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美学设计理念十篇美学设计理念十篇

美学设计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0:38

美学设计理念篇1

随着人们价值观的不断改变,人们的审美理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美学行为,但是随着人这一主体的介入,变得更具功利性。传统的室内环境设计缺少心理和情感的体现;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注重人的主观性。目前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从空间利用、装修材料的运用还是绿色植物的切入,都更加具有人文性,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怀。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传统的卫生间设计大部分以公用为主,目前我国的卫浴设备无论从空间上考量还是从舒适度上考量都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人文关怀。另外,居室面积利用、家居色彩设计、客厅厨房的基础设施配备都能体现出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人文性。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审美功能和意义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一方面是指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另一方面指整体建筑环境的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应该以目前装饰行业的整体审美趋势为基础,它既能够表现出地域文化内涵,也应该具有时代意义,在设计过程中植入当代人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个性的追求,室内设计中的美学理念也有着不同层面的表现力,现代室内设计要更加体现人们对个性和时尚的追求。室内环境设计与整个建筑的大环境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室内环境设计作为建筑环境装饰的组成部分,应该以整体的建筑环境为基础来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当前室内环境设计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总体的审美理念上来改变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现状,让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更加具有个性、创新和美感。

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室内环境设计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造型艺术。但是欣赏价值并不是室内设计的重心,它只是作为设计中的一个分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基于美学理念下的室内艺术设计,更加注重的是其实用性。

1.美学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优秀的室内设计能够给人以意想不到的美学体验。现代住宅的装修设计更加注重对室内空间的合理利用,合理的室内空间设计和布局,既能够体现设计者的专业素养,也能够给人以心灵及感官的审美体验。设计者应该摆脱传统的住宅设计框架,最大程度上地开发室内空间的利用率,让其更具美感的同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且不断提升住宅的室内美感和舒适度。设计师们不仅能够合理分配、组合室内空间,而且能够赋予人们以崭新的观感体验。室内空间设计直接影响着室内设计的整体布局,因此,设计师应该注重美学理念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更新,合理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室内环境设计布局,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对现代住宅的设计要求。

2.美学理念在家居色彩设计中的体现

色彩搭配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色彩能够对人的感官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中合理进行色彩的搭配设计,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直接影响人的心情,甚至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工作效率。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时,除了遵循基本的设计规律外,也应该注重住宅主人的审美爱好及新时期的审美要求。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直接决定了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舒适度以及日常的家居气氛等。设计师们应该考虑建筑风格、住宅主人的爱好、室内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同时,要兼顾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合理搭配,无形中提高住宅设计的品位。

3.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装饰要素

室内空间的装饰直接体现了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住宅主人的喜好、品位。室内空间的装饰既包括对墙壁、顶棚的装饰,也包括对柱子、卫生间等各个建筑构件的装饰。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和安排装饰材料,采取合理及多样的形式对住宅进行装饰。以体现住宅的风格及整体审美效果。室内设计既是一种装修实践,同时也是一门能够创造美学价值的艺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设计师不仅要有设计才能,而且要兼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带给人以审美体验。不仅要用绘图形式把自己的设计思想表达出来,而且要与施工人员一起,通过对室内的总体布局和建筑材料的合理搭配,让美学的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满足人们对现代优质住宅环境的需求。室内设计和施工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并不仅仅依靠设计图纸或者施工图纸来完成,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中将崭新的设计理念和多样的设计元素应用于室内设计和装饰中,以实现室内设计的美学价值和实用性。

四、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美学理念

美学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体现既彰显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显示了人们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基于美学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更加追求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化。

1.艺术性与实用性

美学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既能够体现室内设计的艺术性,也应该彰显出住宅的实用性特征。艺术性是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果室内设计仅仅囿于传统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缺乏艺术的表现力,很难体现出住宅的美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现代化的室内设计在满足人们各项生活设施的实用性基础上,更加追求艺术性。随着装修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装修理念和装饰材料被应用于住宅的室内装修,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性的追求,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舒适和惬意。当然,注重室内设计艺术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室内设计的实用性。

2.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

室内环境造型表现为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结构性造型是从整体来对室内进行设计和规划,比如用建筑材料进行空间的切割和分配等,来凸显设计的美感;装饰性造型,是以室内的个体性元素为主体进行的造型,主要为了突出整体的装饰效果和氛围。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小元素的搭配,来增加室内设计的艺术美感。3.整体审美意义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大的整体,设计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和谐。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住宅整体风格的设计。确定设计主题,然后根据这个设计主题,进行设计元素和色彩的搭配,保证主题风格的统一,提升室内的整体审美内涵。比如,墙壁的造型和色彩要与家具的造型和色彩相匹配,形成统一的风格,防止因设计元素的搭配与设计主题不一致而造成的突兀感。

五、结语

美学设计理念篇2

“禅”作为东方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及生活态度的追求。它带着自己独有的象征意义,渗入到文化、艺术、哲学、建筑、设计和生活习俗等各个领域。设计师们吸收禅宗美学中的“空、寂、真、素”等特点,在保持现代设计构思的同时,将这些禅意精神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作品中,让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沿袭传承的同时,当代的设计理念也得以丰富和突破。对于中国当代的设计而言,与“禅”意的融合,将进一步地促进中国传统美学在设计中的回归。这一结合,也使设计致力于发现人类对美好而质朴的生活方式的探寻与追求。

