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十篇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十篇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7:59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407.21;F272.9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煤炭企业与其他的企业相比,具有很强的行业特殊性。煤炭企业相对而言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工人的保障相对较弱。并且工人的生命安全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更高的危险性。许多时候煤炭企业的员工需要更多的关注,企业也只有进行相关的人力资源制度完善,来挽留更多的人才,进而确保人才不再严重的流失。故而,探究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对于煤炭企业人资管理有重要作用。

一、煤炭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要求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践行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内部每一个员工的职责。因此煤炭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建立和建设生态和谐的自然环境。生产要保障不与自然界产生冲突,要本着环保的理念进行开展。所以煤炭企业进行有力的人力资源规划,可以针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谋划,进而有效的实现科学发展观对其的要求。

(二)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让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得到最大化,进而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才的有效性,让每一位矿工都可以将自身的作用发挥出来,这对于当前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三)是提高企业员工绩效水平的重要举措

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而绩效恰好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使得对员工的评价更为客观和全面,保障了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受到更为公平的待遇。

(四)有利于减少人才流失

当前煤炭行业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人才的大范围流失,这主要与煤炭行业工作的艰苦程度有关。所以这一行业更加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只有建立起更为有效的人才规划,才能够让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进而有效的实现对自身价值的实现,进而保障煤炭企业人才的数量。

二、当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脱节

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可持续发展,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但是实际上煤炭企业的发展却与制定的战略相脱节。许多企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牺牲自然环境,这必然会造成企业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从此逐渐走向下坡路。

(二)缺乏具有先进观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企业比较缺乏具有先进管理观念的人力资源人才,大多数企业还沿用传统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不能够与时俱进,也不能够客观的看待当今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这就很容易造成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能够满足当前的人力安排,许多的员工由于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就很容易选择离开这一行业,进而造成煤炭企业的发展人才缺失。

(三)对企业员工的整体福利待遇薪资水平不够完善

煤炭企业工资相对较低,并且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这也成为人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主要看重的一个因素。所以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并没有重视起这一问题,对于员工的保障程度依旧不够,必然会造成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下降。

(四)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在大多数的煤炭企业当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都相对落后。许多时候,这些企业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例如并没有将绩效考核这类具有创新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融入,这就会造成许多的员工无法得到应有的公平待遇。再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对员工关系的处理,这就很容易造成员工关系内部出现矛盾,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就很容易造成员工工作的懈怠,积极性降低等现象的出现,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也是不利于煤炭企业长久发展的。

三、有效进行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管理观念

煤炭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企业发展前景,首先就应该更多的关注企业员工的利益和诉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员工利益保障以及对其进行相关安排的直接要素,所以企业首先就应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力资源部门也以这一理念为人力资源安排和管理的根本,对员工的切身利益进行考虑。时时处处为员工着想,充分的保障员工的人格得到保障,并且安排具有不同特长的人,处于适合自身的岗位,这样就可以使得每一位员工的最大价值都可以发挥出来,进而不断的激发煤炭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煤炭企业应该本着的管理理念和原则,更是全社会发展的重要核心目标。只有将人的地位体现出来,充分的体现民意,感悟民生,才有可能提升煤炭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建立起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

对员工实行必要的激励和鼓励,也是人力资源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所以企业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员工要进行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当然在这其中也需要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做为支撑,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一位员工都受到相应公平的待遇。激励制度一向都是与惩罚制度相结合的,所以奖惩制度的完善要不断的落实,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每一位员工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公平。

(三)合理规划薪酬结构

对于员工的薪酬待遇,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进行明确的规划。要充分的考虑到煤炭企业员工面临着比其它企业员工更高的安全风险,工作于更差的环境当中,所以薪酬待遇要相对更好,才能够满足煤炭企业员工的内心诉求。建立起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并且有效的平衡薪酬结构,这对于企业员工的心理安慰和心理诉求满足都是一种重要的推动方式。例如适当的进行一些薪酬结构的调整,将福利待遇所占有的比例提升,在绩效考核方面占据的比例也加大,这就会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果与绩效考核和工资待遇成正比,这就会让员工在最大程度上感受到合理公平的待遇,同时对于自身也是具有激励作用的。

(四)改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企业也应该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无论是企业文化的打造,还是员工关系的平衡,甚至包括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以及薪酬福利制度的规范,都应该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来看,建立起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将是本着对企业负责,对未来具有长远规划的重要举措。企业相关领导部门也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满足当今社会对于煤炭企业的要求与标准。

四、结束语

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挽留煤炭行业的人才,并且有效的提升煤炭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煤炭企业的长久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必须建立起符合当今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障煤炭企业的长久发展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2

煤炭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予以合理的规划。而煤炭地质预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开采方面,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但就煤炭地质预测的现状来看,依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煤炭地质预测能够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它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它能够使煤炭资源的开采更加规范化,减少开采过程中对煤炭资源造成的浪费。进而使煤炭开采企业减少成本的支出,提高经济效益。以下就煤炭资源规划中煤炭地质预测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旨在科学合理的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

一、煤炭地质预测的概述

现阶段基于煤炭在我国资源中的重要性,对其进行预测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煤炭地质预测就是指以已有的地质资料为媒介,对地质理论加以合理的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煤田予以合理的扩大,推断新的煤田以及矿区远景加以预测。相应地,煤炭地质预测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该地区煤炭资源的存储量,含煤地区具有的地质特征。同时,在对煤炭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三种方法加以利用,来对煤炭地质进行预测。一是:以该地区呈现的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简单的类比方法对煤炭地质进行预测。二是:把有关物探资料作为关键线索,来进行煤炭地质的预测。三是:对煤田形成的条件以及煤炭资源在该地区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索。具体来说,从理论的角度对新的含煤地区进行分析,并加以说明。此外,对于煤炭地质预测的结果,需要用对应的煤炭地质预测图来表示。相应地,在预测图上,可以附加一些表格或文字,对相关信息进行说明。

二、煤炭地质勘查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为了使煤炭资源得到更好地规划利用,需要对煤炭资源勘查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全面的分析。为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1、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存在的问题。首先,很多新建的煤炭开采矿井都比较大型,需要采用综合型的设备。相应地,在对煤炭矿井进行勘查的时候,相应的勘查报告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即使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也只能勘查出矿井中局部的情况。其次,在进行煤炭资源勘查的时候,一些规划矿区地质勘查人员没有对煤炭资源组织的情况予以全面的勘查。最后,就含煤地区勘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已经很久没有进行勘查工作。同时,在煤炭资源勘查方面,也没有先进的技术予以支撑。

2、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煤炭资源开发来说,煤层一般都比较厚。而那些小型的煤矿区并没有相应的地质资料。因而,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并不能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同时,煤炭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2)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一些煤炭资源开发区的规模比较少,布局也很不合理。相应地,设备落以及资金不足对煤炭资源的开发都造成了阻碍。(3)在对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在煤炭开采中,经常出现泥石流、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又比如,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还会使地表水出现干枯的情况,造成水资源缺乏。(4)在采煤方面,相关部门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协调。进而,成为了煤炭资源开发道路上的障碍物。比如,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采煤企业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开采,造成投入的资金不够,煤层的开采工作进行地很缓慢。又比如,在煤炭资源与煤层气资源开采方面,出现重复进行登记的情况。进而,造成一些方面出现脱节的现象。这样不利于煤炭资源的开采,也说明对煤炭资源进行规划的重要性。

三、煤炭资源规划中煤炭地质预测的应用分析。

随着资源的日趋紧缺,必须科学的对煤炭资源进行规划开采,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煤炭地质预测的作用。对于煤炭地质预测来说,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在煤炭资源规划方面加以利用。

