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媒体宣传策略十篇媒体宣传策略十篇

媒体宣传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11

媒体宣传策略篇1

找准定位

选择合适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传统外宣媒体的内涵由“外宣”与“媒体”两部分组成。“外宣”意味着其传播对象主要针对海外及在华外国人,“媒体”则包含着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要素。在传播方式极其丰富的今天,传统外宣媒体首先需要了解对象国受众最钟爱的传播方式是什么,自身的报道特点是深度评论解读还是追求信息传播速度,明确了自身的宣传报道定位,才能从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与新媒体技术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类型。

以微博的运用为例,在中国,微博已经跳出社交网络的范畴,挤占了媒体行业的一个新的坐席。除开它所拥有的其他新媒体的共性,微博的进入门槛更低,或者说更加“草根”,而其强大的传播互动能力,也使其备受主流媒体的青睐。

国内目前发展最迅猛的新浪微博,除去海量的名人微博外,在新浪开通微博的媒介机构超过40家,涵盖了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介形式。《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传统媒体,将微博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空间,以迥异于网站的传播形式推广和营销自己的品牌。更有许多大型企业,将微博作为其客户服务的平台,通过微博每日进行商家与顾客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在许多重大事件发生时,微博平台所进行的“万人”大讨论、线上采访对话无疑比不算太“新”的新媒体网站、论坛等更具吸引力。比如3月份发生的日本地震,新浪邀请了多位专家在微博与网民进行互动、解答问题,这种即时的、多向的传播方式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新媒体的运作概念。而中国网则在2011年两会期间,将其两会直播的内容以“微直播”的形式推出,再一次将主流媒体的信息以新媒体的形式包装推出。

笔者认为,传统外宣媒体在选择“微博”这种传播方式时,应该根据定位来详细规划。从外宣效果上来说,利用twitter可以作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而国内微博则是外宣媒体品牌推广的优秀传播平台。从传播内容上来说,传统外宣媒体可以依托强大的多语力量推出诸如“多语对照小百科”、“中国谚语外语说”等特色栏目,不同的传统外宣媒体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报道特点,在评论、消息、图片等方式中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特色的报道内容。

以新媒体传播方式

包装中国观点

长期以来,由于中外新闻传播的观念不同,体制不同,传统外宣媒体在外宣工作中所面临的阻力一直是困扰外宣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外宣媒体天生被归属于中国主流媒体的范畴,在对外宣传中遭受到部分国外受众的抵制,加上国外的宣传与舆论对战,无形中加重了国外受众对中国外宣媒体报道内容的不信任感。

但这一点,在作为对外传播的一块短板的同时,也正是传统外宣媒体权威性的体现。传统外宣媒体作为主流媒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权威性和技术性,在受众心中的公信力是新媒体短期之内无法取代的。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网民最信任的还是电视广播和报纸,而信任度最低的则是网络新闻。

这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使传统外宣媒体在拓展新媒体业务时反而能够得到更大的收益。一方面,经过新媒体传播手段包装过的外宣报道,在形式上汲取了新媒体中的“草根性”,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主流媒体的严肃面孔,使国外受众能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接受传播;另一方面,传统外宣媒体权威的信息来源和专业的新闻再加工,使国外受众能够明白这个报道代表着中国的观点与声音。

以网络视频为例,2005年之前,中国网络视频尚是网站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网民受众对网络视频迅速增长的渴求度与土豆网等一批专业视频网站的创立,网络视频这个电视媒体的直接竞争者迅速发展壮大,并成为新媒体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目前,包括CCtV、新华网在内的主流媒体的网站,都推出了自己的视频节目或栏目,以中国网为代表的一批外宣媒体,则利用自身隶属于国务院新闻办的优势资源,不断扩展针对各类重大新闻事件、会议的网络直播,以主流媒体的权威为基础,以网络视频强大的传播能力为驱动,迅速将外宣媒体的自身优势嵌入新媒体业务之中,走出了一条外宣媒体与新媒体“联合作战”之路。

而国外受众则能以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收看原本需要面对电视机才能看到的新闻内容。而新闻的内容则打破了由电视台主导的固定时间固定内容的模式,而变为由受众自由组合、选择信息的方式。这不仅是一场效率的革新,同时也是一场传播理念的革命。对于国外受众来说,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给了他们选择的权利,使得他们可以从原先不多的了解中国的渠道中走出来,看到更加真实的中国。

发掘自身潜力

理念、体制、人才改造升级

2009年4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放弃印刷媒体,主要靠网络版形式供应读者新闻,同时出版周报,成为美国首家以网络版替代纸质版的全国性日报。近年来,转入线上运作的传统“纸媒”的数量日渐增长,新媒体对传统纸媒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将会继续持续下去,传统外宣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同样的冲击。但笔者认为,新媒体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打压甚至重创了部分“传统媒体”,但新媒体的发展依然很难脱离于传统媒体的支持。

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传统外宣媒体在发展新媒体业务上,反而具有先天的优势:第一手的权威信息来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传统,强大的团队,成熟的运营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如果能够摆脱体制和思想上的守旧,大胆突破创新,可以说,由外宣媒体机构运作的新媒体业务,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英文周刊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BeiJinGReView》杂志,开始尝试采用将纸质媒体、数字媒体、市场及读者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立刊网互动项目,从传统媒体业务逐步向新媒体业务尝试。继德文版、法文版、日文版转为线上运作之后,编辑思路由原先的纸媒供稿,网站发稿的方式,转变为纸媒、网媒共同策划选题,纸媒提供深度报道及评论,网媒提供新闻背景及相关讯息,并精选每期内容制作成电子杂志,在网站、手机、ipaD等多个平台推广营销,从而最大程度地影响了目标受众。同时,《BeiJinGReView》杂志还将自创刊起的历期纸质期刊转化为数字版的历史资料库进行包装、定制、销售,成为再度创收盈利的一笔宝贵财富。

传统外宣媒体在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发展新媒体业务的同时,还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对外宣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技术上、理念上,他们都应该有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和能力。因此,传统外宣媒体一方面应该培养年轻有冲劲的青年业务骨干,一方面也应该合理地注重老员工的转型和再充电。

媒体宣传策略篇2

一、阐述新媒体与新媒体时代到来主要特征

1.1针对于新媒体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新媒体是新时展的产物,它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首先,新媒体可以使每个人实现大众传播。其次,新媒体信息和利益不发生关系。再次,新媒体的传播针对性较强。最后,新媒体受众的主动性较强。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言,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传统技术,多元化的增值服务,细分化的受众结构,除此之外新型的媒体几乎无使用成本。

1.2阐述新媒体时代到来的主要特征

第一,新媒体已经具备成熟的市场,而且在不断的发展中。基于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而产生的数字杂志,智能手机以及触摸媒体等,这些媒体形态不断的更新进步。不但大部分人拥有智能通信设备,而且每年新媒体市场的规模效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第二,新媒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设备在家进行资料的查询,逐渐的脱离对于纸质媒体的依赖,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利用网上聊天工具替代通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商业开始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经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二、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策略

2.1组织师生积极进行高校的宣传工作

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人际传播,若高校内的全部师生是10000名,以每个人社会传播一次信息为例,该校信息传播量可达一万次,若对10000名师生做好引导性教育,再组织其进行信息的传播,会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由此可见,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积极的宣传工作本身有着较大的宣传价值。各高校若想提高自身的宣传工作效率,可以积极调动全校师生利用多样化的渠道做好宣传工作。还可以对师生做好宣传的相关技巧培训,激发师生对于宣传工作本身的荣誉感与责任感,最大发挥出每个个体的宣传作用。

2.2打开高校宣传工作的渠道

高校可以向企业营销宣传方式学习,打开非媒体的宣传渠道。在实际的宣传工作中可以积极组织义务服务的活动做好社区与基层的宣传活动,或是进行校企的联谊活动,提升高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帮助学校做宣传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方面的新闻报道,以活动为主要宣传载体,以上渠道均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可供选择与利用的重要宣传方法。

2.3利用新媒体进行高校的宣传工作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的形式较多,每种形式的特征与宣传价值各不相同。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高校的宣传工作,因为他们是应用互联网的主体,也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点对象,所以在高校的宣传工作中应用互联网能够有效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其次利用基于互联网发展形成的新媒体形式微博,微信以及各种论坛等。现代社会中大部分的大学生群体每天都需要刷微薄,刷朋友圈,访问论坛等,这些已经成为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而且在这新新媒体形态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可供宣传,大学生可以在接受宣传后继续进行宣传,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新的媒体形式作为高校宣传渠道,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4合理规划宣传内容

