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十篇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十篇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0:03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94-02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传统平面设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设计方式由手绘转变为计算机制作,设计工具也由笔、尺子、剪刀等转变为计算机及设计软件,使平面设计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计算机平面设计时代。计算机平面设计可被定义为设计者借助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和相关设计软件,遵从一定的美学规律,在二维媒介上塑造出能够表达设计意图的各种视觉效果,目前,计算机平面设计已在广告、招贴、包装、海报等传播媒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计算机平面设计是现代其它设计的基础。正因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的广泛性,在众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或相关课程。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内容以国外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Freehand等课程教学为主,并穿插了平面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从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设置现状来看,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相关的课程名称及内容设置的混乱,如课程名称有photoshop平面设计、CorelDraw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有的院校开设了内容相近的两门课程,即重复设课浪费资源,所以有必要进行整合构建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一、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由于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所涉及软件较多,内容复杂,因此,在内容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一个总体的指导原则,在此笔者主要结合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特点及平面设计社会应用现状提出以下内容体系构建准则,以保证课程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一是因需设课、模块组合。对各相关课程的内容按需取精,并按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组成少学时、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循序渐进,不必恪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传统分类法则。笔者将“photoshop+autoCaD+3D”进行整合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环境艺术设计模块;将“photoshop+FreeHanD/illustrator”进行整合和专业理论课组成平面设计课程模块。二是系统设课,循序相联。专业教学课程模块化,并不是让学生零碎地、孤立地、盲目地、无序地进行学习,相反在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中必需对各子系统课程模块确定一定的学习比例、指定或非指定课程组以帮助学生达到或满足学习相对系统性的要求。三是按实设课,创新结合。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要服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总目标,突出专业理论的结果、应用领域、实用案例,理论渊源和推演可少讲或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同时,要注意应用领域的前瞻性和实用案例的创新性,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激发学生好奇、联想、发明与创造的能力。依据上述原则方法,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整合构建为“photoshop+CorelDraw+数码设计理论知识”,重点讲述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及效果表达方面的知识和CorclDraw的绘制及图形创意和排版等知识,介绍数码设计理论知识。突出技能、技巧的培训,符合“宽基础,活模块”适当够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建议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即“数码基础理论+photoshop+CorelDraw”的体系课程,重点讲述计算机或数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图形图像处理知识,为学生自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符合“厚基础,宽口径”的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因此,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基本素质类课程。第二,专业素质类课程。专业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的一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类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学好专业基础课程后,才能深入地理解岗位技能类课程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和实践操作中的理论问题。第三,岗位技能类课程。岗位技能课程是按照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某一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设置的一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由若干能力训练模块组成,每一个能力模块就是一个岗位的能力要求,学生只有掌握了高职专业的一个或多个岗位技能,才能适应今后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结合以上课程划分,通过对计算机设计类课程及相关的理论的综合分析与整合,最终构建了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主要是将图像处理和矢量绘图软件进行整合,即photoshop+CorelDraw(简称p+C),以之为核心内容,再加上美术设计、数码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应用领域课程共同构成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

注:图1中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的部分:标志设计(logo设计,商标设计);CiS设计、Vi设计;广告设计、广告创意设计;海报设计、Dm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宣传手册设计、画册设计;楼书设计、年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插图绘制、贺卡设计、请柬设计;报纸、杂志排版设计;各类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

三、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因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之所以被称为体系就是因为它的内容是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可以进行模块式的优化组合,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内容体系,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例如:“基础理论+p+C”、“基础理论+p+F”、“基础理论+p+i”等。目的都是通过对每个功能、每种特殊效果的细致解释及一系列深入的理论、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一整套图形图像处理和图形创意绘制及版式设计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各类视觉平面设计,达到就业市场的客观要求。从系统性理论上讲,该课程内容体系从技术到艺术,从平面到立体、从造型到设计,由浅入深,互相关联,为学生提供了较全面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为专业设计打好了良好的基础。之所以把photoshop和CorelDraw作为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因为艺术设计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设计师所对应的岗位及就业市场需求所决定的。其次是课程内容的使用率和覆盖面所决定的,依据对广告公司、装潢公司等调查,Corclphoto-paint和photoshop功能相似,后者使有频率最高,功能更强大,而且应用更广,而输出的数字格式更通用。CorelDraw、FreeHand和illustrator功能相似,CorelDraw和illustrator应用更广些,在这二者之中,CorelDraw在广告行业通用性更强,后者印刷行业使用者居多。另外,建议在教学计划内开设专业素质类课程,因为相关软件功能、工具综合使用较多,学生自学起来比较吃力,往往自学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操作,而更深入的知识不能完全领悟,不能有效地把设计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浪费了时间,降低学习效率,而专业素质类课程的设置,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最后,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内容体系的整合构建不只是设计软件的整合,而且还包括视觉设计基础理论(美术设计和数码理论基础知识)的整合构建。

