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十篇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十篇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04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建设社区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指导,深入落实到社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文化建设的具体方面,探究创新更有效的社区文化建设途径,为社区居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坚固提供良好文化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社区,促进社区更好更快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脚点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核,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区层面的落实需要依赖社区文化建设。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区文化建设途径,积极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同,增强凝聚力,使社区文化更加全面、系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同,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

(二)推动社区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由血缘和业缘等关系联系的社区居民是社区的血液。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贫富差距、老龄化的加剧等显著社区生活矛盾的激化愈来愈威胁到社区的稳定。社区建设迫在眉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符合当今社区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培育“四有”公民提供良好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到社会的长治久安、稳步前进。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区文化价值主体一致

广大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者,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享受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是人。社区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是由社区成员创造同时不断实践传承的,社区文化的价值主体同样是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区文化的价值主体的一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提,能更好的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有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文化建设。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区文化的价值取向交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区文化以和谐互助、团结友爱、以人为本等社区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为价值取向,积极发挥社区文化的价值导向、凝聚、辐射与推动功能,引导成员的行为心理,使成员团结合作,共同进取,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推动社区和谐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面向全社会,包含社区发展要求,与社区文化建设内容交融。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区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根本性一致,为更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区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2]。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符合社区文化建设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具体要求符合社区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需要。社区只有建立在法治范围内的民主、平等、公正的各个层面的管理制度,创造自由、平等、文明、和谐的办公、生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提高每个社区成员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修养,才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创新,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符合社区发展需要,促使社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创新发展,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发展方式。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确立主导地位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整合社区各方面的力量以及各类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通到社区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穿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社区特色的社区文化。同时保持开放心态,既尊重差异,兼容并包,又自觉抵制腐败落后思想;积极吸取精华,祛除糟粕,加强交流,求同存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引导作用,使社区文化建设充满活力,丰富多彩,建设自由、民主、和谐,爱国、友善的社区文化环境。

(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丰富活动形式

政府部门要重视社区文化设施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和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引进社会力量,倡导与企业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理念,鼓励企业和其它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3]。完善社区人才政策,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进行社区工作人员再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经费支持,为社区建设提供物质支持,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4]。以系统观念和创新意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了解居民真实需求,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抢占社区文化阵地,打造社区品牌,如读书会、文化艺术节等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区文化活动品味,使居民自觉树立平等、友爱理念,强化对社会公德的自觉认同,增强居民主人翁意识。

(三)创新宣传载体强化舆论氛围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2

关键词:农村社区;社区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文化的社会价值在现代社会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国家层面,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同时,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足这块短板也引起了我们的焦虑和深思。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而农村社区文化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

一、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存在着分歧,不同学者对农村社区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吴理财认为对农村社区文化定义的分歧源于研究者试图找出一个什么是农村社区文化的本体主义的答案来,但由于研究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差异导致对农村社区文化的定义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因此他提出要基于处境化经验来定义农村社区文化:“一群农民日常生活所共同享有的处境化经验及其价值观”。黄辉祥则把农村社区文化定义为“农业人口在特定的地域长期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形成的集体意识,乃是信仰禁忌、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之总和。乡土文化、家族文化和礼俗文化共同构成了乡村文化。”张桂芳认为“农村社区文化就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地域范围内(非严格的行政区划)的人们,由一定的纽带和联系而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归属和道德规范等。”本文在广泛吸收借鉴不同学者的观点的基础上,将农村社区文化定义为农民在特定地域范围内,经过长期生活和劳动实践而形成的并在日常生活劳作中所共享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政府和学者的倡导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欣欣向荣。成绩值得肯定,但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人才层面、物质资源层面、制度层面对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人才层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缺失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很多农村变成空心村,只有老人和儿童常年居住于村中,导致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缺失。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服务于农民,也依靠于农民,农村社区文化必须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只有依靠农民产生的文化才会为农民所接纳,受到农民的欢迎。广大农村社区居民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缺少农村居民的广泛参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

2.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当下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专业人才缺乏,人才结构失衡问题严重。因为农村条件艰苦,很多年轻的文化工作者不愿意到农村中,甚至不愿意到镇文化站工作,因此目前农村社区文化队伍中专业的文化工作者以老年人居多,中青年文化工作者凤毛麟角,并且在农村社区文化工作者中,大量文化工作者是兼职从事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专业技能好、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社区文化工作者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农村社区文化队伍只有具备这种优秀人才,才会切实的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3.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我国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中存在的很多不良文化例如黄赌毒等,很大程度是由于农民经济条件提高了而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而造成的。同时,农民受教育程度高低也影响农民参与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参与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民。

(二)物质资源层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金匮乏

我国农村地域广大,农民居住较为分散,因此国家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农村社区的文化活动经费没有固定的来源,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很多农村社区由于没有文化活动经费,连续数年无法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更无从谈起。要进行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为支撑,资金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2.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不足

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不足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我国农村数量巨大,并且较为分散,因此无法像城市一样在每个社区都建立相对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其次,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也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有充足的资金为支撑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才会得到切实的发展;最后,已建成的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缺乏维护,导致大量的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忽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由于我国政府对官员的考核指标侧重于经济方面特别是GDp的增长,因此基层政府重视抓农村社区经济发展而忽视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虽然基层政府重视改善民生,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但基层政府没有注意到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不仅包括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还包括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只有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是切实改善民生。现实中正是由于政府不注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才导致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发展迟缓,无法满足农民精神生活,无法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进而没有做到真正的改善民生。

