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无线覆盖项目方案十篇无线覆盖项目方案十篇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9:22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1

【关键词】: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勘察方案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10月起开始着手实施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2015年是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全面推进的一年,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无线数字覆盖工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面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数字化覆盖,仍需要我们相关工作人员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落实到位。

一、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的概述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是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其根本性目的是实现中央电视台12套节目的国内无线数字化覆盖,实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套节目的地级市无线数字化覆盖。项目的具体实施由中央和各地方广电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按照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来开展。其中,由总局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写、工程的组织建设以及发射机等系统设备的招标、频率等参数的审核等;由地方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工程的分段实施、竣工后的验收等落实工作,该项工程计划在两年内完成。

二、推进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科学实施工程勘察

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勘察工作主要由以下三大方面组成:1、勘察内容,由于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系统设备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这两大方面,因此勘察的内容主要为台站周遭地理环境、天馈线及发射设备的安装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条件等。2、勘察前的准备工作,为了确保勘察工作的高效性,在勘察前我们应当对勘查路线、时间安排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制定详细的勘察表格,同时对勘察工作进行细分,合理安排人员分配,通常每个勘察组应包括2~3位勘查工作人员。3、严格落实现场勘察工作,在实地勘察中,工作人员要收集详细、准确的技术资料,比如说场区总图、发射系统图、天馈线系统图、基础设施分布图、建筑结构图等。

(二)全面落实工程建设

1、分前端建设方案

在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应考虑中央台节目的传输,同时还要兼顾省、市、县等地方台节目的传输需求,因此在建设中要重点规划节目流打包方式,当前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县级平台实施中央、省、市及县四级节目的打包,然后通过复用流方式传输到县内的各发射台;二是省、市、县的节目采用基带方式传送到发射台,然后在台内完成编码,并与中央台节目流服用,选择这一传输方式需要进行压缩,否则将占用比较大的带宽。

2、节传系统的建设方案

在电视节目方面,首先在电视发射台站安置长达三米的卫星接收天线和aVS+专业卫星综合接收解码器,然后通过接收、解调并整形卫星信号,将其还原出两路tS传送到发射系统,以确保完成信号转换与发射。

在广播方面,同样首先在广播发射台安置卫星接收天线和数字声音广播专业卫星综合接收解码器,然后将主备两路数字音频广播节目tS流进行码流切换并传送到发射系统,如果是模拟音频信号可以使用原来的接收系统直接传送到发射系统。

3、发射系统的建设方案

对DtmB系统来说,可以用码流切换器对卫星接收的tS流和地面传输网络传来的tS流进行转换,然后选出两路tS流传送到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在这项系统中,数字发射机应当配置主备双激励器,同时配套假负载等一系列附属设备。

4、天馈线系统的建设方案

针对各地方台现有天馈线系统的不同特征,通常来说有以下三种地面数字电视的天馈线系统建设方案。分别为:一是利用现有的天馈线系统,如果现有的发射天线在带宽和功率容量方面能够满足新增的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性能需求,可以通过针对性改造或者是新增多工器的方式共用原有的天馈线系统;二是直接拆除现有的天线,直接更换上宽频带的数字天线,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迅速、快捷;三是重新增加天馈线系统,当铁塔桅杆上留有空余位置时,可以选用增加新的数字电视天线的方式改造天馈线系统,不过这时应注意要根据空余位置选择合适的天线。

5、台站基础设施相对应的改造方案

台站基础设施的改造应当根据实地情况和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实际需求来综合规划。通常基础设施改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房的改造,具体的工程项目包括机房扩建、结构加固以及内部重新装修等,如果选择在机房顶部安装新卫星接收天线,就需要在机房顶部构建新的卫星天线基础,施工时必须注意房顶结构的安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电力系统的改造,具体项目为新增电气设备、升级原来的电力系统等;三是通风空调系统的改造,为了保障改造后的发射系统、节传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必要时就要对通风空调系统实施改造,通常是提高换气系统和空调的容量;四是铁塔桅杆的改造,作为天线的承载基础,铁塔桅杆的改造也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改造方案为应当根据天线的布置状况和铁塔桅杆的具体情况来规划与设计。

(三)科学安排工程进度和时间计划

由于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的工期较短且工程量较大,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工程每一阶段的进展,并实施严格的审核、验收工作,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如期完工。从工程建设的实际经验来看,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应当包括立项、前期准备、实地勘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招投标、基础设施改造、设备安装和调试、测试以及验收、试播等多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内的施工工作还会出现联系与交叉,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的困难性。

结语:总的来说,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工程,想要建设好这一工程,需要我们从各地方台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实地勘察获取全面、准确的技术资料,然后根据资料设计、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落实工程施工建设工作,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保质保期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姜文波,冯景锋.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08)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2

关键词:特观设计;海参养殖区;浅层资料缺失;炮检距;限偏移距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23004

1引言

在海上oBC勘探中,障碍区的特观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障碍区内无法实施炮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料的品质。工区位于莱州湾渔场内,莱州湾渔场是我国三大渔场之一。工区内渔业活动异常发达,多以拖网、流网、固定网具为主。浅海水质肥沃,营养物丰富,浮游生物繁盛,海水养殖业发达。本项目我们遇到了较大的海参养殖区,针对此问题,我们拿出了方案,做出了针对养殖区的特观设计,并获得了甲方的高度认可。下面将对海底电缆三维采集项目海参养殖区施工方案进行分析讨论。

2项目概况

海底电缆三维采集项目采用的观测系统(图1、表1)。

海参养殖区简介:海参养殖笼通过4个锚桩及锚绳将养殖笼固定在海底,养殖笼体由上下两片直径9m的钢板通过多根2m长的支撑钢管焊接组成,周围环抱充气式升降浮筒,通过气管连接至水面,笼内放置海参养殖网。

特点包括:养殖笼常年固定在海底;笼体重量较大约3000kg,不宜移动;笼内已投放600kg海参幼苗,幼苗的生长受震源影响较大;气管脆弱、易拖挂、不易维修。

海参养殖区共涉及27个养殖笼,直径9m,高2m,每个网已投苗600kg。涉及区内3束施工线束(sw16、sw17,sw18),炮点岂止为6148-6176,8排炮线共96炮。如图2。

通过与养殖户进行沟通,排列可以进入养殖区,但是必须要避开养殖笼,距离养殖区150m外可以实施炮点。

3软件模拟情况

针对此养殖区无法实施炮点的情况,用软件分别进行限偏移距600m、限偏移距700m、限偏移距800m模拟,见图3~图5。

图7为覆盖次数分布图,海参养殖区未实施炮点,最低覆盖次数为156次,粉色区域覆盖次数在156~179之间,红色区域覆盖次数为180次(设计覆盖次数),因此受海参养殖影响的满覆盖面积为6.24km2(即粉色区域面积)。

对养殖区内正常炮检距与空炮后炮检距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养殖区内主要缺失炮检距为0~700m,覆盖次数减少了8~24次。

4特观设计

传统的特观设计原则:就近原则-偏到最近点上以保持浅中深覆盖次数均匀;先纵向后横向-保持方位角;跨步原则-横向偏移时,以线距整数倍为步长达到横向互补;适当加炮-弥补总体覆盖次数;障碍区周边尽可能逼近,使缺口降到最小。

根据施工人员的踏勘和目前与养殖户的协调情况,设计了具体的养殖区施工方案:在共区sw16-18束线内,海参养殖区共有96炮炮点无法实施,但我们设计在海参养殖区的两边各50m加密4排炮,最大程度的来减少受到影响的满覆盖面积,如图8。

