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十篇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十篇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9:07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对策

1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现状分析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加大了森林绿化的力度,同时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我国森林资源正在得到逐步的恢复和发展。进入到21世纪,我国实施了生态林业的建设政策,进一步改革了林业发展的体制、林业分类经营的机制。另外,从多方面对森林资源进行了保护和发展,我国森林资源增长迅速,森林资源覆盖率逐年提高。虽然,我国森林资源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森林资源增长缓慢,轻视管理和保护,存在一定的破坏现象;森林资源树木结构配置不科学,大量消耗原始林木,超限额采伐等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下降,没有充分考虑原始林木生长周期,致使许多林木不能再生等等。

2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森林采伐制度存在弊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我国森林采伐制度从总体上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对保护森林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几点弊端:首先、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审批程序不能充分理解。其次、在采伐指标的分配和审批过程中,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违法现象屡屡发生。最后、我国在森林保护和采伐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许多违法违规行为、林业案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②我国相关部门对森林违法行为监管不力,打击力度不够。首先、我国林业资源涉及多部门的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多部门往往不能形成协调管理、不能形成合力,致使许多违法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其次、森林公安等机关经费不足,执法程度不能深入。我国大多林业案件发生在山区,远离经济中心,当地森公经费不足,侦办案件往往浅尝辄止、鉴定方法落后、法律文件不够标准。③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过度重视经济利益、缺乏整体规划。首先、受GDp观念的影响,某些地方管理者考虑局部利益较多,而忽视国家林业整体利益。其次、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整体规划不足,重造轻管的现象严重。大多数部门只注重造林数量的变化,忽视造林的整体质量。更加重要的是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管理不善,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对于森林资源质量提高成效不大。

3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有效对策

①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保障森林资源数量。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重点是要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通过加大营造林力度、强化森林资源品种的培育,来增加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②通过森林资源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保障森林资源。我国林业要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发展的核心举措,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强化现代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③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通过合理经营、协调发展来保护森林资源。首先、继续实施林业的分类经营,调整树木结构,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满足当今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其次、深挖森林产品的多样性、生态性,实现森林产品体系的协调发展。最后、我们还要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并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社会各界发展林业的积极性。④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监管,来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健全森林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法制化,为促进林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⑤通过加强森林灾害的防控能力,建立林业重大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强化监控预报体系,逐步提高监测、预报、除治和检疫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⑥林业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全民护林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在宣传时使用报纸、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方式;会议、宣传车、标语、视频资料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宣传。⑦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实施森林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保护森林资源不力的人员,实行相应的处分。相关部门要将保护森林资源,打击违法乱砍树木、树枝,违法猎捕鸟类工作,列入森林资源管护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切实加强责任追究。⑧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建立森林资源保护举报的奖励机制。重奖举报乱侵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森林火灾等行为。对提供破案线索的举报人员,进行一定的人身保护。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2

2、自身做到不乱砍伐,合理利用并保护森林。个人应该做到不乱砍伐,能够做到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并且能够合理的保护,使得森林能够在以后让子孙们利用,合理利用,自身要引导。

3、发动人民的力量,来成立专门的协会来搞好保护森林的重任。可以成立一个专门保护森林的协会,在社会上寻找和你一起想保护森林的好友,让他们加入其中,来为保护森林做出一分贡献。

4、大力宣传保护森林的重担,以条幅的方式。可以在一些比较显眼的地方,挂上一些宣传保护森林的条幅,来为森林做后盾,为子孙留后路。多去宣传,多去保护,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森林是我们的财富资源。

5、在有森林的地方,弄一些警示牌提醒人们保护森林。在森林的旁边,可以弄一些警示牌,提醒人们保护森林,并且提出警醒,也可以在警示牌上,提前写好一些关于保护森林的话语,使得人们注意森林的发展。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广东省;森林保护工作;措施

1引言

森林是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被誉为“地球之肺”,它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减少噪音、防风固沙、调节温度、美化环境等等诸多的作用。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如果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森林的重要作用,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来加强森林保护工作,各地的森林保护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广东省位于中国南岭以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文化最开放的省份。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质量下降、噪音污染等等,因此要更加重视森林保护工作,把森林保护工作做到实处,下面就如何加强广东省森林保护工作谈几点看法。

