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小学教育个案研究十篇小学教育个案研究十篇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3:47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1

关键词:多动症;问题行为;矫正;认知

一、研究背景

1.问题提出

国内外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已经发展出一些有利于多动症儿童发展的教育干预方法。当前,教育者只能通过矫正多动症儿童的不良行为,训练其自控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提高学习能力。

2.研究的理论观点

(1)多动症的概念

多动症是一种发展性的异常,主要特征是发展性的、不适当的不专心、多动和冲动,同时这些症状多会造成遵守规则困难或维持一定表现的困难。

多动症的主要表现是:活动过度;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任性冲动。

(2)教育干预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咨询、家长咨询、药物治疗。

二、个案资料

1.基本资料

鹏鹏(化名),男,11岁,智力正常,患有严重多动症,伴发品行障碍。

2.问题与成因分析

(1)问题表现

注意力分散,易兴奋冲动,易怒,易口出秽言,时常辱骂同学,甚至打架。不服用药物或药物未起效时,情况更甚。即使做游戏时也动个不停,注意转移,经反复提醒,能保持短暂的安静。有时会无故大笑,常扰乱别人的活动,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不能保持环境整洁。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观上不愿学习,以说谎达到不完成或少完成作业的目的。

(2)成因分析

出生时呛羊水窒息,造成轻微脑损伤。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母亲不探视鹏鹏,无联络。奶奶抚养过一段时间,后其父与奶奶在外地开厂,鹏鹏由姨婆抚养至今,导致鹏鹏对父母感情较单薄。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对孩子物质方面无限满足,精神层面缺乏关注。鹏鹏从10岁开始吃药,后以“吃药”作为自己行为异常的借口,学习动机不强。

三、个案训练

1.训练的内容

鹏鹏在注意力集中、社会交往方面都存在严重障碍,需要通过训练、干预减少或消除他的问题行为。训练内容划分为:注意力的培养、人际交往。

2.训练的实施

(1)认知―行为治疗

①不良认知

当同学指出鹏鹏的不当行为时,鹏鹏认为是同学有意针对他或看不起他,继而用辱骂同学或打同学来发起反击。

②认知曲解

鹏鹏已经接受了一年左右的药物(利他林)治疗,但没有认识到吃药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自控,服药久了,便破罐子破摔。

③负性自动思维

将班中同学组建成团体,展开辩论,共同帮助鹏鹏改变负性思维。

(2)心理咨询

化解自卑,增加认同。

(3)家长咨询

(4)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粘纸、橡皮、五角星(物质材料奖励);看课外书的时间、休息(活动性强化);担任劳技课代表(标记性强化);肯定、鼓励(社会性强化)。

(5)设计与实施干预方案

①启发寻找不良认知。

②协助暴露认知曲解,并加以讨论、检验、合理推论。

③通过反复“诘难”改变负性自动思维。

④培养学习好习惯。

⑤故意干扰训练法。

⑥圈数字训练法。

⑦家长咨询。

四、分析与讨论

1.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是目前认为控制多动、冲动、攻击的有效方法。本方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发生和转归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既采用各种认知矫正技术,又采用行为治疗技术,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性的、整体性的和时间短等特点。

2.训练过程

因为训练结合了鹏鹏的实际生活,没有与实际生活割裂,得以在真实场景中得到巩固,且采用了恰当的强化物,所以训练过程是按计划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在训练过程中,鹏鹏的情况常有反复,相信持之以恒地训练,会取得更佳效果。

3.训练结果

本研究针对鹏鹏的实际情况以及突出的行为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基本达到预期水平。但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鹏鹏的行为会有反复,且训练内容不可能涉及鹏鹏所有的问题行为。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认知―行为治疗对消除注意力不集中小学儿童不良的认知有积极作用

(2)故意干扰训练法和圈数字训练法对培养注意力不集中小学儿童的注意力有积极作用

(3)应尽早对注意力不集中儿童进行矫正,训练过程保持循序渐进

2.建议

(1)个别化训练要有针对性

(2)要建立训练双方的信任关系

(3)取得家长配合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2

 

 

中小学教育研究目的的实用性决定了其研究方式的实证性。对教育问题所做的实证研究,是指通过搜集资料,作记述、调查和统计,进行典型事例的研究,以此把握教育问题的实质。从延安中学教育研究的发展状况看,无论采取何种研究方法,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实践来实现,下面重点介绍和分析延安中学教师在研究中常用的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1.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与理论工作者的问题研究相比,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问题研究是为了改革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在每天的工作中都能碰到大量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成为研究的资源,关键是对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加以分析和界定,形成特定的问题域。而要分析问题,就必须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了解问题的成因。其次,要检验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也要回到教育实践中。研究者要在教育实践中搜集证据以说明教育措施的效度。总之,关于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一切假设都要到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这其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都离不开教育实际。下面简要介绍一个问题研究的实例:

(1)问题的发现:高一某班学生m在期中考试前后的表现极为不同。

根据学籍档案的记载,m以较高的分数考进高中。在班主任老师的印象中,m性格开朗,学习认真。但是,期中考试后不久,m变得寡言少语。为什么?

