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十篇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十篇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9:08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1

关键词:骨科;老年患者;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与医疗事业的发展的不断发展,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高。骨科疾病多数发病急,进程快。患者精神上无准备,痛苦大,身体与精神上承受巨大的痛苦。老年人由于骨科退变,身体新陈代谢较慢,且多数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老年患者应患病住院,原来的环境改变了,缺乏与其他人的交流,易对手术治疗产生抵抗心里,因特别注意。本人回顾总结在我科对于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103年1月~2015年7月我科收住的53例患者为对象,年龄60~83岁,平均73岁。其中扭伤14例,摔伤23例,车祸16例,住院时间14~27d,术后并发症4例。

1.2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一般护理为患者做好X线、Ct等检查,充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并评价患者手术中可能的影响因素。对于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将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手术可接受的范围内。抬高患肢,消肿,有利于手术进行和手术后的回复。护士做好相关手术部位的备皮,做好彻底消毒。让患者在床上练小便,对于开放性伤口,放置人工留置物等可能感染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前禁食12h,禁水4h。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充分休息。对于心理焦虑,失眠的患者,适当应用镇静剂。

1.2.1.2心理护理向患者充分介绍病情与手术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必要行、好处、术后并发症、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方法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残手术之前,更应向患者讲清伤后假肢的安装使用,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程度,宣传有关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对即将实施的手术充满信心,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术前和患者充分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解答患者困惑。

1.2.1.3术前准备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输血或白蛋白,以增强体力;术前晚8∶00可用甘油灌肠剂灌肠,既可避免患者麻醉后括约肌松弛而污梁手术台,又可避免术后腹胀及排便难的痛苦。

1.2.2术后护理

1.2.2.1一般护理病室应安静、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夜间灯光柔和、温度湿度适中,最好安排在有传人护理的监护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稳定。根据麻醉及手术种类准备床单位,以硬板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备好沙袋、棉热垫、软枕、肢体架等,需要做牵引的患者应备好牵引架,牵引绳,重量锤和钩体等专科器材,必要时准备急救药品。术后用平车推回病房,抬上病床时最好多人工作一致,以减少振动,防止对手术部位的影响。对于脊柱手术者,在搬动时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绝不能弯曲或扭转。去枕平卧6h,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使用心电监护仪,保持呼吸通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呕吐情况,应及时给予清理,全麻患者应吸氧至患者苏醒,且呼吸正常。抬高患者的患肢,预防水肿,促进血液循环,以促进骨折的回复和伤口的愈合。密切关注伤口恢复,注意消毒,换药,及时处理引流物。

1.2.2.2饮食护理麻醉清醒后6h候开始正常饮食,应加强水份和营养物质的摄取,选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对于体弱或失血较多的患者,亦需适当补液或输血。老年患者因新陈代谢慢,不易消化,伤口难以愈合。充分保证患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以满足老年患者对于营养的要求。

1.2.2.3功能恢复是骨科术后的重要的康复手段,其目的是恢复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术后的康复期较长,有些疾病甚至需要长时间卧床治疗,从而影响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动。原则如下:上肢以恢复手的灵活性为主,可指导患者做手的握、抓、捻等锻炼,下肢的功能锻炼应注重负重和行走,可加强脚趾和股四头肌的练习等。初期,由于患者虚弱,手术部位疼痛明显,应以休息为主,患肢在健肢帮助下做少量运动。健肢保持正常运动,防止术后并发生。中期应加强锻炼,用器械或他人辅助,以加快功能恢复。但注意不可强度过大,对患肢造成二次伤害。后期,应让患者自主用患肢多做正常的肢体活动,对于不正常的活动应及时纠正,以免造成错误的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应该用中药涂抹、烤电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功能恢复。

1.2.2.4预防并发症及时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注意环境清洁和空气清新,卧床期间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细菌向下移行。保持呼吸道通畅,主要给予湿化气道、勤翻身、间断拍背、鼓励咳嗽及咯痰,预防感染和呼吸道疾病。正常下肢应多运动,防止因长期卧床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肢体突出部位与病床接触的时间,经常更换被褥,特别是对于全身衰竭、极度消瘦或全身水肿等患者,在做好日常压疮预防护理外,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褥疮的形成。多饮水,吃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易有便秘,必要时进行灌肠处理。

2结果

53例患者经过我院的积极治疗,均可能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4~27d,平均(19.81±5.74)d。手术时间在60~130min,平均(80.89±19.76)min。

3结论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降低,恢复能力差,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需要护士加强临床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由于个体差异大,常并存多种疾病,因此不能只考虑局部病变的治疗而盲目进行手术,应充分估计患者的整体情况,对合并的疾病需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做好围术期的手术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08.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2

关键词: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康复护理

近年来,老年肺癌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使用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多数患者的首选,而认真做好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存活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对我科2011年7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115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5例患者中,年龄60~78岁,其中男性94例,女性21例。术前有吸烟病史78例,有慢性呼吸道病史57例,合并高血压11例,冠心病史3例,糖尿病7例,经内科治疗稳定后行手术治疗。肺叶切除107例。其中右上肺切除58例,右下肺切除15例,左上肺23例,左下肺11例;全肺叶切除8例,其中右全肺叶切除3例,左全肺叶切除5例。

1.2结果115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心律失常7例,高血压15例,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16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后,110例按期拆线出院,5例延期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4~41d,平均21d。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效果较满意。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退休在家,子女远离,同辈人亡故或配偶丧失,引起生活孤独寂寞,加上原有的基础病,使老年人表现焦虑、抑郁情绪,一旦得知开胸手术治疗,更加悲观失望,担心手术疼痛,疾病的愈后和经济负担。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发问机会,认真回答患者所提出的任何问题,以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案及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配合要点,手术成功事例,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动员亲属给患者以心理和经济方面全力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老年人由于机体重要器官功能退行性变,应激能力和手术耐受性均下降,因此对老年患者生理和病理的变化要进行正确的评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具有重要意义[2]。本组患者术前伴随症状均经系统内科治疗,稳定后进行手术。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化验,常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术前1天备皮、备血,禁食12h,禁饮4h。