2加强广东省森林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

2.1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提高保护意识

为了加强森林保护工作,国家对于森林保护工作相关条例、法律的制定一直都比较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1984年,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1985年1月1日实施,我国最早颁布的一部林业大法[1]。2001年1月29日国务院又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这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最主要的两部森林保护法律,也是开展森林保护的基础。为了因地制宜的加强广东省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效果,广东省于1994年制定了《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后又于1997年对其进行了修正。这些法律条例的实施,为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森林保护,首先需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各级各部门,需要切实把相关的森林保护条例做为森林保护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强化其深入的掌握,能够保证在日常工作中熟练的应用。同时也要加强国家森林法规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2]。为了加强对法律制度的学习和理解,深入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各单位还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条例,加强舆论监督力度,对重大案件和典型案件,由新闻部门公开曝光,教育疏导群众知法守法[3]。

2.2完善森林保护奖惩制度,提高工作积极性

目前,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很多工作人员之所以对保护森林资源没有积极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总感觉保护森林资源这个工作做得好,也没有好处,做不好,也没有坏处。于是,在日常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总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消极怠工思想明显。因此,我们需要强化责任,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效果与工作人员自身的收入、职务任免、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一级对一级负责。对于森林保护工作得力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于积极的肯定和表彰,一方面是对于那些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作出出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同时也可以以此作为一个标杆,让其它单位和个人积极的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模仿氛围。而对于那些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失职、渎职,为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或者说消极怠工的要给与相应的惩罚,比如取消其评优资格和职称评定资格,造成重大损失的还要免职,以及追加刑事责任。另外,为了有效的对干部队伍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进行评价,可以结合个人自评、同事互评相结合的制度,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推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2.3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严格依法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森林资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动植物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而设立的,对于发展生态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推进环境改善和林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统计显示,早在1956年,广东就在鼎湖山率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经过近50年的发展,广东已成为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全国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人员编制解决得最好的省份之一[4]。面对新时期,日益复杂的森林资源保护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巩固我省现有森林自然保护区工作成果,加大保护力度,并适时的开发新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并以此为平台,把我省的森林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当然,建立自然保护区,必然会出现利益冲突的问题,因此,各级各部门需要协调好保护区的权属问题。除了要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对于现有林地的采伐也需要严格控制,包括林地的采伐量、出材量,加强烧柴和农民自用材管理,努力降低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建立林木采伐监督检查台帐,加强林木采伐的源头管理和监督;编制年度的林木采伐计划和消耗计划,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3]。

3结语

对于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广东省也一直在从各方面做着相应的努力,几十年以来,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从整体来看,由于广东省森林面积广大,气候湿热,面临的森林资源保护的技术问题、人员素质问题、保护调理和措施方面的问题又多,真正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做好,做到位,那必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且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因此,各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协调能力,在未来的退耕还林、加强森林资源监管保护,完善和发展自然保护区等方面还要做更多的工作,最终才能使广东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娥.建立森林资源保护政策法律体系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J].科技风,2011(7).

[2]叶钦良.森林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1(2).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4

   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并不大,如果按人口平均分配一下那么人均占有率就更低了,虽然近几年随着国民森林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森林的覆盖率面积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并不均匀,大型的原始森林大多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而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也相对脆弱,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如泥石流、沙尘暴、滑坡等灾害,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同样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只有走发展林业、保护森林资源的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持续发展,应该把可持续林业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国策并贯穿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之中。

   保护森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森林维护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森林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反复性的工作,维护人员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具备相应的维护知识,维护森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护森林物种的多样性。要发展可持续林业就必须具备对有害物种综合治理的观念,同时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可持续林业发展的情况下相关人士又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和“持续植物保护”的概念,这一理念的提出表现出了我国对可持续林业发展的重视也表现出了人们的信心,无可置疑,这一理念有利于指导植物的保护工作。造林工作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在全国达成共识,人工造林的面积逐渐增大,但是在已经造林成功的林业中发生了一些灾害,最主要的就是病虫灾害。病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会出现森里几乎被吃完的现象,病虫灾害一直是困扰维护人员的难题。因此,虽然现在的防灾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对森林的病虫灾害不能小视。我国的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大多也是由人工造林完成的,因此不免物种单一从而导致了生物群落结构简单的问题,因此要想发展可持续林业,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要注意树种的多样性。一些病虫灾害固然是可持续林业发展的重大阻碍,但是一些不当的人类生产活动同样会阻碍可持续林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快,建设高楼大厦虽然水泥钢筋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但也会用到树木,家具是最耗费树木的,现在人们对家具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大,另外,现在还存在伐木耕田的情况,因此树木砍伐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森林对人类的健康发展来说必不可少,并且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另外森林还具有较好的自我补偿能力但是这种自我补偿的能力也是需要时间的。总体来说,从当前情况来看做好森林保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必走的一条道路。

