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十篇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十篇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4:21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1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

analysisofRuralHighwaytrafficSafety

LiHong-jun

(DepartmentofRoad&Bridgeengineering,HubeiCommunicationstechnicalCollege,wuhanHubei,430079,China)

【abstract】thispaperthroughthedataanalysisoftrafficaccidentsonruralroads,thisarticlescrutinizesthemainfeaturesoftrafficsecurityproblemsofruralroads.targetedattheunevendevelopmentofruralroads,imperfectconstructionoftrafficsafetyfacilities,thelackofsafetyawarenessofthedriverandthepedestrian,andthecurrenttrafficconditionofvariousvehicletypes,thearticleproposescorrespondingimprovementmeasurestoprovidethebasisforthemanagementofruralroadsafety.

【Keywords】Ruralhighway;traffic;Safety

0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公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农村交通状况不断改善,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出行状况。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购买摩托车、机动三轮车、面包车等交通工具数量大量增加,农村各类机动车拥有量也快速上升,方便了农民出行[1]。然而,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也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农村交通事故呈逐年增多之势,严重危害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

在我国,随着“村村通”的建设发展,农村交通呈现出行量大、交通出行工具多元化、小型客车增长快的新特点、新趋势,但农村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管理力量十分薄弱,安全隐患日趋突出[3]。由于人、车、路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也较为突出。而且农村公路缺乏交通安全设施与应急救援体系,农村公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比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更为严重的损失。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乡村道路事故死亡人数上升13.9%,农村地区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82起,同比增加4起。25起重特大事故中,7起发生在农村地区,其中3起涉及面包车超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成倍增加,农村公路里程不断加长,大部分村修通了简易公路,部分实现了硬化,然而,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这让农村公路陷入了“公路通了,路面好了,事故却多了”的尴尬局面。据有关数据显示,农村地区面包车数量多、增长快,2012年年底保有量约590万辆,年增长107万辆。这些车辆超员、超速违法多发,事故上升明显。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工作,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已成为道路交通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2农村公路安全问题特点

2.1技术等级低、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道路状况复杂

目前,在通村公路的修建中,基本上只是对原有土路进行硬化处理,没有对道路的宽度、线形进行调整,从而存在弯急、路窄、坡陡等问题,有些达不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农村公路因为资金困难,路面狭窄,坡陡路险,弯道半径小,遇上阴雨天气,很多地方根本无法行车。

农村公路很多没有标志标线,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农村公路没硬化前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行车走路的速度相对较慢。现在路面的硬化带来了车速的提高,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农村地区的驾驶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速度控制,路面硬化了,就提高车速,加上缺少是道路交通安全标志,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由于没有标志标线,不但造成驾驶员开车随意,也使行人在路上无所顾忌[2]。

在事故多发路段增设警示标志和防护标杆,在交通流量较大,情况复杂路段、视线不良位置设置信号灯、警示标志或增强执勤力量,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及时排查、发现和整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发现的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解决对策。对交通事故多发路段、道路设计和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以及危险隐患路段进行汇总,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2.2行人和司机安全意识淡薄

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农村交通秩序比较混乱,开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无证驾驶、人货混装、酒后驾驶、违规超车等违法现象十分普遍,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很多农村群众酒后驾驶,无证驾驶,开无牌车、报废车。农村的车辆越来越多,无证驾驶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其原因是部分农民司机交通意识差,认为摩托车、农用车等车辆操作简单,无需考取驾驶证。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缺乏经验而错误操作引发大量的交通事故。

2.3农村公路安全事故以中、小型车辆为主,事故人员以青壮年为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用运输车在市、乡、村之间的短途运输作用日益增强,农民农用运输车的拥有量也与日俱增。但农用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难度较大,使农用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农村交通工具以中小车型为主,在我国广大农村主要交通工具以摩托车、农用车和中型车为主。下表是某县乡公路产生交通安全事故车型统计。

表1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车型组成

表2农村交通安全事故中年龄结构组成

由表1数据中摩托车和农用车交通事故占31.57%,但这些事故所造成的基本上都是严重的人员死伤。由于摩托车机动性强、稳定性差,农村驾驶员驾驶摩托车上路时不戴安全头盔、非法载人等现象大量存在,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在农村公路安全事故中青年占到了78.96%,而这一年龄段正是农村家庭顶梁柱,很多家庭因为交通安全事故劳动力的损失使得家庭陷入困境,为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交通事故的发生会影响的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所以要重视农村公路上交通安全问题。

3提高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建议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受到农村地区社会文化传统、经济发展阶段、法律普及程度、交通安全意识等条件的限制,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现状需要各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5]。

3.1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受到地形、资金等限制,农村公路的升级不能简单地采用加宽和硬化等提高通行速度措施,而要采用与道路安全技术标准相适应的措施,完善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设置标志标线,尤其在路口、穿越村镇等位置设置交通安全设施。改变农村公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够或不当现象,如路侧防护设施不够、标志标线缺失和设置位置不当、视线诱导设施不完善等。

3.2提高驾驶人员及行人的安全意识

对驾驶人员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尤其是农村广大的中青年,通过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法学习和事故案例分析,促其深刻认识驾乘摩托车要戴安全头盔重要性和农用车、拖拉机载人及无牌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性,吸取血的教训,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警钟常鸣,谨慎驾驶,安全为先。

3.3加强农村地区机动车管理

机动车管理部门深入乡村,提供机动车上牌服务,促进农村地区机动车上牌领证,加强机动车年检与保养,消除机动车交通安全隐患。严厉打击无证驾驶、驾驶改装车和报废车的行为。规范农村客运交通管理,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出行,提高农村交通安全。

3.4加强交通安全宣传

根据农村公路交通参与者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地域环境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工作。交通安全宣传必须从娃娃抓起,使之从小养成文明安全的交通行为,使交通安全进入千家万户。采取播放安全宣传光盘,摆放事故展板,上安全课,文艺演出等农民易于接受的形式,教育广大群众,遵章守法,钟爱生命,警钟常鸣,平安出行。

【参考文献】

[1]广晓平,马昌喜.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与交通安全对策研究[J].公路,2007(4):128-130.

