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态安全的特点十篇生态安全的特点十篇

生态安全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5:34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1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推进暨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现场会精神,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推进和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刚才,我们看了县长途客运公司和县交警大队指挥中心两个点,县政府及市交通、安监、公安等部门分别作了工作交流,我认为讲得都很好。特别是县政府介绍了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我觉得非常不容易。县地处省际交界区域,省道、国道交错,辖区的17省道车流量是全省最大的路段之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势非常严峻。县政府从预防重特大事故实际出发,整合各种资源,建成了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并充分发挥作用,全县384辆重点车辆今年只发生了9起轻微事故,无人员伤亡,这与之前每月发生10余起交通事故相比成效明显。县在推进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方面起步早、措施实、成效好,在全省现场会上受到表扬,并在会上印发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可以说,县的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建设为全市安全实时监管工作创新提供了一个样板。我认为县的做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党政重视,态度积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强警和科技管理,按照“政府牵头、企业建设、多方共享”的原则,积极推进重点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建设,截至去年底,全县所有重点车辆基本形成了以GpS功能为基础,不同车辆加装不同动态监控模式的动态监管联动平台。目前,该县重点车辆动态监管体系已实现多方共享,企业、交通、交警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实现联动管控,公安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实时监控重点车辆运行状态,随时发现事故安全隐患。二是实时监管,预防在先。为了加强重点车辆的动态管理监管,提升安全预警能力,该县成立了安全巡查队伍,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对重点客运车辆实现“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巡查,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远程预警系统提醒驾驶员,并通过路面执勤交警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配合密切,合力明显。重点车辆的动态管理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交通、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实现了对动态监管系统的平台整合和信息资源共享,并依据各自职责,实施联合管理,形成监管合力。值得一提的是,运输企业在平台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积极性,并将其列入日常管理的一项有效手段。四是完善机制,保障运行。通过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将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和运行、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实效纳入各职能部门“平安综治”考核内容,从制度上确保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建设及运行取得实效。县的以上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下面,我就全市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推进和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安全隐患整治和开展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7月份以后,全国、全省范围内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国范围共发生3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且均涉及客车。我省7月份以来,接连发生4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7月21日甬台温高速发生1起死亡9人的事故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除肇事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法制意识较弱外,也暴露出安全监管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截止8月20日,我市共发生上报道路交通事故389起、同比下降2.99%,死亡127人、同比下降4.51%,受伤391人、同比上升2.62%,直接经济损失142.3万元、同比下降10.42%,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高发,今年我市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3起,死亡14人。已达到了省政府给我市下达的全年控制指标。而我市地理位置特殊,事故危险路段存量大,共有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1766.01公里,“十一五”期间已实施完善安全设施路段887.2公里,还有878.81公里没有安全设施。再加上城乡营运客车、校车和危化品运输车发生事故的风险几率较高,在接下去的四个多月时间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各地各部门要从保民生、保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树立抓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就是抓稳定、惠民生的思想。开展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部署,更是扭转当前严峻安全生产形势的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上来,真正将隐患排查整治和动态监管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克服麻痹松懈、疲劳厌战的情绪,防止出现敷衍塞责、形式主义等问题。二是树立抓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就是抓群死群伤事故预防的思想。据公安部门统计,近年来,群死群伤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客运车辆占相当高的比例。今年全国发生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2起,其中涉及营运客车共10起,占83.33%。三是树立抓安全事故隐患整治必须抓违法行为治理的思想。要把事故压下来,必须把重点车辆监管好。从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分析,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从全市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今年因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发生事故219起,死亡80人,分别占总数的72.25%和78.43%。所以说,查处并纠正一起交通违法行为,就是消除了一起潜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抓隐患整治必须始终保持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严禁未经处理随意消除违法记录。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交通安全隐患整治措施

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对省、市挂牌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实行“倒逼”机制,确保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一是要结合实际、把握重点。今天会议明确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安排、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系统、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同时,也要督促各重点企业及时制定具体的方案和计划。工作方案要抓住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突出本系统行业、本地或本企业的特色,任务目标要更明确,手段要更具体,工作方式方法要更符合实际。

二是要摸清底数、不留死角。这次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涵盖全市所有的道路、客运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和学校,排查内容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还包括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营运驾驶人的多次违法未处理情况。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摸清本地区、本行业的底数,建立健全台帐资料,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切实保证覆盖面达到100%。

三是要分类治理、有序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等特点。要认真梳理,分门别类建立健全工作台帐,分清轻重缓急,制定科学的整治计划。对省、市级事故“黑点”和这次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要明确整改期限,落实整改资金和整改责任人。对能及时整改到位的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到位;对一时无法完成整改的隐患,要落实整改措施、责任、时间、保障以及预案等。要把重点交通违法和多次违法未处理的情况作为隐患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要督促专业运输企业及时接受交通违法处罚,力争“两客一危”车辆交通违法处罚到位率达100%,坚决消除客运及危化品运输环节的安全隐患。

三、分工负责,形成合力,加大车辆监管平台建设、安全隐患道路改造和治超管理力度

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平台建设涉及多个部门、诸多环节,交通、安监、公安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做到齐抓共管。

一是要明确责任分工。各级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各司其职,全力做好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交通部门负责建立“两客一危”车辆动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要强化运用,注重共享,督促本辖区企业营运车辆卫星定位装置接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与全国重点营运车辆互联网联控系统的联网,并向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开放数据接口,这也是组建市级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智慧”的重要任务,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要组织对辖区道路运输企业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情况的督查,对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的“两客一危”车辆核发道路运输证。公安部门要协同交通部门做好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将“两客一危”营运车辆违法信息接入信息共享平台,将“两客一危”车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纳入上牌查验和定期检验范围;加强路面巡查,严格依法查处客车超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并抄送交通运输部门,以便于加强对责任主体的教育管理。安监部门要将“两客一危”营运车辆事故处理信息接入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动态监管手段,做好应急指挥及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发生重大问题的要做到“四不放过”,即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处罚不到位不放过、建章立制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市、县二级平台建设、整合工作要在11月底前到位。各级政府要及时督查,协调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解决好具体问题。

二是要密切配合协作。各地各部门要建立重点车辆动态监管的协商机制,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并做到驾驶人准入关同把,车辆动态监管同步、信息资源同享、应急服务同行。在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中,要经常组织区域性行动,注重部门联动、协同作战,避免各自为战。对在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平台建设中涉及到需要多个部门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协商解决,搞好与各相关部门的衔接。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各部门要从算“平安”建设大帐出发,从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小帐入手,学会算隐患帐、和谐帐,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项目和经费安排上予以倾斜和保障,做到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加快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平台建设,并确保平台长期稳定运行,通过这一有效抓手加强对重点车辆的联网联控。同时,要加强农村公路临水临崖安全设施建设和农村公路病险桥改造。平安市、县考核办法对农村公路安全考核主要有两项,一项是要求农村公路临水临崖高落差(8米以上)护栏未完成设置路段增设率不低于15%;另一项是农村公路病险桥不超过农村公路桥梁总数的5%。据初步统计,我市农村公路临水临崖需增设钢质护栏的还有834公里,其中8米以上的有336.8公里,市、县各有80多公里;全市农村公路病险桥还有141所,其中村道危桥70座。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公路临水临崖安全设施安装进度和病险桥改造力度。

四是要加强治超管理。治超是抓道路交通安全的“牛鼻子”,必须重点研究,紧抓不放。一是加快超限运输检测站建设。省政府批准我市新建8个超限运输检测站、2个收费站改建超限运输检测站。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5个站,2个改建站将于今年年底完成。还剩黄衢南高速公路治超站,205国道、治超站因建设用地尚未落实,至今未开工。请县、市政府尽快落实建设用地,确保治超站能够尽早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建立与完善长效治超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185号)精神,建立县(市、区)政府为本辖区长效治超责任主体,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治超责任体系,督促有关责任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健全完善治超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治超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三是加大超限运输源头治理力度。我市水泥等建材企业货物大进大出现象严重,请各县(市、区)政府督促有关企业做好源头管理,有关部门要加强源头监管。