2.农村社区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农村社区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隶属乡镇政府领导,业务接受主管部门指导’的管理体制,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很多方面不能过问,也不便过同,使乡镇文化站处于一方不愿管,一方管不了的‘两不管’境地”;二是农村社区文化专职工作人员编制不清,农村社区文化专职工作人员编制不清直接导致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人才流失严重,同时也无法吸收到优秀的文化人才服务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三、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第一,加强政府的文化建设意识,转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在国家层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发展的象征,同样在农村这一层面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农村社区发展的象征。因此政府必须转变思想,树立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并重的发展思路,一改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一方面,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固有的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树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观念,既要抓经济发展也不能忽视文化发展,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加强对基层官员的思想文化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只有政府官员转变了思想,政府的发展思路才会转变。

第二,完善农村社区文化管理体制,培养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各级政府应该创新完善我国的农村社区文化管理体制,使农村社区能留住文化人才,使文化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应该明确县、乡文化管理部门和农村社区文化站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改变农村文化站行政上归乡镇政府管,业务上则接受文化部门指导,最终导致谁都不愿管的现象。其次要通过改革农村社区文化管理体制,解决社区文化人才的编制问题,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吸引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在农村社区文化站工作无编制,工资也无法保证。因此要培养农村社区文化人才必须改革农村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最后“要建立健全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逐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以人才为支撑推进我国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第三,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机制,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一方面政府应该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保障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只有保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资金具有可靠地来源,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才不会中断、停滞,才能不断的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进而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引入社会资本,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投资社区文化建设,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促进私人、集体或企业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兴办与社区文化有关的企业或公益组织,共同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同时实现政府、企业和社区居民的共赢。

第四,尊重农民的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促进农民积极参与。首先,政府应该尊重农民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一方面政府可以在社区中搭建文化平台吸引农民参与其中,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定期举办社区文化活动,使农村社区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农民的参与。第二,农民作为农村社区文化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农村社区文化是由农民创造的,也是服务于农民的,因此农民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最后,“要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把农民自娱性文化活动与文化部门举办的送戏下乡、文艺调演、汇演、比赛以及大学生假期“三下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激发农民参与社区文化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吴理财.处境化经验:什么是农村社区文化以及如何理解[J].人文杂志,2011(01).

[2]黄辉祥.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与村民自治的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08(02).

[3]张桂芳.试论转型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J].兰州学刊,2004(05).

[4]徐碧英.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以四川地区为例[J].黑龙江史,2008(16).

[5]徐碧英.发展农村社区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8(01).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3

关键词:新时期;社区文化;建设;构想

1我国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尽管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但是从现在的建设状况来看,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思想认识不足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十分关注城市建设工作。但是,有一些地区不太关注社区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工作,未能意识到社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好多地区对于社区文化体系的建立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直接将其视为和居民休闲娱乐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社区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涉及很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的权责不够分明。同时,未能对不同部门进行充分的协调和利用。

1.2资金不足问题

总的说来,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都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尽管用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经费逐渐提高,但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现有的经费支出往往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1.3人文关怀不够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相关硬件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主要包括:第一,社区图书馆建设;第二,居民健身活动场地建设等。对于上述硬件设施的使用情况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估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主要需要评估的内容有:第一,居民对于硬件设施的使用情况;第二,居民的实际参与度等。在实际开展评估工作时,相关人员在设计评估指标时忽视了人性化因素,未能做到人文关怀。

1.4缺少文化内生机制

现阶段,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换句话说,大家基本上都奉行关起门来过自己日子的原则,居民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冷漠。在这种情况之下,构建社区文化体系时,居民之间的合作意识相对较低,而且对于社区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积极性都不是很高。这使得社区文化缺少必要的内生机制,社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够高,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效果也就不够理想。2016年,西乡街道大力建设社区文化,以“文化春雨行动”为引擎,推陈出新,在西乡文化春雨三支队伍的努力下,首创全市首个“社区航模公益活动点”。“社区航模公益活动点”每周日开展多轴及固定翼航空模型的公益交流飞行活动,受众500人次以上,此举大大扩大了社区文化的影响力。

2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构想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更好的推动社区文化体系的建立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相关人员可以从下述几个角度开展工作:

2.1加强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公民道德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言论和思想在我国社会形成了激烈的碰撞。在社区文化中开展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树立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基本理念。

2.2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政府在社区文化系统的建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构建社区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倡导者,政府为该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需要给出一定的建立规划;第二,社区文化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此时政府可以起到有效的协调作用;第三,对该体系的构建进行宏观调控。主要包括:首先,从政策的角度讲,一系列的政策可以为社区文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法律环境。其次,建设社区文化,必须得到全社区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社区文化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3社区文化建设要依靠社会力量并注重文化多样性的培养

社区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社^文化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这种情况之下,构建社区文化体系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持社区文化的这种多样性。笔者认为,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就是借助于社会力量来构建社区文化。西乡街道在建设社区文化工作中,以文化春雨行动为契机,在文化春雨行动三支队伍的努力下,街道按照“一社区一品牌”的社区文化建设思路,积极开拓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借助文化春雨的力量,打造社区文化新品牌。2016年,西乡街道的社区原创音乐成绩初见成效,全年共创作原创音乐作品30首,其中有8首歌曲受到社会好评,由街道重点打造。社区辅导员谢俊山是一名音乐人士,酷爱原创音乐艺术,在他的影响和努力下,街道文体中心在西乡乐谷设立专门的“原创艺术活动点”,每周定期举行活动,并引起了深圳多位著名音乐家的关注,他们都先后前往社区“原创艺术活动点”进行参观指导。由社区“蓝色基因乐队”创作的音乐作品《失眠夏末》获得了“首届粤港澳华语歌曲创作大赛”、“十大金曲”的佳绩,由社区“麦芽糖乐队”创作的音乐作品《Fly》获得了“鹏城歌飞扬”第二季度评选“十大金曲”的佳绩。同时,西乡街道在建设社区文化中,还与区流行音乐学会合作,成功联办“西乡之声”之“春之声”“夏之彩”“秋之实”“冬之韵”四场社区原创音乐演唱会,涉及群众人数达10000余人。在西乡文化春雨三支队伍的积极推动下,“流淌的旋律--2016年社区原创音乐演唱会”成功获评为宝安区2016年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4要因人制宜安排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

