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十篇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十篇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3:48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1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评估服务项目(2021年)

采购单位:汕尾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采购预算:98万元

二、项目背景2020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关于建设数字政府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办电子政务办“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评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粤办函〔2020〕20号)、《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关于印发广东省2020年政务服务优化工作要点的通知》(粤政数〔2020〕9号)提出的工作要求,广东省开展了2020年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动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持续高效发展。在2020年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中,汕尾市政务数据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数局的大力支持下,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全力推动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工作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并取得位列粤东西北区域第一梯队的优异成绩,展现出汕尾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凸显,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捷,数字政府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汕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改革动能。

2021年,为更好发挥第三方评估对各项改革工作的推动作用,广东省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工作,以常态化监测评估为抓手,将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全面、客观掌握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实际进展情况,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要求落到日常,助力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重点工作高效推进、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汕尾市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政府和政务服务改革建设工作部署,为贯彻落实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重点任务,对各县(市、区)、各相关单位拟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工作与第三方评估工作,对标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工作方案与2021年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的工作方案,将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实现评估指标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在年底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汕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能力。

三、项目服务需求(一) 项目目标构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测评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估,全面、客观了解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进展情况,总结经验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全面保障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同时,激励各地各部门按统一部署,落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促进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效。

(二) 服务内容服务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常态化监测,主要将日常工作与评估工作结合,每月进行常态化动态监测,及时、全面、客观掌握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实际进展情况;第二部分,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情况第三方评估,根据2021年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的工作方案,制定2021年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准确掌握2021年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工作整体情况,有序推进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1.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常态化监测

服务目标

为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对各项改革工作的推动作用,以常态化监测为抓手,将评估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全面、客观掌握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实际进展情况,实现常态化指标动态监测,重点工作有序开展,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助力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重点工作高效推进、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服务内容

(1)建立指标体系。

结合《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的工作要求和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当年工作要点,确定监测指标、监测要点和监测要求,明晰监测要点与系统数据的对应关系。

(2)开展试监测工作。

在正式实施常态化监测之前,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试行工作,摸查相关指标现状,及时发现常态化监测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优化改进。

(3)实施常态化监测。

与相关人员沟通数据需求,汇总分析各类指标数据,定期出具监测评估月度报告和季度报告,建立整改问题台账,并根据整改落实期限和目标,实时更新台账,汇报监测情况及整改任务落实情况,实现问题整改落实监督闭环管理。

(4)后续工作。

动态化管理常态化监测指标,结合监测情况以及工作推进需要,调整监测指标及监测要点和监测方式,将常态化监测情况科学合理的纳入第三方评估工作中,并明确评分标准。

2.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情况第三方评估

服务目标

根据2021年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的工作方案,开展2021年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情况调查评估实施工作,准确掌握2021年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工作情况,及时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要求,扎实有序推进数字政府改革,逐步提升汕尾市数字政府服务能力。

服务内容

(1)建立指标体系。

结合2021年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的工作方案,确定监测指标、监测要点和监测要求。

(2)解析评估指标。

深入研究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评估体系等有关内容,开展评估指标体系的解析工作,为全市各县(市、区)和各相关单位前期开展自查自评提供咨询与指导。

(3)开展评估工作。

开展评估工作,对上报的材料、系统平台统计的数据、调研走访中搜集到的信息逐一进行比对核查整理,确保有关数据及材料准确无误。

(4)编写评估报告。

编写《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评估报告》、《汕尾市各县(市、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情况分析报告》、《汕尾市各相关单位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情况分析报告》等。

(三) 范围和边界本项目服务范围:汕尾市各县(市、区)和各相关单位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常态化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方案、常态化监测工作、监测报告;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案、评估报告等。

(四) 服务成果1.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

(1)《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指标体系文件》;

(2)《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工作方案》;

(3)《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月度报告》;

(4)《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常态化监测季度报告》。

2.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

(1)《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文件》;

(2)《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第三方评估工作方案》;

(3)《汕尾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评估报告》;

(4)《汕尾市各县(市、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情况分析报告》;

(5)《汕尾市各相关单位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情况分析报告》。

(五) 服务周期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2个自然月。

(六) 采购方式本项目采用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

服务人员要求

1.人员要求

本项目要求投标人承担过省级或以上的政务信息化研究咨询或评估类项目。投标人应设置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等角色。本项目要求服务团队总人数不少于5人,包括项目负责人1名,项目成员4名。项目负责人、项目成员按需到服务现场提供总体统筹和指导工作。

2.岗位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服务项目的统筹管理,具体负责组建团队,对团队进行全面管理,主持开展项目工作分解、分工与计划制定,开展进度管理、节点管理、质量控制等,与项目管理各相关方进行沟通协调,组织阶段性沟通汇报,为服务质量负责。

(2)项目成员。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承担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任务的报告、文档的编制以及交付汇报,协助项目负责人开展进度管理、节点管理、质量控制等。

3.其他要求

投标人须书面承诺,如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生项目负责人不能按采购文件要求胜任相关工作的,采购人有权要求更换项目负责人,投标人须在两周内调整为符合采购文件要求且能胜任相关工作的项目负责人并到位开展工作,否则采购人有权终止合同并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七) 服务验收1.验收依据

依据本项目签订的服务合同,以及建设过程中经双方同意增加的约定文件,比如经过签署的补充协议、会议纪要或者备忘录等。

2.验收要求

服务期满,投标人按期提交服务完成报告和所有服务成果物文档,并向采购人提出验收书面申请,由采购人组织开展最终服务验收。本项目以通过由采购人组织的服务评审或者采购人书面确认服务完成报告,视为通过验收。

3.资产权属

(1)本项目所涉及的数据所有权归采购人所有,投标人只能用于履行义务之目的。

(2)本项目不会引起任何已申请、登记的知识产权所有权的转移。

(3)投标人为履行义务所形成的服务成果的知识产权归采购人所有。

(4)投标人保证向采购人提供的服务成果不存在任何侵犯第三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合法权益。如因投标人提供的服务成果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导致该第三方追究采购人责任的,投标人应负责解决并赔偿因此给采购人造成的全部损失。

(八) 保密要求1.投标人对其因身份、职务、职业或技术关系而知悉的采购人商业秘密和党政机关保密信息应严格保守,保证不被披露或使用,包括意外或过失。

2.投标人不得以竞争为目的、或出于私利、或为第三人谋利而擅自保存、披露、使用采购人商业秘密和党政机关保密信息;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向无关人员泄露采购人的商业秘密和党政机关保密信息;不得向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披露采购人的商业秘密和党政机关保密信息。投标人在从事政府项目时,不得擅自记录、复制、拍摄、摘抄、收藏在工作中涉及的保密信息,严禁将涉及政府项目的任何资料、数据透露或以其他方式提供给项目以外的其他方或投标人内部与该项目无关的任何人员。

