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十篇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十篇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2:45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1

一、学校体育竞赛的现状

比赛项目缺泛统一规划,小型比赛往往是大型比赛的选拔赛。作为学校层面来说每年春季组织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秋季组织全校性的球类运动会。各系也组织有一些如球类的迎新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但基本都是春季用跑、跳趣味运动会来选人参加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秋季组织迎新球类运动会来选人参加学校的球类运动会。除春秋季的田径和球类运动会外,学校层面没有组织其他的运动会。各系按自己的情况组织一些,但总体来说缺泛统一规划,来看显得杂乱无序。小型比赛多以各系学生参加。小型比赛多是由系上学生干部组织,本系学生参加。由于各系不可能组织很多个项目的比赛,学生的选择面较窄,从而参与的人数不是太多。其他系上的学生又不让参加。有些系上一年有那么一个项目的比赛,有些系根本就没有比赛。造成想参加比赛的学生没有去处,系上组织的活动又没有多少人参加的局面。

二、小型比赛的优点

易激发兴趣,利于推广。笔者在本校学生中走访调查得出结论,多数学生对单纯的竞技项目不感兴趣,只有少数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是系或班上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愿意参加各种以竞技项目为主的的训练。但笔者问及换成以游戏形式、竞技形式等一些趣味形式进行身体锻炼时,得出的结论是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各项运动。小型竞赛的特点恰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趣味性很强的比赛项目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在比赛、游戏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如:增强速度的迎面接力比赛,团结合作的三对三篮球挑战赛,练习足球基本功的绕杆射门足球比赛,5人制足球比赛,多人8字花式跳绳比赛等。

机动多样,便于推进。小型竞赛项目没有繁琐的程序与要求,不需要开幕式,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布置及后勤障。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比赛项目、比赛形式,可以将比赛分布在平时的课外时间或周末节假日。项目可以结合学校的体育特色和当地的流行体育活动进行选择。如:根据性质冠以“迎新杯”“挑战杯”“对抗赛”等不同的名Q,受电视娱乐节目影响学生喜欢的“撕名牌”游戏,根据学校地形的“户外寻宝”游戏,女生多的系上组织花式跳长绳、踢等。

三、大型比赛的特点

促进运动技术发展,发现体育人才。学校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是与市大学生运动会相似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在推动学生的竞技运动水平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学校各系都作了充分的备战。每次田径运动会或球类运动会的召开,都会出现一次全校性的竞技水平的高峰。以学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为例,在召开学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的一个月后就是重庆市第十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学生(特别是有运动竞技特长的学生)都积极训练,为系上在运动会上争金夺银。在学校第五届田径运动会上共有8人次11次打破校纪录。也为学校组队参加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了充足的的队员选择。可见,围绕各类竞赛活动,各系部、体育教研室和运动员员积极备战,备战的过程是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各种体育人才脱颖而出的过程。各单位都积极培养运动员,他们将推动整个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体育竞赛的精神价值在大型体育赛事中体现得十分鲜明。举办大型体育竞赛不仅对学生,对学校而言也是一件牵动全局的大事。在一次大型的校运会中,必将孕育出宝贵的精神财富,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为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和摄影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创作题材,运动会开幕式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有利于丰富和繁荣学校体育文化场。举办运动会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盛大的节日。运动设施设备改善后的喜悦,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趋同感,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等,都将在学生日常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从而集中升华为一种荣辱与共、合而弥坚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强化学校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提升师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借运动会召开的契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文明礼貌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素质。

大型比赛有很多优点,同时在学校层面上来说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组织大型比赛往往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配合,教务处、学生处、基础部、各系、保卫处、后勤部门等,组织难度大。同时又要除运动技术本身训练外的投入如开幕式的文艺排练、服装、道具、颁奖式等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一般情况下,学校层面的大型比赛对传统的竞技项目比较重视,轻视非竞技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以成绩为评定标准,学生直接参与比赛的人数少。

四、学校统一规划体育竞赛,形成大小体育竞赛有机统一

以学年为单位规划体育竞赛。作为学校层面除规划大型的田径运动会和球类运动会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体育爱好情况规划一些小型的比赛项目。这样大型比赛选拔了人才参加市大学生运动会,为学校增光添彩,体育特长生有了展示特长的平台。榜样的力量能够带动其他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小型比赛由于灵活性强、形式多样,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比赛需求,学生的参与人数多。真正能够用体育竞赛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2

近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系的研究人员采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架无人机。该机翼展6.5英尺(约2米),巡航时速达45英里(约72千米/小时)。从照片上看,它更像是一架普通的模型飞机。但与众不同的是,这架无人机是由3D打印机打印出的零件装配而成。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师大卫.舍弗尔称,该机由他和工程系学生史蒂芬.伊丝特和乔纳森.图曼共同制造,已于2012年8月和9月初在弗吉尼亚州米尔顿机场附近进行了4次飞行测试。

3D打印技术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正如舍弗尔所称:5年前用传统技术设计制造无人机上使用的一个部件——塑料涡轮风扇发动机需要两年时间,成本约25万美元;但现在使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制造这架无人机整机仅需4个月,成本只需约2000美元。

本刊点评:3D打印技术为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在增材制造技术中,三维对象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创建出来的,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相对于其他的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具有速度快、价格低,易用性高等优点。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它采用的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能制造出与原型外观、感觉和功能极为接近的3D模型。简单而言,3D打印是断层扫描的逆过程。断层扫描是把某个东西“切”成无数叠加的片,而3D打印则是逐片将这些切片打印出来然后叠加到一起,组成一个立体物体。

目前,3D打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并开始广泛应用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数码产品开模等方面,3D打印机可在数小时内完成一个模具的打印,节约了从产品到市场的开发时间。北航教授王华明在3D打印技术领域有突出成绩,他利用这项技术已实现了飞机大型金属结构件的直接制造。而对于模型产业而言,这一技术的应用极具潜力,特别是在新产品模具开发与少量产品或试验件制造方面,将会大大降低生产开发成本及周期。

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2012年11月13~18日,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三灶机场举行。自1996年第一届中国航展举办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航展已成为亚洲地区乃至世界颇具影响力的大型航展。本届航展规模空前,共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50家中外航空航天厂商参展,参展飞行器超过80架。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飞行表演。中国空军“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俄罗斯空军“勇士”特技飞行表演队、瑞士“百年灵”特技飞行表演队及“百年灵”机翼行走飞行表演队每天的例行表演令现场观众叹为观止,流连忘返;而神秘的中国空军武直10、武直19的公开亮相及精彩表演则让国人惊喜激动。

除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及户外的“大家伙”展示外,本届中国航展还启用了珠海航展中心原有的3个展馆和3个临时展馆,室内展览净面积达到28 200平方米。与户外的展览相比,室内展馆的内容也毫不逊色。很多展品虽然不能以实机形式展示,但精美的模型配合创意布置及多媒体展示,也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 第十一届上海“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 2011年11月11日,第十一届上海“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颁奖大会在上海举行。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上海市航空学会、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军体俱乐部、《中学科技》杂志社和《动手做》报社主办,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下属的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航空科普展示馆)具体筹划。

本届“航宇杯”比赛从2012年春季开始向社会征收参赛作品。2012年10月14日,邀请飞机专家、老航空科普工作者、资深国际航模裁判、航空史研究者及上海地区比例模型资深高手等7人,对来自上海市8区24所学校和市民的138件作品进行了分组打分,当天决出名次(其中小学组参赛作品62件、中学组56件、成人组20件)。部分获奖作品参见本期后插页。

经过10年的耕耘,“航宇杯”已成为普及航空知识和模型知识,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探究专业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效辅佐手段;更是集社会智力对青少年教育进行探索创新的重要渠道。在上海航空学会推荐下,经过评审,中国科协已正式授予上海“航宇杯”静态比例模型比赛为全国示范类科普活动项目称号。(江 东)

■ 第四届波音“放飞梦想”科普教育航空模型比赛于2012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回民中学举行。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中航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市模型运动协会相关负责同志到场指导。380余名小选手参加了牵引模型滑翔机、橡筋动力模型固定翼与直升机、弹射模型飞机及5种不同布局的像真纸、木模型飞机的比赛。比赛所用的普及型套材模型全部由波音公司赞助提供。

2012年是波音“放飞梦想”科普教育航空模型比赛活动开展的第4年。几年里,中航出版传媒集团和北京市模型运动协会多次组织相关老师培训,摄制了与航空知识及模型制作有关的教学片,印制发放了航空书籍和制作航模的套材等。2012年比赛前,又组织了各区县老师与辅导员的培训,对模型制作与试飞中的难点、比赛规则等进行了讲解。各区县辅导老师有了一定的基础,比赛成绩也有很大提升。在像真纸木模型手掷竞距比赛中,有小选手掷出了40多米的好成绩。(穆燕城)

■ 宁夏2012年全区科技体育辅导员培训班于11月8日在宁夏科技馆圆满落幕。这次培训班由自治区体育局、教育厅、科协联合主办,宁夏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协会和宁夏科技馆共同承办,来自全区各市、县(区)的体育、教育和科技系统近10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在4天的集中培训中,宁夏航协邀请了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教授、讲师对科技体育项目分别进行讲座、辅导,并指导科技辅导员动手制作各类模型。培训课程包括航空、航海、车辆、建筑模型、纸飞机,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定向运动、模拟运动及简易机器人比赛等内容。这次培训班有两大特点:一是人数多、单位多、规模大,参会人数达110人;二是形式实用、内容丰富,有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模型制作调试、模拟飞行、百米定向体验、解读比赛规则和理论考试等。(赵耀东 张 勇)

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军体运动项目大联赛

2012年10月27~28日,由上海市军事体育俱乐部、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会同市航空车辆模型协会、市航海模型协会、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市无线电运动协会共同承办的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军体运动项目大联赛在上海市军体俱乐部全面展开。来自上海市各区、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大、中、小学校及军体运动爱好者2000余人参加了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汽车场地计时、摩托车场地擂台等5大项赛事活动。参赛者中不乏有几十年军体运动项目经历的发烧友,其中年龄最长者是徐汇区的85岁的空模选手。而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则是来自宝山区的8岁的海模选手。

