促使我国高校筹资工作良好运转,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构建高职院校的筹资体系既要有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外部保障体制,也要靠学院自身建立一套内部运行机制,才能使高职院校筹集资金到位并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艳.构建我国高校筹资保障机制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7).

[2]徐光宇.高校筹资渠道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1(1).

[3]刘瑞波.高等教育筹资市场化的基本方式[j].教育科学,2004(1).

[4]张济琳.利用资本市场为高校融资问题初探[j].高等教育,2004(4).

[5]杨周复,等.高等院校运作与风险防范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6).

运筹学的分支篇6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资金募措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b

湖北经济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是以新制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体育教学俱乐部为中心和主线,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溶体育课内与课外活动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并养成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主体育能力的提高和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俱乐部资金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财力资源,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多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仅依赖学校的教育投入来发展。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学生对健身、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强,单一的学校行政拨款已难于满足体育俱乐部发展的需要,此时积极主动地筹措体育俱乐部资金,就显得十分必要。

1筹措体育俱乐部资金的原则和要求

(1)合法守法,依法筹资方式和筹资手段都有相应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定,体育教学俱乐部必须严格遵守执行这些规定。遵守国家法令、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依法筹资是体育教学俱乐部资金筹集的基本前提。

(2)立足学校,积极探索,稳妥推进。体育俱乐部收费是一个热点和敏感性问题。能否面向学生收费、采取何种形式收费、收费项目能包括哪些、标准如何制定等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具体的解答,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

(3)面向社会,积极主动,广辟财源。高校体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社会性、地域性很强的事业,具有多元辐射功能。体育教学俱乐部应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辟多种资金渠道。

(4)满足需要,减少占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筹集数量与占用时间,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提出的支付要求和报酬不同。所以,为减少支付成本,体育教学俱乐部应遵循“满足需要,减少占用”的要求,合理确定筹资数量,科学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和筹资结构,尽量提高筹资效益。

2筹措体育俱乐部资金的途径与渠道

(1)积极寻求学校支持,筹集俱乐部发展资金。一直以来,我院都十分重视体育教育事业,先后投资近亿元,兴建了高水准的体育场地设施。这为体育俱乐部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但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仍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继续投入。所以,在筹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资金时,必须取得学校的支持。

(2)面向学生收取体育俱乐部活动周转资金。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主体是全体在校学生。因此,有必要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活动周转资金,但对这部分资金一定要用之于学生,在学生毕业时退还给学生。据此,我们拟定,新生入学时,每人交50元作为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周转资金,毕业时退还本金。如以平均每年招新生5000名计,4年时间可收取活动周转资金100万元,除去学生大四毕业时退还25万元本金外,可实际用于周转的资金为75万元。

(3)充分利用体育场地设施,适当收取场地维护费用。我院既有的体育场地设施首先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在此前提下,适当向学生和社会人员收取场地维护费。收取场地维护费一要建立在自主、自愿、自立的基础上,二是只能在课余时间,对部分场馆进行收费。目前,我院仅对网球场地实行收费。

(4)主动走向社会,广泛吸纳个人,社会团体赞助。目前我院具备了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拥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从全民健身的角度来看,我院具备向社会公众开发部分场地设施的硬件条件和人文条件;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我院具有开拓市场的前景。所以,只要我们能主动走向社会,就有可能得到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关注与支持,进而获得其赞助。

3体育俱乐部资金的使用

体育俱乐部资金的使用即体育俱乐部资金的支出管理。所谓支出,是指为实现体育俱乐部的计划,进行培训和维护场地机械以及开展业务活动所支付的费用。根据我院体育教学部的实际情况,所筹措来的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支付场地维修费;②购置体育机械(主要用于购买易耗的体育用品);③支付外聘人员的劳务费(包括外聘的勤杂人员、教师、专家等);④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的业务费;⑤支付体育宣传费用(包括对校内、校外宣传两个部分)。对以上支出的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计划额和开支标准办理支出。在使用资金时,应做到专款专用,精打细算,保证重点,兼顾一般。

4效果分析

运筹学的分支篇7

一、经济资源收益结构与社会福利保障的特征

(一)经济结构与资源收益特征从广州市统计局了解到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9112.76亿元,其中,全年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499.9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6%;在工业经济效益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6.9亿元,增长6.1%;实现利税总额1369.32亿元,增长18.0%;实现利润总额739.71亿元,增长22.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41.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32%。可见,国有企业及公共经济资源收益可以成为社保基金资金后盾。