社区文化体系在建立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就社区而言,居民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年纪、职业、学历、爱好等。这就表示社区活动应该具有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具体的社区活动形式主要有:大合唱、秧歌、晨练等。

文化春雨是一项社区文化的民生工程,根据西乡街道大型企业众多,年轻人普遍活跃的特点,西乡文化春雨工作领导小组审时度势,大力推动社区戏剧文化建设,全力推行社区戏剧文化的排演与创作。2016年,在西乡文化春雨三支队伍的努力下,西乡社区文化原创话剧成绩显著,先后推出了“深漂人系列音乐剧―-《幸福百分比》、《四根火柴人》等原创话剧,全年共推出12场戏剧沙龙、5场送戏进社区、10余场公益话剧演出,受众人数达9000人以上,受到观众一致好评,西乡街道红红火火的社区文化建设受到了区、市相关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肯定。2.5适当拓展一些有偿服务和文化经营项目,以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后劲

3结语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关注的是社区文化建设问题,对我国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4

关键词:社区文化活动;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作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独特地位已显现出来。在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社区建设更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和特征。“社区”已成为我国城市社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而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正在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鉴于此,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对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一、社区文化的主要构成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此定义下,社区文化是指“通行于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则主要包括了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节日庆典、科普宣传、环境保护、民俗艺术等。

二、社区文化活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活动数量上看,文化活动总体供需不平衡,需远大于供。虽然每年文化部门都要安排专业团体“送文化下乡”演出数百场,但有限的演出场次远远不能满足众多社区的实际需要。导致不少地区就遭遇过专业文艺团队演出难的境地。

从群众的参与面来看,由于受到基础条件的限制,一些社区文体技能的专业培训活动只能面向少数文体骨干分子,再由他们来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远远不能满足广大社区人民群众丰富多面的文化需求。在崇川区文化馆开展的每年常规性的文化辅导员培训活动中,社区文体骨干报名参训非常积极踊跃,出现场场培训人员爆满的情形,鲜明地表现出大家参与专业技能培训的强烈愿望。

从形式内容上看,各地区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主要以文艺和体育活动为主,其他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组织的数量非常少。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开展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像艺术赏析、电脑入门培训、摄影摄像技术培训、普通话培训等知识技能的培训活动也较少,无法促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

三、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的途径

(一)社区文化制度建设

社区文化制度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社区文化建设制度框架,切实担负起领导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支持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另一方面,社区成员在社区内的生活、交往、学习、娱乐等活动得以有序进行,其中的社区价值观、生活准则、社会公德准则以及各项活动的规范原则是不可或缺的。现在很多社区都成立了社区文化站,负责社区文化活动建设工作。文化站在遵照上级领导组织的指示下开展各种类型的社区文化活动,其十开展的时间、地点、内容、参与者、方式、程序等都是必须予以规范的。

(二)社区文化基础建设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特别是近几年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带来了一股文化发展和建设的热潮。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正逐步完善。许多以前没有或者缺乏文体设施的社区都先后配备了居民进行娱乐和体育锻炼的器具,许多以前只能自娱自乐的社区居民现在都组成各种合唱队、腰鼓队、拉唱队、棋社、书画、武术表演、读书会等等。这些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而且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快乐,同时身体素质也得到加强。因此,社区文化基础建设是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的基础,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优良精神,加强管事单位及邻里社区的互帮互助,不断完善基础建设,真正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

(三)社区文化主体建设

社区文化活动主体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社区文化建设的前提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需要一定的制度体系保障,但开展各项社区活动其中的参与主体是居民群众。很多社区在开展活动时主体参与的意识淡薄,积极性不够,导致领导重视但是居民不呼应的“冷热“局面。因此调动居民参与各项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社区文化站不仅要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人群,同时也应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平台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四)社区文化活动形式建设

以活动的形式展现社区的风采才能赋予社区文化生命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触手可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调动群众参与社区生活的积极性,也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时,社区文化活动也是宣传党的领导思想,促进社区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有效沟通。社区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联系本社区实际,发挥优势,做出特色才能更加吸引居民群众的参与。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主体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文化活动,争取绝大多数社区居民都能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

(五)文化活动队伍建设

文化队伍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文化工作者队伍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异者。专业的文化队伍和专业的文化工作者队伍都是社区文化的品牌,在今后社区文化工作方面,要培养专业化的文化工作者队伍,定期举行人员培训,展开社区交流,学习先进社区的管理理念和做法,取其精华,并应用于本社区的管理和建设之巾。另一方面,在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应给与更多的政策支持,保证社区文化活动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四、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广大居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且能够促进城市的整体建设,因此,我们要不断促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就要推进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相关制度的建设,还要促进全民参与,加强文化活动队伍建设,从而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5

[关键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149―04

一、引言

2011年2月19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3月5日,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社会管理列为2011年重要工作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旧有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农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广泛,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众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有意义的诠释:在物质基础方面,要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在工作作风方面,要深入基层、进一步密切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社会矛盾协调化解机制,着力解决好影响农村社区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在管理模式上,要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和建设,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本文从社区文化建设这个角度出发,探索农村社区管理,以期能够提高农村社区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因为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思想上深化,充分认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作为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典范,张家港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笔者先后走访了大新镇大新社区、德积镇德丰社区。结合张家港市农村社区整体状况,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成绩是主要的,但离争创全省第二,率先树立全国典范,还存在着一定距离。一是设施“缺、旧、远”。社区文化基础设施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托。虽然目前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较之以前有了大幅提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仍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有的社区还没有自己的公共文化场所,文化设施缺失严重;有的社区文化设施陈旧、配套不全、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二是文化活动吸引力不足。一方面,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主体大多是老年人,其他群体参与度不高,导致社区文化活动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另一方面,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行政色彩或商业气息过浓,没有体现活动的群众性、民间性和社会性,社区居民对活动的认同度不高。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全面培训还很不够,部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重心集中在治安、就业、卫生等方面,自身文化素质与开展丰富多彩社区文化活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配有专职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社区不多,大多依靠兼职人员来维持社区文化工作。