对于高校宣传的内容而言,不等同于高校自身的新闻网,不仅仅是把宣传内容生搬硬套在新媒体形式上进行高校的宣传工作,而是在新媒体形式上更注重与宣传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时事,以校园活动为主,对于校园舆情进行监督。对于受众群体的切实需要予以满足,及时性的做好宣传报道。利用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工作时,需要寻找贴合师生生活的真实新闻,把新媒体向满足师生喜闻乐见需求的平台转变,可以使高校的宣传工作受到师生的喜爱。

媒体宣传策略篇3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销对策;分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剧的播放和营销模式也在不断进行转变,电视剧的网络播放成为直接影响电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作为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销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大大吸引了公众,尤其是年轻公众的眼球,传统的平面宣传已经逐渐被淡化,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造和打包整合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将日益成为引领电视剧发展改革的新方式。可以看到随着网络自制剧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媒体和电视台进行联动,从电视剧的制作、发行、宣传、播放和营销等方面逐渐探索一体化、高效化管理模式,进而争夺更多的抢先播放权,提高吸引力和点击率,成为日渐影响电视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1电视剧营销的主要方式

已经从传统的平面宣传向着新媒体网络平台转变一方面电视剧营销和电影等营销具有很大的不同,电视剧的营销需要电视台制作公司进行精心策划,在恰当的时机营造良好的声势,才能更好地提高电视剧的吸引力,以此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地方电视台的不断发展和经营理念的转变,很多电视台对于电视剧的播放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通过对电视剧和市场发展前景进行预测,进而选择可以获得巨大收益的电视剧制片方进行合作,从而争取有限主动权。另一方面电视剧的营销方式也由单一的海报宣传等转化为借助于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造势,对电视剧的网络版权进行销售,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通过添加广告等方式,让电视剧成为网络热门搜索关键词和网络话题,进而为提高电视剧的收视率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

2积极营造热门话题,促进电视剧网络营销升温

第一,对于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造工作而言,寻找热门话题是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是整个营销策划工作的重点,当前以“90后”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代,影响着网络传播主流和趋势,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互联网的主要消费群体,很多的热门话题都是由他们发起且不断传播起来的,所以对于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造工作而言,要充分调研“90后”群体的需求,结合电视剧主题等筛选出多个与电视剧有关的话题,并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微博、贴吧、知乎)等进行征集意见,通过点击率和关注度等挖掘热门话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既为电视剧造势做了宣传,又为后期的推广和播放奠定基础。第二,要善于运用网络搜网引擎和网络公关公司,进而为博得点击率和关注度不断努力。可以看到当前很多投票和宣传等活动都会雇佣很多的所谓水军进行暗箱操作,从而快速地将一个话题或者领域进行全面造势,上热搜榜,从而吸引更多的眼光。对于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造工作而言,也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优秀的正当的做法,采取一定的方式加强与网络公关公司的合作等,进而从点击量上获得优势,并通过后期的转发、评论等制造轰动效应,但是这方面需要精心策划和有效组织,对于成本等方面也要全面权衡,从而以合适的渠道获得更大营利。第三,要善于运用自媒体的力量,通过广泛发动粉丝的力量对电视剧开展网络宣传,进而获得更加稳定的客户群体。当前影响网络话题的主要渠道还有自媒体这块,可以看到很多电视剧或者电影等之所以在一夜之内迅速崛起,很多明星之所以在一夜之内瞬间人设崩塌或者成名,一定程度上还因为自媒体的存在。可能一个明星的一个微博转发就会带来巨额的粉丝群体来关注和进行互动。所以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销要高度重视自媒体的力量,除了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宣传渠道拓展以外,还要善于与自媒体宣传公司进行合作,营造更多的话题,并动员网络高手和网红等进行转发、宣传和造势,通过对电视剧进行精心策划,精选电视主题进行集中润色和包装,并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与网络等进行合作,进而将电视剧进行包装宣传,从而达到“未发行、先有声”的宣传阵势。第四,要进行精心策划和整体布置,在整个宣传项目开始前就要吸引营销公司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前对电视剧的主题、内容、素材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制作方一起共同寻找可以制造话题的全面推广方案,哪个点位可以植入广告,植入什么样的广告,需要什么样的创意等,进行精心设计和策划,从而通过一个小小的剧情展示或者宣传片造势就可以带来更多的遐想,让粉丝将目光集中到对于电视剧的期待上面来,提高持续关注度。同时营销公司要和电视剧剧组进行有效衔接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剧组的最新拍摄情况和进展,并对日常素材和拍摄过程进行创新点挖掘,寻找亮点,制造前期花絮等,让广大网民提前获得一点关于电视剧的剧情等,进而为后期宣传和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积累稳定的人气。

3善于挖掘和塑造与电视剧相关的衍生品,促进电视剧网络宣传向深度拓展

对于电视剧市场而言,传统的以内容为主要宣传方式的时代已经逐渐边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平台的全面开发,对于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销工作而言已经成为整体的发展链条,所以要用数据说话,用广告吸引,用媒体造势,用技术取胜,用口碑吸引广泛网络爱好者和公众的眼球,才能更好地将一部部电视剧推向市场,提高社会价值和影响力。可以看到当前电视剧宣传制作方不仅仅在宣传电视剧方面下功夫,对于电视剧的某一个情节和某一个相关的物品等都能够注重细节,拓宽与电视剧相关的衍生品制造和发行领域,为电视剧宣传加分。随着电视剧网络宣传模式由单一向多元、由部分向整体、由点到面进行转化,电视剧网络营销也不再拘泥于电视剧的主题进行宣传,通过从一个点,制造更多的衍生品和轰动效应,进而与公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从而推广衍生品的同时带火了整个电视剧,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民的名义》《乡村爱情》《择天记》等电视剧制造的一些衍生品促进了热门话题热度更高,在为网络粉丝带来实惠和优质服务的同时,提高了电视剧的轰动效应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看到通过对与电视剧相关的衍生品进行开发,不仅仅在相关领域进行拓展,也可以与其他领域进行广泛深入合作,继而在提高产品影响力的同时促进电视剧的有效推广。比如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电视剧推出的衍生品动漫人物、游戏等,让公众不仅仅对电视剧加深了印象,也对相关的游戏产品等感兴趣,从而获得以外的收获。当然对于电视剧衍生品的生产和开发而言,还需要在产品质量和具体营销渠道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在给公众带来福利的同时,满足公众对质量和技术的多样化需求。

4加强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销战略化思考

可以看到电视剧从策划、制作到后期的播放中间经过很多的环节,涉及到很多的部门,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数额较大,所以后期的宣传营销至关重要。所以要提高战略定位,加强对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销战略化思考和探索,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硬件设备,比如高铁、公交车站和楼宇等进行广告宣传,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电视台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通过加强与电视剧明星的合作、与其他硬件宣传公司进行置换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进而提高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能力,比如通过购买网络播出版权的视频网站和广告资源进行一体化支持,从而为电视剧免费营销和推广提供强大支持,降低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成效。当前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销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困境,比如营销体系不完善、营销合作团队的资质等方面需要进行界定,营销带来的恶意竞争和网络风险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排查,对于电视剧营销等还受到演员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销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

总之,新媒体时代对于电视剧网络宣传营造工作而言,既面临着机遇,也遇到很多的挑战,只有紧跟形势变化,通过制造话题、转变营销理念、推广衍生品等多种渠道进行开发和策划,才能更好地找准适合电视剧营销的平台和模式,进而促进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凝.国产电视剧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2]罗国桢.国产电视剧的新媒体营销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5.