[2]汤三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初探[J].交通企业管理,2008(1):95-97.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2

1.1公路不平及雨雪带来的破坏

公路出现路面不平现象,是因为长期承受交通工具的压力,导致密度失衡。再加上雨雪的破坏,公路的稳定降低,最终出现变形。

1.2公路坍塌断裂或裂缝现象

农村公路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出现裂缝或者坍塌问题,一般情况下是因为公路使用年限已到。年久失修,再加上特殊天气的影响,农村公路经常存在裂缝问题,严重影响公路的安全性。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很容易产生与行车方向相平行的纵向裂缝以及与行车方向相垂直的横向裂缝,这些裂缝会导致农村公路路段整体裂开,此外,还会出现类似网状的裂缝,农村公路的安全状况急需改善。

1.3车辆超载造成的公路车辙现象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促使农村机车数量增多。相应规章制度尚未完全约束农村公路行车,车辆超载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特殊天气的常年影响,就会形成公路车辙现象。农村公路车辙的出现破坏了原有的公路内部结构,造成路面承受压载不一,密度也随之发生一定变化。农村公路车辙问题,对交通安全行驶也有重要影响,为保障特殊天气交通安全就需要对此加以重视。

1.4积水现象和路基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

农村公路建设虽然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并不代表结构简单。对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公路硬度和防水措施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公路路基和积水问题会对交通安全通畅流动造成影响。公路路基如果在特殊雨雪天气下长期处于浸泡状态,久而久之内部结构会发生变化,稳定性降低。路基如果运用冻土、腐渣土等类型的劣质杂草土,农村公路的安全性在特殊天气条件下就难以保障,影响公路使用的耐久性。

2特殊天气条件下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策略

2.1进一步完善排水设计

特殊天气很容易使得农村公路产生积水问题,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去规划路基建设,做好排水设计工作。防止特殊天气条件下,路基由于长期浸泡发生交通安全故障问题。使用集中或分散形式的排水设计,采用暗沟渗沟等排水通道,防止雨雪等特殊天气对农村公路交通造成恶劣影响。2.2综合防护模式的使用与管理植物软设施和墙体硬设施的建立,可以加强农村公路在特殊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安全。采用边坡种植草物或铺设草皮的方式,在容易被水腐蚀的地界也可考虑设立防护墙。当然也可以采用在水泥路面上铺设连续钢筋混凝土的方式,接着在此基础上加设沥青。这样一来,公路裂缝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是,此项工序流程成本高,工期长,不能长期应用。后来,Sami橡胶沥青出现,它的应力吸收层可以达到反裂缝和防渗漏两项效果,因为其具有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在国内很快被推广应用,能很好地避免特殊天气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2.3橡胶沥青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为了有效提升车辆在农村公路行驶的安全性,防止特殊天气下出现交通安全问题,也可考虑在原先水泥路上铺盖沥青混合料。这种复合结构可有效解决原先农村公路的裂缝问题,但是,时间久了会发现,使用这种方式治理农村公路问题时,每一条混凝土板接缝都会反射到沥青面层上。局部错台现象时有发生,沥青在裂缝混合料脱落的地方会产生凹槽,不仅严重影响路面的美观效应,也使得农村公路路况恶化。将玻璃纤维用于沥青道路,能大幅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恶劣天气对农村公路造成伤害,因此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2.4公路限行荷载要精确控制

特殊天气下,车辆在农村公路路面的行驶状况也会对路面结构造成影响。路面的不平整性会使得车轮和发动机产生一定程度的抖动,致使公路产生的应力与变形比静载情况下要大,这种荷载的动力作用使公路发生振动,造成内力加大的现象称为冲击作用。目前对冲击作用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符合实际的精确计算,一般根据在现代公路上所做的振动试验的结果,近似地以汽车荷载增大系数即冲击系数来计算荷载的冲击影响,避免特殊天气对农村公路造成影响。

3结语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3

【关键词】山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汽车通车里程与保有量迅速增加,广大消费者在享受社会、经济繁荣以及生活便利的同时,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被提上了日程。特别在广大偏远山区,由于公路路线纵坡大且地形极为复杂,长陡坡多,与此同时,受低速行车、超载、重载等多方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于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相关数据显示,大约有70%的级别严重的交通事故产生于广大山区农村公路之上,因此,强化广大偏远山区的交通安全保障这一课题尤为重要[1]。

一、影响山区农村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从整体上讲,影响我国山区农村交通安全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笔者将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其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公路自身的技术指标来看,线形指标低。由于受制于资金所限,山区农村公路线形指标低。为了确保公路的通畅性,大多数路线经常采用了更低指标与极限指标,为其日后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一般来讲,这种不良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表现出来:首先,小半径曲线。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山区农村公路当中的曲线。农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其稳定性与制动性能均较差,底盘重心高、载重较大,在这种路面上行驶容易引发车辆相撞、侧翻、驶出车道等交通事故。据相关资料显示,公路平曲线的半径越小,其曲率则越大,因而引发交通事故的几率也随之会增加,当这个值小于400米时,交通事故产生概率将明显有所提高。其次,视距不足。平面交叉口、小半径凸形竖线、曲线暗弯等广泛存在于农村公路当中,因视距会直接决定驾驶者接收信息的质量与数量,因此,对于交通安全极为不利。视距不足是导致事故数量增加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视距不足的路段分布与出现频率等都会影响到交通事故,比如连续出现的视距不佳线路,相应会增加交通风险;在视距受限多发地段,交通事故产生概率也相对较多[2]。

第二,防护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强。受制于资金所限,大部分的农村公路都存在着对排水与防护重视不足的现象,进而导致桥涵、路面、路基等出现道路病害。此外,部分桥涵荷载偏低,桥涵与路基宽度不相匹配,缺少安全侧护栏等都加剧了山区农村公路的安全隐患。

第三,安全配置低。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当中的交通安全设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不尽科学,极为混乱,主要存在设施不配套、不合理与相对缺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般而言,在很多视距不良、急弯陡坡路段并未设置一定的视线诱导、交通标志等设施,从而使得驾驶者自身无法提前掌握好路面情况加重了交通事故幼发率;有些位置的设置被其它物体遮挡或者是不醒目,很难被驾驶者提前发现,甚至有些设置位置与危险点相近,这些都导致驾驶者不能很好掌握使用要求,无法及时作出准确的反应;此外,安全配置不配套,选用标准不一,从而也会给驾驶者影响驾驶者判断,造成信息混乱,这些都会增加交通事故产生率[3]。

第四,养护资金欠缺。公路的管理与养护是公路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对于山区农村公路而言,其建设标准过低,如果一旦出现破坏,其破坏的面与点就会不断扩大。但就实践层面上讲,由于资金投入于养护层面上较少,公路养护受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进而出现了管理养护者数量少且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得养护作业无法较好实施,加重了交通安全隐患。

此外,驾驶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自身的安全意识本就较差。缺乏严谨的技术培训,在驾驶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抢道、聊天等不规范行为。这些也人为加重了事故发生率。

二、降低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不足,笔者特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供以各位同仁以参考。

第一,增加对山区农村公路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公路建设标准与质量标准,从整体上改变传统公路安全设施配置低、防护不到位、线形标准低的总体局面。

第二,在山区农村公路沿线的医院、学校、村庄等交通混杂与交通量大的路段,设置醒目的限速、学校及村庄交通标识,有效减缓车速,避免因各种不规范的现象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出现,这是降低交通事故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第三,完善公路养护机制与宣传教育措施。首先,关于公路养护机制完善方面,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明确责任与关系,切实将组织机构职责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还要对养护工作者加强管理、统一培训,设置专项工作队伍,全面提升公路养护工作的地位;其次,农村公路的主要使用者一般是农村居民,因而无论是行人还是驾驶者,都存在一定的安全意识薄弱的情况,进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率,因此,有必要对广大居民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交通隐患。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4