(二)社会福利保障特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从1951年2月养老制度建立开始,不同阶段、不同规定,逐步解决了不同群体的社保问题。由于历史及制度原因,产生参保时间、地区、缴费层次、缴费金额等不同,客观造成保障专户资金积累不足,今年社保的全国性统一,增加了财政未来资金支付的极大负担。

因此,在社保基金资金筹集与运营管理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资源收益作用,长期有效筹集社保基金资金,又要实行社保基金资产分模块核算及科学运营管理,解决社保资金的现在支付问题,并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做好未来资金积累。

二、社保基金资金资产的长期有效筹集

(一)政府公共事业投资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归集筹资方式结合我国经济处于高度发展时期,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交通、电力等公共经济资源投资建设。近年,广州财政对广州地铁连续保持每年约40亿元投资。如果财政每年对地铁等公共建设投入资金,首先划拨入社保基金,然后以社保基金作为主体,对地铁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及收益直接管理,这样财政投资形成的经济资源及收益,将成为社保基金筹资的长期资金来源。

(二)国有企业的收益管理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筹资结合广州拥有关系国民经济生活、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机场、高速公路、造船、电力等收益能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41.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3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6.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369.3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39.71亿元。如果社保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收益管理,将国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年度收益,按一定比例拨付到社会保障部门,有利于保证社保基金现金的长期持续流入。

(三)社保基金资金参与地方国有企业上市筹资社保基金资金通过参与地方国有企业上市,能有效快速地筹集社保基金资金。从广州国资委调查了解到,计划在今年将珠江啤酒、南方碱业、广州酒家等九家国有企业上市筹资。社保基金资金参与即将上市的国有企业初始投资,使社保基金资金成为大股东,这样随着企业在股票市场的上市,将得到远远高于原始投资价值的市值,使社保基金快速获得较高投资收益,确保社保基金资产快速稳定增值保值。

(四)政府民生工程项目投资与社会福利保障基金筹资结合近年,政府部门加大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资金投入,加强廉租房的投资建设。广州财政一般预算连续多年将3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2009年还增加到5.2亿元投资。如果政府将廉租房固定资产转化为社保基金有形资产,并将廉租房管理与低保人员的就业生活管理及社保基金资金管理相结合,客观体现为社保基金资产和收益的长期增加。

三、社保基金资金归集与分模块核算运营管理模式

(一)基于社保基金筹集角度个人和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在社保基金内积累到一定时期,未来需要支付给参保人,应该表现为负债筹资;政府对公共事业、国企、保障住房及设施投入资金,划拨进入社保基金,这部分表现为社保基金的“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和“实收资本”增加;对公共事业收益的直接管理,表现为获得长期资本投资收益。

(二)基于社保基金资金运用角度个人、企业缴纳的保险费加上政府拨入资本,归集构成社保基金筹集体系内容,必须做好社保基金资金的分模块核算及运营管理(如图1所示)。企业和个人缴纳形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金账户,供应目前社保资金支付;由政府划拨和来自于公有经济的资金额支持社保未来长期资金需要。确保现在社会福利保障正常运行,同时创建社保基金的长期增值保值运营机制,保证未来社保基金资金的持久长期有效供应。

四、社保基金归集资金的分模块管理内容特征

(一)社保基金的资金运营管理内容特征在社保基金的核算运营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目前来参于个人和企业筹集的社保基金财政专户资金核算运营,保证资金统筹和收支预算平衡管理。其次,为了应对未来社保资金支出的巨大缺口,社保基金还应该将政府拨入的公共资源投资资金,进行准确核算和严格的收益管理,形成社保基金资金长期良性积累渠道。

(二)社保基金的资金综合归集与分模块运营的体系特征为了做到有计划科学积累社保基金资金,必须实行科学的资金分模块核算运营管理。遵循以收抵支略有结余、量入而出收支平衡、持续资金累积原则,将综合筹资归集而来的社保基金分成10份额四个模块规划核算运营。其中,10%为保障备用金用作库存现金周转备用;30%为现在支付资金,直接用于支付当年全市医疗、养老及失业等保障资金支付,确保当前社会福利保障;30%为高收益资本投资资产,用于高收益金融投资、国有企业及公共交通事业等投资,确保社保基金资金资产长期保值和增值;30%为保障事业资产,用于整备社区医疗条件、社会养老需要的老人公寓、老人医疗看护床位、电子监护设施和人员培训等福利事业投资,不断支持并完善广州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创造社会福利养老条件。

