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十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十篇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2:59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1

关键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研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74-01

针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我对基层村镇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和摸底调查,对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今后努力方向也做了一些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速度迅猛。

以大桥镇金桥村为例,金桥村全村不到300人,是个小村,建有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内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村内广场舞已经普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村里挑选了业务文艺骨干,成立了农民秧歌队,积极参加镇上、县里等演出活动。喜欢看电影的村民基本每个月都能看到县里的电影放映队带来的电影,内容涉及种植、养殖、爱国主义等多个方面。开通了有线电视,村民在家就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电视、电影节目。在广场舞的带动下,村里氛围比较活跃,村风也比较和谐。

虽然农村文化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比较低。文化大院配套设施过于简单单一,基本都是跳跳广场舞,健健身,其他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农家书屋基本是“一个牌子,一个橱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里面的藏书有的是陈旧的杂志,有的是政教类书籍,找不到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书,引不起农民的兴趣,以致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信息共享工程和远程教育网百姓不易接受、不好操作,很大程度上成为摆设。

二是文化娱乐形式比较单调。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据调查,金桥村平均每年大型文体活动不超过三次,结合端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的活动微乎其微。送电影下乡活动虽然实现了正常化,但是内容没有新意,对老百姓没有太大吸引力,存在观众难组织的现象。因此,多数村庄的文化生活仍以看电视为主。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文化事业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且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这一要求在不少的地方没有得到落实。大部分的投入都用在建设上,建好之后就不再投入,而要开展活动,单靠村级财力难以维持。特别是对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来说,开展活动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这种“断奶”,无疑让公益文化事业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是文化生活消费偏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中青年农民占的比例很少。这类人群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据调查,有些家庭除子女教育以外,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除了跳广场舞以外,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打牌,文化品位不算太高。

五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虽然加大了对本土文艺人才的挖掘力度,但是由于受待遇差、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有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另外,有的乡镇把文化站当做无所谓的单位,盲目的把不适合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安排在文化部门,影响了文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观不科学,对基层文化建设不想投入。个别基层干部对科学发展理解不透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发展”,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忽视了文化等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的人认为,文化属上层建筑范畴,投入大,产出小,做大的投入不合算。有的认为文化对经济促进作用不大,是“软指标”,抓不抓无所谓。这种在思想上对文化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在行动上对文化工作的不支持,对文化发展不想投入。

二是宗旨意识不强,对基层文化建设不再投入。有的只想着对上负责,没想对下负责,往往在一个时期为完成上级交办的某项特定任务而投入,一阵风过去了,文化投入就滑坡回落,停滞不前。有的只注重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重视文化阵地后期的管理和运营投入,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原有的文化阵地荒置成为摆设,经费断源等情况,文化发展后续动力严重不足。

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对基层文化建设不能投入。从全县农村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村,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比较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里的文化活动就比较少。因此,要发展文化,必须要先把经济搞上去,温饱问题解决了,群众才有精力、才有心情休闲娱乐。

四是有关部门责任缺位,对基层文化建设引导不力。农民的自觉意识不强,对于发展文化来说,仅靠农村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责任,认真履行科学规范引导的职责,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上有一个大的、总体性的、指导性的规划,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三俗”文化,倡导发扬先进、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是农民文化需求不旺,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农村文化消费大多数集中在红白喜事和传统节日期间,往往是请几支民间乐队招待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平时的文化消费很少,形式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农民对物质的需求还远远高于对文化的需求,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强烈。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切实纠正那种认为只要把农村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农村文化建设也就自然而然会得到加强的“自然论”;先搞农村经济建设,以后再腾出时间来抓农村文化建设的“先后论”;以牺牲农村文化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片面增长的“代价论”;认为农村文化建设难度大,出力不讨好的“无用论”,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增强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群众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把对上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把上级的各项政策和群众的现实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引导那些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指导和帮助农民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并不断探索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切实把基层文化建设搞成群众自己想参与、能参与的活动,搞成一项群众满意、上级放心、自己安心的惠民利民工程。

三是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对于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大后续管理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做到专人、专项管理,多搞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演出、民间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不断提升这些阵地服务群众的水平。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2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设施的建设也带动了设施的管理,促进了设施的有效使用。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资金和项目持续向基层倾斜,相继实施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规划、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修缮项目,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设施条件也大为改善。据统计,20__以来,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近34000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占99%。竣工项目总面积2600多万平方米,其中县及县以下占88%。截至20__年底,全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基本全覆盖,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也达到65.3%,中央、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确立。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由20__年的45.4平方米提高到20__年的78.2平方米,增长了72.2%;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面积由20__年的93.7平方米提高到20__年的234.2平方米,增长了149.9%。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座席数由20__年的43.9万个提高到20__年的73.46万个,增长了67.3%。全国平均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由20__年的199.9平方米提高到20__年的598.2平方米,增长了199.2%。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改善,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动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为了管理好、使用好这些文化设施,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文化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策划并实施了一批文化项目,从设备投入、经费保障、内容建设等多方面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如设立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使用,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据统计,全国文化事业费由20__年83.66亿元增至20__年的480.10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由20__年的6.51元提高到20__年的35.46元。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由20__年的0.33册提高到20__年的0.58册。20__年,全国文化馆(站)组织的文艺活动次数是20__年的两倍多,举办训练班培训人次是20__年的5倍多,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是20__年的近2倍。

