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教学相关知识十篇护理教学相关知识十篇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2:11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神经外科;带教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医学知识不断普及以及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医疗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2011年1月1日始,我科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1风险因素分析

1.1带教老师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漠带教老师在进行带教时,由于自身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对自己的职责并不明白,从而过于相信所带护生,指导护生单独操作各项内容,而带教老师却未在旁进行相关指导,对护生在进行操作时发生的差错或纠纷未进行及时纠正,因此带教老师应对全部法律责任进行负责。

1.2护生缺乏法律知识,对护生自身的法律身份缺乏认识护生在学校时大多进行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因此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很少或没有接受过教育,此时若护生未进行正确的“三查七对”,将大大增加护理差错纠纷事故的发生几率。

1.3护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均不足,护生从理论学习进入到临床实践后,由于其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均不足,因此对错误的医嘱不能进行很好的分辨,但护生本身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若此时带教老师不在场,护生极易将错误的医嘱执行,增大护理差错纠纷的发生几率。

1.4不同的护生之间存在着个体素质差异由于每个护生之间个体素质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对学习和掌握相关实践操作以及理论知识的程度也不相同,而每个进行实习的护生之间也有着不同的性格,因此某些护生表现出不高的工作积极性,未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也有某些护生易对三查七对的重要性产生忽视。由于护生之间个体素质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护生易对相关操作规程进行违反,最终出现相关差错事故。

2护理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2.1对带教老师法律知识进行相关培训带教老师在对护生进行临床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在实施临床教学前,培训带教老师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从而对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增加带教老师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带教老师主动钻研如何在进行带教过程中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只有带教老师懂法、知法,才能有效地对自身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更好地完成护生带教相关工作。

2.2挑选优秀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带教的相关老师应具有丰富的带教经验,以及丰富的法律知识,同时应具备专业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带教老师自身应医德医风良好,并对护理事业热爱,责任心和事业心均较强,对自身所从事的相关护理带教工作表现出认真负责、作风严谨的态度,带教老师还应具备善于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特点,选择护患和谐的优秀护士担任带教老师。

2.3加强护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医疗形势严峻,带教老师应灵活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对护生有关护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行指导,对护生明确自己法律身份的过程进行帮助,护生只能在带教老师在场并进行指导的条件下,才能独立进行各项实际操作,带教老师应向护生强调关于从事医疗活动的高风险性,如患者发生贫血现象,此时需要进行输血处理,而患者在进行抽血查血型时,若护生未实施三查七对,就很可能导致对患者发生抽错血,输错血等情况,甚至在对患者进行输入血后,患者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死亡等严重后果,出现护理差错纠纷事故。

2.4因材施教因阶段施教带教老师要对所带护生在临床操作中的操作技能、理论水平进行掌握,要明确护生在带教过程中应当学会做什么以及带教老师应该对护生进行什么指导等,从而在带教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所有学生在进行带教过程中所进行的任何实际操作都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2.5结合专科特点带教对于病情复杂、病情严重的神经外科病人,其在发生不同疾病的不同病程阶段均有不同的护理内容,如昏迷、颅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不同阶段护理及围手术期护理等都不同,采用启发式教学,即适时向护生提出问题,让其独立思考,解答加强记忆。也可以师生相互设问的方式,老师先由浅入深提出问题,在启发思维后再由护生解答。然后再鼓励护生大胆向老师提问,给护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使护生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条理化、系统化、易于记忆。

2.6评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实施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国内外护理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实施以护生为主体护理教学查房,包括查房前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患者的沟通、病史的采集、神经系统体检等。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综合分析能力。

2.7建立完善的带教体系为加强对带教工作的管理、监督及协调,三级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护士长-带教小组长-师以上职称护士。护士长在护生进行整个带教教学管理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护士长应对护生的教学与总体协调进行监督负责,并设立带教小组,任命小组长,带教小组长将对定期征求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的意见等工作进行负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外,还应结合专科特色进行带教,既使护生对专科的实习重点和关键进行了解,也使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更有效地结合,并加以应用融会贯通。在对护生进行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对护生心态进行正确把握,既要对护生实施人性化带教,又要在带教过程中对护生进行严格要求,从而对护生进行正确引导,以提高护生在临床护理中的工作能力以及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带教老师在进行带教过程中也应对自身素质进行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带教教学质量,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实施,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2

通讯作者:阿力腾格日来

【摘要】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利用护理学与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护士;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1当前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角色认知偏差护士能否按照法律的要求产生双重角色行为,取决于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和患者对护士教育角色的认可程度。事实上一些护士的健康教育角色意识比较淡薄,护士之间的整体护理意识也参差不齐,有的护士思想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状态,认为健康教育是责任护士的工作,与已无关,缺乏自觉参与整体护理的意识,造成不同班次整体护理质量的较大对比和反差;有的护士对承担的教育义务持否认态度,认为医生是健康教育的主导者,对患者教育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性,容易使患者产生知识上的听、信和行为上的服从,对护士教育缺乏信心和勇气。毫无疑问,上述角色认知的偏差,会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带来困难,同时也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1.2知识技能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是影响护士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半数的护士不知道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程序,半数以上护士感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最困难的是缺乏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由于不少护士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只是依据疾病种类的标准护理计划机械性照搬照套、照本宣科,没有做到因人施教;有些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患者的学习资料,都将直接影响对患者教育需求的评估和教育效果的评价,有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兴趣;有些护士不了解患者教育的基本程序,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施教,无法与患者达到有效沟通;有些护士学历水平偏低、知识老化,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卫生知识宣教,没有把“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的行为”上来。