同时,还要加强采砂船的监管。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对公路桥梁上下游严禁采砂作出了新的规定,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谁发包、谁主管”的原则,落实采砂船的监管责任,特别是要做好汛期的安全度汛工作,确保桥梁安全。

四、强化监督,正面引导,确保隐患整治和动态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各地要做好跟踪检查,切实通过排查整治和动态监管平台建设,消除一大批重大事故隐患,解决一些长期困扰的安全问题。同时,要加强监管部门的内部监督,通过明察暗访,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隐患排查整治和车辆动态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隐患排查整治和动态监管平台建设措施扎实,成效明显的,要予以通报表彰;对隐患排查整治和动态监管平台建设工作不力,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进行责任倒查,并列入“平安县(市、区)”考核。此外,要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重要性,争取广大群众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支持,增强民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要健全完善安全隐患举报投诉制度,特别是要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安全隐患治理。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隐患排查治理不主动、不认真,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公开曝光。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2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1.研究的缘起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决定力量之一,它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关注和研究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就成了一个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拟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一点理论上思考,以及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更全新的高度对高校校园安全文化进行研究,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做出理论尝试。

2.文化生态学与校园安全文化

文化生态学是近年来国外比较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着力研究各种文化生态环境及其因子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1]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说。[2]文化生态学重视文化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生态实践。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人类也在新的实践中创造着新的文化”。[3]这些在特定环境下不断创新的文化和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不断结合,就产生了适合时展的文化。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整体过程来看,追求文化发展的先进性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途径。[4]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师生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生态主体,他们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就是在时代背景下进行与之个人特点和社会需要所经历文化实践的发展。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文化背景决定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决定行为方式,从而影响结果。[5]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在时代背景下实现和校园文化乃至社会各种文化建设的平衡,这种平衡是实现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有着文化多样性痕迹的平衡之一。因为“文化生态建设的目的是维护文化物种的多样统一,实现文化生态的总体平衡”。[6]所以,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要把师生生态主体的社会认知、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安全保障等方面全面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逐渐形成具有特殊表现的校园安全文化模式,在高校文化生态系统内各种要素的力量整合形成合力,以对师生生态主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3.现阶段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生态意识尚需加强

问题是时代的宏大声音,任何理论问题的问世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7]就目前来说,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正在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且试图在各类校园文化之间在不同程度上相互影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包括高校)在处理群体突发事件、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和文化安全问题上,采取不出事就是保证安全方法,真正在以安全文化角度从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生态系统角度进行安全教育的尚不多见。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是一种体能性、技能性和智能性三位一体的劳动[8]校园安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形态的镶嵌组合形式之一,对校园文化格局的影响尤为明显。我们在安全问题上采取的防卫手段,不能很好地对安全问题产生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使本来可以使之成为推动历校园安全文化发展,推动学校争先进位的促进力量,却由于生态意识的不足,出现了被动局面。

3.2开放意识仍须进一步增强

高校校园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个生态单元,不同的高校由于地域文化不同,校园生态文化也有所不同。特别是一些高校处于闹市区,它们的周围通常会伴生着商业区、服务区和一些社会机构,高校文化它们融合成一个复杂的文化生态圈。这个文化生态圈所包纳的各种文化都是开展校园安全文化的有用素材,是高校的一笔巨大财富,因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结晶,体现着人类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能力和智慧”。[9]

但是一些高校在平安校园建设中,视学校校园之外的文化为负面文化,通过各种手段高高树立起“免疫墙”,阻碍了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社区文化和谐共生,也忽视这些文化在教学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建设中的导向能力和积极功能。

3.3评价与激励机制还不够灵活

制度是为人类发生相互关系所提供的框架,它由正式的成文规则和那些行为规则所组成。[10]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高校师生生态主体的共同价值观、共同追求是在整个安全文化制度建设中逐步得到协同一致,这样就通过在制度建设下以安全文化形式使参与人员的力量凝聚成一种合力,全面提高竞争能力。

倡导校园安全文化,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形成灵活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建设平安校园的一项系统工程。但在目前的平安校园建设中,不少高校对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制定不够灵活,缺少足够的措施使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得到延续和发扬,影响到师生生态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的是,由于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校园安全文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把师生生态主体培育成生态理性人的措施缺少评价标准,这也极大地影响了生态型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

4.加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4.1以情感发展策略推动生态意识发展

人的文化活动不是为了创造某种现实的存在物,而是为了创造人自身,实现人存在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文化看做是人的自我创造的活动。[11]高校校园教学科研活动中,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生态主体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特别是来自学生生态主体的原有的生活行为方式在校园文化熏陶下会产生极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个体的成长深受群体文化生态的影响”。[12]自我创造和群体生态文化的结合,推动了学生生态主体和校园文化各因子之间良性互动。

文化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文化条件的总和。[13]情感是特定文化环境变化的反映,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存在也是情感产生的原因。和谐的文化环境是形成教育文化合力的基础。文化环境对人的塑造有多种渠道和方法,但最重要最基本的莫过于灌输和熏陶。[14]因此,学校应从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加强师生生态主体生态意识培养,以情感发展策略推动生态系统的动态开放。

4.2共生互补,实现文化生态群内各生态元协同发展

人必须依靠自己完成自己,必须决定自己要成为某种特定的东西,必须力求解决他要靠自己的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15]单个的生态元在整体的带动下,在生态环境的不断映照下,通过自身不断地进化,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斯图尔德认为,文化生态学是就一个社会适应其环境的过程进行研究。[16]环境和文化从整体上看,是相互适应的。因此,高校要促使师生生态主体在各自的生态位上享受积极的校园安全文化体验。

生态位是指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17]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高校师生文化力提升的同时,也使他们在生态链上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18]文化生态群就是指各文化之间的共生互补,协调共存的竞争与合作。[19]社会多样性既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也是人类精神创造无法抑制的表达。[20]所以,注重各种文化的共生互补,就可以实现校园安全文化生态群的动态发展。

4.3建立有利校园安全文化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大学本质是先进文化理念的发源地,能开创进步文化的先河,有自己独立的追求,不断引领时代的潮流。[21]师生生态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引领者、创造者和受益者,他们在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生态系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以不断地完善自己。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校园安全文化的发展受其内部各种复杂变量的相互作用和演变的影响,它在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主体性等方面体现了作为一般文化传播与发展路径的特点。

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产生、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并发挥着自己特殊的作用。”[22]从它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我们一般从社会和文化等交互变量中理解它的广泛作用,却忽略人的主观因素对这些变量产生的影响,那么有效激发师生生态主体的文化建设热情也显得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师生生态主体的校园安全意识、校园安全观念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种长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才能在校园安全文化这个大文化观下逐步推动和形成持久的校园安全文化观。

5.结语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综合产物,它有着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也有着其自身内在的发展秩序和生态规律。今天,它作为实施和实现大学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对这种文化进行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把握,以推动师生生态主体的生态意识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要从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宗旨、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方面塑造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及其主体的良好整体形象,推动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Sutton,m,Q,anderson,e,n.introductiontoCulturalecology[m].newYork:altamirapress,2004.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53.

[3][9]周武忠,等.文化生态平衡之于文化遗产型景区国际化的意义[J].艺术百家,2009(4):23-29.

[4]沈亚平,等.从文化素质教育到文化能力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7(1):77-80.

[5]许婵.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以大理古城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12465-12467.

[6]乔艺.对我国当代文化生态建设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2):14-17.

[7]方世南.从生态政治视角把握生态安全的政治意蕴[J].南京社会科学,2012(3):60-66.

[8]丁凯军.当前高校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特点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137-138.

[10]道格拉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6.

