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生物链的构成十篇生物链的构成十篇

生物链的构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2:51

生物链的构成篇1

——基于五链合一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桂寿平吕英俊桂程飞

摘要:在基于国外供应链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对供应链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提出了五链合一的供应链系统与结构新思路,探讨了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体系框架结构的特点。

关键词:供应链五链合一电子商务

abstract:Baseonforeignstudyofsupplychain,withthesituationofourcountry,thispaperextendtheconceptofsupplychain,putforwardanewconceptoffive-chain-integrationaboutsupplychain’ssystemandstructure.Discussthemodelofsupplychainmanagementanditssystem’sstructurecharacteristicsunderelectronicbusiness.

Keywords:supplychain,five-chain-integration,electronicbusiness

1供应链概念的延伸

人们通常对供应链的理解为:供应链指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组成的链形结构与方式,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消费者活动全过程的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这主要基于一个行业的供应链理念,而中国目前的国情是行业之间产业延续、交叉明显,供应链的理念应延伸至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制造业之间、市场采购与分销之间,进而组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将其进行加工,直到产品最终送到顾客手中为止的这一过程,都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其中的主要活动被视为链条上的节点。传统供应链的基本原理构成如图1所示。

图1传统供应链基本原理图

本文在传统供应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对供应链的概念进行了延伸,提出供应链由产业结构链、制造加工链、物流服务链、采购分销链和系统增值链五部分组成,各链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如图2、3所示。

2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服务

供应链管理针对供应链的五个子链:产业结构链、制造加工链、物流服务链、采购分销链、系统增值链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其目标是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速度、效益和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联盟伙伴带来最大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被认为是供应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强调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信息、结算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强调供应链系统的管理思想。

图2供应链系统

图3供应链系统结构模型

合作与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如没有现代物流服务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要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常常在途受阻等,会导致供应链的合作打折扣。因此,无缝连接的现代物流系统是保障供应链能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灵活多样的现代物流服务,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通过制造商和物流公司的及时信息交换,把用户关于运输、包装和装卸等方面的要求反馈给相关部门,提高供应链管理系统对用户需求的响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思想为现代物流的实时、快速、准确服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时效操作平台。

供应链的五个子链中,物流服务链和系统增值链贯穿于产业结构链、制造加工链、采购分销链的始终,系统增值是目标,物流服务是手段。而实施物流服务是为了尽可能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各条链的结构,实现链上各环节的增值,最终达到总成本最低和系统增值的目的,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1)物流服务优化产业结构链

一个产品的生产,从其原材料的供应,到产品的形成和销售,并成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或零配件(或到消费者手中)。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牵涉到几个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包含上中下游的产业供需结构链。如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提供各种原材料,而工业部门又为农业部门提供农用机械、化肥、农药等;就工业内部而言,电力部门向钢铁部门提供电力,钢铁部门又向机械部门提供钢材,而机械部门又向电力部门提供发电机械设备等,各部门在提供产品的同时还要提供相应的服务,环环相扣,带动整个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一般来说,产业结构链的链系较长,组成产业结构链的各环节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产业的运转需要其他产业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同时,其自身又为其他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即一方产出的产品将成为另一方的投入资料,各个部门既是消耗产品(即投入)的单位,又是生产产品(即产出)的单位,每个部门同时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它既产出产品,按社会需要分配,供其他部门和领域消费,又是消费其他产品的部门。这样就形成了相关产业相互间的依存和支持,反映了产业间内在联系的因果关系,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国际上一些大企业摒弃了过去统包设计、制造、销售的经营模式,转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与供应和销售建立最佳的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形成一种长期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在运作形式上,构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最终用户的供应链体系。

一条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结构链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信息、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因此,物流功能决定产业结构链的联动,影响产业结构链的演进和优化。物流服务不仅要协调企业内部物流,还要跨越企业,从整个产业结构链的角度出发,协调、整合每个链节点上的物流作业,理顺产业结构链中的原材料、零部件、加工制造以及产品流向等一系列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使链系结构的组合达到最优化。

(2)物流服务提升制造加工链

制造加工链中涉及的物流活动主要是生产物流。

制造加工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主要有:

(1)企业内部所需要的原材料、零配件从生产企业内的供应仓库或者上游企业直接供应到生产线的物流活动,或者是不同车间之间、工位之间的物流活动;

(2)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从上一道工序(或车间)到下一道工序(车间)的物流活动;

(3)生产出的成品或最终产品,从生产线到产成品仓库或者直接到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

(4)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丢弃或再生所发生的物流活动等。

物流推动生产发展的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创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以及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之上所建立的科学管理,即著名的“福特制”。这种方法,使福特公司的t型汽车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汽车的装配时间减少到原来时间的十分之一。福特制改变的并不是产品的结构、性能,也不是什么机械加工技术和方法,改变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生产领域中的物流方式。这种物流方式的变革开创了新的历史。

一条传送带的作用,把独立的操作变成了一个系统,减少甚至根除反复不断出现的搬运、装卸等环节,通过顺畅连贯的物流,把生产变成了顺畅连贯的系统。证实了物流系统对提升制造加工业的价值所在。

生物链的构成篇2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供应链;智慧农业

1引言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并将“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构成。将信息技术融入供应链各环节,构建农业智慧供应链,从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是实现乡村振新战略的有效路径。所谓农业智慧供应链,是指通过引入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供应链结构优化和供应链环节信息化,使农业产供销各环节运转更加高效率、高质量的一种供应链形式。它的核心在于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路径,学者们从各个领域进行了探讨,例如,陈锡文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在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农业发展方面,学者们广泛关注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例如,wolfert等学者认为大数据在智慧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2]。但是上述研究皆未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入手探讨农业现代化及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苏州的农业智慧供应链发展现状,从供应链基础架构层、供应链信息系统层和供应链业务层这三个层次分析农业智慧供应链的基础框架,为全国各地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构建农业智慧供应链提供理论依据。

2苏州模式下的农业智慧供应链框架探究

苏州凭借其富饶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被农业农村部选为智慧农业改革项目的试验区,其将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融入农业产供销全环节的措施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其在农业智慧供应链构建上所开拓的创新模式又能够为全国范围内打造现代农业智慧供应链提供依据。下文将以苏州为例探讨现代农业智慧供应链的基本框架。现代农业智慧供应链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供应链基础架构层,供应链信息系统层和供应链业务层:

2.1供应链基础架构层:产供销一体化

供应链基础架构层涉及到一条供应链由哪些环节组成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构建农业智慧供应链的基础。在现代农业智慧供应链框架下,供应链的基础架构应服务于供应链信息系统层,以实现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化为宗旨,将通过结构优化促进供应链信息流传递为目标。供应链信息流主要包括供应链上的供需信息和管理信息。这便要求供应链设计方面综合考虑各环节之间的结构是否利于供需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传递。此外,无论是农业智慧供应链的哪一层次,都应当考虑如何提高供应链效率,增加供应链盈余。以下将通过对比传统分散化农业供应链和现代一体化农业供应链的优劣,分析农业智慧供应链的基础架构思路。

2.1.1传统分散化农业供应链传统的农业供应链往往环节众多、流程复杂,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传统农业供应链结构中,农户往往与供应链下游相阻隔,信息极度不对称导致农民对市场需求缺乏把握,因而总是以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低廉价格将农产品卖出,对农民创收产生负面作用。由于缺乏有效渠道,农户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直接与大量消费者产生联系。即使农民能够借助农贸市场等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也会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由于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有限,无法从根本上对整条供应链的优化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以农业企业为主导进行供应链整合,优化产业布局。

2.1.2现代一体化农业供应链为了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现代农业智慧供应链的基础架构应当向一体化所发展。传统的农业供应链中,由于各环节之间信息闭塞,供应来源不明,如若农产品出现质量或者安全问题,末端消费者很难追溯到产品的生产源头。若要保障农产品的绝对安全,供应链上的每一次交易都需要额外增加质量检测环节,这无疑会增加交易成本,而这项成本会顺着供应链向下不断累积,最终由末端消费者所承担。同时,信息不对称会使得需求信息失真,导致需求预测偏离实际市场情况,最终造成生产过剩。因此,进行农业智慧供应链基础架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通过供应链整合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从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再到销售等供应链环节完全由一家企业所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整合使得农产品的来源更加清晰,倘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进行快速清查与有效追责,对粮食供应方来说形成了全程监管和强力威慑。同时,供应链各环节之间不必再为了产品质量和价格而进行无谓的博弈,有效降低了农产品的成本。这一收益最终会被分配给供应链的各环节,包括处于源头的农户以及处于末端的消费者,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皆大有裨益。此外,供应链整合减少了供应链信息流在传递过程中所跨越的环节,能够有效避免供需信息失真,促使供需匹配。例如,成立于2004年的苏州三港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最初从事农副产品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活动经营。在三港公司发展成熟后,开始对自身供应链架构进行重新设计,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于2013年成立苏州福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农副产品种植加工等业务拓展,打造了集种植配送为一体的农业品牌三港福康,其供应链结构如图2所示。三港福康致力于供应链整合,身兼农副产品供应商和物流配送商双重角色,在巩固自身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地位的同时也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高了供应链效率。

