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建筑业市场调研十篇建筑业市场调研十篇

建筑业市场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49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1

【关键词】建筑市场;高职建筑;专业人才

一、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民生工程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建筑业将会走向相对平缓的发展态势。未来几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从消费结构上看,建筑业是最急需发展的产业;从城市化进程来看,社会对住宅的需求量很大,建筑业的市场空间相当大。

建筑行业的发展与改革,需要大量服务于一线生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的支撑。而建筑行业的高职毕业生将会成为行业改革浪潮中最坚实的后备力量。

二、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成果

针对我院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建筑业及相关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从事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电算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图形图像处理、建筑企业网站建设与网络管理等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据这一培养目标,调研组针对企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走访企业20余家,发放调研表100多份,通过整理得出下列结论:

(一)建筑私需要大量踏实肯干、服务于一线有技术、有能力、有思想的人才。用人单位不在乎学生学历的高低,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的职业素质,用人比例相对国企而言每年人数大幅度增加,而进入私企的门槛相对国企而言要低很多。学生进入私企后发展的空间相对国企更大一些,晋升的机会更多一些,学生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得以实现。从图表1可以看出私企和国企晋升年限的差异。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的灌输学生的就业理念,改变学生重国企而轻私企的固有就业模式。

图表1

(二)针对企业对相关岗位的需求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企业对施工技术员、造价员、档案员、质检员等人员的需求呈一定的上升趋势。尤其是毕业三年以后的学生尤其受企业的青睐。

(三)企业对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1)应掌握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具有完成工程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能力;(2)应掌握建筑工程定额及建筑工程造价基础知识,具有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能力;掌握预算软件基础知识,具有借助于软件完成工程造价计算及招投标文件编制能力;(3)应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小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4)掌握建筑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处理简单质量问题的能力;(5)应掌握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基础知识,具有编制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管理的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合同纠纷;(6)应掌握建筑工程图识读及相关施工技术知识,具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7)掌握建筑CaD基础知识,具有借助于计算机绘制建筑图的能力;(8)能够运用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解决工程实际遇到的争议、纠纷等;(9)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10)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11)具有对新的技能与知识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12)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能力。

针对企业对高职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通过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结合建筑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7个职业目标岗位,其中前6个为核心岗位。(1)建筑工程资料员:应用资料管理软件等工具进行工程项目资料、图纸等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2)建筑工程电算化造价员:应用造价电算化软件编制与审核建筑工程造价及招投标文件。(3)建筑施工员、技术员:应用施工技术知识在施工现场具体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关系。(4)建筑质检员、合同员:应用建筑知识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5)电脑图像设计处理人员:应用电脑进行建筑效果图设计、处理、制作。(6)网页设计制作管理人员:根据需求提出设计方案,进行网站框架设计、美工、脚本设计、动态页面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还包括:网站空间、域名的申请;网站维护、更新件。(7)电脑文员:应用常用软件进行现代办公处理与信息管理。

三、相关岗位毕业生调研的成果

通过问卷调研、电话访谈等方式对2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调研,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调研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可以找到教学中的不足,提升学校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整改,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可以很好地找到教学和学生实际就业所需知识的衔接点,为今后教学的提升和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

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如图表2所示),毕业生通过实际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程进行对比,可以很清楚的谈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很多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就业意识差,忽略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甚至学生间流传着学习的东西以后工作都没用的错误意识。还有毕业生提出学校应加大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让专业课程和就业知识更加接轨,加大实训课程的力度,加快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变传统式的教学模式等。

结合企业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将建筑信息化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能力、建筑工程造价电算化能力、建筑图形图像处理能力、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能力等职业能力,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能力进阶规律设计课程体系。

图表2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2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县建筑业的产业结构状况,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市场分布与发展潜力,进一步做好建筑业管理工作。近期我局对辖区内的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有生产业务的4家,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2家。20xx年我县建筑业产值为24121.05万元,县属4家建筑企业的产值为14258.16万元,占到了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9%,其中**县葵山红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20xx年的建筑业产值为12280.74万元,占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1%,占县属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86%。由此可见,大企业对整个行业的支柱作用。总体来看,整个建筑业的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施工产值也在稳步提升,但是对于利润率的增加却相对缓慢。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冷静地查找发展的差距,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吃不饱”---虽然我国发展已进入快速阶段,建筑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有的企业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干,这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我县的四家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2、企业在承接工程的时候招投标不规范。现在的施工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但是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其往往可以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这也造成大型单位优势转化为了劣势,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3、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建筑业普遍存在施工方垫资的现象。企业要想运转正常,资金流动要有保障,但是过多的垫资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再加上投资方或多或少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靠银行的高息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转,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变薄,甚至下降。

4、建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垫支拖欠工程款较为突出。近年来,为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和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当前,建筑市场最突出的就是垫资、拖欠“两把刀”。(1)垫资。工程款垫资已成为建筑市场的普遍现象。如果不垫,企业就揽接不到工程,揽接不到工程就意味着企业无从发展,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大量开工建设的政府、开发区的工程项目,大多由施工企业直接垫资。有的为了避开监督,合同主体双方研究对策,在签订正式合同背后又补签“黑白合同”或“阴阳合同”。这样,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2)拖欠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后需缴纳质量、安全等保证金,而建设方却没有相应的信用保证。工程竣工验收时,业主一般只付总价款的60%,最好的只有80%,少说也要拖三年,甚至更长。在清欠过程中,有的施工企业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不敢如实上报实际清欠情况,从而出现“网上清了、实际还欠着”,或者是“明清暗欠、前清后欠”等现象。由于建设方工程款不到位而引发的拖欠民工工资时有发生,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值得关注的是,“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现象仍很严重。

三、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机制

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运行规定进行市场平等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消除工程款回收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使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力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应站稳本地的市场,不断拓展外地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政府应做好对本地企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力量的有力支持,最大能力的保护好本地企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当前面临突出的“就业”、“三农”等问题的新形势下,建筑业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市场体系不完善,建筑市场的规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市场秩序、质量管理、建筑节能推广、资质管理、劳动安全监管、建筑工人权益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改革和人才教育培训等都需要政府加强指导、扶持和管理。在新形势下,对于建筑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像重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一样重视建筑业,把其切实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建筑市场秩序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提别是“十五”时期,建筑业已经迅速发展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年产值也稳步增长,但企业利润水平却一直低下。2002~2006年期间,全行业的总产值稳步增加,产值的平均增长率为21.7%,而产值利润率一直处于1.9%~2.6%的低水平。笔者专项调研的某市建筑业发展迅猛,创造的产值占该市总产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上缴的利税额也不断上升,为全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发展成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功不可没。统计资料显示,仅2006年全市资质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90亿元,实现利税14.5亿元,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7.5%左右,全行业上缴税金金额近12亿元。然而近几年来,建筑企业年施工产值增长较快的同时,企业利润率却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该市建筑企业利润率一般在0.5%~1.5%之间,明显低于全国建筑业2%~3%的水平(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报告,2006)。某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利润率不到1%,部分工程项目甚至亏本。

