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幼儿全面发展十篇幼儿全面发展十篇

幼儿全面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5:32

幼儿全面发展篇1

关键词:身心健康自我保护全面发展

健康的身体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健康的大脑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健康的身体是健康心理的物质基础。因此,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并求发展,首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方面,现代幼儿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如果仍以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以过去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就不能体现现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教育出来的孩子也就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讨论在现代化发展的情况下全面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一代花朵。

1.增强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1.1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本文对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出了下列的方法措施:

(1)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是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

(2)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幼儿形成自我的意识。

幼儿园的环境应是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直观、形象而又综合的教育。

(3)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或被尖锐物扎伤等情况其实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引起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自我保护能力是紧密结合的。幼儿在形成良好习惯时,就自然而然的减少了伤害的发生。

(5)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技能。

生活能告诉幼儿很多事,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幼儿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告诉他们道理,远远强于在日常教学中的条条框框。

(6)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这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同时,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1.2加强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幼儿园新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那怎样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安全的保护和良好的发展呢?通过总结教育工作经验,得到了下列的一些结论。

老师和家长老是担心孩子这儿摔了,那儿碰了,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大包揽。因而导致幼儿胆小,自立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我们与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他们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不但减轻了我们负担,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能力。

早晨幼儿入园时就检查幼儿所带的物品,对于小针、弹球、小刀、珠子等要及时没收,并告诉幼儿这些玩起来是特别危险的。排查一切不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园的安全。

外出活动时,要求幼儿有秩序的排队行走,不推也不挤,上下楼梯更要注意,一步一步稳当的行走,出去后听本班老师的口令,不要走失自己;在玩大型玩具时,按老师的要求去玩,不攀登大型玩具,不抢着玩,做游戏是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要按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危险的动作,游戏活动结束后要立即归队。

入厕时,让他们按顺序分组排便,洗手,不玩水,不做危险动作,不推不挤小朋友。地面湿滑让幼儿慢慢行走,教师看护,确保幼儿的安全。

在下午离园时,家长没来不能离开座位,陌生人接不能走,更不能一个人独自跑出活动室,走时要向老师说“再见”。

幼儿只要了解了各种保护自己的方法,了解了这些安全规则,那么,幼儿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就容易多了。

2.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起步阶段,有个好的开始能减少孩子在以后生活过程中走的弯路。所以心理健康对幼儿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2.1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主要包括:

(1)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2)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

(3)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m向比较。

2.2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方面协调培养。

(1)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各科教学都有其各自的教学特点和严格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

(2)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措施。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3)渗透于家庭生活中

家庭是人生活及培养人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幼儿心理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家庭的作用,孩子的家庭的时间远长于在幼儿园的时间,这是心理教育的重要方面。

3结语

幼儿全面发展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如今社会大背景的推动下显得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顺承了社会需求对人才选拔的趋势,也突出了基础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发展、优质发展,促进幼儿基本能力的提高,是幼儿园所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幼儿园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它因其特殊性。它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教育的起点,下面我们就其“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与培养”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一、注意沟通倾听,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咿咿学语到顺口成章这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与幼儿的沟通中,教师应多给幼儿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们注意听,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不开心的事情等,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该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对一些自我封闭、心里有阴影或深受家庭影响的幼儿,教师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交谈,关注他们每天心理的波动变化,避开他们敏感的话题,敞开心扉,把他们真正地融入到集体中去。

二、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与人如何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幼儿园生活也是一个个体不断融入集体的过程,各种性格、各种类型的幼儿融合在一起,正是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才造就了集体的丰富多彩。幼儿之间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双方交往的语言、动作,更要留心的是幼儿之间情绪的变化和动作的发展。有些幼儿可能会因为某些同伴的一句话就与其起争执或动起手来,双方争执的焦点可能就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教师此时的引导很重要,要让幼儿明白,理解并改变幼儿交往的方式,懂得在社会中和平相处,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对一些性格腼腆、性格孤僻的幼儿教师要多创造交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交往的乐趣。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要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不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顺承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也是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

三、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想象、创造,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要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美在儿童的世界中没有固定的定义,正是因为他们好奇、他们童真,所以觉得好多东西都是美好的。一朵花放在耳边他们觉得美;一个蝴蝶结扎在头发上他们觉得美,自己的作品被教师评了一个大大的红花,他们觉得自信心十足……幼儿的世界被各种简单地美充斥着,他们觉得自己身在各种美的事物中自己也是十分美的,做事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对艺术领域中的美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和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知道互相比“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与机会,例如,在美工课《秋天的色彩》这一课中,我鼓励孩子想象秋天的落叶怎样画会更美,秋天的天空怎样涂色会更加真实,幼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使画面变得更加真实、完美。所以,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机会给幼儿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在自我发现与自我总结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带领幼儿亲近自然,贴近生活,让他们置身其中去领略美也有利于孩子们更加有深度地去挖掘美,感受艺术的魅力和精华。

