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十篇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十篇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5:14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1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造价预测研究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Bpneuralnetworkofnetworkstructureandthelearningprocess,andtheBpneuralnetworktopredicttheapplicationofprojectcost.

Keywords:Bpneuralnetworkcostprediction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Bp神经网络的算法称为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简称Bp算法,Bp网络也由此得名。Bp网络的学习过程是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在正向传播过程中,信号从输入层传入,经隐单元逐层处理后传向输出层,如果在输出层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符,则转入反向传播,将误差信号以某种形式由原来的连接通路返回,通过隐层向输入层反传,并在返回过程中修改各层神经元连接的权值。这种过程循环进行,直到输出误差达到允许的范围或达到网络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

1Bp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

Bp神经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输入数据由输入层进入,输入层连接隐层,隐层连接输出层,输出数据从输出层导出。输入层、输出层神经元个数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设置,隐层可以是一层,也可是多层由相应的输入层、输出层神经元个数根据公式确定。各层之间神经元连接强度的加权值(简称权值)允许不同,权值越大表示该输入的影响越大。神经元的所有输入采用加权和的方式。输入、输出向量分别用x和y,且x=(x1,x2,…,xn),y=(y1,y2,…,ym),表示输入层、输出层分别有n、m个节点输入输出向量分别是n维和m维。

图1Bp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2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简单说来Bp网络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权值与阈值的不断修正过程,Bp网络的整个学习过程的步骤如下图:

图2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

3Bp神经网络在工程造价预测中应用

工程造价预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特别是预测中存在广泛的非线性问题,这增加了模式识别的复杂性。Bp神经网络由于其本身信息处理的特点,使其能够出色解决那些传统识别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工程领域的仿真预测成为神经网络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对于一般的神经网络预测,诊断工作可以分为测前工作与测后工作两部分工作。测前工作,根据经验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常见的各种费用超支情况及正常情况所对应的理论值用实验或理论计算求出。并以此作为Bp神经网络的样本及样本期望,输入特定的Bp神经网络,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实际预测时,在同样的条件下,将实际数据经处理后输入特定的Bp神经网络。其输出即是对应的预测值。神经网络具有推论联想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不仅能识别已经训练过的样本,而且能通过推论联想识别为出现过的样本。综上所述,用Bp神经网络进行公路工程造价预测,步骤可以总结为:建模、参数选定、预测模型结构确定。

3.1神经网络建模步骤

在实际应用中,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利用神经网络求解问题的性质,然后依据问题特点,确立网络模型。最后通过对网络进行训练、仿真等,检验网络的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主要步骤包括:确定信息表达式、网络模型的确定、网络参数的选择、训练模式的确定、网络测试。

3.2模型参数的确定

(1)实际完成金额

公路工程造价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其数量特征呈相对稳定,或者与其他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具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因而有可能对其发展过程加以模拟,利用实际完成金额等历史资料比较准确地推断其将来。

(2)主要材料价格

由于公路工程涉及工程材料种类多,工程施工经历时间跨度大,期间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较多,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预测往往要大量的基础资料。

(3)天气状况

由于公路项目施工主要是在野外作业,所以受天气影响比较大,所以天气状况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一个因素。

(4)进场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数量

设备材料费,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施工设备投入数量,是影响工程造价增减的重要动态因素

4结语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公路工程造价预测,能够充分利用公路工程造价的历史数据,通过高度的非线性映射,得到预测结果。与传统的工程造价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和泛化能力,因而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Bp神经网络的精确预测需要真实、可靠、准确的样本输入数据以及相对应的样本期望数据,就需要我国公路工程造价历史数据的不断积累,公路工程造价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袁助,基于项目总控模式的高速公路造价动态控制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2

关键词:脱硫脱硝;Bp神经网络;反向传播;预测

中图分类号:X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7021303

1技术背景

煤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硫氧化物,这些氧化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各国都在积极研究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目前最新的技术是采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烟气中的no进行处理,使之溶解于水,降低烟气中的氮硫氧化物。

现有的技术对于臭氧的添加采用的是piD控制,此控制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其控制设备简单,控制思路清晰,但在控制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于大惯性环节控制滞后,震荡过度等问题。在添加臭氧的过程中,通过检测烟气输入端的氮硫氧化物的摩尔量,利用反应方程式计算理想状态下需要的臭氧摩尔量,然后再通过检测通入碱性废水中和前的nox,So2的浓度,完成piD调节,改变臭氧的添加量。

在添加的过程中,因为影响臭氧添加量的各个因素之间是非线性的,所以无法进行单一的线性补偿,导致臭氧添加量过大或者过少。过大会造成添加臭氧的浪费,过小会使烟气反应不完全,导致烟气排放不达标,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根据历史数据对臭氧的需求量建立预测模型,通过数据的分析,预测臭氧的消耗量,以达到减少浪费或者减少烟气不达标的情况。

人工神经网络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的一门新学科[1],能够利用自身的优良处理性能,解决高度非线性和严重不确定性系统的复杂问题,在此适合进行对臭氧需求量进行预测,所以提出建立一个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改进的算法进行训练,并对烟气脱硫脱硝中臭氧需求量的预测的方法[2]。

2Bp网络及动量梯度下降算法

Bp(Back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的,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并且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包括输入层(inputlayer)、隐含层(hidelayer)和输出层(outputlayer)。

网络学习规则又称为学习规则,对于给定的一组训练模式,不断用一个个训练模式重复前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过程,各个训练模式都满足要求时,则说明Bp网络已学习好了。从网络学习的角度来看,网络状态前向更新及误差信号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是双向的,但是不意味着网络层与层之间的结构也是双向的。

Bp神经网络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非线性连续函,使得其特别适合于求解内部机制复杂的问题,即Bp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其次Bp神经网络具有高度自学习和自适应的能力。还有泛化能力,即Bp神经网络具有将学习成果应用于新知识的能力。容错能力:Bp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即使系统在受到局部损伤时还是可以正常工作(图1)。

从(2)式可看出,如果比例系数μ=0,则为高斯-牛顿法;如果μ取值很大,则Lm算法接近梯度下降法,每迭代成功一步,则μ减小一些,这样在接近误差目标的时候,逐渐与高斯-牛顿法相似[4]。高斯-牛顿法在接近误差的最小值的时候,计算速度更快,精度也更高。由于Lm算法利用了近似的二阶导数信息,它比梯度下降法快得多,实践证明,采用Lm算法可以较原来的梯度下降法提高速度几十甚至上百倍。另外由于[Jt(w)J(w)+μw]是正定的,所以(2)式的解总是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Lm算法也优于高斯-牛顿法,因为对于高斯-牛顿法来说,JtJ是否满秩还是个潜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中,μ是一个试探性的参数,对于给定的μ,如果求得的能使误差指标函数降低,则e(w)降低;反之,则μ增加。用(2)式修改一次权值和阈值时需要求n阶的代数方程(n为网络中权值数目)。Lm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为o(n3/6),若n很大,则计算量和存储量都非常大。然而,每次迭代效率的显著提高,可大大改善其整体性能,特别是在精度要求高的时候[5]。

3臭氧脱硫脱硝需求量的预测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原始模型,建立一个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使用改进的算法进行训练,并对烟气脱硫脱硝中臭氧需求量的预测[6],主要步骤分析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臭氧将难溶于水的nox,So2等氮硫氧化物氧化成易溶于水的高价氧化物,通过碱性废水进行中和,同时脱硫脱硝的目的。通过分析可知,影响臭氧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烟气的流速,反应前烟气中氧气的浓度,反应中管道内的平均氧气浓度,反应管道中臭氧与So2的摩尔比,臭氧与nox的摩尔比,气体在反应管道中的停留时间,碱性废水吸收液的温度,碱性废水吸收液中碱离子的浓度和烟气的温度等因素。在此,选取以上影响因素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通入的臭氧的流速作为输出变量。

在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过程中,隐含层节点数对Bp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有较大的影响,节点数太少,网络不能很好地学习,需要增加训练次数,训练的精度也受影响;节点数太多,训练时间增加,网络容易过拟合[7,8]。最佳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可参考如下公式。

4结语

改进的Bp网络预测模型,对同时脱硫脱硝臭氧需求量进行预测,训练算法采用动态自适应学习率的梯度下降算法,能够更快的进行训练,预测误差也较小,预测值有很好的利用价值;通过对臭氧需求量的预测,能够实时的根据工况自动改变臭氧的添加量,既能满足脱硫脱硝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可以降低臭氧的需求量,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公司效益。本文只是设计了方法,结果需要经过试验进行验证,并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吴昌设.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网日负荷预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2]姜成科.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在大坝变形预报中的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3]刘晓悦,姚乐乐,聚类分析在超短期电力负荷中的应用[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3):74~80.

[4]沙瑞华.基于神经网络的水电机组动载识别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5]黄豪彩,杨冠鲁.基于Lm算法的神经网络系统辨识[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2):6~8.

[6]冯居易,郭晔.基于Lm算法的石油期货价格预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5):19~21.

[7]项灏,张俊.一种改进的量子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在神经网络智能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12.40(13):196~200.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3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内涵及体现

政治价值是指政治客体属性对政治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换言之,政治价值就是政治客体对政治主体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政治价值只存在于主客体之间,是反映政治主客体关系的概念。同时,政治价值一般是指肯定性的政治价值关系,即政治价值就是政治客体的属性对实现特定政治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所具有的肯定性作用和意义。根据政治价值的定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就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政治属性对其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政治属性对其主体的肯定性作用和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产生政治价值,就在于它具有政治属性。我们知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网络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并突出了网络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属性满足其主体需要的时候,政治价值就产生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主体或客体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政治价值。在现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政治发展

所谓政治发展,就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通过不断变革、调整而趋向合理化、科学化和完善化。“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生活逐步走向平等,包括公民广泛参加政治活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发展意味着一个政治体系能力的增强,包括政府活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增加;推动公共政策效率的提高;政府各部门职责明确,按专业分工原则互相合作。”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政治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政治关系的发展。政治关系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发生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主要的政治关系包括阶级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政党关系以及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等。政治关系的发展基于政治主体对政治角色的认同,而这种认同主要是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交往活动来实现。网络思想教育是直接为政治关系发展服务的,通过引导、说服等方式,促进政治主体之政治交往活动的实现,从而实现政治角色的认同,并协调各种政治关系和谐发展。二是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政治制度是指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政治制度是一定阶级在其获得统治地位后,由其统治阶级的思想孵化出来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工具向广大网民宣传我国的政治制度,使他们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先进性和优越性,消除因渠道不畅而导致的各种不了解甚至误解,从而产生认可、接受、维护和支持等政治心理,主动参与到政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之中。三是促进政治生活的发展。政治生活泛指一切涉及政治的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政治参与。在传统的政治生活模式下,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预期收益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有效地向公民解读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政治生活的丰富性,从而调动广大公民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的热情,同时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确保政治体系稳定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政治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治发展主体的自主性。从历史上看,政治发展主体受到政治制度、发展途径、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缺少自主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内容极其丰富,能不断满足政治发展主体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政治发展主体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互联网的虚拟性与交互性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民主、平等精神,有利于政治发展主体自主性的增强。二是政治发展内容的全面性。政治的全面发展要靠众多政治发展主体的参与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跨时空性和交互性,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同时也为政治发展主体提供了交流的便利,培养了不计其数的政治发展主体,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政治的全面发展。