问题反映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从客观方面来讲,首先是社区文化资源在城市和农村分配的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和经济薄弱的农村分配不平衡。相对于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仍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并且,这种社会文化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累积性在增加。其次是经济基础的不平衡。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集体经济是农村社区组织的依托。没有集体经济,只能导致基层社区组织的名存实亡。集体经济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村级组织就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也很难从精神文化生活上满足群众的需要。从主观方面来讲,存在着认识误区。无论是从政府方面、社区组织还是农村社区居民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忽视社区文化建设。部分农村基层管理者也认为只要经济上去了,文化建设无关紧要。部分农村社区居民自身重物质生活轻精神生活的现象比较突出。

综合而言,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客观条件不能改变,能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首先要厘清农村社区文化的定义及内涵,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社区、农村社区

社区是滕尼斯提出的一个与社会相对应的类型学概念,“社区”一词的本意是指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也有人称之为“社会”。社区作为一种地域性社会,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的微观化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给社区下的定义。其实,由于学科的不同和人们说明问题的取向不同,社区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都含有“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这一基本内涵,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农村社区是具有一定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功能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社会单元,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聚居的地方,除进行经济活动外,也进行政治、文教、风俗与社会活动。

(二)农村社区文化、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文化的界定一般是按照人们生活的地域范围来划分,普遍认为农村社区文化就是由居住在农村的一定地域范围的人们,由一定的纽带和联系而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归属和道德规范等。事实上,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社会大众传播如广播、电视、网络的普及,居民人口流动的加速,从社会纽带和社会交往意义上看农村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地域疆界的确定性已逐渐削弱。农村社区正逐渐从行政性社区向共同体社区转变。转型时期的农村社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社区,兼有传统型社区和现代型社区的特点。

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会生活共同体”意味着要让社区居民在自主管理社区事务中,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共建共享、休戚与共、富有文化活力的“共同体”。而社区文化是培养社区居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建设“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三)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重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脑海中形成了这样一些观念:要么将社区文化等同于老年室、社区图书馆等;要么认为社区文化就是“老老少少,唱唱跳跳”;要么认为社区文化活动是“搓搓麻将打打牌,看看书报聊聊天”。这虽然有些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的确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剖。究其原因,

就是还没有最终形成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以心理现代化为基础。”英国学者瑟尔瓦尔说过,一个社会要取得发展,必须首先改变那些妨碍经济进步的社会态度和社会习惯。建设农村社区文化,首先要改变农民的旧观念。也就是说,要求农民具备现代的经济观念、公民意识、精神观念、文化观念、法制观念等等。与此同时,农民还要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公共精神等新的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理念。可以预见的是,那些传统、封闭的价值观念很难自行消失,转变这些观念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其中“生活共同体”理念的培育难度更大,强行对农村社区居民植入“生活共同体”理念往往是无效的。因为它大多忽视了与农村社区、农村居民的契合性以及在农村社区土壤内培育、生长新价值观的重要性。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人工制品。正如英格尔斯所言:“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理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都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理论上讲,任务是艰巨和紧迫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又是极其重要的。

就农村社区文化的功能形态而言,农村社区文化能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凝聚力量促进社区发展;能形成互惠网络,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秩序的重建;农村社区文化还具有规范整合作用,有利于农村社区的政治稳定。

就农村社区文化的意识形态而言,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最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全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我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行动上深化,探索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不断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硬件与软件,分别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略陈管见,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所必需的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场所等,是社区文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社区经济为保障。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需要硬件资源的投入,而这些往往需要政府购买,投入大量资金。而农村很大,村落很多,社区很杂,全部都由政府出资也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能否达到预期效益也需要时间来验证。在目前社区公共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充分发掘社区内部资源,低成本、高收益地建设农村社区文化,是加强农村社区物质文化建设的有效选择。

在建设的路径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创新物质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着重点是创新物质文化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比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社区创新思路,居民群策群力,探索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形式;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对社区文化事业投资;构建政府为主,社会和社区居民个人为辅的物质文化建设的资金筹借机制。

(二)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就是社区文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它既是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区文化的保障。制度具有保险、配置、激励、约束四大功能。农村社区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使社区文化管理在以上四项功能上得以完善。仅靠基础设施和物质条件的堆砌是不能完全实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目标的,制度支持是不可缺少的。

在建设的路径上,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改革农村社区文化管理组织体系,保障社区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约束各种不良文化现象等。着重点是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三)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指社区居民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社区意识、社区精神等,精神文化是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核。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经济。相关研究表明:文化贫困及其产生的贫困文化往往是影响当前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建设“学习型”农村社区。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因素,积极开展自我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通过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科技普及、思想政治及法制教育、市场意识培养等,以达到增强农村居民整体素质的目的。

在路径建设上,主要从三方面人手:首先,去除农村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农村社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现代转型。其次,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品牌文化。农村社区文化不同于城市社区文化,它有很多区域文化“特色”。最后,与时俱进,开展多样的社区文艺活动,促进农村社区文化繁荣。着重点是要讲究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社区内人们的需要,在建设农村社区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不能大包大揽,随意违背社区居民主体的意愿。社区居民最渴望的是属于自己的文化娱乐样式。正如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军所说,作为一个农民,他所喜欢的文化一定是在内容上表现其喜怒哀乐、方式上符合其审美情趣、在潜意识里暗合其文化心理的文化,而土生土长的带着一方灵气的传统文化最能体现这些要求。这种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一方水土,常常因地区甚至因村落而不同。