总之,幼儿阶段是各种能力不断发展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发展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趋势,而作为教育起点――幼儿教育,把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已是势在必行,打造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和开放式教育将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幼儿园教育也会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开辟一方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幼儿全面发展篇3

考察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所谓“特色”幼儿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色”大多表现为培养儿童所谓的某方面“特长”,诸如“体育特色”“艺术特色”“科学特色”“英语特色”“双语特色”“国学特色”等名目繁多的“特色课程”,还有的甚至称为“特色环境教育”“特色课程教育”“超常教育”。在这些所谓的“特色”招牌的背后隐藏着的往往是经济追求、家长迎合、幼儿园利益等成人世界的功利目的,失却的则是幼儿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教育本真。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所谓“特色”幼儿园还被看作是优质幼儿园,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我看来,一所幼儿园只要能够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能够为儿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它就不失为一所优质的幼儿园。如果一定要以“特色”来界定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对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内涵加以界定,然后才来对现实的幼儿园特色教育进行评判,以确保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有正确的价值追求。

依据现有的关于特色教育的理论,特色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点,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教育模式。幼儿园特色教育应建立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的优质化基础上,这种优质化要能为幼儿的发展奠定稳定的、扎实的基础,并能得到幼儿园教职工、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可。因而,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是幼儿园在办园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积累形成的,是其办学理念、教育管理、教学行为、教学风格等方面独具特点的、持久稳定的、被社会公众认可的品质,且自然而然成为一种园所文化。

幼儿园教育具有全面性、启蒙性的特点。启蒙性的教育必然是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在这种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地展现自己潜在的精神和能力。因此,任何试图把儿童的“百种语言”“特色化”为某一种“语言”的教育行为都是违反幼儿教育启蒙性特点的,任何偏离儿童全面均衡发展的“深挖”和“加速”的所谓特色教育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反对的,因为这样的教育无视儿童的本真,背离教育的本质。

幼儿全面发展篇4

关键词:戏剧表演活动;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以舞台表演为中心任务,同时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方面的艺术因素,通过直观的舞台形象,配合多样的舞台表演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戏剧表演活动作为一种特色表演活动,它还是一种根据教师自编或成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引入剧场的概念和规则而展开的活动。幼儿园戏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幼儿戏剧的经验,其中根据幼儿已有的发展基础,教师能够融合戏剧、艺术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综合教育活动。本文根据戏剧表演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进而探索出戏剧表演活动不同的开展方式,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一、戏剧表演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戏剧表演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相符

我国相关文件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应相互渗透,提高教育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社会发展进步也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幼儿园教育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满足幼儿全面发展需求。艺术表演活动属于综合性艺术形式,艺术表演活动可以直观方式对幼儿的审美、认知、情感、个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我国现阶段针对幼儿开展戏剧表演活动教育极少,但是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将戏剧表演活动融入幼儿园教育内,并以立法形式保证戏剧表演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并取得显著效果。国外已有成功经验表明戏剧表演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相符。

(二)戏剧表演教育资源丰富

戏剧表演活动不仅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戏剧表演教育资源也极为丰富,为戏剧表演活动的实际运用提供了客观要求。戏剧表演活动形式丰富,包括歌、舞、画、图等多种形式,且不同活动形式之间的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强,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要求。

(三)与幼儿身心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宜

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认识水平不高,审美感知和一般感知能力处于未分化状态,感知能力具有整体性且笼统的特点。而喜剧表演的综合性特点与幼儿的感知能力特点相符,幼儿可从整体上对喜剧表演活动产生初步认识,有助于教师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相同的情感与内容,让幼儿喜剧表演活动潜移默化,在无意中接受熏陶和陶冶。

二、戏剧表演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在戏剧表演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表现能力