四、结语

本文所构建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与专业设计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设计能力,在实际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几个设计软件的配合使用和综合效果,强调以应用为目的,通过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设计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景虹(1975-),女,辽阳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三维动画及平面设计。

参考文献:

[1]甘登岱.电脑平面设计实例培训教程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2

【关键词】VSto实验平台分析设计计算机公共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5-02

一、简析我国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现状

所谓的“计算机公共课”,指的就是: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更为全面的认识及了解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够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度掌握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同时也是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对该课程进行高效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进一步开发出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技能进行学习。然而,纵观我国各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其教学成果是极其不乐观的,主要体现在:学生课间听不懂,课后难以进行自主核心知识点的复习以及教学者教学困难这两个方面上。因此,为了有效改善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同时也为了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有关部门面向各大高职院校,向其提出了“基于VSto计算机公共课程实验平台建设”的要求,以为增强我国计算机教学的综合能力提供主要支持。

二、探析计算机公共课程实验平台建设的可行性

以VSto为主要开发工具,并把windowsXp作为实验平台建设的操作系统,同时结合SQL2008数据库技术,对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平台进行开发及设计。其中,VSto的全称为“VisualStudiotoolsoffice”,它是VBa的替代,且其也是一个较为专业的开发平台,可进行独立的专业性系统开发,它具有快速、高效的构建业务解决方案,能够自动的从已经编写的代码中找到错误代码,并通知编程人员,对这些错误代码进行及时地更正,以降低程序后期的调试过程中出现错误译编的概率。它较其它的开发工具及平台来说,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比如:编程速度更快;能够集成可视化的设计数据库、储存以及查询过程的工具;可实现跨机器调试等过程。由此可见,利用VSto为主要开发工具,对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平台进行设计及开发,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

三、分析实验平台的结构设计

本实验平台的开发原理是:把VSto作为开发工具,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服务,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上建立一个虚拟路径,然后再利用网页设计软件,对本实验平台的Ui界面进行合理地设计。其中,环境调试的过程为:1)按照规范化的安装要求,把互联网信息服务安装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中;2)安装完成之后,进行试运行,检测安装的最终效果,确保互联网信息服务能够实现正常的开启和退出;3)检测互联网信息服务是否能够提供正常的“3w”服务功能;4)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进行备份和重新启动等操作。

本实验平台具有的功能结构主要包括:教学安排、教学参考、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在线练习、后台管理、基础课件以及友情链接等。它的操作流程为:1)学生可以依照教学者的教学要求,启动本实验平台,在实验平台当中找到符合要求的学习资料,对其进行自主学习;2)学生可借助本平台的留言板,与教学者进行实时沟通,以实现在线互动的这个目的;3)实验平台的资源库,对外提供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课件(主要包括:视频、ppt以及图片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课件来进行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系统管理员也可以借助后台管理功能,对整个实验平台进行高效的管理。

四、探究Ui界面的主要设计

1.首页,由于本实验平台的Ui界面具有较高的兼容性,所以不论在哪一个浏览器中,只要学生输入平台相关网址,即可转入本实验平台的首页。其中,本实验平台的首页内容主要包括:课件类型、课程简介、教学资源、疑问剖析、教学计划以及在线辅导等。

2.课程计划,本页面向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计算机公共课课程安排时间。

3.疑问解析,学生可将学习中遇到的疑点及难点在本页面中进行提交,当系统在接收到学生提交的问题之后,便会根据资源库中的相关资料,对该问题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输到本页面的相关位置上。

4.教学课件,学生能够依据自身学习的情况,在本页面中找到相关的课件,并通过将其下载下来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学习。

5.授课视频,打开本页面,学生可选择相关视频,对其进行观看及学习,且学生也可以将需要观看的视频下载下来,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这些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基于VSto之下的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平台可行性的剖析,向我国计算机公共课实验平台的开发及设计提供了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徐东风,杜治国,周运华等.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探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6):58-60.

[2]鲁琴,罗武胜,赵梦伟等.基于VSto技术和安卓手机的高校互动反馈教学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26-28.

[3]吴新刚.基于VSto的office操作技能自动评测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3):77-78.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3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tp3-4;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水平与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我国各高校都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队伍。在成绩的背后,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队伍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讲,课程任课教师队伍虽然规模比较庞大,但课程教学队伍还没有完全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优势的整体合力还没有发挥和释放出来。如何通过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形成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组织实施的整体合力,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2]

1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1.1教学理念相对滞后

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就是课堂讲授与理论灌输、机械的知识复制与短期记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压,教学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这样一门本来突出强调应用型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主导,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被解读为:相关理论的灌输与基于操作系统的几个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程序的枯燥的反复操作与记忆。一方面,限制了任课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选择;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任课教师对于课程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拓展。这就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出现教师与学生“教”、“学”的积极主动性都不高,课程教学实施效果可想而知。