2.1.3补充营养,提高手术耐受性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必要时经肠外途径补充营养,有糖尿病史的给予糖尿病饮食种类及食量控制,与降糖药协同应用降低血糖。纠正营养不良及代谢紊乱,保证重要器官功能。

2.2术后护理

2.2.1卧位麻醉未清醒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吸入而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清醒血压稳定后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及胸腔引流,全肺切除术者,应避免过度侧卧,可采取1/4侧卧位,以预防纵隔移位和压迫健侧肺而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2.2.2病情观察术后心电监护48~72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呼吸的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必要时动脉血气分析,及时了解低氧血症或Co2蓄积。注意神志、尿量、中心静脉压。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胸腔闭式引流量、颜色,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

2.2.3维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排痰①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指导有效咳痰,具体方法:取舒适卧位,进行5~6次深呼吸,然后于深吸气未保持张口状,连续轻咳数次,使痰到咽附近再用力咳嗽,使痰排出,或患者取坐位,两腿上置一枕顶住腹部,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使痰排出[3]。②湿化气道,给予雾化吸入,用生理盐水5ml+沐舒坦15mg雾化吸入,3~4次/d;沐舒坦150~30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给予拍背与胸壁震荡;对咳痰无力者行环甲膜穿刺或纤支镜吸痰。

2.2.4减轻疼痛,增进舒适适当给予止痛剂。因为开胸术后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咳嗽,使潮气量减少,呼吸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发生肺膨胀不全。本组患者均用持续镇痛泵,效果良好,但应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幅度,是否有呼吸抑制征象。

2.2.5一般护理口腔护理,每日2次,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受压部位按摩,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预防压疮。中低流量输氧2~5L/min,有利于老年患者呼吸代偿。严格掌握输液量和速度。防止因负荷过重而导致肺水肿,速度以30~50滴/min为宜,输液量应控制在2000ml以内,鼓励患者每日足量饮水补充体液平衡。

2.2.6活动与休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目的是预防肺不张,改善呼吸循环功能,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有利康复。麻醉清醒后护士协助患者进行臀部,躯干和四肢的轻度活动,每4小时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练习腹式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鼓励吹气球;术后第一天起做肩、臂主动运动,如握拳、伸掌举手过头或拉床带活动,预防术侧肩关节强直,防止血栓形成。活动应循序渐进,先床上床边室内室外,搬动患者时应先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不能高于胸腔水平。

2.2.7胸腔引流管护理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脱落,引流液逆流,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水封瓶水柱波动情况,并准确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8饮食护理全麻清醒6h后,患者无呕吐可先饮温开水,如无不适可给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少食多餐,逐渐过度半流质、普食,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3小结

告诉患者出院后仍应进行呼吸运动和有效咳嗽;避免进入公共场所及环境污染区域;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戒烟戒酒,注意饮食的调护,控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保持心情愉快,勿忧愁、恼怒,如有不适及时返院。老年患者由于机体重要脏器功能退行性变,生理储备和代偿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和手术耐受性均下降,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人群[4]。虽然老年肺癌患者对手术耐受性较差,合并症较多,但只要护理人员术前准备充分,心理护理及时到位,术后认真细致的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护理,患者是能够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本文统计的临床手术病例经过及时进行术后随访,证实手术效果均较满意。

参考文献:

[1]王晓冬.支气管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1):79-80

[2]邵剑,张馨,黄璜,等.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1-402.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3

老年患者由于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应激、免疫或代谢机能均明显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而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较大的一个危险因素,术后易造成多种并发症。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护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大。因此,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平稳、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有力保障,更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42例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肠癌12例,胃癌5例,胰头癌3例,胆道结石10例,乳腺癌8例,甲状腺肿4例,合并心血管疾患者28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害怕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因此,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多与患者交谈,介绍相关知识,解释术前良好的血糖控制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列举手术成功的病例,讲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容易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多体贴、安慰、关心患者,满足其合理的要求,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从而积极的配合手术治疗,促进其康复。

(2)术前准备:认真阅读患者病历、各种检查单、化验单,与患者交谈,全面熟悉患者情况及并发症,指导患者戒烟,练习有效咳嗽、深呼吸运动,掌握排痰技巧,进行卧床排尿、排便、被动运动训练。有心功能不全者,术前口服药物或输入极化液以改善心肌缺血,并定时复查心电图以观察药物疗效;高血压患者术前降压治疗,待血压降至正常时再行手术;贫血及低蛋白严重者除合理调整饮食外,给予输血、输蛋白,补液纠正;肠道手术者,积极做好肠道准备及饮食指导。

(3)术前血糖的控制: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是保证糖尿病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前提[2],并能很好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在术前均进行血糖控制,包括饮食治疗,停口服降糖药,改用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或根据病情需要加入液体中静脉点滴。在进食量相对恒定的情况下,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血糖术前控制在6.6~8.3mmol/L,尿中无酮体,24小时尿糖(+),血糖得到控制后,方可进行手术。

2.术后护理

(1)加强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麻醉及手术刺激容易引起老年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或气质性改变和伴随疾病的变化,而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等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快,因此需有专人护理,除做好各种应急抢救准备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组术后有一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2例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后,经全面用药及有效护理后好转。故术后应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掌握输入液量。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无胸闷、心慌、心前区不适、呼吸急促、烦躁、嗜睡及皮肤湿度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呼吸道管理: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差,加之麻醉药物、手术创伤等刺激,易并发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术后加强患者呼吸功能的监测及护理,可避免肺部并发症。①吸氧: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2~3ml/min,对术前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患者应加大氧流量至4~6ml/min,当血氧饱和度升至95%以上时,则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如出现呼吸衰竭时,应立即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②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扣背,促进痰液排出。对痰液不易排出者给予雾化吸入,2~3次/天,必要时吸痰。③镇痛:切口疼痛使患者惧怕咳嗽咳痰。有效镇痛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本组18例患者采用术后镇痛泵持续硬膜外镇痛,其余的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时,及时遵医嘱给予罗痛定、曲马多或杜冷丁肌肉注射(但应注意避免用大剂量镇静剂,以免诱发酮症酸中毒),效果较满意。本组患者未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3)血糖的监测及护理:术后密切监测血糖是减少切口感染、促进愈合的关键。术后当天每4~6小时监测一次患者的血糖和尿糖,平稳后改为1~3次/天,使术后血糖控制在7.8~11.2mmol/L,尿糖水平控制在+~++为佳,但因为肾糖阈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单一尿糖值不能作为老年患者胰岛素用量的指标,应根据血糖值进行测算[3]。术后胰岛素应用可采用从静脉维持至皮下注射到口服给药的逐步控制。一旦患者可以进食,则应及时改为口服给药或加用皮下注射,这样更安全有效。另外注意患者有无糖尿病的并发症,如低血糖反应时易出现出汗、心慌、手抖、饥饿感、乏力、疲劳,逐渐出现烦躁、呼吸深大、呼气有烂苹果味,面颊潮红、口唇樱红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此类并发症。