[11]李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92.

[12]江世勇,等.教研文化重构:文化生态学视阈下教师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2(1):99-101.

[13][14]王玲莉,等.当代文化环境研究及其出路[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4):80-82.

[15]米切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192.

[16]许宪隆,等.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共生互补观——关于散杂居民族关系研究的新视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31-38.

[17]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72-89.

[18]刘海仁.生态学视域下体育精神与高校体育生态文化的融合研究[J].网友世界,2013(9):54-55.

[19]罗昌勤.文化生态学视阈下探析多民族地区文化融合与社会和谐[J].前沿,2012(11):157-160.

[20]阿里斯佩.世界文化报告200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3

立足独特市情发展富硒产业

安康土壤富含硒元素,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带。十以来,安康结合市情实际,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走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安康的富硒资源、区域交通等优势,力争将安康建成富硒产品生产基地、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示范区。

生态富硒资源是安康最具特色的资源,同时又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开发利用生态富硒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资源,做强做大富硒食品、饮品、用品等产业,对于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推动安康产业发展与群众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富硒产业与扶贫相结合

近年来,安康市扶贫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发展富硒产业为重点,依托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等项目,按照内聚资源、外强措施、区域推进、个体带动的思路,一手扶强龙头壮大基地,一手精准到户促农增收,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富硒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安康市扶贫开发局近三年共投入各类扶持富硒产业发展资金1.9亿元。年均投入紫阳、平利县财政扶贫资金500万元,用于茶叶基地及相关产业发展;年均投入汉滨区用于生态富硒产业的财政扶贫资金超过1000万。

目前,已建成生态富硒茶园4.7万亩、改良土壤5.65万亩;扶持生态富硒生猪(乌鸡)生产企业12家;扶持生产生态富硒食用菌(魔芋等)现代农业园区9个,提高蔬菜年产量4500吨;搬迁涉富硒产业农户1000余户,技术培训21万人次。扶持了一批生态富硒茶叶产业龙头企业;补助了一批富硒畜禽企业;壮大了一批生态富硒蔬菜企业;打造了紫阳红椿焕古、平利长安大贵洛河富硒茶产业示范带、月河川道的生态富硒生猪畜禽产品带、石泉宁陕生态富硒蔬菜瓜果食用菌产业带。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系列扶贫项目的实施,对安康生态富硒产业的培育和壮大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安康市平利县长安镇的茶农手工采摘生态富硒茶叶

“三个坚持”促协同发展再升级

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扶贫开发和生态富硒产业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需要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规划引领。依托全市生态富硒产业的发展总体规划,立足“园区化布局、园艺化建设、机械化生产”的模式和构建“重点县+基地镇+专业村+产业园”现代生态富硒产业示范体系的总体思路,结合全市扶贫开发规划、避灾移民搬迁规划和正在编制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将生态富硒产业作为扶贫系统产业扶持的重中之重,进行系统规划。

按照区域开发、重点推进的原则,明确连片推进的具体政策、项目、资金帮扶计划。结合生态富硒产业的重点建设工程,从良种繁育及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及综合开发、品牌整合及创建、龙头企业及大户培育、富硒文化及生态旅游、市场及科技服务体系等关键环节,出台详实、可行的扶持规划,逐步实现全市重点县的基地镇、专业村、产业园等各个层面和育苗、基地、加工、营销等环节都能得到项目的覆盖和资金的扶持。

坚持整合扶持。安康市扶贫系统承担着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四大职能,扶持项目包括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等,扶持范围涉及一、二、三产业,扶持对象涵盖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及产业大户等个体经济,对生态富硒产业发展各级、各类、各环节均有扶持项目。安康全面整合系统内各类项目资金,按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环节,进行系统安排,全面扶持。

一是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项目的主体作用。对在生态富硒产业的发展规划区且属已规划的特困村,优先安排整村推进项目,并在产业扶持和基础建设资金中,用于生态富硒产业的发展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量均不得低于60%;对扶贫产业补助项目,60%用于扶持生态富硒产业相关合作社发展;对龙头企业贴息项目,40%用于富硒产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对扶贫资金扶持的现代农业园区项目,60%用于富硒产业园区;对富硒产业生产各个环节所需的各类人才,会同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改进培训方式,依托“雨露计划”给予培训,培育茶产业发展专业型及电商营销人才。

二是全力用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按照集中连片、区域推进的思路,向重点县的基地镇、专业村倾斜,主要用于富硒产业育种(苗)、基地建设用地的配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持项目主要用于扶持富硒产业相关合作社发展,重点扶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环节;农业综合开发贴息项目主要用于扶持富硒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流通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奋力打好产业发展扶持项目总体战。充分发挥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全面扶持富硒产业发展。移民搬迁不管是迁出、迁入地,凡涉及扶持搬迁发展富硒产业的,只要在富硒产品生产规划的重点区域,80%项目和资金用于扶持发展富硒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凡在富硒产品生产规划重点区域内的,都要把富硒产品生产作为主导产业,争取到村的项目资金60%要用于发展富硒产业。通过全面整合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全力解决富硒产业发展中的投入难题,推动全市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创新试点。只有积极探索有效的富硒产业扶持办法,大胆创新试点,才能最大程度地扶持富硒产业发展。一是提高实施质量。全力做好富硒产业项目的前期规划、论证、评审、编报工作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服务工作以及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工作,争取更多、更大的富硒产业项目落户安康。特别是要全面落实工程类项目的招投标、工程监理、项目法人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增强项目服务富硒产品生产的能力。加强富硒产业项目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保证项目资金用于富硒产品生产,发挥实效。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4

【关键词】危险犯;危险状态;价值定位

【正文】

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违反刑法规定的,严重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犯罪的总称。我国刑法中的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包括破坏交通工具罪等故意犯罪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等过失犯罪两大类。根据传统刑法理论通说观点,过失犯罪以实害结果作为犯罪的成立要件,因此,过失类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属于结果犯。而对于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来讲,刑法理论界几乎毫无争议的将其界定为危险犯,此时,危险状态的界定对于该类犯罪的成立以及停止形态的认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危险状态的用词合理性分析

在刑法理论中,危险状态的提出源于人们对危险犯的研究,因此要对危险状态进行界定,必然要对危险犯的概念进行界定。关于危险犯的概念,中外刑法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刑罚根据的角度进行界定,该观点认为,犯罪根据其处罚根据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侵害犯和危险犯。把被保护的法益受到侵害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称为侵害犯,不是把发生侵害法益的现实作为处罚根据,而是把发生侵害的危险作为处罚根据的犯罪叫做危险犯。[1]第二种观点从犯罪停止形态的角度进行界定,该观点认为,所谓危险犯,是指以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2]第三种观点从犯罪成立的角度进行界定,该观点认为,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结果作为犯罪构成条件的犯罪。[3]

对于上述三种关于危险犯概念界定的差异与优劣,笔者暂不作考究,然而笔者发现,在上述危险犯概念的界定中,分别出现了“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结果”三个不同的词语来对危险犯进行描述。那么,危险犯中的“危险”究竟是“危险”,还是“危险状态”或者“危险结果”。对此,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危险犯概念表述中的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结果属于同一种含义,即“危险,本身是一种结果,是发生于外界的状态。是行为时一般人所能认识或者行为人特别所认识的情况下,侵害近可能性(盖然性)状态。”[1](101)另一种观点认为,危险、危险状态以及危险结果的含义是不同的,该观点认为“危险仅是一种倾向,是危害行为中自身所蕴涵的某种基因,而危险状态是一种接近危害结果的表现形态,危害结果则是更趋于现实的客观存在。从词意上分析,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结果是由远到近,由朦胧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的渐进过程。”[4]对于此种争议,笔者以为,危险犯中的危险(仅指行为危险中结果属性的危险)与危险状态、危险结果并没有实质区别,但是从词语的一般语境中去考察,危险、危险状态以及危险结果的含义确有差别,而基于危险犯的特定含义,在其概念的表述中,应使用“危险状态”一词为宜。理由如下:

首先,在刑法理论中,尽管“危险”一词主要在研究危险犯时使用,但是放眼整个刑法领域,“危险”属于刑法中的一个基础性概念,刑法中的危险有多种含义。[5]因此,在使用“危险”一词对危险犯概念进行界定,容易引起对危险犯理解的偏差。此外,用“危险”一词对危险犯概念进行描述在逻辑上也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其次,对于“危险结果”的使用而言,由于刑法理论界关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结果是否包括危险状态还有争议,因此“危险结果”一词是否恰当也有争议,所以在对危险犯概念进行界定时也不宜使用。

最后,从刑事立法的精神来看,在危险犯概念界定中使用“危险状态”也更为合适。如《刑法》第116条在描述破坏交通工具罪时规定:“破坏火车……,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中的“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既不能理解为是一种危险基因,也不能理解为是一种危险倾向,而理解为是一种危险状态最为合适,也符合立法者的本意。同样在理解《刑法》第117条破坏交通设施罪时也是如此,正是基于此,理论界有人把危险犯称为“危险状态犯”。总之,在对危险犯进行理论界定时,使用“危险状态”较之“危险”和“危险结果”更为适宜。

尽管在对危险犯的概念的界定上,笔者以为用“危险状态”一词更为合适,然而由于在理论界对“危险状态”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而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故意犯罪均属于危险犯,因此,对“危险状态”的概念进行分析定位对于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危险状态的内涵界定

关于“危险状态”的概念界定,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危险状态是指危害行为具有现实可能引起实害结果发生的客观事实。[6]第二种观点认为危险状态是指危害行为中所蕴含的引发法定实害结果发生的现实性的威胁。[4](23)第三种观点认为危险状态时指危害行为可能引起某种实际危害结果发生的客观事实,即危害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足以造成一定损害的现实可能性。[8]而行为的危险又包括行为属性的危险和结果的危险,前者指危害行为所具有的侵害法益的可能性,后者指危害行为所产生的危险状态。显然,危险犯概念中的“危险状态”应属于行为危险中的结果危险,其由危害行为引起但又独立于危害行为本身。基于此,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把实害结果作为危险状态界定的参照标准,并认为危险状态是一种“客观事实”或者“危害结果”,这是正确的,但同时又认为其又被危害行为所“具有”或者“蕴含”,这等同于认为“危险状态”又从属于危害行为,具有行为属性,这与“危险状态”应属于行为危险中的结果危险的性质是矛盾的。而第三种观点,不仅认为危险状态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且认为其具有引起某种实际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这既体现了“危险状态”相对于危害行为的独立性,同时又与行为属性的危险区分开来,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为,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危险状态是指危害列车运行安全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铁路运输安全所引起的预示实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的法定客观事实。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危险状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法定性。所谓法定性是指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危险状态必须由刑法加以明确规定,如果刑法对此未作规定,即便是该危险状态具有引起实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也不能认为其属于该类犯罪中的危险状态。当然,此处的刑法是否作出规定,不应单纯的从刑法条文中是否包含“危险”或“危险状态”之字样去理解,其还应当包含刑法条文虽未出现“危险”或“危险状态”字样,但立法本意上包含有对“危险”或“危险状态”要求的情形。之所以要求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危险状态具有法定性,是基于该类犯罪的立法意旨和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因为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侵害的是铁路运输安全,即运行列车及其所在载人员、财产的安全和途中其他交通工具、人员、财产的安全以及与列车相联系的社会公众的期待利益安全。基于该种利益的重要性与重大性,因此立法者在规定该类犯罪时把其既遂的时点由实害结果的发生提至危险状态的出现,以着重对铁路运输安全的保护。与此同时,基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如果刑法不对所谓的危险状态作出明确规定,则基于“危险状态”含义的多样性,在司法实践中极有可能出现人罪或出罪的随意,导致适法不一,从而违背该类犯罪的立法精神。从我国刑法关于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具体规定来看,均对具体罪名的危险状态做出了规定,如《刑法》第116条和第117条中所规定的“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刑法》第114条规定的“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刑法》第130条规定的“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等。

第二、客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危险状态是一种客观事实,一经发生,便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属性。在理论界有人认为,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危险状态毕竟不是一种实害结果,只是人们根据铁路运输的特点与实践经验对其做出的一种主观推测或判断,因而不具有客观性。笔者以为,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因为尽管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危险状态不是一种实害结果,但是足以使火车倾覆毁坏等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危险状态是客观存在的,正如李洁教授所言,“危险是一种可能性,而当这种可能性事由某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表现出来,且这种表现危险的事实是原因所引起的时候,对于原因来讲,不但这种事实是结果,而且由这种事实所表现出来的危险也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不是非存在”。[9]

第三、实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在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危险状态必须具有导致实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必须是现实可能,即如果没有偶然或者特殊因素的出现,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实害结果必然会发生。如在铁轨上摆放一块大石头,如果没有巡路队员的及时发现,必然会导致列车毁坏或者倾覆以及不特定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实际损害,此时的危险状态便具有实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

第四、与危害行为的因果性。在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危险状态是危害列车运行安全行为所引起的预示实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的法定客观事实,危害列车安全行为与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的确立不仅对于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成立及停止形态的界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表明了危险状态相对于危害列车安全行为的独立性。

第五、非终端性。如前所述,基于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所侵害权益的重要性与重大性,我国立法把其既遂的时点由实害结果的发生提至危险状态的出现,这种立法规定,导致了该类犯罪中的危险状态并不具有终端性,即危害列车运行安全行为导致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之后,虽然已构成犯罪既遂,但是,这种危险状态可能会继续发展下去,进而导致实害结果的出现。危险状态的这种特征,使其与实害犯未遂的危险状态区别开来,实害犯中未遂的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一种客观表现,不仅是指行为属性的危险,而且其放在犯罪未遂中去考究,表明其不再具有继续向前发展的可能性,即其具有终端性。

三、危险状态的价值定位

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故意犯罪以危险状态的存在为必要,理论界已无争议,然而危险状态对于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价值定位在理论界却有不同的看法:

(一)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存在

该观点认为,危险犯是以危害行为具有造成一定后果的客观危险状态作为犯罪构成必要条件的犯罪,危险犯既遂的标准是行为人所实施的危害行为是否达到了足以造成一定后果的客观危险状态。[10]基于此,认为危险状态是作为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构成要件存在的,危险状态的价值在于界定犯罪是否成立,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则成立,否则,危害列车运行安全行为不构成犯罪。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之所以认为危险状态不是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标准,而是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未遂犯是公认的危险犯,如果说危险犯以发生危险状态为既遂,则所有的未遂犯都是既遂犯。(2)认为危险犯以发生危险状态为既遂的观点,很有可能得出以下结论:没有发生危险状态时是未遂,而具体危险犯没有发生具体危险时就不成立具体危险犯,而不是犯罪未遂。(3)以发生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不利于鼓励犯罪人中止犯罪。[11](4)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规定,刑法分则的规定并非以既遂为模式,[12]因此不能认为危险状态是危险犯既遂的标准。

(二)作为犯罪既遂要件存在

该观点认为,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13]基于此,认为危险状态是作为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标准存在的,危险状态的价值在于界定犯罪的停止形态而非犯罪的成立,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则构成既遂,否则,危害列车运行安全行为构成犯罪未完成形态或者不构成犯罪。该观点的主要依据在于,我国刑法分则的立法是以既遂为模式的,因此,危险状态是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标准。

(三)本文的观点

针对上述两种观点,笔者赞同将危险状态视为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标准。其理由如下:

第一,第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危险状态是作为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标准,则容易导致犯罪形态之间的自相矛盾。笔者以为,这种理解是没有理顺未遂犯之危险与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危险状态的区别所导致的,如前文所述,在刑法中,危险包括行为人的危险和行为的危险,行为的危险又包括行为属性的危险和结果的危险,未遂犯之危险和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中的危险状态尽管都属于行为的危险,但内容却又有区别,前者是行为属性的危险,后者是结果的危险。两种危险在属性上是有区别的,不可等同视之。在传统刑法理论中,包括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在内的危险犯所指的危险属于结果的危险,基于此理解,第一种观点论者观点之前提—未遂犯是公认的危险犯是错误的,由此得出的结论当然不足为信。

第二,第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危险犯以发生危险状态为既遂标准,则没有发生危险状态时是未遂,而具体危险犯没有发生具体危险时犯罪根本不成立,二者是矛盾的。笔者以为,以危险状态作为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标准,没有发生危险状态的,除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以外,当然构成犯罪未遂,而论者认为包括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具体危险犯没有发生具体危险时犯罪根本不成立的观点,实质上仍然是以危险状态作为具体危险犯的构成要件作为立论前提的,用自己的观点本身作为前提去论证该观点,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结论上都不足以服人。

第三,第一种观点认为,以发生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则行为人在危险状态出现后实害结果发生前中止危害列车安全犯罪行为的,并不属于犯罪中止,这不利于鼓励犯罪分子中止犯罪。笔者以为,以发生危险状态作为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标准,理所当然就否认了行为人在危险状态出现后实害结果发生前中止危害列车安全犯罪行为的构成犯罪中止,其应当构成犯罪既遂。然而,不认可危险状态出现后的中止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并不代表不鼓励犯罪分子去中止危害列车运行安全行为,这一点可以在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具体规定中加以印证。以破坏交通设施罪为例,《刑法》第117条规定,“破坏轨道、桥梁、隧道……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19条规定,“破坏交通设施……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行为人实施的破坏交通设施行为足以造成火车倾覆、毁坏危险,但是在实害结果发生之前又主动消除了该危险状态,尽管在犯罪的停止形态上仍然属于犯罪既遂,但是在具体量刑上,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行为人在危险状态出现后并没有消除了该危险状态,导致了实害结果的发生,尽管仍然属于犯罪既遂,但是在量刑上,却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所以,两种情形下,尽管行为人的破坏交通设施行为均认定犯罪既遂,但在量刑上却有很大区别,这种立法内容实际上本身就是在鼓励行为人中止犯罪,而无需非要将其认定为犯罪中止才能鼓励行为人中止犯罪。此外,行为人实施破坏交通设施行为导致法定危险状态出现从而构成既遂之后,其主动消除危险状态的行为可以在刑法裁量时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虑,这也是在鼓励行为人中止犯罪。

第四,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刑法分则的规定并非像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规定以既遂为模式,因此,危险状态并非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标准。笔者以为,我国刑法尽管在总则中规定对于犯罪预备、未遂、中止都要进行处罚,这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所规定的未遂犯仅在刑法分则中有特别规定的才处罚,但这不能成为阻却我国刑法分则以既遂为模式的理由,因为我国刑法总则在规定对犯罪预备、未遂、中止都要进行处罚的同时,也规定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在处罚上均以既遂犯为参照进行处罚。而这种规定,恰恰说明了我国刑法分则是以既遂为模式的,否则,在对犯罪预备、未遂、中止进行处罚就失去了参照标准。至于该论者以过失犯罪和有既、未遂之分的故意犯罪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笔者以为,在过失犯罪中,根本不存在其他犯罪形态,犯罪的成立与犯罪既遂处于一种重合状态,因此,对于该类犯罪的立法是以犯罪构成为模式还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并无区别。至于有既、未遂之分的故意犯罪中,刑法条文本身并未强调危害结果,只是出于立法技术的考虑,避免刑法条文的繁冗,并不能表明我国刑法分则不是以既遂为模式。综上所述,我国刑法分则立法是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的,因此,第一种观点的该项理由是不成立的。

第五,第一种观点认为,危险状态是作为危险犯的成立要件存在的,而同时又承认危险犯又存在未完成形态,那么,危险状态是作为犯罪完成形态的要件呢,还是作为未完成形态犯罪的要件呢?“如果把它作为既遂犯的成立要件,由于这种观点认为危险状态的有无决定着危险犯的成立,那么,未遂、预备和中止等诸形态就不构成犯罪了,这显然与刑法总则的规定相矛盾,也与犯罪的本质不相符合。”[14]

综上所述,对于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而言,危险状态应定位于该类犯罪的既遂标准而非犯罪成立标准,危害列车运行安全行为一旦引起法定危险状态的出现,即构成相关故意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犯罪的既遂。

【注释】

[1][日]山口厚.危险犯研究[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3.

[2]赵秉志.刑法基本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51.

[3]叶高峰,彭文华.危险犯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34-40.

[4]李兰英.论危险犯的危险状态[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2):20-25.

[5]陈家林.论刑法中的危险概念[J].云南大学学报,2007,(2):32-38.

[6]林亚刚.危害公共安全罪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5.

[7]马松建.沦危险犯的危险[J].河北法学,2001,(4):45-49.

[8][日]西原春夫.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m].北京:法律出版社、成文堂,1997.27.[9]李洁.犯罪既遂形态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204.

[10]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474

[11]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11-312.

[12]赵秉志.犯罪总论问题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89-390.

[13]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1.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5

关键词:船舶安全动态检查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而系统内部还存在若干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在安全管理上,把安全工作看作是一个多方位、多因素、动态和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因此,理顺安全与各个方面的关系,明确安全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立严密的安全控制网络,真正做到以早为主,以防为本,早抓早防,齐抓共管,是企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远洋集装箱船舶的现代化,大型化和高速化,给航海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是船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创新与探索,通过实施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进一步实现在动态中对船舶现场的安全控制,进一步规范值班人员特别是驾驶台值班人员的行为,促进并强化当值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及时发现和纠正船员的“三违”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船舶航行安全、设备安全和人员安全。

中远集运和上远公司在中远集团“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管理;超前防范、重在执行”的二十四字安全理念指导下,建立起符合国际公约、规则,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地自主管理、自主检查和自主监督的船舶动态检查制度,并以科技领先、管理创新为突破口,以强化日常动态检查、科学全程监控为手段,以超前防范,实现全面安全为目的,在所属船舶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仪”,运用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和“远洋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实现船岸信息交流与共享,使船舶安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动态化和跟踪化,从而真正、有效地提升公司船舶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海上航行的本质安全。

一、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实质

安全管理的动态原理体现在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动态变化上,同时,组织的目标以至管理的目标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有效的管理是一种随机制宜的管理。动态管理要求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避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想和方法。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主体和对象是船舶和船员,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随机制宜就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航区、气象、设备、人员等),随机抽调检查人员,按船舶营运实际节奏科学安排,也就是从具体实际出发,不固定自查人员,不拘于检查表内容,特殊情况特殊检查。

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是船公司实现安全营运目标的一项主要措施,是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公司以船舶各项安全作业为重点,每年都根据船舶新设备引入和新危险源的识别,通过风险评估,对综合管理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评估后的风险拟定规避措施。但制度标准不代表人的行为标准,在实行安全标准化作业过程中,实现行动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执行上由不标准到标准的转变,这就是安全动态检查的实质。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要遵循“细、实、全、深、严、狠”的六字方针,在动态中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船岸员工的责任心,提升执行力,将安全防范重心前移,实现安全管理从面上指导向动态跟踪转变;从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转变。同时,对安全动态检查中发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关键性和突出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早整改,使标准化的安全动态管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实现船舶营运本质安全的良好格局。