关键词:高寒山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1高寒山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道路与环境特征

1.1农村道路技术等级偏低

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农村公路中四级公路占70%,四级以下占22%,大量道路尚未系统地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的高寒地区,使山区农村公路的大部分的山旁水而建,布局和半山区河谷,和路边的,山或悬崖道路线形曲折,宽度较窄,转弯半径太小,连续弯道多,连续曲线和纵坡太大,宽度较窄,一般不超过6米,部分道路没有进行铺路。土路,下雨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这些道路技术等级很低,严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

1.2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缺失

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大大方便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大多数人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加上资金不足,在设计山路时,各种公路运营阶段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足,受资金的限制,在高边坡或悬崖缺乏安全保护设施,农村公路地段大多数的山区域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少,不能合理安排缺失的位置,控制效果不能发挥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过于简单,轮廓标记不全,车行道边缘线几乎没有设置,夜间行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1.3缺乏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往往是限制路基路面、沟渠、边坡和桥梁的修复,忽视安全设施和完善,而对路面的抗滑、超高的曲线,交通安全设施、公路沿线的视线,线间隙、窄桥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危害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一直存在,除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资低,乡村公路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更没有专业的养护机械设备,有些村道严重失养,严重阻碍了农民群众的正常出行。

1.4农村公路地质条件复杂

高寒和山岭地区岩石多,土质薄,地质复杂,道路两侧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影响较大,大多数公路坡陡弯急,路面窄,对行车、行人存在安全隐患。

1.5山区的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农村公路

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冬天的雪,冻结时间,冰雪路面,严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夏季易受暴雨和山体滑坡,道路被淹,毁坏路基滑坡,对车辆和道路设施的危害更大,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的破坏,农村公路建设由于资金有限,加上地形的限制,防范风险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维修强度大等特点,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高山公路大多属于山区公路,道路曲折,视野不好,水平低,韧性低,农村公路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2造成高寒山区农村公路现状的原因

2.1历史原因

由于地形、地貌、高寒地区的地质特点,这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投资成本高,国家补贴和地方政府资助的个别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没有资本投资,导致资金短缺,从而降低质量和公路建设进度。

2.2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的原因

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要到位,设定专门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养护机械等必须条件。多年来,相对以往的路基养护机构的维护和管理有很大的进步,但有些工作还不尽人意,如公路排水的维护,特别是沟、涵洞、盲沟的维护。如果排水设施差,会造成路基和路面的损坏。

2.3农村公路管理的缺位

由于制度和人员短缺,高寒山区公路管理往往出于个人行为,参加调查道路时存在侵权现象。乱挖,重叠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些行为会造成道路交叉口堵塞和排水设施等存在安全隐患。

2.4运营者安全意识偏低

由于山区的公路等级低里程长,平交路口多,安全设施缺乏,有些公路都未通客车,靠农用车出行,车况差,加上自身安全意识较低,给农村公路的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解决措施

3.1增加生命保护工程的安全

安全设施能有效提高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给驾驶员提供安全警报。首先,应设置防撞设施,在危险路段两侧,如悬崖附近的道路,路边的水塘,这些地方和其他地方的农村公路改造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必须建立良好的防撞设施。其次,标志应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方便驾驶员识别,应规范、统一,布局应该是明确的,狭窄而危险的道路上应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在四级公路的上下面可以设置相应的标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

3.2探索当地条件,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多元化

山区的农村公路由于长期车辆的非法经营,也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加大保护力度,延长山区农村公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边沟和排水系统的维护,由于高寒山区公路一面靠山,一边临水,边沟排水是确保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关键。

3.3加大农村公路管理

特别要加强道路产权行为处罚的危害性,还需要根据当事人的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同时加强对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处罚,只有加强法律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对农村公路的一些破坏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3.4增强村民对农村道路保护的意识

近年来,虽然驱动程序数量增加,但高山地区的司机相对落后的状况却依然存在,其技术水平不高的司机,车辆日常检查和维护的不足,从而为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如此,应加强教育和农村驾驶员培训。同时,要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人们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农村公路免费、免费乘用车是一种常见现象。有人甚至认为,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是故意的,不支持、配合交通管理。因此,普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和法律意识,是提高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4结束语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5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网络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U4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1-0009-02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经济状况有了质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机动车每年以30%的递增率进入了农民家庭。车辆增多无疑给农业生产和运输以及农民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也给农民自身的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类交通事故中,农村车辆约占整个肇事车辆的50%,在死亡及受伤人员类型中,农民约占70%。农民既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同时又是肇事主体。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农村车辆违法载人,诱发了不少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教训非常沉重,农村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农村交通管理,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村交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提升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水平,农村交通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农民数量多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的整体交通管理水平不高,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小三多、五少五乱”,即:路面窄小、路牌矮小、路栏细小;无牌车辆多、无证照司机多、交通安全事故多;路灯少、红绿灯少、标识牌少、宣传牌少、交警协管员少;马路上农作物乱堆乱放、马路两旁违章建筑乱搭乱建、无牌无照的机动车乱停乱跑、农村道路布局乱规划乱设计、交通安全事故乱处理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农村和谐稳定,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已经成为农村一大顽疾。

二、对农村交通管理工作的思考

为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有效遏制农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满足建设和谐农村、平安农村的需要,笔者认为,通过编织“四网”,四管齐下,强化农村交通“网络化管理”乃农民平安出行、农村平安发展的必经之路。

1.畅通“路网”

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命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这些年,国家及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据统计,“十一五”这5年,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达1978亿元,年均递增30%,中央投资还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5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十一五”时期,我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50万公里。除了某些山区,基本上村村通了水泥(柏油)路,农村“行路难”问题基本解决,但随之而来的问题还是很明显,如路面窄小,只能单行,如果两辆车相向则无法通行,在一些山区,护栏设施更是细小,一遇到事故就难以抵挡,造成人车坠崖事件频频发生。另外农村路基建设不够夯实,承包者为求进度和省钱往往偷工减料,致使路面一遇到雨雪天气就压成“麻花路”,或坑洼或塌陷或剥落等给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在农村,路障尤为突出,占路堆放谷物、马路市场占路经营、大小车辆乱停乱放、在公路两旁乱搭乱建现象非常普遍,致使有些车辆拥堵或无法通行,有时因避让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要遏制这些状况,加强县乡村三级路网建设尤为重要:一是制定长远规划。交通运输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已经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要继续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状况,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到2015年,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90万公里”。[按照规划要求,要妥善处理好高速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村道之间的关系与矛盾,立足未来,满足农村不断演变与发展的需求;二是确保资金到位。要修路,资金是关键。“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补助标准也会提高。但各地也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搭建好融资平台,鼓励自筹、集资、义捐,并保证专款专用,严防挪作他用;三是加强工程管理。严防偷工减料,确保工程质量和道路标准,杜绝急功近利和马虎了事等不良思想及腐败行为的发生;四是加大清障力度。有效遏制道路违规违章违法等行为,确保农村道路畅通,以形成国道、省道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主动脉”、以村级马路为“毛细血管”的“路路通”的农村公路网络。

