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腿部骨折康复训练十篇腿部骨折康复训练十篇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9:06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1

一般来说,小腿骨折的患者在经过系列的康复训练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下床活动走路了。不过具体的时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来看,患者要是恢复愈合的越好,下床走路的时间也就越早。因此,患者腿部骨折后要即刻去医院检查,并根据骨折程度进行复原固定处理,还要坚持做好康复训练。

腿部骨折的患者在身体恢复期间,要多吃高蛋白,高热量,以及高铁高钙类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为骨折患者补充更多营养,能有效的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骨折患者在恢复初期要绝对的静卧休养,尽量减少腿部的活动。

骨折患者在恢复期间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腿部的康复训练,多活动活动小腿部位的肌肉,可以防止小腿部肌肉出现萎缩的情况。在下床走路之前,还要进行相关腿部X光检查,已确定恢复情况后再适当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火车创伤;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97-01

我院收治的这些火车创伤致股骨干骨折的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加之火车撞击力量大,因此骨折同时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出血量大,对创伤恢复具有很大的挑战。分别进行急诊或延期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且手术治疗可带来关节僵硬,肌力减退,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对病人施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对下肢功能的恢复起作重要作用。

1临床资料

2005年8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因火车创伤致股骨干骨折入院的本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8.6岁。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闭合性骨折2例。骨折部位上段2例,中段11例,下段3例。合并有其他骨折2例。本组均为火车创伤急诊入院。术前常规对受损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以便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

2康复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火车创伤骨折均为突发事件,瞬间意外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下肢骨折导致躯体移动障碍,使患肢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大降低,加之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对治疗、康复的配合及骨折的愈合。我们向患者讲解相关病情、手术方案以及配合方法,进行康复知识的教育,对康复训练有疑虑的病人,使他们明白,保持肢体于僵硬状态只会加重疼痛,而且肌肉的低氧状态反而会导致肌肉痉挛,对于康复欲望低下者适当强迫锻炼,康复训练由被动逐渐转向主动,同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改善其对骨折的认知,增强患者对肢体功能恢复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1.2术前牵引的护理本组3例患者行术前骨牵引,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7。牵引时每日测量下肢长度及牵引力线,以免造成过度牵引和骨端旋转。牵引针眼处滴75%乙醇,2次/d,防止感染。及时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观察项目包括: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以及患者的叙述,如有无疼痛、麻木的感觉等。如有循环障碍,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处理。

2.1.3术前康复指导向患者讲解术前功能锻炼的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被动活动髌骨(即左右推动髌骨)防止关节面粘连,练习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活动和足部其他小关节活动。向患者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一般程序、锻炼方法以及相关知识,使患者认识到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能积极主动配合,自觉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术后患肢不需任何外固定,置于外展中立位,抬高20---30cm。除严密监测患者神志、体温、呼吸、脉搏、心律、尿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还应重点观察因手术创伤、失血、麻醉等造成的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性休克、大出血等。每30min监测1次,24h后改为常规观察,并及时记录。48h内密切观察患者末梢血运、局部组织肿胀程度、足背动脉搏动强弱及切口敷料渗出液等情况。如患肢出现紫绀、肿胀明显、皮温低、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则提示末梢循环不良,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本组未出现末梢循环不良现象。注意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及含钙量多的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

2.2.2患肢早期功能锻炼(1)术后第一天,待下肢感觉恢复,随着患肢疼痛的减轻,即可进行患肢踝关节的背屈和屈趾活动,上肢做屈伸、外展、击拳及深呼吸运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以主动活动为主。(2)术后2―3d可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静力性收缩运动。具体做法是嘱患者伸直膝关节,背屈踝关节收紧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静止半分钟,再放松肌肉,4―5次/d,5min/次,以患者不感到腿部疲劳累为原则。(3)3d后摄x片了解内固定的定位情况,若定位良好,可在床上进行膝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膝关节活动最初以练习伸膝为主,逐步练习屈膝。并积极鼓励患者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练习。方法:协助患者抬高患肢10°,然后缓慢放下,从被动到主动逐渐抬高到35°左右,不超过45°,停留3~5s,再缓慢放下,2~3h锻炼1次,5―10min/次。(4)手术7天后,可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过猛过快,幅度由小到大。(5)术后2~3周患者可下床扶杖行不负重练习,3周后可下床扶杖行部分负重练习,负重强度从10kg开始。方法:患足踏于人体秤上加力,测量出10kg重量所需患肢的负重强度,以此强度进行患足踏地锻炼,4~10次/d,5~10min/次,锻炼强度为每10d增加5kg。(6)术后4~8周,待桥梁骨痂形成后可逐步指导负重行走活动。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避免没有辅助的直腿抬高致股头肌收缩,下床负重时间延长至术后8周。负重强度则应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而定,在早期骨折愈合迹象出现之前不主张负重,至桥梁骨痂形成后可开始部分负重,骨折线模糊后可辅助全部负重活动。负重练习可在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