3.投标人对于工作期间知悉采购人的商业秘密和党政机关保密信息(包括业务信息在内)或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政府机关文件(包括内部发文、各类通知及会议记录等)的内容,同样承担保密责任,严禁将政府机关内部会议、谈话内容泄露给无关人员;不得翻阅与工作无关的文件和资料。

4.严禁泄露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政府机关科技研究、发明、装备器材及其技术资料和政府工作信息。

(九) 报价要求本项目最高限价为98万元,投标人报价包括提供以上服务的费用应全部计入报价之中,不得额外收取任何费用。报价中包含人员全部人力成本费用、调研费用、差旅费用、资料费用、评审费用、会议费用、税费等等。

(十) 付款方式第一笔款:签署项目合同后15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

第二笔款:服务满6个月,且向中标人递交季度成果后15个工作日,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40%。

第三笔款:服务通过最终验收后,且中标人提交服务完成报告及所有服务成果物文档后15个工作日内,采购人向中标人支付合同总金额的20%。

每次申请付款时,中标人应向采购人递交等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合法有效发票。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2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0引言

据统计201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大学就业越来越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应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多条出路中自己创业便是一种很好选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想解决的问题。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模糊交叉性较强的概念。高晓杰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中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杨芳在《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要载体,以开发、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人格、知识、思维、能力等的素质教育。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新指认,而且是具体的、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实施的新指认。从广义上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新的伟大事业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它是关于创造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走上主动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活动。曹胜利、雷家骑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根本区别是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它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将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在这个理念中,创新是灵魂,创业是载体,创新创业是一种实践行为。它强调了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培养。

2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入市场调研使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长期致力于调研分析并调校本专业的人才定位,建立基于人才市场需求规格、区域经济规划、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反馈、专业委员会专家建议、国家职业岗位标准和生源素质的多要素专业定位。定期监测与本专业相对应领域的人才市场需求量及规格,抽取岗位任职条件的重要指标,并结合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建议汇总提炼,形成本专业可能匹配岗位群,然后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淘汰未来几年需求萎缩的岗位和不符合区域经济规划方向的岗位,最后结合往届生源的学习能力实际,准确遴选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目前我们定位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员。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多媒体行业所必须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从事多媒体素材采集、素材处理、多媒体集成开发、多媒体应用设计等工作,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面向的岗位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员。学生毕业后面向广告企业、传媒企业、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信息服务企业等从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开发、网站建设、动画制作、平面设计、广告制作,以及策划和管理工作。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形成“一个岗位群、两大能力、三步递进、四大模块、五个突出、六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讲就是形成了多媒体应用设计制作员这样一个岗位群;具备多媒体应用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两大能力;课程教学采用“案例引入项目模仿课程置换三步递进”;课程模块采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主干课程模块、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四大模块;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的五个突出;以校内工作室顶岗、校内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为主体,定向培养和职业技能比赛为补充的六种实践形式。2.2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构建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调研社会职位需求,访谈企业专家,优化整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该专业实践课程共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美学基础类课程,强调基础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设计类课程,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综合实训类课程,体现职业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的“四层次”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这样“四层次”的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单调、盲目、随意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

2.2建立基于工作室的工学结合模式

我系由于建系早,实验室条件相对完善,目前已有定格工作室、动画工作室和web工作室。让工作室按公司经营运作模式,集“产教学赛”一体,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产,工作室提供设计制作服务,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和项目,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供培训指导。教,工作室在总经理的指导和管理下完成客户订单(项目),实现产品设计制作。面向企业、行业和个人提供商业化的设计制作服务,主要业务领域有: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制作、动画制作、互动演示、课件、摄影、摄像、图像处理、视音频制作、网站制作;学,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安排到工作室完成,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进度和产品设计制作并行。以工作室客户订单(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在工作室工作,可以获得专业技能训练和工资,兼备学生和设计师两重身份。对设计能力强,工作表现突出的,可将项目成果转化为课程成绩,实现工作现场考核。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工作室成员与其他同学结成一帮一或一帮多,分配传帮带指标,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教学。赛,通过工作室的经验积累和专业教师的指导,选择工作室表现优秀和设计经验丰富的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大赛,提供设计创意理念,提升学生个人声誉和工作室品牌。我们力将把工作室打造成“学子的乐园,多媒体设计师的摇篮”,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缩短专业技能与企业技能的差距,获得工作经验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档案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体来说,地方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探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新产生的电子文件及时归档保存,直接建立全文数据库,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开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使档案信息逐步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目前,国内档案数字化工作还刚起步,正处在探索与论证阶段,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也刚刚兴起,且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以及一些专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

2.3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在当前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口益增强、数字化技术更新快速的大背景下,档案部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已愈发撤得效率低下,且力不从心。鉴于此,国内的一些档案馆开始尝试将自身力量同社会力量相结合,实行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选择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专业公司来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这样既可以省时省力,又可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与成效。虽然目前来说,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工作基木上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是它已然成为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的内容业务外包是源于工业企业的一种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它是将一些传统上由组织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以外加工方式包给专业、高效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组织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策略。具体来说,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内容应包括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整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档案信息网络、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内容。在数字化过程中,档案馆要积极做好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不定期进行数字化业务的监督与验收。(2)实施档案数字化外包的策略要选择专业、可靠的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公司。档案部门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认真听取内外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外包商的技术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状况、对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能力等进行全而的评估与审核,选择业务能力强、信誉好的服务商。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外包商的专业实力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其是否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如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系统集成商证书,认定的软件厂商证书等,资质证书与证明是否与外包项目的要求一致,证书的种类、级别、允许承接的业务范围要作为资格审查的主要内容;二是要对外包商的能力进行审查,通常判断专业公司是否具备外包的能力,就要审查其所拥有的技术设备和所开发的软件或其他信息技术产品能否满足要求;三是要对外包商的经验、品牌和信誉进行审查,通过该公司在近几年完成的项目表,评定其在软件工程工具、配置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人员、控制项目成本和质量的能力及水平,并针对其他客户对该外包商的满意程度,进行外包商的选择。

总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仃务。在数字化进程中采取档案馆与档案数字化专业外包公司合作的模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更能够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降低业务运行成本。对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之不断在推广中走向规范与完善。

作者:马士玲秦晓峰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3

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署长柳斌杰主持会议并在会上强调,改革开放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改革将死路一条。因此,新闻出版行业必须坚定“改革永远不停步”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在更高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和领导小组副组长、副署长邬书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针对今年改革发展工作重点,柳斌杰强调:一要用好新机遇,充分激发新闻出版企业加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研究新问题,下决心解决好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三要出台新政策,给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真正有力的支持;四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推动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

