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十篇常用急救护理知识十篇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23:15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1

问卷以科室为单位,采用无记名形式填写,调查前对各科室护士长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标准、调查对象、方法及填表注意事项等,要求被调查者仔细阅读指导语后按要求完成问卷,护士独立完成,当场收回。

2结果

2.1护士近3年急救车内物品使用情况

有24.6%的护士表示近3年完全没有使用过急救车,31.8%的护士近3年仅使用过1~2次。有16.2%的护士表示近3年没有参与过患者抢救,31.8%的护士近3年参与患者抢救仅1~2次。护士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次较高排名靠前的是吸氧装置、吸痰装置、急救药品等,使用频次较低排名靠前的主要是气管插管或喉罩(包括配合)、口咽通气管、呼吸气囊等。见表1。

2.2护士急救车内物品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有57.3%的护士表示完全掌握急救车管理制度,有66.6%的护士表示完全掌握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护士对急救车内物品相关知识完全掌握排名靠前的是吸氧装置、吸痰装置、心肺复苏板等,相关知识不掌握排名靠前的是气管插管或喉罩、口咽通气管、急救药品等。见表2。

2.3护士接受急救车内物品的培训现状

有3.6%的护士1年来没有接受急救知识培训,53.4%的护士每年接受1~2次,培训形式主要为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培训地点以科室和院级培训为主,培训内容以药物知识和急救器械知识为主。

2.4护士急救车内物品培训需求

43.2%的护士表示希望每年能有3~4次培训,40.2%的护士表示希望有5次及以上;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为应急演练,其次为操作培训;最需要的培训内容为急救器械相关知识,其次为急救思维模式;而急救器械中最需要培训内容排名靠前的是喉罩或气管插管、口咽通气管、心肺复苏板等。

3讨论

3.1护士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率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急救车是每个病区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必需品,护士对车内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正确使用直接影响着抢救患者的成功率。表1中显示72%的护士表示急救车内物品使用频率低,而在实际工作中,急救车内物品因使用频率低、培训次数少,长期不用等原因,存在培训过后很快又被遗忘的现象。本次调查中相关知识完全掌握率达90%以上的只有吸氧、吸痰2项,其次为心肺复苏板,而前2项操作在平常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且这3项操作均纳入50项基础操作训练,每年均会有培训与考核,说明护士相关知识掌握可能与其使用频率和培训次数有关。相关知识掌握最低的气管插管或喉罩、口咽通气管、急救药品掌握率均不到60%,前2项均为气道管理工具,可能与临床抢救中,医生在气道管理及急救用药中占据主导地位有关。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最先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紧急抢救常常是由医护共同配合完成,或是医生未到达现场前护士独立完成,如因相关知识不掌握或用药错误、贻误抢救时机则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急救车虽不常用,相关知识却应人人掌握,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3.2护士急救车内物品培训频次少,培训现状与实际需求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2

关键词:急救护理;教学方法;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31-02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多专业综合应用的新兴护理学科。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各类急性疾病、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各种突发事件对各类危急重患者进行抢救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课程。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和应急性。学好这门课程,能够很好的应付临床和生活中很多突发事件,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但很多教师反应急救护理学学时少,任务重,实践性强,学生不能融会贯通。那么如何合理安排急救护理课程,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学生掌握常见急救护理知识,树立急救理念,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课堂高效性概念

所谓课堂高效性是指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基础上,追求最大化的教学效益与教学效率、其核心是有效果、有效率、有价值的教学。有效果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完成了该完成的内容,达到了学生想要实现的学习目标。有效率指的是课堂效率尽可能高,体现在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有价值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做了值得做的事情,来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要求[1]。本文以如何提高课堂高效性为依据,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急救意识、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提高急救护理学课堂高效性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

急救护理学课本关于急救技术和急救护理知识有数十种之多,如何让学生在各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急性疾病发作或者出现突发事件时,选择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手段,已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关键。要想达到这种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将急救知识和突发应急事件相结合,将各学科的常见急性病种进行提取、揉合并结合急救知识,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病例和实际,回顾和巩相有关的知识和急救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讲授急救护理结合临床的特点,以及其它各学科没有出现的急救护理病种和常见的急救护理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优化教学的目的。