总之,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将以上三个层面的文化建设相结合,缺一不可,物质是基础,制度是保障,精神是内核,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农村社区文化繁荣,从而提升农村社区管理的科学水平。

四、结语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6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

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区文化生活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社区文化在当今社区建设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在2000年底出台的“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文件中,中央明确将“繁荣社区文化”列为我国社区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社区体育文化作为社区体育和社区文化的分支,其重要性毋庸质疑,它建设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而且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社区的精神文化面貌。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肯定了社区体育对整个社区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河南省结合各地市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这也使我省社区体育建设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有必要对该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式下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目标进行定位,寻找适合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社区体育文化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

(一)社区体育文化的概念界定。

一般来说,对社区体育文化的认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理解,广义的社区体育文化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社区体育文化指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体育生活方式、体育行为模式和群众体育意识等体育文化现象。

(二)社区体育文化的内涵。

从社区体育文化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社区同样文化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内容:(1)社区体育物质文化,它包括体育设施、人工环境、体育活动的用品;(2)社区体育组织文化,主要指国家为贯彻体育事业发展,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而规定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以及社区内部的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制度;(3)社区体育精神文化,主要指社区成员在长期的体育文化生活中产生的体育价值观念、心理倾向。

二、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一)社区体育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其它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都高于农村居民。城市是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居民收入都相对较高的城市,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要高于农村居民,在河南省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单位人”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原来的职工离职或被分流,相当一部分进入“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或从事个体经济,这使得原来的单位人进入社区。与此同时,大批外来流动人口和退休人员也相继涌入社区,加剧了城市社区的规模和数量,社区人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社会人,由于社区居民成分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他们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寻找一种归属感,体育运动正是社区居民都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它成为社区居民寻找这种归属感中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就目前社区体育文化现状,很难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社区体育文化进行创新,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社区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经济活动的频繁,生活方式的多变,使城市居民的生活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大。如果社区居民不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给居民带来的各种压力,各种“文明病”将会随之产生。社区居民利用余暇时间参加社区体育文化活动能达到调节心理、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增强疾病抵抗能力,以便更好适应城市快节奏生活。对社区体育文化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是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营造文明、健康体育文化氛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必然选择。

(三)社区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繁荣体育文化的需要。

社区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集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成为社区居民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健康的现代化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它的创新与发展对于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社区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大众化、平民化特征决定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社区居民在不断的体育文化实践中,整和了民间体育、传统体育、现代体育的部分内容,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城市社区,这样必将创造先进的体育文化精品,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不断拓展体育文化的功能,繁荣和推动我国体育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河南省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创新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区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于它有助于形成进取性道德和竞争心,有助于克服懦怯、乖巧、卑劣等缺乏竞争的心态,对于改善我们个人和民族的精神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强我们民族的生命力起着重大作用。创建和谐社区体育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区体育的宗旨和目标就是服务居民,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不仅要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和体育文化需求;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居民不同的精神需求,组织好体育文化活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塑造人这一根本目标贯穿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要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了解居民的愿望和要求;要做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社区体育服务水平。

(二)发挥政府部门和市场机制作用,加强社区体育文化的组织与管理。

社区体育文化是有体育、民俗、教育、文艺等文化成分组成的是社区内所有单位共同参与的,一般都设有政府、城区、街道办事处等体育文化管理机构。发展社区体育文化,要成立一个上下贯通领导、协调、执行和管理的机构,完善管理机制。首先要更新观念,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到资源共享,形成科学的社区资源整合机制,促进社区体育文化功能的全面开发。其次是注重开发社区内的无形体育文化资源,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再次是主管社区体育文化的领导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最后,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利用市场资源,挖掘市场潜力,调动家庭、个人的积极性,共同发展社区体育文化。

(三)重视社区体育精神文化创新。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是培育居民的体育文化观和体育文化意识,即社区体育精神,是社区体育正向价值观的体现,是社区体育文化、社区的体育建筑风格以及居民的综合体育素质、文明程度、思想、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社区体育精神文化就是要立足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思想,不断创新,针对社区中不同体育爱好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要根据居民不同的兴趣爱好,科学开展合适的体育文化活动,要富有特色,体现本区的人口特质、文化传统、地域特点等。

(四)尊重社区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提高社区体育文化形象。

社区体育主体的多质性决定了社区成员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社区也有不同的体育文化。社区体育文化是一个社会主流文化中的亚文化,经过高度的整合和沉淀之后,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尊重社区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就要以平等、民主、公平的精神,推动不同地域不同社区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大力发展适合社会潮流的多样化新型体育文化。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要提高社区体育文化形象,不同的社区也用不同的社区体育文化形象。树立起良好社区体育文化形象不仅能够展示社区的体育精神风貌,增强社区体育的吸引力、辐射力,提高社区的知名度和凝聚力,还可以激发居民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五)通过多渠道加大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投入。

目前我国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体育文化活动物质条件。社区体育文化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在思想上重视,在政策和财力上要给予支持。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街道和居委会都要逐步加大对体育文化事业的投入,保证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馆、体育文化站等正常运行,不断完善社区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和条件使得社区体育文化活动有基本的物质保证。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利用市场手段多方筹资,对社区体育起完善和弥补作用。对于社区办的体育场馆设施,政府应在政策和税收上给予优惠。加强体育文化指导员和社区体育管理人员的配备,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社区体育文化支援队伍,提高相关人员思想业务素质,培养社区体育文化工作的新型人才。