1、煤炭资源规划中煤炭地质预测的预测方法以及潜在资源含量的估算方法应用。对于这两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1)关于煤炭地质预测方法。一是:煤炭地质预测人员需要对相关的资源加以收集以及恰当地利用。比如,对应煤炭资源生产矿井的信息。二是:预测人员需要对煤炭地质预测的相关专著予以仔细的查阅以及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区煤炭资源的分布以及存储规律进行规划,建立适宜的地质预测模型。三是:在前面两方面的基础上,对煤炭资源的潜在存储地方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四是:地质勘测人员需要对这些潜在的煤炭资源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估算。同时,根据估算的结果,来进行相应的分类。五是:需要对煤炭资源预测区域的地质构造加以分析。比如,在地质层中,含煤层是否具有其稳定性,在对该地区煤炭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需要具备怎样的开采条件。(2)关于潜在资源量的估算方法。对于这方面,煤炭资源含量估算要在对应的资源评价图上面才能进行。同时,对于各个含煤段落潜在的煤炭资源,需要以煤炭资源所处块段面积以及含有煤炭资源的多少为基础,运用具体的公式来进行估算。

2、煤炭资源规划中,以煤炭地质预测的可信度为基础,是否具有煤炭资源进行这几个不同级别的划分。即可靠等级、可能含有煤炭资源的等级以及只属于推断的含煤等级。

3、煤炭资源规划中的煤炭地质预测可以对煤炭资源潜在的含有量予以概略技术经济方面的评价。在这方面需要对潜在煤炭资源进行全面的认识。比如,潜在煤炭资源地区需要具备怎样的开采技术条件。在再此基础上,对预测含煤区进行概略技术经济评价。同时,它主要包括了这几个方面的评价。首先,是那些潜在经济的资源量。在这方面,不仅预测地区的含煤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煤炭资源的质量也很不错。其次,关于边界地方经济的资源量。含煤的等级主要在可靠与推断方面。在煤炭资源开采方面,依然具有相应的优势。最后,关于潜在次边界经济的资源量。对于这方面,不仅煤炭资源的含量比较少,也不具有一定的开采条件。除了上面这些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运用。比如,煤炭地质勘测人员需要对那些预测的潜在煤炭资源含量进行相应的统计,做好煤炭资源的规划工作,为接下来的开采做好铺垫。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

借鉴国内外煤炭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域应包括促进煤炭资源回收率、转化率和利用率的提高,煤炭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废弃物排放的减少,矿区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内容。

1、综合一体化开发。

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2、产品深度加工。

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3、资源高效利用。

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如煤矸石发电,煤矸石,煤灰粉制砖、生产水泥、筑路和回填地表塌陷区等,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煤炭行业发展模式为核心,以清洁、高效、安全为目标,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推广煤炭的洁净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2、原则

①“3R”原则

减量化原则。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减少各种污染物,如煤矸石、煤泥水、瓦斯和煤尘等的排放量。在煤炭消费过程中表现为减少运力的浪费、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再使用原则。要求煤炭行业尽可能地对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资源产业链条,推进煤炭洁净利用、高效地使用煤炭资源。同时,扩大资源开发领域,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再循环原则。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各部门应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使废弃物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

②全程化原则

针对煤炭开发与利用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要遵循全程化原则。

煤炭开发与消费的全过程。既要重视煤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回收,也要重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

全程减排废弃物。要从煤炭生产的源头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在煤炭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与工艺,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③全面化原则

针对废弃物的多样性,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要遵循全面化的原则。

废弃物的全面利用。既要重视煤炭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要重视煤炭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还要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要全方位地对废弃物进行回收与资源化再利用。

煤炭与共伴生矿物全面开发利用。既要重视煤炭资源的开发,也要重视共伴生矿物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浪费,减少污染。

3、目标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要立足于生产与消费过程中资源消耗的节约、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和“零排放”,促进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实现矿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矿区。主要指标为: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矿井水为主的液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要达到95%以上;土地复垦为主的生态环境美化率要达到90%左右;煤层气的利用要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大煤炭就地转化加工的比例,加大共伴生产矿物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方面

循环经济广义讲是对物质闭流动态型经济的简称,它的实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从煤炭资源开发行业来讲,是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因此,煤炭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重开采轻加工、重生产轻利用、重炼焦轻化工,重经营轻环保的做法。

循环经济的内涵十分丰富,就煤炭行业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综合开采,是指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2)深度加工,是指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3)高效利用,是指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煤泥、瓦斯和焦化气等进行综合利用。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4)循环发展。是指对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高收益,从而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矿区环境和削减污染物的重要手段。

煤炭资源的综合开采、深度加工,高效利用,循环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化配置的过程,它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煤炭工业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可以做到煤矿生产经营与矿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1、推进煤炭企业节能生产。

实施煤炭清洁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按照废物减量化的首要原则,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各种废物的产生量,利用各种清洁开采技术减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良性循环。

2、延伸煤炭产业链。

充分依托煤炭资源优势。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在发展煤,电、建材联产循环经济的同时,发展煤、化工,煤、焦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煤炭生产的多元化经营,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

3、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

以土地复垦为重点,把固体废物的利用与矿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建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

4、建设煤炭生产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煤炭质量;经济效益;煤炭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D8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39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86-03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表明:2010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占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分别达到48.3%和48.2%,接近一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但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仍将进一步增加。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9亿吨。然而,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不可能是无限的。因此,加强过程管理,改善煤炭产品结构,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按需配置资源,将是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产品利用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如此方能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效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的有效配置

煤炭质量是其自身在形成和开采、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首先,煤炭的内在质量是客观的,煤炭资源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其成分、组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我国,北方煤田多为陆相沉积,客观上决定了煤质优于海陆相沉积的南方煤田。但是,煤炭产品质量同时还要受到开采、加工过程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炭本身的内在质量可以通过人为控制、调节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其最大效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1、提高煤炭质量是增强我国煤炭保障程度的有效措施

我国能源资源的赋存状况客观上决定了煤炭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导地位。为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5.2亿吨,是解放初1950年4292万吨的82倍,是改革开放初1983年71453万吨的5倍。但同时,高强度地开采煤炭资源,却缺乏与之相适应地煤炭地质勘查,再加上煤炭资源本身的客观有限性,导致煤炭资源的采储比持续下降。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资料显示:我国2011年末煤炭资源的采储比仅为35,远低于全球煤炭资源118的采储比。因此,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保障来看,改善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已非常迫切。提高煤炭质量,改善产品结构是降低煤炭消耗,稳定煤炭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煤炭质量与煤炭利用效率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3.4%,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这与我国能源利用技术、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但能源质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煤炭质量、煤炭产品结构与消费需求的不一致,是导致煤炭利用效率低下,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火力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而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元素含量(碳、氢、氧、氮、硫)、发热量、着火温度、可磨性、粒度等都对火力发电用煤量产生影响。根据火力发电装置和工艺技术特点来合理组织煤炭产品,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各种煤炭资源,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利用效率。因此,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改进煤炭利用效率,以稳定的煤炭消费总量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实现煤炭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客观上要求提高煤炭质量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要对环境造成程度不同的破坏。然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且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强度的提高,造成的矿区环境破坏也不断增加;同时,利用开发出的煤炭资源又进一步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不及时、合理地治理环境,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发展社会经济的成效会被日益恶劣的环境所吞没;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成效甚至尚不足以还清因煤炭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欠帐。因此,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生产、加工全过程来提高煤炭质量,减轻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扰动,避免环境恶化,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