1.2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前面已经提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应用型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基于信息技术与信息时代应运而生的,信息技术与以往的其他学科领域有所不同,信息技术无论是理论、理念还是技术本身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这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机会不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把握不准,同时,自身实践能力一般,社会服务意识不强,包括网站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维护在内的实践工作技能有待提升。

1.3没有形成团队合力

现阶段大多高校都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组建了教研室,这样的教学、教研基层组织与管理机构,内部构成人员较为松散,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与要求,与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也是不符的,这样的教学、教研基层组织与管理机构,对于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与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能力一般。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年学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解、落实课程教学任务,组织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这样的教研室的发展与现状不可能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更不可能形成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局面。

2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

2.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在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这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奠定了前提基础。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教育教学观才能够调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教学教研的积极性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教育教学观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才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与尝试新型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开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局面。

2.2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任课教师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确保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高校如若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任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首当其冲。一方面,高校应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倾斜,鼓励《计算机基础》课程任课教师通过学历提高、外派访问学者、参加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等努力提升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选派优秀教师深入如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网站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等相关实践工作,在实践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实践中提升锻炼任课教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搭建科研创新平台,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良性互动与循环。另一方面,教师应以育人为己任,树立远大理想,树立终身学习观,加强团队学习,努力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努力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弄潮儿。

2.3形成教学科研合力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4

1引言

计算机基础教学基地作为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础教学单位,承担着学校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这些基础课程将为各个专业领域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与延伸,更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基本是依据理论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最大的弊端是实践教学学时少、受理论课程的限制,学生的计算机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加上理论教学队伍与实验技术人员相互分离,无人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使实验教学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加强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几年来,依托各级教学改革项目,我们在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设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坚持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实验平台层次化、教学模式多元化、学习资源立体化的架构,建设与理论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从的三层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搭建综合性、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开放结构的硬件实验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取得可喜的成果,主持三门国家精品课程和两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006年评为北京市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于2008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构建基于三层结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课程体系

为保证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将教学改革的重心落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我们从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出发,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构建了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三层结构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新构建的实验课程体系完全打破了原有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程的模式,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特点是改变单一知识验证的实验模式,强调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整体优化设计,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图1所示。

其中,基础实验层主要是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分级教学,主要解决学生基础差异和学习兴趣等问题,不与实际教学课程挂钩,全部为实验选修课,其实验方法和要求有一定的区别,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选修实验和拓展实验。首先,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实验题目,学习的方法主要以自学为主,提供学习支持,给予奖励学分;第二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由辅导教师提供学习与实验指导,主要是提高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为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记学分;第三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习方法以案例教学和大作业的方式,提供学习支持和实验平台,记学分。

综合应用实验层,主要是针对课程学习的综合实验,即基本技术的掌握,为各专业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结合教学内容的一个个小的实验,课程结束后学生对本课程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即便学会了这门课程,但在实际应用时却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在综合应用层结合所学课程,设计一系列应用题目让学生学会实际动手,尤其是结合具体应用问题进行,掌握课程设计能力。学习方法是以自我设计与解决的方式,提供学习支持,记学分。

创新与研究实验层,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基础好的和感兴趣的学生而设置的,不与实际课程挂钩,给予奖励学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个性化培养与因材施教。实验内容主要来自教师的课题或者由学生自拟课题,也可以结合各种竞赛。学习方法是以自我设计与解决的方式,提供学习支持和实验平台。

3建设一支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的队伍

为全面提高基础教学师资队伍,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专职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整合,成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基地。主要做法:一是进行实验岗位转型,变公共机房为实验室,由一线教师与实验人员共同搭建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实验教学队伍整体水平及管理能力,形成学科建设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互动,满足构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教学管理运行平台。二是由专业教师与基础教师共同承担大面积的基础课程,这些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博士毕业生,其学历高、学识广,又具有工作热情,他们的参与给基础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基础与专业教师的结合、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合,其优势互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聘请资深教授直接参与到精品课程建设中来,进行课程教学、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这些老教授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深受学生欢迎,对基础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几年来,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思想活跃、积极从事科研与教学、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基础教学队伍。其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获2008年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教师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7名教师评为校级优秀主讲教师。

4搭建支持大面积基础教学的实验实践平台

根据计算机发展与人才培养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以培养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设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以计算机系统为平台特色的实验教学中心,该实验中心于2006年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一,建设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公共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主要目的一是满足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二是为学校其他院系相关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实践平台,如外语实践教学、建筑设计;三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为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基础技能训练实践环境和创新研究平台,如aCm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外语实践实训、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创建了开放结构的多功能硬件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三部分功能:一是硬件基础展示实验区,通过按类别分层次展示历代计算机的硬件典型设备,揭开计算机内部世界,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二是为硬件基础实验和网络基础实验提供必要的硬件环境,支持大面积基础教学实验,开设了从基础到高级多种实验,例如微机组装实验(全部免费开放)、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组网实验等;三是自主研发了一批实验设备支持多种高级实验,为高层次硬件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高级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第三,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该平台主要是为计算机基础较好、并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创新型实践的软硬件环境。其特点是由学生管理实验室和自主设计创新实验题目,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教师,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研究的氛围,激发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研制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为支持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为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和三层结构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研制了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尤其是结合远程精品课程建设,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各取所长、共建共享,对校内外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已开发的主要资源有:三门国家精品课程课程教学网站,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北京市精品课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各网站中集合了课程建设的一体化资源,例如课程大纲、授课教案、网络课件、实验案例等多种媒体素材。还研制了通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计算机基础实验平台、计算机考试系统、在线测试系统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数字媒体资源应用系统等5个独立的辅助教学软件。