   二、如何做好森林保护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是国内林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那个阶段我国的防护林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工造林的面积也逐渐增大,当一些病虫灾害也随之严峻起来。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林业的健康发展有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1、森林保护工作的效益

   在文章的上一部分就提到森林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是一些森林保护工作人员总是希望对森林病虫灾害的防治毕其功于一役,有些急于求成,当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病虫灾害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防治其他一些灾害又随之产生。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病虫等灾害首先要充分了解自然

   2、保护森林要充分发挥主动性

   以前对森林病虫灾害的处理往往是发生了再治理,这样一些病虫灾害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前对病虫灾害做好防治工作。

   3、防止其他危险性虫灾的传入

   或许各个森林都会存在病虫灾害,但这些病虫灾害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控制其他的森林病虫灾害的传入。

   4、利用天敌,提倡生物防治

   世界上的物种无形之间存在着一条隐秘的生物链,各个物种都有自己的天敌。在森林保护工作中就可以引入天敌有益生物来达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并且这种方法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当然利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效果能否长久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另外在森林保护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充分发挥森林物种自身的抵抗性。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管理

1.森林生态旅游的涵义

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日本自然保护协会(naCS-J)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提供爱护环境的设施和环境教育,使旅游参加者得以理解、鉴赏自然地域,从而为地域自然及文化的保护,为地域经济做出贡献。”其实,生态旅游就是以自然景观资源为旅游吸引物,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开展观光度假和多种专项旅游活动,使旅游者享受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好生活。还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旅游需求结构不断变化的具体表现。它与传统旅游有所不同,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已经成为国际上近年新兴的热点旅游项目。

2.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2.1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时,粗放式的开发。开发种种开发,请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不乱杀,有的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惜品种濒临灭绝,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爱护野生动物,应成为生态旅游的得一项重要内容而给予重视。

2.2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塌方挡路,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3环境污染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

3.加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3.1完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在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时,要注意对每个景区景观的精心规划设计,克服类型单一、档次低下、内涵肤浅等问题,要以生态学角度严格控制景区规模、数量、色彩、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曲径通幽,体现自然之美,营造地方特色。森林公园的总体建设应以生物工程为主,重在体现以营林为基础的建设方针。要做到景观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加强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3.2合理保护森林自然资源

森林公园是植物的王国,树种千万。要在树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森林公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搞好树种规划,按照规划进行景观间伐和景观补植,逐步把人工林改建成风景林,增强主体景观的艺术档次,提高森林景观的总体质量。要在不过度改变森林结构的前提下,进行采大留小有计划、有选择的间伐。

3.3加大森林公园建设投入

森林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涉及许多部门和行业,因此需要各级政府把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争取各部门的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森林公园建设资金,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步伐。

3.4健全森林公园法制建设

严格执行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合理保护森林。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3.5实施品牌战略合作计划

为了保证森林生态旅游质量的高品位就要实施品牌战略,争取每个县、市、区推出一个代表本地特色的过硬的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力争把每个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成为引人入胜、特色鲜明的游憩场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促进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6提高生态旅游管理水平

生态旅游是旅游者对优美生态环境的享受,是对孕育人类文明的大自然的回归,更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对山村野趣的寻觅,生态旅游的客体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要注重生态的保护,又要注重挖掘人文文化。森林旅游是一种新兴旅游方式,旅游对象呈现复杂多变,多姿多彩,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要利用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生态旅游专业工作者,为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生态型郊游公园,其数量与规模代表着一个地区社会文明及发展进步水平,体现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程度。建设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森林生态旅游事业是林业部门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所进行的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优势项目,是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人们对森林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是全面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以林富民,以林兴旅,以林促工”,推动林业资源可持续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理

1、天保一期工程简介

天保一期工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县级部门和乡镇的配合支持下,林业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总体工作方针,精心组织实施天保工程项目,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2011年7月县林业局被省林业厅授予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先进集体,八月县天然林保护中心被汉中市人民政府授予一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先进单位。天保工程第一期取得的主要成就首先就是森林资源快速增长,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全县国有、集体每年减少木材生产3万m3,11年来累计减少木材生产量33万m3,由此减少森林资源消耗66万m3。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和其它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森林资源恢复加快,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工程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促进了生物多样性。通过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植物种类明显增多,天保工程一期实施以来,实现了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天保工程成效显著,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2、天保二期工程简介

近期内,天保二期实施内容包括管理森林面积4.2亩,在政策上仍然保持连续性,坚持一期工程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和近几年的林业改革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衔接,继续对林区木材的产量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停止对天然林进行商品性采伐,进一步消减木材的产量,让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休养生息。加强民生林业的建设,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社会保险补助标准,增加林业岗位的就业渠道,改善职工收入,进一步增强水,交通,通信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的生活条件,对林区一些比较有危险的房子进行改造,对森林建设更加重视。