2.2供应链信息系统层:生产种植环节信息化

供应链信息系统层是农业智慧供应链的核心,即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可视化、自动化、可追溯的信息系统,辅助供应链各个环节优化运作。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层的关键是如何依据供应链基础架构,将各项信息技术嵌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与整条供应链相融合。农副产品的主要用途是供消费者食用,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这一产品特性要求供应链设计者关注生产种植环节以保证食品安全。因此,农业智慧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层应当聚焦众多供应链环节中的生产种植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加其透明度,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农副产品的安全性。供应链信息系统层在生产种植环节应当建立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之上,以可视化、自动化和可追溯为目标。其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首先由种植大棚内的光照、湿度、温度等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进行捕捉,并利用RFiD等技术将环境信息传输至生产基地或者云计算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此时计算机系统将按照特定算法进行智能化分析,远程控制大棚内的加热降温装置、喷灌设备等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调节,保证农作物在最佳环境下生长。同时,农业生产者可通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的可视化操作平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监控,并能够直接通过搭载操作平台的终端对大棚内的装置进行远程操控,大幅度减少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实时监控来记录育苗、栽种、施肥、用药、采摘和检测的全过程,并将所有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以备将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对农产品生长过程进行追溯[3]。苏州对于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生产种植环节的应用已逐渐成熟。例如,常熟农业科技园,采用温室物联网系统,对近三万平方米的栽培温室进行智能化监控与控制。这套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1个室外气象站、1个点阵式LeD显示屏、4台球型摄像机、13种室内外环境传感器和15台定焦摄像机。系统利用传感器监控设施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通过计算机系统智能化分析并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水阀、加热、滴管、喷灌等设备,从而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调节。常熟农业科技园的问世物联网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供应链生产环节的运作效率,节约了30%左右的劳动用工,使得生产效益提升10%以上。

2.3供应链业务层:业务形式多样化

供应链业务层建立在供应链基础架构层和供应链信息系统层的基础之上,旨在优化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式。虽然供应链的业务取决于实际的市场需求和产业诉求,但供应链的基础架构以及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化程度决定了供应链的业务对市场需求和产业诉求的满足能力。在现代农业智慧供应链中,一体化的供应链基础架构和信息化的供应链环节使得供应链业务形式多样化成为可能。传统的农业供应链业务集中于蔬果、肉类等食品提供,其形式较为单一。在农业智慧供应链中,供应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有能力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各种业务,因而供应链业务的呈现形式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例如,苏州浦田有机生态农业园,致力于生态农业旅游,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其业务形式包括有机农业生产、生态休闲观光和科普展示教育等。虽然在传统农业供应链中,也存在生态农业旅游业务,但由于技术条件和交易手段的限制,生态农旅的规模往往较小,并且目标市场仅仅局限在大城市的少部分市民。现如今由于移动互联网在农业智慧供应链中的应用,产业的供应链和需求端之间信息传递更加通畅,供应商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形式,而消费者也能够借助技术便利在短时间内寻找到符合其期望的农旅服务提供商。浦田有机生态农业园利用电子商务,借助线上旅游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使得其所拓展的业务能够迅速推向市场,实现业务形式创新的不断循环。

3结语

生物链的构成篇3

abstract:thisindustrialdevelopmentinourcountryhasjuststarted,theindustrychainisstillfragmented.thispaperisbasedoneffectsofmodulartheoryontheformationofindustrialchain,modulardividestheiotindustrystructurebyfunctionality,andanalyzesthelinksbetweenmodulesandenterpriseswithinmodule.atlast,offersrecommendationsontheformationofthechainoftheiot.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链;模块化

Keywords:theinternetofthings(iot);chainindustry;modularity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43-03

0引言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的概念最早于上世纪末提出,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一种建立在“实的技术优势和广受认可的全域网络前景之上的”“全新的动态网络的网络”[1]。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通过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并依托网络技术将信息进行传输、处理、运算,最终实现人物相连、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应用,已被定位为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方面与国际具有同步性,已具备一定的应用、技术和产业基础,但物联网产业正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格局,不利于物联网未来技术的攻关,更不利于未来产业融合。本文从模块化分工促进网络状产业链形成的角度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形成完善的方向,分析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及相关联系,描绘出未来物联网产业链成熟格局,为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路径提出思考及建议。

1模块化与网络状产业链

1.1产业链的模块化及网络状趋势模块化是与分工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分工方式从传统的生产工艺、工序的线性分工发展成为立体的网络功能分工——各经济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独有的知识领域,在自身业务范围内进行专业化的生产——这种分工方式就是模块化分工。[2]模块化分工使得传统的产业链通过纵向的分解、逐渐裂变成若干独立价值节点,而各价值节点通过横向集中、整合、功能增强形成具有兼容性、标准界面的价值模块,成为构成重构产业链的“基因”。在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和相应的模块治理框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顾客、供应商和竞争对手组成的“战略网络”(古拉提(Gulati,1998)[3],价值链上不同阶段和具有某种专用资产的相对固化的企业及利益相关者需要通过一定的价值传递机制联系在一起,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4]企业价值链不能够再被简单地理解为传统的线性结构,而是陷入了一种结构更为复杂的、包含多个产业的“价值星系”,这种以价值链功能聚合为特征的模块化,最终使得产业的微观基础呈现出网络化特征。[5]

1.2网络状产业链结构网络状的产业链则是以核心厂商为主导,将各利益主体整合协调在同一平台之上,通过协作、创新、竞争等手段将模块供应商、业务流程与系统开发商等合作伙伴联合在一起的强大、灵活、集成的价值网络。网络状产业链结构由产业链参与主体及模块化设计规则共同决定。

根据在产业链中所处的角色及作用的不同,处于网络状产业链上各价值模块的若干厂商,可分为:核心厂商,负责模块的分解、模块之间的安排和联系、模块标准的制定衡量和模块的整合过程,是价值模块的规则设计者与集成者,往往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环节;模块供应商,在遵循整体系统设计规则的前提下,负责子系统的规则与内容的设计,独立完成模块功能,在业务上主要负责加工、制造、装配、等产业非核心环节,往往也处于产业链价值较低环节。两类厂商在在遵守两类基本设计规则——明确规定的规则及自由设计的规则的前提下,形成了较传统结构的产业链行为主体更为紧密、复杂的相互联系:第一,合作竞争关系共存。一方面,不同模块企业之间以及同类模块的核心厂商和模块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紧密;另一方面,同类模块的供应商之间存在着“背靠背”的竞争关系。第二,各模块及行为主体之间存在相互融合。在模块分权集中时,核心厂商居于主导地位,掌握着模块设计的主要规则及核心模块的研发生产,模块供应商则处于从属地位,以自身模块功能配合核心厂商的生产集成;在模块化分权较分散时,模块供应商的实力则相对占优势,可能出现核心模块和系统集成商融合、普通模块向核心模块转移的趋势。

本文将模块化理论对于产业链结构的形成及影响作为理论分析基础,结合物联网产业规划发展的现状,对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结构进行分析探讨。

2我国物联网产业体系划分现状

产业链的演化形成与分工的演进路径密切相关,芮明杰(2006)将分工演进路径概括为规模分工——专业化分工——模块化分工,分工的前两阶段,其对应的产业链结构都是纵向一体形式,而分工演进的第三阶段——模块化分工阶段,产业链则呈现网络状,其产品链、价值链、知识链也不再是单一的线性关联。[6]

物联网的出现,是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标志,现阶段的物联网产业的分工模式,各企业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开展专业化生产,并逐渐形成具体专业化模块,物联网所涉及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通信网络、电子元器件制造等多个领域,各个领域相关企业均开展专业化分工从而以此为基础形成产业链各价值模块,对应的未来成熟的产业链的形态将是各模块相互联系的网络状形态。

工信部2011年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中根据各产业在物联网产业体系的中承担的作用,将物联网产业划分为制造业及服务业,并进一步细分出子产业[7],如图1所示。