造成建筑企业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不高的原因众多,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政府管制和行业自律方面的问题。笔者在参考专项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在分析了影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的诸多因素后,对我国建筑市场秩序,特别是中介机构提出了许多思考和建议。

二、影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因素分析

(一)中介咨询机构存在的问题。根据专项调研资料,所有被调查企业都认为中介机构行为失范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中介机构不能公平、公正的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处理问题,甚至有时参与违规操作,置自己的职业道德于不顾,与业主合谋谋取施工企业的不当利益。所以,有时被建筑企业称为“黑中介”。据估计,目前招投标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0.5%~1%,审计费一般占工程造价的0.8%~1%。费用设计制度存在的弊端是造成当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1、招投标机构存在的问题。一是转嫁费用。招投标环节发生的费用应该由委托方承担,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机构直接从施工企业的投标保证金中扣除;二是评标办法不合理。当前的评标办法鼓励合理低价中标,评标时一般对投标价为平均报价97%或95%的企业加分,而对报价高于平均报价的企业一律减分,导致建筑企业竞相压价;三是设置霸王条款。例如,施工方的让利故意肢解工程,特别是利润高的部分基本上全部肢解;四是违规签订阴阳合同以应付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五是在发放招标文件之前就收取大量投标保证金,且不按期返还,占用建筑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六是在招标文件,尤其是工程量清单文件的编制中错项、漏项现象严重,且不允许调整,将损失强加给建筑企业;有的人缺乏专业知识,盲目按照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提出压缩合理工期、过高质量标准、设置陷阱、高额罚款条件等违背法规、不符合实际的规定和要求。

2、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一是行业门槛低,审计机构大多都是私人或合伙制单位,自我约束意识不强;二是取费标准不利于施工企业。当前执行的审计取费标准规定,审减额5%以内的费用由业主承担,而超过5%的部分由乙方承担,从而助长了在审计中只减不增的倾向;三是部分审计单位在审减额达不到一定要求时拒绝给施工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变相强行增加审减额;四是部分审计单位只执行建设方的意愿延期审计、重复审计、有选择地审计。

3、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监理人员在工作中有失公正,不按规定办理工程签证手续,只有建设单位同意的签证才给予签字,存在各类腐败现象;二是施工现场的办公设施、用品要求施工单位负责提供。

(二)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笔者调研数据显示,75%的企业认为建设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建筑企业利润率最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拖欠工程款。所有被调查的企业认为,拖欠工程款是影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的最直接原因,直接导致了账面利润消失。当前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在一些不讲究社会信誉的小开发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垫资施工。建筑企业垫资施工的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年一般垫到工程进度达到正负零的水平,现在经济危机时刻则增加到主体完成一半甚至到主体封顶。大量流动资金长期占用,沉重的银行利息负担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利润水平。

3、肢解分包工程。83.3%的企业认为,肢解分包对施工单位的利润率产生了严重影响。多数情况下,建设单位将土石方、降水、支护、防水、防护、精装修、门窗、强电、弱电、通讯、空调、幕墙、电梯、智能化、消防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肢解分包,总承包企业只负责主体结构施工,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总包管理费率已降到1%~2%之间,远低于国家规定的5%的水平。此外,肢解工程后分包队伍能力无法保障,一旦出现工期拖延和质量问题,总包企业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成本很高。

(三)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调研过程中,16.7%的企业认为,对企业利润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企业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以包代管,管理粗放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创新的发展战略、环境和激励机制,仅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略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三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都不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一线劳动力匮乏的情况已经显现。

2、项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管理模式需要变革。多数企业实行“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作业队”的四级管理模式,本该归属于项目部的各项职能,经过公司、分公司的层层“过滤”,到项目经理时已所剩无几,致使项目经理及其他项目部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工程管理;二是项目成本核算的界定模糊,管理滞后,极易造成施工项目的“前盈后亏”或“明盈暗亏”,最终导致整体亏损;三是绩效考核工作的缺位或不到位,造成项目部人员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

造成建筑企业利润水平低下的原因众多,但究其根本在于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在调研中还发现了许多其他因素,例如定额、税费、计价等问题都是影响建筑企业利润率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建筑市场秩序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

三、影响建筑企业利润水平的主要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介咨询机构在建筑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在激励机制和信息机制方面的优势,中介咨询机构弥补了政府监管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政府、市场和中介咨询机构三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三角机制是影响建筑市场秩序的主要因素。而中介咨询机构作为建筑市场中的主要参与方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联系的纽带,在规范建设市场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图1)

如果中介咨询机构能够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独立地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使建设方与施工方以公平的地位交易,从而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合理机制,就会使市场主体之间保持均衡的关系,最终实现各方的和谐发展;反之,如果中介咨询机构偏向某一方,就会影响建筑市场秩序。根据专项调研的结果,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在处于强势地位的甲方和处于弱势地位的乙方互相交易的过程中,中介咨询机构已经逐渐演变为处事不公的第三方。调研结果显示:中介咨询机构大部分情况下是在向甲方靠拢。

首先,建设方的行为不规范是源头原因。工程建设行为主体的选择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直接关系到参建各方的利益。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以及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等原因为处于强势地位的建设单位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要求垫资施工等行为提供了空间。这种地位的不对等使得中介咨询机构对建设方的不合理条款只能屈从,甚至主动迎合。独立性是中介咨询机构的“灵魂”,丧失了独立性,中介咨询机构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其次,中介咨询机构的过度竞争是直接原因。专项调研显示,我国建筑业中介咨询机构市场的基本情况是发展有余,规范不足。市场准入门槛太低,缺少严格的准入、清出制度,加上中介机构利润高、风险低、无责任的特点,导致行业队伍泛滥。专业人士队伍总体素质下降和自律意识不强使得中介咨询机构之间恶性竞争,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建设管理体制和政府监管机制也存在漏洞,对中介咨询机构的资质、专业水平和信用状况监管不力。过度竞争与监管方面的缺失使得部分中介咨询机构偏离公正的立场,偏袒甲方,压制乙方。(图2)