(二)推动社会精神生产

社会精神生产是指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它们属于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作为一种生产性的精神劳动,其直接成果是精神产品。社会精神生产和社会物质生产一样,也是构成社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精神生产显得越来越重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加社会精神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精神生产具有激励作用。如何解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与现实的矛盾,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对精神文化产品作用与意义的宣传,能够激励人们共同生产、创造精神文化产品。二是对社会精神生产具有导向作用。由于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精神生产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精神产品也日益丰富多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社会精神产品的真善美的核心价值,正确把握社会精神生产的方向,坚决抵制低级媚俗、哗众取宠的负面精神产品的生产与传播,对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具有抑制或摒弃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精神生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社会精神生产主体的个体性。由于社会精神产品地位的特殊性和精神生产原料的稀缺性,传统的社会精神生产大多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生产。在网络文化条件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广大网民从事社会精神生产提供了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而且提供了精神生产的原料,使每个网民都可以进行社会精神生产。二是社会精神生产内容的丰富性。传统的社会精神生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精神产品单一。而在网络文化条件下,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广大网民的政治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精神生产中来,能够极大地提高社会精神生产力,从而丰富精神产品。

(三)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环节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社会生活呈现出有序的运作和发展状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成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现实因素是很多的,比如,人们的合理需求得不到解决、严重不公平现象的存在、民主法制的缺失、敌对势力的破坏等,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宣传舆论优势,能够通过有针对性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沟通交流,消解或减轻不稳定的因素,把各种矛盾冲突化解在网络之中,避免其向现实恶性转化,从而实现社会稳定。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引发社会不稳定往往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部分公民不能正确看待利益关系问题,即部分公民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只看到个人或局部利益,看不到他人或整体利益,当有“导火线”的时候,就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这些深层次问题,可以通过多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和途径,对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深厚的思想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社会稳定成本的低廉性。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而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时空的局限而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互联网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时空的局限,从而大大地节约了教育的成本。二是社会稳定效果的及时性。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及时地交流政治信息、沟通政治情绪、排解政治谣言,从而使教育效果及时地显现出来。

(四)深化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指某一民族成员通过与其他民族的比较而产生的、对本民族在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增强民族认同,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维护政治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民族认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凝聚民族情感。民族情感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没有民族情感就不可能有民族认同。民族情感的产生有着多种因素,一般来说,民族情感主要由亲情、乡情、交情构成。血缘关系产生亲情,地缘关系产生乡情,交流沟通产生交情,这三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不构成独立的因素,但它是人创造的,它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交织在一起,换句话说,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往往通过文化表现出来,并形成共同的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为媒介的,网络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功能,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中华儿女的广泛交流提供了条件;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方向保障,从而有力地凝聚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二是提升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既是民族认同的前提条件,又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容,一个没有民族意识的人不可能有民族认同,更不可能热爱自己的民族。民族意识的产生靠的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精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教育,使中华儿女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可贵,从而强化民族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民族认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族认同主体的广泛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民族认同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它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对于海外中华儿女来说更是鞭长莫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互联网为依托,架起了56个民族乃至海外中华儿女相互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民族认同。二是民族认同内涵的多元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技术手段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带有地域性,反映在民族认同上带有狭隘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面向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反映在民族认同上,就不仅有对小民族即族群的认同、更有对大民族即中华民族的认同,从而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复兴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实现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中介和价值活动,其中,最根本的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通过以下路径得以实现:

(一)培育网民的国际政治视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给各国的政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仅仅是本国的事,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国际政治的影响和制约。不论是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生活诸方面的发展,还是社会精神生产、社会稳定、民族国家认同,都与国际政治紧密相连。因此,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培育网民的国际政治视野,使其在国际大势中明辨是非,把握方向。培育网民的国际政治视野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对网民进行世界各国优秀政治文明成果的宣传教育。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追求政治文明的进步,并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过对网民的宣传,有利于扩大网民的政治视野,提升网民的政治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二是对网民进行当前国际意识形态渗透与反渗透的宣传教育。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②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现实的力量,是一面战斗的旗帜。正因如此,国际意识形态之争不仅复杂多变,而且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制度之争,其核心是国家利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斗争的策略也会有所改变,我们只有弄清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情况、新特点,才能实现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反渗透,才能有效输出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三是对网民进行国际政治发展趋势的宣传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中,国际政治呈现出了一些新的气象和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的多极化、民主化、人性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对各国政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不断改变着国际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握好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其政治价值。

(二)构建先进政治文化的网络传播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主要是通过培育先进的网络政治文化来实现的。构建先进政治文化的网络传播体系,是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重要举措:政治文化的传播是政治价值实现的基础,促进政治发展、推动社会精神生产、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民族认同都与政治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构建政治文化的网络传播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起网络传播的内容体系。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是建立先进政治文化传播体系的应有之义。第二,以我国传统的优秀政治文化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政治文化为补充。我国传统的优秀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因此,应将那些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反映时展要求的传统政治文化搬上网,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固然要以中华民族政治文化为基础,但我们只有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政治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因此,要把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政治文化纳入自己的传播体系。二是建立起网络传播的方法体系。第一,建立起专门的先进政治文化的网络传播平台。互联网具有传播形式多、传播速度快、信息存储量大和易检索等特点,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这些特点,根据需要和可能,建立起不同的网络传播平台,实现立体式传播,如以接受主体为中心的网络传播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为中心的网络传播平台、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网络传播平台。第二,将先进政治文化融入网民的网络生活之中。在网络空间里,网民具有高度的自由度,他们对信息的选择是完全自主的,任何强制网民接受政治文化的手段都毫无意义,那种认为只要建立起专门的政治文化网络传播平台或网站就能够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的观点,是不切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遐想,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带来的后遗症,我们只有把先进政治文化融入网民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应以各类网站为依托,把先进政治文化融入网民的网络学习、网络办公、网络购物、网络人际交往、网络休闲娱乐等网络生活之中。第三,整合利用传统大众媒体对先进政治文化的传播功能。作为传统大众媒体的报刊、广播、电视,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显得有些相形见绌,但仍有各自的优势,特别是有各自相对稳定的受众,是传播先进政治文化的重要渠道。我们应以互联网为依托,整合它们的优势,制作出报刊、广播、电视的“网络版”,为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先进政治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建立政治主体的网络互动平台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4

摘要:针对目前产品网络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本文以“天涯”论坛中“圣元”奶粉的所有帖子为数据源,构建了一个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三层Bp神经网络。通过筛选,选取发帖单位量、发帖累计量、发帖单位频度、发帖累计频度、回复单位量、回复累计量、回复单位频度、回复累计频度8个指标作为输入层参数,选取安全、轻警、中警、重警、严重警5个预警等级作为输出层参数,利用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对输入层的质量信息进行计算,得到预警等级。实验证明,Bp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进行预警,预警结果略低于期望值,预警敏感度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网络质量安全;预警

一、问题的提出

质量安全信息出现后,会产生相应的负面结果。将这些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提炼出来,应用到现有的质量安全信息,能够推测出可能性结果。质量安全信息预警是政府有效预测质量安全事件并成功阻止其大规模爆发的重要手段(程虹,2013)。想要得到准确、科学的预警结果,必须要有客观、迅速、全面的质量信息源。面对近年来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现状,政府除了采取诸如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加大处罚质量违规人员的力度等措施外,对产品从生产、流通到交易的全过程也进行了严密地监管(李酣,2013)。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政府监管部门人员的有限性与需要监管产品种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政府监管技术的滞后性与产品技术发展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证明无论从信息的客观性、及时性还是全面性,利用监管获取的信息源都难以进行有效地预警(罗英,2013)。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政府有效预警带来了契机。

网络的便捷性、普遍性促使其能够成为质量预警的数据平台。作为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网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2013年7月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2%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平均不到3人就有1人能够上网,加之手机等移动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布满网络的世界。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使得人们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和沟通。2013年5月的《2012年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据对中国最有影响的10家网站统计,网民每天发表的论坛帖文和新闻评价达300多万条,微博客每天和转发的信息超过2亿条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2013:《2012年事业的进民》白皮书。。频繁的信息交流让人们把信息到网上当成一种习惯。当人们习惯于把每天经历、遇到的事情到微博和论坛上时,质量安全信息一定也会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之一。当消费者使用过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后,这些经历都有可能出现在网络上成为质量安全信息。这些质量安全信息不仅全面反映了种类繁多的产品质量问题,而且能够第一时间在网络上,是任何其它平台无法比拟的。网络质量安全信息是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预警的非常宝贵的数据。

网络的虚拟性、完全自由性导致消费者对于网络质量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还有专门从事网络造谣的炒作公司每天散播虚假信息。但是,消费者每次网购时会把其他消费者的评价信息作为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评价信息千差万别,但当某件产品销售量非常大时,个别不同观点的评价会被大数据淹没,主流的评价会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直接推动力。对点击率、回复率非常高的帖子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一个共性:提供大量的诸如图片、新闻链接、视频等能够证明信息真实性的材料。以蒙牛关于“出口比内地产品质量更好”的言论发帖为例,由于楼主提供了新闻截图,引发了接近25万人的点击和3000人的回复。如果说点击量只能说明消费者对此事比较关注,那么回复量则能说明消费者群体之间产生了共鸣。大量点击率和回复率为零的帖子没有提供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材料,其信息真实性存在问题,消费者不关注说明帖子的内容并不重要。从两个例子中不难发现,一方面消费者非常信赖网络上的质量评价信息,一方面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并且想到得到关注时,一定会引用真实材料做信息支撑。同时大数据的特性帮助消费者过滤掉非主流信息和不值得关注的信息。综合三方面的因素可以推出,通过消费者对于网络质量信息的自由和选择,形成网络质量大数据,大数据会将真实的、值得关注的质量信息提供给消费者,将虚假的、不值得关注的质量信息淘汰。

网络信息传播的迅猛性、无边界性使得网络质量信息产生的负面效应不亚于质量事件本身造成的后果,甚至更为严重。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诸如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的虚拟社区。同一位用户可以注册多个虚拟社区,用户在不同的社区拥有不同的网络关系。整个网络由错综复杂的不同关系叠加交织在一起。当用户的网络关系越多时,质量信息一经,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转载、关注的方式无限扩散,酝酿成为网络质量事件。2008年9月16日的三聚氰胺事件一经报导,仅圣元奶粉在天涯论坛的发帖数和回复数分别由前一天的3和16个上升到12和306个,可见网络质量信息传播速度之快难以想象。网络使得质量信息不对称最小化,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中国质量观测课题组,2013)。因此网络质量信息的迅速传播对于企业造成的后果是毁灭性的。三聚氰胺事件通过网络平台让消费者了解到国内奶粉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后,全国各地的年轻妈妈们通过网络交流奶粉经验,共享使用奶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都义无反顾地选择国外奶粉。经过几年的质量建设工作,国内奶粉市场仍然没有太大的起色。