本届市民运动会共有53个大项,上海市军体俱乐部承担了其中6个大项、56个小项的竞赛组织工作。市民运动会军体运动大联赛充分运用军体俱乐部现有的空模训练场、海模训练水池、车模竞技场、汽车摩托车教练场等场地设施条件的优势,为全市军体运动爱好者搭建了一个综合活动的平台。在各项军体运动比赛中,既有竞技类项目,也有普及类项目,既有符合国际竞赛标准的竞技项目,也有适合青少年学生参与、以普及科技知识和动手动脑、提高素质为目的的活动项目。大联赛针对本市模型爱好者的特点,在空、海模型竞赛中分别设立了小学组、中学组、公开组和老年组等不同年龄段的项目。

本次军体运动项目大联赛使热衷于军事体育项目的市民和青少年学生有机会相互切磋技艺、交流情感,共同践行“全民参与、全民运动、全民健康”的上海市民运动会办会宗旨,真正体验“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的趣味性、挑战性、教育性,也使不受年龄层次、社会职业限制的军体运动爱好者们享受了时尚休闲的科技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宜 辰)

2012年全国航海模型爱好者系列赛

2012年11月3~4日,全国航海模型爱好者系列赛在云南玉溪聂耳文化广场举行。本届竞赛由中国航海模型运动协会主办,云南省模型运动协会、玉溪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和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共同承办。比赛设置了FSRV-1、FSRV-2、FSRo-1、FSRo-2和eCo-monoX耐久模型5个单项,吸引了来自香港、上海、广东、广西、四川、浙江、宁夏、云南的8支代表队、40名选手参赛。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3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科技体育传统校的创建理念,在项目选择、规则制定、活动进程中都体现了“创新体验、快乐成长”的宗旨。比赛分海、陆、空模型3个类别,共设15个项目,采用全国科技模型教育竞赛活动的普及器材。大赛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组全程摄制,将编辑成6集节目(每集40分钟)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因此,活动不仅要按照模型比赛的规则进行,还要围绕电视拍摄的需要进行场地布置、道具制作与情景设定。

11月1日下午,开幕式在昆山体育中心隆重举行。一场由航空、航海、车辆模型组成的精彩表演令人惊艳,也让与会来宾和参赛学生对大赛充满期待。

11月2日比赛正式开始,比赛分为两轮:首轮为资格赛,16支代表队分别参加“赶鸭子”航海模型对抗赛、“空中战士”航空模型个人赛和“扫雷先锋”车辆模型接力赛,根据得分总和,前6名直接晋级8强;次轮为复赛,由剩下的10支代表队参加“紧急救援”航海模型对抗赛、“放飞梦想”航空模型接力赛和“穿越火海”车辆模型接力赛,前两名队伍晋级。

为配合电视拍摄的需要,经过场地布置、摄像机机位调整、彩排预拍等程序后,“空中战士”个人赛才正式开始(图1)。该项目使用杭州中天的线操纵模型飞机,赛时为2分钟,每队3名选手。赛场内设置了离地分别为90、70、50厘米高的3组气球。每名选手操纵模型飞机,利用螺旋桨击破1组气球(根据难易程度,每个气球分别计1分、2分、3分)然后降落;第2名选手上场击爆另1组气球后再次降落;最后上场的第3名选手除了击破最后1组气球外,还要操纵模型在降落得分区着陆(分值为1~10分)。选手误击破非同组气球不计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每剩余5秒奖励1分,最后综合计算成绩。

经现场抽签,东道主昆山市实验小学队第1个出场,李潘、成宇飞和王昇仅用时58秒就完成全部任务,最后着陆时虽落在区域外,仍获得66分,取得开门红。随后上场的各队选手均想努力打破东道主的得分记录,但可能是因为紧张等因素,出现失误很多。东道主在第1项比赛中拔得头筹。

下午,“赶鸭子”对抗赛开始。在一块长方形水池内,中间放着大、中、小3种规格的48只“小黄鸭”,两侧是出发区和回收区。两队同时出发,每队选手要将“小黄鸭”运回本队回收区。比赛时间为2分钟,每队4名选手分成两组,一组搬运漂浮物,一组干扰护航。以规定时间内搬运的“小黄鸭”计分,每只大“小黄鸭”计3分,中等的计2分,小的计1分。在第1项比赛中排名第8的金华东苑小学大显身手,以55分列首位,而东道主昆山实验小学队仅得11分,列15名。

11月3日,“扫雷先锋”接力赛在紧张的气氛中展开。选手必须操纵赛车按照规定线路行驶,越过一个斜坡的同时跨越沟壑后进入清障区,将规定颜色的气球击爆(图2)。每名队员击破4个气球后返回终点,本队其他选手接力继续。比赛时间为4分钟,每队4名选手。场中设己方气球20个、对方气球20个、地雷气球40个,共计80个。击破己方1个气球计5分,击破对方1个给对方加5分,击破1个地雷气球扣5分,最后按总分排名。

第1组由苏州星港学校和武汉市南垸坊小学对战,他们分别派出苏邵杰和魏超首发出场。两人发车后开足马力冲向第1个任务区——飞越断桥,两车在声声助威下轻松飞越而过,顺利完成任务。随后,赛车先后通过急弯后闯入“地雷”阵,完成刺破4个气球的任务后又奔向跳台。跳台是一个长1.5米、高0.8米的斜坡,坡下有一个大水坑。如果没有足够的速度,赛车就会落进水坑。然而进入跳台前,赛车要经过一个急转弯,速度不能太快,这对选手驾驭赛车的技术及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比赛中,苏邵杰的赛车虽然首先过弯跑上跳台,但因转弯后方向回多了一点儿,飞跃时不慎从跳台边翻落下去,挑战失败。他立即调转车头,再次进弯、摆正、加速、腾空而起,飞越成功,赢来一阵喝彩。魏超则沉着冷静、稳扎稳打,动作虽不激烈,却一次飞越成功,两人成绩旗鼓相当。随后两组选手也发挥稳定,苏州星港学校与武汉南垸坊小学分获65分和60分,几乎打成平手。

3项比赛过后,金华市东苑小学、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昆山市实验小学、武汉市南垸坊小学、广州市增城市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和长沙市大同第二小学总分排名前6,率先挺进8强。

11月4日,剩下的10支队伍为最后两个名额展开争夺。在“紧急救援”对抗赛中,每队3名选手,在3分钟时间内,要同时出发绕过气球障碍,将等待救援的故障船拖回,成功完成一次救援计20分(图3)。场内设有15~20个障碍气球,每碰破1个罚1分。浙江上虞市滨江小学和昆明市环城第一小学在该项目中排前两位。接下来是“放飞梦想”接力赛,苏州星港学校和昆明市环城第一小学夺得前两名(图4)。最后是“穿越火海”接力赛,前两名分别被上虞市滨江小学和苏州市星港学校摘得。

至此,苏州市星港学校和昆明市环城第一小学赢得8强中最后两个席位,其他8支代表队则遗憾出局(图5)。尤其是广州桂花岗小学,他们在遥控项目上优势明显,不料却因纸飞机项目得分太低惨遭淘汰。而对外来工子弟占大多数的武汉市南垸坊小学和昆明市环城第一小学而言,在经费紧张、器材缺乏的情况下,能开展科技体育项目活动实属不易。抱着学习和开拓眼界目的参赛的两校能够进入8强令师生喜出望外,领队教练急忙给学校报喜,学生们则满脸洋溢着喜悦,真比拿了冠军还高兴(图6)。

11月5日,8进4的争夺战打响了,比赛移师昆山城西文化体育艺术中心继续进行。“红色警报”遥控喷水消防船灭火赛首先开赛。该项目要求每队3名选手参加,在规定时间内控制1艘灭火船为故障船灭火。每艘故障船有3处火点,每名队员负责1处。比赛时两队同时出发,第1名队员灭掉1处火点后返回,第2名队员再出发,完成任务返回后,第3名队员继续接力出发,最终根据灭火得分和用时评定成绩。

比赛在剧院边的荷花池中进行。首先出场的长沙大同第二小学队由杨凯晨、向与进和杨沛凡3名队员组成。由于在绕障碍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加之心理紧张,一处着火点也未能扑灭,只得到10分。随后上场的几队也状况频出,成绩大都不太理想。只有浙江金华东苑小学和广州增城市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分别获得96分和94分。最后上场的是东道主昆山市实验小学队,他们认真观察总结了各队得失,及时调整了比赛策略,队员王昇、宋成杰和李潘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熟练地操纵救援船,仅用时2分多即将火完全扑灭,获得136分,为4强争夺赢得先机。

第2场“突破险阻”遥控大脚车接力赛成了浙江金华东苑小学和东莞长安镇第二小学的“表演专场”。两队选手操纵大脚车冲土坡、跃壕沟、过断桥、穿悬崖,分别获得110分和90分,遥遥领先。

最后一场“勇往直前”遥控模型直升机过障碍扎气球赛使比赛进入白热化。由于前两项比赛过后6支队伍成绩相当,因此最后一场将直接决定4强归属。东莞长安镇第二小学在该项目上实力超群,张锦艺熟练地操纵“天使”300遥控模型直升机起飞,依次钻过直径70厘米的圆圈,通过70厘米×50厘米的隧道,扎破立柱上红、黄、绿三色气球中的绿色气球,再过隧道及直径50厘米的圆圈后稳稳降落在起降台,用时仅1分08秒,为全场最快,也得到99分的高分。而东道主昆山市实验小学的高子轩表现沉稳,尽管他用时2分钟,但所有任务均一次完成,没有丝毫失误,最后得到100分。

最终,金华市东苑小学(297分)、昆山市实验小学(278分)、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219分)和苏州星港学校(210分)挺进4强,并获特等奖。

11月7日开始的4强赛成为入围选手的表演专场。海模赛分别进行了“鲤鱼跳龙门”(图7)、“水上足球”和“三栖行动”3项,东莞长安镇第二小学表现不俗,获得两个第1名;车模赛分别进行了“不畏艰险”、“勇闯难关”(图8)和“越战越勇”3项,浙江金华东苑小学实力强劲,独揽3项冠军;而空模赛则分别进行“直升机任务”、“战斗机起飞”和“四轴探险”3项。其中“战斗机起飞”项目要求选手操纵“翼龙”固定翼模型飞机完成起飞、正筋斗、低空倒飞、穿越直径4米的圆圈后降落在长18米、宽4米的“航空母舰”上,难度非常大。昆山市实验小学领先优势明显,宋成杰顺利完成全套动作获得第1名。“直升机任务”和“四轴探险”冠军则被东莞长安镇第二小学包揽。