3、森林资源管理及天保工程现状与特征

天保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后,森林的面积正在逐步的扩大,环境在逐步的变好,生态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但是,大家都有所知道目前关于森林树木的产生量与需求量仍然不能达到平衡,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矛盾日益尖锐,不可调和。在此基础上,只有加强森林的管理体质,并将其进行改革和调整,以及天保工程建设的理论深化及实践开展,才能更好的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森林管理的良性循环。森林每年生产的数量还在逐步的下降,分析其原因,大概有很多因素,下面就分析一下其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4、实施天保工程的第一道工序是加强森林调查管理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首要的关键问题是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包括森林的拥有量,资源的种类、数量的管理。要转变以前的观念,以前只是前面的追求经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感受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针对于此,要加强对森林的管理,改变管理体系,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地块,对一些非法偷盗树木,砍伐树木的人员进行法律的处置,对没有落实工作、管理不得力造成森林严重损失的一定要追究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做到科学管理,加大种植力度,提高种苗质量和成活率,调节纠纷,解决矛盾,做好工作的发放,确保森林资源的管理能够有序进行。

5、强化更新造林以促进天保工程的完善和发展

采伐和更新造林是相辅相成的,过去人们只注重砍伐的数量,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造林以及管理,造成现在森林资源的枯竭,人类可用资源在逐步减少,无林可采,自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现在的重心已经有所偏移,由过去的采伐为主变成了现在的管理为主,对森林的更新速度越来越重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森林的恢复速度,做到森林培育质量和数量的统一。大力发展多树种,多形式,多层次造林,科学安排好各个树种的比率。积极种植一些新的品种,加大科技力量,设立专门的机构,推广培育优良树种,以及新的栽培,育苗方法。还要营造不同树种的混交林,在坚持好常规林的同时,大力发展丰产林,推行建设、管理一体化制度。做到后期验收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砍伐树木的大小,对一些幼苗进行安全保护,严禁不法分子利用欺骗来破坏生态的平衡。

6、强化“四防”管理是天保工程的保障

所谓四防,即防火灾,防病虫害,防鼠害,防毁林。这四个因素影响很大,必须对这四个因素严加控制,加强四防建设体系,建立有机整体,确保有机整体的安全性。鼠类对天然林的生长破坏极为严重,在森林系统里,一定要有控鼠的设备,让老鼠的数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短期时间还要对森林进行检测,排除安全隐患。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影响外,还有一些经常进行乱砍伐树木,毁坏树木的生命安全,为此,如果发现此类人员,必严加处理,将其进行法律处置。

结束语

森林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近几年来,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森林的发展状况并不客观,经过几年的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森林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通过广大林业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天保工程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工程,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林业的发展状况,关系到生态环境建设,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做好森林资源的管理,加强天保工程的实施,我们才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有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屈红军,朱颖,张忠林,孟庆彬,浅析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理[J];科技资讯,2012,06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措施;分析

1.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森林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可避免经营者只顾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后代人利益而乱砍滥伐森林,使森林出现不稳定因素,确保森林能够正常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和有效的传的科技相结合,把林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充分依靠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优化客观,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产力浃人而把林业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和事业,满足社会多方面桔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森林资源产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对森林资源无偿占有和开发,将森林资源经营由事业型转变为经营型,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森林资源再生产的良性循环。

2.森林分类经营的目的

为使林业能够顺利地发展,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同时又能保证持续为社会提供木材,林产品和各种服务,把以生产木材主体的产业转揿为森林的多功能和利用首当其冲把森林的环境功能放在主导地位上来考虑的产业和事业。制止和控制不合理的采伐,削减采伐量,使森林类型的稳定性得到巩固,,维护了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了区域生态平衡,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采用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培育森林,以传导沆产出。根据森林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经营,全方位培育保护和开发利用。

3.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3.1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行。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和平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业,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业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现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4.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

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5.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关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利用,提高林地区性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国有林场尤为重要,现在国有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能扩大,因此,国有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现实的。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玫中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大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休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林业分类经营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6.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6.1尽快制订和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管理办法

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种政策,法规还未十分完善,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建议国家林业局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法规,除了国家要增加对公益林的投资外,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根据“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生态公益林的服务对象明确,由其受益者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的,由政府补偿,征收的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林培育,经营管理和新的公益林工程建设,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尝试采用一些方法开展生态公益林的补偿。

6.2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机构

实施分类管理,应建立与公类经营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将公益林建设纳入政府行为范畴,实行事业化管理,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国家公益林建设,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林建设统一纳入其管理范围,也应成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统一组织本地区的公益林建设,实行国家统一体育场下的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制,而商品林建设和管理可沿用原来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行,推向市场,作为企业行为,在市场上参与竞争,以适应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既是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7.结束语

林业的可持续经营依赖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建立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体系是林业发展建设的需要,才能确保林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立威,张丹松.关于森林采伐管理模式改革与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m].中国林业出版社.