可见,社保基金资金分1333模块会计核算及运营管理模式,在专项资金的征缴、支付、划拨过程中,通过财政统一专户的行政预算会计职能,调动了社会公有经济资源作用,体现了社保基金的社会共享福利性特征。

五、社保基金资产筹集与分模块运营管理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福利保障制度是个长期有机系统工程,必须结合经济结构和福利保障特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资源,广开筹资渠道,严格做好社保基金资金的科学运营管理,做好社保体系建设和资金长期有效供应。

首先,在社保基金的筹集方面,全面做好个人及企业社保资金的正缴,发挥社会主义行政职能和公有经济资源优势作用,有利于加强社保基金统筹归集管理,有效做好社保基金长期筹集积累。其次,社保基金实行资产分1333模块核算综合运营管理。第一,有利于有效承担现在五项福利保障支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付,为不同群体国民提供福利保障;第二,有利于发挥社保基金的资本作用,获得高额资本理财收益,有效保持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第三,加强社保基金资金对社区基本医疗卫生、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及服务组织建设投入,有利于以有限的资金,充分有效调动社会家庭等方面的福利保障资源,为社会养老保障提供条件;第四,做好公有经济资源收益管理,有利于社保基金资金长期积累,保证长期有效供应社会福利保障资金。

总而言之,为了确保社会主义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开源扩大拓宽基金筹集渠道增加资金筹集,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利用公有经济资源建立多层次长效社保基金筹资渠道。另一方面严格社保基金资金分配运营科学管理,做到节流储蓄做好社保现在支付和未来资金增值保值储备管理,完善社保基金资金核算及运营管理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切实做好社会福利保障工作,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运筹学的分支篇8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91-02

运筹学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为行政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运筹学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军事作战、科学实验、财政经济以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1,2]。我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信息与数学学院,运筹学一直被定为专业必修课列入培养方案,有多年的教学历史。笔者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想法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运筹学的特点及关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运筹学的基本特点是:(1)运筹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军事部门、民政事业等研究组织内的统筹协调问题,故其应用不受行业、部门之限制。(2)运筹学既对各种经营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又涉及到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最终能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并应收到实效。(3)它以整体最优为目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力图以整个系统最佳的方式来解决该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对所研究的问题求出最优解,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所以它也可看成是一门优化技术,提供的是解决各类问题的优化方法。(4)多分支。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分析、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等。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以及上述运筹学特点,笔者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目的是综合各学科知识,利用运筹学的方法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建模,同时牢固掌握各种优化算法,并能利用各种编程工具将优化算法予以实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运筹学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必修课程,能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培养目标提供有效支持。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将针对传统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1.教学目的的改进。由于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信息与数学学院,导致在传统的运筹学教学中,存在重理论与分析、轻应用与实现,即仅重视数学模型的构造以及解的存在性分析,而忽略了模型的有效求解,加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本身动手能力不强,导致很多同学在运筹学的学习过程中进入了“运筹数学”层面[3]。笔者认为,运筹学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算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筹学的精髓,但是仅仅注重构造数学模型和算法的设计,而忽略算法的编程实现是不可取的。运筹学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熟悉运筹学各类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编程软件编程求解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运筹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应该成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进。传统的运筹学教学内容是以典型问题为依据来引出运筹学的各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着重研究问题的求解算法以及算法的灵敏度分析。这些内容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并不是十分的困难。然而,由于运筹学的内容比较丰富,学习的课时有限,不可避免地导致忽略了运筹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不利的[4]。根据上面教学目的的改进措施,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有关数学规划的算法设计章节,突出讲解算法的设计思路,并要求学生将传统的算法,如单纯形算法、分支定界算法、最速下降法等进行编程实现。该项措施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但掌握了运筹学的精髓部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提升学生运筹学的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进。运筹学是以数学分析为主要的工具,如果在运筹学的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平铺直叙,忽视案例教学,就会让学生觉得运筹学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一样,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运筹学的本质特征。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对运筹学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做了如下尝试:①加强案例教学。在每一章开始的部分,利用经济管理的实际问题,引出需要讲解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该实际问题,而不是利用书本上较为抽象的例子给出讲解内容。该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培养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极少参与课堂教学。结合运筹学的教学目的,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提出有创新性想法的同学,在期末考试时给予一定的额外加分。实践证明,该项措施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也有极大的改观。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运筹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要求学生将数学规划的有关算法进行编程实现,编程工具的选择上以C++为主,matlab为辅,同时严格验收过程;其二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相关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完成问题描述、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以及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这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筹学在实际应用上的完整流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④完善课后答疑。作为运筹学的初学者,学生不可能很快掌握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者所在学院为该课程配备了一名辅导教师,专门负责课后答疑以及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4.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运筹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必修课,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其教学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因此,为了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运筹学,需要在运筹学相关章节讲授之前与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将运筹学的教学自然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方法教学,要和高等代数中线性方程数的求解方法相结合;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教学要和数学分析的极值条件相结合;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教学要和数学分析中的Lagrange方法相联系;图论的教学要和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中的相关章节相联系等等。