2.2.4出院指导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2~58d,平均46d。出院后按康复计划继续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直腿抬高练习及扶杖行部分负重练习,过渡至全部负重活动。每月定期复查,摄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程度,调整负重强度。

3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效果满意。本组18例患者,除1例合并其他骨折不能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外,其余17例患者术后4个月关节功能均达到正常,未发生继发感染、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及不连等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按马元璋(1987)评定标准,优16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4.4%。

4讨论

火车创伤病人年龄偏大,骨折后长期卧床,缺乏功能锻炼,势必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能力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功能差,甚至出现关节僵硬或挛缩。因此,康复锻炼应越早开始越好,并且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在实施康复锻炼的过程中,患者的主动锻炼和家属的积极参与是患者康复不可忽视的力量。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康复训练的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度。术后过早负重行走是危险的,易发生骨折端成角、畸形或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延缓或影响骨折愈合。

参考文献:

[1]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2]张晓阳.骨科术后康复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7-112

[3]陈丽艳,庞蔚.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护理60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26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3

康复,与手术同样重要

在国外,康复医学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在国内,很多病人,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康复训练并不十分重视,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就等于治好了病。其实不然。以骨折病人为例,手术成功仅完成了治疗的前半部分,而肢体功能的最终恢复情况则决定了整个治疗的疗效。如果肢体功能恢复得不好,即便手术做得再漂亮,也是没有意义的。

我曾接诊过3个因骨折后没有及时进行功能训练而导致患肢废用性萎缩的病例,虽然他们后来都接受了康复治疗,但由于已经错过最佳康复时机,肢体功能的恢复不太理想。第一个病例是一位50岁的女士,右前臂桡骨远端骨折,石膏固定两个月后,虽然骨折部位已经长好,但手腕不能屈伸、旋转,肘关节不能屈伸,肩膀也抬不起来了。第二个病例是一位56岁的警察,因左踝关节骨折做了内固定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术后三个月依然需要拄着双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路。经检查,我发现他的左脚掌已经下垂,踝关节僵硬,若再不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将造成终生跛行。第三个病例是一位30岁的小伙子,因车祸导致左大腿和小腿骨折,做了内固定手术。术后三个月,他来看我的门诊,经检查,我发现他的膝关节活动幅度很小,大腿和小腿肌肉萎缩,左侧踝关节也活动不利,想要完全恢复左下肢功能,已十分困难。

骨折后,康复治疗要趁早

骨折以后,何时开始康复治疗?一般地说,顾者病人应在石膏固定或内固定术后早期即开始康复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尽可能锻炼患肢附近的关节和肌肉,以促进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预防患肢肌肉废用性萎缩和废用性骨质疏松。同时,还应针对性地运动与骨折部位相邻的关节,尽可能达到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以避免关节功能受限。待骨折临床愈合后,还应尽可能多锻炼患肢,如拿勺或筷子、洗脸、梳头、下肢逐渐负重、下蹲等,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

专家简介

白跃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副秘书长、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护理;术后康复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5-01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2012年我院收住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25例,女性20例,年龄41-78岁,男性5例,25-70岁。切开复位内固定18人,人工股骨头置换7人。住院治疗14-18天,平均16天。

2术后护理

2.1疼痛护理预防性或针对性应用止痛药,做到护理动作轻柔准确,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心理疏导等。

2.2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饮食指导老年人一般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多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并观察大小便情况。

3术后康复护理

3.1术后1-2天,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背伸训练。每次10-20下,每天6次,以减轻伤口水肿,防止肌肉萎缩。

3.2术后3-7天,患肢髋,膝关节应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角度从30度开始,每天增加5-10度,每次30分,每天2次(无明显疼痛范围内)。坐位训练:利用健肢支持坐起并移动臀部,注意保持患肢外展位,屈髋小于90度,不可内旋,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并防止肌肉萎缩。

3.3术后2-4周,床上逐渐主动坐起,(不盘腿,不内收腿),主动翻身,增加髋,膝的功能锻炼,助行器患肢无负重站立训练,3周后,可在步行器下逐渐部分负重训练,以改善髋关节功能(屈髋小于90度)。

3.4术后5-12周,逐渐开展髋关节周围各组织肌肉阻力运动训练,坐位髋内收,内旋,外展,外旋训练,应用助行器或拐杖行,患肢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训练,术后13周以后,逐渐开始下蹲训练。