媒体宣传策略篇4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消防宣传;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89-0081-02

消防宣传工作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环节,消防宣传工作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火灾发生几率的高低和火灾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因此,要深化消防宣传,抓好广大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以及安全防范能力的普及。当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广泛,各类宣传形式逐渐多元化,消防宣传要突破传统的媒体宣传模式,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手段,采取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宣传活动,实现消防宣传大众化,真正提高广大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

1做好消防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

1.1普及消防知识,提高消防意识

消防工作重在预防,防灾胜过救灾。要想有效的减少火灾发生,降低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首先就应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民众的消防意识。当前,由于人们的消防意识普遍较低、消防常识相对缺乏,所以提高民众的消防意识、加快普及消防知识势在必行,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只有最大范围的普及民众的消防知识,有效增强人们的消防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意识和抵御火灾事故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1.2有效防范火灾事故,保障社会安全

近年来,严重的火灾事故频发,事故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重大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积极开展有效的消防宣传,能够减少火灾事故的隐患,减少人为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少火灾事故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

1.3提高自救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当火灾不可避免的发生时,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自救措施,进行自我救助,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上保护民众的人身财产的安全。因此,消防部门应积极宣传消防自救知识,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火灾事故,提高自我救助能力。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事故,开展自救演示教育,强化民众应对火灾事故的心理素质,避免或者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2新媒体时代消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我国消防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消防宣传工作紧贴新媒体时代特点还不够,存在诸多问题。

2.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地方政府对消防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部分地方对消防宣传工作认识不足,缺乏全局认识,重视当地经济建设等显性工作,而对消防宣传这种预防性工作不够重视,对消防宣传工作局限于传达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对消防宣传工作创新实践的少。

2.2缺乏创新,模式陈旧

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多元,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加喜欢从一些快捷、新颖的媒介中获取信息。当前,我国消防宣传主要还是选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消防宣传的内容、方法相对单一老套,难以达到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不能吸引人的目光,难以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2.3人才紧缺,专业性欠缺

当前,我们从事消防宣传工作的多是原来的老同志,或者从其他岗位转行甚至兼职的,缺少进行过专门宣髋嘌档娜瞬牛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形势特点,他们难以有效利用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开展消防宣传,宣传效果不够理想。

2.4机制不够健全

消防宣传工作方面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对消防宣传工作没有比较系统的规范,使得开展工作中缺少指导,影响宣传效果。二是缺少相关的激励机制,消防宣传工作方面没有制度化、标准化的绩效考评,不能对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员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绩效奖惩。再者在人才培训方面还不成体系,虽然消防宣传人才缺乏,当时在专业人才培训上做的还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培训班次或者制度,不能保证消防宣传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

3新媒体时代加强消防宣传的策略

3.1加强重视,提高对消防宣传工作的认识程度

做好消防宣传工作,当地政府的重视是关键,相关政府部门要树立“大消防观”,把消防宣传工作当成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重视消防宣传工作的发展。要着眼提高消防宣传工作效果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宣传机构,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按责开展工作,形成消防宣传的合力。要加大对消防宣传工作的经费投入,为消防宣传需要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确保消防宣传工作正常运转。

3.2创新形式,增强消防宣传的社会效果

新媒体时代,加强消防宣传工作的创新,是提升消防宣传效果的关键。在宣传理念上,要把消防宣传工作作为关乎民众安全的民生工程来抓,要紧贴民众生活实际、紧贴时代特点,不搞假大空,要把最实用的知识、最一线的资料传达给受众,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目标。在宣传形式上,应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网络、自媒体等新手段,善于借助传统或民间的文化活动载体,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在宣传内容上,既要树立精品意识,又要简明突出,要考虑到群众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将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内容宣传给群众。另外还要注重互动式消防宣传,建立网络消防宣传平台,加强与民众互动,在网上实时解答民众的问题,强化消防宣传效果。

3.3加强消防宣传人才培养

干好消防宣传工作,人才是关键,专业人才是消防宣传工作的保障。要正视消防宣传岗位,要成立专门的消防宣传人才队伍,不能把消防宣传岗位当作临时性岗位或者兼职岗位。要实现对消防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多渠道引进人才,充实和壮大消防宣传队伍,努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热情来做好消防宣传工作。要完善宣传人才的培养机制,形成选拔、培训、实践的人才培养体制,真正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消防宣传人才

队伍。

3.4建立健全消防宣传保障机制,使消防宣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消防宣传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能单打独斗,要广泛开展社会协作,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依靠社会力量来推进消防宣传工作。要加强各部门联合,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要多方联手,广泛开展社会性消防宣传,让消防宣传工作做的更广泛、更深入。要完善装备保障和经费保障制度,相关部门要强化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对消防宣传工作的投入,确保宣传装备的充足和优良,保证必要的经费支出。要建立起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宣传效果,确保消防宣传效果持续长久。

4结论

新媒体时代,消防宣传既面临挑战,也面临着难得机遇,我们要端正认识,转变理念,勇于创新,站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大局高度,紧跟新媒体发展,紧贴人民群众实际,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人民消防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降低火灾隐患和灾害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媒体宣传策略篇5

【摘要】市民出行的无序性是造成国内城市交通压力的部分原因,因此提升市民交通规则意识能够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网络媒体提供了开展该项工作的新思路,但要注意方法,如选择有目标针对性的网站、注重信息传播中的互动性、以多种媒体形态展示信息等。具备可操作性的传播方案包括微博互动、网络视频投放、网络建议征集等。

关键词网络媒体交规宣传警民互动

一、研究背景

来自《宜春市志》的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1年间,全市人均道路面积增加22.9%,而民用汽车和摩托车增长率则分别达到了182.8%和78.5%。宜春市政府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改善城市交通,但是交通拥堵情况依然严重。

1、市民交规意识淡薄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是市民交规意识淡薄的典型反映。研究显示,仅有26%的居民认为机动车随意掉头、超速驾驶、抢道等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较为严重,而行人与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的比例高达76.8%①。交通参与者的法规观念淡薄已经成为交通拥堵的重要起因。

2、网络媒体是实现有效传播的重要工具

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巨大作用已无需赘言,未来在政府信息传播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总数共计100151个,同比增长67%,②充分说明网络媒体在国家管理工作中的实际价值;同年10月,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明确指出将加强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的督查。

二、运用网络媒体实施交规宣传的形式

1、网络传播形式的选择

作为网络传播活动的第一步,网络传播形式选择有2个标准:第一是覆盖面,尽量覆盖更多受众;第二是针对性,即面向宜春市本地市民。以此为依据选定以下5种:

(1)微博。微博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传播模式之一。交管宣传部门的微博运营,首先要有专人负责微博账号的运行、、回应,其次应考虑到不同网民的使用习惯,分别在不同网站的微博平台上开设账号,如新浪、腾讯、网易、搜狐等。

(2)微信。一是运用微信公共平台建立账户,向“关注者”进行信息推送和群发;二是建立跟微博类似的普通账号,以独立编辑者的面目与“好友”进行互动和沟通。

需要注意,微博和微信作为一类网络互动应用,吸引其他用户的关注是其得以开展传播活动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气”,传播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因此,微博和微信账户的运营必须遵循必要的准则:(1)从根本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建立专门的微博运营管理制度,专人负责,落实责任;(2)注重所信息的“含金量”,以有价值的资讯吸引和留住“粉丝”;(3)适度掌控信息的频率,既能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又不制造垃圾信息导致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4)特别注意互动性,对关注者所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及时的反应和回复。

(3)宜春本地网络论坛和虚拟社区。

以江西日报社旗下“大江网宜春论坛”为例,很多帖子都展示出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关心。其他本地网络论坛和虚拟社区还有宜春新闻网之明月论坛、宜春同城网、月都论坛等。

(4)宜春本地驾校网站。驾校网站是有志于考取驾驶证的人群访问较多的站点,这类网站对于交规知识宣传和交通常识的普及具有天生的契合性,将相关信息安放在这些网站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5)百度贴吧之宜春板块。百度贴吧已经是中文互联网范围内人气最高、信息流通量最大的互动论坛。面向宜春的板块有“宜春吧”和“袁州吧”两个,每日访问量都非常高,网民覆盖多。这类站点除了一般性的知识、信息传播功能之外,更可以实现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对于改进交管部门的形象、争取广大市民对交警工作的配合和支持非常有帮助。

2、网络传播信息的展示形态

(1)网络视频。视频内容观赏度高,演示效果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信息展示形态。据CnniC调查显示,超过80%的pC端用户每周至少有1-2天收看,在手机端和平板电脑端这一数据为65%。③只要交管部门能对视频内容进行精心策划,辅以精良的制作,再动用上述各种渠道主动推广,必能有强大的覆盖率和影响力。

(2)文字和图像。作为常规信息展示方式,使用中应注意:首先,交管部门在网上的文字信息及网友互动内容必须经过反复斟酌,慎重审查;其次,示意图类力求简洁美观、可观赏性强;最后,尽可能以文图搭配的方式信息,以迎合“读图时代”网民的信息接收特点。

三、运用网络媒体实施交规宣传的内容选择

交规宣传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标准:

1、接近性:结合宜春本市实际情况,所传播的信息与市民日常出行息息相关;

2、正能量:以展示正面信息、鼓励市民遵守交通规则为主,以批评不文明现象为辅;

3、情感沟通与知识传播并重:着力培养市民沟通、协调、配合的意识,而不仅仅传播冷硬的交通法规。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积极鼓励型

捕捉日常交通场景中遵守交规的典型案例,在网络媒体上进行充分展示和传播,如大学生交通协管志愿者的青春阳光气息、儿童与行人恪守绿灯过马路等,以激发市民共鸣,提升遵守交规的自觉意识。

