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养老考察调研报告十篇养老考察调研报告十篇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3:49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1

关键词:微生物学;创新;教学改革;考核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验,实验课是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微生物学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出现,传统教育模式也面临挑战[1,2]。很多农业院校实验教学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传统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内容陈旧、限制学生视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达不到重实践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教育和本科教学评估中遇到的突出问题[3],实验教学工作者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开展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4~6]。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其下设农业与生物学院拥有理学、农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针对全院不同的学科专业,微生物学实验的培养计划既要紧跟农业科技的发展调整实验内容,又要从各个专业视角增加学生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各自专业与微生物学的相关性,丰富知识领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农业与生物学院微生物学教学团队针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基本不改变实验课时的条件下,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对部分内容和形式进行大胆改革尝试,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放在首位,调整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验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加强实验实践环节,促进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重知识传授到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转变。

1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

1.1微生物实验课程内容的重新编排

验证性实验是通过验证某种认识或假说,使学生获得特定操作技能,在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验证和进一步理解所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能力[7],然而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成为知识结构的设计者,使学习者善于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8]。单纯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育人要求,而高校学生对验证性实验的学习也兴趣寡然、缺乏思考和主动性[9]。开设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构思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设计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重的观点已形成共识[10~12]。根据学院5个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专业特点,我们对微生物实验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布局(表1)。由表1可以看出,在学生掌握一定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例如,在学生掌握显微镜使用及原核生物染色观察的技能基础上,将真核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实验与微生物测量大小及计数实验串联合并成一个综合大实验项,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对微生物形态有系统的认知;增加“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内容,并与“细菌快速生化鉴定”实验综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样本中细菌与大肠菌群数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学习。综合实验项目不仅注重了实验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增强了实验项之间的次序性和连贯性。实验教学内容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增加了设计性实验。例如将“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作为开放性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查阅文献等手段进行初步调研、选择适合自己或感兴趣的研究范围,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设计实施方案。教师对学生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进行评估并提供技术指导。开放性实验安排在实验课程后期,此时学生已掌握课程大部分基础知识,初步具备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对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自主学习是一种训练,同时又锻炼其创新设计的能力。由于方案思路、具体操作步骤、仪器用具等都是未知数,因而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更具独立性和创新性,对学生更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完全投入到自己的实验研究中。

1.2将科学前沿和生活案例融入教学内容

生物技术飞速发展,新的实验技术方法层出不穷,作为综合性大学,将科研成果或技术路线转化成可供学生学习的教学项目,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融合本学科领域最前沿技术,增加学生新视野,提供学生熟悉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实践机会。例如由科研课题转化而来的实验项目—“单增李斯特菌感染对小鼠外周血anae+淋巴细胞的影响”(见表1)是依托于教学团队在研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涉及李斯特菌感染和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的等研究热点,通过实验的讲解和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危害和致病机理,将学术研究成果渗透到课堂,逐步实现由学习基础知识到科研接触的转化。微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结合生活案例开展实验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时,有意识的融入生活中与微生物学相关的实时案例,引入当前热点或有趣的话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将抽象知识化为具体有案例的实验教学。“动物病毒的接种与培养”和“尿素液收集与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H7n9禽流感病毒”的案例阐述病毒抗原与阳性血清反应的原理及微生物学在生活和科研中的价值意义,同时引入病毒性质、疫苗研制过程等知识,极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的测定”实验中,让学生到公园或餐饮场所采集检测水样,亲自动手检验生活周围的水环境。将生活案例融入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力证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体验兴趣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13,14]。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在形态观察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与教材图片有一定差异,对于初学者辨识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习效率低而且学习效果也不理想[15]。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引进motiC数码显微系统辅助教学,实现了有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学生,而且实现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显微镜操作观察同时进行,学习更直观生动。借由数码互动系统拍照软件,将学生实验效果较好的视野进行拍片保存,按照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不同属性分类建库,积累不同题材的微生物形态图片,供学生观赏学习,增加辨识度。同时,针对以往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对微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操作技术和容易存在误区的操作方法进行拍摄录制成5~10min的视频,如划线分离、涂布平板、无菌接种等实验操作技术,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结合这些视频演示,增强示范性。学生观看学习演示视频后独立操作练习,老师进行总结分析,学生针对存在问题再次练习、强化训练,形成“观摩”—“练习”—“点评”—“复练习”的实践模式。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观摩学习、重点难点指导和反复训练的过程,加深学生印象,其操作更趋规范性,学习效率和效果也得到极大提高。

2.2鼓励学生自主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真核微生物的染色与观察”实验中,分别请不同的同学在其各自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终端显微镜下,现场完成对青霉菌、根霉菌、酵母菌等真核生物视野的寻找,指认各不同真菌的孢子形态、梗、根等结构指认,并对其繁殖方式进行简要叙述。学生讲解的视野同步展示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系统终端电脑界面,老师对其讲解进行点评,这一过程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促使学生积极“备课”,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研究期间,实验教学中心实行“三开放”,即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和实验室仪器材料的开放。具体操作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实验项目,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题目;选定题目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查阅文献制定方案,学生可以机动灵活的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而非局限于课堂有限的学时;在实验研究期间,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向学生开放,全力支持学生开展研究,破除了传统实验教学“固定”场所、“限制”时间和“统一”实验过程的固定架构,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自由发挥创造的目标。学生对于自己的实验处于主导地位,从设计到材料准备,从操作实施到结果分析,都亲自动手完成。整个过程有许多书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让学生学会思考每一步操作的意义,对锻炼其逻辑思维及动手能力很有益处。实验结束时要求提交设计性实验的研究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案、结果分析、创新点、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内容,并以ppt答辩的形式进行汇报,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报告进行点评。自主式教学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完成对自主学习到知识输出的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

3考核体系的重新构建

建立以能力考察为中心的实验课程多元化考核新模式,重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以往的微生物学实验考核成绩方式为:实验报告占30%,实验理论考试占70%。这种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不积极参与实验、抄袭报告的现象,而实验报告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既保留了实验报告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和期末考试知识水平的考察,又增加了对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多方面考察。实验报告注重对实验结果分析和对实验成败的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分析能力;期末考试涵盖课程实验项目的多数知识点,知识面考察较为综合;对平时实验的考核注重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性,使学生更加认真对待实验课程的学习过程,而改变以往只注重实验报告的敷衍态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有较大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平时实验操作的考察也是对学生认真参与和完成实验的督促,也有助于教师得到学生真实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课外拓展知识和查阅文献,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发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方案设计、报告总结和ppt汇报等综合考察,对于设计性实验出色完成者可提供加分项以示鼓励。

4教改成效

4.1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学习积极性

提高由于考核方式增加了对平时实验操作和预习提问的考察,学生成绩不再仅依赖于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形式,避免了学生敷衍了事的实验态度和和抄袭报告的顽疾,而且超过70%的学生在报告中主动分析实验结果,还有的同学引用参考文献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实验成败的因素。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更加规范化,自觉擦拭油镜镜头、复位机械系统、整理实验用具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爱护贵重仪器、认真负责的科研态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技术“观摩”—“练习”—“点评”—“复练习”的实践训练,反响效果较好,学生普遍掌握了规范的无菌操作和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课程成绩落实到实验具体操作,引起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重视。同时,由于对相关联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并和调节,学生从整体把握对微生物培养、观察及研究其生化特性的过程,与以往老师提问时学生表现出知识零散紊乱、不积极应答的局面明显不同,课堂回答问题气氛活跃,多数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问题思路延伸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学习热情饱满。