二、煤炭质量的经济分析

煤炭质量既包括煤炭的产品质量,如煤炭产品的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热稳定性等,以及煤炭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还包括煤炭开发利用的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特性既与煤炭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又与煤炭产品利用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从微观上来讲,提高煤炭质量实现了煤炭产品价值在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转移;从宏观上来讲,提高煤炭质量,可以实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成本

煤炭资源本身的内在质量是客观的,但不同的开采模式、开采工艺会对煤炭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同。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和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质量呈下降趋势。但同时,煤炭产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利用方式日益多样化,用户对煤质的要求确越来越高。因此,煤炭能源的产需矛盾日益尖锐,不仅表现在数量的时空差异上,而且不断集中于煤炭质量问题上。因为,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开发成本、煤炭产品利用成本正好相驳(如图1)。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5

根据我国能源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显示,在2011~2015年,我国将重点发展新兴能源、再生能源。煤炭作为一种传统资源,一方面面临着资源紧缺、不可再生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其对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将逐步被新兴能源和再生能源所取代。煤炭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过度开采、过度生产的问题也使得煤炭行业在未来市场上出现供求失衡的情况,煤炭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正在逐渐显露。

煤炭企业市场风险现状

市场风险的研究起源于美国,最早是主要针对银行业所提出的,是指由于金融产品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的。就煤炭行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来看,主要则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销售等过程中所潜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煤炭企业实际营收与预期不一致的现象,可导致市场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整体煤炭市场行情变化、煤炭需求与企业生产不匹配、影响煤炭市场宏观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转变等。

煤炭企业市场风险表现形式

导致煤炭企业市场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而且其表征也是有差异的。从根源上来分析,市场风险主要仍是来自于整体市场的不确定和变化,比如煤炭产品的供和求,这种供求关系的改变会体现到煤炭产品价格、煤炭总体销售情况、煤炭企业账期控制、煤炭企业客户回款情况、煤炭企业客户拖欠账情况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销售价格波动。煤炭企业市场风险往往会直接体现煤炭产品销售价格方面。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煤炭企业必须是的煤炭销售收益能够较好的覆盖成本费用、帮助企业实现盈利。过度生产等问题会直接导致煤炭企业产品价格的波动,改变原有的供需关系,从而使得煤炭企业无法实现盈利、甚至出现巨大亏损的可能,这就意味着企业即将面临规模较大的市场风险了。

煤炭产品滞销。在过度生产的大环境下,对于本身资质不够完善、产品质量无法改进的煤炭企业而言,容易使得企业陷入产品滞销的困境。一方面是煤炭企业自身的过度生产,一方面是新型能源和企业提高节能资源应用的要求,煤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面临着严重的供需失衡问题,对于煤炭产品的消费结构正在日益发生变化,煤炭企业自身业绩和表现也受到滞销困境的影响。

现金流不足。由于煤炭企业过度生产和供需失衡等问题的影响,从而导致煤炭消费客户在采购煤炭产品时,容易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而使得煤炭企业产品必须调低产品价格从而获得市场份额。但这种降低价格的行为会使得煤炭企业盈利下降、企业放宽账期时间、企业议价能力受到冲击,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在账期管理、现金流管理方面面临风险,容易造成煤炭企业整体现金流不足、甚至发生大量的呆坏账。

信用危机。由于煤炭企业在交易中话语权减弱的问题,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客户有可能在交易中随意更改合同内容、减少采购总量、要求降低采购价格或者毁约,这样的行为也会导致煤炭企业的市场风险。比如当煤炭企业客户发现自身对于煤炭产品需求总量减少后,容易根据自身现阶段的情况要求煤炭企业更改合同额,而不是根据原合同进行煤炭产品采购。这种对于合同履行的不确定性,也使得煤炭企业收益方面面临着风险。

导致煤炭企业产生市场风险原因

资源不可再生导致的产品有限性。煤炭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煤,这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原材料本身的有限性也导致煤炭企业产品的有限性,也市场煤炭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也呈现出这种特征。我国自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的飞速增长,都是建立在以资源过度开发、过度生产和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因此也使得我国煤炭开采和生产的过程中,面临着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的产能、效能都不高,原材料被浪费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此外,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地大物博,也使得煤炭资源分布方面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比如山西煤炭资源就十分集中,但是在其他地方的煤炭资源就较少。以上种种因素都会使得煤炭企业在自身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方面面临着风险,可能会造成产品生产总量不确定性、销售价格波动等问题。

煤炭行业的产业链较短、副产品较少。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产品生产时,与其他制造或者资源型行业有着较大不同,即煤炭产业本身产业链较短,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都较少。受煤炭生产加工工艺技术的影响,煤炭企业之间所生产煤炭产品本质上的区别不大。因此企业在进行煤炭产品销售时,往往并不是完全依靠自身的品牌、产品质量,更大程度上需要依靠长期的合作关系、价格等去竞争,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煤炭产品也是煤炭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样的情况就使得煤炭企业在产品销售时容易造成销售过程十分被动的局面。短期内煤炭企业也无法改善自身这种产品结构不够多元化的现状,因此这一问题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煤炭企业在控制市场风险方面面临的较大问题。

宏观管控政策。由于我国煤炭资源过度开发、过度生产、煤炭滥用、煤炭企业安全事故、煤炭使用过程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已经引起各方关注,相关监管机构也十分重视,因此会阶段性关于煤炭行业、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煤炭资源开采、煤炭资源开发,甚至煤炭企业财税相关的政策。监管机构在宏观管控层面的影响,加大了煤炭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且这样不可控的因素也已经远超出了煤炭企业自身的能力范围。

煤炭企业市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0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在我国能源中首屈一指,然而因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使城市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和矛盾。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对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

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到后面、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经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而言,由于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采煤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先进采煤机械的引进使用,促使煤矿的年产量日益提高,我国现已拥有数十个千万吨及以上矿井,百万吨更是数不胜数。按此发展下去,我国煤炭资源必将迅速枯竭,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也必将越来越多。

二、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及面临的现实问题

1、行业依赖严重。煤炭资源型城市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煤炭及煤炭产业,因此对于煤炭及煤炭产业依赖严重,然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枯竭是不可逆转性的。煤炭产业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会以此为核心形成一条关联度极高的产业链,一旦资源枯竭,这条产业链断裂,那么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布局势必会被打破。

2、产业结构单一。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而言,基本都是因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兴起。计划经济体制下,因为产业发展目标单一,煤炭产区大都只追求煤炭开采数量,而缺少对煤炭资源的保护以及集约化开发管理,造成了产业结构单一,而有利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产业及可替代产业发展落后,无法形成综合发展能力。

3、经济衰落迅速。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大都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及煤炭产业,因此,一旦煤炭资源萎缩枯竭,则无法摆脱“矿竭城衰”的命运。近年的大量事实表明,我国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都经受了这一痛苦历程。

4、环境破坏严重。工矿业经济活动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型产业,尤其是煤炭开采等行业,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我国煤炭开采后,水源受损,建筑物构筑遭到破坏,城市环境遭受煤矿石、粉煤灰污染,采空区面积日益扩大,造成地面塌陷,农民土地无法耕种,村民房屋裂缝,道路河床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水资源的危机,因开采对地下水的破坏,加上煤炭对水质的污染,特别是采煤排水中的酚类,亚硝酸盐类等成分更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造成饮水困难。