综上所述,建筑市场秩序失衡、市场主体行为失范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了建筑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中介咨询机构的行为失范。因此,规范中介咨询机构的自身行为,发挥中介咨询机构在建筑市场中的积极作用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四、中介市场秩序规范的思考

加入wto后,政府对行业的行政管理已经逐步淡化,行业的自律性逐步加强,但是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作用应该加强。调整中介市场秩序,规范中介咨询机构行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定位问题。要使中介咨询机构真正站在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的立场上处理工程问题,而不是某一方的附属机构。

当前中介咨询机构之间无序竞争的状况已经破坏了市场结构,导致市场自发调控失灵,再者行业的诚信体系尚未构建完成,行业的自律机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市场失灵使整个建筑市场秩序得不到有效规范。如果仅依靠市场主导进行调整,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势必愈演愈烈,最终难以控制。因此,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为杠杆,激励和引导中介咨询机构自觉的调整与重组,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首先,加强对中介咨询机构行为的监管与规范。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招标机构、审计单位等的监管力度,加强中介机构的资质年审、持证上岗检查,特别是诚信审核;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建筑中介市场准入和清出管理,实现中介市场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合理确定中介咨询机构的取费标准,使其责任与利润对等,缓解中介机构的过度竞争。

其次,规范招标文件和招标过程。监管部门应出台招标文件的标准或范本,提出明显有失公允的条款和规定,对招标机构编制的招标文件进行严格审查;改进评标办法,避免低价中标,不允许恶意压价。

第三,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中介咨询机构专业人士的培训、考试、考核和认证,提高专业人士在现代管理、市场经济和国际工程方面的水平;加强专业人士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行业自律。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沙凯逊.新发展观与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2004.7.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4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经济造价

【中图分类号】G710

一、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案研究》,张兰英,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5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制度变迁研究王敏王卓甫(5)

对我国建筑劳务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袁宏川李慧民(8)

建筑经济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中的寻租与防范缪燕燕(11)

基于灰色理论与政策研究方法的信用监管评价孙劲峰(14)

论建设工程领域“连带责任”之扩张宿辉何佰洲(18)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建筑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姜彩楼(20)

兵团城镇商业地产融资研究王蕾李俊张伟王宇王福(24)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内地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王秀玲(28)

我国城镇住宅节能空调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研究李兆坚江亿周凤广(31)

西南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投融资机制探讨孙金颖刘长滨(36)

日本大阪府的建筑节能商业模式张华平(40)

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分析与激励政策卢双全(43)

住房消费中住房公积金的贡献度——以典型城市为例的实证研究徐峰胡昊丛诚(47)

市场经济环境下房地产开发行为的特征分析顾翠红王东峰(51)

土地供给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研究马欣(54)

关于境外“热钱”投机北京房地产市场的思考武振(57)

项目全生命周期中收益与风险的协调机制研究尹志军陈立文李素红(60)

Bot项目特许权协议中应注意的问题路晶晶成虎(63)

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李雪淋王卓甫(66)

论新形势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要点张培鸣(69)

国际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跨文化管理蒋敏(72)

竣工结算审核质量与造价控制李珂(76)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价管理浅析于路(79)

基于节能视角的工程造价管理思路探讨贾长麟(82)

菜单式工程监理、咨询与服务计价体系李全云赵爱东孙思忠王乐一(85)

刍议项目总监的工作能力刘惠玲(89)

南水北调东线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工程效益分析何孝光贾健刘锦霞(92)

基于客户的房地产企业经营创新张建利金维兴杨德钦(94)

强化项目成本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盈利能力熊素锋汪杰东(97)

北京城建集团:自投千万元科研资金,依托科技创新撑起奥运工程脊梁(99)

第二届中国建筑经济高峰论坛邀请函(100)

高屋建瓴写华章——2006年新年献词(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管理实践陆佑楣(5)

建设项目可持续性概念与后评价研究朱嬿牛志平(11)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建设周红成虎唐世海(17)

B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对策研究李刚张永强苏加峰(21)

从“民工荒”问题探索建筑业持续发展之路司增绰徐康宁(25)

建筑劳务用工市场的发展金玲建筑经济刘长滨(30)

从epC工程总承包看大型建筑业企业的成长路径王伍仁罗能钧(34)

工程风险管理中的保险和担保的比较研究杨俊涛俞洪良吴小刚周琪(39)

建筑业供应链的信息流及其管理翟运开李海婴倪燕翎(44)

建设工程交易市场投标情况调查研究郑宇陆彦宋晖(49)

招标文件是否应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翟保峰(53)

基于神经网络评标方法的建立与应用陈惠娥陈长征(56)

工程量清单计价下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袁芳李启明(60)

建筑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黄定轩丁洪斌张浩(64)

打造国际化的建筑企业朱宇(70)

谈建筑设计院建筑经济部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刘嘉(73)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安全设计与施工安全研究张仕廉潘承仕(77)

国外建筑业压力管理研究现状与启示张宏金维兴梁美容(81)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陈平魏清泉向长江(84)

促进房地产金融的新发展谢一红(89)

武汉房地产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饶兰梁波陈明星(93)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1)

2006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国际学术年会(23)

霍尼韦尔与朗能公司签署自动化控制产品独家商标授权协议申月红(95)

辽宁华锦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塑料制品公司(96)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F0003)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第五届理事换届大会暨“首届中国建筑经济高峰论坛”在京隆重召开(i0001)

谈建筑经济周干峙(5)

建筑业技术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建筑业叶耀先(7)

房地产价格与房地产经济学研究刘洪玉孙峤(12)

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张建利谷岷(16)

绿色施工: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胡勤(19)

搭建企业管理平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高秋利毛元利(24)

建筑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马泽平(27)

建筑经济打造企业价值链促进业务流程再造杨天举(31)

建筑企业基层队伍组织新模式——股份制工程队薛瑞林(34)

国际土木工程合同中的价格调整陆建忠李建斌(36)

关于建筑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探讨周化举(41)

工程成本人文风险因素实证研究杨德钦张静晓周淑玲(45)

强化建筑文化的民族个性提升建筑的文化价值綦伟琦(49)

聚类分析在城市圈层划分中的应用王峰(51)

项目管理职业化问题研究周国栋(54)

试论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原则和框架刘新平王守清(59)

国际工程项目交付方式的启示朱禄娟(64)

如何防范施工合同履行的法律风险张晓宇李芊(68)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评审孙兴华(72)