4.2学生在微生物相关研究课题的参与度增加

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运行后,我们统计了在创新实践项目和毕业设计中参与微生物相关课题的学生比例,分别有32.7%和50%的学生参加了与微生物相关的上海交通大学pRp项目和大学生创新计划ipp项目,在毕业设计论文中,55.6%的学生选择了与微生物相关的论文研究(上一级为42.3%),研究课题的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如“灰略红链霉菌胞外蛋白酶产酶条件优化及克隆表达”“萨佩罗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的筛选”“噬菌体裂解酶的制备及活性测定”“高产厚垣孢子木霉菌株构建机器拮抗特性研究”等既体现了学科前沿技术,又与实际生产有较强相关性,实用性强,吸引学生兴趣。学生通过微生物实验课程培养的实践动手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获得了自豪感和满足感,他们有自信能在导师带领的团队大课题中承担部分研究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多视点多方法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导师的肯定,提升了学术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5结语

微生物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的改革,摸索出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调动积极性和挑战性,从而适应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放,徐广宇,王国庆,等.现代临床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6):401-402.

[2]黄红莹,刘英杰,卫文强,等.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4):344-345.

[3]刘森林.微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4):153-155.

[4],黄翠姬,伍时华,等.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微生物学通报,2009,36(6):914-917.

[5]林雁冰,颜霞,韦革宏.构建创新型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10(10):20-21.

[6]李凡,刘东波,夏红梅,等.微生物学实验“四段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47-49.

[7]贾晓东.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8]李剑平,吴秀珍,陶建华,等.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在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21,27.

[9]蔡鹰,李思东,吴湛霞,等.高校验证性实验教学质量的控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14-17.

[10]张志洁,王风彬,鞠熀先.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2):9-10,17.

[11]刘忠华,李小刚,王郑库,等.开放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作用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191-192.

[12]宋效先,王伟平,王晓燕.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5(7):80-81.

[13]郑春龙,胡惠君,蒋联海.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5):73-76.

[14]蒋群,何丽明,王莲芸.强化实验教学育人智能,培养科研型高素质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53-155.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2

一、真抓实干,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一年来,我和全体同志围绕“创先争优”这一主题,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万人、1.6万人、1.1万人、8012人、7009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3.6%、100.1%、111%、100.1%、100.1%;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征收分别达到8800万元、2200万元、350万元、110万元、100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00%、194%、58%、83%。为全区480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100%发放养老金6700万元,从未发生拖欠;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6000人,净增35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28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8%。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分别为5000人、550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00%。全区891名事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3951万元;养老保险结算方式“差改全”比例达100%;从12月起将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单位的新办理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服务和管理范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981人,1759人领取基础养老金共计135万元,参保率、发放率均达100%。全区3434名农民参加“土地换社保”,参保率达72%;发放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金569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100%。政策法规宣传不断加强。开展“和谐中国民生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年活动。针对当前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施行,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扑克牌、一次性用杯、手提袋、围裙、宣传画和宣传折页等系列宣传品,为广大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送去法规、送去慰问,为他们排扰解难、维护权益。结合“走进社区”,在淮海街道举办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与区总工会联合举办了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专场招聘会;结合“走进企业”,走进麦德森和各街道办事处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和编外用工情况调研;结合“走进农村”,在清隆家园社区举办新农保、医保等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接受群众咨询400多人次,现场办理助保贷款21人。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围绕创业型城区创建、全民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三个重点,在改善民生和服务人才上打造新亮点。制作《大力实施创业孵化工程,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区创建》电视宣传片,在淮安综合频道《今日观察》栏目播出。二、以身作则,切实增强廉洁从政意识

一是加强学习。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及中央和省、市、区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牢记“两个务必”,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廉洁自律意识。

二是管好自己。在工作中始终把握好自己,做到慎初、慎独、慎微。在具体工作中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坚持身体力行,不接受和赠送任何礼金和各类代币券等有价证券,不用公款大吃大喝、高消费娱乐和健身,不用公款出国(境)和国内旅游等,切实做到既管好八小时之内,又管好八小时之外,既管好自己,又管好家属。

三是带好部属。抓好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的落实工作,经常组织全局同志学习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及区纪委提供的警示教育案例材料。通过学习增强全局干部廉洁奉公的意识,提高大家拒腐防变的能力。要求全局同志在日常业务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警钟长鸣,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依法行政、按规定办事,坚决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好自身学习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途径,与时俱进抓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一是学理论。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学习,不断增强执行和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主要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读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自身的理论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学业务。根据新的形势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到先进发达地区学习考察,组织并始终参与局周五学习日制度,在调研中探索新思路,在学习考察中借鉴新经验,寻求新办法。根据调研和学习考察情况,先后撰写了《区农民市民化情况调查》等2篇调研报告,完成近2万字的读书笔记。

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各项法律法规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围绕学法、用法、守法、执法等环节做了一系列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学法普法。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务员法》、《行政复议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认真抓好全局的“五五”普法和学法、用法工作。二是坚持依法决策。对资产采购和处置、重大支出安排等重要事项,对出台文件、制定政策、修改意见等重大决策,均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经集体研究讨论,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从未发生决策违规违纪的失误现象。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对涉及群众投诉的问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认真受理,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在服务大厅实行首问首接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推行服务承诺制和办事限时制;发挥本局职能作用,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畅通维权绿色通道,全面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顿和打击非法用工等执法活动。四是坚持依法办事。秉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说话做事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组织和全局同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将通过这次述职述廉述学述法,从思想上查找和分析原因,认真进行整改,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再创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推荐:

党委书记党风廉政建设述职报告范文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3

【关键词】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发生率

餐后低血压(ppH)是一种常见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报告,只是未被人们所重视。ppH是指在进餐2h内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DBp)下降≥2.7kpa或餐前收缩压≥13.3kpa,而餐后收缩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4~2007年来院疗养的休养员95例,男62例,女33例,按年龄分为3组。第1组:60~69(66.1±3.1)岁,26例,男19例,女7例;第2组:70~79(75.2±3.0)岁,48例,男28例,女20例;第3组:80~89(83.9±3.6)岁,21例,男15例,女6例。95例中患高血压病31人,冠心病30人,糖尿病19人,慢性支气管炎8人,慢性胃炎7人,前列腺增生25人,脑血管事件11人,健康13人。

1.2方法本组疗养员统一进食疗养标准饮食,药物治疗、日常活动如常。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观察和记录进餐对血压的影响,餐前测量基础血压,餐后每隔20min测量血压1次,共测5次,以餐后血压变化最大值作为餐后血压。

1.3观察指标①早、中、晚餐前和餐后20、40、60、80、100min血压变化。②如果疗养员出现头晕、乏力、黑蒙、晕厥、跌倒、尿失禁、心绞痛等情况即视为ppH。