蒋建国用“改革不停步,工作有突破,大家很努力”三句话来总结去年新闻出版改革工作的特点。他强调,在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总署领导的坚强领导下,在行业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坚持改革,大力改革已经成为去年新闻出版改革最突出的特点。蒋建国强调,今年改革工作有六个重点:即启动报刊编辑部改革、加速出版集团建设、加快传播体系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出版经营活动、加快出版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发展工作则要继续按照抓集团、抓项目、抓基地(固区)建设加快推进,鼓励企业在刺激市场消费方面推出更多新举措。

邬书林强调,新闻出版业取得成绩,是全行业坚持深化改革的结果。要取得更好业绩,必须进一步坚持新的改革。改革过程中,要很好继承前一阶段积累的好的经验和方法,要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很好结合起来,要以总署为主导力量推动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争取今年改革工作出现新的亮点。

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研究起草著作权法修改草案

近日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了解到,新闻出版总署正在进行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研究起草工作。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表示,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法律修改工作中认真研究采纳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数字化中文字库软件属于计算机软件作品,可以依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进行保护。对数字化中文字库中的汉字字体应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各界认识尚不一致。教科文卫委员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著作权法修改工作中认真研究、考虑有关数字化中文字体、字库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我国动漫游戏业将定“国字号”标准

全国动漫游戏标准委员会1月25日在上海成立。这意味着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轨道。

《全国动漫游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全国动漫游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本届动漫游戏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计划》和《全国动漫游戏产业标准体系框架》等同时出台。动漫游戏标委会将通过各种方法,制定动漫游戏技术、产品、内容、创作和市场运营等方面的规范和技术指标。

总署问计专家研究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

1月24日,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全民阅读专家座谈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为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参加会议并发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张良成、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晓明等,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国家出版产品质检中心筹建方案通过论证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4

在新一轮中、高考改革中,“提高语文分值,降低英语分值”能否将英语拉下神坛?如此做法,能否抵制英语的畸形火爆?是否能够“救母语”?对此您有何看法?

【声音1】

为英语火爆,泼瓢凉水

火爆的英语学习和考试,充斥着整个教育过程:为了应试,学生学的多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或明或暗的英语补习班比比皆是,家长和学生为此付出的精力和金钱无法计算,功利般地趋之若鹜。晋级、“留学热”……都成为英语火爆的推手。

英语如此“爆棚”,必然会冲击其他学科,尤其是母语学科的学习。母语“门前”“鞍马稀”。别说国学了,很多人连常用的汉字都认不全不会写。近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究竟有多少人能走出国门?有多少人有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又有多少人在运用适用性英语呢?

给英语降温,为母语升温,是给英语和母语本末倒置纠偏,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毋庸置疑,中、高考是指挥棒。降低英语分值比重、提高语文分值比重这种举措,给人们传递了一个信号:无论母语还是英语,适用是最好的!细思量,日常适用性最强的,恐怕还是母语吧。这并不是说英语不重要,在中国需要国际化大融合的交流互动的大环境下,仍然需要“交际性”英语。可是,英语的“暴强”,母语的“畸弱”,使为英语降温成了人们的呼声。

母语是“根”,倘若连根都没有,枝叶焉有存在之理?利用中、高考这根杠杆,在分值的一升一降中,达到“此消彼长”的效果,让英语回归到“外”语的本位,让人们看到教育改革的希望。

从分数分配角度分析,将英语分值降为100分之后,听力依然占50分,再除掉同定的作文分,用于考核语法和词汇的分值将大大减少。这对促进英语教学向实用型转变会起到很大作用。

当然,“母语热”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改革没有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刀下去,就能祛除应试教育的诟病。若想改革取得实效性,需要“温水煮青蛙”,在人们的思想认同上下工夫,在体制改革上花力气。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王邈)

【声音2】

改革。让英语渐回理性

北京的改革是一个风向标,在全国起着领跑和示范作用。伴随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的打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会重新审视英语这门学科,也使之从应试化、功利化、畸形化的乱象中渐回理性。

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而听、说、读、写又相辅而成,互相促进,只有全面、综合训练才符合教学规律。改革方案中加大了听力分值,英语课堂教学也定会闻风而动发生深刻变化,四管齐下的模式指日可待。英语的实用性也会随之体现,学生会更多地观看英语影视,阅读英语书籍等,提升阅读能力和交流水平,继而逆向促进英语教学。

这次改革方案还提出:“英语考试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学招生、从业应聘等有望去除国家“一刀切”的英语考试模式,自主安排英语考试内容及难度。这也促使家长、学生从更长远的职业、人生布局中去谋划,自主选择英语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让想学的学到有用的英语,而非不切实际的“全民英语”。

当然,改革的大方向是好的,但在短时期内,英语怪相之改变不可能“一招鲜”,还须要辅之以配套改革措施、甚至需要社会的良性互动,在实践中深化、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改进,方能实现理性回归。

(湖北省枣阳市实验中学宋发胜)

【声音3】

教育改革,别掩耳盗铃

中、高考降低英语分数,提高语文分数,貌似教育改革的“巨大”进步,实则改的只是“皮毛”。

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应试教育脱不了干系。如今的语文教学为了满足短平快式的中、高考提分需求,走上了集中训练之道,语文素养被束之高阁。语文学习内容比较庞杂,于是乎,语文就成了应试教育中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而外语相对于语文来说,提高分数更容易些,学生自然趋之若鹜,赚分去也。减英语的分给语文,看似大度,实则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恐怕中、高考后第一个被撕碎的就是语文教辅书。

想通过提升分值唤起人们对母语的重视,初衷是好的,而但凡与中、高考挂上钩的变革,都会被涂抹上功利色彩,与素质教育渐行渐远。有的老师调侃:“这回语文要火呀!”我无奈地摇摇头:“只能把师生拖入书山题海,背负180分的负担,蜗行!”

家长的真金白银流入学校,流向补课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孩子能跻身于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那里的环境好,师资水平高,企盼孩子将来可以谋得一份好差事。假如区域教育能平衡点,就业压力不那么大,谁会让自己的孩子负重前行,身心疲惫?要想褪去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还需从源头人手,治本,标自变!

一些媒体看似“拯救母语”,举行街头问字、汉字听写大赛等,确实可以提醒人们清点自己的汉字储存量,但把一些难字、方言、生僻字提上台面,会不会让识字误入歧途?其实只要认识常见字就可以了。识字是为了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字词,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事,而媒体却在搞孤立识字。把识字的任务交给学校,媒体只管提醒就好了!

即便有人认识很多汉字,摘得一些大奖;即便有很多学生语文考试得了高分,也不能代表国人的语文素养有多高,电担当不起拯救母语的重任。这就像我们在奥运会上得再多的奖牌,也无法拉动全民体育一样!

母语教育,该从娃娃抓起,像每日三餐一样自然,带领孩子多读书,读中华文化的经典,循序渐进,不与考试挂钩。不沾功利色彩。

教育改革要在“根”上动刀子,改其形式,看似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实则是不痛不痒的掩耳盗铃!