由上图的分类可看出,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以产业链整合完善作为目标来考察,存在着未能突出行业划分标准、各产业及参与厂商地位区分不明确、系统集成作用不突出等问题,即各模块之间的标准界面、设计规则、各模块的地位作用均未得到体现,因此,上述划分,仅仅是对产业体系从专业分工角度进行划分,不能作为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分析的全部依据。国内另一种关于物联网产业链结构的主流划分方式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网络体系角度进行区分,尽管充分概括出了各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但过度强调技术性,忽略了各模块之间的经济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章节拟将物联网产业体系模块划分及物联网网络架构图相结合,对物联网产业链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整。

3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分析

物联网产业链是由包括所有关联产业的若干企业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群体智能的动态的网络状产业链。根据网络状产业链上行为主体的分类及相互关系,结合物联网产业体系及网络架构,本文描绘出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图,如图2所示。

第一,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物联网以感知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智能应用技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感知技术层次包括了感知终端生产制造模块、终端集成模块;网络传输技术层包括通信设备生产商模块、通信设备集成及服务商模块;智能应用层次包括了计算机软件生产模块、应用服务及系统集成模块、运用服务商模块。

第二,根据模块化理论相关理论,物联网产业目前已形成若干模块,根据各厂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承担模块供应、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功能并将物联网产业划分出对应三大模块。

本文对物联网产业模块的分类采用在上述基础上根据物联网产品本身的独特的性质,在对核心厂商及模块供应商的定义及业务范围需要进行局部调整:

①模块供应商模块,细分为感知终端生产模块、通信设备生产模块及软件开发模块,各模块内部含有不同类型厂商若干,模块划分标准根据物联网技术要求划分,各模块及内部厂商,在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对技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由于涉及的产业较为复杂,由若干厂商组成的子模块不仅仅是物联网产业链的一部分,在所属的相关产业中也能够组成完整的产业链,各子模块供应商与系统集成模块厂商之间的关系以知识关联的合作关系为主,不存在严格意义上对核心厂商的核心地位威胁,在业务角度也并非以简单向系统集成商提供加工、制造等附加业务。该模块在物联网产业链整体结构中,处于价值较低环节。

②系统集成模块,由感应终端集成、通信设备集成与服务、应用集成等各类子集成商组合,不同于其他产业对系统集成功能的笼统定义,物联网产业中对系统集成存在明确的定义[8]: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电脑终端)、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甚至包括外部环境、人员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就目前物联网产业情况而言,系统集成在软件、数据处理、运行平台等方面仍然存在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该模块的相应的产业多为需要由物联网技术研发推动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因此目前从产业的角度考虑,许多环节仍停留在技术、概念的阶段。

③运营服务模块,该模块的以面对客户并提供最终完整应用方案的服务运营商为主,并以此为核心厂商衍生出包括咨询管理、认证测试等在内的一系列中介、服务提供厂商,这类厂商都是由物联网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演化产生新型厂商。按照对产业链和价值模块的定位,物联网产业链中运营服务商及系统集成商在产业链中所能占据的市场价值应能够达到70%,但目前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是:一方面,应用服务及解决方案的提供由模块供应商中负责芯片/传感器设计生产的厂商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技术条件及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完成,由于该类厂商本身具有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资金技术实力弱的特点,所能够提供的应用往往是小型的局部应用,并未达到物联网所要求的“物物”相连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电信运营商,从技术角度往往负责网络运营平台提供,对感知层采集的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在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应界定于系统集成及模块提供的衔接环节,而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物联网发展的现实情况是,电信运营商往往凭借其资金、技术、市场实力,竭力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力求在物联网产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并通过构建m2m平台和参与制定模块/终端标准化来逐步实现。目前,运营服务模块的发展受制于技术及应用的发展,但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深入,运行状态、升级维护、运营成本、决策制定等运营管理的需求将原来越多,运营服务模块在产业链中将具有最大的成长空间,但同时也是物联网产业链最后受益的环节。

4物联网产业链模块化分析启示

以我国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格局来看,产业链中各环节除运营商外,厂商整体综合实力均较弱。而目前物联网产业链的合作模式也是以市场为导向,由运营商发起,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来实现运营商与集成商的合作。电信运营商作为物联网用户的直接接触者,拥有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是物联网产业链中最有条件和最有能力实施整合的成员。在现阶段电信运营商需要在产业链中承担着核心厂商的作用,需要扮演集成商和服务商的双重角色,通过选择质优价廉的终端设备,开发多样化的产品与应用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以产业联盟、技术合作的方式联合其他环节的厂商,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及特定客户需求开展专项应用开发,并依靠电信运营商所搭建的应用服务平台整合应用需求,向客户完整产品,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电信运营商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从加强自身条件及带动外部产业链环境的两个角度承担其作为主导企业引领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升级做大做强的企业责任。一方面,要从企业战略角度规划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以匹配物联网产业发展要求,同时发挥集成创新的作用,合力推进产业链的各模块及其技术一体化创新;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项目应用产业化,通过参与政府重点项目的建设,迅速切入市场,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并能参与到政府政策、行业标准等共有信息的制定,有效获得公共资源的协助,提升企业在物联网产业链中主导企业的引领实力。

5结论

物联网产业链作为物联网产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是否完善、运作是否高效对于整个产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影响重大。本文从模块化角度对物联网产业链结构进行分解划分,研究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层次、理清产业链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提出在物联网产业链构建整合过程中需发挥主导企业的引领作用,为解决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对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5.

[2]李想,芮明杰.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与运行机制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6.

[3]RanjayGulati,nitinnohria,akbarZaheer.Guesteditors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strategicnetworks.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Vol.21:3,199-201(1998).

[4]倪慧君,王兴元,郭金喜.集群企业模块化选择与策略互动[J].中国软科学,2006(3).

[5]胡晓鹏.模块化整合标准化:产业模块化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09).

[6]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工业经济研究,2006(3).

[7]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物联网白皮书(2011).2011:3.

生物链的构成篇4

【关键词】结构域;Bsp;Smb;CwB

【中图分类号】Q51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334-01

1蛋白结构域概述

结构域(StructuralDomain)是介于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的另一种结构层次。所谓结构域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又称为辖区。多肽链首先是在某些区域相邻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然后,又由相邻的二级结构片段集装在一起形成超二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多肽链折叠成近似于球状的三级结构。对于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多肽链往往由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明显区分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结构缔合而成三级结构,这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结构就称为结构域。对于较小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来说,结构域和它的三级结构往往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这些蛋白质或亚基是单结构域。结构域自身是紧密装配的,但结构域与结构域之间关系松懈。结构域与结构域之间常常有一段长短不等的肽链相连,形成所谓铰链区。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结构域的数目不同,同一蛋白质分子中的几个结构域彼此相似或很不相同。

2变性链球菌的概述

2.1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

变形链球菌群[8][9]是存在于口腔中的正常菌群,是革兰阳性菌,在微需氧环境中生长最好,能利用蔗糖产生细胞外多糖,借此附着于牙面。变形链球菌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胞外葡聚糖、果聚糖及胞内多糖。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该菌合成的水溶性葡聚糖、果聚糖、胞内多糖还可作为代谢底物提供能量,增强致龋力。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和脂磷壁酸是菌体表面粘结素,它们与获得性膜中的不同受体结合,促进该菌黏附和菌斑的形成。牙菌斑的致龋作用可以概括为菌斑中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物,由于菌斑基质的屏障作用,这些酸不易扩散,使局部pH下降,从而造成牙体硬组织脱矿,最终形成龋齿。变形链球菌的主要致龋作用是:黏附、产酸和耐酸。

2.2变形链球菌的黏附性

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的始动因子。它作为典型的细菌性生物膜,由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及其他菌属微生物细胞和细胞外多糖基质组成。各种细菌存在于宿主和细菌胞外多聚物基质包绕的结构中,相互黏附或附着、定植于牙表面及界面。牙菌斑生物膜成为菌群赖以生存及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场所。黏附[10]是微生物在特定的组织表面定植的首要条件,是微生物与宿主发生关系和致病的基础。口腔细菌在牙面的选择性定居,主要是其表面黏结素与牙面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结果。黏结素通常是指细菌表面某种特定的蛋白质结构或糖脂成分,可存在于细菌细胞壁、外膜蛋白、鞭毛、菌毛和微毛等结构中,在黏附中充当配体角色。受体则是存在于唾液中的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特定配体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黏结素-受体介导的特异性黏附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受体的构象改变并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信号传导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2.3变形链球菌的产酸性