2、强化急救意识

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临床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很多同学在笔试考试过程中能够取得高分,但真正在实验操作中显得慌乱,手足无措,往往抓不住重点,这说明学生的急救意识还不够,还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么如何培养这一意识呢,首先需要贯彻一个原则就是“时间就是生命”。在教学过程中由始至终都要向学生强调临床护理中的急救意识。在讲授中使用大量生活中生动、形象的案例,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这一印象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同时要告诫学生,急救过程要迅速、及时、准确。要对潜在的危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够熟练运用救护技术对并病人实施救护。包括在救护病人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操作中最容易出错的步骤等,并注意每一个细节。同时,向学生反复强调必须熟练掌握每项急救技术操作程序,每个病种的急救程序。这样在急救过程中,既争取了时间,又可体现自身的价值。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使学生对急救护理学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也强化了急救意识[2]。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案例导入法

每节课可以以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或临床中的病例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带着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去学习每一堂课。例如在讲到海姆急救法时,可以列举生活中包括媒体报道中每年因异物卡到气道造成病人窒息的数据及案例让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除气道梗阻,挽救病人生命。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结合案例,逐渐引导和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老师总结。并进一步指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抢救病人的关键是时间。再如讲到急性创伤时可以引入这样的病例:女性,40岁,汽车撞伤后10min入院。昏迷、面色苍白,Bp90/60mmHg,p>120次/分,瞳孔右>左,X片示右侧股骨骨折,腹部检查,除右侧腹肌稍紧张外,余无异常。遂急诊行骨折固定,术中输血1000ml,但血压不断下降,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紧急进行剖腹探查,发现脾破裂,行脾切除术,但因休克加重,术后2h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问:

①该伤员是否为多发伤?依据有哪些?

②该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你认为该伤员急救的重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病人进行救治,使学生树立“先救命,后治病。脏器重于四肢”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致,提高授课效果。

(2)示教法

示教法是临床护理最常用的技能训练教学法,特点能是加强教学直观性,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书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迅速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示教是一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也是保证急救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灵活地把握示教时机,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首先通过视频演示操作的步骤、方法,然后将学生分小组,在操作前教师进行示教,并并每一个步骤的原理、要点、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述,使学生明白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了解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再次对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及问题进行纠正和解答。实际操作结束后,通过情景模拟、病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交替进行考核。先由操作者本人进行评价,并由同组学生相互点评,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指出学生们在操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既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归纳类比法

将学生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按照某一系统纵向联系横向比较,综合归纳找出某一系统疾病共同点与各种疾病的不同点。以此帮助记忆,加深理解。例如,急性中毒这一章节中,课本讲述了多种疾病的中毒抢救,比较繁琐,相互有交叉,学生也不好记,并且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先讲中毒后的总的抢救原则和措施,然后讲述各章节不同中毒的抢救要点时,结合总的原则,联系不同中毒抢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共同点归纳,不同点分析类比。从而突出抢救的侧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小结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中的知识熟练的和临床相结合,达到抢救病人的目的。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课本与临床的差异及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活学活用。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授课课时内,让学生抢救能力和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在临床上能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并能及时、合理地运用到患者身上,值得每一位教师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3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救护理;问题隐患;对策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展进步、医疗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就医过程中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性、急迫性、技术性与法律性,院前急救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医疗护理界和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2]。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面临更加严重的考验与挑战,同时也给医疗护理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工作流程的惯性影响,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相对滞后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院前急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3],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与诉讼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职业资格等,而且可能严重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与声誉,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避免医疗护理纠纷,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

1院前急救目前存在的问题隐患与原因分析

1.1急救信息不准确120指挥中心急救传真通知单叙述病情简单,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因此,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一方面使专科医生常派错,救护车空跑,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造成医疗成本浪费或增加;另一方面使出诊准备不能到位,影响对急诊患者的有效及时救治,延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2医院保障不到位医院有时停电,造成急救传真通知单不能及时到达,延误出诊时间;救护车保养有时不到位,零件常出故障,或者油量不足,在转途中因维修、加油,延长转运时间而耽误对病人的进一步抢救;对救护车驾驶员管理培训不够严格。有些救护车驾驶员驾驶技术欠娴熟,职业道德差,违反交通规则,或睡眠不足,精神欠充沛,轻者驾驶欠稳妥,重者发生交通事故而影响院前急救。

1.3处置人员职业道德差(1)接听传真电话不负责。电话来时,有时无人接;有时有人把电话声音调至最小,导致电话来时听不到;有些护士接听电话时不询问清楚病情、发病时间、发病地址、发病人数等,导致严重后果。(2)延误出诊时间。有些医护人员出诊速度慢,特别是三休时间,有些出诊医生和护士接到电话后,拖延耽搁时间,不能按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3)出诊时携带器械、药品不齐全、不适用,到达现场才发现抢救物资该带的没有带来,或是急救仪器未处于应急状态,如抢救时人工气囊漏气,吸引器压力不足,呼吸机无氧气等。也有的不能正确运用抢救器械,均会导致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病情与后续治疗。(4)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疏忽大意,未随时观察抢救措施进展情况及病人病情变化,以至有的病人液体外渗致肢体肿胀,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不清楚,中途发生休克、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有的护士忙中出错,听不清楚或听错口头医嘱,以致用错药、打错针等。(5)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讲话随意性大。有些护士在转运之前和途中,未对患者及其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并发症、注意事项,如窒息、休克、血压剧降、呼吸心跳骤停等,以致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家属不理解或无法接受。也有些医护人员态度生硬,对某些问题解释不当。如此等等,都可能直接导致诊断处理救治不当,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并引发医疗纠纷。