综上所述,消费者在网络上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全面、真实、迅速地反映不同产品的质量,我们能够利用网络质量信息预警。同时由于网络传播的巨大负面效应也要求我们对其预警。因此,消费者在网络平台质量信息之时进行严密监控,掌握信息的传播和发展趋势,提前做好预警工作,避免酿成巨大损失,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然而,由于网络质量信息纷繁复杂,平台和语言各异,传播迅速,很难找到质量信息的传播发展规律和预警的关键节点,这也是目前关于利用消费者网络质量信息进行预警研究非常少的原因。本文将以消费者的网络质量信息为研究数据,通过预警指标的构建,尝试利用Bp神经网络形成预警模型,对网络质量信息进行预警,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文献回顾

按照预警依托的不同平台,可以把预警分为网上预警和网下预警两块。网下预警的出现、发展、应用都早于网上预警,预警主要涉及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具体而言,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金融风险预警,研究者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对存在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Fitzpatrick(1932)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单变量预测分析。altman(1968)利用多变量分析模型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黄福员(2013)提出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金融风险预警。环境预警,研究者对土地、水等环境的恶化、污染进行预警。Herrick(2002)对耕地进行监测预警。Katlan(1999)对土地的荒漠化进行预警研究。罗艳(2013)采用生态风险预警评估法评估遵义东南部地区农业土地的重金属含量。张立辉(2013)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建立水库水环境预警评价模型。危险工作场所预警,研究者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场所进行预警。Lee(1992)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预测,预防安全事件发生。马建(2013)通过多种地压监测方式对某矿综放工作面形成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疾病预警,研究者对高发且危险的疾病进行预警。盛静宇(2013)探讨了心率减速力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以及对高危患者进行预警方面的临床价值。食品安全预警,研究者对食品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警。陈璐(2013)探索建立江苏省昆山市餐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三级网络和预警信息平台。

网上预警的兴起相对较晚,预警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控制方面。丁菊玲(2011)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网络舆情的预警,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姚福生(2013)认为主题演化是网络舆情演化的重要形式,构建了包括信息捕获与提取模块、分析评估模块和结论通报模块的网络舆情主题演化预警信息工作系统。王铁套(2012)在详细分析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和自身属性的基础,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并用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刘毅(2012)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德尔菲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对网络舆情指标进行了再次筛选和权重的确定,得到了面向于某一具体公共事务或热点话题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丁菊玲(2011)实现对网络论坛网帖中网民观点极性和观点强度的挖掘,构建基于三粒度挖掘结果的观点树,建立基于观点树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架构,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王青(2011)对现有网络舆情监测指标体系进行整理与归纳,通过e-R模型系统分析主题舆情的属性特征,从舆情热度、舆情强度、舆情倾度、舆情生长度四个维度进行预警。曾润喜(201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警源、警兆、警情三类因素和现象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

虽然网下、网上预警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采用构建评价指标、计算评价结果、划分预警等级、判断预警结果的步骤进行预警。评价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因此预警的关键在于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将网下、网上预警的文献对比,可以发现网下预警指标的领域区分性非常强,比如金融预警的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生态环境预警的常用指标有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度等。之所以不同领域可以构建适应于该领域的指标,是因为网下预警的数据来源更加多样化。研究者可以通过精密的仪器设备、抽查、调查问卷等方式主动收集评价指标对应的数据。与网下相比,网上预警的数据来源更加单一化,只能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互联网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就只能被动地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因此,根据网上的信息设计的评价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主动设计指标,只能被动地接收指标。

另外,网下、网上预警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网下收集信息的手段丰富,能够准确获取产品相关安全指标的信息,因此网下预警主要对产品进行安全性预警分析。比如金融预警中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金融领域一个非常具体的指标,当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某个值时,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企业的财政状况处于何种状态。相反,网上提供的信息与产品的相关性不高,与信息传播的相关性非常高,原因在于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大于信息本身的负面效应,因此网上预警主要对质量事件的传播进行预警分析,更加关注事件的信息传播状态。预警的指标也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的指标上,比如:帖子点击数、回复数、参与讨论人数等。

本文主要研究消费者的网上质量信息。根据上文的分析,本文将使用网上预警指标的构建方法构建消费者网络质量信息的预警指标。

三、预警指标

本文选取的预警指标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可获取性、客观性、可用性。

由于网上的预警指标是根据网上信息制定的,而不同的网络虚拟社区提供的信息不同,因此首先需要确定待研究的网络虚拟社区,查看该虚拟社区能够提供哪些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确定预警指标。本文选取国内知名论坛――天涯论坛作为预警的实验数据来源。通过对天涯论坛中帖子相关属性进行分析,发现论坛能够提供的信息有发帖数量、帖子标题、楼主昵称、时间、点击数量、回复数量、帖子内容、回复作者昵称、回复时间、回复内容10个帖子属性。

在网上预警的文献中,研究者除了使用网上提供的客观信息外,还会在预警指标中加入一些主观信息,比如:帖子真实性、敏感度、主题参与度。这类指标都是用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的方法获取。还有一类诸如主题观点倾向的指标数据会使用情感词匹配的方法从帖子内容、回复内容中获取。笔者认为采用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的方法获取的指标数据可能会受到调查对象、专家个人经验、偏好的影响。对于情感词匹配方法,由于来自于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讨论的时候会使用本地的语言,加上中文存在一词多义、多词一义、一词多性的现象,这些因素都会降低匹配的精度,影响最后的预警结果,而采用论坛提供的客观数据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质量信息的传播规律;因此本文将从10个帖子属性中选择预警指标。

考虑到预警主要观察单位时间质量信息传播的数量,帖子标题、楼主昵称、帖子内容、回复作者昵称、回复内容无法使用,而论坛没有提供点击数量随时间变化的量,因此选取发帖数量、时间、回复数量、回复时间4个指标作为原始指标。对原始指标扩展,最终得到发帖单位量、发帖累计量、发帖单位频度、发帖累计频度、回复单位量、回复累计量、回复单位频度、回复累计频度8个指标。其中,单位量和累计量分别指发帖和回复单位时间和累计时间的数量,单位频度和累计频度分别指单位时间和累计时间帖子和回复的变化数量。

四、Bp神经网络预警及结果分析

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前身是误差反向传播。误差反向传播经由Bryson的提出和werbos、parker等研究者的运用,反向传播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并被逐步引入到人工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具有简单的结构、较强的可执行性、较好的自学习性,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非线性问题。因此,在众多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中,以Bp神经网络作为研究方法的论文占了最大的比重。

(一)Bp神经网络算法和模型

Bp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王钰,2005)。输入层和输出层分别负责接收输入值和产生输出值。隐含层负责将输入层的值计算得出输出期望值以及反向传播输出值。Bp神经网络算法是一个误差反向传播的循环学习过程。其基本思想为,输入层接受输入值后,传播给隐含层处理,隐含层将处理结果传播给输出层。这个传播过程称为正向传播。如果输出结果与期望值的误差过大,则进入反向传播阶段。误差反向传播阶段,将输出误差反向传播给隐含层,隐含层各神经元都将接收到一部分输出误差,神经元根据输出误差调整权值。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调整,输出值将无限接近期望值。直到神经网络学习次数达到预定的阈值,神经网络才会停止。

yj=11+e-xj(1)

xj=∑iyiwji(2)

Bp神经网络模型主要由公式1、2、3、4构成(李萍,2008)。公式1为神经网络的Sigmoid激活函数,激活函数用于输入和输出值的非线性映射转换。公式2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值。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接收激活函数的值yj,激活公式2,公式2乘以权重,得到神经元的值xj,xj代入激活函数,激活函数激活下一个神经元,依次循环,直到激活所有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

Δw=-lew(3)

ejwji=yj(1-yj)(yj-dj)yi(4)

当输出值误差大于期望误差时,神经网络利用反馈机制修正神经元权重。神经元权重的修正模型如公式3所示,ew为权重的误差量,l为学习率,负号表示权重朝负方向调整。通过公式运算,权重误差量可以由公式4表示,其中dj为期望输出值。权重的修正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当权重小于设定阈值,停止修正。

(二)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警结构

通过以上算法和模型的描述不难发现,本文的研究可以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消费者网络质量信息的预警。将上文提出的8个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预警等级为输出期望,利用一段时间内的输入和输出值训练并搭建起Bp神经网络,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未来的消费者网络质量信息进行预警。预警框架如图1所示。预警等级分为安全、轻警、中警、重警、严重警。

图1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警结构

(三)预警流程

本文将使用matlab工具进行预警实验。预警流程细分为10个步骤,实验结果将在对应的步骤中展示。

1.选定数据源

选定国内知名论坛――“天涯”中与圣元奶粉质量有关的所有帖子作为数据源。数据时间从2004年11月29日到2013年8月30日。

2.获取输入指标数据和输出预警等级

通过对原始帖子的预处理,将原始数据以时间为轴统计到8个输入指标中。同时,设定输出预警等级。预警的五个等级从安全和严重分别对应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五个数字,方便计算。

3.训练样本输入值归一化

将所有数据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两个部分。首先利用训练样本构建Bp神经网络,然后利用测试样本检验Bp神经网络,查看神经网络的预警准确率。为了降低输入值带来的误差,提高神经网络的精度,需要对输入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本文使用“premnmx”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前后的输入值如表1、2所示。Bp神经网络的核心函数如表3所示。

表1训练样本的部分输入值表2训练样本的归一化值表3Bp神经网络中的核心函数表1中,x5、x7的值明显大于其他值,利用这些原始值构建神经网络,会影响神经网络的精度。归一化后所有的值均处在[-1,1]之间,方便神经网络的搭建。

4.创建神经网络

使用“newff”创建神经网络。本文构建三层神经网络,隐含层只有一层。隐含层的节点数通常通过反复测试确定。通过反复测试,确定隐含层的节点数为10。隐含层的激活函数选用双曲正切函数“tansig”。输出层的激活函数选用线性函数“purelin”。训练函数选用梯度下降自适应学习率训练函数“traingdx”。

5.设置网络参数

Bp神经网络的常用配置参数如表2所示。通过反复测试,本文选定训练次数显示间隔为100,网络学习速率为005,最大网络训练次数为10000,网络允许误差为005。表4Bp神经网络的配置参数6.训练神经网络

使用“train”开始训练神经网络,matlab将弹出训练监控窗口,并实时反馈误差信息。当误差小于配置值时,训练过程结束,神经网络形成。表5从输入层到隐含层的神经元权值表6从隐含层到输出层的神经元权值表5、表6为形成三层神经网络后,神经元的权值。表5为输入层到隐含层的神经元权值。输入层8个神经元,隐含层10个神经元,因此得到一个10行8列的权值矩阵。表6为隐含层到输出层的神经元权值。隐含层10个神经元,输出层5个神经元,因此得到一个5行10列的权值矩阵。

