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十篇能源计量管理方法十篇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0:12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1

会计计量是在确认的前提下,对会计要素的量化过程,它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目前,国外关于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有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与价值计量模式,价值计量发放又有货币计量和非货币计量之分。其中,货币计量方法有未来薪资折现法、未来赢利折现法、内部竞价法、随机报酬评价法、经济价值法与未购商誉法;非货币计量方法有威廉候兹衡量法、行为矩阵法和李柯特法。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现实选择――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

鉴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现有的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模式,很难和传统的财务会计融合,而运用于对外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所以,笔者认为,理论界一方面应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潜心研究新的可行的计量方法;另一方面,这些带有很强主观性的计量方法,却可以运用于会计的另一分支―管理会计,即用于企业的内部的管理和决策中。

如果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视为一个体系,那么这个体系应该由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人力资源会计组成。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控制三个方面的活动。而提供人力资源信息的人力资源会计活动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方法,即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计量方法。下面将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三个方面分别来看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旨在设定人力资源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法,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数量资料及非数量资料,以了解不同方案下的成本信息,以利于管理层作出正确的选择。人力资源规划按照性质不同,可分为量的规划与质的规划。

量的规划是指员工数量与成本的规划,可以提供作为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政策方面的信息,成本方法中的历史成本法和重置法都可以提供关于这方面的不同信息。例如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可供编制预算,而重置成本计量方法则可以提供决定同一管理活动下不同方案的比较。

质的规划属于员工行为的非货币性质的规划,旨在获取有关员工个人因素(如人格特性、认知能力、技巧等)的信息,据此决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有关员工素质的决策。获得这些信息,可以采用非货币价值计量方法中的威廉候兹衡量法、行为矩阵法和李柯特法。通过这些方法,管理者可以获取组织当前所拥有的员工的士气、组织氛围、组织群体关系和谐程度与员工的工作热情等信息,并根据提高的信息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依次分为员工的取得、配置、发展、维护及薪酬奖赏等职能,以下将探讨人力资源会计中的计量方法是如何运用于人力资源的内部管理的。

1、取得

人力资源的取得包括招聘、选任及雇佣等三项程序,其目的在于满足组织目前与未来的人力需求,所以应该首先预测企业的人力需求,编制预算,人力资源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可以提供标准的成本信息,据以编制预算。此外,组织在取得人力资源方面,同样面临着自行训练或者从外招聘员工的问题,自行训练员工可以节省训练成本,但必须支付较为昂贵的薪酬及熟悉环境的机会成本。那么人力资源会计的各种计量方法可以提供计算各种职位的成本信息,供管理者参考,以比较每个方案的优劣。

2、配置

企业的人员配置是指职位的安排与责任的指派,即各种组织任务及角色的分配,这一般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变量:一是员工在该职位是否最具生产力;二是该职位是否适合各员工的发展;三是员工是否能从该职位上得到满足感。对于第一个变量的评估可以采用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中的货币计量,如未购商誉法和随机报酬法都可以计算员工在特定职位的效率水平。而对于后两种变量的衡量则可以采用非货币的计量方法以衡量员工的工作满足感等。

3、发展

为了促进员工的技术、管理、沟通协调的能力的提高,企业必须实施各种训练和培训。组织应该根据预算评估各方案的优劣,以选择最佳方案。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可提供各方案的成本信息,还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大致地计量各方案实施后的效益,据此成本效益比较做出科学的决策。

4、维护

人力资源的维护旨在保持员工的工作能力及组织的整体效能,以免员工的价值的折损。一般而言,人力资源的维护可分为量的维护和质的维护,量的维护预防员工的流失;而质的维护则在于预防员工的技术和工作能力的倒退。

员工离职:员工离职所造成的人力资源价值的损失,视其职位、未来潜能、聘雇契约期间、在聘雇期间所受投资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单从员工统计表中无法窥知全象,而人力资源会计则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得到员工离职的成本。

技术陈废: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可以提供给管理者关于各种培训方案的成本信息,可以提醒管理者时刻注意其对培训的投资是否足够,而且由技术陈废的折损亦因在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中。

士气低落:组织士气高昂或者低落都会影响到组织的效率,如何有效地衡量组织的员工的士气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力资源会计中价值计量方法中的非货币衡量方法就是在衡量上述各项变数对个人价值或群体价值的影响,因此,管理者可以参考这些信息判断其管理的效能,组织的结构及角色关系是否应该调试等。

奖酬:奖酬是指给予员工的报酬与奖赏,因此必须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发生关系,为了决定奖酬对象与奖酬额度,必须评估个人的工作绩效。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提供了有关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的信息,由此可以得到个别员工的投资报酬率与工作绩效,并作为给予员工奖酬的标准。

(三)人力资源控制

控制就是一个制度系统,是依据规划来衡量成果,修正偏差,确保计划及目标的实现。计划一旦付诸实施,即进入控制阶段,衡量其是否脱离计划。人力资源的控制,要依据不断的追踪和评估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效率,而人力资源会计的价值计量方法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2

关键词:计量管理;企业节能;关系

计量是节能和管理的眼睛,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计量管理的重点是有准确的计量数据,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能源审计的能量平衡表无法编制,能源网络图无法绘制,能量平衡测试工作也无法进行,也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

1充分认识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质检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想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1]。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计量管理工作要融入到企业节能降耗中去

2.1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制订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理顺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2做好测量体系的策划

测量体系是能源计量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完善的测量体系能够保证企业能源统计报表数据资料准确,保证企业能源单耗的可比性和受控性并逐步达到先进合理、保证能耗定额的有效执行与合理奖惩,只有坚持不懈地通过测量体系为能源管理的误区,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做好计量数据收集和分析

测量体系将测量管理活动规范化后,企业应建立起各种能源的计量框架,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确立重要的能源计量点,配备先进的计量设备,运用先进的测量手段,提高主要能源的计量率和准确性[2],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果不善于使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所有的管理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作为技术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掌握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2.4做好用能分析

用能分析就是通过采集的数据和信息对企业的用能进行定量分析,清晰地了解能量的利用和损失情况,为谋求减少实际能量损失、增加回收利用能量提供依据。企业要通过用能分析,掌握耗能情况,查找企业的节能潜力,明确企业的节能途径,为改进企业的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2.5构筑计量管理平台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明确要求,并对应形成的适宜程序文件。

3为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一是带着热情服务。对企业既管又帮、管帮结合,不能乱施权威,更不能居高临下;二是带着原则服务。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直言不护短,又要苦口婆心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带着主动意识服务。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服务职能优势,着重帮助指导试点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3-4]。质检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统一是保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

4结语

正确处理好计量管理与企业节能降耗的关系,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计量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要认真研究能源计量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门的技术攻关,为企业的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贡献力量。

5参考文献

[1]孙勇.浅谈加强中小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22):166.