禅宗文化对中国美学文化的影响是相当微妙而广泛的。禅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具有浓郁禅意的视觉艺术形式,包括佛教石窟、禅门寺院、书法画作等,这些艺术形式和视觉图形可以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中,用有效的视觉传达手段彰显禅宗崇尚简易之道,摆脱繁琐空洞的宗旨。现在许多的设计作品都追寻“极简主义”的设计趋向,这正是禅宗文化对艺术领域的精神投射。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禅宗文化都凭借“无视一切形式,追求自然本质”的独特意境指引着设计朝着纯粹、自然、不刻意造作的理念发展下去。这些理念也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出一种超然物外、静谧素雅的氛围。把“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禅宗理念赋予以柔和简约的形式,从而凝练省略地表现出对自然之物平和、内敛的清寂之感。如香港设计师靳埭强先生的《空即是色》海报作品,以禅宗追求“空”的精神为主题,以自然、简约为设计原则,追求朴素的禅味,设计手法极其简洁,海报上咋看上去好像没有任何东西,只是一片深蓝色,仔细观察才发现深蓝色的色域中悬浮着一个“空”字,没有繁缛华丽的设计图案,没有柔美精致的装饰线条,没有任何艺术的夸张与渲染,使作品尽可能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极少的设计元素表达丰富的设计思想,体现出“笔简而意更深”的意境。

当前,具有禅意风格的设计作品越来越多,并涉及设计的各个领域:建筑、平面、服饰、陶艺等等。以视觉设计为例,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禅意精神――“不全之全”运用到设计中,简洁的画面和“留白”所产生的负空间,可以带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营造出一种虚与实、有无互通的意境。禅意文化不需要由过多的语言来描述,往往都是以极其简单的方式让人去体悟,明快而简练的视觉语言正间接的体现出禅宗文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自在超然、化繁为简的思想。简约、随意的设计语言恰恰更好地表达了“禅”的韵味和意境。

禅宗思想还体现在当代设计作品的理念上。“禅”讲究回归天真与真实,用心灵去体悟设计的灵魂。将禅意引入现代设计,回到最原始的产品目的,以再设计的眼光重新审视原来的设计,回归单一的本质需求。融入禅意的当代设计不是仅仅局限于某种造型特点和颜色或者特别的材料,而更为注重表达设计的理念。不拘泥于设计色彩及局部的变化,使设计原本应该传达的情感渐渐流露,去真实地表达灵感理念与设计意图。当禅的思想与设计艺术擦出火花之后,不仅对设计理念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还能创造出有灵性的艺术设计。

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方方面面都能够得到体现,因此在表现设计作品的本质之外,设计仍需要增加对人精神层面的思考和关怀。作为当代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设计理念真正地从有利于人类良好生活的目的出发,不是作品本身,而在使用或体验的过程,将人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形成良性循环的角度来进行设计,使设计更多的回归到生活的本质、人的本性,为人们提供合理且舒适的生活方式为最终目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压力渐增、节奏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宁静。在经历了审美疲劳之后,人们逐渐发现内心深处被忽视的精神需求,于是,用简单化解复杂。这就像一个自然调整的过程,成为现代人内心渴望的情绪化解与自我安抚手段。禅宗主张明心见性,崇尚简易之道,摆脱繁琐空洞的经义之学,用物质的“少”去寻求精神的“多”,亦是禅意在设计中的体现。这些思想促使设计师在设计思考上不断重审人本身的内在需求,从心灵的层面表达出人们内心最本真的诉求,删除一些繁冗的东西,回归事物的本真,让当代设计做到“笔简而意更深”的表现层面。

东方禅意强调天人合一,强调顺应,反对“向外取足”。这些思想与当代的设计理念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应用到设计作品上就是要提倡“适度并可持续”的思想,真正从生态的角度去考虑设计,无论是表现语言还是材料实现上,都应该化繁为简,呈现本质,尽力以“禅”的观点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美学设计理念篇3

摘要本文运用解释学的研究方法,从解释美学和接受美学两方面,分析设计理念和大众文化的关系。对设计理念和大众文化的审美诉求、审美体验、审美归宿等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设计理念与大众文化在解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中遇到的问题,旨在对两者进行全面而客观的美学认识,为今后的设计提出一个折中的解决手法。

关键词解释美学接受美学设计理念大众文化

一、概论

1.解释学美学

把“解释学”或称“释义学”运用到美学分析或作品解释上来,非自今日始。但是到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则早已完成了原有意义上的解释学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解释学的转折。这在这种理解中,一切表达的意义——艺术的意义以及一切从前流传物的意义——就形成并实现了。因为解释的目的不是诠释文本而是深入事质本身。①

伽氏的解释学美学是以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其基础,并师承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说:“我的著作在方法上是立足于现象学基础上的,这是毫无疑义的。解释学美学从传统理论中所吸取的理论营养;从传统美学中所吸取的人文主义的关怀精神、主体性精神、审美判断。这种凭借概念的审美的反思判断,恰恰为伽达默尔本体论解释学美学不同于科学论证的“此在”的真理观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2.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运用现象学、解释学的方法对接受者进行了深人的探讨。它提出,文学不是一种指向客体的对象活动,而是一种处理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正如尧斯所说,文学的本质是它的人际交流性质。文学的进程应该成为一种“对话过程”。

尧斯认为接受美学应更多地去考虑接受者的心理和接受后的反应,像对待创作者一样,要深入地并系统地研究读者在有效阅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把读者作为研究对象之一。它强调应把文学史从实证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审美经验放在社会历史环境中去研究。

二、设计理念与大众文化

1.设计理念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依据目前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文化层面上每个人都属于大众,因此,将过去传统的“高雅趣味”作为人类普遍性的标准是难以成立的。事实上,可以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性的趣味的标准,是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审美习惯与审美规范。

朱立元先生在《接受美学导论》中提到,阅读是读者想象性再创造的接受美过程,一部新作品的文本“为读者唤起熟知的来自较早文本的期待和规则的视界,那样,这些较早的文本就被更动、修正、改变,或者甚至干脆重新只做了。”接受美学运用到二者中意味着设计理念的转变,从过多注重设计师的创作转变到既注重设计者的创作又要注重受众者的欣赏上来。关注欣赏者的接受效应,是提升审美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设计理念和大众接受在解释学美学和接受美学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双层作用。

2.出现的问题

然而设计理念与大众文化并不是平稳的向前发展,在时代的影响下,各种审美思想的作用下,也会面临矛盾:设计理念中的历史精神和大众审美的矛盾。对待这个矛盾,有两种片面性。