(4)低血糖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患者由于术后暂时禁食,且仍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较容易出现低血糖,轻者出现饥饿、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重者嗜睡乃至昏迷[4];因此,护士要经常巡视病人,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早期症状,根据病情随时观察血糖的动态变化,可进食者嘱其食糖类食物,不能进食者给予50%葡萄糖20~40ml静脉推注,必要时给予10%葡萄糖维持静脉滴注。由于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组无一例此类并发症发生。

(5)感染的预防及护理:糖尿病易合并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5]。此类病人术后较易出现切口感染及愈合时间延长。患者因年纪较大术后卧床、留置尿管及其它引流管,发生各种感染的机会亦随之增加。针对这种情况护理的关键是控制血糖,并合理控制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4]。我们在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保持各种管道的畅通,密切观察切口、引流口的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对体质较差、活动受限及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给予使用气垫床,1~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并按摩皮肤受压处,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水疱,全身皮肤有无皲裂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同时指导患者衣物应宽松、柔软、干燥、温暖;指导导尿患者的排尿功能训练,每日给予会阴冲洗一次,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拔除尿管以防尿路感染。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予行Ⅱ期缝合后加强静脉营养支持,根据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联合应用抗生素,伤口用庆大霉素湿敷,经处理后患者感染得到控制,愈合出院。其余病例未出现其它感染。

(6)营养支持: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负氮平衡,术后能量需求增加,可静脉补充脂肪乳及氨基酸,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早期进食,减少静脉补液用药。尽快将胰岛素由静脉点滴改为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可进食者先进清淡饮食提高食欲再逐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促进机体康复。

老年患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应激能力下降;糖尿病常伴其它合并症,可加重外科疾病,影响伤口的愈合。老年糖尿病患者手术危险性高,护理难度大。所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前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积极做好脏器功能的评估和手术危险性的预测,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有效的控制血糖;术后严密观察,周到护理,合理应用胰岛素治疗,就能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刘丽英.Ⅱ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和运动干预指导[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7):787.

[2]具会兰,金实兰.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手术2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107.

[3]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24-332.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4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56

腹腔镜胆囊术相对于传统的腹腔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于老年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术较传统的开腹手术也有较多的好处。在手术的同时,加强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2008年3月~2011年8月收治行腹腔镜胆囊术老年患者100例,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护理体会。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8月收治行腹腔镜胆囊术的老年患者100例,其中男33例,女67例,年龄50~82岁,平均62.48±10.32岁。单纯胆囊炎患者48例,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34例,胆囊息肉患者18例,发病时间多为24小时~7天,无明显合并症。手术方法采用四孔法对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手术。60例患者一般资料情况,结果见表1。

结果

术后痊愈92例,有并发症者8例,并发呕吐、恶心者2例,尿潴留者3例,术后穿刺孔出血者2例,皮下气肿者1例,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后,患者痊愈出院。护理

术前护理:主管医师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评估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对于有血糖或者血压异常者要予以控制,待指标平稳3天后行术前谈话。护士对患者就入院后手术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交代,运用恰当方式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和恐惧情绪,增加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患者手术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禁饮,手术当日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体征平稳者推入手术室进行手术。

术中护理:患者行全身麻醉术,采用四孔法对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术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暖,防止手术时出现意外情况,对于高血压、高血糖患者须更加小心观察。

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按照全麻手术后常规护理,纠正术中Co2弥散产生的高碳酸血症,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时处理发现的各项问题。术后8~24小时如无特殊情况,对患者行流质饮食,促进患者康复。观察患者术后的腹部体征,固定患者放置的引流管,查看引流液的性状和量,观察有无腹痛、肌紧张等体征,密切注意患者体温和血压的变化。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提出的各项问题予以较好的解答,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指导患者在术后饮食和个人卫生的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及时翻身,早日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并发症的护理:①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容易出现肩部、腹部和切口疼痛,对于局部轻微疼痛的患者,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疼痛情况,指导患者卧床,转移注意力;对于疼痛较剧的患者,需要通知医师进行详细检查后予以相应的镇痛处理,防止不必要的意外产生。本组100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经过护理指导,除少数患者予以镇痛剂外,均在1~2天内消除了疼痛的影响。②恶心、呕吐: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由手术过程中的物导致,腹腔镜手术时腹腔灌注的大量的Co2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100例老年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需要对患者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症状多在2天后消失。如果患者出现频繁或者剧烈的呕吐,需要找出呕吐的根源,加用胃复安对症治疗。③穿刺孔出血:也是腹腔镜胆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手术处理的100例患者有2例出现穿刺孔出血。在手术后24小时内观察患者穿刺孔有无出血的迹象,注意观察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四肢发冷等休克症状。对于出血患者立即向主管医师汇报处理。④尿潴留:对于患者并发的尿潴留症状,需要予以导尿处理,对于皮下气肿的患者,如无其他症状,则嘱咐患者注意休息,无需特殊处理;如果患者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则应通知主管医师及时处理,同时予以半卧位、吸氧等处理。

出院指导:患者在术后3天如无特殊情况,则予以办理出院手续,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清淡饮食,忌油腻。4天后到医院拆线。