变形链球菌是口腔龋病的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可以蔗糖、葡萄糖等糖类为原料,通过物质代谢,产酸,使口腔环境的pH值降低,进一步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进而引起龋病的发生。产酸力的强弱为变形链球菌致龋的重要毒力特征。大量研究证实,牙菌斑产酸活性与龋病发病密切相关,消除这种因素则能控制龋病。

2.4变形链球菌的耐酸性

变形链球菌在人类口腔中占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它既是牙菌斑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也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在S.mutans[11]的致龋毒力中,耐酸性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耐酸性是指细菌在酸性环境中生长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的能力,其包括两个方面:基本耐酸和耐酸反应(atR)。基本耐酸与atp酶的活性和最适pH值有关;耐酸反应是指对数期生长的S.mutans在亚致死性的低pH值生长后,可抵抗致死性酸化的杀伤,产生适应性耐酸的能力。耐酸性也与细菌的耐酸基因相关,耐酸基因的宏观调控,是的细菌可以在低pH条件下,正常生存代谢产酸。

3Bsp蛋白结构域的研究

3.1无乳链球菌中的Bsp蛋白结构域

GBS-Bsp-likeRepeat是大量链球菌蛋白的一种重复,包括一些假定蛋白和Bsp。Bsp是无乳链球菌(GBS)中的一种控制细胞形态的蛋白。德国乌尔姆大学ReinscheidDJ[1]等人发现在无乳链球菌中存在Bsp。无乳链球菌有囊壁包绕,研究发现在GBS上清中,存在一种65kDa的蛋白,含有n-末端,分离相应基因,称为bsp。Bsp在GBS菌中广泛存在。R,einscheidDJ[1]等人利用Bsp基因的删除和过表达后,pCR扩增导入GBS中,通过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发现过表达的的Bsp导致无乳链球菌成透镜形态,这表明Bsp与细胞的形态学有关。文献中提到GBS又称为无乳链球菌,定植于呼吸道、胃肠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同时GBS引起细菌的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对分娩的孕妇构成极大地威胁。过去十年里GBS发病率上升,但对其细胞外蛋白和肽聚糖代谢知之甚少。文中提到Bsp蛋白的功能分析和血清学检测,发现Bsp不是一种溶菌酶,对细胞壁蛋白不具有溶菌作用。为了研究不同血清型的变形链球菌中Bsp的分布,纯化融合蛋白得到抗Bsp抗体。抗Bsp抗体检测到Bsp为65kDa,表明在无乳链球菌中Bsp的高分布和高表达。

3.2GS-5中的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Smb

变形链球菌GS-5也存在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称之为Smb。变形链球菌GS-5是一种血清型C。在GS-5[2][3]中Smb是一种一类细菌素,依赖于CSp诱导群体感应。2005年纽约州立大学口腔生物学院的HideoYonezawa[2]等人对GS-5中的Smb做了相关的遗传分析。Smb在变形链球菌GS-5中存在七种血清型。它们分别是smbm1,smbt,smbF,smbm2,smbG,smba,smbB。实验通过在基因的不同位点插入分类灭活不同血清型,然后在含四环素的培养皿中培养,通过细菌素板化实验发现它们是一类细菌素。灭活的smbm1,smba,smbB减弱了生长因子Rp66的抑制作用。成熟的Smb包含了30个氨基酸的smba和32个氨基酸的smbB。成熟的smba类似于乳链球菌中的a2,smbB类似于嗜盐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中的细菌素多肽。同时研究表明Smb的表达受能力刺激肽(CCp)的影响和控制。

3.3变形链球菌中CwB结构域

R.e.eaton[4]等人对变形链球菌中能力诱导基因缺失的过表达引起转化缺陷中提到在变形链球菌和血性链球菌中存在一种类似于CwB结构域的GBS-Bsp-like,因此CwB结构域类似于Bsp包含有CwB假定蛋白结构域和SH3片段。尽管变形链球菌的GBS-Bps-likeRepeat与肺炎链球菌中的CwB不同,但是GBS-Bps-likeRepeat包含了带电芳香基残基,表明与细胞壁的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存在交流。Se′verineLaye[6]等人提到厚壁细胞壁的肽聚糖水解酶参与细胞子代分离,而细胞分离pGHs具有种特异性,pGHs已证明是重要因素,使Lysm和GBSBsp-like等驱动蛋白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

HirokiYamamoto,JunichiSekiguchi[7]等人发现枯草芽孢杆菌中的LytF和LytC蛋白包含有两个蛋白结构域,一个是n-末端的CwB蛋白结构域,另一个是C-末端的催化结构域。CwB有人工蛋白CwBB-LipBandCwBB-CutL锚定点,它们具有酶的活性和CwB活性。

3.4猪链球菌2型株[5]中的oRF中存在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

顾宏伟[5]猪链球菌2型(SS2)p1/7株的自溶素的Dna为模板,扩增自溶素oRF完整的编码基因,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其分子量为113kDa,其等电点为7.27。该基因蛋白结构含有6个重复的“GBS_Bsp-like”域和1个“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胺酶”域,与SS2欧洲株有较高同源性(99.8%),但是6次重复的“GBS_Bsp-like”域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4研究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对于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研究甚少,并且在变形链球菌Ua159中未见到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在变形链球菌Ua159中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还是个未知因素,通过变形链球菌GS-5全基因组中进行BLaSt比对中基因未命名,同时蛋白表达也只是猜测它是40kDacellwallproteinprecursor。因此对于这个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变形链球菌Ua159是否存在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存在多少,其表达的蛋白有什么功能;变形链球菌Ua159F-R中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是否存在改变,对细菌的产酸性和耐酸性是否有影响,影响是什么......

5应用前景展望

如果变形链球菌其它菌中也存在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而它也控制着细菌细胞壁的形态学。我们就可以通过利用这个基因诱导突变或者使基因沉默等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使细菌细胞壁发生改变,如抵御外界侵入性减低或者粘附性降低,从而是这些致龋菌的致病性降低,从而降低患龋率,推动医学进步。

随着基因工程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GBS-Bsp-like蛋白结构域的不断研究和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化,这些难题和疑问终将得到合理科学的解释。

参考文献

[1]ReinscheidDJ,etal.influenceofproteinsBspandFemHoncellshapeandpeptidoglycancompositioningroupBstreptococcus.microbiology(2002),148,32453254.

[2]HideoYonezawaandHowardK.Kuramitsu.GeneticanalysisofaUniqueBacteriocin,Smb,producedbyStreptococcusmutansGS5.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Feb.2005,p.541548.

[3]SaswatiBiswasandindranilpleteGenomeSequenceofStreptococcusmutansGS-5,aSerotypecStrain.journals.

[4]R.e.eatonandn.a.Jacques.Deletionofcompetence-inducedgenesoverexpressedinbiofilmscausedtransformationDeficienciesinStreptococcusmutans.molecularoralmicrobiology25(2010)406417.

[5]HongweiGu,ChengpingLu.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ovelinfection-relatedfactor(cellwallhydrolase/autolysin)ofStreptococcussuisserotype2.actamicrobiologicaSinica48(1):68~72;4January2008.

[6]Se′verineLayec.DiversityofFirmicutespeptidoglycanhydrolasesandspecificitiesofthoseinvolvedindaughtercellseparation.Researchinmicrobiology159(2008)507-515.

[7]HirokiYamamoto,JunichiSekiguchi.LocalizationoftheVegetativeCellwallHydrolasesLytC,Lyte,andLytFontheBacillussubtilisCellSurfaceandStabilityoftheseenzymestoCellwall-Boundorextracellularproteases.J.Bacteriol.2003,185(22):6666

[8]王金华,林居红.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及鉴别的研究进展.口腔医学.2004.24(4):247-249

[9]于丹妮,陆大卫.口腔变形链球菌的研究进展.天津大学学报.2001.7(3):461-463

生物链的构成篇5

关键词:冷链物流;网络模型;信息技术;物流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developmentofthecoldchainlogistics,wediscus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thecoldchainlogistics,andmakeapredictionofitsfollowingdevelopment.Usingthemodularconstructionmethodforinformationtechnology,andcombiningthetheoryofinternetmodel,ourarticlediscussesthenecessityofconstructingandimplementingthecoldchainlogisticsnetworkmodelinChina.wecanimprovetheoperationefficiencyofthestructureofthenetworkbycombiningtheinformationtechnologyinenterpriseswithcoldchainlogisticsnetworkaccordingto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enterprises,alsousingthemodelwhichisconstructedbythemodularconstructionmethod.Finally,weintegratetheapplicationofvarietyininformationineachmodule,wecanmaketheflexiblesupplychainenterprisenetworkmodelwhichfocusesonthethirdpartylogisticsenterprise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