南京师范大学的许卓娅教授曾说:“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幼儿工作者首先应当将儿童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必须强调儿童发展的主动性以及主体地位。幼儿园的一线工作者必须相信幼儿:儿童自身所蕴含的丰富审美刺激,能够帮助其建立对于世界的认知,并帮助儿童主动地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信息。儿童在幼儿园中主动探索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能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最终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并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例如,一些来自绘本、动画片、电影、舞台剧或者电视的经典儿童故事,经过改编后形成剧本,能够强化幼儿的动作、言语、表情表现,并且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极具趣味,且逻辑结构简单,如《拔萝卜》这个故事,由于孩子小班时已接触过,戏剧表演中可将重点放在引导幼儿编创角色的出场动作,如孩子们创编出:“老公公的背有点驼的,走起路来慢慢的,一只手还拄着拐杖!小姑娘很活泼,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唱着歌……”孩子在创编过程中又体验到了故事表演的另一种乐趣,言语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在戏剧表演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教师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主动、有意识地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艺术教育环境,通过组织艺术教育活动,结合艺术教育工作的反馈,进而对幼儿艺术教育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并理解儿童可能会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偏颇和失误,尽量避免用成人化的主观想法去片面设定幼儿的艺术教育形式。如进行戏剧表演活动,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戏剧表演游戏来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在现代美学与艺术实践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今天,艺术形式与游戏相结合,受到美学家和艺术家、教育家的共同关注,因此,在戏剧表演活动中融入游戏的形式,能够释放幼儿的负面情绪,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观的心理情绪。通过结合一定的艺术实践活动,还能够增强幼儿对戏剧表演艺术的认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例如,童话剧《小熊请客》,教师让学生表演该童话剧。故事表演完成后,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小熊请客》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评价故事中的狐狸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学生回答道:“它很伤心,没有朋友,被打跑了。”然后继续提问:“被打跑后,这只狐狸会怎么想呢?它想做一只好狐狸吗?”待学生自行猜想后,教师进而播放《新小熊请客》视频,再让学生对比《小熊请客》和《新小熊请客》中的变化,“狐狸变好后它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学生看完视频后模仿狐狸说的话:“我再也不好吃懒做,再也不欺负你们了,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然后问学生:“其他小动物听到狐狸的话后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道:“小动物都原谅了狐狸。”通过这个童话剧表演,让学生了解到不能做一个好吃懒做、欺负同学的学生。并且通过表演旧版和新版《小熊请客》,让学生体会变好的狐狸如何帮助小熊收拾房间,以及体会与同伴唱歌、跳舞时的开心。孩子们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使孩子们的社会性得到了自然的发展。

(三)在戏剧表演中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容易造成幼儿过多的心理负担,如语文课程、音乐课程、外语课程方面的压力,因此在教学中添加戏剧表演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让幼儿充当演员,并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爱创作、爱自由的天性。大量研究显示,游戏在促进儿童创造力思维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创造力的最主要部分,因而艺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戏剧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幼儿最容易接受的表演活动,让幼儿获得表演满足感,从中获取快乐。同时艺术表演活动需要通过模仿和想象进行创造性表演活动,戏剧表演可让学生亲身参与,且戏剧表演的趣味性可调动幼儿的兴趣。在表演中,幼儿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在戏剧故事的引导下展开想象和联想,逐渐提升幼儿的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

例如《小蜻蜓》戏剧表演,虽然该戏剧内容简单,但是可以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编出更多的舞蹈动作,如一些幼儿模仿小蜻蜓飞翔动作,变换不同的飞行动作和方向。而舞蹈动作也是幼儿的兴趣点之一,幼儿格外投入。又如,部分幼儿扮演动物时喜欢夸大一些话剧中不存在的动作,这也是幼儿再创作的具体表现。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戏剧表演为幼儿发挥想象力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也是对幼儿大胆发挥想象的鼓励。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儿童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1995(02).

[2]许卓娅.论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4(05).

[3]朱美华.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J].学前教育,1994(05).

[4]许卓娅.在美国旁观儿童教育[J].山东教育,1999(15).

[5]侯莉敏.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6]许卓娅.课程是一种社会协作活动[J].早期教育,2004(03).

幼儿全面发展篇5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民间游戏作为当前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发展;价值意义

民间游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当前游戏活动中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一、民间游戏对幼儿生理方面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影响。

首先,民间体育游戏多是在户外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环境中的新鲜空气中有充足的负离子和氧气,能促进幼儿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功能得以提高,从而增强免疫力;空气的湿度、温度及压力与流动对幼儿产生刺激,有效强身健体;阳光的照射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紫外线和红外线有很好天然杀菌作用,并可以促使骨骼正常生长,预防佝偻病的产生。

其次,民间体育游戏种类多种多样,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有利作用。如“冰糕化了”、“贴锅饼”“老鹰抓小鸡”等属于身体活动的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奔跑的能力,增加心肌收缩力,促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跳房子”、“抓子儿”、“操绳儿”等可以促进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促进大肌肉的运动机能发展。“踩高跷”、“溜冰”等能有效训练幼儿的保持平衡的能力。这些民间体育活动弥补了室内活动的不足,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和运动技巧技能得到锻炼,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发育。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幼儿肢体动作的发展,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增强体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再次,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使体能大量,食欲增加,促进了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由于民间体育游戏多是练习跳跃和奔跑等基本动作的游戏,且幼儿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来转移到室外,幼儿活动范围宽阔,运动量增加,大量消耗幼儿的体能,使机体产生饥饿感,促使食物充分的消化吸收,进而促进幼儿消化系统的良好发育。

民间游戏是增强幼儿体质的重要手段,在幼儿游戏场地逐渐转向室内的现状下,民间游戏在幼儿生理成长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