4小结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护理比较复杂和难度大,通过实施各种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术后康复训练的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我院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满意度100%

参考文献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康复训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生活质量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的人外伤疾病,大多由于不慎跌倒导致髋部直接撞击地板所造成。这种骨折因为是关节内骨折,如果植入物对骨折处固定力不足常会造成骨不愈合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后让老年人失去活动能力,需要用轮椅助行,甚至要长期卧床[1]。久而久之,褥疮、道感染、周边血管阻、吸入性肺炎、中风等因长期缺乏活动所产生的并发症将接踵而至,并且消耗医疗资源很大。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治疗及康复训练,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康复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7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康复指导。康复组除按常规治疗护理外,还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生活质量评价: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有36个条目,8个维度,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得分范围均为1-100分,得分高说明生活质量好。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

2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为预防术后假肢脱位,康复锻炼根据不同的手术人路不完全相同。(1)术后1~2天:早期锻炼可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减少深部静脉血栓发生机会,预防并发症。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床上锻炼为主。(2)术后3~4天:可以进行健肢的屈伸、患髋伸直状况下患肢的内收和外展运动,并进行抗阻的内收和外展等长肌力练习,即在股骨内侧和外侧给予阻力,让患者主动外展患肢。(3)术后4~5天:可训练患者床边坐起、站立和行走。(4)术后6~7天:可进行卧-立转移训练。允许患者坐高椅,保持膝关节不高于髋关节;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如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如厕训练;坐位时身体向后靠和腿向前伸。避免患肢架在健肢上(跷二郎腿),避免身体前弯超过90o。(5)术后1周以上:上下楼梯和跑台慢步走练习(适用于骨水泥固定患者)。

3结果

两组在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康复组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因为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再加之股骨颈细小,则不需太大外力即可造成骨折。其外因则多由于老年人摔倒后臀部触地所致,或下肢突然扭转而骨折[2]。青壮年患者一般不存在骨质疏松,股骨近端骨质十分坚强,常需较大暴力才能发生骨折,如车祸、高空坠落等[3]。少数患者也可因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而发生疲劳骨折。股骨颈骨折可分为若干类型,通常从骨折的发生部位、骨折线的走行以及骨折断端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不同角度出发归类,各有其优势,综合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于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4]。同粗隆间骨折一样,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适应于无移位稳定性好的股骨颈骨折及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除促进骨折愈合外,要使患者及早进行肢体的功能活动,以免患者长期卧床发生肺栓塞、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老年髋部骨折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6.1%,而手术治疗死亡率为0.9%,且保守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概率较大。此外,保守治疗肢体恢复活动的时间较长,往往遗留髋内翻和患肢肌肉关节韧带挛缩,导致肢体功能受到影响,很多患者因此而最终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因此,目前认为,除非是稳定的不完全骨折,若患者无明显的手术禁忌症,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发生骨折并发症。本组资料显示,康复训练能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晶,王勇.9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3:183-184.

[2]田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3:277.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6

骨折,那会不会缺钙?看看我们身边吧,从襁褓里的婴孩到耄耋老者,全民补钙已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缺钙只是骨折诱发因素之一,尚有许多诱因与钙无关。

既然我们已然熟知健康的不二法则:合理运动+科学饮食,那今天就来关注,怎样运动才够合理,才能避其害而取其利。

中年人:要运动不要伤害

一、应力性骨折不是运动员专利

不久前著名球星姚明宣布退役。原因是长期困扰他的脚部骨裂,姚明的伤病属于应力性骨折范畴。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积累性劳损,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这样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引起特定部位小的骨裂或骨折。

应力性骨折多发生于身体承重部位,如小腿胫腓骨和足部(跟骨、足舟骨、跖骨)。姚明因本身身高和较强的运动强度使脚部出现这种伤病,加上应力性骨折的愈合一般都比较慢,伤筋动骨一百天,这种骨折至少需要2个月〜3个月的恢复周期,而后才能进行正常的训练,对于姚明来说,这个时候选择退役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应力性骨折有以下几点诱发原因:

1肌肉过度使用造成恢复不及时,出现疲劳后,不能及时保护骨骼,造成骨骼受力过大,长期后造成骨骼损伤;

2长期不运动或是小强度运动突然高强度运动后,由于肌肉疲劳,不能及时保护骨骼,使骨骼受力过大造成骨骼损伤;

3儿童时期肌肉、骨骼未生长成熟,过大运动量或是长时间运动,造成疲劳后骨骼损伤;

4老年人由于肌肉退化,突然过量运动,造成疲劳后关节损伤;

5过度有氧运动而忽视肌肉力量练习,造成肌肉减少,不能及时保护骨骼,当骨骼受力过大造成损伤;

6体重过大,体脂肪过多,造成骨骼、关节不能承受过大压力,稍微震动就容易造成骨骼关节损伤;

7姿态、体态的不正确使某部位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造成骨骼损伤。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应力性骨折不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利。普通人群如果采取不正确的的运动方式或是长期不良姿态都容易造成应力性骨折。

二、你真的会跑吗?