(富裕县职教中心学校管静)

【声音4】

英语降温不能只靠分值“加减”

北京的这份中、高考改革方案目的性指向性非常强,是想借机改善当今过度注重英语教育,给学生带来过重学习负担的现状。

应该说,这份方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细细思量,凭这份方案在实践中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原因很简单,在当今一试定终身的教育现状下,一些可能会决定学生最终学业评价的因素,学生与家长都是不敢忽略的。在有某一方面特长就可能获得某种竞争优势,从而催生众多艺术班、特长班火热的今天,学生与家长会对最终列入学生学业评价且占100分之巨的英语漠然视之吗?会因为它曾经是150分而现在降到了100分,就让学生少一份学业负担,让家长少一份争取的意识吗?不会的!只要有能多争取一分的可能,大多数学生与家长还是会为此付出百倍努力的。

可以这么说,降低分值只能让利给英语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而不会对当今英语过度火热的现状产生根本冲击。

真想给英语降温,需要的是更大幅度的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在分值上做“加减”。比如,中考英语可以继续保持一定的分值,而高考英语可以尝试针对学生所选专业区分对待。对一些英语运用机会很少的专业,可以考虑取消英语考试,而对一些英语运用机会较多的专业,仍保持足够的重视。因需设科,才是最为彻底的改革,才能真正让学生与家长放下心理负担,不再过度担忧英语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业评价。

但不管怎么说,北京的这份中、高考改革方案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至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高考制度改革的可能性,看到中、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看到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中、高考制度改革的愿望和努力。

(安徽省芜湖县陶辛镇保沙中心学校庄华涛)

编者的话:

作为牵动千百万人神经的举国大考,有关考试的信息,总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未来高考改革方向: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决定》内容一针扎到现行考试体制的弊端,将高考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一考定终身”终将被打破。

上述北京的改革方案切合《决定》中的相关内容,当属先行者。然而,科学合理的改革刚刚开始,序幕已经拉开,还需要不断深化。小编相信,不久的将来,不论英语还是母语的教育,必将理性回归。

话说小编在交稿前刚刚进行完职称外语考试的网上报名。然而平时小编从事的主要工作是汉字编辑处理。为啥晋个职称还要考外语啊?改革的大刀何时能够砍到这个地方来?我期待!

截至发稿前最新消息: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盼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将探索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的改革,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但未来三年内参加高考的学生将不受影响。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5

__年,我局将继续结合档案部门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回头看”活动,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遏制“”反弹,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做好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工作,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推动档案工作新发展。

(一)大力抓好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力争__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下半年开始动工建设。

(二)加快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建设。一是指导帮助容县、兴业县档案馆尽快完成新馆后期建设及内部装修等工作,力争早日开馆。二是指导帮助福绵区档案馆尽早启动新馆建设,协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大力协助做好博白县兴建档案新馆的前期工作。

(一)狠抓重大项目档案工作。联合市发改委对落户我市的自治区层面的重大项目档案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落户各县(市、区)的重大项目档案建设工作进行监管,强化业务指导和检查。

(二)加大民生档案工作力度。继续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制定民生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开展农村五保、城乡居民低保、残疾人证、地名、婚丧、收养等档案工作试点,抓好全市各级社保机构社保业务档案的指导和达标验收。继续抓好就业、住房、医疗、食品安全、收入、养老、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提高接收比重。

(三)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围绕统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大领域改革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利用,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服务。一是__年下半年,联合民政部门、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对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进行检查,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二是围绕我市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继续做好档案服务,对未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县(市、区)重点督查,做好国家档案局、林业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检查的迎检准备。计划在年中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土地确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督查活动。

(四)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按照公安部和国家档案局有关部署,大力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做好数字化外包的监管工作,加强数字化过程中的监控防范,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下半年对已经进行档案数字化的单位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完善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程序和制度。

(五)积极主动参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指导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点加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

(六)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全面开展原生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工作,加强各级档案信息网站建设,更新丰富网站资源,优化网页设计,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化水平。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6

>>西部开发刚迈出一小步改革宜小步快行迈出改革步伐小步前进新闻出版广电农产品牛市只迈出了一小步跨越空中一小步迈出人生一大步人道主义峰会召开,??“向前迈出一小步”微软迈出一小步,市场前进一大步中国3G仅仅迈出了一小步中国小步迈向户籍改革小步伐的“大部制”改革全国改革迈出新步伐重庆广电改革“虫洞”上海广电大改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挂牌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简介青岛出版集团获许可制作经营广电节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迈出重要一步粮食补贴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政治>出版广电改革迈出小步出版广电改革迈出小步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覃爱玲")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整个电影的审查有一个系统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剧本审查一项。

7月17日,从名义上已成立近4个月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其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方案(“三定”方案),并同时了一系列相关领域内的改革措施。至此,这家今年3月份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由两家相关部委合并而成的新部委,进入了一个新的运行阶段。

“有关司局设置的‘大三定’刚下来,具体到各司局内部的‘小三定’还没定,目前人员没多大调整,一些司局长会有一定影响,一般人员影响较小。”就合并的具体情况,7月24日,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大局甫定,新的新闻出版广电管理机构将如何整合运作,对相关领域有何新的政策和具体影响,成为各方的关注焦点。“变化不大”的合并

对于合并后的近期影响,上述业内人士的看法是,由于两个部委原来的总体业务职能交叉并不多,各管一块,所以合并对于业务司局的影响不大,短期内对于相关政策的影响也不大。目前合并的主要是原来两家的综合类交叉职能,比如办公厅、财务等。

目前,两个原部委的官方网站仍然基本按原来的方式在运行,机构称呼都仍未改变。

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广电总局分别设有13个和12个内设司局机构,“三定”方案规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内设22个机构,其中电影局、电视剧司、新闻报刊司、出版管理司等机构基本沿袭原工作职能,宣传司、公共服务司、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进口管理司等为新设立和调整的机构。

根据方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机关行政编制为508名。有媒体根据2008年《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的数据,即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编制196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编制292名,相加后总人员编制为488名,得出改革前后相比新组建的总局人员编制略增的结论。事实上,知情人士告诉《南风窗》记者,在2008年后,两部委的编制人数有一定的增加,所以此次合并,实际上还是减少了10多个编制。

在领导职数上,原两部门分别为1正4副和1正5副格局,机构改革前后相比,领导职数削减近半。

机构改革前,原两部门分别有12项和9项主要职责,改革后,新组建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13项主要职责,基本继承了原部门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几大主要领域的监管职能。

另外,在“三定”职责中,推动“数字出版”被列入其中。新组建的总局将负责对互联网出版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等数字出版内容和活动进行监管,并审查网络视听节目、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质量。

同时,在职责中首次明确,新组建总局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走出去”工作。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领导对此相当重视。小步改革

与“三定”方案同时,政府还公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是取消或放松一些具体的管制措施,和将一些权力下放到省一级或转由相关协会承担。这些措施,明显与本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主题相配合。具体的措施包括,取消20项审批职能,同时下放了7项部门职责。