5、基础设施不健全。煤炭资源型城市大都是以“一矿一城”的发展模式建立的,煤矿开采到哪里,城市就建设在哪里。所以,许多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建城条件无法满足正常城市对地形、交通、供水、绿化等方面的要求,这就大大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成本,加之很多城市当时不注重城市规划,造成基础设施不健全。

此外,煤炭资源型城市还面临许多发展局限,例如煤炭企业负担过重、下岗失业人员增多、人才缺失严重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因此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

三、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作为地方政府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着眼于地方长远利益,打破“靠山吃山”的狭隘发展思路,本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保护好现有的资源,适度开发,理性发展,本着开源节流,提高利用水平的原则,努力开拓清洁良性循环的工业发展领域,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健康和谐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2、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战略转型。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以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和非资源型企业供给结构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同时,正确发挥城市政策对需求结构的引导作用,坚持资源条件的可行性、产销双方的一致性、经济效益的择优性,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有选择地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发展新兴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开拓新型道路,推动持续发展。要以“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为目标,选择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项目及优势产业,合理规划,认真指导,同时控制好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发展,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对优势产业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审批管理,建立完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机制,走园区化集中发展的道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构筑经济竞争新优势,走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的道路。

4、打造产业联盟,增强发展后劲。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战略转型升级,煤炭资源仍然是发展的根基。要采取“内夯外扩”的策略,对内,稳定资源现有产能,不搞“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不盲目扩张,着眼可持续发展;对外,利用外部资源提高产能和产量,搞“借鸡生蛋”式的生产。特别要在重点产业领域建立产业链合作联盟,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上下游产品的协作配套,可优势互补形成规模竞争力,实现区域产业集群化。

5、根据地区实际,做大特色产业。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发掘自身的优势特色潜力,把支柱产业做精,把接续产业做强,同时培植好替代产业。要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依托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城市;依托绿色资源,壮大绿色食品产业;依托林木资源,发展能源工业;依托口岸资源,发展口岸经济;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矿产开发等。要围绕自身特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行生产、加工、贸易一体化经营管理,特别是要注重开发特色产品的国际市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特色经济带动多元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彬;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回采率;煤炭资源;开采方法;影响因素;煤炭开采量;资源浪费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D823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214-02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104

煤炭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然而,煤炭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加而日趋减少,濒临枯竭的边缘,并且已经开始威胁到了我国能源的正常供给。另外,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不是很高,据相关数据显示,煤炭采区的回采率大约在60%左右,而矿井的回采率甚至达不到50%,由此造成了煤炭资源的严重浪费。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开源节流,“开源”则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实现能源利用的多元化;而提高煤炭的回采率则成为了“节流”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高煤炭回采率将极大地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进而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

1影响煤炭回采率的因素

1.1技术因素

煤炭开采技术是影响煤炭回采率的一项重要因素,而且技术对煤炭回采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1.1就采煤的方式方法而言。由于层面的深度、地质结构等因素造成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矿区煤层赋存条件可谓千差万别,所采用的采煤方式也各有不同,有房柱式、巷柱式等相对落后的采煤方式,有普采、高档普采等相对先进的采煤方式,也有综采、综放等机械化水平较高的采煤方式。对采煤方法选择的不同,造成了回采率的不同,例如采取房柱式或巷柱式采煤方法,必然会降低回采率,而利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综采方法则能有效地提升煤炭回采率。

1.1.2就煤炭开采的设计布局而言。煤炭_采的设计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煤炭回采率,如开拓巷道的设置,选择在煤层中还是煤层以下的底板岩层直接影响着煤炭的回采率,前者虽然能够节省首期投资,较早地圈出煤炭开采面,但不利于煤炭的回采。再如,对立井和斜井的设计选择,同样影响煤炭回采率。斜井相对于立井而言,在设计布局的时候要预留更多尺寸的井巷永久煤柱,进而会造成损失量的增大,其回采率也会大幅下降。当然,影响煤炭回采率的设计布局因素还包括采区、作业面布局的合理性等。最后,就其他影响因素而言。如储量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挽救生命或挽回财产而产生的呆滞煤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炭的回采率。

1.2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中的地质因素对煤炭回采率的影响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2.1矿井所处的地质结构影响。地质构造中的褶曲、断层和节理等直接影响着煤层的开采和矿井的开拓,表现在采区、井田和作业面等的划分,井下开拓掘进系统的布置,井田开拓方式的选择等。这些地质构造的不同会影响着煤炭采挖方式的选择,有时会因地质构造复杂而做出较大的调整,如当采挖遇到断层结构时,为了确保生产安全,需要在断层两侧预留一定数量的保安煤柱,而保安煤柱的存在无疑又造成了煤量的损失,而且断层越多,造成的煤量损失也就越大,回采率也就越低。

1.2.2煤层厚度所造成的影响。煤矿价值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便是煤层的厚度,它不仅决定了采挖的方式,而且在采挖过程中煤层发生变化,如增厚或变薄、尖灭、分叉等情况时,将会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采挖方案和设计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炭的回采率。

1.2.3矿井水文环境的影响。由于矿井的深度少则几百米,多则上千米,地下水文环境复杂多变。这给采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防止矿井内的突水隐患,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水治理,如采取防、疏、排、堵、截的综合治理措施,而这些措施的采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后的回采率。

1.3人为因素

由于当前我国煤炭产业市场的集中度不是很高,使得行业内的竞争尤为激烈。另外,由于前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不是很完善,造成了煤炭企业忽视国家能源战略大局,各自为政,着眼于短期利益,从而放弃了回采率的提升。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炭市场的需求量在逐步增加,这促使了一些企业跻身到煤炭开采行业。虽然国家为规范煤炭开采行为设立了严格的行业准入门槛,并采取了各种监管措施,但在现实中无证开采、越界开采、乱挖滥采、采富弃贫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煤炭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对煤层进行“采厚丢薄”的开采方式,即便是符合开采条件的薄煤层,但因其所创造的利润不高而被抛弃,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还有些煤炭企业采取“吃菜心”的开采方式,对那些煤层较厚的优越采区,抛弃顶煤和底煤,吃掉中间煤层,从而造成了煤层的永久性破坏,丧失了回采的可能性。

另外,在税收征收方面,虽然当前我国对煤炭企业的资源费征收是按照企业极差收益,设立了浮动税额。在实际操作中,对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征税额呈递减态势,然而就三类不同等级的煤矿而言,其回采率又是呈递减的情况。这种征税制度忽视了煤矿回采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乱采滥挖之风。由此可见,市场监督的力度和国家税收政策的合理性,成为了影响煤炭回采率的重要人为因素。

2提高煤炭回采率的具体措施

2.1技术层面措施

从技术层面提高煤炭回采率是一项较为直接有效的举措,提高煤炭回采率要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

2.1.1在前期勘探阶段。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勘探手段,借助三维地震勘探仪器,提高储量勘探的级别和精度。在预定区域充分利用瞬变电磁法、坑透等先进物探技术,对地质结构和水文环境开展精准探测,以便为将来的开采方案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工作面巷道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煤层厚度的勘探、检测,以合理设置巷道宽度和长度,为采挖设备的选型提供参考,从而减少对顶煤和底煤的损失量。

2.1.2优化设计,合理布局。在做好了前期勘探工作之后,便是对煤炭开采的具体设计工作,在进行设计布局时应充分考虑煤炭回采率问题。在保障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合理设置保护煤柱和隔离煤柱,尽量采取共用煤柱和重叠煤柱的方式,尤其是在区域边界处可采取共用煤柱方式,以减少浪费,从而避免因煤柱设计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煤炭损失量增加的情况。另外,应根据勘探数据科学合理地选择采煤方法和采挖设备,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底煤和顶煤的损失量。同时,及时跟进煤炭开采技术前沿,积极引进和研究小煤柱和无煤柱开采技术,充分借助先进科技减少煤炭损失量,提高回采率。在进行作业面的设计布局时,应充分考虑作业面的尺寸大小,参照国外经验合理拓宽几何作业面有利于提高煤炭回采率,同时还能减少煤柱的使用数量。因此在进行作业面布局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空间,合理设计尺寸,打造几何体作业面。