二、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模式

成立船舶安全动态检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四级管理模式,即中远集运(安全技术管理部)—上远公司(安监部)—船员部(政工科)—船舶(政委)。其中岸基相关管理部门有专人负责跟踪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实施情况,指导船舶开展安全动态检查工作,处理船舶反馈的岸基支持要求;海务监督上船检查驾驶台视频记录,并随机拷贝存档,岸基对驾驶台视频截图远程抽查。公司明确船舶政委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负责驾驶台视频定期检查和记录,牵头组织船员实施动态检查,并负责检查情况信息的输入、审批、交流和存档工作。

在公司综合管理体系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方案和细则作为保证,船舶政委作为主抓手(第一责任人)组织和动员在船人员的全员参与;船长和轮机长本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理念,全力支持政委落实各项具体动态检查工作,建立船舶管理逐级负责制和安全监督员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网络,运用SmiS系统实时向岸基反馈动态检查情况。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与本船先进评比和考评挂钩。

船长、政委、轮机长在船舶安全动态检查中的责任关系:船长是船舶安全管理的首要责任人,对船舶安全生产负总责;政委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第一责任人,根据船舶安委会、船长确定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要求,承担船舶安全管理中的过程监控、现场监督、动态检查等任务,负责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人员召集、组织实施、纠正督促、信息汇总反馈等相关工作;船长、轮机长依据体系文件、职责要求所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并不因政委作为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而产生任何变化。

三、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运行

以往航运业各类安全事故案例表明:事故多发生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新作业点或者危险源辩识不到位的作业现场,因此各项操作和作业的安全控制是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管理的主要内容。

1.明确职责

公司明确船舶政委为安全动态检查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实施和监督船舶各部门各岗位的动态检查和信息输入存档工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要求体现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过程管理,即政委随机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安全动态检查,全方位过程管理就是实施检查的内容与实际相符,也就是干什么查什么,检查表分为驾驶台、机舱和船员行为安全三个部分,在一个循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重复,可以实施检查表中没有列入的项目,以体现全方位管理;

2.实时监控

船舶安全动态检要内容之一是通过船舶局域网随机查看和回放查看“驾驶台视频记录仪”影像,并录入公司体系要求的“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

船舶政委按公司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系统中“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内容组织相关船员随机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以周为节点,以月覆盖驾驶台、机舱和船员行为全部内容对本船的安全管理状况开展动态检查。

公司安监部和船员部在SmiS系统中按“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表”对船舶进行实时监控,跟踪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活动,对船舶驾驶台视频记录仪不定期抽查航行中驾驶台值班纪律执行情况(调取截频);根据船舶反馈内容,特别是缺陷未整改和需岸基支持的项目,及时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完成整改并负责向船舶反馈。

3.预知危险

随着航区和气象变化,设备更新或老化,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上极易发生伤害事故;随着新船员、新上岗人员的不断补充,部分老船员安全麻痹思想等等,由于对安全认识差,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增多。采用安全系统过程中危险预知预测,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分析作业现场工序中危险因素,找出人和物的不安全隐患,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基本原因,制定出危险防范措施。船舶应利用部门工前会布置工作的时机对作业危险预知对策分析,每个船员作业前应知晓经常作业项目的安全须知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新区域、新作业点、新项目、新设备重点做好危险源的应对措施,船舶领导、各主管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在作业现场要随时抽查,以保证落实。工前会危险预知活动的开展,可以强化船员控制危险的能力,提高隐患检查整改率和船员整体安全素质。

4.重点控制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的范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驾驶台管理动态检查,二是机舱管理动态检查,三是船员安全行为动态检查。船舶要对每个危险源制定重点控制措施,如驾驶台值班、机舱重大检修、各类危险作业和保安综合治理等,管理人员必须拥有预知危险的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客观存在的危险源始终处于主观的受控状态。动态检查突出两方面重点:

(1)“急、难、险、重”生产任务和重要工作现场。主要包括:航行值班(特别是夜航、雾航、大风浪航行、进出港及复杂航区航行等),重要工作(如解系缆、机舱吊缸、危险品装卸、演习、靠泊期间梯口值班等),特殊作业(如封闭舱室作业,明火、上高、舷外、水上作业等)。政委应加强对上述重点工作的安全动态检查,亲自或指定人员到现场,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同时,应着重加强对驾驶台航行值班过程的随机检查。

(2)船员日常行为安全。政委应根据船舶各部门上报的每日工作计划,加强对作业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作业人员劳动防护情况的检查督促,对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立即干预、彻底纠正,并做好相关记录。

另外,各重点部位的各种醒目的安全标志也很重要,也是各危险源受控的手段之一。

5.跟踪反馈

跟踪管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严格执行各种安全作业规程,安全动态管理就是把在动态操作的每个层次和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以动态实时随机检查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的统一,实现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同时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运用科技服务安全,如驾驶台视频记录,SmiS数据交换等。船舶还应以全面质量管理来加强船舶的安全动态管理,在船舶(部门)中开展安全QC小组活动,对本轮危险源进行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船舶政委应注重检查过程的信息输入,按节点要求自查、记录和反馈,对现场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并上报,对自身不能解决的上报岸基支持,以实现船岸上下实时预防,层层落实查隐患、找对策、堵漏洞。

6.设备保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设备列入保养范畴,其硬件、软件如不能正常运转,公司规定作为缺陷及时报告岸基予以解决。

四、船舶安全动态检查效果

船舶安全动态检查全面实施以来,船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主动性得到了加强,驾驶台值班纪律执行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值班、交接班不规范以及驾驶台用餐等现象得到有效制止。通过驾驶台视频记录仪,船长在房间就能及时发现驾驶员的不当行为,及时到驾驶台采取纠正措施,特别是对检查驾驶台视频历史记录中发现的违反值班纪律的驾驶人员采取批评教育或调离船舶进行培训的措施,从而确保了航行安全。船舶在营运实际动态中逐步实现了超前防范的过程管理,通过“船舶管理信息系统(SmiS)”和“远洋船舶全球动态监控系统”的船岸数据交流,船舶的驾驶台视频截图、自查情况、缺陷整改、岸基支持等信息可实时查看,公司能及时掌握船舶安全动态管理状况,也为船舶综合检查考评工作提供了依据。其中:

(1)一些船舶细化工作做得很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船检查计划和细则,建立了安全动态检查不良行为档案统计表。

(2)船员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执行的过程。一些安全隐患被发现,一些违章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安全监督上敢于动真碰硬,发现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得到及时整改。

(3)安装“驾驶台视频记录仪”后,驾驶台值班人员的一举一动随时处于视频记录之下,刚开始船员心理上有压力,少数船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采取规避行为,导致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各种非议和阻挠。如果怕得罪人而执行不严,便会依然产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船舶提出要坚持常抓不懈,要敢抓敢管,增强查处违章行为的执行力,敢于对违章乱纪行为动真格,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该通报的如实通报,该处分的就要给以必要的处分,以达到教育、警示的效果。

(4)安全动态检查杜绝了船舶做假账现象,其检查时间和内容与航海日志、轮机日志等相关记录结合,与船舶实际操作和船员安全行为结合。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6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存在具有客观性。安全只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界定,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谓之安全。安全不单涉及客观状态,还涉及一种心态,即所谓“安全感”。确认某事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需考量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而主观的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因此只要设备不对它物产生危胁,其安全状态能达到普遍可接受水平就是安全。建立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都只能是努力降低安全风险或者是提高安全的可置信度”。设备质量固有风险以及运行中动态偶发安全风险,必须通过设备检验去识别、去发现。设备检验过程本质是风险识别及评价过程。而设备检验离不开信息支持,因此建立设备档案数据库是建设重点之一。其次,对设备正确操作是设备安全运转的要求,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中心将其列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另一重点。此外,在规避管理风险方面,一是加强了监控组织机构建设,设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二是中心创新监管手段和模式。

二、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我校后勤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专职负责全校所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地位,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体。中心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主要有三方面探索。