二、民间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意义。

第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民间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认知能力都在积极地活动。幼儿的认知能力在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民间游戏总是从某些方面反映了现实生活,幼儿在游戏中广泛而充分的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和巩固了幼儿的知识。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些民间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各种材料和玩具,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发展幼儿感觉器官。如“打陀螺”“丢沙包”等游戏需要幼儿敏锐的观察保持陀螺的旋转和及时做好接住沙包的准备。这有利于幼儿视觉功能的发展,并要求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民间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随意记忆能力。有研究表明幼儿在游戏中所进行的积极记忆,在记忆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好于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的效果。如“过家家”这一角色扮演游戏,幼儿必须根据游戏的需要积极地注意一些物品的名字甚至物品的“价格”,这比通过单纯的在教学活动的灌输效果更具优势。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处于具体思维阶段,只能简单理解事物之间的表面的直接的关系。在“过家家”中幼儿由于要扮演别人,就需要把自己当作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看问题。这种游戏的开展使幼儿自然的学会转变角度看问题,潜移默化中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和幼儿自我中心。且民间游戏多来自生活经验,幼儿可以通过其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好准备。

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凡游戏必然包含想象,如果幼儿在游戏中一板一眼按照成人规定,那么游戏也就毫无乐趣了。很多民间游戏需要幼儿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如“过家家”中,幼儿必须有把一种事物想象成另一种事物的能力,这样才会找到游戏的乐趣。又如“滚铁环”的游戏,幼儿把铁环想象成奔跑的汽车与同伴比赛,就会增添另一种乐趣。幼儿通过想象得到意外乐趣,在游戏中的想象就会更具目的性,更具丰富性。民间游戏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此外民间游戏还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大多民间游戏开展之前,往往需要幼儿之间进行有关游戏的情节内容的交流,且一些民间游戏有歌谣助唱,如“跳皮筋”“拍手背”歌谣,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二,民间游戏对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民间游戏能培养幼儿多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及行为品质。游戏对幼儿没有外在强加目的,但幼儿为了让游戏得以顺利开展就必须约束自己,这有利于幼儿行为的目的性和坚持性的培养。有竞技因素的民间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竞争的品质。

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社会交往机会。幼儿进行民间游戏,就要与其他幼儿发生联系,在过程中幼儿逐渐了解自己和他人,幼儿作为游戏中的集体成员,要学会相互适应,学习与掌握协商合作的社会技能,以达到集体游戏的目的。

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个性良好发展。如今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致使一些不良习惯,游戏中幼儿为使自己被同伴接受,就会自觉控制个性缺点。家长和教师可利用民间游戏的这些优势对幼儿进行针对性教育。此外,幼儿在民间游戏的开展和材料制作时能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有意无意进行各种探索尝试,为个体自我发展提供机会。

幼儿全面发展篇6

"大自然是我们的生活教育"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教学原则。如何促进农村幼儿全面发展呢?

1.依托农村自然环境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新一代的农村幼儿家长大多受过一定的教育,对幼儿教育比较重视,他们不惜花钱去买玩具、图书,对幼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但是,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大自然。孩子一从幼儿园回来,就"关"在自家的院子里,成了"笼中之鸟"。我在本班幼儿中做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回家后,在家看看电视,玩玩积木或自由活动占百分之九十。家长有时带他们去野外活动的占百分之十。他们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却很少有机会与大自然亲近。各种庄稼苗都认不清。长此下去,这些孩子对土地、对自然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薄。

随着农村水平的提高,家长卫生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能在大自然中自由地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的温暖,不能在草地上尽情的打滚,不能任意玩泥巴,夏天都不能赤着脚在草地上行走。孩子每向前迈一步,家长总是按着自己的意识百般阻止。逐渐地孩子形成了个性孤僻,懦弱胆小等不良品质。从而各种方面的兴趣爱好都被扼杀掉了。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首先,都是从接触事物,感知万物开始的。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做老师的要把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使幼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农村具有自然环境的优势

农村具有那些自然环境的优势呢?

2.1农村有许多乡土材料。如:泥土、沙子、石子、果实、树叶,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即容易收集,又很安全,利用这些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2.2农村的孩子都有自家的田地,那里不仅有萝卜、瓜类、豆类等,而且有玉米、高粱等各种庄稼。孩子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那里孩子可以看见种子的发芽,瓜类怎样长蔓。在劳动中可以学到许多幼儿园里、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2.3农村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动物。鸡、鸭、鹅、狗等小动物随处可见。孩子和小动物亲近的过程是他们认识各种动物,了解各种动物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惯和特殊本领的重要途径。

3.依托农村自然环境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方法

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这是客观存在的。然而,依托这种优势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可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与方法。