(2)问题的症结:问题的成因。

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教师与m的母亲交换了意见。据m的母亲说,在初中的时候,m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是名列前茅的,这次期中考试是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试,m没有想到自己仅是处在班级的中等水平。看来,m从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来到市重点高中后,没有适应“高手”如云的学习生活。又据家长介绍,m的数学是弱项,为了考取重点高中,家长专门请了家教来辅导数学。进寄宿制高中后,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跟得上,就没有再请家教。

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班主任认为m来自一所普通初中,优势意识过强。尽管以较好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也有家教的原因。进入高中后,学习方法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m还未适应,加之这所中学是以数学特色闻名,数学尖子很多,而数学正是m的学习弱项,这也正是m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原因。另外,m还未适应学习强手如林的班级生活。

(3)问题的解决:帮助m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生活。

班主任与m的家长交流信息以后,对m情绪出现反常的原因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形成了如下教育方案:一是找m进行个别谈话,帮助m客观地分析自己,对自己在班级的状况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二是请家长多关心m,帮助m尽快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转变。三是请各科教师帮助分析m的学习情况,尤其请数学教师分析m在数学方面的处于弱势的原因。经过老师们和家长的一致努力,m走出了心情的低谷,灿烂的微笑又洋溢在青春的脸庞。

(4)反思:教育入是一个情感与理智相互交融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家长和教师集体的共同参与。对于学生行为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教师要及时地把握,并进行准确地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教育措施。

2.教育个案研究

若从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教师就要把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全过程记录下来,成为教育个案。这种个案研究类似于医生的“病例研究”、律师的“案例研究”。于是,有学者也把教师进行的个案研究称之为“教例研究”。

总结延安中学教师的教育案例研究体会,主要是把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教育案例”,然后围绕案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形成教育案例研究报告。

通过案例研究,中小学教师把实际工作与教育研究相结合。教师围绕教育个案进行分析,并形成研究报告。教师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也可以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大量案例研究的积累可以总结出诸多的教育策略。这就为教育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使教育逐步摆脱对经验的依附。

以上文中提及的解决学生m的问题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案例写作的一殷要求。一是背景描述,对学生m所在学校、班级的概况以及学生m表现出的问题作简要介绍;二是特定问题的分析,对学生m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三是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四是结语,对于教育方法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性分析。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3

课题研究研教结合小学教师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解决现实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要想获得好得好的效果,除了要有好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科研方法等条件之外,还要善于分析主客观条件,同时还要掌握好科研工作的策略。

一、把握五个策略

1.研教结合的策略

研教结合的策略,是把教育科研的课题与自身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

2.聚沙成塔的策略

聚沙成塔的策略,是把一个较大的研究课题分解成为一批小课题,从小处着手,以契而不舍的精神进行研究,每学期完成一个小课题,积累起来,形成大的研究成果。

3.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策略

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策略,是指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新教师可以一边熟悉教学同时作些调查,总结一些心得体会,做点力所能及的研究,可能会缩短教学适应时间,有利于青年教师加速成长。

4.扬长避短的研究策略

扬长避短的研究策略,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仔细的系统的观察,可以深入地、细致地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因此,发扬这些长处,可以多进行经验研究、个案研究和教学实验研究,特别可以从事“行动研究”。

5.成果推广与研究相结合的策略

成果推广与研究相结合的策略,是指教师必须将原有成果中的原理、方法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加以改造,才能有效地应用。这种结合、改造,实质上是一种新的研究,这种研究会对原有成果加以发展。

二、学会选择研究课题

1.问题与课题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世界正是在一个个问题中前进发展的,科学正是在提出一个个问题,研究一个个课题,攻克一个个疑难中创新发展的。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搜集问题,展开研究是向教研要质量的最好的办法之一。

2.选题要小巧

例如:

《英语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对策性研究》章策文

《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后期指导的研究》张亚伟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研究》周卫兵

《小学低年级师生科学用嗓的研究》高学英

《培优辅差在小班化英语课堂中同步进行的研究》刘向军

《对小学英语“值日报告”操作的研究》丁珂

《中年级寄宿制学生集体意识现状调查》蒯威

另外,选题要恰当(紧跟时代、与时俱进);方法要适当(方法灵活、易于操作);积累要丰富(搜集素材、聚沙成塔);总结要及时(不断反思、勤于总结)。

你在选题时可以这样问自己:我所选的课题是我最感兴趣的吗?我所选的课题是有新意的吗?我所选的课题是我有条件做的吗?

再如:

题目过大:《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建议改为:《对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后期的指导研究》;

题目过繁:《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幽默语言及体态表达艺术的研究》,建议改为:《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幽默语言的案例研究》。

3.课题就在你身边

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从教育教学的疑点或困惑中提出课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

三、学会制订研究方案

教育研究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实证某种教育假设、寻求问题解决过程的探索性活动。制订研究方案就成为保证研究质量的重要一环。

首先,研究方案要在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研究过程等方面作好事先谋划,在研究过程中组织实施、研究质量的评价,为研究人员对课题展开管理提供方便。

其次,要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题报告的撰写格式。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的目标与假设;研究的内容与角度;研究的步骤与操作;研究的模块分类;取得的成果汇报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上述所涉及到的项目中,笔者认为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最为重要的。作为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案,所确定的目标必须描述精确,要经过深思熟虑地推敲,才可能把研究问题的内容与方向把握住,并作为界定研究范围的标尺。

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的就要投入到某一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和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术语、概念上的混淆及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研究方案的设计还必须考虑研究的类型。不同的研究类型是根据要完成不同性质的研究任务、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而定的。因此,方案设计对收集材料,整理加工材料就有不同的要求,且反映的成果也属于不同的类型。

四、课题研究促进小学教师的成长

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发展,教师群众性教育科研认识的日益丰富和提高,教育科研活动的发展和日见成效,当人们看到不少学校不少教师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校的教育水平教师的教学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看到开展教育科研以后,教师学习气氛浓厚,学校各方面工作出现崭新的气象并获得可喜的成就时,大家都意识到单纯靠加班加点,日光加灯光式的苦干,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依靠科学、开展教育科研,才是办好学校提升教师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我们说,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其一,可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其二,教育思想的活跃会给研究工作本身带来了很高的教育效益;其三,是教师、校长的教育科学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其四是群众性教育科学研究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要研究就必须学习,通过现实的课题研究,教师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理论,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发现教育问题,制定对策,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设想,对实践的效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鲜活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学习过程,教师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便显示出来了,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民生.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1.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4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28-0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热情越来越高。如何使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科研的有效性,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为此,秦皇岛市在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的《提升域内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能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中,着力对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观提供指导,并重点对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操作模式和操作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教师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驱动力,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与专业研究者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性质。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运用教育理论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目的。通过学习研究,我们形成了以下认识。