被认为改革力度较大,因而最受关注的两个改革措施是,取消调控书号总量职责和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取消、实行梗概公示。正是因为改革较为彻底,放权多,下属机构所剩甚少,新闻出版总署成为“最容易被合并的部门”,这也是此次两部委能够合并的重要基础之一,“否则两个强势部委,很难合并在一起”。

一位接近相关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南风窗》记者表示,事实上,目前书号基本是按出版社的需要,谁申请都会给,已经没有太多限制。上世纪80、90年代,书号管理严格,甚至是按一个出版社的编辑数目来定书号,一个编辑几个号。经过最近一些年支持出版社发展的改革,很少存在因为欠缺书号而出不了书的情况。事实上,社会上对书的品种过多过滥,也有不少意见。

他特意提醒,大众在看到这一政策时容易引起误解,以为放开书号总量控制意味着书号针对民营书业也放开了。事实上,这一措施针对的仅是具有出版权的出版单位。而在目前的中国,所有具有出版权的出版单位都是国有企业。民营资本不能涉及出版社。目前的改革不是出版权改革,“出版权改革是政治改革,不是出版领域的改革”。

一位业内研究人员认为,虽然大量存在的民营出版公司因为没有出版权,仍然需要通过与具有出版权的国有出版社合作,买进书号,但从长远看,不进行总量控制,会使得书号变得不再奇货可居,价格下降,降低民营出版公司的出书成本。

对于一般题材剧本取消审查,网上一片叫好之声之余,亦有声音表示,“以后拍不出好电影不能怪审查了吧”。但观察可知,整个电影的审查有一个系统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剧本审查一项。这与上面提到的放开“书号总量调控”,并不等于放开书号管理,属于同一性质,取消的都只是众多管控环节中的一小部分。

而打开仍在正常运行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官网,在管理动态的“电影”一栏中,首条即是于2008年5月的《电影剧本梗概备案须知》,要求拍摄影片提供不少于1000字的故事梗概一份,“如同意拍摄的,电影局在20个工作日内电话通知制片单位,前来领取《设置电影片许可证(单片)》或回执单,可按备案的电影剧本(梗概)进行拍摄”。从这里可以看出,关于此次推出的“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取消,将实行梗概公示”政策,在实际中已具有较长磨合过程。大文化部难题

中国的文化管理职能长期分属多个不同部门,除了刚合并的新闻出版署和广电总局,另一个机构是现在仍然独立存在的文化部。一度有传闻,三部委将合并为真正的“大文化部”。但今年3月份改革方案的出台,打破了这一猜测。

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因为改革较为彻底,放权多,下属机构所剩甚少,新闻出版总署成为“最容易被合并的部门”,这也是此次两部委能够合并的重要基础之一,“否则两个强势部委,很难合并在一起”。

今年3月,初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合并的两部委名称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这个长达14个字的名字,一经公布,便被人称为“一个都不能少”。在社会大众的争议和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一再提议下,最终被改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算是个简称,但各个主要领域仍可以在名字中得到明确反映,显示了部门利益调整之艰难。

将新闻出版和广电进行合并,一个说法是,这两个部门分管的文化领域都跟意识形态紧密相关。而文化部分管的文化演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是纯文艺,“群众文化”,意识形态成分较小。

新任总局局长蔡赴朝上任之初的讲话,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新机构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清醒认识,牢牢把握新组建机构的政治责任,“抓好导向,管好媒体,把好关口,守好阵地”。

有新闻出版领域的专业人士表示,两家合并后,改革到底怎么改,还是个问题:新闻出版领域仍然自己改自己的,还是会受广电系统的影响放慢脚步,或者广电会否加快改革?

对于“大文化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后一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曾表示,由于各种原因,预计“十二五”期间都不会成立大文化部。而文化部部长蔡武的说法则是:“我们文化部自己管理的范围已经相当大了。”

对此,业内人士显然有不同看法。一般认为,目前狭义意义上的文化部很难符合对一个国家综合文化管理的定位。有业内人士甚至笑称,由于主要职能之一是管理众多剧团和文艺演出,他们私下里将文化部称为“文工团”。

另一个说法是,文化部有可能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总局等合并,组成为一个政治性不强的文体娱乐部门。

大文化部没有“一步到位”的另一个原因是,“合并好合,化学反应很难”。由于各部委长期分管自己一块,形成了官僚机构自身的利益模式,泛泛的合并有时只起到表面的形式统一。一个广泛被用来举例的是,2008年交通部合并了民航总局和邮政总局后,几年过去了,几家的运作模式与合并之前区别不大,仍然各管一块,很难形成合力。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7

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在兰州召开

6月19日,文化体制改革座谈会在甘肃兰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通报了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工作情况。部分省区作了交流发言。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分别就作好本系统改革工作做了部署。

蔡赴朝重点就有线网络改革发展和电台电视台合并改革提出要求。他强调,有线网络改革发展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按期全面完成一省一网整合。没实现网络全部整合的省份,要以十召开为时间节点,倒排时间表,实行倒计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在十前完成一省一网的整合任务。已完成省、市两级网络整合的,要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县级有线网络整合,确保全面完成整合任务。在整合中,要以资产为纽带,真正实现资产和资本层面的整合,真正实现全省网络省、市、县三级贯通,真正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目标。二要加快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各地要把有线网络整合和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结合起来,一同部署、一同推进。已经完成数字整体转换的有线电视网络,要加快数字网络双向化改造并尽快实现双向化到用户;尚未完成数字整体转换的有线电视网络,要一步到位完成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直接实现双向化到用户。三要大力开发有线网络新业务新功能。各地要在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的基础上,按照推进三网融合的要求,积极开发3D电视、互动电视、视频点播等广播电视服务和在线支付、信息服务、互联网接入等新业务新服务,全面提升网络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通过多方面的业务功能创新,真正把广播电视网建成以提供广播电视服务为主,开展多种信息业务多种服务,可管可控、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网络,努力增强广播电视网络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电台电视台合并改革,蔡赴朝要求,一要结合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各地要把电台电视台合并改革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强化落实,确保按要求完成。在合并改革中,资源如何整合、业务如何调整、结构如何优化、体制机制如何建立健全等等,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广播电视生产力、促进事业产业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二要紧密结合合并改革,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改革发展。要强化导向立台、新闻立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积极推进频道频率专业化、品牌化发展。要积极适应传媒融合发展趋势,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加强产业开发,为宣传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预计突破3000亿元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年广电蓝皮书)6月28日在北京。报告指出,2011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超过2800亿元,今年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

2011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同比增长17.72%;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首次突破2亿户;全年电影票房超过131亿元,增长近三成,实现了中国电影城市票房连续9年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

报告还预测,2012年中国广播影视产业仍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广电业总收入将在2012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