加密后,再用软件进行模拟,从图8中可以发现,最低覆盖次数168次,蓝色区域覆盖次数在168~179次之间,红色区域覆盖次数为180次(设计覆盖次数),粉色区域覆盖次数在181~192次,因此受影响满覆盖面积为1.8km2(即蓝色区域面积),通过加密炮后,受影响满覆盖面积减少了4.44km2。

再对加密炮点前后养殖区浅层资料覆盖次数进行计算对比:限偏移距800m正常覆盖次数为23~27次。如图9、10。

经过软件模拟运算,得到限偏移距0~800m覆盖次数影响的情况:绿色覆盖次数为1~6次;淡蓝色覆盖次数为7~12次;深蓝色覆盖次数为13~18次;粉色覆盖次数为19~22次;正常覆盖次数为23~27次。下面分别选取养殖区内、养殖区近处,养殖区远处三点进行炮检距分析。

5效果与结论

针对海底电缆三维采集项目的养殖区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了资料品质的浅要分析和讨论,本施工方案虽然对于弥补浅层0~750m的小偏移距资料缺口没有帮助,但增加了中远偏移距炮检距的内容,有利于提高中深层资料的覆盖次数。

参考文献:

[1]陈浩林,张保庆,秦学彬,等.海上oBC地震勘探高精度潮汐校正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S1):1~4.

[2]许银坡,蒋先艺.提高oBC覆盖次数计算精度的新方法[J].石油物探,2012,51(2):184~190.

[3]韩立强,全海燕.老堡南地区海底电缆采集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226~230.

[4]安有利,姜瑞林.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及优势[J].石油物探,1998(3):92~99.

[5]王守君.海底电缆地震技术优势及在中国近海的应用效果[J].中国海上油气,2012,24(2):9~12.

abstract: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3

关键词:wLan;H3CwSw;网络构建

wLan无线局域网技术近二十年来越发成熟,并大量商用。无线局域网有时候被用于延伸有线网络,但在一些特殊邻域或新建网络中,它也可以用来取代传统的有线网络。无线局域网相对于传统有线网络,具有数据传输的灵活性、简易性、综合成本较低、扩展能力强等特点[1]。由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日渐成熟,设备价格越发具有性价比。目前国内外有不少的企事业单位(如电子政备、消防、公安信息等)开始使用wLan技术构建自己的接入网络。现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需要无线覆盖校区的新旧两个园区,以之作为原有无线网络的补充。主要采用的是室内覆盖和室外覆盖相结合的方式覆盖校园。主楼、图书馆、教学楼全部采用室内覆盖的方式,所有的寝室楼采用室外的覆盖方式。校园平面图见图1,河南岸为旧校区,河北岸为新校区。

1无线网络设计规划

1.1无线网络逻辑拓扑

在福职院无线网络规划中,准备采用poe供电,接入点(ap)就近接入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逻辑拓扑图见图2。

1.2认证方式方法的设计

福职院无线网络设计中采用802.1x的方式进行认证,采用二层隧道通信协议连接接入点与控制器,而后台用户鉴权使用H3C的CamS来进行。因为福职院的工程项目覆盖新旧两个园区,故设计中选用两台H3CwX6103进行鉴权。

1.3规划频率规划

在现行的无线局域网频率中,5.8G的wLan可以有五个不重叠的通路,而2.4G的wLan只有三个。网络用户接入时无法预先知道它们的频率,所以在做无线覆盖时5.8G和2.4G的频率都要做。并且在网络设计的时候,也主要考虑这两种频率的覆盖。

在设计2.4G与5.8G频率无线网络时,除了考虑它们的衰减模型,还必须进行实地的勘察与人工优化。一般实际使用时交错使用1、6、11三个信道。

1.4频率复用设计

因为目前业界都是用DCF来对802.11技术进行仲裁,这样在设计与实施频率复用的时主要面向的重叠区域,在实际施工时,无法像GSm、3G网络那样拥有较小的控制粒度。并且因为技术原理的原因,我们无法很好地做到频率复用,而只能做些负载均衡[1]。目前常见的访问点,都能覆盖18mbps、36mbps、48mbps、54mbps等频率。对于18mbps覆盖范围不会重叠,但是18mbps与54mbps之间就有可能重叠。这时我们就要根据网络侧的负载适当实现频率复用[2]。

2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2.1覆盖方案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方案室外覆盖较为简单,而室内覆盖采用室内分布式系统覆盖加上室内补点覆盖的方式进行。

2.1.1室内分布式系统覆盖

因为它结构比较复杂,所以一般用于大中型企业的室内覆盖使用。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酒店、机场、会议中心、会堂等重要场所或中等面积盲区覆盖。一般不用于较高容量需求的场所。

使用要求:该系统为室内覆盖系统,要求设备安装在室内运行。

2.1.2室内补点覆盖

福职院主要使用上述的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无线局域网覆盖。而该技术如果存在盲区,要实现盲点覆盖,会牵扯大量的工程改造,改动很多现有天线的位置,同时负载匹配难度也很大。所以我们采用独立的无线接入点去弥补现有盲点,起到对室内分布系统的辅助作用。这种室内补点的方式在较好满足用户区域覆盖、缓解容量等需求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施工工程量[3]。

2.2设备选型

根据实际的工堪结果,旧校区ap以及接入交换机的分布统计表如表1:

根据实际的工堪结果,新校区ap以及接入交换机的分布如表2。

2.3采用H3CwSm无线业务管理器进行网络构建与管理

wLan网络用户接入非常的灵活同时网络接入的切换具有不可见性,导致管理员对网管的需求比传统有线网络强烈。同时wLan网络在接入层网络网络维护工作量很大。原有H3CimC管理平台能够全面系统地管理有线网络,现在imC管理平台内置wSm无线业务管理器,它被设计用来管理无线网络。这使得用户不用重新选择部署新的网络管理平台,只需增加一个组件,即可统一一体化管理无线有线网络。这大大节省了用户的成本与管理的投入[4]。H3CimC管理平台被设计成一套跨平台的分布式系统,它采用组件式的结构,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需要添加的组件。我们通过在管理平台中添加wSm无线业务管理器,拥有了管理所有无线设备的功能。在wSm中,我们可以添加胖ap,瘦ap,aC设备,移动终端等无线设备,并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在wSm组件里,我们可以很直观地查看添加的所有设备的状态,并对它们进行图形化的配置管理。这大大减轻了用户的维护成本和工作量。wSm还可以与H3CimC的其他组件互相配合,实现无线设备的故障管理、性能监控、版本管理等。使用wSm无线业务构建的校园拓扑图见图3。

2.4使用CamS系统进行计费

我们使用H3C公司推出的CamS(综合访问管理服务器),对用户的无线接入、Vpn访问进行aaa(认证、授权、计费)认证。CamS的特点在于它可以和常规设备,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无缝连接,共同组网[4]。CamS增加服务界面见图4。

3结束语

文章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先从逻辑组网、认证方式与认证点、频率规划、频率复用等方面进行网络设计分析;进而从覆盖方式的选择、设备选型、H3CwSm无线业务管理器的采用、CamS系统的计费管理等几个方面给出网络构建与管理的方案。给出了一个典型校园无线网络搭建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光宇.中国联通忻州分公司wLan项目方案设计和测试[D].北京邮电大学.

[2]夏秀坤.基于ieee802.11的无线校园网设计与实施方案研究[D].河北大学.