(一)教师教育科研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遇到的疑难或困惑主要是教育教学实践(特别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主要就是要研究教与学的行为。通过研究,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己的实际情境和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用研究的视角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钥匙。当教师的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当研究的内容与教师已有的经验紧密相联时,教师就会充满研究的渴望与激情,研究中思维的灵动就会增强,研究中投入的精力也会增多,教师教育科研才能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持久生命力。

(二)教师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教师如果离开课堂教学去搞教育科研,不仅会加重自身负担,所谓的研究成果也会变成空中楼阁。教师教育科研只有符合自身的实际水平,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才会有能力研究,有经验和教训可探讨,并能使研究的心得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只有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教师教育科研要依托有效的校本教研

教研是科研的基础,是科研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要通过有效教研来促进。科研需解决的问题或是需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相关理论,可以以教研的形式来展开研究,把科研中的理论、感性经验作为教研主题,依托“集体备课”、“课例研究”、“主题研讨”、“反思交流”等活动,把科研和教研结合起来,把科研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教育科研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科研问题教研化,课堂化。

二、教师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模式

在两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探索总结出了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直面教师的教学工作需求,将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炼、上升、转化、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科研与教研联动式主题活动,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整合起来。“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是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采用问题导入式的“五步研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实践方案――成果总结。五步研究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提出问题

学期初,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学科教师交流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将这些问题与困惑进行分类、筛选,将问题或困惑中具有共性且又是亟需解决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提炼、转化、上升为研究课题,由学校确立若干个校本研究课题,由学科教研组或年级教研组组织实施。这样从教学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中生成的研究课题,才切合实际,操作性强。

(二)分析原因

明确问题,并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提出改进的策略。调查法是明确问题、分析原因的重要手段。调查开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然后选择调查对象,确定好研究的样本,做好调查的基本框架,在基本框架上规划调查的纬度,在纬度的基础上设计调查的题目。科学、完善的调查题目是提高调查结论准确性的保证。

(三)制定方案

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和制订改进方案。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每一时段内要完成的研究任务以及要采用的具体措施。

(四)实践方案

教研组(或年级组)全体人员参与。在这期间,贯穿研究始终的活动包括:

1.学习。围绕课题研究安排理论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课改理念;学习已有的相关教学成果。

2.集体备课。教研组(或同年级学科组)围绕研究课题,按照“确立课题――确定主备人――分工准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跟踪检验)――课后交流反思――二次备课――资料保存”的程序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究。集体备课研究时要关注并落实研究的问题。教学目标要体现课题研究的专题性和实证性;教学内容应切合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具有针对性;方法上要注意把教学过程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呼应课题研究的问题;同时要注重资料积累,制定研究记录表。

3.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开展的专项研究。研究过程按照确定研究的课题――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观察(上课与听课)――教学行为反思(评课研究,即围绕研究问题,分析具体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发现新的问题)――初步提炼、总结研究成果的程序开展。

4.课堂实践。一是教师要带着研究的问题进课堂,将每节课都上成课题研究课;二是举办课题研究课的公开教学活动,运用“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等形式进行课堂实践研究。

5.主题研讨。将研究课题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研究子课题,提炼、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总结、提炼研究成果。

6.研究交流会。研究交流会是课题组成员及时解决研究中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汇报交流在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工作,讨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好下两周的研究工作任务。

7.课后反思。带着研究的问题走进课堂,将反思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带着研究的心态进行课后反思和阶段性反思,它是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是汇总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

实践过程中,要广泛收集各种反馈信息,课题组及时进行交流研讨,并据反馈信息调整方案,再行实践。

(五)成果总结

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对研究中获得的经验和发现的规律进行深入的研讨,通过对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回顾、梳理、反思、审视,探索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对研究问题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研教同步主题式校本科研”操作模式,将教师教育科研植根于教师教学实际,与教学、与课堂、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炼为研究课题,确立为校本课题,并以校本教研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一课多上”、“理论学习”、“主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课题研究,运用校本教研的方法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使教师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研究过程指导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实践的良好态势。

三、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的操作策略

实现教师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有效、有机结合,需要把握如下策略:

(一)重问题、重实效――“小、真、实”的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

教师教育科研必须以实际应用为主要目标,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分解课题研究目标,落实研究任务,扎扎实实、认认真真、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富有本校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倡导教师课题研究的“小、真、实”。

(二)重教学、重常态――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重心

课堂是教育教学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绝大多数的教育科研,最终都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来进行。其实,用科研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就是教育科研。因此,中小学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应以教育中心环节的课堂为研究的主要阵地。以“课例”为载体,将课题研究渗透、融入到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成课堂实践和科研实践。

(三)重实践、重反思――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

教师教育科研要把研究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实践与反思结合起来,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使整个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自省、归纳总结和自我发展提高的过程,也是反思实践与学习研究有机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应以案例、反思为抓手,以课堂实践为归宿,促使教师关注问题、改革探索、冷静思考,将读书、实践、写作相结合,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中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四)重合作、重交流――同伴互助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

教师教育科研是在一种合作、对话的情境中进行的。同伴互助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有效组织形式,在以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要方式的同伴互动研究中,教师们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交流、彼此接纳,使教师在思维的互补、智慧的交融、工作的合作中,既贡献自己的智慧,又吸收别人的智慧,收到双赢的效果。

(五)重积累、重提升――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重要目标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经常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使经验得以上升为理论,上升为规律性的东西。每个研究课题在研究总方案统领下,形成若干子课题,每个教师每学期要制定一份课题或子课题实施计划,每个参研老师要记录研究数据,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案例和论文,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课题研究展示课,以此来促进参研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将会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李倡平.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5

一、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的定义

教学案例是从案例发展、演变而来的。“案例”一词源自英文“case”,汉语表达还有“个案”、“实例”、“事例”等。郑金洲先生认为:“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2]许多教学案例概念的界定均认可:教学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2.教学案例的特征