2.1.3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开采方法。根据采取区域的不同情况,合理选择开采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如煤层厚薄度、煤炭赋存状态等,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就煤层较厚的开采区域,可采取分层开采的方法,在对一层开采完毕之后,配合综采工艺实现煤炭资源的有效回收;就煤层较薄的开采区域,可利用分层走向长壁(炮采、机采)的方式,开展采挖作业;而就煤层赋存状态不是很稳定的区域,可采取水采和长孔爆破的技术,开展采挖作业。总之,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要遵循提高回采率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选择开采方法,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2.2管理层面措施

煤炭开采的管理对于提高回采率而言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以规范煤炭企业的开采行为,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

2.2.1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行业自律。国家法律制定部门,要对当前我国煤炭回采率的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制定或修改法律规范。将一些回采率的硬性标准纳入到强制性法律规范体系当中,对于严重浪费煤炭资源,造成回采率极低的煤炭企业可纳入到刑法管控范围之内,对相关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从行业自律的角度而言,煤炭行业要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积极制定内部行业标准,通过行业自律的形式,规范煤炭企业的开采行为。

2.2.2要建立健全煤炭回采率监管体系。监管部门要积极制定关于煤炭回采率的监管制度,结合法律法规和行业纪律,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和储量监管机制;建立矿山储量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煤炭资源储量统计机构,对煤炭资源进行储量评估和回采率监管;进一步提高煤炭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企业进入资格,对于那些不符合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积极鼓励回采率高的煤炭企业,做到赏罚分明;积极探索煤炭企业回采率年审制度,通过年审的形式,督促煤炭企业提高回采率等。

2.2.3要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针对煤炭回采率问题开展专项税收优化研究,提出更加符合调动煤炭企业提高回采率积极性的税收政策。在资源税征收过程中,应将煤炭资源的回采率纳入到计税标准内,对于回采率高的企业可采取不同的计税政策,给予适当的优惠以此增强煤炭企业提高回采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4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层面对回采率的重视不足以实现回采率的全面提升,毕竟具体贯彻执行的是一线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因此,企业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提高员工对煤炭资源回采率的重视,通过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鼓励员工提高回采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对煤炭开采过程的监管力度,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预设方案开展作业,不得随意更改设计、扩大煤柱边界等。

参考文献

[1]任传鹏,丁日佳,李上.中国煤炭回采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煤炭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的煤炭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煤炭生产量超过了煤炭市场的容量,煤炭经济产业增长速度减慢,企业发展的重点与核心应该是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好产业升级工作,煤炭资源是煤炭经济发展的根基,应该对这方面有一个充分了解。

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程度及前景

煤炭资源开发程度侧重于现在不同区块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勘查资源量部分占全部资源量比重能够反映勘查程度高低,因此应该区分清楚程度低的与程度高的。根据一系列的调查与数学计算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的深部煤炭地质勘查程度总体表现是:华北、东北以及内蒙古东部的勘查程度较高,其他省份的勘查程度较低或者是没有勘查工作。在上述这几个大的分区中,五个省份的勘查程度最高,有辽宁、吉林、苏北、山东以及皖北五省区,河北河南等四省较高,内蒙古东分区最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程度具体情况是:黑吉辽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华南次之,甘青分区与滇藏分区开发程度低,煤炭开发程度最低的仍旧是蒙东地区。煤炭资源前景反映了不同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在时间方面的长短差异,煤炭资源前景又分为较近时期与较远时期的资源前景。通过一些数据,我们能够得出:在未来较短一段时间内,我国三个分区的煤炭资源前景比较广阔,分别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陕西山西分区以及北疆分区;黄淮海分区与云贵川煤炭资源前景次之,资源潜力还行,但是黑吉辽分区以及甘青分区的资源前景是比较暗淡的,华南分区以及滇藏分区几乎没有资源前景。

二、我国煤炭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煤炭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趋势

我国煤炭经济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结构与发展模式出现了转变,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性质,加之国家对高能耗产品的限制性生产,煤炭需求量也逐渐下降,煤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煤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推广洁净煤技术,进行煤炭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促使煤炭从单一产品、低质量向多品种、高质量转变,发展清洁煤产业。我国的煤炭经济产业顺应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潮流,已经进行了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革,表现出了很强的煤炭结构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煤炭洗选。我国工业化初期的煤炭经济发展方式非常粗放,没有洗选过程,之后的消费者虽然提出了一些要求,洗选的煤炭有了一定比例,但总的来说洗选煤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上世纪80年代,主要产煤国对煤炭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积极响应环境保护立法的要求,使得洗选环节成为煤炭生产的必要程序,一些发达国家的煤炭原料清洗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比例。我国的煤炭经济也又原来的粗放型向知识集约化方向发展,有效提高了煤炭燃烧效率,煤炭清洁技术得到了充分的产业化。我国在优化煤炭资源结构的同时,也在矿区开采了一些煤共伴生矿物资源,例如铝矾土、煤层气等等,也开发了一些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煤炭资源结构优化还体现在延伸其产业链,使得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产业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规模经济,积极开设经营煤炭相关的多元化公司,形成一套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如太原煤气化公司就是这样一种经营模式。

(二)煤炭经济产业要素市场化趋势

我国煤炭资源管理在内容上可以划分为资源性管理与资产化管理,两者具有不同的管理内容,资源性管理更加注重煤炭资源的物质形式管理,管理内容主要是:资源权属管理、增存量管理等等,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通过行政化手段来实施资源性管理,这种形式的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权属不清楚,煤炭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这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但是煤炭不同开采主体间的产权关系并不明确,因此煤炭产权归属权就成为了一个争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方法手段,将煤炭资源由原来的计划生产与销售变为市场化生产与销售,首先对评估煤炭资源价值,之后对其实施市场化与资产化。煤炭资源管理的资产化管理,是一种具有更强市场化特质的管理模式,这里的煤炭资源直接就是一种商品,商品进人社会进行再生产,并获取收益,实现资源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实现其收益最大化,煤炭资源管理也在向着市场化方向转变。煤炭产业的市场化另一表现就是资本的市场化,我国以往的煤炭资金多数来源于国家财政支持与投资,煤炭企业也从银行中贷款以支持其煤炭生产与运营,所欠债务也是比较多的,这种资本借贷融资方式下,我国多数国有重点煤矿资产负债率较高,融资的成本与风险也是比较高的,煤炭企业竞争力下降。我国后来资本市场发展发育加快,出现了各种融资渠道,例如股票、债券以及基金等等,这些都为其发展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煤炭产业经济资本向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

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而特殊的产业,为我国的能源保障做出了一定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产业结构都出现了调整与升级,煤炭产业也不例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煤炭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煤炭产业要素日益市场化,发展更加注重内在质量与素质,发展更加顺应时代潮流。

参考文献:

刘虹.煤炭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与建议田.宏观经济管理,2012(05).