当然,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特别是缺乏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知识,发生急诊病例时,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拨打“120”;有的拨打呼叫电话时就挂断;也有的拨打电话后能够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却未采取,比如对溺水、窒息、心跳骤停等病人可以当时采取一些措施却只是等待医护人员到来,错过了抢救时机,最终危及病人生命,等等,也是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外因。

1.4处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到达现场后应急能力欠佳,无菌观念不强。特别是面对现场杂乱多变的环境,有些护士常由于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过关,动作慌乱,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或动作慢;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未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常因现场环境条件差或情况紧急忽视无菌操作要求,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2对策

2.1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120”指挥中心系统应当从树立急救行业的良好公众形象与声誉出发,在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严格培训和选拔,努力保证所有急诊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规范、及时、有效地实施急救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指挥人员素质,制定工作职责,并实行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规范工作要求,保证指挥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问清患者、伤者现况、地点等,并准确及时告知距离最近的医院。

2.2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医院应十分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保证急救物品充足、性能良好,并设专人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急救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导入iSo9001(2000年版)质量认证体系于院前急救管理中,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从接到求救电话到现场救护以及途中转运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除为急诊科配备有常规心肺复苏急救箱和常用多功能急救箱、急救包、急救药品外,还应增加颅脑损伤急救箱、创伤专用急救箱、烧伤专用急救箱等设备,进一步加强救护车上装备的研究,配备有监护型或急救型救护车;实行责任目标考核;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和现场救护,不断提高救护技能,保证救护工作稳妥有序进行,避免各种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树立和维护医院的良好外部形象。x

【摘要】通过对院前急救存在问题与隐患的分析,提出了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护理人员急救业务技术素养和在全体民众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救护理;问题隐患;对策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相关,其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员和应对各种灾难性事件[1]。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展进步、医疗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就医过程中院前急救具有重要性、急迫性、技术性与法律性,院前急救作为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医疗护理界和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注[2]。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面临更加严重的考验与挑战,同时也给医疗护理界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工作流程的惯性影响,部分医务工作者服务意识相对滞后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院前急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3],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可能导致医疗纠纷与诉讼的问题,不仅可能影响到医务工作者个人的职业形象、职业资格等,而且可能严重影响医院乃至整个医疗护理界的形象与声誉,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减少、避免医疗护理纠纷,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

1院前急救目前存在的问题隐患与原因分析

1.1急救信息不准确120指挥中心急救传真通知单叙述病情简单,未对病情、地址、电话等叙述清楚,因此,经常导致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判断不准。一方面使专科医生常派错,救护车空跑,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造成医疗成本浪费或增加;另一方面使出诊准备不能到位,影响对急诊患者的有效及时救治,延误病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1.2医院保障不到位医院有时停电,造成急救传真通知单不能及时到达,延误出诊时间;救护车保养有时不到位,零件常出故障,或者油量不足,在转途中因维修、加油,延长转运时间而耽误对病人的进一步抢救;对救护车驾驶员管理培训不够严格。有些救护车驾驶员驾驶技术欠娴熟,职业道德差,违反交通规则,或睡眠不足,精神欠充沛,轻者驾驶欠稳妥,重者发生交通事故而影响院前急救。

1.3处置人员职业道德差(1)接听传真电话不负责。电话来时,有时无人接;有时有人把电话声音调至最小,导致电话来时听不到;有些护士接听电话时不询问清楚病情、发病时间、发病地址、发病人数等,导致严重后果。(2)延误出诊时间。有些医护人员出诊速度慢,特别是三休时间,有些出诊医生和护士接到电话后,拖延耽搁时间,不能按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3)出诊时携带器械、药品不齐全、不适用,到达现场才发现抢救物资该带的没有带来,或是急救仪器未处于应急状态,如抢救时人工气囊漏气,吸引器压力不足,呼吸机无氧气等。也有的不能正确运用抢救器械,均会导致因操作时间过长而影响病情与后续治疗。(4)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疏忽大意,未随时观察抢救措施进展情况及病人病情变化,以至有的病人液体外渗致肢体肿胀,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不清楚,中途发生休克、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延误抢救时机;有的护士忙中出错,听不清楚或听错口头医嘱,以致用错药、打错针等。(5)不能很好履行告知义务,讲话随意性大。有些护士在转运之前和途中,未对患者及其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或并发症、注意事项,如窒息、休克、血压剧降、呼吸心跳骤停等,以致转运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家属不理解或无法接受。也有些医护人员态度生硬,对某些问题解释不当。如此等等,都可能直接导致诊断处理救治不当,影响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并引发医疗纠纷。