近年来,全国各级文化部门围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一是强化政策保障是基础。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划(如设施建设规划、设施建设标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等)有效保证了各级政府部门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速度和管理能力。二是文化设施建设(包括规模大小、功能布局、形象设计等)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后期的管理使用相适应,与当地文化资源环境相适应。三是集中组织实施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乡级村级)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区域内统一招标、统一设计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使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更加统一规范。四是整合各种资源,在基层(尤其是乡村两级)建设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民政、体育及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中心是建设基层文化活动场所的主要方向。五是创新服务内容是管理好使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核心。只有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提供适用性的文化产品,才能切实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六是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业绩评价机制是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有效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主要问题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脱节: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使用脱节,“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依然十分突出;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和政策要求存在脱节。基层公共文化工作还面临着人才不足、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这和相关政策的要求是不匹配的;三是文化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存在脱节。文化部门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中责任重大,但在资金分配、人员配置等方面话语权有限,实际管理手段有限;四是基层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存在脱节,文化机构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具体看,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设施缺位。通过多年快速建设,我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但整体上看依然是“低水平、广覆盖”,部分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仍存在数量不足,标准不高的现象。从县级看,普遍存在建设年代久远、建筑面积相对不足的问题。据统计,全国28.8%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和32.7%的文化馆建成于1990年以前。这些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大多不符合现代图书馆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22.3%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和28.4%的县级文化馆建筑面积低于最低标准(800平方米),造成许多优秀文献资料只能“束之高阁”。从乡镇级看,个别地区还存在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不全、面积不足的现象;从村级看,全国覆盖率只有65.3%。因此,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二)管理缺位。相对于设施建设,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是一项更加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如果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设施的使用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设施就有可能遭到弃用或者挪用。据统计,全国705家县级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少于10000人,占22.9%;全国1050个县级文化馆年服务人口少于10000人,占31.8%;全国1368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年服务人口少于1000人,占33.7%。设施管理缺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基层公共文化资金相对不足,使用效率较低。从资金总量看,近年来,以“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为契机,已经初步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央与地方共担的经费保障机制,但从总体上看,经费投入仍然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一方面,受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文化财政投入水平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税收减免程序和手续繁杂等原因,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从资金的使用效率看,由于缺乏完善的资金监管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缺乏多元化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资金使用效率比较低下。如部分地区存在免费开放配套资金到位率偏低,甚至挤占挪用免费开放资金的现象,造成中央免费开放资金难以切实发挥作用;文化部门对规模巨大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没有太大的话语权,造成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脱节等。

2、基层公共文化单位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不少地方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得不到落实。据统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从业人员83676人中,在编人员47240人,仅占56.5%,平均每站仅1.4人。另外,由于缺乏职业门槛,基层文化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20__年全国县级两馆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人员,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9%和27.9%。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和9.4%。

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总量不足,适用性较差。总体上看,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尚未完全建立,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比较缺乏。一是资源总量偏少。如20__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58册(基层群众人均藏书量更低),远低于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人均藏书量1.5-2.5册的标准。二是适用性不强。如部分基层文化机构花大力气组织的文艺节目,难以得到农村群众的青睐;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的藏书内容偏离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特点,农民看不懂、用不上,实际效果非常有限。三是流动性不强。如区域内的图书流动服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电子化的文化资源还不能进入千家万户。

(三)制度缺位。一是政策不到位。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机构、人员、管理等,在国家层面缺乏刚性要求和制度安排;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的制定也相当滞后。二是实施不到位。在很多方面,尽管已经出台相应政策,但在执行中很难落实,也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如、中编办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确保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2个以上的人员编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实。三是考核不到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尚待建立,许多基层文化部门和公益性文化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基层文化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的客观原因,也有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和文化单位领导主观认识不到位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障文化建设长期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全国文化系统和文化机构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三、主要政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并不断适应这些新变化。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的主要思路是:以不断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以中西部和贫困地区为重点,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协调发展,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主要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制度建设。一是要加快推进文化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机构的定位、文化投入的保障、文化活动的开展等相关内容,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明确各级文化部门与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等。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基层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体系、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和公共文化经费的保障标准和方式等,从制度上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文化服务日常化和规范化,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一方面,要结合现有的文化统计数据,探索出一套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文化改革发展列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的绩效评价考核和监督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明确奖惩措施,建立服务项目公示制度,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针对县级文化设施老化陈旧问题,要加快改造步伐,使其具备基本功能;针对个别乡镇综合文化站缺失、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完全覆盖;针对多数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缺失的问题,要借鉴部分地区先进经验,整合各种资源,在每个行政村建设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民政、体育及计生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村民服务中心。