一种是片面地强调历史的客观性,而排斥任何当代的解释。这样的历史,就成了编年史或者完全的复刻。死的材料是有用——只对少数学者有用,广大读者不会有兴趣。

另一种片面性是强调历史的当代性,否认历史的客观性。把历史的“当代性”理解为当代的某一个最新的思潮。把这种新思潮直接套用到历史的头上,改变历史本身。

众所周知,这两种观点都过于片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折中的,也就是在历史主义精神和大众审美之间保持一种张力的平衡。这种张力的平衡,有些接近于尧斯的接受理论所说的视界的融合。

当然,要达到这种平衡的融合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里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那就要求设计师的个人的视界尽量做到符合“历史精神”和“大众审美”才能更好地引导接受者在空白处填补和完善,实际上就是一种解释,在设计创造中,利用接受美学中“为定点”理论提出的理想模式所创作的文本是一种开放的结构,具有充分的可解释性。

三、总结

伽达默尔就曾说过:“对一个文本或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真实意义的获得永远不会终结。它事实上是一个无限的过程。不只是新的误解根源不断被消除,从而真实意义从掩盖它所有事件中显露出来,而且新的理解源泉也.从那儿不断涌现,展示出意思丕到的意义因素。⑤显而易见,在伽达默尔的心目中,艺术作品的意义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它向读者观众开放,向历史开放。

每一件设计文本在被设计师设计完成之后,再由大众文化的参与,接受者在自己的审美经验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富有个人色彩的解读、对话和交流,对设计理念进行再创,这就是大众文化的解读,从而赋予设计文本以别样的生命。由此可见,设计师在设计理念的表达上,不在于把设计理念一览无余地暴露给接受者,而在于制造悬念,给接受者以想象的空间,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只有在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充满了许多未知,充满了设计师未曾点透的空白点的理念中,才能给接受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方能使得接受者用心去体会设计的真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立元.接受美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

[2]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美学设计理念篇4

关键词:老子关学;苹果设计理念;极简;一体化;交互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24

1.老子美学思想解读

1.1有无相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认为:保持意识空无,在更高意识维度去体验万物本源之“道”,它是唯一也是全部,是浑然一体的终极实在,得以观察到他的妙处。而保持着清醒的目的与认知,可以观察的明晰。所以说,在老子的观念中,不抱着目的,保持着无为的思想去看待事物,反而会因此领悟到更多玄妙之处。“道”可以说是是空无的,它无形无象,是“无状之状,无物之像”。也可以说是有的,这些也就被成为玄。这样的美学思想,是说明老子认为设计中不该太过功利化,没有目的的设计,也许会能解读出更多好的意蕴。

1.2大象无形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列举这五种现象来说明道的无为境界。即最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没有音声,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象。这些喻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不可形容。”同时这也是在又一次诠释有无相生的美学思想,越是有的事物也许反而却是无的极致。有的时候看似最简洁最单纯的东西,也许其中蕴含的道理与韵味便是无穷。

1.3专气致柔

“专气”的意思是把能量聚在一起。“致柔”这里的柔是达到极柔和的状态,“专气致柔”就是把能力集合在一起,内部很和谐协调,从而达到柔和的状态。这里老子美学思想的重点便是如果把一切的东西都聚集在一起归为一个整体,就可以达到一个和谐,具有美感的柔和之态。

1.4反观其身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於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我们之所以有大的祸患,那是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的关系。假设我们忘掉“自己”那么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如果有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他。所以老子认为在美学的设计之中,我们应该适当的忘记自己,去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反观别的事情会有更多的体会。

2.苹果公司设计理念分析

2.1化繁为简的极简主义

苹果公司一直以来的设计理念就有:Simplicityistheultimatesophistication.这也是第一版宣传册上的标语,至今仍然沿用。譬如,作为电子产品就应该一眼看上去就有科技感十足的感觉,再用上简洁干净的白色外包装,突出苹果公司的LoGo,让主体物更加一目了然。朴素优雅的黑白选择与材料巧妙地运用,以最少的材料无形构造出魔术般的体量感。这就是苹果的至繁归于至简。

2.2一体化(Unibody)

苹果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对于设计体验的理解曾经说过:“对一个实体物体的体验,一个最主要的相关因素就是材料,再学习如何将它从原始的材料转变为最终的成品工艺。”这里面乔纳森强调的就是,一款优良的电子消费产品外观设计,取决于如何使用超精度的工艺加工原始材料,而加工的材质优劣,直接导致用户对于产品的最终使用印象。采用Unibody意味着,apple可以将所有的产品体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我们才有可能用到那些拿在手里几乎可以忽略它的重量感的a品。这种设计的变化不在于你怎么设计一台漂亮的外观,而是基于内部的构造被设计成一种有序的“艺术”,哪怕是不被人看到的,所以它的核心在于通过工艺的累积来达到产品的极限,而这种漫长的设计累积衍生出后来apple的“Unibody”了工艺思维,也就是在一整套体系的框架下完成对产品的迭代。

2.3完美的交互设计

苹果公司的交互设计一直做得很完美,其中ios系统的设计便是它的极致体现。他的设计师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作为用户应该需要哪些功能与体验来进行这些设计,在这其中放弃了作为“设计师”的观点,他们站在众人的角度为设计的美学而考虑。所以最终苹果公司设计出的设计总是那么人性化,交互设计总是让人得心应手。

3.老子的美学思想在苹果公司产品设计中的实例分析

3.1色彩运用――黑白灰的世界

在纪录片《objectified》中,Jonathanive着重强调了“gettingdesignoutoftheway”、“undesigned”这样的概念。利用世界最基本的黑白两色、铝合金原本的银灰色、玻璃与聚碳酸酯原本的无色透明,这便是一种“undesigned”的实践。而这样的设计正好与老子美学思想中的“无”不谋而合。正所谓大象无形,苹果的大量产品设计中都运用了黑白灰等毫无色彩的元素,看似毫无设计感没有什么特殊寓意,但是这样的留白却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3.2精致简洁――产品包装