到此,浙江金华东苑小学获得本届大赛冠军,东莞长安镇第二小学和昆山市实验小学分获第2、第3名。

纵观本届比赛,呈现出3大亮点:

亮点一:以学生全面参与的形式展示了科技体育项目的趣味性、挑战性、竞争性和快乐性,是对推广模型运动普及发展的一次示范展演。

本届大赛在项目设定上既有易于在基层学校普及、经费投入低廉的模型项目,又有适于在学校操场、体育馆开展的小遥控项目,还融合了海模、车模、空模,要求学生对每个项目都能操作、有所了解,为基层学校开展模型普及活动树立了典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比赛名称趣味化,采用了“扫雷先锋”、“红色警报”、“勇往直前”等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字眼,避免了单调的专业名称。比赛本身也增加了吸引学生的内容,如“赶鸭子”比赛中,学生操纵遥控船在水池中打捞大小不同的“小黄鸭”,得分简单明了。

激烈刺激的模型比赛富于挑战性和竞争性,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如遥控赛车比赛中,跳跃高台、跨过熊熊燃烧的火盆,需要速度与激情;从两根悬空的细钢丝上通过,需要耐心和细心(图9);高速通过直径2米的“回旋通道”,需要勇气与毅力(图10)。尽情享受胜利的喜悦、勇敢面对失败的现实,这正是科技体育项目能给予学生的,也是课堂学习得不到的东西。

亮点二:以电视争霸赛的形式全面展示科技体育项目的活动方式和比赛方法,为推动模型运动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有效探索。

以往的很多模型比赛,更像是参赛人员的“自娱自乐”。此次通过电视媒体的形式向公众展示效果则更具“传播性和影响力”。在向全体中小学生普及科技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航管中心和央视少儿频道继“空模王”和“极速飞车”后再度合作,全方位涵盖海、陆、空模型,宣传效果必将远超此前。同时,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在今后的活动中如何包装宣传模型项目创造了新的模式,将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模型运动,并使它在广大学校更加普及。

亮点三:以比赛场地道具化的形式展示了科技体育项目标准,为推行模型运动的景观化发展进行了一次创新实践。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4

关键词:品牌;体育赛事;要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4-0051-04

1研究背景

体育赛事尤其是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商业性及较大的社会影响,能对社会各个方面起到良好宣传作用,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新的社会投资热点。但是部分地区或城市不切实际、急功近利妄图通过短期大量投资“复制”形成大型体育品牌赛事,而这样的体育赛事其结果只会昙花一现,形成不了真正的品牌赛事。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体育赛事,即使是相同项目、级别的赛事,也会因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场地设备、运动员不同组合、运动员不同发挥等客观条件和体育赛事主办者主观愿望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的形成,不是主观臆想的产物,是经过长期发展积淀、升华而形成的。本论文依托相关科学原理,通过对国内外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发展历程及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分析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形成的基本要素。

2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形成因素分析

体育赛事是一项强身健体的竞技运动,是以竞技运动为核心,以运动竞赛为核心要素,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特殊事件。体育赛事的竞赛性特征体现在通过参赛运动员的竞技过程和结果来达到赛事的核心目的,体育赛事的其它构成素围绕竞赛主题运作,利用成功竞赛达到满足不同的需要诸如市场营销、推广和公关等目标。

并不是所有的体育赛事都能被称作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因为大型体育品牌赛事除了具有体育赛事的一般特征外,还应具有品牌性。品牌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品牌代表着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和地位,具有很明显的排它性,品牌一旦确定即受到法律的保护;品牌在享有利益和权力的同时,也必须以价值和特征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承诺和保证,这也是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的魅力所在。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的品牌性表现在即使是同一项目不同比赛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如网球赛事中的四大满贯——澳网的激情、法网的高贵、温网的典雅、美网的热烈。

2.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城市发展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先天条件,是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形成的基础和资源,是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竞争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自然资源属于城市的非流动、无法复刻的因素,其中包括地理区位、地质条件、气象气温、空气质量、气候条件、水利、风景景观等。自然环境作为支撑体育赛事是否适合在该城市甚至该国家举办的首要条件,必定会成为形成品牌赛事的要素首选。

起源于1903年的环法自行车赛赛事,是迄今为止世界影响最广、规模最大,比赛水平最高的自行车比赛,也是欧洲一系列公路自行车赛中历史最悠久的。每届赛事都要途经大约6座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及500个村镇,环绕法国一圈后,到达终点巴黎。赛段中按比赛形式分个人计时赛和大组赛,按比赛道路分平地赛段和山地赛段,海拔最高可达2200m。正是由于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及赛事资源,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到现场围观。

2.2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状况不仅是大型体育品牌赛经营的基础,同时也决定着大型体育品牌赛的品牌定位。经济发展水平包含城市GDp、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等。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的建设很大程度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是否足够满足投资的需求常常成为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的瓶颈。

体育赛事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要依靠经济做基础,依靠经济增长来保证的体育赛事的发展;同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能推动经济的发展。现如今在北京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国际马拉松、斯诺克中国公开赛等体育赛事都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十年北京市经济增长率平均值为11.8%,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而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体育赛事在北京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3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品牌赛事的运作需要很长的时间,赛事的商业化运营既离不开城市这个平台,同时也离不开城市政府的支持。政府根据城市的资源环境及市场需求的特点来制订、实施、调整城市战略规划,是整个系统中的掌舵者,也决定着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的走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体育赛事往品牌性赛事形成的动力,也会在体育赛事面临低谷期的时候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就以澳网为例,历史上历经的几次波折,都是政府伸出援手,挽救这项历史悠久却充满激情的赛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澳网面临观众与球员的流失,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斥巨资在墨尔本中央商务区南边建成费林德斯公园(Flinderspark)网球中心。这是一座可容纳15000名观众、并安装有可移动顶棚的崭新中央球场,这里让澳网成为四大满贯中最早能够在室内进行比赛的赛事。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观众人数大幅攀升,当年有超过26万名观众亲临现场观看比赛,而前一年在库扬网球中心这一数据仅有14万人。而近些年,由于澳网的持续投资与推广的动作不大,动作却不大,与其他三项大满贯赛事动辄上亿美元相比,澳网在竞争中又渐渐处于下风。同时,随着网球运动在世界范围的升温,四大满贯以外地区的赛事也正在全力追赶。以中国网球公开赛为例,短短几年内已经升级为皇冠级赛事。这一切的外部因素都让澳网的四大满贯头衔经历冲击。于是,在2010年1月,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宣布,维多利亚州政府以及墨尔本奥林匹克公园方面将斥资3亿6300万澳元(合3.36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球场等主要硬件设施的重建。建成之后,澳网将拥有三个可伸缩式屋顶的场馆”’。这是法网和美网无法比拟的,澳网将通过政府的支持获得保持其品牌赛事世界领先的地位的能力。

2.4城市硬件齐备、环境良好

体育设施齐全是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关键条件,这也是获得国际组织其他会员国的支持与认同的一个必要条件。举办城市也要求拥有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能够保证比赛期间的交通和通讯服务快速、准确、畅通。根据项目的不同,竞赛场馆的需求不同,各类竞赛场馆要符合项目本身的需求,场馆地理位置等都能符合大赛顺利举行的要求。

每年8月底至9月初美国网球公开赛都会在纽约的国家网球中心举行。国家网球中心位于纽约市中心,共有45块场地,与周边建筑、城市公园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界于公共、半公共空间开展的城市景观体育。在纽约,只需5到10分钟的车程,就可以看到风格迥异的风景,体验美国特有的多元化文化。通过美网,全世界的人见识到了纽约的城市景观,进而宣传了纽约城市形象,提升了纽约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5浓厚的文化底蕴

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的形成以及与城市的共生发展中起到了雄厚的底蕴的支撑。每一个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资产或传统,很多城市和国家都以其独特的文化作为塑造城市、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许多著名的大型体育品牌赛事都是建立在这种城市文化基础之上而逐渐形成的。

温网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参赛选手必须身穿白色球衣,在比赛开始前向处于皇室包厢的皇室成员及观众行古老的屈膝礼。同样,草莓冰激凌作为温网的传统美食,始终是观众观看比赛时的首选。此外还修整的平整的绿草地,木质的记分牌,场内身着紫绿色着装的捡球小童等等。这些仪式性的规矩或者称为习惯表达了温网的文化,也即是英国的绅士与淑女风度的文化。

2.6安全保障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

安全保障是大型体育赛事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型体育赛事,与会人员众多,包括媒体、官员、选手、裁判员、志愿者、工作人员及观众等,因此举办赛事时的安全问题必须特别慎重,除了举办区域的政治、人文、经济、风俗民情外,还要特别注意宗教、种族、治安及战争等问题。尤其是在911事件以后,安全已成为大型体育赛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举办城市应拥有现代化装备、训练有素的保安人员和先进的安保基础设施,详细周全的安全保卫行动计划和对付恐怖活动的有强有力的防范手段,以及经演习证明行之有效的场馆观众疏散方案等安全因素。要有完善的应急机制以及增强危机小组处理的能力,以保障赛事安全性的能力。美国第28届超级碗举办地ReLiant体育场通过在体育场外设置空气传感装置,探测化学或生物武器;联邦特工在体育场周围的设置数百台摄像机;30条炸弹探测警犬随时搜查整个体育场区等措施进行体育场外监控。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安全。

同时,主办城市曾成功地举办过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体育比赛,有一定的举办赛事的基础后就会具备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带来的就是体育设施和组织工作在国内和国际上拥有良好的声誉;拥有能策划、组织、实施大型国际比赛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有足够的能力、技术、场馆、设备和人才才能将品牌赛事举办好。

2.7赞助商及媒体

赞助商是体育赛事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寻找赞助商很可能是决定体育赛事成败的惟一的、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对于体育赛事组织者来说,赞助商是体育赛事成功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赛事赞助商既可以为体育赛事组织者提供大量的资金和现金等价物同时还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成为体育赛事的赞助商是企业市场营销的一个绝好机会。通过市场营销来塑造企业形象已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通行做法,由于体育赛事对象面广、量大、有针对性,且广告效果自然、容易被接受,再加上赞助回报的多元化特征,体育赛事赞助,尤其是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以及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的赞助,已经成为企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手段。