如要进行案例研究分析,还要清晰教学案例的基本特点。教学案例具有区别于其他一般性文本内容的特点。其一,所有的案例都是来源于现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是坐在家里“拍脑袋”空想出来的。其二,所有的案例都是对事件的一个完整细致的记叙或者反思,即在案例中要描述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或者思想行为,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具体的情节,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动机、态度、思想、意图、需要等往往都要揭示出来。其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在一个情境中围绕问题解决或者体现某种教学观念、行为等所进行事件记录与反思,不是记流水账,也不是说空话,要体现它的有效性和典型性及时代性,正如美国有的研究者所言:“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二、教学案例研究

1.教学案例研究的定义

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实践工作者省察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帮助实践工作者成为研究者,来拉近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

2.教学案例研究的形式

教学案例研究的形式,根据研究的范围,研究问题的大小等,主要可以分为专题性教学案例研究,综合性教学案例研究等。

3.教学案例研究的特点[3]

一是情境性与过程性。案例研究是把自然情景下发生的真实事件作为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展开研究,案例研究者首先需要进入一种情境,强调根据特定的时空情景解释某一事件,而不抽象地考虑问题,作出结论,案例研究具有“质的研究”的特性,因此,案例研究在讲究情境性的同时,还非常注重过程性。

二是合作性与分享性。案例研究不同于经院式的思辨研究,它要求教师走向课堂,走进学生中间,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获取第一手翔实的资料。在这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通过平等的交流,他们分享彼此的思想,情感,学会了“静下心来,抱着关切的心态去听”,学会了“把眼光投向他人,关怀那些平凡生命的脉动”。

案例研究是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它着眼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合作与分享,其最终目标是调整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构成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较为精深的所教学科知识、较为广博的一般科学知识和特殊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三部分。这些知识对教师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从现实的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说,仅有这些知识还远远不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教师专业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理论界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其中美国学者舒尔曼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4]他指出,教师知识结构应该由三类知识构成: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三是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知识,从一般原理规则的知识,到特殊案例的知识,再到运用原理规则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是不同的。教师的知识分类将教育教学案例纳入了教师的知识系统。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它是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存在两种范式:一是技术熟练范式;二是反思性实践范式。前者强调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后者则重视实践性知识,即教师的经验性知识、通过案例研究积累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知识。反思性实践范式是在后现代主义专业化思想背景下形成的新理念,其形成过程与案例研究的发展紧密相关。在目前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中,对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研究教育教学案例,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无疑具有促进作用,可使教师从案例中获得知识和策略,获得特定教育情景下的教育经验,以提高教育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四、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案例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分析反思能力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反思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在此基础上,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即教师成长=经验+反思。[5]当代教师教育研究者大都认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之所以说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反思能力,是因为案例研究注重教师在选择出自己的典型教育事件后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允许教师暂时离开眼前的实践,从而保证了教师对过去实践的深入反思。还因为案例研究要求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付诸文本,这一过程将使教师的反思更为自觉,更加深刻。教学案例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说过:“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利的工具,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

2.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统一起来

先进的教育理念难以和教学实践相统一,是困扰在教师心里的一块心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虽然许多教师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和教学实践相统一了,它们之间缺少一个中介,教学案例研究就是这个中介。因为在案例研究过程中,教师即研究者需要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分析、诊断,这样,案例就可以成为传递理论概念、原理的最强有力的方式,从而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

3.案例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皮亚杰认为:中小学教师正是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他主张通过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严,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是个实践工作者,缺乏理论根基,因而对科研望而却步。其实,科学研究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对科学研究持正确的态度,每一位教师都可做科学研究。由于一线教师很少有大块的时间搞大课题的研究,因此,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的案例研究就非常适合一线教师。一线教师可以从反思自己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反思课堂设计、课堂教学、教材处理和学生学习做起,把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收集、整理、撰写成教学案例,并给予科学的分析,把未经理论升华的日常教育工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去研究。因此,具有情境性与过程性、合作性与分享性等特点的案例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98.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6

关键词:成人案例教学;研究;回顾;展望

作者简介:常志伟(1968-),男,河北玉田人,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副教授。康和平(1953-),男,河北大名人,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刘奉越(1972-),男,山东汶上人,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0-0032-04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首创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它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方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后来,这种教学方法被引入到成人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受世界各地成人教育和岗位培训部门的普遍欢迎。同时,成人案例教学也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对我国成人案例教学已有研究进行初步的梳理,并结合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展望。

一、我国成人案例教学研究之进展

(一)成人案例教学的界定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研究成人案例教学不能不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但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查询的资料来看,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对案例教学的内涵进行界定,如: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由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布置案例,再由学生于课后阅读、思考,然后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人人提出见解以后,由组长或其他学生写出分析报告,最后再由教师概括、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等等。上述界定只是引用普通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内涵,并没有突出成人特点,彰显成人特性。

尽管在成人案例教学内涵界定中强调成人特点的研究成果微乎其微,但也有学者作了初步的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程凯在《成人教育教学论》一书中对案例教学的界定:案例教学是指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利用案例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此外,还有学者对案例教学的内涵作出以下界定:案例教学是教师以案例的形式阐述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调动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上界定中,出现了“学员”字样,而不是“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但成人特点不太明显,仍带有普通教育的痕迹。

(二)成人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既注重理论的传授,又注重学员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因此,它不仅在普通教育中受到大力推崇,而且在成人教育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广泛推展开来。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搜寻的资料来看,成人案例教学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成人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它被应用于函授、夜大、电大、网络教育等;从成人教育层次结构来说,它被应用于成人初等教育、成人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成人大学后继续教育等;从成人教育学制严格要求程度来说,它被应用于正规成人教育和非正规成人教育;从成人教育专业结构来看,它被应用于工商管理、法律、医学、会计、金融、哲学、计算机等课程的教学,几乎涵盖了理、工、医、农、文、史、哲、经、法、管理等所有学科。研究者大都认为在成人教育各个领域倡导成人案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并具有独特意义。