美学设计理念篇5

关键词:茶学审美;现代艺术设计;重要意义;价值分析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不仅是一种文化体系,其同时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化融入和综合反映。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其中有着丰富的茶学审美内涵,如果能够将茶学审美内涵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中,其不仅能够创新整个现代艺术理论体系,同时也能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之间的有效融入。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不仅需要准确的设计定位,同时也要融入必要的艺术设计理念,从而实现整个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理想效果。

1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通过对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应用日益成熟,同时其与设计活动也实现了一定的融合,无论是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品质,还是其中具体内涵都实现了实质性丰富与提升。但是当前整个艺术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认知艺术设计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能够为我们有效开展和应用艺术设计活动,提供有效帮助。而其一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大多数艺术设计者在开展艺术设计活动时,存在一定盲目设计,同时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很多艺术设计者缺乏对艺术设计活动要求的理解和认知。更多情况下,只是借助设计元素和设计工具,未能实现其理想的设计的追求和效果,尤其是其未能将消费者对艺术设计活动的要求融入其中,更没有将必要的审美理念内涵融入其中。所以,盲目跟风的设计现象就使得整个艺术设计活动效率极低,效果极差。其次,从具体设计上看,目前艺术设计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未能寻找到合适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整个设计活动中,所以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内涵性较为不足,品质不够。在开展艺术设计活动时,传统文化要素是其中最应该融入的要素,传统文化要素不仅仅是一种设计理念,同时也是一种传播的载体,做好艺术设计活动的传播,更重要的在于精神内涵的诠释和表达,而想要实现精神内涵的诠释与表达,不仅要融入设计者的理念认知,同时还要融入消费者的具体关注点。而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对设计内涵和文化要素的系统化融合,就使得整个艺术设计活动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在当前整个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整体应该是一项系统化的活动,比如在艺术设计活动具体开展时,不仅仅是单一的艺术设计活动,而是具体的设计理念,社会要求和消费者需要等一系列因素的全面融合,更是社会内涵的生活化表现,然而从目前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效果来看,整个设计活动开展时,缺乏应有的情感元素融入。所以,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不断成熟,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现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别,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探究适合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2当前现代艺术设计开展的具体要求认知

从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发展的方向来看,融入文化要素实现自身体系化、内涵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和具体趋势,所以,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不仅仅是提升艺术设计活动的品质的主要表现,更是当前艺术设计理念成熟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注重融入传统文化理念内涵,在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设计效果的品质提升,必须注重融入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一种基础元素,同时也是在细节上的具体把控。所以,将消费者所需要的价值理念融入设计活动中,才是满足人们的具体需要。因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将其中所具备的理念,全面完善融入到整个设计活动中,就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具体要求。此外,当前在进行艺术设计活动时,必须做好艺术设计理念的全面融入,实际上,这一过程是系统化的过程,所以要为整个活动寻找到准确的设计定位,并将丰富的设计理念和生动的设计元素整体融入其中,只有实现了其时代特点和综合特点应用,才能够实现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最大价值。而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时,必须与时代特点相融合,这也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在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必须做好思维创新和设计理念创新,通过创新理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整个设计过程极具创新性。从传统的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状况来看,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抄袭现象,以及机械的元素堆积,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其未能融入应有的艺术设计活动理念,因此,想要实现艺术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价值元素融入。通过理念丰富和实质性完善,从而实现最佳设计效果。

3茶学审美内涵的具体认知分析

通过对茶学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艺术、生活哲学等一系列理念,尤其是在茶学发展形成过程中,其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特别是审美内涵的实质性融入,更使得整个茶学专业发展不断完善。通过对茶学的审美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对人们行为的有效指导和具体影响。美学实际上是一种感官和认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美的概念和理解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视觉享受,而融化为一种精神上的快乐。通过对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不仅仅是儒家思想,同时也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融合,而作为我国传统美学理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学审美也是基于这一期的内涵所形成的什么理念。因此,在茶学审美过程形成过程中,其饮茶为主要功能,通过融入形色香味等一系列具体的审美要素,从而对饮茶过程和茶文化内涵形成了有效理解。首先,其具有主体的欣赏和选择性,也就是其理念的传播与融入过程中,人们主观上都有一定的选择性。其次,在茶学审美过程中,其需要具体感知茶及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尤其是要将茶的自然特征与自身的社会理解等内涵相融合,从而来实现对茶学具体内涵的有效感受。茶学的审美内涵,不仅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具体的品质内涵,同时其作为相应的审美方法,也使得整个茶文化传播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和条件,不仅如此,随着茶文化审美理念不断成熟,如今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仅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内涵,同时也大大实现了人们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通过对茶文化的品读,从而实现了茶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茶学审美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审美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在茶学审美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实现了文化要素与自然特征的系统化融合。所以在茶学审美活动中,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品读自然,认知自然,同时还要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审美理念形成全面有效的融入。感觉茶学审美体系中所具备的自由,是整个茶学审美内涵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4茶学审美对现代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价值与意义

对于现有茶学审美活动开展来说,探究茶学审美的具体内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而言,其主要表现为:首先,将茶学审美内涵同当前艺术实践活动相融合,其确保了现在艺术设计活动在具有自身独立风格和内涵的基础上,整体设计更为成熟。同时也使得整个设计活动的层次内涵大大提升,传统茶学理念,作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其根本是诠释和展现传统茶文化。而如果将其融入,实现其有效传播,当然其实际上也是寻找到了合适的艺术设计风格和内涵定位。其次,将茶学审美内涵的具有要素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中,实际上也是寻找到了具有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设计元素,因此,其同时也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最全面,最准确恰当的元素,所以在整个设计活动中,如果选择合适的元素理念,比如将插画艺术等理念内涵的融入到艺术设计活动中,能够在丰富和展现具体设计要求的同时,使得整个艺术实践活动更加独立,更具有自身特点。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其实际上也为茶学审美理念内涵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以及其发展空间。最后将茶学审美理念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中,其不仅仅提升该设计活动的品质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多元要素的融合推动。在多元文化发展成日益成熟的今天,整合多项资源已经成为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基础。茶文化要素作为融入多项内容的系统化要素,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整合,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与发展。结合各种技术设施的系统化应用,并将茶学审美内涵的具体内容融到艺术设计活动中,其必然能够实现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发展,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茶学审美内涵中,其中最重要的在于丰富的情感内涵。