2.调控“人网”

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关键在于建立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县-乡镇-村一体化防控网络体系。尤其是通过农村“交通安全协管员”的力量,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要充分利用农村交通协管员队伍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区位优势,让他们及时向交警、派出所等交通管理部门反应本村的交通情况,各交通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与交通协管员的联系,形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真正将各项动态管控措施落到实处。一是重点人群要重要提示。加强对重点驾驶人的沟通联系、宣传教育和提示提醒等日常监管工作。尤其是未成年人和上了年纪的人开摩托车、农村残疾人开“摩的”拉客载客,以及无证无照开车的这些人必须时常提示和劝诫;二是重点时期要着重维持。要及时掌握农村赶集日、学生收放假、丧喜事、民俗民风习俗节日等群众集体外出活动情况,科学安排警力加强管理,维持交通秩序;三是重点路段要注重把守。乡里要安排协管员、村里要安排监督员等在一些危险路段、事故多发地段或人车密集的十字路口等行使监督管理权,必要时应从县(市)一级定期派遣交警执勤来行使执法权;四是重点工作要常抓不懈。农村经济工作是中心,但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则是保证,经济越发达,滋生的交通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复杂,所以,倡导农民安全出行理念,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把交通违法与事故控制在源头,从根本上清除农村经济发展道上的“绊脚石”必须做到标本兼治,群防群治。

三、密集“信息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信息化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农村,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似乎“来的晚一些”,覆盖率还不及城市的十分之一,所以农村交通管理仍然存在很多漏点、盲点甚至错点,为全面掌控农村交通安全状况、解决农村安全问题留下了“后遗症”,但随着信息化管理步伐的加快,农村交通安全信息化管理迟早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一是建立乡村级机动车驾驶员(包括无驾照人员、电动车驾驶员)档案,及时掌握辖区机动车入户和驾驶员底数,实行村组级(包括居委会)管理,履行申报、登记程序;二是完善乡村机动车、电动车登记程序,重点对那些无牌照的车辆进行登记注册;有计划地组织各行政村对无牌无证车辆和人员办牌办证,同时配合车辆及驾驶员参加年度检审;三是乡镇交管部门对每起车祸实行登记备案,做到重点案件重点分析并及时报告县(市)交管部门;四是逐步在重点乡(镇)村重点路口安装红绿灯,并与县市级交通信息平网;五是创造性建立乡村交通安全信息平台,如扩大交通安全广播的覆盖频率,增设一些重点道路的安全显示屏,及时公布城乡安全信息和事故事例,在乡村公路醒目位置安置宣传广告牌,张贴宣传标语,形成一种良好的城乡互动的交通安全环境氛围。

四、严布“法网”

在农村,无证照开车、开无证牌车、酒后开车、超载超速、开黑车拉客、非法载客、买卖赃车、使用过期有病车辆、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等违法现象已非常普遍,甚至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农村社会的安全,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威胁人们身心安全的一大“硬伤”,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农民交通安全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而且源于农村交通警力的严重不足,当然跟当地顾此失彼的工作态度也有很大关系,老百姓往往谈“车”色变。一是法律宣传要落到实处。要解决农民接受法律知识普及的问题,不能死灌硬输,应采取播放影片、展示车祸实物、开办法律讲堂、组织现身说法演讲等途径以提高其认识的兴趣;可通过农村广播节目宣讲公路法规知识;通过农村集镇早晚市集集中咨询,分发宣传资料,有奖问答;利用公共设施(候车亭、报刊亭、公交车等)宣传重要法规和知识等方式扩大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二是现场办证要搬到身边。农民最大特点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麻烦,同时怕多花钱,因此县市车管部门要强化便民服务,联合税务、保险等部门组成“流动车管所”,定期组织有关人员下到农村,以村为单位,轮流为无照牌车辆的户主办证,并敦促没有驾照的人主动考照,全方位为其提供方便;三是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农村交警中队、执勤点民警及交通协管员要充分发挥农村交通管理主力军的作用,对无牌无证、农用车、拖拉机违法载人、报废车、拼装车上道路行驶、酒后驾车、不戴头盔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查严纠严处,要做到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必要时借助媒体曝光以起震慑作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同时,对涉及交通安全事故中暴露出的相关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应及时上告相关部门予以查处。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6

农村墟日有隐患

1、农村赶集日客流量、车流量大大增加。现在农民已习惯于乘车出行。全县25个乡镇,几乎天天都有集,墟日农民的出行率是平时的好几倍。农民出行,纷纷乘坐农用车、摩托车。这些非客运车辆在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车辆技术状况等方面均较差,势必给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2、坐车出行是部分农民不得已的选择。由于是山区,全县行政村至乡镇的里程普遍较远,近的几公里,远的达二三十公里,而且大部分农民赶集都带有货物,肩挑人扛根本吃不消。可以说,沉重的农副产品和相对较远的公路里程使得农民朋友们不得不搭车出行。而低速载货农用车和摩托车,满足了农民这一需求,也适合农村的道路条件。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坐这些车辆实属无奈。

3、乡村公路路况差。乡村公路绝大部分不上公路等级,有的甚至是沙土路,路陡弯多,路面窄且凹凸不平,基本上没有设交通标志、标线、警示桩、防护栏等安全设施,给原本安全性能较差的非客运车辆带来了更大的安全威胁。加之乡村公路山高路险,经常发生水毁、冰冻等自然灾害。而公路保养投入资金不足,乡村又无财力承担,公路养护和修护在农村基本上是一句空话。只要车辆能过,一般都是将就着用。实在烂得不能过车了,才勉强维护一下。

4、村民的安全意识差,缺少安全常识。由于全社会对农村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交通安全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群众往往只图方便,而根本不考虑道路、车辆、超载等因素。在乡村,1台拖拉机能挤上二三十人,1台两轮摩托车搭上三四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那些机动车驾驶员,很多属无证驾驶,对安全法规也知之甚少。在相当一部分群众眼里,只要有车可乘就行,根本顾不上法规意识和安全意识。

5、农村交通管理执法力量薄弱,缺乏交通管理的长效机制。由于农村道路点多、线长、面广,地理位置偏僻,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农机监理等管理部门在农村的执法难度大,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农村公路上交通违章行为非常普遍,无证驾驶、超载超速、人货混装等现象比比皆是。而作为乡镇政府,有时明知有违章行为,但因为没有执法权,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交通管理待加强

当前,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已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因此,在积极搞好乡村公路畅通和通达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墟日的交通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1、开通“赶集班车”。在绥宁县,由于赶集周期是5天时间,按赶集日的不同,每5个乡划分为一个区域,全县可以划分为五个六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运行的赶集班车,不受线路限制,哪个乡镇赶集就在哪个乡镇开行,但必须是乡到乡,乡到村的农村客运线路;赶集班车以农村微型小客为主,路况好的可以开通中型客车,赶集班车只能在划定的区域内运行,不允许跨区域运行。