(三)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要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的要求,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要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提高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二是要落实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减免的各项政策,积极引导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资助和兴办文化事业。三是要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管理机制,明确绩效目标,把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投入的重要依据;要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探索将财政对文化投入由以前直接拨款为主转为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基金制等多种方式;要协调财政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国家层面的《“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管理办法》;要提高文化部门在资金安排和管理中的话语权,切实做到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衔接。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3

一、突出基础地位,落实调研任务

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干部的成才之路。为此,我们进一步强化调研宣传工作的基础地位,在课题确定上注重针对性,在方法步骤上保持程序性,在调研手段上增强有效性,在成果评比上调动积极性。做到“没有调研不发言”、“没有调研不决策”,使组工干部不断增强调研意识,强化调研责任,积极做好调研宣传工作。我们对部内各科室采取“定任务、定题目、定科室、定人员、定时间”的五定措施,通过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调研宣传任务层层分解,传递压力。

二、突出成果转化,推动工作创新

作为县级组织部门,面向基层、面向实践,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并本文来源:文秘站充分运用调研成果指导工作实践,这是基层调研的根本出发点。在这方面,我们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调研成果与实施宏观指导相结合。要求组工干部在起草文件或讲话稿时,要将调研中总结出的经验运用到宏观指导中去,促进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我们运用调研成果代县委起草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千名党员进农户,结对共建促民富”活动的意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建工作示范村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活动试点的通知》等文件,在基层得文秘杂烩网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效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是调研成果与组织工作创新相结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着力构建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牵头成立了目标综合考核办公室,每月对各镇、县直各单位经济工作目标进行考核排名,变评干部为“考”干部,以实绩论英雄,以发展定奖惩,实现了组织部门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在对后进村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从机关单位选派千名党员干部,对全县40个后进村开展集中帮扶,培养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265名,发展党员56名,树立党员和群众创业示范户122个。引进、扩种山药、花草、蔬菜、棉花等高效作物,扶持木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等各类专业户。为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创优,我们经过调研,把12项重点组织工作分为改革探索、示范试点、经验推广、主题活动4个层面,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面向基层单位竞标的办法,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分解化。这些调研成果的运用,有效推动了组织工作创新。

三是调研成果与对外宣传相结合。加强同新闻单位的联系,积极在电视台开办党建栏目,通过新闻媒介,大力宣传组织工作的重要活动和典型事迹,把典型推向全市和更高层次,推动调研宣传工作的延伸和成果的开发转化。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专门调研组,深入调查了解顺河镇齐庙村原支部书记刘传章先进事迹,制定宣传方案,协调《新华日报》、《徐州日报》等新闻单位前往采访,在省内外十几家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后来,刘传章被市委授予“农民的好支书”称号,先进事迹参加了全省巡回演讲,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4

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骨干力量,在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实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起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村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对村干部实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增强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强化对村干部的考核管理,激励他们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建功立业;有利于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今年我市将把推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而不断提升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在座的各位要充分认识实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这项工作。

二、我市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主要设想

去年,省委组织部分别在姜堰、东台、泗洪等地进行了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试点,并出台了《关于对村党组织书记中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文件精神,推进我市村干部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我们也准备在对全市村干部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化管理意见,并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扩大规范化管理的对象。根据我市实际,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对象由村党组织书记扩大到全体村干部,在更大范围内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

2、拓展规范化管理的内容。我市将主要围绕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物质保障、目标考核和激励约束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增强规范化管理的可操作性。我市将根据农村实际,进一步实化内容,细化措施,量化标准,使规范化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使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几点要求

1、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这次规范化管理的调研工作,是对我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次全面调研,调研的结果将作为我市制定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意见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座的各位同志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确保这次调研工作顺利完成。

2、合理安排调研时间。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各位同志来自不同的单位,手上的工作也比较多,任务也比较繁重,因此,希望大家在调研过程中要按照总体部署,合理安排好时间,全力以赴做好调研工作。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5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市;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

漯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作出安排部署。

本文围绕《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举措、战略保证,结合基层党校实际,探讨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中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早就指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向。”[1]清楚地表明了法律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之间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夯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具有筑牢四项基础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的重要意义;具有推动基层法治工作,落实全面依法治市的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进而为深化漯河市六项重大攻坚任务、推动富民强市加快发展奠定法治制度保障和法治工作基础。

(一)筑牢四项基础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

为巩固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省委提出在基层探索建立基层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基层服务群众和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并确定临颍县为全省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示范县。