环法自行车赛现已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竞赛,它已成为法国民众的节日、商家促销的橱窗、城市和村镇吸引游客和投资的舞台。2011年环法赛事的赞助商与合作伙伴(见表2)在方方面面为这百年自行车赛的经久不衰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从表2中不难看出,赞助商分布在有关赛事的各个层面,但贵在精,作为世界性影响力深远的自行车赛事,环法的赞助商选择已经成为一个有规律及重品质的任务。另一方面,媒体的大力宣传也是形成品牌赛事的因素之一。以2011年环法比赛为例,其转播报道媒体数量达到100电视频道、70家电台、400家报纸和新闻单位及70家网站。也就是说有190个国家、35个民族的2300名记者把60现场报道传到世界各地。而官方网站的访客量在赛事期间则达到了1400万人之多。相对于全世界的等着看转播的观众来说,来到法国观看现场比赛的人数达到了12~15万,其中有70%是男性30%是女性。而有80%的法国人和20%非法国人平均出现在路边6h观看庞大的自行车方队从身边呼啸而过。

3结语

品牌赛事除了拥有体育赛事的一般特性以外,还具有品牌的特质,具有强大生命力,能比一般体育赛事带来更大效益。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形成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协调的系统活动过程。大型体育品牌赛事是主办城市富有影响力的信息载体和宣传窗口,对于城市的宣传以及文化的传承、经济的发展等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近些年国内许多城市都希望通过举办吸引眼球的体育赛事带动城市发展,但部分体育赛事在经过高投入之后却只是昙花一现。

就中国发展大型体育品牌赛事来说,建议政府部门在定位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经济基础等几个具体方面来考虑,并且围绕大型体育品牌赛事做好制订、实施及调整城市战略规划,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等工作,借大型体育品牌赛事的契机达到城市与体育赛事共同健康、良性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守恒,叶庆晖,体育赛事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余明阳,品牌学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567-570。

[3]卢长宝,品牌赛事对城市创意产业拓张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1):34-38.

[4]王瑾,澳网瞄准世界第一[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1-29.

[5]王凯军,四人网球公开赛的文化解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27-30.

[6]王惠生,美国第28届超碗杯足球赛:休斯敦ReLian7体育场的安全保卫工作[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4(4):31-32.

[7]斯特德曼,格雷厄姆,钟秉枢,译,体育营销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93.

[8]环法官方网站[eB/oL].http://letour.fr/us/homepagecoursetDF,html.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5

论文内容摘要: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的现状,构建了“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体能、不同技能与知识结构的学生的成才需求,并将其培养成为寓知识、道德、智能、体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多都是以应用型的本科教学为基础而进行的研究,针对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的研究则少之又少,这就使得目前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年制的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之一,要想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环境与师资力量,创立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区性特点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我们根据自身多年来一线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不断地积极探索,构建了“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通过十多年的实施与应用,得到充分验证,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以此推广,试图为我国高职高专二年制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是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要求,广泛阅读了教育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著作、书籍和大量的参考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同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体育界——中国体育学术网等网站系统查阅了相关方向的文献100余篇,全面了解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以及研究方法,为本研究的论证和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2.专家访谈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多位教学论、体育教学课程论、教育学专家和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六位教授和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观点、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他们的部分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经过前期的研究,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就本研究相关问题对内蒙古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260名学生进行调查,旨在客观分析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37份,有效问卷237份,回收率是91.9%,有效率为100%。

(1)问卷效度检验。本问卷内容围绕教学、管理、科研、课程、考核等5个维度进行编制,初步拟定4o个题目。为了核实问卷内容是否符合所要研究内容的准确程度,作者分别请6位长期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对问卷了进行分析,以帮助做出对测验题目和原定内容范围的符合性判断。不同的专家对本问卷的题目内容进行了基本判断,认为题目拟定非常合理的有1人,较合理的有4人,一般的有1人,不合理的无。专家对调查表的修改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意见,笔者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将含有重复意义及不够合理的题目进行了修改和筛选,修改后的问卷共有35个题目,将修改好的问卷返还给专家再次审定,有80%的专家认为调查表的设计和内容安排合理,可以作为本研究调查工具。

(2)问卷信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所得到材料的可信度以及本次论文的条件限制,我们在第一次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了50人,在相隔一周后进行了重测,并对此进行了信度检验,获得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可靠的重测信度。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13.0forwindows英文版数理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统计结果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得出最终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等八种智能。从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审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竞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竞赛是体能与智能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

2.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人的能力的高低是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志。人的能力的发展的实质是人脑、人体活动功能水平的提高,是主体自身发展的结果。人体活动能力,如田径运动员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都是在教练指导下,通过自身锻炼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不可传授的特征。人脑的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受到传授的直接影响,但不是由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他人的传授所引起的自身的活动中形成的,同样是不可传授的。体能和脑能是构成人才的两大重要因素。

(二)“教、智、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即“教学育人”,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育。是指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术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处理好学会做人与学好技术的关系,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去做事、去做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从“体能型”向“知识型”升华。

“智”即“开发智能”,是指在体育教学与竞赛过程中,围绕体育学科所积淀的文化智慧、知识基础、实践方法、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促进其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提升。同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帮助学生利用他们的智能优势,有效、便捷、多样的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积极地运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最终实现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升华。

“竞”即“竞赛成才”。教学竞赛是将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实践运用为主,通过创设出适合课程目标、教学对象的多种教学竞赛展示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发展水平,达到检验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运用能力。竞赛是学生领取成才合格证的重要关口。

“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育人”、“开发智能”两环节以认识体验为主。“竞赛成才”以学习实践为主。

总之,“教、智、竞”是实现知行合一,即知识、道德、智能、体能有机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成为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身心一元论,即身心同一论、身心对立统一论的健康观和人才观。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促进学生的体力、智力、心力和谐、协调、统一发展的方向转变。培养出有特长的、适应地区需要的知识、道德、智能、体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2.精心实施。实施“教、智、竞”一体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创建体育教学的“全面、全员、全过程”。“全面”就是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的课堂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是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一是要实现教师主体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实现教学最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理解学生人人都是教学的主体,尊重个性、欣赏差异、彼此信任,形成全员学习的共同体。“全过程”是指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渗透到教学的全部运转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时空连续运转过程:从时间上看全过程是指整个教学的设计——自我练习——实践运用——评价;从空间上看全过程是指师生与课程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习主体的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课程教学的建构者,他们与交往对象、环境以及教材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一个连续的动态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教学育人”过程。这里不去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更不去辨析学术界对教学过程的争鸣,只谈谈我们的“教学育人”是怎样实施的。以篮球课程的传、接球技术教学为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备课、上课、课后评述等几个阶段进行。

备课:(1)提出问题。什么是传、接球?传、接球技术有几种?传、接球的技术要求是什么?(2)分析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篮球技能体验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初步提出掌握正确传、接球技术的方法和易犯错误。(3)解决问题。经过小组集体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

(注:备课途径为查阅资料,认真讨论,实地演练)

上课:(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案;(2)各小组按自己的教学方案练习;(3)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技术比赛。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各小组教学方案的优缺点以及通过练习掌握技术的程度。

课后反思:你对不同教学方案的感受?你学到了那些新东西?以作业形式与教师交流。

教学育人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为教学与育人两者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既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又是学生的认知教练、合作伙伴与顾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和接受知识,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地学习,而是通过任务的分工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这是一个相互尊重彼此虚心求学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格的过程。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思想“火花”。整个课堂的组织管理突出表现为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地引导学生从“体能型”向“知识型”升华。

2.“开发智能”过程。身体一运动智能是指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去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如:田径课程中跑、跳、投技能的练习,可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体操课程各种技能技巧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发展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球类课程通过手、脚、头等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综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可见,通过专业课程发展体能过程的实质就是“开发智能”过程。

体能是智能发展的支点。体能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重在反复锻炼和巩固提高。发展体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运动智能。换言之,运动智能是人在身体反复运动中感悟、体验而习得,非外铄而注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通过肌肉增进记忆,运用身体体验知识”,学会“用动作表达,用身体谈话”,教育界称此为“动作教育”,它对发展人的智能大有裨益。

体育专业课程在发展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同时,促进了其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提升。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智能,是人能够直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像,能够重现、转变或修饰心里图像田瑚。不但能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还能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空间位置。教学过程特别关注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速度、动作节奏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速度感、节奏感,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只要长期坚持智能开发的宗旨,学生就会逐步的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升华。人际关系智能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它包含理解和察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在各种教学比赛中,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使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智能也是一个品德陶冶过程。

“开发智能”对我们来说,还仅仅是尝试,目前尚无成功经验。提出来愿与同仁共同商讨探索。

3.“竞赛成才”过程。“竞赛成才”过程就是“教学——实践(竞赛)——再教学——再实践(竞赛)”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计划中将术科课程总课时的10%设定为实践课时。通过竞赛展示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发展水平,检验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运用能力。教学比赛作为一种课程活动,它的开展遵循“主题·准备·比赛·评述反思”模式:

(1)从教学需要、学生兴趣出发,选择一个开放性主题,如:展示赛、检查赛、晋级赛、主赛,其中所包含的、涉及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问题情境做出富有创意的解答。

(2)精15、,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竞赛方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下列任务。以篮球赛为例:

a确定竞赛主题。如确定为晋级赛。这是一种为进一步提高技战术、体能、智能的比赛,以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追踪评价,激励学生成才。

b.确定比赛方法、比赛形式。比赛方法:淘汰制或循环制;比赛形式:5人制或3人制;比赛时间:二节或三节、四节、多节,每节10分钟或l2分钟。以上比赛因素是可变的,可依据参赛人数而确定。

c.制定评分细则与标准。评定内容包含:a.技、战术;b.技能;c.体能;d.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

评定细则标准依据竞赛主题及学生特点,参考体操比赛评分标准进行制定。

d.裁判方法。场上裁判,按篮球裁判法执行;场下裁判,主要依据技、战术、技能、体能、智能的评分标准打分。

课前准备,其实质就是备课。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课中竞赛成败的关键环节。“凡事预则里,不预则废”,竞赛方案出台后,还需多次实地演练,才能少犯错误。