Keywords:coldchainlogistics;networkmodel;informationtechnology;logisticssystem

随着社会进程的逐步加快,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低温冷冻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低温冷冻品往往保质期相对较短,这就对其运输及保管提出较高的要求,冷链物流也就应运而生。

2009年,国家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中将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行业之一。2010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涉及到“加大力度建设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仓储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大型涉农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2010年6月,为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仍然把物流业作为国家重点项目实施,我国的冷链物流业也适逢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冷藏冷冻业、物流业乃至医药卫生、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发展。而对于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而言,冷链市场仍处于劳动力素质低下、市场秩序混乱、信息化程度较低、纯手工作业的阶段。因此,冷链物流在我国将是一个新兴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也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1冷链物流的相关研究

1894年,美国人阿尔贝特・巴尔里尔(albertBarrier)和英国人J・a・莱迪齐(J.a.Ruddich)最早提出冷藏链的概念;1959年,美国皮尔斯柏利公司与美国航空航天局联合开发航天食品时,创造了现在被世界各国采用的科学、简便、实用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体系――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体系[1];Denouden、Zuurbier(1996)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质量、提高食品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实施的一种一体化运作模式[2];2004年,美国《冷链质量指标》,为整个易腐货物的供应链认证奠定了基础[3];朱伟伟、陈兰荪(2007)提出要应用信息处理技术、先进的物流设备、标准化的物流包装、多样化的物流服务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来提高水产品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4];刘娜、李锐(2010)提出将RFiD技术应用在冷链物流中[5]。

本文与以前研究者的区别主要是:运用网络结构理论,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根据模块化的方法构建关于整体冷链运输的信息网络结构模型。该模型给冷链物流的供应链架构注入信息的灵魂,进而扩展冷链物流企业的作业范围,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和运作效率。

2冷链物流及其发展

2.1冷链物流的定义

所谓冷链是指冷藏冷冻类物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都处于其所必需的温度条件下,以保证物品的质量安全、较少的损耗,防止物品变质和污染的供应链。而冷链物流则是依托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将需要冷冻冷藏的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过程[6]。一般情况下,适合于冷链物流的商品可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二是加工后的食品,三是药品、血液等的特殊商品[7]。

2.2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由于冷链物流在一般物流的基础上结合冷藏冷冻工艺,使得其具有一般物流所没有的特点:(1)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技术复杂;(2)冷链的各环节要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3)市场单一,网络建立相对困难。

目前我国物流业才刚刚起步,还未形成统一的物流体系,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物流的规范化作业以及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这首先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其次,人们对于冷链的认识尚处于冷藏(冷冻)库等片断的节点阶段,并未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概念[8]。除此之外,冷冻设施的相对落后、冷链物流人才短缺、管理落后也影响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2.3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及目标规划

针对上述面临的困境,我们首先可以在设备和设施上予以改进。其次,从国家的层面上,以行业为主导,建立健全作业规范和物流标准,并以冷链物流标准化为基础,与先进的物流技术相结合形成信息化系统以及网络交易平台。并在实际作业中以冷链储运中心(冷库)为核心,结合运输配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并且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冷链物流企业,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3冷链物流网络模型构建

3.1冷链物流网络模型构建的必要性

冷链物流网络(ColdChainLogisticsnetwork,CCLn)是以满足客户对冷链商品品质和保鲜程度的要求为基础,建立从产品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运作结构,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应链网络运行模式,进而形成的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核心带动多种冷链产品流通的物流网络组织模型。

企业网络是资源配置和交易的一种方式,而且非核心业务外包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因此,从冷链产品生产商的角度,将运输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支出。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角度,可以与多个冷链产品供应商和下一级销售商或消费者达成协议,形成战略联盟,例如B2B、B2C、B2BC等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达到规模经济的效益,降低各个组织自身的成本,达到双赢乃至共赢。

此外,冷链商品与普通商品最大的区别是易腐性,所以在物流过程中不得不采用低温保质保鲜的手段,但是构建物流全过程的低温环境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其最优的策略应该是降低冷链运输的时间。一旦形成冷链物流网络,各组织之间形成战略联盟,实现信息共享会免去很多麻烦,加快商品的流转速度。

3.2对冷链物流网络模型的模块化构建

冷链物流按作业流程可以分为4个方面[8]: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而这4个方面都要求温度的控制,根据商品对温度的需求,可将冷链物流分为三类[9]:冷冻(-18℃)、冷藏(2-8℃)、恒温(8

-18℃)。基于上述分类,可对冷链物流网络模型(ColdChainLogisticsnetworkmodel,CCLnm)进行如下的模块划分:

(1)冷库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又分为加工和储存两个不同的次级子系统。加工子系统中主要是对需要加工的货品实施简单的再加工,可以借鉴普通物流中心的流通加工环节。而储存子系统中涉及到货品的出入库管理以及货位选择等作业流程的控制,相对加工子系统来说比较复杂,可以借助于wmS(仓储管理系统)进行设计。

(2)运输管理子系统。冷链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这个模块对运输中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对货品的环境进行控制。该模块可以应用tmS(运输管理系统)的原理进行改进,为冷链物流企业所用。

(3)恒温控制子系统。该模块是分散应用于冷库管理及运输管理两个子系统中的,并且根据不同的需求设定不同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

(4)客户服务子系统。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客户主要由供方和需方两部分组成,两方均可以应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设计。

(5)财务分析子系统。任何企业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利润核算的过程中必须有财务方面的系统支持。财务分析子系统就是在整个冷链物流的模型中进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调控等活动的子模块。

4信息技术在CCLnm中的应用

4.1物流系统中的信息平台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以数据库为中心的网络人机系统,能帮助企业从商流中和由商流引发的物流中提取与物流有关的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汇总、分析和流程控制。进一步服务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3]。一般认为,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internet和intranet(企业内部网)的应用、eDi与电子商务平台的结合、3S(GiS、GpS、RS)在运输中的应用以及条形码和RFiD的应用等。

4.2CCLnm中的信息化建设

上述这些技术均可应用于冷链物流的实际操作中。但是,由于冷链物流必须满足“3p”(质量、处理工艺、货物包装)、“3C”(爱护、卫生、低温)、“3t”(时间、温度、耐存储性)、“3Q”(数量、质量、快速反应)、“3m”(手段、保鲜方法、管理措施)的要求[10],所以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这些信息技术加以改进,并与冷藏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整合,才能形成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CCLmiS)。

冷藏智能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智能温度仪与冷藏车载GpS系统无缝对接,对车辆的运行轨迹和温度等信息自动保存[11],也可以与wmS结合,实现对冷库的温度、库存、库位安排等的一体化控制。

4.3信息技术在各个模块中的应用

(1)冷库管理子系统。在该系统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仓库管理系统、intranet系统、条形码和RFiD。其中仓库管理系统可从属于企业内部网建设的一部分,而条形码和射频技术是应用于整个物资流通过程中的,在整个冷链商品供应链中可用条形码(甚至可以将二维条形码应用其中)和RFiD来标识物品的各种属性。除此之外,还要涉及到冷链商品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商品一直处于特定的温度条件控制下,必须结合温度控制系统(tCS)来进一步规划该子系统。

(2)运输管理子系统。在冷链物品运输过程中,必须用到3S来确保流通的畅通,并且合理安排物资流通过程,而且必须把tCS应用其中,确保在运输过程中的冷链商品一直保持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

(3)涉外子系统。对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要在冷链商品上游供应者和下游需求者之间构建商品流通的桥梁,必须在供应链网络中处于结构洞的中间节点位置。因此必须取得信息共享,形成企业间的纵向一体化。这就应用到internet、eDi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基于上述分类和讨论,可以大致把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网络系统中的应用在简图中简单的显示出来(见图1)。其中,信息流主要包括一些关于冷链商品自身的供给信息、需求信息、保管及库存信息、运输在途情况等。这些信息流的传输及收集主要通过例如RFiD、internet、eDi以及条形码等几种途径。

5结束语及未来研究

本文根据信息技术的模块化方法将冷链物流的信息网络模型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并逐个进行分析。结合冷链商品自身的特点,在网络模型中注入信息的灵魂,根据现有信息技术的特点,在特定的子系统中进行分析应用。该网络模型扩展了冷链物流企业的作业范围,提高了整条冷链商品供应链乃至供应网的经济效益和运作效率。

(1)本文以冷链物流企业为中心节点构建企业间网络结构,将产、供、销连成整体。对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来说以商品为中心可形成规模经济,对于上下游客户来说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可降低成本,最终实现企业间的共赢目标。

(2)冷链商品的易腐性和运输环境的难控性决定了冷链流通的快速性和实时监测性。也正因为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信息技术的监控性,可将两者结合,以保证商品的品质,进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3)将信息技术与网络模型结合形成以网络为载体,信息为灵魂的活的网络结构模型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利用信息的及时性和价值增值性也为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提供了可靠保证。

(4)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还不是特别完善,在物流系统的应用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其在冷链物流网络模型中的应用也自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1996年刚刚提出的商业智能(Bi,Businessintelligence),也可能会在冷链物流网络模型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应用。而对于易腐商品的供应链网络结构的构建也会随着不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进步而得到更高层次的改进,例如在QR(快速响应,QuickResponse)和eCR(高效客户响应,efficientCustomerResponse)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在冷链物流网络模型中的应用可行性探讨等。这些新兴的信息技术将进一步在冷链物流网络模型中得到应用。

(5)本文仅探讨了各种信息技术在冷链物流网络模型各个模块中的应用,至于各种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案、信息工程设计、模块互联方式以及各种信息工程中的设施布局和工具选用也将做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我们将就冷链物流模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参考文献:

[1]mortimoreS..HowtomakeHaCCpreallyworkinpractice[J].FoodControl,2001(12):209-215.