临颍县委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基层党员干部的县级党校,夯实基层党校的法治与文明建设,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法治与文明理论水平,筑牢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筑牢矛盾调解化解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筑牢基层服务群众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发挥基层党员干部遵法守纪的示范作用,筑牢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

(二)推动基层法治工作落实全面依法治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2]

因此,夯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具有推动基层法治工作,落实全面依法治市的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围绕《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基层党校全面贯彻落实法治与文明建设,深入推动开展法治与文明建设,并针对法治与文明建设实践活动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对策,提出建议,为下一步法治与文明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一)存在问题

1、自身建设落实不到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2]

基层党校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关于“法治与文明”的自身建设方面,相关的组织工作机制和考核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

2、教育培训开展不深入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3]坚定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夯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发挥基层党校的思想库作用,需要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目前,基层党校关于以“法治与文明”为主题的专题研讨班,培训班开展的不够多;关于以“法治与文明”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

(二)对策建议

1、加强自身建设全面落实

加强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发挥基层党校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坚定推进依法治市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组织工作机制和考核工作机制。

加强完善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组织工作机制。明确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组织工作方向,贯彻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找准组织工作方法,善于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做出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比较,按照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推进组织工作。

加强完善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考核工作机制。健全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领导责任制,把全面落实法治与文明建设进度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完善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奖惩制,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激发党校全体教职工的自身建设,调动起大家全面落实“法治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面落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2、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紧密结合临颍县法治与文明建设实际,抓好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的教育培训工作。

深入提高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高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深入重视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培训班次建设。关注培训对象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注重培训需求适配度、课程设计科学性、师资选配合理性、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组织有序性。

深入创新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调研活动建设。健全需求调研制度,综合考虑“法治与文明”建设需要,科学制定调研计划,合理设置调研项目。

三、小结

慎子在其著作《慎子・逸文》中讲到:“治国无其法必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因此,基层党校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共漯河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深入开展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的教育培训工作。筑牢四项基础制度,助推全面依法治市;推动基层法治工作,落实全面依法治市。从而,坚定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夯实基层党校法治与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2页.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4日)(01版).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6

关键词:变刚度变刚度抗滑桩变形内力边坡基坑

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67-01

1桩基础变刚度协调变形和内力

当前在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中,多数采用均匀等长等直径布桩,即等刚度设计。均匀布桩的初始竖向支承刚度是均匀分布的,设置于其上的刚度有限的基础(承台)受均布荷载作用时,由于土与土、桩与桩、土与桩的相互作用导致地基或桩群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发生内弱外强变化,沉降实测表明,尽管桩数不少,但碟形沉降仍不可避免,特别是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更明显。碟形沉降是差异沉降,承台基底反力出现内小外大的马鞍形分布,差异沉降是导致基础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增大、板厚与配筋增多的根源[1~3]。

为避免上述负面效应,突破传统设计理念,通过调整地基或基桩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促使差异沉降减到最小,基础或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显著降低。这就是变刚度调平概念设计的内涵,它旨在减小差异变形、降低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内力,以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确保正常使用功能[1~3]。

充分合理发挥桩土的承载作用,克服和减小差异沉降成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优化目标。上部结构由于受到使用功能的制约,一般很难对其进行调整。对于筏板和其它形式基础,可通过变化板厚、设置肋梁、缩小墙距(箱基)等来调整基础刚度分布,但费用往往较高。因此,变刚度调平设计主要是针对地基处理和桩基。调整地基、桩土刚度分布不仅可行而且调平效应显著,是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核心。提出以调整桩土支承刚度分布为主线,根据荷载、地质特征和上部结构布局,考虑相互作用效应,采取增强与弱化结合、减沉与增沉结合、局部平衡、整体协调,实现差异沉降、承台(基础)内力和资源消耗的最小化[1~3]。

保证筏板的零差异沉降是建筑物结构体系保持最优状态的根本措施,而实现这一措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布置与调整地基与桩基的支承刚度;桩基支承刚度在平面分布上的布局基本原则就是支承刚度增大的区域对准上部荷载集度大的区域,同时有利于减少乃至完全消除整体和局部的不均匀沉降[4]。另外,空间变刚度等沉降群桩设计方法的实质也就是尽量减少差异沉降[5]。

2浅基础变刚度垫层协调变形和内力

天然地基基础的内力取决于地基反力的大小与分布。在基底下设置变刚度垫层,人为合理地调整地基土刚度,使其在基底平面内变化,将可能减少不均匀沉降,从而减少基础内力,改善地基和基础的工作状态,降低基础的弯矩,减小板厚,节省造价,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基底下设置变刚度垫层[6~7]。