[3]王闯.园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4

【关键词】无线网络;Lte;网络优化;簇优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及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数据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并将成为运营商的未来收入的主要来源。

新一代的无线技术Lte,并成为了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Lte的网络架构发生较大变化,Lte接入网的扁平化结构导致传统的信令采集点消失了。另外,Lte网络中使用了很多无线通信新技术,包括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波束赋形、mimo多天线技术及Comp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因此Lte网络优化需要新的角度和方法以及解决方案来满足网络优化的新需求。

2.Lte网络优化流程

Lte网络优化流程

(1)网络评估测试:了解网络的现实情况,对优化区域网络进行网络评估测试。

(2)设备故障定位:根据系统收集的数据,寻找影响网络指标较大的因素,以便进行网络评估并问题定位。

(3)数据采集及定位问题。

(4)优化方案实施:根据上一步制定的优化实施调整方案。

(5)验证性测试:网络做了优化措施之后,进行数据采集,来验证优化后系统是否提高。

(6)优化验收和总结:对全网性能做后评估,输出优化总结报告。

簇优化

在单站优化之后,我们按照基站簇(Clus-ter)来对Lte网络进行优化,基站簇优化是指对某个范围内的数个独立基站进行具体条目的优化(每个簇一般包含15~30个基站)。基站簇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形地貌、区域环境特征、相同的taC区域等信息。每个基站簇所包含的基站数目不宜过多,并且各个基站簇之间的覆盖区域应该有相应的重叠区域,从而防止在簇的边缘位置形成孤岛站点。

3.Lte网络优化主要方法

Lte网络优化内容主要包括:覆盖类优化、吞吐率优化、掉话类优化、接入失败优化、切换类优化、时延类优化等若干方面的专项优化。

Lte网络优化主要的解决方案有:

(1)出现弱覆盖、过覆盖情况时,首先要排查是否有邻区漏配现象,通过调整CRS发射功率,调整天馈系统来解决覆盖类问题。如果天线调整没有效果,可根据周围环境或者运营商现有站点资源提出加站建议。

(2)干扰问题:来自领小区及外部干扰,通过优化邻区关系,RRU工作不正常等,进行pCi优化,调整iCiC参数配置等。

(3)切换问题:在簇优化阶段,在覆盖优化和干扰优化的基础上,切换优化的主要应该针对邻区关系配置和相关切换参数来进行优化。

4.某地区Lte网络优化案例

某地市属于东部山区城市,当期项目在新城区及大学城片区新建FDD-Lte试验网,当期项目覆盖区域属于普通市区。本文通过该区域Lte网络优化项目对网络优化方法进行分析。

4.1试验网组网及测试概述

4.1.1概述

本期本地市共49个室外站,其中不同厂家用不同颜色标记,根据厂家及站点区域分布共划分为3个簇。站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4.1.2测试结果汇总

测试统计项目Kpi达标值网格1测试值(50%加载)

覆盖类覆盖率t0:RSRp≥-105dBm&SinR≥-3dB95%91.91%

覆盖率t1:RSRp≥-105dBm&SinR≥0dB86.85%

覆盖率t2:RSRp≥-105dBm&SinR≥3dB78.59%

RSRp均值(dBm)-84.70

平均SinR(dB)9.83

小区下行吞吐率下行RLC层平均吞吐率(kbit/s)30mbps28.02

下行RLC层吞吐量≥4mbps95%88.64%

下行RLC层吞吐量优良比≥12mbps70%75.49%

小区上行吞吐率上行RLC层平均吞吐率(kbit/s)12mbps30.56

上行RLC层吞吐量≥256kbps95%95.91%

上行RLC层吞吐量优良比≥5mbps70%93.13%

切换成功率同频切换成功率97%

注:测试分析基于下行50%加载的测试数据;在未优化前存在部分弱覆盖以及干扰区域,下行吞吐量偏低。

4.2部分问题案例及优化措施

4.2.1问题1:文明路路段弱覆盖

问题分析:文明路路段(经度:114.692093,纬度:23.752111)存在弱覆盖现象。该区域规划于市区华信L第3小区和市区兴源人民医院第3小区覆盖,但该两小区机械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都分别为5度和2度,略为过大,导致该路段出现覆盖不足现象,建议对市区华信L第3小区和市区兴源人民医院第3小区作天线调整,增强其在该路段的覆盖信号强度。

调整建议:调整兴源人民医院第3小区和华信L第3小区的天线方向角及下倾角,增强其在该路段覆盖强度。

4.2.2问题2:中山大道和建设大道交口以南SinR值差

问题分析:测试LoG显示于中山大道和建设大道交口以南处,距离市区电信大楼_1小区100米左右干扰严重。选择离该路段由附近站点市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第1小区为主覆盖小区,同控制市区长线局第1小区、市区华怡第3小区、市区电信大楼第1小区等多个干扰信号。

调整建议:调整市区老干部活动中心_1天线,增强其作为主覆盖小区的信号强度;控制市区长线局第1小区、市区华怡第3小区和市区电信大楼在该路段的覆盖信号。

5.结束语

2014年作为我国4G网络建设的元年,目前,国家已经下发了三张tDD-Lte牌照及全国16个地市FDDLte试验网牌照,我国Lte网络的商用进程将逐步加快。

随着Lte网络建设的深度开展,Lte网络优化对于网络建设、网络运营将起到重要作用,而在Lte网络中,越来越多的优化新思路将逐步得到挖掘。

参考文献

[1]姜怡华,许慕鸿等.3Gpp系统架构演进(Sae)原理与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意]塞西亚.Lte/Lte-advanced: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m].马霓,夏斌,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3GpptS36.213.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physicallayerprocedures[S].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5

关键字:隧道覆盖覆盖规划铁路隧道公路隧道

一、概述

对重要的公路、铁路实现全线覆盖是运营商提高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手段。从交通角度来看,目前大多数隧道的目的是覆盖盲区,因此需要结合交通线路的覆盖设计来制订专门的隧道覆盖解决方案。

隧道覆盖主要分为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等,每种隧道具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公路隧道比较宽敞,对隧道里面的覆盖状况,有车通过与无车通过时差别不大。车辆通过时,隧道内剩余空间较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尺寸大一些的天线,以获取较高的增益,使覆盖范围更大。而铁路隧道一般来说要狭窄一些,特别是当火车经过时,被火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火车对隧道的填充会对信号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天线系统的安装空间有限,使天线的尺寸和增益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不管是哪种隧道,都存在长短不一的状况,短的隧道只有几百米,而长的隧道有十几公里。在解决短隧道覆盖时,可采用灵活经济的手段,如在隧道口附近用普通的天线向隧道里进行覆盖。但是,这些手段可能在解决长隧道覆盖时不起作用,对于长隧道的覆盖必须采取其它一些手段。因此,对于每段隧道的解决方案可能都会有所区别,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覆盖解决方案。

在进行隧道覆盖规划之前,一般需要知道以下数据:

隧道长度、隧道宽度、隧道孔数(1、2)、覆盖概率(50%、90%、95%、98%、99%)、隧道结构(金属、混凝土)、载频数目、隧道中最小接收电平(一般为-85dBm到-102dBm)、隧道孔间距、aC/DC是否可用、墙壁能否打孔、隧道入口处的信号电平、隧道内部已有信号电平等。

二、隧道覆盖的信号源选择

为了提供隧道覆盖,一个GSm信号源与一套分布式系统是必要的。信号源的选择,需要根据隧道附近的无线覆盖状况和传输、话务、现有网络设备等情况来决定。隧道覆盖所采用的信号源包括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直放站等。

对于铁路、公路隧道覆盖来说,由于其话务量小,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较为少用。但是,在城市地铁隧道中,人流量大,话务量也高,这种场合不仅要覆盖站台,而且还要覆盖铁路系统出口等地方,可采用容量较大的宏蜂窝基站。