[2]中国林业局.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指南[Z].问题调查研究报告[m].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此前,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福建、江西等省进行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大胆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

森林生态旅游的迅速兴起,让各界对森林有了新的认识。森林原有的功能,在被逐渐淡化,如仅仅提供木材?熏而其生态功能、保健功能、文化功能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熏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森林生态旅游的效益影响,森林生态旅游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

一、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

(一)国内森林生态旅游的萌芽和产生

改革开放伊始,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旅游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旅游外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5.2%,伴随着旅游业的这种良好发展势头,生态旅游开始兴起和发展。国内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于1982年9月,它的建立被看作国内森林生态旅游产生的标志。

(二)雪森林生态旅游的高速发展和规范管理

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环境生态年”,此后,江苏,浙江,福建以及黑龙江等省都举办了森林生态旅游节,其中2009年5月在温州举办的2009中国森林旅游节,历届规模最大,以此为契机,高速发展生态旅游,并且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管理生态旅游。2000年以后国内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森林旅游收入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有加速倾向。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583处,其中部级森林公园746处,范围遍布除台港澳的31个省(区、市),以部级森林公园为龙头、省级和县(市)级森林公园协同发展的森林公园保护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森林生态旅游效益

(一)雪社会效益

1.林改消除了林权纠纷,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为使森林旅游成修养度假的最佳选择提供了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时期,分山分林到户阶段;农业合作化时期,山林入社阶段;时期,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林业“三定”阶段。据统计,林改以来全国累计调处山林权属纠纷80多万起,林权关系界定清楚,山林纠纷大幅下降,消除了农村大量历史遗留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这种创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开发经营机制?熏有利于克服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侵害国家利益?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熏有利于克服管理部门权力腐败问题?熏从而使其资源资产管理职能得到有效的制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森林公园的品质,使游客的旅游体验经历舒适度和满意度上升。

2.林改促进了乡风文明,树立了农村新风尚,使得森林旅游更好的起到科研和教育的工具性作用。林改后林农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主动参与集体事务管理,村林业增收用于道路整修,自来水铺设等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独特的森林结构和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林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天地。林业研究所可与教育委员会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借用提供森林旅游的方式,吸引居民走进森林,并且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使国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和刻不容缓。科学发展森林旅游,能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认识森林,享受这一大自然的恩赐,而森林则成了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3.林改拓展了社会就业空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就业难题,使得森林旅游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林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为林农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对林农来说,在林区工作,容易上手,工作的积极性更高;离家近,归属感更强;收入直接,林农感觉更可靠。据统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包括江西省在内的19个全面开展林改的省份通过森林旅游共创造就业机会3600万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数据显示:自2003-2007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几个省份试点期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人数达9亿人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不包括由森林旅游带动的相关产业提供的就业人数),旅游业里每增加一个直接从业人员,全社会的就业机会就会增加三到五个。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进到2010年底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旅游人数逾10亿人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82.16万个,接待旅游人数和提供就业岗位数远超过去五年的总和。

(二)经济效益

1.林改加快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消费,为国家增加税收。拥有众多人口的农村是潜力最大的市场,同时也是消费最疲软的一块市场。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惠农政策的推进,农民的收入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随之转变,有力的拉动了消费,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增加了税收,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2.林改促进了农村现代企业发展,同时增加了森林公园及产业链周边企业的收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权问题得到解决,林农获得了森林资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面临随之而来的经营问题,很多林农联合起来,成立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一改存在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不仅可以收取门票和服务的费用,还可以开发其周边产品,而林改促进农村现代企业的发展正好可以提供旅游产品开发和加工,同时也可以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销售周边产品达到利润多元化。