6实践教学效果

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2006级~2008级本科教学中,通过实践主要取得如下突破:

首先,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结合实验教学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了学生基础实践动手能力。自成立教学基地以来,充分利用淘汰的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实验用机、基础性训练和技能培训,累计达30万余机时。利用整机开放的硬件基础平台,提高了实验的直观效果,吸引更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投身实验。三年来共接待学生自由学习、参观和微机组装实验达15000多人次。

第三,扩大了计算机实验实践平台的使用效率。该平台除了满足校内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还为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和高层次竞赛提供实践平台,例如:英语教学实践、aCm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

第四,满足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所开出的实验内容,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分别开设基础型、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以满足不同层次实验、实践课程的需要。多层次实验、实践课的开出使得近2万学生受益。

第五,开展了成果交流与推广。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广泛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多次应邀在各种会议上做有关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报告,先后向300多所高校、600多名教师介绍了我校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同时多次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多所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交流,也多次组织教师到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参观学习,不断进取。

7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教学基地经过3年多的建设,全面支撑了全校本科各专业计算机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任务,以及科技创新、竞赛、基础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符合计算机基础科学认知规律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既重视基础,又注重应用提高和创新。二是经过实验室转型、实验室功能结构和实验室运行模式的调整,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实验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实验室运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学生整体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已有近2万名学生在硬件实验平台上学习、7000多学生进行了微机组装实验,开放实验室从2006年假期至今免费为学生提供30万余学习用机。三是实验环境的建设规模和模式密切结合课程和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使实验平台建设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并不断更新提高与完善。进一步教学改革成果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内容更新相对滞后的问题;二是授课对象人数多、专业面宽且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大的问题;三是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提高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问题。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5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将来工作中可能应用上有关的软件有平面软件、三维设计软件和工程类软件,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Rhinoceros,3dsmax,Cinema4D,alias,pro/e,UG,Solidworks,Catia,还要加上渲染出细腻效果图所需要的渲染插件,比如Showcase,V-ray,Keyshot等等。但高等院校的本科培养计划对于专业基础课课时有严格的要求,增加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课时又会影响到其他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学时量,要在课堂上学习这么多软件,还要达到基本熟练是相当困难的。面对这么多软件,哪些软件的学习是必要的,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科方向给予相应的配置。笔者走访国内部分高校,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软件课程的基本配置是平面软件两个,包括平面像素photoshop和平面矢量illustrator或CorelDraw,三维软件一个,Rhinoceros占多数,alias或3dsmax都有,渲染软件或插件一个,以Cinema4D和Keyshot为主,有些院校还增设了工程类软件一个,pro/e,UG,Solidworks,Catia任意,软件学习的总学时量控制在150左右。但这样又会衍生出新的问题。首先,学生在约100个小时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掌握四种设计软件和一个插件,难度太大。即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恐怕最多也是掌握软件的基本命令,基本操作和简单的设计案例,和相关企业或设计公司从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工作的设计师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学生在学校学习掌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未必是将来从事设计工作中企业要求必须精通的软件。为此,笔者曾走访国内一些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和两广地区的企业。比如,广州、深圳的大部分设计公司要求设计师精通工程类软件pro/e和平面矢量软件illustrator,但国内很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的是UG和CorelDraw。笔者目前执教的单位就在广西,广西大部分地区的企业要求设计师能驾驭UG和CorelDraw,所以高校设计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配置都有UG和CorelDraw,但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就业范围,仅仅着眼于本地区是远远不够的。