[2]严菁.能源计量管理在水泥企业节能降耗中的应用[J].中国计量,2009(7):43-44.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计量管理;节能降损

企业的计量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及技术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密切相关,计量管理为其他管理工作提供了计量基础保障,反之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为计量工作提供数据支持与反馈。同时,通过不断强化计量管理,通过综合分析能源计量数据,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能够大大提高企业节能降耗水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作用。

一、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强化能源计量管理

在测量管理体系建设中,要始终把完善体系和企业的具体工作相结合,有力地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1.结合体系建设,夯实计量基础管理。要根据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企业计量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和优化,健全企业计量管理网络,落实计量职能。对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进行充分的识别和控制。此外,要加强各项标准的完善,使计量工作各个管理环节都有章可循,为计量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管理依据。

2.按照体系要求,加强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管理是指合理配备和用好能源计量器具,建立管理制度,使能源计量器具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安全运行,准确、完整、及时地获取各种有关能源数据。(1)根据企业管理流程健全能源管理网络;(2)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全面摸底,逐一登记;(3)绘制能源计量网络图,依据网络图对各终端配齐合格的计量表。(4)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用前计量确认和周期计量确认,能源计量器具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日巡检和周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完善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

每年年初要结合上年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情况,对企业用水、用电、用气分别制定量化指标,对《专业管理考核细则》进行修改、完善,将考核指标纳入当年经济责任制中。月度能源、原材料消耗情况与各部门收入直接挂钩,节能落到实处和明处。

同时,健全和完善计量管理制度。首先,完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从计量器具的申购、购买、验收、入库、领用、建档、建账、流转、停用、报废等诸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以保证计量器具处于受控状态。其次,每一台器具产生的计量数据如何记录,记录标准等都要在制度中明确规定,以便在生产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追根溯源,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对企业的生产带来更大的影响。第三,建立计量绩效评审制度。对企业计量诸环节按月进行绩效评审,评出对企业产品质量提升、节能降耗、节约成本最优秀环节和最差环节,并对相关责任人实行奖惩。

三、加强数据分析,向计量管理要效益

在完善计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后,向计量管理要效益才是企业的目的。过去我们注重计量器具管理多,对计量数据分析少,大量的计量数据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新时期,企业能源管理员要根据能源日报、月报写出用能分析报告,对各种介质的计量数据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判断数据是否准确,用能是否合理。通过数据分析,反过来查找计量缺陷,以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数据准确。

四、加大投入,更新能源计量器具和技术创新

计量设备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计量保证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完善的计量设备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几何量就无法检测,因此企业在计量器具配备方面要到达配备率100%,并按工艺文件、质量检验、原材料进出检验、能源管理及安全防护的预期使用要求,制定计量器具的配备计划,并对配备计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对预期使用要求的符合性、计量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及计量设备经济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编写计量设备检测能力分析表。

在更新能源计量器具的同时,我们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创新。实践证明,计量管理和数据分析可以发挥重要的、关键的基础保证作用,计量在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推行成本核算中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计量工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强化计量监督管理,保证节能降耗

计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工作。计量怎样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效益提供服务,是计量工作人员的永恒的课题,企业应依据计量监督管理的要求,对计量参与企业各项管理进行探索。一方面,把好物资进入企业的计量关,通过计量,防止进入的损失,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把好物资出厂计量关。在保证客户利益的前提下,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出厂物资少计多发现象,堵住出入的流失。这同样是一种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的重要活动。

六、计量人员配备齐全,提高全员计量意识

企业要把计量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计量管理机构,同时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标准要求,配备适应企业的计量仪器和设备,同时保证计量的准确度,才能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与可靠。同时,企业必须加对大计量人员教育的培训工作,尽量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计量管理人员进行计量知识培训,不断研究和探讨计量管理最新情况、新问题,使计量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不断提高,最终推进计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

此外,若要搞好计量工作,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计量意识,在企业范围内营造一个上至决策层领导,下到基层员工,人人重视计量工作的氛围。对于企业决策者,要重视宣传工作,明确企业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企业计量工作在能源计量、经营核算、质量控制、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等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真实、客观、准确的计量数据信息。对于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计量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求熟悉专业计量知识,懂得计量法规、文件,掌握基本计量技术,明确计量管理工作程序。对于计量器具的使用者——普通员工来说,除了学习计量法律、法规外,还由技术人员介绍计量器具的构造、使用和保养方法,使他们做到正确使用计量器具,保证量值准确。

总之,要通过加强计量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节能降损,这就要求我们从计量基础工作做起,充分发挥计量系统的整体功能,逐步完善计量管理工作,保证计量检测设备在整个过程中都能保持其预期的计量特性,并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监控、预计和发现,迅速采取纠正措施,使计量工作形成一个闭环的体系,为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贾广星.论计量管理是企业节能降耗的“金钥匙”[J].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2]刘凤华.计量管理与企业节能降耗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1期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能源计量企业能源计量检测计量数据

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48-01

引言

能源亦称为资源或能源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能源也是整个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问题的基本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对能源资源进行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改善社会环境和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举措。更是进一步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保障。

能源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上提供了大量的能力和动力等物质资源,是提高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计量的管理工作,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采集和运输材料,生产和加工产品等过程中,都需要控制能源的使用率,确保计量数据的管理,减少各个环节中能源的浪费。

1能源计量的管理问题

1.1政府和法律法规对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迄今为止,对能源管理的各个单位一般是指附属于其他单位非独立的部门。国家的许多职工以及领导对能源管理的《节约能源法》法律制裁制度了解较少,且该法约束力不强,使得许多企业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不能如实上报,甚至有些企业偷工减料,不认真做好计量工作。仅依靠质监部门的《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标准要求来支撑,缺乏政府扶持、资金支持,不能很好的执行到位。目前,对能源计量的管理机制还处于萌芽状态,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投资不够,主要靠自己自足的方式。在政府层和法律的约束下,能源消耗的力度正在进一步的改善,作为基础条件的能源计量工作也正在进一步的加强。

1.2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对能源计量的投入力度小。不能充分的挖掘节约能源的潜力。作为较为复杂的节能工程,其中心思想采取的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社会和环境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有效的合理节约能源资源。对企业经济来讲,不能对能源带来的盈利性和风险性做出正确评估,判断不出能源的高度专业化技术,都是降低企业中职工人员对节能减耗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另外,对能源计量测试仪器设备的投入较少,更进一步的降低对能源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的计算。

企业单位层面中,对能源消耗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研究利用较为偏颇。许多企业一般只利用简单的计量器设备,来计算总体的能源计量数据,中间层次不加管理。长久以来,作为只提供总体数据的企业,在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中对数据的处理有许多不足,且找不到问题所在。因此,对不同部位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研究是加强能源计量的一个前提,是整个减少能耗工作的基础。