3.1依托自然物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玩沙石、水、泥土等自然物,幼儿可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幼儿可以通过触摸、摆弄等活动,可锻炼双手的灵巧性。田野、树林是幼儿游戏的理想场所。春天,带孩子们去踏青,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小草含生机,松软的泥土湿润的甜丝的春的气息。同时,让幼儿在树林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寻找春天的秘密,呼吸新鲜空气。夏天,用绳子和木块在树中间做简易的秋千,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秋天,让幼儿在田野、树林里练习爬、跳、钻基本动作。冬天,在树林里利用树干的阻挡作用进行追逐嬉戏,提高幼儿动作灵敏度。还有在野外堆雪人、打雪仗,活动量和运动密度大于园内。

3.2组织有农村特色的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根据农村的特点,对幼儿身边生活进行提炼,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科学教育活动。如:在认识蚂蚁时,先让幼儿观察蚂蚁的活动过程,在蚂蚁活动的周围撒些饼干屑,很快蚂蚁就会发现,成群来搬运,搬回家。通过观察,幼儿们了解了蚂蚁是用头上的触角相互碰撞来传递信息,这是它们"说话"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孩子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全面发展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育教学方法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幼儿最喜欢游戏,“游戏”是一个古老的名词,是儿童生活中极其普遍的现象。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它进行过深入研究。综观各种论述,尽管学术观点千差万别,但人们都充分地肯定了年幼儿童的很多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喜欢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

目前,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要办好幼儿园必须进行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效益,其中必须重视游戏教育,探索开展幼儿游戏的规律,提高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促使幼儿游戏这一教育手段充分发挥教育作用,使幼儿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发展。

一、游戏的教育作用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在游戏中走着、跑着、跳着,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样就使他们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大脑机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

2.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和想象,初步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回忆以前获得的知识,运用玩具和材料重拾对一些事物的印象。例如,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或印象,共同商量如何搭动物园,以及讨论动物园的动物吃什么,等等。这样,他们就从中获得了知识。在游戏中,幼儿还会动脑、动手、运用材料制作简单的玩具。例如,利用海绵边角料切成各种几何形体,把两个空的针盒用色纸糊好,制成长方形“纸盒积木”,用凹形积木当电话,等等,以解决他们游戏中所需要的玩具问题。这不仅可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同时可初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中,幼儿需要用语言进行交往,他们要同小朋友,有时还要同玩具讲话,这就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3.游戏能使幼儿受到品德教育。在游戏中,幼儿团结友爱地在一起玩,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反映成人的一些活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和劳动态度,学习成人良好的品德行为。这样就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通过“公共汽车”游戏,就使他们懂得了很多道理,如:乘客应当遵守公共秩序,排队上车;售票员应当关心乘客,乘车旅客应当互相帮助,让座给老年人及抱娃娃的妈妈,等等。这样,无形中就使幼儿受到了新思想、新风尚和尊老爱幼高尚品德的熏陶。

二、指导幼儿游戏

1.通过游戏发展幼儿体育

由于幼儿的机体对运动的需求,可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可使幼儿生活丰富、性格活泼、情绪乐观、精神焕发、身体各部分充分活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加快新陈代谢,锻炼肌肉骨骼,发展基本动作。游戏是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游戏成了发展幼儿体育的有力手段。如训练孩子向上跳,让孩子做“海狮顶球”的游戏,孩子头戴海狮头饰,向上跳去顶大彩球。如“小熊滚球”的游戏,孩子戴着“小熊”头饰,推着大彩球。走过用彩色空心积木搭的桥。如练习平衡时,用两只小水桶装一点水,让孩子挑水,孩子挑得起劲,达到了练习平衡力的目的。

2.通过游戏发展幼儿智育

游戏能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生活,同时在游戏中反映自己的认识,幼儿在认识和反映过程中发展了智力。如利用游戏形式指导幼儿的分类活动。在晨间活动时创造“商场”环境,让幼儿边玩边按用途把许多物品分开来。在游戏中知道积木、汽车、橡皮泥是玩的;小碗、小勺、盘子是娃娃吃饭用的;糖里、饼干、水果、蔬菜是吃的。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巩固了已有知识,培养了分类能力。同时,提供珠子、几何图形等,创造“串珠子”和“做门帘”的环境,引导幼儿为商场里各个门装饰门帘,启发幼儿根据珠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的不同,有顺序地串起来,就会很好看。“门帘”也可用不同颜色、大小的几何图形来装饰。由于此活动带有游戏性,又是幼儿一边动手、一边动脑的操作活动。所以幼儿都能全身心地投入,愉快地进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分类活动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行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培养幼儿品质必须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

(1)在游戏中学习遵守任何规则

实践证明,采用常规教育游戏化的做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通过“猫妈妈和小猫”游戏,教小班幼儿学会轻轻进入房间午睡;以“娃娃找朋友”游戏,学习独立睡觉,躺下就能安静闭眼了;以“玩具找家”游戏,学习正确收拾玩具,并放在固定的地方;再如“小客人”游戏,学习懂礼貌,运用礼貌语言。