广电总局传媒司部署贯彻实施《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审查规定》

6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召开“贯彻落实《大众传播媒介广告审查规定》电视电话会议”。

传媒司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贯彻实施《审查规定》提出五项要求:一要统一思想,精心组织部署;二要认真落实,健全审查机制;三要从严审查,拒绝违规广告;四要服从监管,接受社会监督;五要主动沟通,减少违规风险。

江苏省推进国产电视动画播映体系建设

各级电视台至少一个频道开办动画专栏

6月25日,江苏广电局正式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我省国产电视动画播映体系的意见》,积极推进国产电视动画播映体系建设。

《意见》要求,江苏省各级电视台、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网站要积极响应构建江苏国产电视动画播映体系,积极增加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比例,创造条件开设固定的动画栏目,形成国产动画片播出规模。省各级电视台应至少一个频道开办动画专栏,开辟适合儿童收看的动画专门时段;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网站要开设专门的动画视频专栏,扩大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数量。各动画播出机构及持证视频网站要充分调动动画播出环节在动画产业链上的重要作用,根据国产电视动画作品质量、受众的喜好和市场影响等方面,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播出;要适度增加相关购片经费。

《意见》强调,各动画播出机构及持证视频网站要优先购买和播出国家广电总局和江苏省推荐优秀国产动画片,严格执行国家和江苏省关于电视动画片管理的规章制度。

安徽广电局部署

三网融合工作

近日,安徽广电局按照“总局计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总体方针和设计原则,制定了《安徽省三网融合监管平台技术方案》,积极推进全网三网融合业务有序发展。

《方案》明确,安徽省三网融合监管平台拟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在2012年底前完成省级iptV及手机监管中心平台建设、第二级监管前端及合肥地区用户终端监管前端建设;二期工程计划2013年底前完成16个市用户终端侧监管前端布点;三期工程将根据全省iptV业务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完善监管前端和有关检测系统。目前,该《方案》已上报安徽省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并正在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给予资金、政策扶持及编制落实。

广西广电网络公司推出“一线通”业务

自4月份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在南宁推出“一线通”以来,受到广大用户高度关注,截至6月中旬,已有近2000个家庭用户参与了“一线通”体验。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8

上海解放后不久,我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任教,业余参加倪海曙主持的上海新文字研究会。大约在1952年初,倪海曙告诉我,早几年在苏联访问时曾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回到北京,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研究制定具有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新文字研究会也停止推广北拉(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出台。

我写了一些介绍各国古今字母的文章,发表在《语文知识》月刊上,作为选择或创造字母的参考,后来编成《字母的故事》一书,1952年出版。我体会到,一种字母成为民族形式,需要极长时期的实际应用,经过约定俗成,方能成为固定的民族形式。新创字母不难,但被广泛认可为民族形式极难。

1954年底,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改组成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直属国务院领导。1955年2月,文改会内部设立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有吴玉章(主任)、胡愈之(副主任)、韦悫、丁西林、林汉达、罗常培、陆志韦、黎锦熙、王力、倪海曙、叶籁士、周有光、胡乔木、吕叔湘、魏建功。

1955年6月,拼音方案委员会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拟订汉字笔画式(民族形式)方案,乙组拟订国际通用字母(拉丁字母)拼音方案。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开幕。文改会秘书长叶籁士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时期,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三年的摸索,曾经拟订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

《汉语拼音文字方案草案初稿》现在已难以找到。我大致记得是这样:参加文字改革会议的代表们看到一份征求意见的材料,有六种方案草稿,四种民族形式,一种拉丁字母形式,一种斯拉夫字母形式。四种民族形式草稿的设计者是:吴老(玉章)、丁西林、黎锦熙(改良注音字母)和委员会秘书处(陆志韦、郑林曦)。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对这些草稿没有进行讨论。

文字改革会议以后,吴老向报告,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取得令大家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此后,拼音方案委员会只研究拟订拉丁字母方案。

拼音方案委员会指定叶籁士、陆志韦和我三人起草一个初稿,作为开会讨论的基础。我们三人夜以继日拟成一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初稿”。初稿的主要特点是:1.完全用现成的拉丁字母;2.用几个双字母,但是尽量少用;3.标调用注音字母的调号,调号之外没有其他附加符号;4.“基欺希”由“格克赫”(g、k、h)变读。

拼音方案委员会开会讨论初稿的时候,除个人意见之外,还提出各个重要部门的意见。为了实现语言研究所提出的严格的“一音一母”原则,把初稿中六个双字母改为六个新字母(无点i;带尾z,c,s;长脚n;俄文“基”)。初稿经过这样修改之后,成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删除“文字”二字),于1956年2月12日由文改会发表,公开征求意见。

群众提出的意见,来路广,创见多,反应非常热烈。多数人不同意用新字母。邮电部门说,即使中国造出有新字母的电报机,也难以叫外国都改用同样的电报机,中外设备不同,就无法通电报。

国内外群众来信共4300多件,无法归纳成为一个草案,结果形成两个草案,作为两种“修正式”,在1956年8月由文改会发表,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两式的分歧,关键在“基欺希”的写法。第一式由“格克赫”(g、k、h)变读“基欺希”。第二式由“知吃识”(zh、ch、sh)变读“基欺希”。注音字母的“基欺希”有专用字母,不用变读法。新方案可否也用专用字母呢?一早就有人建议,用“j、q、x”代表“基欺希”,但是拼音方案委员会不敢贸然采用,因为“q、x”读作“欺希”跟外文(主要是英文)习惯不同,不仅英美人反对,读过英文的中国人也反对。

拉丁字母的“国际音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基本音域”;第二层是“引申音域”;第三层是“特殊读音”。“q、x”读作“欺希”是“特殊读音”,这要谨慎从事。

拼音方案的制定是在十分慎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文改会提出的方案,都要再经国务院组织高级审订委员会加以审订。《汉字简化方案》如此,《汉语拼音方案》也是如此。1956年10月,国务院成立高级“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在听取文改会拼音方案委员会的报告之后,决定采用“j、q、x”代表“基欺希”,解决了两式的相持。这个统一的草案叫做“修正草案”,由国务院在1957年12月11日公布,让群众先知道,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批准。1958年2月11日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经过三年的谨慎工作,《汉语拼音方案》终于诞生。

方案的名称从《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改为《汉语拼音方案》,删除“文字”二字,这在拼音方案委员会中没有引起争论。因为委员们都认为,叫它“文字”,它也不可能代替汉字;不叫它“文字”,它也有文字的性质。从一套字母到成为公认的文字,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不是几十年的事情,而是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事情。日本虽然让日语罗马字取得法定地位,但至今也没有在日本成为通用的文字。与其有文字之名而无文字之实,不如有文字之实而无文字之名。

在1958年1月10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来为汉字注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它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这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政策,避免了无谓的争论。“拼音”不是“拼音文字”,它是汉字的助手。助手能做汉字不便做和不能做的工作。