1、创新监管手段及模式,提升安全监管与服务水平(1)安全监管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传统监管模式中,对设备监管可归结为检验合格即无安全隐患,而检验不合格则以行政方式强制整改,失去了行政监管规避安全风险的主动性。在新的监管模式中,通过风险评价及现代化检验手段,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采取不同密度、不同强度的检测监控,将监察、检验寓于服务之中。(2)重点领域和设备监管由“静态”转为“动态”。中心请求上级质检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适时组织对重点领域、环节和设备的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3)安全管理由独管转为自管与他管相结合。通过短信、网站、宣传栏等增加信息透明度,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将公众监督、公众举报告与中心监管相结合。(4)管理手段由人工转为信息化管理。中心开发了《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档案、维修物资及预警辅助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2、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库,为设备检验提供数据支持(1)对全部设备进行普查登记,建立设备档案中心与校内档案部门合作研究,将设备出厂质量检测报告、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故障记录等文件归档管理,建立特种设备档案数据库。该工作在2012年受到省质检局好评。(2)利用设备档案,动态调整设备风险类别和等级中心技术人员借助设备档案定期开展设备巡检“纸上谈兵”活动,并形成讨论报告,请设备厂家进行二次风险评价,最后按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进行分类,对风险高危害大的设备实施重点监管。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7

准确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要求

认识决定行动。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对推动苏北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行了全面精彩阐述,内涵丰富而深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首先在思想上要有正确认识,避免认知偏差,导致误读误解。第一,绿色发展根本还是发展。李强指出,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是说不要发展,恰恰相反,我们还是要讲发展,要对发展方式和路子做些调整、做些变化。这就启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不是只要绿色、不要发展,也不是只要生态保护、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不断提升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努力实现发展质态更好、生态环境更优、群众幸福感更强。第二,绿色发展重点在于创新。李强强调,苏北地区很难再沿着原来的路子走下去,甚至按照苏南路子也走不下去。事实如此,苏北地区在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和苏南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苏南发展模式,也不能始终“排队站”、“跟队走”,不能始终作为产业梯度转移的被动接受者、发展上的跟随者。淮安必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资源禀赋,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第三,绿色发展必然成为机遇。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淮安来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是新任务更是新机遇,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将以苏北五市为整体申报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并将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苏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事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扶持,这些都将为淮安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引擎。我们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政策窗口期,因势利导、乘势而上,通过绿色发展使得淮安崛起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思路

近年来,淮安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抢抓机遇,抢占先机,着力找准工作突破口和主攻点,努力开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境界,争做发展新路探索者。重点是优化三个布局: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扎实推进“多规合一”试点,严格控制城市边界,加快建“一区两片四轴”总体空间布局和“两主四副多线”生态安全防护格局,确保到2020年全市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在18%以内,生态空间占28%以上。抢抓多项国家和省战略在淮安周边叠加的机遇,积极策应江苏沿海开发、南京江北新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等战略实施,在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集聚发展资源,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支撑。二是优化功能布局。围绕全省“1+3”功能区布局,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盱眙、金湖两县作为绿色发展区,并加快撤乡并镇,优化乡镇布局,将全市104个乡镇合并成57个,除10个省级重点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外,其余乡镇作为特色发展镇、绿色发展镇。当前,我们将结合省里试点模式,抓好一批试点先行示范,为推动全市绿色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土地集约的要求,积极引导产业项目向部级和省级开发园区集中,进一步整合乡镇工业集中区,乡镇主要发展以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富民产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和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围绕建设绿色循环园区,推动各经开区和高新区制订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步伐。

着力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支撑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产业选择是关键。当前,淮安如果走传统粗放式产业发展路子,不仅产业无法实现绿色转型,而且难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我们将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持续提高绿色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壮大优势产业。发展产业,不能贪大求全、广铺摊子。近年来,淮安重点培育“4+2”工业优势特色产业、“4+3”特色服务业、“4+1”现代农业,推动电子信息、食品产业产值先后突破千亿元大关,有力支撑了经济总量扩张、经济实力增强。下一步,将更加聚焦淮安优势产业发展,握紧拳头,重点发力,深入实施“158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标志、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产业标杆,力争到“十三五”末工业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全部过千亿、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均翻一番。二是集聚高端产业。生态建设和工业发展不是单项选择题,更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我们将正确处理好工业强市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生态之路”,进一步提标准、优存量、扩增量,大力招引低污染、低消耗、高技术、高效益的高端产业,积极培育互联网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引领力的新增长点,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三是培育特色产业。省委书记李强指出,生态是苏北共同的底色,但各地的基础和条件不完全一样,在同样的路子上可以走出不一样的精彩。我们将立足自身实际,注重做好“生态+特色”文章,大力发展凹土、龙虾、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着力打响一批具有淮安特色的工业产品、农业产品、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富民效益最大化。

推动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导向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8

安全宣传教育的层次性和社会性确定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广泛的包含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涵盖企业所有人员,包括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一般安全教育在企业中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层次和类别:

一、企业厂长经理安全管理培训。这项培训突出要解决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责任,达到建立、强化企业领导者,决策层、经营层的安全生产意识之目的,使得他们能自觉地履行其安全生产职责,并关心、支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这一意义出发,决定了厂长、经理安全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教学组织实践过程中,就是抓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计划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秩序的管理,抓学习出勤的掌握,抓学习氛围的组织,还有社会认同环境的营造。

二、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关键是要明确任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在于促进培训对象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使之能真正当好企业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检查的作用,做出卓有成效的各项工作。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训练。所谓特种作业人员,就是他们的作业,对作业者本人,尤其是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构成某种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人员。基于这一特性,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就应紧紧抓住其作业特点和可能引发的危险种类和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的相关教育和训练,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实现其作业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9

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X安监函〔2018〕X)、X安监[2018]X号文件以及X安监〔2018〕X号文件要求,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办实际,制定XX区XX街道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促进危险化学品企业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企业是指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带有储存设施)企业及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企业。

(二)企业层面

企业是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本地区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工作要求,制定本企业建立并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

1.要明确责任到人,层层压实责任。

2.要明确安全风险研判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和工作流程。

3.要明确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后什么时间报告、由谁报告和报告给谁等内容。

4.要建立工作台帐,分级全程记录工作落实过程。

5.要明确完成建立和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时间节点。

(三)监管层面

安全监管部门及人员要按照《应急管理部关于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的通知》(应急〔2018〕74号)和本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三个一”工作。

1.制定一个工作方案。要结合实际,及时细化制定本辖区内、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企业建立两项管理制度工作方案,要明确具体责任人、建立两项制度内容和基本要求及时间节点。

2.召开一次动员会。要召集辖区有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进行动员部署,把开展建立两项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重点内容讲解清楚,把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讲深讲透,要让企业主要负责人深刻领会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全部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3.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是第四季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内容,此项工作将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区局及街道将于近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各社区也要开展一次督检、督促,指导企业按照要求把两项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把安全风险真正管控起来。

三、企业安全风险研判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基本要求

安全风险研判的重点内容包括生产环节、储存环节和高危活动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1.建立安全风险研判制度,完善责任体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分厂)、各班组岗位的工作职责,强化目标管理和履职考核。

2.按照“疑险从有、疑险必研,有险要判、有险必控”的原则,建立覆盖企业全员、全过程的安全风险研判工作流程。

3.在每日开展班组交接班、车间生产调度会、厂级生产调度会布置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要同步研判各项工作的安全风险,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二)重点内容

1.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状态。生产装置的温度、压力、组分、液位、流量等主要工艺参数是否处于指标范围;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各类设备设施的静动密封是否完好无泄漏;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是否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

2.危险化学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状态。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是否完好无泄漏;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是否超限运行;内浮顶储罐运行中浮盘是否可能落底;油气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时是否确保人员在岗;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是否处于可靠运行状态。仓库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是否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是否混放混存。