[2]QudenD.,ZuurbierpJp..Verticalco-operationinagriculturalproduction-marketingchainswithspecialreferencetoproductdifferentiationinpork[J].agribusiness,1996,12(3):277-290.

[3]孙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评价研究[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4]朱伟伟,陈兰荪.我国水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J].时代经贸,2006(8):6-7.

[5]刘娜,李锐.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82-83.

[6]杨博.基于系统思想的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2010(4):1-3.

[7]韩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100.

[8]邓汝春.冷链物流运营实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9]李芳,罗清明,叶春明.Jit方式在冷链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99-101.

生物链的构成篇6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教学改革;实践平台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2005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CSCmp-councilofsupplychainmanagementprofessional),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来临标志,供应链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所了解并应用。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管理思想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纷纷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较晚,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础条件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在本专业开设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信管专业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研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反馈的信息流、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新的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探析

1.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策略采用“认识运用评价构建”的技术路线,从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化,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

(1)认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构成,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经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与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方式与控制策略。进一步了解一体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艰巨性。

(3)供应链管理评价。分析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多赢机制与价格策略,供应链绩效报告等。

(4)构建企业供应链系统。在internet环境下,探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地调查、企业供应链调研与策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社会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讨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及完善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资源、在线实训、在线交流和在线测试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三、信管专业的教学深化

该课程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特色,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知识,掌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作为计算机技术、数据优化与融合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秋,在校教改基金的扶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研发”的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老师及信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2000和Borland公司的JBuilder2006enter-prise等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实现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系统功能。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丰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精讲、演示、提问、提示、研讨、评析”相衔接的新课堂教学体系。精讲就是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演示是教师不但要向学生剖析系统实现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还要向学生演示关键步骤和环节;提问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近、发现、解决问题;提示是结合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要给予同学必要的提示;研讨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及时收集共同性的问题并讨论,以达到总结和强化的目的;评析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恰当的、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补充分析。紧密结合以上6个环节,给学生营造一种主动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按图索骥,完成任务了事的被动模式。通过系统的有序组织,规范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素质的转化。

生物链的构成篇7

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既涉及宏观政策的导向,又关乎措施的落实与执行。以供应链理论为基础,构建符合我国现有国情的食品安全监控的一般结构模型,向上可以体现我国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和机制的主导成效,向下可以探究我国食品安全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模型的分析过程可以有效地联系食品安全管控的宏微观层次,体现了复杂问题简化处理的过程,有利于比较、归纳与总结。为了能够客观、全面、科学的展开研究工作,本文论述的逻辑思路。如前所述,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管控的主要问题是:在保障一定的食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针对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化学物质污染(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规范使用和新的生物技术应用等等问题。这一结论来自我国食品安全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自我国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三鹿事件、瘦肉精事件、假羊肉事件和毒大米事件等),来自我国的基本国情。相关专家学者的论述就不在赘述。当前,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模式,为了更好的论述食品安全的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必须分析我国食品供应链的一般结构,阐述食品供应链系统要素之间是如何“运作”的,这就是本文的研究意义。后续研究将结合食品安全监控的一般结构模型,利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构建的原理设置我国食品安全监控的关键点,通过基于食品生产流程的关键点分析给出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保障机制,通过基于食品生产利益主体的关键点分析给出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通过政府监控环境下的的关键点分析给出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制约机制。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控的一般结构模型

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是一个长而复杂的供应链条,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运动过程涉及农资供应商、生产者、加工者、中间商(包括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和消费者等。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食品供应链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错综复杂”的特点。1节点多供应链公认的概念是: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然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这一概念自然地勾画出网链结构的节点分布具有“中间少、两边多”的特点。食品供应链在消费者一端,几乎囊括了地球上所有需要生存的人类;而在食品生产的前端,具体来说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来说,我国的比例接近50%(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50%)。针对“点多”的特点,我国出现了“农民销售合作组织”、“贸工农一体化组织”等等组织模式,解决小农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横向加纵向联合促进食品专业化生产。食品供应链两端“节点多”必然会使“信息流、物流、资金点”的控制更加复杂。例如:在某一蔬菜食品供应链中需要汇集的前端节点信息包括:地块、生产者、农药化肥使用量等等。2链条长农产品生产的农药化肥的投入必然地将食品供应链与化工工业供应链的某一节点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食品加工过程(以食品添加剂为例)也必然地联系到某一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现代食品生产与化工、生物等技术交织在一起,从整个食品供应链追溯的角度来看,必然使食品供应链的节点外延出去,无形中拉长了食品供应链的链条。3覆盖面广食品供应链在“点多”和“链长”的作用下,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食品供应链涉及的人数和食品供应链与工业的交织性,仅从食品供应链的跨区域属性上就可以说明食品供应链的覆盖面广。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食品贸易活动越来越便捷。从地域上看,小到个人消费者的网上采购,大到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完全可以覆盖全世界。现有食品28个大的类别,每个家庭都有可能在使用,在生活水平、个人偏好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影响下,在质量与价格上又衍生出不同的产品。可以说,家家都有“菜米油盐酱醋茶”,但又不尽相同。在满足需求和利益获得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在个人消费差异细化的影响下,不同区域生产的具有区域特性的食品流通性再加大。4食品供应链结构错综复杂1996年,Zuurbier等学者在一般供应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foodsupplychain)概念,并认为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如今,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荷兰等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一管理模式已经广为应用,并逐渐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重点课题(Furnessa,2004)。对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商流管理阶段,研究范围包括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出到消费者消费前的商流阶段,其研究内容通常被包含在营销范畴内;第二阶段为集成物流管理阶段(iLm),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从市场营销中分离出来,且向上游扩展到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强调生产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对整个物流环节的成本控制;第三阶段为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阶段(SCm),研究范围进一步向上游延伸到农产品的最上游企业(如种子供应商等),延伸的目的是为了跟踪和追溯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便快速和有效地发现并解决问题。根据食品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阶段,典型的食品供应链可划分为哑铃型、t型、对称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Golane等,2002;BoselieD,2002)。周应恒等(2008)在生鲜蔬菜供应链效率研究中给出常规的生鲜农产品流通包含3种方式():第一,消费者直接与生产者对接;第二,消费者通过零售商与生产者对接;第三,消费者通过零售商、批发商与生产者对接。生产者通过物流将产品传递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信息通过信息渠道反馈给生产者。消费者(南京地区)通过第三种流通方式的生鲜蔬菜数量占总流通的77.24%。从我国现有的零售业、物流业发展水平以及城乡居民的生活习惯来看,家庭生活的主要食品(粮食或蔬菜)和餐饮必需品(油、盐、酱、醋、茶)绝大多数要经由零售商或零售者;采用“农场制”或“公司+基地”形式的农业生产比例仍旧较小,即多数食品生产的农耕源头主体是农户。根据我国食品供应链“点多、链长、面广”的特点,结合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阶段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可以勾勒出我国食品安全监控的一般结构模型,。为了突出食品安全监控措施的针对性,我国学者一般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角度研究食品供应链的结构,根据基本流程给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与控制的措施与途径。结合供应链的基本概念,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监控的一般结构模型。首先,该模型以供应链的基本网链结构为基础,主要体现食品供应链各个企业(主体)之间的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承接关系。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网链结构同样存在核心企业,由于食品类别繁多,核心企业是以生产经营规模大小来确定的。例如:核心企业可以是大宗农产品的贸易商(中粮集团下属粮食贸易公司),也可以是大型食品零售企业(家乐福、苏果),还可以是食品加工企业(九三油脂)。每一个核心企业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中的最终消费者的距离有远有近,进而可能产生的特定的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食品安全防控措施各有侧重。其次,为了保障食品供应链的主体结构运作效率,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优化配置就至关重要。结合食品供应链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发生的环节,一般模型给出与食品供应链关联紧密的三个“观察点”。一是流通,供应链系统的高效运作,离不开安全、合理、高效的物流体系,在食品的流通多数对储存、运输、中转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生鲜食品需要使用具有冷藏功能的运输工具,大宗商品中转对杂质产生具有一定的限制。流通环节的不规范操作,有可能产生食品腐败、食品品质下降等食品安全问题。二是加工。食品化工工业技术对于人类食品安全问题是一把“双刃剑”。例如:食品防腐剂的使用可以延缓食品败坏的速度,但过量添加的食品被人食用后产生致癌物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三是销售。供应链的形成、稳定与壮大,目的是使网链内的企业均能获得持续的高效益。网链内企业之间具有稳定的“供—销”关系,网链内任一节点出现的销售上的问题,均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例如:某一节点销售库存积压,食品安全保存期处于临界点而进一步向下游节点输送的情况;某一节点企业不良运营,将有害物质带入到整个食品供应链。再次,食品供应链主体网链的工业供应链企业必须考虑到模型之中。第一,现代食品供应链与工业企业联系紧密,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正是由于工业企业不当运作产生的。第二,从食品安全管控的事前管理来看,初级食品生产的任何添加物(农药、化肥、饲料)的“进入”对于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品质影响巨大,并直至最终消费。第三,食品消费后流入环境的过程对于进入食品供应链的“起点”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厨余垃圾是简单填埋、焚烧、有机处理等等。实际上,厨余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在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例如:地沟油。我国食品供应链的一般结构模型的构建诠释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突出了食品供应链的内涵特征,是全面分析食品安全监控关键点的基础,在这一模型基础上可以提出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措施、监控体系与纠偏、食品安全机制等内容。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一般模型的应用