可是,“拼音”是不是“文字”的问题,有的群众却十分关心。不少希望有一个“文字”方案的热心群众,不断创制“文字”方案,寄到文改会。从1950年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到1955年8月31日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之前,共寄来655个“文字”方案。从1955年8月31日到1958年2月拼音方案公布,又寄来1000多个“文字”方案。从1958年2月公布拼音方案到1980年,还寄来1667个“文字”方案。群众创制的“文字”方案共计有3300多个。这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字改革工作的关心,是中国特有的爱国现象。

中国制定拼音方案之前,苏联已经悄悄地废除拉丁化,改为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斯拉夫字母。蒙古文也是如此更改了。中国的拉丁化运动没有追随苏联。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些同志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结为文字同盟。苏联前来我国讲学的语言学者也提出这种建议。据说,苏联一位副总理来到中国,跟副总理说,希望中苏采用相同的字母。副总理婉拒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

关于语音标准问题,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重新肯定1924年实行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方案。在此之前,拉丁化运动反对纯粹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拉接近“老国音”而不同于“新国音”,并且提倡方言拉丁化。这时候,拉丁化运动团体解散了,不再谈方言拉丁化。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19世纪后半叶我国就有人主张使用方言拼音文字。在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中,不少人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方案。劳乃宣提出了有名的“以南就北”的理论。瞿秋白把中国的方言等同于苏联的民族语言。这些主张的共同特点是,只看到中国语言的分歧现象,没有看到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已经高涨,群众迫切要求从“书同文”向“语同音”前进。《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共同语的拼音方案,实践已经证明,它为推进全国各民族人民实现“语同音”的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

时至今日,还有人提出改进《汉语拼音方案》的建议。我十分注意这些建议。但是新的建议中很少是在20个世纪50年代没有仔细研究过的。略举数例如下:

拼音方案里的字母“迂”(u加两点)破坏了除调号以外不用符号的规则。“两点”上面再加调号。拼音方案委员会当时的考虑是:“迂”是个重要元音,需要有一个单独字母代表它。现在看来,这仍旧是一个问题。有人建议用“v”代表“迂”,经过研究,弊多而利少。还有人建议,用“yu”代表在音节“吕”“女”中的“迂”,作为“技术处理”,只在必要时候使用,并不改变方案,其他音节照旧不改,但是都省略两点。这或许是比较可行的建议。

舌尖元音要不要写,如何写,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台湾地区注音符号第二式用“r”表示舌尖后元音,用“z”表示舌尖前元音。用这两个辅音字母代表元音,拼音方案委员会曾经做过试验,觉得不好,特别是上面还要加上调号。拼音方案委员会尝试过多种方法,包括省略不写,写无点“i”;写“ih”;写“y”,等等。只有现在的办法(写“-i”),比较符合原理,也方便实用。这种写法有语音历史变化和现代“十三辙”作为依据。

调号问题是一个难题。采用注音字母的调号,有历史经验可以依靠,而且跟欧洲文字的“分音符号”也相似,声调有原调,有变调,如何标呢?决定标原调,不标变调(变调可以在语音学书籍中用科学方法标记)。后来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一七八不”的标调方法是实用规范。

调号标在哪里,也是有争论的。标在音节末尾可以区别音节,但是过于松散。标在元音字母上面,能表示声调基本上是元音的音高变化。但是,“iu”“ui”这样的音节标在哪一个字母上面好呢?这个问题当时方案委员会并没有做出决定。现在标在后一字母上面,已经约定俗成。

问题很多,不能细谈。《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没有缺点,而且改掉一个缺点往往又会产生另一个缺点。缺点和优点是共生的。只能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汉语的字母方案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历程是:从国外方案(威妥玛式)到本国方案(注音字母),从民族形式(注音字母)到国际形式(国语罗马字),从内外不同(国内用注音字母,国外用威妥玛式)到内外一致(国内国外都用汉语拼音),从国家标准(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到国际标准(汉语拼音:iSo7098)。这是一个日趋成熟的过程。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9

【关键词】三网融合政策发展历程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需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1994年,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1998年3月,以原体改委体改所副所长、时任粤海企业集团经济顾问王小强博士为首的“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电信产业课题组”,提出《中国电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随后展开了“三网合一”还是“三网融合”的大辩论。当时,广电部门正在启动有线电视省级、部级干线网建设。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

2006年3月14日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再度提出“三网融合”: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和完善宽带通信网,加快发展宽带用户接入网,稳步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商业化应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六部委《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08]1号),提出“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实现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传输与接入、用户服务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2008年5月23日,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中国联通的CDma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则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将并入中国电信。2009年1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3张3G牌照,三家新运营商进入电信业务竞争时代。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文件指出:“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2009年7月29日,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指出: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对于巩固和拓展党的宣传文化阵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推动我国广播影视改革和发展、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8月11日,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的通知》,被解读为和三网融合相关,不利于iptV近期发展。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上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

2010年3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透露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预计5月出台,6月启动,其核心就是要在双向进入上找到切入点:广电行业可以进入规定的一些电信行业的业务,国有电信企业根据规定可以进入一些广播影视的业务。

2010年4月初工信部联合广电总局就给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递交了一份《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第一稿)》,但是这份草案没有得到认可,被迅速打回重新制定方案,要求5月初再次拿出试点方案。

2010年6月底,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在总体方案历经15稿修改和两年多的博弈,试点方案再经五稿修改和谈判几乎破裂的危险后,2010年7月1日,三网融合的12个试点城市名单终于在国家意志的强势干预下正式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共计12个城市入围本次试点名单。虽然这份名单引发了众多的非议,但是在外界看来,三网融合真的要启动了。

2012年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包括天津、重庆、石家庄、西安在内的42个地区(城市)入围。

2012年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三网融合的第三个年头,也是第一阶段试点的总结之年。8月23日,“第四届三网融合中国峰会”举行,云南昆明成为了第二批试点城市之一,现在,我国已经有54个地区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区域,覆盖人口数达到3亿人以上。

“三网融合”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融合以后,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应用、个人信息消费的具体形态也将会有质的变化。三网的融合将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篇10

纵观人权与档案关系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人权在档案开放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人权作为一种权利的概念,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完善于民主改革的过程中,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量。人权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一种实在的武器,象征着冲破阻力的斗争,它的斗争性为档案开放的斗争性注入了活力。再者,人权的核心在于对人本身的解放,是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档案是一种对事实的记录,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其间形成的档案应当广泛地为社会群体所利用,而不是作为统治阶级进行思想禁锢和政治压迫的工具。从这一点上看,档案的开放性是人对于自我权利的一种诉求,源于对自我权利意识认识的深化。最后,人权是民主在一个层面的表达,这里的人权不是抽象的,在档案领域就表现为公众对档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档案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从这一层面来说,人权思想推进了档案的开放,而档案的开放进程又为人权注入了新的具体内容。