5结语

我国是最传统的茶文化大国,无论是茶文化内涵,还是其中所具备的审美理念,都极其成熟,而这些实际上恰恰为当前开展艺术设计活动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载体,在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现有艺术设计活动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从根本上来看,就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播载体与通道,只有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理念全面完善的诠释展现,才能够实现茶学审美内涵的最佳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储一鸣.东西方审美对现代包装设计影响之比较[J].现代装饰(理论),2013(1):135-137.

[2]韩新东.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4(13):111-113.

[3]由文光.现代视域下如何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审美[J];社科信息文荟,2015(3):130-135.

[4]王振雨.文化审美情趣对现代社会中美术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分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211-213.

美学设计理念篇6

【关键词】张载美学产品设计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专项科研项目(YKH23)。

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论述天人关系的著作汗牛充栋,张载学说可谓独树一帜,他第一次完美地描述了理想的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体现了认知论美学的理念,也包含着深刻的生态美学思想。他首创了“气一元论”宇宙论,认为天人合于一气;人是气的聚合物,人性中体现了天性,人有“继善成性”、“以仁体物”的主体性特征;人和万物都生于自然,是自然的儿女,从而进一步得出“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的伦理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渗透和包含着与人类自身、与自然界、与环境的结构美学、秩序伦理,以及改造适应、和谐共荣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产品设计是人类生产实践中一项充满美学体验、环境伦理和哲学思考的特殊活动,作为人与自然对话的中介,产品设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关学中的美学思想不仅是当代社会“和谐”理念和生态美学理念的思想基础和哲学解释,而且对生态美学为基础的产品设计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张载关学中的美学思想及美学理念

现代美学已从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向存在论美学发展,生态美学的兴起就是这种转变的突出表现。生态美学是指建立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生态审美关系。生态美学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整体,而放弃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从哲学高度解说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关系。有学者认为生态美学的基础是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现象学和存在论哲学流派。事实上,张载“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认识观才是其思想源头。

在中国美学发展过程中,后实践美学主要批判实践美学的人“主体性”膨胀,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生态失衡。张载在其《正蒙》中鲜明地阐述了天人同体、天人共荣的认识观,蕴含着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思想,将人与自然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现出相当丰富的生态审美思想。

张载开创了理学关学学派,其研究基本上围绕其“三观”、“四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等理念,而从哲学、思想、伦理等方面展开,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张载的美学思想体系和认知观包含了对自然、人类以及万物独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1]。其核心为“性率天地”的民本意识与人性美及“万物一体”、“太虚即气”的平等思想与和谐美,这种美学思想在现实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载美学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与指导

设计是一种方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设计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包含多种多样的审美形式;设计更是对观念的满足,包含人文观念和审美观念。

众所周知,现代产品设计在物理功能之外,更加注重产品的人文、伦理和美学内涵,使之与人、与环境、与社会主流价值和谐共融,从而达到相生相悦、相得益彰的生态效果。从哲学层面来看,生态美学观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整体论,以此为基础探索人与自然、社会的审美关系,并注重审美过程中的心理参与和体验。因此,产品设计应当摆脱“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束缚,在人的心理参与审美体验的基础上,纳入反映自然美与社会美的思想内容和设计理念,使产品具有对自然本身丰富多元的美的欣赏价值,更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感悟。

我们知道,张载关学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审美思想和生态美学理念,正好暗合了现代产品设计的核心价值,是我们进行现代产品设计的思想源泉、灵感来源及智慧启蒙,它甚至为我们进行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可遵循的原则和价值基础。

1.本体与环境之美有机统一的生态美

美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自然的规律性的统一。因此,生态美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重塑人或物与环境的关系,将人或物的本真属性与环境功能有机结合,也将人或人文内涵、伦理价值及审美体验与环境的自然美、天然属性进行组合和渲染,并使其内在统一,显现出有别于本原、超越于本原、又与本原和谐共生的美。这也是本体与环境之美的和谐统一,体现并重塑了生态美。

对于现代产品设计而言,生态美的形式美(形态美)涵盖了外形、结构、材质、色彩等;而生态美的内容包含审美功能、实用功能、生态性、宜人性、经济性等。由于“形式美”和“内容美”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特性,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则包括由设计本身创造出来的,通过外形、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出来的“形式美”和由理念、内涵向审美所升华的“内容美”[2]。生态美的审美意识要求设计将表现出来的形式美与隐性的内容美在审美过程中达到有机的统一。

张载在《诚明》篇中说:“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3]”从哲学层面阐述了对人及万物的认知态度和对待原则。对万物不能只考虑形、态、声、色,还应感知其内在的品质、把握其本真属性、抽象其审美内涵。

张载在《正蒙》中说:“物之所以相感者,利用出入,莫知其乡。一万物之妙者与……气与志,天与人,有交胜之理。[3]”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之原、美学之根。“天与人交相胜”,“万物无不相感应之理”,因此“圣狂异趣,灵蠢异情,而感之自通,有不测之化焉”。万物之妙,神也;其形色,糟粕也;糟粕异而神用同,感之以神而神应矣。更是将本体的身形差异、人或物与环境的关系阐述的入木三分!

