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红色教育的定义十篇红色教育的定义十篇

红色教育的定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43:23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1

关键词红色资源党性教育转化

红色资源蕴涵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集体智慧,是新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和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引红色资源之“源”,活党性教育之“水”。

关于红色资源的定义,学术界主要有三种界定方式:谭冬发、吴小斌将红色资源定义为“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痕迹和精神魂宝。”这一定义过于狭窄,涵盖不了所有的红色资源。李实认为,红色资源既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无产阶级政治理论”,也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崇高精神及其物质载体”这一定义又过于宽泛,忽略了红色资源的中国特色。赖华林、曹开华认为,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该定义从主体、内容、性质、时间段等方面全面简洁地概括了红色资源的基本特性,是迄今为止得到普遍认可的、较为科学的界定,遗憾的是未揭示出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的渊缘关系。本文认为,红色资源是发生在中国的独特文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和物质结晶,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因此,本文将红色资源定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

1红色资源是优质党性教育资源

1.1红色资源是扎根于中国本土,反映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物质载体

早期的“红色资源”概念又称之为“红色旅游资源”。上世纪90年中期,江西等地挖掘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由此带动了全国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2004年,李康平在“论中国三大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价值”一文中提出了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红色资源一词逐渐从红色旅游中独立出来。党的十以后,红色资源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党建研究领域。2014年八一前夕,在看望慰问驻福建部队官兵时的讲话中指出:“把福建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对红色资源的党性教育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

1.2红色资源的主要功能是资政育人,是优质党性教育资源

红色资源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更具有极高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红色资源的最主要功能是资政育人,与党性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高度契合。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如:革命遗址遗迹、历史文物、革命博物馆、历史纪念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堂等等,可以直接作为党性教育的课堂。红色资源的精神形态,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积淀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和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折射出先辈们的政治文化、主流价值和理想信念,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改造和治国理政经验。”是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红色资源进课堂,是增强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途径。党性教育是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将红色资源运用于党性教育课堂,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和思想理论水平。有助于总结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使党员干部在经验的启示、错误的镜鉴中进一步了解国情党史。有助于丰富党员干部的精神生活,陶冶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锤炼党员干部的革命意志和执政能力,培养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1.3党性教育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深化了红色资源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党性教育是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为目的的教学实践活动。党的十报告指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辩明大是大非。”这就是说,党性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党性教育的本质要求为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红色资源进课堂,是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方式和基本途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政治优势,将红色资源运用于党性教育课堂,有助于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90年辉煌壮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就,营造红色精神学习宣传阵地。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总之,红色资源进课堂,有助于促进党性教育和红色资源的交流互鉴,共同谱写红色精神新篇章。

2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的路径

2.1建立红色资源教学基地

要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建立本地红色资源教学基地。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我国各地普遍地拥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本地红色资源,建立本地红色资源教学基地,可以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干部对本地红色资源有亲切感,容易接受,传承自觉性强,更能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各地红色资源教学基地要互相联网,资源共享,形成全国范围的红色资源教学网络。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远程教学、视频教学,保证偏远地区的学员也可以享受到全国最优质的党性教育课程。

2.2编写红色资源教学教材

要m织各方力量编写内容翔实、体系科学的高质量红色资源教学教材。可以组织地方党校、党史研究室、政协、地方志办公室等部门的专家学者,通过广泛深入的实地调研,在全面了解本地红色资源现状基础上,广泛全面地搜集整理本地红色史料,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复原和修整,对红色事迹的亲历者及其亲属进行调查、采访,在此基础上,编写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材教案。从内容上看,可以是革命史、口述史、回忆录,事迹展,等等。从形式上看,可以是专著、论文、诗集、画册、等纸质形式,也可以是画作、音乐、地方剧等艺术形式,还可以是声、光、电兼具的现代数码高科技形式。

2.3创新红色资源教学方法

要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员的思维特点,不断创新党性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常规的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分析等教学形式基础上,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创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根据焦裕禄的事迹设计出“焦裕禄在今天能否吃得开”辩题,在学员中进行辩论式研讨;以雷锋事迹为案例,按照学习行动法的操作要求,组织学员到公共场所为群众服务,回来后大家交流体验收获,探讨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指定一个研讨专题,各地区的学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开展小组讨论,由指导老师担任网络管理员,组织大组交流;为学员指定一个调研选题,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革命老区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回来后以专题汇报的形式进行研讨;在组织部门、学员所在单位的协调下,组织学员赴革命老区实习锻炼,承担一些实质性的基层工作,回来后交流汇报。等等。

2.4发展红色资源课程研发

要遵循教学专题的周期规律,结合形势的需要和教学任务的安排,不断研发教学新专题,及时进行新老专题的更替。每年要制订课程研发规划,多方组织力量,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课程研发活动,建立党性教育专题库。可以建立项目研发小组,老、中、青结合,各学科交叉,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体攻关;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比赛、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使优秀教学专题脱颖而出;还可以面向社会专题招标活动,将高校、科研机构、其他培训机构的优秀教学专题和先进教学方式方法引进党性教育培训之中。等等。

2.5建设红色资源师资队伍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本领过硬、勇于担当、又红又专的红色资源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调动一切人才资源,为党性教育服务。对于本校的专职教师采取“走出去”战略,制定师资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分批地输送教师赴革命老区、干部教育学院、高校、科研机构等学习培训;对于革命老区建设者、红色精神亲历者或见证者、经验丰富的基层工作者、执政有方的领导干部等,采取“请进来”战略,有组织地邀请他们为学员讲课,聘请他们为党性教育客座教授,建立稳定长期合作关系。制定师资培训和目标管理方案,有计划地对党性教育教师进行轮训;两支师资队伍互相学习借鉴,加强合作交流,建立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党性教育智库。

2.6开展红色资源课题研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研是教学之源。党性教育要长期保持活力,必须建立在丰硕的科研成果之上。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以科研之源拓教学之流,建设研究型教学团队,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可以与革命老区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共同研究发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可以面向社会招标课题,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人才加盟,共同为红色资源的研究贡献智慧。有条件的党校可设置硕士、博士点,在开展研究的同时培养师资人才。

作者简介:台红(1960-)女,安徽淮南人,中共淮南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基层党建研究。

参考文献

[1]谭冬发,吴小斌.“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J].老区建设,2002(7).