2、以情感化型

在优酷网经网友上传的“宜春喊话交警”视频,在未经主动宣传推广的情况下,2个月点击达10200次,深受网民认可。合理运用此类内容,在情感上感动、感化市民,能够赢得大家对交通管理工作的尊重和认可,进而自觉检视自身行为。

3、恐惧震动型

以图片、视频的方式选择性的展示部分交通事故画面,以恐惧诉求的方式引起市民心理上的震动,提高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

4、理论教化型

对广大市民可能并不特别熟悉的交通规则、交通法规进行网络传播,特别是结合宜春本地的道路情况有的放矢,能够对市民出行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与市民互动的方式

“互动性”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根本区别之一,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工作只有遵循并且利用这一特点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运用中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

1、运用微博、微信直播与互动

交管部门建立官方专用帐号之后,定期精心策划的文字、图片信息,并及时回复网友的评论、私信等内容,实现信息传播、澄清误解、舆论引导的职能。

2、在网络上投放交通宣传短片

交管部门可与本地广电媒体合作,制作适合网络传播的短片、微电影,其内容根据宣传目的可制作成系列作品,如基本交通规则、事故责任划分、违规处罚判例、违章后果警示等,通过多重网络媒介渠道进行、推广、分享。

3、借助网络开展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征集活动

通过网络征集交通建议的活动,一方面能了解到市民对交通管理方面的看法,得到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4、互动式交通知识比赛

由交管部门官方帐号在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发起活动,设计参赛规则并派发奖品。内容不宜局限于交规理论,而应结合宜春本地交通实况命题,例如“请指明以下路口(配实地照片)是否允许掉头”,“请分析环岛中两车刮蹭的责任划分(配实地照片)”,等。这种活动方式,首先能通过奖项设置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其次能够对市民日常出行提供切实有意义的指导和解惑,第三又能利用市民对交通管理的关注进而提升大家遵守交规的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5、最美交通场景分享与评选

由交管部门活动主办方搭建平台,鼓励市民自发拍摄主题照片参与分享与评选。活动主题可由“最美”延伸到“最感人”、“最温馨”、“最有爱”等。此类活动可操作性强,并可由网友的参与而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并不建议采用“不文明现象曝光”类的活动。在整个互联网上,市民对于政府部门工作的“吐槽”已经达到“审丑疲劳”的程度,运用网络媒体开展城市交通宣传工作,应该致力于发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而不是着力揭露阴暗面。

结语

借助网络媒体开展交通信息宣传,提升市民遵守交规的意识,具有信息覆盖面广、运作成本低、开展速度快等优势,值得交管部门参考借鉴。当然,借助网络媒体开展交通宣传工作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因为很难对不接触网络的市民产生作用。因此绝不能把网络媒体当作唯一的宣传媒介来使用,而应该与电视媒体、交通广播、户外媒体等传统媒体形式搭配从而以“组合拳”出击,方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为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成果,项目编号YCSKL2013-035】

参考文献

①关春燕、黄解宇,《中小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及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3(6):23-24

②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新浪网,2013

③中国互联网协会,《201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3(8):74-77

媒体宣传策略篇6

关键词:高校;招生;全方位;宣传

现阶段我国高校之间对生源的竞争非常激烈,随着信息的发展,如果我们不做好宣传就可能出现“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消极局面。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巧妙的方式将我们的优势宣传出来,给广大考生以科学、积极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招生的宣传工作不应该局限在某种宣传模式之下,要尽可能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策略。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招生主要借助人际传播媒介、印刷传播媒介、电子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本文从媒体宣传、平台宣传和电话宣传三种途径,提出高校招生的宣传策略问题。

一、全方位媒体宣传策略

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离不开媒体的作用,全方位的媒体宣传能够为高校的信息提供宣传空间。

1.传统媒体宣传方式

传统媒体宣传方式包括电台、电视、报纸等。这些宣传方式为大众所认可,在宣传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同时,为了实现宣传目的,可以对传统媒体进行灵活应用,例如,利用地铁、候车厅等进行高校宣传,使高校的基本治学理念和校园文化能为更多人所知晓。同时,这种宣传模式可以更好地宣传高校的特色招生内容。

2.网络宣传方式

网络传播具有无限性、跨时间、跨地域性等特点,能使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在网络咨询平台策划制作较高档次的“招生和报考”网络,可以细化版面,内容可以分为“名师名校”“热点评说”“备考指南”等栏目探讨高考新动向。同时,通过网络体系可以更好地为高校塑造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而良好形象的树立能让学生认可高校,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

二、全方位学术平台宣传策略

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可以尝试采用学术平台进行宣传。例如,目前经常采用的“招生咨询会”,能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广阔的信息资源,起到宣传的策略。在这类的学术平台上,高校要直接面对高中考生和家长,宣传自己的专业内容和优势,让考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性质、专业设置、专升本情况、奖学金、贫困生助学及毕业生就业形势等情况。同时,这种面对面的宣传能更为真实地为考生答疑解惑、准确定位,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帮助考生全面、准确了解高招录取工作,科学填报志愿。这种宣传模式更能体现服务性,弥补网络宣传的不足,因为网络宣传往往对各类专业的优势都做出了介绍,但是每位考生的情况不同,因此专项的平台宣传能让家长明确各类专业的情况,例如,交大的“电气信息类(密西根)”专业,这个多加了括号,隶属于“交大密西根学院”,是全英文教学,学费也不一样。通过平台介绍,学生和家长对这些细节问题就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总之,这种宣传模式让高校接近考生、了解考生,让考生接近高校、了解高校,建立起联系桥梁。

三、全方位电话宣传

目前,为了适应高校的竞争发展,高校均采取了多方面的宣传手段,但是目前电话宣传属于较为先进的全新模式,因此要重视这种宣传模式,使宣传效果更好。首先,要准备材料。例如,可以在校内选派十几名招生宣传工作人员,分赴精心拟定的不同省市重点中学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优势,同时考查收集越多越好的考生材料。其次,要了解家长与考生的心理,关注考生及家长的心理需求,做好人性化的服务,细致而专业地解答家长的一切疑问,无疑会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印象分。最后,准备好宣传材料,树立以考生为本的思想,结合高校实际,精心策划,实事求是地做好宣传材料。

媒体宣传策略篇7

关键词:西部开发;新闻媒体;社会角色;职能

大众传播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推动作用是通过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来实现的,谁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谁就可以在社会进步事业中掌握舆论的主导权,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世纪之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将深刻地影响我国的历史进程。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有力工具的大众传媒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就成了我们的社会和媒体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闻传媒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首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笔者认为,媒体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中所应该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宣传员或者记录员,而是需要发挥多种社会功能的多重角色。本文试图对媒体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应扮演的党的政策的宣传者,先进观念的倡导者,开发决策的参与者,信息资源的服务者,有序开发的监督者和未来历史的记录者的角色身份进行如下分析论述。