总之,不能将运筹学的教学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相割裂,而是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章节与相关课程进行联系,从而强化运筹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近四年的运筹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学生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该点可以从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完成作业以及考试情况得到体现。(2)极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运筹学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信计专业有近30%的毕业生从事it行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都有it行业的公司到本院来招聘信计专业的毕业生。(3)每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近10%考取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复试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以后的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我将对运筹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学生竞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争取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欧阳瑞,陈春华.在运筹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建模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

[4]蔡天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研究[J].都市家教,2012,(9).

运筹学的分支篇9

【关键词】电网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然而无论如何,税负都是企业无效流出现金中的一部分,减少现金的流出,尤其是在电网企业电网建设资金不足,筹资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减少现金的流出。企业既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又不愿有过多的无效现金流出,纳税筹划无疑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手段。也就是说通过进行纳税筹划,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来降低企业税负,达到减少企业现金流出的目的。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和应遵循的原则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是在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的前提下,纳税人通过对企业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进行调整,以达到减轻企业税负,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一种企业管理行为。纳税筹划不同于偷漏税行为,主要就在于其是遵守了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前提下的合法行为。

(二)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作为纳税主体的企业法人,由于承担的税种较多,纳税税基、地点、时限、税率、纳税主体等各有差异,进行纳税筹划,企业的税负就可能不同,加之我国税法还不是很健全,还无法将每项应税事务规定得很死,其中不乏可以通过调节业务行为,来降低企业税负的事项。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就是合法,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不可能称之为纳税筹划。

2.事前筹划原则。企业纳税筹划必须在事前进行,企业经营活动一经发生,企业的各项纳税义务也就随之产生,纳税人此时觉得税负重,要作任何筹划都是徒劳,经不起税务部门的检查,是一种违法行为。纳税筹划应在事前进行,这与企业会计的事后核算正好相反。只有在事前计算好不同业务行为的综合税负,事前调节好业务方式方法,才能在不违法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税负。

3.目标性原则。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也和做其他事情一样,事先应制定一个任务目标。在筹划之前必须了解与分析企业所纳税种类、适用税率、税负、经济业务流程、所在地区税率情况、行业特点等企业所处的纳税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存在哪些问题,再考虑筹划的可能性,制定筹划要达到什么目标。有了目标,才能选择实现目标的手段,是通过延期纳税、转移税负,还是采取其他合理避税办法来实现目标。

二、电网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意义

(一)纳税筹划是电网企业精益管理和增收节支的重要手段

作为建设和经营电网的供电企业在“十一五”以来,担负着艰巨的电网建设任务,在面临电价空间越来越小和电价出台困难的形势下,单纯靠自有资金难以保证电网建设资金的充足供应,大量融资又会带来资产负债率和利息费用的压力。因此,科学地运用纳税筹划手段减少税费支出,缓解资金的压力显得尤为重要。科技开发费加计扣除和购置科技设备,利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抵减企业所得税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所有这些,无疑是利用纳税筹划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二)纳税筹划是降低企业税收风险的有效途径

税收筹划是利用税收政策与企业经营适应程度的不断变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算算账,纳税多少也不是税务机关让交多少税就交少税,而是需要用脑子、用知识、用智慧去管理,去筹划。同时,从这几年税务机关的各种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核情况看,税务机关提出的问题好多并不是主观上的故意违规,而是对税务政策研究得不够,筹划得不够。因此,纳税筹划的过程是税收政策研究的过程,只有在清楚地了解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税收筹划,进而有效规避税务检查风险。