7.测试样本输入值归一化

将测试样本同样用“premnmx”进行归一化处理。

8.神经网络仿真

将归一化的值输入到神经网络,检验神经网络的准确率。仿真函数为“sim”。

9.仿真结果反归一化

仿真后的结果是归一化后的值,无法与期望值比较,因此使用“postmnmx”函数对结果进行反归一化处理。

10.结果与期望值比较

将反归一化后的结果与期望值比较,查看神经网络的效果。比较结果如表7所示。表7测试样本输出值从测试的结果来看,Bp神经网络具有比较好的预警作用,预警级别略低于期望。2010年8月8日和2010年8月15日的预警结果与期望值是完全一样的。从2010年8月9日到14日,Bp神经网络的预警结果均为重警,期望值是严重警,测试结果比期望值低了一个等级。8月6日、8月16日、8月19日、8月27日和8月28日的预警结果比期望值低一个等级。剩下的预警结果均比期望值低两个等级。总的来看,当出现质量危机时,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警模型能够预测到危机,但低于期望结果,预警敏感度有待加强。

五、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大数据时代,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利用产品网络质量安全信息进行预警能够有效避免大规模质量安全事件的爆发,最大程度地减少消费者、企业的损失。本文尝试利用Bp神经网络对网络消费者产品质量信息进行预警。通过对圣元奶粉质量安全信息预警的实证测试,发现Bp神经网络具有比较好的预警作用,但预警结果低于期望值,预警敏感度有待加强。本文仅是对一个品牌的奶粉进行Bp神经网络预警,今后的工作将集中在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多产品的预警,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产品质量大数据中。

参考文献:

[1]陈璐、朱振华,2013:《昆山市餐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三级网络和预警信息平台建立及应用效果评价》,《中国食物与营养》第11期。

[2]程虹,2013:《2012年中国质量状况――消费者感知与模型构建》,《宏观质量研究》第1期。

[3]丁菊玲、勒中坚,2011:《基于观点树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方法》,《计算机应用研究》第9期。

[4]丁菊玲、勒中坚,薛圈圈,2011:《定量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模型构建》,《图书情报工作》第20期。

[5]黄福员,2013:《金融风险预警的RSt-Fnn模型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第9期。

[6]李酣,2013:《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政府质量安全规制的国外研究综述》,《宏观质量研究》第2期。

[7]李萍,2008:《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预测系统的设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第4期。

[8]刘毅,2012:《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统计与决策》第2期。

[9]罗英,2013:《共享与善治:质量公共服务对质量监管效果的影响――基于我国宏观质量观测数据的实证分析》,《宏观质量研究》,第1期。

[10]罗艳、何锦林、许锡娟,等,2013:《遵义东南部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预警研究》,《贵州科学》第6期。

[11]马建、王震,2013:《煤矿工作面动力灾害综合预警方式》,《科技创新与应用》第35期。

[12]盛静宇等,2013:《心率减速力预警高危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第6期。

[13]王青、成颖、巢乃鹏,2011:《网络舆情监测及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图书情报工作》第8期。

[14]王铁套、王国营、陈越,201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情报杂志》第6期。

[15]王钰,2005:《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及其应用》,《计算机测量与控制》第1期。

[16]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质量观测课题组,2013:《2012年中国质量发展报告》,《宏观质量研究》第1期。

[17]姚福生、钱芳、苏畅,2013:《大学生网络舆情主题演化探究及其预警指标设计》,《学术论坛》第2期。

[18]曾润喜,2010:《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情报理论与实践》第1期。

[19]张立辉,2013:《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浅水水库水环境预警评价》,《现代农业科技》第22期。

[20]altman,e.i.,1968,“FinancialRatios,Discriminantanalysis,andthepredictionofCorporateBankruptcy”,theJournalofFinance.

[21]Fitzpatrick,p.J.,1932,“aComparisonofRatiosofSuccessfulindustrialenterpriseswiththoseofFailedFirms”,theaccountantspublishingCompany.

[22]Herrick,J.e.,Brown,J.R.,trugel,a.J.,etal.,2002,“applicationofSoilQualitytomonitoringandmanagementparadigmsfromRangeLandecology”,agronomyJournal.

[23]Katlan,B.,Sayyed,m.a.,1999,RegionnalStudyonUseofGeograohicalinformationSystemandearlywarninginDesertificationControlandmovementofSchistocercaGergana,maaRpress.

[24]Lee,J.,KramerB.m.,1992,“analysisofmachineDegradationusinganeuralnetworksBasedpatternDiscriminationmodel”,manufacturingSystems.

anempiricalStudyearlywarningfornetworkQualitySafetyof

ConsumerBasedonBpneutralnetworkinformation

YuFan,YuHongweiandXuwei

(instituteofQualityDevelopmentStrategy,wuhanUniversity)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5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路由,Bp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243-01

1.概述

近年来,微电子机械系统、无线通讯和数字化电子领域快速发展,使得开发出用于短距离通信的低能耗、低成本、多功能传感器节点成为可能。这些节点能感知环境,数据处理和通讯[1]。基于传感器节点协作的传感器网络提升了应用领域与能量,传感器网络是传统传感器研究的重大改进。

传感器网络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用于监控和收集分布式区域中的各种目标和信息。图1展示了一个经典的wSns,该领域主要是设计一个有效的路由算法,增进通讯连通能力,目标是减少能量消耗、延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与能量消耗相关的论文研究成功近年来不断涌现。

2.无线传感器路由问题建模

一个大的传感器网络由很多簇组成。传感器节点并不直接发送数据,而是在一个簇中由一个中心节点(Sink)完成数据收集工作。但是,由于发射信号限制,一个传感器节点只能和它发射半径之内的其它节点相连,本文的内容就是针对一个簇之内的信息收集工作展开的。

S是所有传感器节点的集合,e是一个节点的连接集合。是簇中的一个节点,代表着在节点u和v之间传输1k的数据需要消耗的能量,本文使用如下无线通讯模型:接收1KB的数据包消耗传感器节点1k的电能,发送放大器的能量消耗与距离相关,节点(u,v)之间用C(u,v)代表[2]。信息收集路径从sink节点开始,完成信息收集之后返回到同一节点,代表着一个完整的路径,so是sink节点。路由的能量消耗按如下公式定义:

D代表传输数据的大小,是一个动态值。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据融合模型

反向传播网络(Bp网络)是前向神经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种,该网络的监督学习算法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该算法[3]的学习过程主要有两个: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主要是通过修正各层神经元的权值,使得总的误差信号最小。近几年,,研究人员开展了很多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方面的研究工作。实验结果表明,把Bp神经网络应用传感器数据融合中,可以大大降低传送数据的特征维数,提高无线网络的数据融合效率。

3.1Bp神经网络

Bp网络是利用Bp算法的前向型神经网络,其是在多层感知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反向传播信号,可以较好地处理非线性的数据信息,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广泛地应用在系统模型辨识、预测或控制。

Bp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模型中的激发函数通常选用非线性的Sigmoid函数:

只有当系统特性在正负区间变化时,激发函数选择对称的Sigmoid函数,又称为双曲函数:

Bp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由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层组成,其中隐层可以有多层,不过最常用还是单隐层的三层Bp网络。

3.2Bp神经网络权值调整规则

Bp网络的学习过程是就将误差反向传播并修正网络权值直到网络的总误差最小。定义Bp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模型对应的系统误差函数为:

利用梯度最速下降法解析如何调整连接权值使误差函数e最小。

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4]:当确定网络结构后,始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Bp神经网络的学习是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的,在正向传播时,输入样本信号从输入层进入网络,通过隐层处理最后传送给输出层,如果输出结果与期望值不符,则把误差进行反向传播,根据上面的权值调整系数调整权值的变化,直到网络输出层的输出结果满足要求为止。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路由仿真实验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神经网络在有些地方很类似,比如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具有感知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相当于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之间通过一定的规则传递信息,则相当于连接神经元的突触。神经网络算法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用的数据融合技术有相同的功能,即通过一定的规则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得到反映这些数据特征的结果。因此,可以把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数据的融合。

实验中,设置传感器节点数目为100,200,300,400和500。传感器网络环境是一个200m*200m的空间[5-6]。令传输数据的大小为1KB,发射半径分别为20m和30m。实验结果是50次运行的平均值。图2和图3现实了算法在不同数据集上最有解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能量的逐步变化,并且,图3的能量消耗更小,因为发射半径较大。

5.结论

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问题,实验中,采用了不同规模的网络实验数据,并同该领域其它经典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在该领域的有效性。下一步的可针对模型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表现没有中小规模优秀的问题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张重毅,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移动路由算法[D].吉林: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

[2]李凤保,李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J].仪器仪表学报,2005,26(3):559-561.

[3]Shihe,ChoS,ickesn,minR,Sinhaa,wanga,Chandrakasana.physicallayerdrivenprotocolandalgorithmdesignforenergy-efficientwirelesssensornetworks[C].proceedingsoftheaCmmobiCom2001,Rome:aCmpress,2001,272-286.

[4]唐勇,周明天,张欣.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06,17(3):410-421.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6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湖南人均GDp预测

GDp反应某地区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及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结构、效益的代表性指标,也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湖南省作为中部的一个省份,通过对“十一五”期间湖南省人均GDp的预测,可以分析全省的劳动量、资本量和技术知识的存量,利用GDp的存量功能,可以获得资源与要素的信息,并据此推算湖南省的经济增长的潜力,从而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合理的经济政策。

一、问题的分析与模型的建立

经济预报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且系统的内部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参数随预测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非线性模型,国内外对经济的预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预测的方法,其中神经网络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非线性预测方法,尤其是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结构简单,非线性处理能力却很强大。

1.Bp网络模型

Bp网络是一种单向传播的多层前向网络,其结构如图1

Bp网络是一种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的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中间层(隐层)和输出层。上、下层之间实现联接,而每层神经元之间无联接。当一对学习样本提供给网络后,神经元的激活值,从输入层经各中间层,向输出层传播,在输出层的各神经元获得网络的输入响应。接下来,按照减少目标输出与实际值的误差的方向,从输出层经过各中间层逐层修正各联接权值,最后回到输入层,这种算法称为“误差逆传播算法”,即Bp算法。随着这种误差逆传播修正不断进行,网络对输入模式响应的正确率也不断上升。

图1为常用的三层Bp网络结构,如果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单元个数分别为n、q、m,则该三层网络可表示Bp(n,q,m),利用该网络可实现n维输入向量Xn=(X1,X2…Xn)到m维输出向量Ym=(Y1,Y2…Ym)t的非线性映射。m,n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而隐含层单元数q的确定尚无成熟的方法,一般可设定不同的q值,根据训练结果进行选择。网络结构Bp(n,q,m)确定后,网络参数包括输入层第i单元到隐含层第j单元的权重wij(i=1...n,j=1...q),隐层第i单元到输出层第k单元的权重wiko(j=1...q,k=1...m);隐含层第j单元的激活阈值(j=1...q)及输出层第k单元的激活阈值(k=1...m),以上权值和阈值的初值在网络训练之前随机生成;假设共有p个训练样本,输入的第p个训练样本信息首先向前传播到隐含层单元上,经过激活函数f(u)的作用得到隐含层的输出信息:(1)

激活函数f(u)采用s(0,1)型函数,即(2)