二、记忆与档案

从档案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档案在较长的历史阶段都作为一个证据性的工具,作为历史的凭证,而缺乏对其文化层面上的理解与探索。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凭证性的特质决定了其作为证据的重要价值,但是档案作为一种历史记忆与文化留存也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只注重档案的凭证性,一方面会限制档案的保存与收集,将档案收集工作与图书馆、博物馆等的收集工作分割开来,使得馆藏资源由于来源单一、种类局限而缺乏完整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会限制档案的开放利用,包括开放的人群和开放的力度,由于档案资源有限不能展现社会发展的全貌,只能局限在为特定的人群服务,而不能更好地作为“记忆的留存”,不能“根据社会记忆广义地建构过去”。因此,从记忆的角度认识档案的公共性与开放性,是一种新的档案认识观,其从文化的领域,从记忆留存的角度为档案开辟了新路。

三、人权与记忆观念在档案开放中的统一

人权是一个权利概念,是人对于应有权利的诉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记忆处于文化层面,在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的综合,是思维层面可以为人们记忆历史的工具。两者范畴不同,但是统一于历史中。人权概念源于历史上社会形态的变革,又在民主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记忆的对象就是历史,记忆的方式水平又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如何推动公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如何协调记忆的责任和忘记的权利?如何实现保存、传承集体记忆、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如何铸造“文化长城”,唤醒人们心中的国家记忆?这些问题都产生于历史,也最终需要回归发展着的历史———实践得以解决。档案只有开放,才能为公众的知情权提供保障,有了权利的保障才能有档案利用的意识,提升了档案利用的意识才会推动整个社会有意识地留存记忆,避免集体记忆的缺失。在档案开放与利用上,权利与记忆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最终都指向档案的公共性与开放性。

四、中西方档案开放在人权与记忆层面的发展对比

中西方档案事业起步先后不同,发展基础不同,发源的历史背景和限制要素也不同,因而档案开放有较大差异。历史上,选取世界近代化浪潮中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中的档案工作改革作为比较对象,学者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在核心层面上共性明显,两者都进行了涤荡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档案工作改革并且都进行了必要的制度性建设。这体现了人权在档案开放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但是两者在改革深度与彻底性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辛亥革命时期的改革并未把档案工作改革融入到社会改革中,其政治原则、制度、思想文化的平等民主等近代化演进与变迁未融入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根本问题。而法国则是主张一切领域都与封建王权彻底决裂,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建立,档案开放原则的提出,集中式管理体制和档案集中管理原则的确立,档案专门法的颁行,无一不是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总的来说,辛亥革命后的改革是流于形式而不触及根本的,而法国大革命则是彻底的、根本性质的变革。从这个历史的截面也能反映出中西方档案事业的较大差异。从权利与法律的角度上看,西方在档案方面的立法起步早,同时形成了层次分明的体系化规定,具有统一性和效力的广泛性;而我国档案相关法律规范则零散缺乏有机联系,独立性与专门性不强,多为具体要求,缺乏原则性、指导性的文件。以私人档案领域为例,从中法档案法规比较,在提供利用方面,法国作为在国际上率先实行公共档案向社会开放原则的国家,在1979年所制定的《法兰西共和国档案法》中对于私人档案的开放利用作了详细规定。规定指出,一般私人档案期满30年向社会开放;涉及私人医疗病历的档案要150年才能向社会开放。对已经开放的私人档案,档案馆在为用户提供利用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来馆阅档人员尽可能提供各种地便利。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向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档案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档案享有优先利用权”。我国的规定中缺乏对于开放时间的具体说明,也没有对其开放对象进行拓展,公共开放意识依然不够,法律条文较为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从记忆与文化的层面看,中西方在这一点上都取得了较大成就。西方如美国的“记忆工程”,英国的“档案意识提升运动”,中国的“城市记忆工程”都已在文化传承与提升档案开放利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国内外“记忆工程”的实施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国内外“记忆工程”的基本实施方式可以总结为“拍摄”形式“、编纂”形式以及“数字化”形式。拍摄即通过拍照摄像的方式记录城市的变迁,国内以青岛为典型。编纂则是将已征集到的资料编纂成为年鉴、书籍、纪念册等形式,国内以杭州、武汉、南京为代表。而数字化是将档案馆、图书馆征集到的民间资源数字化,建立网上资源库,国内以台湾数位典藏计划为代表,国外则普遍采用这样的形式。横向比较二者,从涉及面来看,国内记忆工程的层次少于国外,仅有城市、地区两级,而国外则包含部级、地区级、城市级及特色工程几个层次。从基本方式来看,国内采取拍摄与编纂方式较多,而数字化还未普及;国外则全面实现数字化,资源丰富,功能齐全;从公众参与度来看,国内通过讲座、举办展览的形式,辐射面积很有限;国外借助网站平台和社交网络,加强成果展示的多元化、人性化和互动性,加强公众的参与性;从记忆的效果来看,国内由于仍在起步探索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备;国外在发展中不断拓展“记忆工程”的辐射面,深入挖掘留存记忆的内涵。综合来说,在档案记忆的道路上,国内外都已将记忆的理念融入档案的开放与利用上,并在不断深入与挖掘。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已经意识到档案记忆的重要性,通过实践行动来保存文化记忆。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馆长姚炳烈意识到自己水族水文字写成的书———“水书”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对于档案工作来说就是水族文字档案,积极走访民间,征集“水书”原件,拍摄了相关影像资料,举办“荔波水书展览”,为留存文化记忆,延续民族文化遗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也在档案工作中重视农耕文化档案的征集与保存,以延续我国自古以来农业大国的文化与精神文脉。记忆,已经成为了一种视角,赋予档案更多的文化意义,也为档案的开放与利用打开了新的窗口。

五、建议与设想

(一)吸取国外经验,积极推动档案法律法规的完整化与系统化

具体来说,在提倡档案开放与利用的道路上,私人档案的征集对于馆藏资源的丰富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国的档案立法起步早,发展得较为完善,在档案工作的细节上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在这个方面,积极吸纳外国经验,明确收集范围,确定收集程序,做好实在的保管工作对优化馆藏、提升档案开放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开拓档案资源整合的视角,实现档案信息化与信息档案化相结合

档案信息化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对已有档案的数字化处理;而信息档案化则是另一种新的思考模式。根据a.ntoulas等人的研究,万维网每周以8%的速度更新,网页链接增长25%。网上信息增长快而易消失,因而对网上资源的利用与保存就具有了重要意义。澳大利亚panDoRa项目对网上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公众可通过网络免费访问。美国也建立了internet档案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互联网历史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着重要的情报、凭证与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信息档案化对档案资源丰富化,提升档案开放与利用有着重要意义,这在本质上与冯惠玲提出的档案资源观相一致。

(三)进一步推动大型记忆工程的开展,以开放手段的革新推动记忆的深化和档案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