(3)组织比赛。教师领导学生按竞赛方案组织比赛。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赛者,学生的活动是交互式的合作性的。教师自己以导演身份出现,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导出“交响乐”式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声音)认识,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相互搭载,产生回想和共鸣。使教与做、学与做结合的更好。

教学竞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的建构,更加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更多的比赛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参赛权利”、“体验感悟的权利”。无论是场上队员(学生、班主任),还是裁判员(学生、教师),使他们的个性、人格、尊严都得到平等对待,使他们的理解、体验、感悟、情绪都得到尊重。

课堂竞赛同样体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等特点。如果课堂竞赛进行不完,可延续到课外,但仍按竞赛方案执行,不得偷工减料。

(4)赛后评述反思。反思的内容有:从比赛中学到哪些新东西,在比赛中技战术、道德、智能等方面展示水平怎样,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建议等。要认真总结,以作业形式与老师交流。

(五)“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效果的反馈

1.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际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表1):在237名学生中,82%的学生对教师课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满意的。有76%的学生认为该系的教学方法很适合他们,并有7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中有3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积极性在课上仍就未能被全部调动。这就充分说明“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促进了他们的快速成长,实现了教学育人的目的。

2.对能力培养的反馈。在针对体育教学与竞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调查中显示(表2):76%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7%的学生认

为该系的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在实现“竞赛成才”的过程中,我系开展了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活动,如:系内篮、排球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试图让不同体能、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在比赛中得以建构,甚至于推进68%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优化重组,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潜在培养。其中有86%的学生认为系内的各级各类的比赛能够达到检验他们所获得的各种能力的目的,这就证明了竞赛活动已成为鉴别学生是否成才的途径。在竞赛中的表现则决定了学校是否为他烙下“合格”体育人才印记的关键所在。

表2中显示:83%的学生愿意在体育教学竞赛中接受学习效果的评价,这说明他们在竞赛过程中能够以完全放松的心理状态展示自身所学的同时,实现自身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教师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考核。因此,“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竞赛成才”过程的育人与评价的双重效果,是该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最好验证。

“竞赛成才”突出育人与评价的紧密结合。我系根据自己学生知识结构、身体能力与技能水平建立了系内特有的比赛制度,设定了各种各样、各级各类的比赛。不但弥补了学生无参赛体验及各种大型比赛体验的不足,进一步为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道德体验和体育竞赛

的心理体验,而且也使得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培养、发挥全体学生的体能、智能、情感、想象与创造力,充分利用竞赛这个教学手段的情境性与生动性的特征,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竞赛成才”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不知被评价的情况下,时时接受评价;使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及时地获得各种反馈信息并应用于教学方案的调整,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益与高质量。

三、结论

1.构建“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创设了“教学育人”、“开发智能”、“竞赛成才”的三合一的育人过程。

2.“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树立“身心一元论”的健康观、人才观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精心实施。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6

(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99)

摘要:群众体育竞赛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综述法、实地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等,对北部湾地区群众体育竞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北部湾地区群众体育竞赛以市级比赛和对抗赛为主,区域比赛较少;群众参与以城区居民为主,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农村地区参与群众体育竞赛以节庆体育为主;低级别赛事参与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市级及以上赛事以青年人居多;赛事在组织、场地、裁判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群众体育竞赛北部湾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6—0064—03

基金项目:钦州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2013XJKY-32B。

作者简介:王兆锋(198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十二五”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随着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发展迅速,其对大众健身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到市级比赛,小到一场对抗赛,从赛事的筹备,到参赛队赛前的训练,都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了解北部湾地区群众体育竞赛状况能够从侧面反应群众体育发展状况,为全民健身运动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1北部湾地区群众体育竞赛类型

群众体育竞赛种类很多,由于分类的原则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如按照比赛项目多少的分类,比赛级别分类,比赛的组织结构分类,比赛参与者的年龄职业特征分类等。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出发,则主要依据比赛级别的不同,把群众竞赛分为区域赛、市级比赛、系统赛和对抗赛。

区域赛是指北部湾地区各市共同参与的比赛,这类比赛主要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如省市区体育局、工会等为主体主办方,不同市区承办。这类赛事主要以推动全民健身、展示良好社会风貌为主要目标。由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和调控,通常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大,社会影响力较大,赞助商投入也非常踊跃,场地设施能够得到保障,参与人群覆盖面广。如广西万村篮球赛、广西“红牛杯”气排球赛北部湾赛区、广西体育节环北部湾公路自行车挑战赛、第五届广西体育节暨2013第七届红牛杯北海公路自行车邀请赛、“谁是球王”中国民间足球争霸赛广西赛区比赛等。这类比赛以单项比赛为主,利于组织和管理。

市级比赛是指以本市群众为参赛主体参与的比赛,这类比赛主要依托市体育局、市工会为主办单位,主要目的是推动全市全民健身的发展以及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市级比赛形式多样,项目设置种类较多,赛事规模大、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如2014年钦州市“体彩杯”迎春系列体育活动,项目设置包括篮球、足球、气排球、中国象棋、狮龙拜年等赛事,2013广西体育节期间,北海市共举办了第三届北海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第一届北海市气排球联赛、第一届北海市室内五人制足球赛、第八届北海市篮球联赛、2013广西自行车环桂积分联赛(北海站)等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2013年防城港市城乡群众体育“二十项四级四联赛”,既包括奥运竞技项目沙滩排球、羽毛球等,也包括桥牌、扑克、钓鱼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类项目。

系统比赛是指以本系统内部员工为主要参与对象而进行的比赛。此类比赛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简单易操作,由市级机关单位主办,参赛队员全部为下属机关人员,利于管理,这类比赛主要目的是推动本系统职工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促进系统内部的团结,参赛部门还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如钦州市教育系统运动会、公安系统气排球赛,中国人保财险北海分公司职工运动会、北海市教育系统第十七届“园丁杯”排球比赛,防城港市首届“银协杯”职工运动会等。

对抗赛主要以单场比赛为主,是群众体育竞赛的基石,是群众体育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这类比赛属于非正式比赛,没有专业的裁判组织人员,经费支出以场地费和饮用水费用为主,一般由企业赞助或参与人员共同支付,此类比赛组织灵活多变,场次较少,对场地要求不高,水平也相对较低。

2北部湾地区群众体育竞赛参与人群状况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人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越来越高,群众体育竞赛为他们提供了健身途径,吸引了不同单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投入到群众体育竞赛中来。

2.1参与人群职业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群众体育竞赛的参与人群主要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为主,占参赛人群的70%左右,企业职工和学生比例相对较低,自由职业者相对较少,农民参与体育竞赛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相对集中于节庆假日期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具有较固定的工作时间,工作以办公室办公为主,多从事脑力劳动,空闲时间较多,生活相对稳定,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参与锻炼身体的期望较高。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竞赛能够认识不同行业的人群,扩大交际面,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也可与行业内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如系统赛。企业职工工作时间常有变动,多从事与体力劳动相关的工作,下班后身体比较疲劳,很难有兴趣参与群众体育竞赛。农民工作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体力劳动为主,空闲时间较少,对健身的意识相对缺乏,同时也受到场地条件的制约,参与体育竞赛多在节庆日期间,项目具有较强的民俗特点。

2.2参与人群年龄特征

群众体育竞赛参与者多集中在20—60岁之间,不同类型比赛参与者的年龄具有明显的差异。总体来看,竞赛的级别和竞赛水平成反比,级别水平越高,年龄越低,这与运动项目的对抗程度和运动寿命有关,区域赛参赛队员年龄主要集中于20到35岁之间,市级比赛和系统赛年龄范围稍宽,集中在20—40之间,对抗赛多集中于40—60岁之间。分析认为,区域赛和市级比赛一般水平相对较高,对抗激烈,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望较大,对参赛队员的身体运动能力要求高,如篮球、气排球等,组队多以竞技能力较强的年轻人为主。系统赛由于参赛人员的限制,人们对业务交流的关注程度较高,而竞赛水平相对稍低,所以参与人群年龄的范围扩大。对抗赛水平较低,适合日常的健身需求,对运动能力的要求不高,多在平时的健身活动之中进行,而处于40—60岁之间的人群,家庭、收入和工作相对稳定,是社会的稳定阶层,对健身的需求较高,把从事体育锻炼和参与体育竞赛作为一种健身和娱乐的手段,而年轻人往往刚步入社会,工作、家庭和收入波动较大,精力多集中于生活方面,身体也处于精力充沛阶段,对健身的需求不足,对抗赛的水平和时间不能符合这一年龄段人的期望,所以参与度不高。

3北部湾地区群众体育竞赛经费来源

群众体育竞赛经费一般包括行政拨款、企业赞助和参赛队集资。组织群众体育竞赛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场地器材费、裁判费、交通费等,参加比赛的队伍消费主要是交通住宿饮食费、参赛装备费用等。群众体育竞赛的经费来源形式多样,常以组合形式为主,如行政拨款和企业赞助相结合等。

市级及以上体育赛事一般由政府体育部门发起,社会机构承办的,它采用了半商业化或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把体育赛事推向市场,使其走市场化、商业化的道路,进行赛事的冠名、招商等活动。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参赛者多,参赛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也看到了它的投资潜力,纷纷对其进行赞助,以期得到品牌的宣传和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在自身投入的同时也想综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把赛事做大做好,扩大赛事的社会影响,这样政府和赞助企业就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这类比赛如广西“红牛杯”气排球赛北部湾赛区、第五届广西体育节暨2013第七届红牛杯北海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等。

系统赛多以系统活动经费为主,赛事规模较小,常作为一种“福利”面向本系统内部职工,既能够促进本系统内部职工的业务交流和团结,又能够满足职工对健身的需求。

对抗赛以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往、娱乐健身为主要目标,多在社区或小区内的活动点、学校场馆等免费和费用较低的场所举行,规模较小,但普及面较广,方便灵活,便于开展。经费以参赛队员自筹为主,少量由单位企业赞助,多用于场地费的支付,数额较小。

4北部湾地区群众体育竞赛时间安排

通过追踪近年来群众体育赛事了解到,群众体育竞赛一般利用晚上和双休日进行,极少部分占用工作日,只有市级及以上的比赛,时间跨度较长,有从业余时间持续到工作时间的情况,非正式的对抗赛一般集中于工作日晚上进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健身,如气排球、羽毛球等。