3.林改加速了金融资本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动力,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完善强林惠林政策体系,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大大增强森林旅游对资本的吸引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农村流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创建,吸引了大量金融资本流向农村,解决了林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将实惠带给林农。目前,全国有26个省份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涉林贷款总额已突破1000亿元,超过中央财政对林业的年度总投入,接近各级地方财政对林业的年度总投入,成为涉农贷款增速最快的领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保护森林资源,同时推动林业资本运作,将森林资源推向市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2010年全国森林公园建设投资总额达224.98亿元,较2009年增加了17.7%,环保建设投入25.33亿元,营造风景林和改造林相26.24万公顷。由森林旅游吸引的大笔投资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森林遮阳和防风带来的能源节省,防火,贮水保土和净化环境带来的损失减少,绿地财富,以及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无法用具体数据来表示。

(三)生态效益

1.林改转变了林业高排放的生产方式,林农收入提高,更多林农看林护林,旅游资源得到保护,更好的宣传环保知识。作为林改的最大受益者---林农,参与看林护林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有效的降低了森林火灾,滥砍滥伐等事件的发生率。江西省武宁县认真落实“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的惠林政策?熏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熏实现县乡村三级“零收费”。通过森林旅游深入森林公园等森林资源聚集区,能使人们更好的认识森林资源,更好认识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中无可替代的维护者和主导者的重要地位。

2.林改加速了森林资源由单一开发向立体开发转变,林区生态系统多样化,强化了森林旅游倡导和示范作用。林改后,森林资源的开发向立体开发转变,种植药材,水果,菌菇等适合在森林生长的植物,养殖林鸡,林猪,林兔等动物,丰富林区生态系统。还原了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的本真,提倡旅游者绿色出行,并且在旅游过程中积极正确的引导旅游者的行为。

3.林改推动公益林建设,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林业体制改革中有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就是加大公益林建设,同时提高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为有效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我国于2001年开始建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了林业发展,推动了森林生态旅游的进一步质量提升,吸引了社会对森林保护和建设的关注,在公众中普及公益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森林生态旅游的收入也将用于森林的建设以及公益林补偿,实现绿色良性循环。

三、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继续深入和新的探索,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对其他经济领域也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业发展是森林生态旅游的前提,森林生态旅游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且在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

林改促进森林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图1)

在林业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的森林建设面临机遇,得到政府大力支持,发展速度很快,为广大的游客增添了高质量的绿色旅游资源,同时,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上,各国减排目标依旧是老大难问题,而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持续增加。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发展,支撑森林生态旅游快速升级,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双赢定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战略意义的分析和思考.

2张逸.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继发展策略的研究?眼J?演.林业经济问题?熏2002,(1).

3佟敏,黄清.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及趋势?眼J?演.中国林业企业?熏2005,(5).

4国家林业局.“十一五”森林公园建设成就回眸.

5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为几个阶段.

6胡晓晶,李江风等.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探讨---以武汉市为例?眼J?演.林业资源管理,2005,(3).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雷公山

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23.072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自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和了解森林管护实施的情况,研究探讨雷公山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充分发挥雷公山作为黔东南州的“生态源”和“江河源”的重要基础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如何保护和管理好雷公山的森林资源,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加强森林管护工作,把工程建设推向深入。雷公山保护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工程建设实施16年来,我们作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性

1.1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依靠力量。森林在改善生态的作用有几个方面: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抵御风沙灾害;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和水质;促进降雨。

1.2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森林对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作用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缓解“温室效应”。据研究表明,每公顷森林平均吸收16吨二氧化碳,释放12吨氧气;保持物种多样性。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储存库,被誉为“物种之家”,保护好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为未来储备能源。

1.3促进经济增长

森林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主要表现在:提供木材;提供工业原料和食(药)用品;促进森林旅游的开展。

1.4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森林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例如一些贫穷和偏远的国家,甚至把林业作为一项主要产业来抓,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收入水平;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自然的主体是森林,所以离开了森林作为依托,生态文明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改善人居环境。森林是现代人居环境的要素之一,是提升人们生活消费品位的重要途径。

2森林资源管护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2.1林业资源现状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16875亩(含实验场九十九工区)。林业用地面积达678427亩,占总面积的94.6%。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达532162亩;疏林地达26359亩;灌木林地面积达96350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达8601亩;宜林荒山面积(含采伐迹地、火烧迹地)14955亩。根据《黔东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管护对象为: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共637113亩,面积分别为:有林地面积达532162亩;灌木林地面积达96350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达8601亩。按权属:国有林面积达126163亩,集体林面积达510950亩。

2.2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

确定实施原则。根据保护区森林资源分布、交通情况和地理条件等,分别采取适宜的资源管护方式,对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地方,实行封山设卡管护;对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林农交错的地区,采取划分责任区,聘请专(兼)职人员承包管护。