1.3时间缺乏保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编制不够,数量不足,护士工作负担过重,难以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是影响护士有效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51.6%的护士认为影响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因素是没有时间,同时护士是特殊的女性群体,在工作中总是超负荷地运转,生活上有着不少牵累。随着患者需求的日益提高,护士肩负的担子也在不断加重。往往出现护士有时间时才向患者简单地讲讲健康知识,一旦工作繁忙,就省略健康教育这一重要工作。

1.4条件环境不足我国虽然在《护士注册法》中规定了护士的教育义务,健康教育作为护士的职能已被确定下来,但在实施上尚未与护士职称、学历和继续教育要求相吻合。开展护士健康教育,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士站在同一起路线,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会挫伤部分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此外,在健康教育的经费来源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医疗单位都是自筹资金编写和发放教育资料,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等,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发挥职能作用的环境和支持条件。

2提升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2.1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科学研究证明,现代社会人们致残、早亡的主要原因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这些疾病往往与恶劣的环境,不良的个人行为及生活方式有关,都可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预防,即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积极的预防疾病。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它要求每个人不仅要珍惜和不断促进自身的健康,还要对他人、群体乃至全社会的健康承担义务。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明,健康教育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上的重要性,是一本万利的事业,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2.2准确定位,明确健康教育角色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的根本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根据这一任务,护理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临床护理活动,即帮助患者保持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的恢复;另一类则是健康教育活动,即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相关知识、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建立健康相关行为。对患者而言,上述两种活动所起的增效作用和治疗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对护士而言,两种活动所赋予护士的职责也是同等重要的,二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护士不仅要担负促进患者康复的的照护义务,而且应承担起促进患者健康的教育义务。

2.3重视培训,提高护士教育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可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讲座,实行考核等方式,加强培训,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一是培训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二是培训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三是培训相关学科知识,包括行为科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通过培训,开拓思路,突破思想上的局限性,真正做到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科学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积极支持护士参加护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护士的学历层次,尽快适应护士角色多元化的挑战。

2.4履行职责,科学合理安排时间一是采用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护士人员履行职责。二是要合理安排教育时间。例如上午10时以前一般是集中处理和执行医嘱的时间,护理健康教育设备重点保障办公班的护士使用,责任护士利用这段时间了解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可应用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来测评患者的健康行为;也可用直接提问的方法了解患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修订原有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指导学习。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3

当前国内的通识教育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人文历史类、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3大类,由各个学校自主规划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科目。而一般院校的通识课程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2部分,其中包含思政、英语以及计算机的必修课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而由校方自主开设的选修课部分比重较小。目前国内高校中所开设的涉医类通识课程都是类似于医学伦理学或病理学等偏理论的课程而普遍缺乏实用医学如护理学这样的课程。而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客观现实,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的九年义务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中几乎没有系统地学过基本的护理知识。因此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护理学课程有一下几点好处: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自我保护观念的进步,人们对自我养生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强。掌握一些护理学知识,特别是中医护理的部分技能可以满足学生们这方面的需求,这也是符合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的;其次,对于部分专业的学生如海运、轮机、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等,考虑其今后工作的特殊性也需要掌握一些急救护理技能以及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建筑企业或航运企业均缺乏对从业人员相关急救知识的培训,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学的学习中掌握一些相关知识;第三,通过学习中医护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开拓学生的人文视野并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哲学起到促进作用;第四,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相当部分老人依然会选择在家养老,如果其子女能够掌握一些护理学知识特别是中医养护方面的知识,对于其父母和家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2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护理课程的可行性

影响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2个方面:一是授课教师;二是授课所需的设备仪器和实验教学场所。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达成教学目标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通识教育课程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相对更高一些,除了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还应具有比较强的教学能力。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综合类院校均设有护理学专业,这些学校本身就拥有护理学专业的教师,这些专业教师只需要在进行少量培训或学习就可以胜任通识课的教学任务。至于教学设备仪器以及教学场所问题,由于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均配有自己校医院,可以通过将部分实验课程安排在校医院的方式来解决医疗器械和操作实验场所的问题,而本身具有护理学专业的学校则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教学设备和实验室。