使用宏蜂窝基站的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多的信道资源、扩容较为容易、单个基站覆盖能力强;缺点是需要用电缆从BtS设备所在的机房引入信号覆盖隧道、增加了馈线损耗、需要较大的机房等配套设备、总的投资费用高。

对容量要求不是很高的隧道覆盖,可采用微峰窝基站。使用微蜂窝基站的优点是所需设备空间小、所需配套设备少、总的投资费用低。

如果附近有信号源可以利用,则可采用无线直放站来作为隧道覆盖的信号源。采用直放站往往是网络拓展的第一步,在网络容量上升后再用GSm基站来替换。采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的优点包括:无需传输、综合成本低、可将远处的话务带给施主小区,使小区的信道利用率更高、安装速度快等。无线直放站有宽带直放站和选频直放站两种,采用无线直放站会使得网络管理复杂度增加,不便维护,另外在采用选频直放站时,施主小区的频率发生变更后,直放站的频率也要进行调整,不利于整网规划和优化,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需要有足够的隔离度,造成安装空间上有些困难等缺点。除采用无线直放站以之外,也可采用光纤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对隧道进行覆盖。

在实际工程之中,必须根据隧道长度、隧道附近的覆盖状况、基站分布、话务分布、建站条件等因素选择信号源,微蜂窝基站和直放站是隧道覆盖建设常用的信号源。

三、隧道覆盖的天馈系统选择

在选择好了GSm信号源之后,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天馈系统,对隧道进行覆盖。通常有三种不同配置的天馈系统: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泄漏电缆。

1、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

这种覆盖方案的设计比较灵活、价格相对低、安装较方便。同轴电缆的馈管衰减较小,天线增益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安装条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选用增益相对较高的天线,来提高覆盖范围。该方案的简化版就是采用单根天线对隧道进行覆盖,对于较短的隧道来说,这种方案确实是一种低成本解决方案。

2、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

在某些复杂的隧道覆盖环境中,可采用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来替代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它更适用于覆盖地下隧道(地铁隧道)和站台。采用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线系统的主要好处包括在室内安装的电缆数减少、可适用更细的电缆、采用光缆可降低电磁干扰、在复杂的网络中设计更灵活等,缺点是成本高。

3、泄露电缆

采用泄漏电缆进行隧道覆盖,是一种最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

可减小信号阴影和遮挡,在复杂的隧道中采用分布式天线,手机与某特定天线之间可能会受到遮挡,导致覆盖不好;

信号波动范围减少,与其它天线系统相比,隧道内信号覆盖均匀;

可对多种服务同时提供覆盖,泄漏电缆本质上是宽带系统,多种不同的无线系统可以共享同一泄漏电缆,考虑到在隧道中经常使用某些无线系统(寻呼系统、告警系统、广播等),采用共享一条泄漏电缆的方法,可省去架设多条天线的工程。

泄漏电缆覆盖设计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其设计方案相对简单,本文不作重点分析。下面重点分析采用普通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进行隧道覆盖的设计方案。

四、隧道的无线传播

无线电波在隧道中传播时具有隧道效应,信号传播是墙壁反射与直射的结果,其中直射为主要分量。华为公司基于itU-R建议,根据试验数据对传播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出一简单实用的隧道传播模型,用于进行隧道覆盖设计,该传播模型为:

Lpath=20lgf+30lgd―8dB

其中: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6

关键词 3G 数字城市3.0版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21日提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我国甚至许多省、市把它作为“十五”经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来抓。2009年1月7日中国正式发放3G牌照。我们的城市实现网络广域的覆盖。“数字城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虽然就目前发展情况与趋势而言。很难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数字城市”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

狭义的数字城市观念是由“数字城管”发展出来的(例如:建设部领导对数字城市的理解就局限于数字城管的概念),而后逐步发展为涵盖城市整体的“电子政务”,也就是多种政府信息化应用的通称。对此,我们可以姑且称之为“数字城市1.0版”。

无线城市也可以说是“数字城市2.0版”,即以原数字城市的基础。融合新一代无线宽带元素,形成结合有线、无线网络的政务三网融合应用平台,进行移动电子政务应用支撑。这也是目前国内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

移动社会、无缝覆盖社会,是智能社会(国家)发展的蓝图规划。数字城市、无线城市还将持续发展演进。进入到智能城市的阶段。增加多种数据采集、自动化管理、移动电子商务、环保节能、基于位置的服务等。是日本、韩国等通信及数字城市先进国家所推动的“数字城市3.0版”。我国通信3G时代的到来实现了移动宽带,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这让我们感受到“数字城市3.0版”智能城市的内容。

作为构成“数字城市”的三项基础之一:信息基础设施,目前由于宽带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出现从有线向无线演化的趋势。“无线城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由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融合、服务融合推动了网络技术融合。建设“无线城市”以有光纤资源为基础,用3G网络作广域覆盖。wimaX可以做大范围的无线覆盖和接人,同时wiFi可以作为一些热点的接人,这应该是一种适合的“无线城市”建设思路。这种组网的方式在国际上被称为“泛在网络”。目前这也代表了网络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从国内用户的需求分析,无线宽带城市前景也令人看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内地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宽带网民数达1.22亿,手机网民数较去年增了2.6倍,已有4430万。虽然这些数字跟无线城市的关系不是直接的,但是不断增加的网民对上网便捷性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无线宽带和手机上网的业务也将会越来越好。

近几年来,各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如wi-Fi、wimaX、Bluetooth、3G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摆脱电话线的束缚,逐渐从固定走向移动。人们通过无线接入internet的需求也在飞速地增长。从世界范围看,元线宽带城市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无线宽带被称为城市的“第五公用基础设施”。新加坡更是将无线城市的目标扩大至无线国家,计划到2015年前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无线宽带网络。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杭州、海口已确立无线城市计划,并先后付诸实施。可以说,国内的无线宽带城市已经渐行渐近。

北京无线城市网络试运行奥运期间免费开放

2008年6月25日。北京无线城市一期网络启动试运行,即日起北京市民和海外游客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在北京中心城区接入互联网,北京由此成为国内最大规模无线城市。作为中电华通“北京无线城市”项目的一期工程。此次“无线城市”信号覆盖开通范围包括二环、三环、CBD商圈、金融街、中关村地区及望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宣武椿树、亦庄地区等,覆盖面积共100平方公里,北京的无线宽带网络[wiFi+wimaX(802,16d)]将成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无线城市网络。

中电华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城市无线宽带网络承建商与运营商,其在北京市的建设目标是覆盖北京全市,覆盖范围达到625平方公里,首期建设目标主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客和城市管理服务。项目建设中。中电华通解决了城域光纤网络管线、节点资源、电力管线资源等诸多问题,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一期覆盖。第二期覆盖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五环以内的城区普及无线宽带高速上网,技术应用已经在崇文区新世界商圈等几个地点内开始试验:到2010年年底,第三期覆盖将实现北京市全市城乡的无线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全市人群和地域全覆盖。待网络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在北京市内建设9000个wi-Fi(无线局域网)接人点,以及150个wimaX基站,覆盖北京市90%的主要街道。目前,北京市宣武区已经建有15个wimaX基站构建的网络,为政府环卫部门提供无线宽带服务。

广州10亿打造“无线城市”覆盖所有公共场所

2008年6月,在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召开的会议上,正式提出分三期建成覆盖广州全部公共场所的无线网规划。并在会后提交广州市政府审批。据方案提供商中电华通估算。执行这一方案的总投资在10亿元左右。