[2]李实.准确认识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J].政工学刊,2005(12).

[3]赖华林,曹开华.“红色资源”开发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4-09-22.

[4].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n].人民日报,2014-08-01(01).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2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62-01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与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在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淀孕育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学习历史入手,特别是要从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开始,引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大学生只有更加深入地学习中国的红色历史文化,才会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自我的民族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所以,红色文化对爱国主义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第一,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资源,学习红色文化是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将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第二,红色文化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进,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与红色文化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第三,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的结合不仅可以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而且可以不断创新教育形式,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三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第一,高校应发挥知识资源优势,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推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选修课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传播红色文化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推出红色人文讲坛,邀请革命先进代表为大学生做红色系列讲座,对大学生进行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第二,开展实地参观教育活动,应经常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同时与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进行教育实习,让学生担任红色旅游向导和讲解员,向游客们宣传红色旅游景区的光荣革命斗争历史,寓教于乐。

第三,高校可以开展以红色文化、爱国主义精神为辩题的辩论赛,促使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思考;开展以爱国主义精神、红色精神主题为选题的演讲、朗诵;红色团日体验教育活动及征文活动等,不仅实现了红色革命精神在大学校园的广泛传播,更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得到了升华。

第四,结合信息化手段,开辟网络教育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推广红色文化,加深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可以开设红色教育网站、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同时也可开设红色文化论坛让大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对红色文化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各大知名网站也应加大对红色文化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版面的投入,使大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缺一不可。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深入学习,加深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解,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情感、民族气节,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6):34~35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3

[关键词]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1]p34。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前陕西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笔者通过对陕西省有关中小学的调研发现,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没有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没有很好地在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成年人的事,中小学生不易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我们知道,德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基本的做人道理;其次是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再次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学生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青少年基本道德行为的形成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

2.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缺乏有效的形式。有些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简单地视为知识教育,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简单,没有从当代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忽视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没有把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应从当代青少年成长和当前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切忌单纯的抽象理论灌输,把社会外在要求与青少年个体自我发展愿望有机结合起来,把青少年的知、情、信、意、行充分调动起来,创新教育形式、内容和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3.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缺乏有效的载体。从表述形式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虽然完整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结构严谨”,是“完整的、系统的”。但文字表述太长,不便于人们记忆掌握,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记忆掌握。[2]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如果不通过有效的载体来进行,简单枯燥的文字表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陕西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各个时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果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他们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非常好的载体;但是,遗憾的是,陕西很少有中小学把红色文化资源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

二、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

1.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在陕西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为陕西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三秦大地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指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历程以及党组织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形态、规章制度等。前者是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后者是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

2.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发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体系,让青少年在历史的事实中去感知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育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刘志丹、谢子长、等陕西共产党人之所以不怕牺牲,不畏困苦,领导陕西广大军民进行了长期的创建西北根据地的斗争;党中央在陕北艰苦的环境中战斗生活了13年,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靠的是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因此,遍布全省的陕西红色文化资源,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凝聚和升华。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供了实践体验式教育的天然途径。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三种精神形态即陕南苏区精神、陕西共产党人创建西北根据所形成的照金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精神,[3]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和体现。承载这些革命精神的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使人们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感悟革命前辈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为实施体验式的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有效条件。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也展现了革命前辈们正确的荣辱观。遍布全省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如在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许多革命先烈都放弃了对物质的热恋而选择了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如魏野畴、李子洲分别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然而,他们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陕北开展革命运动,并且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人们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可以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通过对革命前辈价值观、人生观及人生精神的反思性理解,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陕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存在形态使其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陕西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历程等,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鲜活而生动的教材。陕西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说服力,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使青少年树立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强信念,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因此,只要对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内涵的丰厚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开发形式,就可以极大地丰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方式方法,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路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陕西红色资源开发运用的机制、路径

1.构建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运用的机制。如何开发遍布全省的红色文化资源,把其运用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建立一种政府主导、社会联动的由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构建全员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模式。其中,陕西省各级政府在政策导向、财政保证和社会动员等方面,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起主导作用,负主要责任;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负具体的组织实施责任。学校是教育主体,承担着把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相结合的责任,学校要精心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把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各科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家庭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通过陪同子女参观革命旧址,阅读红色经典作品,观看红色经典影视等,身体力行地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谈自己对红色文化的感受,从而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陕西省委、省政府要充分运用陕西红色文化的品牌优势,[4]抓紧进行陕西省内各时期革命旧址、遗址抢救性保护开发利用,使遍布三秦大地的革命旧址、遗址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天然博物馆,人们游历三秦大地就能感受栩栩如生的中国革命历史,人们行走在陕西,时时、处处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氛围,使人能感受到红色文化带给人的真善美的享受,为青少年成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创造浓浓的红色环境。

2.开发和整合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形成适合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教育成果。各级各类学校应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如何使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编辑出版陕西红色文化资源资料库,陕西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对陕西红色文化进行创造性地归纳、提炼和综合,探索和构建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文化遗存――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教育资料库;其次,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编写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校本课程,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把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和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同陕西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身为陕西人,对陕西文化的自豪感,热爱陕西的情感;再次,把陕西红色文化教育同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校园网建设、墙面文化、体艺文化、宣传橱窗等方面,提升校园文化;最后,中小学可以以体验教育为主,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的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教育基地建设。陕西具有众多的红色文化德育教育资源,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陕西创建了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主要有陕南游击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渭北根据地、照金陕甘边根据地、陕北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中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唯一仅存的根据地,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以根据地为依托,陕西红色文化资源遍布三秦大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红色教育基地1100多处,其中仅延安地区就有500多处。陕西红色文化德育教育基地,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长效基地和有效载体。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文化教育部门应与这些红色文化德育教育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且应进一步完善德育教育基地的利用途径和形式;在各种革命展览馆的展出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发展寓教寓游的红色旅游时,强化红色旅游的德育教育功能,红色旅游的重点应放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上。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万生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阐释[J].湖北社会科学,2008(9).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4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管理工作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不忘历史,不忘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斗精神,应该心存感恩,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红色文化资源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时刻提醒我们不忘过去,见证着辉煌的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因此,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概述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所习得的知识、信仰、美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与习惯的整体,它是我们国家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宝藏。[1](p.122)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所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努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教育功能。