最常见的运动是跑步,在跑步的时候胫骨是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其他容易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部位,按发生频率多少排序依次是脚趾骨、腓骨、股骨、踝骨。在发生应力性骨折前,跑步者通常会感到局部疼痛,这种疼痛在休息和走路时还不严重,但是一跑起步来就加剧,这通常也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最主要指标。

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我们在跑步过程中持续地前脚掌落地过于吃力,造成小腿胫骨前肌的拉伸状态时间过长,出现肌肉疲劳,甚至出现炎症,如果不及时休息和康复,很容易出现疲劳性骨折。同时,如果前脚掌过于吃力也会造成脚趾骨发生问题,脚落地时如果后脚跟直接落地时间过长,也会造成跟腱及跗骨损伤。

要避免这种状况出现,首先要注意跑步姿势:

1挺胸抬头,下颚微收,目视前方;

2上身微前倾,曲臂前后摆动;

3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对脚尖正前方向;

4后脚跟面着地,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当前脚掌刚接触地面时重心要换到另一条腿上;

5身体不要过于前倾,这样会造成膝关节过度受力,从而出现损伤。

其次在跑步后一定要做勾脚尖的动作,做15次,3组。这样就能有效缓解胫骨前肌和小腿后侧肌肉的疲劳,避免损伤。

另外,跑步一定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贪多,一点点增加强度。每次运动后晚上泡泡脚,做到及时恢复。对抗性的球类运动中最常见的就是脚踝、脚趾骨损伤,这也是在运动中忽视了下肢的肌肉力量练习及柔韧训练,肌肉的发展不能跟上大强度的对抗、跑跳、急停、急转,运动时间长后肌肉出现疲劳,就为骨骼损伤埋下了隐患。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充分热身,慢跑、活动关节、肌肉拉伸等时间最少在15分钟。在进行专项的球类或是其他运动时,不要只练习技巧,一定要记住体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练习是根本,这些不但能提高你的技巧,更能保证你的安全,避免肌肉、关节及骨骼的损伤;

三、给中年人的运动提醒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么避免和预防应力性骨折的发生呢?

1.尽量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运动,运动前首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医学体检、体能检测);

2.运动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过量运动,每周3次〜5次,每次不超过90分钟,为适宜运动量;

3.运动前一定要热身,活动关节及肌肉,运动后一定要伸展;

4.运动后积极休息,通过按摩、理疗等方式让肌肉快速恢复。大肌肉群恢复一般需要48小时,小肌肉群恢复需要24小时;

5.可以选择几种适合自己的运动交替练习,如一天上肢为重点的运动,一天下肢为重点的运动,这样可以避免肌肉过度疲劳;

6.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保持肌肉和骨骼正常;

7.采取正确的运动姿势,要有专业指导,不要想当然地去练,伤病是不断积累的,有可能在某一时间突然爆发;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肌肉出现疲劳;

8.保持正常体重,身体过胖也是造成肌肉、关节及骨骼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

9.不要过量有氧运动,要和力量练习相结合。

健康的身体需要合理科学的运动,不要因为错误或过度运动伤害自己。所以,当你选择运动的那一刻就要时刻记住:

适时――适合的运动时间、适时休息恢复;

适体――适合自己身体的运动项目及方式;

适量――适合的运动量不让自己疲劳。

老年人:要关节不要炎

一、关节炎,老年人不能承受之痛

在公园晨练,或在大街上小区里散步时,经常看到行走不便的老年人,他们举步维艰,一瘸一拐,有的双腿已变形,严重的变成o形腿、X形腿。老人们的腿关节为什么会变形,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案例:以下是笔者嫂子的经历。50多岁时,腿有点儿疼,自己不当回事,快退休了,没什么了不起,坚持上班。60多岁时,已经退休,双腿疼得厉害,不能走远路也不能提重物。快到医院挂骨科看腿病,医生说:“先敷点药看看,热敷。”回家敷了几次,觉得太麻烦就不敷了。几年过去了,腿又疼,还得找医生看,医生说:“那就按摩按摩试试。”嫂子嫌费事,没坚持。几年又过去了,70多岁时,腿疼得受不了。又去找医生,医生说:“腿骨关节需要,注射点液或是用小针刀放松肌肉,腿疼能缓解。”治疗几次疼痛缓解,她又放弃了。最后,腿疼得连走路都吃力,而且腿骨关节开始变形,实在忍受不了,又去看医生。医生说:“腿骨关节炎疼痛十几年都不坚持治疗,腿骨关节垫已经磨损、磨薄,走路时已经骨头磨骨头,能不疼吗?骨头的头部,已经磨损掉渣,只有置换人工关节了。”医生还说:“一条腿疼得厉害先置换一条腿,如果两条腿都厉害就都换。”