(三)二级供电单位的科学筹划和正确申报是确保省公司科学纳税的重要基础

地市公司作为省公司的二级核算和汇算清缴成员单位,做好纳税筹划同样重要。一直以来,二级供电单位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是省公司的影响,存在着纳税筹划等上级政策,纳税申报不规范的现象,给公司系统的纳税工作带来一定的被动和风险。作为电力业务的具体核算单位,二级供电企业纳税筹划的主动性和纳税筹划建议的深度,将对省公司纳税政策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二级供电单位的纳税筹划同样十分重要。

三、供电企业具体纳税筹划研究

电网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涉及到的纳税税种主要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印花税等。涉税空间很广,纳税筹划的任务很重。但就税负金额和对企业的影响来说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因此,下面着重对这两个税种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长期以来,电力销售的收入确认方式和二级单位在销售环节预征增值税的模式决定在销项税的筹划上可做的文章有限。因此,增值税的纳税筹划重点在进项税的抵扣方面。供电企业的进项税抵扣大部分集中在地方小水、火电结算过程中购入电力费抵扣,除此之外应加大以下环节的进项税抵扣:

1.购进货物(包括材料、油料、备品备件等)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积少成多,提高抵扣率。从近几年来看,为满足电力生产需要,供电单位的材料费、修理费和其他费用逐年增多,提高日常的抵扣率无疑会减少增值税的流出。

2.由于部分大修和一般修理项目由多经单位承担,但多经单位多为建筑安装企业,主体税种为营业税。发包工程时,如果采取大包方式(即施工单位负责供料和施工)则进项税得不到抵扣。因此,在发包此类工程时,材料部分要由建设单位采购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材料部分可以抵扣进项税,从而提高进项税抵扣额度。

3.合理抵扣运输费用的进项税。从近几年的税务稽查实践来看,运输费抵扣进项税的条件和要求越来越严格。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运输发票增值税抵扣管理试行办法》(国税发[2003]121号)规定,准予抵扣的货物运费有以下几种:铁路运输费用,航空运输费用,管道运输费用,海洋运输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和内河运输费用。在提供外购货物(固定资产除外)支付运输费用而取得的运费结算单的同时要求提供相应的运输地点、运输距离、运输台班时间等详细证明材料,但往往由于企业的基础材料不全不能进行抵扣。因此,如果在完善各项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政策进行合法抵扣,将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全面实施,企业所得税涉及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相比增值税来说,纳税筹划的空间更大,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更大。过去我们已经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给企业创造了很大利益,新税法的实施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利用。按照新税法“为取得应税收入实际发生的全部必要正常的支出都应该允许在税前扣除”的原则,笔者结合供电企业的特点,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纳税筹划研究。

1.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筹划。新税法对大修理支出资本化的规定直接采用了定量的方法,而且规定条件较原税法规定的条件要宽松。原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符合“修理支出占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寿命延长二年,修理后被用于新的用途”三个条件之一的均作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进行摊销,不允许在税前直接扣除。而新税法规定只有同时满足“修理支出占资产原值的50%以上,寿命延长二年”两个条件才归入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否则可以直接税前扣除。因此,供电企业的大修支出在税前扣除的条件更加宽松,更加有利于通过大修项目提高电网设备的健康水平。2.技术开发费筹划。税法规定,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可以在税前列支,同时当年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含10%),其当年技术开发费可以据实扣除外,还可以加计扣除50%。就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加大科技投入是建设一流企业的根本保证,利用这项优惠政策既促进了企业的科技进步,又获得了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3.资产加速折旧筹划。新税法规定,由于科技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随着电网企业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深入和科技投入的加大,现有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于符合条件的资产完全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既可以降低税负,又可以加速资金的回流。

4.及时转增资产,尽早提取折旧。随着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电网建设项目和资金投入不断增多,通过不断地加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提高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做好资产的及时暂估入账,尽早提取折旧,也是有效降低所得税负担的途径。

5.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的抵免筹划。国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学创新,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以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2007年河北省电力公司成功运用该项政策,针对农村电网改造中使用国产设备情况,抵免企业所得税2.4亿元,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可以看到,通过积极争取,电网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改等工程完全可以进一步进行所得税抵免,在年度新增所得税有足够的空间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这一政策。