二、工业设计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置的改革

依据我们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实际情况,高等教育阶段的工业设计教育应具有以下三种培养模式:1.高端的研究型的工业设计教育:该类教育模式适合于国家重点的研究型大学。2.中端的设计型的工业设计教育:该类教育模式适合于国内大多数的大学和专业院校。3.低端的普及型的工业设计教育:该类教育模式适合于国内新近兴起的“三本”学院和高职专科院校。对于国家重点的研究型大学而言,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国内研究所、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或是到企业从事设计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设计策略的制定和项目管理,包括创意方向、设计概念、协调各部门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等。研究型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重点配置设计开发与策划、组织与协调、国际感觉类课程,直接去除或减少专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命令和操作即可。设计型和普及型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院校在国内是普遍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私营企业或设计公司从事产品外观造型设计,绘制产品效果方案图。公司根据自身的业务范畴和产品设计方向的不同对毕业生运用工业设计相关软件的种类和水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类高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置来提高学生的软件驾驭能力,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方面,课程的设置可以从强调传统的课堂内教学分解到课外设计作业和专业设计课程中,明确设计对象和设计目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表达的手段,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对于师资雄厚、办学实力强的设计型大学,可以采取教研室和设计工作室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教研室主要承担一、二年级“课程制”教学,设计工作室主要承担三、四年级“课题制”教学。工作室包括生活用品设计、交互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家具设计、珠宝饰品设计工作室等等。学生在“课程制”教学阶段掌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的基本命令和操作,在“课题制”教学阶段,由于工作室的不同,他们接触到不同的课题和产品设计对象。因此,工作室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配置应该更有针对性。学生在这个阶段表达设计个性的同时,也强化了与该工作室匹配的软件驾驭能力。

三、结语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6

关键词: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实践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我国软件产业培养急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软件产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维护能力[1]。为培养学生软件系统方面的相关能力,许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都设置了系列课程模块,如程序设计课程模块、网络技术课程模块、计算机体系和操作系统课程模块、软件工程课程模块等,这些模块往往是一些单独课程的组合,有很多学生学了这门课程,又忘记了那门课程,到毕业时专业能力达不到社会所要求的层次。程序设计课程群是软件工程专业系列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技能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的子目标[2],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部分[3],有利于打通课程知识脉络,避免课程内容重复或前后脱节,使前后连贯,内容融合,进而获得整体优势[4]。程序设计课程群主要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和系统分析开发能力[5]。学生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学习,可掌握1~2门程序设计语言,更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形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可独立分析、设计和开发中小型软件系统。所以对程序设计课程群进行研究并积极实践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问题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信息类相关专业都开设了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一般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程序设计等。许多高校都将C程序设计作为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6],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学完C语言之后,再学其他程序设计课程,如数据结构等。由于C语言本身比较灵活且语法内容比较多,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太好掌握。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站在软件设计的高度思考教学内容,往往过多地强调语言成分的语法和语义,而忽视了计算思维能力[7]的培养,使学生从开始就扎进程序设计语言的细枝末节中去,忽略了软件工程思想的渗透,到最后学生掌握了一些语法,却不能写出较为优美的程序或没有形成较好的程序设计思维和风格。算法是程序的灵魂,数据结构和算法在课程群中具有基础和核心地位[8]。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数据结构和算法课程抽象难学,在学习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很难写出能正确运行的程序,学习过程中成就感不强,学完之后还是不知道如何应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在前期的学习中,程序设计基础没有打牢,对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没有真正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思维没有有效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没有形成,导致后续的高级面向对象语言程序设计学习很难深入,最终导致软件分析与设计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由吉首大学和中软国际共同建设,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侧重于理论教学部分,企业侧重于实践教学部分[9]。程序设计课程群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参与讨论与建设,确定该课程群以软件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几门课程为基础组建课程群,C语言程序设计开设在第一、二学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分别开设在第三、四、五学期,第六学期可开设Javaweb程序设计或web程序设计,使课程群在能力构建和开设形式方面形成一个不间断的体系。

3程序设计课程群实施

3.1精讲课程主要内容,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课程组教师首先需要站在软件分析与设计的角度研究各门课程在课程群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课程群中的系列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研究各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针对课程重点、难点、疑惑点进行精讲,做到理论与实践课并重,有效提高学生程序设计水平。在课程群系列课程中,由于第一门课程是后续系列课程的基础,所以学生必须掌握它。在C语言的教学中,要渗透软件分析与设计的思想,把握程序的主要框架,不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的语法。函数是C语言教学中的重点,需要重点突破,从模块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函数设计,对于一个具体的函数,则要掌握函数的返回类型、参数类型以及参数个数。如用函数处理一个数组时,需要传递数组的首地址和数组的规模,首地址用指针表示,数组的规模则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数组的长度,二是数组的起始下标和结束下标,这两种方式可能会分别应用到不同的地方,如果教师一直不提示第二种方法,则将来学生在写数组做参数的递归程序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学生真正掌握了函数设计方法,再加上必要的算法知识,一般情况下,程序设计就会变得得心应手而且十分有趣;对于数据结构课程,采取以数据存储(内存)为主线的方法,将重点放在数据的存储和相关算法方面,在算法实现时渗透模块化的思想,需注意头文件和实现文件的定义,因为数据结构内容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且程序的初始化工作较多,如链表的具体应用则先要建立链表、树的遍历和节点的查找等则先要建立树、图的遍历和最短路径及关键路径等则先要建立图,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一些基础工作放入头文件,则会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效率;在面向对象技术教学中,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为核心,以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要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引入《thinkinginC++》、《effectiveC++》、《thinkinginJa-va》等优秀书籍中的一些思想和经验,要注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过程中大的程序框架的合理性以及具体处理算法的正确性;在讲授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时候,应集中精力将主要算法讲透,直到学生学懂为止,在实现算法时,应充分运用面向对象设计的思想,将算法封装在类中;在web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案例驱动的方式,精讲软件项目设计中的主要方法和主要问题,培养学生工程化设计思想。精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多练,精讲之后要布置任务并为学生提供练习环境和相关指导,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实验和练习情况,及时纠正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设计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程序设计风格,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实现相关算法,最终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3.2大规模开展程序设计训练,培养程序设计能力