(一)有利于宣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

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有利于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广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为了不忘历史,把党和广大人民曾经为祖国奋斗、牺牲的烙印铭刻在中华大地,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参与红色文化旅游活动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能深深受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染,并激励他们勤俭自律、刻苦学习。

(二)有助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发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同时挖掘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红色文化资源所体现的艰苦创业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精神的感召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蕴涵有丰富的革命文化精神,也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革命的遗迹和珍贵的文物都折射着革命先辈的伟大理想、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曾明确表明,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结合实际,要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感染性。[2]因此,通过游览红色文化资源胜地,领略到其中的文化精髓,切实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一项紧迫而且重大的战略任务。

二、红色文化资源资源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现状

目前,各高校都重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以红色精神感染大学生。具体包括利用影视资料进行宣传,使用囊括红色精神的教科书,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已取得显著成效,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素质也有所提升。但传统红色教育教学存在形式和渠道单一、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红色文化资源资源挖掘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变化,在高科技与信息化的熏陶下,不再满足于以往大学生的单一的课外生活,文物古迹等标志性建筑物很难吸引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也不例外。因此,打造红色文化资源景点时就要满足大学生的多种需求,综合运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营造出逼真的场景,寓教于乐,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从而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学习红色文化,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吸引力。[3](p.71)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在选择文化资源时会考虑红色文化资源,但在调查已参观红色景点的学生时,其出游原因,大多数是由学校组织的党团活动或实践活动,比例达到55.16%,由个人自发前往的只占16.12%。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您经常采用的方式”的调查中,课堂学习占45.93%,看革命电影和小说占33.25%,实地参观革命纪念地占20.82%。80%以上的同学认可“红色书籍、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等属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由此我们可知,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都是停留在非常表面的阶段,大多是被动的去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主动性,没有深入地去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题材内容走进书本,走进课堂,走进实践,走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资源,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

当代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文化教育,思维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对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感兴趣。因此,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添一定的趣味性,使之取得更好的效果。

1.突出红色文化旅游的思想教育性

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其最主要的意义就是铭记中国红色革命伟大进程,通过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而给人以历史再现的震撼,达到思想上的教育目的。所以,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应当注意丰富文化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发展红色旅游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故在选取红色旅游资源时,当选取比较突出的能引起共鸣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那些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红色”载体。

2.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趣味性

外观美丽的事物往往更能吸引人注意,也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大学生也不例外,通过多年的教育,我们所培养的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把握,也不仅是思想境界上的升华,同时也是全方面发展的大学生,并在审美方面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要通过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选取的红色文化资源就要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所开发的红色旅游项目要能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在打造红色文化资源景点时,应该加入一定的趣味形式,比如加入一些现代科技,如3D技术、智能讲解、动态线路图等,使之更具趣味性,另外在景点规划中可以利用灯光或者声音的效果,将文化资源活生生的展现在游客面前,将会更有吸引力而不显枯燥。

3.注重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随着时展,现代人的精神与中国革命时期会有一定的差异。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宝贵的精神宝藏一直传颂至今,是中华儿女精神领域的瑰宝,这些精神力量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今天,中华民族表现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先辈红色精神的现代化写照与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几个时代的精神,在时展的同时也应该赋予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特性,紧紧把握时代的步伐,才更好地被大学生所接受。

4.注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多样性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注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多样性,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从而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符合时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内涵,帮助学生树立班级观念、学校观念,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学校荣誉感,形成严于律己的好品格。二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地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群众路线”等内涵,改变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专制模式”或“放羊模式”,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三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革命纪律”等内涵,引导学生向革命先烈学习,模范遵守班规班纪、校规校纪。

(二)实行红色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寓教于乐的特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其参与红色旅游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更好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1.将红色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发挥红色教育的资源优势,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4](p.429)而目前,对于大学生来说,受到的教育更多的是源于课本、课堂,通常使用的教材,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导,以教师的教授为主,没有具体鲜明的视觉效果,缺乏身临其境之感。红色文化资源记载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更应用于教学活动。以红色题材教材进行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课外实践,亲身感受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

2.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扬本地红色精神的伟大力量,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节假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红色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比如以书籍、电影、歌曲、演讲等活动,丰富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多样性的文化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本地革命老红军、老革命家们到学校作简短报告,老一辈人亲身经历过的岁月,他们的亲口诉说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打动年轻大学生的心。在政府与学校的支持下,开展各式各样的革命宣传活动,到革命纪念馆或革命纪念碑等地追悼革命先烈,或演唱革命歌曲等等,都是有效可行的革命教育活动。

四、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中国伟大精神的物质所在,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业显得至关重要,它时刻警醒着大学生不忘历史、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新时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应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着力培养知识渊博、精神崇高、合格优质的新世纪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蔡红梅,龙迎伟.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5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探究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解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革命活动中创造的遵义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遵义建设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凝结的文化成果总和。红色文化是当代教育的精神史诗,是当今大学生重点学习的核心价值文化。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地方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运用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红色文化不仅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全面发展的需要

红色文化是我党建立建设、发展奋进、成功教训的历史写真。学习红色文化,最好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起来,与学院“三大工程”结合起来,充分发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择机引论红色文化或寓以红色文化内涵教育,目的是启迪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红色文化是学生思想建设发展的需要。学校是育人的圣地,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育人首先必须育思想,育思想必须选择科学恰当的内容与方法。大学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敏感时期,运用红色文化是最好的教育内容。遵义红色文化理论丰富、基地完美,与学校又近,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红色文化精神,培育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红色文化是学生政治建设的需要。又红又专是我党教育的永恒主题。学生正处在政治思想构建、观点形成、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关键时节,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切含义,有利于辨别经济文化建设前进中的是非观念,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红色文化是党史教育的需要。因为当代学生与红色革命年代相距久远,对红色文化没有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对于长征精神和遵义精神认识不深。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强化和弥补学生红色文化历史的不足,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红色接班人。