1.4统计方法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检验方法为χ2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p

2结果

2.1不同年龄老年人进餐后血压的变化(表1)老年人餐后血压均有下降趋势,不同年龄血压下降幅度有所不同,随着增龄餐后血压下降逐渐增大,≥80岁老年人三餐后各时间段血压与餐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第1组与第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与第2组、第2组与第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2.2老年人三餐前后血压变化(表2)老年人进餐时对血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下降,三餐后血压均呈下降趋势,一般下降1.3~3.3kpa,个别降低5.3kpa,餐后20、40、60、80、100min与餐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平均下降幅度以早餐下降幅度较大。

2.3ppH的发生率在调查的95人中达到ppH诊断标准者29例,其中一餐发生ppH者19例,二餐7例,三餐3例,总发生率30.5%,出现临床症状者3例,占3.2%,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嗜睡、胸闷等症状,但无黑蒙、晕厥、意识模糊、尿失禁等严重症状。血压下降≥4.0kpa者8例,≥5.3kpa者1例。

2.4老年人血压下降的特点老年人血压一般于餐后15~40min开始下降,20~80min下降至ppH水平,30~100min达到低谷。ppH三餐后血压开始下降时间、ppH发生时间、血压下降最低时间差别无显著性。不同年龄组之间ppH患者三餐血压开始下降时间及ppH发生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研究对象出现临床症状者仅占ppH患者的10.3%,老年人ppH的发生与服用药物无明显关联(p>0.05)。

3讨论

3.1老年人进餐后血压变化本组研究发现一日三餐这一生理活动可以影响血压变化,主要是引起血压下降,老年人餐后血压下降可能有以下原因:①内脏血液滞留,进食引起内脏血管扩张血管容量增大,导致血液滞留于内脏。②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pH的发生与压力感受器反射灵敏度下降、餐后交感神经反应下降有关,不能对餐后所致的内脏血液淤滞作出相应反应。ppH患者餐后心率、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肌肉交感神经活性未见相应增高。③外周血管阻力,ppH患者餐后血压出现下降,但外周阻力未能相应增加。本组研究老年人餐后血压下降较餐前有统计学意义,而早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与文献[1,2]报告一致。

3.2不同年龄老年人餐后血压的变化本组调查显示,超过60岁的老年人进餐后血压均呈下降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餐后血压下降逐渐增大,第1组与第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2与第3组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但第1组与第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3老年人ppH发生率及症状文献报告普通社区人群中ppH的发生率为2.6%,需家庭护理的老年人ppH患病率达24%~36%[3]。而另有文献报告老年人ppH发生率为36%~70%和74.7%[1,4],两者相差很大。本组调查表明老年人ppH发生率为30.5%,ppH发生率以早餐最高,与文献报告一致。文献报告老年人餐后可出现乏力、头晕、黑蒙、晕厥、眩晕、意识模糊、尿失禁等症状,临床症状发生率为6.8%~53.38%[1,2]。本组观察显示,95例中仅有3例出现症状,发生率为3.2%,与其他文献有差异,无论有无临床症状老年人餐后血压均呈下降趋势,与餐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餐后血压下降都有临床症状,只有当血压下降水平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时才出现临床症状。

3.4老年人ppH的特点文献报告,老年人ppH一般发生在餐后30~60min,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低谷发生在餐后(33±15)min,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低谷发生在餐后15~45min[5]。本组调查表明老年人ppH进餐后15min即可发生,一般为餐后20~80min,100min后血压趋向正常,SBp下降2.7~4.0kpa,DBp下降1.3~3.3kpa。老年人ppH出现临床症状者仅占3.2%,而大部分人有血压下降而无症状,我们观察到患冠心病和高血压的病人常规服药对老年人ppH无明显影响,这一点与其他组的研究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2]。

参考文献

1官玉红.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2,16(6):295-297

2刘玉春.老年人进餐后低血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护理杂志,2007,24(2):1-3

3aronowwS,ahnC.postprandialhypotensionin499elderlypersonsinalong-termhealthcarefacility.amJGeriatricSoc,1994,42,930-932

4mitrop.FeterikK.Cverckovaa.etal.occurenceandrelevanceofpastpranlialhtpotenssioninpatientswithessentialhypertension[J].wienKlinwochensschr,1999,111(8):320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4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山东是我国的人中大省,更是我国的教育大省。虽然该省的大学不是很多,只有山东大学比较出名,但山东的基础教育却是我国的模范板块。被国家确定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进行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要坚持分类办教育,统筹协调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强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更加有效地引领推进素质教育工作。

学校教学班学校体制校长

xx中学14个公办初中xx

xx二中171个私立完中xx

xx中学校长xx中国名校共同体理事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始建于1956年,占地6677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9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学生xx3人,教职工83人,学历达标100%。其教改经历四个阶段:1.艰难起步(1997—1998);2.辛苦探索(1998—2003);3.日臻成熟(2003—2005);4.完善发展(2005到现在)。办学理念:以生为本,关注生命;让校园文化濡养人,让课堂教学留住人。课堂教学改革采取“10+xx”模式,即教师10分钟用于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xx分钟“自学+合作+探究”呈现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xx二中,校长xx中国名校共同体副理事长、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全国中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潍坊市十佳校长,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市特级教师,潍坊市教学能手,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xx二中创办于1959年7月,潍坊市重点高中,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单位,部级重点高中。占地面积26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xx0名学生,xx名教职员工,包括教学区、综合办公区、体育运动区、休闲活动区、生态景观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活服务区8大功能区域,整个学校布局均体现“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主题。为改变“死”的教育为“活”的教育,从2007年开始,xx二中着力打造“271”高效课堂,立足于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以课堂为“圆心”以自主探究为“半径”,画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大圆”,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科研领先,全面发展,全员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以“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办学宗旨。

二、考察学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共性之处:全校上下一心,领导率先垂范,教师甘愿奉献,共同打造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精神。

从xx中学xx校长的报告中我们知道是历年中考全县(聊城)22所初中校倒数第一,是面临撤并的农村中学起步,绝处逢生,发展成为今天全国知名的学校,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xx中学学术报告厅横幅“让校园文化濡养人,让课堂教学留住人”进入参观者的眼帘。这种校园文化的突出特征在于他们首先有自己的教育哲学,为学校师生健康成长服务。这种理念深深植根于教师心目和学生脑海,支撑他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困难,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用两所学校校园文化用”学校没有任何空白的墙壁”是没夸大其词的。其次,这种校园文化在于他们用精神的引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师生,我认为这是办好学校的灵魂所在。同时把这样灵魂渗透到教师中去,领导志同道合,干群互相信任、关系融洽,学校对教师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遵循管理规律,实行人文管理,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团结协作,实现了持续发展。

(二)教学与育人、培养习惯与提升质量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节课、一个功夫或者一个绝招就能解决问题的。所考察的学校,他们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均与他们避免了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德育教育,扎实开展习惯培养密切相关。xx中学在“低起点、小坡度”育人原则指导下体验式德育活动,行为习惯教育养成了了令学生神往的上进精神,从起床、吃饭、洗澡、管理钱物等细节抓起,培养了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这两个人类最重要的素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xx二素质教育得到淋漓尽致的实施,学生能歌善舞,培养了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境界以致能够养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当然也就好了,质量提高也便水到渠成。