(三)成人案例教学的特点

为更好地认识某一事物,首先要了解其特点或特性。为此,成人案例教学的特点成为研究者探讨的重点。总体而言,对成人案例教学特点的探讨主要是基于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进行。

所谓宏观视角,是指从成人教育教学出发,不结合具体学科或专业。如李敏等人认为“案例内容的仿真性、案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是成人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曾德强认为基于成人案例教学不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因此,它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以案例为线索,以信息交往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性。还有人则认为成人案例教学的特点应是针对性、启发性和实践性。

所谓微观视角,是指结合具体学科或专业的特点,并非泛泛而谈,一概而论。如申山宏结合会计教学特点认为成人案例教学特点如下:培养有效的思维方式;个性化学习,锻炼沟通能力;开阔视野,记忆深刻;增强充分利用时间和处理模糊性的能力。居乃特・甫拉托夫结合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案例教学有以下主要的特点: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交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一元答案为多元答案、变死记硬背为启发思维、变常规为不断更新。

(四)成人案例教学的模式

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具有描述组建、咨询阐释、示范引导、诊断预测、系统改进等多种功能。因此,成人案例教学欲获得行之有效的效果,也应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鉴于成人学员心理已成熟,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以及丰富多样、人格化了的学习经验,研究者们比较认同成人案例教学应实施自主辅导教学模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员讨论交流案例,进行互动,最后由教师总结概括。许多研究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双边的积极性。

王安平、万苗苗则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成人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在成人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主题案例互动教学模式。所谓主题案例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根据学员和相关课程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的教育教学主题,并在对特定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使学员熟悉并理解相关的理论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教育教学过程。自主辅导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忽视了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相比较而言,主题案例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学员之间的互动,也强调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教师指导学员学之所需,同时从学员身上“汲取营养”,学员领会了教师之所教,从而起到教学相长以及教学互助的作用。由此,这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

(五)成人案例教学的步骤

为切实实施成人案例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步骤或程序,这样才能具体操作。尽管研究者对实施步骤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观点,如申山宏认为成人案例教学实施步骤如下:阅读案例、分析案例、采取立场、课堂讨论、分析报告。王全乐首先从总体上把实施阶段划分为二个阶段: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然后把每个阶段细分为小的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定案例教学总体规划、选择和编写教学案例、划分小组、编排座位;组织实施阶段包括:案例呈现与感知、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交流与评述,等等。但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大同小异。

郑绮萍等研究者对成人案例教学的步骤的划分最具有代表性,在其研究成果中成人案例教学的步骤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准备。主要是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课堂实施。包括问题的设置;合理分组;使用多媒体的形式向学员展示案例,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教师采取启发式引导,介绍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以此来激发学员的兴趣;分组讨论和组际交流。(3)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员发言的内容,对正确的论点给予肯定和完善,对某些问题启发、诱导学员做更深一步的思考。(4)集体评价。把学员准备和课堂讨论发言的情况进行集体评价打分,将其折算为该门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对成人案例教学步骤的划分清晰明了,便于操作。

(六)成人案例教学的原则

原则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为了有效开展成人教育教学,提高其质量,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有必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就是成人教育教学原则。同理,实施成人案例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对于成人案例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与成人案例教学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研究者对此探讨较少。目前比较盛行的是“三原则说”,当然,研究者对于这“三原则”也是众说纷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如章大钧提出成人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积极倡导和推行案例教学;不唯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有研究者认为成人案例教学原则应包括能力原则、实践原则以及参与原则。李敏和赵显莲则从案例的内容、答案和教学过程来探讨,提出案例内容的仿真性、案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是成人案例教学的原则。对于“三原则说”,确实值得商榷。由于认识的视角和划分的标准不同,成人案例教学可能会有“四原则说”、“五原则说”,等等,因此,这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反思和探讨。

二、我国成人案例教学研究之展望

(一)积极推进案例教材建设

在我国开展成人案例教学研究已有近20年历史,纵观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成人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实施步骤等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遗憾的是教材建设却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教材作为信息及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载体,作为教师为一定育人目标服务的师生之间的中介媒体,是成人案例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成人案例教学作为特定的教学方法,需要符合其特点的教材,如果没有专门教材,那么成人案例教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有效开展下去。相比较而言,普通教育案例教学教材建设则开展得有声有色,涌现出《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研究及教学案例选编》、《大学德育案例教学读本》、《管理案例库教程》等教材,有力地推动了普通教育案例教学的开展。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成人案例教学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教材建设,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成人教育一线教师,共同开发案例教学教材,编写适合成人学员学习特点的教材。

(二)切实结合成人学习特点

尽管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极力“去普教化”,突出成人特色。但不难看出,成人案例教学移植或照搬普通教育案例教学的痕迹十分明显,缺乏独特性。这成为制约成人案例教学发展的瓶颈。为促进成人案例教学研究的有效开展,防止研究话语的失语现象,就必须追寻与探究可以体现成人独特性的案例教学。一是要有利于开展自主学习。“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当前成人的学习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案例教学应考虑到这一特征。二是要适合成人身心特点。进入成年期后,成人身心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感知觉功能下降、反应时间增加、以理解记忆为主、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概念和现时的时间观念等。因此,案例的呈现应注意增加对比度,尽可能利用多种感官辅助;案例的组织应注重内在的逻辑性和意义性,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案例内容应体现实用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三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成人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丰富的经验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习的一份宝贵资源。因此,案例的安排要充分与成人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利于他们的理解与吸收。