3国内外护理医学通识教育现状

相关研究表明在国内外非医学专业学生在护理学,尤其是急救护理学方面的知识具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欧洲发达国家平均3~5人中就有1人熟知急救技能和相关知识。比如在荷兰政府,在小学课程中就已经引入急救护理学的课程,而瑞士政府更是在法律上规定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急救护理知识的培训[3]。即便是香港,对从事运输业的相关人员也强制要求进行急救护理课程的学习[4]。而在大学的教育中,由于欧美国家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普及了急救护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医学和护理学方面知识的教育主要是以社会医学为主,如哈佛大学就开设的/医疗保健政策0(HealthCarepolicy)[5]和/社会医学与全球卫生0(introductiontoSocialmedicineandGlobalHealth)[6]等课程供学生选修。自2007年哈佛大学通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之后,在其新的核心课程方案之中明确地提出了要打破原有的系科之间的界限,进而整合知识,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以及更自主的选择机会[7]。在国内由于在前期的基础教育中缺乏对急救护理学系统的学习从而导致在当前国内大学生中均普遍缺乏相关的知识[8],因此很多学者均提出单独开设急救护理学培训来解决这一问题[9]。但是仅通过单独的几次培训来进行教授,其效果显然是不如将其作为一门课程的一部分来进行教学。目前在国内仅有上海的几所高校联合开办了急救护理学的选修课,而如果能将这门课程的内容更丰富一些加入基础护理学和家庭护理学的部分内容,其效果会更好。

4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护理课程的课程设计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4

关键词: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8-0211-01

1对目前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现阶段,从我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来看,其中绝大部分的护理安全事件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目前在我国护理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中,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中职都未形成一套健全的护理安全课程,由此也就导致了在学习环节和教学体系的欠缺使学生对于护理安全重要性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学生在后期护理工作实践中,也没有一个很好地安全防范意识。相对于现阶段我国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目前所应用的教材主要是李晓松为主编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版本,该教材属于一本很好地护理学教材,它集合了护理学导论、护理技术、职业防护以及安全护理等多项知识,实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相关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安全护理以及职业防护等传统护理教材中所不具备的相关知识,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教材中对于护理安全知识体系的严重不足。

1.2授课内容分析:对于现阶段中职《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实践,从授课内容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护理教师也都是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而护理安全在教学中却很少涉及。而现行的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授课内容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缺陷和不足,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了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的相关教育,这对于学生在后期护理工作实践中的职业安全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2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的分析

现结合我国中职护理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对其存在的护理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1],具体如下:

2.1学生相关法律意识的淡薄:在前期的学校教育以及后期的临床教学中,由于相关法律知识上的欠缺,在临床实践中对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没有一个足够的重视;比如未能重视起患者隐私权和知情权,从而引发护患冲突等。

2.2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务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相关工作。对于个别情况,院方护士分配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就需要学生有一个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果由于自身原因,盲目的执行医嘱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护理安全后果。

2.3专业技能的不熟练:由于技能的不熟练,在操作过程中的经常出错,已经成为产生护理安全事件的重要诱因。比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输液管中的空气排空的问题,在对病人进行发药环节又忘记核对患者信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错误给药现象的出现。

2.4责任意识的缺乏:学生没有一个很强的责任意识,遇事容易冲动。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其明显特点就是过于盲目急躁,在实习期间不可避免的出现情绪失控等现象。

2.5护患之间主动交流的缺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未做好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如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过程中,由于技术经验的不足,可能会出现穿刺多次未成功的情况,患者可能就会破口大骂,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3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渗透护理安全的重要作用分析

3.1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现阶段,随着科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护工作人员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防护问题[2];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的护理安全教育尤为必要,它不但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于职业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更促使其在工作实践中注重职业防护和安全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3.2强化学生法制观念:护理安全同相关法律法规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现阶段所出现的护理缺陷以及医疗纠纷等事件中,其中由于护理人员法制意识的淡薄而引发的安全事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就显得意义重大。《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安全护理教育在加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护理事故的区别、护理差错、护士职业保险以及护理人员的相关权利和职责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情景教学法和病例教学法,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强化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敲响了安全护理教育的警钟。

3.3促使学生护理操作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1)严格无菌操作: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学生无菌操作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无菌操作以及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能够有效地降低医院事故发生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的安全护理教学,使学生对于由于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有效的加强了其无菌操作的观念[3]。(2)护理操作程序的严格执行:在护理工作中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同时对于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用药和护理措施等基本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都是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所应必备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三查七对”等安全护理知识,如在“输液”等操作的实践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护理意识,在执行操作之前需做好核对和解释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操作,减少护患纠纷等事件的发生。

4结语

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理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安全护理课程,对于学生在学校学习以及工作中的持续学习提供了可靠地帮助,也促使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对于护理专业的开展以及护理职业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立秋,孙毅恒.浅谈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护理安全教育[J].成功(教育),2013,24:275.