2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2.1综合力量,整体推进

我国采用电视、广播、电台等多种宣传方式,联合政府部门(经贸委、国资委和质量技术监督等)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能源计量工作深入城镇和居民以及企业中来宣传,提高能源耗能单位的自觉遵循能源计量法律法规的行动。提高群众对节约能源的意识,将“节约能源,忧国忧民”和“节约能源、计量先行”等的观念推广到民众中去。在遵循《节约能源法》的条件下,提高公民自觉节约能源的义务,较好的利用科学进行资源管理,把能源节约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方针。在法律法规的制度下,严格遵循《节约能源法》和《计量法》等要求,加大对企业行业的宣传和管理,将节约国家能源作为我国政策的主要发展方向。增强能源计量管理的工作,建设企业节能体系,提倡节能减排生产,将能源计量很好的利用在社会中。

2.2政府发挥的作用

第一,加强管理工作,强化工作基础。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考核细则》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管理方式用在能源计量管理上。在对能源计量工作上,建立全能的管理能源计量的单位网络,改善能源计量的设备配置和能源管理制度;第二,增加对企业的服务力度,在计量技术、人员分配、部门规划等方面提供较多的技术指导。为企业单位提供管理部门,并利用能源计量器建设用以备用的电子帐目;第三,详细考察能源计量器的配置、检测能源计量器的管理机构,积极改善能源计量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同时,大力改善检测体系,在增强企业管理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第四,加强执法力度和检查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企业中节能减排的进行。

政府部门中,根据不同的管理机构、不同的企业建设、不同能源计量器的配备,对节能工作进行评价,并根据《生产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要求》的要求,对企业部门开展能源计量工作,提倡节约能源消耗。

2.3改善社会能源计量标准,规范行为

对于不同的能源计量工作来讲,一些较为落后的能源计量器设备,检测的范围较小、能力较弱。依据我国的《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规划要求,改善能源计量器的设备,提升测量仪器的标准化和仪器校准化,能够增大检测的覆盖面积,提升检测能源计量的能力,将设备的技术水平提升到较高的水平,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消耗,提供较为有利的技术支持。

2.4重视能源计量的管理工作

第一,在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的基础上,为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的管理机构提供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要遵照《测量设备管理体系》的说明,确定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方案,明确自己的职责。将报量和计量、设计和采集、仪器选择等运用到相关的企业部门中,对企业部门内部的能源消耗收入到每月的考查之中,实行考核计划。

第二,为了提高计量器的测定率和仪器的配置率,要根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进行规划。根据管理规划的要求,利用高质量计量器械设备,根据企业单位的进出用能设备、次级用能设备和最主要的用能设备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用能制度,确定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计量数据的检测,并且在改善计量检测的过程中完善动态管理。

第三,采取政府支撑、财政支持,来加强能源计量的管理工作,并且及时的争取节能减排任务,降低企业对成本的运用计划,求的双赢。

小结

能源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导致越来越多的能源需耗量,作为具有改善能源消耗管理的能源计量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对能源消耗的计量管理工作和提倡节能减排的工作,对保持我国可持续发展现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增强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耗问题,提高能源计量管理问题,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对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涵松.能源计量在节能中的作用[J].中国计量.2011(07)

[2]聂曦.国家能源政策和能源计量[J].中国计量.2011(07)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5

关键词:能源计量;节能减排;管理;应用

abstract:theenergymeasurementistheembodimentofthequantitativedataoftheenergysaving,playsanimportantrole.asamanagementtoolandameanstouseenergymeteringdatacollection,diagnosis,analysis,implementationofeffectivemanagement,scientificandaccuratemeasurementdatacanguidetheuseofenergysoastoachievethepurposeofenergysaving.energymeasurementintheenergysavingforyourreference.

Keywords:energymeasurement;energysaving;manage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前言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节能减排真正被提升到政府高度。但是如何做到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的标准制定以及节能减排效果的评估都离不开能源计量。能源计量是节能减排量化数据的体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利用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诊断,分析,实施有效管理,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能够指导能源的利用,由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能源计量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能源计量的对象是一次能源(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和资源)、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和载能工质。

能源计量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量大面广.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二是专业性强.涉及热工量、力学量、电学量、光学量、化学量等诸多学科:三是作用独特。能源计量是节能管理的基础.在节能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分忻中.使用准确的测量数据可以保证能源统计的真实性、能源结算的公正性和能源消耗定额的科学性。

能源计量是节能管理的基础.因此,完整、规范、准确是计量的核心:能源计量既是专业问题.也是一个涉及法律法规的问题。

为了发挥能源计量在节能管理中的作用.我国颁布了一系列能源讨一量监督管理的法律和法规.包括《计量法》、《节约能源法》以及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和有关的部门规章。

3有效使用能源数据,充分体现能源计量的作用

完善的能源计量不仅是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还可以强化企业生产经营核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强化企业节能管理,节约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表明:能源计量和节能管理可以为企业赢得效益。

但同时.能源计量也会增加成本.主要表现在:配置计量仪器和设备、配置维护、管理及运行人员;定期检验和技术监督.保证计量仪器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建立、健全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

我国颁布的《节约能源法》和《计量法》等法律法规都对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价格的持续攀升,企业成本压力目益加剧.也有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内生动力。但应当看到.由于节能与计量意识薄弱.宣传培训不足.企业能源计量专业队伍建设迟缓等客观因素.导致节能与计量工作在行业、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过度压缩生产成本:忽视计量管理对生产经营的改善及其潜在经济效益:忽视计量管理对产品质量的改善及其潜在经济效益.因而.能源计量在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获取齐全、完整、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形成能源计量数据台账,并不能直接产生节能效果,而需要通过对能源计量数据的有效使用,才能产生节能效果。在质量管理中有一句名言“用数据说话”,这个道理在能源管理中也成立。

在获取齐全、完整、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后.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该配合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统计人员、节能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部门有效使用这些数据.不仅要提供数据,还要及时提供这些数据获取过程中的具体细节。

能源计量数据的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贸易结算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用能单位输入能源的计量是由供能单位管理的,用能单位按供能单位出具的单据付款。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存在不能保证数据正确的情况.如器具未进行强制捡定、无强检合格标志、超过检定合格有效期使用等,并发现付款单据上的数据与用能情况严重不符。对此.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人员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责任.对这些能源计量器具和数据采取适当的监督管理措施.确保结算数据的正确性.维护本单位的利益。