分析认为,市级及以上的群众体育竞赛一般由政府部门主导,影响面广,各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领导非常重视,即使占用工作时间也会得到主管领导的准许,如钦州市第五届市运会、广西第十二届区运会等。系统赛一般由某单位(或企业)及其下属单位和有直接业务联系的部门参与,如钦州市公安系统气排球比赛、北海市统战系统职工气排球赛、防城港市农机系统“迎新春”气排球赛等,由于规模较小,竞赛时间跨度短,一般利用双休日进行,从而保证工作时间正常的办公,业余时间进行交流健身,而对抗赛是属于职工自身行为,与工作单位没有直接联系,不能耽误正常工作,一般参与者多为办公室脑力劳动人群,对健身具有强烈的需求,因此大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般安排在工作日的晚上。

5北部湾地区群众体育竞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1存在的问题

5.1.1赛事组织管理不科学

群众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一般缺乏专业人才指导,在赛事的安排上不够科学,赛事紧凑是群众体育赛事的明显特征之一。一般情况下,一次比赛全部集中在一两天进行。由于参赛队伍多,比赛场次多,每只代表队每天要进行多场比赛,打到决赛阶段都已身心疲惫,严重影响了娱乐健身的目的。如2014年钦州市“红牛杯”气排球赛,打到决赛的队伍两天要进行八场高强度的比赛,参赛队主力队员陆续出现伤退及抽筋的现象。群众体育赛事参赛队员均为业余球员,平时忙于工作,闲暇时间进行训练健身,身体条件不能满足高强度的比赛,从而出现以上情况,因此,赛事组织者应充分考虑参赛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赛事设计。

在管理方面,参赛队队员资格的认定也是群众反映比较大的问题之一。虽然赛事组织者在文件中对参赛队员资格的认定具有明确的范围,但在实际审查中由于工作量较大,审查不够严格,基本靠参赛队伍自律,部分参赛队为了名次,不惜从外地或外单位请运动员参加,从而影响了比赛的公平公正,进而影响到参赛队的积极性。这种情况存在于各类型的比赛中,其中以市级非官方比赛和区系统赛较多。

5.1.2裁判业务水平不足

群众体育竞赛的裁判以业余裁判为主,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认定,部分甚至没有参加过所从事执裁的项目,对项目和竞赛规则的理解不够,对竞赛的掌控能力不足,经常出现争议现象,部分甚至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直接打击了群众参与的兴趣,不利于群众体育竞赛的开展。

5.1.3参赛人群范围小

从调查结果来看,参与群众体育竞赛的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为主,自由职业者和企业职工很少,而人口众多的农民却很少参与其中,地域特点明显,竞赛多集中在城区、乡镇范围,农村群众体育竞赛以节庆体育为主,参与人群极少,参与时间跨度较短,不符合全民健身的要求。

5.1.4场地设施不完善

良好的赛事条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赛事组织者由于要考虑赛事的运营费用,在场地的选择上一般以中小型场馆为主,场地基本满足比赛的需求,但是,场地间隔一般较小,场地紧凑,有些项目相互之间影响较大,如气排球,经常出现球串场的现象,其次,场地周围没有提供足够的观赛空间,能容纳的观众数量有限,观众一般都站在场地边上进行观看,既影响比赛的进行,对观众的耐心和体力也是一种考验。

5.1.5区域赛事较少

北部湾地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优势明显,高铁、高速公路均已开通,但各市均以本市为主进行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工作,区域赛事以广西区为主导,没有建立自己的小区域统一协调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地理区域优势,几乎没有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

5.2建议

(1)赛事的组织管理应交由专业人员负责,建立稳定的赛事运营团队,借鉴职业赛事的管理模式,促进群众体育赛事的规范化发展。

(2)体育主管部门应注重裁判人群的培养,与专业院校合作,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对具有裁判潜质的人群进行重点培养,对不适合裁判队伍的人进行清退,保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裁判队伍。

(3)满足不同性别、职业、年龄等人群参与群众体育竞赛的需求,扩大群众体育赛事的参赛人群。

(4)三市体育主管部门应摒弃地域观念,建立三市统一协调机制,制定符合区域群众体育发展的政策,打造赛事品牌效应,促进群众体育竞赛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7

眼球经济倾向于城市

从经济特征上讲,电子竞技产业是眼球经济,如同奥运会、世界杯经济。成功的电子竞技赛事应该首先立足于在举办地城市的影响力,而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国际上的体育产业中心,也都是他们国家的大型城市。眼球经济的一个特征就是效益像大型城市倾斜。

以四川电影市场为例,2008年成都市拥有20座影院和164块银幕,电影年票房将近1.8亿,其余20个市州合计拥有影院48座和银幕173块,年票房0.46亿元。中小城市的市场环境和大型城市有明显差距。(数据来源于《北京商报》)

韩国电子竞技能够发展得这么好,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国家小,经济资源高度集中在首都首尔。韩国全国人口四千多万,首尔一千多万。包括了京畿道、水原等卫星城的首尔城市圈的人口接近韩国人口一半。以三星为代表的众多it科技企业高度集中在首尔附近。韩国电竞赛事如果能在首尔取得了成功,也就和全国成功区别不大了。

大型城市辐射能力强

大韩航空往东方明珠塔下的oSL之战,明显看中了上海外滩的人气。上海外滩上的很多晶牌专卖店都是不挣钱的,因为成本很高。但是要知道,上海外滩上成名,就意味着上海成名;上海成名,就意味着长三角成名。自己高端品牌至少能辐射到长江三角洲一亿多人,扔出的钱很快就能回来。从这个角度将,上海外滩、东方明珠塔下的商业价值远大于oSL的赛事,更何况世博期间,东方明珠塔客流量明显提升,oSL搭世博便车,太值了。

从一路随着电子竞技走过的赞助商来看,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首先和it制造商走在一起,这样就需要加强大型城市的市场地位。当然,韩国已经将产业做到超越it业的程度了,中国还达不到这个地步。

大型城市消费能力强有助于小品牌赛事生存

同高端电竞赛事相对,小品牌电竞赛事也可以在大型城市找到生存方式,而且还很不错。虽然品牌不大,但是由于大型城市消费能力强。依然市场很广阔。

可以对比一下演出市场。上海周立波演出基本上使用方言,每天晚上就卖几百张票,就足够一个团队生存了。如果说周立波现在也算得上名人,那么北京的演出市场上还有很多小型剧团。十几个人的小剧团,通过小剧场演出,每场一百多人,一个月票房二三十万很容易达到。甚至开在北京商务区的一个便利店仅仅靠一个写字楼提供流水都能有一个月二十多万。

中国赛事组织老有一种误区:好像不是高大全就很掉价。这主要受到中国体育赛事组织的陋习的影响。美国nBa全世界推广得好,球星牌大、挣得多,但是美国校园篮球和街头篮球的现场观众也不少啊!美国篮球各个级别的赛事都有很多现场观众。中小学的赛事,简直就是家庭聚会的场所。中国的体育赛事是两极分化,国家队层面万众瞩目,地方队就少人问津,中学比赛在哪呢?正是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社会化不足,只片面的注重高端赛事。使得中国电子竞技也只关注高端赛事,缺乏城市消费意识。过于追求全国、全世界的高度,反而不见得很好。

能够细长潮流,每次活动有几百人也是很大的经济效益。

GtV在京的演播室,正好在中关村电游市场中。他的比赛并非全国锦标赛,要多么大的排场,但是扎扎实实的给它所在的商场带来经济效益。能够一场一万观众是能耐,次次一百人也是本事。累计观众^数也挺吓人的。

大型城市中低端品牌组织的难点

连续两年wCG北京分赛区的赛事都是在一个网吧中开打的。对于一个常住人口1700万的城市来说,太寒酸了!事实上,虽然北京、上海、成都、武汉举办过很多赛事,但是以城市为主的电子竞技赛事越来越少。金字塔只有塔尖没有基座。国内中小型赛事在大型城市组织上有它的难处,也更加需要支持!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子竞技需要的场地特殊。

讨论中国电子竞技赛事的发展,就无法回避电子竞技和网吧的关系。早期的小型,或者叫社区型电子竞技赛事非常多。当时一方面是赛事可以扩大网吧的名声,另一方面是很大网吧老板喜欢电竞赛事。Sky2004年也当过网吧战队hunter的选手,还用这个hunter.sky获得wCG的参赛资格,虽然后来赴美签证拒签了,但是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电子竞技对于网吧的吸引力显得不再那么强了。同时,电竞赛事的主办方也开始希望把赛场设立在网吧以为的场所。2004年首届CeG赛事延期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分赛场举办地的分歧,网吧和体育馆结合的议题还是全程体育馆的议题争执不下。最终所有的比赛都在体育场馆中举行。但是体育场馆比网吧贵,不仅仅是租金,安置网络的成本也较高。

中国电竞赛事没有线下联赛,一个原因就是场地问题。高门不成,低门不就。同时也将难以形成群聚效应。场地都是临时的,很少有一个属于电子竞技的空间。

大型城市有利于中国民族品牌和中国电竞互相促进

世界电子竞技以韩国为首,中国一直在追随韩国电竞的理念。但是中韩电子竞技产业的差距也反映出中韩it品牌的差距。

电子竞技产业的特质是眼球经济,和很多体育赛事一致。它的赞助商大体有it制造商、体育用品商、网络游戏商等。it制造商最为积极,尤其是其中pC外设生产商更是热衷于此。而韩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的时期,恰恰就是韩国以三星为代表的it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时期。韩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得好,不仅仅像一些人提到的因为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失业率,从而提升了韩国《星际争霸》的水平。更是因为韩国那个阶段正是发展以年轻人为消费主体的品牌的时候。

韩国it制造业当时已经在质量上不逊色于日本,但是在品牌上则比日本差距很大。当时他们很需要通过赞助赛事提升品牌价值。正好是it制造业砸钱的时候,让韩国电子竞技产业赶上了。把三星在wCG的投入和他加入奥运会赞助商的举动进行对比,很清楚的看到他就是要投入体育赛事提升品牌价值。电子竞技是三星塑造年轻时尚的手段的一种。

