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育职业理想十篇教育职业理想十篇

教育职业理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3:22

教育职业理想篇1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伦理教育

[作者简介]郏雁赋(1957-),男,浙江黄岩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人文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浙江台州318020)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51-0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特定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伦理教育的职能,在社会个体基本道德品德、伦理素质的养成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功能及目的上,又具有随高职教育性质、目的等与生俱来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简而言之就是具有较为突出的职业指向,即高职教育必须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伦理。职业人的职业伦理并不仅仅是一些有约束力的自律规范,而且还包含一系列更重要的理想、信念及伦理情感等。只有把职业同生命的尊严及人的解放相结合,职业伦理才能真正达到伦理的层次,职业生涯才能带给从业者以真正的快乐。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在课程讲述的方法、题材及角度等方面稍加侧重,就可以发挥职业伦理教育的无限潜能。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职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职业伦理教育合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职业伦理体现了社会生活对现代人的底线伦理要求,它关系着人所以为人和何以为人的基本伦理规范是否能够落实,而培养伦理上合格的人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职业伦理的完善是现代个体道德完善的题中之义,如果职业伦理出现重大缺失,那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很难达到。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先达到职业伦理教育的目标,只有达到了这个目标,才能达到课程本身进行一般道德教育的目的。

2.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职业伦理教育是职业伦理教育的内在要求。职业伦理虽然在职业生涯中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依靠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但它在本质上仍然属于伦理教育,而伦理教育一定不能脱离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只有在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伦理。职业伦理所要达到的目标源于伦理根本的系列规范,其系统性、严肃性等完全依赖于人生观、世界观这一本源,如果失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职业伦理的严肃性、系统性就无从保障,而失去严肃性、系统性也就意味着职业伦理丧失了其根本属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职业伦理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从职业伦理的本源上着力培养、巩固,从而保证职业伦理的严肃性、系统性。

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职业伦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伦理自觉。职业伦理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严肃完整的职业伦理。在进行职业伦理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开设有针对性的理论课程,系统讲授职业伦理意识及规范,指明职业伦理养成的关键环节及影响要素,提高学生养成职业伦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依托职业实践,积极援引在职业伦理方面表现突出的榜样进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榜样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促进职业人在职业生涯中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人格和伦理自觉。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职业伦理教育的优势

1.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伦理教育方面具有理论和课程资源方面的明显优势。思想政治教育拥有进行伦理教育、道德教育的系统理论,而且其课程目的在于伦理道德的实践养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在促进一般道德养成的同时,创造了有利于职业伦理养成的理论条件。在课程资源上,思想政治教育有较为丰富的针对职业伦理教育的铺垫或辅课程,可以为职业伦理教育提供必要的帮助,从而有益于职业伦理教育的开展,有利于职业伦理教育成果的巩固,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对职业伦理教育的认知。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可以为职业伦理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支持与帮助。

2.思想政治教育在为职业伦理教育提供教育教学方法支撑方面优势突出。职业伦理教育同知识教育及技能教育不同,后两者在教学目的上主要限于理性的知,而前者则主要是形成关于行为规范的实践理性,即职业伦理教育旨在提供一种个体的自律机制,使人完全依靠自觉的自律践行某些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积累的教育教学方法之于职业伦理教育显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职业伦理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某种程度而言,职业伦理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一种灵活运用和适当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伦理教育方面的优势还来自高素质的专职师资队伍。专业的伦理教育者不仅能准确把握职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及关键,还能清楚深刻地剖析职业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症结,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排除疑惑,总结出职业伦理形成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职业素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理论实践经验丰富,擅长分析个体成长的心理及环境,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伦理教育,并取得理想效果。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职业伦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伦理教育,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具备的各种优势,提高职业伦理教育的教学水平。高度重视职业伦理教育的有效方式,力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教育、公民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整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创新方式,是积极有效开展职业伦理教育的关键所在。总体而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职业伦理教育:

1.在目标上突出职业伦理教育的要素,强化职业伦理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结合职业的实际,直面职业伦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尽可能多地贯彻职业伦理的素材、问题及视角等。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利用职业伦理领域的示范性事件或榜样性人物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将职业伦理予以提升,将人生的高尚、善良等优秀品质融入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能强化学生职业伦理方面的修养,也是成就人生善良、高尚人生的必要途径。总结成功经验,将职业伦理内核予以集中概括和心理固化,将职业伦理的规范与对高尚人生的追求高度统一起来,深化职业伦理的意义,实现职业伦理教育的目标。

2.积极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伦理教育。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职业伦理规范的知识掌握及理论分析,充分结合职业实际,尽可能利用职业伦理领域的标志性事件,追踪职业伦理规范的实践成因及路径,细说职业伦理的规范性内容,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定职业的职业伦理规范;另一方面,要讲求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鼓励打动受教育者,促进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职业伦理理论知识转变成职业人普遍具有的实践伦理理性,从而实现职业活动必不可少的行为自律,实现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存在价值。

3.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伦理育人功能。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开展职业伦理领域的热议话题,通过对热议话题的探讨和辩论,进一步明确职业伦理进步或落实的关键要素及路径,激活受教育者自身的职业伦理自觉;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情境模拟或职业伦理实验,既要清楚职业伦理规范性成长和发育的机制,也要清楚职业究竟把哪些必要的规范交给了行为者的伦理自觉,进一步强化个体的职业伦理自觉与职业伦理规范的紧密联系,加快职业伦理自觉与职业伦理规范的结合进程,提高职业伦理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佳明.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刘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医学伦理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4).