当然,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特别是缺乏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简称CpR)知识,发生急诊病例时,现场人员不能及时拨打“120”;有的拨打呼叫电话时就挂断;也有的拨打电话后能够采取适当急救措施却未采取,比如对溺水、窒息、心跳骤停等病人可以当时采取一些措施却只是等待医护人员到来,错过了抢救时机,最终危及病人生命,等等,也是影响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的外因。

1.4处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到达现场后应急能力欠佳,无菌观念不强。特别是面对现场杂乱多变的环境,有些护士常由于经验不足,技术操作不过关,动作慌乱,如:静脉穿刺数次未成功或动作慢;心电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操作不熟;未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常因现场环境条件差或情况紧急忽视无菌操作要求,增加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等。

2对策

2.1加强120指挥中心系统的自身建设“120”指挥中心系统应当从树立急救行业的良好公众形象与声誉出发,在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严格培训和选拔,努力保证所有急诊人员在接到“120”急救电话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规范、及时、有效地实施急救的同时,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指挥人员素质,制定工作职责,并实行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规范工作要求,保证指挥人员接到急救电话后问清患者、伤者现况、地点等,并准确及时告知距离最近的医院。

2.2加强医院院前急救制度建设与后勤保障工作医院应十分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保证急救物品充足、性能良好,并设专人管理,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急救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导入iSo9001(2000年版)质量认证体系于院前急救管理中,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从接到求救电话到现场救护以及途中转运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除为急诊科配备有常规心肺复苏急救箱和常用多功能急救箱、急救包、急救药品外,还应增加颅脑损伤急救箱、创伤专用急救箱、烧伤专用急救箱等设备,进一步加强救护车上装备的研究,配备有监护型或急救型救护车;实行责任目标考核;经常组织模拟演练和现场救护,不断提高救护技能,保证救护工作稳妥有序进行,避免各种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树立和维护医院的良好外部形象。

2.3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在医院和有关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使有关培训教育到位的情况下,急诊科护理人员自身不应当自暴自弃,而要从职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自觉树立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保持对患者、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4]。要自觉持续学习,不断增强为急救工作献身的精神,不断提高和加强急诊护理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爱岗敬业,时刻保持认真负责、不嫌脏、不怕累的工作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对于不幸遭受痛苦的一切病人给予积极的抢救;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保证做到主动接诊、及时处理、及时救治、灵活采取措施、及时运送;在同时救治多个患者时,不消极等待医嘱,不推委病人;对危重患者,只要有1%的抢救希望就应做100%的努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与医生、司机、患者及家属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协作关系,形成同心协力、配合默契、整体互助的群体救助格局。由于院前急救护理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多变性等特点,急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治疗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当本着对生命热爱和对事业热爱的美好情感,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锻炼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无论何时,无论何种情况,都能以稳定的情绪、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坚韧的耐受力、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恰当处理紧急问题的判断力对待急诊患者,做到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精神痛苦,放松病人心情;妥善安慰家属,使他们有安全感和自信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医疗费用持续高涨,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纠纷现象和隐患越来越多。急诊护理人员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要通过学习进修,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掌握运用法律武器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技能。

2.4加强急诊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养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急诊护理操作技能,是急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当不断加强业务技术素养的自我进修学习。要从个人发展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度,持续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急诊护理相关的一切业务技术知识、操作规程与护理技能。(1)对病人进行评估和体检。检查病人意识状态,观察其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检查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其频率、节律、深浅度是否正常及气道是否通畅。扪挠动脉或颈动脉是否有搏动。听诊心脏,注意脉率和脉律。及时测量Bp判断病人Bp是否正常。测量体温,观察末稍循环情况。检查病人全身情况。在进行评估时,对于极度痛苦或病情危重的病人,询问应简单明了。应根据病情、症状、体征进行具有各种不同侧重点的体检。(2)实施初步救护措施。护士应遵医嘱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初步救护措施,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气管内插管、气胸减压、止血及骨折固定等。这些救护措施也可穿插在评估和体检过程中进行。(3)迅速安全转运现场。在转运途中,要时刻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特别要注意有无威胁生命的潜在因素存在,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时记录或补记护理记录。要随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途中输注特殊药物,一定要严防甘露醇、升压药等药液外渗,避免给病人带来比疾病本身更严重的后果。在同时救治多个患者时,不应消极等待医嘱,而应主动采取灵活措施,承担一定的抢救任务。(4)确保病人知情权。接诊病人后,在执行医嘱、迅速了解病况、实施体检、救治和转运的过程中,要随时把对病人的初步诊断、可能出现的病情、转归危险等实况向病人或家属解释清楚,保证他们了解真实情况,对可能的危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防止出现医护纠纷。