(2)形成能源消耗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上的数据来自能源计量数据,它是按一定规则由能源计量数据经过计算、转换后形成的。统计数据不同于计量数据.但它必须能溯源至能源计量数据统计报表有两类:一类是向上级能源管理部门报送的,对此.统计部门已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另一类是用能单位的内部统计报表,它是以产品或职能部门的能源消耗为对象分别统计的这类报表是用能单位的自主能源管理行为,没有统一规定.但它反映了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水平.对节能工作产生重大作用。

(3)供用能单位领导了解用能情况

让用能单位的各级领导知道能源在本单位是怎样被消耗掉的彻底改变以前油糊涂、煤糊涂、气糊涂的状况,明明白白用能.清清楚楚节能。

(4)及时发现能源消耗的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能源的浪费

能源计量数据积累一定数量后,数据列与用能单位的业务活动的关系会呈现一定的规律对这些数据的变化进行监控.可及时发现能源消耗大幅度波动的异常现象。这个工作在已采取自动采集数据、远距离输送计量数据.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监控的用能单位中.对降低成本和能耗的效果非常显著。

(5)上级主管部门的考核与监督检查

上级主管部门有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政府统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他们都会按各自的分管范围开展一些必要的考核和检查在检查时必然要求用能单位提供各种能源消耗数据,以评价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和节能活动的状况如在用能单位建立了完善的能源计量数据台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在更大的管理区域内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构成区域(主管部门或省市)能源计量数据中心,则能使上级主管部门的能源决策、考核和调控更正确、(6)用于内部节能考核

《节约能源法》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用能单位贯彻这一法律要求.除了要建立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外.必须配备足够的计量器具.以“满足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用能源计量数据说话.提高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节能意识和节能的责任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实践工作中,凡是内部考核制度比较完善、严格的用能单位.都能有意或尢意地开展能源汁量工作,节能效果也显著。反之,能源计量较难推动对于没有执行“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法律要求的用能单位,各级质监部门应当联合同级能源主管部门联合促动。

(7)用于能源管理活动

如实施能源消耗定额管理、能源使用管理规定和措施、能效对标、重点用能设备运行状况监控、做电平衡测试、水平衡测试、热平衡测试及能源审计等,这些活动都需要使用各种能源计量数据。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对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耗状况、能源利用水平作出诊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8)通过分析节能降耗动态.挖掘节能潜力.确定节能的主攻方向

节能降耗的方向和方法很多.在一个时期不能同时都上应通过对能源计量数据的分析确定一个主攻方向.以取得最佳效果。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6

1系统结构设计

针对总部经济基地自身特点,仔细分析能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采用先进的分布式监控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系统由监测中心平台、现场通信网络、智能传感器装置、智能网关(用于连接第三方智能计量装置)等组成。系统在统一的能源管理平台下,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对基地内建筑用能进行全面的、实时的用能计量、能源质量监测、安全管理、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有以下特点:(1)系统集成在总部基地自动控制(Ba)系统,在同一信息平台采集、调度,便于各系统的整合,减少重复投资,同时便于维护。(2)系统利用设备专网资源,采用基地内铺设设备光纤环网作为能源数据的主干传输网络,通过主干网与Lonworks分布式高速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构建成覆盖全基地的分布式高速控制网络系统。(3)实现总部基地水、电等能源的分类计量及用电分项计量等监测。用电总计通过读取安装在变电所低压进线的具有远传接口智能电表数据累加实现,用电分项计量数据通过读取安装在变电所低压配电柜所有出线回路的具有远传接口智能电表数据获得,用水总计通过在市政各总管网上安装远传智能水表计量累加获得。通过实时数据发现用能问题,同时对重点用能系统进行专项用能计量和监测。(4)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和Lonworks分布式高速控制网络技术,对基地内多联机(VRV)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进行全面的闭环节能控制,大幅降低空调能耗。(5)对基地内变电所进行环境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确保设备及用能安全,有效实现重要设备场所的无人值守。通过安装温感、烟感装置监测重要设备场所设备安全状态及异常报警。

2硬件设计

2.1现场传感器。智能电表使用的是三相多功能电力终端nLa-pm100D,采集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功率因素、频率及谐波等电能参数,具有在线分析各种用电回路的需量、识别有效负荷与无效能耗、监测变电站的开关状态等功能,同时自带Lonworks网络接口,方便使用。智能远传水表采用单流束叶轮技术,计数器部分采用成熟可靠的干式技术,计数器内部没有任何部件与水接触,同时具备自动采集并能远程传输数据。2.2现场通信子网。现场通信子网由智能网络控制器、各类智能表计、智能网关等组成。系统选择i.LonSmartServer作为现场通信子网中的智能网络控制器,主要功能是执行Lonworks现场控制网络至以太网的路由通信功能,起到双向通信控制功能。其一,i.LonSmartServer可以向上通过系统通讯网路与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传递交换,保证控制中心可以快速获取关键数据;其二,i.LonSmartServer可以向下通过双绞线与现场各类传感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完成传感器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发送,实现远程监测、远程测量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同时起到各类通信协议转换作用。现场采用Lonworks双绞线控制网络,具有拓扑结构灵活、传输介质和方式多样、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Lon-works现场网络采用了p-CSma/CD技术,使用了可实时通信、网络的LontaLK通信协议,符合国际标准,可真正实现产品的互换性、网络极容易扩充、修改和维护。此外Lonworks网络与internet无缝连接,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与远程操作。2.3变电所线路电力监测系统。变电所配置智能网关读取高压配电自动监控系统参数,接入能管系统,实现电量计量及参数检测报警(如电压、电流、断路器状态、功率因数等,故障报警)。在基地内各个变电所内低压室低压进线配置三相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用于变电所低压侧用电的总计量及电能质量的监测。对变电所各个低压出线回路配置三相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用于对各个出线回路的计量及电能质量监测。2.4空调新风节能监测控制。目前总部基地使用较多的暖通系统是多联机(VRV)空调和新风系统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总部基地能源管理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及网络控制技术,实现多联机(VRV)空调和新风系统自动化控制。对空调机组配置通信接口及智能网关,接入到能效提升和柔性调峰控制平台,通过能效提升和柔性调峰控制平台,对多联机(VRV)空调系统进行集中控制。新风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监测数值,自动启动停止对应的新风机组、调节新风阀开度。

3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可有效对总部基地电、水等各类能源的智能表计进行实时在线的数据采集、监测和计量,为能源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连续的数据,保证数据源头的可靠性。系统软件采用B/S架构与C/S架构有机结合的方式,用B/S架构的软件实现数据查询的需求,用C/S架构的软件实现系统的能源实时监控功能。系统开发使用C#开发语言和SQLServer数据库,主要开发基于C/S的基地能源自动化监管系统软件和基于B/S的基地能源查询分析软件,用winDowS2008advancedserver和SQLServer2008数据库搭建。基地能源自动化监管系统软件用C#语言开发,主要对现场各种智能表计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并存储,对单体状态、能源报表、设备节点的组态进行实时监测。基地能源查询分析软件主要为能源数据的查询、统计与分析,供管理人员进行能源查询、分析与预测,并作出科学的能源策略。基地能源自动化监管系统的数据存储与操作软件部分是在SQLServer2008数据库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考虑总部经济基地建筑规模大、运行时间长、功能复杂、能源种类多且消耗高等特点,在系统设计中会用到大量的数据存储和读取,这也是关系到系统运行快慢的重要部分。对于基地能源监测大数据的管理,系统采用了存储管理方式,这样虽然占用了一定的存储资源,但是在效率上有了很大提升,为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打下了基础。