2、鼓励农村客运发展。为鼓励农村客运班车上规模、上档次,提升农村客运车辆抗风险能力,政府和交通部门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以扶持农村客运企业的组建和发展。目前,在我县已组建了绥宁县顺达客货运输有限公司,专为农村客运服务。目前该分公司已投入二十多辆客运车辆在农村线路上营运,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出行难的问题,群众反映良好。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条件允许的话,下一步最好再批准组建一至两家农村客运企业,使农村客运企业的车辆覆盖全县各乡镇。

3、完善交通标志。当前,应抓住国家对“村村通”公路修建的政策性扶持契机,争取多方位投资,以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对现有公路基础条件差,或者根本无法通车的村道,政府应将其纳入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的计划,尽可能按照等级公路的要求进行建设和修护。对现有基础条件好的道路,应设置明显规范的交通安全标志,以确保运输安全。

4、规范农村客运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物流频繁。因此,为确保农民朋友的出行安全,在农村要不定期的开展部门的联合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的违章载客行为,以净化农村客运市场。同时,可以将农村交通安全的考核纳入到县政府对乡镇的年终考评之中,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把乡村交通安全工作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7

一、基本状况

我区境内交通发达,目前通车公路总里程达2905.63公里,其中县乡道774.26公里,村道1847.35公里;全区共有机动车驾驶员18.33万名,机动车保有量达20.73万辆。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围绕“降事故、保畅通、保安全”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工作机制,我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基本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全区上报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伤人数、财损数全面下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2人,死亡下降绝对数列全市第一。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康庄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二、主要问题

1、交通事故不断上升

据统计,,我区县乡道、村道等农村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发生47起,死53人,死亡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70.59%、82.35%,占了全区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34.01%和34.64%,特别是全区4起特大事故有3起发生在农村道路上,出现了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虽有明显下降,但农村道路死亡人数不断上升的局面,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区“平安畅通县市(区)”的创建工作。

2、安全设施普遍缺少

随着“康庄工程”、“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道路建设迅猛,但安全设施普遍缺少。全区774.26公里县乡道路和1847.35公里的村道中,有30%的县乡道路和70%的村道没有安全设施,另外还有许多村民、企业集资修建、改建的道路,基本没有安全设施。同时,农村马路边乱搭乱建情况较多,严重阻碍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由此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3、工作开展不够平衡

按照国务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活动要求,必须建立县(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网络。去年以来,、仓前、闲林、中泰、乔司、崇贤等6个镇乡已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他镇乡(街道)有的尚未建立专门机构,有的未配备专职人员,有的未建立工作体系。村(社区)基本没有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同时,还有许多农村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工作开展不平衡。今年全区又有6个镇乡(街道)被列入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重点乡镇,其中一个街道上半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列全市第二,被市政府问责整改。

4、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由于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主干道轻村道”的倾向,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力量历来不足。当前在农村硬化道路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欠缺的情况下,农村道路迫切需要象国省道、城区道路那样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我区现仅有的122名交通警察,5个责任中队,既要保证城镇的交通畅通、安全,又要做好农村大范围、长里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管理力量与管理需要之间显然很不协调。

三、主要原因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除了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主干道轻村道”的倾向外,部分乡镇、街道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也不到位。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及《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规定了解不多,同时对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也估计不足,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因而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上投入不够、措施不多、人员不足。

2、法制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面比较狭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特别是老年人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固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随意穿越马路、在路边堆放杂物情况较多;幼儿更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外来人员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都不强;许多青壮年村民法制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拼装车、超载、加载等违法行为十分突出。这些都会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3、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我区农村驾驶人员和机动车量迅速增加,许多地方的开发和基础建设也吸引了大量外地车辆和务工人员,加重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农村中从事非法运营的正三轮摩托车较多,而且驾驶拼装车、报废车、无牌无证摩托车等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管理的盲区和难点,尤其是在农村的矿山出入口、主要道口、农贸集镇上,各种车辆混杂,交通拥挤,交通安全问题非常突出。这些都加剧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也成为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隐患。

四、对策建议

为加强和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建议如下:

1、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重视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为此建议各有关部门和镇乡、街道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大力解决影响农村人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

2、明确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农村道路及安全设施要象城市道路和国省道一样,明确有人建、更有人管。一要完善规章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区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实施方案》,或制定我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村道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防止出现“有人建、无人管”和“人人管,人人又不管”的情况。二要认真履行职责。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和协作,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各镇乡、街道要严格按照省里有关文件的要求,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同时对今后新建的道路,要严格把关,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设计、建设、验收、使用的“四同步”,并承担起日常维护和管理职责。三要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是实施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严格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工作纳入“平安”和对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内容。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安全素质

在广大农村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建立长效机制。宣传、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要经常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把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纳入普法教育之中。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报道。二要强化对农村青壮年的教育。农村中的青壮年往往是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的主要和主动参与者,他们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是否安全。要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村民素质。三要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农村中的老年人、幼儿和外来人员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有关部门和镇乡街道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层面、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采取他们易懂、易记、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加他们的交通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守法意识

依法整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的整治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守法意识。一要克服畏难情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各级各部门要克服畏难情绪,改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管不好、管不了的惯性思维,要善于总结管理和整治经验,攻难克坚,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信心。二要联合实施专项整治。公安交警部门要会同安全生产管理、交通、农机管理等部门,在乡镇的配合下,经常性地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对农村中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超载等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理,绝不姑息纵容,要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教育和惩罚。三要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有关部门要及时将管理整治和处理处罚的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让更多的村民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从而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

5、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安全设施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区级和镇乡财政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投入。二要明确经费比例。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区和镇乡要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办法》的精神,在道路建设和维护经费中,进一步明确安全设施按所占的比例,划拨相应的建设和维护经费。三要及时实施整改。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各镇乡、街道,对全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普查摸底,查清需要治理的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的危险路段和地点及违章建筑,拟定治理方案,妥善安排资金和人员,及时进行整改。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8