6.积极争取政策,解决用户无偿移交资产的税务问题。随着一户一表改造和用户电力资产的投入加大,按照有关政策,用户电力资产均无偿移交给供电企业。但目前,这部分资产移交面临着一定的税务风险。税务机关认为应作为无偿接受捐赠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从供电企业角度来看,应从以下角度进行应对:用户资产移交后,供电企业将面临着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维护和维修,将承担巨大的用电事故责任;接收的用户资产价值确认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进行评估,将带来一大笔评估费用;更主要的是接收的用户资产的用电对象是固定的,接收资产并不会给供电企业带来用户和售电量的增长,而且接收的资产主要是配网设备和线路,线损率比较高。因此,应该积极争取免税政策,这样一来就会给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支出。

总之,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纳税筹划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关键在于谁研究得深,谁研究得透。在电网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纳税筹划的任务很重,广大财务工作者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项责任,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运筹学的分支篇10

摘要:非盈利组织在保障贫困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中,扮演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角色,但是如何保证这种支持机制的可持续性,已成为非盈利组织面临的共同问题。陕西省妇联“红风工程”社会支持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发挥慈善资源存量的诱出功能,以及回报社会机制的增权能力和驱动效应,获得了长远发展动力,为国内非盈利组织的项目运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社会支持可分成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部分,前者指来自公共部门的制度性支持;后者指由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的非制度性支持。保障贫困青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需要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目前中国一些非盈利组织通过整合社会慈善资源,向贫困青年女性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支持,为贫困妇女积累人力资本创造必要条件。但是其中多数由于运行机制问题,社会效益规模成长困难,项目难保其可持续性。为此,本文剖析了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红凤工程”独创的贫困女性高等教育社会支持机制,以促进该项目成功经验的传播和扩散。

一、“红凤工程”项目

1.社会背景

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与评价不同,有限的家庭教育资源会优先流向男性;即使家庭内不存在性别间教育资源竞争,在家庭生活与发展资源的总量约束下,由于受到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和家庭分工的影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然会受到忽视。1999-2004年中国普通高校在校女生与男生的平均比例是:本专科生为76.1%、硕士生为65.2%、博士生为36.8%。[1]可见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状况存在着明显的性别不平等,并且这种不平等随着学历教育层级的升高变得更为严重。中国在制定经济战略规划时,将沿海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其中东部12个省份经济最发达,西部10个省份最贫穷。对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东部省份女性的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0.05年,而西部10个省份仅为7.06年,并且东部男女性的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之差为0.77年,而西部为1.21年。[2](p231)可见资源的稀缺状况直接影响着女性高等教育机会被社会剥夺的程度,而这种不平等的现象在贫穷地区的贫困家庭尤为严重。

因为性别差异和贫困,贫困女性持续面对不平等的教育机会,导致性别意识和发展能力不足,人力资本积累缺乏,很难走出贫困和附属地位的怪圈。为了实现教育权利的社会性别公平,需要将社会性别意识与女性权益保护纳入公共政策,发挥公共部门再分配功能提供制度性供给的作用;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发挥非正式支持对女性教育权利的保障作用。“红凤工程”便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1995年,陕西省千名农村妇女以手工缝制的“红凤干花账”,向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献礼,获得拍卖款31.5万元。1996年,陕西省妇女联合会使用这笔款项启动了“红凤工程”,专项资助贫困青年女性接受高等教育。

2.红凤实践

“红凤工程”的目标是保障贫困女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权利。包括回报机制、筹资机制、学费支持、能力建设和志愿服务5个核心环节:

(1)学费支持:根据资助标准不同,在校期间,每年每名红凤生资助1000-2000元现金。主要支持红凤生的学费和杂费,兼顾生活开支(研究生无需学杂费,主要针对其生活困难)。

(2)能力建设:关注助学政策中的性别、贫困等问题,通过培训教育,促使资助对象初步具备社会性别意识和健康心理;建立咨询服务制度,帮助资助对象获得各种有益资讯。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助学的良性机制,作为制度支持的有效补充;组织红凤生到社会、社区和学生组织中锻炼,使受助生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民意识,增长能力才干;由学生自己主办、管理、服务校内社团,将红凤生培养成为社团建设骨干。

(3)志愿服务:成立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开展各种筹资活动;与各高校各作,建立红凤志愿者管理机制,包括网络更新、档案―数据库建立、热线接听、公用信箱设置管理等。组织红凤受助生和社会志愿者组成报告团,到西安二十多所高校进行宣教,主要开展诚信、宗旨等教育,并动员社会力量介入。