4系统优势

目前常用的能源管理方法分为人工传统方法、设备检测方法和自动能源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比较如下:(1)人工传统方法。该方法主要使用在一些运行年代久远的企业或基地,这些企业或基地使用的设备较为传统,没有安装自动化检测装置,缺少数据自动传输功能。该方法多为粗放式能源管理方法,主要是使用人工抄表的方法采集数据,定期进行人工统计,或者根据能源购入总量及使用时间进行统计。(2)设备检测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企业或基地开始对能源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一些重点设备安装了能源使用监测设备或使用了全自动的设备,这些设备工作的相关数据可以由设备单独保存,工作人员可以读取设备数据进行分析。(3)自动能源管理方法。进入互联网时代,设备的发展也被赋予了互联网因素,设备不仅可以自动完成能源相关数据读取和检测,还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通信和分享,全面进入了物联网时代。这种方法完全剔除了人工现场检测或数据分析部分,交由计算机和传感器自动完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属于自动能源管理方法的一种,具有以下优势:①突破人工传统方法的获取数据方式,人工传统方法在抄写数据记录时会可能会出现录入错误,特别是总部经济基地采集点多、数据多,使用人工传统方法时很容易出错。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可以快速读取数据,保证数据准确率,自动化读取,减少工作错误。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做到实时统计传感器数据,可以快速响应控制系统要求,通过快速获取数据及时分析判断总部基地运行状态,这点是人工传统方法和设备检测方法无法完成的。③人工传统方法和设备检测方法都是需要人工读取、统计和分析,对人员的管理和工作流程的控制有着较高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是一次投入,减少了人员的使用,避免了运营时人员管理和工作流程控制等问题,在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消除了人员记录主观错误的风险。④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可以快速定位能源系统故障处,提升问题处理反应能力,确保总部基地正常运转。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通过前端传感器获取数据,利用后台控制系统可以对用能过高单位和用能危险单位进行合理控制,用闭环控制方法降低整个能源消耗。

5结语

本文设计的能源管理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总部经济基地常规能源监测和重点用能系统(空调新风系统)监测控制相结合的系统设计。设计中综合运用了互联网快速通信、各类传感器检测、系统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等领域的相关技术,有一定的实际使用价值。在分析了人工传统方法、设备检测方法和自动能源管理方法优劣的基础上,发现属于自动能源管理方法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更适合在总部经济基地使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总部经济基地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可全方位监控总部基地能源使用状况,而且还可快速判断出基地能源使用故障和故障位置,同时对重点用能系统(空调新风系统)进行了闭环式监测控制,提高了总部基地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对总部经济基地正常运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华磊单位: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参考文献:

[1]田景熙.物联网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永攀.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3]埃施朗公司.i.LonSmartServer智能服务器——实现能源监控关键产品[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8.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7

关键词:能源;能源计量管理;体系;计量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43-01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发展战略。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并大力推进能源计量工作。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使我国能源需求呈现刚性增加的趋势,因此节能减排工作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确保“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开展定期审查工作,因此大力开展能源计量工作,有效地实施能源节约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更能够有效的降低单位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能源计量与计量的关系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其通过一组操作来确定对象的量值。

从广义上讲,能源计量是为了确定用能对象的能源的完善程度而对能源及相关量的计量。从狭义上讲,能源计量是指在能源消费、转化流程中对处于各环节的能源数量、质量、性能等参数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能源计量是计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从工业计量中延生而形成的工业计量的重要分支,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体,是关于能源量及能源使用程度的计量,其不同于普通的计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特定的方法、含义、目的和形式的计量。如果根据测量对象的用能属性进行分类,能源计量几乎跨越了现有计量学的各个领域,其内容的复杂既不是传统计量专业的堆砌,也不是计量器具的简单组合。

能源计量除了具有一般计量的特性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具有直接取得经济效益的属性。而就计量的一般原理而言,其本身不会带来任何的经济效益,它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都是间接的。

2能源计量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重点用能单位,单位各级领导都应充分得了解能源计量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重视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在体系构建的同时,还在持续加强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与培训管理工作。

但实际上仍有一些问题和矛盾在困扰和制约着体系运行的效率。

2.1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计划与科研生产任务进度的冲突

能源计量器具定期检定/校准工作是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和保障。在《审查规范》6.3.3条款中有明确要求,即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实行定期检定/校准。其检定周期、检定方法应遵守相关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单位能源计量主管部门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应制定出了年度检定/校准计划,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阻碍。大面积、长时间的拆卸、检校这些计量器具,受其影响的用能单位数量多、范围大,必将会对单位科研生产任务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在尽可能不影响单位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开展能源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校准和管理工作,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2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的高低。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外,还应该对计量、计量检定、校准等计量基础知识有了解性的认识。通过学习和培训,单位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虽然已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也对能源计量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条款、法律法规都有了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但在实际工作中反映出其对计量基础方面的知识如量值、法定计量单位、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误差等基本的计量基础知识以及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计量特性、注意事项等不甚了解,在这方面仍存在欠缺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3建议和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质量,确保能源计量体系的有效运行,现阶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抓起。

3.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系,狠抓落实

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的组织领导,完善能源计量管理能力体系。此外,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单位对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落实程度。并对能源管理单位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实施权责分明制度,进而实现能源计量管理工作责任和义务的统一管理。

3.2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的建立是给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树立一个执行标准,也是提升能源计量的规范化水平,使能源计量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此外,在建立和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能源和计量管理制度的设立,能对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对于能源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较强的助力作用。

3.3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的基础管理

能源计量管理的基础管理是提升能源计量工作检测水平的重要保障。能源计量管理单位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来达到提升能源计量工作水平的目的,除了优化能源管理的各项活动设计外,还需要强化基础管理。例如,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是计量检测体系中最直接、最基本的工作,能源计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虽然该项工作的技术含量较低,但是其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中却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义务。

除此之外,制定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并安排相关的能源管理人员对周期计划执行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并将检查报告递交上级进行审核,以此确保该项工作的贯彻执行。另外,建立完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并对强检的能源计量器具严格按照各检定机构要求的周期进行定期送检以及临检,并将检定结果及时录入管理系统,实现闭环管理。