(2)在游戏中学习劳动

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对成人劳动的兴趣和尊敬成人,可以培养劳动所必需的品德,并使幼儿获得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小班幼儿最喜欢“娃娃家”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加入许多劳动动作,给娃娃穿衣、做饭菜、洗碗、打扫卫生等,游戏对幼儿来说既是娱乐活动,又是一种劳动活动,在游戏中劳动,在劳动中游戏。

(3)通过游戏发展美育

幼儿全面发展篇8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活动是相对游戏活动而言,是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也有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区域游戏,因此,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都可称为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区域学习。

1.课堂活动

1.1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全班孩子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儿童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促进所有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学会适当地约束自己,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很有帮助。集体活动的缺点也在于此,那就是在同一时间,全班孩子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差异。集体活动常常被看作是灌输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对集体活动的曲解。集体活动也可以采用启发、诱导、让幼儿主动尝试等教学方法,那么如何组织好集体教育活动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教”。

(1)确定活动的重点、难点及目标。如果教师事先充分分析教材,确定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实施中就会游刃有余,较好地达到目标。

(2)确定活动材料的性质、材料多少、材料何时出示。这些看似细小的环节,也能影响活动的效果。

(3)确定教学活动的形式,确定幼儿座位的摆放,是围成半圆还是让幼儿坐在桌边,或坐在地板上。这些措施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气氛。

(4)确定教学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如角色扮演、言语提示、提供材料、幼儿操作、幼儿游戏、言语强化等。

其次,要深入研究“学”。

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让幼儿学习,也就是“学法”。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研究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学法”就是研究幼儿的学习规律。

(1)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一般来说,学习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一学科领域内容可能涵盖多个学习内容,或认知与情感相结合,或认知与动作相结合,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充分分析学习内容的特点,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2)分析、了解幼儿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存在儿童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会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

①注意某些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特别是数学,因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学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②新知识必须适合幼儿的学习能力,适应幼儿原有的认识结构。

③预知幼儿学习新知识将可能面临的困难,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准备。

④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准备难易不同的问题、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3)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通过自我发展的活动学习概念,需要将感觉、运动系统和直接经验融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具体形象的范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幼儿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应在教育活动中逐渐增加抽象、概括的学习内容。

(4)分析、了解影响幼儿学习的各种内在因素,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内在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表扬的话,有趣的活动内容,一朵奖励的小红花,取得成功的自豪感,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幼儿学习的内在因素。

最后,要深入研究“教材”。教材是活动的内容,是教育活动的中介。教材必须适合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教什么内容,程度深浅,要符合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并最大限度地引起不平衡,使幼儿产生同化或顺应活动,使幼儿扩大原有知识结构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1)分析教材、修改教材。不唯专家、不唯教材,对每个教材中的活动设计都根据本班情况进行修改。

(2)将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教材中。

(3)从幼儿生活、经验中寻找教材。幼儿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那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可以不受教科书的束缚。随着社会生活和季节的变化,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有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蕴含丰富教育价值的“教材”。有些许多教育内容是适于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首先,健康领域的有关的安全、卫生等常识;社会领域中有关社会的观念、行为规范、活动的规则,必需的社会知识或概念;某些技能的传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如古代的诗歌、童话等。其次,幼儿都感兴趣的内容,或不需要幼儿探索、个别化学习的内容,如讲故事,学唱歌曲、体育游戏等均可以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当然,这些内容也可以以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进行,只是效益不如集体活动。

1.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两组或三组,每组由教师带领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活动结束后,各小组再交换。分组教学能够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的情况,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每个孩子,事实上小组活动只是小型化的集体活动。小组教学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一样,要注意“教法”、“学法”、“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空间上要避免相互影响。两个小组要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如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卧室,或者一组在教室,另一组在美术活动室或电脑活动室等。

其次,如果小组活动是要交换的,两小组活动的内容要避免重复,既两组内容不能有先后之分。如一组是认识“蝴蝶”,了解蝴蝶的特征和习性,另一组是手工制作蝴蝶,事实上,第二组活动的开展要有第一组活动的基础,教师会在指导幼儿制作时就引导他们了解蝴蝶的特征,但在交换小组后,这一组还要进行认识活动,对这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是重复的,学习的内容对他们来说缺少挑战性和新颖性。

第三,确保小组活动的正常交换,使每个孩子能获得同等的学习机会。

小组活动主要有三种运用。第一种是分成两组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适合分组,这类小组活动也可以在活动区中进行,如一组是计算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益智区进行活动,一组是语言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在语言区进行活动。

第二种方式是集体活动之后的分组,如数学活动“10的加减”,教师先进行集体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分合,然后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设置3~4组不同的操作内容,幼儿分组操作。又如,手工活动“美丽的瓶子”,教师先引导孩子欣赏各种美丽的花瓶,激发孩子创作的欲望,然后让幼儿自选操作的内容,有印染花瓶,有用颜料装饰废旧瓶子,有用纸浆制作花瓶等不同内容。