生物链的构成篇8

   优化供应链物流管理机构是促进供应链物流管理改革的一个有效方式。它要求在对供应链重构与优化的基础上,让企业供应链机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计划(plan)、获得(obtain)、存储(store)、分销(distribute)、服务(serve)等这样一些活动进行重新有效组合,促使供应链的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有序进行。机构优化就应该从有效的计划开始,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良好的规划,使得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计划更为周密。从供应链的获得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获得各种物流信息、市场信息、成本信息等,从而使得供应链物流管理机构在运行时能够高效开展。针对存储,就应该供应链上的产品进行有效保护,不会导致产品在其中的一个链上变质,最终使得产品能够保质保量的达到需求者的手中。现代化的分销管理机构就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就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这样就能够充分节约资源,并努力开发环球分销,从而使得产品能够有一个广阔的分销网,保证产品质量。从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服务来讲,那就应该着眼需求者的需要,并不断完善服务质量,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这个目标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最终使企业在不断的优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广市场占有率。

   2在物流管理中应用新科技、新技术

   有效的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物流管理改革成功的关键。如今是一个网络化的世界,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互联网上的一个元素。一旦不加入这个网络化的世界,那么这个企业不仅不能够在国家化的市场中求得生存,还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因此,就应该进行网络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通过网络信息掌握整条供应链上的各种有效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够全面的、准确的把握趋势,让自己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投入这个环球化的世界,参与市场竞争,获得利润。对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应用,一方面,就可以建立网络销售,以及网络宣传,从而使供应链的范围更为广阔,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建立技术型的物流管理,通过电子化的办公、信息的网络化以及财务管理的电算化等等,通过各种高科技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上的行政效率。

   3促使供应链物流管理环保化

   相对于传统的产品供应链的产生过程中,往往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于是,企业就在生产产品时,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就应该在各个供应链环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形成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师在1996年应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来的,它不仅强调保护环境是企业供应链中的责任与义务,更强调企业在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把可持续、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深深扎根于物流管理的具体行动与思想之中。从而使企业能够在供应链物流管理时融入环境保护观念,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具有绿色优势,并通过各种途径研发企业绿色制造的核心竞争力,生产出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最终把企业形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结合。

   4建立全球性的战略发展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这正是由于信息、交通等技术的飞跃发展。因此,基于供应链需求下的物流管理就应该具有全球谋略,[3]建立世界性的战略联盟。跨国集团的产生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表现。进行全球化的战略发展首先就应该扩大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覆盖范围,并进行风险评估,一旦风险小,收益大,那么就可以着手进行覆盖计划。其次,全面加强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建立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得企业成为国外分销公司的供应商,从而建立全球性的分销网。最后,提高企业实力,建立供应链战略同盟。由于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就需要同各国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使得各个企业能够优势互补,取得共同的经济效益。

生物链的构成篇9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钻石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一、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是以满足人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多样化需求为依据,而进行的一切生产性和经营性组织的集合,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业域。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受多方面影响因素作用的复杂问题,其中大量因素难以量化。本文试借鉴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和钻石理论,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有关方面专家的判断、打分,构造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的各层次进行单排序计量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制约因素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1.构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钻石体系”

按照迈克尔·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和“钻石理论”,资源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政府的作用,机遇因素等6大要素互动形成了“钻石”架构,将影响到企业和产业在某个地理环境下能否产生出持续创新、不断进步的能力。据此,构建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钻石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钻石体系”图

2.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绘制结构层级表

采用德尔菲法分别邀请相关专家对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诊断。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拟定意见征询表、确定征询对象。从研究目标出发,选定了长期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农产品冷链物流教育与研究等30位资深专家代表,为其发放意见征询表,并对意见进行反复征询,最后找出影响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共有15个。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专家建议,可以把制约因素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a),影响因素;中间层即准则层(B);方案层(C1-C15)。

图2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结构层次图

3.构造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各层判断矩阵

通过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确定本层次中与其相关元素的重要性排序及相对权值,此步骤主要运用专家打分法来确定两两元素之间的权重,主观性较强。,即:

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的二级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如下(B层-C层):

一级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如下(a层-B层):

4.构造好判断矩阵后,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a层-B层判断矩阵求解:

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同理,对B层-C层判断矩阵求解,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均符合一致性检验要求。

5.对计算结果进行单排序及总排序,得出权重结果(见表1)

对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得知,符合要求。

6.结果分析

从单排序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六大类因素对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需求状况(0.352)、政府因素(0.257)、资源要素(0.136)、企业策略结构竞争(0.086)、市场机遇(0.062)。由总排序计算结果可知,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影响程度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列的顺序应是:政府投入、城镇化水平、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消费观念、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产业发展、农产品冷链企业评价、科技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竞争状况、农产品冷链物流延伸业发展、自然资源、经济全球化、农产品冷链物流边缘产业发展。由上述分析得知,政府投入、城镇化水平、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水平以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是影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表1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影响因素重要性程度排序结果

二、促进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目前,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达的国家比较起来,河北省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方面的投入不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支出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很低。此外,资金投入的结构不合理,资金来源单一化,这样,一方面使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缺乏资金,另一方面也使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缺乏竞争。另一方面,政府的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培育若干个具有导向性、规模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集团,支持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所有者自主的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将一些不适合政府行使的职能交给行业自律组织,如行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行业准入的资格认定等,形成科学规范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各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政府主管部门要经常且及时地制定和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优先发展领域的指导性意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以从宏观上指导、引导和协调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各国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同样,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刺激高质量农产品消费也需要城镇化提供人口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来支持。城镇化水平低下抑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供给不足。因此,若想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必须加大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力度。

3.积极引导高质量农产品消费

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群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支撑,没有大众的消费需求的拉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赤贫,50%~59%为勉强度日;40%~49%为小康;20%~39%为富裕状态;20%以下为极其富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伟认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支出的真正活跃至少要到富裕状态的时期。也就是说,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才可能在消费需求当中明显地活跃起来。从河北省目前收入水平看,给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支持不是很充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河北省人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国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孕育出了巨大的市场。但目前人们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意识不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的总体水平普遍不高,现实的需求状况还达不到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当前,拉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是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加强农村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居民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培养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强大的创新力,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将成为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4.促进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化

企业是一项产业的主体,它的市场化水平、经营水平直接决定着该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的时间非常短,整体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市场机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难以贯通,市场配置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发挥,政企不分、行业垄断、限制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现有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实体经营内容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服务品牌、服务营销意识薄弱,所有这些因素直接限制了最终的农产品消费,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壮大。因此,要营造适合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产业的发展,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产业、延伸产业以及边缘产业的发展。

5.积极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人才

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人才缺乏使得很多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项目无法开发,只能停留在单一的低级的产业层次上,所以要积极培养高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人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不断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目前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急需一批既懂农产品冷链物流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可以通过组织并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岗位培训、在职培训,招聘引进一些非农产品冷链物流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单位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营管理工作,以及通过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院校设立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管理专业,或与财经类大学合作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mBa系列课程等途径,集中培养适应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主要从事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达薇,刘乔,刘静.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2).