3“变刚度抗滑桩”的提出和分析

以上述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及基于作者对桩基础、基坑支护桩、边坡抗滑桩、地层结构所进行的研究[8~18],作者这里提出了“变刚度抗滑桩”的概念。作者提出的“变刚度抗滑桩”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实际中的滑坡体在空间上往往是不均匀的,包括地层结构、地层厚度、滑坡推力等在三维空间上是不均匀的。这就需要在三维空间上采用变刚度抗滑桩,以协调抗滑桩的变形和内力,达到安全、经济、科学、合理防治滑坡的目的。(2)变刚度抗滑桩以工程地层学、地层结构效应理论、地层结构力学、卸荷岩土体力学为基础[10~18]。(3)变刚度抗滑桩充分利用岩土地层的自稳能力,充分利用抗滑桩间的土拱效应,将土拱地层及抗滑桩后一定范围的地层也看成抗滑结构的一部分,考虑这些地层与抗滑桩形成的组合刚度[10~18]。

作者在变刚度抗滑桩方面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10~17],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将另文发表。

参考文献

[1]刘金砺,迟铃泉.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2):151-157.

[2]王涛,高文生,刘金砺.桩基变刚度调平设计的实施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4):531-537.

[3]JGJ9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宰金珉,周峰,梅国雄,等.自适应调节下广义复合基础设计方法与工程实践[J].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93-99.

[5]陈祥福.桩基设计的历史性突破-空间变刚度等沉降群柱设计[C]//会议论文,2001.

[6]宰金珉.地基刚度的人为调整及其工程应用[C]//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万国学术出版社,1999:235-238.

[7]周峰,宰金珉,梅国雄,等.天然地基变刚度垫层的概念与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4):116-119.

[8]蒋建平,刘文白.岩土结构面体系、效应与应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4.

[9]蒋建平.大直径灌注桩竖向承载特性[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

[10]蒋建平,刘文白.岩土工程地层结构效应与层组参数[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

[11]蒋建平,马恒.岸坡被动桩承载性状三维有限元分析[J].水运工程,2012(7):58-66.

[12]蒋建平.“地层结构力学”的提出和基本理论框架[J].科技资讯,2012(5):54-54.

[13]蒋建平.卸荷土体力学与卸荷岩土体力学的提出及其基本理论框架[J].科技资讯,2012(10):40-40.

[14]蒋建平.深基坑坑底加固体的刚度效应研究[J].工程力学,2011,28(6):130-140.

[15]蒋建平,路倬,高广运.板桩码头浚深改造方案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19(2):279-287.

[16]蒋建平,毛海英.基于地层结构效应的竖向受荷桩与地层共同作用研究.科技资讯,2011(11):31.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7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探索

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政治与领导核心,在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已然成为大势所趋,这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党组织的主要任务,要求各党组织能够切实发挥出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在推动高校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单元,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使命也就是创造良好的科技氛围,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服务于社会。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任务,中共十将其定位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层面[1]。对此,高校基层党组织也必须以此为核心,立足宏观视角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展规律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切实发挥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一、深化创新力度

近些年来,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中共十明确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由此,科技创新被重新定位在了“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层面,成为“国家全局的核心”[2]。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明晰,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科技创新均需要以此作为指导。高等教育的定位,即在于对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人才第一资源的打造,这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在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高校的基层学术组织形式的创新已成为必要举措,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应运而生,随着其优势的扩大,数量已开始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类型也越发丰富。

基层党建工作实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政治保证。对于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来说,有必要借助基层党组织所提供的政治方向开展工作,从而为科学化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对于现代高校来说,科技创新实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基层党建工作也要融入科技创新驱动,体现出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都应该将建设方案和建设思考付诸实践。首先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就是团队合作完成的顶层设计,需要整体团队把握好工作中心环节,坚持开拓创新,制订合理方案。其次,需要基层的党组织团队团结一致,共同投入顶层的整体设计和建设当中,以此来保障和维护既定目标,保障整体团队的建设和发展[3]。再次,在顶层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宏观监管,明_战略建设发展路线和目标。最后,应该科学利用和规划使用现有资源,完善团队人员队伍建设。这就需要高校党委领导宣传开发创新机制,在高校范围内构建科技创新开发试验单位,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二、创设团队文化

对于团队来说,要想实现核心力量的有效提升,就需要以共同的目标作为牵引,达成团队力量的整合;而要想使团队目标一致,则必须在内部共建统一的价值观。对此,党组织建设便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作用,凭借思想政治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团队所有成员均能够形成归属感和责任感,以促进团队目标的达成,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组织建设实践,有必要顺应党组织建设的切实要求通过文化创设确保党组织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作为高校的基层单元之一,成员之间存在差异在所难免,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当重点做好精神引领,使团队成员能够朝向统一目标前进,借团队协作力度的深化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党组织建设应当加大对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力度,确保党组织成员的知识水平有机会不断更新,并以此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应该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校中的基层党组织团队肩负着党政方针宣传引导、国家政策法规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需要对整体的高校党政组织文化精神建设予以重视,营造良好的团结发展氛围和环境,突破传统建设发展理念的束缚,运用新的党政建设思想和理论来引导和维护创新科研团队的发展。