[3]方农生.专业伦理教育与高校德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

教育职业理想篇2

1学生的理想就业是职业教育的最终追求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学生的就业问题始终伴随着整个教育的完善和发展。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就业理想也不断实现,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业人才需求也不断被满足。从学生个人发展来看,就业理想的实现本身就是促进社会需求被满足的一个突破口。但是在学生理想就业实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与他们所学专业并不一致。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更加重视这些就业质量提升上存在的巨大空间。

(1)学生的理想就业首先应当建立在专业与就业相一致的情况下。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按照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学习。对于专业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已经出具模型。而且长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都为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根据调查8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由此开来理想就业的第一步就是专业对口。专业不对口难说理想实现。这给职业院校和学生本身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是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要坚持自己的专业,要坚持自己的优势。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择业。其次职业院校在专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的调研。摸清市场需求,并根据这种需求对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

(2)学生的理想就业根本的还在于自己的综合素质。学生素质包含多方面内容,例如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创新能力等等。这些素质决定了他们的就业质量。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在进入工作环境之后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理想中的工作,进而频繁跳槽[1]。但是如此折腾一段时间之后还是感觉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这就暴露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合理的定位和规划,而是职业教育中没有后将职业理想教育做好。这两种原因的存在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始终没有理想实现的感觉。为此在职业教育开展的在校阶段,院校应当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额职业理想,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自我评估能力,使其认识到自己的理想定位是否合理,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这些理想信念的实现。

(3)学生的理想就业离不开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践过渡。在进入工作环节之后学生能否有一个理想的工作状态很大程度上要看在这之前的实习实训质量。有的学生在实习环节中接触大量的实际工作内容,有的甚至直接上岗。

2学生就业理想实现的三个基本素养

(1)基本能力素养。基本能力素养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作为社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例如语言交际能力、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基础能力等等。这些基本素养对于学生更加高效的适应和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十分有利。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力已经发生了与以往很大的不同。这些条件对于学生的基础工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和价值。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素养是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他不仅仅存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同时还应当开设单独的课程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这些基本素养。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更加重视这些基本素养对于学生提升工作的基本意义。而且学生基本能力培养还需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对于提升这项工作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职业理想篇3

李德富在《高教探索》2016年第1期中撰文,作者通过分析研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背景、动因、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想模型的初步设想。

首先,作者从职业教育的起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轫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认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随之兴办了一些实业教育学堂,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地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2004年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的召开,促使职业教育制度化,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2014年,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它标志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己经完成。

作者认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时代要求;3.完善国民教育体系、体现终身教育的必然选择;4.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作者认为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封闭,与社会经济脱节现象严重;2.传统观念与认识上的矮化,使职业教育沦为现实版的“二流教育”;3.职业教育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存在明显不足;4.资源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缺乏有效的运行保障。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理想模型:1.职业教育体系要从内部衔接视角入手,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类型下初级、中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六个层次有机衔接的学校教育体系。2.参照iSCeD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拓宽渠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互为依托的“立交桥”,形成整体的、系统的、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改变“唯学历”教育的封闭型办学模式,促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建设人人有技能的社会。4.建立社会转型升级的“终身学习”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渗透。

教育职业理想篇4

【关键词】反馈思想职业教育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77-01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职业院校为了在教育领域占据一定的地位,对自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就体现了其改革创新的想法,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应用反馈思想具有诸多益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反馈内容

1.教学计划反馈

教学计划包括职业院校教研室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教师个人计划等内容,在对这些内容计划进行详细制定时,应充分考虑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征求校内各个教学相关部门的意见;同时也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听取企业等多方的意见,从而使整个教学计划更富有成效性与发展性。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要全面审查职业院校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层次的教学计划,看其是否符合职业院校的整体要求,是否符合院校教师的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还要考虑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等诸多因素,在对各方面进行审查之后,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反馈到院校内部各个教研室的教师手中,为他们制定相应的个人计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事实依据。

2.教学实施反馈

要获得真实可靠的教学实施反馈信息,就要从院校各个部门及教师本身入手,首先要取得教师教学实践的反馈,应与个别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充分了解和落实教学计划的实施状况,从而整理成反馈信息。其次要深入了解各教研室对教学计划的执行状况,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准确评估,找出教学实施的薄弱点,从而进一步加强。再次为了保证教学实施反馈信息的全面性,应收集一些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督导会议等信息,积极听取学生及教师的反馈意见,这样能实现教学实施的有效反馈,全面了解整个职业院校的教学实施反馈状况。

3.教学检查反馈

在教学检查反馈信息收集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深入院校内部检查,并将教学检查报告及结果等内容第一时间反馈给教师以及各科研室。这样教师及各科研室就能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检点在于教学计划的落实状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等,从而规范教学计划及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使职业院校的各项工作协调展开。

4.教学总结反馈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中进步的,因此要想提高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落实教学反馈信息,就要对院校内部各科研室及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总结,通过积累总结经验的方式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与改编,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二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及影响,目前反馈思想已广泛应用于诸多职业院校中,它的应用给职业院校带来了机遇,但部分院校由于职业教育管理不当,并没有充分发挥反馈思想的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针对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1.对教学设备实施动态化管理