为培养学生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学院在晚上和周末开放了实验室,在实验室搭建了aCm在线测评系统(aCmonlineJudgeSystem),并接入了校园网,结合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部署了大量习题。学院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编程训练,并为每次训练配备了指导教师。平时,学生也可以在寝室登录平台进行训练。教师在讲授C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时候,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aCm平台上完成至少上百道题的训练,并将完成情况计入课程的平时成绩。通过大规模开展在线程序设计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3开展课程设计训练,培养工程化设计思想

在课程群中除开设理论课程对应的实验项目之外,还针对整门课程开设了综合性课程设计项目,如C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技术课程设计、javaweb课程设计,单个课程设计周期为1-4周。学院课程设计项目主要由企业教师指导完成,该类项目采用分组形式,在组内模拟软件企业运行模式设置相关岗位角色,学生在仿真企业环境中,利用仿真的软件开发项目,进行轮岗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应用能力、软件项目开发与测试能力、职业素质等,从而使学生熟悉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和规范,养成良好的软件开发习惯。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演示并讲解自己的项目开况,由学院教师和企业教师组成评定小组进行评分。

3.4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理论与实践、平时与期末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程序设计课程群内的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决定了课程的期末考核要综合考虑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部分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两部分成绩都在期末完成,占课程总成绩的60%左右。平时与期末相结合。期末考核重在体现学习的结果,平时成绩则侧重于体现学习过程,在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40%左右,即一门课程约有40分来自平时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一般由出勤、作业和平时实验情况、课程设计情况组成。在学期开始第一堂课的时候将课程评分方式告知每一个学生,必须抓紧平时的学习,若平时分小于20分,则取消课程考试资格或直接将课程总成绩记为不及格。

4结语

程序设计课程群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学生在课程群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软件分析与设计的角度对课程群进行建设与改革,提出了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等几门课程为基础组建程序设计课程群,给出了课程群的主要知识与能力体系要求,通过精讲课程主要内容、大规模有组织地开展程序设计训练、企业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等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得了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迎春,文俊浩,陈蜀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示范性软件学院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2):49-50.

[2]乔付,王国权,张凤武.CDio理念下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11):39-41.

[3]孙雷,王新.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222-224.

[4]翁伟,吴克寿,吴芸,等.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3):123-125.

[5]王海舜,蒋巍巍.基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软件设计类课程群架构[J].计算机教育,2012(2):23-26.

[6]万臣,谢芳,胡泉.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33-36.

[7]汪红兵,姚琳,武航星,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9):59-62.

[8]熊回香.数据结构课程与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5):43-46.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7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方面的具体做法,即将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课内综合性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和自主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工程三个专业方向上大规模设立综合性课程设计。

关键词:实验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计算机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紧跟学科前沿,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我院长期跟踪、研究了aCm和ieee联合推出的教学计划和美国CC2001教程,并深入剖析了国内外十多所一流大学和著名军事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据此制订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2本科教学计划。我们将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课内综合性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和自主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这四个层次之间点面结合、融会贯通、配合紧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以计算机硬件方向为例,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三个课程内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和课内综合性实验基础上,开设“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在“计算机原理”和“数字系统设计工程”两个课程内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和课内综合性实验以及“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基础上,开设“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在“计算机控制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嵌入式系统”三个课程内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和课内综合性实验以及“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和“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基础上,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形成从电子器件到功能单元、再到部件、最后到系统的实验课程体系,依次推进,最终让学生深入而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原理与技术。

这种创新性的实验体系科学、可行,有效保证了实验建设具有先进的水平和显著的效果,为后续实验内容、实验平台、实验组织管理等方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课程设计和自主创新实践采用项目团队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帮助学生树立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综合课程设计的作用,我们率先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课程体系三个专业方向上大规模设立了综合性课程设计并单独设课,见表1。这些综合性课程设计穿插在系列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开展,实验内容结合了我们的科研方向,体现了综合性和系统性,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和集成能力,以及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