(三)努力拓展研究范畴

一般来说,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要大致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学方法的定义;教学方法的本质;教学方法的要素;教学方法的特征;教学方法的功能;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成人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其研究也不能脱离以上范畴。但就当前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范畴来看,主要集中在成人案例教学的运用上,对其内涵、本质、特性、构成要素则很少涉及,研究内容单薄,研究范畴狭窄。长此以往,难免会影响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和教学实际的开展。所以,成人案例教学研究要进一步扩展研究范畴,丰富研究内容,加大对其内涵、本质、特性、构成要素、功能等内容的研究,挖掘其理论基础,从哲学的高度进行审视。同时,“从整个教学系统来看,无论教或学的方法都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一种方法的运用,往往只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挥教学所需要的积极作用”。还应加强与其相关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弥补案例教学的缺陷和不足。

(四)加强与科技的结合

分析近年来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就不难发现,研究者主要探讨的是在班级授课制中如何实施案例教学,这本无可厚非,因为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成人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音像、软件、网络等技术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来,成人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向网络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例如许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逐步向网络教育、远程教育转轨。成人案例教学如跟不上时代潮流,将会被无情淘汰。鉴于此,成人案例教学研究应探讨与科技有机结合,加大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案例教学中的使用比例,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及互联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结合成人学习心理和专业特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件和网络课程,开发数字化生成课程,激活成人学习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成人的学习摆脱时空的限制,“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便利地学习所需要的课程,从而大大提高成人学习效果,使成人案例教学效用产生质的飞跃。

(五)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没有方法论作为研究时思考的支撑点,那么所有的研究都将是支离破碎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研究信度、效度的必然选择。对一问题采取单一的研究方法,不能形成对问题的实质性作用,在对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也一样。目前成人案例教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偏狭和单一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多数研究者基本上采取文献法,往往查询一些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得出相关结论;还有的研究者陷入了就成人案例教学研究成人案例教学的泥淖。上述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是我们极力反对的。为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我们不仅要采取文献法,更要努力采取比较法、调查法、实证法、系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注重这些研究方法的整合和互补。同时克服“简单范式”,将成人案例教学研究置身与“复杂视阈”中,从多维视角来进行探讨,这样对成人案例教学的研究才会更完整、更全面。

参考文献

[1]程凯.成人教育教学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刘奉越.我国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训练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

[4]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曾宪群,乐传永.近十年来我国成人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6]曾德强.试论案例教学在成人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6(17).

[7]杨家亲.案例教学法在成人本专科会计教学中的作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4).

[8]王全乐.实施案例教学提高成人教学效果[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9]申山宏.浅议成人教育培训中的会计案例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10]居乃特・甫拉托夫.关于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4).

[11]王安平,万苗苗.主题案例互动教学模式在成人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3).

[12]郑绮萍.成人教育中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6(8).

[13]章大钧.成人教育与案例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0(1).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7

师范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高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案例教学在高师音教专业中对培养师范生适应音乐教育实习和满足将来进行的音乐教学工作需要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案例教学是连系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桥梁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对基础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思想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协调衔接好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的关系,如何能够使高师的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中小学校音乐教育服务,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通过案例教学搭建起连系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有关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丰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高等院校学习期间,即可对将要接触的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音乐教育学习方式和策略,以适应未来的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需要。例如,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通过对“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的优秀教学案例获奖案例进行分析,师范生能够获得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是帮助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现状的有利渠道。

二、案例教学是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互联系的有效方式

笔者在师范生实习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师范生在中小学校实习中感到:“站在音乐课堂中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设计一堂音乐课,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如何管理好学生”,出现不能将在高校中所学的音乐教育理论如何运用到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造成了音乐教育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脱轨”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对实际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它从鲜活的案例出发,要求学生综合已经拥有的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与原理,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实践实例的诊断与分析,最终形成结论或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2]。例如,笔者在音乐教育学课堂中讲到音乐教学方法的理论知识时,通过借助“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永远的莫扎特》这一优秀教学案例,要求师范生仔细观察并分析授课教师的设计理念与意图,研究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兴趣

笔者身为高师音乐院校音乐教育学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感到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积极主动性严重欠缺,缺乏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音乐院校的大部分师范生在其主观态度上偏重于音乐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于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主观认识上比较欠缺,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主要是以专业技能练习为主,缺乏音乐教育学习的兴趣。通过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甚至可以模仿教学案例中教师的上课方式,深入到案例中体验教学实践,使师范生对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形成的自我实现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师范生在参与案例教学过程中与同学、教师产生思维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有效提高师范生学习音乐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8

我校自XX年年年底子课题《教育教学案例的整理和应用》结题以来,我校课题领导小组重新讨论总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科学合理地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一年来,课题组成员热情投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针对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和具体实施方案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明确了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操作规程。

二、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李伟辰

副组长:窦凤财娄玉英

联络员:窦凤财

分校课题小组长:李伟辰窦凤艳冯萍刘艳秋张会昌赵小卉娄玉英山丹丹湖海峰

三、课题组成员简介

李伟辰——课题组组长,主持课题研究总体工作,兼职靠山学校课题小组组长。一心乡靠山学校教导主任。1990年就读于齐齐哈尔师范学校,XX年自修大学本科毕业,大庆市教学能手,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县域教育优秀人才。在XX年3月——XX年6月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规范基础教育学制,促进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创建开放学习环境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子课题《构建教育教学案例信息库的研究》实验研究中荣获科研成果奖和先进科研工作者奖。他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制定了“文明、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他重视人才培养,治校有方,学校年年成绩显著。

窦凤财——课题组副组长,课题联络员,主持课题实验研究常务工作。一心乡中心学校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教育学会秘书长。1980年毕业于伊安师范学校杜蒙县分校,1989年自修大学中文专科毕业,1996年以来先后任小学文科教研员和小学语文教研员工作,业务娴熟,经验丰富。在XX年3月——XX年6月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规范基础教育学制,促进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创建开放学习环境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子课题《构建教育教学案例信息库的研究》实验研究中荣获科研成果奖。现负责县级科研立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研究》实验研究和材料整理工作。2010—2010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科研教师,2010年秋季被县教育科研所聘任为兼职教研员并参与科研所申报承担的课题《发展性小学教师心理评价研究》实验研究。