教学设备是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与关键,要保证职业院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合理化开展,应对教学设备进行动态化管理。对教学设备的购买、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及使用效果进行全过程管理,并制定相对较完善的教学设备档案。这样一来不仅为教学设备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信息数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职业院校的资金开支,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

2.建立专业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仅仅只能够对学校目前的教学总体概况进行制度化管理,它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种间接,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则不同,它属于一种直接。在职业院校内部建立专业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及时掌握院校内部各科研室及教师对教学计划的实施状况,并对教师实施情况做出客观专业的评价,准确定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有利于完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

3.建立高效的教学意见反馈体系

要真正落实反馈思想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就要建立高效的教学意见反馈体系,为师生创建一个宽广的教学状况反馈平台。长期以来,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是通过院校内部的行政管理系统来获得反馈信息,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开展。建立意见反馈体系,能为师生及各科研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畅通、迅速,并具有一定激励效应的反馈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总结

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反馈信息作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它能帮助职业院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是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基于反馈思想的重要性,职业院校应给予充分重视,实现反馈信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教育职业理想篇5

[关键词]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关键词]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40-01

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在逐渐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企业对于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便于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形象,还能够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应该要对职工进行理性教育,加强对企业职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职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端正职工的思想态度,帮助职工建立正确的思想,增强职工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进而为我国企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职工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有的职工受到当前社会风气和思想的影响,如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拜金主义的滋生、黄赌等丑恶现象抬头,这些都侵蚀着职工的肌体,腐蚀着职工的灵魂,如不加以遏制,就会严重地干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企业的发展进步[1]。因此,企业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想职工传达最先进的思想,以积极向上的例子来鼓励职工,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在企业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氛围,提高职工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关于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数量非常之多,尤其最近几年,其增长速度更是迅猛。企业的存在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出力量,因此,对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思想政治的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给企业党组织带来更大挑战。当前社会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而技术水平又接近的时候,企业要想在严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企业能够正确认识以及科学合理管理人力资源。尤其是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要进行有效科学的教育模式,将企业职工作为中心,全面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企业职工的管理。通过让职工的改变来促进企业逐渐完成转型,让企业成为具有专业技能过硬、职工综合素质高特性的企业。

再加上相关合理的管理措施,为职工提供愉快轻松的工作环境,逐渐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可以允许职工在合理范围内拥有更多权利,这样有助于在职工进行工作时,更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职工在工作中充满干劲和激情,能够最大程度上挖掘职工的潜力,达到职工和企业共同进步的目的。笔者认为只有将职工的利益率先考虑,放在第一位才能够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的开展,只有切实解决了职工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解决职工的烦恼,让职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这样能够拉近职工和企业的距离,让两者的思想接近,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实际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结合到一起,才能真正的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员工就会自觉的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有利于企业和自身的长久利益,进而积极的参与企业的改革[2]。

通过严格的执法来有效的在企业内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辅助手段。通过执法立法来建立一套奖励制度,用来表扬那些思想政治教育先进的职工,起到正激励作用,能够促进良好的道德风气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手段相结合,有助于人们按照各种规范要求自己,从而在经济活动中自觉养成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遵守组织纪律以及用社会主义道德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优良品德,通过正当途径来致富[1]。通过在企业内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上严格的管理和组织,相信思想政治工作定会取得不错效果。

三、企业现代化管理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能够让企业更加正规,企业管理要注重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全体职工遵守以及认同相同的企业价值观念。注重培养优秀的管理团队,优秀的管理团队能够带领职工在在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提升职工之间的凝聚力。管理制度作为管理的基础,企业在对职工进行管理时,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让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合理的薪酬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组织,在让职工能够的到由付出成正比的回报时,更加投入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建设尽自己最大努力。具有创造性的组织,能够给企业带来活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为企业创造出效益,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管理

企业最基本的和谐是干部职工政治上、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表现为全体人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进而把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巨大的精神合力[3]。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企业的一项管理职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企业平稳、可持续发展,能够保持企业职工思想健康、积极向上。企业可以聘请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家为职工进行培训和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便于在职工之间开展工作和管理,也能够扩展企业的影响力,增加企业形象。

结束语

企业取得更长远的进步跟发展,对于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非常关键。我国国内众多企业规模大大小小,性质也不同,要做到与时俱进,应该认识到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学习党的先进思想跟理念,以科学的方法和模式去带领企业职工,让企业更加规范,职工更有素质,让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任震宇.浅析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4).

教育职业理想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53-0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正确认识“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科学内涵,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指导思想,对于改善和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一、对“以人为本,和谐管理”内涵的科学理解

(一)从党的理论基石和教育政策的高度来看“以人为本,和谐管理”。马克思指出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教育政策也逐渐向和谐化、人本化的方向靠拢,更多地追求整个社会群体的利益,并力求达到一种最优化的效果。党的教育政策,体现了高层教育部门对学生各种能力及兴趣的培养的和谐考虑。至于要保持教育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这一教育方向,则很好地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地分别对待并予以和谐地处理的一种精神。

(二)从时代和现实的需要看“以人为本,和谐管理”。从我们所处的时代的背景和现实的需要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精神实质就是中等职业学校要重视人文建设,强调人文关怀。科学和人文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和目的,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角度来看,人文是人类的终极目的和价值所在。对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人文建设和人文关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让青年学子树立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存在与命运的终极关注或终极关怀”。所谓“终极关怀”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予以关注和追问。