张载进而在《乾称》中强调:“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3]”进一步阐明了万物一体、和谐相生的关系,高屋建瓴地勾画了人类与环境共荣、科学发展的美好理想,这一理念也是指导我们进行产品设计的思想大纲。

2.功能与内涵之美有机统一的和谐美

日本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就是对产品从形态美到内涵美的很好阐述,它本身也是“无中生有”的一个过程。无印良品包装设计中的“无”是指在设计中强调极简主义的形式,即通过简洁的形态、自然而单纯的材料与色彩来完成产品包装。这种简约、质朴、厚拙的产品形态,十分吻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诉求,也暗合了消费者向往清净、渴望简洁、追求本真的情怀。众所周知,一种完美的设计,能触发一种新的生活意识,这种生活意识最终能启发人们去追求一种新的生活方式[4]。由此可见,现代产品设计在功能之外,更加注重精神内含与审美价值,更加体现一种灵魂抚慰与人文关怀。

现代产品设计要能体现并引导一种更为合理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要蕴涵穿透人们心灵的伦理价值与道德价值。设计中的“无中生有”并不是无视产品功能,而是更加注重功能与蕴涵的高度统一,删除多余的、干扰甚至破坏内在品质阐释的东西,去掉一切影响内在精神象征的线条、纹饰、形态和组合,使消费者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物体的本质,能够享受到产品所带来的便捷,更能感受到产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关怀和对思想、心灵的美的冲击。这就是产品设计中追求的“功能与内涵之美有机统一的和谐美”。

张载说:“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梏其心(《大心》)。”“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太和》)。”“心统性情者也(《性理拾遗》)。”将万物的有型之形和无形之性阐述得通透深刻,亦将人对万物的感知以及人与物的和谐之美论述得完整无缺。

我们从张载的思想脉络可以得到深刻启发,那就是万物皆有灵性,它的形、态、声、色无不体现天然之性、内在之美。我们进行产品设计就要遵循这一原则,将这种思想理念运用于我们的设计实践,使产品不但能发挥它基本的物理功能,更要能体现人文精神关怀、内在审美价值和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的和谐之美,做到“不萌于见闻”、“能体天下之物”,则终能“心统性情者也”。

结束语

把生态美学思想融入产品设计领域,无疑是对产品设计学科在美学上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展。对产品进行设计时加入生态美学,就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反映自然,使产品在意境上融入自然。

对于今天的高度工业化,产品设计中引入生态美学思想是帮助人类达成“诗意的栖居”的关键途径。把生态美与产品设计相融合的过程,也是实现形态、技术、意境三个层面相互融合的过程,进而在产品设计中实现对生态、对产品自身的审美关照,这也是产品生态属性的核心内容。

张载的学说和论著中包含丰富的能够反映和体现美学理念、审美对象、审美关系、审美价值的思想和理念,其独特的以“人本和谐”为核心的审美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其深刻的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对现代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国柱.张载的哲学思想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2]许喜华.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宋)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美学设计理念篇7

现在的服装设计理念,简约主义成为设计师推崇的一种设计思路,这是一种以简单造型设计为主,倡导理念与禅意美学相互影响的一种设计思路。是将禅意美学中“佛”家表象以现代设计美感来体现。这种设计体现出科学、简约,有效,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舒适之感。简约主义是现代艺术风格的一种,其艺术表现,深受服装设计师的青睐。这种设计理念不同于享乐主义奢华概念。在服装设计上几乎没有过多的进行修饰,以简单实用为主,所采用面料也是以天然环保为主,很少采用刺绣、镶嵌、繁琐工艺,以纯真质朴的自然美来表现。日本著名设计家三宅一生是简约主义服饰设计师,被誉为服装界的意境大师,他的设计理念以回归自然,自然衣着为目的,在他设计的服饰中,自然界的纤维织物成为专用面料,在他思想营造下,禅意美学被他赋予了新的生命,他将服饰之美与禅意精髓进行结合,使得他设计的服饰作品充满了自由洒脱的个性风格,满足现代人追求无束生活理念的性格。

二、“禅意美学”在个人形象设计上的体现

在艺术设计范畴中,人物形象设计位列其中,这是通过艺术包装,将人物的形体特征进行合理设计,以其达到设计要求,形成风格各异,特点独特的不同造型。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有的人物设计标准和特点。在东方,因其文化理念与西方差异明显,特别是儒家思想和佛教的巨大影响,禅意美学的设计理念成为最具东方特征的设计思路。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去除华丽的外表,坦然的处世态度,内敛的人物性格都能将“禅意美学”进行展现,使得人物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呈现出最原始的自然形态,将一个经过净化、荡涤污垢后的人物形象烘托出来,展现出东方独有的人物性格之美。我国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起步较晚,一开始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味简单模仿西方思路和步骤。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崛起,具有东方思想特色的“禅意美学”成为彰显东方特色的人物形象设计元素之一,在经过古老深厚文化底蕴推动下,这种禅意美学特色的人物形象塑造,成为表现东方传统人物性格最真实体现。

三、结语

美学设计理念篇8

关键词:设计美学观念;创新;设计战略;波司登公司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企业界现在广泛地讨论着一个话题,就是如何更快地由“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设计”,即通过优秀的设计来迅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可以摆脱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中产品加工的窘迫境地;另一方面改变当前企业之间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因此,设计战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列为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所谓设计战略,首先可以被解释为以设计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即战略是主体,它和管理p销售等企业发展战略处于同一层面;其次设计也可以作为战略的实施主体,即设计内部如何分步骤地实施战略。无论是哪种解释,设计战略都需服从于企业核心战略目标――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本文论述的设计战略两者兼有,但因论点和取材的关系将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是实现“制造”向“设计”过渡的出发点,也是在大审美经济时代以创新设计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关键,只有通过定位明确、梯度清晰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才能使企业的设计实践获得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不断拓展产品的市场份额。江苏省常熟市波司登公司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常熟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四,社会经济发达,常熟最大的民营企业波司登公司,前身是1976年成立的仅有8台家用缝纫机的山泾村村办缝纫组。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从事羽绒服装科研、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企业的业绩可从一系列数据中得到展现:

2007年,波司登公司与美国杜邦、日本伊藤忠一起成为全球三大的羽绒制品生产基地。年产销量近3000万件,员工16000余人,其产品连续12年(1995-2006)全国销量第一,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名列中国服装企业十强。据国家统计局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波司登”羽绒服市场占有率高达45%。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收入13.4亿元,完成贸易出口额2.9亿美元。“波司登”品牌获“首届中国服装品牌价值大奖”,品牌价值高达10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防寒服领域的领军品牌。

波司登公司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始终坚持以设计美学观念创新为出发点的设计战略,引导企业成为大审美经济时代羽绒行业的时尚先锋。

一p波司登公司将设计美学创新作为企业设计战略出发点的原因

(一)设计美学对设计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学是以人类审美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人类的任何设计活动均不同程度地具有美的因素,因此,设计美学正是两者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设计美学对于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首先表现在其研究的内容,设计美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人与物的关系;第二是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第三是主观创造性与客观约束性的关系。有人又曾概括了西方设计史中美学与设计实践的密切联系,第一:一些美学观念成为艺术设计直接表现对象;第二:著名设计流派和思潮与相应的美学流派和思潮关系密切;第三:某些美学原理和原则指导着设计实践;第四:著名的设计师具有明确的美学理念[注:参见凌继尧《大审美经济中的艺术设计教育》一文,《装饰》,2006第8期,第90页。]。在西方现代设计史诸多实例中功能主义设计是比较典型的,正是基于古希腊美学家苏格拉底“效用即美”的观念,贝伦斯等设计师与德国aeG公司合作,形成了影响世界设计史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潮。

(二)设计美学观念的创新是推动设计实践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诚如上文分析,设计美学对设计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它的创新则会给设计实践的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西方现代设计五彩缤纷的发展面貌为我们呈现了设计美学创新的力量,工艺美术运动遵循的是自然主义美学理念,新艺术运动是唯美主义观念在设计领域的反映,而“效用即美”的观念成为现代功能主义设计的美学基础。即使是同一设计师在不同阶段也会以不同的美学观念作为其设计创新的动力。如著名建筑师赖特,他一生的设计风格从自然主义p有机主义p中西部草原风格p现代主义等等都体现了他对不同美学风格的追求[注:参见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波司登公司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显然也反映了这一规律,他们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羽绒服“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理念p生态美学设计理念以及抑菌、保健功能的设计美学理念。由此获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品牌效应深入人心,在逐渐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同时,也引领了整个羽绒行业的时尚化趋势。

(三)波司登公司将设计美学创新作为企业设计战略出发点的原因分析

1.只有通过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才能摆脱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服装与纤维制造业p家具制造业等行业的产品高度依赖于审美,属于“高审美依赖度产品”。因此,这些行业的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羽绒行业于上个世纪七p八十年代兴起并壮大,作为新兴产业,羽绒服一出世便在暖p轻p松p软等特点上超越了棉袄p棉大衣等传统冬季防寒服。到九十年代初,全国已经有数千家羽绒制品企业,市场的极度膨胀迷惑了许多企业,产品始终停留在以“保暖”为目的的初级目标上,没有认识到服装产品只有不断更新设计美学观念才能保持产品的生命力。由此企业间也开始陷入了“反季销售大甩卖”等价格战中,当时企业亏损面达80%。波司登公司率先从这种恶性循环的价格战中醒悟,于1995年提出了“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新观念,开始实施“羽绒时装”设计战略。在形式上借鉴时装简洁p贴身的流行款式,以“轻p薄p美”的外形审美特点替代了过去“厚p重p肿”的形式,选用色彩丰富的进口面料,在制作工艺上则把含绒量由60-70%提高到90%,这样从功能p形式到色彩都体现了“羽绒时装”的设计美学观念。特别是国内首次推出的套裙式与大摆连衣裙式羽绒服,一改羽绒服只能冬季穿的历史,使羽绒裙装成为冬p春p秋三季均可穿着的高档时装。这一设计美学观念的革新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当年一举创下了68万件销售记录,市场占有率达到11.21%,企业也从当时行业的一个小字辈上升为全国第一。

2.在大审美经济形态中设计美学观念创新是促进消费的重要途径

大审美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形态和工业经济形态之后产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超越以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重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与审美p产品与体验相结合的经济[注:参见凌继尧著《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在这一经济形态中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的实用p审美与体验的价值。大审美经济形态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将近二十年,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作为“高审美依赖度”行业的羽绒服产业自然是率先感受到了大审美经济形态的热度,因此,波司登公司“防寒加审美”的设计美学新观念契合了经济审美化的需求,产品市场占有率从不到10%上升到45%就是最好的说明。

美学设计理念篇9

一、概念界定

审美心理,往往人们将其释义为对美的感受及体验。具体来讲,其主要是人们于美的体验中享受情感自由的过程。文化建筑环境设计的优秀程度,关乎着设计师对相关理念的理解和更多创作灵感,其可充分引导大众审美心理,是设计师掌握大众审美心理普遍性、趋势性的重要参考;文化建筑,文化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建筑类型,有利于我们生活及学习。文化建筑通常是指可提供学习及休息和娱乐的公共场所,比如图书馆及博物馆和美术馆等类建筑。文化建筑数量及质量和类型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建筑多样性极为关键,可为人们日常生活及娱乐和学习提供更大空间;环境设计,环境设计主要是指不影响建筑应用功能而利用建筑美学理论知识,再结合现代化机械设备,基于环境而设计创作出是应有人们物质及文化两方面需求的室内外环境。其应具备健全的功能性设施,且务必体现所处城市的文化氛围及城市风格与历史文化等。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着眼于人们的需求来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设计创作极具实用性、美观性的室内外环境。