隐含层的输出信息传到输出层,可得到最终输入结果为

B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学习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以上过程为网络学习的信息正向传播过程;如果网络输出与期望输出存在误差,则将误差反向传播,误差的反射传播是将输出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并将误差分摊给各层的所有单元,从而获得各层单元的误差信号,以误差信号作为修正各单元权值的依据,可以利用(4)来调节网络权重和阈值。

其中为w(t)次训练,η,α分别为比例系数和动量系数,e为误差平方和反复运用以上两个过程,一直进行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接近的程度或进行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

通常,经过训练的网络还应该进行性能的测试,测试的方面就是选择样本向量,将其提供给网络,检验网络对其分类的正确性,测试样本向量中应包括今后网络应用过程中可能的主要典型模式;样本可以直接测取得到,也可以通过仿真得到,在样本数据较少或者较难得到时,也可以通过对学习样本加上适当的噪声或按照一定的规则插值得到,总之,一个良好的测试样本集中,不应该包括和学习完全相同的模式。

2.Bp神经网络在经济预报模型中的应用

采用神经网络进行经济预测,以湖南省1978~1999年的经济数据作为训练样本,2000年~2004年GDp进行预测仿真试验。

GDp预测指标体系就包含第一产业(x1)、第二产业(x2)、第三产业(x3)。在考虑诸年数据的可比性,在应用神经网络之前,采用如下方法对数据环比处理:

式中,x为指标的环比值;y为指标的原始数据值;w为物价指数,t和t-1分别代表当年度和上年度。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即用上一年的经济数据作为输入,下一年的GDp作为输出。因此GDp预测模型可以描述为:

y1=f(x1(t-1),x2(t-1),x3(t-1))

设置L―m算法Bp神经网络的计算误差为10-4,最大计算步数为10000,计算结果见图2:

预测的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预测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得到的数据与真实值是比较吻合的,预测的效果比较好,完全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如果我们对神经网络训练的精度作更高的要求,还可进一步降低预测的误差。

参考文献:

[1]martint.Hagan.神经网络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振龙: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3]伍卫国:数值方法和matlab实现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7

一、高等医学院校形象塑造的基本体系

高等医学院校的形象是学校在与社会公众通过传播媒介或其他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塑造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助于赢得社会各界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高等医学院校的形象塑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理念识别系统是形象塑造的核心要素。理念识别系统包括办学宗旨、发展战略、价值观念、教育思想、方针策略、校风校训等大学文化要素。理念和精神作为高校形象中不可见部分,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它主要通过高等医学院校的历史传承、学术成就、师资力量和独特精神等来表现,承载着医学院校对生命的关爱和对健康的呵护,彰显出办学的个性特色,是大学形象的核心部分,对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形成有决定作用。

(二)行为识别系统是形象塑造的关键路径。行为识别系统是大学在运行过程中对师生员工行为方面所有要素的整合规范,体现为内部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制度、组织运行机制以及公共关系建设等。科学完善的行为识别系统是高等医学院校形象塑造的关键。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管理,让医疗服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促使全体师生员工恪尽职守,在与外界的互动中树立良好形象。

(三)视觉识别系统是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视觉识别系统主要由校徽、色彩基调、校旗、象征性建筑物等组成,是医学院校精神的艺术表达和文化积淀的凝结。在形象塑造过程中,视觉识别系统是最直观、最外在、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医学院校的视觉识别系统,要能够准确地展示学校的特色、优势和传统,体现医学人担负生死、救死扶伤的责任,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公众对高校的感知、记忆和认同。

二、网络环境与高等医学院校形象塑造

(一)网络环境的传播特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文化的传播大多是即时性、娱乐性、消费性的,它创造了更多信息的获取和复制、转换的手段,造成信息数量激增,质量迅速下降,进一步推动了大众文化的潮流。[2]网络信息传播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1.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个性化。和报刊、杂志等纸面媒体不同,网络媒体更加开放。特别是随着无线互联网和3G技术的进步,手机终端功能持续增强,只需通过手机就能参与到互联网的沟通中。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9.4亿户。网络发展为“互动式社会”提供了媒介。借助网络论坛、微博等交互式平台,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而监管的困难降低了非理性、片面、偏见言论的传播成本。

2.网络信息的复制性和蔓延性。电子媒介具有可复制的特点。[3](p50)网络信息来源广,简便,“转发”复制容易,传播速度快。信息在网络上,数量不受限制,根据需要还可以随时更换改动信息。如果以超文本的链接方式,信息复制性更为突出,通过剪贴、制作、、转发,信息瞬间就能覆盖成千上万的网民。网络深刻地变革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联络方式,推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的无缝连接,进而深刻影响社会发展。

3.网络信息的放大性和倾向性。网上信息很难事前审查,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不容易根据信息本身来识别真伪。网络多数用户处在新闻事件,信息的快速更新让参与者很难审慎反思信息的逻辑线索,建立全面立体的思维。信息承载的更多是公众参与的和表达的狂欢。在庞杂的信息传播流面前,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追求高点击率,片面的信息乃至谣言,会得到很强的传播价值。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也受到了这方面事件的困扰。

(二)对高等医学院校形象塑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蔓延性和倾向性的网络信息传播,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形象塑造造成了新的影响。

1.对理念识别系统的影响。理念识别系统是对高校发展及职能的高度抽象,展现了学校整体价值观和办学理念。高等医学院校集中了医学界的精英力量,直接服务教育和卫生这两个重大民生领域,连结着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守的信念。但在医疗卫生体制尚不完善,社会互信程度降低的背景下,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紧张的医患关系,对医学的精神、理念等都出现了质疑,给医学院校的形象塑造增加了不可控因素。

2.对行为识别系统的影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正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医学院校内的一些人事、行政纠纷及管理体制漏洞,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上网进入公众视野。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更是处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前沿,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更容易成为媒体和网民关注的焦点。有些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在网络传播中缺乏推敲,经过转载、评论而被渲染和扩大。这对学校的应急反应能力、管理体制等行为识别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视觉识别系统的影响。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高等医学院校的品牌和标识蕴含着重要的价值。一些社会单位钻了网络信息管制难的空子,抓住患者寻医问药的迫切心理,假借医学院校的品牌,盗用医学院校的校徽等来开设网站、信息,打着“治疗中心”、“特效药”的旗号招摇撞骗,混淆了公众的判断,对医学院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形成了直接冲击。

三、高等医学院校形象塑造的深层思考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态度来制定战略。形象塑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所带来的影响,高等医学院校要将形象塑造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态度来考虑问题,制定策略。特别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在探索中快速变动,医学院校的理念文化既要尊重社会、适应社会,又要敢于超越以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医学是一门需要渊博知识和人文关怀的科学,投入大、成本高,也具有一定神秘色彩。但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对高等医学院校的期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公众以功利的“成功标准”来评价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待遇水平有较高期望;另一方面,当医学院校、医务工作者关注价值,关心投入的回报时,又会被认为背离奉献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网络舆论相比,大学精神文化是在长期发展中经受了历史考验而积淀起来的。面对多元纷扰的网络,高等医学院校要坚持发扬历史和传统,审慎独立地做好战略规划,按照医学教育规律和学校特色办学,不跟风,不追潮流,不被网络上的流言影响,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输出优秀文化理念,以正确的行动引导社会公众。

(二)坚持深化危机公关能力建设。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介的网络时代,高等医学院校的每位师生员工,尤其是在医疗服务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更要关注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言行,依法办事,提高社会满意度,尽量避免负面新闻的产生。同时,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突发事件,高等医学院校要深化危机公关能力建设,加强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新闻传播理论中有个著名的“危机处理的小时效应”,即应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诉之公众事件真相及处理措施。[4]一般而言,纸面媒体出版速度慢,容易沟通协调,但网络信息有同步、同时的特点,使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此时如果缺乏正规渠道的权威信息,必然会有片面或虚假消息流传。谁能在第一时间真实信息,就能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及事件处理的主导权。回避和遮掩只会适得其反,更加被动。高等医学院校要统筹各学院、医院资源,加强应急体制建设,及时权威消息,以引导舆论,赢得话语主导权。即便事件一时没有结论,也要表明倾听、沟通的意愿,以缓和矛盾,为解决问题营造好的气氛。

四、塑造高等医学院校形象的策略

(一)树立品牌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学校形象。高等医学院校的校名、校标等视觉形象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要借助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加以规范和保护。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相继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以内部规章的形式对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体系做出界定,规定了使用、监督和建档等事宜,规范了学校标志的使用和管理。以塑造醒目统一的视觉形象为基础,全面推进学校形象塑造。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品牌经营意识,建立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和推广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规范意识。要重点加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使用管理规范,任何单位和个人以经营为目的使用高校校名或标志,都要向校方申请使用许可。要以推进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为契机,通过凝炼、提升和推广,不断丰富学校理念识别和行为识别系统,在社会上宣传学校形象,突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的竞争优势。

(二)增强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化和制度化。高等医学院校是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组织,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公司企业等都是重要的公共关系对象,对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眼球经济的发展,各种媒体对高校的新闻炒作时有发生。高等医学院校由于自身的学科领域特点和行业特征,负责公共关系的力量相对薄弱,但受到关注却更多。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注重提高危机预防意识,对可能出现的事件,制定快速反应预案,建立应对机制。注重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争取公众支持。健全并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权威消息,而不是任由网络媒体肆意报道和发表各种偏激的观点。通过健全的新闻制度,定期向新闻媒体披露最新的校内信息,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将有利于信息的公开透明,建立贴近群众的有效沟通渠道,更好地维护形象,使谣言不攻自破。国外许多一流大学都设有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维护网络建设,提供处理公共关系方面的培训,对外处理与媒体及公众的关系。高等医学院校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建立专业的公共关系机构来协调与外界的关系,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对相似事件做到预测和预防,以提升工作的专业化和制度化。

(三)借助网络传播的特性,建构多方面系统化的网络平台。在信息时代,许多医学院校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息平台,但由于传播范围有限,社会影响力不足,难以支撑形象塑造工作的需要。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8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称,近期网上流传的所谓“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等信息,已经有关部门查明均属谣言,多名捏造事实、编造和传播谣言者已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

据了解,有人通过微博、QQ群及手机短信等形式传播不少有关“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的信息,挑拨民族矛盾,煽动公众情绪,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经有关部门查明,此信息是河南省洛阳市一李姓男子故意编造并通过手机短信散布传播的,郑州市某公司女职员戚某将收到的手机短信谣言转发到QQ群后在互联网上扩散,李某和戚某及其他编造和传播谣言者现已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公安部门还侦查发现,新疆石河子木某、乌鲁木齐刘某、伊犁州张某、巴音郭楞州甘某等4人分别通过手机短信、微博、QQ群大量转发该谣言信息,公安部门已分别依法对这4人予以治安处罚。

网上流传的所谓“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47号关于修订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公告”,经公安机关查明系上海励某杜撰而成。公安机关对在网上伪造国家相关文件并传播的励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某新闻网站编辑裴某日前仅根据某论坛帖文,就妄加臆测,在其个人实名微博编造“网络消息:歼-10B在阎良坠毁,飞行员牺牲”信息,随后被境外媒体作为新闻来源引用进行公开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对该网站负责人进行执法谈话,提出严肃批评,责令网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以此为戒改进内部管理制度。经公安机关核查,网上部分博客、论坛近日转载“云南绝症男子连杀八名村官”的帖文,称绝症男子交代杀人动机是因为村里水泥厂污染严重,所谓“杀村官”及其原因纯属捏造,公安机关已对编造此信息的云南某大学学生依法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