二、从“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视角来审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过去的误区和现存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当然目标之一,是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心任务。但是,由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滞后于形势的发展等等因素,致使过去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误区。其具体表现:一是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二是重学校强制管理,轻学生自律。三是重形式,轻效果。四是重成绩,轻德行的养成。五是重智能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重智能的表现形式就是唯成绩论,以成绩好坏这一个标尺来衡量学生的各个方面。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面对着来自许多方面的压力,在压力之下,很容易出现形形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媒体上就有不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子不堪重负而选择自杀的报道。

(二)抓住有利时机,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更新指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和教育活动观的更新。在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一来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二来因受传统文化的束缚,显得沉重而艰难。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理念长期受到意识形态框框条条的妨碍,长期抱着固有的思维模式不变,这和我国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内的蓬勃生机形成鲜明的反差。

三、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的多渠道实施。第一,要重视在学生自我管理和发展这一层面上,除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校园文明新风以外,还要以提升集体凝聚力为中心目标,致力于完善学生的自我管理。“凝聚力是任何组织最为重要,也是最难形成的人文力。凝聚力是集体组织运行中个体活力最后凝结而成的组织合力。”现在有不少学校领导还有一种“政绩思维”的惯性,只想让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则遮遮掩掩。事实上,正是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反而让人心存疑虑。

教育职业理想篇7

【关键词】水利高职理想信念教育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07

高等水利职业教育作为高级水利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面向水利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我国的水利行业一直停留在多年前的状态,因此导致水利行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趋于传统化,忽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导致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无法适应艰苦的水利行业。水利行业学生转行、艰苦的水库或大坝建设找不到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等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颁布,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新政策、新举措。水利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转折,这就意味着高等水利职业教育必须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新农村建设,转变和优化教育模式。特别是90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主体的情况下,水利教育必须改革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否则培养的学生就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水利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现代水利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笔者采取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发放了60份问卷,调查了60位在校和已毕业学生党员或积极分子,其中男女比例各占50%。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自己理想信念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占40%),其次是各类偶像(占26.66%),而学校教育和党课学习只占了13.33%。笔者认为这个数据是接近真实的,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党课改革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特别是90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理想类型的调查中,56.67%的人选择了自己的理想目标是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幸福家庭。而选择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只占了16.67%(而这个选项,在非党员、非积极分子中可能会更低)。在调查他们是否有理想的时候,几乎100%选择“有”,但在遇到困难时,70%的同学选择转换理想。在这里,可以看出现在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但不坚定或者经常改变却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调查了学生眼中比较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60%的同学认同请一些楷模(明星、成功人士)来作交流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只有6%左右的人认同组织生活会和党员会议,还有13%选择与老师的交流。此外,调查问卷还体现出青年学生的焦虑感强、压力大、对社会和他人信心不足等问题心态。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一些实际工作经验,认为现在的单一的理想信念教育已经不能符合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将现代高职生的性格特点与现代水利行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结合在一起,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水利高职人才。

二、现代青年学生性格特点分析

我们教育的对象大都是90后学生,他们喜欢张扬个性,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懂得礼貌、公德,但缺乏感恩心理;注重平等,但缺乏责任感;主动使用现代媒介,但容易失控;愿意去广泛学习,但不够专一和深入。总的来说是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根据多年的学生管理经验,笔者发现针对90后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如果教育、引导的方式不对或者一味否定,对这些新一代的青年学生就不能起到教育、纠正的实效。而如果引导得当,可以激发他们为了实现自我而积极创新,努力学习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加上老师、长辈或他人的积极引导,最终学会权衡自身利益与团体利益的关系,学会在实现集体目标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个人目标,实现个人观念的科学转变。

正确利用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可以凸显、张扬学生个性,对学生进取心的获得、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促进作用。而如果任其发展,会使学生由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自私自立,对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

三、水利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初步探讨

(一)水利行业在新形势下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最新文件内容,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水利行业需要培养以下几个方向的人才: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人才;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人才;水源工程建设人才;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人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人才。

通过国家政策看出,国家近期在水利行业的工作重点是在艰苦的基层,甚至是一些在偏远的郊区水库建设。这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坚毅和沉稳的个性,要有奉献精神和负责态度,要实事求是对待工作。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应当不仅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定的竞争意识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还要具有基础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力,学会组织协调基础工程管理。

(二)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初步探讨

1.将水利文化渗入校园文化。

在学生进入大学初期,除了大学常规的学院文化建设之外,还应该开始让他们参与水利文化建设,让他们从选择这个专业开始就清楚自己是个水利人,开始接受“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这种文化建设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与硬性的规章制度相比,它更具有柔性。在提升水利专业学生素质、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时,注重营造一种容易为学生所认同、人性化的氛围,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水利文化,这样对他们的影响也更为持久。

(1)了解水利人文常识,例如水利典故、世界水日等。大部分水利专业学生对高职理工类知识懂得多,人文知识懂得少。学生通过一些讲座、海报,可以补充人文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从而促进思想觉悟的提高。对于一个水利人,应知道大禹、李冰、潘季训等治水人物。水利人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水文化知识,这很重要,因为知识与道德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知识广了,文化修养提高了,就能促进道德品质的提高。当然,文化水平并非思想觉悟高低的决定因素,但却是提高思想觉悟的一个重要条件。