三、提高服务质量

基层党建工作有利于为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供正确的引领、协调和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提供者,能够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这种引领作用同时包括思想、决策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高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在于切实通过民主化实践确保各主体的利益冲突有效化解,以构建和谐平等与统一的整体化关系,确保学术开放、凝聚人心。

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应该通过设立其党员工作组来提升党员干部的工作团结性,还应该关注青年的创业和未来进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为团队的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机遇,为青年创业和未来发展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让青年人才在未来的科研教学教育工作中实现自身发展价值的最大化,使其更加快速地融入党员团队当中;在党组织的引导和带动下,为科研组织和科技产业化进步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为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基础党员干部组织团队应该关注和重视人文精神信念的团结,带领大家树立起团结发展意识,不断为推进高校的产业与科学研究进步创造良好条件;还应该增加中外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中外之间的宣传与合作来展示团队建设成果,提升整体团队建设展示效果,开发团队的创新发展实力,积极协调和维护团队的进步,为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构建联合科研合作的平台,共同提升各组织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水平。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分析与对策制订的研究,需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创新发展力度,为团队的整体文化建设奠定基础,带动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和进步,促进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峥嵘,谢石生.高校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标准化研究――以肇庆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179-181.

[2]秦东方,张志娟,王云海.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137-140.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

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科学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力量,是落实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科研院所知识分子较为集中,业务工作繁忙,党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强,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及教育活动不太上心,不利于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增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更应树立起牢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理念,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高科研院所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改善科研院所基层作风,提高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当前科研院所基础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科研院所对思想政治的工作不够重视

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注重效益明显的经济工作,讲究实惠,更关注经济利益及效益,而思想政治工作在部分党员干部看来是没有实惠,且不见成效的工作。科研院所的技术队伍是所里主干,领导人员更注重科技队伍的提高,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还不够重视。科研院所里有众多的技术职称人员,他们工作繁忙,还需要晋职称、发论文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部分党员的党性意识比较淡漠,起不到突出的表率作用,没有在科技创新、产业开发及行政管理中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应当与时俱进调整自身智能,不断解放思想,以切合社会新的形势及任务的要求。科研院所部分党员干部由于自身的条件影响,无法很好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产业开发及学科的发展工作中,且对基础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在党建工作中因循守旧,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没有很好地将科研院所职工凝聚起来,工作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党组织建设工作活力不足,活动形式呆板、单调,缺乏吸引力,思想教育只限于学习理论,脱离党员的基层组实际,不能满足党员的需要,大多数教育都采取开会的方式开展,缺乏有效的教育载体,教育只限于说教,长此以往只能使科研院所党员失去了参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基层党组织缺乏生机与活力,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3.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

现代信息社会的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捷,而社会的发展也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这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便利的同时,社会中的各种不良思想价值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这使部分科研院所职工出现理想信仰上的危机。这一形势下,单纯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及内容更容易引发职工的倦怠,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有效结合了世界观及方法论,对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全面系统地回答,是我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理论的创新成果,体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本质的要求,对指导科研院所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能使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对经济社会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有更为全面正确地认识,促使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用改革的劲头、创新的工作思路来分析研究基础组织建设的新情况,解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推进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向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及制度创新,将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推动并实践科学发展观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科研院所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开创科研院所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

1.贯穿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在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有效实践,是顺应改革创新精神的有力举措。科研院所党组织工作人员应正确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而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也只有通过社会整体的发展进步来实现,由此加强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坚定信心,以实现科技创新为目标,以构建和谐科研院所环境、凝聚广大科研人员为任务,始终把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在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始终要着眼于发展,贯彻发展的理念,不论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还是工作重点,不论是谋划工作,抑或是落实工作,都有服务于科学发展这个高度,以促进科学发展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同步加强并推进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技术工作,为实现科研院所效益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强有力的保证。

2.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科研院所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因而在科研院所基层组织建设中,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优化科研院所人力资源配置,关注职工的发展及诉求。尊重科研院所职工群众的创造精神,关心爱护职工群众,善于从职工群众的生活、利益、要求中找寻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善于集中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起职工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把职工群众的诉求放在第一位,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给科研院所职工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职工群众努力干好科研事业工作,激发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还需着眼于新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强化民主监督,支持民主参与,民主进行管理。坚持、丰富和发展党的制度,使制度更加贴近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贴近研究所改革发展实际要求。加强服务工作,树立起主动为职工群众服务的观念,强化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提升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

3.创新工作思维

在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新思路,拓宽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新举措,深化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改革,科研院所党建工作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有力推进了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创新工作思维,坚持用科技理论创新带动工作,为党组织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善于找到事物发展的本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科研业务工作相结合,有效改善思想作风建设、科研院所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及职工队伍建设,按照党中央在党建工作方面的要求,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内容具体分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发展新党员,将广大科研院所职工吸收到党组织这个大家庭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有效的预防腐败滋生,保障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等工作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改进党组织活动的方式,以科技体制创新为中心,关注职工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找到开展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有效展开结合切入。积极推进创新新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与科技改革同步发展规划、实施,将党建工作融入到科研院所工作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4.统筹兼顾