[2]陈红丽,陆华.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2013(1).

[3]仝好林,任舒.冷链环境下生鲜蔬菜第三方物流商评价与选择[J].物流科技,2013(4).

[4]曹影.基于aHp的食品冷链物流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

生物链的构成篇10

关键词:水产品;冷链物流;构建;高效

前言

水产品冷链物流就是在冷链环境下的水产品的流通,从鲜活产品的捕捞一直到产品的零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经过信息网络所产生的综合效益的物流形式。构建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我国从一个渔业大国发展成为一个渔业强国的关键措施。它不但能帮助渔民增收节支,还可以保证食品的安全,使消费者从中获益。是防止水产品恶性食用事件发生的根本措施,能使水产品供销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化,从而促进我国水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1.1消费者需求逐步上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消费者的需不仅只是要吃饱,更重要的是要生活质量的提高。年轻的消费者的比例在顾客群中不断增加,消费的观念也相应提升,从而拉动了冷藏和冷冻食品市场的发展。在水产品行业,由于冷链物流的出现,使得水产品不只是沿海消费者才能享用的美食,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尝到海鲜的美味。消费者对于海鲜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这是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一大机遇。

1.2经营模式分散,难以整合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多数是由原有的运输公司和冷藏库等企业发展而来的,其经营模式相对分散,又因为利益、体制等原因,各种信息之间的交流相对缺乏,各公司独立运营,整合的难度较大。

1.3尚未形成完整的物流体系

近几年,冷链物流在我国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站在我国经济发展消费内需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我国冷链物流目前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距,滞后的冷链物流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业的发展。冷链物流在我国主要的运用是在大的便利店、超市和大的卖场等机构,呈现出了分散与不平衡的情况,没有完整的体系。想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必须完善多方面的工作,比如:运营模式的确定,服务标准的制定,设施和设备的规范以及管理体制的制定等工作。

2.构建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

我国虽然称得上是一个渔业大国,但我们不是渔业强国,建立符合国情的水产品冷链物流是发展我国水产品行业的必要手段。建立水产品冷链物流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还能使水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证,提高经济效益,进而增强我国水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2.1合理的资源分配

规模化的生产可以使货物及时周转,同时也保证了库存的合理性,进而使得水产品加工与企业的销售和资金流向融合为一体,从而产生综合性极强的经济效益。此外,运输成本也会因为集中的优势而降低。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使得水产品的无效移动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力、劳动量的需求,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2.2渔民增收,消费者受益

我国的水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冷藏库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冷藏和保鲜为主;第二阶段是冷藏链阶段,它是以冷藏车、冷库和恒温设备的结合来进行保鲜工作;第三阶段是冷链物流阶段,它是由前两个阶段的发展而来的,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在维护资源、环境的情况下,更重视整个体系的运行及成本的核算。冷链物流采用软硬件的配套服务,要求在快速配送产品的基础上保证服务的质量,从而使效益最大化。构建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同时也是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体系,这是使渔民增收与消费者受益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2.3防止食用恶性事故的发生

构建水产品冷链物流,是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措施。在渔场和消费者之间构建一个跨越了行业和区域,并且产品温度波动较小的间断动态管理,从中体现出四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特点和可控的水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网络中要包含有水产品个性化的服务和合理的零售价格等特点,进而提高水产品的资源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根据某些沿海国家至今仍保持的生食水产品的习惯,可以了解到,构建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实行规模化的经营,可以防止食用性恶性事故的发生,进而保证水产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使水产品企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2.4专业化生产更具国际竞争力

冷链物流促进了水产品的储藏、加工、运输和批发零售企业的专业化生产,使产品更具竞争优势,这些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及其专业化的连锁服务是我国水产业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企业把产品从过剩点输送到需求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发达国家冷链物流的特点

发达国家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3.1较好的软硬件设施

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标准中,可以看出他们加强了基础设备的要求,比如,仓库、厂房及输工具等,此外,还有产品的搬运、加工、包装运输及回收等方面的要求都十分的严格。以加拿大、美国和日本为例,经过国家的投资建设,自动化的冷藏集装箱等的应用和及时的更新,以及GpS、GiS等通信手段已在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得到普遍的共享和有效的应用。另外,在在实行产品原材料的安全和研制高附加值的产品设施等方面也有不少新的措施。

3.2政府的大力支持

日本提出的水产品企业基本计划,规划了未来10年其水产业的发展,政府鼓励流通业和加工业与本国渔业的大力合作,在多方企业的联合中为本国国民提供充足、安全的水产品。而且还十分重视原料的安全供应问题,指出要促进水产品的区域流通性,推进配送中心的整合作用,使水产品的流通更加地合理,促进产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有效性。

3.3重视环境的保护

美国交通产业结构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规范的具有国际性,形式具有综合性,同时具有智能性的特点,对环境是极其友善的。同时,日本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减轻环境的符合,也推进开发了综合利用的技术。

4.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问题

4.1设备老化,自动化程度低

我国不少水产品冷藏仓库老化,设备效果不佳。只是用仓储的形式来经营冷藏仓库的改造费用较高且难以筹集资金,水产品的加工以密集形式的体力劳动占多数,限制时间的加工再入库很难得以实行。低价值水产品的运输往往达不到严格的保温措施,这种情况尤其在夏天较严重。

4.2相关物流软件缺乏

与冷链物流相关的软件是信息平台得以正常运行的有力保证,也是信息运行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还缺少相关的软件,比如物流接口软件、物流规划软件和冷链物流经营核算系统等。

4.3配套机制不成熟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必不可少的是与其相关的配套体制和配套机制,需要快速建立并发展成为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企业机制,流通业的诚信经营机制和信息网络共享及信息泄露的风险机制等。

4.4配送中心布局不尽合理

我国有很大一部分水产品配送中心的冷藏仓库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然而经过城市的不断改造、新建,不少配送中心周围高楼林立,形成了相对狭窄的道路,这严重影响了货物的出入。此外,由于冷藏仓库的扩建大部分是在原来的地址上进行的,这也造成了更多的交通堵塞。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立,固有的配送中心位置不得不进行调整。

4.5特色的网络平台还未形成

具有我国特色的集渔业、加工、流通和消费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尚处在培育期。构建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关键问题,它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目前,具有我国特色的网络信息平台还处在一个培育的阶段,行业协会和政府的监管在这个信息网络平台上的主导作用将直接对平台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些机构的作为及其管理机制将主导信息化平台的发展方向。

5.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及发展对策

5.1确立具体市场目标

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充分整合、利用信息资源,发挥产业功能作用,在渤海、长江三角区和珠江三角区分别建立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把重点放在解决物流的薄弱环节上面,控制调节内地水产品的需求结构,促进东西部经济区的水产品流通,从多个渠道来降低渔民的成本,增加其收入。形成水产品冷链物流综合经济效益的同时防止片面规模的形成,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出发,用市场的手段来对生产要素进行组织,以市场的发展趋势来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

5.2相关机制的建立

龙头企业机制:当今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可以概括为:第一,开拓市场的能力和风险的抵御能力;第二,企业与渔户之间的共同得益契约关系、有利于渔户生产和生活的环境;第三,将冷链物流带来的效益让渡给消费者,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方面有足够的竞争力。

诚信经营监控机制:在供方和需方之间建立起诚信的机制,这个机制的特征是当当供方或需方有一方或者是双方同时受到来自市场的威胁时,双方要认真执行合同,一起承担风险。当其中一方出现不诚信的行为时,可以对其进行制约,并对弱方进行保护的机制。

结束语

水产品的冷链物流尽管在我国的物流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但是它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国外竞争者进入威胁的同时,国内自身的企业还比较弱小,怎么样利用资源来发展壮大我国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产品的分配、检验和流通环节,还是在交易信息或是市场的运作环节中,都应明确其目的,把握好相关的机制,在东西协调发展的条件下,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将会更好地发展并产生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应海盛,俞树彪.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0,6(28):132-138.

[2]周海霞,韩立民.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2,4(30):19-23.

[3]吴稼乐,孔庆源,朱富强,陈坚.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8,05(26):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