(三)立足课堂,勇于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两所学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来临之际,确立了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从备课的角度强调“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从教师的教法突出“教给方法”,从学生听课方式强调“师生互动”,从作业布置形式强调“精选布置、分层要求”,真正实现了教师不仅为分数而教学、学生不仅为考试而学习,形成了“高质量、轻负担”的学习特色。在课堂上,教师先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限定时间,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和更正,最终让学生当堂完成导学案,这样经过严格的训练逐渐形成能力。课堂的质量来自师生课前的精心准备,其实质是学习迁移,老师带着教学的预判进入教室,学生带着问题与老师们交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宰课堂教学的命脉。

三、启示与思考

1、两所学校老师的教学能力不是最先进,但他们的课堂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2、所考察的学校坚持国家课程标准,而且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xx二中提倡老师对课程进行整合,压缩学生的学习时间,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两所学校的学生阅读量非常大民,每有安排4节阅读课,对知识的积累的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一所优秀的学校,要有自己的管理理念,老师和学生要有人格魅力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

5、山东省的教育之所以非常成功,有它浓厚的文化底蕴,山东号称是名人、圣人产地(如孔子、孟子),在山东到处有历代帝王的御笔。

6、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教育九大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北方人有着正直的性格为(教育是良心工作)他们的成功教育奠定了人性基础。

7、最重要的是要提升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的威严度,要培养校长敢于管理,大胆管理的胆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5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笔者特别注重对室外实习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从灌输式实习转向互动式实习,由教师全程指导式实习向教师辅导与学生独力能力培养相结合式实习过渡,将讲述法、比较法、自学法、直观法、综合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专题式、多媒体课件、自制录像片放映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效果。在此仅例举4种教学效果比较显着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

此方法是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小组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法倡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研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欲和表现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教师会把很多有关植物实习的内容纳入到单独开设的植物学实验中,这样做不仅丰富了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内容,更是为室外实习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同样在理论课教学计划安排上,凡涉及室外实习的理论,都在实习前讲授完。教师可在植物分类实验课中讲解有关实习的基础知识,如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检索表等工具书的使用、相关科技文献的检索和论文的撰写方式与格式要求等,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检索表能力和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其次,针对室外实习,教师尽可能提前一个月布置预实习内容,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积累与室外实习相关的论文图片等资料。学生8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本组人员所认植物档案。要求学生每人要积累200~250种植物的原始材料,实习基地一般在哈尔滨帽儿山或大庆校园附近。由组长负责组织充分讨论,之后由小组整理出一份植物目录,并制作一份电子文档或图文并茂的ppt提交给老师。再次,预实习过程中,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图书馆植物图谱、图鉴、植物名录、植物志等工具书及植物图片信息数据库等网址文献资源,通过学生实习前的预习、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了学生对实习地点植物的知识与资料储备,为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了保证。

二、启发式教学法

根据“植物学”室外实习教学方式开放性、教学内容复杂性及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特点,笔者采用了以指导老师适当的提示和启发为特征的启发式教学法并将其贯穿于植物实习始终。此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先对所观察的植物做一些必要的提示,指导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特征的认识过程,通过观其叶花果的形态、表皮附属物、用手揉嗅气味、撕裂是否有乳汁、甚至口尝微量等方法进行自主观察,启发学生将自身体验到的结果与所学过的理论联系起来,把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科的识别要点联系起来,由学生自己确定被观察植物的科、属,再通过查阅《黑龙江植物检索表》,正确鉴定出植物的种名。如:观察白花碎米荠、垂果南芥时,提示学生先观察其外部特征,从而发现它们叶片互生、花白色、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长角果,有了这些特征,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确定他们属于十字花科;再如:观察白屈菜、荷青花时,先提示学生观察撕裂的茎叶是否有有色乳汁,再观察其叶是否互生、羽状全裂、聚伞花序、花瓣四枚、鲜黄色、蒴果,有了这些特征,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罂粟科,再通过检索表的查询,全株含血红色汁液的是荷青花,全株含黄色汁液的是白屈菜。通过这种教学,教授学生观察、用术语描述植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的基本技能。

三、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专题,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要工作首先是设计“问题”,然后是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总结和报告,工作由学生自主自觉完成。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教师提供的源于实际的问题入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和调整工作计划,组织讨论会,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我们在植物实习中减少验证性实习内容的做法,充分体现研究性实习的特点。研究性实习是充分重视科学问题的答案的不明确性、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在不提倡具体的科学的答案的前提下,由学生通过植物学的思维过程来探索寻求出科学问题的答案而进行的实习,从而使学生在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每小组都有研究题目的前提下由小组同学根据研究计划和预实习期所查阅的文献资料,采集相关的数据资料,为实习后期实习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积累素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室外调查的能力,又取得了可信的科研成果。

四、多媒体网络教学法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上任的广东省委书记首次调研,行程紧凑,先后到达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地,4天访问了25个点。

调研的首站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对深圳的期望是:建成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继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在深圳期间,向莲花山山顶广场的邓小平塑像鞠躬致敬,敬献花篮。

新任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调研的首站是厦门。各调研点现场没有事先布置,也不安排一般性汇报。

其后他到莆田和三明。重点项目是尤权考察较多的对象,他先后考察了鞍钢冷轧钢板、LnG产业园、赛得利差别化纤维项目、东吴港区、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任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履职第3日,就到成都高新区调研。这里云集了英特尔、戴尔、联想等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超过100家。他对成都的期望是:国际化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

次日,王东明便到汶川调研灾后重建情况。在随后的阿坝州汇报会议上,他强调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

离开阿坝州,王东明便连夜奔赴遂宁、广安。在广安,他拜谒小平铜像,并在铜像旁培土种下一棵银杏树。

省委书记们的选择

革命老区以及偏远地区,是许多中西部地区省委书记们的选择。比如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自2010年年底履新后,几次选择大别山革命老区蹲点;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则前往地处姜堰革命老区的沈高村等。

另根据地方党报报道,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多次调研海拔3000米的干旱山区乐都县马家岭村;原贵州省委书记换乘汽车、火车前往贫困的迤那镇等。

而在沿海地区,基层调研则有些不同。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走访了沿海7市。从地方党报报道中还可以发现,罗志军、袁纯清和等都在村民家过夜,罗志军还称呼借宿村民为“房东”。

对于走访对象的选择,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曾表示,领导干部搞调研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

据《贵州日报》报道,前任贵州省委书记在基层调研中,“出发前工作人员和驾驶员竟然不知道要去哪儿、考察哪些地方”。“总共两辆越野车,包括记者共5名工作人员”,“路上,工作人员才打电话托人安排食宿,只说是几个朋友吃饭住宿”。

书记说到“石壕吏”

就是在这次无警车带路、无预先确定的考察点、无打招呼、无市县领导陪同的“四无”调研中,曾在贵阳开阳县一户农家前随机停留,结果,“一位中年男子挤到人群前面,提高嗓门并略显激动地说道:‘我也不知道你是哪一级的领导,既然来了,我有三个问题请你回答:请问,我们这里干旱这么严重,怎么没见干部下来看看,这是不是对群众负责?请问,听说政府下拨了救灾粮,但至今没有看到粮食,有没有这回事?请问,一名村干部在选举时说,你投我的票,我就为你服务,分一袋160块钱的化肥,不投的就没有,他这是为自己当家还是为老百姓当家?’”