图1实验课程体系的层次

表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

2教学科研结合,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我院在坚持依照教学大纲施训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结合我院科研实践和成果,设置了9门综合课程设计并逐步开设一批新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学到较新的知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课程,作为“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的后续课程,要求学生在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平台上掌握计算机部件级的逻辑功能设计,通过数字闹钟、八位运算器、交通灯、乒乓球游戏、流水算术逻辑部件、串行收发器等课程实验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较先进的设计手段掌握数字系统设计和调试的工具和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后续的“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课程中进一步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HDL语言描述电路,并使用HDL语言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八位机,通过逻辑模拟和综合,在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平台上测试和验证。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原理和组成,掌握计算机部件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尝试对以agent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扩展,以机器人为主线,将人工智能的各个论题处理成机器人任务,学生通过构建机器人并编程完成任务,更好地将人工智能的各个知识点有机整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机器人论题对学生来说是个极大的激励,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相当的成就感。目前我们用于实验教学的典型实验内容如表2所示。在学校“十一五”实验教学经费的支持下,我们将继续丰富和拓展更深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

表2“人工智能导论”实验教学内容

3依托学科优势,完善实验支撑体系

经过“十五”的建设,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实验教学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形成了完整的实验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在实验教学硬条件建设上,一方面我们建设并完善了专门的基础教学实验室“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实验中心”,下分“计算机系统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实验室”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三个分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规范和管理制度,方便老师与学生开展课程实验教学;另一方面我们依托“211”工程和“985”建设,利用“高性能计算中心”等专业科研环境支撑创新活动、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

在实验教学软条件建设上,一方面我们充分贯彻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宗旨,将一些科研成果,如银河系列巨型机系统等直接服务于课程实验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开发调动老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自主编写配套的实验教材、自主研制配套的软硬件实验平台。

在不断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教材建设先进成果的基础上,面向我院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需要,自编实验教材和讲义十余部,例如《收音机安装指南》、《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计算机系统课程综合设计指导书》、《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和《网络攻防课程设计》等,并有多部高水平教材已经正式出版。目前我们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和课程体系相配套、结合自身科研实际的富有特色的完整实验教材体系。

在硬件实验平台方面,我们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制成功了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平台,见图2。该平台可以满足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数字系统设计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设计等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需求。

在软件实验平台方面,我们自主设计研发了netDemo计算机网络原理辅助教学系统,见图3。该系统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原理和有关协议进行参数可配置的、直观的、动态的多媒体演示,使原来静态的板书式文字教学成为动态的、图文并茂的、交互式演示性教学,在提高学生对网络原理理性认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2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平台

图3netDemo计算机网络原理辅助教学系统

4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我们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目前我们的实验教学队伍主要包括专职实验教师、兼职实验教师、ta(教学助理)和研究生教辅组成。从2004年开始我们借鉴国外大学成功经验,在综合性课程设计课程中聘请ta。此外在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所有研究生学生必须参加课程辅导,课程辅导成绩合格方可毕业,研究生教辅力量成为实验教学队伍的有力补充。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增强了学院实验辅导力量,促进了实验队伍建设,对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5注重全面发展,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通过“十五”期间的全面实施,实验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2006年我院“创新实验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获国防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毕业学生业务能力强,能够适应军队和国家建设要求,受到用人单位和领导机关的高度评价。

2004年以来,我们组织本科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60余次,参加人员近700人次,有415人次获奖,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奖项有:8人次获国际数模竞赛一等奖;14人次获国际数模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二等奖;18人次获全国数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43人次获全国数模竞赛、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二等奖。本科生组队参加主要由研究生参加的全国微软“创新杯”软件开发大赛获团体银奖。

6致谢

感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十一五”教学研究项目“探索开拓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空间的方法和途径”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十一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资助。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8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微视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先讲后练”模式的翻转创新,改变为“先学后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释疑解惑和练习巩固,翻转课堂教学主要创新点在于微视频的广泛使用以及教学程序的重新编排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将新知识的认知放在课下完成,课堂上集中进行释疑解惑和练习巩固,利用宝贵的课内时间固化和应用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资源,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背景分析

1.计算机基础课程概述

计算机基础是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计算机常见故障排查与维修等。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技工院校学生基础不平衡,在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面对层次水平并不一致的学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兼顾全体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更新升级,计算机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计算机基础课程承载的内容容量越来越庞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第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解决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个性差异性问题,再加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占用时间过多,有些学生难以消化,影响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教学准备

一是教学内容模块化。对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模块化,以项目为主线,着重于知识讲解与应用操作为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可以设计的主要模块化有:计算机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图像视频处理应用等。其中,计算机系统知识可以继续分成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知识等子模块;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可以分成网络基础、网线制作实训、局域网构建等子模块办公软件应用包括word软件应用、excel软件应用、ppt软件应用等子模块;图像视频处理应用分成图像处理技巧、简单视频制作与处理等子模块。

二是翻转课堂微视频制作。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对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视频化设计,每个模块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以知识点为脉络制作微视频、为了提高微视频的教学效果,建议每个微视频长度不宜超过10分钟,微视频制作工具可以选择ppt、Videoscribe、CamtasiaStudio、绘声绘影等软件,提高微视频的制作水平。

三是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以及便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很有必要构建自主学习平台,笔者借助BB(BlackBoard)平台设计建立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平台包括课程公告、菜单导航、任务导学、课堂学习、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评价小结、交流讨论等版块。