红色文化是构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30余来,综合国力快速增长,GDp跃居世界第二,物质文化得到大繁荣大发展,精神文化也得到极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负面的东西,出现了、贫富分化、道德滑坡、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冷漠,一切向钱看;黄赌毒屡禁不止、社会犯罪率升高;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现实问题。学习红色文化,就是教育学生明晰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正确审慎社会现象,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社会现实教育的需要。事物的发展总是具两面性。人类进步发展在曲折中前进,人类社会的文化繁荣由多维文化构成,有主流“红色”文化,也有不良“白色”文化。红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主体、主旋律和核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有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一面;“白色”文化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封建思想、自私自义思想、个人贪图思想等为推崇对象的社会没落文化,它浸蚀着人们的心灵,是低级腐朽的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精髓,而且是社会主义前进道上的指路明灯。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必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寓红色文化于教育教学之中,没有红色文化的教育,教育就偏离方向,失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偏离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航线,中国就会步入歧途。

2加强红色文化理论学习是快捷高效的教育途径

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教科书是红色文化的高度浓缩,是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学习红色文化理论是最快捷了解红色文化和自我教育的高效方式,是汲取政治营养最经济、最丰富、最高效的方法。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宣传动员、文艺教育、战争战役、会议记录、文化活动等都以小说、诗歌等文艺理论作品形式刻录着党的峥嵘岁月。还是在今天的新雷锋精神、志愿者行动、感动中国先进人物、最美郭明义和频频施救的消防战士形像等,都以文艺理论、影视传媒等形式,歌颂先进事迹,夯实道德底线,倡导社会文明。学习红色文化的形式很多,既可以个人学习,又可以集体学习;既可以在书本上学习,又可以在网上学习……在学生中组织学习、观看、阅读、欣赏红色经典,直接触及红色理论,为树立学生正确成才思想、价值观念和服务理念,具有快捷高效的促进作用。

3实地考察红色教育基地是最直观最深刻的教育方法

实地考察红色文化基地是学习红色文化最直接、最感观、最实效的教育方法。遵义红色文化基地有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山、娄山关、四渡赤水等,其红色文化内容归纳为“人、物、事”三类。其中的“人”是指革命时期具有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主要是指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过的地方或战斗遗址;“事”是指在革命斗争岁月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

直接到红色文化基地考察,是学生亲身感悟红色文化历史发生发展的好方法。在安排学生前往红色基地考察之前,要先组织学生学习红色历史,收集红色文化资料,对红色文化基地作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到达红色文化基地自然产生联想,主动性、针对性地观赏历史文物。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著名的有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和四渡赤水等。

参观考察红色文化基地的形式除了实地考察外,红色旅游也是一种好的实践方法。遵义除红色文化资源外,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让每届学生分期分批参观红色文化基地是不错的德育教育方法。特别是让旅游专业学生,在遵义红色革命老区,感受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山河之美,感悟烽火连天的斗争岁月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通过实地考察、文化讲座、主题论坛、书画竞赛、网络交流等形式,学习宣传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红色文化直观情感,教育学生从革命者身上挖掘红色生命力,推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4学习红色文化必须与时代先进文化紧密结合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我党在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不仅是遵义红色文化,她还包含井冈山文化、延安文化、西柏坡等文化。这些文化是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核心、支柱和火种,是今天红色历史文化的根源。加强师生学习红色文化是为了进一步回顾党的成长历程,重温革命热情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教育师生端正思想,修身养性,明晰目标,奋力工作,办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

红色文化不是亘古不变的历史文化,而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先进文化。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就是红色文化的延续和发扬,是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智慧凝积和精神整合。感动中国人物、最美的中国人是当代社会人性的崇高体现。学习遵义红色文化,一定要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让红色文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既要学习遵义红色历史文化,又要学习遵义红色时代新文化,向当代先进人物学习、向时代典型事迹学习,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是遵义红色文化教育与时俱进的着力点和立足点。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6

红色舞蹈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战争年代,它传递革命思想、鼓舞革命精神。在和平发展年代,红色舞蹈的思想教育作用依然不容小觑。。然而,如今的学生对相关红色文化了解不深,认可度不高,对红色音乐、红色舞蹈等一系列经典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学校没有将红色文化与教育实践很好结合起来。而从红色舞蹈教育的角度来看,相关单位对红色舞蹈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宣传力度不够大,使得学生们不了解。由此,深入了解红色舞蹈的相关内涵,探索出一条红色舞蹈教育之路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能够推动舞蹈、教育的发展,还能够通过红色舞蹈传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新的发展时期红色舞蹈的内涵价值

红色舞蹈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这使得其有了历史价值,与此同时,还具有传播价值。红色舞蹈的内容以及形式多种多样,涵盖范围较广,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以其特有的方式记载着我国的革命斗争史,表达了我国人民对英雄的崇拜,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红色舞蹈紧贴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直接传递劳动人民的情感,因而也拥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红色舞蹈一般以传播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为主要目的。

二、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的重要性

(一)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红色舞蹈教育是利用舞蹈的形式,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合适的红色文化内容对学生开展艺术审美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借助革命先辈的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今,我国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是成年人,但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因欠缺社会实践经验,对相关事情的认知不全面,不能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问题,意志力不够坚定,情绪易有波动。

因此,大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需要以更多积极正面的内容进行正确引导,从而确保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而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既可以让大学生们拥有愉快的艺术体验,也能够以深厚的舞蹈内涵为大学生们确立思想学习的目标。相关的革命思想情感通过舞蹈形式呈现出来,能够鼓舞人心,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红色舞蹈则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因而,推动红色舞蹈教育的发展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而红色舞蹈的创作必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广大劳动群众的真实生活,迎合时展的浪潮,敢于创新发展,使红色舞蹈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思想价值。

高校利用红色舞蹈开展教育,可以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红色舞蹈教育更加有效果。

(三)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可以有效弘扬红色精神。在进行红色舞蹈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到红色舞蹈编排之中,可以实现对红色精神的有效弘扬。此时就需要红色舞蹈编排人员尽可能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努力贴近鲜活的英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背景,选择合适的舞蹈语言来反映革命战争时期基层群众和红军战士对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红色艺术的魅力,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