一、党的政策的宣传者

在我国,大众传播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社会整合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党和政府通过大众传媒宣传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使全体人民领会中央精神,掌握中央部署,共同去实践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作为党的政策的宣传者,媒体在西部大开发宣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既要热情又要冷静。在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刚刚起步的阶段,各媒体对此给以了热切的关注,纷纷增设各种特刊、栏目、专题和宣传版面,加大了宣传力度,形成了宣传的规模和声势,造就了宣传西部大开发的舆论强势,为创造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良好舆论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宣传西部大开发,媒体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单凭一腔政治热情伴随我们瞎折腾的教训必须记取。热情必须与科学结合,才能避免走过去所走过的弯路。应该说,冷静、科学、实事求是地宣传西部与激励西部大开发的热情和信心并不矛盾。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和实质,认真领会和掌握有关的方针政策,用科学的、理性的头脑进行冷静分析,理清思路。在宣传中一定要防止急功近利,牢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一哄而上,急于求成,不能搞虚报浮夸,信口开河。对于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包括值得吸取的教训都要认真总结,思考,以使我们更加聪明起来。新闻媒体只有通过冷静思考,深入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地搞好西部开发的宣传工作,才有可能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要防止片面性,力求准确、全面。我们的新闻媒体在前一阶段西部大开发的宣传中,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若干不足。新闻报道中也出现了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有些媒体在宣传报道中过多地注重中央对西部的优惠政策和来自东部的支援以及外商投资,而忽略宣传西部地区自己的开发方略和西部人的奋斗精神;有些媒体注重了西部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利用资源优势的报道,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报道;有些媒体注重了对经济发展,加快西部人脱贫致富步伐的报道,而忽略了在西部也同样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报道;还有些媒体对西部的报道一个时期全是政策好、资源优、人心齐,仿佛西部是一块风水宝地,兴旺发达唾手可得,只看到优势方面,没有看到劣势方面,而另一个时期,又满目皆是发展难题和不利条件,难以见到亮色。西部新闻宣传中的这种简单化、片面化报道模式,不是使人意志消沉,无所作为,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就是使人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看不到西部开发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或者让人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忘了长远发展目标。这都会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来负面的后果,必须引起媒体的高度重视。我们在西部大开发的宣传中要树立全面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准确地理解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精神实质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地评价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看到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新闻媒体的宣传不能只注重要优惠政策,不注重自力更生和政策的配套实施和服务,更不能助长只顾眼前利益,不注重生态建设,忽视可持续发展,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错误做法。特别是要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促使西部经济和社会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要实在,忌空泛。在西部大开发的宣传中,媒体还要注意受众接受传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作好宣传工作。我们以往的新闻宣传报道很容易进入崇“上”崇“大”崇“空”的习惯性误区。所谓崇“上”,就是西部新闻报道反映领导多,反映群众少,上面灌输的多,下面想知道的少;所谓崇“大”,就是讲西部大开发上大工程、大项目、大活动多,介绍各地、各单位搞好大开发的具体措施、做法和事例少;所谓崇“空”,就是讲西部大开发的意义、道理多,而深入具体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广大人民群众实际行动、典型经验少。这样的宣传往往流于空泛,群众不爱看、不爱听,也无法学,无法用,也就难以收到实效。

对此,要使宣传真正切实有效,我们的媒体和记者就必须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时刻关注群众在想什么,关心什么,有什么困难和疑惑,针对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工作上的疑点难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的工作,善于寻找与群众生活最贴近的结合点去宣传西部大开发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从西部基层单位、广大干部群众中去采集鲜活、典型的事实材料,生动、及时地宣传西部人的精神风采和业绩,把宣传典型同普通人的生活、情感紧密结合起来,使报道的典型不但可敬,而且可信、可亲、可学。记者在深入调研中,还要注意各地、各部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创造、新经验,并且同样要十分关注工作中出现的盲点、问题和教训,通过传媒的报道,及时介绍、宣传好的经验,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一些工作的教训,使西部大开发的宣传工作真正有实效地展开。

二、先进观念的倡导者

新闻媒体作为现代社会最直接、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传播工具,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提供须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传递着一定的思想、观念,促成特定社会舆论氛围的形成,从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事物、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规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

在我国的西部地区,长期以来自然经济形式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场经济的发育明显较东部地区落后多年,人们的观念深受传统意识的影响,保留着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化、盲目性、封闭性、趋同性的色彩,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西部大开发。这样,对西部干部群众进行现代社会经济运作、科学规划新观念的输入,就成了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西部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目前情况下媒体倡导新观念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冲破政策开发、政治开发的老思路,倡导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的开发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讲中央的战略决策就是讲依靠党的政策完成政治任务。但是,我们现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过去那种单靠政治觉悟,单靠政策扶持求发展是行不通的,要改变西部的贫穷落后面貌必须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因此,对西部干部群众进行市场经济观念传输,引导人们逐渐养成尊重并遵循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的客观经济规律的习惯和意识就成为媒体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比如,宣传吸引西部以外地区企业到西部投资,加入西部大开发的行列,讲政治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要讲经济效益原则,精明的企业家讲:我要挣钱,有钱挣我才会来。近年来西部不少地方提出的“以市场换投资”、“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引资口号就是很好的思路。新闻报道只有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帮助西部干部群众树立合乎经济规律的观念,才能真正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投资环境。

二是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倡导走积极创新之路的开发观。“等、靠、要”思想是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落后观念,一讲西部大开发就想等优惠的政策,划拨的资金,外地的支援。不知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等、靠、要”同样是行不通的。其实,“等、靠、要”思想的核心就是因循守旧,消极依赖。这是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分有害的陈腐观念,它制约了西部人施展聪明才智,压抑了西部人的积极创新精神,不利于走出一条有西部特色的开发之路。对此,媒体要在西部大开发的实践中注重奋斗精神,创新思想的传导,要以敏锐的目光发现和挖掘群众中出现的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倡导新观念、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并予以大力宣传。使“以创新促发展,靠奋斗求发展”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page_break]

三是防止盲目冒进的无序开发,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开发观。头脑发热,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最后招致经济建设的严重损失,这是我们在过去时代有过的教训,教训也使我们聪明起来。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的新闻媒体有责任引导干部和群众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开发观。我们是需要展示西部大开发的灿烂前景和良好机遇,是需要激发西部人不满现状,寻求富裕之路的热望和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奋发努力,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精神。但是,我们必须尊重科学,尊重现实条件。我们的宣传报道不能满足于仅仅展现西部的各种优势,还要深入分析这些优势,在现在,在将来这些优势各自会发挥怎样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准备上什么项目,还要看这一项目是否为市场所需?何时为市场所需?我们要重视发展高效、高质型经济,从世界经济、全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重视西部地区之间、西部与东部之间的经济互补,发展具有真正经济效益的特色产品。制定出有序发展的规划,使我们作出的开发决策更为科学。

四是避免急功近利的掠夺性开发,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观。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新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是关系子孙后代幸福的事业,也是在世界步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在西部大开发中,吸纳世界先进的科技经济成果,重视西部开发与国际发展潮流接轨,加速西部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西部大开发不能再走简单的资源性开发,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已经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新的形势要求西部大开发要有新的发展观,媒体要大力倡导和宣传可持续发展的开发观,讲明依赖有限资源,急功近利搞开发的严重危害,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水土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保护好生态、水土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合理的开发建设,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全民、全社会所普遍认同的观念。

三、开发决策的参与者

西部大开发是深刻影响西部人民和全中国各族人民未来生活的大事业。人民群众对开发决策的积极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使然,同时,民众参与决策也才能真正调动起广大群众投身西部开发的积极性。而公众参与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众传媒实现的,大众传媒为决策的制定集思广益,为决策的推行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对决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信息反馈,其作用贯穿于整个决策运作的全过程。具体来说,新闻媒体在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当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决策的制定进言献策,提供决策机构和社会各界沟通的通道。一段时间以来,大众传媒在为西部开发献计献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有的组织专家、学者访谈,有的专门组织召开研讨会,有的通过开设各种新专栏,新节目,新版面对社会各界发表的开发思路以及开发对策、举措等进行报道。这些有益的报道不仅宣传了大开发,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的讲坛和机会,向决策机构提供了来自社会各方对开发的意见和建议,呼唤和凝聚起了众多的智慧和力量,帮助政府解决了不少在制定开发决策中出现的盲点和遇到的问题,起到了群言群策,集思广益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决策失误,使开发决策的制定更加科学,更加全面。

二是为决策的推行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正确决策的产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积极参与,正确决策的推行同样离不开大众传媒所给予的有力的舆论支持。正是新闻传媒对西部大开发的大量报道,包括对中央精神的传播,对各地开发决策、措施的介绍,对开发实践中产生的先进经验的推广和出现的教训失误的总结,才使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关于西部开发的各项方针、政策、具体工作部署深入到群众中,并及时解决了干部群众在开发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为开发决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是为实施决策的效果提供信息反馈。开发决策的实施总要产生一定的效果,正确决策对西部开发产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决策中的失误也会通过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而暴露出来。媒体要及时向人们提供开发决策实施中的效果反馈,使公众,特别是决策机构真实、全面、准确地把握决策实施中的情况,以加强其正面效果,修正其负面影响,并从而优化,调整下一步的决策,如此不断往复,前行,使西部大开发的决策运作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信息资源的服务者

信息服务本来就是媒体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近年来,我国许多新闻媒体为了在竞争中求发展,也纷纷对新闻传播的实际效用和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水平给予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关注。新闻信息传播为公众服务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媒体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向公众提供与开发有关的各种信息服务。新闻媒体在西部大开发中不只是一个宣传员,还要当好服务员。为开发大西部建立广阔的信息平台。这里,要特别注重新闻信息为西部开发、为公众服务的贴近性,实用性。要深入实际,多了解群众,多接触投资者,看看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比如,他们对中央和地方西部开发的具体政策哪些方面最为关注,最想了解?对西部投资环境的哪些方面最为关心,最感兴趣?对改变西部面貌哪些方面最为迫切,最想知晓?等等。只有把信息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才能真正有助于西部大开发。