《贵州日报》说,三个“请问”之后,这位村民越说越激动,最后说了一句“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

对他说:“你这三问问得好!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讲得更好!不用加‘请’字,都是我们该回答、该解决的问题。大家说的事情,我要一一了解清楚,如果确实存在,给予解决。共产党的干部,不管是村干部还是省里的干部,都应为老百姓办事。”

他后来信步走进一户农家。女主人说,前些年自家的宅基地借给村委会办公,村委会搬走后,不还宅基地,她儿子去讨要,就被抓起来关了几天。

《贵州日报》说,“在车上,心情一直沉重的突然问随行人员:‘你们读过唐代杜甫的《石壕吏》吗?’随行人员有些惊疑,不知如何作答。”

复述了“有吏夜捉人”的故事,然后说“今天农妇讲的事情,虽然发生在前些年,但我们不能不认真地思考思考,我们的党和政府,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究竟应该怎样对待人民群众?”

第二天上午,还是有当地干部闻讯追上。他要求对方不要跟随。座驾在一处岔路口,转向驶入一条串户路,开往村子最深处,直到不能再往前行。“经打听”,才知是息烽县温泉镇养龙司乡幸福村。

而在还没有装路灯的沈高村,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晚饭后打着手电信步而走,哪家门敞着、灯亮着,就拐进哪家,这曾被江苏媒体广泛报道。

2011年1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则在本省倡导:下基层调研不用记者随访。

其实对于这些地方而言,比较重要的是省委书记的到来,使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比如在幸福村,的到来使吃水难问题得到改善。村民觉得“栗书记走后,村里的最大变化是干部比以前忙了”。

而在沈高村,村民向罗志军反映新农合报销标准不清楚、手续太繁琐,后来省卫生厅派人到姜堰作了现场指导和督促后,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公开的“高级报告”

李志伟,《光明日报》“光明调查”专刊主编,已经亲手编发了10余篇省委书记调研报告,“得到了各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的积极响应”,同时,这些以第一人称公开发表的省委书记调查报告,也使人们有机会以特殊方式走近高级领导干部。“感受他们的情怀,体会他们的焦虑,分享他们的喜悦,跟他们一起展望改革发展,从而增进了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这一群体的了解和信任。”李志伟说。

书记们则借此表达了对于民众生活的关切。在报告中,郭声琨说,“每一次到贫困地区调研,我都倍感责任重于泰山,倍感任务繁重紧迫,寝食难安、食不甘味”。

李鸿忠书记写道:“时值隆冬大雪,我走进红安县何家湾村刘海华家里,看到他和妻子都有残疾,房屋四壁透风,76岁的老母亲被褥单薄。我看了很心酸。全省还有多少这样的家庭?我们的干部知道吗?”

罗志军则在文章中说:“这就是咱们的老百姓,多么的善良、朴实和隐忍。我们常讲,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当他们的生活仍然艰辛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养尊处优?当他们对一些关切的问题提出诉求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竭尽全力去帮助解决?更何况很多问题本身就是工作不到位、政策不落实造成的。”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7

验的背景下自然生成。在新课改中,实验教学在中学课程教学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应深入研究如何优化实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成效,打造高效课堂。本文就三次《熔化和凝固》授课来谈谈实验改进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改进优化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等。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教材中编排的一部分实验由于实验时间长、成功率低、可见度低等原因,导致课堂效率低效,学生兴趣不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处理这部分实验时,很多教师往往用“嘴和粉笔”或多媒体播放视频来取代实验。因此要提高实验的开设率,优化实验教学,实验改进迫在眉睫。从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小组合作、实验报告单等方面进行有效改进,才能使实验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海波熔化实验在教学时存在着这些问题:

1.实验存在很大的困难,用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用时很长。海波的导热性能差,实验中受热不均匀。海波的比热容小,受热后升温快,熔化过程持续时间很短,学生不易观察。可能会观察到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的现象。

2.实验过程中小组内学生若没有各尽其职,积极配合,无法完成实验记录。

3.实验器材多,组装复杂。部分学生对各仪器的操作不规范。

4.坐标知识学生不具备,熔化图像难以完成。

诸多因素使大部分教师在本节课教学时,不做实验,直接讲授知识。我选择七年级上科学《熔化和凝固》一课为载体,作为实验改进课例研究的内容。

通过此课例研究,我校科学组想达到以下目标:

1.尽量缩短海波熔化实验的时间

2.使海波受热均匀,熔化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3.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5.利用实验数据能得出熔化图像

三、研究的过程和发现

(一)第一次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

实验设计:

本节课利用海波和松香熔化的实验来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从而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教学的一般思路是在学生做了熔化实验后,没有进行凝固实验操作的情况下,采用推理迁移的教学手段,从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出发,引领学生推出凝固的知识。松香熔化实验用时短,实验现象明显。因此海波熔化实验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确保实验的成功将成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针对研究主题,我的实验设计从这几方面入手:

1.考虑时间偏紧,药品装入试管和各仪器组装在课前完成。两个实验同时进行,分海波组和松香组。

①学生四人一组,分工明确。

②对教材中海波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两支温度计。一支温度计测水温,一支温度计测海波的温度。一般控制水的温度比海波的温度高出4℃左右。试管中有温度计,玻璃棒搅拌时空间小难以操作,将玻璃棒改为细竹针。

附学生实验任务单:

①按照实验要求将各仪器组装好

②点燃酒精灯,进行水浴加热

③温度从40°C开始计时,每一分钟读一次温度,并记录温度、状态(注:在实验过程中,4个学生一个小组。为了让各种变化能及时呈现,4号同学要及时记录,并填好任务单。但是海波熔化实验时间很长,温度数据要隔1分钟读一次,同时观察海波的状态等。小组内明确分工,1号搅拌并读温度,2号计时,3号看状态,4号记录表格。)

④实验结束,熄灭酒精灯

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

问:在什么温度下,海波开始出现液态?

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海波的温度变化有何特点?。

(注:另外还有一张海波熔化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描点,松香组同上)

课堂实录:

我简单介绍了实验器材和实验任务单,宣布实验开始。当学生开始动手做海波和松香熔化实验时,表现得非常乱糟糟,要做什么,怎么做,目标不是很明确。学生完成海波熔化实验共用时16分钟,学生根据数据分析填写报告单用时6分钟。我选取了几张报告单在投影仪上展示讲解2分钟时,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实验做完,学生求知欲望很强,很期望教师传授知识,能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因为时间的仓促,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和熔化规律知识来不及讲解。海波组学生报告单上的数据并不是教师所期望的48°C左右,所画的图像大多数组没有出现一段平台。我拿着这样的报告单,花大量时间分析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他们认为老师在造假,因为他们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不是这样的。实验数据不理想,海波熔化图像也不理想,实验时间冗长,教师没有时间解释、分析,学生学得很迷惑。这节课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课后交流:

吴老师: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很乱,没有纪律。教师很少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实验情况。有同学把温度计当作玻璃棒进行搅拌也没有发现。学生报告单上的温度数据出乎教师预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能不能让学生读数更方便更准确呢?使用的海波有没有变质?