三、有效开展红色舞蹈教育的方法

第一,将红色舞蹈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红色舞蹈是教育素材,将其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最大程度释放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量。红色舞蹈感染力强,能够鼓舞人心,因而,学校应该全面提升教师们的素质,将红色舞蹈与现有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使红色舞蹈真正融入教育中,使教育内容具有红色舞蹈的特点。

第二,需要加快发展校园内的红色文化。发展校园红色文化也有利于推动红色舞蹈教育的发展。而红色舞蹈则可以作为连接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精神纽带,促进师生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一般可以通过经典红色舞蹈表演、开设相关社团等来积极发展红色校园文化。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校刊等平台传播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的影响力。

第三,合理选择舞蹈形式。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对红色舞蹈的欣赏力、感知力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进行红色舞蹈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弄清他们对红色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舞蹈形式,所编排的舞蹈动作要尽可能生动形象、简单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愿意学习红色舞蹈。

在选择舞蹈结构的过程中,要以时代背景为依据。红色舞蹈编排人员只有选择与红色文化内容相符合的表现手法和舞蹈题材,才能塑造良好的舞蹈形象,进而提升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舞蹈艺术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完美结合。

第四,实现舞蹈教学与舞蹈创编的有效结合。目前,我国大部分舞蹈院校还在沿用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对红色舞蹈进行教学,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虽然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与红色舞蹈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学生掌握和吸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示范性和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素质和专业技能。

传统的舞蹈教学形式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无法实现舞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舞蹈创编、个性化素质和表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红色舞蹈教育过程中,要对红色文化资源给予高度重视,并以此为契机,将舞蹈教学与舞蹈创编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丰富红色舞蹈的表现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红色舞蹈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提高红色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提升学生舞蹈专业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7

[关键词]闽西红色文化;核心价值观;构建

闽西是革命圣地,在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伟人的足迹,更有无数闽西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是举世瞩目的“红土地”,也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精神类闽西红色文化资源,包括伟大革命精神如苏区精神、古田会议精神、才溪乡调查精神,也留下了众多的物质类闽西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旧址(群)、纪念建筑物等。这些物质类闽西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闽西7个县市区,整体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充分挖掘并传承好、运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对塑造和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闽西红色文化资源解决信仰、信念问题,这是时代赋予龙岩学院这所革命老区红色大学的历史使命。

一、闽西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闽西红色文化,是指在革命战争时代,闽西人民在中共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闽西革命根据地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发展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闽西红色文化的内涵,许多学者曾作过概况性的表述,被普遍接受的表述为:坚定信念、执政为民、艰苦卓绝、百折不挠、求真务实。闽西红色文化包括两种教育资源,一种是物质资源,通过实物化、图像化来展现历史,如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等;另一种是精神资源,即物质资源、革命事迹背后的所蕴含的意义。对龙岩学院来说,“红”一是指以闽西革命老区精神、老区作风、老区传统为内涵,以古田会议精神为核心的红色资源。二是指育“红”人,即德育为先,培养具有闽西精神特质的高素质人才。红色文化正被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效用,成为构建闽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因素。国际上各类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并存,国内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意识形态也出现了多元多样多变,在此新态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犹如黑暗中的指南针,指明了我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系到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更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调。任何现实的价值体系总是包容历史文化发展的积淀,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其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涵养,包括红色文化。因此,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在闽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闽西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闽西红色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着中华儿女自力更生、开拓进取。闽西红色文化代表着革命战争时期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最先进的社会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社会价值观,两者在内在上有着完美的契合。

(一)信念坚定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反映出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夙愿。在中国革命史上,闽西人民谱写了重要的篇章。从闽西第一支党组织的建立,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五次反“围剿”战争,从古田会议到红军长征第一步,从长征途中的英勇奋战到革命的胜利,闽西人民一如既往的支持革命,坚定的相信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一定会迎来日出。他们最终取得了解放祖国的伟大胜利,也铸就了信念坚定、追求国家民主富强的革命精神。这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闽西子女,也是当代闽西人民为创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华民族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力量。

(二)执政为民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反映出人民对良好社会风序的向往和追求。在闽西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处处为人民着想,提出了“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的宗旨,这种执政为民的思想一直闪耀在闽西大地上。他在指导闽西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始终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方针,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这种执政为民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当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执政,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和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不断推进我国的法治工作,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

(三)艰苦卓绝、百折不挠、求真务实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所追求的道德要求,是对每个社会公民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当年闽西人民在闽西苏区全境沦陷之际,面对的疯狂报复,以一腔爱国热情,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开辟了大片的游击根据地,保住了革命的旗帜。而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教条化、不务实的错误倾向,与其作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中写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才溪乡调查》等名作,鲜明的表达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根本观点。闽西人民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的反映了其爱国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爱国、诚信是一脉相承的。

三、闽西红色文化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充分开发红色文化这一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资源,深入挖掘闽西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充分释放其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中的效应。闽西大学生构建价值观时,红色文化便成为必不可缺的重要来源,龙岩学院充分发挥“红”的优势,强化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汲取古田会议精神养分

用好用足用活闽西红色教育资源,努力把它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优秀优质资源。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增创红色资源育人优势,积极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实践,革命旧址设立了“龙岩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点”,把沉闷的思政课堂搬到生动的革命旧址,让学生体验中感受立体的、鲜活的历史,红色文化的浸润在体验中蔓延。学校把闽西红色文化方向确立为海西课题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研究闽西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将红色资源融入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土地”采风、闽西口述史采编等活动,并把文档汇编成册。持续打造“红土书香”品牌,编辑出版了《红土书苑》丛书2部,编写《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史》、《大学生村官案例与教学》等校本教材,充分发挥古田会议精神的育人功效。通过“放飞梦想,激扬青春”古田红色文化之旅、“新古田再出发,我为古田代言”主题班会、“红土情、抗战情”朗诵大赛等活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用古田精神激励学生。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突出红色氛围