二是为内引外联铺路、搭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西部大开发要求打破地区封锁,发展横向联合,使东部地区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营销优势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也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出发点。西部大开发单靠西部当然不够,还需要吸引国外及西部以外地区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的参与,需要努力促成东西部地区的合作。对此,媒体有责任为促进横向联合牵线搭桥,当好内引外联的搭桥者,为西部大开发服好务。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一些媒体专门为此开辟了专栏,增设了服务类节目,积极为商家、厂家,国内外的企业家及时传递西部的优势项目,政策投放以及有关的投资环境信息,及时报道西部大开发中的各种商机,为吸引外部的开发商来西部参与开发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五、有序开发的监督者

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负面问题,对各级政府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加以揭示,开展批评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新闻监督具有及时性、公开性、广泛性、典型性特点,它把工作中、社会上个人或单位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迅速、公开地加以批评曝光,并借助传媒广泛传播,很快形成社会舆论,使不法行为、不良现象成为众矢之的,使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错误及时得以纠正,这是一般的群众来信、来访,甚至党纪国法处分也难以达到的。新闻监督虽不具有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的强制性措施,但它可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强有力的道德舆论攻势,使那些“不怕上告,就怕见报”的坏人坏事无处藏身,从而辅助其他强制性手段有效地遏制社会不良现象的蔓延。另外,新闻舆论监督还可以及时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见,督促有关部门改进工作,纠正失误,调整决策。在西部大开发中,当然需要媒体利用舆论监督这一有效武器,规范、保证和促使开发的有序进行和健康发展。具体来说,西部大开发中的舆论监督主要是对掌握权力的国家公务人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其次,是对各级政府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再次,是对社会各单位、个人活动的监督。其目的是批评、揭露社会上各种影响西部大开发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西部开发的社会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开发环境。

六、未来历史的记录者

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机遇,新闻工作者用自己的报道关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进程,用各种新闻手段及时记录下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事件,真实而全面地报道、反映这一伟大的实践,成为未来历史的记录者。作为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与参与者,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新闻史官,新闻媒体和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不辜负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呢?

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和新闻报道水平。西部大开发对于全社会,对于我们的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有很多是我们不熟悉、不了解、不懂的东西,这对新闻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就新闻事业来说,新世纪的我国新闻业已经从传统的以报业为主的时代,进入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共同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出现和成长,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扩大了新闻的报道领域,丰富了新闻的表现手段。给传统的新闻运作方式、方法乃至报道风格都带来了冲击,新闻手法日益丰富,新闻技术手段也迅速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才干,打开新视野,才能较快地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新闻报道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二,戒除浮躁,深入基层,报道西部人鲜活的现实生活。要真实地记录好西部开发这个重大的历史进程,新闻工作者不能只是浮在面上做做表面文章。而要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花大力气。要深入群众,注意透过轰轰烈烈的表面造势现象,关注各地开发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人物,对这些新的现象和问题还要加以冷静而理性的分析思考,并将其深入地而不是表浅地,真实地而不是虚幻地,鲜活地而不是陈旧地展示出来。一方面让全国和全世界受众通过我们的新闻报道切实了解西部大开发的现状、进展和碰到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历史留下一份真实的、有价值的西部大开发记录。

第三,善于发现、捕捉有特点的历史镜头,留下精品。开发大西部,是时代的呼唤,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如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为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展开了一幅崭新的历史画卷。如何在这幅画卷上留下精彩的篇章,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照搬模式,人云亦云,决不是好的选择。而只有积极投身于西部大开发之中,透过开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发现,捕捉那些有特点,有典型意义的场景和画面,并充分、深入、真实而生动地加以表现,才能作出真正的新闻精品,留下西部大开发最为精彩的历史镜头。

参考文献: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徐光春.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J].新闻战线,2000(10).

陈力丹.关于西部大开发宣传的几个问题[J].新闻界,2000(4).

陆彩荣.为西发展当好舆论先行——西部大开发中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J].新闻战线,2000(4).

媒体宣传策略篇8

甘肃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祖国西部地区,黄河纵穿南北,古丝绸之路横贯东西,境内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还有众多的古城、关隘、石窟等文物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全省a级旅游景区达到220家,其中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73家,著名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物古迹之一。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的旅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都有了质的飞跃。这期间,甘肃省累计旅游接待人数52046.5万人次,比“十一五”增长266.4%,年均增长29.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80.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16.6%,年均增长32.7%。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了“五年翻两番”,增速连续5年排在全国前5位。本论文将探讨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的甘肃省,通过何种传播策略逐步提升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度。

一、媒介传播策略

媒介传播是指以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等传播媒介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方式。旅游形象的媒介传播即指传播者(以城市政府为主)用各种传播媒介作为载体,通过各种媒介形式,采取各种媒介手段,使用各种媒介方法与城市的内外公众进行旅游形象相关信息的传递、接受和反馈活动的过程。甘肃旅游发展的媒介传播主要是运用新媒介载体,其中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移动媒体是传播中常用的新媒体形式。

自2011年来,甘肃省共投入旅游宣传资金二亿多元,制作高质量的旅游形象广告片,在国内外重点媒介平台上投放。先后重点选择中央电视台、《读者》杂志、甘肃卫视、中国旅游报、甘肃日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北京首都机场航站楼、中川机场、铁路北京站、北京西客站、上海虹桥站、东航、国航机舱电视、广州高铁南站、韩国首尔地铁站、上海虹桥地铁站、天安门广场、香港铜锣湾、纽约时代广场LeD屏幕等20个主要客源市场影响大、覆盖面广、性价比高的广告宣传平台进行长期连续宣传。其次加强省内联动宣传,开展全省各市州电视媒体互换互播旅游形象宣传片工作,积极推进省内各市州之间旅游宣传资源互换互播,建立起全省旅游联合宣传推广模式,加大省内各地新兴旅游目的地、重大旅游节会活动、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和旅游线路产品的宣传推广,协调各市州在本地电视台提供旅游宣传资源,在每天播出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晚间剧场的前后各提供30秒的广告时段,每天总计提供广告时长为3分钟。再次重视网络媒体宣传效应,在社交网站facebook及乐途旅游网、腾讯旅游网、艺龙旅行网、人民网旅游板块、乐视网、携程网开展甘肃旅游形象宣传,完善携程网旅游目的地系统,不断深化与优质媒体资源的合作。完善甘肃省旅游局官方网站,创新微信公众媒介,全省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旅游企业强化微信、微博、旅游QQ群等自有宣传平台建设。

在主动投放宣传广告的同时,利用媒介平台积极与公众互动,增强传播效果。通过调查研究游客出行的旅游信息收集习惯,利用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二维码、数字终端平台等新兴媒体手段,以及在机场、车站、三星级以上旅游星级饭店设置智慧旅游宣传查询终端,向来甘肃省的旅游者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同时组织策划甘肃旅游精品宣传口号征集、甘肃旅游美文网络大赛、导游大赛、饭店服务技能大赛、旅游网上博览会等网络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甘肃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节会宣传策略

Ritchie提出了大型活动(mega-event)的定义:从长远或短期目的出发、一次性或重复举办的、延续时间较短、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增加其引力、提高其经济收入的活动。要使其获得成功,主要依赖其独特性、地位、具有创造公众兴趣并吸引人们注意的时代意义。

“丝绸之路”是甘肃的特色旅游品牌,为实现“以节造势、以节聚客、以节促发展”的目的,通过打造特色品牌节会来提升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自2011年起,国家旅游局和甘肃省政府每年举办一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重点打造“精品丝路・绚丽甘肃”的整体旅游形象和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拓展入境游市场。节会规模和影响度不断扩大,在7月20日落下帷幕的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更加突出国际性和实效性,共有700余名国内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其中国外嘉宾超过300名,参会人数以及旅行商参会规模均创历届之最,全省各地推出了70余项重点旅游活动,涵盖了旅游展览、旅游合作交流、体育赛事、精品剧目演出、形象大使选拔等多种类型,全面展示了甘肃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强有力的旅游宣传效应,节会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2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4.1%和26.5%。通过举办和参与节会的宣传策略,很好的提升了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区域旅游协作传播策略

甘肃省成立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通过强化区域旅游协作,传播甘肃旅游形象。甘肃联合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广西、山东、山西、河南省旅游局(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成立了“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制作了联盟形象宣传片。与山西省旅游局、台湾观光协会签署加强旅游交流合作的协议,参加了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中国黄河旅游推广联盟、青藏铁路旅游推广联盟、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和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通过西北旅游协作区和川陕甘旅游协作会议,积极与兄弟省区加强区域合作力度,将优质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旅游推广宣传,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发展。