讨论

综上所述,对行腹腔镜胆囊手术老年患者进行周密的围手术期护理,注意对并发症的防治,可以促进患者较早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董科,俞小炯,温尔刚.切口胆总管探查术安全性及疗效评估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5):340-343.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5

【关键词】围手术期;老年患者;心理特征;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09-01

1临床资料2011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共收治老年手术患者95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91岁,平均年龄75岁。住院天数有5至29天不等,平均住院天数11天。95例老年手术患者中,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有37例,膀胱肿瘤电灼术的有2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有32例。自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时期的围手术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2.1恐惧紧张

当老年患者住院后,一方面因为老年人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环境、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因素受到改变而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因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引起。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时,尤其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需要接受各项术前检查、治疗和各种护理措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心理。

2.2自尊心理

有些老年人平时性格固执,病后不听劝告,对于年轻医生提供的治疗表示怀疑或提出质疑,甚至拒绝治疗、护理,喜欢别人恭顺,希望能得到子女的关心,引起医生、护士的注意和同情。[1]

2.3.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老年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情况,如何治疗,担心手术,住院费用等问题,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2.4孤独寂寞

有些老年患者住院后,因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不愿同其它患者交往,对周围环境又感到陌生,家人往往因工作、家庭等不能陪护在身边,医务人员又不能时刻照顾在身边,患者会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不起等。

2.5.过分依赖

老年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住院后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患者最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想去做,完全依赖别人,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3护理对策

3.1术前心理护理

3.1.1老年患者住院后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态度和蔼,向患者介绍病区的环境及生活设施,介绍床位医生及床位护士,介绍其他病友认识,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在精神和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照顾,用轻柔礼貌的语言与之交谈,认真倾听,设身处地为老年患者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1.2详细介绍病情,阐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医师、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和技术水平,并告知其手术方案是经过多次讨论才制定的最佳方案,强调手术的有利条件,以增加老年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2]。

3.1.3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术中的特殊及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并且介绍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可用止痛剂,但用得过多可能会有副作用或成瘾[2]。使患者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遇到问题时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3.1.4护士通过与家属交谈等方法,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及家庭支持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及帮助,让家属也了解手术情况,确立安全感。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反应。

3.1.5术前教会老年患者一些减轻焦虑的放松技术,如听音乐、和其他病友聊聊天,请年龄大、手术后恢复良好的老年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因此而受到鼓舞,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2术中心理护理

3.2.1调节好室温,护士要微笑迎接老年患者入手术室,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自我介绍,耐心细致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3.2.2患者入室至麻醉结束前,巡回护士一直守在患者身边,进行每项操作均向患者解释,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以维护老年患者的自尊[2]。

3.2.3手术开始后,保持术中安静,不谈与手术无关的事,遇到意外情况保持冷静,及时处理,切忌大喊大叫,以免增加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

3.2.4保持患者舒适,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调整,可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如轻握患者的手或按摩手术区以外受压部位等,使老年患者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3.3术后心理护理

3.3.1术后患者回病房后,主动热情地接待好患者,给患者妥善安置好。并向患者说明此次手术很成功,介绍手术中的一些主要情况,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的心情。

3.3.2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的表情,鼓励患者用言语表达疼痛及身体的不适。如疼痛难忍,可遵医嘱适当使用止痛剂,利用老年人的心理,给药时暗示药物能有效减轻疼痛。

3.3.3老年患者手术后易产生依赖心理,手术后卧床不动,这时,护士要向患者讲明早期活动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告知其科学地咳嗽排痰的方法,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然后床边运动,进行自我护理,例如刷牙、洗脸等,循序渐进,不要依赖于他人。但是都要有家属陪伴在旁,注意安全[3]。

3.3.4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到床边询问,和患者谈谈心,使患者消除孤独感。也可请患者的家属和亲戚朋友多陪陪患者。正确评价手术效果,使患者感觉自己正在康复中,对恢复健康充满信心。

3.3.5选择合适时机向患者进行出院心理指导,说明术后完全康复需要一段时间,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给老年患者教授有关营养知识及术后用药知识,指导功能锻炼以及复诊的时间。对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鼓励他们接受现实;并与其家属多沟通,劝说他们多给予照顾,以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愉快地度过晚年。

4结果

护理人员对患者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95例老年手术患者,其中2例有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余的患者均能愉快地接受手术,心情放松、积极配合术前准备,术中能积极应对手术刺激,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且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妙霞术前患者心理应激及干预《护理研究》2003.17(3):26.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6

【摘要】目的评价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48例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术前充分准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规范功能锻炼,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等护理措施。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早期无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假体脱位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对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它能彻底解决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问题,减少了再次手术的发病率。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变脆,身体机能衰退,反应迟钝,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因此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风险大,对护理要求高,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4月-2010年4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患者4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8例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65-95岁,平均71.6±0.4岁,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5例,人工股骨置换术需翻修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行骨水泥型27例,生物型21例,股骨头置换28例,全髋关节置换20例。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术前合并伴有高血压18例,糖尿病11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冠心病10例,合并两种以上有5例。

1.2治疗方法与评定标准及结果①对患者采取皮牵引制动减轻局部疼痛,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呼吸道感染及糖尿病患者待病情稳定,再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髋关节后侧及外侧入路,均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均给予我们设计护理方案。②随访结果,参照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1]:优31例(90-98分),良13例(80-89分),一般3例(70-79分),差1例(70分以下),住院时间25-45天,平均住院32天,出院后电话随访时间(6个月-2年)优良率91.66%。无感染、关节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脂肪栓塞等并发症。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常因生活不能自理,顾虑手术效果不佳,或残废,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复杂心理,严重影响患者饮食、睡眠,护理人员要及时主动耐心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告知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关节损伤重建关节的重要性和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手术医生的技术及以往手术的成功病例,使病人对手术有了全面的了解;叮嘱家人多关心照顾患者,并尊重老人,满足合理要求,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取得护理治疗合作。

2.2饮食指导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知识指导,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的饮食,多饮水,并保持大便通畅,糖尿病患者应给与糖尿病饮食,高血压患者给予低脂,低盐饮食。必要时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改善全身状况,对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给予纠正,提高对手术耐受力。