2.5在民众中普及院前急救知识通过提高“120”的知名度,提高全民急救意识;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培训手段,普及急救知识,特别是CpR知识。不间断派出医生、护士与社区护士一起,与居委会、派出所、公安、幼儿园、酒店服务行业等特殊部门取得联系,给他们传授急救技术的操作方法,如对突然意识丧失的病人,目击者首先怎样判断心跳骤停,然后大声呼叫旁人协助CpR,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对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宣教的内容有:小儿食物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小儿高热抽搐等简单急救方法,并通过印发急救知识小册子、电视台等宣传120的呼叫方法,做到老幼皆知。如普及心肺复苏术,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到自救、互救,为抢救伤病员的生命争取时间,为医院的进一步抢救奠定基础,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黄秋莲,李东华,范玉英,等.影响院前急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6):103-104.

[2]任伟.院前急救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5,26(5):82.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新护士;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159-01

急诊是一门新兴的医学综合专科,专业技术独特,实践性、应急性强,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灾害事故、中毒以及突发性疾病,工作繁忙,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新护士接诊病人的时候,要么茫然不知所措,要么应变能力不如高年资护士,这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抢救效果,因此加强新护士急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她们的急诊核心技能、应急能力、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急诊科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新护士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培训计划与措施,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培训内容

1.1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危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突法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名称、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科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主管护师担任,专门负责本科毕业1-3年新护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抢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新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理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反复训练至熟练为止。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士长定期(每月1-2次)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护理小组长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病人的转运及护送中曾出现的问题(氧气管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出未发现、改变后致病情变化等)集中练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新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增强抢救意识:新护士应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并有抢救意识,因多数急诊病人病情危重,护士一般不易获得病人提供的病史,因此急诊科护士应认真观察病人、监测生命体征,通过简捷的询问病史和体检,及时了解和判断病情轻重,使自己心中有数,做到早诊断,早抢救,争取抢救的时间,减少医疗隐患及纠纷。急诊科新护士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药品的放置地点,掌握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洗胃机、气管插管、除颤机、套管针、电动吸引器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定期检查保持各种抢救器械、物品、药品处于备用状态,每年举行2次的新老护士急救技能比赛,平时采取模拟训练法,强化这些抢救仪器的操作程序,这样在实际抢救中就能从容应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增强抢救意识。

2.3急救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急症知识的学习,提高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以免病人在各科之间踢皮球,为抢救急症病人赢得宝贵时间。而要达到快速正确的分诊能力,除了靠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须不断的学习临床急症知识,了解临床各科急症的病情特点,如内、外、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急症的抢救程序。现举2例,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内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程序应为给氧药物止痛、镇静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应用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胸痛症状。又如外科四肢大血管损伤病人的急救程序应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活动性出血(伤口包扎)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配合医师做好皮试、配血、留置尿管等术前准备。

3讨论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本科从2006年至至今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规范培训、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体位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6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应对政策

急诊是医院救治病危病人的一个重要的场所,病危病人具有多种情况,具体的伤情也是比较复杂,并且病症也比较集中,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我国的急诊急救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急诊医学是很多专科的门诊基础,要不断强化医院的急救和院内重症患者的监护治疗,这也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急症护理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护理是一门应用最少数据,使用最短时间,并且应用最佳的技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患者的痛苦。作为年轻的医学护理的专业,它包括了所有的临床护理的急症处理,伴随着护理人员健康快速的发展,急诊的护理专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团体的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熟练的抢救技术,严谨的处事态度,高效的工作效率,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等[2]。

一、门急诊中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症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参与与求助的,急诊护理对于病人常常设计到很多学科和专科。同样这也就要求急诊必须作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救治。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的护患关系是比较短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情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我国急症护理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整体的护理理念欠缺,护士在接诊、分诊的理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也不是很熟练,抢救物品和管理不够完善,护士抢救的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护士队伍的年龄比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