首期工程到2009年3月,计划实现主要公共场所的覆盖。主要分布在荔湾、天河、越秀等区。目前广州无线宽带接入点已超过1000个,预计今年底将超2500个;二期工程从明年开始到2010年4月,实现无线宽带覆盖广州所有城区和部分郊区公共活动场所,覆盖面积达927平方公里,新增10000个无线宽带“热点”;三期工程将无线宽带的覆盖延伸到市郊。参会的知名电信专家李进良介绍,与手机信号的广泛覆盖不同的是。无线宽带主要在“热点”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而根据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的计划,无线城市计划主要覆盖市政大楼、火车站、飞机场、医院等公共场所。

上海无线城市建设进入高潮

继杨浦、闵行等区之后。由上海市各区县政府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共建的“无线城市”建设渐入高潮。目前,普陀区无线宽带热点覆盖工程一期已完成。遍布区内酒店、商务楼、休闲场所等70余个。用户在华师大体育场、肯德基快餐店、梅川路步行街,只要手持便携机就能

无拘无束地享受无线上网冲浪的快乐。而位于黄浦区的“中华商业第一街”的南京东路步行街,已实现了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

普陀区政府与上海公司签署了“无线城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继续携手普陀“无线城区”二期建设,双方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社会”的模式,积极推进无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形成政务商务、城区治安、应急联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特色应用,不断提高城区信息化的综合服务和应用水平。

据了解,黄浦区信息委也与上海公司共同签署了《2008年信息化工作行动计划》。合作双方将继续完善集约化建设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开拓创新。以专项工程投资的方式,积极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并在黄浦区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全力提供综合的电信服务产品及优质的电信服务。“无线黄浦”和“iptV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是其中两项重要项目。2008年。上海公司将为黄浦区“无线城区”提供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的“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在南京路步行街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对北京路五金街、豫园商圈、路商圈等进行无线覆盖建设。“上海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是上海市委大力推进的工程之一,黄浦区政府将借助此平台作为新的干部教育信息化应用手段,加强党员干部的信息化培训。上海公司专门为此在iptV上定制了epG页面、频道、节目,采用专门的业务开通流程和更高的终端网络带宽。

武汉电信wi―Fi覆盖500个场地

中国电信湖北武汉分公司转型的重头

wLan无线宽带业务目前已进入建网测试阶段,并在加快建设中,覆盖点每天都在增加。截至2008年4月底,已建设完成500个热点场地覆盖,受到业主欢迎和用户青睐。

武汉公司无线宽带是利用wLan技术,依托电信宽带互联网,面向广大用户提供的无线宽带上网服务。用户只需一款带迅驰技术(或无线网书)的笔记本电脑配合一个无线宽带上网账号,即可享受自由、便捷、随身移动的时尚生活。目前,针对武汉电信我的e家ce8)和商务领航信息版用户已免费开放无线宽带上网服务。上述品牌套餐用户凭宽带上网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在无线宽带覆盖范围内享受无线上网。

厦门将成全国首个基于tD网络的无线城市

2008年9月,厦门市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签订厦门“无线城市”合作备忘录。厦门由此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基于a'D-SCDma/HSDpa(国际3G技术标准之一)网络的“无线城市”。

“无线城市”即“宽带无线城域网”,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厦门作为我国首批开展tD-SCDma试验网的十个城市之一,所采用的tD-SCDmmHSDpa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国际通信标准。

目前,厦门tD网络已全面覆盖城市主干道、广大农村、主要公共建筑等岛内外800多平方公里区域,无线网基础建设基本完善,核心网、业务支撑系统配置齐全。今年年底前,厦门人将享受“无线城市”给生活带来的便利,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实现高速无线上网,随时随地查询信息、收发邮件甚至处理单位文件。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7

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高铁上高端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也不断提高,仅仅提供高质量的通话业务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高端用户的需求。高铁的覆盖建设对提升联通的整体形象,满足高端用户的业务体验,带动移动业务的扎实推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无线信号高铁覆盖

2.1高铁场景下移动通信网络具有的特点

(1)穿透损耗大。高铁新型车厢采用全封闭式车体结构,车厢体密封性好,损耗较普通列车大很多,给无线覆盖增添了困难。(2)多普勒频移效应。高铁高速运动引起的大频偏对于接收机解调性能的提升是个大挑战。目前Lte系统已经具备抵抗多普勒频移效应的能力,满足高铁200公里/小时高速移动的需求。(3)切换频繁。由于单站覆盖范围有限,列车高速移动时将在短时间内穿过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引起频繁的小区切换,导致掉话率升高,进而影响整体网络性能。(4)覆盖场景变化多样。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山川河流众多,除了一般的室外场景,桥梁和隧道场景也经常会遇到。

2.2无线信号高铁覆盖方案

2.2.1组网模式

为避免列车高速行驶中频繁跨越小区,高铁场景全线采用小区合并技术BBU+RRU分布式基站方式组网。小区合并技术使多个RRU共小区,从而增加单小区覆盖范围,降低切换次数,提高切换成功率。

2.2.2室外场景站点建设原则

(1)站点与铁路线垂直距离设置原则。根据高铁无线传播模型和链路预算,站点距铁路线垂直距离建议在200-350米,不宜超过350米。(2)站间距设置原则。根据链路预算,基站站间距不宜超过1.1公里。建议同pCi基站站间距设置在1-1.1公里,非同pCi基站站间距设置在0.8-0.9公里。(3)站点选点原则。对于直线轨道,由于高铁一般为复线铁轨,也就是说来往的铁轨不是同一条铁轨,因此相邻站点宜交错分布于铁路的两侧,形成“之”字型布局,这样有助于兼顾复线铁轨来往列车的覆盖需求。对于铁路弯道,站址宜设置在弯道的内侧,可提高入射角,保证覆盖的均衡性。(4)切换距离设置原则。Lte的切换时间在0.5秒钟左右,按200公里/小时来计算Lte切换距离应该为55米。

三、海南联通西环高铁总体情况

海南西环快速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的一条双线一级电气化铁路,全线长345公里,连接海口市与三亚市,途径澄迈县、临高县、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乐东黎族自治县。设计为双线Ⅰ级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设计速度200km/h,列车类型为动车组CRH1,SS3。计划每年输送5000万人次,运送货物1000万吨,全线运行时间为2小时30分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投资为271亿元,是海南省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号称海南交通史上“一号工程”,也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宏伟目标重点基础工程,并和海南东环快速铁路构成海南岛的环岛快速通道,在将来连接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并入中国大陆铁路网,连接未来的包海高铁。根据联通总部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建设精神,结合对海南联通无线网络现状分析的结果,本期工程在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投资效益、改善网络服务质量、确保网络良好的演进升级能力的前提下,遵循提升客户感知和品牌效应,采用专网加公网实现西环高铁的全覆盖的原则。

四、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深度合作的创新

2.14G基站共享方案

根据是否共享载频,4G基站共享方案分为独立载频、共享载频两种方案,西环高铁结合实际覆盖区域,用户数量需求,采用独立载频方案。独立载频共享方案是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各自拥有独立的频谱资源,只共享enodeB的硬件资源。

2.2实现方案

(1)适用场景:所有区域

(2)实现方案:联通、电信使用小区独立,enodeB支持小区级参数按运营商独立配置,无需协商;所有enodeB系统参数由一个运维团队进行配置。

五、共建共享两大优势

1、无线专业。联通和电信的共建共享建设方式,竞合前和竞合后相比,节省了34套BBU,350套RRU,成本1439万元,占4G建设总投资的47%。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8

tD-LtetD-SCDma道路扫频天线参数联合优化

ResearchonparametersoptimizationfortD-LteandtD-SCDmaJointantennaBasedonRoadFrequencySweep