2.3皮肤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受压骨突部位易出现压疮,应积极预防,使用气垫床缓冲和减轻受压,对易发生压疮部位进行热敷与按摩,用温水擦浴2次/日,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2次/日,以促进血液循环。在行皮牵引时,应严格交接班,观察牵引带的松紧度,足跟及内外踝等部位,预防压疮发生。

2.4术前训练正确指导患者肺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训练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顺应性,减少或避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踝关节跖屈及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等主动活动,训练床上正确使用便器,防止术后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2.5预防感染感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常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残废,严重甚至危及生命。预防感染措施:①术前有感染征兆的均及时诊治,如牙龈炎、气管炎、甲沟炎,这些感染征兆在病人经受大手术后抵抗力下降,往往成为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②尽量缩短术前入院时间,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③评估全身情况,对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应予积极控制。④严格备皮,手术区域皮肤有炎症、破损者,需治愈后再手术。⑤术前一天及术前一小时应用预防性广谱抗生素,以便术中病人血浆中维持较高的抗生素浓度。

2.6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做好针对性的护理重点正确评估各脏器功能、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制定护理计划。由于老年患者大多都有微血管病变,基础代谢混乱,一处受伤就容易发生并发症,卧床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因此检查指标一旦明显好转,达到手术标准立即手术治疗。

2.7其他①床边置防护架,防止患者坠床,②指导患者戒烟。③为保证患者术前充足睡眠,必要时尊医嘱给予安定药,以减轻患者紧张情绪而入睡。

3术后护理

3.1病情观察和一般护理患者术后送入监护病房,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去枕平卧6小时,进行监护治疗1-2天,到各脏器功能平稳后,回普通病房,在此期间观察患者意识,因物的作用,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狂躁和幻觉,应加强防护,可适当以约束带或加床挡保护;防止患者双手挣扎,致引流管脱出,敷料脱落。同时保持静脉通畅,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合理控制滴速和总量,过快易致心肺衰竭,滴速保持在20-40滴/分,每日总量不超过3000ml。观察体温变化,识别感染迹象,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体温变化曲线呈“两个高峰”特征[2],即在术后1-3天内体温在37.5℃-38.4℃波动,第四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术后第8-10天为第二个高峰,体温在37.4℃-38℃。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外科吸收热和异物热,给予病人解释,避免病人紧张焦虑,如体温继续升高达到38.5℃以上,找原因查血培养、血沉,观察切口周围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引流通畅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及时发现出血的速度及量,为治疗提供依据。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

3.2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正确的卧姿与搬动方式是减少脱位的重要措施,帮助患者提高认识并详细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脱位。①置病人于气垫床上,以减少翻身。②保持髋关节轻度外展15°,两腿之间放置一软枕。③使用简易的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④放置便盆时从健侧放入,以保护患侧,⑤术后不患侧卧位,不翻身,屈髋<60°,使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有足够的愈合时间,⑥需要翻身变换过程中要保持患侧髋部稳定性,向健侧翻身时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夹软枕,翻身时同时伸直同侧肢体,以便于用手掌保护髋关节后方,防止髋关节内收而引起假体脱位[3]。

3.3饮食护理麻醉清醒6小时后,开始给予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术后三天内不可吃甜食、奶粉,以免引起腹胀、便秘,给可口易消化吸收的软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排骨汤、鸡蛋,增加营养,提高患者食欲,促进伤口愈合。

3.4疼痛护理术后有效控制疼痛,可以减少心率失常发生,术后即给患者静脉注射氟比洛芬脂静脉点滴3天,2次/日,以缓解疼痛。护理时动作要轻柔,主动与患者交谈,向患者讲解随着手术区域瘢痕的成熟及关节功能逐渐恢复,疼痛都能缓解,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3.5制定系统的早期活动方案术后第一天抬高床头20-30°,即教会患者及家属行双下肢肌肉按摩,被动活动小腿及踝关节;术后第二天,收缩股四头肌、臂肌及进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等,使肌肉保持一定张力,有利于创伤后局部炎性水肿减轻吸收,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肌肉萎缩[4];术后第三天可将膝部用枕头垫高,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伸直膝关节、背屈踝关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s-10s后放松,一般每天训练2-3次[5];第4-5天,护士要督促病人用助行器或扶双拐下床站立位练习,包括外展和屈曲髋关节,注意曲髋角度不易过大(<90°)身体保持平衡避免摔倒;第十天床边扶拐行走,到出院继续患肢肌力、器械进行训练,加强髋部活动度的练习,逐渐恢复髋关节功能。根据关节假体固定方式、关节类型、决定患肢负重程度。骨水泥固定型假体一般术后3-5天开始离床,生物型固定方式则要避免过早下地锻炼,一般术后6周开始下地锻炼。

3.6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6.1肺部感染促进痰液的排出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要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方法,鼓励自行咳嗽,对低效咳嗽者应2-3小时给予翻身、叩背,拍背时用力不宜过大,如过多的用力有可能致患者肋骨骨折(因高龄患者骨质疏松脆性大),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2-3次/日,每次15-20分钟,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有利于排痰,床边备吸痰装置,必要时行负压吸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3.6.2泌尿系感染术后常规留置尿管易导致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增加床上活动以提高膀胱收缩力,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清洁,对留置尿管的病人用1:10的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日,每日换尿袋一次,术后3天拔除尿管预防尿路感染。

3.6.3压疮患者术后对疼痛的耐受性差,不愿变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压疮,应协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加强引体向上锻炼和适当平托,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正确使用排便器,应用气垫床,臀部处要垫上软枕加以保护,达到预防压迫坏死的作用。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7

【关键词】老年患者;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30-0064-02

targetednursingforelderlypatientsintheperioperativeperiodofDentalimplantation/HUanGLi-yu.//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30):64-65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argetednursingforelderlypatientsintheperioperativeperiodofdentalimplantation.method:atotalof42elderlypatientswhoreceiveddentalimplantationfrommarch2013tomarch2014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andtheperioperativenursingwasadministeredaccordingtothe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atients.Result:accordingtothe3-monthto1-yearpostoperativefollow-up,alltheimplantsof42elderlypatientsshowedgoodosseointegration,andcomplicationslikefallingoffofimplantandgingivalinflammationoccurredinnopatients.Conclusion:minimally-invasivedentalimplantationtechniqueandtargeted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nursinginterventionforelderlypatientscaneffectivepreventincisioninfectionandpromoteincisionhealing,thusimprovingthesuccessrateofdentalimplantationforelderlypatients.