杨老师:实验装置的介绍和实验操作规范讲解铺垫要充分。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对亲自做一遍实验,大致掌握实验所需的时间,以及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这节课要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图像区别讲授完整,必须缩短实验时间,从实验上作出必要的改进。如酒精灯改进,温度计改进,药品的量可否考虑再少点,加入烧杯中的温水温度可否再调高点。

郑老师:组内四位同学分工不够明确,计时同学报时、读温度、观察状态和记录没有同步进行。

(二)第二次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

实验设计:

我在教学设计上听取了部分老师的建议,同时总结了第一节课不足之处,做出了一些改进。

1.学生分工上做了更明确的指示:1号负责报时,每0.5分钟报一次时间;2号负责温度计读数,每听到1号的报时,要立即报告海波的温度;3号负责搅拌和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每听到1号的报时,要立即报告海波的状态,当有液态出现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慢慢搅拌,直到海波熔化;4号负责记录,及时记录时间、海波的状态和温度。

2.实验器材上的改进:

海波纯度尽可能高;

药品的量由原来的15克改为10克;

当水温升至45°C时减小酒精灯的火焰;

实验开始时加入到烧杯中的水温调整为42°C;

普通的温度计改为电子温度计;

三角架代替了铁架台。

3.报告单上的改进

海波熔化过程记录表

课堂实录:

我在实验开始前用了5分钟介绍了实验装置,4位同学的分工更加明确。实验有秩序地进行着,学生表现地比较兴奋。学生报时、观察、记录,紧张而又认真地做着……

我在课堂中关注着学生,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

海波组实验时间由原来的16分钟缩短为12分钟。温度数据在48°C左右可以处理为48°C,学生报告单上的图像有部分组出现了一段平台。学生利用坐标轴画图像很生疏,不知道应该怎么画。实验时间还是较长,海波熔化时温度还是有多个组出现温度一直升高的现象。我仍然没有透彻地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和区别。本节课又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

课后交流:

洪老师: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规范时可见度不高,坐在后排的同学看不见。根据数据在坐标轴上描点画平滑的曲线,课中要进行指导,这对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郑老师:实验时间还是比较长。实验药品和水温调节上能否再改进了呢?学生实验中应该给出适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

黄老师:用该装置温度读数上改进了。用水浴法加热,水温升得太快,海波受热不均匀,实验效果不好。熔化过程持续时间短,导致学生不易观察。能不能用其它加热法呢?

(三)第三次研究课的设计与实践

实验设计:

1.课前准备上的改进:针对讲解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规范可见度不高,我录制了一段自己亲自讲解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楚地看见。

2.实验器材上的改进:

酒精灯酒精量和灯芯也做到了最适程度;

药品的量由10克改为6克;

水温调整为45°C;

给每一个组分发一个钟表;

实验装置由直接水浴法改为水浴法和空气浴法相结合。实验所用双层试管如图,内试管用一个盖子架在外试管上。

课堂实录:

实验装置介绍时,我自己录制的视频一播放,学生觉得特别新鲜,非常认真地看着视频中的老师介绍。视频有图像,有声音,可见度很高,效果不错!

学生在分工同时,我特意提醒每位同学在自己任务不耽误同时,还要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前几次,同学都是只顾着自己分到的任务。这次学生参与性和合作意识都提高了!

在实验中,我一直忙着每一个组的指导,并不时进行着评价。不错,学生实验时间缩短为9分钟。

在填写报告单时,我指导了温度数据的有效处理,图像描点方法。实验任务单由四位同学一起分析完成。报告单上的温度数据接近了我们的预想,图像特点基本上组画正确了。

实验成功完成,并且比第一次课足足缩短了7分钟,一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终于达到了我们预想的目标。

何真正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要改进,从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如何改进,这些都是科学教师值得

深思的问题。对于海波熔化实验,很多教师参与了实验过程,一次次分析总结,一次次实验改进,使实验更加接近我们预期的目标。只有不断地改善,不断地总结,才能使实验改进更加完美,更凸显实验的魅力,使科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课例研究达成的共识

1.很多任课教师对实验的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高分和成绩,导致了挤课、占课,实

验课时不够,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各种途径让教师进行实验培训,增强对实验教学手段的认识,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上好实验课。

2.优化实验教学,充分运用自制教具,先进手段和技术改进原有实验。教师在科学课堂上要积极优化有结构和典型的材料,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实验成功率更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热情,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在实验教学中,常会因器材、条件或某些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小,造成诸多困难,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适当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克服各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4.通过此课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实验改进的重要性。教师应结合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实验改进。采用多种方式并用,提升实验现象的可观测性,强化实验效果。勤写教学日记,记录对教材中实验的想法,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验做过的改进,学生反映出的一些情况。全体科学教师应凝聚成一股合力,发挥集体智慧,在初中实验改进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优化实验教学。让实验改进能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让教师教得更自如,学生学得更轻松,实验教学更出彩!

参考文献:

【1】韩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8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护理实验;教学成绩;教学评价

问题式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方法主要将临床实验问题作为基础,以全体护理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指导护理实验教学教师的参与下,围绕特定的护理学专题或者具体的研究病例进行临床诊治和护理方法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学习过程[1]。随着广大人民健康模式观念的更新,整体化和系统化的护理已经成为社会需求,对护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沟通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护理学是护理教育的主题,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无法达到综合培养的目标[2]。因此,如何调动护理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近1年于本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pBL模式教学,效果卓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2013-2014年于本科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90人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入选受试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48人和对照组42人,分别应用pBL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课程讲解和示范护理实验知识,进行实验教学。而观察组则采用问题式(pBL)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1)带教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数量的问题,于前一课时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复习教学内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提供系列开放性问题,此为提出问题具体步骤;(2)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查询,通过大量资料的筛选寻求最佳答案,将入选学生进行随机分组,针对具体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开式讨论,指导教师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进行共同分析和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3)完成学习后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护理实验实践操作联系,分小组进行讨论;(4)带教老师对每组讨论进行点评,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认识更加深刻,鼓励学生对相关问题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各小组间交流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扬长避短;(5)根据每组学生的讨论内容汇总记录,形成实验报告。

1.3观察指标(1)阶段考核成绩为百分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建立考试题库,通过计算机随机抽取命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为以下三个等级:大于80分为优;60分至80分为良;60分以下为差;(2)针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对综合素质进行评定;(3)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评价问卷调查,从课堂气氛、学生间沟通、师生间沟通、主动参与四方面进行调查,每项0~5分,程度随分数升高而增加。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阶段考核成绩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为71.43%,两组学生阶段考核成绩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1,p

2.2实验报告成绩观察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为(92.69±3.86)分,对照组为(84.64±4.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p