二、急诊护理的解决措施

1.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的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化护理作为基本的指导,以护理的程序为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管理,以其中一种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理念,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急诊的护理专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疾病,需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而不仅仅是器官或是组织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主要就是由医院延展到院前,主要就是以救治病人的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快速地开展和识别现场急救的情况,在医院内,要由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多方面的护理,使病危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作为一名急诊的护士,最好能够体恤病人的痛苦,能够同情病人的困难和遭遇,要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的创造积极的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病人从心理到生理到社会各方面的护理需求。给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本身理念得不到医务人员的认同,这样再好的工作理念,在先进的护理理念都是没有用处的,这样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理可查。

2.要不断提高门急诊重病症的护理情况

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快速性,对护士专业的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根据急救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急救工作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完善,急诊的门诊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临床的监督机制,以及抢救设施的严格管理,提高急诊病症的护理水平,并且由单纯的被动方式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护理病人,体现更为具体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相关特点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因此,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护理的行为,这些与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

3.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的意识,要有效提高急诊的护理情况,减少急诊急救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要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季节业务的培训,不断保障护理质量的安全,要不断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急救整个过程的安全。要加强业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急诊的抢救过程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于急诊急救病人要及时、准确、完善的救治,对于拒绝接受救治的家属,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记录上签字。若是,发生医疗纠纷,要注重自我保护的能力,消除护理引起的纠纷,要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避免医疗纠纷情况发生。

4.注重护理人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的患者,突发的病情比较多,抢救的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也比较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比较多,护理人员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不仅仅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并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三、急症护理的发展

急诊护理人员的队伍要更专业化,急诊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者,要彻底掌握抢救的基本技能,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且培育一批能够全身心投身于急诊岗位的专业化队伍。我国目前医院的急诊科是属于空白的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并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衔接过程,这样也制约了专科医疗的整体的发展水平。

急诊技术要求规范化,急诊重症的救治,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急救规范,不断的完善急救的水平,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大管理力度,

不断提升专业的护理技术,不断规划工作的具体方向。急诊护理的知识多样化。急诊护理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对于个别的突发案例和急救情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候,要运用职业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雄厚的知识平台,专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急诊护理的范围存在一定的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上,还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必须要培训处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这样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7

1.1重组并优化急诊科病室

首先,对急诊科工作开展过程中进程应用到的检验、检查机械设备进行重新整理。将分散在各科室中的急诊常用设备集中到急诊科,并进行重新组合,为急救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利用检验结果共享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抢救工作可及时、高效地进行。再次,优化科室绿色专业通道,组建重症急救队伍,为患者的急救、住院、护理等提供流程。最后,制定并在科室内张贴急救流程图表,保证急救工作按流程快速进行,为患者的安全争取时间。

1.2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护理及护理流程培训

护理培训具体内容主要为科室规章制度、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患沟通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等。同时定期对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根据科室的具体护理管理条件,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并安排业务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业务及综合能力培训。护理流程通常包含意外死亡的处理流程及特殊、常见急重症抢救流程、有机磷中毒、中暑、急性心肌梗死、药物过敏等的急救流程。在培训过程中,可将各种护理内容及护理流程印刷成册,先发给护理人员学习。然后安排培训教师对重点护理内容及护理流程进行培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同时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对科室特殊病例进行查房,并就护理、急救流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改善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制定和完善护理人员互评制度

护理人员互评制度的包括应该包含急救技能、流程进行、医护配合、护患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等。定期对护理人员互评结果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问题,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及护理配合度的不断提高。

1.4评价方法

定期对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及具体操作等进行考核和评价。详细记录2011年、2012年急诊科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差错事故等的发生率。对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评分。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接受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流程的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急诊诊疗流程的应用过程中,对急诊科常用设备进行有效整理,并不断优化其组合,可为急诊诊疗流程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培训,可促进护理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可增强患者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其业务水平及意外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将各种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急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急诊科可急、重病抢救的成功率,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其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等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8

[关键词] 急诊护理;护患纠纷;护理质量

[中圉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23-02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病种多样、伤情复杂、重症病人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随着国内急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医学在多专科门诊的基础上,强化了院前急救的院内危重症监护治疗,因而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急诊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急诊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多学科参与救助,急诊护理面对的病人常常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和专科,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掌握各种医疗救护知识相对其他专科要更全面。同时,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接待急、危、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急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护士接诊、分诊理念落后,专业技能不够熟练,抢救物品管理不完善;护士院前急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等。