如何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工程量清单杜晓玲徐雯(75)

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李和军(79)Http://

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委托代建招投标管理方俊(82)

对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发展方向的思考辛允旺(85)

房地产估价中非货币收益的量化研究李静谭大璐(88)

房地产的“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职能李林张阁(91)

农民工进入城市建筑行业的动因及管理赵振宇段林玲(5)

和谐社会与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廖玉平(9)

代建制中的风险及其规避措施李静(13)

关于建筑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几点探讨王利文白润山(17)

基础设施ppp的价格调整及风险分析陈爱国卢有杰(20)

业主支付担保制度解决工程款拖欠的博弈论分析韩传峰殷薇(24)

eVa绩效体系在国有施工集团企业中的构建与实施张剑青(28)

对机电安装行业持续发展的思考范绍福建筑经济周晓明(32)

大型建设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的实现模式探讨尹贻林张传栋(37)

建设行业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发展与评价刘海飞张小旺(41)

建筑施工项目的瓶颈管理研究李潘武(45)

连锁品牌店设施建设琐目管理的控制策略康孟彦(49)

基于世行采购指南的小浪底工程国际招标黄维华陈敏(53)

浅议投标保证金李新忠(57)

建设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孙成方叶伶俐(61)

界面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姜保平陈仕中傅道春(64)

工程建设监理的风险管理吴俊胡昊李波(68)

大规模定制在房地产开发中的应用分析朱清华朱钢李启明(73)

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问题研究何振才(78)

高额利润诱惑下的房地产企业投资目标缺失研究韩国波岳晓光胡茂宏(84)

建筑节能市场化初探柯燕燕(87)

关于我国房地产开发选择绿色建筑的思考刘永强黄占芳(91)

浅析设计方案投标的投资估算王剑桥(94)

中国建设人力资源网暨第三届全国建设行业人才网上招聘会会员人会登记表(1)

青岛建设集团(F0002)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F0003)

上海建筑市场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陶红周红波(5)

关于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与质量安全管理的思考尚春明邵长利全河邱建仁(9)

建筑业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和实践的挑战朱嬿魏宁娣(13)

建筑行业的资源浪费现象分析邓可祥邓辉王雪红(17)

关于建设工程质量责任法律规范的厘清与探讨巩丽霞(20)

建筑企业品牌管理实践的探索与研究丁洪斌王从远刘洪岩(24)

北京市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刘玉明刘伊生刘菁(27)

建筑经济谈建筑领域的信用体系王之文(31)

Bot融资承包:建筑企业资本运营新思路张鼎祖谭立新(34)

论建筑业企业新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李君(38)

topSiS方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蔡自力(42)

工程项目实现策划与质量计划王青斌(45)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partnering孟宪海(48)

论转变我国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吴必龙郭京(51)

地产市场成长的地方政府阻力及其对策叶艳妹吴次芳(55)

南京市商品住宅市场预警实证研究裘建国袁翠华郭宏定(60)

商品开发模式下的建筑策划——以杭州河滨公寓为例廖巍华(63)

建筑业发达国家顶尖承包商的行业结构比较与分析吴伟巍郑磊李启明(66)

对我国建筑业建设输出的思考金维兴张静晓(70)

内地与香港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董士波(74)

浅谈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配套环境苏平(78)

论监理企业的风险管理张雪芹(81)

关于我国监理行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张志刚徐友全曾大林(84)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王建声段永辉杨明字(87)

论国家跟踪审计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风险的监控夏斐(90)

校区建设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张南峰(93)

资讯(96)

我国东西部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差距与对策赵振宇段林玲赵洱岽(5)

中部地区建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王孟钧马英斌常燕(9)

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分析马泽平李绍海(13)

我国建筑企业增长战略的可行性分析丁大勇李培(17)

工程履约担保制度在公共工程中的试行效果及发展前景分析——基于对深圳、厦门工程担保制度的试点调查邓晓梅王春阳(20)

从制度创新看建筑规程的变迁沙凯逊宋涛亓霞罗能钧(24)

大型工程保险架构研究陆彦成虎陈守科(28)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模式探析王挺周红波陆鑫(31)

贵州省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情况研究周世玲(36)

论改善工程保证担保中介机构的经营环境张军(39)

中美两国政府工程采购模式比较张立稼张伟(42)

partnering模式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孟宪海李小燕(48)

pFi项目融资模式在公共工程中的应用陈武新李作正吕秀娟冯冲(52)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财务控制原则探讨刘国亮刘萍(55)

论投资人与管理公司之间的合作模式冯金江(59)

建筑设备材料招标采购评标中的实务分析与探讨高国民钱华玉(62)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项目材料招标策略与实践冯刚王锐(65)

变革时代建筑战略管理对策曾肇河(68)

小型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多维思考建筑经济赵玉霞(72)

国际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模式阁长骏(75)

政府不动产证券化研究——以香港领汇基金为例窦尔翔何小锋陈小红(80)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6

2003年,中国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完成竣工产值1.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房屋施工面积26.3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2%;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138.4亿美元。有40个国内建筑企业进入2002年国际承包商排名225强。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2973.65亿元,江苏省2560.23亿元,广东、山东、四川、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超过10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2003年建筑企业改革发展态势良好。浙江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建筑企业。吉林省建筑设计院和上海市勘察院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成为全国省级建筑设计院和勘察院中第一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院2003年新签建设项目总承包合同额35.6亿元。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与美国柏克德(Bechtel)和福斯特惠勒(Fosterwheeler)公司合资成立项目管理公司,承担了投资40亿美元的中海壳牌石化工程的项目管理。

中国建筑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2003年报请全国人大同意修改《建筑法》,实施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了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颁发了《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中有关资质管理的实施办法》,印发了“有形建筑市场”、“施工专业分包”和“施工劳务分包”三个示范合同文本,启动一批涉及建设项目决策、村镇规划编制、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建设项目管理、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等新标准的编制工作。个人执业注册制度有了新的进展,继实施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电器、设备、岩土、化工、港口等专业注册工程师已经开始了考试、考核工作,正在做实施执业制度前的准备。同时,为加强施工阶段有关人员的责任,还建立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印发了《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考试实施办法》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考核认定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取得初步成效,建筑市场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有形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取得阶段性成果,建筑市场秩序有了较大好转。

二、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形势

随着中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建筑市场将迎来令人乐观的发展前景。今后20年,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将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战略的实施、投融资体制和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都为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对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加入wto后建筑业3年过渡期、设计咨询业5年过渡期即将先后结束,国外著名建筑企业包括一些设计咨询公司也将进入我国市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性、积极性日趋增强。可以预见,中国建筑市场主体之间将出现新一轮结构调整,建筑市场将呈现出新的竞争格局。