第三种方式,是幼儿分组到功能室的教学活动,由于空间和指导的方便,一般功能室活动需要分组进行,如在同一个时间段,一个班的孩子可以分成两组,一组美术活动室,进行美术活动,一组在科学发现室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或者一组在教室活动,一组在某个功能室活动。教学内容放在功能室进行能够充分利用功能室的条件,节省教师准备材料的时间,由于空间大,更有利于幼儿活动。而有些在功能室进行的幼儿自选活动,则属于游戏活动。

2.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随着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如何运用电脑媒体优化教学活动,已成为当前幼教领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改革幼儿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幼儿园教育现代化进程都有着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幼儿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传统方法难以讲清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过程更具深刻性。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它将教育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幼儿的感觉器官,使幼儿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下不满足已有思维成果,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并渴望以一种发展的多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多方面提高幼儿的素质。

2.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对电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对课件中的声音、画面、尤其是动画都非常喜欢,都积极上来操作。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交互的特性,在各类知识与幼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颖、趣味和色彩鲜艳的画面等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关键所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景,因此非常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

2.2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中有助于创设情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思维。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等特点,不仅能为幼儿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感性场景,从而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而且能够创造出崭新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景象,培养幼儿的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异常活跃。在以上的案例中,幼儿正是因为对课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愿意积极地思考并回答问题,如老师提问“诗歌里有些什么家”时,许多幼儿立刻结合刚欣赏的课件画面积极回答有天空、有草地、有幼儿园等等,而且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看动画,将思维的触角广泛延伸,展开想象,如请幼儿创编诗歌时,有的幼儿通过思考、讨论、操作等仿编出“绿绿的草地是小鸡的家”、“清清的河水是螃蟹的家”等诗句,幼儿都充分发挥了想象,思维异常活跃。运用多媒体引导幼儿多向思维,使思维的空间广阔,思路流畅。

2.3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增加教育活动的信息容量,开阔幼儿的眼界。

多媒体计算机的图像、声音和色彩的巧妙运用,容易纠正幼儿好动、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使其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强化了观察、注意、理解及记忆的能力,也缩短了认知事物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准备和提供大容量的信息,供幼儿观察和思考。例如要幼儿创编诗歌,我就在课件中增加了很多诗歌内容以外的动物、物品等。这样,幼儿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不仅扩大了幼儿认知的信息容量,而且扩大了幼儿的认知视野。

3.体态语言的灵活运用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人们运用身体姿态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包括眼睛、表情、手势等几个方面。曾有人形象地描述:“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用惩罚”。这里道出了教师体态语言的重要性。的确,有时候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形象的手势,胜似千言万语。尤其是教育活动,运用好体态语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如何运用体态语言呢?

3.1巧妙地运用诱导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来。目光中既可产生批评的作用、赞扬的作用、启发的作用,也可表示鼓励、关心和提醒,还能给人以理解、力量和愉悦。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环视每个孩子,使他们都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使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备受关注,以便于积极地启迪他们的思维。比如:当你的故事正讲在精彩之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有个别孩子小声说话、搞小动作,那么,你投以一个严肃、制止的目光,比大声呵斥更起作用。这样,既可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又不影响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当你的课堂上,那些性格内向、胆小怯懦的孩子羞于举手发言时,你投一个赞许、鼓励的目光,将使其精神振作、思维活跃。

3.2灵活地运用面部表情。

在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中,面部表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面部。孩子首先关注的是你的面部表情,你的微笑将使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从而自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去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应该注重面部表情的运用。马卡连柯说的好,教育的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不可能做好教师。例如:在故事《狼和小羊》中:大灰狼出现,要吃掉小羊时,教师用横眉冷对、面色铁青来表现狼凶狠残暴的表情;而当小羊哀声哭泣,请求大灰狼放掉自己时,教师用面容哀凄,眉目低垂,表现出小羊忧虑、痛苦的表情;当小狗、小猫、小马、大象帮助小羊赶跑大灰狼时,教师用笑容满面,眉飞色舞,表现出大家高兴、欢喜的表情。这样,不仅使《小羊和狼》这一故事深深地留在了孩子们的脑海里,而且也使孩子们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反之,如果教师整日扳着脸,不苟言笑,只会使孩子们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进而造成教育的失败。可见,灵活地运用面部表情,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适时地运用手势动作。

幼儿全面发展篇9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53-01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而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不同孩子的发展。孩子成长的好坏、健康与否,直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1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1.1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幼儿缺乏自我

不同的家长对教育的理念都是不用,有些家长比较注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他们会要求孩子学习更多课外的知识,包括乐器、舞蹈、英语等,他们会觉得孩子学的越多,就能比别的孩子更优秀,还有些家长是看见别人都在学习,就盲目的为自己孩子报了很多课程。作为家长根本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只认为孩子应该要做这些,这就是家长一贯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没有判断的能力,所以家长就理所当然地帮孩子来决定各种事情,其实从另一面来看是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随心所欲的玩,不想被束缚和压制。