2、护理对策

2.1 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护理理念,是根据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是疾病;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仅仅是器官或组织的改变。急诊护理由医院延展至院前,围绕“以救治病人生命为中心”开展快速识别协调多专科综合抢救,使危生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同时,护士要学会体恤病人的痛苦,同情病人的困难,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杜绝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的医疗态度,满足现今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急诊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如果护理服务得不到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同遵守,再好再先进的服务理念也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服务质量也就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将这种服务理念具体化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障先进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考。

2.2 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护理水平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快速性、准确性、流动性大等特点。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要求。根据急救的工作流程与急诊环境和病人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技术要求、急救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和重视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由急诊门诊延伸到加强危重症监护治疗,建立完善的临床生理学监测和抢救治疗设施及严格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由单纯被动式护理转为积极主动的护理,体现出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决定性救治的急诊特点。因此,合理、科学地量化管理,严格规范各种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与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激发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协助完成重大抢救、新技术及设备的培训与应用、紧急突况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

2.3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紧急抢救时,避免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或谈论与抢救无关话题。增强证据意识,危重病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救治,要求其及时签字。如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同时,通过宣教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2.4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危重病人多,应急突发事件多,抢救仪器复杂,急救技术、新技术、新理论多,护士的角色多元化,其不仅要具备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边缘的知识,还要具备评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2.4.1 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进得正确的取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护士及有效的救护,为治疗和抢喜新厌旧救赢得宝贵时间。合理利用评判性沟通技巧,安抚家属,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2.4.2 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通过多起点、多方位、多层次、多结局的思考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求异思维的培养把护士的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以及定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重症病人,护士运用求异思维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为病人争取抢救时机。同时提高了护士实际运用、灵活掌握护理知识的能力,扩充了知识段,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进行了护患沟通。

3、小结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内现行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完善,急诊护理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仍有待加强。可通过将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实时地调整与转换护理模式,促进“院前式,以提高急诊救治一重症监护病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30

[2]杨瑞萍,加强法律意识重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J].吉林医学,2010,31(6):816-817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9

1.1根据灾害活动周期设置灾害护理的培训内容

包括灾害急救时常备的药物和物品准备,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和培训,在灾害发生时能顺利开展自救和互救。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灾害应对准备能力。灾情发生以救灾技能为主无论是何种灾害或紧急状态,护士实施救灾的措施和程序也是相似的[7]。主要教会护士掌握以下技能:(1)寻找伤员,使伤员脱离险境;(2)配合医生迅速对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类,即预检分诊,填写伤情识别卡,并进行有效佩戴;(3)对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救护,尽最大努力防止发生感染和致残;(4)联系救灾指挥中心,及时、安全的对伤员进行转运;(5)书写救护记录。灾后以预防、制止流行病的发生,对人群开展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8]。主要包括:(1)脆弱人群护理,例如灾后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精神障碍人员护理。(2)灾难心理护理,如灾害时的心理反应,心理干预技巧,人际沟通技能,常见灾后心理障碍救护等。(3)灾害公共卫生干预,例如灾后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控及预防处理、健康教育等。

1.2理论知识的培训

(1)学习有关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将灾害护理学的内容纳入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中[9],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培训。(2)选送备灾骨干参加各级灾害护理专业的学术会议和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培训,以掌握灾害护理前沿知识及技能,再由骨干开展层层培训。技能培训(1)对全院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要求掌握灾害现场常用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气管插管、伤员安全转运等急救技能。(2)专科技能训练,急救中心、iCU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系统培训。轮科培训有报道称,经2个以上科室工作的护士,其护理基础知识及专科技术较全面,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强[10-11]。启示我院采用护士轮科培训,专科护理与全科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备灾护士。由护理部制定轮科培训计划并统一安排,确定轮转科室包括内科、外科、急救中心、iCU等,每科轮转1年以上。要求培训对象重点掌握转科室的专科护理、急救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护患沟通技巧等知识和技能,经科护士长考核合格才能出科。经培训合格的护士由护理部建立备灾护士技术档案,作为备灾储备库的成员。举办现场应急救护演练我院每年举办1~2次应急救护演练,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制定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并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多项应急演练。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备灾护士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团队。

1.3开展社区备灾、防灾宣传与培训

当发生灾害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做好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前的即时有效救治,是减少院前死亡和残疾的关键。我院有4名备灾护士经常与区红十字会人员到工厂、学校、社区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2效果

2.1提高了备灾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出护理实用人才,促进了临床护理工作

经过培训和轮科培训结束后,护理部再次对备灾护士进行灾害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考核,达标率由培训前的75%提高到93%,她们在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中,急救技术、团队合作能力、现场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等大幅提升,临床专科护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在60名备灾护士中,有近一半成为科室骨干、护理组长,有4名走向护理管理岗位。2013年我院参加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获团体第一名,2014年有2名备灾护士撰写的论文于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学术会上大会交流。