(4)筹资机制:通过各种传媒与红凤项目活动传播红凤文化,募集社会慈善资金。要求县级妇联按10%的比例,给省红凤办每上报10名红凤申请生的材料,就必须有一名是自己动员本地资源解决的,按此比例类推。

(5)回报机制:由“红凤办”代表资助人与受助生签定的《受助协议书》,要求受助人承诺在毕业5年后再资助1名贫困女大学生。

以上第1-3个实践环节致力于向贫困青年女性提供非正式支持,帮助她们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并培养未来发展能力;第4、5个实践环节致力于筹集社会慈善资源,激励红凤生有能力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前者对应“红凤工程”的项目目标,后者对应发展动力需求,二者缺一不可。

3.项目效果

1996-2004年间,红凤生由83名增加到1339名,资助贫困女大学生人数平均年增长率为43.16%,总规模增长16倍。工程善款由启动时的31.5万增加到569.94万元,筹集的社会捐助年均增长率38.46%,总规模增长18倍。已有五百余名红凤生顺利从高校毕业,并陆续向“红凤工程”反哺回报。可见,“红凤工程”的社会支持机制运行稳健,有效地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发展。该机制对于非盈利组织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可持续的贫困地区女性教育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先行经验。

二、可持续的红凤社会支持机制

“红凤工程”共有3个参与主体:社会(捐助人)、非盈利组织(红凤办)、贫困女生(红凤生)。社会通过捐赠向红凤生提供非正式社会支持;非盈利组织通过筹资活动聚集社会慈善资源,并受捐赠人委托和监督,履行人职能,向红凤生提供学费支持和能力建设服务。红凤生通过红凤办与捐助人达成社会心理契约,在校期间自觉参与“红凤工程”志愿服务和社会学习活动,并承诺毕业5年后捐助1名贫困女大学生以回报社会。(见图1)

可见,在红凤社会支持机制中,3个参与主体两两之间存在双向支撑与反馈;并通过学费支持、能力建设、志愿服务、筹资机制和回报机制、捐赠监督等实践环节,各自在红凤社会支持机制中履行任务、分担责任,共同贯彻红凤社会责任系统。在这些实践环节中,筹资机制与回报机制因为蕴含着可持续性机理,成为红凤机制持续发展运作的不竭动力。以下从理论依据、运作机理和模拟检验三方面,深入分析这两个子机制:

1.理论依据

(1)差序格局理论。差序格局理论是筹资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费孝通提出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是一

种差序格局,他认为社会关系的亲疏与影响范围大小,就好象是“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3](p22-29)“在我们的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2]据此可以推断,地方慈善资源更倾向于资助情感近的家乡贫困女生接受高等教育;并且当有一种社会慈善资源以附条件方式,要求当地以较少捐助数额提供资助配套时,因为可以凭较小的财力吸纳更疏远地缘圈子的资源来为更亲近的圈子服务,本土社会捐献热情可能得到较好地激励。

为利用已有存量资源的诱出功能,根据差序格局理论,“红凤工程”在筹资机制设计中,除应用传播媒介募集捐款外,还要求县级妇联每向省红凤办上报红凤捐助申请对象,10%必须自筹本地资源解决。

(2)心理契约理论。回报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契约理论。它是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确立的一种带有一定经济核算关系和契约激励的社会交换契约理论。Blau认为社会交换基于信任,当一方做出有利于另一方的行为时,隐含着受益人未来的回报义务。[4](p65-278)这就是心理契约。Kotter也同意心理契约是存在于个体与组织(社会)之间的内隐契约,是双方关系中一方希望付出的代价以及从另一方得到回报的具体化。[5](p91-99)它可以利用某种经济核算关系予以量化,但勿需像市场契约那样以等价交换为条件。根据这一理论,“红凤工程”的受益人和捐助人是心理契约的相对人,非盈利组织则具有人身份,负责落实捐助人的社会承诺(因捐助行为而产生)。红凤生对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整体感知,并对应契约内容产生回报社会的义务感。但是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受益人对于这种契约关系将不断地进行再定义,这将导致契约内容的调整。为此,作为人的非盈利组织为了确保心理契约不被违背,可以追加必要的契约激励因素。