有关部门还查明,近期网上流传的“大连后盐桥附近发生持枪抢劫运钞车案一人被杀”、“湖南某中学女学生被当地官员和富翁以每月500元价格包养”、“中国刑警学院95届缉毒班毕业生已全部牺牲”等信息均为无中生有的捏造。目前,上述谣言的微博账号已被注销,刊发谣言的相关网站已被责令整改,有关部门正在对恶意编造谣言者查明责任、依法处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有关负责人严肃指出,当前一些人和一些网站社会诚信缺失,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扰乱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影响社会秩序,必须依法依规予以查处,绝不允许编造和传播谣言的歪风在网上蔓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将会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切实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自觉抵制

网络谣言是歪风,乌烟瘴气,必须狠刹。这些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扰乱网络传播秩序,混淆社会舆论视听,不利广大网民获得真实信息、作出准确判断,是对网民知情权的误导,也是对网络环境的污染。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必须对网络谣言一律“零容忍”。

网络谣言害人不浅,令人痛斥。“若小安事件”偷走了数万网民善良的关切;“艾滋女”、“重庆贪官外逃加拿大”、“江河州委某领导妙评高尔夫”等,给当事人造成了精神伤害;“杞县钴60泄漏”事件,引发当地群众拖家带口的大逃难;“碘盐防核辐射”事件,导致各地疯狂上演碘盐抢购潮。每一次谣言广泛传播的背后,都是一堂值得深刻反思的警示课。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系统分析,有助于把握网络谣言的形成和传播规律,有助于对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有清醒的认识。

众所周知,一旦吸入、上瘾,就会麻醉人的神经,紊乱人的生理功能,进而破坏家庭、扰乱社会、导致犯罪活动等。而网络谣言也是迎合一些人捕捉“阴暗新闻”的不良嗜好、低级趣俗、变态心理,让人像吸毒一样变得心理不正常不健康。

这些谣言传播的典型案例,无论起初涉及公域还是私域,最终都以轰动全国的公共事件收场,其负向冲击力带来的危害性和后遗症可见一斑。炮制网络谣言无异于提供社会,对网络谣言保持“零容忍”就是要第一时间发出真实声音让谣言无处藏身,及时揭露、依法监管网络谣言的编造与恶性传播;就是要自发自觉地抵制遏止网络谣言的频现之势,逐步培育成熟阳光的网络公民心态。?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9

关键词:网站;纪录片;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4-0099-05

长期以来,我国纪录片主要通过电视台播出与DVD发行这两种途径传播,其中以电视台播出为主。由于传统媒体平台在空间与时间上的束缚以及其本身的小众化高端艺术特点,纪录片始终处于用户收视的边缘地带。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凭借其海量存储、个性化选择、互动性即时交流等特性对纪录片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网站纪录片频道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拓宽了纪录片的传播途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纪录片的制作方式。目前,纪录片网络新媒体传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个网站纪录片频道纷纷加大了投入力度,与传统媒体、制作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本文以搜狐纪录片频道为例,分析当下纪录片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一、搜狐纪录片频道的发展模式

(一)以采购为主体,自制为优势

2009年8月,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正式上线。作为国内首个高清纪录片频道,搜狐在采购版权方面主要通过与国内外权威所有方及独家版权公司的合作,如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央视九套纪录片频道、真实传媒、国家地理频道等,要求所采购的片源必须正版、精品。《海洋》、《舌尖上的中国》、《植物之歌》、《战地》、《幼儿园》等热播纪录片纷纷在列。

由于市场上的片源有限,各个网站纪录片频道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纪录片版权价格也一升再升,这给购买正版版权的网站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站纪录片视频在采购国内外精品纪录片版权的同时也参与到纪录片的制作中去,走上自制纪录片的发展之路。自制纪录片不仅可以节省网站购片成本,而且能够避免各个网站内容的同质化,有利于网站在差异化经营中树立其品牌形象。搜狐视频的自制纪录片栏目《搜狐大视野》于2011年上线,这在中国的纪录片网站中实属首例,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制作并播放了一千余集自制纪录片。

品质是自制纪录片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搜狐大视野》栏目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与水准,聘请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内部的专业制作人员以及民间优秀纪录片制作团队。节目每期时长24分钟,形式上颇具网络特色,在主题的选择上除了历史、文化等纪录片传统主题之外,还关注各类社会事件,与当下热点紧密相关,兼具人文关怀。比如《青春争霸》以玩Dota的电竞少年为主题,《纯爱的天空》反映了反串艺人的生活,《网络红人》则关注当下网络红人的炒作全过程等。

自制纪录片作为网络纪录片频道的独家资源,是视频网站实现差异化竞争、树立品牌形象、彰显网站特色的重要手段。以采购精品片源为主,以自制为频道优势的片源构成为搜狐纪录片频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高端的用户定位,多元化的内容定位

搜狐纪录片频道坚持精品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热爱纪录片的中高端用户为受众目标。根据CnniC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男性网民数量较多,且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学历结构为高中和大专以上[1]。对比之下可以看出,目前网民的主体构成与纪录片的受众定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因此,面对数量稳步增长的网民,网络纪录片频道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不同类型纪录片提供了展示平台。当纪录片在传统电视媒体传播时,由于受到平台资源、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为了满足大多数的受众,电视台只能播出相对较大众化的纪录片。而网络平台具有海量存储的特征,不受电视传统媒体中播出频道资源或播出时间的限制,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行选择、反复观看想看的节目,同时网络的无限资源容量允许各种小众产品、不同类型的记录片同时存在,且纪录片并没有时效性,反而越有历史越有价值,因此网络平台可以利用纪录片产生长尾效应。目前,搜狐纪录片频道按素材类型分为人物、历史、自然、军事、社会、幕后、财经、剧情、旅游、科技、文化以及搜狐视频大视野等12个板块,共有800余部正版纪录片以及1000余集自制纪录片,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观看。

(三)跨媒体合作,吸引潜在用户群

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吸引对象大多是中年男性,为了拓宽现有用户群以及潜在用户群,搜狐纪录片频道与电影、综艺节目等开展跨媒体合作,不仅对电影、综艺节目等起到了宣传、补充的作用,更为网络纪录片频道吸引了潜在用户。

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部电影上映前夕,赵薇带领主创做客搜狐网,搜狐视频独家首播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纪录片。借助于电影的影响力,该纪录片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同时纪录片的播出也有利于电影前期的宣传造势。除了与电影合作之外,搜狐视频纪录片还与许多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开展合作。2013年,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与《中国好声音》节目共同制作了纪实性纪录片《突袭最强战队》[2]。该纪录片展现了“好声音”学员台前幕后真实发生的故事,节目在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首播,仅上线十余日其点击量就达到了50万次。借助“中国好声音”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本身的自制实力,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成功实现了跨媒体合作,为网络纪录片频道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群。

(四)矩阵宣传营销模式

搜狐在把握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与消费习惯的前提下,利用其门户网站的优势,针对网络多媒体传播提出矩阵营销理念“m.a.t.R.i.X”。它主要包括矩阵内部整合、矩阵跨媒体整合和跨产业整合三个层面,对纪录片的宣传与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谓的矩阵内部整合是指搜狐利用自己门户网站的优势,利用web1.0、web2.0、web3.0互联网、wap网页广告以及视频广告等进行宣传。可以看出,每当推出重点纪录片,搜狐都会在门户首页、网站各重要频道、搜狐微博、白社会(搜狗旗下社区)、搜狗输入法弹窗以及多种社交网站等开展宣传攻势,极大地实现了营销信息的推送。

跨媒体整合指的是将搜狐的独家、优势内容向其他网络平台、甚至传统媒体扩散[3]。崔永元历经三年制作的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以搜狐纪录片频道为首播平台,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随后先后被85家电视台购入。除此之外,《搜狐大视野》也凭借其精良的制作成功反向输出至地铁电视、上海电视台、水立方水滴剧场等多家媒体,实现了网络自制纪录片的逆袭。

跨产业整合指不同产业针对其产业间重叠的目标消费者共同实行宣传、营销等行为,有利于宣传效果的扩大。2012年7月9日,5集纪录片《“姚”望》在《搜狐大视野》栏目上线,纪录片中姚晨担任采访者的角色,将镜头对准了记者,对记者职业道德操守与利益底线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播放次数就超过500万次。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正是因为搜狐视频运用了矩阵营销跨产业进行宣传、推广,《搜狐大视野》栏目瞄准了当时陈凯歌正在拍摄的新片《搜索》以及主演姚晨在其中饰演电视台新闻记者形象,借助电影宣传以及明星的个人影响力为《“姚”望》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纪录片《“姚“望》也对电影《搜索》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通过瞄准重合目标消费群体,有利于宣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矩阵宣传营销模式有利于搜狐整合宣传资源,在纪录片宣传与推广营销中实现最优效果。

(五)尝试开展收费业务

作为商业网站,盈利是必须的。虽然视频网站购买纪录片的正版版权成本很高,但由于一部分网民尚未养成付费收看的习惯,目前广告仍是网站收益的主要方式。

目前,搜狐视频已经在付费收看、会员制等收费方式上做出了一定的尝试。2011年9月,搜狐视频纪录片频道推出需付费观看的纪录片《金星小姐》。纪录片以变性人金星为主人公讲述了她的变性手术过程以及手术前后发生的故事,点击量突破了500万。除此之外,搜狐视频的Vip会员制度也是收费制度的一种。成为搜狐会员后,享有免费观看片库内容、进行高清下载等内容特权,以及无广告、高速播放通道、专属客服等服务特权。

随着社会对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视频网站收费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视频网站可以通过为付费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个性化服务等与其他普通用户有明显差别的服务项目来吸引用户付费。

二、对未来网络纪录片频道发展的思考

《2013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纪录片市场总收入在四年中翻了两番,中国纪录片正在走出低端制作与无效传播恶性循环[4]的怪圈。从纪录片行业发展的整体来说,网络平台的出现以及网络纪录片频道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纪录片产业原本的市场困境。在资金投入以及节目制作环节等方面,网络纪录片频道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一部分的资金支持,同时与传媒公司、电视台等合作制作纪录片,提高了纪录片产量。在购买环节上,网络纪录片频道这一播放渠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国内纪录片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失衡状态。在主题内容上,以往电视台播放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纪录片居多,网络播出平台为更多的社会性主题的纪录片提供了传播渠道。在发行环节,价格相对低廉的网络宣传推广以及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化与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专业发行公司的缺失。但目前,中国网站纪录片频道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的环节,值得进一步的探索与开拓。

(一)加强纪录片版权保护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十分不利于著作权人对其作品的控制。盗版对投入高成本采购纪录片版权的网络纪录片频道来说,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尤其是当网络实行付费收看后,国内用户会主动趋向于选择观看免费的盗版视频,这不仅会降低采购正版版权网站的收益,更会打击纪录片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加强纪录片网络版权保护是目前国内纪录片市场的重要任务。