(2)多做水利楷模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之前的问卷调查,我们意识到,榜样的树立是对现代青年学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偶像盛行的今天,90后同样敬佩那些品德高尚的人,那些人可以对他们产生巨大影响。学校应当经常性地宣传一些模范人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他们了解这些人物。那么,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会影响我们的学生,让他们以能做出偶像们一样的业绩为理想目标,用这些强烈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困难,在磨砺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2.在继承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育手段。

继续利用宣传栏、报纸、讨论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增加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注意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广开言路,让他们活跃的思维有机会相互碰撞,激发灵感,让他们敢于参与、勇于参与的个性得到张扬,让他们把想说的话在合适的时候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在继承过去的教育方式外,还要使用新一代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交流方式,例如开设网站、微博、QQ、飞信等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方式使得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把具有团队协作训练的各种素质拓展活动融入高校的经常性教育活动中,各部门包括学工处、团委、系党总支要在日常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体会如何协调工作关系。

(2)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社会课堂教会他们作为社会的职业人,团队协作能力是生存的前提。

(3)鼓励学生重视宿舍集体活动和班级集体活动,使他们通过群体生活体会人与人之间合作关系的组成和利益的权衡,找到人与人相处的平衡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为以后走进社会与他人一起协作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思政教师要经常性地展开组织管理指导工作,当好学生的参谋,关心他们的成长,大胆放手任其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党课、团课的学习培训,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明确骨干身份,树立吃苦耐劳精神,确立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带头做自我管理的典范。通过业务培训,使学生学会工作方法,明确责任,各司其责,大胆实践,团结协作,充分理解团队精神,制定目标,检查落实,及时总结,提高工作业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要经常学习,时刻严格要求自我,调整自己的言行,经常听取他人的意见,团结周围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集体功能,通过日常实践活动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高等水利职业教育作为高级水利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面向水利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只有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准确把握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方法,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水利人才。

【参考文献】

[1]路梅,王庆河,王海兴,单长河,顾鼎仁.适应形势产学结合培养新型水利人才[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邓然,尹启华,邹唐喜,田泽霞.“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调研[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4]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教育职业理想篇8

[论文关键词]高职;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的品质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从内容及其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看,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和相融性。随着高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改革的深化,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着力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一体两翼”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目前高职的思想政洽理论课的教学体系是根据和教育部的“05方案”设置的,即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称《概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整合、拓展、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适应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实践中可尝试构建以‘,05方案”为主体,以职业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两翼的教育内容体系。

(一)以“05方案”为主体,整合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概论》课和《基础》课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三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可整合、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和引导功能。如《概论》课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将理论学习和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分析学生能感悟和触摸到的内容,这样既可避免理论宣讲的枯燥性,又可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的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基础》课教学中可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跟学生的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如可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职业指导”和“心理教育为两翼。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的全程。职业指导课程应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施以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大一可开展“职业导向性教育”,引导学生在了解专业、了解自身、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目标;大二,可进行“职业融人性教育”学生通过实习实训,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自我,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并有效地实施、修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将之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大三,町实施“职业拓展性教育”,针对毕业生群体的需求,在做好常规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作为职业人必备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关注学生后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培养。

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结构性和地域性的“供大于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心理教育的任务就在于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为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心理基础。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指导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心理咨询中心、大学生心协为主阵地,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线,形成中心、院系、班级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为支撑的日常工作体系……还可将心理教育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使之日常化、全员化、全程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就业心态。

二、服务职业技能培养,构建“多边合作”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寓教于“行”的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新途径。

(一)健全实践保障制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在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遇到诸如实践课时、经费、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强有力的实践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这个保障体系至少应该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组建一支包括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部门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师的工作队伍,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每年应根据学生数拨付一定的经费专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为其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教务处要以要求专业课实践教学的标准来组织安排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明确把实践教学课时写进教学计划,有统一的大纲,有规定的内容和学分,有完整的课表安排,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要求,为实践教学提供长期实施的制度保障。

从实践内容上讲,可尝试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及和谐校园的构建相结合。利用实践课时,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深入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人交流,与人沟通,与人相处,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了解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发展的状况,科学地做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零距离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知识竞赛、读书节等活动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参观改革开放的典范,如华西村等,让学生切身感触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二)构建多边合作平台,多渠道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途径

首先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渗透。在构建和谐校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越发多姿多彩。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与学校的党团组织相结合,与各院系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相结合,在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利用“五四”“七一”“一二九”等活动纪念日,组织或参与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节、征文比赛、演讲辩论赛、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了解国情的同时,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锻炼思考、表达能力;参与志愿者组织或公益活动,如参与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捐款、义务献血、组织到敬老院、孤儿院帮助老人照顾儿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等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等。

其次可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实训相渗透。“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短视”行为,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素质。针对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深入实习工厂,与实习指导教师及工厂的实习指导师傅们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切实去体会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之本,是立足之基,自觉地去体会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围绕职业素质提升,构建“全员全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考评体系

有学者指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的全面性与考试的有限性永远是一对矛盾,无论怎样的考试都无法反映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考核尤为如此。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任。短短三年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提高了?科学的“三观”是否“人心人脑”?这一切很难用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彤式、标准等都应有别于其他的课程。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必须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