娄玉英——课题组副组长。龙棵树学校高段教研组组长,小学毕业班把关教师,大学学历,县骨干教师,乡学科带头人,县级优秀教师。在XX年3月——XX年6月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规范基础教育学制,促进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创建开放学习环境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子课题《构建教育教学案例信息库的研究》实验研究中荣获科研成果奖。

窦凤艳——课题实验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心学校小科教研员,大庆市优秀教学能手,县级骨干教师。精通业务,注重科研,现在同时承担县级科研立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研究》实验研究工作。

冯评——课题实验教师,中心小学课题小组组长,中心小学低段教研组长,小学一级教师。大庆市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县域教育优秀人才。她曾多次荣获各种教学业务比赛一等奖。现承担县级科研立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研究》实验研究工作。

刘艳秋——课题实验教师,前进小学课题小组组长,前进小学高段教研组长,毕业班把关教师,县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现承担县级科研立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研究》实验研究工作。

张会昌——课题实验教师,团结小学课题小组组长,团结小学校长,小教高级教师,大庆市自然学科骨干教师。

赵小卉——课题实验教师,勇敢小学课题小组组长,黑龙江省“村村大学生工程”志愿教师(副校长),班主任。

山丹丹——课题实验教师,对山学校课题小组组长,大学计算机学历,市级骨干教师,县域教育优秀人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湖海峰——课题实验教师,大学学历,明德学校课题小组长,教导主任。县级骨干教师。

四、一年来开展的工作:

自XX年年年底子课题《教育教学案例的整理和应用》结题以来,为了巩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提高科研活动质量和知名度,调动全体实验教师的实验研究活动热情,我们课题组做了大量具体系统而又细致的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结合我课题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工作计划。

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有序实施,课题组领导成员集思广益,深入研究,制定适合我乡实际的、切实有效的实验活动计划。由于我课题组成员分布于全乡不同距离的八所学校(XX年年暑假开学合并了两所学校),且路途遥远,针对工作地点比较分散,不容易集中这一实际情况,我们首先采取了分片集中例会和讨论交流的办法,全乡实验教师分三个片集中,既节省了教师打车参加会议的费用,又尽量减少了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其次是针对“分散”这一实际困难,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会议确实有诸多困难,但是又不能因此而减少教师案例交流的机会和次数,我们继续坚持了每学期编辑出版1—2期实验研究活动内部交流期刊——《实验教师优秀案例传播与交流》,有效促进了全乡广达中青年教师的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三是继续要求每名实验教师每月要撰写一份案例或论文,每所学校课题小组每月向我们学校总课题组推荐2—5篇优秀案例或论文。其四是要求每名实验教师每学期末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撰写课题工作总结。

(二)继续编辑出版了课题实验内刊和案例评论卡。提高教师的撰写和分析评价案例的能力。

为了继续解决教师工作单位分散,难于集中交流讨论这一难题,我课题始终坚持编辑出版《实验教师优秀案例传播与交流》这一内部交流期刊。在XX年年阶段总结中提到过:“这一期刊的创办,为全体实验教师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提供了发表自己案例的沃土,每一名实验教师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案例能够选登在期刊上于全乡教师见面。我们的期刊不仅促进了实验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带动了课题组以外的大多数中老年教师的实验热情,每期内刊下发到各学校课题组之后,课题组以外的教师都要将内刊抢着反反复复阅读研究,纷纷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良好的建议。我们下乡巡查时发现,有的学校怕大家伙抢着看弄丢失了或损害了,都安排了专人保管,并且像保存部级刊物一样用本夹子装订起来了。在下发每期《实验教师优秀案例传播与交流》的同时,我们同时为每名实验教师印发一张两格(评析两篇案例的表格)的“案例分析、评论卡”,教师们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对自己感悟深一点的案例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刻分析评论。”为了使实验研究更深入,我们又编辑出版了两期内刊,共刊载优秀案例70多篇。

(三)案例研究工作有效的促进了教师案例和论文撰写能力的快速提高。

一年来,全体实验教师累计撰写案例、论文423篇,通过电子邮箱和u盘传到课题组的优秀案例60多篇。广大实验教师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强,热情高,有效地促进了我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今年我校教师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论文奖112篇,其中国家科研成果征文获奖38篇,总课题组整机的国家案例评比活动获奖36篇,在我县“全县首届中小学教师‘我与新课程同行’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奖38篇,我校同时还荣获了“全校首届中小学教师‘我与新课程同行’主题征文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奖”。2010年我校在科研成果方面,无论是获奖篇目上还是获奖档次上都较往年有很大的突破。

(四)课题资料归档。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经得起检查与推敲,在我课题组承担的子课题结题之后,于2010年上半年我们将全部课题材料按照标准的课题档案管理规则进行了立卷归档。

五、存在的困惑和下步工作

回顾一年来的实验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由于忙与其他工作,没能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保证每月一次例会,没能编辑出版足够的内刊《实验教师优秀案例传播与交流》。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9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三自?指导’’的工作思路,研究形成学生团队精神、合作能?phi;耐揪丁⒎椒ā?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佟岳

组员:全体干部,刘长荣、段景明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九五”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合作学习研究组:张舂旺

合作生活研究组:王桂芝

合作活动研究组:德育:范玉霞

艺术:郝文敏

体育:张振义

科技:张春旺

学科:刘学德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为顾问,以校研究实践为主,上下结合。

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努力实现方案式的工作计划,研究式的工作过程,小结式的工作检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实效。在整体活动上每学期要进行有主题的研究活动l0次以上。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分学习、生活、活动三个组进行研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进

行个案研究。

6、组织教师个人教育思想专题研讨活动。

7、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报制度。

(包括案例、论文、小结等)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2、2??2002、12学习理论,总结:“九五”经验教训,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子课题组。

小学教育个案研究篇10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4-0007-03

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1]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的全面运作阶段。而当前,我国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仍然存在从业人员整体数量不足、专职人员少、专业知识缺乏和专业能力不足等困境。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困境