四、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整合营销传播主张把一切企业的营销和传播活动,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直销、Ci、包装、产品开发进行一元化的整合重组让消费者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某一品牌的意志信息,以增强品牌诉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甘肃省通过构建形象宣传、产品推介和客源招徕三位一体的现代旅游营销体系,努力实现旅游促销向旅游营销的转变。通过开展旅行社客源市场调查工作,制定出台了《甘肃省旅游局关于鼓励旅行社“引客入甘”旅游的补贴办法》,这项市场激励措施受到海内外旅行商的普遍欢迎。同时不断创新营销方式,通过印制“敦煌卡”、《丝绸之路自驾车旅游护照》和《境外留学生甘肃旅游优惠手册》吸引游客,并四次更新拍摄甘肃旅游宣传片,改进《甘肃旅游指南》和宣传画册,组稿刊发《人民画报・甘肃大景区特刊》,扩大宣传效果。

媒体宣传策略篇9

关键词:贫困地区;文化产业;文化人才;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贫困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一大短板,存在着诸多问题。了解问题,制定策略,是当下的重中之重[1]。

一、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如下问题:

1.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宣传不足

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之中,贫困地区群众却对此知之甚少甚至没有了解。以往的媒体环境难以确保宣传工作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推广,互联网技术的问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获得了更具效率的推广以及传播途径。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看,借助新媒体资源对于商业推介活动加以宣传,能够让该活动的影响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可以说,在以往官方主流媒体占据传媒媒介主导地位的背景之下,以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传播媒介成为全新的传播模式。不过就国内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宣传工作的实施情况来看,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局面。原因在于,贫困地区社会公众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对于自身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未能形成深入的了解,同时在生活重担的压力之下,其对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也难以表现出足够的兴趣,进而导致其无法实现对当地历史文化当中所蕴含的经济价值的有效发掘。同时,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看,白热化的竞争格局意味着如若未能制定科学的宣传战略,则亦无法确保新媒体平台发挥出应有的效用[2]。

2.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

审视国内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能够看出,文化基础要素薄弱是关键的制约性因素。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无论是地理环境、气候、通讯、交通、人力等同文化产业发展要素相关的基础条件均无法同城市地区相提并论。这亦是造成其文化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的瓶颈所在。同时,贫困地区极其落后的经济发展实情导致难以在当地兴建高质量的文化基础设施。旅游业等产业亦会因为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在贫困地区得到切实推进,如此便无法达成对旅游业同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也无法构建系统化的文化产业链。除此之外,身处于贫困地区的社会公众的收入水平较低,其收入主要用于对自身以及家庭生活的日常开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处于这一地区的社会公众的生理需求尚且未能得到满足,因而其根本无心也无暇去顾及其他。这便是造成贫困地区社会公众忽视或者无视文化消费的缘由所在[3]。

3.贫困地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国内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创建尚且处于起步时期,同时相关配套政策亦未能够及时出台。由此造成的局面是:(1)文化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多数小微企业所推出的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因无法借助具体的价值标准加以衡量,故而惯常会面临融资难的情形。(2)针对国内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融资扶持政策未能实现配套建设,特别是地方各级政府亦未能对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现实的重视,由此使得其在具体的工作之中以及政策制定过程当中对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未能实现区别对待。

4.贫困地区文化产业人才缺乏

人力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要素,而作为贫困地区而言,其最为匮乏的便是熟谙市场经济和经营的文化产业管理者与经营者。杰出的文化经营者与文化管理者,其无论是思维、理念、视野均会对特定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出无可取代的作用。贫困地区因为欠缺此类人才,因而亦是制约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中介机构的严重缺乏成为目前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最大的制约因素[4]。

二、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为了解决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这些问题,应该强化媒体宣传,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当地优势,强化人才培养。

1.强化媒体宣传

(1)打造多种媒体协同宣传策略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在宣传过程之中,应当打造多种媒体协同宣传策略,唯有这样,方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化产业的宣传覆盖面和宣传影响力。当前一个时期,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大踏步发展,如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技术均在不同程度上便利了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传播速率。有鉴于此,在推进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宣传工作过程之中,应当制定多种媒体协同宣传策略,借助对每一种文化元素的内容及其特质分析,并据此制定与之匹配的文化宣传策略。举例而言,在需要对贫困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或者古代名人故居时,应当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受众人群,以便据此实现对这部分人群的精准推广,如此将极大地提升宣传效度,并且达成对宣传成本的有效控制。(2)推动乡村文化同新媒体深度融合国内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赖新媒体技术作为传播媒介,也就是说,应当切实推动乡村文化同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这样将有效地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宣传和推广。具体而言,应当从下述方面着手:①实现对贫困地区优秀采购员不同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这些资源包括贫困地区的历史古迹、名人、民俗等,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的打造。②应当聘请优秀的新媒体从业者,为贫困地区制定科学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方案。举例而言,在对贫困地区古代村落加以宣传的过程之中,应当鼓励新媒体从业者先行拍摄专业的艺术宣传图片,从而能够在视觉层面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与吸引力。③应当采取多种新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并注重宣传活动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如此将会最大程度地提升宣传效果。(3)思想层面应当形成齐抓文化产业的共识党中央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因此,在推动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之中,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实现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意义的深入了解和认同,并竭力摆脱以往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通过对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洞悉以及对市场规律的熟谙,在此基础之上力求实现对文化生产力的推动。同时,应当构建政府、企业以及民间参与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格局[5]。

2.加大扶持力度

在贫困地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这个问题上,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毫无疑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鉴于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继续加大对国内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以便让贫困地区的社会公众获得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平台。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对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加以科学的引导和统筹规划,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亦应当制定贫困地区文化发展市场准入机制,让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走上市场化道路。

3.发挥当地优势

当其一个时期,国内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遭遇诸多困境,文化产业表现出能耗低、污染小等特质,堪称是低碳经济,为此,贫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为当地经济带来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贫困地区应当注重对自身优势的深入发掘和利用,以便能够走上差异化发展之路,并最终构建起完备的文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推动贫困地区文化项目建设,通过对影视、文娱、旅游等文化产业项目的积极扶持,打造出具备竞争优势的项目集群,以此来提升贫困地区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此外,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借助互联网+模式,打造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全新业态,以此来提升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效度[6]。

4.强化人才培养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水平、文化水平等相对来说都处于较为薄弱的水平。要提升贫困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就必须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下足功夫。(1)依托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发挥人才引领作用贫困地区可以与当地或者本市、本省的高等院校加强合作,构建产学研互动合作机制,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培养一批基础文化人才,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2)强化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当前,贫困地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文化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薄弱的情况,为此,应该不断强化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3)吸引优秀人才,打造专兼职人才队伍贫困地区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大胆改革,不断吸引优秀人才,除了聘请专业水平高的人才外,还可以聘请兼职文化人才,从而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对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文化产业是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的活力之源,是对区县发展实绩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贫困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也应该不断提升,要根据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祝平.我国贫困地区文化贫困因素及文化扶贫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8(06):60-65.

[2]岑家峰,李东升,梁洁.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文化扶贫路径研究[J].社科纵横,2018,33(06):60-65.

[3]李庆洪.城乡一体化进程下我国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以吕梁地区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04):133-134.

[4]张慧,王莉莉.数字经济视域下甘肃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04):73-76.

[5]王郑.浅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4-5.