[2]李倩.浅谈中职学校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2:16-20.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学生通过完成与临床工作对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复习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训练临床思维与职业素养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繁多复杂、理论性较强,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主要为被动接受所学知识,课程中能接受大量内容,课后遗忘率较高,在后期临床实习中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对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2]。我校护理系通过与临床护理及教学专家交流,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引进并逐步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实践中,现对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情况进行简要概述。

1.教学设计

课程体系上,内科护理原课程体系按人体各系统分为九章,各章按概述、该系统临床常见疾病及常用护理技能的顺序编写[3]。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的设计保留了原各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为各章内容,但名称设计更改为相应科室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如原体系中“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设计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创造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呼吸内科护士的角色进行学习,使其身处呼吸内科的情境中,充分认识科室常见病种、病人临床表现及所需护理技能。

教学内容上,针对每种临床常见内科疾病选择典型案例,以案例为载体,学生按护理程序(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对案例中的病人进行护理。虽然不同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相关甚远,但都可以按护理程序展开护理工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将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护理思维,促使其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收集学习资料、将所学内容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2.教学实施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流程为:首先教师以临床典型案例为载体,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护理任务,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面的任务,同时给学生提供除教材之外可参考的视频学习资料及网络课程;学生通过课后自学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查阅资料、咨询教师等方式完成任务并填写临床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临床过程;上课时各组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按临床护理程序模拟汇报完成任务;汇报后各组间相互进行评价,教师亦要评价、演示重要护理技能操作;最后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评价意见对任务单进行修改、分组练习护理技能,课后亦需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在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课程目标及重难点,选择临床典型案例进行任务的设计,使刻板的理论知识具体展现在临床案例中,如相应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课后主动学生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视频及网络资源,有目标性的拓展了学习内容,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理解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熟悉护理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结合,同时培养了其按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临床思维及人文关怀等职业素养。汇报后各组间相互进行评价,可发现自身及同学间的不足,在培养其观察能力的同时,教师亦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之后学生将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的点评、示范。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总结,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护理实践中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使之真正做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

3.教学效果

在长期接受传统被动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对项目化教学在不同的阶段其认识表现不同,本研究分别在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前期和中期对开展项目化教学的120名学生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对比了项目化前期和中期学生对传统讲授式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选择得出以下结果:在项目化教学的前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较项目化教学较优越的学生为99名,占82.5%,选择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为16名,占13.3%;而在项目教学的中期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为91名,占75.8%,虽仍有27名(22.5%)学生坚持选择传统教学方式,但与前期调查结果相比已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以上结果表明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的适应虽经历了一定过程[4],但通过多次训练、真正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后,多数学生(约75.8%)认识到该教学方式可促使其课后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收集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堂上在模拟临床过程中亦掌握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使繁琐的理论知识真正成为了所需之学,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当前护理学专业临床学科教学主要存在学生课前预习不足,课程内容复杂,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等问题。现代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将理论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合理应用,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应变能力[5]。我校内科护理项目化教学实践表明,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模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其今后的临床护理实习及工作也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后必需预习相关理论知识、收集整理资料,对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课后压力亦较大;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筛选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指导、课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学生数量相对较多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相信随着护理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项目化教学将不断完善,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中突显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92-93.

[2]陈传尚.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7(2):11-12.

[3]高健群.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护士健康教育作用

健康教育与健康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要把健康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参与,包括政府行政部门与群众团体、人民群众与专业人员、医务人员与护理人员,等等。而在所有的健康教育者当中,护士具有开展健康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100多年前,英国杰出的护理学家、国际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倡导:“教育是护理的一部分”。国内外许多护理学家认为,为适应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应加强护理工作同健康教育的结合,发挥护士的健康教育职能。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主导地位,是健康教育中一支最重要、最基本、最可靠的力量,是护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1影响健康教育实施的因素

1.1病人方面

1.1.1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1]。多表现在老年人群、农村地区。一旦老年人轻视自身疾病的观念形成,就很难改变过来,这是性格特征;由于农村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致使多数病人的需求仅限于求医治病,解除痛苦。

1.1.2病人自身文化层次差别大[2]。病人中有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工厂职工、农民以及文盲人群,他们之间的理解力、意志力不同,能否接受健康教育并且落实到行动上,其差别很大。

1.1.3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偏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凡事相信医生的解释,对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影响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接受,偶尔医生与护士之间对病人解释不一致也易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

1.1.4获得医学知识的渴望程度也不尽相同,对自身疾病的重视,家庭负担轻重,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等有关。

1.1.5心身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

1.2护士方面

1.2.1相对滞后的护理观。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全面认识,许多认识仍受着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其实现代护理学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科,不仅要研究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更要了解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

1.2.2专业知识的局限性。护士不能很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往往对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缺少对教育效果的监测评价。其知识结构也不能满足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的需求。不仅缺少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缺乏有关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知识,不能及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难以对患者实施高层次文化健康教育。

1.2.3不愿承担教育义务的心理倾向。传统的病房等级制度使护士个人没有教育的责任及权利,不愿增加工作的负担,缺乏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主动性[2]。

1.2.4教育方式和教育时机的选择。教育方式单一,单凭口头讲解,教育内容公式化,缺少个性特点,缺少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育时机不能很好把握,在疾病急性期流于形式的多一些,刚入院病人不适应,不熟悉环境的情况下要酌情讲解,不能一概而论。