(一)重知重行,创新考核内容,丰富考核形式高职的生源构成、人才培养途径、

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其特殊性,为此应围绕学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来创新考核内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考核要在根本上有助于学生知行素质的提高,其结果可从三个方面来评判: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有无升华。这三个结果,传统的书面考试形式很难达到。因此应创新考核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记忆性、模仿性向探索性、创新性学习转变,增加主观性命题的比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和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和方法上讲,可采取开卷、小论文、调查报告、口试等途径,着重考查学生的“知行统一”、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教育职业理想篇9

【主题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反思

我国高职院校,不分类别不分专业无一例外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本质要求。然而由于受众人群的众多,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显现,难以摆脱灌输、教条、机械的影子,尽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长期不懈地努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不被学生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温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

一、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反思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早已写在中央和政府的文件里,是言之凿凿的东西,似乎没有反思的必要了。可是在高职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除了满足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的核心目标外,还能不能有其它的从属性目的,这些目的能不能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使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别于普通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又不同于中职业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破解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的关键。而解决这个难题,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引发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的反思

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目前在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集中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由此来确保学生毕业时能与岗位无缝对接,实现就业,这种观点突出了社会需要;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应是从人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毕业时马上面临就业的职业生涯的需要,又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这种观点突出了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黄炎培先生在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于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1934年,经中华职业教育社公订:“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基于上述认识,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思想显然是从“谋生”作为出发点的,人们只有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立足社会,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使从业者爱岗敬业,以职业为荣,从而“一个人人有职业,有与其个性相适合之职业则人人得事,事事得人,社会无有不发达者”。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理论从人与社会双重意义来阐述,即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具有求生存、求发展的意义,对社会而言,则具有利国富民的意义。

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理论涵盖、溶合了当今学界的两种看法,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确立有重要启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必须更加突出体现出职业性,因此其教学除紧紧围绕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方向问题外,还应为学生求生存作准备,为学生谋发展打基础,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具体就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为着力点和切入点,除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历史观外,还应该以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正确的就业观……等等,为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课教师不仅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还必须对学生将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能用学生将要从事职业中的一些事例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这当然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但那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决定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当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个责任。

(二)从高职与中职在人才培养类型的区别上引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反思

高职培养什么类型的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有重大影响。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在对高职培养具体目标表述上几经变化,学界对高职究竟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有争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对职业发展、职业环境和岗位目标有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技能的掌握达到十分熟练且十分全面的程度;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兴趣;既能听懂来自上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挥,又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甚至还能发现不足或者错误;既很遵守本行业的“传统”,又能有所质疑,有所突破;既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又勤于动脑善于动脑;既自己特别能干,又能团结他人,参与合作。这使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职政治理论教学相比,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更加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

二、关于贯彻黄炎培教学原则的反思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黄炎培先生在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时提出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原则。他在职业教育该怎么办时说:“中国读书人顶怕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茅厕以外,简直像天没有给他生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是劳动者,死用手老不读书的,好罢!吾们来矫正一下。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家来。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吾们亲身作工,同时还要用书本来阐发作工的原理和方法”。他还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参加实际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显然,理论联系实际是黄炎培先生所倡导“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中的应有之意,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始终的根本原则。如何在教学实例的选择和裁剪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如何在教学方式方法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这一直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反思的问题。在这里,本文仅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为例进行反思。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教学方式方法,然而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确实不多,这应该引起我们反思。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其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不清。一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会把实践教学认为是理工科专业课需要采用的,与实际动手操作、实习实验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纯理论的东西,当然主要是在课堂上解决,实践教学这样的形式不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没有热情,基本不用;其二,受实践教学场地、经费等等条件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有别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走出课堂,让学生感受课堂内难以得到的,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和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觉悟。这当然需要课堂教学以外的开支。而思政经费申请程序的繁琐,经费的紧张,往往使思想政治理论论教师望而却步,也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易进行;其三,缺乏制度保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必须采用实践教学,并没有写入任何的教学文件里,因此它既不是教学中的“硬指标”,也没有量化指标,同时也没有考核标准,难怪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热情;其四,受教学时间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十分有限,在特定的时间里,按传统教学方式把课讲完教学时数就相当紧张,加上实践教学就显得教学时间不够;其五,受教师对实践教学驾驭能力的限制。应当承认,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驾驭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能力强的教师会比较多运用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力差一些可能少用甚至不用,如此强者更强,弱者恒弱,当然影响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广泛运用,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得不到广泛应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的短板,必须在往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解决。

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

我们知道,教学方式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与采取的教学形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时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的,具体说是从自身的知识结构,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自己对教学手段的掌握,自己对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情况出发来选择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当然也能引起一些学生的共鸣,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稳定,学生的评价也是时高时低。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是内容与形式统一,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目的,从属于教学原则,表现、体现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具体课程不同;同一门课程里各章节的内容不同;同一门课程中,面对的学生不同;同一门课程中授课的时间不同,这就内在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此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关于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的反思

在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黄炎培先生提倡的“启发”、“自动”的教学方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

黄炎培先生认为,平民教育的第一宗旨是,要人民都有独立的人格。所以其教育方法首在发展儿童的本能,尊重儿童的个性。此等方法,是启发的,不是注入的;是自动的,不是被动的;是令儿童思想自由的,不是令儿童注重记忆的;是训练儿童活泼独立的,不是训练儿童拘束的奴隶的。