媒体宣传策略篇10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体验营销促销组合

一、儿童文化产品运用整合营销的现实背景

1、儿童文化产品面对营销现实

随着全球性营销理念的变化,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媒体不断增多,市场细分化日趋明显,儿童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类型,其营销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产品同质化现象加重,产品缺乏创新性,剽窃盗版行为泛滥,加上儿童文化市场逐渐走向寡头垄断,儿童文化产品生存环境越发艰难。单靠传统的口碑相传及纸媒传播已难以维持其正常运营,寻求一条新型营销之路迫在眉睫。

2、新旧媒介日渐融合的传媒环境

传播体系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使传媒格局发生一系列调整。以传统四大媒介为主要载体的传媒业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动下,局限于单个媒介的营销策略已不适合多变的传媒环境,新老媒介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已成必然趋势。

3、媒介受众与消费者的变化

三网融合衍生出多种新型媒介形态,为受众构建了一个新兴的“全媒体”环境,在此基础上媒介受众跟消费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基于不同的消费观,媒介受众及消费者的需求呈现“碎片化”趋势,同时受众与消费者接触媒介机会的增多大大提高了其自主选择权,人们能够控制自己消费的媒体和内容。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传统硬性的广告宣传产生抵触心理,转而根据自身需求有意识、有目的的提取消费信息,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已难以满足媒介受众跟消费者的需求。

二、儿童文化产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1、整合营销传播概述

整合营销理念是由舒尔茨教授提出的,简单说就是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以达到宣传目的的一种营销手段①。基于该理论,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客户及他们的要求和需求方面,采取由外而内的方式制定战略规划,并以客户体验为重点,集中协调营销传播活动,强化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在实践过程中要以动态的观念,主动地迎接市场的挑战,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而发现潜在市场,开辟新市场,使之在动态发展的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2、整合营销传播环境下,儿童文化产品营销的战略选择

营销的影响力来自于媒体力量、内容力量、创意力量的“聚变”,具体如下:e=mC2,其中effect效果,media媒介,Content内容,Creative 创意。在整合营销传播环境下,儿童文化产品营销战略选择应具体从以下几点展开。

(1)整合媒体资源,提升媒体复合到达率。媒体资源整合是媒体根据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按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原则,对资源进行调整、组合、配置、共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整合并不是各种资源在结构、形式、功能、意义上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集聚、重构、优化,使媒介系统内各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②。整合营销传播环境下的媒介资源整合需要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双管齐下,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的僵局,由互补性整合走向认同性整合,全面提升媒体复合到达率。儿童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形式,要摆脱过分依赖口碑相传及纸媒传播的传统习惯,整合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我宣传,进而使品牌形象和产品信息得到强有力的扩散。

(2)丰富产品内容,深度挖掘其文化价值。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后人们对精神消费有更大的潜在需求,深度挖掘产品内在文化价值,获得消费者心灵上的认同和共鸣已成为主流趋势。传统儿童文化产品因其内容的极易复制性、守旧性已难以适应当下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产品内容中文化资源的运用和文化元素的彰显是其实现传播和沟通的关键。

(3)开展创意营销,创新营销传播渠道。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引发创意营销风暴。儿童文化市场作为小众市场,目标受众的特定性决定企业只为部分人服务,儿童文化产品必须不断创新营销传播渠道,以市场为最终落脚点,通过对销售渠道、销售手段、销售策略等的创新,最大程度上扩大其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进而抢占细分市场。

三、长春电视台引进儿童舞台剧《雪孩子》的整合营销传播

在儿童文化产品营销面临各种问题的情况下,长春电视台不畏艰难成功引进大型体验式儿童舞台剧《雪孩子》,其整合营销传播之路值得借鉴。

1、制定长期儿童剧营销战略

《长春日报》2011年9月23日曾经作过《长春市儿童剧市场求大于供》的报道,该报道充分显示出广大市民对儿童剧的迫切需要和长春市儿童剧巨大的市场潜力。长春电视台顺势与北京手拉手艺术剧团达成合作,并制定了长期儿童剧营销战略,一方面为传统电视媒体发展打开一条新路,另一方面也为盘活剧院固有资产注入了新鲜血液。针对首次引进的大型体验式儿童舞台剧《雪孩子》,长春电视台制定了诸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1)突出体验营销:强调“三重体验”。体验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以体验作为营销客体的市场营销。反映在消费活动中即为通过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在其心中留下美好感受,进而达到吸引和保留顾客、获得利润的目的。主办方在《雪孩子》宣传阶段主打“体验概念”,强调三重体验。第一,角色体验:小观众登台饰演雪花。此次《雪孩子》了以往儿童舞台剧表演惯例,将小朋友请到台上,充分体验大舞台的魅力。为此专业舞蹈老师特在开场编排了一支“雪花舞”,每场由10至20名小朋友集体完成。届时,“小雪花”们将穿着特制的服装,在灯光舞美的衬托下完成他们大舞台上的梦幻演出。第二,环境体验:观众席飘雪。当舞台上飘雪时,大型动态雪机让剧场里的观众也弥漫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全场小朋友将会掀起一次“接雪”的高潮。第三,互动体验:与演员亲密接触。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主要靠触觉,基于孩子这种天性,该剧特意加大了互动环节的比重。《雪孩子》的互动场面此起彼伏,有台上演员与台下小朋友的语言互动;也有台上卡通角色来到观众席与小观众深情交流的肢体互动。

(2)快速反应机制。快速反应是现代商战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任何营销活动想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就必须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并及时做出快速反应。《雪孩子》经确定于2012年7月21、22日在长春电视台广电剧场上演,戏剧性的是大型奇幻历险童话舞台剧《绿野仙踪》也于该月27日、28日入驻长春东方大剧院。几乎同时间的演出安排,令双方主办人员无不剑拔弩张。对没有承办过类似儿童舞台剧演出的长春电视台而言,如何利用自有资源扩大宣传效果,提高目标受众关注度,刺激消费行为,成为关键。一套“因地制宜”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迅速出台,在成功化解危机的情况下,充分彰显了长春电视台优秀的营销策略和快速反应机制。

2、“因地制宜”的整合营销传播

促销组合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工具,其目的在于有计划的组织各种营销手段以达到传播目标。传统意义上的促销组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广告、促销、公共关系和人员推销。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直接销售和互动传媒已经成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一部分(见图1)。

主办方在对儿童舞台剧《雪孩子》进行“因地制宜”的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种促销组合要素,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媒体形象的双赢。

(1)多种形式的广告活动。长春电视台在《雪孩子》前期宣传阶段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广告活动。第一,多频道多频次播放广告:2012年7月3日至7月30日期间在长春电视台1-5频道高频次、高密度播放《雪孩子》广告宣传片,每天合计不低于80次。第二,利用既有电视栏目扩大宣传:长春电视台市民频道《直播长春》栏目播出主题为“儿童舞台剧在长春”的访谈节目,《城市速递》栏目在演出前对《雪孩子》相关情况给予宣传报道。第三,“四箭齐发”省级纸媒强势宣传:在《雪孩子》前期宣传期间,《长春日报》、《城市晚报》、《东亚经贸新闻》、《吉林日报》等多家报纸媒体竞相对其进行了相关报道,宣传效果不可小觑。第四,高密度高质量的线下广告宣传策略:根据长春居民生活习惯及收入水平状况,主办方在线下宣传的地点及时间选择上主要有以下两种策略:工作日地点安排在长春市各大幼儿园及早教机构附近,时间是早上7:00—8:00及下午16:00—17:00;周末地点安排在长春市青少年培训机构较为密集的清华路及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游乐场、电影院附近,时间是上午9:00—下午16:00。而线下宣传的方式则主要包括发放彩色宣传单页、安放易拉宝、张贴海报等。

(2)直接营销与销售促进相辅相成。直接营销是使用邮寄、电话、传真、电子信箱或互联网以直接传播,或征求特定顾客和预期顾客的回复。而销售促进则为各种鼓励、试用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短期刺激。主办方在《雪孩子》宣传过程中,共开通了三部咨询热线,以便针对该剧为广大市民答疑解惑,同时接收电话订票等信息。为了刺激儿童舞台剧短期消费热潮,主办方与中国移动长春分公司达成商业合作,借助其广大的用户群,在中国移动长春各大营业厅张贴宣传海报,并给予其用户一定的价格优惠,来刺激拉动儿童舞台剧消费热潮。

(3)网上营销。区别于传统四大媒介在信息双向传播上的不足,互联网因其良好的互动性,成为营销商与消费者交流的有效手段。对于网络营销来说,互联网应用越是千变万化,越是要厘清根本,做到以人为核心③。主办方采用贴吧+网站结合的方式,通过长春妈妈吧、长春宝宝吧、长春妈网、吉和网、新华网吉林频道、聚橙网、酷6网、优酷及新浪视频等多种网络载体突出《雪孩子》独特的三重体验,及以寓教于乐形式对儿童树立正确价值观给予积极引导的人文关怀。

(4)公共关系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是指评估公众态度,根据公众兴趣明确组织政策和行为,并采取某种行动方案以获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的管理职能。其目的是建立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人员推销指的是与一个或多个预期购买者面对面接触以进行介绍回答问题和取得订单④。长春电视台携手《雪孩子》主要演员的长春儿童福利院公益之行,在传达社会心系残疾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强化了长春电视台及《雪孩子》在广大潜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获得了广泛认同与支持。与此同时主办方在长春电视台设置售票处并分配专门人员负责向前来咨询的顾客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多方面扩展传播渠道。

参考文献

①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创造企业价值的五大关键步骤》[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②陶景霞、郑自军,《论媒体资源整合中的形象战略》[J].《当代传播》,2004(5)

③秦雯,《网络营销的变与不变》[J]. 《广告大观》,2012(11)

④张扬、陈丽娜:《整合营销传播》[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9