KonGZhi-jie

(ChinamobileGroupHenanCo.,Ltd.,Zhengzhou450008,China)

thebasestationsoftD-LteandtD-SCDmaarealwaysco-siteandco-antennasystem.thesameantennaparametersshouldsimultaneouslysatisfythecoverageperformanceofbothtD-LteandtD-SCDmanetworks.itisahugechallengefornetworkoptimization.intheco-existingperiodoftD-LtenetworkandtD-SCDmanetworks,ajointantennaparameteroptimizationmethodbasedonroadfrequencysweepcombinedwithautomaticoptimizationtechnologyintD-LteandtD-SCDmaco-antennaareaisdiscussed.themethodguaranteeshighcoverageperformanceoftD-LteandtD-SCDmanetworks.

tD-LtetD-SCDmaroadfrequencysweepantennaparametersjointoptimization

1前言

从节省运营商投资与tD-Lte网络快速部署的角度考虑,tD-Lte与tD-SCDma有必要采用共站部署,采取共用天馈资源、共天线小区的组网方式。tD-Lte与tD-SCDma共天馈系统部署方案如图1所示。

由于tD-Lte与tD-SCDma存在技术上的差异,包括频段使用以及多址方式等,即使在同一地理位置,两者终端对网络覆盖的要求差异也较大。因此,如何对共天线参数进行优化配置以保证tD-Lte与tD-SCDma小区的覆盖,是两网共存下覆盖优化的难点。

传统tD-Lte与tD-SCDma联合天线参数优化是通过“路测评估调整路测评估”的方式反复调整与测试评估来实现的,依赖工程师经验且效率非常低。通过工程师经验预测不同天线参数配置对两张网络的不同影响难度非常大,因此传统联合天线参数优化方法无法满足tD-Lte网络快速发展的需要。本文将重点探讨一种创新的联合天线参数优化方法,即以tD-Lte与tD-SCDma两张网络的道路扫频为数据源,建立双网覆盖评估模型,并通过遗传算法对小区天线参数配置进行最佳方案搜索,输出可同时保证两张网覆盖性能的共天线参数配置方案,实现共天馈系统场景下tD-Lte与tD-SCDma网络覆盖性能联合优化。

2技术方案综述

图2给出了tD-Lte与tD-SCDma联合天线参数优化技术方案的描述流程。

本技术方案先对tD-Lte与tD-SCDma两张网络道路扫频数据做栅格化处理,再对优化区域覆盖的栅格进行网络覆盖性能评估,主要考察tD-Lte与tD-SCDma网络的覆盖电平和干扰是否满足既定要求(即电平大于某个门限值,干扰小于某个门限值)。如果tD-Lte与tD-SCDma现网至少有一张网络覆盖未满足既定要求,则需要进行天线优化操作。用搜索算法对天线参数最佳配置方案进行搜索,结合覆盖仿真技术对每个天线参数配置方案下的tD-Lte与tD-SCDma双网覆盖性能进行联合评估,直至找到确保tD-Lte与tD-SCDma网络性能同时满足既定要求才停止配置方案搜索,并以最后一次的天线参数配置方案作为天线参数优化方案。

本技术方案的优势相比传统tD-Lte与tD-SCDma联合天线参数优化方法的优势在于:

(1)天线参数优化效率高。通过计算机算法可以直接输出大范围覆盖区域的多个小区天线参数调整方案。实践证明,天线参数优化工作效率提升了两倍以上。

(2)天线参数优化效果更佳。自动优化算法为了解决网络覆盖问题,可以尝试不同的多个小区天线参数的调整,直至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参数配置。相对来说,由于效率受限,通过人工经验反复调整的方法做不到这一点。

(3)易于it化以满足集中网络优化的要求。由于本技术方案通过计算机算法实现,因此可以进行it化,做成天线参数优化平台,以顺应运营商集中网络优化趋势。

3扫频数据的栅格化处理

原始扫频数据是由一个个具有经纬度信息的测试点构成的,每个测试点都包含周围小区覆盖电平与干扰测量信息。tD-Lte与tD-SCDma电平分别是RS_RSRp(参考信号电平)和pCCpCH_RSCp(pCCpCH信道场强),tD-Lte与tD-SCDma干扰分别是RS_SinR(参考信号信噪比)和pCCpCH_C/i(pCCpCH载干比)。在实际的道路扫频测试中,往往会得到数目庞大的扫频测试点,由于数量过于庞大,将给后期天线参数优化应用带来困难,因此需要先对测试点进行栅格化处理,用少量的具有经纬度信息的栅格代替大量的测试点。当然,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个好处,即可以减少由于测试过程中信号波动而对最终天线参数优化方案的影响。

如图3所示,扫频数据的栅格化处理就是将网络覆盖区域生成一个个大小为一定尺度的正方形栅格(一般市区取10米,郊区取20米)。每个栅格的中心位置作为本栅格的地理位置,并根据测试点的经纬度信息判断本测试点的栅格归属。最后对每个栅格内的tD-Lte与tD-SCDma电平和干扰进行平均,所得到的平均值就是这个栅格的覆盖电平与干扰值,代表本栅格的网络覆盖性能。

图3道路扫频数据的栅格化处理结果地理化呈现

4双网覆盖电平和干扰联合评估函数构建

tD-Lte与tD-SCDma双网覆盖电平和干扰联合评估函数的作用是对一个天线参数配置方案的优劣性进行判断,作为天线参数配置方案搜索的依据(保证搜索的方案越来越好)。本函数综合考虑了tD-Lte与tD-SCDma的覆盖性能,取值越高,则天线参数配置方案越好。

基于tD-Lte与tD-SCDma对覆盖区域电平和干扰的要求差异,可分别对于在覆盖区域内的tD-Lte与tD-SCDma设定最小覆盖电平门限和最大干扰门限。pCCpCH_RSCp门限为thresholdpCCpCH_RSCp,RS_RSRp门限为thresholdRS_RSRp,pCCpCH_C/i门限为thresholdpCCpCH_C/i,RS_SinR门限为thresholdRS_SinR。

若定义tD-Lte网络的评估函数为ftD-Lte(x),则:

ftD-Lte(x)=L1*fRS_RSRp(x)+L2*fRS_SinR(x),L1+L2=1

(1)

其中,

fRS_RSRp(x)为RS_RSRp覆盖满足率,fRS_RSRp(x)=栅格中最强接收RS_RSRp大于阈值thresholdRS_RSRp的栅格数/所有栅格数;

fRS_SinR(x)为RS_SinR质量满足率,fRS_SinR(x)=栅格中最大接收RS_SinR大于阈值thresholdRS_SinR的栅格数/所有栅格数;

Li(i=1,2)为对应评估函数各项的权值,代表对网络覆盖与干扰的关注程度。

若定义tD-SCDma网络的评估函数为F(x),则:

F(x)=S1*fpCCpCH_RSCp(x)+S2*fpCCpCH_C/i(x),S1+S2=1

(2)

其中,

fpCCpCH_RSCp(x)为pCCpCH_RSCp覆盖满足率,fpCCpCH_RSCp(x)=栅格中最强接收pCCpCH_RSCp大于阈值thresholdpCCpCH_RSCp的栅格数/所有栅格数;

fpCCpCH_C/i(x)为pCCpCH_C/i质量满足率,fpCCpCH_C/i(x)=

栅格中最大接收pCCpCH_C/i大于阈值thresholdpCCpCH_C/i的栅格数/所有栅格数;

Si(i=1,2)为对应评估函数各项的权值,代表对网络覆盖与干扰的关注程度。

若定义tD-Lte与tD-SCDma两网联合评估函数为fCombine,则:

fCombine=C1ftD-Lte(x)+C2f(x),C1+C2=1(3)