充分认识到了抓好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着手加强科研院所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培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对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使党建工作科学规范,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安排,科学实施、科学总结。遵循科研院所业务特色及党建工作特点,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在实现科研院所发展壮大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班子,选配党性强、作风正、决策能力高、文化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敬业、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员作为党务人员,对其加强培养。强化对党建工作队伍人员的培训工作,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讲究实效,全面提高党建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统筹科研院所党组织的规模、数量以及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等各项因素,从选配、分工、培训三方面着手抓好班子建设,有效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总揽全局、统筹推进。贯彻绩效机制,合理进行分工,明确人员工作职责,使工作人员能合理行驶自身职权,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实现激励效应,推进科研院所党组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闵新桥.科研单位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8.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9

按照“常态化下沉基层”制度的安排,第一批常态化下沉基层工作组的工作重点是宣讲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4号文件、省委16号文件精神,督导和参与“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活动,围绕“调查研究、帮助工作、发掘经验、改进作风”的工作内容,按照“为当地团组织做一本明白账、在实际工作中树一批好典型、在基层青年中交一批好朋友、为当地青年办一件实在事”的工作任务,团省委下沉基层4个工作组,扑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攻坚克难、上下协调、埋头苦干,想办法、找路径,下沉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宣讲督导点多面广,传递上级声音。11名下沉干部开展宣讲中央党、省委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意见》、省委16号文件精神20余场次。保山工作组、昭通工作组分别召开全市团干部培训班、读书班进行学习、宣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两市专职团干部做到学习精神全覆盖;玉溪组、文山组分别下沉到乡镇、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进行小型化、互动式宣讲活动,点多面广,反响较好。各工作组注重向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广泛宣传中央、省委召开群团工作会议的形势背景、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宣传讲解共青团组织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筑牢同青年血肉相连纽带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宣传讲解共青团组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扩大组织有效覆盖面的工作内容、工作项目和工作载体。下沉干部把宣讲会议精神与宣传共青团工作结合起来,与增进同青年的情感交流结合起来,与服务青年现实需求结合起来,从细微处入手,从青年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大道理”转变为青年乐于接受的“小道理”,让广大基层团员青年认同共青团,理解共青团,信赖共青团,把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团结到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伟大实践中来。掀起各级团干部、团组织学习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意见》精神的热潮。参与和督查“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活动30余场次,充分发挥政策“宣讲员”的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拘泥形式上的要求,时时处处与基层团干部讨论健康成长的话题,让大讨论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人心,促进基层团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力戒浮躁、百炼成钢。如保山工作组与市、县团委分别就“共青团如何深入学习宣传并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校共青团工作”、“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共青团工作”、“共青团如何参与精准扶贫、如何推动青年创业就业”等主题开展了多次深入学习研讨。

调查研究心沉身沉,收集青年呼声。下沉干部不挂职、不任职,心无旁骛,心沉身沉,与基层团干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与基层青年打成一片,一起受教育、一起谋发展,关心青年诉求、集中青年智慧,认真倾听和收集青年呼声。纵向深入,联系青年。要想获得更多一手资料,必须直面青年,减少中间环节,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四个工作组一到驻点县区,立即深入基层团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走访乡、村、组以及学校、企业、社区基层干部,广泛听取了乡、村干部的乡情、村情以及青年工作情况介绍,深入到部分青年农户家中,与普通青年结成对子,与青年话家常、聊发展,了解实情,摸清情况,更多了解基层一线基本情况。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还重点落实“为当地团组织做一本明白账”的任务,在与基层一线的团组织、团干部和青年交流时,注重倾听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打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做清“工作账本”。不摆架子、不讲面子成了下沉基层团干部的常态化。横向覆盖,多方了解。截止2015年12月31日,团省委第一批下沉工作队总队长、副书记赵国良同志全部到达所涉及4州市、11个县区调研指导工作、看望下沉的干部,全面了解下沉干部开展工作情况。4个工作组组长全部到达所在州市的所有县区调研推动工作,多数(个别下沉干部是因交通、路况等因素无法到达)下沉干部全部到达所在县区的乡镇、学校、企业等基层团组织调研开展工作,准确掌握所在地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情况,广泛听取党政领导、基层团干部、团员青年对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厘清基层组织推进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突出重点,树立典型。各组根据工作情况分别确定了调研重点课题,保山工作组重点调研基层组织建设、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学校团建工作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昭通工作组重点调研乡镇、村级团建工作、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青年网络工作和青年就业创业等;文山工作组重点调研非公团建工作、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等;玉溪工作组重点调研少先队工作、城乡区域化团建工作、新媒体网络工作、学校基础团务工作等。下沉镇雄县的干部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和“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两个课题的问卷调研,发放了150余份问卷,访谈近100名普通青年。4个工作组共形成50余篇调研报告,1000余篇工作日志,给基层团组织提出100余条有效的工作意见建议。每一名下沉干部调研天数均在90天以上。不仅把基层的实际收集在手里,还推动基层组织自身建设。