社区体育文化是社区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在满足居民体育需求的同时,对促进社区整合、增进社区居民沟通、规范人们行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有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体育文化的功能也在日益增强,它已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的内在力量。因此必须重视体育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使之更有效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基金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作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凯珍,赵立.社区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安君,王玉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3]田彤.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落脚点[J].体育与科学,2006,(4)

[4]杨文轩,冯霞.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学刊,2006,(1)

[5]黄文仁,刘英杰,吴鹭江.论社区体育文化与社会体育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4,(4)

[6]贾凤萍.论当代小康社会与都市体育文化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5)

[7]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8]孟令忠,原建军,张平。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6,(3).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7

关键词: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文化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53-02

在特定区域内有固定生活方式且存在区域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形成的社会共同体被称之为城市社区[1]。城市社区是人类重要的基本居住形式之一。据调查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居民会在社区内消耗半天的时间,甚至还有更多的人会在社区消耗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如此高的时间消耗比更凸显了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开展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来丰富社区群众生活,提高社区群众文化品味,进而推动城市精神文化发展。

一、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性

在社区建设中,群众文化载体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而社区建设的好坏与否,甚至直接体现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上[2]。因此,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极其重要。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对城市政治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的城市政治极大的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生存能力。普通城市社区居民对其居住城市的认可度、执政人员的信任度均来源于城市政治。高质量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不但能够调动城市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风向,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第二、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对城市经济的重要性

城市的消费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是衡量城市经济的重要因素。提高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水平建设能够提高大多数城市社会共同体的精神风貌,改善城市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更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收支水平。

第三、建设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对城市个人的重要性

城市社区群众文化的具体体现者是城市社区中的每一个人,而城市个人对城市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有着决定性作用。较好的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能够带动城市个人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与邻友善。较差的城市社区群众文化会对城市个人产生负面能量,进而引发社会和谐问题。

二、城市社区群众文化建设载体形式

群众文化载体的建设首先要结合现实的生活需要,做到尽可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有特色的城市社区文化载体建设需要做到很多方面,例如设施完善、因地制宜、调动居民积极性、资源共享等。在与当地的传统习俗与优秀的文化形式相融合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与时俱进,形成各个社区自己的群众文化。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做到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弥补自身不足,取长补短,争取能够受到社区居民热烈的欢迎与一致的好评[3]。

1.活动载体

第一、开展“模范家庭”等主题评选

现阶段,大多数居民忙于工作,更多的追求经济利益,社区居民意识缺乏,不关心社区事务,社区成员归属意识弱、参与程度不高。开展“模范家庭”等活动,评选出社区中典型的优秀家庭代表,在宣传栏上公示的同时,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在工作之余走进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在开展群众文化过程中,提高家庭成员感情的融合程度。与此同时,既把先进的群众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又加强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与号召力。

第二、举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小课堂

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在接受学校的文化教育之外,在社区中找到自己的活动场所。同时,可以组织读书、讲座等多项比赛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是学校教育之外的另一种延伸。

2.团载体

第一、组建各种艺术社团

组建艺术社团,例如老年广场舞、太极拳、合唱队、街舞等。一方面,社区可以根据居民的不同兴趣爱好,组成各具特色的艺术社团。利用闲暇时间,在社区广场跳舞或者唱歌。既锻炼了居民的身体,又形成了较为浓郁的社区群众文化的融洽氛围,推动了社区文化的蓬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浓郁氛围,组织安排居民进行文艺表演。通过扩大文体活动的平台,能够促使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走出家门,更快的融入到社区的大家庭中。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丰富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

第二、成立文艺汇演小组

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特长,组成表演小组,丰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举办诗歌朗诵节。与时俱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歌唱队、队、舞蹈队、书画协会、晨练队等多种文艺伍。

3.物质载体

第一、构建社区文化广场

根据各个社区的占地面积合理规划,建设一个外形美观,位置适宜,占地面积居中的文化广场。广场上设置各类宣传栏,可以满足居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宣传栏的宣传内容应丰富多样,与时俱进,内容应涉及时事政治、社区管理与管理、普及科学与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通过宣传,可以及时传播一些重要信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科学的精神与正能量,倡导居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社区的宣传栏,看起来不重要,却是不可缺少的。它既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把政府的信息用通俗生动的形式传递给社区居民;又是社区居民自我畅谈的平台,为社区的管理出谋划策。

第二、营造社区户外健身场地,添置户外健身器材

随着城市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压力接踵而来,参与一些健康有益且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早已成为了社区居民在业余生活中新观念。社区居民早已摒弃旧观念,从酒桌、打牌走向了健身、锻炼。因此,社区可以引进先进的健身器材,这样能够做到吸引社区群众主动参与的作用。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既可以使社区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了锻炼和满足,又对社区的文化活动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社区群众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早已成为群众文化的新风尚。社区居民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参与健康、科学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陶冶情操,并且可以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身体素质。

第三、设置退休老人活动室

根据研究表明,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中老年人占了较大的比例。社区设置退休老人活动室,能够使老年人在社区内找到较为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又保持了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对于建设我国的老龄化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城市社区文化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改革的大力推进,我国的城市社区文化载体建设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初步的成绩。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载体的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社区中少年居民参与度不高且整体主体意识薄弱

社区文化的主体是城市社区居民,但是,大部分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却相当淡薄。社区居民虽然在社区生活,但是却缺乏主人翁意识,对自己应尽的社区文化载体建设的责任与义务认识不足。绝大多数的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来源并不在社区,因而社区文化载体的建设与居民自身的利益关系不大。这就导致了社区中的中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文化载体建设中来,而居民中的中年人及青年人参与程度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社区群众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不利于社区文明水平的提高。长期以往,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城市社区居民对自己居住的社区依赖感和归属感丧失,社区逐渐缺乏凝聚力,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社区文化载体建设设施相对落后