【Keywords】elderlypatients;Dentalimplantation;perioperativeperiod;targetednursing

First-author’saddress:FujianprovinceHospital,Fuzhou350001,China

随着口腔技术的发展,人工种植牙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手术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大多数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治疗的风险,很多疾病会引起口腔的病变,使疾病更加复杂化,加大了人工种植牙的难度[1]。同时,多数老年患者存在口腔卫生问题,会对整个手术过程产生影响,处理不当,可能诱发感染[2-3]。研究通过探讨老年患者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接受人工种植牙手术的老年患者42例,其中男35例,女7例;年龄81~91岁,平均(83.1±2.0)岁。手术统计共植入人工种植牙47颗,其中包括切牙8颗,尖牙10颗,磨牙29颗。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牙颌缺损,并符合人工种植牙手术标准[4-6]。本次研究经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方法

1.2.1手术前护理方法(1)术前全身准备: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确定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或精神性疾病等,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疾病,及时进行会诊,积极对症治疗,如控制患者高血压、血糖等。手术前常规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化验血常规、生化、乙肝及凝血六项等,根据病情、检验结果决定能否手术及手术时间。(2)牙颌缺损准备工作:对患者牙颌缺损给予常规Ct检查,进行三维重建,评估牙颌缺损部位的骨质状况,具体包括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及准确定点定位;教育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口腔卫生,术前对口腔进行洁治处理。医护人员检查患者的口腔黏膜是否出现红肿,如果患者出现局部炎症,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好转后再给予种植牙手术治疗。(3)心理健康护理工作:老年患者由于对种植手术缺乏了解,手术中疼痛可能会导致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适当采用一定的医患沟通技巧,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重视患者家属的作用,加强与家属的交流及沟通,充分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及合作。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使其了解手术的过程,特别强调次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面小、出血量少等优点,手术后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尽力解决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的疑问,进一步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1.2.2手术中护理方法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对于部分颈、腰椎不适的老年患者使用颈垫或靠背垫,缓解不适感;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护,氧气吸入;给予患者局部麻醉,麻醉前先给予黏膜表面麻醉,缓解注射针刺引起的患者疼痛感;给予患者口腔消毒,并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医师的需求合理调节种植机的转速以及手术器械的传递;术中与患者进行言语交流,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种植体的清洁卫生,防止与有菌物体进行接触;手术期间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局部药物处理,如使用庆大霉素对患者种植窝进行反复冲洗,使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手术完成后将患者调整为坐位,氧气吸入10min后允许患者缓慢站起并行走。

1.2.3手术后护理方法(1)术后一般护理: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记录心率、血压、体温等;患者出现手术部位疼痛时给予止痛药口服止痛,使用1∶5000的呋喃西林漱口液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同时给予抗菌药物口服3d,常规抗感染。(2)术后健康指导:手术结束后嘱患者戒烟酒,保持口腔内卫生;每天早晚清洁牙齿,刷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患者使用合适的牙刷及牙膏,且采用合理的刷牙方式,应选择合适的牙刷并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教育指导患者及家使患者及家属学会保持和健康;曾使用义齿的老年患者,手术后2周之内不能使用,待到伤口愈合后经医生调整后才可使用。

2结果

接受人工种植牙手术的老年患者42例,手术后随访3个月~1年,检查结果所以患者人工种植牙均形成良好骨结合,且无一例患者出现种植体脱落、牙龈发炎等各种并发症。

3讨论

在接受人工种植牙手术过程中,许多因素可影响种植牙手术是否顺利且最终成功。研究显示,人工种植牙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是其中的关键因素[7-9]。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口腔卫生不佳,且存在多种系统性疾病,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老年患者非常重要,而且要体现出针对性及个性化护理。

整个围手术期护理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参与。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准确评估、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给予术前心电监护等,采取这些措施能够保障手术成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手术中医护人员及患者互相配合,例如熟悉手术的整个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正确传递人工种植体,防止与任何有菌物体进行接触,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局部用药,比如庆大霉素、双氧水等药物,胰岛素药物使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高血压药物控制患者血压等。采用局部用药与全身疾病控制相结合方法,这也是老年患者人工种植术成功的重要关键,尤其是对于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老年患者。临床一般考虑疼痛可引起焦虑与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诱发心脏病,术后可给予患者止痛药物,预防相关并发症等[10-12]。

本次研究显示,接受人工种植牙手术的老年患者42例,手术后随访3个月~1年,检查结果所以患者人工种植牙均形成良好骨结合,且无一例患者出现种植体脱落、牙龈发炎等各种并发症。从本次研究可以发现,老年患者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注重安全、无痛、省时等,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对老年患者做到“身心并护”,这样既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率。

随着腔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种植牙技术不断更新,医护人员只有不断汲取新的护理知识,继续进行相关护理的教育,提高更新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技能,才能够做到有效安全的治疗及护理[13-15]。

综上所述,对老年患者采用微创人工种植牙技术,并给予术前至术后全流程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口腔感染,促进切口尽快愈合,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美茹,李树春,张丹峰,等.人工种植牙的临床护理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3):54-55.

[2]余琼.人工种植牙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33-134.

[3]陈亮.关于人工种植牙的护理配合研究[J].健康之路,2014,13(2):236.

[4]胡燕.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93-1094.

[5]肖炜,梁颖韵,黄洁,等.人工种植牙手术4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77-78.

[6]刘海英.人工种植牙植入手术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07-308.

[7]马树泽,徐欢,孙艳,等.人工种植牙手术围术期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12):1909-1910.

[8]赵惊鸿,翟仁义.人工种植牙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555-556.

[9]李萍.探析人工种植牙的手术配合和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6):39.

[10]董敏杰.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进口人工种植牙的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35):166-167.