徐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及其途径田.湖北社会科学,2022(09).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煤矿储量管理现状现存问题改进举措分析

1引言

作为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煤炭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因此煤炭开采工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面积广,且各类煤炭资源的赋存条件差异较大,给国家对煤炭资源开采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使得我国煤炭资源开发长期存在着开采浪费、超采盗采的现象,对煤炭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加强煤矿储量管理工作强度,保护现有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延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年限和服务年限。

2煤炭储量管理现状

当前大型煤矿的储量管理较为规范,一般由煤矿集团总部下设地测部或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下属的各矿山地测科负责煤矿储量管理工作,地测科设置储量组负责矿山资源储量的动态监测和储量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是对回采工作面的开采进度、采面高度、煤层开采厚度等情况进行现场观测分析和数据收集整理,然后以生产矿井为单位,汇总数据后逐月上报集团总部储量主管部门,最后定期由集团总部上报国家相关部门。逐级上报的机制使得国家煤炭资源管理部门能够获得现场最原始的资源利用数据,有助于国家精准把握国家煤炭资源储量开发利用动态。

3煤矿储量管理现存问题

(1)煤炭资源保护意识淡薄。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许多煤矿为了追赶产量、短期内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对资源开发采取了挑肥拣瘦的策略,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开采设计方面,不按资源开发利用最佳方案逐层开采,而是挑选经济价值高、易于开采的煤层,从而造成了部分煤层由于上下煤层已经开采而难以进行开发;其次是在工作面布置时不严格按照规定留设煤柱,而是优先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开采,从而留下诸多边角块段和孤岛煤柱难以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后是在开采过程中,不严格执行上级部门批复的停采线规定,一旦遇到构造较复杂区域,提前弃采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2)煤矿储量划分不合理。煤矿资源储量的评估标准主要为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但是在矿山实际生产中,一方面设计的各类煤柱为不规则边界,另一方面矿区生活区范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使得生活区与生产区相互重叠,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无法开采,造成了资源的人为浪费。(3)生产工艺的限制。按照资源储量估算标准要求,煤厚大于0.7米的煤层都应计入可采储量,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综采机械的设备高度在2.0米左右,因此较薄煤层的开采势必会混入大量的矸石,使得同时部分煤层因顶底板岩性过于特殊也难以进行开采。工艺的落后制约了大量煤炭资源的有效开采。

4煤矿储量管理的改进举措

(1)强化保护资源意识。利用纸媒、网媒等各种新闻媒体,进行煤矿资源保护的宣传各种,引起社会公众对保护煤矿资源的关注与重视,并形成自觉保护资源的意识。煤矿企业各级领导要将煤矿资源保护列入到企业议事议程,保证各级的煤矿储量管理工作者能够有效开展煤矿储量管理工作,使广大煤矿开采者充分了解保护煤矿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避免使用落后工艺开采和无序开采行为在煤炭利用领域的滋生。(2)健全煤矿储量管理机制。针对当前煤矿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需要煤矿管理人员高度重视资源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制度上入手,健全煤矿储量管理机制,强化资源储量利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不因设计浪费资源、降低开采资源损耗、严格监管开采过程中随意丢煤现象,从技术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层面提升储量利用效率。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开采行为,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制止并上报相关部门,改进开采方法,储量管理人员应多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煤炭开采现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储量管理策略。(3)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煤矿资源回收利用率。我国的采煤技术还不够发达,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积极的改进。在采煤方法上,针对一次性能够采全厚的煤层,引入综采机械设备进行开采,提高回采效率;针对不能一次性采全高的煤层,引入综放机械设备进行开采,开采之后利用放顶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开采厚煤层,提高回采率。(4)采用新技术,挖潜“三下”煤炭资源储量。我国煤矿“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压煤比较普遍。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压煤总量约138亿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近90亿吨。随着村镇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压煤量远高于这一数字。当前范各庄矿业分公司三下压煤达到10500万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8880万吨,水体下压煤1350万吨,铁路下压煤270万吨;三下压煤占保有资源量高达36.9%。在当前资源趋紧、接替紧张的情况下,合理开采三下压煤意义巨大。范各庄矿业分公司积极采用减沉注浆等新技术,进一步优化公路桥、铁路桥下开采方案,在保证地面运输公路及铁路稳定性的前提下,累计开采公路桥下2180(6-1)工作面煤量96.7万吨,铁路桥下2180(9-13)五个工作面煤量325.3万吨,在解放“三下”煤炭资源储量、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

5结语

随着国家对煤炭资源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各矿区煤炭资源可采储量的减少,各生产矿井已经开始加强对自身煤炭储量的管理工作,积极从改进生产工艺和优化开采设计等方面提高工作面回采率和矿井回采率,减少开采损失和设计损失,积极寻求三下压煤的挖潜方法,以实现资源储量的有效利用,这对推动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从全国范围来看,煤炭资源的开发依旧处于粗放的阶段,煤炭资源的开发技术在国际上也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这些都需要煤炭资源管理技术人员立足岗位,进一步探索优化煤炭资源管理的途径,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吉洋,刘子春.关于矿山储量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46-246.

煤炭资源的重要性篇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持续增长态势,其中,煤炭能源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70%以上的能源。但由于成本缺失.我国煤炭资源价格扭曲现象明显,资源价值长期以来不能得到充分补偿。造成在经济增长的背后.煤炭资源浪费及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走出这一困境,必须进行改革和制度创新,开展煤炭资源补偿,妥善解决煤炭资源成本缺失问题,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

一、文献综述

矿产资源补偿.从社会角度看就是矿产资源生产和再生产问题,从企业内部看,就是成本补偿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理论界关于矿产资源的价值构成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资源地租理论。该理论认为,矿产资源的价值表现为资源所有权对矿产资源的租金,矿产资源的租金体现了矿产资源的价值,是矿产资源使用价值上的“国家所有权垄断”的体现.其形式包括征收矿产资源使用费、资源税等。二是资源耗竭理论。该理论认为,矿产资源具有耗竭性特征,即不可再生性。从这一理论出发,要求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解决好矿产资源耗竭性补偿问题,亦即解决代际间资源配置和利益共享问题。三是外部性理论。矿产资源具有准公共品的属性,其外部性表现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从这一理论出发,在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上,就应该解决外部经济性区域对外部不经济性区域的补偿问题。这三种理论各有侧重从而也就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质,从这些理论出发,在确定一种具体的资源的价值时。既要从所有者具有的所有权角度考虑其由于具有对资源的独占地位而应获得的对资源开采利用的收益,同时也要考虑资源的稀缺性补偿和对外部不经济的消除成本因素。从企业成本补偿角度看,目前西方会计界的看法是,矿产资源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四类闭。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有学者从大循环成本理论的角度,对自然资源成本的构成问题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生成成本、再生成本、恢复成本(或称环境成本)、替代成本、服务成本(或称生态成本)五类翻。煤炭资源是存量有限的非再生自然资源,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虽属非共享资源,但具有潜在的共享特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性等因素是导致资源配置市场失灵的原因。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纠正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只有在全面认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本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煤炭生产价格形成机制,以完善的市场为导向,以政府的合理调控,尤其是公共财政政策作为手段进行煤炭资源有效配置,才能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改良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及其税费政策

我国煤炭资源的配置和价值补偿经历了从计划配置、无偿使用到市场配置、政府调控、有偿使用的曲折转变。至今这种转变还在进行中。

(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2004年煤炭产量达19.56亿吨。煤炭资源在我国的能源政策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预测。即使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稳健的替代能源政策。到2050年,我国的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也将在40%以上。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但现阶段,在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1.资源配置不合理

据了解,目前我国拥有各类煤矿2.8万多座,其中国有大型煤矿2000多座,我国现有乡镇和个体小型煤矿2.6万多处,是世界各国煤矿数量之和的7倍以上,中小煤矿企业过多,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浪费大。