开展“品味红色经典,探索闽西对中国革命贡献”、“传承闽西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等校园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将红色文化带入校园、走近学生,用红色文化熏陶学生素养。组织学生观看红色文化电影、电视剧,阅读红色书籍,让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了闽西红土知识,全面提升了思想素养。同时,在网络上通过热门微博话题榜#走进闽西红色文化,我们一起分享#掀起了一股“红色闽西热潮”。开展“情牵才溪、心系红土”、“探访前辈心声、感受红军魂”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三)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红的特色

学校根据校园红色有形文化整体规划设计,在校园设立校史浮雕,生动阐述了龙岩学院发展历史。设立了“红色文化长廊”、“红旗碑”,将闽西革命历史、诗词等刻于其上。开设“闽西苏区教育陈列馆”全面展示闽西苏区的发展历程。在校图书馆设置了“闽西名人资料特藏室”,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氛围。确定“厚于德,敏于学”的校训,体现了龙岩学院办学的优良传统和“红”的特色。

(四)在新媒体上拓宽思政教育覆盖面

龙岩学院以网络为载体,建立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红土地视点”,在网站中精心设置了红土情怀、闽西革命史、红土地视频等栏目。依托新媒体资源,把闽西红色文化相关视频制作上网,并组织学生点击观看,实现了网上教育资源共享,不断增强以古田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网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通过学生微服务联动中心微博、微信等平台,开设#走进闽西红色文化#和#红色微博接力#等微博话题、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多方位的进行宣传教育。(五)在社会实践中突出爱国爱乡爱校教育龙岩学院建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旧址、才溪乡调查旧址、东肖镇后田暴动陈列馆、古田会议旧址、闽西历史博物馆、邓子恢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龙岩老区红色资源成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每年举办“红色闽西行”,学校通过新生军训和国庆节、青年节、“九•一八”、“一二•九”等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组织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纪念先烈、缅怀历史,不断加强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举办走访革命基点村,探寻革命前辈心声活动,通过走访基点村,访谈“五老”,通过口述、视频等材料的整理,形成教育题材。长期以来,龙岩学院育人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汲取“坚定信念、执政为民、艰苦卓绝、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红色文化精髓,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开展“责任自强,青想”工程。积极搭建理想信念教育平台,丰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形式,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红色资源生动、具体、形象等特点,开展“爱我中华,青春有为”工程建设,引领大学生从闽西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中感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辛锐.浅析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开发[J].人民论坛,2013,(11).

[2]于安龙,刘文佳.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评论,2014,(10).

[3]李飞,李涛.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高教学刊,2015,(13).

[4]安东岩.从核心价值观的视角看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5]陈俊.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7).

[6]吕涛.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9).

[7]谢东莉.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6).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8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2-0073-02

Doi:10.16654/kicn23-1464/d.2016.12.030

红色文化是在党的领导下的政治文化、经济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红色文化既是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精神文化形态,同时又是革命遗址等物质上的文化形态,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历史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红色文化,成为民族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及特点

(一)时代性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党,坚持的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及方法,是立足于特殊的国情及特殊时代下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从革命斗争时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红色文化与新时代的精神相互融合、相互补充、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能够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形成了具有标志性的、鲜明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体系。

(二)大众性

红色文化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以体现,并且根植于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代表了人民群众共同的心声和利益诉求。深刻的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的强烈愿望。红色文化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红色文化中的经典就是广大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实践不断传播才能形成今天大家耳熟能详、喜闻乐见并且深入内心的红色文化。

(三)教育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文化形态,具有深刻的教育性。红色文化的起源反应了广大中华儿女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不怕困难、勇于创新、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特质,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品格,对塑造每个中国人求真、求善、求美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多样性

红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无论是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还是传播形式上都呈现动态开放且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红色影视作品、红色舞台剧、红色歌曲、红色旅游资源等,还有红色app、互联网+红色资源、线上线下红色资源互动等现代传播形式。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的多样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更加方便、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红色文化。

二、红色文化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不断斗争、实践和改革形成的先进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正确的理论指导,始终坚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伟大信仰,始终坚持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时俱进,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并作为不断追求和奋斗的目标。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在孕育的过程中也带有这样的价值追求,鲜明地体现着坚定的政治立场、允档睦硐胄拍詈涂晒蟮木神品格,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立场相契合,把红色文化融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政治立场更加坚定,能够保证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

新世纪以来,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自我、追求物欲,导致大学生群体中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屡见不鲜。红色文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能够彰显当代大学生的勃勃生机,展现大学生健康的精神风貌,体现其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能够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养成为民族、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良好价值取向。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及吸引力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以及吸引力,不足以吸引学生的广泛认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英勇斗争、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艰苦斗争的高贵品质,红色文化是一种真实的、丰富的、具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当今社会接受信息渠道多种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更新以往的教育形式,以教育对象较为喜爱并且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形式多样,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参观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倾听革命歌曲、革命舞台剧、学习典型红色历史事件,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红色文化,网络线上线下红色文化、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开通红色文化微薄等现代形式,让大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能够更容易对红色历史产生兴趣,从而自觉地去学习、去效仿和实践,能够让大学生在心灵上受到更大的震撼,能够完善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所缺少的生动性,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路径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导向

党的十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不断的改革和实践中凝练出来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创新和全社会应该遵守并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道德准则,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理论自信,也体现了其高度的文化自觉。同时它也体现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及精神内核,在凝聚社会向心力引领社会思潮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社会诱惑较多,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区分还较为模糊,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的侵蚀,因此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要让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并且能积极实践的主流价值观。

(二)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独特价值

红色文化包含两种形态,一种是静态的物质文化,另一种是动态的精神文化,静态的物质文化是动态精神文化的载体,动态的精神文化为静态的物质文化注入灵魂,无论是静态和动态,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根据不同性质、不同时间线、不同空间对静态的红色物质文化和动态的红色精神文化进行整合,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学习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使大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和吃苦耐劳、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渠道飞速拓宽,书本上的静态文字、简单图片、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已经满足不了大学生日益变化的接受新事物的需求方式,因此要进一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以革命英雄为例,不仅要学习他们的光辉事迹,还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革命先烈的思想品质,要让大学生知道究竟是怎样的环境,怎样的原因,当时怎样的想法促使革命先烈能够做出名垂千古的英雄事迹,将英雄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与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让他们自觉的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并且自觉去传承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引导红色文化进入课堂教育