[11]付亚丽,刘芬,白尔娜・吾守尔,等.人工种植牙手术的临床配合与护理要点[J].医学信息,2013,26(19):307.

[12]窦英.人工种植牙手术的临床配合与护理要点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321-322.

[13]李巧.115例人工种植牙的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9):181.

[14]陈婉群,董敏杰,郭欣,等.iti系统人工种植牙的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27-128.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8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应用

白内障是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在盲眼症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年龄是白内障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老年人患有白内障人数较多,又称老年性白内障。随着老年白内障患者人数的日益增多,做好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疾病预防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应用展开论述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78例(86眼);其中,男性老年白内障患者40例(43眼),女性老年白内障患者38例(43眼);将7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常规护理组和循环护理组;常规护理组设为a组,共有40例(4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循环护理组设为B组,共有38例(4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均在(71±4)岁,常规组(a组)和循证组(B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身体体质以及手术方式上并明显差异,置信区域设置满足一定条件(p

1.2方法78例(86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相同手术治疗,在局麻和表面麻醉的情况下,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并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置入术。

1.3护理方法循证护理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和步骤展开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1.3.1组建专门的o理小组护理小组由一名医师、多名护理人员组成,医师需要具备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病情有较为成熟的治疗经验,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各种突况,护理人员需能够在护理的过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根据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不断的提高护理的水平和质量。

1.3.2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做好与其交流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从心理上、思想上配合护理的具体方案实施,并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技术以及患者的心理、身体情况,展开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

1.3.3护理合理性论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同时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

1.3.4术前准备在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除此之外,常规性的心、电、血常规等检查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多次反复训练在仰卧情况下进行眼部转动,术前给予氯霉素眼药3次/d并对结膜和泪囊及泪道进行认真冲洗。

1.3.5术后护理术后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最重要的是休息。住院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跟踪和巡视,积极主动的与障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术后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甚至是病情反复的情况发生,同时还需要就术后康复的一些具体注意事项叮嘱清楚,从而保障术后护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如:不能用力挤眉揉眼、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注意通风、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咳嗽和喷嚏引发的创口出血及晶体移位等等。

1.4统计学处理通过借助SpSS,设置合理的置信度(p

2结果

a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一次性眼压过高、视网膜脱离分别为:3例、8例、4例;B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一次性眼压过高、视网膜脱离分别为1例、2例、1例。(说明:统计结果符合统计学要求(p

3讨论

循证护理,是更为科学、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有着更为完善的护理体系、护理方法措施及步骤,在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论证,数据支持以及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从而保障护理过程的有效性。通过a、B两组的对照,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常规的护理手段,循证护理方法及措施在护理中更具有优越性,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一次性眼压过高、视网膜脱离等的发生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循证护理,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护理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葛坚,林明楷,刘奕志,等.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10):775-777.

[2]刘国英.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367-368.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9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骨折;血糖值;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a)-141-02

血糖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血糖过高则可诱发它处软组织感染和内感染,特别是肺结核和系统性霉菌感染等[1],这些感染可导致内固定和人工关节手术失败。故手术患者血糖值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血糖首先就要严密准确地监测血糖值。现将对我院4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4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粗隆间及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男18例,女30例,年龄60~86岁,均施行内固定术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入院时空腹血糖维持在12~46mmol/L,有部分患者伴心、脑、肺、肾功能受损。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为切口预期愈合,血糖在正常范围;好转为切口预期愈合,血糖偏高;无效为伤口延迟愈合,血糖值偏高。结果:痊愈40例(83%),好转7例(14%),无效1例(2%),总有效率97%。

2血糖的监测与控制

2.1术前血糖监控

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术前均常规行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两项。因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升高,故单测空腹血糖不可取。对手术患者,在术前一周监测血糖的变化,若空腹血糖≥15mmol/L,将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控制空腹血糖维持在6~10mmol/L。

2.2术后血糖监控

按血糖值决定继续静脉滴注胰岛素方案,直至恢复进食,即可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对每日胰岛素用量低于30U,血糖稳定,病情基本控制者,则可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2]。

2.3注射胰岛素的护理

餐前0.5h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交替注射部位,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影响药物吸收及疗效。并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如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等低血糖症状,及时处理。

2.4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详细说明药物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服用磺脲类药物应餐前0.5h服用,双胍类药物应餐前或餐中服,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并发症。

3围手术期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介绍本院医疗技术水平及成功病例,详细解释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及意义,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2并发症的预防

糖尿病患者易致感染,感染可能导致人工关节失败。术前治疗并存症、慢性感染、皮肤病等尤其重要,使脏器功能尤其是心、肺、脑、肾功能保持基本正常状态。指导患者经常进行扩胸、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以增进肺功能,及时添加衣服,避免着凉,保持口腔卫生,清洁口腔每日1~2次,以预防肺部感染。给予卧气垫床,骶尾部每2~3小时按摩一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床单整洁、干燥,皮肤清洁、舒适,以防止压疮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而增加尿量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的清洁,每日予1∶10高效碘抹洗尿道口2次,便后立即擦洗。妥善使用便盆与接尿工具,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4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

4.1一般护理

老年患者因机体组织器官衰老,在骨折的同时,往往伴有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慢性疾病,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且手术中输血和输液量较多,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尿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一般每分钟40滴左右,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每分钟不超过30滴;为预防肺部并发症,患者麻醉清醒后,病情许可时,给患者摇高床头15°~30°,使患者有较好的通气量。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4.2功能锻炼

术后将患肢抬高并置于轻度外展位,麻醉醒后开始踝关节的主动运动;术后第一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运动;术后第二、三天,踝关节活动的抵抗运动,髋关节、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术后第四、五天,直腿抬高运动,并增加关节活动度,端坐练习;术后一周,髋关节、膝关节的部分自主活动,可开始下地练习,禁止髋关节内收、内旋;术后两周,部分负重及步行练习,继续加强股四头肌及臀肌的训练,并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步器。

5围手术期饮食指导

合理控制总摄入能量、适当提高糖类和食物纤维、减少脂肪摄入量,是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原则,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调整饮食治疗的个别化方案,达到摄入能量与消耗能量总体平衡。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分配要合理:碳水化合物约占食物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约占总热量的12%~15%,以肉、蛋、乳、豆等优质蛋白为主,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35%;三餐或多餐合理分配,定时定量,三餐热量分布大概为1/5、2/5、2/5或1/3、1/3、1/3,或分成四餐为1/7、2/7、2/7、2/7,可按个人生活习惯、病情及配合治疗的需要来调整。

6讨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经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调整血糖、治疗合并症及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但血糖过高,脏器功能严重受损时,手术成功率低。患者入院即对其进行评估,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合并髋部骨折是可以治愈的,增强康复信心,自觉参与康复治疗。在康复护理中,护士做好解释、协助、指导工作,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患肢的功能锻炼得到坚持、落实,对疾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贤才,傅杰青.希氏科学[m].包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37.