2.3教学方法评价情况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方法评价问卷调查,分别在课堂气氛、学生间沟通、师生间沟通、主动参与方面进行评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问题式教学法(pBL)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麦克马斯特大学首次提出,并将其引入医学教育领域[3-4]。而后Schmidt教授详细论证了pBL模式的优点,并倡议在医学教育中应用pBL模式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教育方法。直到上个世纪末,在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了pBL模式进行教学,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问题式教学法的课程[5];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1~4年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了pBL模式。目前,pBL已经成为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多学科广泛应用[6-7]。pBL模式又称“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围绕某临床实际问题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性学习[8]。pBL模式是纵向教学方法的一种,其以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主要内容,通过理论和临床双方面的拓展横向知识,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同时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深刻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练就更加熟练的临床问题处理本领[9]。

pBL模式教学方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和总结几个基本环节[10-12]。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pBL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pBL教学法要求教师重新组织教材,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系统多学科知识。在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应当注意以下关键问题:一是在运用pBL教学法时应当重视学生前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问题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前提,绝对不能用问题式教学法来否定理论学习的必要性,恰恰相反的是,扎实的理论学习是问题式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加以重视,则可能因基础知识不牢固而阻碍问题式教学的进展,甚至否定其成效,因此在运用问题式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至关重要[13];二是要求带教老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带教老师是帮助学生实现课程设计目标者,是学生学习的督促着和参与者,应该能够客观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完成课前资料查询、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同时能够良好地完称问题设计和系统归纳总结;最为重要的是,在问题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涉及的知识较为复杂繁多,带教老师对病例的选择和综合评估应当要解决学生学习的目标,在病例讨论后进行系统地讨论,提供学生应当掌握的概念、学科拓展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运动,要主导性地带领学生提高问题式教学法的系统性成效[14]。在pBL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大背景下,将pBL教学法引入护理学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我国目前已经将pBL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护理院校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课程中,尤其是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15-17]。

本研究入选近一年本校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学生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两组学生阶段考核成绩,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BL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报告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分别在课堂气氛、学生间沟通、师生间沟通、主动参与方面进行评估,pBL教学方法能够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评价。研究提示,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教学效果良好,多方面提高了护理教学效果评价,对护理教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与目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但研究样本含量较小,尚需大样本含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谢炳光,何伟,李端昌,等.pBL教学模式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140-141.

[2]魏继平,薛文星,冯玉荣,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39.

[3]Famerea.Facultydevelopmentforproblembasedlearning[J].eurJDentedue,2004,8(2):59-66.

[4]王斌,糜漫天,朱俊东,等.pBL在临床医学专业营养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2):142.

[5]熊刚,杨康.pBL教学法在胸心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3):336-337.

[6]冯丹丹,郝良玉,杜国强.护理实验教学中pBL模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16-17.

[7]李云丽.情景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30-31.

[8]黄素群,李力燕,林雪静,等.关于pBL教学法与医学课程教学法改革的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2):133.

[9]冉国英,靳平.pBL结合传统教学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113-114.

[10]王斌全,孟艳君.护理教学中pBL模式的发展历程[J].护理研究,2007,21(5):13-15.

[11]李丽.紧密结合临床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93-94.

[12]秦海宏,葛伟,孙雪洁.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121-123.

[13]李洪芝,刘倩倩.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1-142.

[14]何云海.仿真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91.

[15]魏继平,薛文星,冯玉荣,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39.

[16]冯丹丹,郝良玉,杜国强,等.护理实验教学中pBL模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16-17.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9

环境教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不但涌现而发展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自然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质量退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危机。环境教育也随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在1972年在斯得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地接受与肯定,由此拉开环境教育大发展的序幕。之后,在1975年的贝尔格莱德,1977年的第比利斯,1987年的莫斯科和1999年的塞萨洛尼基会议中,环境教育的定义不断清晰,也被越来越多的机构组织重视和执行起来。各国对环境教育的定义有不同的描述,1987年莫斯科环境教育和培训国际会议上的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个人和群体意识到自己的环境和学习的知识、价值观、技能、经验以及从个人和群体层面使他们能够采取行动应对当下和未来环境问题的决心[2]。我国关于环境教育的定义,可引用百度百科的概述: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环境科学专业科班培养的本科生,无疑是环境教育的直接受体,通过系统的环境专业教育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环境专业领域知识,而且兼具使命感和责任心,成为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引领者、倡导者。

二、中西(欧)环境科学实践教学差异对比

1.实践课程设置。国内环境科学的实践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类,下面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进行阐述:一类是与专业课相关的实验课程,比如普通化学实验、环境检测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环境毒理学实验等等。该类实验课程设置与专业课学习相对应,内容多为专业课原理的演示或验证实验。该类课程分布在教学周中,需要实验前进行实验报告撰写的形式进行,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另一类是参观实习类的实践课程,如同济大学环境科学系组织的参观云南水务集团、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厂等实践,这些实践课没有对应的专业课程,而是在培养计划中作为暑期实践单独出现,具有比较高的独立性,时间上它们分布在暑假开始的阶段,一般为期两周。学院组织以系(或班)为单位,集体前往参观地点进行实践,而地点和参观的企业分布广泛,有上海市内的环境企业,国内的污水处理公司(云南水务公司),也有国外的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环境基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参观结束后,同学们需要撰写对每个场所的心得体会和报告。在参观时,所参观的企事业单位机构的专业人员向同学们介绍相关专业知识,这拓宽了同学们的专业专业知识学习途径。费用方面,远途的参观考察基本上是学校学院的经费承担,但是也有同学自费的部分如机票和其他一些费用。一般都在普通家庭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总体来看,国内的实践课程种类比较多,时间地点都很多样,而目的就是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课程的评价体系则主要参考学生的报告评价,如实验课的实验报告的平均分和考察报告的评分等。此外,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创新试验区为例,通过组织小班教学,引导学生们循序渐进参与创新实践,以提高综合能力。如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参观教授实验室,大学二年级开始“一对一”的导师制,通过学生和教授的双向选择,确定学生的导师和课题组。这样,学生可以进入各个不同的实验室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更早地接触到科研和相关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为学生开阔视野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欧洲的环境科学实践课程设置与国内有所差异。以试验区同学交流学习的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为例,环境科学实践形式也分两种,和国内一样,是实验课程和参观实践。但是欧洲的实践课程强调本地化和可操作性强。这里的实验课和理论课不分家,如环境生态学,课程分为两部分———课堂和实验室,同学们进实验室的频率也是一周一次到两周一次,此外,同学们无须撰写预习内容,但实验报告和国内相似,区别在于这边要求以一定的格式标准,将实验报告打印出来,由老师收集,作为评分的依据。而参观实践也是与课堂结合的,并不同于国内实践教学课程独立设置。往往在某门课程学习当中,安排整天的实地考察(fieldtrip)。实地考察地点则由课程的性质而决定,例如地理课会选择附近的山体,而环境修复会安排在周围的某个垃圾填埋场。偶尔也会有远途参观的课程,行程从3~4天至一星期不等,这些课程通常出现在大学高年级如大四阶段。这种远途实践是自愿参加,部分自费。如同学因为费用问题不参加将另外安排任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由于自然场地更多,通常都是任课老师担任解说员的职责,因此需要老师对该场地有一定的了解。据来自德国和奥地利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叙述,当地的课程设置和西班牙相差无几,也是实验课和理论课相结合,而实地考察也是根据具体课程来安排,有的课程会固定每两个星期有一次,有的课程则不定期举行。而且普遍没有长途的行程,时间最长则只有3~4天。课程的评价和国内相似,也是根据学生的报告进行评分,不同的是,该分数是理论课的一部分,并不像国内有单独的实验课分数。