3.4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培训

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无论是从其微观视角还是宏观视角,都是建立在人员管理的基础之上。因而,在能源计量管理,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既是该项工作的创新也能起到提升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对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计量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是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因此在参与和举办各种能源计量培训班的同时,单位还应有计划的组织能源计量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参加计量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

4结语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长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加强和完善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能源计量在单位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单位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计量管理是全方位、多层面、立体性、系统性的管理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去正视这些问题,合理、有效地去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日趋完善,才能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的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万路.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8

可持续节能机制,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于节能机制的设计,通常指基于市场的、长效的节能机制,与此相对的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短期的节能措施,如为了完成节能目标的“拉闸限电”。显然,可持续节能机制能够长期地、深入地促进企业节能,是我国节能管理的发展方向。

2可持续节能机制简介

2.1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最为典型的可持续节能机制,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并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形成全球目前庞大的节能服务产业。其商业模式是: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用能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约定节能目标,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维护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或其他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合同能源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用能企业的投资、运行压力,是一种节能的细化分工合作模式。我国于1997年通过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根据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协会(emCa)统计[4],截止2014年底,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2650.37亿元,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为958.76亿元,形成了年节能能力2996.15万t标准煤,减排Co27490.38万t。

2.2“节能量交易”制度“节能量交易”制度既是一种能效政策,又是一种交易体系。其前提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配额分配。其依据是通过交易,承担节能义务的主体能够以最低的边际成本实现减排。节能量交易制度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较为成熟,也称之为“白色证书”交易制度[5-8]。中国的节能量交易制度尚未建立,目前江苏、山东已经开始了省级试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覆盖全国的节能量交易制度是大势所趋。

2.3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指根据企业能源利用的特点,运用过程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pDCa管理模式,对能源利用全过程进行系统地识别,划分为可控制的过程单元,针对性地制定相关联的管理控制活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企业能源管理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运行机制,以实现企业能源方针、目标[9]。类似于iSo9001、iSo14001等应用比较广泛的国际管理体系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也采取第三方认证。我国于2009年以国家标准的形式了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目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认证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2.4能源管理师制度能源管理师是从事能源管理的专门人才。能源管理师制度起源于日本,是一种部级的职业资格考试。日本《节能法》规定年耗能3000kL(原油换算)以上的制造业、矿业、电、气、热供应企业,其能源管理责任人必须获得能源管理师资格。同时,对聘用能源管理师的数量、岗位职责、职业资格管理、培训考试内容等都做了详细规定。我国在山东、天津、陕西等地开展了能源管理师制度试点,其中较为成功的是山东。山东2010年出台了《山东省能源管理师管理试行办法》,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聘任能源管理师,全省统一组织考试,自实施以来,数千人取得能源管理师资格,成为企业节能的中坚力量。

2.5能效“领跑者”制度能效“领跑者”是指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产品、企业或单位。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公共机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促进节能减排。为了促进能效“领跑者”制度的实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7部委2014年制订了《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分别在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和公共机构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

2.6节能评估制度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对策和措施,并编制节能评估文件,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行为。节能评估是一种预防性的机制,可以预防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形成的高能耗“锁定效应”。目前,根据国家发改委6号令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要求,节能评估文件的分类管理见表1。

2.7能源审计制度能源审计既是一种节能管理的制度,也是一种方法。能源审计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由专门的审计机构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概况、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产品综合能耗和产值能耗指标、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等。与节能评估不同的是,能源审计是一种“事后”审查的行为。我国早在1983年就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能源的研究和试点,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出台了国家标准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出台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中继续推行能源审计。

2.8政府收购能效资源制度“能效资源收购”制度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政府利用从能源用户那里收取的公共资金来收购项目的节能量。政府机构通常雇佣一个第三方公司来交付节能量。该第三方公司利用政府提供的公共资金,向使用能源的工业、商业和居民用户提供资金奖励和技术支持,收购他们的节能量。政府根据与第三方交付机构的合同约定,严格地监控利用公共资金实现的实际节能量,并进行验证。该制度主要在北美实施,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有多达30个州和省正在运作各类能效资源收购项目。在美国,各州用于节能项目的支出从2006年的20亿$增加到2011年的70亿$,其中用于能效资源收购的开支占了绝大部分。加拿大各省的相关开支也快速增加,2011年达到10亿$。

3江西建立可持续节能机制的构想

江西作为中部不发达省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增加很快,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节能压力增大。作为世界银行“中国省级能效推广项目”试点省份之一,江西积极借鉴国内外节能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政策研究和能力建设,试图建立可持续的、长效的、基于市场的节能机制。虽然近年来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评估、能源审计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培育了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和人才队伍,但系统、完善的可持续节能机制尚未建立。江西建立可持续节能机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3.1夯实法律依据节能具有经济的外部性,需要依赖政府的政策设计和强力推动。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统领节能工作的《节能法》,但相应节能机制的建立仍然需配套的法律保障。如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需要配套的法律基础包括: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及配额分配、节能量交易与抵消机制、惩罚措施等。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需要明确能源管理师的法律地位、岗位职责、职业资格管理,以及考试、培训办法。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目前都需要法律依据的支撑。

3.2做好制度设计建立节能市场机制,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是依靠政府的制度设计,人为地创造出“市场需求”。如能源消费配额制度是建立节能量交易机制的前提,政府既要考虑公平,又要避免企业的投机行为去分配配额。政府收购能效资源制度,需要明确政府收购资金的来源、收购的方式、节能量的交付与验证等。涉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需要明确第三方机构的资质条件、权利义务,以及服务的程序等。制度设计还有一个不断试错、完善的过程,需要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如欧盟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虽然设计严密,但运行中也出现了配额分配过量、价格暴跌的情况。因此,积极吸纳发达国家节能市场机制设计的经验,并有步骤地实施试点,可以有效地避免制度设计的缺陷,保障机制效能的发挥。

3.3做好相关标准和方法学的开发。节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相对于基准情景节约了多少能源,不同的计量、计算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同时,不同行业由于工艺流程、装备水平等因素的差异,节能量也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是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主要依据,能效“领跑者”制度的核心,就是确定可信的、可复制的能效先进值。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本身就是以标准为准绳。因此,需要配套开发相应的方法学和标准,作为节能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4做好人才保障节能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一批专业人才,是我们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所不具备的。如能源管理师作为企业能源管理的专业人才,需要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需要对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技术人才的培训,也需要对用能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

3.5依靠并发展节能服务市场。面向市场的节能机制,必然依赖、并促进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如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必然带来认证市场的繁荣。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将带动一批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技术装备生产企业,以及金融等机构的发展。政府应做好规则设计和市场监管,但有不要过度插手市场的运作。