但是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真的能依靠国外品牌么?并不是盲目排外主义,只是能在国内发展的国外品牌,都是比较牛的。对于很牛的企业,可供选择的方案太多,对手太强。wCG在全球的影响力就是再大十倍,也不及切尔西的胸前广告对三星的作用大。同时,百事可乐对中国电竞的热情能够保持多久也值得怀疑。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8

关键词:可靠性;场地布置;灯具选型;照明控制

体育场馆电气照明是正常体育比赛和训练的需要,为满足运动员比赛和训练的照明要求,体育场馆电气照明工程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如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场地照明的布置方式、灯具选型、照明控制等。一般说,赛场越大,速度越快,球越小,照明标准就越高。对运动员裁判员来说,水平照度在150-300lux就能正常比赛;观众观看比赛,视线较远,观看位置相对固定,随着运动员的移动,观众视线也随之移动,照明标准是随着观看距离的增加而提高,照度高低是观众观看是否清楚的关键指标,每一次技术进步就意味着照明标准的提高;平面媒体如广播电视、摄影记者、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记者也要报道赛事情况,记者在记者席,或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进行采访、报道工作,都需要有电气照明的支持。

一、供电可靠性

提高体育场馆供电系统可靠性措施。供电系统可靠性主要指标是体育场馆年平均停电时间和年平均停电次数(在以元件组合关系为基础的预测方法中,分别称为系统平均停电时间和系统平均停电频率)[1],体育场馆来要改善和提高供电可靠性,采取的措施有3个方面:防止故障的措施;改善系统可靠度的措施;加速故障探测及故障修复,缩短停电时间,尽快恢复送电时间的措施。

防止故障的措施。当运动场地采用气体放电光源时,应有克服频闪效应的措施。防止频闪效应的措施有三种:一是采用两相或三相供电,减少交流电源过零的影响;二是场地同一瞄准点要有来自三相不同的光源共同照明;三是每相所带来的光通量差别不要相差太大。

气体放电灯宜采取末端无功补偿措施,将电容器置于灯具内或临近的电器附件箱内,线路保护元件的整定值应考虑气体放电灯启动特性的影响。对谐波的限制应符合《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中的规定[1]。气体放电灯及其镇流器为非线性负荷,其产生的谐波电流对变压器、配电线路、保护电器等均产生不利影响,应采取足够的防谐波措施。

改善系统可靠度的措施。首先要提高体育场馆供电系统及设备的供电能力,改善供电电网的结构,建立双回路供电、环形回路供电及多分割多联络的网络结构。确保设备用电裕度。加强配电线路之间的联络,增强切换能力,提高体育场馆供电网络间功率交换和重要区域位置的供电能力。

其次要提高运行操作及技术服务能力。采用合理的供电方式,如节点网络式,备用线路自动切换方式;减少检修和施工作业停电,合理地安排检修和施工计划,尽可能采用带电作业及各种形式的临时送电工作法;加强对场馆供电管理人员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教育,提高供电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同时加速检测及故障修复。限制和缩小故障区段,使完好区段尽快送电,具体包括:采用带时限的顺序式控制器,通过配电变电所断路器的二次重合闸过程,使控制故障区段的分段开关在断开后经过无压检测而闭锁,从而达到自动切换故障区段,恢复向完好区段送电的目的,其构成一般包括顺序控制器、具有失磁断开特性的自动分段开关和一个小型的电源检测变压器。在工程实践中,一般采用带时限的顺序式自动分段开关环形配电方式,可自动切除故障区段,恢复对完好区段的送电。

二、体育场馆照明灯具布置方式

现代体育馆一般采用金属卤化物作为光源,这种灯光效高,寿命长,光源显色指数Ra已达到90以上,室内体育馆为了满足新闻摄影和电视转播的要求,光源色温一般在2800~5600K之间。室内体育场地的照明空间较高,一般为13~20米,少数小型体育馆高度较低,为6~12米,其照明灯具选择要求灯具效率高,配光特性好。灯光布置采用如下形式:灯具均匀布置在场地上空,适用于低空间的运动项目,但垂直照度较低,立体感差,阴影较生硬;灯具在场地上空和侧面布置相结合。适用于多功能体育馆,水平照度和垂直照度可以获得适当比率;灯具主要布置在场外上空,以侧光为主,适用于空间较高的运动项目。

现代体育场一般采用大功率金属卤化物灯作为光源,大部分使用1000~2000w钠灯,具备高光视效能(约80~100lm/w),高显色性,色温在5000~6000K之间,能够满足高清晰彩色电视(HDtV)对室外照明的要求,一般光源寿命在6000h左右,个别灯具效率达到80%,灯具防尘防水等级不小于ip54。体育场的照明特点是灯光照射空间大,距离远,场地照明一般选用高效率的投光灯,布灯方式有:四塔式、多塔式、光带布置和混合式布置等四种。采用何种布灯方式,主要依据体育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在选择灯具布置中,应考虑观众席照明以及比赛场地的应急照明,以保证安全疏散,对灯塔的防雷保护和航空标志照明,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按照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体育场馆应设置应急照明[2]。应急照明的设置是以体育场馆的设计级别和当时当地的电气设计规范为依据,在工程实践中,一般所有带观众席的体育场馆都要设置应急照明,保证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撤离;带有电视转播的体育场馆,为了满足电视转播的要求,场地照明系统应设置应急电视照明模式,应急电视照明模式要求垂直照度要达到1400lux以上,平均照度不得低于700lux,该要求对固定位置的摄像机和移动摄像机均有效[3]。

三、灯具选型

体育场馆需要高光效的灯,满足显色性的要求,并适合特定的应用场所的要求。选择体育场馆的灯具或照明装置的原则是在投资许可的前提下,符合体育场馆使用功能和照明质量的要求,实现理想的照明效果,应考虑以下因素:体育场馆的建筑空间形状和尺度,装修风格特点;体育场馆的结构形式和场地布置;光源种类和功率是否与灯具相适应;灯具的光通利用系数、光分布以及是否符合限制眩光的要求;灯具材料的耐久性和光衰;是否便于换灯和清洗、外观是否美观;保护等级。

(1)mVF401高功率投光灯。材质:高强度铸铝灯体,1.6mm厚钢化玻璃加不锈钢防护,高纯阳极氧化铝反射器(99.8%)。特性:全新设计投光灯,体积小,重量轻;独特的椭圆外观,风阻系数更小。采用特殊双端金卤灯,效率高出传统投光灯30%;可有两种不同的色温光源可供选择:4200K和5600K,显色指数高达90,适合彩电转播;背后开启更换光源,维护方便,附有安全保护开关,开启时自动断电;灯具防护等级高达ip65,适合在室内和室外使用;由计算机精确设计的配光系统,有中、宽两种,可供选择,内置遮光板,有效控制眩光和光污染;配有预接线的电器箱,安装方便;有热启动型可供选择,适用于断电时应急照明,不致影响比赛和转播的进行;适用场所:室内体育馆、中小型体育场、高尔夫球场、建筑的立面照明。

(2)典型体育场馆照明示例:澳大利亚悉尼大圆顶体育馆。建成时间:1998年。举办的大型运动会:2000年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和体操比赛,于1998年开放,是澳大利亚最大、最先进的室内体育场馆。灯具光源:mVF406/mHD1800w:普通型132套,带热触发的68套。

mHF330/Hpi-t250w:120套。还有100套卤钨灯,使观众席产生昏暗效果,50套HnF901pUma泛光灯使用金属卤化物光源。照明指标:平均水平照度2481lux,平均垂直照度2061lux。色温:5600K。显色指数:Ra>90。

点评:采用周圈式布灯,与建筑结合的天衣无逢,能满足多种体育运动的照明要求,对于篮球、体操比赛,实测指标:主要摄像机方向垂直照度>2000lux,U1=最小垂直照度/最大垂直照度>0.6,U2=最小垂直照度/平均垂直照度>0.7,相对色温tk=5600k,显色指数Ra>90,完全符合高清晰电视转播的要求。约1/3的灯具配热触发装置,既满足人员疏散要求,又符合应急电视的规定。

(3)照明控制。有电视转播照明的比赛场地,至少应有三级照度控制,既练习、比赛、电视转播,灯光设计应考虑不同运动项目的灯光控制区域,体育馆尚应考虑多功能照明的要求。现在通常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和智能照明控制。体育场馆建筑照明控制应在灯光控制室内集中控制。灯光控制室应能看到主席台、比赛场地、比赛场地上空的全部灯光。甲级和特级体育馆的灯光控制室面积不小于40m2,乙级体育建筑的灯光控制室面积不小于20m2,丙级体育建筑的灯光控制室面积不小于10m2,灯光控制室还应设置应急照明[4]。

一座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建筑,不但建筑外形美观大方,功能齐全,而且要有可靠的供电和良好的照明环境,即可靠的供电措施、合适、均匀的照度和亮度、理想的光色、良好的立体感、较低的眩光等。无论自然光,还是人工照明,照明都是将光线作用于运动员、裁判员、观众的眼睛,产生视觉,通过视觉人们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比赛盛况,才能观赏运动场上精彩的比赛。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浩忠,艾芊.电能质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8-81.