现在,嫂子已近80岁了,她不想置换人工关节,每天只能坐、卧,偶尔吃力地站一会儿马上又得坐下,每天在床上看电视,腿不能动,成为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身体缺乏活动开始发胖,158厘米的身高,体重达90多公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管里还安放了两个支架,更要命的是她的慢性病在发展。笔者和嫂子一起生活了50多年,在她腿骨关节炎的每一段发展过程中,笔者都提醒过她,可她就是不听,以至于发展到现在这么严重。

专家点评:

骨关节炎严格讲是一种退行性病,也就是说它随着人体的老化发生发展着。25岁以前是人体发育的鼎盛时期,关节软骨非常厚,有很好的韧性,能够适应关节负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开始变薄,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下降,软骨下骨变硬、露出骨端,骨端发生改变称作骨关节炎。那么,哪些因素会诱发骨关节炎呢?

创伤:例如膝关节的骨折,原有的玻璃软骨由纤维软骨代替,由于它没有玻璃软骨那么光滑,在关节活动时,容易引发关节炎。

积累损伤:过度劳累可加速膝关节的退变,这是因为肌肉过度疲劳会失去对关节的控制与保持作用。

废用因素:如果膝关节因某些原因被固定或经常不活动,关节液就会减少,软骨会因为无功能活动的刺激和液的保养而萎缩、退化。

体重负载:人在跑跳时,肢体负载力达本人体重的2.5倍,如果肥胖超重会使膝关节负担加重,可损伤膝关节。

骨关节炎有两大症状,其一是疼痛,最初在走远路或在下楼时膝关节会发软,继而疼痛,并逐渐加重。甚至会出现红肿,滑膜积液。其二是关节畸形,严重时会出现内翻,俗称“罗圈腿”,也可能出现膝处翻或双膝顺风畸形。

骨关节炎如何预防呢?

适当运动,保持和加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以保持关节的活动,并保护关节纽带和关节囊不受被动的牵拉损伤。避免参加对膝关节有冲击力的健身运动。如跳绳、打排球等跳跃性比较大的运动。当然这里也包括减肥以减轻膝关节的超载。

二、压腿,小动作治好腰腿疼

案例:年轻时我是一名运动员,为了跑出好成绩,教练要求我全面发展、单项提高。每天早操除了跑跳后必须做整理运动,免得肌肉僵硬没有弹性。最后还要压腿,拉伸腰部及腿部肌肉和韧带,能保持人体的灵活性和不受伤。退役后,我一直坚持出早操,每天跑步、压腿。

有一天,我感觉腰腿有点疼,可能是夜间睡觉没盖好被子受凉引起的。我上班到单位医务室找按摩医生,他原来是我们的队医。通过检查按摩医生说:“你没病,压压腿就好了,一定能有所缓解。”我心里怀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每天特意增加压腿时间,坚持了一个多星期,效果果然不错,腰腿不疼了。没有吃药,腰腿疼痛得到缓解。

点评:很多老年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腰腿痛,建议早晨锻炼后也压压腿。压腿时不要心急,慢慢地压。老年人的肌肉弹性差,压腿时间不要过量,稍不注意容易受伤。压腿时单腿站立一定要站稳,最好扶住其他物体,免得摔倒。不要急于求成,腿抬得不要过高,抬腿时用力不要过猛,防止拉伤肌肉和韧带,得不偿失。压腿的时间以几分钟为宜,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要循序渐进。压腿后不要急于走路,做点放松动作或漫步行走,感觉腿不疼了再走路回家,较为安全。

运动员在训练和参加比赛时,队医和教练总有这样的要求,训练一个项目和比赛一个项目后,大汗淋漓时要及时擦汗,并尽快穿上长袖衣裤,以保护好关节。身体的肩、肘、腰和腿部关节不能受凉和受风,以免肌肉、韧带痉挛,影响下一场比赛,甚至有损身体健康,这样要求对运动员是十分必要的。

对老年人也是一样,冲洗澡后要先擦干背部及腿关节,有的人不擦,让其自然晾干其实是不对的。有些退休老人经常在一起踢毽子,他们站成一个很大的圈,为了能接住毽子用力抬腿,奋起直追,这种超负荷运动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腿骨关节。