2针对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提高护士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以往的健康教育中,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角色的认识不够明确,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性。因此,护士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健康教育的责任感,在现代护理观及健康观的指导下自觉履行对病人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职责。

2.2加强护理健康教育培训

教育能力是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首要条件,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医院中不少护士在校学习期间没有系统学习过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普及各层次护士现代护理理论教育,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3]。结合当前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利用学习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地对护士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提高理论水平,掌握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同时鼓励护士自学成才,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水平。

2.3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是影响护士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掌握与教育对象沟通交流的技巧,注重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优良品质。与此同时,深入临床一线,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积极开展护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锻炼自己,以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2.4积极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研究

我国医院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临床上护理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进行护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积极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以加快护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护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容包括病人教育需求的研究,内容、方法的研究以及教育效果评价的研究等。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于提高护士护理健康教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1评估患者的需要

3.1.1为患者提供有关健康的知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为其提供有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信息,把健康知识传播给患者,唤起患者对自己及社会的健康责任感,使患者投入到卫生保健的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3.1.2帮助患者认识影响健康的因素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及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方面等因素。环境因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存有着直接的影响,护士应帮助患者认识危害健康的环境因素及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指导患者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鼓励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患者的健康素质。

3.1.3帮助患者确定存在的健康问题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帮助患者认识其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恢复和保持健康。

3.1.4指导患者采纳健康行为护士为患者提供有关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运用以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从而增进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如教会冠心病患者含服硝酸甘油等。

3.2为患者制定教育计划

根据病种特点,可将常见疾病进行分类,制定标准健康教育计划手册或健康教育计划单,内容包括:(1)入院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及病房的情况,介绍认识管床医师、管床护士,讲解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解释各项检查及治疗用药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必要时,还可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补充,防止教育内容的遗漏。(2)做好出院指导:其中包括提醒患者出院后的服药、锻炼身体及精神状态的调节等。

3.3教育方式的应用

3.3.1发放教育资料为了使患者尽快熟悉科室的规章制度、工作特点和病房环境,让患者了解常见病的预防保健措施,加快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促进医患配合、护患配合,可给同一病房的患者发放同类疾病的健康教育资料,让患者翻阅,护士并针对其中重要的事项及患者有疑问的地方加以详细解释,并要求管床护士对那些不认识字的患者及家属给予阅读并详细讲解。

3.3.2组织患者讨论或有针对性辅导将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患者关心的内容,组织患者一起进行有计划的小组讨论,以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对某些特殊患者,护士则应有针对性的、及时有效的个别辅导,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学习需求。通过不断、持续的学习,促进患者的康复。

3.3.3计划教育与灵活教育相结合除了对患者进行计划教育外,大量的教育工作还需随时进行。如护士在进行护理时,随时向患者讲解一些必要知识,这些灵活性的教育,尽管不是系统的,但能使患者不断获得相关的知识,通过对患者当时的心理和知识需要作出的灵活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心理支持,而且保证了教育质量。

总之,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教育者、组织者和联络者的角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桥梁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因此,护士的作用是按健康教育的―信―行模式,在不健康行为与健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传授知识和矫正态度的桥梁。这种桥梁作用要求护士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病人建立健康行为上。组织作用,护士是护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进度的调控都由护士来策划和决定。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就是通过护士的组织来实现的,护士组织教学能力的强弱对护理健康教育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技能,创造性地做好对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工作。协调作用,护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虽然护理健康教育计划可由护士来制定,但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各类人员的密切配合。护士在与各类人员的组织协调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护士作为联络者担负着与医生、专职教育人员、营养师、物理治疗师等相关人员的协调作用,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对护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香,刘玲.基层医院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士进修杂志,1998,13(12):50.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7

目前医学高职院校为使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群的要求,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注重和加大了实用性、技能性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为此,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出发点,除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紧密联系外,还应有体现临床护理诊断、操作、治疗、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等需要有关的解剖学理论、操作技能的知识点。

二、围绕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首先应树立为临床护理课程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具体表现在优化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局部解剖学和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形成一门内容充实、应用性更强的解剖学课程。该课程既体现解剖学知识的系统性,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同时重视了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学应用。目的是利于基础医学知识向临床知识的过渡,为后续的临床护理学习做铺垫。

1.综合和删减系统解剖学的内容

如运动系统中综合讲解各骨和关节的位置、形态、结构,略讲肌肉的起止点,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内脏学中重点讲解与护理专业有关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脉管学中要对部分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系部分内容进行删减,但临床静脉穿刺、输液的常选部位,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动脉走向、分支要深讲、精讲;感觉器官中删减内耳的部分内容等;神经系统在明确基本概念后,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周围神经系删减细小的神经分支和分布等。通过删减使护理专业系统解剖教学内容得到了优化。