推动工作扎实有效,促进基层建设。各工作组立足于“在实际工作中树一批好典型、为当地青年办一件实在事”的任务,结合各地基层组织建设、青年创业就业、学校共青团工作、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上下协同,重点围绕“为什么而来?来了干什么?走时能留下什么?”三个问题,攻坚克难,找准切入点,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基层团组织办实事20余件次,协调项目资金支持基层团组织150余万元,形成基层工作典型案列20余个,扎实有效推进工作。保山工作组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在调研基础上提议编制《共青团施甸县委关于全县共青团全力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整合动员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探索实施农村精准扶贫“1+x”劳动力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协调省市县有关部门将基层团建纳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施甸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工作内容;协调财政、体育项目共计120余万元,在施甸木老元彝族布朗族乡大地村、摆榔布朗族乡大中村分别实施2个基层团建示范点项目;多方筹措,为团县委、重点村团支部、创业青年解决了遇到的实际困难,主动协调市级财政支持团县委10万元的工作经费;协调云南钓宝购商务有限公司无偿支持施甸部分企业、部分创业青年开展电商培训和电商服务;与省青基会争取到两所希望小学援助何元洼寨小学及酒房沙子小学的建设,并达成协议每年均可申报两所希望小学作为援助对象;举办施甸县首期青年创业暨电子商务培训班,全县共150余名创业青年代表参加培训,邀请3名创业青年省长奖优秀企业家到施甸县参加青年创业就业暨首期电子商务培训班施分享创业经验;组织志愿者参与昌宁县“9.16”、“10.30”抢险抗震救灾工作,等等。昭通工作组着眼强基固本工程、重点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深入调研,及时指出存在问题,举办两期团干部培训班,努力提高基层团干部对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加强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开通了“青年之声・镇雄”互动社交平台和“镇青家园”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努力推进青年创业贷款工作;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与县、乡团干部多次深入扶贫挂钩点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协调10万元资金帮助团县委挂钩村发展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玉溪工作组突出学校团队基础工作,通过组织市县少先队鼓号比赛、团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帮助提高农村学校团队干部工作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山区小学建设2个25万元的红领巾广播电视台,协调昆明“来玩儿”单身青年俱乐部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发起了公益筹款1万余元,用于购买捐赠图书1000多册;与政法委、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单位协调,推进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城乡区域团建有效模式;帮助团县委开通微信公众号,推动青年之声建设,积极推进“矩阵式”青年网络工作。文山工作组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司法项目”文山市试点工作,50余名未成年人受益,在全州范围学校内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受教育学生4500余人,开展青少年“模拟少年法庭公开审理”2次,受教育学生200余人;协调心理咨询师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健康起航”心理讲座11期,受教育学生26000余人;大力推动文山州共青团微信、微博、青年之声等新媒体建设,组织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在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等阵地开展多项网上“护苗”行动,积极主动发声,引领网络正能量;聚焦工业园区团建工作和示范点打造,于9月23日在砚山美泰公司成立了团总支,同时推进筹建园区团工委和园区青年汇建设等工作;引入社会力量帮助、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殊青少年群体,富宁县下沉干部组织社会募捐物资共18万元,支持多家基层团组织开展工作,反响较好;以项目化运作模式推动青少年社会事务社工发展,等等。各工作组推进工作扎实有效,成绩突出,促进基层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篇10

一、紧扣中心,把握重点,强化超前性调研

我们总是紧紧围绕公司中心工作,超前选择带全局性、方向

性的问题,提前半拍开展调研活动。去年是“管理增效年”,公司实行了钻井成本单井承包,但是,由于钻井定额不合理,招投标利润只有3%,要节约钻井成本,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钻速,节约周期,节约油料和材料,而节约周期与钻井定额写实又互相矛盾,为此,我们办公室组织调研,拟写了题为《钻井成本承包与钻井定额实写的矛盾及建议对策》的调研文章,受到有关部门重视。

二、贴近领导,把握意图,强化及时性调研

我们也非常注重根据领导意图及时深入基层了解下情,有的

放矢地开展调研。去年,我们根据矿区党委白书记到井队调研基层干部队伍情况提出的“基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的问题,通过向公司领导、机关干部、井队队长指导员、井队职工四个层次调查了解,拟写了《对钻井队干部实行竞聘上岗的调研与思考》的调研文章,分析了井队干部固定管理的利弊,剖析了管理层、职工对干部实行竞聘上岗的不同心态,提出了井队干部合理流动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