初患腿骨关节炎的老年人,锻炼身体时不要爬山,不要负重爬楼梯,更不要爬得过快。慢走、慢骑车、游泳对腿骨关节病有好处。社区里的健身器材不要做蹬力训练器,可以做椭圆机和三位落地漫步机,对腿骨关节病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三、不够灵活也骨折

案例:李阿姨下楼时脚下一滑,身体倒向一边,为了稳住倾斜的身体她伸出左手想要扶住,结果手腕着地,造成骨折。冬天,夏阿姨走在薄雪覆盖的路上,没注意踩上一块冰,跌倒的瞬间她下意识地想扶住自己,结果前臂骨折。林阿姨蹲在地板上擦地,重心不稳,用手撑地却弄成腕骨骨折。

点评:上面案例中三位骨折患者,其实都与腿部肌肉无力和关节不够灵活有关。尤其对中老年女性来说,一味补钙是不够的,合理运动以增加肌肉力量,保持关节灵活是非常重要的。增加膝关节灵活性的运动方法:

1.站立,一腿伸直保持稳定,另一腿屈髋屈膝90°,然后伸直站立,双侧交替十次。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2.踢毽练习:内踢毽或处踢毽,可增加膝关节内侧和膝外侧肌的力量。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7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复位和固定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前提和基础,但最终的治疗效果却取决于患者自身的功能锻炼。否则,即使骨折能够愈合,患者得到的也只能是失去功能的肢体。下面我们就选取几种最常见的骨折,教给大家一些康复锻炼的方法。

锁骨骨折

愈合期这一时期是指骨折经骨科处理后,到愈合前(拆除固定物前)的时期。此时活动较少,首先要保持科学的姿势,要求睡眠时在木板床上仰卧,两肩之间垫高,保持中间高、两肩低的“肩外展后伸位”。此外,要多做深呼吸,多活动躯干和下肢,并勤做握拳、伸指、分开手指、腕部屈伸、肘部屈伸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步增加用力程度。

到了第二周,就可以增加捏小球,对抗阻力屈伸腕部等运动。到第三周,还可以增加仰卧位,头与双肘做支撑的挺胸练习。

恢复期外固定物去除后即进入此期。拆除固定物后的头两天,可将患肢用颈腕悬吊带挂在胸前,除继续上述练习外,还可增加站立位向患肢侧屈,做肩部的前后摆动,努力增加摆动幅度。第三至第四天,开始做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运动。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骨折的常见类型,治疗上常采取手术治疗。很多患者因经济原因,住院时间相对短暂,在家的康复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出院后8周内,可做:①双侧大腿肌肉的舒缩运动(有意识地收缩、放松肌肉),15~20次为一组。②屈伸、旋转双侧踝关节,10次为一组。③抬高臀部运动。利用床上吊环,屈曲健膝关节,用健足蹬床,保持患肢在牵引下抬高臀部,5次为一组。抬高时要求保持整个臀部平衡,不能倾斜,抬离床面15~30度。

出院4周后,根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可扶双拐下地练习行走。上楼时健肢先上,拐随其后;下楼时拐先下,患肢随后,健肢最后。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平卧,下肢伸直抬高)和单腿站立平衡练习。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钟。

手术3个月以后,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行走(但应避免外出或长距离行走),并可从事日常较轻的家务劳动。为防止关节脱位,应做到“三不”、“五避免”:不可过度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突然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去取东西、接电话等,6~8周内避免性生活,避免在不平整或很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腰椎压缩性骨折

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最常患的脊柱损伤之一,由于骨折多数比较稳定,可用保守治疗。康复锻炼在伤后1~2天即可进行。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五点支撑法”。

具体做法是:取仰卧位,用头、双肘和双足撑起身体,腰部向上挺,尽力腾空后伸(图1);患者也可取俯卧位,上肢伸直后伸、头胸后仰、挺腹,或下肢伸直后伸,体质好的患者也可上、下肢同时后伸,呈一弧形(图2)。

在进行腰部锻炼的同时,患者应注意四肢各关节的活动,以预防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和骨骼脱钙。在伤后3个月内,要避免脊柱前屈,不宜过早直立负重,以免加重骨折椎体的变形。

伤后3个月进入恢复期。患者应继续加强腰背肌力练习,同时做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锻炼。比如,可骑坐在体操凳上将脊柱向各方向弯曲,适当配合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

编辑/张宇zhangyu@cpcw.com

相关链接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8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评估;康复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而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并发症多,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发展的同时,患者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此方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手术患者的评估