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工作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为了吸取牟定“3•15”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惨痛教训,全面贯彻落实3月16日省政府在丘北召开的“全省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的精神,学习借鉴丘北县、保山市和临沧市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出行难和出行安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楚政发〔2009〕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政府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司其职,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人为本,抓好“路、站、运、管、安”一体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农村广大群众出行安全,农村道路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加快路、站、运、管、安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使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农村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农村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明显减少,到2010年全县农村客运实现村村通的总目标。二、工作重点及方法步骤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点及方法步骤,按照成立机构,摸底调查,宣传发动,全面实施,总结验收五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成立机构(2009年8月20日-8月30日)。各乡镇应尽快成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尽快开展工作。第二阶段:摸底调查(2009年9月1日-9月31日)。各乡镇要组织力量对辖区人、车、路、站、运、管、安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重点摸清县乡村公路现状,以及各个乡镇农村客运车辆、客流情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三阶段:宣传发动(2009年10月1日-10月15日)。各乡镇人民政府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以构建“交通安全文明村(校);为载体,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列入《村规民约》和学校教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各类宣传载体的作用,努力扩大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面,不断提高农村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县委、县人民政府将于9月召开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暨“路、站、运、管、安”一体化建设工作部署及动员大会。第四阶段:全面实施(2009年10月16日-2009年12月31日)。针对双柏县农村道路等级低下、路况差,交通标志不完善,低速货运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较为突出,交通事故多发,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以及农村客运发展滞后,农村群众出行难等问题。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抓好以下工作:(一)研究出台《双柏县农村道路客运管理办法》和“路、站、运、管、安”一体化建设规划,进一步规范农村客运市场,加强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此项工作由县交通局牵头,安监、公安等部门配合。(二)组建乡镇道路交通安全协会,强化对货运车辆的源头管理。此项工作由县公安局牵头,交通、安监、农机、工商等部门配合。(三)强化对历年清理出来尚未治理的事故多发和安全隐患点段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牌。此项工作由县安监局牵头,公安、交通、公路等部门配合。(四)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2009年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意见》(楚政发〔2009〕16号)文件,强化整治措施,坚决制止无牌无证车辆、报废车辆上路和拖拉机、货运车违法载人。此项工作由县公安局牵头,安监、交通、农机等部门配合。(五)抓紧制定农村道路客运班线和运力投放规划,严把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关。此项工作由县交通局牵头,安监、公安、运政、征稽、税务等部门和客运企业配合。(六)整顿农村客运市场秩序,规范农村客运车辆的车身颜色和标识。此项工作由县交通局牵头,安监、公安、工商、运政等部门配合。(七)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建立机动车驾驶入安全学习教育制度。此项工作由县公安局牵头,宣传、广电、教育、客运企业等部门配合。(八)加强机动车及驾驶人源头管理工作,严把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和驾驶人考试、发证关。此项工作由县公安局牵头,交通、农机等部门配合。(九)研究制定农村客运税费减免优惠办法,积极培育农村客运市场,下大力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此项工作由县政府办牵头,财政、发改委、安监、交通、公安、征稽、

工商、税务等部门配合。(十)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社会化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广大群众出行安全。此项工作由县公安局牵头,宣传、安监、农机等部门配合。第五阶段:总结验收(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县政府组织对各乡镇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总结表彰,努力把双柏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暨“路、站、运、管、安”一体化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三、组织领导及职责划分为了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双柏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组长:矣学*县人民政府督查室主任王文*县安监局局长魏琼*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董*县公安局副局长成员:苏贵*县交警大队大队长王*县交通局副局长徐*县地税局副局长尹文*县农业局副局长王*县财政局副局长杨建*县发改委副主任罗*县教育局副局长李保*县广电局副局长杨*县工商局副局长杨*县司法局副局长刘晓*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普文*县卫生局副局长李德*县监察局副局长周丽*县财保公司经理杨惠*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郭海*县交警大队秩序办负责人沈绍*县运政管理所所长李常*县农机监理站站长苏*双柏县地方公路段段长杨建*楚雄交通运输集团双柏分公司经理孙*双柏县交通规费征收稽查所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交警大队,由苏贵宏大队长任办公室主任,县交警大队秩序办负责人郭海斌、县运政管理所所长沈绍智任副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上述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职责(一)根据形势和任务研究制定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领导和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相关工作要求。(二)及时研究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积极研究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三)检查、指导各乡镇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暨“路、站、运、管、安”一体化建设,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加强向上级请示汇报工作,努力争取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一)做好组织协调和宣传发动工作,全面启动实施方案,抓好各个阶段和各项具体措施的监督落实。(二)研究起草农村道路、客运站点交通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三)督促相关部门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四)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收集基层工作进展情况,做好信息反馈和典型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各职能部门职责公安机关:应依法履行国家赋予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并负责向县人民政府提出开展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有车单位、群众组织做好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所属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和检查,认真落实公安派出所全面参与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职责。公安交警部门:应按照“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要求,努力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收集、整理、制作、提供交通安全宣传资料,下发各乡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以及村民小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组织进行宣传教育;严把机动车辆的注册登记和驾驶人的考试发证关,筑牢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指挥疏导交通,加大辖区道路的路面管控力度和秩序整治力度,严格查处疲劳驾驶、酒后驾车、带“病”车辆上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按照“及时、公开、公正、便民、效率”的原则处理好每一起交通事故,维护社会稳定;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措施,加大事故多发点段和公路安全隐患点段的排查力度,并向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出整治建议。公路养护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辖区道路的养护、维护、确保安全畅通。交通部门:在公路新建和改扩建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完善各类交通安全设施;对危险路段、桥梁及事故多发路段全面清理排查,对施工现场及料场、路基、边坡、桥梁、涵洞等工程的安全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公路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对危险路段设立交通警示标牌;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竣工验收时,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严格验收。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9

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党中央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交通是首当其冲,公路发展随之带来了农村交通状况的巨变,农民交通方式不再简单局限于步行、自行车,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汽车。发达的交通路网及现代机械化的交通方式,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农村交通事故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农民成为交通事故中的易受伤害群体。而且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交通必将更加发达便捷。提高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巩固并完善现有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前提下,加快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步伐,进一步深化新农村的交通安全管理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需要。笔者就武义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实践,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与探索,现整理成文,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农村地区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的制约,各种道路交通硬件要素,农民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等都相对比较落后,农村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压力很大。以武义县为例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农村道路危险路段多,整改难度大。武义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1129.9公里总里程,75%以上依山傍水而建,特别是山区道路,路面狭窄,弯道多、道路垂直落差大。据初步统计,全县有217.7公里农村道路为高落差及临崖临水危险路段,比较典型的有许曳线(新宅镇徐村至曳坑)、梁上线(梁宅至上坦)、东夏线(桐琴镇东干村至泉溪镇夏加畈)及马隧线(西联乡马口至丽水遂昌)。这些道路盘山越岭,平均落差均在六七十米左右,一旦发生事故,则车毁人亡。由于资金等问题的限制,这些道路安全防护措施仍然大大滞后于道路通行的需求。

2、农村机动车保有量大,种类繁杂,管理难度大。武义县农村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增幅25%速度在逐年增加。目前,全县在册机动车47447辆,农村地区35000余辆,占全县机动车保有量的73.8%。农村机动车管理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机动车安全性堪忧。农民为图方便、省钱,许多脱检及报废车辆仍在使用;二是无证驾驶、无牌行驶现象较多。农民“先考驾照后开车”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形态严重,存在着“车是我自己买的,别人管不着”的错误思想,导致农民机动车上牌积极性不高,驾驶技术差;三是农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给农村无证营运带来了市场,正三轮、残疾车、农用运输车非法载客现象大量存在。