二、现今大众文化建筑中艺术设计审美需求

当今大众文化建筑中艺术设计审美需求主要是,崇尚自由、阳光、多样化。现今的文化建筑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但也还是遵循社会主流,崇尚自由、阳光。我国文化底蕴非常浓厚,古代文化建筑亦是历史中的伟大工程,传统文化影响着建筑思想传承及人们的审美观,其间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也随之变化。环境艺术设计承载着传统文化继承及建筑艺术的使命,随着人们建筑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传统建筑思想也应逐渐淡化,以寻找适应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新型审美理念及审美取向。并且,人们的审美需求逐渐多元化,受众更需要多感官及立体性审美体验,而并非单一性审美体验。人们所需要的是多元文化风格及艺术风格,而不再是单一文化风格及艺术风格体验。人们的审美体验及感知早已不是仅凭视觉来评判,而是基于多感官及综合性审美体验,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设计更应该注重不同颜色及不同形状和不同方位来刺激、吸引人们的眼球,风声、水声、鸟声可用于刺激人们的听觉,草木、花朵可用于刺激人们的嗅觉,这些都是综合性方式带给人们的不同审美体验。

三、文化建筑环境设计基本特征

文化建筑环境设计主要是公共文化交流场所,文化建筑属于各类信息交流中心,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场所,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文化建筑亦是世界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使者,其基于实物而将文字与图像结合,用这种方式吸引人们的眼球,拓宽人们的眼界,从而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也是其更深层的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情。文化环境设计均是不同时期而有着不同特点,其属于承载文化多样性的载体。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下,文化建筑可体现其文化价值理念及信念。文化建筑环境设计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承载了中华文明历史上的各种文明,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结晶,更是地区特色不可磨灭的文化理念。

四、结束语

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应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观,以更具时代气息及活力,基于先进科学技术而将其创造的更加优秀,所构造的文化建筑更近人意。因此,分析基于审美心理角度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对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本文对审美心理及文化建筑和环境设计这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现今大众文化建筑中艺术设计审美需求及其文化建筑环境设计基本特征,以期提升国内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黄浩.审美感受下的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J].艺术科技,2015(7).

[2]霍迪.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5(3).

[3]邢莉莉.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审美特征的再思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7).

[4]张雅舒.审美心理与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4).

美学设计理念篇10

(一)中国传统美学基本内涵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审美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众多朝代,大小国家起起落落、明明灭灭,民族在碰撞中不断融合。逐渐形成了民族的审美情趣。中国的瓷器、刺绣、绘画、书法、雕刻、建筑等都融入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内涵。平面设计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中国的审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融合成为今天的雅俗共赏,兼容并包。中国的平面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1]。从历史上留下来的艺术品都是中国审美趣味的承载形式,中国传统审美的真正内涵是对“意境”的追求。中国“意境”式的传统审美是现代平面设计汲取的精华成分,但“意境”是中国审美最求中最难达到的玄妙境界。这种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平面设计在传统审美中的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传统审美是以文人群体为主导的审美,这种审美理念与文人自身的矛盾相重合。道家审美理念与儒家审美理念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形成蕴含人文与自然的审美内涵。现代平面设计从传统审美中吸收到了追求意境,注重情境交融,需求精神境界的审美情趣。将传统的中国“和谐自然”的审美标准与西式的审美标准相融合,注重兼容并包的传统儒家审美理念,力求设计和谐。

(二)中国传统美学基本特点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审美注重意境与和谐,是中国古代审美的核心特点。这两种审美基本特点对中国的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意境审美特点对现代平面设计影响

情境交融是意境的最基本表现,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形”主要是针对器物的外部特征而言的,如桌子的外形是长方形。“神”是指精髓如明清家具,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独特的文化历史内涵,使人见之就了解其价值。中国审美意境是形与神的统一,从设计中可以看出该设计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设计出见之忘俗的精品。现代的设计中这种理念逐渐正在回归,这种理念暗合了西方人所说的“冰山理论”,人们所能看见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只是一个小的部分,真正的主体都在水面下,神秘又深沉。现代平面设计从中国意境式审美趣味中汲取的审美理念也是如此,形有尽,意无穷。这种审美和西方的平面审美完全不同,西方最求的是线条、力量与美,西方平面设计理念给人的感受是更加直观的。

2、和谐自然特点对现代平面设计影响

自然和谐这一独特的审美趣味源于古代文人对于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探索。道家崇尚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的思想更加具有包容性,这一思想流派讲究“和”在不同种寻求相同,同时包容差异。将不同与相同相统一,将矛盾调和。这种美学思想给平面设计带来调和将西方的审美理念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相融合。注重平衡、对立、统一,将东西方美学思维互相调和,在不同种寻找相同,在对立中寻求统一[2]。将“自然”这种道家的审美理念引入到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数字化时代是一种有益的创新。人们对于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工业变革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平面设计通过自然理念的引入走出了当代社会过分追求高效快捷的误区。中国传统的审美注重对整体布局和整体效果的把握,西方对审美更多的最求个体对美的一种极致的展现,这是一种对线条、结构、色彩、力量的绝对追求。中国的审美相对来说比较柔和,中国的审美会展现出一种温润的气韵。中国传统审美将现代化的平面设计带入了新的格局,这种审美趋势将使中国的平面设计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二、中国传统美学对平面设计影响具体表现

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中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应用,在传统审美的指导下现代平面设计迸发出新的光彩。中国传统的色彩运用、书法结构、布局结构、雕刻技法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大放异彩。

(一)传统色彩理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理念在中国的历史上由来已久,在古时人们就有其独特的色彩审美体系开始时人们使用单一的色彩,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可以接触的色彩逐渐增多。在石器时代人们主要用黑色、红色等颜料进行绘画记事和审美装饰。古代黄色自秦朝之后一直是皇家的代表颜色[3]。人们使用色彩代表身份地位。现代平面设计对色彩的最求一直处于不断创新阶段,人们多了一种原生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理念更加亲近自然。平面设计也走向设计与色彩的新一步探索。现代设计中黑色、紫色被视为神秘、深沉高贵的象征。金色、白色、被视为圣洁、干净、华贵的组合。米色、粉色、被视为温馨的表现。色彩以一门语言艺术。中国传统民间的色彩明暗变化多样,搭配随意自然。

(二)传统书法理论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