黄炎培先生所提的独立人格,当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从宗旨出发的,是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这对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教学时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有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我们在选择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应该完全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应该是学生的实际,当然也有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实际,但主要是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手段进步的实际出发,为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而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有学生全神贯注,又有热烈讨论;既有若有所思,又有心领神会;既有思想认识提高后的喜悦,更有将正确的认识转变成行动的坚毅和果敢。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有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真正做到不辱使命。

(二)关于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反思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对而言的。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

从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启发的而不是注入、自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令学者自由的而不是注重记忆的、令学者活泼独立的而不是被拘束的教育方法,以及从黄炎培先生平民教育的宗旨出发,我们确实有必要对我们所运用(或侧重运用)的教学手段进行反思。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在实际运用中,有两种较突出的倾向:一种倾向是绝大多数教学都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法;另一种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第一种倾向多出现在年青教师中;第二种倾向较多存在于老教师中。

笔者认为两种教学手段各有优势也存在不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声光图像同时出现,教学节奏快,形像直观,传递的信息量大。但也正因如此,学生在接收大量声光图像等信息的同时,思考的时间被挤压了,其结果容易往往是了解、知道的东西多了,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思考(特别是深度思考)的时间少了,这当然不利于学生认识的提高;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教学节奏相对缓慢,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同时,还会将自己的独立思考、认识、心得等拿出来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信息传递量当然没有现代教学手段来得大,但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然而在科技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普遍使用的今天,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获取的方式和手段又十分简单和先进,传统的教学方式确也有必要改进,改进的方向应该是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小结

黄炎培先生尽管离开我们已几十年了,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依然熠熠生辉,她指引并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反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均有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的敲打,不断的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不负历史的重托,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教育职业理想篇10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和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企业无一不在企业文化上做足功夫,现代企业的管理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强调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人是世界的主体,是企业的根本,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管理文化所关注的人,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包括企业的客户。尊重和关心员工,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关心和关怀客户,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美誉度。第二,强调培育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团结就是力量。真正的团结需要依赖于共同价值观的支撑,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做到企业员工之间的协调一致,企业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第三,强调企业管理的“软”、“硬”并举。所谓“硬”,指的是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政法规。所谓“软”,是指借助于企业员工良好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企业良好的风气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企业的管理没有制度不行,只有制度没有文化也不行,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来实现企业管理,才是企业管理的最高的境界。

二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大发展,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当前,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的敬业教育、爱岗教育和奉献精神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成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二,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情况复杂、针对性强的特点。高职学生通常会有一种低层次的思想压力,从而产生自卑感,形成专业思想不牢固、学习兴趣不浓厚等特点。因而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帮助学生正视自我、消除自卑感。第三,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力于提高社会的认知度。近年来,尽管高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社会对高职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它是低层次、低水平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突出建立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努力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三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思考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识不够到位。一些人认为,政治工作什么人都能做,不需要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做支撑。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虚任务”,弹性大、见效慢、做和不做区别不明显,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第二,工作针对性不强。一些政工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因而出现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时显得无从下手,出现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的现象。第三,“两课”教育流于形式化。“两课”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开展“两课”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然而在高职院校的“两课”课堂上,常常又是这样一幅景象:教师在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对“两课”教学明显表现出没有兴趣。

根据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学工队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其工作方法和状态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开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品德高尚、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学工队伍。高校辅导员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管理者,其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重视对辅导员的教育与培养,既注意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也要拓宽他们的专业视野,让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得学生感受到两者的同等重要性。近年来,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建立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学生工作队伍,制定了专兼结合的学工队伍滚动机制。通过引进和送培等途径,培养了近30名专职辅导员,为辅导员队伍提供了很好的升职空间,为他们参加国内外教育培训提供很多的便利,极大地调动了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树立起工作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此外,为了让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工作更好地结合,学院要求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明确颁布规定:大学一年级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适当协助;大学二年级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专业教师为主,专职辅导员老师配合;大学三年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全由专业教师担任,专职辅导员视情况予以协助。这项制度使得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能够做到紧密结合专业教育内容,从源头上改变了师生长期以来对其持有的“空洞乏味”的一贯认识。第二,重视“两课”教育。“两课”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两课”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充分认识“两课”教育工作的战略意义。扎实搞好“两课”教育工作。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改进“两课”教育的开设效果,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大思政”的教育理念,让辅导员加入“两课”教育的队伍,把平时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和事搬进课堂,让大家去分析思考交流,再结合课程有关知识加以引导教育,这一做法使得同学们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意义,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另一方面,不定期地将课堂搬到校外,让“两课”教育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多途径、多形式地实施教育。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改革开放成果和经济建设成果、参与社区思想宣传活动等形式开展教学,课后让学生撰写体会、下次课堂上再进行交流。这样的做法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实在在地开展了爱劳动、爱科学、爱环境的教育,实实在在地开展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的教育等等。这一做法也拉近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在各项社会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将良好形象展示给广大市民,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很广,既包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也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科学理论体系、法律伦理道德等内容。从不同纬度看来,包括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还包括管理者的工作作风,以及科研人员的严谨治学的科研之风。在大学校园里,除了要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之外,还要努力营造团结向上、奋发进取的环境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建设,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必须通过让学生参加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品质、工作作风等从自然状态中反映出来,让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高职教育办学目标的总体要求,融入企业文化的内容,建设符合自身特点、有着显著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进入大学校园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是对传统校园文化的简单替换,是要对现有的校园文化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改进,是要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的沟通和融合,校企文化融合是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文化的互融,将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引导