(一)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多数中小学来说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都不是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一些调查发现,第一专业为心理学的仅有18%,教育学(包括教育管理、学校教育、学前教育等)的有22%,其余的均为学科教育(包括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等)[2],因此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从业之初都进行过相关的短期专业培训,但是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缺乏体系,理论与实践脱节。尽管许多中小学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的工作热情很高,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经验不足

目前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有调查表明,只有38.7%的教师经常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41.9%的教师经常对学生开展个别心理咨询,15.1%的教师经常为学生或教师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3]。心理教师教育能力和经验不足与中小学校不重视教师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不足有关,有些学校认为教师们在师范学校都学过教育心理学,对于开展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而言已经足够,不需要再进行专业的培训;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没有必要再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导致一些学校真正属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时间很少。因为缺乏充分有效的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不足,导致多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经验不足。

(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能力较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开展教研的动力和氛围,教育科研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和管理者认为在中小学能够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教师的工作量较大,缺少必要的教育科研时间;管理者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标准往往只趋向教学成绩,科研能力经常被忽略。另外,学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一般只有一至两名,他们很难组建成教研团队。这些都是中小学心理教师教育研究能力较弱的影响因素。

有研究发现,只有15.8%的教师有市级及以上立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项目,30.5%的教师的论文公开发表或得奖,22.9%的教师的个案辅导报告公开发表或得奖,7.2%的教师的课题研究报告公开发表或得奖[3]。教师教研能力的高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定影响,新形势下的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与以往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有较大差异的,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教育学生。

(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

多数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专职心理教师占总数的11.8%,其余均为兼职,有的甚至身兼数职[3]。一些学校为满足开课和检查的需要,经常安排一些非专业人员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学校经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好的教师安排到其他岗位去工作,有的教师因为其他工作做得不够好而被调整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被重视,岗位不稳定,队伍流动性较大,导致心理专业毕业的许多教师不愿意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重视自身的专业成长规划,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成效。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有的专业构成

(一)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要求:中小学心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评估或心理测试,并建立心理档案、开展数据分析;两个月内制定教育、辅导和干预的实施方案;每学期负责组织1~2次全校性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专题讲座;中小学心理教师要不定期地给中小学生做心理辅导[4]。要完全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具有熟练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专业技能;应该熟悉精神分析、行为矫正、理性情绪疗法和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等理论与辅导技术;应该熟悉心理辅导课的设计方法、心理测量技术、个别心理辅导技术和团体心理辅导技术。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中小学心理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能够设计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其次,中小学心理教师应该具有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能力,包括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能力和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与学生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能够运用心理咨询的会谈技术、基本治疗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能够恰当干预心理危机,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好转介工作;再次,中小学心理教师应该具有测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建立档案的能力,能够准确运用基本心理测量工具和其他心理学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作出鉴定和评价,能够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准确地对学生心理进行描述、分类并建立档案。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能力

中小学心理教师研究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专题研究的能力,二是个案研究的能力。心理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工作过程和方法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这就需要心理教师有较高的反思、创新和研究能力。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收集文献资料和筛选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和概括资料的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5]。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一)集体培训

集体培训主要是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组织教师集中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体培训的主要任务有三项: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提升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力。

(二)菜单培训

菜单培训主要是根据培训内容体系和业内培训专家的专长划分不同的培训模块,受训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受训的内容。相对于常见的集中培训和周末培训,菜单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集中培训时间短、受训内容密集,各种知识过于集中的“狂轰滥炸”,受训教师没有时间消化培训内容。另一种比较松散的周末培训是教师平时利用周末或业余时间到培训机构或网络上接受培训,由于受训时间跨度长且结构松散,很容易导致受训教师遗忘先前所学的内容,所学知识前后难以衔接。而菜单培训主要是把培训的内容分成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与技术、心理咨询实践与个案督导三大模块,每一个模块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受训的教师可以像看谱点菜一样选择受训的内容,把各个阶段的培训尽可能地衔接起来,使得培训与培训之间具有“阶梯累进”的效果[2]。

(三)个别督导

个别督导主要是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依据心理教师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阶段,结合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相关专家与教师结成对子,开展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个别督导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工作坊相结合、通识教育与热点难点问题研讨相结合等。专家在督导的过程中要敏锐察觉教师的状况,当教师感受到专家是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时,信任开放随之而来,双方才能因此产生建设性的互动。在个别督导过程中,专家更容易发现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根据他们专业成长中的薄弱环节实施有针对的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成长记录研究

成长记录研究即借助于辅导理论,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因此是一种自我反思与实践研究,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有助于向专家型教师发展[3]。心理教师成长记录研究是基于反思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依据教师的工作背景、知识和能力等因素来理解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方法有效时,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励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当方法无效时,教师会寻求专家或同行的帮助,从而学到别人的有益工作经验。成长记录研究正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工作反思研究过程中使心理教师各方面素养得以提高。

(五)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自由团体,教师之间基于一定的问题或情境展开交流、沟通、协作,教师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实践知识,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和进步目的的非行政性组织。考虑到每一所学校的心理教师的人数较少,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方式主要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本校各科教师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由心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组成,他们之间交流、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与渗透的问题;另一种是基于同行的学科学习共同体,由各地的心理教师通过网络或定时的教研活动来组建的自由学习组织。学科学习共同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问题为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内容,教师相互间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与实施、学生个案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讨等内容。

(六)案例交流

案例交流是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收集和汇编教师们工作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性的案例,通过一定的交流平台提供给每一位教师共享,实现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是心理教师对工作过程中经历的典型心理健康教育事件捕捉的记述,对其他教师的专业学习、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心理教师通过案例能够对自己不熟悉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发现,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份或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基[2002]14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J].基础教育动态改革,2002,(21):1-4.

[2]张贝玉.“兼容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模式构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4):15-17.

[3]高亚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0):15-18.

[4]粤教思[2008]83号.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