认真落实管护对象和任务,明确区域,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局、站(场)、管理片区(工区、村组)、个人四级管护网络。根据《黔东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认真确定和落实管护对象和实施范围。通过层层分解管护目标、任务、责任和确定素质较高的村级专职管护人员以及层层签订森林资源管护合同书,来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形成了以管理局为第一级、站(场)为第二级、管理片区为第三级、片区管护人员为第四级的管护网络,真正把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和山头地块。

建立健全管护措施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管护人员的监管。根据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的有关要求,相继制定了“巡山护林登记卡”、“巡山护林检查表”、“森林管护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及考核标准”、“天保工程风险抵押金实施方案”等制度措施,对管护人员在日常的森林管护中进行监督和工作评价,使森林资源管护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正规化的道路。

严把检查验收关,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根据制定的检查验收标准和工作要求,建立了每月管理片区自查、每季度管理站(场)复查、每半年管理局检查的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并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以及每月按要求上报的巡山日志等,来评定护林效果。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工程健康实施。工程实施以来,成立了以局长、副局长为首的工程领导小组,各站(场)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这样自上而下建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强有力的工程管理人员队伍,落实目标责任。

2.3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涉及雷山、台江、剑河、榕江4县的11个乡(镇)44个行政村(工区),122个村民小组,2683户,1.22万人。

保护区自实施森林管护工作以来,工程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自实行森林管护以来,区内杜绝了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以及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二是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三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工程建设的实施,使社区群众逐渐转变了用钱、吃饭靠砍树的传统思想观念,自觉地加入到森林资源管护之中,积极探索其他生态经济型增收路子,大力打造特色经济产业链。例如区内方祥乡的一些村的农户以公司+农户的方式种植折耳根和中药材等,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土地的产出;四是初步实现了由部门管护转变为社会管护。森林资源管护离不开社区群众,工程建设的实施,广大社区群众积极投身其中,通过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森林资源管护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富有了生机活力,形成了一种人人关心森林资源管护、人人参与森林资源管护的良好局面;五是实现了区内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大目标的同步增长,使林区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3对今后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3.1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工程建设

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事关各方面的利益,特别是涉及区内广大群众的利益。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要逐步由封闭管理向开放式参与转变,让社区群众在参与中得到实惠,提高爱林护林的积极性,使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对聘请的村级专职护林员要逐步推行,由本人书面申请或村民代表大会推荐,经村核查,管理站(场)汇同乡(镇)政府审查和考核,报管理局审批的程序进行聘任,以此来确定素质较高的护林员;二是对护林人员的工资待遇,不搞一刀切,同一标准,要按管护区域的工作难易、人为活动频繁、地形等自然要素综合考虑,分片区、分村制定合理的工资报酬,让护林人员按劳取酬,领取不同的管护费用,这样才能把加强群策群力、以人为本贯穿于工程建设实施的自始自终,体现在工程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工程建设力度。

3.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健全管护网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的管护体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森林管护的工作,尤其在森林防火期,表现更为突出。如何解决目前出现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职能,增强村委会的责任和提高护林的成效,达到承上启下和上下联动的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武部的职能,调动其属下基干民兵作用。在乡(镇)建立森林管护民兵营,在村建立森林管护民兵连或队等多种机构。基于以上思考原点,如何健全管护网络,不管在森林防火期和日常的森林管护,保证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应采取三种管护体制和四种管护形式。三级管护体制含有一种管护形式,主要针对的是森林防火期聘请临时护林员,合同签订为:局――站――乡(镇)人武部;四级管护体制采取两种管护形式,第一种管护形式的合同签订为:局――站(场)――片――个人。第二种管护形式合同签订顺序和第一种相同,区别在于村级护林员采取向社会招聘上岗,跨区域,达到白天是护林员,晚上是林区治安员,一岗两责。五级管护体制有一种管护形式,合同签订为局――站(场)――片――村――个人。

3.3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提高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能力

管理工作是森林管护的生命线,管理出效益、管理保质量,要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规范护林人员的工作实践;二是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森林管护;三是继续完善现有的检查验收制度,评定护林效果;四是定期或不定期派出督查组,明查暗访,出现问题及时查处和解决;五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特别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室)负责人联系站(场)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落实制度,真正把站(场)负责人为保护森林资源第一责任人和科(室)负责人联系站(场)为保护森林资源主要责任人的规定落到实处,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关于森林保护的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森林保护;专业改革;个人看法