2.2灾害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在成功处置突发性

公共事件中作用凸显例如:2008年多个省份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安徽阜阳累计报告病例3321例,22例死亡,而高明区是广东省手足口病最重的疫区,5月有2名患儿死亡,一天就有几百名儿童和家长涌入医院检查,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恐慌,我院即起动了医院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灾害救援护理队伍,做好手足口病预检分诊、治疗、宣教和消毒隔离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使手足口病的疫情得到控制,将近200名患儿治愈出院,无出现院内感染,我院抗击手足口病的工作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09年我院成功救治了广东省第1例H1n1重症病例,在甲型流感、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作用显著。

2.3灾害护理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提升了本地区应

对各类灾害及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力我院近几年对突发性灾害、批量食物中毒及群发车祸伤等事件的处置,能采取有效的应对,实现了快速反应,备灾护士在最短时间实施了有效的救护,确保了伤员的救护质量,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人员伤亡。

2.4培养了灾害护理教育师资队伍

我院先后派出6名备灾护士参加全国、省市灾害护理专业培训班,派出4名备灾护士参加省市红十字会师资培训,并取得了红十字会师资资格,兼任本地区红十字会培训师。2013年,护理部主任成为广东省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急救中心护士长成为佛山市和高明区急救技能竞赛的评判,她们将成为医院灾害护理教育的生力军。

2.5培育了灾害护理优秀团队

我院急救中心在多次历经的大型交通事故、工厂暴炸、沉船等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中,备灾护士反应敏捷、训练有素、技术娴熟、有条不紊,出色完成了任务,并获得社会的认可。近5年,我院到公安、工厂、学校、社区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近50场,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及好评。提高了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成绩显著,为此我院急救中心护理团队,于2012年荣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和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称号。

3讨论

常用急救护理知识篇10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常见问题应对政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233-01

1门急诊中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症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参与与求助的,急诊护理对于病人常常设计到很多学科和专科。同样这也就要求急诊必须作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救治。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的护患关系是比较短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情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我国急症护理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整体的护理理念欠缺,护士在接诊、分诊的理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也不是很熟练,抢救物品和管理不够完善,护士抢救的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护士队伍的年龄比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

2门急诊护理的解决措施

2.1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的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化护理作为基本的指导,以护理的程序为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管理,以其中一种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理念,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急诊的护理专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疾病,需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而不仅仅是器官或是组织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主要就是由医院延展到院前,主要就是以救治病人的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快速地开展和识别现场急救的情况,在医院内,要由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多方面的护理,使病危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作为一名急诊的护士,最好能够体恤病人的痛苦,能够同情病人的困难和遭遇,要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的创造积极的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病人从心理到生理到社会各方面的护理需求。给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本身理念得不到医务人员的认同,这样再好的工作理念,在先进的护理理念都是没有用处的,这样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理可查

2.2要不断提高门急诊重病症的护理情况

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快速性,对护士专业的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根据急救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急救工作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完善,急诊的门诊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临床的监督机制,以及抢救设施的严格管理,提高急诊病症的护理水平,并且由单纯的被动方式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护理病人,体现更为具体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相关特点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因此,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护理的行为,这些与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对护理专业要建立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的护理培训计划,采用多种渠道的护理方式配合,不断激发高龄护士对应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另外对于高工龄的护士的工作热情要不断的激发,这样才能完成重大的抢救工作,对于抢救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的力度,对于紧急突况的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提高急诊的抢救护理的水平

2.3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的意识,要有效提高急诊的护理情况,减少急诊急救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要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季节业务的培训,不断保障护理质量的安全,要不断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急救整个过程的安全。要加强业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急诊的抢救过程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于急诊急救病人要及时、准确、完善的救治,对于拒绝接受救治的家属,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记录上签字。

2.4注重护理人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的患者,突发的病情比较多,抢救的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也比较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比较多,护理人员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不仅仅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并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3急症护理的发展

门急诊护理人员的队伍要更专业化,门急诊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者,要彻底掌握抢救的基本技能,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且培育一批能够全身心投身于急诊岗位的专业化队伍。我国目前医院的急诊科是属于空白的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并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衔接过程,这样也制约了专科医疗的整体的发展水平。

急诊技术要求规范化,急诊重症的救治,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急救规范,不断的完善急救的水平,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专业的护理技术,不断规划工作的具体方向。急诊护理的知识多样化。急诊护理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对于个别的突发案例和急救情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候,要运用职业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雄厚的知识平台,专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急诊护理的范围存在一定的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上,还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必须要培训处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这样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黄玉萍鲍志强郑建敏.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