4建议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9

关键词:成本核算;资源消耗会计;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17-02

一、资源消耗会计的含义

资源消耗会计(ResourceConsumptionaccounting,简称RCa)是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于2002年推出的一种成本核算的先进方法,是一套灵活、集成、全面综合的成本管理系统。它融合了美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和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FlexibleStandardCosting,简称GpK)的成本管理理念,同时对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做出了较大的改进。

资源消耗会计主要的核算对象是资源,既包括为作业提供服务的资源,也包括资源自身消耗的资源。在资源消耗会计方法下,确定资源结集点是成本核算的第一步,通过分析“资源-资源”、“资源-作业”的相互关系,将多项资源要素按照资源库的标准进行重新的分类,将相关资源要素分到各个资源结集点,并收集各种资源要素的数量、金额,作为核算成本的基础。

首先,资源与动因结合。资源消耗会计的成本核算目标是将企业产出所消耗的全部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采用企业理论资源能力作为成本分配率的重要指标;定义并管理资源要素;分析企业剩余/闲置生产力。其中,在对所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资源及相关的资源要素有以下三种划分标准:一是同资源结集点的资源要素具有相似的技术;二是能够确定或者预计资源结集点的产出与消耗之间的定量关系;三是能够收集或者估算各个资源结集点的成本和数量数据。此外,资源消耗会计成本核算方法遵循因果关系原则,以资源为核算对象进行资源配置,其分配依据也就是资源动因,包括资源与资源的相互配置动因、资源与作业的直接配置动因。

其次,数量和金额结合。数量标准是人力资源的资源产出量,金额标准是人力资源的费用,而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清晰地表现出企业成本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资源消耗会计将企业的同类生产能力归类合并,归集到同一个资源结集点中进行计量,这样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一个企业资源与产出的对应消耗关系。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资源消耗的一种货币形式的表现,资源消耗会计以数量标准计算资源的产出量,这样企业就可以从中分离出资源的消耗关系以及成本的价值关系,同时,也有益于企业对资源消耗量和产出价值之间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资源消耗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一)资源消耗会计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想要分析我国实施资源消耗会计的可行性,必须从目前我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入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管理会计在工具、理论以及方法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任何发展变化都有它的两面性,管理会计的迅猛发展必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那就造成了管理会计行业的混乱。例如,对管理会计的学习缺乏理论指导、管理会计受到各种合规性报告的要求,逐渐偏离公司管理者的需求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管理者最为重视的问题。任何一个实体在没有使用者的情况下都是无法存活的,所以解决管理会计内部的矛盾和纷争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此外,大多数成本核算方法都有各自合理的关注点,而目前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的使用常常会出现相互矛盾和不一致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方法对管理会计原则的解释有所不同。这样的原则和原理的矛盾也是当今管理会计的主要问题。不同的人对替代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而这些观点往往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样就更加加剧了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业内积极探索更能适应现代生产经营环境,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会计方法,即资源消耗会计。

(二)资源消耗会计可弥补当前成本核算方法的缺陷

1.作业成本法的缺陷

其一,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复杂难懂,操作烦琐,不利于企业实施。而且开发和维持作业成本系统的成本远远超过了企业的收益。其二,作业成本法通常将资源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复杂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企业成本核算的难度,同时也忽略了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企业无法正确对待闲置生产能力。其三,作业成本法根据资源、作业、产品来分配成本,由于作业所消耗的各种资源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这样就会造成成本归集结果只能反映所消耗资源的价值,而无法反映出企业所消耗资源的数量。最后,作业成本法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成本的属性,因为资源在消耗的过程中,成本的属性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作业成本法无法给企业提供多层次的成本信息。

2.传统成本法的缺陷

其一,传统成本法过多地监控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侧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价值消耗,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少之又少,这就忽视了开拓市场、企业文化管理、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等成本因素的变化,所以不能全面反映出企业成本的构成。其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和可靠性,那么信息的使用者根据这个成本核算结果所作出的企业战略性决策可能会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其三,利用传统成本法核算企业成本的精确度不高。以往,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比较少,这样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构成,而间接费用成本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而在间接费用成本比例快速增长的今天,必然会造成成本信息与真实情况发生偏差,降低了成本核算的精确度。

既然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都存在上述不可避免的缺陷,那么就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资源消耗会计恰好适应了目前这一新的生产经营环境。资源消耗会计提出了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理念,在企业管理和成本核算历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它顺利地解决了上述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三)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已具备企业基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产技术到生产规模,从成本到产量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在国外先进生产经营环境的影响下,高新技术已经融入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手段占据了主要的生产过程。科学技术的变革、组织规模的变化、制造方法的更新、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企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比如成本风险难以把握、企业资源配置不够灵活、企业业绩评价未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等等。而资源消耗会计经过数十载的发展,目前已经可以被管理会计界所接受。它可以有效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推动那些采用eRp系统的企业实现信息管理的综合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已经适合使用资源消耗会计来核算成本。

同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采用资源消耗会计的,因为首先要得到这个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其次还要有专业的财务人员为实施资源消耗会计提供人力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财经教育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各级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在提高。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会计行业的高级人才及高学历员工在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这些都为企业采用资源消耗会计提供了人力基础。

此外,生活质量的提高使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逐年显现,随之企业以往的单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这也就要求企业科学准确的核算成本,并灵活地掌握每一种产品的成本信息。采用资源消耗会计,企业管理层易于得到必要的信息和数据。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企业实施资源消耗会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采用资源消耗会计进行成本核算的软件条件和硬件设施,加速推广资源消耗会计对于今后增强企业的自身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改善我国成本核算体系都有着显而易见的益处。而且在人才和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灵活的运用资源消耗会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必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江景.谈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原理及实践意义[J].财会月刊,2008,(10):60-61.

[2]冯圆.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价值[J].财会月刊,2007,(9):11-12.

[3]杨继良.管理会计的现状与反思[J].财会通讯,2005,(5):18-19.

能源计量管理方法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计量

abstract:humanresourcesaccountingisanewbranchofaccounting,itistheproductofmarketeconomy,alsoistheidentificationandmeasurementdataofahumanresourceaccountingproceduresandmethods,withthegoalofhumanresourceswillbeinfinitechangeinformationtobusinessandtherelevantpersons.