3.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装置开停车是否制定开停车方案,试生产是否制定试生产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各项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是否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作业过程是否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严格程序确认和作业许可审批,加强现场监督,危险化学品罐区动火作业是否做到升级管理等;各项变更的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按照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重大风险、较大风险是否落实管控及降低风险措施;重大隐患是否落实治理措施。

四、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工作的具体要求

1.按照“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一级向一级报告”的原则,企业各岗位、班组、车间、部门要每天做好职责范围内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自下而上层层研判、层层记录、层层报告、层层签字承诺,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安全风险的研判和管控责任。

2.在布置安全风险研判和管控工作任务时,既要向下级交任务、交工作、交目标,又要同步交思路、交方法、交安全要求。

3.对下级安全风险报告和承诺,上级要组织力量进行评估,确保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4.主要负责人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全面掌握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情况,亲自调度,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5.在生产装置、罐区、仓库安全运行,高危生产活动及作业的风险可控、重大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前提下,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承包商作业等主要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以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等主要负责人的名义每天签署安全承诺,在工厂主门外公告,并上传至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外出时,应委托一名企业负责人代履行安全承诺工作。

五、企业安全承诺公告的具体要求

(一)主要内容

1.企业状态:主要公告企业当天的生产运行状态和可能引发安全风险的主要活动。如有几套生产装置,其中几套运行,几套停产;厂区内是否存在特殊作业及种类、次数;是否存在检维修及承包商作业;是否处于开停车、试生产阶段等。

2.企业安全承诺:企业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落实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当日所有装置、罐区是否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安全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控。

(二)公告方式

1.公告时间:每天上午10时更新,至次日上午10时。

2.公告地点:属地安全监管部门网站;企业主门岗显著位置设置的显示屏(安全承诺公告牌示例见附件)。企业设置的显示屏,要求文字图像显示清晰,安装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规定,保证人员、车辆安全通行。

(三)基本条件

企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向社会安全承诺公告:

1.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管理制度,相关职责没有层层落实的;

2.重大隐患没有制定治理措施的;

3.动火等特殊作业管理措施不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当天对重点装置、罐区以及动火等特殊作业没有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4.特殊时段没有带班值班企业负责人的。

六、完成时限

2018年11月30日之前,全面完成建立全街道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两项管理制度。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加之工艺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等因素,一旦失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带来危害。全面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是全面提升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重要举措;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管理能力的又一重大制度性安排。区安全监管局成立了以安全监管局局长唐永川为组长、副局长罗劲松为副组长、危化办股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开展此项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全面实施两项管理制度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分管领导要负责具体推进。

(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各单位要抓紧制定本地本部门实施工作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部纳入建立实施两项制度的范围,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指导企业按要求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

各有关企业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建立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研判和承诺公告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落实到位。

(三)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实效

各单位要对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统计分析,实施动态监管,将企业履行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情况作为安全生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重要依据,督促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强化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发现企业存在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等情况时,积极向属地安办报告。对于逾期未建立制度、不、虚假安全承诺公告的企业,进行约谈、通报、公开曝光,并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请各单位及时将本方案精神传达至本辖区有关企业。

附件:1.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2.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3.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4.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附件1

公司级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装置

套,其中运行

套,停产

套,检修

套。

特殊作业: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是否处于试生产(是

/

否)

是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是

/

否)

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是

/

否)

今天我公司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所有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主要负责人:

附件2

车间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

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

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

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

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

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车间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今天我车间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生产装置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车间负责人:

附件3

班组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班组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

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班组

安全状态

班组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

检修(

)处

生产装置

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组承

今天我班组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班组负责人:

附件4

岗位级风险研判报告及安全承诺公告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

)岗位

高位生产活动及作业的安全风险可控状态

特殊作业的风险辨识、作业许可及管控落实情况:(

/

否);一级动火作业(

)处;二级动火作业(

)处;特级动火作业(

)处;受限空间作业(

)处;高处作业(

)处;其它特殊作业(

)处;处于试生产情况(是

/

否);处于开停车状态情况(是

/

否)

承包商作业管控情况(受控

/非受控);变更情况是否存在(是

/否);落实审批程序情况(是

/否)。

岗位安全状态

车间岗位(

)处,其中运行

)处,停产(

)处,检修(

)处

生产装置运行状态

温度/压力/危化品/液位/流量等工艺参数处于指标范围(是/否)

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是

/

否)

设备设施完好无泄漏(是

/

否)

超限报警、紧急切断、联锁等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完好投用,并可靠运行(是

/

否)

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状态

储罐、管道、机泵、阀门及仪表系统完好无泄漏(是

/

否)

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无超限运行(是

/

否)

装卸车时确保人员在岗(是

/

否)

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处于可靠运行状态(是

/

否)

仓库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储存危险化学品,无超量、超品种储存,相互禁配物质无混放混存(是

/

否)

岗位

今天我岗位已进行安全风险研判,各项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已落实到位,我承诺本岗位处于安全运行状态,涉及罐区、仓库等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岗位负责人:

生态安全的特点篇10

关键词:网络安全;教育;高校

一、网络安全对高校安全的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断创新,给我们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中国,有望搭上信息技术的快车道实现腾飞。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网络购物、网络约车、网络支付、网络游戏、共享单车等等现在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领域当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根据互联网中心的数据,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网民数量在我国占有相当比重,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网民数量也很可观。拿简单的数字化办公来讲,不仅仅是企业,而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校数字化建设有些甚至走在社会的前沿,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有技术漏洞、技术不完善等自身原因,也有很多跟人的素质、意识、行为习惯等有关的人为原因。一旦高校网络安全受到攻击,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办公,还可能会造成大量学生的信息遭到泄露,犯罪分子进一步对学生后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健康等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学生如果缺乏相关的安全意识,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当中就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想不到的损失,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对高校的安全意义重大。

二、高校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诈骗和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日常安全教育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两个主要挑战。

(一)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种网络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运用的广度和深度的深入发展,网络诈骗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而且形式多样、并越来越往高科技方向发展。相信大家不会忘记全球刚刚经历的蠕虫式勒索病毒,这次病毒的重灾区就在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给一些部门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是一场裸的典型的网络诈骗事件。如果说这种因技术漏洞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靠更高的技术来进行解决,那么那些通过人为精心设计的诈骗方式,则可能让人防不胜防,危害极大,如电信诈骗、钓鱼网站、虚假信息等。高校学生即有对网络的大量需求,又往往是网络攻击的群体,特别是高校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很容易收到诈骗分子的利用。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由于网络空间虚拟性的特点,很多人都可以在不同的空间自由发表言论,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网络空间成了很多人的第二生活空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国外的敌对势力、社会中一些居心叵测者都可以利用网络来扰乱我国的意识形态,在高校主要是一些国外的社会思潮、极端宗教思想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影响。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期,对于网络上充斥的各种思潮如果不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甄辨能力,学生则很可能养成不正确的人生观,时间观,对学生身心毒害极大。一些不法分子,正式看中了学生的这种身心发展特点,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宣传不负责的言论,在这点上,我们是有过惨痛教训的。特别是现在有一股反全球化的思潮,意识形态的对立有加强的趋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容忽视。

三、提高高校网络安全的路径探析

提高网络安全应在找准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针对近年来高校时常发生的以网络诈骗为典型的网络安全问题,学校应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网络安全集中爆发的时间段,要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学生上当受骗。新生报道日,短信,电话诈骗较多;节假期,商城促销日,双十一等学生喜欢购物的时段,网络支付诈骗,购物中奖陷阱较多;学生寒暑假则容易陷入传销组织虚假信息,求职等的诈骗。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针对生活中发生的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段要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的心里特点告诉我们,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待我们的日常教育。

(二)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很好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是提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对网络上出现的社会思潮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别,主动抢占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的声音甚嚣尘上,对此我们要主动出击,予以坚决的反驳,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ζ浣行批判,宣扬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中错误的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段锟,党敬川.关于高校预防网络诈骗相关问题思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