三、完善政府监管职能,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近年来,中国建设主管部门为了推动建筑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断健全建设领域法规制度,培育建筑市场机制,健全完善建筑市场体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深化建筑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法行使政府的建筑市场监管职能。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一方面,减少政府的行政审批事务,放开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加快改革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把行政审批减下来,集中精力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更多力量放在研究市场发展的“大事”上,更好地对建筑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行政许可法》将于今年7月1日将开始实施,促使政府部门的各项审批管理必须上升到依法行政的高度。目前,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正在按照行政许可的规定,重新审视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审批项目,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依法行使建设主管部门的建筑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建筑市场规则的公平公正和良好的竞争秩序。对于那些分割市场、不利于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的限制,以及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解决却还在沿用行政手段管理的制度,该弱化的要弱化,该废止的要坚决予以废止。对于继续保留或新设立的行政许可项目,要完善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力和责任,健全过错追究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使各项法规制度既能起到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制约各方主体行为的效果,也能发挥保障建筑市场公平竞争、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我们将通过贯彻《行政许可法》,科学适度地调整好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使建设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转变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筑市场监管上来。

二是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体系。

自1997年11月《建筑法》颁布以来,国务院、地方政府和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以《建筑法》及有关法律为母法的法规制度,包括《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地方、部门规章,构建了工程建设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2003年,根据建筑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建筑法》实施以来的有关情况,全国人大决定修改《建筑法》,从工程建设活动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在调整范围、监督管理体制、工程承发包、拖欠工程款、工程风险保障、公共健康安全、建筑环境质量、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补充和调整。以此为契机,建设部已经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建筑法》及其有关的法规制度开展研究修改,对现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我国房屋建筑技术法规的研究和编制,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向法制化建设推进。通过对我国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框架体系的修改完善,使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更加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形势,更加符合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包括投资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和中介机构等)改革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更多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需要。

三是深化建筑管理体制改革。

与市场经济接轨,政府的管理必须公平、高效,维护市场秩序。根据中国建筑市场的特点,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和有关的市场规则,加快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担保、保险等手段的应用,在更大程度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对现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标准,将根据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建筑企业深化改革的形势,进行修改调整,进一步放开市场。特别是对大家反映较多的施工专业类型划分过细、劳务分包企业过少、专业设计事务所的设立、工程咨询业的发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的培育等问题,我们将根据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发育水平和建筑企业生产能力等状况,取消各种限制性规定和歧视性政策。对目前实施的一些建筑市场监管制度,如招标投标(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招投标)、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包括超限高层建筑抗震审查)、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安全生产许可等,将按照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的目标,进行调整、修改、补充、完善。有形建筑市场作为招投标的服务场所,将加快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的步伐,为企业提供快捷的信息和周到的服务。对政府投资工程的建设管理,实行权责明确,制约有效,专业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等国际通行的项目实施方式。

今年,我们还将加快建立健全以不良行为记录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把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市场竞争、工资支付、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和处罚记录在案,并在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公示,促进市场主体守信经营。同时,对这几年来推行的以业主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担保制度,要加大推行力度,提倡工程建设各有关方面投保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工程质量保证险、执业责任险等。

四是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

人才的合理竞争和流动,是规范的建筑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们启动了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工作,目前正在会同人事部完成建造师考核大纲的审定,进行全国统一考试。与此同时,我部要组织人员研究起草《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在时机成熟时,将陆续开展勘察设计注册机械、土木(水利水电)、冶金、环保、矿业/矿物、石油工程师等执业制度的启动工作。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积极开展与各国和有关地区的执业资格互认。最近我们正在进行与香港地区开展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资格互认工作,关于中国一级注册建筑师与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互认工作已经完成,有关文件已经颁布。

五是引导建筑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建筑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新的阶段,已经由政府主导型转向了市场主导型,建筑企业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强政策引导,指导建筑企业深化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带动建筑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制定鼓励建筑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和扩大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国建筑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建筑市场竞争。今年建设主管部门拟研究起草《关于继续深化建筑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优化配置资源,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发展劳务企业,继续构建金字塔型的产业组织结构。提高劳务人员的素质是提升建筑市场水平的重要方面,今年中国政府拨款5亿元用于建筑业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水平。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7

关键词:建筑经济;经济效益;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经济效益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地节约成本,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我国加入wto以来,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建筑企业为了立足于市场经济,就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建筑经济效益是各施工企业共同关注的主题。

1健全行业标准,完善建筑规范

1.1有效利用模数。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内部先关材料、设备等其设计与应用规范相当复杂。如果不进行统一规范,各部门之间沟通起来相对麻烦。建筑模数是一种选定的建筑标准尺度单位,用它作为建筑物、建筑成材、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等尺寸间相互协调的基础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筑设计阶段,无论是非常小的近于缝隙的尺寸,还是大到建筑物高度或跨度等尺寸,都要按规定采用模数。通过利用模数来协调建筑物构造尺寸与建筑成材、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相配合,是对尺寸种类的简化,降低了工作的复杂程度,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1.2编制定型。

我国的建筑产品当中,存在一些重复建设或者具有固定特点的部分,这类建筑产品如果每次都需要重新设计的话,不仅浪费许多时间,而且缺乏创造力,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于重复性的建筑物,建筑企业可以根据经验设计出通用的建筑标准和图纸,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修改和验证,与相关部门良好沟通,出台通用的设计标准,以提高建筑效率。编制定型需要与有关生产和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出现的任何问题。

1.3构建体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已达到了标准化,进而向体系化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仅仅标准化是不够的,构建体系就是将建筑施工过程,从使用功能、平立面组合、艺术造型、结构布置、材料选择、技术经济效益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考虑,综合方案,配套解决问题,选择经济效益最佳策略,形成从设计、建设到施工的成套施工局面。建筑企业若要全面承担从规划道完成施工任务整个流程,就需要构建建筑体系,提高经济效益。

1.4评价与调整。

在制定或修订建筑行业标准时,对建筑产品的质量性能指标、技术条件和参数,要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使各种标准能协调、统一、配套形成体系,从而保证标准的实施和执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加入世贸后,我国有些建筑标准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在某项标准指标提高以后,其他各项相关标准也必须及时调整,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从而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深化建筑节能,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2.1使用节能材料,运用节能技术。