其中,Ci(i=1,2)为对应评估函数各项的权值,代表tD-Lte与tD-SCDma网络覆盖在总评价函数中的权重,代表网络的关注程度。若fCombine达到某个设定满足率门限,则当前小区天线类型方案为最终方案,而且同时保障了两网覆盖电平和干扰联合性能。

5双网道路覆盖电平与干扰仿真

由于天线参数(天线方位角和机械下倾角)的调整并不改变天线相对其覆盖栅格的位置,而只是天线在该方向上增益的变化(对应不同的水平波瓣和垂直波瓣),因此天线调整前后其到每个栅格的距离是不变的,信号空间传播损耗主要与信号发射点与信号接收点的距离有关,从天线到各个栅格位置的路损是不变的。因为馈线损耗、穿透损耗是不变的,所以可以很容易计算出天线参数的调整为其覆盖栅格的电平带来的变化,即天线增益的变化。

当天线参数(天线方位角和机械下倾角)调整时,能够得到在不同的天线参数下栅格的tD-Lte与tD-SCDma网络覆盖电平RS_RSRp和pCCpCH_RSCp,进而可以根据电平与干扰的换算关系计算出网络干扰RS_SinR和pCCpCH_C/i。

6天线参数配置方案搜索算法设计

天线参数配置方案搜索算法的任务是从海量的天线参数配置方案中找到最佳方案,而且要保证实施后tD-Lte与tD-SCDma网络覆盖性能都能够满足既定要求。本技术方案的搜索算法采用的是遗传算法,它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能够避免一般的迭代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陷阱。

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采用编码、交叉和变异等操作搜索最佳方案。其中,编码是本技术方案的核心内容。在遗传算法的编码阶段,机械下倾角和方位角的编码方案是一种二维的二进制编码,将方案编码成0、1矩阵的形式。假设有h个小区,每个小区需要调整的参数为机械下倾角和方位角,参数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步长分别为:机械下倾角范围[minmechtilt,maxmechtilt],步长Stepmechtilt;方位角[minazimuth,maxazimuth],步长Stepazimuth。于是通过每个参数的调整范围和步长计算出二进制编码的长度,公式如下:

n=lg2((max-min)/Step)(4)

计算得到机械下倾角与方位角的编码长度分别为nmechtilt和nazimuth,那么第h个小区的参数编码为[ah,0,…,ah,k1,ah,k1+1,…,ah,k2],ahj=0或1,w=nmechtilt+nazimuth。其中,[a0,…,ak1]为机械下倾角的编码,[ak1+1,…,ak2]为方位角的编码。

7本技术方案应用案例

本技术方案在某大城市的tD-Lte与tD-SCDma共天馈系统网络覆盖优化中做了试点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图4所示,红色多边形内是优化区,本区域小区天线参数允许调整;蓝色多边形内红色多边形外区域是缓冲区,本区域内小区天线参数不允许调整。调整优化区小区天线参数时,要考虑对缓冲区域网络覆盖的影响。

图4本技术方案试点网络区域

通过本技术方案输出天线调整方案,对16个小区分别优化了机械下倾角和方位角。具体调整方案如表1所示。

本试点区域tD-Lte与tD-SCDma覆盖性能优化效果如表2所示。

实际网络应用中,不仅验证了本技术方案在tD-Lte与tD-SCDma双网共存的场景下具有突出的优化效果,而且还发现使用本技术方案能够提升至少两倍网络优化工作效率。

8结束语

传统tD-Lte与tD-SCDma共天线参数调整优化方法的主要缺陷在于完全依赖人工经验,优化效果差、效率低。本技术方案对传统方法进行了颠覆性创新,提出使用计算机算法对天线参数配置方案效果评估与天线参数最佳配置方案搜索过程进行描述,用自动优化方法替代了人工天线参数优化方案的选择过程,网络优化效率高且成本低。此外,本技术方案能够综合平衡tD-Lte与tD-SCDma网络覆盖性能,并在一个方案中联合优化多个小区不同天线参数,确保tD-Lte与tD-SCDma两张网络整体性能达到最优状态。

tD-Lte是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大势所趋,必将得到长足发展。由于tD-Lte是一个单频组网的网络,对网络覆盖要求非常高,因此本技术方案在tD-Lte与tD-SCDma长期共存的现状下必然会有长远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映民,孙韶辉.tD-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李新.tD-Lte无线网络覆盖特性浅析[J].电信科学,2009(1):43-47.

[3]董健,仝玉选,张博.tD-Lte网络规划重点关注因素分析与策略探讨[J].电信技术,2012(10):91-94.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规划优化导频污染

一、前言

根据运营商调查3G用户70%的业务发生在室内,因此室内分布系统网络质量对于用户对网络的感受至关重要。在室内分布系统的建筑类型中,高层写字楼或办公楼等高层建筑场景,因为其高端客户较多,对语音、数据业务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该场景无线环境复杂,成为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和优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是对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综合规划,即协同覆盖方案和异频组网方案以及后期解决导频污染的优化进行探讨,提出高层建筑中wCDma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和优化的思路和方案。

二、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室内分布建设方式主要有微蜂窝+电直放站、传统宏基站+数字直放站、BBU+RRU三种方案。第一种微蜂窝+电直放站因引入有源器件,对于wCDma自干扰系统而言在放大下行信号的同时会对系统上行低噪产生较大抬升,如果反向增益设置不合理,其对系统上行噪声的抬升将会降低施主基站的灵敏度,导致其反向覆盖范围的减少,造成用户容量的降低;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案为光分布系统,有效地克服了第一种方案的弊端同时又可简化馈线走线设计复杂度与使用量;目前的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设计中多采用传统宏基站+数字直放站和BBU+RRU方案。

通过对大量高层建设室内分布站点进行研究和问题统计,高层建筑wCDma室内分布系统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覆盖干扰问题。主要包括弱覆盖、导频污染、干扰等。(2)切换问题。室内外切换,2G/3G互操作以及切换带来的其他问题。(3)数据业务问题。主要是HSDpa、HSUpa速率问题,即速率低不稳定等。(4)室内信号泄露问题。室内信号对室外信号存在外泄干扰。(5)室外信号入侵问题。室外信号对室内信号存在入侵干扰。

三、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思路

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建设规划是关键,应该与整网规划相结合整体考虑、综合规划。在规划时详细勘察高层建筑和周围无线覆盖环境,以便于今后室内分布系统的运营和优化。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规划时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案。

1、区域室内外协同覆盖方案

区域室内外协同覆盖是指对目标高层建筑进行覆盖规划时不单单考虑目标建筑,而是要把整片区域看做一个整体,室内外看做一个整体,在规划之初综合考虑整片区域的室外覆盖情况。调查出周边宏基站的站址、站高、天馈等参数,估算或者测试其在室内覆盖的状况,然后根据宏网情况再进行室内分布系统规划。在规划时应主要考虑一下四个方面的协同。

(1)室内外覆盖协同:即规划高层建筑室内分布系统的同时针对周边宏基站参数预估其室外覆盖范围与强度,在不足处采用室外美化天线等小区覆盖手段进行补充覆盖。(2)室内外容量协同:即重点考虑室内覆盖的容量,室外容量为辅。(3)室内外切换协同:即考虑切换区域的重叠范围。预估宏基站、小区覆盖、室内覆盖切换区域带,对信号覆盖边缘覆盖范围进行严格控制(4)室内外信源协同:即宏网弱覆盖区域的小区覆盖信源与覆盖高层的室外美化天线信源采用同目标高层采用同一套信源,采用光纤拉远或者微波拉远的方式解决传输问题。