2.学生态度。在国内教学普遍以应试为目的的大背景下,实验和考察这种非考试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实践考察中,同学们普遍对轻松的行程比较感兴趣,而在具体的企业和工厂参观热情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主题的熟悉程度和讲解人员的表达能力,积极主动性上受限制。部分同学对实验预习报告和考察报告的撰写不够重视,仅仅是完成任务,会沦为“形式主义”。在西班牙或者德国的环境科学主修学生则对实验和考察有不同的态度,学生们普遍乐意接受实验和考察教育,相比中国学生,他们更有兴趣参加实验或者考察形式的教育。但是同学们普遍为实践课百分之百的出勤率要求感到苦恼,在西班牙尤为严重。因为西班牙18~24岁学生平均翘课率为23.5%,为欧盟国家首位。此外,实践考察报告的撰写不是必须的,受到部分同学的欢迎。

三、小结

养老考察调研报告篇10

[关键词]全球教育理念环保科学实践活动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8-016

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改变人类生活,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各国培养具备国际素养的公民的重要选择。我国的课程标准也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出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具备科学的探究精神,才有机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公民进行对话,参与世界事务。

怎样上好科学探究课,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养成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师要面对的重要的课题,也是西大君武小学在实施全球教育理念方面进行的重要尝试性探索。我校紧扣全球教育项目中的“环保”主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关注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生存环境。尝试着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假设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而每一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均有所侧重。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教育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印发科学选题作业,开展“我的发现”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假期的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先上网查询或查阅书籍寻找答案,如果问题找不到答案,再提交给教师。其中,学生发现校园里的墙缝地缝里长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他们不需要施肥浇水护理,也能长得很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长在墙缝里的是什么植物?它们的种子从哪来?为什么能长得这么好?于是,教师带领学生组成一个“墙缝植物调查小组”对广西大学校园里的墙缝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类植物,特别是数量最多的构树适合在土地贫瘠、水分缺乏的地方生长。最终形成科学调查报告《墙缝植物的初步研究》,获得南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一等奖。接着,学生给有关部门提出在广西、贵州的“石漠化”地区种植构树来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建议。

创设这样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环境、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环境,关注世界环境问题。

二、鼓励猜想或假设,培养学生建立假说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和方法。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要善于搭建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所探究的问题和科学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并提醒学生,对问题成因所推测与假设的结论必须是有探究价值的、可检验的,一旦猜想与假设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否则就是证伪。

例如,组织《小鸟一天吃几顿》的活动:广西大学校园里,绿树成荫,鸟类众多。我们科学组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变换地点实地观察。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有一日三餐的规律,小绿豆鸟一天吃几餐呢?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这是一个在国内外都没有研究报道过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先进行猜测:小鸟到底一天吃几顿?学生通过采访同学、家长、老师,汇总了有代表性的几种猜想与假设:小鸟一天吃三顿;或者一天吃多顿;还有想吃就吃等。这样的猜想与假设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极大的探究兴趣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实验探究活动,并全程跟踪摄像,最终形成科学研究报告《暗绿绣眼鸟取食规律的研究》和同名科学微电影,大家的猜想与假设得到了科学的结论:小鸟跟人类一样,一天吃三顿。而且该研究报告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二等奖,微电影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选送代表国家参加意大利青少年科技DV制作竞赛,同时获得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选中拍成节目《小鸟一天吃几顿?》并全国播放。

是猜想与假设促进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获得了求证结论的机会。

三、引导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的真伪要靠科学的数据和事实的支撑。因此,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先设计活动的方案,不管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从不懂到懂、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严谨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方案进行修改,最后再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完善。

例如:在探究《暗绿绣眼鸟取食规律的研究》课题时,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很简单,观察时间设计为一周,每天只观察三次小鸟啄食的时间。学生通过请教有关专家,发现这样的设计是不科学的。

学生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反复完善,最后确定实验的时间为十五天,每天根据日常作息安排了26个观察时间,分别记录取食鸟类的个体数,并观察每个时间点一分钟内小鸟啄食的次数、取食的时间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并制定了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

这期间,虽然学生讨论、交流花费时间比较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的活动,手脑动起来了,把学生的探究精神也激发起来了。

四、自主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在学生提出问题、假设猜想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方案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究的过程。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其次强调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及时做出调整并尽快解决。

如,在进行《土壤中蚯蚓对黄豆苗期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初期,土壤中的蚯蚓意外死亡,学生及时分析是天气过热的原因,马上搭建了一个遮阴棚来解决。果然,后来没再出现蚯蚓死亡的问题。实验时间为期五十天,观察450棵黄豆从发芽到生长的变化过程,每天要浇水、观察,期间要测量苗的高度、根的长度。收集数据的工作枯燥而漫长,但因为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的期盼促使他们把每项工作做好,直至实验成功,并得到一个突破性的科学结论:在庄稼地里放养蚯蚓,可以改良土壤,不用化肥,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既有益于农业生产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实验报告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就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坚持不懈地观察和思考,学会积极地寻找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土壤污染的方法,关注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五、认真观测记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亲自操作,从中收集科学数据。因为实验数据并不是探究的结论,它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要得到科学结论和发现规律,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归纳论证,得出科学结论。

如在进行《麻雀对广西大学校园环境的适应性》课题时,在收集麻雀在多远的距离会被惊飞的数据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惊飞距离是评价鸟类对人类侵扰容忍度的参数之一。观察者尽量以相同的速度接近麻雀,采用目测法估测惊飞麻雀的飞起点与观察者当时立足点之间的地面距离。为了保证目测的准确,教师先让学生实地测量,对距离的长度有个较准确的估算,再到麻雀活动的区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经过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观测记录,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制成表格,把平均值做成对比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不同的校园区域,麻雀惊飞的距离不一样。因人们不惊吓麻雀,形成了一定的亲人性,最亲近的距离是1.98米,但麻雀仍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最远惊吓距离为7.04米。该研究报告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一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麻雀离我们有多远》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呼吁每个人都来关爱和保护动物,不要惊吓和捕杀它们,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在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使其也获得了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六、学会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与评价,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步的实验指明方向。

例如,《拯救校园里的小叶榕》活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往昔枝繁叶茂的小叶榕为何会变成叶子稀疏、奄奄一息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认为:人们拓宽活动场地,在小叶榕的四周人为地给它铺上了水泥,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导致缺水。所以实验的初期就是在树根部灌水。但是十几天过去了,收效甚微。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有学生提出:水泥地使小叶榕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它不仅缺水,还因为营养不足出现叶子稀疏的现象。接着再次实验,给小叶榕挂上吊瓶输液,输入“国光大树施它活”营养液。渐渐的,小叶榕又恢复了生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去思考、讨论该如何保护植物的问题,最后让他们写出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探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三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拯救小叶榕》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