3、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守法意识差,管理难度大。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封闭,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面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在农村,酒后驾车、无证开车、无牌行驶、农用车违章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农民交通事故多发,农民安全问题仍是武义县交通管理的焦点问题。

4、农村公路网建设投入存在资金缺口,农村道路安全设施极不完善。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网建设是目标之一,但由于资金因素的制约,道路建设后续资金投入上存在较大缺口。往往是在通村公路建成后,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未配套完成,有些连最起码的交通安全标识都没有,便投入使用,通村公路成了“赤膊路”。目前农村道路交通状况是:道路硬化,路变直了,路况好了,车速快起来了,农民安全隐患却增加了。

5、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仍然是整个社会交通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警力不足制约。目前武义县公路总里程为1129.9公里,机动车驾驶员49408名,登记机动车47447辆,而实际交警仅43人。按人头平均计算(包括办公室、车管等非路面工作人员),每一名交警要管26.27公里的道路,1103.4辆机动车,1149名驾驶员,再加上每天必须处置的各类报警及车辆、驾驶人的日常管理工作,导致民警每天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事务,到农村开展工作时间很少。二是管理手段仍然落后。目前交通管理手段,基本上仍以传统的靠集中警力开展整治为主,不能形成长期的严管态势,农村交通管理成效不明显。

二、武义县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武义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小县,全县共有18个乡镇(街道),544个村,33万人口。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1129.9公里,机动车驾驶员49408名,登记机动车47447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武义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公路网发展迅速,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县通村公路达到505.7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44.76%。近年来,武义县致力于探索实践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突破农村交通管理瓶颈制约,变革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以乡(镇)基层组织和农村派出所为“依托”平台,从交通安全管理的基层基础抓起,运用综合治理理念,通过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交通管理,变交警一家事为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逐步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大格局。

(一)依托乡(镇)村两级基层组织,实现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的综合防控。根据工作需要,武义县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把乡镇(街道)作为整个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体系的重点,整合原乡镇农机站资源,实现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综合防控“五个在乡镇”:

1、无牌无证机动车排查在乡镇。依靠农机交警联合管理工作站,发动乡(镇)、村(居)干部深入村(居)挨家挨户进行排摸,掌握情况,对可疑车辆移交公安部门处理。交警部门定期将未检验车辆,未审验驾驶证名单底数,提供给乡镇工作站,与排查出来的无牌无证的车辆一起由乡镇、村进行督查催办。

2、交通事故防范在乡镇。依靠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村和交警共同出资招聘交通安全纠察员,负责对交通主干道的各交叉口进行看护,提醒群众注意交通安全。

3、驾驶员管理在乡镇。将各乡镇的农机交警联合管理工作站作为管理机构的延伸,赋予职权,负责本乡镇(街道)范围内机动车驾驶员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为每个驾驶员建立管理档案和管理台帐,分小组安排驾驶员在乡镇参加每月一次的片组安全学习。同时,对驾驶员审验、换证就地由工作站签署意见,真正起到源头管理的作用。

4、轻微事故调解处理在乡镇。在乡镇农机交警联合管理工作站建立调处室,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把损失较小、无人员伤亡、责任明确的轻微事故,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将事故损失赔偿的调处权下放至专门聘请的调解员进行调解,公安部门对调处结果予以认可。公安部门在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与法院、保险公司等部门做好衔接,确保保险赔偿等事宜能顺利进行,使轻微事故就地调处。

5、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在乡镇。依靠乡镇和村级组织,筹集社会资金建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设置好与道路等级相匹配的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做到交通安全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将诸多“虎口”路段建成“零死亡”的平安路段。

(二)依托农村基层派出所,实施农村偏远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委托管理。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武义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工作采取了所队合一、一警多能(如地处330国道的茭道派出所)和在未设立交警中队的偏远山区派出所建立交通警务组(新宅所、桃溪所、王宅所等)两种模式。具体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

1、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发挥派出所对辖区情况熟悉的优势,把交通安全宣传作为社会治安防范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农民、老年人、中小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利用各种形式,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范围向农村和社区、老年人协会、企业、中小学校延伸,将交通安全知识连同治安防范知识一起带入基层,达到普及宣传的效果。

2、进行交通事故先期处置。充分发挥各农村派出所对辖区地理环境熟悉、现场处置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迅速赶往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开展对伤员进行救护、控制交通肇事嫌疑人、维护现场秩序等工作。

3、纠正轻微交通违法。在交警部门的授权委托下,各农村派出所的交通警务组成员不定期上路执勤,对发生在本辖区范围内的县、乡道路上的轻微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减少辖区内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实行“两个依托”的优点及取得的成效。依托乡(镇)村居基层组织及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警警力不足带来的管理压力,使农村道路脱管面缩小,交通安全宣传辐射面扩大,交通安全管理覆盖面大大提高。另外,依靠乡(镇)村居基层组织及农村派出所协管交通,充分发挥了乡镇、农村干部的群众工作优势及地理优势,靠近指导,直面基层,使管理更有针对性,宣传更具可信性。一些管理权利的“下放”,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车管、驾管的办事程序,给农民办事带来了优惠与便利。通过多年的实践,武义农村交通管理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在不断增强,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得到了有效遏止。以2005年为例,2005年武义县在人、车、路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同比去年降低4.16%、24.53%和1.18%。武义实践证明,实行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是建设“平安新农村”的一条可行之路。

三、新农村建设中对深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笔者认为,在武义这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山区县,开辟新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新思路,应以“规范化”建设为根基。即在创建交通安全乡镇、安全村、安全企业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即“农网”,每个乡镇建立交管站,每个村设交通安全联组,每个企业设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乡乡有协管员,村村有安全员,各自管好一片,交警大队指导抓好一片,县政府统筹将其连成一片,达到统一、规范、有效的建设要求,真正达到交通管理网络化、社会化的效果。

(一)深化社会化交通管理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也不能例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关键环节也是发展,发展不是不择手段,不讲科学,不讲效益的发展,更不是一年、两年、一代、两代的发展,而是长期的发展,无论发展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应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必须以优化组织体系结构为原则,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出发,不断调整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网络,使之不断趋于合理和有机构成,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2、构建和谐交通与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和谐交通与坚持以人为本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群众作为社会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前进的主体和原动力,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从交通管理角度看,构建和谐交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成败的衡量标准,即要不断提高农村道路通行水平,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交通安全意识水平,促进农村交通事业和谐有序发展。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农村交通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农村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密不可分,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应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必须有利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村经济承受能力为基点,区分地区差异,多快好省的建设农村新交通,推进地区之间协调发展。要从农村交通管理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农村交通管理现状和不足,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整治,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的源头管理,以交通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宣传。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促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深化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的对策