我国的著作权法是在1991年鉴于当时的社会情况制定实行的,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著作权法已经不能解决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网络著作权难题,要及时修订、完善著作权法,保障网络纪录片的版权。

许多国家都与时俱进修订了版权法,或制定了有关网络传播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它们在保护网络版权方面的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以美国为例,自从互联网普及之后,美国就在积极探索网络版权的保护问题。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的制定不仅保护了网络作品的版权,而且平衡了各方利益。2011年,美国当局又提交了《禁止网络盗版法案》和《保护知识产权法案》,因为遭到多方反对而暂时搁浅。可见,美国在保护网络版权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作者、传播者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5]。这些也是我国网络版权立法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二)丰富片源种类,为小众纪录片提供平台

目前,网络纪录片频道在采购纪录片方面,仍以电视纪录片为主,目标多是国内外如BBC、国家地理频道等大片制作。实际上,网络纪录片频道容量庞大,受众需求多元,在采购片源时应树立起差异化的理念,为小众纪录片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使片源种类更为丰富,从而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独立纪录片在中国纪录片行业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由于独立纪录片本身追求个性化与独立性,往往导致受众面相对狭窄;另一方面独立纪录片的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资金投入的匮乏以及宣传推广平台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独立纪录片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理念不断改变,独立纪录片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故事性与欣赏性,在创作主题上也拓宽选择,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国外有比较完善的电影网站,为独立纪录片提供播放平台,用户可付费播放和下载。国内也有一些点播网站为独立纪录片创作者提供播放渠道,但独立纪录片最终要依靠本身内容来获取更多观众的认可。陈富的独立纪录片《边境少女》讲述了缅甸战火下少女杨梅清的成长故事,本片凭借其故事性的情节以及对战争影响下人们生活的真实记录,在放映后获得2012年香港华语纪录片大奖、凤凰纪录片大奖等国内外许多奖项。2013年1月载誉归来的《边境少女》在优酷网独家首发,首日点击量就突破了300万[6]。这部纪录片的成功无疑为独立纪录片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即内容更为贴近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实现有效传播。

作者简介:苏景荣(1988),男,福建德化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战略要求。为了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建构,需要对社会主义社会学雷锋常态化建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挖掘当前学雷锋常态化的潜在动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人主体性不断拓展的特点,以人的理性选择为视角、以个体行动的目的为切入点,分析当前学雷锋常态化存在的难点,从个人、社会、国家的角度,以培育人性之美、弘扬社会之暖、设计制度之善,共同构筑起学雷锋常态化的大厦。

关键词:学雷锋;常态化;可行性;理性选择;建构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4-0018-06

“雷锋精神,就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文化精神。”[1]40年来,全国性的学雷锋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是,“总结几十年学雷锋活动的历程和经验也不难发现,学雷锋活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欠缺持续性和常态化的问题,所谓‘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的说法明显地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学雷锋活动亟待持续化、常态化的时代呼声”[2]。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提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3]的战略要求。

一、学雷锋常态化建构的可行性分析

学雷锋要常态化、持续化,首先必须分析雷锋精神常态化建设的可行性。只有具备可行性,才有可能将潜在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才有可能将学雷锋常态化建构起来。当前,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学雷锋常态化的可能性视角,主要是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我国公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前结构以及当前整个社会主流的价值氛围三个方面。

(一)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在这一论述中,马克思表达了人性是在社会关系、社会实践中具体形成的,并不存在天生的所谓性善论或者性恶论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一点更明显地得到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坚持的是公有制为主的经济模式,人们取得收入分配坚持的是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此,人与人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它异于资本主义国家中以利益作为准绳,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基于利益的对立关系。“培根也曾经说过,‘利人’和‘爱人’是人性中固有的倾向。”[5]181这并不是简单阐明“人性善”的问题,而包含的是一种基于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人性善”的问题。因为“利人”和“爱人”首先强调的是人处于社会之中,处于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这句话是培根对于社会关系基础上培养出来的良好人性的表达,因为“人类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需要社会,需要和同类的交往”[5]187。而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必须首先承认对方的利益以及对方的价值,所以作为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社会主义中的人,其本性是“利人”和“爱人”的,这就必然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常态化构建奠定了最坚实的人性基础。

(二)我国公民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前结构”

关于“理解前结构”,海德格尔指出“解释一向奠基在一种先行具有(vorhabe)之中”[6]183,“奠基在先行见到(vorsicht)之中”[6]184,“并且‘先见地’(‘谨慎地’)被瞄准了”[6]184。“这就是说,是在先行具有、先行见到和先行掌握中先行给定了的。”[6]184“先有”、“先见”和“先掌握”构成了海德格尔“理解前结构”的基本内容。结合海德格尔的分析,我国公民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前结构”为学雷锋常态化建设奠定了情感基础和认同基础。

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强调助人为乐、锐意进取、勤俭节约等精神,孔子在《雍也篇第六》中就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7]154的人我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在《泰伯篇第八》中强调作为社会有为的一份子,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发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7]195的呼音;在《述而篇第七》中强调要厉行节俭,避免骄奢,他说:“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7]186在现代,但凡学生初入小学不仅必教“爱祖国、爱人民”、“助人为乐乃快乐之本”、“勤俭节约”等内容,而且要求学生从小就要践行“扶老人过马路”等行为。至于三四年级,语文课本中供学习之用的《雷锋日记二则》则更从理性认识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了对于“助人为乐”、“干一行爱一行”等雷锋精神的认识。

现代雷锋精神是古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缩影,历史文化先行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肉之中,因此这些“先有”的文化特质对于雷锋精神能够产生自觉、不自觉的认同;在“先有”基础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运用到的语言、语言表达方式以及现实的行为方式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先有”的东西运用到现实当中来,也就是将原有的熔铸于整个民族深处的雷锋精神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先把握”则是在综合“先有”、“先见”的基础上,对于雷锋精神已经具有的观念、前提和假定等,所以“先把握”体现的是一种雷锋精神指导现实实践的过程。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感性认识角度还是理性认识角度,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前结构”使雷锋精神有其生存、成长的思想、情感基础,为学雷锋常态化建构提供了最坚实的民众认同。

神经网络反向传播公式篇10

关键词:视频新闻;公共参与;电视新闻;碎片化

从2008年开始,网络视频慢慢步入了主流新媒体行列。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到2010年12月,国内网络视频用户规模2.84亿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约为62.1%。与2009年12月底相比,网络视频用户人数年增长4354万人,年增长率18.1%。[1]网络视频已经发展成为人们获取电影、电视、视频等数字内容的重要渠道,媒体价值快速增长,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根据易观国际的《2010年第1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第1季度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为3.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2.2%。[2]

网络视频已经是互联网中的一个大的市场模块,众多互联网公司开始进驻到网络视频业中,而在网络视频发展得如火如荼时,网络视频的重要一块,网络视频新闻,也在不断扩展之中。

一、网络视频新闻的现状

说到网络视频新闻,首先要将其区别于电视新闻。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里所说的现代电子技术,指的是以电视台和电视为主体的技术。

(一)网络视频新闻。

而网络视频新闻则是借用了另外一个技术平台和渠道,即互联网技术。网络视频新闻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传播手段,以视频为载体,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网络视频新闻在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时,产生了一些新的特征,如新闻的采集加工可以由网民自己完成、新闻碎片化形式的传播和大众的评论分享机制等。

(二)互联网视频新闻的类型。

目前,主要的视频新闻类型包括:公民自拍的新闻以及传统媒体的视频新闻。由于目前关于“公民视频新闻”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笔者姑且把公民自拍的新闻称之为“公民视频新闻”。正如媒体从报纸发展到电视,公民新闻从最初的图文信息到现在的视频传播,这一轨迹背后反映的是技术和理念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3]

公民视频新闻的内容一般主要是以下几种:公共领域,亲身经历,主动调查,刻意策划,视频合成。

(三)公共参与式新闻。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的是网络视频新闻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即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传播。而这一个传播载体使得网络视频新闻具备了互联网新闻的重要特征。由此,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即“公共参与式新闻”。“参与式新闻”是美国新闻界近两年刚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英文中“participatory”的含义是“提供参与的机会的、供人分享的”,这里是指普通公众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主动地加入到传播活动中。[4]“参与式新闻”与以往的政党新闻、现代新闻、公共新闻等最大的区别是“参与”,即公众可以参与到新闻的采集、、讨论与传播中来。以往的新闻形式不论媒体多么重视公众的自主力量,仍然是以媒体为主导,公众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参与式新闻却打破了这一个垄断局面,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现今的互联网中,公民参与到新闻事业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新闻评论:跟帖、首发评论、回复、转载;草根报道:BBS、图文博客和视频博客报道;另类编辑:链接、排名、分类和参与式编辑;核查事实:发动网络搜索调查。

而网络视频新闻正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参与式新闻。网民可以通过自主拍摄视频的方式进入到草根报道的行列,传播更多的新闻信息,也可以在视频下进行不断的跟帖、评论、回复,或是通过转载分享到更多的地方。这种公共参与的机制是其区别于传统新闻传播手段的一个重大突破。互联网的勃兴为公共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网络视频新闻的公共参与有其特征:

首先,公民参与视频信息传播,打破了电视媒体对信息源的垄断。在网络视频新闻快速发展时,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者和接收者发生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已经不是单纯的接收者,他们也能拍摄视频并上传,成为了传播者中的一部分,他们是公民报道者,形成了“自媒体”。电视媒体对视频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其次,公民通过视频的合成等方式产生新的意义。网络视频新闻中有一部分是公民运用传统媒体的视频材料加上其他元素而形成的新的视频,并由此而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种意义是对电视媒体的话语权的挑战。

再次,参与视频新闻讨论,形成舆论。公共参与不仅是指拍摄视频,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参与讨论,通过网民的论争和意见整合形成舆论,进而使传统媒体介入到事件中来,引起政府关注,促成事件的进一步解决。这一批新意见阶层的舆论力量不可小觑。

最后,新闻视频的“社会化分享按钮”能凝聚更大的网民力量。[5]网络力量在新闻视频上的发挥并不仅限于视频并参与讨论,其中有一个更加强大的传播力量,则是分享与转发。现在,80%大型视频网站已经加上这种“社会化分享按钮”,一经点击,就能把视频分享到各种交友社区等。如一键转帖到开心网,人人网,QQ空间,新浪微博等。分享的力量是巨大的,经由网民的转发能够凝聚更强大的舆论力量。

二、公共参与下网络视频新闻的意义

公民参与式新闻的传播手段也经历着由图片静像、文字解说等二维方式向即时声音、即时视频图像相结合的三维多媒体影音进化的过程。而视频区别于其他媒介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可见、生动形象,这一原本被电视媒体所垄断的记录方式一旦被公民所掌握并不断传播,便产生了极大的意义。