2.安全生产问题较为严重

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问题较突出,煤矿企业特别是中小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存在历史欠账。百万吨死亡率较高。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煤矿塌陷面积已达40万公顷,矸石累计堆存所占面积为1.6万公顷。煤炭开采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较严重破坏,每年排放的矿井水达22亿立方米,选煤废水4000万吨。我国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70%的颗粒物排放均由燃煤造成,已造成我国30%的国土面积受酸雨的影响。

(二)我国现行煤炭资源税费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

按国际惯例。煤炭资源税费体系主要是以政府收费为主,通过征收具有政府收费性质的权利金,辅以准收费性质的矿区租金和入门费(红利)的方式调节煤炭资源配置和补偿。我国是税费并存,共同调节,即征收资源税,同时又征收具有收费性质的资源补偿费、矿区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

1.我国现行煤炭资源税费政策

与西方欧美国家较为简明的煤炭资源税费体制比较,我国的煤炭资源税费则相对较为复杂。

(1)煤炭资源税。煤炭资源税是一种从量税,现行税率为0.3-5元/吨。国家作为煤炭资源的所有权人,对经营应税煤炭品的企业、个人。无论其性质、规模、开采条件、矿藏丰度如何,都要征收资源税,满足煤炭资源的价值补偿要求。现行资源税己成为我国现阶段资源价值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煤炭资源补偿费。资源补偿费实行从价征收,计征依据是煤炭品的销售收入。征收标准随资源品的种类而异。我国煤炭资源补偿费的征收主体为采矿权人,征收对象为脱离自然秉赋状态的煤炭品,但对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的某些领域,如从废石中回收煤炭品等可以免缴资源补偿费。从我国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和使用方向看,资源补偿费具有明显的资源耗竭性补偿的性质,体现的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资源的跨代间价值补偿的要求。

(3)煤炭资源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煤炭资源探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自己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价款。煤炭资源采矿权价款是指国家将自己出资勘查形成的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价款。

(4)煤炭资源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两费是进入煤炭资源勘探和开采领域的最基本特许费用,是矿业权人为获得相应的特许权而向所有人支付的一种特许费,其本质是矿区土地的租金,是对矿区资源价值进行补偿的一部分。征收两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避免闲矿区土地的闲置不用;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资源补偿费标准过低的不足,减轻资源开采过程中的负外部性。

(5)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专门用于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取煤炭企业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主要精神是,政府对煤矿环境和矿山生态恢复进行评估后,按照基本恢复矿山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原则提出具体的恢复目标和要求,要求煤炭企业按煤炭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列入企业成本,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缴入地方财政指定的银行账户专款专用。专项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6)排污收费制度。2003年出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新的排污收费项目包括污水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和噪声超标排污费。与过去相比,新的排污收费制度按照污染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污染当量计征,并提高了征收标准。

2.我国现行资源税费政策存在的问题

(1)有关资源税费标准过低。如排污收费,2003年以后收费标准虽有所提高。但还不足以弥补当期的污染治理成本,更不用说对过去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弥补了,并且尚有部分污染源依然还未纳入到排污费的征收范围内。过低的煤炭资源税费标准,一是导致国家煤炭资源所有权得不到充分补偿,国家财政收入流失;二是资源税费无法反映煤炭资源的真正价值,其经济杠杆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三是煤炭企业资源品成本构成缺失,造成煤炭价格过低。推动企业低成本扩张,导致企业暗亏严重;四是企业和个人获取矿业权的经济成本过低,导致资源开发领域中小企业过多,资源分割较严重。影响资源利用整体效益。

(2)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缺陷。如煤炭资源价款制度,“双轨制”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约15万个矿业权中仅有2万个左右是通过市场机制取得的。此外,探矿权采矿权评估制度建设滞后,也影响探矿权采矿权价值实现。

(3)一些重要税费政策缺失。一是国家煤炭资源贮备制度还没有建立,影响能源和经济安全;二是平衡资源输出和输入地区利益的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不利于消除资源开发的外部性影响。

(三)现行资源税费政策与煤炭开发存在问题的相关性

由于受现行资源税费制度的缺陷影响,我国现阶段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具有突出的“不完全成本”特征,煤炭资源品价格中与资源价值补偿相关的成本计提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直接补偿相关的成本计提不足。如价款制度缺陷明显,矿业权取得上还存在“双轨制”,矿业权一级市场上的招、拍、挂制度在现实中实行的也不够理想,企业或个人获取矿业权的进入成本较低,煤炭资源价值的直接补偿在制度上得不到充分保障。二是资源价值的消耗补偿和环境补偿不足。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税费中与煤炭资源消耗补偿和环境补偿有关的煤炭资源补偿费、资源税、排污收费等不仅都存在标准低的问题。而且像煤炭资源补偿费、排污收费等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征收困难和征收不足等问题,提取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2006年以后才建立,并且还处于试点阶段。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与资源消耗补偿和环境价值补偿相关的成本计提不足。这反映到煤炭资源品成本构成中,必然体现为资源品成本构成缺失,再加上国家对电煤价格的控制压制了这一部分资源品价格的上涨要求,煤炭资源品价格形成机制被扭曲。

可以看出,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如环境问题、安全问题、资源配置问题等,都能从税费政策缺陷导致的资源品不完全成本定价制度上找到其内在原因。

三、煤炭成本缺失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源困局和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在煤炭资源价值理论、煤炭资源耗竭理论以及外部性理论等的影响下,煤炭价值补偿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

(一)我固煤炭企业现行成本构成

我国煤炭资源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上缴国家的各项资源税费。包括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矿区使用费、排污费等,其中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矿区使用费主要属于使用者成本,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属于直接成本,排污费属于外部成本。第二类是各项专项资金,如维简费、安全保证金等。第三类是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本,包括各种原材料支出、勘探费用、电力、折旧基金、人工工资、福利基金等。

(二)完全成本理念下的煤炭企业成本

所谓“完全成本”,是在资源价值理论支持下,为使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得到全面补偿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资源产品成本概念。对资源企业而言,其资源产品的“完全成本”应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直接成本,即资源勘查、开采、加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支出。如我国现有资源税费体系中的勘探开采费用(对应两类价款)、人工成本等属于这一部分第二,资源耗竭补偿成本(代际成本),又可称作使用者成本.主要是对资源价值的直接补偿,如矿区地租等。第三,外部性成本(环境补偿成本),主要用于补偿、消除资源开采对环境的损害。下面以“完全成本”理念为支撑,探索煤炭企业应具备的完全成本构成。

1.煤炭使用者成本

煤炭资源使用者成本,实际上是对煤炭资源耗竭的补偿,在国外主要表现为权利金,在我国主要包括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权补偿费等。

2.煤炭生产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在煤炭资源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煤炭资源勘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煤炭开采所发生的费用。

(1)煤炭资源勘探费。我国新增煤炭资源的找矿普查和必要详查费用由政府负责。详查和精查费用由矿业权人负责。资源勘查成本差别很大,据经验推算,我国煤炭资源详查和精查成本平均吨煤1元左右。按资源回收率40%测算.吨煤承担资源勘探费2.5元左右。

(2)探(采)矿权价款。我国长期以来煤炭成本中不包括煤炭的矿业权价款。由于矿业权取得上“双轨制”的存在,至今大部分企业实际还没有缴纳价款。

(3)煤炭生产企业工资性成本。煤炭是高风险、高劳动强度产业.煤炭生产企业的工资性成本应该包含矿工的各项劳力补偿和劳动保障:一是煤矿采掘工人、熟练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二是煤矿职工艰苦岗位津贴,如煤矿井下津贴、班中餐、夜班费等:三是煤矿企业应承担煤矿职工的各项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费用。