“红色文化所承载着的‘培育爱国情怀,传播先进文化、塑造良好人格、弘扬社会正气’的文化内涵,无疑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塑造优秀思想品德品质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为了让红色文化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的让大学生主动的去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弘扬传播红色文化,方法之一便是积极引导红色文化走进课堂,从而实现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作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基础平台,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到自己讲课的课堂里,有重点的讲解红色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本质,将红色文化的发展与时展的现状相结合,给大学生讲清楚红色文化对时展的影响,红色文化存在的价值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课堂的传授和解惑,能够让大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红色文化中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品质,从而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潜移默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9

 

近年来,高校部分青年教师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滑坡现象,通过在高校创建红色网站,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组织红色文化之旅,以红色文化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树立正确价值观及坚定的理想信念。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青年教师在高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总体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大部分青年教师能够爱岗敬业、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但也有少部分青年教师师德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滑坡,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重视、解决,将对大学生思想带来严重影响。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蕴涵着丰厚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它的特殊教育作用,对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红色文化指的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多样化的文化方式传承、记载、歌颂和承载这一历史过程和现实的文化综合体。[1]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凝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一般的精神文化不同,它不仅蕴藏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而且承载着红色的历史、革命的精神。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红色文化都有增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既包括物化形态的红色资源,又包括精神形态的红色精神。

 

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客观载体,属于显性内容,是指那些历经风雨、饱受沧桑的战场等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用过的遗物等纪念物,以及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精神遗产的物质载体;红色精神由红色资源所承载,包括人民群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所依靠的知识、信仰、价值、精神和规范,它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具体表现为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等。[2]建国以来和平建设年代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体现。这些精神其基本内容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等。

 

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字记载、音频、影像记录、图片、历史遗迹、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红色故事、红色旅游、红色小说等。

 

二、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文化,所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对当代青年教师具有极大的思想教育价值。本研究认为,红色文化教育,是教育者对红色文化进行一定的筛选,选择符合当代青年教师心理需求和生活实际的文化教育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综合运用新媒体、社会实践和理论教学等方法,通过教育者的循循善诱,激发受教育者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兴趣,以引起青年教师对革命精神敬仰的情感共鸣,达到弘扬红色文化,塑造现代青年教师精神品格的教育目的。

 

[3]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可以是一座革命纪念馆、一处革命遗迹、一段革命历史、一件珍贵文物、一首红歌的传唱,都折射着革命先辈崇尚理想、坚守信念、爱国爱民的精神光芒。红色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和富有理想、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民族品格,是爱国主义精神在社会变革实践中的集中体现。

 

[4]反复告诫我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青年教师置身于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之中,细细品味红色历史,深深感悟红色文化精神,可以壮胆气,明心志,成功者更觉前程远大,奋斗者倍增必胜的信心,迷惘者找到精神坐标,精神对心灵的触动。这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对精神支柱的渴求和依赖。

 

三、红色文化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融合的意义

 

将红色文化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融合就是要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将其渗透到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中,引领他们找到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灵魂升华的精神家园,从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中获取前进的动力。

 

1.红色文化为高校青年教师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经济全球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部分青年教师出现急功近利,浮躁,道德缺失,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甚至扭曲问题。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运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帮助青年教师心灵受到洗礼,内心易产生震撼与共鸣,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今后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敢于面对,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品质。

 

市场经济的发展,容易使青年教师诱发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追求享乐主义,而红色文化所倡导的是利他思想,把市场经济中的利已思想和红色文化中的利他思想相结合,使红色文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好的发展与传承。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及时抵御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蚀,克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青年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红色文化能更加坚定高校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充实高尚,还是空虚庸俗。理想信念犹如灯塔总会在困难迷惑时给人指引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科学信念,是高校青年教师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但高校部分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道德滑坡,在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多考虑的是个人、索取、现实利益,而考虑集体、奉献、理想却比较少,甚至有部分青年教师将拥有财富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作为个人成功的衡量标准。

 

同志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相反则会得软骨病。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道德情操及思想政治觉悟性,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倡导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公而忘私、艰苦奋斗、为民服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精神,帮助青年教师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

 

四、红色文化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融合的有效途径

 

1.创建红色网站。高校应积极推进和加强红色网站的建设,利用网络强大的传播力量推动红色思想、红色精神的发展,让红色文化中的先进思想在高校的各个网站上唱响主旋律。开发符合时代特点,又具有感染力及吸引力的红色资源软件,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开设网上红色文化论坛、红色网络博客,也能有效的发挥网络的教育传播优势。同时将网络红色文化与身边的红色感人事迹相结合,增加网络红色文化的现实性、生动性和互动性。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社会正能量行为感化高校青年教师。

 

2.高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可以聘请有亲身革命经历的老红军,或者是军队院校的有关专家,或者是专注于革命史教育的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让红色文化走进大学校园。开辟校园红色文化长廊和校报“红色”专栏、举办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文化艺术节、策划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歌大合唱比赛、开展评选校内最美青年教师活动等,使校园文化成为展示红色文化经典,把校园文化打造成为广大青年教师的精神家园。

 

3.组织青年教师红色之旅。组织青年教师红色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国的每一个省市县都不同程度分布着红色旅游资源,这为学校组织红色旅游提供了便利。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到当地和周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通过对红色遗迹、革命文物、红色革命事迹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切身体会“红色”精神精髓之所在,让青年教师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受到熏陶,激励他们为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

红色教育的定义篇10

【关键词】百色起义理想信念大学生教育

1929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百色起义军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激励各族人民前进的动力。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研究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百色起义精神的核心

在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期间,邓小平、张云逸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当地各族群众,在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了独具特色的百色起义精神,它犹如一面光辉旗帜高高飘扬,永远激励着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百色起义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团结奋进,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百色起义精神的核心。