1.1年龄大且患有基础病赵婵等[1]报道,本组42例,年龄71~90岁,平均77.6岁。患者合并有高血压16例,脑血管意外4例,糖尿病3例,心脏病2例,肺部感染1例,其中有2种以上并发症者4例。周学梅[2]报道,研究组共106例,年龄70~95岁,平均76岁,其中高血压、冠心病32例,肺心病11例,糖尿病30例,泌尿系统病15例,肝功能轻度不全2例,轻度贫血8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据张淑萍等[3]报道,本组30例,年龄63~87岁,平均72岁。术前伴有内科疾病8例,其中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2例,心脏病史1例,风湿性关节炎2例。

1.2焦虑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多为高龄、高危的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患者对手术不了解,缺乏治愈信心,担心手术失败,长期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使患者情绪郁闷、烦躁。另外患者骨折后需要家庭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而造成患者内疚和自卑,害怕成为家庭的负担[4]。且患者对医务人员的陌生,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等都可以使患者产生的情绪波动。可见患者因疾病的痛苦渴望手术又畏惧手术,常产生焦虑感和恐惧感[5-6]。

1.3康复评定①术前评定:评测上、下肢肌力;测定各关节特别是手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确定有无挛缩或畸形;观察步态类型及是否使用助行器;测量患肢长度和X线检查;②术后评定:可分别对术后第1、2d,术后1w、2w的住院患者及术后1、3、6个月的门诊患者进行测评。住院患者主要测评其心、肺功能,伤口情况,关节有无疼痛、水肿及活动情况,肌力,躯体活动及转移能力;门诊随访患者要了解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活动度,步态分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7]。

2康复护理体会

2.1术前康复护理

2.1.1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尊重患者的疾病知情同意权,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方法及作用、手术医生、成功术例、并发症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使患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主动配合治疗。针对患者因环境改变、害怕手术、经济问题等而产生的恐惧、紧张、焦虑、失眠等情绪,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改善认知,调控应激反应[9],使手术如期进行。

2.1.2术前康复训练目的是使患者术前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相关的注意事项。

2.1.2.1指导向患者说明术后为防假体脱位要采取正常的,应避免侧卧,取平卧或半卧位,患髋屈曲

2.1.2.2运动方法指导患者做一些简单运动:如股四头肌收缩练习、踝泵运动等,以保持邻近关节与肌肉的活动能力。指导训练臀大肌收缩练习: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双手拉住吊环,使身体整个抬高,臀部离床,停顿5~10s后放下。屈髋练习:患肢屈髋时,髋关节曲度

2.1.2.3训练床上排便,教患者学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使用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以保证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有效咳嗽可预防术后肺部感染。

2.2术后康复护理

2.2.1术后护理

2.2.1.1术后常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作好记录。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术后不超过48h拔出引流管,12~14d拆线。

2.2.1.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术后进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做好褥疮护理,防止褥疮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导尿管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多食粗纤维、高蛋白饮食,防止便秘。

2.2.2术后康复护理康复的原则是使康复护理早期介入,术后当天晚上应立即开始康复。回病房后,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在术侧肢体外下方垫入适当软垫,两大腿间置三角枕,患肢应保持髋关节外展10°~20°,屈曲10°~15°内外旋中立位。

2.2.2.1术第1d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的跖屈背伸训练,每个动作保持5~10s,然后放松5~10s,每天数次,10~20min/次。

2.2.2.2术后第2d开始,继续加强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进行引体向上运动并尽量独立完成;患者开始在护士指导下采用Cpm机进行膝关节持续被动屈伸功能锻炼,逐渐由起初的被动活动、主动加辅助、到主动练习过渡,开始活动范围髋25°,膝40°,以后逐步增加。一般主张术后3d关节活动度应限制在40°以内,以后逐渐增加活动度,但应避免屈髋超过90°。

2.2.2.3术后第4~7d:于术后第4~5d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8]。全髋关节置换术后4d允许床边站立,5d开始部分借助双拐逐步负重,第12w去除双拐全负重。锻炼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严禁盘腿和患侧卧位。下地行走时由被动到主动:坐床边,双腿下垂扶拐站立不负重行走部分负重完全负重行走步态训练。

2.2.2.4术后7~14d主要目的是恢复关节的活动度,进一步提高肌力,继续第一阶段功能锻炼,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30°,2次/d,15min/次,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外展运动,座位伸髋屈髋练习,屈髋位旋转练习。

2.3出院康复指导一般术后2w出院,出院后坚持做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锻炼及髋关节、踝关节屈伸运动,3次/d,15~20min/次。禁止4w内侧卧位和90°坐位,患侧髋关节屈曲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尽早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深切的体会到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具有康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无论是主动训练还是被动训练都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受力和毅力。通过康复训练,使患者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婵,苏海瑕.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整体护理[J].蛇志,2010,22(2):179-180.