1.森林保护学科与森林保护专业

我国森林保护法于1958年成立,其内容比较松散,保护框架借鉴国际森林保护法,因为我国解放前期长期受到日本侵略与战乱的影响,森林资源破坏比较严重,乱砍乱伐与地下资源的采集,导致了我国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森林火灾与战乱的影响,对我国森林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因此保护与恢复森林资源成为了未来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学科的主要目的,强化森林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森林资源建立科学的维护体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发展,森林保护专业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保护森林的主力军。森林保护专业的成立与发展是培养大批森林资源保护人才的基地与摇篮,可以帮助森林建立保护区与保护组织,森林保护专业培养的森林保护人员对森林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森林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森林资源的恢复,通常人们利用学术新型发展动力,提高了森林资源的理论保护,从实际行动与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强化。

2.森林保护专业的困境何在

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当时的实际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了第三次调整,砍掉约50%的专业。在1998年正式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森林保护专业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取消归入林学专业,停止招收本科生。对于从事森林保护教育工作几十年的我们而言,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甚至认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的决策是错误的。记得当时沈瑞祥教授曾以非常激动的语气向学生做“告别讲话”时说:“我和杨旺教授是建立和发展森林保护专业的见证人,我也是森林保护创始人和见证人中唯一在岗见证森林保护专业被取消的人,我深信虽然专业可以被合并而停止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但森林保护学科依然存在,森林保护事业永远取消不了,这好比只要有人类存在就会有医生一样”。

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以骆有庆教授为代表的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师们充分利用国家教委公布的调整后的专业目录,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实际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随后,西南林业大学等相关高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招收森林保护本科生。当时我们也很兴奋,认为这是“起死回生”了。但事与愿违,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这种名不符实的招生使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学生质量以及招生和分配等出现种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困难也越来越大。现在看来这种权宜之计在当时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赢得了认真总结思考的时间,但是无法“死而复生”。痛定思痛,使我们更客观地进一步认识到“专业”是国家根据培养人才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而发生变化的真谛。应该充分认识到,1997年森林保护专业被合并到林学专业并不是否定过去建立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表明现在就不要“森林保护”或“保护森林”了,事实上只要有森林就必然要有森林保护或保护森林。只是随着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人们对森林的要求或依赖的不断提高,就必需有森林医学的理念和理论为指导,由单一的森林保护向森林保护与森林自卫相结合转变。

3.森林保护专业出路何在

1958年建立的森林保护专业是在不断充实和调整中发展的。1961年由于在招生、课程设置以及工作分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感到森林保护所涉及的范围太广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就业,因而决定申请改名为“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取消了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等课程。然而改革几年后又感到学生如果只懂得一些病虫害防治知识,在工作中不能适应林区基层生产实际需求而充分发挥作用。大约在1963年,又恢复为“森林保护专业”这个名称。这样改来改去始终没有能得到理想的认识和合理的处理,其结果导致1997年被并入林学专业,而且无奈之下又以“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名义招生。多少年的反复实践使人们一方面认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必要,另一方面又对如何办好森林保护专业感到茫然。

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想法,一部分人认为,现在林业生产上病虫害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而且防治形势特别严峻,现在可以利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将对专业目录进行再次调整的机遇恢复森林保护专业;但是又感到由于当前气候异变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等原因,由各种原因包括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引起的森林疾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复杂,如果沿用过去的森林保护专业培养学生的模式和标准,确实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何况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已经通过多次专家论证后正式将其合并到了林学专业也不无道理。所以想要恢复必需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有可能,难度必然很大,此路似乎难通,甚至不通。

所以,少部分人认为,可以继续用“改名换姓”或“改名不改姓”的“植物保护”或“保护生物学”的专业名称。也可以利用国家教委即将进行调整后公布的专业目录,将计就计寻找有“保护”字眼的、能与植物或森林有联系的专业名称来招收学生,但实际仍然是培养森林保护的学生。然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其结果也必然还是理不直,心不安,效果差,路走弯,也难通。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可以迎合“森林健康”的理念,把“森林保护专业”改为“森林保健专业”。然而,“保护”和“保健”都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保护、保持森林健康。但遗憾的是“保健”是有其特定含义的,因此也和“保护”一样,同样不能涵盖保证森林健康的全部内涵和手段,所以也会有和森林保护专业这个名称一样的结果。我们认为,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应该随国家对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人们对森林认识和对森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与时俱进,以确保森林健康。这就不仅要求采用各种措施保护森林,而且还应该采用各种措施保持和提高森林的自卫和自我恢复能力。只有把“森林保护”和“森林自卫”系统完整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持森林健康,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美学景观等多种效益。[科]

【参考文献】

[1]沈瑞祥,杨旺,周德群.森林保护与森林医学[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3):74-77.

[2]梅汝鸿,王琦,李燕,等.陈延熙教授为植物病理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纪念先师仙逝二十周年[R].20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