百色起义的成功发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自觉性。1927年,正当北伐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惨遭杀害,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受党中央指派,以邓小平、张云逸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面对白色恐怖,以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发动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建立起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自觉追求。“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①这是邓小平对理想信念的重要阐述,也是他在革命处于曲折发展时毅然发动百色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动力。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残酷斗争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执着性。左右江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根据地军民既要与反动派作斗争,又要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困难,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对民族解放事业的执着追求。特别是主力红军北上后,桂系军阀纠集反动武装对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围剿”,实行“三光”政策,残酷地屠杀和摧残革命者及无辜老百姓,右江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极为艰难的时期。韦拔群、陈洪涛和留守根据地的军民,辗转活动在万峰耸立的山弄里,隐蔽在阴暗潮湿的山洞中。战士们饿了没有粮食及时充饥,冷了没有冬衣御寒,伤了没有药物治疗,弹药打光了不能及时补充。面对恶劣的斗争环境,根据地军民不畏,前仆后继,坚持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即使困难重重,也不放弃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不放弃对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信心。

红七军主力北上的艰苦跋涉与浴血奋战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追求的坚韧性。1930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七军主力北上中央苏区。北上的红七军主力部队与围追堵截的正规军、反动军阀和地方民团一路征战,辗转桂、黔、湘、粤、赣五省7000余里,于1931年7月到达中央苏区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途中所经受的艰难困苦是无法想象的,除了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外,还要忍受严寒、饥饿、疾病等折磨,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位战士倒下。红七军将士在危难重重,面对逆境的情况下,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贞。如雷经天在北上途中,多次含冤受到打击,他没有灰心丧气,仍坚持北上,充分体现了他身处逆境不灰心,坚定信念向前进的精神。红七军队伍中,有的在北上途中要求加入党组织,有的忍着伤痛坚持北上,有的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不下火线,甚至为了掩护其他同志而牺牲自己生命。到中央苏区时,7000人的队伍只剩下2000多人,大部分牺牲在征途中。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了表彰红七军的光荣历程和英勇转战的光辉业绩,曾授予红七军一面锦旗,上面绣着“转战千里”四个大字。没有对理想信念的忠贞不渝,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撑,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胜利的。

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开展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的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理性的特点。他们在理想信念的选择和追求上表现出远大的抱负、执着的追求和较强的素质,体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奉献精神。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和认识上的偏差,理想信念的形成带有反复性、曲折性,理想信念的内容带有功利性,理想信念的追求带有模糊性、动摇性,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不够清醒,缺乏动力支撑。因此,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开展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大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身体发育达到高峰,社会参与、好奇心都很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了初步走向社会的本领和能力,但由于对社会的接触还不是很多,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足,加上家庭的宠爱,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把精力放在考证考级上,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因而不能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甚至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理想信念的缺乏和不正确将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格素质的片面性,导致人格障碍,从而影响他们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所表现出来的自觉性、执着性、坚韧性,正是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可以帮助大学生应对复杂的环境。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纷繁复杂而又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资本主义消极、腐朽的东西,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碰撞,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理想的错位和信念的迷失。特别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走向腐朽和垂死,反而在某个时期还较快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建设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容易动摇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看不到社会主义的前途。百色起义的成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创建和顽强生存,主要归功于根据地军民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加强教育,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可以激励大学生早日成才。人才和知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而我们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信念、高尚的道德等综合素质。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的人才,首先要解决走什么路、为谁服务的政治立场问题。百色起义军民在发动起义之时就明确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那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对于理想信念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学生,解决他们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能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早日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

运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②同样,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也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他们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思想基础和重要保证。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③运用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发挥地方党委政府、高校和大学生三方面的作用。

发挥地方党委政府在营造教育环境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重视对老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地方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对百色起义精神,特别是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理想信念进行系统的提炼总结,找出其核心价值和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教育作用。在对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理想信念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对百色起义中的革命文物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挖掘、提炼。把静态的红色资源教育产品,变为动态开发和“立体式”教育的新产品,把单一的保护与整理,变为保护、整合、提炼、创新一体化开发的新思路,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是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地方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既要大力宣传百色起义期间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对民族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宣传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也要宣传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宣传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强信心,大力弘扬正气,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理想信念观,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发挥高校在提高教育实效性方面的核心作用。首先,做好“三进”工作,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力。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理想信念是左右江根据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与反动派的顽强斗争中提炼出来的,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高校要以百色起义期间军民蕴含的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做好理想信念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百色起义期间鲜活的榜样人物、生动真实的红色史实、震撼人心的红色事件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程资源,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补充教材,开设选修课,提高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的影响力。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上,也应该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适当把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的理想信念内容融进去,发挥其他课程的教育功能。

其次,依托党团活动,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高校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的理想信念组织系列教育活动,如组织党团员瞻仰革命遗址、观看红色教育录像、讲百色起义故事、唱百色起义歌曲等,也可以在党课、团课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还可以通过组织新党员、新团员到百色起义纪念碑、纪念馆举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等活动,大力弘扬百色起义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再次,强化实践环节,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百色起义军民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不仅存在于教材、光碟、影视、网络等载体中,还遍布于老区的青山绿水和社区村落之中,要利用大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学科优势,把理想信念教育从课堂教学延伸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中,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性、情景式、体验式的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工厂、部队、农村宣讲百色起义精神;组织学生就百色起义精神进行研究,收集百色起义的故事和歌曲,创作编排有一定深度和文化底蕴的文艺作品,建立校园红色文化体系;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重走红军路、体验红色生活、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把理想信念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情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

最后,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校园文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高校应坚持用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红色文化来充实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百色起义期间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艺术、娱乐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报、板报加强对百色起义中革命先烈事迹的宣传;在校园网开设“红色网站”或相关专栏,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阵地;支持、鼓励、引导学生建立各种形式的红色社团,在社团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开展以百色起义精神为主线的红色讲坛、红色歌会、红色演讲、红色论坛等。通过营造校园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使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从而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发挥大学生在追求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方面的主体作用。作为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应该自觉加强思想理论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一要自觉学习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提高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自觉性;二要以百色起义期间军民的理想信念为榜样,学习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自觉献身民族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观。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和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坚定革命必胜信念,毅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在民族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建立根据地的道路。这种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应该成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观应体现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的成长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为百色学院党委组织部长、社科部副教授;本文系广州大学――百色学院合作科研课题《百色起义军民之理想信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BS2010002)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