Keywords:humanresourceaccounting;humanresourcecostaccounting;humanresourcevalueaccounting;measurement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分析

人力资源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取得、维护和开发人力资源所发生的全部支出。目前,比较成熟的人力资源计量模式有两种:一是从对人力资源投入的角度来确认和计量支出的人力资源成本模式;二是从人力资源产出的角度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人力资源价值模式、

1.1人力资源成本计量

1.1.1历史成本法。此法是以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培训、遣散等实际成木支出为依据,并将其资本化的计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各会计期间的人力资源投资支出,要按照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将人力资源资本性投资部分确认为人力资源的成本,同时还应根据人力资源成本的耗用情祝,对已经形成的人力资源成本进行摊销。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数据确凿,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能使人力资源会计与非人力资源会计在计价原则上保持一致,但人力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与历史成本有较大的差异,人力资源的增值或摊销并不直接与人力资源的实际生产能力相关联,致使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上的数据分析人力资源时,与实际产生偏差。

1.1.2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假定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重新取得、开发与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相当的员工所发生的支出并予以资本化的方法。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包括职务重置成本与个人重置成本。该方法可以反映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是最符合以效用价值观为理论基础的计量方法,有助于管理决策,但重置成本估价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并带有较强主观性,对其准确预计是困难的,缺乏可信度。

1.1.3机会成本法。以企业员工离职或离岗、人员怠工等使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为依据进行计量的计价方法、这种计价方法接近于人力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便于正确核算人力资源成本,但与传统会计模式相去甚远,核算工作量繁重。

1.2人力资源价值计量

人力资源价值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人所具有的内在经济价值只能够推测而无法准确计量,这使得对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不可能绝对准确,而只能使用推算方法。主要包括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和非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

1.2.1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

⑴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该方法是将一个职工在录用期内预计将支付的工资报酬的现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这种方法以职工的工资支付额为基础,计算简便。但计算结果反映的只是人力资源的补偿价值,并不是人力资源价值的全部,同时是对于未来工资报酬、工作年限以及折现率等需作估计,主观性较大。

⑵调整后的末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该方法以效率因索作为末来工资的调整值,以调整后的末来工资报酬折现值来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具体来讲是将职工末来工资报酬乘以反映企业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差别的效率系数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这种方法是在职工工资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的假设前提下,能够准确地、动态地反映人力资源产出的价值信息。但该方法对中小企业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它用单个员工在末来5年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代表其对企业的经济价值,而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大,末来5年的工资很难准确计量,所以们们会低估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

⑶未来收益折现法。该方法是将企业未来收益进行折现,其中由于投资于人力资源所得那部分视为人力资源的价值,该法适合于群体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但由于没有反映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即工资部分,导致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同时对人力资源使用年限的估计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⑷商誉法:将企业过去若干年的累计超过同行业平均收益的部分予以资本化,作为商誉的价值,然后再乘以人力资源投资额占企业投资额的比率(即人力资源投资率)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方法基于过去每年的实际收益数额,更具有客观性,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与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导致其准确度不高;如果企业实际收益低于行业平均收益时会低估人资源的价值。

⑸指数法。该方法以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为依据,建立一个人力资源发展指数,根据基期的人力资源价值推算出以后年度的人力资源价值。该方法目前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1.2.2非货币性价值计量模式

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是使用模糊计量和定性描述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说明,来计量某一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协作力,及他们运用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等。它们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辅助方法,弥补了货币性计量方法的不足,反映货币计量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绩效评估法。该方法是应用一定的比率、评分或测试卡,通过对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业务技能、适应能力、实际工作业绩等因素进行综合衡量和评价以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并提供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相关的信息。这种方法有利于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经济效益。

(2)技能表记载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各个员工的素质构成和能力特征进行分等衡量,如确定受教育程度、学习培训次数、知识结构、工作经历、工作态度、业务技能、适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业绩等方面的一些定量化数据并编制一览表进行分等衡量,以评价人力资源价值。

(3)模糊计量法。该方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从多个方面对被评判因素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主要步骤是:第一步是要素分解,确定人力资源价值货币表现方法需要测评的特征要素。第二步是权数确定,由于各特征要素的重要性不同,应根据它们对人力资源价值影响的主次关系确定它们的加权系数。第三步是评定计分,由考评人员对测评对象的各个要素进行评定计分。第四步是分值计量,对考评人员的评定结果进行等级分配率统计,并运用模糊知阵的运算,计算其分值。第五步是隶属度计算、根据计算的分值,确定其隶属度。

二、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的应用

作者认为,在计算人力资源价值时,由于个体差异使得人力资本具有非同质性,根据一般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不对称分布,可将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分成以下三类进行计量。

2.1一般生产型人力资源的计量

生产型人力资源主要从事简单的机械性劳动,一般无多大创造力,由于生产型人力资源市场的充分竞争,该类型人员一般不会轻易辞职,流动性弱,即使有少量流动,流出企业的人员总能通过招聘方式很快得到补充。

该类型人力资源一般是趋同的。在劳动力供给充足的条件下,由于企业剩余价值的贡献较少,发生在该层次人员上的支出也相对较少,不必测定潜在价值以构成人力资产。也不必要对这一层次人力资源进行激励和约束,只需双方约定,以一方提供的工资、奖金等补偿成本获得另一方人力资源使用权即可。考虑到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一般只需计算其取得、开发和维持成本,这类人力成本采用货币计量,此外,由于生产型人力资源更多地是属于团队生产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不可能,也不必只进行货币性计量,对于那些因与别人合作而创造的价值采用非货币性进行计量。

2.2经营管理层次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

企业经营管理型人力资源与一般生产层次人力资源的划分可依据其稀缺性。该层次人力资源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掌握着企业的核心发展能力,对企业的竞争力影响较大,其劳动成果难以度量,流动性强。

经营管理型的人力资源,对一个企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该人力资源所有者将其自身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掌握的知识让渡给企业,从企业定期获得固定报酬,这部分价值用货币进行计量,而对于职工的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技术等级、技术职称等,是不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的,为了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必须用非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这种方法克服了纯粹的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的不精确性和纯粹的人力资源的非货币性计量或模糊计量的不可靠性,只有将两部分结合起来,才能对人力资源的计量客体进行相对完善的描述,并且将生产型人力资源与经营型人力资源区分开来,这符合重要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

在实务操作中,企业可以针对自身特点,结合该层次人力资源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和方法。

2.3企业高层决策层次人力资源价值计量

企业的高层决策人员或企业家是企业最稀缺的人才,一方面,该类型人员付出劳动理应获得固定的报酬,另一方面,他们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或管理方法为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还应该享有企业剩余的索取权。对该类型人员的价值计量,可以采用价值计量加权益计量的混合模式。

高层决策层层次的人力资源应属于人力资本范畴。在会计处理应设置“人力资产”账户来核算在取得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费并予以资本化。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从经营技术、经营资本发展到目前的经营各种资源,如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部门不仅应成为一个利润中心,而且必将成为一个肩负更大责任的投资中心。然而,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系统的完善和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的运用,使人力资源会计信息不能满足社会公认的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影响了企业管理者使用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积极性。如何利用现有力量,来不断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牛光敏.人力资源会计计量方法浅谈[J].科学咨询(科学管理),2010,第31期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