[2]何戌华.老年糖尿患者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老年杂志,2000,14(1):10.

[3]徐君丽,周良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52.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篇10

本组收集护理效果满意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9例,就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9例患者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60~92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车撞伤19例,跌伤20例。手术方式:内固定术10例,股骨头置换术9例,全髋置换术20例。

2术前护理干预

2.1全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老年人各器官机能下降,合并症多,因此对患者伤前的健康情况要全面了解,患者一入院护士就要与其交谈,认真细致地查体,并进行机能评估,包括:(1)心理状况、接受能力、对疼痛的敏感性及是否合并老年性痴呆等,以此评估患者是否能接受康复指导及接受程度。(2)生理机能评估,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有无合并糖尿病及心肺脑等疾病,作为评估运动时间和运动量的依据。(3)是否合并其它处骨折、骨性关节炎及老年性骨与关节的退行性变,以防顾此失彼。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综合分析,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科学地安排锻炼时间,方法合理得当,让患者乐意接受。

2.2牵引制动期间的护理干预:术前必须让患者了解牵引制动十分重要,患者无论是选择牵引或固定均为制动,制动的目的在于防止骨折端因活动而加重组织的损伤。组织损伤、出血、水肿等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术后组织粘连、挛缩等出现也不利于术后的康复[1]。术前牵引制动患肢保持外展15度~20度中立位,避免患肢的内收和外旋,牵引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不可随意增减,不能擅自改变。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健侧下肢及双上肢的伸屈活动,入院次日开始进行运动训练,一般运动量为:双侧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运动,每天5次,每次20下,健侧抱膝运动每天3次,每次10下;健侧直腿抬高运动每天3次,每次5~10下;双侧骨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每天5次,每次20~30下。方法:膝关节伸直,收缩股四头肌,此时推动髌骨如固定不动,说明方法正确;三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每2小时1次,每次5下,每次保持臀部抬高离开床面1~2分钟。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作为支撑点,用力支撑,抬起臀部。以上锻炼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耐受能力进行指导。

牵引期间做好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帮助和指导老年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患者使用大小便器,冬季使用我科特制的下肢保暖套保暖,防止冻疮及深静脉血栓[2],保持头发、手足及会的清洁,每日床上温水擦浴2次,并作受压部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利于手术和康复。

3心理康复

多数老年骨折患者不适应病房环境,加之对医护人员的生疏,交感介质的分泌增加,影响康复,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突如其来的骨折,给老年人的心理造成沉重打击,因失去活动的独立性而焦虑不安,心理特点表现为焦虑、恐惧、急躁、危机感、孤独感等,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从患者入病房开始,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打招呼,搀扶患者坐到床边,亲切自然地介绍环境、作息时间、护士姓名,介绍同病室的病友,帮助建立病友关系,鼓励家属多探视。多进行非医疗性活动的接触,注重感情上的沟通,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的问题,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适当地称呼,切忌轻率地直呼姓名床号,与患者交往中应注意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清楚易懂,表现出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诚心,让患者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对于那些心理障碍较重的患者,还应该耐心进行疏导,做好病情的解释及暗示治疗,介绍同一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时解决患者的舒适问题、疼痛问题、睡眠障碍问题,维护老年人的个性,取得其信任,满足其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及康复护理。

4饮食护理指导

根据骨折患者的代谢与营养特点,护理人员应提供给患者合理的善食,原则上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的饮食。讲述情绪对饮食的影响,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精神放松,有助于调节消化功能,促进食欲。鼓励患者进含高钙的饮食,如奶类、豆制品、新鲜蔬菜、海带,并注意补充鱼虾类、蛋类、黑木耳、芝麻等含维生素D的食品。注意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保证食物的色香味俱佳。保持消化功能正常及大便通畅,最好每日排便1次,如有便秘,指导患者每日作腹部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3次,每次10分钟,作腹式呼吸每日4次。消除便秘,增加食欲,保证营养,促进康复。

5术后康复指导

手术当日:除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等护理外,患肢轻度抬高,并制动,麻醉清醒后就可指导患者双手对掌擦热后揉搓面部,并进行双上肢伸展运动,扩胸运动及深呼吸运动,咳嗽排痰运动,根据病情量力而行。手术次日:除做上述运动外,可以练习患肢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健肢的伸屈运动,根据病情、疼痛及疲劳程度,每日3~6次,每次10~20下,同时进行患肢的按摩,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预防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手术3日后:如患者一般情况好,疼痛有所减轻,可指导患者三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健肢的直腿抬高运动,方法同前。患肢的屈髋屈膝运动,要根据手术方法,征求手术医生的意见,来决定运动的开始时间和运动量。

康复中的注意事项:(1)老年人往往体质差而懒于活动,要多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对生活不能自理老年性痴呆的患者给予必要的帮助。(2)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3)锻炼过程中不要忽略患肢正确位置,要保证牵引及固定效果。(4)每次运动前后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如有异常应中止运动或减轻运动量。(5)基础护理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

6出院指导

(1)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定期复查,根据肌力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负重时间。(2)出院后仍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丰富的营养以促进骨愈合。(3)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不宜坐矮凳子,不盘腿坐,侧卧时两腿之间要放枕保护。(4)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5)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必要的卫生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再损伤。

参考文献:

[1]吴正荣.股骨头置换术的康复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1):17.

[2]夏咏梅.下肢保暖套在骨科牵引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6,2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