3.外部成本

外部成本主要指保护和治理矿区的环境成本f包括煤矿转产成本和安全生产成本)。可分为环境预防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环境预防成本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环境资源保护目标,在煤炭生产之前或过程中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构建并运营环境保护工程设施而发生的成本。环境损失成本是指因环境破坏、资源枯竭而产生的企业内部损失和企业外部损失。

煤炭环境成本具有较为突出的行业特点。从目前煤炭环境成本的构成范围来看,环境成本补偿不足,需要结合煤炭再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煤炭环境成本的特点,对煤炭环境成本进行完善。

四、煤炭资源成本补偿的政策建议

煤炭作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与石油、天然气、水和土地等一样,其价格很难做到完全由市场来定价,必须加强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永续利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构建煤炭企业完全成本

构建企业完全成本,逐步建立起以完全成本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供需双方协商定价和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是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价值充分补偿.环境有效保护,生产安全有序的必然选择。

1.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影响煤炭企业成本涉及的常规项目主要有材料、工资、福利基金、电费、折旧、井巷工程基金、大修理基金、地面塌陷赔偿费、排污费、维简基金、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资源税等,成本很不完整,存在较大缺失。为此,要完善现行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建立企业完全成本制度,使包括外部成本在内的各种成本向煤炭价格内部渗透,将煤炭开采的矿权取得成本、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安全生产成本以及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等列入企业成本核算范围。通过外部成本内部化,社会成本企业化。逐步建立起以完全成本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供需双方协商定价和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2.对煤炭资源价值进行充分补偿

(1)提高部分资源税费标准。适当提高煤炭资源补偿费费率,探索建立煤炭资源补偿费浮动费率制度,充分体现国家对资源性资产的收益权。适当提高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费标准,完善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逐年递增机制。提高资源税税额,并将资源税由按销售量计征改按储量计征。

(2)改革煤炭资源税费体系。可以参照国际惯例,建立以权利金为核心的资源税费体系:一是将“煤炭资源补偿费”、“矿区使用费”和“资源税”合并统一征收权利金,适当提高权利金费率水平,由目前的平均1.18%提高到8%左右。二是将“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更名为“矿业权出让金”。要通过招、拍、挂等市场方式实现探矿权和采矿权价值,防止人为压低进入门槛。三是将“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更名为“矿地租金”。“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相当于一种最低权利金.不管是否进行勘查活动,只要占有矿业权就应当征收,避免矿业权人闲置不用。

3.强化外部性治理成本的提取

(1)改进排污收费制度。一是立法明确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尽快出台煤炭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办法及配套政策,对煤炭排污总量控制的目标、总量设计、调查检测、总量分布、适用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实施排污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可采取招标、拍卖或政府定价等方式有偿出让,形成排污权的一级市场。对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范围和交易方式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排污权在二级市场上能够正常交易。建立企业减少排污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减少排放、积极出售排污权的企业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三是逐步提高现行排污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切实做到污染者必须付费.重污染者必须多交费。改变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或治理成本问题,促使企业参与排污权交易。

(2)建立环境治理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应尽快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合理分担环境成本的方式建立起矿区环境和生态恢复机制,推进彻底治理。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引入社会资金进入,通过让社会投资者分享治理后的土地使用权等权益的方式换取相关环境治理和恢复资金投入。对不属于煤矿企业职责或煤矿企业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的问题,由政府根据财力分步解决。

(3)调整资源税收政策。一是加快煤炭增值税改革,尽快将煤炭生产型增值税转换为消费型增值税;二是开征或提高高耗煤、高污染产品的消费税目和税率.减少煤炭资源消耗和排污水平;三是改革资源税税制。变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同时提高资源税税额标准,抵制对煤炭资源的粗放型开采和利用;四是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和关税政策,对煤炭出口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优惠;五是鼓励煤炭企业对废气、废物、废料实施回收循环综合利用。对此免征或减征增值税。

(4)完善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大安全费用的提取,规范安全费用的使用。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安全保障资金渠道。二是要提高煤矿伤亡人员的赔偿标准,建立规范的工伤保险体系。三是加强工伤险制度建设。国家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建立更为规范的工伤保险体系,企业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及时足额的工伤保险。四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可提前向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征收一笔费用,交由财政监管,事故发生后用于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5)建立衰老煤矿企业转产资金制度。加快资源枯竭和扭亏无望的国有大中型煤矿关闭破产政策实施步伐,为从政策上支持这些企业实现行业平稳转移和妥善解决关闭破产煤矿遗留问题,建议专门设立衰老煤矿企业转产资金。

(6)建立对煤炭资源生产地的补偿机制。一是征收矿业城市补偿费。建立对煤炭资源生产地的横向补偿机制。二是设立国家生态补偿基金,建立对煤炭资源生产地的纵向补偿机制。同时,还可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煤炭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地区为保护环境对煤炭资源暂不开发而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给予补偿。

(二)完善煤炭企业外部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资源的配置及其价格形成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实现通过市场机制发现煤炭资源真实价值和实现其充分补偿的必要条件。

1.逐步解决煤炭价格“双轨制”问题

加快推进煤价与电价的联动改革.协调好两个行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逐步解决煤炭价格“双轨制”问题,实现煤炭价格并轨运行,使煤炭价格能充分体现其完全成本。可考虑设置五年左右的改革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对物价水平影响较大的用煤大户(如火电企业)给予扶持措施,帮助其缓解煤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同时,可考虑通过动用财政补贴政策对相关弱势群体进行直接补贴,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2.完善煤炭资源产权流转机制

(1)明晰煤炭资源产权关系。可按照政企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煤炭资源勘探出资人与煤炭资源勘探企业法人、矿业生产经营法人财产制度,并对这种财产权予以明确的法律保障。

(2)完善煤炭资源产权交易的两级市场。从煤炭资源产权交易形式看,煤炭资源产权交易市场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组成。煤炭资源具有明显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必须引入煤炭资源使用权通过市场竞争有偿获得的产权安排制度。煤炭资源产权一级市场必须由国家垄断,在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前提下,对煤炭资源应采取招标和拍卖的方式出让,促进煤炭资源产权市场化。对煤炭资源产权交易的二级市场,必须严格规范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出租、抵押等市场交易规则、程序;明确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退出机制:明确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权利义务;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中的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等。

3.加强小煤矿治理

针对我国小煤矿的特点,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严防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二是限期关闭年生产能力在3万吨以下(含3万吨)的矿井以及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三是提高准入条件,严格控制新、改、扩建矿井的规模和数量。在采取上述行政手段的同时,为配合小煤矿的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要研究制定相应的财税经济政策加以引导;一是要完善相应的退款、退费制度;二是对关闭的合法小煤矿,按照核定的矿井生产能力为依据,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三是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转产扶植、结构调整、就业培训、困难补助等经济政策和鼓励政策;四是在通过“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等方式推进煤矿企业内部进行资产整合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煤矿购买整合。

4.加大财政勘探投入

为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应建立和完善煤勘基金(周转金)制度。在初期,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预算内安排支出,国家矿业权有偿出让收入,中央矿山企业和地勘单位应缴纳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折股后的股权以及股权变现和红利收入。基金建立后。应逐步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投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投入机制。煤勘基金应重点用于支持国家与地方加大对煤炭资源的预查、普查和必要的详查,从根本上解决煤炭勘查投入和煤勘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