在社区文化载体建设之中,传播社区文化的一部分载体是文化建设的设施,其中包括宣传栏、社区居民活动室及图书室等。然而,只有在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文化设施才较为完善,他们的文化活动开展的较好且活动质量比较高。但是,这些社区只是少数,大多数社区条件有限,有些社区的居民活动室只有几张桌椅,社区文化载体建设设施比较落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城市改造步伐逐渐加快,旧社区变成新社区,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对于经济利益的冒进追求,他们起初规划社区建筑时没有考虑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场地,以至于社区活动场所面积严重不足。因此,社区对于开展群众文化也就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完善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对策

第一、建设特色活动文化载体,传统与时尚互融

目前城市社区举办活动偏传统类,参与者也多为中老年社区居民。这种情况导致了社区群众文化覆盖面狭窄,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不全面等问题。建设特色活动文化载体,举办传统与时尚互融的活动,吸引社区中少年的积极参与,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和活动大众打分等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全力培养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群众文化载体参与度。城市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是从社区日常生活、日常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对调动其参与到社区群众文化载体的建设,有着积极地影响。社区应加强对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宣传力度,从而,能够使居民对自己居住的社区群众文化有全方位的了解。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吸引各类赞助

社^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群众文化载体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依靠开发商和国家政策的资金投入,一部分依靠各类赞助。举办宣传力度广、影响力大、社会反响好的活动会吸引企业、商户的赞助资金。把这部分赞助资金效率最大化的投入活动的举办中去又会提高活动质量,进而产生良性循环,促进城市社区群众文化载体的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主编.社区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小巍.中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3]毕爱慧.对进一步发展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12):43

[4]谢莉.社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J].艺术科技,2013,(06):73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8

关键词:社区;软实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53-02

社区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有效提升社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广州大文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对建设幸福广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广州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建设

社区文化的重要地位,由其特点所决定。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形成了社区文化,它由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组成。精神文化是社区独具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社区特点,往往要多年积累,逐步形成。所谓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社区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制度、文化环境等等,是社区文化的重要表现。同时,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社区实践中所构建的各种生活方式,它受制于社区结构的形成,不同社区中的特定群体和组织对社区文化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社区文化的形成,从最初的各组织或各成员的独立意识,到形成社区意识,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是某个组织,某一部分人会首先发挥作用,慢慢形成一种力量,再逐渐去影响更多的人,最终转化为整个社区的力量。应注意的是,这种力量导向是潜移默化和自觉自愿的,是主动认同基础上的接受和融洽。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街广氮社区,以始建于1957年的原广州氮肥厂职工生活小区为主,辖内居民宿舍52栋,总人口2100户8000多人,其中有860名党员在内的3100名下岗职工,60岁以上老人2108人,残疾和精神疾病者139人,低保户22户,孤寡和独居49人,复退军人826人,归侨侨眷135户394人,是典型的老年型、低收入型、特殊群体多的社区。继2002年6月成立广氮社区居委会以来,针对社区特点,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公益型社区管理模式:创新开展“三三制”楼组党建工作,建立起社区党总支部、楼群党支部、楼组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了党建工作全覆盖,党员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以建设“幸福社区”为目标,秉承“大爱教育幸福”服务理念,长年“量身定做”开展长者、家庭、儿童青少年、便民利民、就业辅导、文体组织孵化及志愿者服务等7大项69个主题服务。多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各级荣誉16个,2011年被授予“全国文明社区”和“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社区内营造出浓郁的邻里守望、互帮友爱、平安祥和的社区文化氛围。

广氮社区是一个特殊群体多、情况相对复杂的社区,其居委会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有力支持和指导下,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强的社区活动开展,逐步转变社区精神面貌,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组织、引导作用,其社区文化建设成果为区域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广氮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给我三点启示:一是社区文化建设效果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事情,更是一个全局的事情,主动支持社区文化建设首先应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为。二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引导相关社区组织切实做到为民所想,为民解忧,为民办事。三是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的实际管理者,应时刻把握社区脉搏,掌握社区重要特征,发动各方力量,协调整合资源,以有效开展特色服务为切入点,夯实社区文化建设基础,为全局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二、广州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总体趋势是好的,但在管理机制、资金投入、政策监管等方面,还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一)政府过度干预,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主体缺位

目前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和“以块为主,融条于块”的组织设计,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任务,于是街道办事处又将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分派到各个社区居委会,结果这又导致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疲于应付街道办事处分派的各项任务,造成社区文化建设行政色彩浓厚,无论是从思路、步骤、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不能真正从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出发,社区文化活动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

(二)社区文化建设过于规范划,社区文化缺乏特色,群众参与度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从对社区文化资源的调配方面看,政府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但是社区文化建设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广大社区居民,只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才能真正具有本社区特色。然而目前社区居民往往处在被动状态,除去自发性的、得到政府允许的兴趣团体活动外,对社区文化发展决策和实施的参与度很低。一方面导致部分基层社区文化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导致一些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造成严重浪费。

(三)资金筹集渠道单一,造成政府不断增长的投入压力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

经费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保证,没有经费支持,社区文化活动很难维系。因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受到政府主导机制的影响,社区文化建设资金依赖于政府财政支持,投入主体呈现一元化的情况。基层社区由于长期过度依赖政府,使社区文化建设资金一直采用向政府“等、靠、要”的消极方式,造成未能积极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如区内单位、企业的资金、场地支持),开拓多种社区文化资金筹集渠道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的状况。导致政府付出高额的综合成本却难以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同,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