建筑材料的成本占据建筑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在建筑材料是使用节能材料是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关键步骤。建筑企业要认真设计和规划在建筑过程中哪些可以使用节能材料,认真选择适合的节能材料并监督执行。建筑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节能技术。运用节能技术是充分考虑功能与观赏的合理搭配,判断节能材料的使用范围,替代一般的建筑材料。

2.2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完善节能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建筑企业缺乏一个有力的依靠,企业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出一套完善技术规范,为建筑节能企业提供一个可靠的法律基础。健全建筑节能的规范之后,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强制执行,完善节能监管体系。严格监督建筑产品的节能性。

2.3进一步开展科学节能研究。

建筑节能属于比较新的科学领域,它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包括建材、能源、环境、热工、照明、采暖、空调、通风与计算机应用等,所以要将各个学科综合起来。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开发可以适用不同条件的各种节能产品,包括墙体、屋顶和门窗,尤其是高效节能窗体技术、外墙保温技术以及建筑围护节能结构成套技术,积极开发各种保温隔热材料、高效节能材料与高校建筑玻璃。政府可以立项交给建筑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研究,提出更加节能的施工方案和产品设计。

3加强成本控制,减少建筑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材料价格波动起伏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不但要承担巨大的施工任务,而且以低价格中标,利润空间较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要通过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首先,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明确成本控制的权利与责任,奖惩分明,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其次,成本预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基础。有效的成本预算管理便于项目分析、发现问题、研究可行性对策、规避市场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目标利润的顺利实现。最后,加强施工全过程控制,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实行全过程成本管理。

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

管理是任何企业不可或缺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主题,它是企业实现自身扭亏增盈、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点多面广、建筑周期长的特点决定加强项目管理更为重要。优秀的企业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分为经济利润和管理利润。经营利润与企业经营量、取费的高低有关,它是经营的结果;而管理利润则是依靠管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它是管理的结果。施工单位各个部门要充分利用控制网络化、管理制度化、动作程序化等先进手段,将效能监察、审计监督引入成本管理领域,努力将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和自觉管理,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意识,努力降低人工费和现场管理费的亏损,加强材料采购、消耗和使用等管理。任何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核心就是降低项目成本,成本降低重点就是原材料消耗,所以要严格执行管理,努力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竞争优势。通过对建筑业的合理经营、科学管理提高建筑产品质量是保障建筑经济效益实现的又有效途径。

结束语

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要提高建筑经济效益需要运用多种手段,不局限于上述四种方法。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和建筑业跨国发展的影响,我国建筑业发展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建设水平,需要建筑企业不断地运用科技进步努力实现。建筑业的发展依靠市场需求,建筑企业要保持对市场的敏感程度,不断的对建筑业自身进行调整,创造更多的建筑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8

现阶段我国绿色住宅建筑的开发建设已经处在全面高速发展时期,但获取运行评价标识的项目数量远不如设计标识,这样的现象意味着绿色住宅建筑的运营管理才刚开端。本文分析了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出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同激励方案设计,旨在使得业主享受绿色生活,物管企业获取利润激励的同时,推进绿色住宅建筑运行标识的申报工作。

关键词:

绿色住宅建筑;市场主体;运营管理;合同激励

0引言

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累计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已达4314个,累计建筑面积49988万平米,其中绿色住宅建筑的数量为1986个。据有关机构预计,到2020年,新建绿色建筑市场增量规模将达到21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24%。然而,在政府大力推动下,如此快速的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其运行标识的推广滞后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住宅建筑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数量在2008-2016年间呈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但运行标识的数量仍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甚至在增长率较高的2013-2016年,运行标识的数量反而呈现出萎缩的态势。按照目前统计,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标识占评价标识总数96%,运行标识占4%。这样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绿色住宅建筑产业只重形式、轻长效的薄弱环节。如若想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绿色住宅建筑的运行将是下一阶段将要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1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发展动态分析

1.1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市场主体分析

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的参与主体是指在其活动中所涉及的各方参与者。现阶段涉及到的运营管理阶段参与主体一般来说有三方:政府,物管企业和业主。而政府又是以一个宏观调控者的姿态出现在运营活动关系当中的,物管企业与业主即是本文所指市场主体。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已有众多研究绿色建筑推广与运营管理的激励,对于激励的主体也较集中于政府对于开发商的激励,市场主体间的激励相对较少。特别的,对于市场双方主体的互动激励更是几乎没有。①政府。政府既是绿色建筑开发行为的有力倡导者和推动者,同时也应该是运行标识的宣传者与推行者。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性政策和经济激励政策来积极引导绿色建筑的投资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②物管企业。绿色住宅建筑主要运行操作方是物管企业。该机构有两种成立的性质。一是由开发商的直属部门组建或由开发商聘用,二是业主委员会自主聘用。两种方式组建的物管企业的目标均是在物业合同约束下为业主提供服务。③业主。业主是运营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同时也是绿色消费的直接消费者。我国城市化现已步入稳定期,城市住宅业主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知识涉猎维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其绿色消费承受能力有高有低,行为特征也各不相同[1]。但就总体而言,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城市住宅业主已经具备节能环保的意识,行为中也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

1.2现阶段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①物业服务内容狭窄。物管企业的服务对象即是其所管物业范围内的全体业主。这一特点使物管企业管理的针对性更强,可根据业主的要求定制相应的服务,根据业主的反馈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和程度。但这也是制约其主动性的最大症结所在,物管企业常常只关注并提高物业合同内的服务。如若没有约定有关绿色建筑运营的服务项目,物管企业将忽视或者置于不顾。②物管企业存在绿色意识盲区。有些物管企业认为建筑物是否绿色取决于建筑物规划、设计和施工,物管企业在这方面其实无能为力。还有的认为建筑项目在设计阶段采用了绿色节能技术,在运营阶段就顺理成章能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再者,有些物管企业考虑自身盈利甚微,更不愿把资金用在物业项目的节能管理上。甚至有些项目尽管资金充裕,却不知道将此部分改善的资金作何用处。这些绿色意识的盲区和误区严重阻碍了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进程。③物管企业自身能力不达标。现阶段,我国物管企业大部分仍沿用传统的物业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技术、方法、手段等与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要求相去甚远。主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的管理,以人工劳作为主,管理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无法适应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难以实现物业管理专业化、精益化和规范化的要求。④费用结算条款存在缺陷。目前大多数物业项目中,物管企业负责代缴代付设备运行发生的各项水、电、柴油和煤气等费用,业主也按实结算。在该运作模式下,物业是否绿色和节能与物管企业便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和责任关系,物管企业便会逃避责任或者丧失节能环保的积极性,使服务动力变差。⑤激励力度弱,条款不明确。尽管现阶段我国政府已有完善的激励政策出台,不同地区对获得运行标识的项目均有一定程度的奖励,但运行标识评选情况仍不尽如人意。说明政策奖励力度终究不足以调动运营各方的热情,难以改善运营管理中一成不变的现状。与此同时,合同激励办法的缺失,节能得利分享条款的缺失,同样也无法帮助保持物管企业的节能环保热情。