根据以上四个协同,在具体规划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BBU或数字光纤拉远协同覆盖。(2)微波拉远协同覆盖。(3)小区美化天线面覆盖。(4)天线反照高层覆盖。

即在高层建筑中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同时,在其周边进行小区覆盖。选择传输时,在有光纤资源的站址采用数字光纤拉远方式,在无光纤资源的站址采用微波拉远方式进行小区协同覆盖;在路面和街道布放室外美化关系,达到精确覆盖;同时通过光纤或者微波拉远方式在高层建筑周边或者临近的另一高层建筑顶端架设美化天线,通过调整天线上下倾角对照目标建筑,实现高层补弱覆盖。

2、高低层立体分区异频组网规划方案

高低层分区异频组网规划策略是针对wCDma系统,在高层导频污染严重的情况下针对高层建筑室内分布惯用的一种设计策略。其主要的思路是将高层建筑按室外宏基站考虑,或者将小区的覆盖高度进行分层,低层与室外宏基站、小区覆盖使用同一频率,高层使用独立频率。

这样的异频组网方式能有效抑制因高站越区覆盖、街道效应、强反射体等原因导致的信号畸变带来的导频污染。因为在自干扰的wCDma系统中,高层导频污染的产生是由于窗边Ue可以测量到包括本小区在内的多个小区的导频信号,且没有一个导频信号的ec/io值足够强。在采取高层异频组网后,因频点异于室外信号,室外信号不会对室内信号产生同频干扰,室内信号的会达到较为理想的程度,通过一些相关参数的调整可使终端基本不发生重选和异频测量,但是采用这种方式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电梯覆盖应合理设计分层处板状天线间距离和倾角,使电梯覆盖在频点分层处形成一定范围范围的覆盖重合。虽然分层处上下一段距离内S1、S2频点均有覆盖,但因为物理上的距离差引起的信号强度差异较小,通过适当调整网络切换等参数,可使Ue能在该范围内保持原有驻留小区不发生切换。这样可以避免因电梯采用单一频点覆盖造成的Ue在通话过程中出入异频点覆盖楼层时因异频硬切换造成的掉话。

(2)如上述方案施工较为困难,也可以变通为全楼使用异频覆盖,在出入目标建筑处适当扩大异频覆盖范围,并通过调整邻区列表以及其他切换参数保证良好的切换性能。

无线覆盖项目方案篇10

第一条为保证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正常进行,维护广播电视播出秩序,加强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的管理,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以下简称无线传输覆盖网)包括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差转台、收转台(站)、微波站、节目传送台(站)、广播电视卫星、卫星

地球站、监测台(站)等部分。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是指利用无线传输覆盖网传送广

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活动。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的发展需要,负责组织制定全国无线传输覆盖网规划,审批广播电

视节目无线传输覆盖业务,指配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频率(以下称广播电视频率),并对全

国无线传输覆盖网进行管理。

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无线传输覆盖网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无线传输覆盖网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建,并应确保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的安全和质量。

第五条无线传输覆盖网的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安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并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建设和使用的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应当符合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

第六条国家对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使用广播电视频率、购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以及迁建无线广播电视设施实行许可制度。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办理有关许可事项。

许可证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严禁伪造、翻印、涂改、出租、转让。

第七条国家严禁在无线传输覆盖网中传送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禁止的内容。

第二章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

第八条利用地面无线、微波、卫星等方式从事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业务的,须按本办法规定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第九条下列机构可以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二)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影视集团(总台)及所属机构;

(三)具有无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能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机构。

第十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符合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和业务要求;

(三)具有必要的设计文件或技术评估报告和基本建设资金、稳定的经费保障;

(四)有必要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安全可靠;

(五)如申请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还应符合地面广播电视覆盖网的技术规划要求;

(六)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来源合法。

第十一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申办机构的基本情况、法人资格复印件;

(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申请表;

(三)拟采用的传输覆盖方式、范围、服务区域和节目内容;

(四)技术方案和技术安全保障机制;

(五)资金保障及来源;

(六)合法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来源、传输方式、传输范围的证明;

(七)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开展业务的文件。

申请经营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送业务的,还应提供下列文件:

(一)合法广播电视节目来源、传输方式、传输范围的证明;

(二)确保广播电视传输安全的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卫星的轨道位置、转发器编号、极化方式、符号率、频率以及入网测试情况;

(四)安全播出、运行维护制度;

(五)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情况;

(六)经费保障情况、工作环境情况。

第十二条下列业务,由申请单位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中、短波广播;

(二)调频、电视广播(使用发射机标称功率50瓦(不含)以上发射设备);

(三)调频同步广播;

(四)地面数字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

(五)多工广播;

(六)利用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且覆盖区域涉及两个(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

第十三条广电总局委托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以下业务,申请单位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请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领取《广播

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一)申请利用微波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且覆盖区域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

(二)使用小功率调频、电视发射设备(发射机标称功率50瓦(含)以下)进行广播的。

第十四条开展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业务的,应当向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

第十五条为保证广播电视传输安全,广电总局指定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根据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覆盖的总体规划,统一用于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转发器租用或使用事宜。任何未

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不得擅自租用或使用卫星转发器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第十六条为保证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安全,广电总局可以要求更换或关闭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转发器。

第十七条《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应当包含实施传输覆盖业务的方式、主体、传输覆盖的节目内容、传输覆盖的范围、技术手段、工作频段等内容。持证单位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业务。

第三章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频率的使用

第十八条具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申请使用微波、卫星非广播电视频率等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向国家或者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频率使用手续。

第十九条具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的单位,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应提供以下文件:

(一)广播电视频率申请表;

(二)申请使用的广播电视频率涉及修改和调整广播电视覆盖网规划的,提供技术评估报告和与相关部门或单位的协调文件;

(三)相关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二十条依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至五项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业务许可证(无线)》的单位,如需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领取《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甲类)》。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

第二十一条依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取得《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业务许可证(无线)》的单位,如需拟申请使用广播电视频率,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领取《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乙类)》。

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开展业务的,应于届满前六个月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手续。

第二十二条获得《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如需设置无线电台,应向国家

或者省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办理电台执照。

第四章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订购

第二十三条持有《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如需购买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应当向核发其《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的机关申领《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订购证明》(以下简称《订购证明》),并提交以下文件:

(一)订购证明申请表;

(二)《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无线)》、《广播电视频率使用许可证》复印件;

(三)相关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核意见。

第二十四条无线传输覆盖网中使用的发射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和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证书。

第二十五条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订购证明》所载明的技术参数生产和销售发射设备,并在设备上加贴《订购证明》编号,同时将《订购证明》回执寄回核发《订购证明》的行政机关。订购证明作为企业生产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凭证存档备查。

第二十六条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安装完毕后,设置该发射设备的单位须在二十日内向核发其《订购证明》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相应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或其委托

的机构负责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发射设备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第五章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迁建和保护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广播电视设施的义务。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

管理部门负责所管辖的广播电视设施的保护工作,并采取措施,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

第二十八条因重大工程项目或当地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搬迁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在审批相关城市规划项目前,应事先征得广电总局同意。迁建广播电视设施,应具

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技术条件和基础设施;

(三)满足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要求,避开各种干扰源;

(四)周围环境符合国家有关环境电磁波防护标准;

(五)确保广播电视设施的各项效能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申请迁建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设置无线广播电视设施的批准文件和申请迁建的理由;

(二)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

(三)当地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四)广播电视传输覆盖技术评估报告。

第三十条申请单位应当向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广电总局审批。

第三十一条迁建工作应当坚持先建设后拆除的原则。迁建所需费用由造成广播电视设施迁建的单位承担。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