三、加强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容丰富,途径多样,重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的升级改造。大力推进社区、村“五个有”文化设施建设,并通过对文化室、图书室、宣传栏、放映室、文化广场和各种文化活动设备等社区文化活动设施的改造、修缮和更新,推动社区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参与社区内文化活动的发展性和享受性需求。

推动多元化文化活动场所的社区共享。一方面,要打破社区隔离,推动不同社区之间文化设施的区域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活动的可承载性,提升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社区内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可共享资源,通过协商与合作,让本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团体内部的文化活动场所适当向居民开放,以形成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的共享效应。

(二)强化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组织居民参与讨论决定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事项,突出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以增强居民群众对参与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社区居民的闲暇时间、兴趣爱好、精神需求等方面作广泛了解和分析,以此来选择适合本社区居民文化需求的活动内容、组织方式和时间安排,让社区居民可以自主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区文化活动。

精心设计社区文化活动载体。让社区居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通过组织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中,道德水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净化,促进社区成员之间形成文明高尚的交往方式和亲切友爱的人际关系,消除社区人际关系冷漠现象。让群众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真正做到群众关心文化、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规划。以区(县级市)为单位制定5-10年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培养规划,分别按照领军人物、骨干分子和后备人才三个层次进行培养。对社区文化领军人才要进行重点培养,对其文化创新给予经费支持,对其文化贡献给予政府奖励;对骨干分子要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培训,以提高理论水平、优化知识结构、增强业务能力;对后备人才要通过解决岗位编制、保障从业待遇、提供学习机会等政策措施,鼓励其扎根基层、服务社区,成为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组建专兼结合、规模庞大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尤其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更好发挥作用。

(四)健全资金筹措和投入机制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9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议对策

1.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

新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广大农民群众甚至部分干部都还比较陌生。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有效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知晓率,努力增强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新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中。要注重进行多种形式的、全方位的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积极指导社区创建民间公益性组织,逐步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广泛吸收适合广大农民群众的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项目,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通过开展包括文艺表演、科普宣传、思想教育等在内的多种活动,吸引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形成社区文化认同,构建适合新农村社区发展特点的文化,改善新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应更加注重适应农村形态和农民素质转型的需求,不断提升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农村社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带动地区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社会整体协调发展,进而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进程。

2.推进新农村社区文化理念

加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转变观念是先导。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仍把农村社区文化的内涵理解为唱唱跳跳的小文化,认为只有先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有力量抓文化建设;甚至认为发展文化会影响经济,把文化与经济对立起来。特别是离县(市)、乡(镇)中心区相对稍远的农村社区,不少基层干部并没有意识到文化贫困既是经济落后的结果,更是经济落后的原因。当今时代,我们正处在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只有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和本领,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抓住了新农村社区发展的根本。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在社区积极培育和践行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素质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公益性,以政府投入为主,切实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为根本,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建立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体制,抢占农村社区文化的主阵地,构建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努力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把新农村社区文化做大做活,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路,树立“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发展乡土文化事业”的全新理念。通过在乡村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培训农村文艺骨干,自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

3.拓展社区文化建设特色

发挥地域优势,寻求社区文化的个性特色,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区文化,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努力方向。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平等参与,共同发展,是文化发展的趋势,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同样也不例外。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民族性格、人文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文化都不尽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因此,我们倡导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应注重以人为本,营造具有本地区特点,且凝聚中华民族人文精髓的社区文化。我国农村社区的主要功能是传播党的政策、法律、宣传高尚的精神追求,宣传健康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及鞑ド缁嶂饕寰神文明和提高居民素质,这是毋用置疑的,但要注意的是不应把社区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教育场所。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社区居民是“社会人”这一特点,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作为“社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满足不同人对社区文化的不同要求,才能丰富社区文化的内容,加深社区文化的底蕴。

参考文献:

[1]张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其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05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篇10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措施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一、用科学理论激励人。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社区党员群众,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二、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尤其要加强社会特殊群体和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社区群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三、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舞人。要培育社区群众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邻里关系、家庭关系,营造团结和睦的社区环境。四、用现代科技知识提高人。要着力提高社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化水平,培育良好的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满足人们走向社会的能力需求,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用丰富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吸引人。要因势利导,作为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的有效载体,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推动社区群众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不断进步和提高。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措施,主要有:

——建设一批功能性强的硬件设施。包括必要的场地落实、网络配置以及相关的器材等。由区委、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会同相关社区进行统筹规划,实行资源统一配置党建资讯网,这是社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推出一批有感染力的文化精品。围绕重大节庆日,围绕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围绕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落实具有城市精神和时代风格的主旋律作品,展示中华文明,弘扬城市精神,促进社区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

——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满足社区群众多层面、个性化精神生活需求为目标,结合社区文化基础,把群众基础深厚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起来,引导好党建资讯网,形成社区有特色的文化品牌。

——聚集一批优秀的文化名人。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作品创作,在居民群众中培养、挖掘一批自己社区内的文化人,也可以通过筑巢引凤、外脑引进等,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运行机制问题

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在社区文化的管理运作上实行党政部门指导监督、文化社团运作、社区各方参与相结合。

1、党政部门指导监督。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社区文化指导委员会,作为管理执行层,对社区文化有指导、规范、管理、协调和监督职能;社区党组织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依法领导。宣传文化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社区文化中介事务所的经营及其法人资格依法履行监督、审查职能。

2、文化社团运作。建立社区文化中介事务所,具体承担社区文化建设事务。社区文化中介事务所是党委、政府指导下的文化社团组织,以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社区文化中介事务所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方式。中介事务所对社区文化设施实行统一管理。

3、社会各方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领域,又是经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应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化程度,确保整个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在社区文化建设形态上实行“点、线、面”相结合。

点,即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功能。线,即在有条件的社区,可有计划地逐步建成专门的文化市场。面,即组织社区内各居民小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使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活动进入街坊,进入楼组,进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