[2]陈一才.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与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63-65.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9

关键词:体育赛事;发展;运行机制

2016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湖北省(发改规划[2016]2650号),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有利于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利于激发改革创新动力、推动中西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有利于构筑内陆开放平台,纵深拓展国家开放总体格局。然而,我们发现除了这些优势产业之外,文化和体育产业在武汉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小,而文化体育产业又是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因此,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伟大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产业,促进武汉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体育产业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的动力;是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有效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保证。而体育赛事又是体育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体育赛事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其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社会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把体育赛事做大做强,更好地为武汉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必须了解近几年来武汉体育赛事的发展状况,分析其运行机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武汉经济与体育赛事发展概况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决定了武汉从“国之地理中央”上升为“国之战略中央”的地位。近几年来,武汉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武汉举办的体育赛事丰富多彩,仅2015、2016年,就成功地举办了亚洲田径锦标赛、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亚洲青年赛艇锦标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的大型体育赛事。武汉拟通过3年的努力,达到每年举办30项全国以上高水平体育赛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扩大武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武汉体育需求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在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赛事也从追求规模向高水平、高规格方面扩展。

二、武汉体育赛事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武汉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主要是武汉市体育局和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赛事主管机构通过对赛事的策划和推广,根据市场营销规律,对赛事的相关产品和赛事无形资产开展营销,使体育赛事的观赏价值和商业媒介价值通过市场实现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比如武汉网球公开赛(wuhanopen)于2014年开启,至今已举办了四届。武汉网球公开赛与多哈、罗马、蒙特利尔、辛辛那提并肩成为全球五大超五赛,是国内级别最高的三大网球赛事之一。其主体赛事为wta超五巡回赛,是wta全球十大网球赛事之一,于每年9月底在武汉举行,冠军积分900分,2016年赛事奖金总额为258.9万美元。此外,武网公开赛系列赛还包括了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武汉站、中国沙滩网球巡回赛、农夫山泉武网城市网球俱乐部巡回赛、武网大学生网球联赛、武网城市俱乐部巡回赛、中国沙滩网球公开赛、会员团体赛系列赛。武汉网球公开赛的举办不仅让武汉市民能现场欣赏世界顶尖网球赛事,而且,能让世界目光聚焦武汉,它是武汉递给世界的名片,武汉要建立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和体育方面肯定要与国际接轨,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一个难得的向世界推广武汉的机会。武汉体育赛事的运行机制:以武汉网球公开赛赛事为例,2014年4月28日,武汉市体育局和国际女子职业网联(wta)签订了一份长达15年的合同,从2014年—2028年,将于每年9月在武汉举行。第一届主办方为中国网球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体育局,承办方为武汉市体育局、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武汉网球公开赛的主场地———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位于武汉东部,坐落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由一座5层的15000座席中央场馆、一座3层的5000座席场馆等组成,是wta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主赛场,是规划中的光谷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的核心区之一。它不仅能满足世界顶级网球赛事的专业化、国际化、标准化需求,还可承办诸如体操、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摔跤、举重、拳击和击剑等众多奥运比赛项目。武汉网球公开赛有钻石赞助商、黄金赞助商、白银赞助商、官方供应商等,具体包括有:东风汽车、万达集团、泰康人寿、汉口银行、tCL、百岁山、人福医药、百视通、SHeLteR、HoSton等。综上所述,武汉网球公开赛是由赛事主管机构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体育局等主办,由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承办,通过对赛事的策划和推广,由多家企业赞助,在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举办的一项大型体育赛事,总结四届赛事的成功经验,以赛事元年为例,武汉网球公开赛对武汉城市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2014武汉网球公开赛观众带来新资金1800.97万元,带来直接经济价值9050万元,产出效果11.3亿元、所得效果4.66亿元、税收效果0.71亿元、产生就业岗位3711个,促进了武汉经济的发展;2014年武汉市网球人口19.6万,网球参与人口33.8万人次,武汉网球公开赛重塑了武汉在国内的形象,提升了武汉市的市民素养,创造居民自豪感总价值量70374.92万元,赛事媒体传播总价值达3亿元,给武汉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文化影响。另外,从经济层面讲,武汉网球公开赛体育赛事拉动了武汉城市的建筑、旅游、商业、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交通、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武汉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可以肯定地讲,大型体育赛事的功能已经超越了竞技体育范畴,成为一种规模宏大的社会和经济活动。在举办武汉网球公开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比如:观众对武网门票的消费处于中下水平;观众对于武网赛事纪念品喜好程度较高,但消费能力较弱;交通的便捷性与门票的合理性影响了观众来到武网现场观看比赛,赛场氛围的不理想等。纵观武汉近年来体育赛事的发展状况,总体来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合理、商业化开发工作欠规范;2.赛事经验不足、赛事规模不大、涉及项目不广、专业水平不高;3.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参加和出席人数不多;4.宣传力度不大、竞技水平不高、影响面不广;5.有些赛事申办和筹办的周期长;6.市场化运作程度不够、科技含量低;7.经营人才匮乏、中介力量薄弱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武汉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阻碍了赛事发展的持续性。

三、武汉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举办体育赛事是举办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武汉交通优势明显,2010年,随着合肥武汉高铁、武汉广州高铁、郑州西安高铁等相继开通,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武汉市旅游业进入了“高铁时代”,高铁为武汉市带来了大批游客和观赛观众,拉动了武汉赛事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武汉对投资的需求和对消费的需求,促进武汉若干产业的迅猛发展,围绕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已成为武汉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式,它给武汉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武汉体育赛事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它不仅提升了武汉的城市竞争力,优化了武汉地区产业结构,带动城市转型,带动了就业市场,而且有利于地区政治和社会文明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武汉城市化进程。然而,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武汉体育赛事的发展不论在发展理念上,还是在赛事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有些方面已经严重影响了武汉体育赛事发展的可持续性,亟须改进和完善。为此,我们应该及时总结赛事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对策和措施。1、建立健全体育赛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国内外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许多国家体育赛事管理非常严格和规范,具有科学合理性和现实适用性。我们总结武汉体育赛事发展的方方面面,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及体育赛事组织运行规律,根据武汉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特点,借鉴体育赛事发展得又快又好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成功经验,武汉体育赛事要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程度,并具备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和完善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体系。如:赛事活动管理、赛事经营管理、市场可行性风险管理、赛事营销和体育产业政策管理、体育风险管理、体育赛事运营管理和赞助商赞助管理条例等;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赛事机制。在我国,体育赛事运行机制的特点是:我国承办体育赛事由过去政府包办向政府指导、市场运作转变,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市场特征在竞技产品的性质、筹办主体的角色、收益方式等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市场资源和社会的积极性,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武汉大型体育赛事正是按照这种赛事运行机制运行的,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体育局等主办,由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具体承办,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当然,这种赛事运行机制也是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之中。另外,根据武汉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特点,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模式和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建立赛前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建立赛中风险应对与干预机制,建立赛后风险保障与保险机制,控制风险源、减少风险度、解决风险点,规避风险、转移和降低风险。2、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体育赛事发展又好又快城市的先进经验我们知道,上海、北京和广州是大型体育赛事发展又好又快的代表性城市,武汉体育赛事要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借鉴和学习国内外体育赛事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的管理经验。以上海为例,2017年上海市计划举办180多项全国级以上的专业体育赛事,如:F1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世锦赛-汇丰冠军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和wDSF体育舞蹈大赛等,这些大都是上海的品牌体育赛事,具有国际影响力。上海体育赛事从1978年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发展阶段;2.探索并逐步发展阶段;3.发展日趋成熟阶段。特别是从1993年首届东亚运动会、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到2002年网球大师杯赛,2004年F1赛车中国站比赛,从2005年第四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2007年世界特奥会,到2008年奥运会足球预选赛等重大国际赛事,上海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走过了单纯接受国家指令和偶尔举办一次赛事的初始阶段,进入按市场需求主动选择、积极申办和有序运作的蓬勃发展阶段,并尝试将赛事移向市民日常休闲、娱乐和生活区,在黄浦江和苏州河,大型商场,南京路步行街等,创造性地开发了“上海特色”的景观体育赛事。根据上海市体育赛事发展各阶段特征变化我们发现,上海体育赛事的竞赛制度、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日臻完善,其发展规模与数量随着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过渡和形成不断增大和增多,上海体育赛事运作模式也由从单一的“国家计划,政府操办”,到“按市场需求主动选择”再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竞赛组织管理新机制”进行变化。武汉要学习和借鉴上海体育赛事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在不断完善中创新。3、发挥武汉优势,打造“武汉特色”体育赛事武汉体育赛事起步晚,自2003年起举办的首届中国武汉国际赛马节、每年一届的武汉国际渡江节到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赛、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从2010年世界男子排球联赛(中国武汉赛区)到2014年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体育赛事随着武汉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加和丰富,但其发展规模不大,规格不高,赛事竞争力不强。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体育产业,而体育赛事又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根据武汉体育赛事发展的现状,武汉要追赶北上广,必须打造具备武汉特色的品牌赛事,但要创造“武汉特色”,必须将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形成旅游经济产业链,促进“武汉特色”的体育赛事快速发展。。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武汉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数量紧追北上广,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武汉在承办wDSF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和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等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同时,启动了被誉为“军人奥运会”的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前期筹备工作。近几年来,武汉体育赛事不但发展迅猛,而且在打造“武汉特色”方面,正努力前行。如国际抢渡长江挑战赛、“武汉-中国车都杯”中国足协U22国际足球锦标赛、国内女马品牌赛事KiSSRUn等一系列体育赛事。但在开展上述“武汉特色”的体育赛事过程中,其赛事规模小、观众少、影响力不够。尽管如此,武汉的特色体育赛事还是具备巨大的潜力,发展前景广阔。2017年8月27日,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全国各地正在积极行动,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据湖北省体育局消息,“十三五”时期,湖北省拟推进体育产业重点项目120项,总投资308.6亿元,带动消费突破千亿元。可以肯定的讲,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促进湖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强有力的推动力。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城市,绝大部分国内外体育赛事都是在武汉举办的,所以,武汉体育赛事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湖北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伟大历史时期,必须大力发展体育赛事,让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地方经济的推手,成为武汉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

参考文献

[1]霍德利: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23).

[2]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1,(1).

小型体育比赛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竞赛;探究与思考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体育竞赛仅限于一年一次的以田径等竞技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并且还难以保证。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这种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难以保证,组织管理科学性差,效率底,对积极性调动不足,欠缺引导。有许多是学生自由活动或去做作业等其他“重要”的事,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体育课应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二、学校体育竞赛应与体育课考核相结合

“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

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三、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相结合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恒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四、学校体育竞赛与卫生保健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向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现行的学校体育竞赛完全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宣传机会也没有加以利用。

五、学校体育竞赛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

组织学校体育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现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均发出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规定学校的周上课时间和作业量。我们应真正持执行这些规定,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摆脱出来,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竞赛。并且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健体。强化行政约束力,使各级领导重视学生的体质发展,使体育活动时间形成制度,而不至他们课外依然习惯化的去完成教师“法定”化的作业。

(二)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

全民健身、全体参与。那么奖励如果还采用那种锦标主义只管前几位成绩的奖励措施,必将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受挫。多计团体分,全员参与后的平均分,多比增长和各种率,完成比赛者均加分,采用恩斯特。琼克提出的考虑竞争激烈程度的评估方法等等,均可参照选用。另外,对于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服务工作贡献大、组织工作佳、提出好的建议等许多事均可评比,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