1.3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激励发展方向探索

已有学者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与探索。刘玉明(2012)认为政府应逐步降低对绿色建筑的激励力度,运用反向激励即市场激励的方法,来扶持绿色建筑发展[2]。刘飞(2014)认为绿色建筑运营市场需要政策限制、宣传引导和市场调节三方来平衡,强调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3]。杨宇(2015)从加强政府管理职能、提高企业执行能力、解决市场需求,健全市场体制三方面提出运行标识的推广对策[4]。综上所述,先前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发展。此方向的研究将成为响应政府政策转变,适用于未来绿色住宅建筑运营管理发展的有利先导。并且,现已有青岛市利用“市场+”的方式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先例[5],可作为借鉴的实例。考虑到政府未来将减弱政策激励,用意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研究市场主体双方的物业合同激励,将是顺应利用市场化的大手调用社会资金运转、调动市场经济活力的大势所趋。

2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激励方案设计

2.1将绿色建筑运营评级项加入合同条款

为了更好的明确物管企业的服务范围与责任,需要在合同当中载明绿色建筑运营评级的等级要求,控制项与评分项的要求,做到有据可循。

2.2约定激励方法与合同价

在合同激励条款中,写入当地政府补贴与减税等相关政策优惠,约定合同价计算方式与进度款拨付方式。在其中明确约定剩余利润分项系数进行节能收益的分配。如此,物管企业在政府激励的同时,也能够在市场化中获取利润,此举有利于未来政府减弱优惠,缓解财政压力。

2.3借助数据化管理

要求物管企业定期公示管理账目明细、设备运行记录、能耗监测记录等。此举在合同当中的目的,一是帮助业主动态监测物管企业实际服务工作量,监督物管企业是否遵照合同内的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绿色物业服务并严格控制成本;二是将物管企业的努力程度尽可能地量化成其绩效,有助于进行精确合理的奖励;三是可根据激励措施执行效果及时调整。

2.险责任划分

在风险条款中,明确约定合同双方的责任。给业主与物管企业强烈的信心、勇气与工作积极性。业主的风险分担与利润共享有助于降低物管企业的风险规避度,以增加业主的效益,使得激励机理能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得到最佳的动态合作激励效果。

2.5引导广大业主主动支持和参与绿色物业管理工作

在合同当中约定,物管企业须设置节能标语与节能标志,号召业主对生活废弃物自觉进行分类收集和放置、主动节水节能、进行环保家装等。带领业主群体参与到绿色物业工作当中来,形成良好的节能环保行为与风气。

3结论与展望

现有的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当中已有有关运行评价的条款,但仍然不够完善,激励条款欠缺。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当中的问题与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通过绿色住宅建筑物业合同激励方案设计,为绿色住宅建筑运行标识的申请提供了合同条款思路的支持。希望绿色住宅建筑开发商与物管企业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采用市场化的先进思想与方法,积极带头申报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最终形成政府期望看到的良好市场氛围,营造全社会的绿色住宅环境。而绿色建筑的绿色物业管理的实施,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也不仅仅是靠着物业服务企业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更要联合业主一起,相关多方通力参与,合作推动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产业的发展,共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尽一份力。

作者:李云飞申玲宋家仁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静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2]刘玉明.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46-51.

[3]陌扬.刘飞:拿到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相对比较靠谱[n].中华建筑报,2014-11-14014.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9

“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基础,绿色建筑必将围绕绿色建材的使用而全面展开,新型绿色建材的出现势必引发整个建筑工业的革命。”4月2日,在“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及室内环境优化论坛”上,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副院长李建功如是说。

就消费者需求和绿色建筑客观要求而言,绿色建材无疑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势必引起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及大型建材企业的高度重视。

但问题是,在楼市宏观调控依旧从严、房企资金链吃紧的现实背景下,使用绿色建材必然会增加成本。因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房地产开发商明确表示,对绿色建材的使用和选择会慎之又慎。

显然,建材工业迎来“绿色革命”的同时,如何能够占领主流市场仍是待解难题。

建材工业“绿化”加速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官方网站的消息称,前不久,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专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天津金隅混凝土有限公司和振兴水泥有限公司,就促进混凝土和水泥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绿色建材发展等开展现场调研。

调研组认为,发展绿色建材既有利于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又可推动建筑节能,并使住宅更加环保和安全延寿。在这样的统一认识和思想下,两部门决定:一是优先面向绿色建筑所需、量大面广的建材,加快研究制定其绿色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二是逐步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绿色建材发展、支撑绿色建筑建设;三是形成生产与使用环节联动,加快修订不利于绿色产品推广的既有标准和规范,以先进标准规范激励绿色建材技术进步。

为此,工信部目前已全面启动制定绿色建材标准和认证办法,同时也正在展开绿色建材产品目录编制工作,两项工作分别预计在6月、9月底完成。

与此同时,建材工业的绿色命题也已引起相关科研院所、大型建材企业的高度重视。

据了解,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以往属地方性质的“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已经正式更名为全国性的“中国新型建材设计研究院”,以加强对绿色环保建材的研发,形成产学研体系。

近日,中国建材美国光电材料研究中心也正式宣告成立。据介绍,该中心成立后,将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增强中国绿色建材的创新能力。

目前已建成现代化绿色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和国际化标准生产线的卓达集团,在拥有22项国家专利并已形成标准化设计、预制化生产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还与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联合挂牌成立了卓达蓝岛新型材料公司,作为绿色建材的研发、设计、生产基地。

卓达集团常务副总裁张建平在论坛上透露,卓达蓝岛新型材料公司近期在中城科绿色建材研究院的指导下,对工农业及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有了重大突破。“接下来,我们还将整合国际一流的专家团队,继续做好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建材研发和生产基地的规模,以推进国际国内绿色建材、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

绿色建材市场瓶颈待解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材工业每年消耗原材料50亿吨,消耗煤炭2.3亿吨,约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5.8%,废气排放量1.096亿立方米。水泥、石灰与传统墙体材料等排放一氧化碳约为6.6亿吨,占全国工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0%左右。