(一)之于传统媒体。

公民在网络视频新闻上的参与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在突发新闻事件中,新闻专业精神不被推崇,专业记者很难做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拿到第一手资料,因此,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强调专业的拍摄和报道技巧是没有意义的。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时,一位网名为“danta1990”的网友用手机记录下了位于学校宿舍六层的地震现场,拍摄的同学甚至进行了现场报道,“现在是2008年5月12号2点29分(14:29),我们在成都…我们的大楼还在摇晃…”[6]。danta1990于当日14点55分46秒在土豆网视频,随即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点击率就突破了几十万。凤凰卫视、Cnn、中央电视台等海内外多家媒体都在报道地震的新闻中引用了这一素材,引发了极大反响。

对于这种突发性的灾难事件,网络视频新闻在记录和报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这种紧急时刻,电视媒体要即时记录下事件发生现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其他的视频拍摄工具,如手机等,具有方便、快捷而普适的特性,能及时记录现场状况。在这个视频短片中,新闻拍摄所追求的专业性等要求都变得不再重要,摇晃的画面、紧急的现场等都是对事件的第一时间的记录和见证。公民通过即时拍摄视频的方式弥补了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即时拍摄上的缺陷。在汶川地震时,公民视频新闻是现场报道的重要来源。在网络视频新闻发展越来越快时,多元的呈现方式被不断推到人们的眼前,即使是图片的堆砌和劣等的剪辑技巧都成为表达意见的重要方式,电视媒体的新闻专业精神开始慢慢不被推崇。

其次,新闻把关人发生改变。在传统电视媒体中,把关人是其内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会对信息进行过滤或筛选,真正与公众见面的都是那些被挑选过的新闻、过滤过的信息,他们是“把关人”。但是在网络视频新闻快速发展时,把关人发生了改变,他们可能是视频分享网站的某个审查者,可能是门户网站的某个工作人员,但是,这与传统意义上严格的“把关人”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网络海量的信息使得把关的难度变大,力度减弱,且网络中的“把关人”的评判标准更加多元,这与电视媒体有很大的差异。

再次,议程设置的流向变化。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建立在传统的媒体环境基础之上,这个环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信息的与传播集中在少数专业媒介组织手中,专业媒介组织对信息的流向和流量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在传播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第二,受众相对被动,缺乏同时接触多个媒介的有效渠道,专业媒介组织完全有能力对议题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排序,实现议程设置。第三,传统媒体容量有限,报纸有版面限制,广播电视有时段限制。[7]

若以电视媒体与公民视频新闻来进行比较,在网络中,首先,视频的与传播已经大部分由网民来进行;其次,传统的电视“受众”是主动接收视频信息,从信息中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再次,网络媒介容量巨大,不存在电视媒体中时段的限制。

相较于电视媒体的议程设置,网络通过视频的方式可以形成自身的网络议程。当然,这种网络议程与传统媒体的议程是不能完全分开来看的,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很多议题都是最初出现在网上,由一个帖子发端,然后在天涯等著名论坛上被网友广泛关注和回应,形成网络议程,接着议题从论坛流向传统媒体,又从传统媒体流回论坛,如此循环,并且当网络议程能够上升到传统媒体议程时,它的力量会变得更大。

图一:视频新闻公共参与下的议程设置[8]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传统电视媒体的议程已经不能独立而为,它和网络中公民视频新闻的议程相互作用,以产生更大的传播效应。

(二)之于中国政治。

第一,互联网新闻管制力度较传统媒体更低。网络中的视频资源越来越丰富,要进行严格的新闻管制所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巨大,因此互联网的管制力度相较于传统媒体小得多。管制力度的降低使得视频资源的尺度更大,以往不能进入传媒领域的新闻很多能够在网络上出现,这也是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一个前提。

第二,公民意识的觉醒。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师曾志认为,公民意识应该包括这些方面:自主自律、民主参与、权益保护、道德公益。在网络视频新闻快速发展时,直观可见且更加广泛的影像表现,更是激发了公众观影的需求和民主参与的愿望。

现在,公民通过各种方式介入了民主参与的道路:自拍新闻视频并上传、进行新的视频剪辑产生新意义、直接参与讨论、形成舆论或是转发视频以拓展公众参与人数。人民网舆情检测室秘书长祝华新提到,现在网民关心的问题主要包括收入差距、弱势群体、公权力形象、司法公正、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央企等一系列公共议题。公民在观看过程之中参与到公共议题中,维护自身和他人的权益,对政府进行监督,公民意识不断觉醒。这是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第三,政府议程的改变。在图一中,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议程出现了相互影响的关系。但是,这里还忽略了一个内容,即政府议程。近些年来,网络对公共事件的不断推动使得网络的力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很多公共事件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上炒得很热,最后上升到政府政策或态度的改变,如开胸验肺、钓鱼执法等事件。

互联网中视频新闻的勃兴也是引发公共事件并改变政府议程的一个重要基点。互联网的加入,使得议程设置变得更为复杂多样,政府开始关注网络中的新兴群体的声音,并上升了到了实际操作层面,这也是互联网,包括视频新闻的一个重大的意义。转贴于

三、问题及发展趋势探析

(一)公共参与下网络视频新闻出现的问题。

当然,为网络视频新闻不断唱赞歌的同时,也不要被冲动蒙蔽了双眼,我们要看到它存在的诸多问题。

1.失真。

前面提到,在突发事件中,新闻专业精神往往变得不再重要。但是新闻专业精神的其中一点即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影像更易让人产生真实的联想,一旦虚假被看作真实,又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传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其能产生的反效应是巨大的。

而事实上,在网络中有一个趋势,即人们更愿意相信网民的视频信息,而非官方媒体。这也使得更多的人可能利用网民的信任与传播力量制造一些虚假新闻信息以牟取利益。

2.冷暴力。[9]

“一个人的公民新闻天堂,是另一个人的地狱。”这是美国人对其日渐发展的公民新闻的一种评价。在网络视频新闻发展时,出现了各种冷暴力的形式。

首先是个人情绪的随意宣泄。基于个人仇怨和情绪发泄的网络视频新闻,它的表现方式总是野蛮的、煽情式的,力图激起公众对当事人的某种反面情绪。其次是对他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互联网中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视频的方式泄露隐私更是极其具象。当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功能遇到冷暴力时,对传播信息以及个人的伤害都是很大的。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更需要冷静的思维。

3.意见领袖的偏执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公共参与下网络视频新闻中,意见领袖的影响也很重要。意见领袖的观点,往往会对受众产生巨大影响,意见领袖的偏执也会左右受众的思想,意见领袖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多方面因素来客观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网络视频新闻发展趋势探析

传统媒体视频新闻与公民视频新闻各有优劣势,是一种相互拓展、补充或反击的作用。因此,谈及视频新闻的未来发展,说“取代”是没有意义的。这两种形式会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虽说取代没有意义,但是视频新闻却还有一些可见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仅是针对传统媒体视频新闻,也是针对公民视频新闻。

1.碎片化。

网民个体的“碎片化”以及网民群体的“碎片化”构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受众的分化形成了许许多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传播致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必须开始特别重视每一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每一位单一消费者的个性和心理需求。

而公民视频新闻则是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方式的反映。公民视频新闻兴起之时就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而最初传统媒体以“居高临下”的态势应对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但是,完整化的视频方式不适应于网络之一具有碎片思维的媒体,因此,传统媒体也进行了一些整改。如金鹰网的芒果tV把新闻视频切割成小段来进行传播。但是,网络电视台等传统电视媒体的网站仍然主要以完整的视频来呈现。传统电视媒体要适应互联网的生存环境以拓展市场、获取更高的收益,必须学习互联网的语言生态,必须学会以碎片化的方式来切割视频。

当然,碎片化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在聚合。表面的细分化和碎片化的背后,其实是存在聚合效应的。越是破碎就越是要聚合效应。互联网的出现从某种角度看就是把分散的报纸信息,电视内容聚合到一个新的平台上,于是网站成为重聚型媒体。因为有了网络可以把星星点点的分散需求又聚拢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并有了规模,利用互联网解决了重聚的价值。从物理属性的分散到内在的聚合和重聚,这是信息开放和平台化信息交流的结果。[10]

2.有用信息量加大。

信息量是新闻的一个重要元素。公民视频新闻在专业水准上与传统媒体视频新闻是无可比较的,但是公民视频新闻却仍然受到普通大众的欢迎,原因就在于公民视频新闻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所获取的丰富的有用的第一手信息。信息量是视频新闻的一个重要基本点,当有充足的有用信息时,信息如何呈现,画面是否摇晃,是否清晰,解说是否专业等都变得不再重要。国内的一些新闻媒体在新闻播报时常采取花哨的表现方式,如不断变换角度来防止画面的呆板乏味,这是新闻传播的一个误区。

事实上,当有用信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压缩其他元素而成为主导新闻元素。在互联网视频新闻的传播中,有用的信息量也是视频新闻可看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公民视频新闻要获得大众的普遍接受,必须以加大有用信息量为前提,而非流水账式的记录。

3.传统媒体完整视频的保留。

虽然碎片化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却容易带来碎片化思维。在缺乏主流意见引导的网络碎片化时代,网民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外界潮流的影响,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11]网络碎片化倡导的是一种个人“主体性”的提升,自我中心思想的产生造成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的缺失,导致了受众在精神上的无归属感,产生一种空虚、飘忽无根的感觉。这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在为我们带来个人满足的同时,也在我们的身边潜藏下了不安定的伏笔。

在网络视频新闻飞速发展之时,传统媒体学习互联网的传播策略,采用碎片化的方式是应当的,但是就像书籍一样,完整性的视频不能随着互联网的碎片化趋势而丢失。互联网时代的各种事物总是瞬息万变,一不小心就被落入了时代的尾端。

4.视频新闻媒体终端的增加。

当其他视频新闻终端,如手机不断强大时,能够以流畅的速度和清晰度观看视频新闻时,那么视频新闻则会拓展到此媒体。拍摄后直接发送,视频新闻将会以更加便利快捷的形式来呈现。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比如政府的网络管制等,现在政府也针对网络出台了一些管制措施,制度的变化是未来视频新闻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视频新闻的未来,不仅取决于网络本身发展趋势及动因,也要关注其他附加变量,如政府政策等。

四、结语

概之,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止的潮流,它必将给传统媒体和中国的政治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是新兴事物在成长的同时也会伴随滋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对它的关注与研究定会成为必然。因学力不逮,笔者所论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从而促进网络视频新闻更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esummit.knet.cn/article/detail/617.shtml

[2]news.163.com/10/0513/08/66i6aK5m000146BC.html

[3]吴信训、王建磊:《我国互联网上公民视频新闻的传播解析》,国际新闻界,2009年08期.

[4]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分析》,国际新闻界,2005年01期.

[5]艾瑞网:《80%大型视频网站已经加上“社会化分享按钮”》

[6]视频地址:video.sina.com.cn/v/b/13421472-1263270175.html

[7]丁柏铨、曾响:《论新闻传媒表达民意——以2007年五大公共事件的报道为例》,今传媒,2008年08期.

[8]图示参照:丁柏铨、曾响:《论新闻传媒表达民意——以2007年五大公共事件的报道为例》

[9]欧阳悦悦:《受众参与新闻源传播现象探析》,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