2.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受学制、学时的限制,课程设置中没有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为此需精选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关系密切的内容,与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后讲解给学生,如表面解剖(重要的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臂部、臀部等部位肌肉的层次结构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颈部气管、甲状腺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腹壁和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等。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系统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了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的局部解剖知识。

3.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

从护理系实习学生和刚走上护理岗位的人员调查中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究其原因是对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别应重视增加与护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包括:(1)与注射相关的解剖学知识;(2)与穿刺相关的解剖学知识;(3)与插管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4)与冲洗、各种用药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5)与变化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增加应用解剖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必须掌握的解剖学要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护理诊断、治疗技术操作方面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必须调整解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以突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内容为重点。适当减少与护理操作技术无关的实验内容。如体循环系实验可以设计与静脉输液术、心内注射、深静脉穿刺术相关的内容;内脏系实验设计与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相关的内容;运动系实验设计肌肉(臀肌、三角肌)注射术、骨折固定术相关的内容。实验中教师首先在实用解剖标本或示教人上讲解、演示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相关实验内容,然后让学生模拟临床技术进行练习,教师对其练习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归纳总结出操作练习中所应用的解剖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中职卫校;职业防护;教育;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27-02

2007年国际护士会(iCn)选择了“健康的执业环境:工作场所品质=护理工作品质”作为2007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和行动指南的核心[1]。这一观念的提出,向广大的护理管理者和工作者阐明,保障护理人员职业环境的健康和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职业防护的意识,是促进护理人员向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稳步提升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一些新出现的传染性疾病还未被人类所认识,临床护理工作一线的护理人员就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各种各样的职业性危害中,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们的职业防护教育势在必行。笔者面向郑州地区的两所中职卫校,针对护理职业防护教育教学情况的展开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以探究其改革的发展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选择郑州地区两所中职卫校的45名专业课教师进行问卷式调查,这部分专业课教师担任的科目涉及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传染病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健康评估》,共计7门。

(二)内容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1.学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情况;

2.教师进行卫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情况;

3.学生在校发生职业伤害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的情况,涉及到3个方面的8个封闭式问题。该问卷经5名相关专家予以考量、审定,效度合理。

(三)方法

1.调查方法。采取现场发卷,现场收回,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在发放问卷前向被调查者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被调查者作答完毕,调查者当场逐项检查,及时发现漏填的问题并要求被调查者立即补填,以防调查问卷无效。共发出问卷45份,收回问卷45份,有效率100%。

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中职卫校开展《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情况

通过调查45名专业课教师,发现两所中职卫校没有使用系统的中职层次《护理职业防护》教材,占100%;在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岗位实习前,没有组织学生参与“卫生职业防护”相关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占67%。(见表1)

(二)教师进行卫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情况

笔者前期通过查阅高等教育护理专业教材《护理职业防护》后,把曾经教授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专业课教师确定为调查对象。从调查中发现,在其各自担任专业课程的教材中有“卫生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占71%;教师将“卫生职业防护”作为拓展或补充知识向学生讲解的,占60%;认为“卫生职业防护”知识分散、不集中的,占87%;针对中职护理学生开展系统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45名专业课教师认为有必要的,占100%。(见表2)

(三)学生在校发生职业伤害及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的情况

通过向45名专业课教师调查发现,学生上实训课发生卫生职业伤害,占60%;教师及时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职业损伤的方法,占78%(见表3)。随后又在对专业课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实训课上遇到职业伤害,其掌握正确处理职业伤害的方法,效果好的占7%,一般的占42%,不好的占18%,不知道学生掌握怎样的占13%。

三、讨论

(一)分析数据

本次调查的45名专业课教师中,有71%的教师反映在其所担任的专业课程中有卫生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而教师们认为“卫生职业防护”知识分散、不集中的却占到了87%。虽然有60%的专业课教师也将卫生职业防护知识作为拓展或补充知识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但仍有60%的学生在上实训课时发生了卫生职业伤害,并且在教师的反馈中只有7%的学生掌握处理职业伤害方法的效果是好的。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两所中职卫校均未开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尽管有33%的比率显示学校在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岗位实习前参与了卫生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但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对策讨论

1.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要重视。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要切实从“以人为本”的关注角度出发,从受教育者将来从事岗位的特殊性出发,从卫生教育的实际出发,重视受教育者的执业安全,组织相关专家编撰系统的专业性教材,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增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将其纳入到护理常规教育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在一定的高度上予以导向支持。

2.学校教育形式要多样。目前,医护生在校学习时未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毕业时无职业防护意识[2]。笔者认为,学校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的管理者,更是培育白衣天使、造就合格的护理实用性人才的摇篮。如果学校在开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和临床实训基地的见习,增加学生受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的机会,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和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3.教师教学方法要新颖。高尔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从观念上树立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意识,高度重视护理职业防护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上独具匠心,力求课堂教学设计新颖,课下互动增强学习兴趣。通过采取讲授、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到医院见习等方式进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3]、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展开情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学生掌握职业伤害的正确处理方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护理职业防护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连剑娟,李红,王小芳.我国护理职业防护水平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解剖学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知识模块

anatomyknowledgein“Surgicaldepartmentnursing”inteachingapplication

CaienliwuYumingLiuShuang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teaching,adaptsthe21stcenturynursingspecializedraisegoal,teaches“Surgicaldepartmentnursing”bytheknowledgemoduleform,optimizedtheteachingeffect,stimulatedstudentsstudyinterest,enhancedthestudenttofindtheproblem,theanalysisquestionandsolvedthequestionability,willbeengagedintheclinicalnursingworkforthefuturetolaythegoodfoundation.