“若继续按照之前粗放型的模式发展,建材工业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根据规划,未来3年内我国将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显然,绿色建材将成为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李建功对记者说。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绿色建材仅在德国的潜在市场容量就达4000亿欧元,而美国预测2015年绿色建筑材料市场将达到710亿美元。

尽管如此,当前,我国绿色建材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阻碍。一位早想投入绿色新型建材研发但又担心市场的建材企业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绿色建材行业亟须顶层设计,目前出台政策较少,有些还停留在倡导层面。另外,当前绿色建材还不是建材行业中的主流产品。“绿色建材在实际运用中,其主要客户绝大多数为高端消费者,普通消费者不了解绿色建材的好处,过分担心绿色建材价格过高。”

与此同时,多位房地产开发商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他们并非不想采用新型绿色建材开发绿色建筑,国家也有相应的补贴标准,但在楼市宏观调控继续从紧的情况下,确保企业资金链安全是最重要的。加上原材料价格及人力成本的普遍上涨,在使用绿色建材或者实施建筑绿色改造工程之前,都会首先做预算成本统计和回收期估计,之后才决定运用何种节能技术或绿色建材。

建筑业市场调研篇10

【摘要】城市是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空间,其中包括建筑物,道路、景观等多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设施,城市的规划主要是系统的将这些具有服务性质的要素在城市构成中尽可能完美的组合,共同发挥作用,为人类的居住、生活、工作提供更优质、更舒适的环境,建筑策划师就是为城市规划制定系统整合方案,下面我们从建筑策划的观点来谈一下规划建筑。

【关键字】建筑策划规划建筑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协调好人类活动的空间和空间内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是建筑策划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让建筑投资和收益取得平衡,这就是建筑策划的基本观点。通常我们所说的建筑设计是用来解决外部形体和室内空间的,让室内空间在使用中体现的更经济,更美观,更舒适,在外部形体方面,要与周围环境,时代背景,历史文化等等相协调。随着观念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很理性的来认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认识了城市规划的动态发展的特性,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建筑物之间的配合,让建筑群落形成一个整体,维持一种平衡性,才能形成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性。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凡是具有生命力的城市,一路发展下来,都是贯彻了动态的城市规划理念,下面我们就通过城市空间的规划中的以空间为主导的理念,探讨一下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投资商关注的永远是性价比,他们始终是站在市场的观点看问题的,其实这跟城市规划中符合历史发展是相互平衡也比较吻合的,试想一下,投资商正是处于对需要的理解去把握投资的项目,时代的需要正是在当前多种发展促进下才形成的,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多种特性,当然也就极个别的特例存在,但就大多数而已基本都符合这个理论。一、以建筑策划的观点规划建筑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我们的领导人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会有一些指导性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祭奠历史事件的具有精神意义的建筑。比如人民纪念碑、大会堂、一提到这种建筑,就会传达一种精神,一种内涵,这是这类建筑的特点。第二个发展阶段是政府指导下的,对国家发展,城市建设进行规划性的建筑,比如建国后期兴建的政府办公楼,总是让人印象深刻,那一时期全国各地的政府办公楼都有一样的风格气质,很好的表达了那个阶段的时代诉求。接下来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是目前我们所处这个阶段的雏形,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了商品房的概念,但是当初的商品房,可以用整齐来形容,当时人们需要的仅仅是它所具有的功能变现,没有去重视它的个性化、生态化等。在第四个阶段之中投资商的指导和规划可以说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也是指导建筑策划观点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新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逐步朝着商品化迈进,同时也在工程领域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来自外来的新观念和投资新观点的引进为新的规划工作提出了重要的基础依据,也使得目前的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流程。第五阶段是策划为指导依据的阶段,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上,外来观念同传统观念碰撞而形成的建筑规划新理念和新方法,在国内的建筑领域发展中,对市场设计逐步形成了有传统呆板的设计观念转变成为投资商指导的观念模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方式,即以市场需求为指导进行全面分析和设计。二、建筑策划的特点评价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建筑策划工作中都是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以服务客户为目的的新的设计流程和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投资商提供的市场观念和观点作为新的指导依据,并制定出以市场定位平衡为要求的管理模式。1、建筑策划的定义什么叫建筑策划:建筑策划是一门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法。包括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根据定向研究得出的设计依据,建筑策划强调有依据,根据科学办法和市场研究数据。建筑策划的科学办法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因素:1)运用市场营销和建筑学的原理;2)需要市场经验和技术规范,但不仅依赖经验和规范;3)以实态调查为基础,用计算机、专业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对目标进行研究分析;

2、建筑策划的深度概念众所周知,目前社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由于在建筑行业的工作中缺乏较多的市场意识和传统建筑设计的逻辑性思维,这就造成了在市场规划工作中环境效益差,经济效益低的现象,同时在目前的企业工作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并且对于实际的市场调研和缺乏一定的条件。这种问题和现象也是目前存在的传统问题,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因此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环境影响问题,同时在目前的工作中对建筑策划领域的研究是同房地产双方协商进行的,并且在管理之中是存在着市场断层的影响模式。现阶段的建筑策划与城市协调发展是一种主要的设计模式,并且是适应现代化模式中的主要问题与影响现象。三、建筑策划与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的特点评价1、节省费用在没出现新的规划策略之前,投资者仍首选到投标方式寻找建筑师绝对有影响力的建筑师没有。传统方式是:投标宣传登记接待资格审查发出招标设计委托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成本高昂、费力的过程,从宣传、登记、筛查,投标的每个链接的建议是代价很高,尤其是因为链接是仅考虑投标成本等要求,是成本的一笔钱,甚至操作也是严重影响形象的企业和行业的声誉。2、规避风险投资选择传统方法有两种:直接委托和投标;这两种方法对投资者和建筑师有优点和缺点:风险最大的直接投资公司的委托,需要进行全面的合作;招标委托建筑师风险最大,不提交全面的创意也不能解释他们的专业能力,提交全面的创意没有倡议;两个方面都很担心。所以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的程序有投资少的直接委托设计,建筑师在工作中将是更多或更少保留。建设规划首先找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一种创新的方式,就可以更好地避免委托的风险。四、结束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呈现出飞速发展趋势,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体系不断增加,建筑复杂性日益提高,以传统的凭经验、直觉来进行分析和城市策划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现代化的设计方法中,以建筑策划为基础的规划建筑逐步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重点,是目前诸多学科相互合作和相互赔配合的结果,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物质、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