[2]周海梅.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4):136-137.

[3]张淑萍,张淑梅,王秋开.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11):3036.

[4]何希华.术前访视对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2-14.

[5]沈黎鸣,吴晶玲,吴荔红.高龄老人股骨劲骨折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报,2006,4(3):180-190.

[6]马凤华.高龄高危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期护理[J].河北医学,2010,16(2):227-228.

[7]张晓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09,26(9):16-17.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9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31―02

髋关节创伤或疾患给患者日常功能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实施康复功能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我科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6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锻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患者114例,其中男65例,女49例;年龄36~96岁,主要病种:新鲜股骨颈骨折7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34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4例。

1.2 分组

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8~96岁。对照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36~94岁,两组年龄、性别、病种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康复指导。康复组除对照组的措施外,同时在手术当天即开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

1.3 康复训练方法

针对不同患者及疾病不同时期进行指导,因为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患肢活动有恐惧感,所以先做好患者心理康复,消除不良心理,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

1.3.1手术当天 患者取平卧位,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两腿间放置一软枕,使足尖向上,待麻醉消失下肢感觉恢复后即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活动,每个动作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练习。

1.3.2术后第1天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或等张收缩训练以及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每个动作保持收缩状态5s,然后放松,重复练习,15~20min/次,2~3次/d。病情许可,可床头摇高30~60°.但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

1.3.3 术后第2天继续进行患肢肌力收缩训练及关节活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增加髋部屈曲练习。但屈曲角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髋部疼痛,保持髋部屈曲5s,后回到原位,重复练习,15~20min/次,2~3次/d。

1.3.4术后第3天继续患肢肌力收缩训练,踝关节活动及髋部屈曲练习,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柱双拐站起,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即患肢先上床。

1.3.5 术后第4天 继续上述训练,指导患者借助助行器练习行走。方法:双手扶着助行器扶手,先向前移动助行器,再迈健肢,用健侧肢负重,身体稍向前倾,再将患肢至健肢旁,重复该动作。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安全,以防摔倒。

1.3.6 术后第5天至术后第2周 继续上述训练,并逐渐增加活动度和练习时间,使患者逐步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术后1~2周禁止患侧下肢负重。

1.3.7出院指导 嘱患者继续住院期间的训练,并要每天坚持锻炼。嘱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重点加强人工置换关节的保护.防止置换假体脱位。故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后6个月内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3个月内平躺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软枕。②3个月内防止髋关节屈曲>90°。③术后第3周患肢才可部分负重,3个月内过渡到完全负重。④活动或休息时注意不要两叉,不要弯曲髋关节来穿鞋袜,不要坐低于小腿的椅子,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⑤禁止跑步、跳跃和举重物,以保护假体,延长假体寿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秩和检验。

2 结果

经过术后2周的康复训练,根据李强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行走功能及关节活动进行评定,结果见表1~3。

腿部骨折康复训练篇10

1.热身运动很重要训练前如果身体没活动开,就立即投入剧烈运动,很容易出现伤病。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感觉身体微微出汗、嘴唇微微发干时为宜。

腿部热身主要是拉伸大腿、小腿处肌肉。拉伸大腿前侧肌肉,可单腿站立,另一条腿折叠后摆,手抓脚踝,用力使脚跟接近臀部,大腿缓慢后摆,尽量使身体成弓形;拉伸大腿后侧肌肉,抬腿放在齐腰高的台子上,腰要直,身要正,身体前倾缓慢下压;拉伸小腿后侧肌肉,脚尖抬起,使脚底与地面的夹角尽量接近90度,身体前倾,持续十几秒钟,反复3~5次;拉伸小腿前侧肌肉,双脚与肩同宽,右脚向后撤30厘米,前腿弯曲,后腿保持正直,重心下压,直到小腿前侧肌肉有酸痛感觉。当然,也要注意训练后的放松,以增加肌肉的弹性,缓解肌肉疲劳。

2.跑步姿势要正确大部分新兵入伍前,很少参加剧烈的体能训练,对于正确的跑步姿势更是知之甚少。如果跑步动作要领不正确,很容易造成骨膜疼痛。

3000米长跑时,上体正直,微向前倾,脚尖正直冲前,脚掌外侧着地,着地要有过渡缓冲,脚趾要有刨扒动作,小臂前后摆动,呼吸3步一呼,3步一吸;100米跑时,大腿向上抬,小腿迅速折叠,大腿积极向后下方下压,前脚掌着地,踝关节放松,两臂放松迅速前后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