1、硬软件同步,建设规范化农村交通社会化管理网络。在新农村建设的大前提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包括硬件设施建设,农村乡镇、村、企业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有专用场地,办公器材、资料、台帐等的建设要统一。设计统一标识,让农民知道有这么一个机构,这个机构是专管什么的。管理人员应挑选责任心强,有一定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的交通安全管理知识,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员。交通管理员、安全员持证上岗,文明待人,热情服务。在农民间具有一定说服力和威信,能够深入田间地头,街巷宅里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行动员教育。软硬件同步完善,整个机构工作有效开展。

2、探索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扩展其功能。整合村级组织力量,实现一体多能。对原本比较分散的交通协管员、宣传员、调解员队伍,进行一次梳理,组建一支由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在当地有较高威望的人员组成的村级道路交通协管员、安全员队伍。经比较专业的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证件,执证上岗。他们既是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员,又是办理车辆登记、驾驶人考试的督办员,还是维护农村交通秩序的管理员和轻微交通事故的调解员。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站)是村级组织的管理者,负责村级交通协管员、安全员队伍的组建、管理工作,交通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赋予农村偏远山区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组车管职能,解决偏远山区办牌办证难问题。农村摩托车、正三轮无牌无证、脱检情况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农村到县城办牌办证路途远、手续繁、费用高。在农村派出所建立机动车管理服务站,隶属于交通管理警务组,负责报考驾驶证人员,机动车上牌、补检的登记及预约,安排交警大队车管部门每周一或二次上门办牌办证和考试,简化农村车辆上牌、补检及驾驶员考试程序,减免部分费用,提高农民办牌办证的积极性。

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农村交通管理组织网络化服务。筹措资金,在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及村级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中建立交通安全信息平台,及时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可资借鉴的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强交警大队、乡镇(街道)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站及村级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充实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交通安全工作内容。

3、加强乡镇、村级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在每季召开一次乡镇交通安全委员会议和交通安全组长例会的基础上,组织乡镇、村级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人员、农村派出所交通管理警务组(尤其是村交通协管员、安全员)进行定期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培训教育,及时向他们传达上级的新规定,新要求。组织汇总讨论上阶段各乡镇、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制定下阶段工作计划。以先进经验介绍、召开座谈等形式,为各乡镇、村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创造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确保各级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工作取得实效。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篇10

关键词:农村公路,安全问题,分析

Ruralhighwayexistingmainsecurityanalysis

tianZhen

SinaXiantraffictransport

abstract:theruralhighwayasahighwaynetworkofnerveendings,bearingtheweightofourcountryinthenewruralconstructionofimportantmission.atpresent,countriespaymoreattentiontotherural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alloverthecountryraisedanewroundofruralhighwayconstructionupsurge.However,withtheincreaseofruralhighwaymileage,theruralhighwaytraffictransportationsafetyhiddendangeralsoappear,themorerapidgrowthtobuildthesafehiddentrouble.theruralhighwayconstruction,pipe,raisingthreeaspectstocarryontheanalysis,andexplainstheruralhighwayexistingmainsecurityproblems,inordertoreducetheruralhighwaysafetyaccidents,improvetheruralhighwaysafetyoperationability.

Keywords:ruralhighway,securityissues,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有农村公路发展与安全问题

“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及交通运输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强化领导、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典型引路、路运并举等多重措施,全国农村公路工作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村公路通达水平和通畅程度大幅提高,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9.5%,建制村通达率100%、目前通沥青(水泥)路的通畅率达到50%左右,“十二五”末要达到70%。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繁荣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村民素质,为广大农民这个最具消费潜力的消费群体扩大消费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现有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俱统计发生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在农村公路的已经占到约50%。由此农村公路建设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却一定不能忽略,并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农村公路安全问题分析

1.农村公路缺乏路网中长期规划

根据规定,我国农村公路建养主体为县乡镇人民政府。由于缺乏财政预算资金且项目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各地在大规模建设之前很少能够提前做好相关的路网规划。通常的做法是有多少钱就修多少路,建设随意性较大,项目调整较为频繁,断头路较多,建设不按等级标准,从源头上造成了安全隐患。

(1)不按规划设计修建,完工后公路等级较低,路基不稳定,承载力较差。这些路也往往建于田间屋旁,沿河、沿渠、急弯、陡坡多,这些地段并没有设置足够的安全保护设施,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交通事故。由于地形特殊,这些地段也容易发生水毁塌方,是名副其实的晴通雨阻。一些道路建成后短时间内就无法通行了,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2)建成道路功能不全,且无人管理。由于没有严格按照建设管理程序,道路开工建设仓促,道路红线内征地不能落实。一般而言,农村公路一般都是在原有土路基础上进行扩建,多占用的地段基本没有相应的补助,这就造成了道路用地范围不清的问题。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农民只愿意让出扩建路面的用地,不愿意拿出路肩、边坡、边沟用地,使这些道路建咸后成为名副其实的“裸”路。并且道路建成后,农民会在边坡、路肩上种植农作物,边沟路面乱堆乱占严重,这些路也基本无人管理,给道路造成诸多安全隐患。

2.农村公路建设水平低,遗留问题多

(1)建设造价不合理。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少、建设需求量大,很多地方的农村公路都是采用最廉价费用进行建设。有的是以前农民投工投劳修建而成。其结果导致了施工单位恶性竞争,一些合同价格明显低于正常的施工预算价格,最终影响道路技术标准低,建成后质量极差。

(2)从业人员素质低。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假借资质承接工程、层层分包的现象较多。最终实际施工的公司由于利润薄,只能雇佣当地无经验、无技术的农民进行施工,这些民工质量意识淡薄,随意施工现象严重,工程质量令人担忧。

(3)监管力量不足。比较而言,农村公路建设影响范围较小,同时受制于多重管理的模式,一些职能部门对农村公路缺乏监管,一些质量控制点监管流于形式,施工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有些路段往往是竣工通车没几天,各种质量问题就明显地暴露出来。

(4)安全设施不到位。农村公路建设时,由于资金紧张一些地方道路的安全设施严重缺乏。公路横穿村庄、横穿人口密集区时,根本没有明显的交通安全标志;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平面交叉路口较多,未划分车道,缺乏必要的交通警示、指示标志和标线,高边坡、高路堤以及陡坡、弯急等危险路段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这些都将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3.农村公路管理薄弱,超限超载极为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公路路政和交通管理才刚刚起步,农村道路管理的缺位与道路里程的飞速增长明显背离。尤其是农村道路上管理者少之又少,而车辆超载、超速等违法事件不断发生。当前,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逐步加强农村公路路政和交警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公路的违章、违法处罚力度,但仍有不少地方道路安全管理仍处于真空状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切实保护。

4.农村公路“重建轻养”问题较为突出

农村公路建养主体为地方人民政府,很多地区普遍存在“重建轻养”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公路建设投资大,更容易拉动当地经济提升GDp,更容易出政绩。而公路养护周期长、任务重、上级补助少,很难引起地方政府重视,最终导致建成的公路无人养护、年久失修,路基坍塌,边沟排水不畅,路面坑洼不平,行车极为危险,这样极大地浪费了国家资金,同时也造成严重的道路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