Keywords:anatomySurgicaldepartmentnursingteachingmethodKnowledgemodule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94-02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对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在有限的学习阶段怎样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此,笔者在近5年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将外科护理学知识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进行讲授,现将自己的教学体会浅析如下:

1.相关解剖学知识模块的强化

《人体正常解剖学》是在第一学期讲授,而《外科护理学》是在第七学期讲授,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解剖学知识已经生疏。根据学生已有的、教学内容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教学框架,即“已知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学生复习)-疾病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整合后交学生预习)-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课堂教授)”。同时也对每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即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只讲授3~5分钟,剩余的时间讲授《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

2.将外科护理学知识和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

2.1临床表现与解剖学结构、功能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巧妙地设计解剖学知识与外科疾病临床表现的转化点,提高知识的转化率,即知识-能力,以症状推导病机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例如讲门静脉高压症护理一章,运用解剖知识分析“呕血”“便血”“腹水”“脐周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症状产生机理,巩固和加深了门静脉的组成及与腔静脉交通的知识。

2.2护理体检与腹部体表标志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的一些阳性体征要靠体格检查方能获得,根据人体体表的标志,可以准确地描述患者症状和体征的部位。例如:阑尾点(麦氏点)位于脐至右髂前上棘的连线中外1/3交界处,麦氏点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亦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表现为一个固定位置的压痛[1]。再如:胆囊的触诊部位在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将拇指置于此点,嘱患者缓慢深吸气,使肝脏下移,若患者因拇指触及肿大的胆囊引起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2],是胆囊病变的典型体征。

2.3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组织结构特点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工作的核心构架,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应用护理诊断是搞好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将护理诊断和解剖学知识融为一体,既锁定了护理诊断的分类又明确了相关因素,进而使护理措施的制定也更有针对性。例如:外科术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把人体浅表组织的结构特点和护理诊断及皮肤护理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提出护理诊断为“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骶尾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有关”,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一次;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骶尾部,预防褥疮的发生;给予充足的营养。

2.4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与解剖学结构、功能改变整合成的知识模块。外科患者手术后,局部的解剖学关系和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术前、术后的护理诊断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护理重点必须随之转移。例如:癌患者,术前主要的护理措施是常规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对癌症恐惧的心理压力)等;而术后主要的护理措施是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因躯体形象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解剖学知识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等。

2.5外科护理技能操作与解剖学结构特征整合成的知识模块。把常用的外科护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在讲授外科护理技术的同时导入该知识点与解剖知识的联系。例如:把从鼻腔到胃所经过各个器官的解剖学特征和鼻饲术整合成一个知识模块等,以知识模块为单位讲授鼻饲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清楚的、有目的操作,避免或减少因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不当所带来的护患纠纷[3]。再如:将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应用于外科护理实际操作,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就不会漏掉细节[4]。

3.注重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的解剖学知识

《外科护理学》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其中包括相当一部分解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要与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解剖学内容相联,为学生能顺利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4.小结

以知识模块的形式讲授《外科护理学》,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清晰地显示了外科护理学与解剖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造就适应2l世纪需要的合格的护理人才。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外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还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有利于督促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及知识水平,紧跟当今护理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

[2]曹伟新.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0

护理教学相关知识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护理管理护生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154-02

一、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较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管理理论知识多来源于实践经验,护理管理的相关教学内容,对于未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护生而言,较抽象、枯燥。护理管理能力的掌握,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好能到医院中实践学习;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教学设施的欠缺,护生不仅对护理管理缺乏了解,而且对其作用更缺乏相应的认知。所以,护生学习兴趣不高。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通过案例教学为护生提供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管理实践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护生接触医院护理管理实践难的问题,帮助护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吸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调动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护理管理案例所展示的管理活动中的现实背景、具体情景,不仅具有感性,而且具有理性,让护生置身其中,护生根据案例的相关信息和自己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模拟情境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且很多问题没有具体的标准答案,护生可以大胆设想,自由地发表见解,锻炼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通过护生间的充分讨论,去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逐渐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自身特点的有效思维路线,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实践中,分析处理所遇到的护理管理问题。

(三)有助于培养护生团队意识

案例教学是护理管理教学方法中最形象的方法,它可把部分日常生活和护理管理实践引入课堂,使护生在较短时间内身临其境地面对一系列护理管理的事件和问题,把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有助于培养护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有利于教与学的互相促进