2.教学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步骤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其中,教师在课前阶段利用平台邮件功能将所学内容推送到每个学生的个人邮箱里,学生在课前登录自己的邮箱下载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找到和下载微视频资源,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平台交流讨论功能与师生交流讨论。课堂阶段时,完成任务引入、课前自主学习检验、课堂操作实训、成果展示、交流评价以及作业提交保存等。课后阶段时,主要是安排一些课外作业,为学生提供课后拓展练习资源等。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9

鉴于以上的原因,对现在和将来毕业生出路感到不安。因此,根据我校开设计算机课程情况,对中职课程体系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设想。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应以“学生有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效,减少理论课程,多开设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比如装璜专业、财会专业,应试按这些专业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在计算机课程和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应强调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更新换代,注意选择先进、合适的应用软件进行教学。

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

1、授课方法

现在多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

我校近一年来通过实践尝试收到了较好的好效果。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建立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作用。积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应以Cai教学为主,积极以适应计算机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

2、实践技能

目前中职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实践的时间偏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缺陷等。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在校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4课时,上机总机时不少于250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实践课程除了完成作业外,应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计算机专业教师素质要求

计算机教学的教学模式,现在仍然与其他学科一样,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观念对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影响尤其严重。应该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更新速度快,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不断淘汰更新,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对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学专业分布广、教学量大、知识面广,要求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思想敏锐、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在事业上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注意计算机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要注意组织对专业教师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促使他们很快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主要课程篇10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是培养技能型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生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能力。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医药类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应用水平、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等是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所需的。因此,迫切需要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做相应的一些改革。

1当前计算机基础课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重视这类课的学习意义,不清楚这类课的学习目标。认为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在内的计算机基础课只是普通的基础课,从而缺乏学习动力,马虎应对。对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清,导致学生只注重专业课。

(2)学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计算机资源未能物尽其用,学机比例失调。在我校,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和行业优势比较明显,生源普遍较好,学生多,机房少。但由于可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

(3)课程安排存在不足。计算机基础课只由一门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组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时间只安排在某一个学期完成,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存在着很大难度。

(4)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不均。有些学生来自边远山区,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虽然学习热情高,但苦于基础差,无从入手。实际上,大部分学校没有实施分层教育。

(5)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大多学校没有提供课外上机机会,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得不到很好地发展。

(6)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单一,没有真正把计算机的学习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当中,没有与专业课课程有效结合起来。

2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措施

2.1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这个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处理,首先学校修订合理、适合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让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让学生权衡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比例,让学生明白学好计算机基础课无论是对医药行业的信息化,还是对以后从业的需要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笔者在上第一次课时候会向学生灌输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整体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以实践为导向,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众所周知,计算机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多动手,多上机才有助于这门课的真正掌握,但由于计算机学习环境比较缺乏,学生跟计算机的比例失调,远远达不到全机房授课的局面,导致学生缺少了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由于教学知识点多,而上机时间少,有时学生还未能来得及掌握旧知识点,教师又不得不开始讲授新的知识点。所以,应加强学校计算机教学环境建设,增大上机授课与课室授课的比例,多创造条件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2.3改革课程设置

在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只安排在某一个学期授课,此门课程为6个学分,知识点覆盖面广而多,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存在很大难度。所以建议在授课时间上加以调整,将一个学期的授课时间改为两个学期。

2.4授课前进行入学计算机能力测验,实施分层次教学,改革考核模式

鉴于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授课前进行计算机水平考试,将有一定计算机(下转第84页)(上接第72页)基础水平的学生和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开,分为入门班和提高班。对于入门班的同学,要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提高班的同学,可以直接从应用开始讲授,以上机操作为主。另一方面,将学期考核改为上机与笔试相结合,两者并重的方式。平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放入大量的学习资料、习题、模拟题,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到期末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上机实验课、期末考试和平时表现三方面的表现按一定比例综合核定最终成绩。这样既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创造课外上机机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1)在中职学校,由于学生生源的特殊性,机房在课余时间一般不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其实,在做好机房相关管理措施后,可以在中午或下午放学后开放机房资源,提供一个课外学习的环境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比如任务驱动法,以教师设计任务增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提出任务激发学生兴趣,以完成任务掌握学习过程,以完善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精心设计好任务后,让任务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我在实施woRD教学中,设置了七个知识点:woRD基本操作、文档编辑、字符格式化、文档排版、表格制作、图文处理、页面设置,然后选择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实例(写一封信,制作一个课程表等)来作为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学习以上知识点的目标。又比如项目教学法,布置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项目,激发学习动力,引导并协助学生进行项目分解,然后逐一实现,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在woRD表格制作这一知识点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参加供需见面会),布置一个表格型的简历项目。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恰当的任务和项目来点拨学生的情绪,学生自然就会对计算机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和兴趣。

2.6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应与专业知识相联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