专业教师作为学校的教学主要力量,一般情况下,往往并不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师往往因为人少课多,难以接触学生工作,这一现象客观上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学工作的脱节,对专业教学不利,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不利,殊不知,专业教师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更加深刻,有些具有企业阅历的专业教师,可以说已把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了自己的骨子里,而且,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比专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加多,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比辅导员老师更加准确和及时,因此,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这一优势,将对思想政治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一,专业教师博学多才感悟学生。专业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犀利眼光,通常会让学生崇拜和敬佩,这将使得专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更有威信,这一点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无法达到的,因此,在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那里简单的说教,在这里则变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向专业教师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新思想和新文化。第二,专业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学生。专业教师对于专业知识领域的敏锐的洞察力可以成为洞察学生心灵变化的有力保证。高职院校的每个班级都可能有几个后进生,如何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大家长期探讨的话题,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苦口婆心不见得起效,然而及时说出的一句话,或发出的一个短信,也许就能收到想象不到的教育效果。第三,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对专业领域新科技的钻研精神,会直接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会首先从专业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获得初步的认识,因此,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将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熏陶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环节是很多的,实习实训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有校内的实训、有校外的实习、有短期的认识实习还有长时间的顶岗实习,这些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是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中,是否能够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关系到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觉没有上课那么紧张,心理自然就有一种放松的思想,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就比较低。结果经常导致一些超出预期的问题出现。事实上,实践教学过程是企业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机会,学校要充分利用好。

1校内实验实训教学

校内的实验实训环节是学校学生实践训练的主要场所,在这一场所,要从环境氛围的布置、规章制度的制定、学生服饰佩戴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融进企业文化的成分,让学生能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有更清晰的预期,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校内的部级实训基地―――食品科技园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训练,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让学生对食品文化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校内实训感受到食品文化“诚信”和“良心”四个字的真正内涵。

2企业顶岗实习环节

企业顶岗实习环节是较长时间的企业实习,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增加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熟知、对生产工艺的把握、对生产规范的理解和对企业文化的感悟。顶岗实习环节,学生可以接受到爱岗敬业的训练、接受到企业规章的约束、接受到劳动技能的训练等等。因此在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多地是通过物化的理解和制度化的约束来得以实现的,然而实习毕竟不是上班,实习指导教师在此期间,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注意多沟通,减轻学生的思想包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习训练,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的角色到产业工人的角色的成功转化,为不久的将来离开学校投入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企业文化进校园宣传活动

校企文化融合是现代企业管理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校企文化的融合除了可以通过校内的实习实训环节和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环节实施以外,在校园内还有其他的一些融合途径,这些途径将是重要的有益的补充。

1校企合作单位专题宣讲

校企合作单位的专题宣传可以成为企业文化进校园的一条可行的途径,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参观实习、产品推介、校园招聘、合作办班等各种机会,邀请企业专家和学者来校做交流沟通,为学生做讲座报告,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发展、感受企业的先进文化,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2优秀毕业生事迹介绍

学校可以利用校友会、校庆、职教集团等平台,加强对优秀毕业生事迹的宣传介绍,可以利用板块宣传、媒体宣传、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宣传优秀的企业、宣传优秀的校友、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未来,坚定自己的信念,树立必胜的信心,努力投入到眼前的学习生活中去。

(四)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方法

在学生工作中是否能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效果。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学院工科特色的基本特点,在学生工作中倡导实施“6S管理”,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科学引进企业“6S管理”的内容,经过消化吸收,凝练出学生工作“6S管理”的内涵:微笑(smiling),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高效(speedy),专业(special),安全(safely)。每一个S的内容解释和分析如下:“微笑(smiling)”是青年大学生应该常备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更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阳光心态的象征,是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反映形式。“清洁(seiketsu)”涉及到学生的宿舍管理、教室管理、校园环境管理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学生的个人卫生问题。“素养(shitsuke)”是学生言行举止、文化素质、个人审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高效(speedy)”要求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都要能够追求速度和效率,反映出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专业(special)”是学生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表现,是止于至善的品质。“安全(safety)”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包含学生的人生安全、财产安全的方方面面,是一项丝毫不能马虎、丝毫不能懈怠的工作,是丝毫不能打折扣的工作。通过“6S管理”活动的开展,预期的目标是从根本上实现化被动为引领,充分掌握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使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按照预设的目标前进。使“6S管理”成为学生工作的标准,为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全新而具体的解释和细化,受到高职高专网、淮安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校企文化融合的成功的实践案例。

现代企业管理文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沟通融合来得以实现的,而实现两者的沟通融合绝不仅仅是对某种文化内容的简单取舍,更不能是用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替换,而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实时适当的吸收和借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能够进行切合实际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魏杰.企业文化塑造[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徐保民.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创新[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3]余祖光,李术蕊.职业院校文化发展的新动向[J].教育与职业,2005(12).

[4]谭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7).

[5]肖鸿光,王国鑫.企业化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3).

[6]周治巧,赵鹏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机械职业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