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护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开展对各种方案的讨论分析,以此来提高每个人的护理管理思想认识,并使护生在优化个人方案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护理管理理论知识。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临床的管理经验,还需在平时工作中多关注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和临床护理管理的发展新动态,并能将管理的新知识与管理实践紧密联系灵活运用,对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同时,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办法,对拓宽教师思维大有帮助,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管理课程中的组织实施

(一)认真准备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的案例是教学核心,教师在授课前应针对所讲的相关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素材,按以下标准撰写或选择教材里的教学案例:

要突出教学目的。要注意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吻合、适用的教学案例。还要考虑护生是否容易理解。

教学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的真实和典型,才能更好地引起护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加深印象。

案例应简明扼要、清晰明了。为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分析讨论,不要选择内容过多、情节复杂的案例。将案例于课前交给学生先思考,写出个人或小组分析、讨论的观点和提纲。

(二)认真组织好课堂的案例讨论

要想调动护生踊跃参与案例讨论,达到良好的预期教学目标,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关键。

一是在理论教学前,可将案例先行导入,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让护生思考,接着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让护生带着问题边听边思考,如此可以引导护生有目的地集中精力听课并思考。

二是先讲授管理理论,让护生听完理论知识后再布置案例让护生思考分析,这样让学生先有理论基础,再实践训练,与前者相比,这样做可能有些护生事先不知道课后有案例分析,所以,护生听课的注意力及边听边思考的积极性可能不如前者。

三是案例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景,让护生能更热烈地讨论,这是关键。授课教师之前应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尤其要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棘手问题。

四是在课堂讨论和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组织和导演,不仅要提前准备好案例的点评要点,还要在课堂讨论中指导护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要多鼓励和赞扬,提供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轻易否定护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求异或提出不同的见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聪明才智。教师只在恰当之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并掌控好案例讨论的大方向。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护理管理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一)实现教学预期目标的先决条件是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很重要,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将案例内容进行透彻分析、互相交流,做到在指导案例教学过程中能信手拈来,对案例的背景、情景要熟练把握。同时,由于时间有限,案例教学课前集体备课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案例中的重点做好优先排序。

(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未能定期到临床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实践,就难以准确分析、判断案例,同时也难以指导护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案例教学的效果就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定期到临床顶岗实践,以积累临床护理管理经验,并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积极的研究,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同时对教师要加强培训,使他们掌握运用案例分析法的技巧和能力,能够较好解释案例、把握方向、引导讨论,做好案例教学的导演角色。此外,由于案例教学具有开放式的特点,给教学组织带来了较大弹性,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须遵循课程案例教学的内在规律,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的预期目标、进度、学情等开展发散式教学引导,拓展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三)护生缺乏对临床护理管理的感性认知

案例教学要想实现预期效果,需要护生具有丰富的阅历和临床管理实践的感性认知,如此才能使护生在开展案例讨论中,结合情境充分讨论与分析。由于护生社会阅历少,没有临床实践经验,难以形成充分讨论的局面,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又要有与时俱进的临床护理管理的实践经验,既能引导和激发护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又能对护生提出的问题从容应对。

(四)护生案例讨论动力不足

护生因阅历少、缺乏临床护理管理的实践体验,故而在案例分析讨论时普遍感到迷茫无措、畏惧,难以提起兴趣。同时,由于学习任务重,护生没能真正意识到提高自身护理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投入案例思考和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的精力和时间就少,从而影响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案例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界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管理学由于理论较抽象,不少内容难以理解,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安排护生到医院开展志愿者服务实践,进行课程的临床见习,并在见习中开展案例教学,如此既可以让护生对护理管理有更多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又可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完善护理管理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素养

案例讨论课能否上好的关键是提升教师案例教学素养,途径一是教师先要认识到案例教学对护理管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二是通过聆听优秀教师授课,学习和借鉴同行独特或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三是用心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而累积经验。此外,在教师队伍培养中,有计划地安排课程教学的教师到医院顶岗实践,以积累医院护理管理经验,并积极开展对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形成教学、科研、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顶岗实践,对教师获取案例或亲身编写案例,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案例教学的真谛,对提高自身的整体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二)激发护生案例讨论的动力

案例讨论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护生的兴趣和积极配合。在案例教学中调动护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因此,在案例讨论前,要提供需要护生了解和阅读的案例相关背景知识,并要求以小组(约7-10人)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案例的分析讨论。此外,教师在案例讨论中,应有驾驭课堂讨论有序进行的能力,应关注课堂上对学生参与讨论的动机的激发,引导并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健康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来。教师还要注意把握讨论方向,多站在护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不断将问题深入,拓宽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提出新观点。讨论结束后,由各组组长或组员代表进行汇报及回答提问;然后,教师要对护生的汇报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对护生的恰当回答及创新观点要给予肯定,对不足之处也委婉指出并说明原由;并提示护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据是基于管理学的哪些知识。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为调动护生的积极性,还可视具体情况运用管理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医院进行临床护理志愿者服务等不同形式,想方设法为护生提供更多不同的认知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萍,冼静贤.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