1.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幼儿专制、霸道

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我们的家庭结构大都以独生子女为主,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吃饭、睡觉都由大人一手包办,孩子只要张个嘴就什么都有了。家长觉得给孩子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其实恰恰相反,家长越是溺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毒害”。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对我言听计从,等到长大以后就会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

1.3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幼儿极端、缺乏安全的心理

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也就是家长为幼儿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比如现在家庭都为孩子买各种好的、大的房子,在装修方面更是豪华,让孩子整天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显得比较娇贵,吃不得一点苦,直接导致的就是看不起穷苦人家,总认为自己很好,很强大。但有一天当受到一点风吹雨打时,他们脆弱的内心就会受到很沉重的伤害,他们会选择逃避,甚至当他们内心的情感、伤害得不到宣泄时,更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除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也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幼儿能不能健康的成长,主要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健康、阳光的心理,而这些影响幼儿心理的因素大多来自家庭。试问一个整天生活在吵架、暴力环境中的孩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完全健康的心理呢,因为他每天耳濡目染的就是争吵,他会愤怒,心理会扭曲,久而久之也就潜移默化了这些行为,当他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不和谐事情时,他就会像父母一样用争吵和暴力来解决,其实也就说明了幼儿缺乏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残缺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对幼儿也是一种伤害,其中以离异家庭居多,家庭的离异对孩子是直接的伤害,不管缺少的是父亲还是母亲,幼儿的人生已经不完整,比如缺少的是母亲的话,这个孩子的成长会缺失母爱,正所谓母爱如水,母亲能给孩子无限的关怀和爱,她教会孩子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别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而父爱如山,父亲给孩子的感觉就是坚强、勇气,是一种正面的能量。所以说母亲、父亲缺一不可。

2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2.1育理念

在教育孩子方面全家人应该坚持一致性和统一性,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孩子小时候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对孩子是过多、过度的宠爱,就算孩子犯错了,爷爷奶奶也不会责怪孩子,而是息事宁人。而有些父母就觉得应该要严格批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但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就会跑出来“解救”自己的孙子、女,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大,越来越没有礼貌,他们会觉得有爷爷奶奶撑腰,就什么也不怕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大大害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两代人之间必须统一想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应该在父母一边,支持父母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做错了,就应该要改正,通过两代人共同的教育,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2.2树立模仿榜样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而大多数的家长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幼儿园老师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人物,把一切责任都归于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作为家长的重要性。家长某个不经意的动作、言行举止,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形象,如善待长辈,和善交往,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长此如此,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去做这些事情,这也就能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2.3注重全面发展

幼儿全面发展篇10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每位教师也确实亲身体会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幼儿期,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性强、依恋情感深,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幼教机构所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的成败也成为了幼教机构教育质量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在充分发挥正规教育主导地位的同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使幼儿能够全面、健康成长。

一、以家长为桥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以良好的感情交流,促进家园教育的配合一致

家园教育从沟通开始,家长会是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手段之一。家长会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进餐情况,并要求家长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变化,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互相商讨。在教育上取得共识,从而共商教育策略,协同进行教育。家长会是与家长的一次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家长有一种民主、真诚、接纳、欢迎、敞亮的态度和意识,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二、借助幼儿园常规活动,让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活动等“窗口”,掌握幼儿教育的一些方法,学会正确评价孩子

家长开放活动是幼儿园对家长实行的开放日制度,它能使家长具体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观看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学习教师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家长能用科学的眼光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在每次活动前夕,笔者都用板报形式告诉家长这次活动的着眼点和如何观察。让家长看看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是否有进步(包括学习用品的放置、独立操作的习惯、时间观念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以及与小朋友的交往合作能力。使家长开放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为孩子创造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爱心,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自信心是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计。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自信心的培养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和睦、融洽温暖、公正民主、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尽可能地让班中的孩子自由成长。

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胆子很小,和在家里的表现不一样,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这些孩子进行了仔细地观察,让他们在班内轮流当值日生小组长,协助老师负责班内教学游戏和餐前餐后的整理工作,并经常表扬,使树立自信心。

四、从小处入手,本着做精做细的宗旨,利用家访活动,以转变家长的观念为切口,配合家长做好特殊孩子的教育工作

班级中有情况有些特殊的孩子。比如,高思姣小朋友从小体弱多病,小便失禁;杨世琦、卢佳欣比较任性娇气且自理能力差,有一定的自卑感。面对这些孩子,笔者主动进行家访或谈话,共同协商寻找适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最有效的教育。同时,有意识地提高他们在孩子们中的地位,经常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们,让孩子们都看到他们的进步,都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现在,这些孩子在不同的水平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五、在教室的环境创设中,充分考虑家长的需要,为家长提供机会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