据此,红凤生被要求在获得每年1000-2000元学费支持和能力建设服务的同时,承诺毕业5年后资助1名贫困女大学生。红凤生与其他社会慈善捐赠受益人不同,基于红凤工程契约,她们不仅拥有获得社会支持的权利,而且肩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特殊义务。为了确保红凤生将来具备回报社会的能力,“红风工程”跟进了能力建设项目,为红凤生提供各种培训、咨询和实践活动的机会,以保证资助的产出效益和项目的长远发展;同时为了减少心理契约违背风险,“红凤工程”跟进了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红凤生参与社会学习,获得对社会承诺、红凤项目和自身的认知,通过红凤生之间、慈善工作者与红凤生之间的交往影响,增强红凤生回报社会的义务感。

2.运作机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与一般非盈利组织项目相比,“红凤工程”多了两股促进动力,所以更具有可持续性:一是由“红凤工程”存量资源发挥的诱出效应,激励了本土社会力量的捐助热情,带来了“红凤工程”资源的新增量;二是资助一名红凤生,就是开发一个新的可能社会慈善资源,使得“红凤工程”在获得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也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受助生本人的支持。

这两股动力在“红凤工程”的社会支持机制中的可持续性效果,可用蛛网模型表示,如图2。

假定红凤生均兑现心理承诺,毕业5年后分别再资助了1名贫困女大学生,且“红凤工程”也未获得新的捐助款,这时红凤社会支持机制仍然可以持续运作,并且单周期社会捐助规模可以维持等幅振荡,积累整体社会捐助规模也能逐周期扩大。

但是,由于心理契约是可违背的,如图2的循环链条可能因为资助对象的契约违背发生断链,如此初始启动的社会支持便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这种断链可以通过重新启动新的资助进行补偿。可见社会筹资机制有着补偿心理契约违背损失、维持红凤社会效益规模的功能。新筹款项如果超过补偿额,“红凤工程”将具备更强劲的扩张力,单周期和累积红凤捐助规模都会发生扩散振荡;如果恰好等于补偿额,这种筹资社会效果就跟心理契约未断链一般无二;但如果红凤生违背心理契约情况严重,红凤筹资机制无法补偿断链造成的损失,红凤工程的单周期捐助规模将陷入衰减振荡,累积捐助规模将减速度递增直至停滞。

一般情况下,只要红凤工程的心理契约激励功能有效,筹资机制正常运作,“红凤工程”的扩散振荡状态是可维持的。

3.模拟检验

(1)筹资机制的模拟

根据1996-2004年“红凤工程”接受社会捐款资助的红凤生规模,采用曲线拟合方法估计2005-2023年筹资机制运转方程:

Y=4.934×107-49370X+12.35X2

式中,X表示年份,Y表示第x年捐助的红凤生人数。adj.R2=0.84,说明拟合效果较好。根据该方程可预测2005年以后历年筹资捐助规模。(见表2)

(2)回报机制的模拟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2005-2023年红凤回报机制运转状况,程序流程见图3。

根据2005年“红凤工程”对贫困地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影响调查结果设计模拟参数(n=141)。(见表1)凡红凤生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视为尚未具备条件,约定的履行承诺时间顺延。根据一般高等教育学制安排,取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制分别为3年、4年、3年、4年。设定“你对大学毕业后5年之内再资助1名贫困女大学生的认识”一栏,选“应该履行诺言”的为届时会履行契约的红风生,其余为不愿履行人员;并假定所有红凤生都在就业后第5年履行承诺。

以上模拟结果见表2,表中数据充分说明了红凤机制的可持续性,由于目前筹资机制运作良好,完全可以补偿部分红凤生违背心理契约造成的规模缩减压力。而红凤生的回报社会行为将发挥重要的慈善接力作用,到2014年因红凤生回报行为而获得捐助的人数,将超过2004年“红凤工程”捐助规模(495人)。即使红凤的筹资机制停止运行,回报机制仍可在较长期间内支撑红凤社会支持机制继续滚动。

三、讨论

红凤回报机制是在1999年红凤毕业生倡议下设立的,前期红凤生在开始接受社会支持时并未做出回报承诺。部分红风生可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即实施回报社会行为,因此实际回报行为与模拟数据会有一定出人。同时,社会慈善资源是有总量限制的,近几年“红凤工程”筹资规模增长极快,通过曲线拟合的方法来估计未来筹资规模,可能扩大红凤机制的未来筹资效果。但是以上估计与模拟输出仍可从趋势上说明红凤机制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